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幾天,美國公佈了軍機追逐不明飛行物頻,美國首次承認存在“不明空中”現象。
5
回覆列表
  • 1 # 血是熱的

    我是一個基督徒,從基督教的教旨而言,人類是從神授造而來! 在此,我不想把自己的信仰對非教徒進行大肆渲染,但是我覺得人類的智慧最起碼暫時還無法參透浩瀚的宇宙,至於達爾文老人家的進化論是否屬實,就讓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歷史的延續來驗證吧!

  • 2 # 青年122717311

    在許多中小學課本中有一種共同說法:人是從猴子變來的,這是達爾文《物種起源》的觀點。伊斯蘭如何看待這個觀點呢?在20世紀末,關於生命的起源、人的來源越來越受到質疑。一些科學家認為,人是從猴子變來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第一是化石的難題: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和化石中過渡型生物的化石罕見。化石的證據是,如果生命真是從無機物逐漸進化而產生的,然後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不斷進化的話,化石中一定可以找到這種進化的證據。可是化石的證據對進化論的觀點是非常不利的。在地質和古生物學界,把寒武紀早期(約5.7億年前)作為“隱生宇”和“顯生宇”的分界。因為在寒武紀之前的地層幾乎找不到生物的化石,而寒武紀早期,上千種動物的化石突然同時出現,被稱之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這些突然出現的複雜的動物之間無任何進化過程,這就是說,如果進化存在,必然存在進化過程中物種之間的過渡型別。但我們卻看不到任何過渡型別。化石向我們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現的某種有機體,沒有逐步進化的任何痕跡,這些有機體一旦出現,基本上就不再變了,哪怕過了幾百萬年,不管氣候和環境如何變化,這是進化論者無法解釋的。(見1995年5月25日《人民日報》)第二是進化所需要的漫長時間。根據物理學計算地球的年齡只有一千五到三千萬年,地球的這個年齡不足以令進化論成立。生命有許多特點,最主要的是要有新陳代謝和繁衍後代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都來自於DNA的功能。所以,要產生生命,首先要產生DNA(或RNA)。假設按地球的年齡為一千五到三千萬年,那麼,從地球形成到現在,一共可以產生的組合方式是10次(10x10x10),還不足以產生一個有正確核酸排列組合序列的DNA分子!而人們在最簡單的原核生物中看到的DNA分子,含有幾千個,可見,無論“進化”速率有多快,單靠隨機組合而在地球上自生第一個生命所必須的DNA分子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第三,現在,很多學者證明了重演律是一個觀察錯誤。德華人類胚胎學家布萊赫施密特所著的《人的生命之始》一書中,以詳盡的資料證明人的胎兒開始就都是人的結構,例如以前認為胎兒在9毫米左右,身體下端的突起好象是尾巴,其實沒有任何尾巴的結構特徵,那是一條中空的神經管,它發育較快,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長,暫時向末端突出,很快就平復了。而且它是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就不是殘跡器官。第四,血型測定表明人類的主血型就是A、B、O、AB型和其它型別。全人類只要血型相符即可輸血,而O型可以萬能輸出,AB型只能萬能受血。而現存的一切猿猴猩猩無一個具有人類的血型,而是猿猴的血型系列。人類一個血型的密碼多達5000餘種,細胞語言200餘種,只要對不上的話即引起“輸血反應”,可危及生命。第五,眾所周知,人類的精子、卵子因結合密碼不同而不能受精。有人認為,用人工授精能夠培養試管嬰兒。而德國生物科學家在人和猿、猴、猩猩人工授精至今沒有一個成功。因為,密碼決對不相同,而阻止了受精過程,也證明了猿與人之間雖不同的物種,無親緣、進化的可能。著名科學家克雷斯•莫爾遜在他的著作《科學的召喚》中指示:人類的本源是猿猴的理論被現代科學,人類學、生物學、遺傳學等新的理論所否定。這些新的學科在70年代初期出現了高潮。它證明了人類所具有的許多特質和猴有巨大差別。人類所具有的許多特質在猴類中沒有。譬如猿猴的聲帶只能發十幾個單音,而人的聲帶可以發出幾千種語音;猿猴的牙齒是三十六個而人是三十二個;人的肋骨十二對,而猿猴的則有十三對;人懷孕期是十個月,猿猴只有六個月;猿有發情期,人卻沒有。人類有思維的特質,而猿猴卻沒有;人類具有部落、民族、政黨等群體單位存在的待質,而猿猴卻沒有;人類具有生物學、心理學、生理學、遺傳學、社會學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特質,而猿猴卻沒有。另外,在公元前幾百萬年前的石墓中發現了幾百個人類部落的成員和他們的動物的屍骨,沒有發現達爾文所假設的那些共同特質的存在。科學家們相信,生命的奧秘必然來源於一個偉大的造物主,而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更說明造物主的特別用心和意圖。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誤的理論已經成為20世紀的結論。

