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毛細雨毛毛雨
-
2 # 中小學教育者
好訊息!好訊息!崗位比例放寬限制,晉級難度再降!老中師生有希望了!
最想報道,《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崗位設定結構比例指導標準》規定,從6月1日起至2024年5月31日止的這段時間內,崗位比例由原來的1:4:5,調整為:正高、副高、中級、初級的比例,高中是3:30:50:17;初中是2:20:50:28;小學及幼兒園是1:10:50:39。可以看出來,高中有一半的教師將達到中級職稱,有30%的教師是副高階職稱。其他依次類推。
這樣看,無論是老中師還是其他學歷的教師,只要任職年限達標,皆有很大的機會參與職評。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有希望了!
但是,如果個人的能力水平和教學業績不突出,恐怕也是不行的。必須達到很多的條條框框:縣級先進、各級論文、輔導青年教師並獲獎、縣級或者市級的模範或骨幹及優質課等等。
沒有晉級中級、副高、高階的教師,趕快加油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不能再等、靠、要了!加油哦!
-
3 # YYBB75079913
我是中師生,當年因為家貧經濟不允許我選擇上了中師!我讀初中時,老師基本都是臨聘的帶課教師,他們連高中都沒有讀完,記得英語老師教我們注漢字學單詞,學短語。記得把革命一詞注為“買個驢心”……後來發誓當老師,師範優先,我把青春和生命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報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思想,為教育甘灑熱血!到現在30多年的努力也沒有換來一個高階職稱。但我沒有沉淪,依然堅持教學一線,努力地工作著。視名譽和職稱為糞土,始終以教學和人品贏得學生的高度認可!這輩子桃李滿天下,足矣!不為職稱去糾結,不就是少拿點錢嗎?雖然現在和他們高階職稱的每月相差一千多,但我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人活著不是僅為了名和利!人生在世幾十年,快樂相伴永相前!如若多活幾十年,少拿多活才賺錢!
-
4 # 指尖教育帝國
一般而言,中師生只指從1979年到1996年從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這批中師生突出的特點就是從初中選拔最優秀的學生進入中等師範學校學習語、數、外、音、體、美全科,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大中小學任教的師範生。不像現在的有些師範院校的學生那樣,很多是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出於無奈才去報考師範院校。
那時候的中師生選拔非不常嚴格,除了考試成績要在中考中數一數二,而且還要經過嚴格的面試,長相不端正的學生很難被中師學校錄取。從這一點上而言,曾經的中師生確實是優秀人才。
同時,中師生也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從70年代末期到20世紀初期,中小學教師多是中師生撐起的,而且這部分老師對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很多人一生紮根農村教育,一生清貧。
說起中師的職稱問題,大部分老師很難評上高階職稱,小徐老師所在的中師生,即將退休的90%以上都只能是中級職稱,一部分是因為學歷受限,2000年以後,學校的中師生和專科生都忙著自學考試,提升自己的學歷,而有一部分老中師生當時已40多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放棄了進修專科、本科的機會,因此在評高職時失去了優勢。另一部分中師生雖然進修了專科、本科學歷,但是2008年,高階職稱又實行限額制,普遍老師又因此失去了晉升高階職稱的機會,所以時至今日,除了個別在領導管理層的中師生順利晉升高階職稱外,其他普遍一線中師生晉升高階職稱的鳳毛麟角。
由此可見,阻擋中師生晉升高階職稱的,學歷限制絕不是唯一的限制,更多的原因是和所有普遍老師無法晉升高階職稱的原因是一樣的,那就是高階職稱的名額太少了。
-
5 # Lance課堂
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的確不假。但因學歷低與高階職稱無緣,這就有點不符合實際情況。在2000年左右,很多學校都是中師生當道,校長、副校長和中層領導幾乎都是中師生,而分配的大學生幾乎得不到重用,要說評職稱,這部分中師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怎麼能說學歷低與高階職稱無緣呢?
