-
1 # 山中月2
-
2 # 公子皇鋣
我最喜歡蘇軾的詞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說來很不湊巧,蘇軾蘇東坡,是詞壇豪放派代表人物,但是我最喜歡他的詞卻不是那些豪邁的“大江東去”,而是那首悼念亡妻王弗的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少時和王弗成親,二人婚後恩愛情深,王弗不僅年輕貌美,更兼孝敬長輩,但可惜的是婚後第十二年王弗去世。王弗的死對於蘇軾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這首詞寫於王弗去世十年之時,一天夜裡,蘇軾夢到了自己的亡妻,夢醒之後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這首詞真情直語,感人至深,充斥著對逝去妻子的無限懷念,最難忘是生死別,少年夫妻一朝陰陽相隔,不常回想卻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夢中相遇,卻擔心妻子已不認識自己這兩鬢斑白之人,想要到妻子墳前傾訴哀腸卻又相隔千里。
-
3 # 集賢院居士
紀錄片《蘇東坡》沒有,蘇軾詩詞排行榜,以及創作地點一覽
紀錄片《蘇東坡》六集看完了,第一感覺就是太不過癮了,內容太少了。尤其是蘇軾那麼多的膾炙人口的詩詞,介紹的並不是很全面。筆者一直很欣賞坡仙,本篇就歸納一下蘇東坡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名篇的創作地點,還有筆者自己給這些詩詞按照知名度,影響力和筆者個人喜好的大排行,不喜勿噴。
第一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密州(今山東諸城)
第二名《念奴嬌·赤壁懷古》 黃州(今湖北黃岡)
第三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密州(今山東諸城)
4 《江城子·密州出獵》密州(今山東諸城)
5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杭州
6《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黃州(今湖北黃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7《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黃州(今湖北黃岡)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一作:誰見)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8《蝶戀花·春景》 一說密州(今山東諸城)
9《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黃州》(今湖北黃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10《和董傳留別》 長安(今陝西西安)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11《和子由澠池懷舊》 今河南澠池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12《自題金山畫像》 真州(今江蘇儀徵)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13《春宵》 筆者推測應該是汴京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14《浣溪沙(漁父)》 黃州(今湖北黃岡)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5《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黃州(今湖北黃岡)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16《題西林壁》 江西廬山
1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杭州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8《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汴京(今河南開封)
19《贈劉景文》杭州
20《望江南·超然臺作》密州(今山東諸城)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1《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黃州(今湖北黃岡)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22《食荔枝》 今廣東惠州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不辭 一作:不妨)
23《蝶戀花·密州上元》密州(今山東諸城)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
4 # 今我來思采薇
蘇軾,豪放派詞人代表,很多首詞讀來令人精神振奮。
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讀來你會想到那場面的宏大,心潮澎湃,而此時蘇軾正值被貶卻還有如此心胸,怎能不讓人心生佩服。
又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開篇就把人引入一個神奇的境界,讓人沉浸其中。所以不能說最喜歡那首詩我只要是蘇軾的詩我都喜歡。
-
5 # 二詩哥
要說最喜歡的還是一首小詩,很適合當下#陽春三月#,但如今大多已對其有所誤解,想入非非。
《春宵》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
鞦韆院落夜沉沉。
-
6 # 隨手談詩
最喜歡!只一首!非《望江南·超然臺作》莫屬!
乾脆詩詞文各說一篇吧- -畢竟說到東坡,一首哪夠。
詩《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不管是寫景、抒情還是感悟人生,這首詩都是一絕。
前兩聯寫景,從苦雨到解晴的歡欣,再到雲散月明,天海澄澈清明。景中有情。
乘船漂浮在大海上懷有孔子之志,又彷彿聽到了黃帝奏樂之聲。
有了這樣奇絕的經歷,我即使死在這南荒之地也不會遺憾了。
要知道,東坡被貶海南,當時的海南可是蠻荒未開化之地。在這樣的境遇,詩人還能有這樣的情懷。
喜歡的就是他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
詞《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春天,登上超然臺遠眺,眼中是護城河裡半滿的春水波光粼粼,城裡的春花競相開放。遠處的煙雨,籠罩了千萬家。
寒食節後,有點思鄉。哎,罷了!喝下這盞新茶,吟詩飲酒都要趁著年華正好啊!
