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琯
-
2 # 路遙lgy
謝謝邀請! 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見司馬昭的氣焰日甚一日,知道早有取代之意,心裡憂憤難平。一日,他私下叫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商議,魏帝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受廢辱,今召諸卿來,就是要決心帶兵和他拼死一斗,不知諸卿是否助我?尚書王經說,今朝政大權已歸司馬氏所握,內外公卿,都是他的爪牙,而陛下宿衛空虛,甲兵單薄怎會是他的對手。曹髦十分惱怒,我決心已下,雖死不懼,何況現在還未必能敗! 侍中王沈貪生怕死,和散騎常侍王業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通知了中護軍賈充。 魏帝曹髦把事情報告給皇后後,帶領宮中 三百多名將士,僮僕殺向大將軍府,賈充帶人應戰,有一步將成濟說,對皇帝怎麼辦?賈充說,殺!曹髦大喊,我是天子,賊臣怎麼如此無理?成濟直接挺矛刺死曹髦!成濟殺了魏帝曹髦,去司馬昭那裡請功,結果被司馬昭殺死! 魏帝曹髦為何要帶人攻打司馬昭,而不是進見是殺呢?首先,司馬昭大權在握,那時已經不需要去見曹髦了,也更不需要,有什麼事彙報了。再有就是,即使去進見曹髦,司馬昭的身份,帶劍上朝,帶衛隊進宮也是正常的很了!曹髦只能平一時的勇氣和皇帝的身份,去攻擊司馬昭,這樣或許可以博得支援和所謂的名譽上聲援!
-
3 # 一貳一橙
在那個時候,曹髦所率領的數百人並不全是殿中宿衛,更多的一部分是曹髦自己的奴僕,可能還有宦官、雜役等。
曹髦所能調動的部隊,不止人數少,而且完全就是一支雜牌軍。
曹髦為什麼不選擇在殿上解決司馬昭呢?原因有三第一:曹髦在朝中根基尚淺,司馬家樹大根深。作為魏文帝曹丕的庶長孫、東海王曹霖的庶長子、少帝曹芳的堂兄,高貴鄉公曹髦的地位其實不算很高,又久居鄴城,不涉及洛陽權力中樞。曹髦雖然貴為皇帝,但在洛陽的力量卻遠遠比不上司馬昭。曹髦入洛陽時年僅十三歲,甘露之變時也不過十九歲,這樣一個剛成年的孩子,外無軍隊援助,內無宗室相幫,又能在朝廷裡培養出多少力量呢?
第二:刺殺必須要有勇士,總不能皇帝親自動手吧!曹髦在洛陽六年的時間,一直都在建築自己“聖君”的形象,刀兵劍客這些血腥的東西不是一個“聖君應該擁有的,這也導致了曹髦沒有培養出自己的私兵部隊,無法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曹髦所率領的雜牌軍,剛碰上賈充帶領的正牌軍,一擊而潰。第三:司馬昭非庸才。幾百年後,曹髦的粉絲——魏孝莊帝元子攸,就成功地擊殺了當朝權臣爾朱榮,成功地逆襲了傀儡皇帝的命運。可元子攸所擁有的要比曹髦多得多,不但有宗室元徽,朝臣高道穆、楊侃,最重要的就是得到了手握禁軍力量的武衛將軍奚毅的支援,元子攸才能最終成事。可回過頭來看曹髦呢?除了一個尚書王經之外,曹髦所看重的人,要麼明哲保身,要麼臨陣倒戈,還有甚者去向司馬昭通風報信,才逼得曹髦走上了兵變的險路。
況且司馬昭也非爾朱榮等武夫可比,他的心機城府絕不他父親司馬懿低多少。曹髦打得根本就是一場勝率幾乎為零的戰,賭輸是很正常,能贏才真的奇怪了。
-
4 # 溫陵遊人
司馬昭當時已經權傾朝野,黨羽遍及宮廷內外。曹髦如果想要在司馬昭覲見時埋伏兵丁殺他而不走漏風聲,是很難的。
何況司馬昭也不傻,在主持廢掉了前任皇帝后,肯定會對曹氏現任皇帝有所防範。涉及自身的安全問題,你說他會不加倍小心嗎?司馬昭覲見皇帝時肯定會留有後手的,甚至會帶兵士隨行護衛。
當然,選擇率宮中侍衛去攻打司馬昭,這屬於曹髦主觀選擇的做法,他想這麼做所以做了,並不是所有人做事都能選到最佳方案。
-
5 # 星下靜思
曹髦能夠登基為皇帝,是由司馬師廢曹芳後而立其為帝的,自登基的那一天起,就被司馬家族的勢力嚴密監視,難以施展小動作。從兩方面可以看出,司馬家族防曹髦是滴水不漏。
一是司馬師死後,把權力交給其弟司馬昭。此時曹髦也想利用機會重掌大權,下詔讓司馬昭率兵屯許昌以防東吳,支開司馬昭後準備整理一下朝廷。孰料,司馬昭卻不聽詔移兵洛水之南,兵臨都城,讓曹髦大驚而被迫封官許願,朝廷大小事情皆歸司馬昭,把曹髦結實的架空並監視起來。
二是在諸葛誕聯吳討伐司馬昭時,司馬昭卻帶上了曹髦,以御駕親征為由,把他帶在身邊,不給曹髦私下進行活動的機會。
曹髦被嚴密監視後,成了名副其實們傀儡,這是一個巨大的恥辱。最後,曹髦因不堪其辱而以卵擊石、以死抗爭。曹髦既然有這樣的血性,為什麼不利用帝位身份設計在覲見時擇機殺掉司馬昭呢?