那時候的中師生,透過函授或者小自考,早就把文憑搞到本科或以上的學歷,一旦有職稱名額,他們的工作年限也達標,教學業績不好可以透過其他方式解決,搶先佔著高階職稱指標,等到這部分大學生達到工作年限需要評職稱時,又沒有名額了,他們沒有評上高階職稱又怪誰呢?
那時候的中師生如果到現在還是中師文憑,說明這位老師不求上進,沒有看清社會的發展形式,也對國家的教育事業漠不關心,沒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神,即使評上高階職稱,也是浪費一個職稱指標。
人生的第一學歷並不是非常重要,後期的發展決定著人生的方向,只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踏實工作,才能達到人生想要的高度,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
-
6 # 輕風教育
作為中師生中的一員,雖然不能也說我們為教育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但直到今天為止,當初的中師生仍是撐起農村教育的主力軍。
近年來關於中師生的文章很多,而且有些文章寫得發自肺腑,情真意切,其中傳播度最高的記得是一篇《中師生,中國騰飛的墊腳石》,大部分的文章都基本描述了一個實事,當初的中師生都是智力和成績都很好的學生,如果不是選擇了讀中師,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可能有美好的未來,而中師生雖然撐起了現代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但卻有許多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雖然自己是中師生,但由於自己的成長經歷比較順利,所以雖然認同這些文章中的說發,但一直卻沒有深刻體會。
直到有一次,一個小的同學聚會上看到幾個當初師範的同班同學,有好幾個不是他們的自我介紹,我已經認不得了,而這些明顯老去的同學都是在一些艱苦的農村小學任教的,那滿頭的白髮,滿臉的皺紋讓我才深切感受到了這些作者表達的意境。
近年來,基礎教育對教師學歷條件要求高了,小學基本要專科及以上學歷,初中要本科及以上學歷,而高階職稱評審條件也提高了。隨著中小學職稱並軌,小學老師可以評高階職稱,有許多當初的中師生由於學歷不夠而擋在高階職稱以外現象比較普遍。
雖然說這其中有個人的原因,有不少中師生後來透過自己的努力而走到了最好的平臺,即使留在學校的有的也透過自考等形式拿到了更高的學歷。但仍有很多一部分人由於工作在偏遠落後的地區,一心撲在工作上,而且也正因為身處落後地方,想得也沒那麼遠。但是作為主管部門應該考慮到這些老師們的實際情況,應該承擔他們為農村基礎教育做出的貢獻,在職稱評審中應該給予他們一些照顧。
直到現在,一代代中師生還在為我們農村的基礎教育發光發熱,不該讓他們心寒啊!
-
7 # 三味聊教育
中師生因學歷低與高階職稱無緣。對題主的這個說法,“三味”不太贊同!
理由有二:
一、雖然歷史讓中師生失去了獲取大專(或本科)第一學歷的機會,但也給了中師生很多提高學歷(獲取第二學歷)的機會。“三味"是1983年初中畢業。如果記得沒錯的話,我們這一屆是首屆招中師生。當時"三味"也十分渴望考上中師,跳出"農門",可惜自己成績差了些,沒去成。我還記得,我們初中那個班,成績最好的三個去了中師,另外,還有三人被農校、林校等中專學校錄取。
此後,中師生還連續招生了幾年。這樣算來,歷史最早一批正取中師生(原民辦或代課老師進修中師的除外),年齡也與“三味"相近,大概50歲多點。
關於中師生,還有一個情況必須講一下:其他地方情況我不太清楚,但在“三味"所在地,當時的中師生也算教育界的“稀有"人才,畢業後絕大多數被分配到了初中甚至高中任教。
90年代中期,各地各校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其中有項重要評估指標:初中教師必須具備專科以上學歷。很多中師學歷的老師為繼續留任初中,透過各種途徑,如成人自學考試、成人函授學習、脫產進修等,提高學歷。以我地情況看,在2000年左右,初中教師大專學歷以上合格率達90%以上,僅個別年齡較大的原民辦教師沒取得大專學歷。即使少數在小學任教的中師生,也基本上獲得了大專以上學歷。
至於教師職稱評聘中,對高階職稱的學歷要求,達到大專以上就行了。“三味"也是大專學歷呢。(當然也許廣西以外地區不一樣。)
事實上,以“三味"身邊情況看,我們很多原中師生現已評上了高階職稱。“三味"夫人也是91年畢業的中師生,96年取得大專學歷,2017年取得高階職稱呢。