愛這首詞,不為別的,就為最後一句:詩酒趁年華。
文《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為什麼說起東坡的文章,我腦子裡第一蹦出的就是這一篇,而不是《赤壁賦》?
現在我終於想明白了,因為我背的下這一篇,背不下《赤壁賦》。
就是這麼任性。
-
7 # 窗外的白楊
我喜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詞,就是看到了蘇軾詩詞裡經歷人世浮沉後,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尤其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最為喜歡。這就是他因“烏臺詩案”差點沒命後被貶黃州之作,是其人生失意之時,卻也是他詩詞取得最高成就時候。這首詞被譽為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代表。此詞對於一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很多人到了這個時候,早就悲觀厭世,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了,哪還能寫出如此豪放詩詞來。另外,有的人對他的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不解,說既然官場你都看透了,你對道家、佛家也有意願,何不退隱山林?
但你要知道,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取這樣的名,就表明他對自己定位比較低,因為他始終懷著懸壺濟世的精神,雖百折而不回。所以,他始終以儒家這種知識分子身份積極入世,胸懷天下;至於佛家、道家只是他用來修煉自己、調和身心罷了。
我喜歡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就是看到了他是個有情有義的漢子。我們都知道,蘇軾是豪放詞的傑出代表,但是他的婉約詞,豪不遜色。比如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首詞,是他悼念亡妻王弗之作。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當時,他與亡妻生死兩隔已經十年,即使當時,他已經娶了王弗的表妹王閏之,但他始終念念不忘,可見感情之深。
-
8 # 瑰谷清風
東坡先生的詞豪放,我大都喜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
但最喜歡的還是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喜歡這首詞,是因為詞中表達了作者最真的愛情,它不隨時間的流逝而淡漠,它不隨妻子的離去而轉移――十年過後,仍是不思量自難忘!
喜歡這首詞,是因為詞中真實地寫出了作者的孤單――明月夜、短松崗,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這首詞雖無“山無稜、天地合”之句,但卻比任何海誓山盟來得真實,我喜歡!
-
9 # 安小念說情感
在我看來,身為豪放派代表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最能夠代表他人物個性的詞,想必應該是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最熨帖了。
我本人非常喜歡這首詞,因為在這首詞裡,蘇軾說自己“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他的語氣雖然狂妄,但這並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他狂傲不羈、放蕩落拓,身旁又有狗和雄鷹,這種酣暢淋漓的豪情也只有蘇軾擔當得起,為什麼?因為蘇軾本人寫的愛國詞有這種牛氣哄哄的氣息和氣吞山河的壯志,就算他驕傲他也有驕傲的資本。
在這首詞裡,沒有那些濃詞麗句的點綴,也沒有鶯鶯燕燕的襯托,沒有山盟海誓的溫存繾綣,也沒有顧影自憐的苦守庭院。蘇軾寫的這首詞不比那些小家碧玉的婉約詞,全是哀怨與憂愁,全是相思與清苦。在這首詞裡,蘇軾善於表達自我,敢於展現那個勇敢的、大義凜然的、渾身充滿力量的男兒形象。就像詞的開篇,他自稱“老夫”,這種口氣我想也只有李太白敢與他比高低了吧。
蘇軾開篇就展示了自己的威武與豪情,還有保家衛國的壯志,一個“狂”字便是這首詞的點睛之筆,他把那種男子漢氣概展現得毫無保留,好似告訴了世人他生來就是要保家衛國,生來就有這一股狷介的氣息,他與戰士們出生入死同甘共苦,他不知道如何展現自己澎湃的心情,唯有寫詞來表達內心的激動。
