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鬥學生心理
-
2 # 駿龍游學
你好,能提出這樣問題的,我斷定一定經營幼兒園的吧!
我在學前教育行業工作已經有幾年了,我說說我的看法:
幼兒園的寶寶年齡段是3-6歲的寶寶,一般是分為:小班、中班、大班;這是指的三個年齡寶寶對應的班級;現在好多有特色的幼兒園,會把年級分為:蘋果班、香蕉班、朵朵班等等;有教育理念的幼兒園是分:牛頓班、愛迪生班等等;此目的是為了包裝幼兒園的品質。
一般性幼兒園會根據3-6歲的兒童學習發展指南,來制定教學計劃,主要為培養孩子五大領域的認識為主。
應對市場需求近幾年幼兒園競爭壓力比較大,對於從業的要求也比較高了,從而誕生出許多培訓機構;在幼兒園教學方面,把五大領域的課程做到細分了。
你需要做的是1、改名字不會起到你想要的結果。
2、從幼兒園的教學特色入手,在家長面前我們是前行者;不要被少數家長的想法影響我們的辦園宗旨。
-
3 # 伴讀紀
從幼兒園到小學,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作息時間、自理能力的要求等,都截然不同。面對環境的諸多變化,孩子們能否適應,可能會決定他接下來小學生涯能否順利展開。
因此,很多父母會安排孩子上學前班,提前學習一些一年級的知識。但初衷是好的,但卻可能起到揠苗助長的作用。
因為學習並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如果在上學之前就已經學習了一年級的內容,那麼孩子在正式上學時,反而會對重複的學習失去興趣。如此,可能不能形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學習後勁不強,甚至以後可能會形成靠補習來提高學習成績的惡性迴圈。
很多案例都顯示,如果啟蒙教育做得好,孩子一般都能跟上小學階段的學習,而且爆發力更強。
父母其實更應該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在心理做好入學準備,這才是入學準備的重點。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規則意識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環境截然不同,幼兒園大多以玩為主,沒有固定的課桌椅,發言也很隨意。
但進入小學,伴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各種紀律要求也會增多。
如果孩子在課堂隨意走動、說話,不僅會打擾到老師和別的同學,自己也無法專心學習。
培養專注力通常情況下,上課時能不能認真聽講,對於取得好成績非常關鍵。而上課認真聽講又和孩子注意力的培養息息相關。
可以有意識的給孩子安排一些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動,如下棋、畫畫、拼插玩具等,一些好玩的益智類圖畫書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很有幫助。
而且這些活動,最好從3歲以後就逐步進行。不要等到上小學了發現問題了,再進行補救。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孩子在認真做一件事情的事情時,就讓他安靜地做好了,父母不要指責或頻繁打擾,這對於孩子的注意力是一種傷害。只有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才走近並提供必要的支援。
教會孩子與同伴相處孩子從進入幼兒園開始,就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們要有意識地帶孩子認識更多的小朋友;當孩子們發生衝突的時候,儘量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
平日裡,父母需要多聽孩子表達。詢問他是否遇到問題。還可以藉助每天的睡前故事,去喚起孩子對認識新同學、探索新環境的興趣。
同時,還可注意打聽同小區有沒有相同年紀的孩子剛好在同一所小學上學,如果在一個班就更好了,可以結伴上學、放學。慢慢地,一份新友情就自然發展出來。
慢慢適應小學日常作息父母最好以積極的態度向孩子描述一下即將要進入的小學生活——“進入小學,我們會認識更多的朋友,也會學到更多的東西”,以此激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暑假裡可以用別的活動替換午休,讓孩子慢慢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可以帶孩子和正在上小學的孩子一起玩。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
4 # 唯家至珍
題目就是,學前班,一個看似美好的深坑。
文章裡,有自己的生活經歷,有自己看到的東西。總得來說,不建議上學前班。教委都不允許開辦學前班,說明,學前班真的是有很大的問題。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寫的那篇文章。上學班,家長會忽略掉孩子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包括學習習慣的建立。
-
5 # rainbowzhong
說點很現實的問題哈,不上根本不行!真不是父母覺得必須得上,而是現實逼的父母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我家老大幼兒園時沒有可以上,但是他們是私立幼兒園,所以自己就開的有學前班,所有的孩子跟著就都上了,不用選擇。
而老二轉到城區後上的是公立幼兒園,連院長自己家孫子都到外面去上學前班,這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返回來說為什麼不得不上。我們在北京東城,是教改實驗區,孩子一年級期中老師開家長會直接告訴家長們:我們按中等水平安排教學進度教授孩子。那麼什麼是中等水平?就是教學任務兩週完成全部拼音的學習!試問,孩子如果沒有去上學前班,如何跟得上這樣的進度?跟不上就會惡性迴圈,孩子越學越沒信心,成績就越來越差!除非家長在課後惡補。那孩子不是又要“受苦”?