因此,“三味"認為,中師生難以評上高階職稱,學歷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最後學歷大專都沒取得,恐怕還是自己缺乏上進心吧。
二、曾經的中師生,之所以失去了評高階職稱的機會,一個重要原因是職稱制度來得太晚,錯失了晉評最佳時期。
“三味”90年畢業參加工作,近10來年,還不知道教師還有“職稱"一事。記得那時,中三、中二,我們根本不用操心去管,上面到時怎麼就定了。評中一職稱時,還是聽外縣的大學同學講,才評的。也不知為什麼,那時候,老師們從不談什麼職稱的事。
至於高階職稱,在我們初中,根本沒資格和條件評。從沒聽任何老師談過要評高階,我們全鄉也沒有誰是高階教師。
稍後聽說初中可以評高階了,但又有很多條件讓我們不敢想,如計算機(那時根本從沒見過)、外語、發表論文(好高大上)、還有課題(學校從沒搞過)等。幾乎沒幾個老師敢想。
直到近幾年,職稱制度改革,既免除了很多高難度條件,又有鄉村教師優惠條件,中小學教師可以評高階了,老師們才如夢初醒。
可是,我們這些曾經的中師生,等近幾年醒來時,已經時不再待了。年紀大了,競爭不過年輕教師了,不想放棄也不得不放棄評高階啊。
以上就是“三味"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而且是以本地情況來談的,不一定符合外地實際。網友們也可談談你們那兒的情況,大家交流交流哦。
-
8 # 匯智坊
曾經的中師生
8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解決小學教師不足的問題。開始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中等師範學校學習。經過三年學習之後,有分配到生源地任教。 20多年前,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所以中學畢業以後,在家人以及親朋好友的勸說下選擇了中師,放棄了讀高中考大學的機會。畢業之後回到了自己家鄉任教將近20年。
20年來,經歷了家鄉的歷史變遷,以及農村教育的變化。總而言之都朝著比較好的方向去發展,曾經的土房子爛桌椅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樓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裝置,學校的師資力量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
關於學歷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早已經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道的歷史,條條道路通羅馬。20年前上中師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鼓勵我們所有同學積極進修,班上很多同學都參加了自考,有不少同學畢業的時候已經拿到了大學專科學歷。我也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到了本科學歷。因為現在的學歷進修渠道很廣,可以透過自考,成人高考,電大以及網路學院等可以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 我周圍不少跟我一樣的中師畢業同行,大多數都拿到了本科學歷,有個別也在進修研究生。
關於職稱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可能都會被職稱搞得自己暈頭轉向。因為職稱是每個人繞不過去的門檻。工齡越長,職稱越高,工資收入越高,這是現在教育系統老師薪資水平的現狀。對於一些低學歷的老師,可能在職稱晉升上的優勢稍微低了一些。在多年以前,晉升原來的小學高階教師時就要求中師學歷必須年滿25年。很多跟我一樣的同行都透過各種途徑去進修自己的學歷,來縮短職稱晉升的年限。
在我周圍很多人看來,影響職稱晉升的並非是自己的學歷。而是現行職稱體制中,所謂的名額。也就是每一年,人事部門會根據區域內教師的崗位情況人員比例,而對晉升職稱的名額做一定的限制,根據學校大小不同,可能分配的名額有限。造成了狼多肉少。老師們之間競爭比較激烈,往往是符合評審條件的人比較多,拿到指標的只是個別人。讓老師們為這些事情絞盡腦汁,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
9 # 終將長大
曾經的中師生現在大多在40歲以上,他們為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造成中師生與高階職稱無緣的,不只是學歷。更主要的是資源差,名額少。1.中師生大多在鄉村任教,創造證件的機會少。