尤其是“鬢微霜,又何妨”這一句更加彰顯了蘇軾豪放不羈的性格,他告訴世人就算自己老了又怎樣?就算頭髮白了又能如何?這並不影響他的豪情與壯志,更不影響他氣吞山河的雄心和氣勢。在這裡蘇軾直抒胸臆,直截了當的表明了自己保家衛國的決心與躊躇滿志的英雄氣概。
所以,我喜歡蘇軾的豪放詞,在他的豪放詞裡,我最喜歡的也是這首最能代表蘇軾人物個性的詞。
-
10 # 似水流年143324058
【似水流年】不請自來
我比較喜歡蘇大學士的《蝶戀花》
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消
多情慾被無情惱。
初讀此詩時,一直把這首《春景》,當作婉約的愛情詩詞,但細讀蘇東坡,會為自己的膚淺而啞然失笑,認為是一個多情的人,被無情的人給晾在牆外,但詞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境,失去了一樹杏花,卻收穫了一大片芳草地。仕途職場也是如此,人生也該如此,有失也有得,一向是蘇學士的風骨,他的詞,要麼豪邁壯闊,要麼氣勢磅礴,要麼婉約裡透出不以為然的氣度,才會被後世這麼多人,崇拜他的才學和品格。我是似水流年,歡迎關注閱讀。
-
11 # 吳季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與古今英靈相往來的蘇軾,有一種神奇的思維,就是以歷史之眼觀現世之景,比如在前後赤壁賦中,比如在這篇詞中。
所以赤壁賦的末篇要有一隻鶴橫空而去,鶴又名羽客,是神仙的象徵,是永恆的,不與大江東去的。而蘇軾追求的正是這種超脫,遠在「羽扇綸巾」的世俗功業之上。
望江南·春未老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極具物化之盛的一首令詞。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可謂兼具婉約與豪放之美。而詩酒趁年華,更成為後世引用的名句。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孤獨內心最真切的寫照。南宋詞人推舉蘇軾詞之「雅」,都以「寂寞沙洲」這篇為例。因為這首詞的格調之高,突破了當時詞體的承載範疇。
一洗秦樓楚館的胭脂味,如姑射仙子。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悼亡篇,結髮深情的寫照。如果說上面表現的都是胸襟和氣魄,那麼這篇的情緒就更加私密。
宋代詞人並非不寫夢,但夢都是作為一個意象符合短暫出現,如 夢裡不知身是客,如何夢也都無 等等。全篇都在一個夢中,未曾醒來,似乎只有蘇軾這篇。
-
12 # 發現歷史
我最喜歡的詞是那首《水調歌頭》
我們說蘇軾,會想到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流人物",更會想到那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最早接觸蘇軾的詞,就是這首,一直喜歡。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吧。
那是在1076年的一箇中秋月夜,蘇軾在密州任上,非常思念多年不見的弟弟蘇轍,他心情苦悶,喝了一晚上的酒,酩酊大醉,之後他寫了一首詞,就是這首千古中秋絕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舉頭望月,他要乘著清風,飛到月宮裡去,現實生活是如此地令他沮喪!他一再受貶,親人也不得團圓…不過很快他又放棄了這個想法。還是回到人世間來吧,天上宮闕當然瀟灑自在,但千里月光傳來的卻是一縷縷的人間溫情。
蘇軾超然達觀,卻從來不孤芳自賞,他走到哪裡都不愁朋友;他熱情好客,卻從來不世故圓滑,他一直真誠待人滿腔濃情;他才華橫溢,卻從不自鳴得意,總能與人們走到一起平易盡人。 在這首詞中,飽含著的是滿滿的人間深情與無限超脫的智慧。在這個中秋月夜,蘇軾大醉之際更加懷念他弟弟蘇轍。那是他從小就朝夕相處的夥伴,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歷史上少有這樣知心的兄弟。
想當年,他們透過制舉後各赴前程,而今兄弟二人已有整整五年沒有見面,這一點點月光,又如何消解他內心苦悶?如何填滿內心無邊的哀愁?他喃喃自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微醺的詩人在問誰?是遠方的子由還是醉醺醺的自己?…
他醉了:也許不要飛那麼高,那裡那麼清冷冰寒,不要學嫦娥賭氣飛走。就在這裡起舞吧,就在此刻與月共舞,與影同行,與酒共醉。如李白一般“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其實天上人間、人間天上從來又有什麼分別? 這就是人間世事中的蘇軾,也是蘇軾眼中的人間世事!
