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orestman164823698

    說這話的專家不懂科學,不配叫專家。根據國外的研究,在普通人群中有4%的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這些人做出的反社會行為是基因決定的,任何教育和感化都不起作用。一個典型的案例:在美國達拉斯市發生了很離奇的謀殺案,不時有人在一條大街上相距不遠的地方被射傷和射殺,而這些被害人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絡。當地警察費了很長時間,終於從害人的彈頭方向鎖定了1000米之內的幾幢建築物,透過逐一排查終於抓住了兇手,一個黑人,經常坐在自家三樓的陽臺上,用裝有瞄準鏡的小口徑步槍隨意地射殺路人。在警局裡警察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罪犯毫無悔意地說:愉快,我就是想看中槍者痛苦的表情。這就反社會人格,是生理問題,不管你怎麼教育怎麼感化都沒有用。如果碰到了反社會人格的學生,教育有用嗎?

  • 2 # 賓哥數學

    所以,我認為評價一個學生好不好,不在於成績的高低,而在於內涵和修為,就是我們說的人品。

    所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沒有毛病!!!

    我從教18年,做了17年班主任,一直奮鬥在初中一線,一直被領導安排去中途接家長投訴最多的班級,17年的班主任工作,只有兩屆是從初一帶到畢業,一屆在縣城最好的初中,一屆在省城的初中。每次中途接手班主任工作,和老班主任交接時總是聽到班主任說哪個哪個學生怎麼差,哪個哪個學生怎麼壞。我總會問一句,他們的優點呢?多數班主任都會說整天和老師頂著乾的學生,哪來的優點???!!!聽完,我瞬間冰凍!心裡想:原來你們看到的都是缺點,怪不得學校叫我來救急。

    我一般接手後,就全面瞭解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學習以及家庭教育環境,然後慢慢進行思想工作引導,成績好壞暫時不用管,因為只要思想端正了,成績自然會進步,很多孩子慢慢會尊重老師了,會團結同學了,會為老師和父母著想了,難道這不是好孩子嗎?雖然他們的成績依然是D等級,甚至是E等級,但他們都會努力了,體育課不逃課了,勞動課主動參與勞動了,見到地板有廢紙,會主動彎下腰撿起來了,這難道不是好學生嗎?

    2017年7月我在住院,正在和家人聊天,突然聽到一聲報告,我轉頭看見門口有一高大威猛(186cm,很壯實)的警察(正式警察,不是協警)在向我敬禮,他見我看他,就說:老師好!然後提著水果放在我的床頭櫃。我端詳了一分鐘多鍾,才看得出來原來是2010年畢業的一個學生,他初一初二經常翻趴圍牆去網咖,又仗著自己高大經常打架,是班上出了名的壞學生,初二結束被學校開除後,轉學來到了我們學校讀初三,進入我帶的班級。那一年我和他交流了很多,他幾乎不再逃課上網。我問他,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住院?他說:我姐姐在這裡上班啊,昨天她來給您換藥,然後她打電話給我,就知道了。我說我不認識你姐姐啊,他說:我們家人都認識你。

    難道這些不是好孩子嗎?懂得改正自己的錯誤,懂得感恩,雖然沒考上大學,但去了西藏守衛過邊疆。

    所以我們所有老師不要用成績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好壞。

  • 3 # 王插秧

    現在凡是專家說的,還有多少人相信。但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的。這就不好噴了。

    陳鶴琴(1892--1982年)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他提出“活教育理論”,主張兒童教育要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

    其中“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對於兒童教育來說是完全正確的。孔子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也是同樣的道理。陳教授這句話後來被廣泛引用,並作為各個教育階段老師的座右銘,用來激勵自己,這樣的老師同樣令人尊敬。

    但是如果家長或學生用這句話發難老師的話,未免太過刻薄。

    都說小學生是張白紙,畫什麼全屏老師和家長,但是中學生甚至是大學生,他們已經手握畫筆,想畫什麼得看他們喜歡什麼。

    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而每個人的選擇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意願為主。老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將所有的學生成就歸功於老師有些言過其實,但如果將所有的學生劣跡歸咎於老師,也是無理取鬧。

    你永遠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最為老師同樣如此。樂而好學固然可喜,但是如果你真心厭惡學習,誰也不能讓你低頭。

    老師也是人不是神仙,十八般武藝也不是樣樣精通。如果你覺得學不好,很可能是你真的不適合,這時,你需要做的不是責難老師,而是尋找到能夠傳授給你感興趣的專業老師,這樣你才會真正體會到,會教的老師是一種什麼感受。

  • 4 # 歌舞青春的少年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是個假命題,誰是專家,怎樣才算是專家,這樣打著以專家的名義來交流,有點靠不住。早些都是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廣告賣保健品,賣首飾,賣各種東西的事情,都是打著專家的名義去說話的,這樣的話不足以為信。

    怎麼算能教好學生?