教委所謂減負的口號喊了好幾年,一二年級是不考試不評比了,但是月測,綜合測驗是一樣都沒少,班上孩子們自己就會拿著成績排名,考的不好的就會被笑話,孩子怎麼可能還對學習有興趣,還能跟得上
-
6 # woshinidie444
我覺得沒必要,我兒子就沒上過大班,直接上的學前班,今年上小學了,能力高於同齡孩子,識字量在四百左右,百以內加減法也ok,英語學到劍橋一級下冊了,一切都很輕鬆,現在每天就是唱歌打球畫畫的,挺好。
-
7 # 聰慧天使
官方不讓辦學前班不讓提前教孩子學小學知識,但是民間對學前班熱度一直不減,家長、幼兒園(私立)、早教機構、小學都認同學前班。
其實讓孩子過早接觸不適合ta年齡段的知識,本來在小學階段很容易領悟可以輕鬆學會的,在學前班卻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給孩子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也容易讓孩子對上學對寫作業產生厭煩情緒。
而且,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可能在一年級的時候落後於上過的孩子,但是二年級之後就趕上來了。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
著名的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也這麼說:良好的啟蒙教育在形式上應該是遊戲的、無拘無束的、變化豐富的、與生活相關聯的。內涵中應該有技能訓練、語言發展、想象力激發等一系列智慧啟蒙功能。可當下學前班教學,急於讓孩子掌握書本知識和考試知識。課桌限制了兒童的自由,封閉性的學習內容束縛了兒童的想象,教學方式違反了兒童天性,無聊的作業消磨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它是一種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學習,它使兒童遠離智慧訓練,走到“智慧訓練”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學習”,不能稱為“啟蒙教育”。
-
8 # 蜜嗦嗦
不知道樓主是哪裡人士,看到樓主提的這個問題覺得有點詫異。我們這邊是一個小縣城,在2015年就已經全部完成了所有小學撤銷學前班,所有民辦幼兒園通通不能設立學前班,而這樣一個動作就是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能夠以遊戲為主學習本領,杜絕小學化教育。
再來說說小學一年級的一些課程設定。首先,我們說拼音,為什麼先說拼音,因為很多家長認為學前班會教授跟一年級銜接的上的拼音知識。在學前班學了拼音知識,那麼在小學剛開學的一個月之內就不會跟別人拉開差距。先前小學一年級也是在頭一個月要把拼音拼讀都學會,然而現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都改革了,頭一個月不會先學拼音,而是先學日常用字。拼音再慢慢的滲入。再來說說數學,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上學期基本上都是10以內的加減,比大小之類的。讀了幼兒園的大班之後,再去讀小學一年級,知識方面是完全能夠跟得上的。
所以個人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應該要多宣傳。改變家長固有的思想觀念。
-
9 # 二胎全職媽媽的日常
我家老大九月就上一年級了,本來是很堅持不讓上學前班的,可是最後一個學期碰到班主任要走,就乾脆去學前班了,因為我們不一定能進公立小學所以學點東西還是有必要的,民辦小學要面試,聽說前期上課進度特別大,要是沒讀學前班會跟不上,特別吃力,不過只要能進公立小學那就無所謂了,上學進度會慢點,從0開始教
-
10 # 時節知好雨
孩子的成長,很考驗大人的心態。不少家長屬於沒有主見型,恐怕自己孩子跟不上,沒有自信心。看到別人報,自己也得報了才踏實。
幼小銜接,除了生活習慣,學習上解決這幾個問題即可:簡單的算術;拼音;認字。而這些,家長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就我家而言,沒有提前上學前班,也不會上突擊班。2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解決,孩子已經會大量閱讀(關於孩子認字問題,有時間我會專門開帖講述)。拼音還沒開始學,準備暑假時教。
提前掌握大量的知識,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能動性?這個需要我們思考。
上不上學前班也因人而異。有人是想花錢買安慰,有人是想讓孩子在競爭中提前脫穎而出……在這個有些焦慮的社會,這些做法都可以理解。重要的是,不論上與不上,家長關於孩子的特點要心裡有數,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有數。不盲從,不焦慮,走出適合自己家庭的育兒之路。