驀然回首之際,他感悟,人生憾恨固然苦多,天上也未必真的美好,月宮不是很清寒嗎?天上人間本就沒有本質的不同,還不如好好地把握現世,把握每一個美妙夜晚,在酩酊大醉中感受實實在在的快樂人生。他只願這樣醉著,只顧著自己在月光中漂轉如影,瀟灑快活!
他追求的是遺世獨立的人格境界,但並不止於老莊的虛無悲涼,否則怎會如此一往情深?他渴望現實人生的完滿團圓,但並不止於人倫親情,否則怎會如此曠達、超逸?超越的結局不是寂滅,而是迴歸。迴歸人生,迴歸情感,既然有情感,就有圓,就有缺,因為一切都是終點,一切又都是永遠;一切都是空幻中如水明媚,一切都是寂滅中生機無限。
這就是蘇軾,為民辛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都留下了操勞的身影,他是一個好官。但他又有瀟灑人生,心境超脫,可謂儒家治世,道家修身,佛家修心,這不正是人生大智慧嗎?
-
13 # 文蹤旅跡
蘇軾詩詞的高度在歷史上擺著,不服氣不行。我覺得他把豪情、真情、思情寫到了極致。
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寫出了周瑜年輕意氣,膽識超人,氣度不凡,讓人讀起來蕩氣迴腸。“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看驚濤拍岸,捲起萬堆白雪,江山如畫,豪傑輩出。不由得想起了當年的周瑜,雄姿英發,讓敵手灰飛煙滅。而自己年已高邁,不由得心頭浮升“人生如夢”的滄涼。
追思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一篇打動了無數人的名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樣的句子真把人的思念之情寫透了。而在夢中回鄉,夫妻相見,只有“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我想沒有人不喜歡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夜裡的明月和歡飲洗不盡對弟弟的思念。“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本想乘清風上天,又恐九天高寒。月不怨人,為什麼卻在離別後圓滿?“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故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真是天下所有人的心聲。
讀蘇軾這些詩詞,不喜歡都難。
之所以喜歡這些詞,我覺得最主要的是蘇軾寫出了曠世情懷和人間真意。
-
14 # 張秉榮
關於蘇軾的詩詞我基本上都很喜歡的,其詞更是婦幼皆知,人人稱讚!如大江東去;明明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
——我現將蘇軾的詩展現給大家,每兩句詩都含蘇軾的一首詩,這些詩我都喜歡。望各位友友們對號入座指出都是出自蘇軾的那首詩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掛影看懸珠。
我昔南行舟系汴,遠看三日沙吹面。
斷絃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天外黑風吹海立,漸東飛雨過江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遊人尋我舊遊處,但見吳山橫處來。
水清石出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15 # 珍惜53261796
我最喜歡蘇軾的一句詩: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萬卷始通神。
-
16 # 王西坡
作為蘇軾先生超級大迷弟,初心文社筆者採芹人必須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東坡先生一生文學成績斐然,詩詞文賦在整個北宋王朝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他的一生是值得我們拜讀的,是所謂: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那麼,說道筆者最喜歡的東坡詩詞,其實每首都是筆者喜歡的。所以就擇一兩句聊一聊吧: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句詞出自東坡先生《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是東坡先生在元豐七年(1084)三月由黃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與王鞏會宴,即席創作此詞。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東坡先生自烏臺詩案之後,就開始了顛沛流離的貶謫生涯。他在這闕詞中寫到“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足以看出他的樂觀與豁達。此心安處是吾鄉,是啊,人難道不應該這樣子麼?既來之,則安之,與其抱怨不如心安,自成人生一段風流。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這是東坡先生撰寫的一副對聯,是用來悼念他的侍妾王朝雲的。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東坡悼念他亡妻王弗的那闕《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關於東坡先生與三任妻子的故事,初心文社在以前的問答以及小影片中都有所介紹,各位朋友可以檢視)。
我們認為東坡先生三任妻子中,嫡妻王弗是最聰慧的;續室王閏之是最賢德的;侍妾王朝雲則是最具才情、最懂東坡的。所以,朝雲病逝惠州之後,東坡寫“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為什麼“唯有朝雲能是我”?這裡有東坡的朝雲的故事(包括“獨彈古調”都有典故,各位朋友可以翻閱初心文社之前的問答瞭解)。
再看這副對聯,東坡悼念朝雲足見感情之真切。那一年,東坡貶謫惠州,深知路途之艱辛、環境之艱苦,遣散家眷。這時,朝雲毅然決然的站出來執意要跟隨先生來到惠州,不幸的是終究還是病逝惠州,年僅34歲。隨後,東坡寫下這副對聯,足見朝雲在東坡心中的分量。
其實,筆者認為東坡先生一生得遇朝雲,是紅塵中有了知己;朝雲一生得遇先生,是一葉浮萍終究是有了歸宿。傳言,最後朝雲躺在東坡先生的懷裡安然而去,這一刻,朝雲一定是幸福的。
現在惠州西湖邊上還修築有朝雲墓和“六如亭”:
從南海來時,經卷藥爐百尺江樓飛柳絮
自東坡去後,夜燈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
17 # 雪松(薛)
我非常喜歡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詞作!蘇軾乃宋詞豪放派代表人物!