曹髦雖有血性,但不是心思縝密之人,更不會隱忍擇機,更關鍵的是無識人用人之能力。在重重監視之下,曹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需要智慧的較量。
朝廷內外,忠臣總是有的,如文臣王經、武將諸葛誕,都是忠於魏國的人才,而曹髦卻沒有仔細的用好這些人,以至於各自為戰、單打獨鬥而逐一被滅。
曹髦身邊聚不起人,不能怪司馬昭盯的緊,只能怪自己太無能,既忍不下氣又無長遠對策,那就甘心任人宰割。當皇帝而沒有帝王心術,那怨不得別人。從曹髦宣告要殺司馬昭時,身邊人王沈、王業卻去向司馬昭報告去了,可以看出曹髦當皇帝很衝動很失敗。沒有心腹之人,就是曹髦在司馬昭覲見時有心殺他,也沒有執行之人。
曹髦率烏合之眾明殺司馬昭,算是還有點血性,他以卵擊石的做法,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讓世人看清司馬昭之心!
-
6 # 歷史的吻痕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先介紹一下曹髦和司馬昭
曹髦,字彥士,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嘉平五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曹髦作為曹丕庶長孫被立為新君。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權臣與君主之間的鬥爭,自古以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戰鬥,勝者王,敗者寇。在曹髦之前有,西漢霍光與漢宣帝,王莽篡漢,東漢董卓,曹操,三國司馬懿,諸葛恪(諸葛亮之侄,諸葛瑾)等例子,各有勝負,有的君主勝利,有的權臣勝利,但是另外一方都是下場不太好。
選擇率侍衛攻打司馬昭的原因
第一,當時宮內侍衛都是司馬昭的心腹,如果要是在覲見的大殿動手,那無異於以卵擊石,只能是自取滅亡,更何況,曹髦沒有自己的勇士,只能自己親自動手,當時也不能培養自己的心腹軍隊武士,被司馬氏監視,攻打帶領的還是烏合之眾,包含自己身邊太監,幾個大臣府兵加起來,根本沒有戰鬥力。
第二,曹髦是魏文帝曹丕在世諸孫中的庶長孫、東海王曹霖的在世庶出長子,沒有成長在皇宮中,是在外藩(鄴城)長大,在宮裡面沒有根基,長期在外藩成長,在當時魏權力中樞洛陽,根本沒有接近,更何況,當時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就是看他沒有根基,容易控制,還有當時曹魏的大臣基本上倒向司馬氏。
第三,當時曹氏親貴被司馬懿政變清算,有權勢的基本上被清理完,同時在曹丕時代,曹丕為了平衡,打壓宗親實力,再加上曹髦只是個孩子,這樣既沒有宗親實力幫忙,又沒有自己大臣軍隊支援。同時,司馬昭不管是軍事才能、軍事謀略、還是政治手段等都很強。
因此,只能曹髦自己親自上,帶兵攻打司馬昭。
-
7 # 文淵君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我們要知道曹髦這個人,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庶長孫、東海王曹霖的庶長子、少帝曹芳的堂兄,而曹髦又是司馬昭特意從藩地找的一個皇帝,可以說對曹髦而言,他是孤身進入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而四周,還都是司馬昭的心腹。
所以在我看來,曹髦的這個舉動確實是情理之中,首先司馬昭在曹髦繼位後一如當年曹操對漢獻帝般,而曹氏宗族的人又確實不給力,曹氏後期僅有的幾個人才說得出的就是曹爽,夏侯玄、夏侯霸。可這也是矮個裡面挑個高的,曹氏宗族的人才確實沒落了,你看比如曹爽帶著文武百官跟皇帝,司馬懿僅僅依靠5000人馬和一個都城就逼得曹爽投降,讓人難以置信,接著呢,夏侯玄總督雍涼兵馬二十萬,在司馬懿篡權的時候,不但沒有撥亂反正,反而被一個調令就乖乖的回了洛陽。只有一個夏侯霸看情況不對,逃亡蜀國。所以曹髦在繼位之後是很清楚的,宗親的力量是幫不上他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曹髦的上任皇帝曹芳被廢,可見曹魏宮廷的禁衛軍已經被司馬氏掌握,所以說此時的曹髦其實是出於一個外無宗親呼應,內則盡是司馬朋黨。而他的前車之鑑漢獻帝才剛剛禪讓幾十年,曹髦是很清楚時間拖得越久,對司馬氏越有利,所以只有兵行險著。但曹髦的這個舉動是不是作死,毫無勝算呢?我覺得這個確實不一定。如果謹言慎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說不定確實能再造曹魏。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曹髦以皇帝之身在大庭廣眾之下親自誅殺司馬昭。有四個好處。第一是震懾群臣,哪怕你是司馬昭的朋黨難道你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抗皇帝?第二是給中立勢力以及心懷曹氏的人一個機會,希望他們能一起站出來討伐司馬昭。第三,是賭司馬昭不敢公然對抗王師,不敢以臣弒君。否則必然為天下公敵。事實上曹髦的想法並不能說不對,但很可惜的是古語有云。臣不密則失身君不密則失臣。而曹髦則是典型的君不密則失其國了。曹髦識人不明,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貪生怕死,曹髦卻將這等大事告訴他們,導致他們提前給司馬昭通風報信。讓司馬昭有了準備,否則說實話,曹髦說不準真能贏。而後面的情況也證實了,司馬伷以及賈充哪怕提前得知趕到,直面皇帝,也是一個轉身而走,一個不敢妄動。可見天子威嚴。要不是司馬昭提前知道訊息,安排了成濟這個憨包。說不準真能讓曹髦上演絕地反擊。當然了,最後一個好處就是失敗了也撒司馬昭一身汙泥,最起碼不像漢獻帝,窩窩囊囊幾十年,最後還免不了失國禪讓。皇帝親自除賊被殺,天下不管是誰都會明白司馬昭是什麼樣的人,說白了就是哪怕我輸了你也別想裝什麼忠臣了。又想要權勢又想要名聲最後還三請三讓才改朝換代?這一套我曾祖父跟我爺爺當年就是這樣玩的。寧可玉碎也不瓦全。 -