  • 3 # 亦新湖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源於進化而來,這是符合實際的。現代科學可以證明地球生物的進化過程,其中也應該包括人類。

    所有的物種源於地球環境的進化,從無到有,從低階到高階。科學是嚴謹的,是以證據說話的。就從人類在十萬年前左右走出非洲,當時的爭議也很大,認為人類有多個發源地。但是有了DNA基因科技,這個問題基本解決了。不管是支援的還是反對的,在基因科技面前大家服從真理,基因科技證明了實際上所有的人,都是來自非洲。走出非洲分散世界各地後,為適應環境又有各自的演變,所以現在有各種不同膚色的人種。有各自的語言習俗,各自的文化文明。

    人也是進化而來這是肯定的,但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也還是要依靠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得到最後令人信服證據確定。

  • 4 # 963321

    堅決相信人是進化來的!進化論是唯物主義的,神創論是唯心主義的!一些所謂否定進化論的理由,可能包括斷章取意,甚至有編造的嫌疑,勿輕意相信!人類對動植物選種育種,實際是相當於模擬進化論!人研究結果顯示:黑猩猩與人類的基因組相似度達98.8%,其基因組的大部分可排序區域幾乎沒有區別。雖說從動物進化到人還缺少關鍵的化石證據,但我認為絕不應就去相信所謂神創論!理由很簡單,神是哪來的?吃什麼、喝什麼?怎麼排瀉?是不是生物,有沒有DNA,如何尊守能量守恆定律?哪來的智慧?!

  • 5 # 握手言歡88063336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天生地 地生水 由於有了水 地球上的所有動植物都能自然而然產生的 當然包括人 人與其它的動物一樣 應該產生起就是這樣子 進化的只是智力

  • 6 # 東方霧曉

    任何生物都會進化,當然人類也不例外,一樣會進化。

    但是,叢觀有文字記載的咱人類歷史到現代為止,人類的進化很慢很慢,甚至在思維上,行為上,咱現代人與古代人甚本沒有多大的差異,這不像咱人類是從猴子所進化。

    如果硬說人類是從猴子進化過來的話,很難令人相信,因為人類進化速度如此之慢,要從猴子進化成咱人類得需要多少光景?如何推算?

  • 7 # 山澗迷霧

    我以前是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也相信生物進化論。但近年來的一些科學發現和個人思考,對生物進化論產生了一些困惑。人體如此的精密和複雜,人的意識又如此的捉摸不定,而最近物理學的一些發現,如果量子糾纏,雙縫試驗等,又如此的難以解釋。生物真的是進化而來的嗎?也許最近有人提出的智慧設計加生物進化是正確的。智慧在哪裡?也可能就是我們感受不到的維度裡。

  • 8 # Oo阿盾

    到目前為止,至少在進化論的證據是最充分的。

    從古猿。到直立人,穴居人,消失的尼安德特人,以及中國的元謀人,北京人都有相關的化石證據。

    相信進化論等於認猴子當祖宗這樣的言論比比皆是。用神棍之間自己編排的段子來質疑進化論。你噴之前好歹去看幾本相關的書再來。

    堅決反對一神鞋教在中國傳播。不要幾百年之後。後世子孫不知三皇五帝,只知亞當夏娃。

  • 9 # 若雲147620343

    人是上帝用塵土造出來的!《聖經》第一章裡明明已經告訴我們了。人的身體有九十六種微量元素,科學家已經發現土裡正好也有九十六種微量元素,這難道是巧合嗎?不是的!達爾文年老的時候已經推翻了他自己下的結論,最後他信了上帝。