    這個“好”,太泛泛,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標準。沒有給出一個怎麼樣的才算是好學生,教育的問題,自古以來都存在,有大孝子,也有逆子,造成這樣的事情,其實不只是老師的原因,各種各種的事情,都是潛移默化影響的,孩子剛出生,沒有任何能力,只有吃奶,就睡覺,儘快長大,依靠父母的撫養,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能健康成長,都是要依賴爸媽的照顧,當然,那麼小,也是在學習各種新鮮的事物,因為不會,沒有任何判斷標準,只能見到的,遇到的多了,就記住了,寶寶的各種性格,以及其他的為人處事的觀念,都在寶寶出生的那一刻,在到上學期間,都是由周圍的環境,爸爸媽媽的教育,所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好多寶寶不自信,都是小時,沒有遇到一個屬於那種真正被別人喜歡的人,當然不是說爸爸媽媽不喜歡,而是屬於那種完全不認識,但是一看到這個孩子就打心眼裡喜歡的,那麼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平時有這樣的人也生活在它的周圍,為以後的寶寶,擁有自信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離能上學的這段時間,大部分的教育都來自父母,如果這時爸媽沒有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對於學生上學期間,無論與其他同學,還是與老師的相處,可能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怎麼算會教的好老師?

    老師作為一個職業,擁有好的職業素養,不僅是老師這個職業,也是很多人具備的。學生到學校裡求學,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班級裡起碼有50-60個學生吧,不可能每一個照顧到,這個也是人之常情,雖然老師應該對講授知識是對每個人負責,但是每個人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不可能讓老師對每個學生,用適合對每個學生的講課方式上課,這個不現實,一般在第一次上課時,或者在平時,每個老師都說過一句,學習一定要用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這句話也是老生常談了,但是絕無半點道理,這個是真理,每個人都應該花些時間,去琢磨,探討自己的最容易的接受的方式,最快的學習方式,當找到這把鑰匙,就能快速的掌握到知識,這樣才是王道,再加上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在最快的方式下,學習,這是高效的,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技能。學習能力!拋去不好好教學生的老師,大部分老師還是兢兢業業的,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都會去找老師去解惑,一般除非特殊情況,老師都會耐心的講解,這樣是個正迴圈!老師負責,對每個學生都平等對待,這才是最好的方式!這才是好老師!

    總結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一直不想學習,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學生,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不想去教授知識的老師,教給你,你自己不去學習,這個才是根本,雙向努力,都去為了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的方式去學習,這個才是正迴圈!都要換位思考,整個大環境就是這樣,不能改變世界,只能自己去適應。

  • 5 # hao學習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一理念反映的是學生觀——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任何學生作為教育物件,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透過教育使他成長進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這無疑是正確的。

    但“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同的學生千差萬別,讓他們思想學習各個方面都齊步走,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說,只要每個學生都在他們原來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該被認為是“教好”了。就長期說,教的學生部分成為優秀人才,多數成為合格公民,就應該被認為是“教好”了。有人把“教好”理解為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考上大學、甚至都考上重點名牌,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形成的片面認識,犯了思想上絕對化的錯誤。

    同時,還要認識到,“教好”是一個過程。一方面,昨天沒有“教好”,不等於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沒能“教好”,不等於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進步,還沒達到“好”的標準;今天有進步,還是沒達到“好”的標準;但堅持下去,不斷進步,就能達到“好”的標準。這個過程,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既是學生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老師不斷提高的過程。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師的激勵——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

    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做教師。但適合做教師的人中,不會教的老師、教不好的老師,肯定也是有的。