8 # 南方鵬
曹魏到曹髦時的國柄,已全部被司馬家和世家豪族瓜分了,迴天乏力,改朝換代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曹丕的兒子曹霖性情暴躁,卻生了一個知書達禮的兒子曹髦,少帝曹芳被牽入謀誅司馬師的案件被廢,原打算另立曹操的兒子曹據,郭太后說,如果立曹據,那輩份豈不是亂了?便改變曹髦,繼承曹睿香火繼位為帝。曹髦擅詩文,好儒學,一生心慕夏朝中興之君少康,被評為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之一。
由此可見,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屬官都如此張狂,至曹髦時,要殺死晉見的司馬昭已是不可能了。連曹髦認為可以密謀的王經王業王沈,話未說完,王沈王業已嚇到跑出去向司馬昭告密,何況其他人?形勢正如王經勸說一樣,權柄掌握在司馬家之手已經很久了,朝廷以及四方之臣都為司馬家效命,沒有人顧念大統和逆順之理,而且宮中宿衛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憑藉什麼討伐他?可見,怎麼動手都是死或廢,不動手曹髦又忍受不了。
-
9 # 謀士說
從曹髦殺司馬昭這件事來看,曹髦實在太沖動。在古代,殺權臣,不是說想殺就能殺的。沒有一幫心腹大臣,和長遠的謀劃,即便是把權臣殺了,最終的結果也是死路一條。也許很多人會拿秦王子嬰殺趙高這件事來做比喻。要知道,趙高是宦官,掌權的時間很短暫。尤其是兵權,他沒有掌握。從他做皇帝來看,大臣們都不支援他,所以他不得人心的。子嬰能輕而易舉的把趙高除掉,是有原因的。曹髦雖然是魏國皇帝,但是大權旁落,毫無實權,他就是一個傀儡皇帝。如果沒有一批心腹大臣,是很難除掉司馬昭的。
在古代君主接見大臣都是在皇宮,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接見大臣。此外,接見大臣都有其他人在旁邊看守,尤其是位高權重的司馬昭,他作為大將軍,不可能沒有侍衛跟隨。此外,曹髦殺司馬昭已經跟身邊的大臣提過了,大臣們叫他忍一忍,從長計議,都不支援他除掉司馬昭。因為司馬昭是大將軍,權力實在太大,曹髦又沒有掌握軍權。即便是殺掉司馬昭以後,司馬氏家族的其他成員也會血洗皇宮,且很多參與其中的大臣一個也逃不掉,說不定也會連累無辜的家人,所以大臣都很反對這件事。
既然殺司馬昭沒有把握,那麼深思熟慮的大臣自然不支援。曹髦雖然是一個有骨氣的皇帝,但是也太沖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有勇無謀。他苦口婆心的想說動大臣與他一起除掉司馬昭,居然都是一群膽小怕事之輩。好在自己也是一個皇帝,竟然沒人幫他。曹髦越想越生氣,所以即便是死,也決心除掉司馬昭。據說,曹髦率領了400多人,都是一些家臣,直奔司馬昭的住所。曹髦本人還沒有見到司馬昭,在半路就被司馬昭的部下給幹掉了。可見,曹髦就是以卵擊石,都是衝動惹的禍。司馬氏家族勢力如此龐大,好在也要謀劃謀劃,培養一群刺客吧!但是,他就是不聽大臣勸告,結果連司馬昭人都沒有見到,就一命嗚呼了。
在東漢末年,曾發生了“十常侍作亂”。大將軍何進本來想除掉朝廷裡面的十個專寵宦官,但是何太后一再阻擾,於是何進就想借助藩鎮之手,除掉十常侍。當時袁紹已經入京,已經謀劃好了,就等何進一聲令下。但是,十常侍知道何進要動手除掉他們,於是搶先一步,假借太后的名義,召何進入宮。而十常侍就在宮內埋伏,等何進入宮就趁機刺殺他。其實,何進入宮很多人反對,但是何進不聽。不過,為了以防不測,何進讓曹操和袁紹等人護送。但是到了宮門外,宦官不允許他的侍衛進入。何進只好單身一人前往,埋伏在太后宮中的侍衛,見何進一人入宮,乘其不備,將其頭一刀砍了下來,直接扔出了宮門外。何進的侍衛們見何進被殺一擁而入,雙方進行火併,所有的宦官全部被殺。我相信,這個教訓,對以後那些位高權重的權臣來說,已經提了一個醒。所以,想要殺一個掌握實權的人,身邊有沒有一群謀士,是很難除掉的。而曹髦就是這麼一個,有勇無謀,最終連司馬昭人影都沒有見到,就被他的部下幹掉了。
-
10 # 浮沉於史
這是一對典型的弱君強臣,傀儡皇帝欲要重掌權柄,這並不奇怪,這樣的事例也不鮮見。不過宮中刺扈,也是需要條件的。
謀刺權臣,確有其例;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大將軍何進為十常侍所弒,宮廷大亂,董卓領兵入京,廢立天子,自封相國,漢室天子成為了傀儡。董卓是很不受這些士大夫待見的,自皇帝以下,無不想生啖其肉,活瀝其血,於是,成為相國之後的董卓,開始面臨著一波又波的謀命行動。
越騎校尉伍孚直接準備了一把匕首,藏於內衣,面見董卓,不露聲色。
話畢,董卓親送伍孚,伍孚陡然出手,寒光乍現,卻是一擊不中,伍孚被亂刀砍殺。
《三國演義》中說的是曹操刺董,只不過曹操形跡敗露,變成了獻刀。清朝康熙初年,朝政執於鰲拜之手,少年天子內外掣肘,便暗中訓練了一批手下,趁機在武英殿擒拿了鰲拜。