  • 10 # 癲濟哥

    不用回答,進化論的危機,你瞧瞧。還有個影片,“生命的奧秘”,是美國著名大學教授的爭論。t以前因為美國言論自由,但是當這些教授質疑了進化論,也被迫害,全面封殺,致使他們失去工作。

  • 11 # 菸酒159183311

    在公元前的幾百億年以前,外星人來到這個地球想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卻又發現他們的身體內部器官無法適應地球的某些氣候,於是用他們的基因和地球的猩猩猿猴進行了一種類似克隆技術的繁殖,產生了類人猿,又繁殖產生了人類,所以為什麼外國和中國的神話故事都流傳上帝造人,女媧造人的故事,上帝和女媧就是外星人

  • 12 # 紅塵了緣1

    三種說法,按咱東方大國講盤古開天闢地,女媧娘娘造人一說。二說人猿進化成智人。三說西方耶蘇造他們始姐亞當夏娃。按東西方三說,三比二定性。充分說明人類是由東方神或西方神主宰造萬物!

  • 13 # 夜郎獨秀旭哥

    相信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那是對地球的發展史沒有搞清楚,現代考古學已證明,人類不是猴子變來的,按照宇宙論的觀點,我們人類是被外星人流放,在地球上進行基因進化的一個物種,現在考古地質學,也以支援這一觀點,當然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還的靠後人不斷去探索,才能明白。

  • 14 # 小雨瞳的大妖怪

    有些人相信外星人創造的地球生命。但這根本不能解釋所有生命的起源。比如說創造外星生命的是誰?所以說以創造說來解釋,至少最初的生命是恆存永存的生命體創造的。那麼這就變為神創了。

    那神是哪來的?如果你相信宇宙大爆炸的學說,那麼就沒有永存的東西。神創論領便當。

    那生命是外星人造的?

    先說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網上鼓吹什麼短時間內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目。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個短時間約等於恐龍滅絕到站在的時間。數數多出了多少目的哺乳動物。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化石不是每個屍體的歸宿,我們也不會發現所有化石。某地層沒有發現化石的話就說明那個時期那個地方沒有生物?

    如果說寒武紀爆炸是外星人搞的。那麼您的意思是,外星人回地球再搞一次實驗唄?恐龍時代絕沒有這麼多哺乳動物,也就是說後來外星人又來創造一堆生物嗎?如果真是這樣,外星人來地球造物不下千次。

    外星人真閒。

    好,我們再按照另一種說法假設。地球其他生物是進化的,而人類是外星人創造的。

    這種說法大概是這樣的。為了顯示自己有半個外星人血統,會說,人是外星人基因混合猩猩的基因製造的。你哪裡知道的外星人有DNA?

    另一種就是外星人直接造人,設計出了盲點等組織,以便小學生讀過愉快的寒暑假。

  • 15 # 知秋一葉146653600

    我不相信人是猿進化而來的,但人又的確在進化。我只相信有一天迷底是外天飛來。因為猿很可能是試驗失敗品而人是精品。

  • 16 # 董豔臨

    其實我一直都不相信,因為從一般的情況看,很多都不一樣,人類太特殊,而且如果是進化則缺少中間環節。根據記錄古代人就很聰明,難道從猿猴一進化就完全改變了嗎?根本不可能,那麼就是早就很聰明瞭,為什麼會這樣,只有兩個原因,一是有特殊情況下的變動,二是以前必然有過高度文明的社會,我們只是倖存者的後代,或者是被遺留下的後代。所以人只有三種來源,一是別人創造的,二是外來的,三是很久很久以前就進化了,經過了很多次毀滅,現在只是倖存者的後代。人的進化和動物不一樣。