高階職稱需要的證件有優質課、立項、政府頒發的模範證書、其他各類證書,這些證件的取得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比如說優質課,一個學校每年限制一個申報名額,想報也報不了。
更別說那些政府類獎勵,有好多教師,奮鬥了十多年,都得不到一個政府頒發的模範證書。所以,有一些中師生遲遲晉不了高階職稱,是因為證件不過關。
而晉升正高階的條件更為苛刻,我們這個小縣城,沒有一個取得正高階職稱的教師。
2.晉級名額的限制。現在的高階職稱的晉級名額比例是百分之六,正高階是百分之一,而實際上,鄉村學校就沒有名額,中師生大部分都在鄉村任教。舉個例子,一個學校的高階教師如果超過百分之六,就不再分配高階名額,即使你很優秀,沒有名額也是白搭。我們學校已經三年沒有給高階名額了。
3.發展平臺差。絕大部分中師生畢業後都是到鄉村任教,在鄉村的教師,由於教育環境的影響,大部分都教師都沒有發展自己的時間和機會。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能力和資本沒有機會提升。
而城裡的教師,有各種學習培訓,有各種出頭的機會,而鄉村教師,向上的通道少而又少,這也是中師生和高階無緣的一個原因。
4.學歷。早期的的中師生,大多在50歲以上,這些教師,沒有進一步進修,學歷始終是中師,這個學歷晉高階是不達標的,這是導致中師生與高階無緣的又一個原因。
不過這個原因造成的晉不上高階的的並不是很多,因為後來的中師生都透過自學或者函授取得了大專或者本科學歷。
-
10 # 佩玉的爸爸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所以說作為當年的中師生,也不過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當年我們選擇中師生能夠提前參加工作,能夠保證自己在第一時間離開農村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其實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很多優惠。
所以說到了今天,我們沒有必要再回過頭來,想辦法讓我們在每一個時期都佔盡好處,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我們只有客觀的認清這一個現實,慢慢的提升自己,根據國家的一些要求,慢慢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可以。
在現在的職稱評審過程中,關於學歷的要求,並沒有要求第1學歷,第1學歷在我們的工資改革的時候,已經進行了體現,我們現在的職稱晉升,要求的專科或者本科的學歷,完全可以是後期的學歷,所以說,如果參加工作好多年以後,自己的學歷無從提升的話,要不是國家的責任,也不是教育的責任,而是個人的原因。比如說我本人就是中師畢業,畢業之後,透過自學,完成了漢語言專科,法律本科,水利水電專業的本科。到目前為止。如果不是感覺到拿太多的畢業證,對於我自己沒有任何額外的好處的話,我想,再考個10個8個畢業證還是很簡單的。
高階職稱與學歷的關係並不是太近,所以說,我們不能拿著高階職稱和學歷進行一些狡辯,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高階職稱是否能夠有更合適的方式,實現在更多的老師身上,或者實現在所謂的當年的中師生身上。
最後一句,仍然是勸一勸,當年的中師生如果學歷仍然沒有晉升的話,到目前為止,基本上也是45歲左右,甚至是超過45歲的人了。為什麼在這一點上還看不通呢?工資收入就是那麼一回事,如果說30歲左右對於工資收入還有迫切需求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能應當有一個更好的心態。身體才是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中師生,我們不能像一些農村人。為了讓孩子讀書,把戶口遷入城市,現在農村優秀了,又想辦法把戶口遷回農村,佔盡天下便宜,這是不好的一種現象。
每個時代都是每個時代的產物,人或者事。我們不可能在每一個時代,都成為弄潮兒,都佔盡天下所有好處。
知足常樂。
-
11 # 種金易
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卻因學歷低與高階職稱無緣,你怎樣看待?
多年以來,職稱就是個梗,尤其對於曾經的中師生而言。他們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卻因學歷低與高階職稱無緣……我就是最好的見證者!!