康熙成功了。
為什麼曹髦不在宮內伏兵?無論是宮外還是宮內,刺殺權臣是需要條件的,而權力的交替,也往往不在於一人存亡。
司馬懿追隨曹氏數代君主,久居高位,朝中廣有人脈,及至高平陵政變,曹爽被誅殺,曹氏皇族力量遭到大肆清洗。
自此,司馬氏崛起,強權壓主,威服海內。曹髦已經沒有可用之人,朝野向心力轉移到了司馬氏這邊,並且,被一代代繼承。這跟董卓時期完全不同,董卓固然稱相,朝廷大臣,多數還是眷漢的。
漢獻帝謀董,大臣們亦然,所以他有成功的條件,而曹髦不行。
對曹髦而言,且不說皇宮之內他調不了什麼兵,就是可以,他也需要考慮得手的後果。
曹髦這個傀儡皇帝,一旦與權臣攤牌,等待他的必然是血腥的報復。而這個時候,不會有人為他出頭。司馬懿九子,除去死了的司馬師和被刺殺的司馬昭,還活著的,有七個。
司馬昭死了,司馬家立刻又會有人頂上來,成為新的晉王,挾怒而來的晉王有了藉口,反掌之間,就會成為晉帝,表面功夫都不用做了。
曹髦並不傻,他自然也能看得到這一點。
那麼,為什麼曹髦又要率領幾百宮人送死呢?這個只能說時間久了,曹髦城府已盡,亦或是他看不到希望了,與其像漢獻帝那樣受盡屈辱,被迫禪位,他還不如死得有骨氣一點。成大事者,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越王勾踐忍辱,親嘗夫差糞便;唐宣宗裝傻36年,肉身置於廁且不改色……
曹髦受不了了,他要趁著自己還能指揮幾個人,先行與司馬昭決戰。
這個行動與宮內伏兵必然是一個結果,不過,已經被逼瘋的天子管不了那麼多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許硬槓司馬的想法已經在心裡醞釀很久了,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
11 # 四五六七月
曹魏得國不正,國祚不長,除了親族,並無多少擁護者。曹爽被誅殺後,曹氏權力被司馬氏取代。曹髦之死,是一個以卵擊石的反抗。
我是胡亂說說
-
12 # 漩渦鳴人yy
講起來這件事情我本人是要吐槽的,因為在這之前啊,看網路小說,比如說某某仁兄穿越到哪個時代,成為那個廢棄的皇子,然後對付手底下大臣幾乎都用的這一招,可是問題是,能夠爬到那個位子上的人心機有你想的那麼小嗎?
確實,歷史上面成功過幾個案例,比如說最著名的康熙皇帝擒鰲拜,歷史上面確實明確記載過,熬吧。曾經看到過康熙在訓練那一些富家子弟。但是鰲拜當時就認為這些富家子弟只不過陪著皇帝在那玩,皇帝這個人沒什麼心情就是小孩子脾氣,而且,鰲拜這個人一開始就不想談論老闆,他原本就是屬於愛新覺羅家族的不架,他之所以搞得那麼囂張跋扈,是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能夠維護皇家尊嚴,所以才這麼做,否則他如果想謀反的話,進康熙的宮殿的時候,為什麼只有自己一個人?
我們去看其他的那些有權勢的大臣,哪個上朝的時候手裡不是摁著劍,然後後面跟著十幾個隨從那甚至外面一大幫的部隊都在那等著,一旦出現任何事情衝進來直接找皇帝要人。
沒辦法,高處不勝寒,指不準哪天就遇到刺殺,一旦出現問題了,自己小命就一條,那豈不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去看。三國初期,即便是董卓上朝,身上也穿著可以說用來防身的軟甲,為什麼曹操要去找王允借七星寶刀。
所以說,如果真的想要做到問題主所提到的那個情況,那必須要達到三個條件。
第一點,這位仁兄不想謀反,只有不想謀反。心裡的警惕心放到最低的時候,你才能夠暗算她,否則他一直風聲鶴唳的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就像兔子一樣直接縮回自己老窩,那這種人你抓不到他。
第二點,你組織軍隊的時候人家又不知道,你如果讓別人知道了,你要組建一支部隊,要對付他那每天對於這支部隊監視的人數都能夠超過這支部隊的數量,等到你哪天想起來要讓這批人去對付那個人的時候,那早就收到訊息了,躲在家裡不肯出來,你能怎麼辦?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你想暗算的這個人,他要知道你這個人沒有任何威脅他才敢去你宮殿!這個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一條,什麼是陰謀?陰謀就是出其不意,你亮刀的時候就是奔準敵人的要害部位過去的,而且別人還之前沒有任何的警惕。
曹髦這孩子不一樣,這孩子一開始就有一些鋒芒畢露了,尤其是在他剛剛登基皇位的時候,一開始就以為這個人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書,說不定沒有什麼大的志向,把他推舉上去,可以得到一個聽話的傀儡。結果這個孩子登記的時候特意去學習了一下漢文帝的制度,鍾會一眼就看出來了,當她說出那句稱讚曹髦的話的時候,這個小皇帝實際上已經進入到了司馬昭的警惕的名單裡面。
至於說他後來召集的那幾百個人。如果說這幾百個人真的是勇士的話,他也不至於被司馬昭家的一個死士給砍死了!
所以這個想法根本就不現實,你只要敢訓練部隊,司馬昭就該考慮把你從那個位子上踢下去。
-
13 # 鴻哥iouyh福小鋪
權傾朝野啊,朋友。
司馬昭經過父親隱忍數十年的耕耘,打敗政敵,削弱曹魏勢力,正是開花結果的時候,整個朝堂除了曹髦之外,其餘都差不多完全換了效忠司馬家族的人。
曹髦雖貴為曹魏天子,但已經被掏空,成了被架空的擺設。
發個聖旨都得聽從司馬昭,幾乎就成了個蓋章的機器罷了。
高層都如此,更何況是底下乎?