  • 17 # 思空歸一

    我想這是達爾文先生的一句玩笑話,人們都信以為真了。猴子和人類不很相像嗎?大猩猩也一樣,居然還有一些自以為聰明的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從猩猩進化來的。特列是中國那些無知的教育家,還視其為真理,編入教材,誤人子孫,亦誤國家,崇尚枓學,不分來由,洋人隨便放個屁都信以為真,沒有自己的科學見解,甚而還興起所謂的考古學,以求真實。豈不知過去已矣,自然造化,焉有苟同?如人類哪一天滅絕,一種新的智慧物種因環境條件自然出現,這個新物種還非得承認自己是由人類進化而來嗎?每一個物種都有因環境條件獨立產生,並與之相適應的獨持性,望引用西方文化的文化人不要再犯這種低階錯誤。不然,人類可就是從恐龍進化來的!

  • 18 # 歲月如歌271019

    達爾文的進化輪說人是從猿人進化來的可能就是這幾個世紀最大的謬論吧,,,照他的說法萬物都在進化,那麼幾千萬的前的蚊蟲進化到今天恐怕應該是老鷹了吧,可你看看現在存在世界上幾千萬年前,幾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的生物有幾百萬種吧,它們都進化了嗎,都變樣子了嗎,為什麼萬物都沒有變樣,只單單猿人進化成人類,,這就說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級其荒謬錯誤的,達爾文愚弄了多少代人,,,

  • 19 # 達豐看三農

    我看到這個問題直接忽略了你的問題詳情,咱們不用東方傳說去分析,咱們借鑑西方的傳說。

    一種是達爾文進化論,

    一種是上帝造人說,

    你認為那種靠譜?到底人是進化來的,還是由某位神製造出來的呢?中國的傳說是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外國是上帝造人。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達爾文還信上帝。

    就我個人而言,若以我現在的知識面去分析的話我是願意相信人是進化來的。雖然迄今為止沒有找到動物進化成人的中間環節。也就是野人。但根據現有的科學去解釋的話,人是由動物進化來的最具有說服力。

    另外,用你說的水杯和人的複雜程度來講的話。如果將人和水杯無限分解,分解到不能分解其實他們的本質是沒有區別的,這個有點偏幻想了。只是演變的過程中一部分變成了人,一部分變成了樹木和其他,然後被人用更為複雜的手段變成了紙杯。

  • 20 # 口吐箴言永遠堅立

    生命的起源

    在生命起源觀點也截然不同。創造的模式認為從原始到高階的各種生物都是由大能的神各從其類造出來的;生命只能源於生命,各種生命皆來自永生的神。但進化模式卻認為生命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由無機物變成有機物,由有機物演化出氨基酸、蛋白質,最後演化為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產生了生命。和宇宙的起源一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已經完成,無法重複,故已超出了科學研究的範疇,無法直接用科學方法闡明。現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比較一下這兩種模式在生命起源方面的合理性。

    米勒的實驗

    一九五三年,生物界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發現了去氧核醣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物遺傳的秘密。另一件事是米勒(Stanley L. Miller)從無機物中製造了氨基酸等重要的生命所必須的物質,被認為是支援生命由無機物逐漸進化而來的“無生源論”的重要科學證據。

    米勒當時是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他模擬人們認為的在生命出現以前的原始地面氣層的成分,在一個燒瓶中加入氫氣、甲烷和氨等還原性氣體和水蒸氣。將燒瓶密閉後插入兩支電極,通電後可以產生電火花。七天後,他從燒瓶中收集到一些有機物,其中竟有幾種氨基酸!他的實驗結果轟動了科學界。因為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按恩格斯的說法,“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有了蛋白質,生命的產生就指日可待了。因此,人們以為米勒的實驗所揭示的也許就是生命從無機物起源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證明生命是進化論而來的。四十多年來,米勒和其他人用類似的實驗方法,利用不同的能源,如紫外光、高溫、震動波等,從還原性氣體中獲得了更多種類的氨基酸、葡萄醣、核醣、以及核酸所含的幾種礆基等生物體內的重要有機物。