這的確是個很現實的話題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當初評幾次高階都落榜時,看到接二連三的即將退休的中師生,有二三個中級都沒有評上,退休時僅是二級或三級,因為學歷卡死了——他們沒有去提升學歷,甚至連“專業合格證”也沒有想辦法去弄到。
記得當時校長在安慰沒評上的老師時就說過:看看他們,他們的心態才是真好,退休時有的還是初級職稱!稍微等等吧,總有一天你們都能評上高階的。
世界上最勤奮的人已經老了這兩天還看到有的微信裡在轉一篇文章,一篇美國《華爾街日報》題為《世界上最勤奮的人已經老了》的文章。真難得看到老美的報紙對中國內地發表如此正面的文章,相信許多過來人閱後都會非常感慨。
這說的人當中不也包括曾經的中師生們嗎?!他們曾那麼任勞任怨、愛崗敬業,較少計較待遇,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他們是中國的下鄉知青、回鄉青年、恢復高考後的前幾屆學子、出國留學生、下海闖蕩的和進城務工的四零、五零、六零後,短短几十年創造了世界多個奇蹟,把一個幾乎最落後的中國變成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強國。 文章最後還問:“中國還有這麼勤奮的人嗎?”
曾經的中師生多數因學歷等原因與高階職稱無緣當然當中更多的都是中級職稱,也只有提升了學歷,拿到了專業合格證,基本才都上了中級。但那時的高階太少了,印象中全校才四個人,且都是本科以上學歷的老師才評得上。
指標本身就少,而且又是根據各教研組人數定的,即分學科相當明顯——英語、語文、數學、理化生……不能跨學科。還記得,當時語文有一個高階崗位,一個本是教歷史的老校長評高階時佔用這個崗位,那一個真正的語文老師眼看著自己有資格了,還為此鬧過、上訪過——指標占了,按以前的辦法他也就無希望了:好在當時那老校長也快退休了,也不知他們私下達成了什麼協議沒有,反正這個語文老師後來就沒再鬧了。
現在的狀況多少得到了一些改善接著政策就放寬了,大文大理,而近十年更寬鬆,不分學科,只看學校有沒有空崗。近五年,我校退休的六名老師有五人是59年前出生的中師生,其中有五人是高階,只有一人是中級(女,64年的)。
曾經的中師生傾心為鄉村的教育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卻因學歷低與高階職稱無緣。他們正默默老去,並悄然離世。但他們做出的貢獻應該值得國人銘記!
-
12 # 駿馬奔騰1
七七年高考,我被錄取到商丘師範文科班學習,80年畢業,是名副其實的中師生。學歷算是中師,為了能晉級高階,曾參加了河南省中學專業合格證考試,並取得了畢業證書。算是大專文化水平。可在晉級高階職稱時卻被視為文憑不合格,謂之只稱認大專,不允許晉級,無奈自己只好放棄。38年教齡,14年退休,只獲得了中學一級職稱,和晉升高階的同齡人工資相差每月500元左右,一年相差5一6千元。自己打卡工資是3500元,別人是4000元以上。
-
13 # 使用者7258882285386
在追求教師隊伍年輕化的今天,可能,儘管老教師當年在教育各個方面都是佼佼者,確實為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今天老了,或許沒有人在乎啦!(也包括我)老教師還是保重身體,放平心態,愉快生活吧!