①愚某尤喜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詞中有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蘇軾詞《飲湖上初晴後雨》
詞中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18 # 向哲洪濤
蘇軾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的很多詩詞都可以說驚豔蓋世,而流傳千古。
有一首詩詞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就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詩人拿起酒杯對著月亮問,天上的宮闕,今天是個什麼日子,月光是什麼時候出來的,我要馭風一去,但宮殿那麼高,一定很冷,還不如在人間仙境裡把酒臨風。
月光灰暗了下來,灑在和我一樣沒睡的人身上,人不應該有憂愁怨恨,哪裡的人都不會一帆風順,就像月光一樣,有陰晴圓缺。
表達了詩人多愁善感,而又非常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的詩詞你必須是透過形象去感知,去聯想,才可以悟出其深邃的哲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詩詞是在中秋大醉的時候,寫出的千古名作。
-
19 # 老頭哥兒
詩書記載,《和子由繩池懷舊》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瓜,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比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書意加點自言,這首詩詩人表達了對人生的前後有所難解的孤思和熟想,寄託在心中而憶起過去的往事,對此而深奧動情的留戀和懷念中,靜思著整個的人在世途之中,有很多未知的過程。
又把飛行中的鴻雁,偶爾停下來,落在有雪的土地上,而留有的腳印做了思意,思中想到當雁飛走以後,白雪融化時,一切都會歸為無有,無論怎樣,鴻雁曾落過這裡,最後還是飛走了,往後也需從沒有後悔的來過吧。
在這首詩中,就能看出詩人對人世或人生,都有著很深刻的思解和難意,對人生的過往也有著深深的眷戀和想想,這首詩很富有感人的感染力,發自詩人的真心思情和敘發,詩人的這首詩詞就很棒。
-
20 # 南山智叟2
太多,不勝列舉。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崗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早生華髮,人間如夢....
回覆列表
《兩詞人不敵一才女》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每當吟誦起這些豪氣滿懷壯志凌雲的訶句,就自然聯想到歷史上的風雲人物,英雄豪傑。那驚心動魄的赤壁大戰更像一幕幕古代的活電影浮現在眼前:傾刻間江面上火光沖天,敵之戰船焚燒殆盡灰飛煙滅。馬嘶人叫紛紛葬身於江中……繼而又湧現羽扇綸巾,儒雅淡定的周瑜大將軍妙施火攻之神奇。一戰定勝負,號稱八十三人馬下江南欲一舉蕩平東吳的曹操也只得從華容小道奪命而逃。有誰想到這首《赤壁懷古》竟是蘇軾被貶官黃州後遊赤壁所作。幾經沉浮的蘇軾面對赤壁奇偉的景色而豪惰迸發,感慨萬千。崇敬英雄追思先賢,在蘇軾的詞作中時有可見。
與蘇軾非常要好的人——秦觀,字少遊。他的詞作,詞風恰恰與蘇軾的詞風相反。《宋詞》一書在介紹秦觀時說:秦觀,蘇門四學士之一,能詩文,尤以詞著稱。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詞作早年多寫戀情,間寓身世之感;晚年多寫遷謫之恨,悽婉動人。瀏覽了秦觀的幾十首詞,也確實如《宋詞》一書對作者簡介所言。真是讀不完的書,明不盡的理。秦觀有一首《踏莎行》,詞如下: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作這首詞正是他遭貶官職被削,在遠徙湖南郴州時所寫。
暮霧中,樓臺依稀難辨,月光下,渡口模糊不見。望眼欲穿,何處尋覓桃花源?客居孤館季春寒,杜鵑聲聲夕陽殘。 朋友寄來梅花,家人書信相傳。這憂這愁這恨,無數重,頻頻添。郴江應該繞郴山,為何流去瀟湘間?