所以在朝堂若是曹髦對司馬昭拔刀,恐怕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刀不是架在司馬昭的脖子上,而是在自已的脖子上。
但這樣的狀況是不可能的,因為司馬昭已經威懾住群臣,皇帝也如坐針氈,怎會有膽子不顧一切在單挑面對群毆的狀況下對司馬昭發難。
別指望守護朝堂的禁軍侍衛,那些都是司馬昭的人,否則司馬昭如何有膽子在朝堂放肆。
所以屬於曹髦的最後一股勢力僅僅是追隨他的幾百侍衛。
遺憾啊,年輕人到底還是衝動,按捺不住血氣方剛,稍被煽一下便火燒起來。
帶隊要去滅司馬昭。
很愚蠢的做法,甚至有可能是司馬昭做的局。
畢竟曹髦能帶侍衛出擊,說明司馬昭還染指不到內廷,這下可好,曹髦送來的機會。
不,應該是司馬昭創造的機會。
這一點和曹操非常相似,趁這個機會徹底掐滅曹魏的最後一點反抗念想,老老實實混吃等死。
從曹髦帶兵出動到很快兵敗被殺就足以證明司馬昭的掌控能力,對付變局的處置手段。
因此曹髦把曹魏的最後一塊陣地,內廷交到了司馬家族,曹魏徹底失去對天下的統御。
-
1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相信我,如果曹髦認為有機會的話,他會有司馬昭覲見的時候殺掉他的,問題是曹髦有機會嗎?
鍾會對曹髦的評價是: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意思是:曹髦的文彩和曹植一樣,武功與曹操類似,這話出自鍾會這個文武全才之口,也印證了曹髦確實是個能力非同一般的人。
曹髦之所以能被立皇帝是因為郭太后的執意堅持,而他能被立皇帝的原因卻是因為前任皇帝曹芳被司馬師所廢除,曹髦被立為皇帝那年,只有13歲。一個13歲的少年天子,曹髦所表現出來的謙虛、冷靜、好學,遠遠超過了年齡的範疇。
14歲那年,司馬師因為東征毋丘儉、文欽的淮南二叛時,眼疾發作,眼球掉出眼框,司馬師在完成平定後回師的路上,就去世了。
14歲的曹髦敏銳的抓住機會,想趁司馬師病亡之際,司馬家權力交接之時,收攏權力,下詔讓司馬昭鎮守許昌,讓尚書傅嘏率領大軍回師洛陽,以便收回兵權,這可以算作是曹髦的第一次謀略奪權。
只可惜,14歲的少年天子曹髦終究不是44年的老狐狸司馬昭的對手,在被司馬昭識破計謀後,司馬昭抗旨不遵,帶兵回到洛陽,曹髦被迫接受第一次試圖奪權的失敗,而這顯然也不會是曹髦最後一次奪權的機會,曹髦隱忍下來,繼續尋找機會,因為他還很年輕,足足比司馬昭小了30歲。
還是14歲那年,曹髦連下三道聖旨,爭取天下的民心:
1、將洮西之戰失敗的責任招攬到自已身上,派人慰問在洮西之戰陣亡戰士家屬,落實撫卹金,免除賦稅和徭役,嘉獎在戰鬥中英勇殺敵及壯烈犧牲的將士。
2、對於魏國邊境地區,家中有人叛逃到蜀國而親屬留在魏國的百姓,一律赦免無罪。
3、派人收斂在洮西之戰中陣亡將士的遺體,並安置入土為安。
洮西之戰是發生於公元255年七月,因司馬師病亡,司馬昭接班之際,蜀漢姜維、夏侯霸、張翼發動的進攻魏國洮西的戰役,當時魏國的雍州刺史王經擅自出擊,被姜維擊敗,魏國戰死數萬人,損失巨大。
256年正月,大將軍司馬昭加大都督官職,並”參拜不名“,6月,司馬昭進封晉公,加九錫,並”劍履上殿“,結果司馬昭辭讓,一直到260年4月,司馬昭九次推辭,並不是司馬昭真的推辭,而這就是一步一步的纂位程序。
如果司馬昭真的進位晉公,意昧著什麼?意昧著司馬家纂位已進入最後階段,可以參考曹操的加封魏公的行為,真到了這一步,纂位已不可逆,也不可阻擋。
曹髦一直都在尋找機會,可是一直都沒有機會,如果能在司馬昭覲見的時候殺掉他,曹髦一定會這麼幹的,司馬昭掌握著魏國的軍政大權,整個國家上下大部分都是司馬家的人,包括皇帝曹髦的身邊人,曹髦無力翻盤。
估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司馬昭學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法,雖然控制皇帝,但是避免與皇帝在同一個城池,也較少覲見,當年曹操控制漢獻帝就是自已在鄴城, 而漢獻帝在許昌,並不在一起,司馬昭也這麼學,讓曹髦沒有機會,偶爾幾次覲見也是帶甲百人上殿。
曹髦是個聰明人,而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也是出自曹髦之口,在沒有任何機會,而又面臨一步一步被廢除、被纂位的威脅,曹髦選擇了用自殺行為來維護大魏王朝最後的血性,以他的生命來阻滯司馬代魏的程序。
曹髦親率宮中幾百侍衛攻打司馬昭,與其說是侍衛,其實不過是一些文官、太監和雜役組合起來的烏合之眾,曹髦此舉無疑是故意而為之的自殺行為,他不是不明白這麼做會帶來什麼後果,以天子起兵而討伐臣下,激起自已與司馬昭的矛盾,用自已的生命來換取天下士人對司馬家族的反感,從而達到阻滯司馬昭纂位的程序。
兩漢四百年江山,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儒家講君為臣綱,講忠君愛國 ,還從來沒有哪個臣下敢公開弒殺皇帝,哪怕如王莽、曹丕等纂位者也沒有弒殺前任皇帝,而是善待,司馬昭指使賈充派成濟弒殺了魏帝曹髦,讓曹髦成為中國歷史上首個被公開弒殺的皇帝。
曹髦的死讓司馬昭的政治聲望降到極低點,連之前在觀望計程車族們,也都開始反對司馬昭的纂位,連皇帝都敢殺,哪個士族還敢和司馬昭合作,曹髦的死讓司馬代魏的程序整整遲滯了四年,這就是曹髦的目的,代價就是生命。
曹髦死的那一年只有19歲,這是曹髦既無奈又悲觀的選擇,同時也是大魏王朝最後的血性和悲壯。
-
15 # 彗虹劍
曹操兒孫從曹丕到曹睿,都沒有長壽的跡象,司馬懿一直熬了4代曹魏皇帝。曹睿死後,司馬氏專權,曹姓皇室勢力逐漸衰微,到曹髦時,沒有任何實權,但他作為皇帝無法忍受受人擺佈的命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奮起抗爭,雖死猶榮,在歷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濃墨重彩的一筆。
-
16 # 微觀近代史
曹魏自司馬懿掌權之後,皇室實力日漸衰微。曹髦掌權以後,不堪忍受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毅然決然選擇反抗。但是司馬氏經營長久,可以說朝中國內大部分皆為其掌控,曹髦召見的三人之中,有兩人直接在召見結束後就跑去報告司馬昭,可見曹髦的處境多麼兇險。雖然曹髦計劃的相當周詳,但已經得到訊息的司馬昭並未前往宮內議事。
第二天一早,得知計劃洩露的曹髦,深知司馬昭肯定不會饒過自己,於是率親信呼喊著出了宮,結果剛一出門就遇到了司馬昭的人。雙方經過激戰,曹髦最終被成濟用長矛刺死,死時年僅19歲。