-
14 # 霧裡紅3
其實目前教齡30年以上的老教師為黨的教育事業吃過太多的苦,付出的實在太多,對教育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不應該讓他們一輩子拿低工資,不應該讓他們流汗又流淚,帶著遺憾,灰心喪氣地離開自己畢生為之奮鬥的教育事業。應無條件晉職高階教師或無條件將工資晉級為副高七檔,以彰顯公平與公正。
-
15 # 星空21839
能怎麼看待呢?科學文化識認,是不能兒戲的,即然是高階職稱,別人有別人的優點,對事也好,對人也罷,要實事求事城認差別才是…。
-
16 # 李勇8194
回頭展望: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我們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家是一窮二白。為了迅速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在窮國辦大教育的條件下,招收了大批工農兵教師,並把那些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工農兵教師保送到了簡師班或師範院校,透過簡訓,培訓後,成為了我們國家教育領域的棟樑和骨幹。
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面對入學的適齡兒童猛增的情況,我們的黨和政府,又把當時的初中、高中應屆畢業生透過花上選朵,朵上又選花的辦法,百裡挑一地選進了中師,師專,或師院培養後分配到了教師隊伍。這項政直至一九九七年打破中師分配製度,高校擴招後方才終至。
建國以來直至一九九七年間,中師生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所做出的應有貢獻,將永遠載入史冊。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這幾代中師生為祖國教育事業立下的汗馬功勞的。
-
17 # 育學筆談
當年最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很多都走了中師之路,中師生不是曾經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是現在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廣大的農村甚至是城市學校,還有大量的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老師在崗,但由於各方面條件的制約,使得這些老師遲遲未能評上高階職稱,而且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最遲的一批中等師範學校的老師應該是80後,小學和初中的同學在中考的時候都考了中等師範,因為那時候還是包分配的最後一年,畢業後也就順理成章的做了小學的老師。再加上後來農村學校的合併,他就成了初中老師。雖然40歲不到,但教齡已經超過20年,上次和我說高階職稱沒想法,雖然他也透過自考拿到了本科學歷,但是機會並不多,並不是符合條件的就能夠獲得職稱評定的。
可以說當年的那一批中等師範的老師也都透過各種途徑拿到了專科或者本科學歷,雖然都不是全日制的學歷,但是也是國家認可的,在評職稱的合規性方面都是沒問題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農村地區的老師,由於知識基礎和家庭條件的限制,並沒有拿到專科以上的學歷。
可拿到學歷就意味著能拿到高階職稱嗎?很顯然不是這樣的,即便後來加入教師隊伍的本科生,專科生,也是沒辦法符合條件就能評定高階職稱的。這對於基層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應該要透過改革實現職稱評定思路的轉變,多放一點指標,減少高階職稱對待遇的影響等,只有不斷的創新與嘗試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真的不想看到很多人頭髮白了,退休了,還拿不到高階職稱!
-
18 # 師說
也許有這種情況,但是,這種情況非常少。當年的中師生,那都是最優秀的學生,走上崗位後,不可能到現在還是中師學歷。本人那麼多同學,連一個這種情況都沒有,從學歷上來說,評高階教師全部達標,沒有一個例外。
但是,學歷達標並不說明就能評上高階教師,我的同學中,八成都是中級職稱,約有百分之二十評上了高階教師。比起其他教師的高階教師比例,還是比較大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師生本身的實力是絕對的。學歷根本就不是問題,早就透過進修達到合格學歷了。
百分之八十沒能評上高階教師,主要上因為指標控制太嚴,跟學歷沒有關係。這沒辦法,高階教師一直都控制很嚴。如果今後放寬,指標多了,中師生並不會比後來一畢業就是本科的人差。這是因為學歷已經達標,而教齡和實績絕對比不會差。
這點,只要比較一下中師生跟現在的畢業生的責任感就完全可以看出來。那時候他們接受的教育是正統的,講的奉獻精神。記得以前剛工作時學校加班,從來沒有人提加班費,義務加班好像就是天經地義的,提到錢臉紅不好意思。那個時代人的價值觀跟現在的人是不同的。
綜上,說曾經的中師生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這是實實在在的,但因學歷與高階教師無緣並不普遍。別小看了中師生,他們稍稍用力,本科學歷絲毫都不在話下。何況,現在的學歷進修一點也不難呢。
中師生雖然年齡大了,如果他們想要學歷,別說一個本科,弄個研究生也不是不可能,他們有底子這那裡。
-