-
11 # 考拉寶貝不是熊
家中大寶今年9月也要上大班了,看到周邊眾多的幼升小焦慮型父母,來談談我對於學前班的看法。目前幼兒園分公立和私立兩種,前者由國家補貼教育經費學雜費便宜,後者由私人出資學費是由核計成本而定。前者更多忠於教學大綱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玩中學,後者在大綱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特色和知識點。我向來認為幼兒時期的情商和學習習慣培養甚是關鍵,知識點並不是決定孩子起跑線的關鍵。如果未來上的是公立小學,孩子提前學了那麼多知識,必然會導致孩子上課不聽依然可以考好的成績,長此以往還有好的學習習慣可言嗎?是否上學前班還需理性思考切勿跟風。
-
12 # 小白201705
理想狀態下,不應該讓孩子上學前班或者一些幼小銜接的培訓。首先,玩耍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很寶貴。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各種知識和行為能力都能從玩耍中得到開發,玩中學。現在很多理念很好的幼兒園都是這麼做的。而學前班則不然,主要以提前學習小學的文化知識為主。這些知識上小學後會重複學習,是時間和金錢上的浪費。有人可能會說,多學一遍更紮實啊,但事實上,重複學習只會扼殺孩子的求知慾,對學習失去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知識其實相對簡單,很好掌握,完全沒必要提前學。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這樣的孩子後勁足,即使小學成績平平,不拔尖,以後會越來越優秀。學校生活是漫長的過程,先跑的人,不一定贏到最後。學前班就是在揠苗助長,故事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的。
當然,我上面說的是理想狀態,大家都知道,現在教育資源競爭激烈,好多名校入學考試很難,不提前學習很難考進去。而且,幼小銜接很普遍,大家都提前學了,咱孩子不學到時候一上小學會明顯看出差別,會造成一種孩子不如其他人的感覺。這對孩子的自信可能會有打擊。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會讓孩子去學前班,名校考不上可以不進,一些所謂的名校也只是片面追求成績。見識和能力方面,只要家長願意花精力,校外和課餘時候完全可以彌補。至於,課程跟不上的問題,可以上小學前,把一些知識融入到遊戲中自然的接受,我孩子不到兩歲就能從1數到10,認識各種顏色,這些都是在捉迷藏,下樓梯,搭積木時候不知不覺學會的,沒必要把孩子綁在凳子上,關在屋子裡學這些。即使上學後暫時不如其他孩子,家長可以適當幫助,相信孩子很快會趕上。我也會告訴孩子,不是你不如他們,只是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學這些上,人家學兩遍,你學一遍,效果一樣,你是不是更厲害一些
-
13 # QQ果凍2
看到這個問題就讓我想到了,孩子同學的媽媽們,前段時間幾個家長也在討論這個問題,說是幼兒園什麼也學不到,學費又貴,都浪費了,還是中班讀完去外面上個學前班,不致於讀一年級的時候什麼都不會。有個家長還說就是因為自己大女兒沒有上學前班,升學一年級的時候,班上別的同學一年級的課文都會了,就自己女兒什麼都不知道,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連家長一起被老師批評。
關於不讓孩子上大班,而去上學前班,我個人覺得沒必要,我覺得一箇中班的孩子,年齡畢竟才五歲,在幼兒園還是需要老師和阿姨們照顧日常,如果直接跳到學前班,這個過度會不會有點大?孩子是否能接受?
有句話:“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多少孩子沒了本該屬於自己的童年。
孩子應不應該上幼兒園大班或是直接去上學前班我覺得還是取決於父母,我覺得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父母應適當從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出發。
-
14 # 孩子的暴龍媽咪
其實很多幼兒園的大班就是在教孩子一年級的知識了,這個提前教學,不僅僅是幼兒園的主意,與家長更是有很大的關係。
凌樂讀中班時,就已經在學一些簡單地計算,為此我和老師進行溝通。老師告訴我,是其他孩子的家長到學校裡要求老師教“幼小銜接”的內容。
我認為中班學這些太早了,但又不能干涉班級的整個教學計劃,就和老師商量,凌樂只要上課認直聽講,其他書寫方面的作業就不要求他寫。
但是到了大班後,就對凌樂有要求了,和其他孩子也一樣該寫就寫,該考就考。這個的做法,目的不是為了“贏在起跑線”,說真的,真正想要“贏在起跑線”,單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只是為了讓孩子進入一年級後,不會那麼手忙腳亂。要知道小學的節奏比幼兒園快多了,而且一節課所學的內容,除了學新知識外,還要複習前一節所學的內容。