    話說回來,那些“會教”的、“教好”的老師,也不是一上講臺時就“會教”、就能“教好”的,更不是天生的。他們也是逐步成長起來的。

    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遇到了困難,學生沒有取得自己期望的進步,教師應反思自己還有哪些做得不夠好,及時總結提高,選擇更合適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了教育目的。那麼,就不僅是學生進步了,教師也進步了。

  • 6 # 易足者常樂

    首先說,我沒當過老師。關於《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個話題, 人們存在不同看法,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妥:。

    現談談我對這個話題的看法,我認為“沒有教不會的學生” 這個說法不妥: 其一、我認為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情。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這個話講的太絕對,不符合客觀事實;其二、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這是無可辯駁的定理。學生學會學不會內因這一要素不可忽視,人們之間智商先天存在差異不可否認。如不承認內因這一要素,認為學生成績完全取決於老師,那麼那些大科學家的同學,都是同一位老師的學生,為什麼他小學時的同學有的就沒有升上中學哪;中學的同學有的就沒有升上大學哪;大學的同學可能也不會全都那嗎優秀吧?再說具體一點,我的同學有的就考上了大學,我就沒考上,難道願老師嗎? 我的回答最有說服力,是因自己學習不努力! 而絕不是老師的責任! 所以我認為,學生學會學不會、學好學不好老師的教學經驗、方法、態度等是一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但絕不能說是決定的因素。

    世上確實有教不會的學生,說無有是不妥的! 也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之間相比),但這都是少數,學生會與不會之間的差異程度也有不同。

    個人見解,不當之處請見諒!

  • 7 # 小李滔滔

    某磚家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句話應該是教育雞湯噁心排行榜的第一名了。這也是讓老師吐槽最多的,最痛恨的教育名言。我忍不住再撕一遍——

    任何時候,專家的話總是那樣的豪氣干雲,不禁讓人想起當年放衛星的荒唐年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一個違背自然規律的謊言,就是一個笑話!

    稍懂教育學的人都知道,教育是鮮活的人的培養,學生才是學習主體。有的磚家卻直接無視教育常識,只會用典型的特例來扯犢子。你咋不把所有學生都培養上天啊?

    1、忽略了學生的個體能動性。牛不喝水怎能按牛頭?學習是一個內因驅動的過程,如果學生厭學拒絕學習,只強調老師外因有毛線的作用。

    2、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材料是鐵才能成針。如果材料是竹子的話,磨三天三夜也只能是牙籤。咱教師祖師爺孔夫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的優秀率也才2.4%,憑什麼要求我們老師能夠把所有學生教好?如果孔子聽了磚家的話,不知道會不會爬出棺材痛罵?

    每個人都有先天的條件侷限。有人先天智商高,有人智商不足,有人家庭教育氛圍好,有人出生就是孤兒。有色盲的怎麼能培養成畫家?五音不全的怎麼能培養成歌唱家?這種現實的差異性怎麼能不考慮呢?

    一直以來,這句教育名言打擊了無數老師教書育人的信心。老師們參照這瞎逼逼的教育雞湯,看著一群不成器的學生,都是一臉的懵逼。大家反反覆覆的想:“我咋就不能教好這些孩子呢?”真是想死的心都有啊!這碗破雞湯,硬是把老師們折磨得焦頭爛額,身心疲憊。

    所以,以後誰在咱面前瞎逼逼這句話,咱就潑他一臉狗血——

    滾你的表演課破雞湯!你丫的到鄉村學校教一學期試試?

  • 8 # 三水三心

    要辯證的看待專家的名言

    ——也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據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所說。這應該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為什麼說是據說呢?因為我翻閱過陳老先生的著作,並沒有找到。

    而現在,這句話被教師詬病,為什麼呢?