詞人客旅郴州,心情是沉重的,所見景物也是迷濛的。儘管有朋友寄來梅花問候,家人有書信相慰,他還是走不出被貶削職的心理陰影。不論是個人性格還是詞的風格都恰好與蘇軾相反。這也許是婉約派詞人的特點。蘇軾、秦觀二人已亮相,下面再請一位重要人物登場——蘇小妹。近來再讀馮夢龍的白話小說《三言》有蘇小妹三難新郎一章。開篇詩讚:聰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聰明不出身。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這首詩是對歷代才女們的譽贊,當然也包括才女蘇小妹。為啥這樣說呢,讀了後面的故事自明。
話說秦觀與蘇小妹結為夫妻之後,二人和美,郎才女才一對奇才。後來秦觀宦遊浙江,蘇軾在京做官。蘇小妹思念哥哥,想到京城省親,一來看望哥哥二來想打聽秦觀的近況。小妹在家僕陪同下去了京城。蘇軾一生好結交,有好友佛印禪師勸蘇軾急流勇退。世上有千年的糧戶,卻沒有千年的官職。佛印禪師寄長歌一篇給蘇軾,拆見書信寫得怪異,兩字一連,共一百三十對字。
野野、鳥鳥、啼啼、時時、有有、思思、春春 氣氣、桃桃、花花、發發、滿滿、枝枝、鶯鶯雀雀、相相、呼呼、喚喚、巖巖、畔畔、花花紅紅、似似、錦銱、屏屏、堪堪、看看、山山秀秀、麗麗、山山、前前、煙煙、霧霧、起起清清、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湲湲、水水景景、幽幽、深深、處處、好好、追追、遊遊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光光、皎皎、潔潔、玲玲、瓏瓏、似似、墜墜銀銀、花花、折折、最最、好好、柔柔、茸茸溪溪、畔畔、草草、青青、雙雙、蝴蝴、蝶蝶飛飛、來來、到到、落落、花花、林林、裡裡鳥鳥、啼啼、叫叫、不不、休休、為為、憶憶春春、光光、好好、楊楊、柳柳、枝枝、頭頭春春、色色、秀秀、時時、常常、共共、飲飲春春、濃濃、酒酒、似似、醉醉、閒閒、行行春春、色色、裡裡、相相、逢逢、竟竟、憶憶遊遊、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歸歸去去、來來、休休、役役
蘇軾看了幾遍一時卻不知該怎麼讀。蘇小妹取過一閱隨即念道:野鳥啼,野鳥啼時時有思。有思春氣桃花發,春氣桃花發滿枝。滿枝鶯雀相呼喚,鶯雀相呼喚巖畔,巖畔花紅似錦屏,花紅似錦屏堪看。堪看山,山秀麗,秀麗山前煙霧起。山前煙霧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處好,深處好追遊。追遊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潔。梨花光皎潔玲瓏,玲瓏似墜銀花折。似墜銀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雙雙蝴蝶飛來到。蝴蝶飛來到落花,落花林裡鳥啼叫。林裡鳥啼叫不休,不休為憶春光好。為憶春光好楊柳,楊柳枝枝春色秀。春色秀時常共飲,時常共飲春濃酒。春濃酒似醉,似醉閒行春色裡。閒行春色裡相逢,相逢競憶遊山水,競憶遊山水心息,心息悠悠歸去來,歸去來休休役役。
蘇軾聽小妹這一念恍然大悟,自愧不如小妹聰明。若為男子,官位必遠勝於我。蘇軾又將佛印禪師的這首長歌叫小妹寄與少遊。少游回書亦不知如何誦讀。小妹又回書點明句讀,少遊方如夢初醒,對小妹讚口不絕。這才是:兩個大詞家,不及女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