更何況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可45分鐘全部是集中狀態,誰也不能保證孩子是不是把老師所教的知識全部學會了。
-
15 # 晨光微曉
我認為沒有必要如此。
首先幼兒園的設定和小學的設定都是根據幼兒身心成長的特點設定的。幼兒園是更傳統、更專業的教學單位,而幼小銜接是為了迎合家長的焦慮而生的一個盈利機構,從這一角度而言,相對於託管班老師,幼兒園老師在教育方面更專業些。
其次,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之處無外乎三點:作息時間、課程設定、三餐去掉兩點。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適應的。幼兒園畢業到小學入學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一時間段,家長注意一下時間的安排和適應就足夠了。
再次,小學入學階段,學校也會給孩子以足夠的時間適應。我兒子的學校就是前兩週基本上課程不多,主要是老師帶領孩子參觀學校的必要設施。比如飲水、洗手間、教室、操場、圖書館等。讓孩子熟悉校園,同時對學校的設施也都有所熟悉。
最後,學前班提前學習了小學的內容,而且學習比較密集。
1、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
2、提前學的東西沒有了新鮮感,在正式入學後,孩子有可能上課不認真聽講。
3、一旦出現前兩點,等一旦小學學完學前班的內容,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新知識出現時,就容易出現學習困難。
當然, 作為夫妻雙方都在工作,而又沒有老人帶孩子的情況下,幼兒園畢業後到小學入學階段,孩子沒地方去,也可以去幼小銜接適應一個月左右,正好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至於幼兒園不上大班,直接上學前班的做法不贊成。
-
16 # 為你踮起腳尖
很多人這麼認為,也這麼做!其實我的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但是我越來越感覺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我以前甚至在現在都在堅持幼兒園只要孩子快樂的成長,不用學小學的東西,可是身邊很多人都在告訴我,如果不上學前班,或者是幼兒園不學小學的東西,就會在一年級很吃力!唉!中國的家長永遠都是讓孩子在壓力下前行!
-
17 # 親子溝通如何說
不讓孩子上幼兒園大班,改學前班,想在起跑線前搶跑,完全沒必要。
幼兒園大班是一個連續社會化的過程,3年幼兒園生活的延續,在一個穩定的學習環境中,對孩子持續的性格特徵塑造很有價值。
改學前班,意味著更改孩子的受教育環境,變更夥伴,增加學習負擔,看上去在一年級的時候,適應學習生活的節奏更快一些,但這是以犧牲孩子的玩樂時間,打亂既往熟識節奏為代價的。
身邊有很多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因為提前學習了拼音、數學,甚至英語,在小學初始階段貌似“贏在了起跑線”上,但是惡補的結果,往往導致後續乏力,後勁不足,導致落後之後的自暴自棄。我的女兒沒有上過學前班,剛開始確實屬於後進生,識字量、算題速度和準確度方面,都有些差距,但是她對自己不斷努力慢慢趕上來的過程印象深刻,也積累了自信,到3年級的時候,老師動員她上奧數,甚至威脅說,如果不上奧數,你明年的數學肯定趕不上趟。聽完她的描述,我問她要不要上。她很堅定地說:“不上”。我問為什麼?她說,原來沒上,我不也趕上來了嗎?
這種從後往前趕超帶來的自信,是她自己的體驗。
作為父母,彆著急在一時,其實,人生這條路很長,從來沒有起跑線一說,給孩子機會,慢慢陪伴成長,讓他按照既有的節奏,一步一步,平順地走過屬於自己的童年。
-
18 # 小公主變形計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恐怕是對父母們影響和誘惑最大的一句話。不過,世界上哪一場跑步比賽,是在起跑處決定輸贏的?難道不是看誰第一個跑到終點嗎?怎麼放到育兒上,家長們就開始頭腦發熱了呢?
我也是一位母親,我女兒現在上幼兒園大班。每天我接她放學,幼兒園的門口都至少有三到五個人,一邊衝我揮舞著手中的宣傳資料,一邊大聲問:“給孩子報學前班嗎?” 每當此時,我都會很堅決地搖搖頭。不報。堅決不報。絕不人為縮短她應該在幼兒園裡度過的快樂時光。
上學前班無非是為了兩點:一是幫助小朋友適應小學的作息;二,是提前進入小學內容的學習。對於一個6歲左右的孩子而言,要讓她適應小學的作息,很難嗎?一年級每一天的學習任務並不重,只要智力正常,又能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跟上學習進度,很難嗎?非得讓孩子提前適應、提前學習,到底是孩子不行,還是家長太焦慮?