    一、教師的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

    學生所受的教育,是來自於多個方面的,首先是家庭教育——這是對孩子性格、習慣具有舉定性意義的教育。其次是社會(社群)教育,“孟母三遷”說的其實就是社會或者社群教育的重要性。隨著資訊的發達,學生受社會的影響更其明顯,特別是現代社會,作為資訊時代,學生得到資訊的手段更多、獲取資訊的速度更快,一些不良的風氣,影響會更直接更持久。第三才是學校教育。

    從這個層面來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將教育人為的狹義化,背離教育的本質。

    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忽視

    從變化的角度來看,變好的主體是學生,那麼,老師的教育就是外因,學生主管主觀上變好的動力才是內因,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只能起輔助作用,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將內外因所起的作用顛倒,自然是不科學的。

    三、教好的標準被唯一化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什麼叫做教好呢?按照本意,應該是隻要學生有一定的向著好的變化,都可以視為“教好”:昨天打了架,教育了之後,今天沒打架,是不是教好了?昨天不交作業,今天交了作業,是不是教好了?昨天上課睡覺,今天不睡覺了,是不是教好了?上學期期末考了20分,這學期考了25分,這是不是教好了呢?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但現實世界中,我們幾乎是用一個比較唯一的評價方式,那就是學業成績的提升,也就是分數是否讓人(家長、社會、學生自己等等)滿意,而這個滿意是來的呢?是比較,也就是說,是和班上同學的比較得出來的。

    這樣看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是一句荒謬透頂的話了?

    彆著急,這句話,其實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

    首先,“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是要提醒老師,學生都有向“好”的方面發展的願望的。事實是否如此呢?除非罪大惡極的人,其實,人人都有一顆向善的心,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激發條件而已。那麼,有沒有“孔夫子都教不好的學生呢?”我想,這並不排除,可作為老師,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卻不能超像那個極端——你認為你的學生想學好的願望都沒有,那你會想法設法把他們教好嗎?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從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技巧上來說的,是要說明教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只有你相信你的學生都想學好,你才會千方百計,激趣也好,活動也罷,訓練也可,要不然,我們就不用來學習什麼教育心理學啦、教材教法啦,等到學生優秀到了老師說一說就懂的地步的時候,教師這個職業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難道你的知識水平比計算機厲害??

    所以,各位,專家的話,也需要辯證的看待,我們既要看到其侷限性,但不能僅僅扣住侷限性來大肆批評,我們更應該看到它的現實意義,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我們教育的進步,才有利於我們職業的發展,也才有利於我們教師社會地位的提高,一味的批評,只能讓社會更加反感,就如同“扒車門”的女老師一樣,讓所有的老師跟著受辱,何苦來著?

  • 9 # 七葉朝己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教育者要有耐心,要有恆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人都在談論這句話。本來一段教育屆激勵自己的話,變成了一把標尺!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這句話絕對是老師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貓帶帽子專家,狗帶帽子教授的。有多少人下過一線看過?來吹一頓,吃一頓,裝滿腰包,發完雞湯就走的,大有人在!

    怕別人說紙上談兵,就來了這麼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老師也是人,老師不是萬能的,這句話把老師捧殺的太狠了!

    現在這句話變成評價教師的標準,教不好你就不是一個好老師!

    試問各位,家長告訴孩子,要防範你的老師,他不安什麼好心,不要全信他……等等,孩子是信家長的還是信老師的?這樣的孩子讓老師怎麼教?怎麼教都是教個孽!

    不要覺得危言聳聽,哪個學校沒幾個這樣的學生家長?你們不會知道,這幾個學生,佔據了多大的資源與精力!付出跟回報完全不成正比!有時只要沒有加深黑化,我們就謝天謝地了!

    一直很想問,如果不信我們這些當老師的,您也甭送孩子來,我們全天在學校,咱們也見不著。我們也出不去“禍害”您,這樣好不好?

  • 10 # 帥氣的小眼神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兩句話是錯誤的。

    前半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犯了唯心主義的錯誤,“教好”本身是一個區間,而不是一個固定事件,這種“區間”也不依靠學校或教師的單方面力量完成。一方面,學生的教學成才與否,第一位的問題是“什麼是學生的成長成才”,即“教會學生什麼”是教好學生,在這句話中,實際上指的是教會學生知識、讓學生考高分、上好大學。而事實上,我國的“教好學生”的標準是一個浮動標準: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這個標準下,允許學生的全面發展,僅僅依靠成績判斷學生“教好與否”是片面的、錯誤的。另一方面,學生的成才與否,取決於四個因素:先天遺傳、社會環境(含社會大環境、社群中環境和家庭小環境)、學校教育、自身主觀能動性。四個條件不可偏廢,先天遺傳決定了兒童能夠達到的最高標準(上限);社會環境決定了兒童能夠達到的表現閾限(可能的表達區間);學校教育是促進學生髮展的主要驅動力(加速度);而兒童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是一切表達的基礎(基準度)。由此可見,“教會學生”不是學校一個群體能夠做的,如果全社會擁有一批“好學生”,也不能僅僅歸功於學校。