19 #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96年我中師畢業。93年原本想報考高中的我在母親的勸導下報考中師,因為當時考慮到女孩子讀高中可能成績跟不上,再加上家裡小妹年齡比較小,母親希望我早點出來參加工作。外祖父和母親都是老師,也從小給我埋下了當老師的種子。
1.當年的中師生大多是學習的佼佼者,能力比較全面。
當年成績最好的上中師,稍微差一點的中專,更差的才報考高中。要報考中師,得經過預選,中考以及面試,真的得音、體、美髮展比較全面才能上中師。
很多農村家庭為了讓孩子早點跳出農門,都選擇了讓最優秀的孩子上了中師。
2.中師生是基礎教育的主力軍。
不可否認,在基礎教育中,當年的中師生是基礎的主力軍,在基礎教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在我們學校,有近一半老師都是畢業於師範,有的從事初中教育,有的從事小學教育,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等各科老師都有中師生。
中師生大多琴棋書畫樣樣都懂,很多畢業於師範院校的老師除了專業可能比中師生強,其他藝體能力,比如琴棋書畫,甚至書寫都不一定比得上中師生。
3.大部分中師生都有學歷提高。
學歷提高是當今教育的必然趨勢。就拿我自己來說,中師畢業三年後,就自考到了專科文憑,又過了幾年,函授了本科文憑。
我們學校很多老師都自考或函授了專科或本科學歷。
4.與高階職稱無緣不全是因為學歷低。
要評高階職稱與很多因素有關,首先得有名額,其次工作量要上得去,要有年度考核“優秀”,要上縣級公開課,要有論文發表,還要有激勵加分。
要想評上高階職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是工作20年才評上中級職稱。在很多年前,我不知道評職稱還有那麼多講究,我以為只要能力夠強就能很快評上職稱,還有點瞧不起那些沒評上職稱的老師。等到自己評職稱才知道,即使能幹得上天,如果沒有名額都是空談。
結束語:中師生為了基礎教育奉獻了整個青春,在教育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太多中師生的心血。職稱卻一直是老師們心中的痛,一塊難以彌合的傷。有的老師真的是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一生,卻與職稱無緣。這不得不引起人們一些反思,因為大部分老師都指望著工資 ,而職稱卻與工資密切相關。如果可能的話,真希望高階職稱的門檻低一點,讓更多的老師開開心心上班。
-
20 # 獨寒老師
從1979年恢復高考到1996年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蘋這一段時間內,中師即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的學習成績絕對是頂尖的,初中畢業時最優秀的學生考入中師中專,廣大中師生畢業後到中小學任教,而較為優秀的學生只能進入高中學習,然而他們最後能考入大學深造,畢業後能進入好的行業工作。想當年全國大中專招生人數只有區區幾十萬,能考上中師是初中或高中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小學任教,而且教學質量很好,而且大部分人都走上了領導崗位,成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校長和中層幹部。這一批中師生及老三屆的老師都為中國培養了天量人才和精英,為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些都是不被人知曉的。他們培養的各類精英人才創造了在當今世界的高階科技產業:電碳製品、有色金屬、稀土提取、電氣、機械、化工、環保、新能源、航空、航天、國防、導彈、核工業、生物醫藥、高鐵、5G、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網際網路、體育及醫學等各領域,現在我們的高精尖科技比美國毫不遜色,不久的將來中國科技一定會處於世界之巔,引導全球科技,在這些偉大成就中,他們付出了很多,我們不能忘記了他們。反觀現在的師範院校的學生成績大多隻是二、三本的分數,很多是成績很好的學生根本不會報考師範院校,基礎教育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所以應該提高教師待遇,讓優秀人才能進入教育領域。
教師職稱應該改革。老師們都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政府能像公安系統一樣,讓間隔年限到了的優秀老師都進職進級,讓全社會的人真正體會到為教育奉獻一生的光榮,從而讓優秀人才進入教育部門。而不是給極少數職稱指標,讓大部分教師望洋興嘆,更不能只注重學歷和論文、獲獎證書等,這將引導教師耗費大量精力去進行各種造假,而將教育教學當成副業,這於國於民於己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回覆列表
我談談自己的觀點,說得不對之處還請海涵!
說實話我挺佩服當時的中師生,那時能考中師真可以說百里甚至千里挑一!但話說回來,那畢竟是過去!在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中師生,他們中不少人如今走上領導或正高階崗位如我市實驗小學校長(既是校長,也是特級教師、正高階教師),但也有極少數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個人原因未能如願,個別甚至還埋怨政策不公,本人認為欠妥!政策是公平的,穩定的,這麼多年怎麼不去進修高一級文憑?為什麼當年你的學弟學妹都能進修專科和本科文憑,你就不能?還躺在過去的中師文憑沾沾自喜,怨誰?過去畢竟已經成為過去,我們要正視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