她這輩子用來學習的時間還長。她的人生也絕不是一年級考試成績的高低決定的。我相信她不上學前班,一樣可以在一年級做得很好。我願意陪著她自自然然地迎接一年級的到來,也願意與她一起迎接未來的更多挑戰,不早,也不晚。
-
19 # 溫蒂小屋
記得我們小時候,是7歲讀一年級,所以上完幼兒園本身就是有個學前班的。現在教育改革,什麼都喜歡提前了,受不得暫時落後的家長那就只能隨波逐流了。
擇校,幼小銜接,都成了家長的必修課,為了能夠讓孩子贏在所謂的起跑線,大班甚至中班都在教拼音、速算等教綱裡一年級的內容。教育局一邊說不許公立幼兒園教,一邊又放任優質資源往一些民辦幼兒園和小學集中,讓這種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越演越烈。
於是,孩子們不僅要拼智商,拼體力,更要拼家長。讓沒有能力的家長心生愧疚,讓不太贊同的家長左右為難,只有睿智的家長才能夠放眼長遠,不為眼前的暫時落後而彷徨,做自己能力範圍內,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情。
所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等相關能力,把眼光放長遠一些,更重視孩子在各方面的綜合發展,不要盲從就行了。要不要上學前班,真的看你下一步的規劃。如果是要上名校,那必須各種雞血;如果是想給孩子一個更快樂健康的童年,我覺得還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比較好。
-
20 # Flybird01
回答這個問題,家長們需要首先明確上學前班的目的。作為家長,我送孩子去學前班的初衷非常簡單,就是避免公立幼兒園大班班級幼兒超員所帶來的各種弊端。首先,公立幼兒園大班都會合班,每班幼兒一般均為40名左右或以上,雖然每班配備4名老師,但是由於園內教學安排等原因,實際隨班管理幼兒老師只有2名,幼兒無法得到正常生活及教學照顧;其次,大班幼兒滿員或超員容易造成病毒傳播,幼兒極易生病請假;最後,大班幼兒經常作為公立幼兒園政績工程匯演的主力軍,各種頻繁的園內園外活動要求幼兒及家長投入極大時間及精力成本。現在我們再談一下大部分家長選擇學前班是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在學前班可以提前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讓孩子們習慣課堂教學,培養專注力。至於公立學校老師進行的學前家長培訓,我也有幸聆聽,老師列舉了學前班的種種弊端。但實際上,目前公立學校一年級學習拼音的時間程序非常之快,而且人大版教材均要求孩子剛上學就要有一定識字量,否則無法閱讀題目。公立教育的現狀逼迫家長和幼兒提前進入備戰狀態,因此要改變現狀,就需要從公立教育的教學理念改變,需要對公立教育進行大改革。
回覆列表
學前班提前學知識,真的是害了孩子。我們為此特地和北京某學校的一年級老師有了一次溝通,她告訴了我們很多真相。
1.一年級孩子學習的基礎知識真的不難,比如一年級上半學期孩子的數學都是10以內的加減法為主,這些基礎知識孩子恨不得在幼兒園小班家長都已經教會了。
2.一年級上學期語文基本上是拼音的學習,而拼音的學習只要家長能夠跟得上老師的節奏配合好老師的教學進度,根本不用課外強補,也差不到哪裡去。
那麼在一年級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具備哪些素質和技能能夠讓他們在一個群體中脫穎而出呢?
1.與人溝通和相處的能力,表達自己的能力。這位老師在一年級上學期經常處理孩子在班級撒尿,還有一次處理了某孩子在班級把大便拉進褲襠的事,是這些孩子不聰明嗎?不是,是他們在出現問題時不敢舉手,不敢和老師說。
2.課堂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很多孩子在課堂上不知道要幹什麼?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因為教學的內容他們在大班時候已經學過了,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在考試的成績中看不出差距,但是這樣問題會在三年級左右開始凸顯,那些雙百的孩子怎麼語文只能考幾十分了呢?怎麼數學就無法提高了呢?
3.閱讀量。在幼兒階段有著大量閱讀的孩子,他們的談吐、知識面、與人溝通的能力會很強,在如今應試教育強化的今天,閱讀量高的孩子在班級和學校各種活動之中都會有優先權,比如班級的講故事大賽、各類表演、各類比賽,孩子能夠更多的站在臺前,站到臺前的孩子在過程中收穫的絕對不一樣。
以上幾點,差距就這樣漸漸的拉開,而你如果還不自知,停留在孩子每次考試都是100分的喜悅中,到三四年級,有你哭和累的日子。另外,在一年是家長要著重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好時機,在這一年家長要用大量的時間陪孩子養成學習習慣,這才是一勞永逸的幫助孩子的好方法。
所以,在孩子該玩的年齡,好好玩。多閱讀、多閱讀、多閱讀才是根本。
閱讀多的孩子讀書速度快,理解題目更快,認識生字更多,作業完成時間更短(不需要等老師讀題,自己就能獨立完成)。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