    後半句,“只有不會教的教師”,犯了機械唯物主義的錯誤,“只有”強化了主觀的聯絡,忽視了其他重要因素和學生成長之間的聯絡;“不會教的教師”體現了教育官本位思想的蔓延和桎梏。一方面,萬事萬物沒有“只有”的說法,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間是存在廣泛而深刻的聯絡的,教師“教不好”這件事可能和學生“學不好”之間有關聯,但僅以學生考試成績評價教師教學能力,未免有失偏頗。例如摔狗女教師、攔高鐵女教師,即便教育成績再好,也不可能成為人民滿意的教師;最美女教師張莉莉、鄉村最美女教師等人,即便一生碌碌,卻展現了師德大愛的光輝,可以說他們不會教嗎?以學生成績評判“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可謂滑稽。另一方面,如果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就可以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那麼可以繼續說,“沒有教不會的老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沒有管不會的校長”,“只有不懂管的官員”……哲學上說,事物之間是存在廣泛的聯絡的,但是這種聯絡是有輕有重的,如果說教育侷限於教師、校長的責任,未免有失偏頗,甚至是把次要責任要求到了主體責任的程度。無論從什麼時候看,學生自主的、能動的學習態度和意願是主要的,即便學校教育能起到加速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學生先天遺傳的支援、社會大中小三環境的允許,由學生自己去落實,給教師加過多的枷鎖,未免苛責。

    我想這句話如果用符合教與學基本規律的角度去再審視和理解,這句話應該改成:“每個學生都是充滿希望的,教師應該教學相長、盡力施教、因材施教”。畢竟學校和教師沒有那麼大的能耐,把每一個學生都塑造成才——這是學生個體多樣性所決定的。

  • 11 # 公務員考試遴選

    孔門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人。如果按照現在教學標準的話那麼孔子早就失業了,其實這句話我想反過來說,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學不好的學生。其實問題中這句話的含義,得分從誰的口中說出來了,如果是老師本身說的,那麼這可以當作是一種勵志,自我鼓勵。這是一個好老師,但是如果在某位家長口中說出來那麼我就要鄙視了。我的觀點比較反人類。

    第一、“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當中無不體現老師的重要性,也可想而知在古代我們是多麼的尊師重道,如今社會很多家長把老師這一職業等同於服務業對待,我交這麼貴的學費送孩子來讀書,你就必須把他教得出類拔萃,成績一定要好,不然要你何用,動不動就投訴。其實孩子最好的老師還是家長,學校老師也很無奈,你家的孩子從小染上的不良的學習習慣,你還祈求老師在課堂之上把他全都改了,老師不是神,一個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可能適應全部學生學習習慣,相反,所有學生必須去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

    第二、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學不好的學生。這句話我得分情況來說,其實你孩子學習是一個綜合過程,不能完全依靠老師,家庭環境,家長的輔助以及正確引導,也非常重要。學生的性格千差萬別,要說誰最瞭解那肯定是父母。

    第三、拋開現在所有的體制我們迴歸本心想一想,學習是為了什麼,初衷又是什麼,我作為老師教你,引導你,那是你的榮幸。拋開中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需要連哄帶騙去教學,甚至連部分大學都脫離不了這一種模式。我想不明白為什麼會發展到現在老師這一行業等同於服務行業存在。還在拿“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話出來說。真是可恨又可悲。

    第四、當然現在教師隊伍的質量肯定比不上以前,也存在一些刁專刻薄,教學方式不對的老師,那就另說了。我說的針對教師這一行業大體來說。

  • 12 # 無名火123456789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想強調的是教育者對學生的一種責任與信念,這句話的核心就是告誡我們每一位老師:要相信每個學生的可教性,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我認為這是提倡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這是一個勉勵的話,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理想,而不應該把它當做一種目標來做。我是這麼看的: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教好是從哪方面來說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性格特點。難道老師要把學生的每個方面都教好嗎?你覺得可能嗎?從客觀角度來說,我們應當承認,每個人在不同方面是確實存在差異的,不是一樣的,每個人的評價是不一樣的。

    其次,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長,也就意味著他們的能力和專業也是有側重和差異的。怎麼能要求老師讓所有學生不懂的都教給學生呢?