-
17 # 子魚侃球
曹髦為什麼不在司馬昭覲見的時候誅殺,而是選擇親率侍衛攻打那?這個問題非常好理解,因為曹髦是一個傀儡皇帝,手上沒有兵權,連身邊的侍衛都是司馬昭的心腹,如果在宮裡動手,可以說連拿刀劍的機會都沒有。曹髦親率侍衛攻打司馬昭,確切的說率領的不是侍衛,而是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奴僕和太監,無異於以卵擊石。
曹髦(241年_260年),字彥士,今安徽亳州人,曹魏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草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
嘉平五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後,立曹髦為新帝,他對司馬兄弟把持朝政十分不滿,於甘露五年(260年)召見王經等人,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遂率領奴僕親自討伐司馬昭。事洩,曹髦被賈充指使成濟弒殺,年僅20歲。
曹髦自小聰慧好學,頗有祖父曹丕的風範。雖然討伐司馬昭未獲成功,但也做到了百分百的努力。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沒有軟弱和退讓,而是敢於奮起抗爭,視死如歸。在中國古代有類似遭遇的皇帝群體中,實屬罕見。曹髦是一位壯志未竟的皇帝,也是值得尊敬的勇士。他用生命捍衛了作為一個皇帝的尊嚴,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與其苟且偷生,毋寧高貴赴死”的意義。
-
18 # 三國逐鹿
如果想分析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曹髦和司馬昭的身份。曹髦(公元241-260年),字彥士,譙(今安徽亳縣)人,魏文帝曹丕之孫。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第四代皇帝。司馬昭(公元211-265年),字子上,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是司馬懿之子,司馬師之弟。
同時也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中的一大權臣。那麼作為正牌皇帝的曹髦,必然清楚司馬昭的反叛之心。那麼他為什麼不在司馬昭覲見之時殺掉他,而是選擇親率宮中幾百侍衛攻打司馬昭呢?其中又有什麼難言之隱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曹髦自身年紀尚輕,在朝中根基尚淺,難以保證能在朝堂上殺死司馬昭。曹髦身為魏文帝曹丕之孫、少帝曹芳的堂兄,雖然身為高貴鄉公,但他的地位卻並不算高。再加上他長期住在鄴城,訊息閉塞不靈通,自然無法接觸到外界的權力中心。而在曹芳被廢后,司馬昭便選擇立曹髦為帝。
但司馬昭立其為帝的原因,不正是覺得其在洛陽根基較淺,容易控制嗎?而且曹髦初入洛陽時,年僅十三歲,在群臣眼中,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群臣也自然明白司馬昭昭然若揭的小心思。
而此時初為皇帝的曹髦,遠不是在洛陽城中盤根錯節的司馬家族的對手。或者說,此時的曹髦,更像是當年的漢獻帝,而司馬昭就是曹操,逼曹髦成為傀儡皇帝,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曹髦雖然生來聰穎,但面對權勢滔天的司馬昭,勝敗早已成為定局。
且不說他才十幾歲的年紀,但說在深宮之中遍地都是司馬昭安排的眼線,朝堂上更是司馬昭一家獨大。曹髦不選擇在司馬昭覲見時殺掉他,顯然也是考慮到了群臣的支援與倒戈等因素。選擇率幾百侍衛攻打司馬昭,恐怕也是無奈之舉。
第二,司馬家族勢力強大,且司馬昭才能出眾,早有取代之意,曹髦並不是其敵手。在當時曹魏的朝堂之上,分有兩股勢力。一是以司馬家族為代表計程車族階層,一是以曹氏家族為代表的宗親貴族階層。但是到了曹髦這一代時,高平陵之變使得曹氏的血脈被迫大清洗,曹氏一族血脈零落。
就算曹髦想要在司馬昭覲見時殺掉他,也苦於沒有宗親相助。但士族勢力卻與其完全相反。經過人才不斷的湧入,士族的實力也在不斷膨脹。可以說曹髦對抗司馬昭是完全沒有勝算的。
司馬昭本身也不是什麼草包,相反,他的心思深沉,城府極深,完全可以比肩其父司馬懿。他將曹髦自鄴城帶回洛陽,自然是考慮到洛陽無曹髦的勢力,曹髦難以反抗。而自身也久居高位,在洛陽城中人脈廣佈。曹髦到了洛陽,雖然貴為天子,但說到底,他也不過是個傀儡皇帝罷了。
宮裡宮外到處都是司馬昭的心腹,曹髦一旦生有反抗之意,或者說想在司馬昭覲見時殺死他,無異於以卵擊石。曹髦自然深知這一點,因此才選擇了放手一搏,親率幾百侍衛攻打司馬昭。
第三,曹髦或許知道自己難以殺掉司馬昭,但仍以此做法表達曹氏家族最終的血性,以及對司馬家族的不恥。曹髦是個聰明人,但是正是因為他的聰明,更讓其知曉他現在所處的困境。洛陽城中舉目皆是司馬昭的眼線、心腹。他在城中的地位為從皇帝變成了傀儡。曹髦眼看著司馬昭的氣焰一天勝過一天,又知道其內心早有反叛之意,心下憂患難安。此時的曹髦,除了抵抗別無他法,不然便只有等自己毫無利用價值時,被司馬昭斬殺。作為一個有血性的少年人,他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因此,他選擇了以卵擊石。而且明面上說曹髦帶的是幾百侍衛,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又哪來的這麼多人的支援呢?他親率的,不過是一些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文官,以及一些太監、雜役組成起來的,一共才幾百人的烏合之眾罷了。
而這種反抗,勝敗幾乎是毫無懸念的。而曹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會大大加速他的死亡。但是他仍然選擇用這種近乎自殺行為,來維護曹氏一族最後的血性與尊嚴。並最終激起了朝中中立之人的反感,阻滯了司馬家族代魏稱帝的腳步。但是代價卻是曹髦僅有十幾歲的年輕生命。
由此可知,曹髦不選擇在司馬昭覲見時殺他,而是親率幾百侍衛攻打,其實是有苦衷的。若曹髦能聯合朝堂眾臣,又怎麼不會盡力拉攏呢?不過是司馬昭權力過盛,群臣不敢支援曹髦罷了。因此曹髦的做法也實屬無奈之舉。
你是如何看待曹髦的?