    所以,我認為老師只要盡職盡責教好自己的學生,不能隨意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而學生除了虛心向老師學習,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身努力。

  • 1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話據說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提出的,究竟是真是假在下不敢妄斷,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這種觀點呢?個人以為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並非什麼絕對的真理

    這話至少有以下缺陷:

    從這話中看不出好的標準定義是什麼——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國家做奉獻的科學家算好呢?還是把學生培養成做大官發大財當明星好呢?是理論知識全面豐富好呢?還是動手實踐能力強好呢?是能力手段突出好呢?還是品德操守高尚好呢?其實在國家、老師、家長和學生本人看來:關於”好“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在大家評判標準不一的情況下往往採取簡單的唯分數論——考高分的就是好學生,那麼這種評判標準是否科學呢?見仁見智吧

    教育不能簡單等同於學校教育——事實上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系統複雜的過程,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多方共同努力。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的啟蒙老師是自己的父母(不過我嚴重懷疑如今80後、90後的年輕小夫妻是不是都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代勞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的角色了),正因為如此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

    教育只是一個方面,如果沒有學生主動的配合接受,老師所傳授的東西又如何能夠內化於心呢?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顯然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一個學生成天在課堂上睡大覺,請問他接受了什麼教育?

    以上這些吐槽都是客觀現實,然而在這些吐槽之外“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也並非一無可取之處:這話強調的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每個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的擅長語言類學科,有的擅長數理類學科,有的有體育特長,有的有藝術天分,有的習慣獨自沉思,有的善於與人溝通。某一方面不擅長不等於一事無成,甚至再退一萬步講:一個一事無成的人如果沒影響到他人能不能從本質上將其否定呢?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法律,任何一個人都無權從本質上定義另外一個人,既然從事了教師這一工作就應當千方百計排除萬難儘可能用學生易於接受的方式去傳道授業解惑,至於這麼做了之後的效果如何嘛——盡人事聽天命吧

  • 14 # 易美豔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的名言。

    老先生這句話的本來意思是想告訴老師們一個道理:教育是要有方法的,而不是強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教好。

    所以這句話正確與否還得看前提,前提是學生首先必須是正常的。對於正常的學生來說,老師所講知識不能掌握,要麼是老師的講授不生動,學生們提不起興趣,壓根就沒聽;要麼是老師表達不對頭,學生們沒聽懂。試想,如果每個老師上課都能象拍影視劇一樣,還有學生不聽嗎?

  • 15 # 劉芳高等教育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一直是老師最厭惡而學生最喜歡的名言之一。

    在這個重視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年代,的確需要因材施教,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與特點選擇不同的教育模式,所以小班教學 透過面試進行合理分班等方法被引入部分院校,目的就是把某些方面有共同性的學生聚集起來採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透過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創新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但說到底還是戰術層面的改變與創新,也許有一定的成效,但能不能從根本上把所有學生都教好,還是要看學生本身的認知與潛質。正如哲學上講的,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只是輔助。所以這句話過分偏重了外因的分量。

    另外,老師對學生的專業層面的教育在不同時期重要性是不一樣的,小學時期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學時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所以專業知識方面的教育至關重要,而到了大學,更多的是培養一個人良好的個性 修養,因為以後面臨著就業成家等問題,所以大學時期的專業教育大多時候是透過自學完成,教師以傳授相關的學習方法與渠道為主。所以,能不能教好,不同時期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家長普遍認為學習成績是衡量一個學子的唯一標準,而在很多老師眼裡,孩子的性格 修養 品行也至關重要。

    所以,我認為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透過自身的成長與改變去影響學生,在各個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而不是單純的去教,去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在老師接觸的過程中覺得這個老師如沐春風,言談優雅舉止瀟灑專業知識精進為人處事到位娛樂愛好豐富,自然願意同這個老師多接觸,教學效果自然不用說,其他方面我想也一定會受益頗多。

    至於這句話本身沒有多大意義,關鍵是當我們處在老師的立場上我們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好老師,在一個學生的角度,我們知道該如何更好的學習就可以了。至於很多觀念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 16 # 海洋高考調研