-
19 # 亭安讀書
曹髦其實不傻,但卻依然選擇了率宮中侍衛,去光明正大地殺司馬昭,原因在我看來可能有幾點:
一、曹髦希冀有人能夠勤王,助他誅殺司馬昭曹髦明明知道僅憑自己僅有的力量,當然不足以真的殺掉司馬昭,但他可能會想要希望以自己皇帝的身份,做出自己誅殺逆賊的表率。
不在司馬昭覲見的時候殺掉他,當然是知道事情不會成功,執掌朝政的司馬昭,當然不是隨便就能擊殺的。
曹髦知道,司馬昭專權,已經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司馬氏的嚴苛眾人皆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髦知道自己如果不作為,結果定然是如自己的前任皇帝曹芳那般,被司馬氏裹挾。
甘露二年,諸葛誕為拒絕司馬昭奪權,起兵反抗司馬昭,打出的旗號是勤王誅司馬昭。而司馬昭脅迫曹髦出征,在第二年,也就是甘露三年斬殺了諸葛誕。
在此背景之下,被當作傀儡皇帝的曹髦,有心想要藉助自己的名號,吸引如諸葛誕一樣反對司馬昭的人起勢,推翻司馬昭的專權,可能就真的是曹髦想要做的事。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晚,曹髦毫不掩飾地跟自己的近臣和奴僕們說,自己要討伐司馬昭。
五月初七,曹髦拔劍登車,跟近衛奴僕“鼓譟而出”,大叫著殺出宮闈。在路上的看到宮中校尉司馬伷,曹髦氣勢如虹,把他罵退。
直到在宮門處,被司馬昭的屬下賈充帶人攔下,曹髦依舊不認輸,自己拿著劍跟人拼殺,動靜很大。
可能曹髦當時的想法,只是憑藉自己這番舉動,來做出自己不屈從司馬氏的決心。“雖然世人皆醉,但我願喊醒你們”。
曹髦其實知道自己被賈充攔下,討逆之舉到此已經失敗,但卻依然奮力拼殺。因為他等的人還沒來,能夠因為自己的反抗聲援自己的人還沒出現!
可是曹髦沒有等到自己的“勤王軍”,被賈充部下成濟一戈刺死在宮門,曹髦到死都沒看到跟自己一起反抗司馬昭的人。
二、曹髦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除了想要號召眾人聲援勤王之外,還有個可能便是曹髦自己終於難以忍受自己的境遇。真如史料當中記載的那般“吾不能坐受廢辱”,熟讀經書禮記的曹髦,生出不憤之心,想要“當與卿自出討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曹髦討伐司馬昭之前,唯一一個沒有背叛曹髦的內臣王經,勸曹髦要慎重,不要跟魯昭公反抗季氏專權一樣,失敗而被出走丟掉國家。
但是曹髦並沒有聽從王經的勸告,直接掏出懷裡準備好的討逆詔書,“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懼,況不必死邪!”我心已決,死了又何妨,何況還可能死不了呢!於是,曹髦第二天,率領侍衛浩浩蕩蕩殺出內宮。
由此可見,曹髦當時準備是充分的,在跟自己的近臣和侍衛奴僕說出之時,便已經有了必死之心,雖然心存僥倖。
而曹髦選擇於第二天討逆之前的晚上,告訴了臣子和奴僕,更加說明曹髦其實對於結果並不那麼看重,否則也不會出現王沈、王業告密的事情。
種種跡象都表明,曹髦如果不是為了讓人聲援他,那便是真的只是為了跟司馬昭宣示點東西,那便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帝王尊嚴。
三、曹髦可能已經得知“司馬昭之心”已近,自己難得善終再有一點,曹髦之所以明知道必敗的結局,還依舊選擇親率宮中幾百侍衛攻打司馬昭,很有可能是曹髦已經知道了“司馬昭之心”已近,也就是篡位奪權已經非常接近了。
甘露三年五月,曹髦賜司馬昭九錫,司馬昭拒絕了九次,此事作罷。
甘露五年四月,曹髦再次賜司馬昭九錫,司馬昭又拒絕。
甘露五年五月,曹髦親率宮中幾百侍衛攻打司馬昭,被太子舍人成濟刺死。
對於加九錫,是古代對有功諸侯、大臣的封賞,也是古代權臣謀反的先兆。而曹髦多次賜司馬昭九錫,只能是出於形勢所迫的自保之舉。
而連續拒絕了兩次加九錫的司馬昭之心,到底是如何?