    這個問題必須區別對待。

    如果一個班級內只有一兩個學生,比如過去的私塾,現在的農村小學,這個理論可以成立,畢竟現在太傻太笨的孩子少,如果真的讓你遇上了,實在不行,你可以只教他會的,畢竟九年義務教育不按考試成績升學。

    如果一個班級內有四五十個學生,而你不幸又代的是普通班,或者是差生班,這個理論不僅不成立,還害人。很多教師都曾經熱情高漲,最終都勞而無功。

    當年說這話的兩個名師,一個已經讓差生氣死了,現在墳頭上的草已經有一人高了。另一個據說讓差生給氣得住院了一一一癌症,據說也快死了!

  • 17 # 夜深風竹敲秋韻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初我是從牙醫朋友葉蕙口中聽到的,她年長我許多,興趣、愛好,包括性格,我們幾乎完全不一樣,但這並不妨礙彼此做朋友。

    她是我們市裡名氣較大的牙科主任醫師,醫德醫術俱佳,常常被人稱道,待病人如親人,待實習生如子女。

    最有意思的是帶實習生了,去年來了個女孩子,聰慧肯學又上進,她欣喜若狂,彷彿撿到塊寶,急不可奈地想把渾身的本領灌輸給她。

    欲速則不達,可能是壓力太大吧,有幾回我看到女學生對她發脾氣,甩手不幹,她急得直搓手,對我做著自我批評“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為了哄著女學生學本領,她待她極好,午飯常常帶著雙份,後來乾脆讓她住進了自己家裡,朝夕相處。

    當然,她對其他的實習生也是非常好的,教學中如果產生矛盾,她總是對自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18 # 南山劉向雄

    這是個理想化的觀點,但放在現實當中,卻是蒼白無力的。

    很簡單,學生是人,老師也是人,如果學生是塊木頭,雕琢不好,確實是雕刻者技術不行,但學生不是木頭,他懂思考,會逆反。

    我們這倒是常流傳一句話:‘’牛不喝水,強摁牛頭也沒用。‘’一個學生厭學,做思想工作能輕易改變嗎?或許,運氣好的能改變一個兩個,但也只是運氣。

    相信,多數後進生,老師都找過談話,或許談話不止一次,又能改變多少?

    其實,‘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關鍵是教什麼。

    如果都以學習作為評判,那這句話實行不了。如果是教一些學習之外的,或許倒能發揮學生的天賦。比如體育運動,我敢說後進生要比學霸厲害;比如繪畫,後進生也很厲害;比如動手能力,後進生同樣非常厲害!當然還有更多方面。

    只是,這個社會、學校、家庭是以成績作為唯一評判標準,很多人的天賦也就泯沒在一大堆書本之中,被壓制,得不到發展的空間。

    多希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夠認同每個學生不同的天賦!

    多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就算數做個廚子,也是頂天立地的!

  • 19 # 大愛太美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片面的,狹隘的,無知的,可笑的。

    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說直接一點語句主題表達指向不明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弟一句理解教的全是好學生,弟二句理解教的沒有差學生。

    二,再看下句,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沒毛病呀,全是好學生你都教不好一定不是好老師。也只能說明你不會教而己。

    三,上句整體理解,意思和前面大不一樣,沒有教不好,意思不管什麼樣的都能教好。我的個去,這樣的老師不是人是神呀,把全國智障兒童殘廢交給他吧都能教好!哪作為老師你不會教只能說你不是老師,也不是神。

    總結,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個歧義句。

  • 20 # 朝畫夕詩

    這幾句話應該改一改!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是缺少一對一的老先生!

    現在一個老師要帶將近100個學生,只能顧及大多數人,而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關心每一個孩子,如過一個老師只兼顧一個學生,家長也積極參與配合,你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現在為什麼有些孩子怎麼教育也教育不出仁來,這於家長,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一定關係!老師講仁義道德觀念家裡總做一些違背道德敗壞仁德的事,老師再怎麼教育也枉然,教育不出什麼好孩子!這能怪老師嗎?

    孩子學習不能只依靠老師,家長的態度比老師更重要,家庭教育觀念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一定就是老師無能!

    有些家長的行為告訴我們不是老師無能,是老師真的無能為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御田崩壞海樓石手銬,是不是其他人也可以,海樓石的作用被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