曹髦心中可能真的已經心有所感,結合一個月之後曹髦的看似“魯莽”之舉,極大可能是從加賜九錫的拒絕中,曹髦感知到了自己的結局,可能連漢獻帝和曹芳禪位後的那般結局都不能。
再看《三國志》中關於曹髦對於經書的談論,君臣之禮內容甚多。並且,因見黃龍之兆,曹髦作《潛龍詩》嘲諷司馬昭,“仍作潛龍之詩以自諷,司馬文王見而惡之。”
司馬昭對於這位不聽話的魏皇帝,可能真的不太喜歡,以至於喜惡溢於言表,讓曹髦都感覺到了自己可能結果會很慘。
於是,明知即便自己不作為也會慘死的曹髦,終於無法強忍了,遂親率宮中幾百侍衛攻打司馬昭。
結論:
曹髦絕對不是痴傻去光明正大殺司馬昭,更大的可能是想從自己聲勢浩大地行動中,讓人能夠走出來聲援自己。而如果是得知自己必死,最後選擇奮力一搏也是極有可能的。
-
20 # 袁衛宇
如果殺司馬昭那麼容易,曹髦早殺了司馬昭,何必孤注一擲親自討伐司馬昭?你能想到的是,趁司馬昭拜見皇帝時弄死他,曹髦那麼聰明的人,怎麼會想不到?
曹髦之所以選擇了親率侍從討伐司馬昭,是因為他清楚,他面對的是一個死局。曹髦拿司馬昭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以死相拼:
曹髦沒機會殺司馬昭司馬師死後,司馬昭沒有遵從曹髦的命令,把部隊交給司馬師的部屬傅嘏,而是自己徑直帶著部隊回了洛陽,這一下曹髦傻眼了。
此後,朝廷多次下詔對司馬昭加官進爵,都被司馬昭拒絕了。
至洛陽,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帝固辭不受...夏六月,進封高都公,地方七百里,加之九錫,假斧鉞,進號大都督,劍履上殿。又固辭不受。秋八月庚申,加假黃鉞,增封三縣。-《晉書·文帝紀》司馬昭平定諸葛誕之亂後,朝廷任命司馬昭為相國、封司馬昭為晉公,司馬昭堅決拒絕。
五月,天子以幷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八郡,地方七百里,封帝為晉公,加九錫,進位相國,晉國置官司焉。九讓,乃止。-《晉書·文帝紀》看到了吧,司馬昭此時和皇帝幾乎是平起平坐,他有自己的封國和辦公的場所,司馬昭平時和曹髦見面的機會不多。司馬昭有事的話直接讓手下知會曹髦一聲。
遇到特別重大的事,司馬昭需要親自拜見曹髦時,他也是帶著一百多人的衛隊。而且他有“劍履上殿”的特權,他不是孤身一人、赤手空拳和曹髦見面,曹髦根本沒有機會動手。
殺了司馬昭,無法奪回權力如果曹髦僥倖殺了司馬昭,就能奪回權力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司馬師執政時,曹髦差不多就是個傀儡。那時他就很想奪回權力,剛好司馬師平叛師死在軍中,曹髦以為這是個大好機會,結果司馬師死了,冒出來一個司馬昭。
當時司馬家已經徹底掏空了曹魏,司馬家的人紛紛出任曹魏的高官要職,把持了曹魏軍政大權。殺了一個司馬昭,千千萬萬個司馬昭站出來。
(曹髦)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出懷中黃素詔示之,戒嚴俟旦。沈、業馳告於帝,帝召護軍賈充等為之備。-《晉書·文帝紀》曹髦身邊的人尚且如此,其他官員就更不用說了。
曹髦此舉不為取勝,只為讓司馬昭難堪曹髦當時並沒有軍隊,都是一些烏合之眾,這些的人,根本不能成事。曹髦也很清楚,他討伐司馬昭,純屬以卵擊石,自取滅亡,但他必須這麼做。
曹髦以皇帝的身份討伐臣子,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這麼做,就是要讓司馬昭難堪,把司馬昭和司馬家的名聲搞臭,讓司馬家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曹髦成功了,司馬昭和司馬家,在歷史上可謂聲名狼藉。就像易中天先生說的那樣,司馬家,“仁義禮智信”,一個都不靠。
回覆列表
曹髦此人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從高貴鄉公到應皇太后召見,成為曹魏的皇帝,一步步的看來,就是知進退,明事理之人。
因此曹髦的選擇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從曹髦的上任皇帝曹芳被廢來看,曹魏宮廷已經被司馬家族全部掌握,更不用說鎮西北的郭淮,應該還是有一個朝廷內的文臣互為連襟,曹髦其時的地位宛若漢獻帝一般,但略比漢獻帝強一點。司馬昭在曹髦即位後,曾經連續幾年要求朝廷加封其為丞相,九錫之類的封賞,從曹魏歷史上看,當年曹操就是如此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早的董卓和李傕等人也是如此。雖然,司馬昭都全部拒絕,只能說明曹家在朝廷內還是頗有實力的。而司馬昭其時已經獲得了隨意仗劍進出朝堂的權利,因此來看,每次都是有備而來,曹髦如果貿然下手,恐怕是未必能贏。
其率宮中之人親自攻打司馬昭的府邸,是用皇帝之名,震懾群臣,並希望各位臣子站隊,一旦站隊,則司馬昭的勢力土崩瓦解,即便如此名目張膽的攻打,則說明其以皇帝之名討伐臣子,司馬昭一旦反擊成功,也落得反叛的名聲,其勢力也大挫。事實上,即便曹髦死後,司馬昭確實也是在名望上大不如以前,如果不是討伐蜀國成功,恐怕禪位之說也就算了。曹髦繼承了他先祖們的性格,做事果敢不留後路,賭性很大,這就是其為啥不暗殺司馬昭,而是以飛蛾撲火的形式去作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