    然而米勒的實驗並不象當時許多人預想的那樣,拉開了創造生命的序幕。相反,對米勒的實驗的意義,人們提出愈來愈多的質疑。比如,關於反應物的濃度問題。米勒實驗中所加入的反應物(各種還原性氣體)的濃度遠遠高於原始氣層中這些氣體的實際濃度。反應物濃度低,則這種由無機物生成有機物的合成反應就難於進行,或者一旦合成後立即又會分解。

    有人指出,按米勒和他的同事們所假設的原始氣層環境計算,米勒實驗中製成最多的甘氨酸的分解速度比合成速度快,因此在原始大氣層中形成的甘氨酸的97%在抵達地面之前就分解了,剩下的少量甘氨酸要擴散到三十英尺深的深海中才不致被紫外光破壞。

    再則,有人推算,米勒實驗中的電火花在兩天內提供的能量相當於原始地球表面四千萬年所接受的能量的總合。也就是說,米勒在燒瓶中觀察到的化學反應,在實際原始氣層中是難於發生的。

    李志航博士指出,“怪不得連從事此項研究的Brooks與Shaw兩人都得承認:‘這些實驗宣稱是無生物的合成結果,實際上卻是借著有高度智慧與活生生的人精心設計而成功的。’” 堅持進化論觀點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一本書內也坦承地說道:“我們能不能有一天研究出導致生命來源的化學進化過程?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就算一個活細胞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仍不能證明自然界在數十億年前採用同樣的步驟”7。

    另外,許多生命所需的物質都有旋光性(光透過這些物質時會被折射)。醣類都是右旋的,生物所必需的二十種氨基酸全是左旋的。但米勒等人得到的氨基酸卻是右旋和左旋各佔一半。由對等的左、右旋的氨基酸變成全部左旋的氨基酸,很難用隨機機制來解釋。

    然而,米勒實驗遇到的最嚴重挑戰卻是關於原始大氣層的性質問題。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原始大氣是還原性的,沒有氧氣存在。由無機物合成氨基酸等的實驗也是在無氧狀態下進行的。如果有氧氣存在,這種合成作用或者不能發生,或者分解作用超過合成作用。

    近一、二十年來關於原始岩石及太空研究的資料指出,地球的大氣層中不一定含有大量的甲烷、氨氣等還原性氣體,而且有含氧的可能性。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無人駕駛的海盜號(Viking)太空船在火星登陸後發現,火星沒有生物存在,但火星卻有氧化性的氣層。因此,地球的原始氣層中含氧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雖然對於大氣中含多少氧氣才能完全阻止氨基酸等有機物的形成尚無定論,若地球的原始大氣層中確實含有氧氣的話,米勒等人的實驗的意義就當完全重估了。

    DNA的形成

    退一步說,即使米勒等人的實驗確實在原始大氣中實際發生過,也就是說,假定氨基酸等能在原始大氣中由無機物產生,這離生命的起源仍然還有遙遠的距離。生命有許多特點,最主要的是要有新陳代謝(metabolism)和繁衍後代(reproduction)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都來自於DNA的功能。生物的新陳代謝是由基因調控的。基因是DNA的片斷。除少數原核生物(主要是植物病毒)靠RNA繁殖外,絕大部分生物都由DNA的複製進行繁殖。所以,要產生生命,首先要產生DNA(或RNA)。最簡單的生物噬菌體(專門吃細菌的病毒)就主要是由一個外殼和內含的DNA分子組成的。但DNA的自然形成面臨著兩大難關。

    DNA本身並不複雜,是由四種不同的核亙酸相聯而形成的長鏈。複雜的是DNA分子中這幾種核亙酸排列的順序(Sequence)。DNA正是借著這四種核亙酸的不同排列順序產生了不同的基因,並由此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及其他生命所必須的化合物,進而發展出不同的生物性狀。正如在第一章提到的那樣,這四種核亙酸在DNA分子中不同排列組合的可能性之巨大,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然而這些巨大的排列組合的可能性中,只有一種可能性是可以產生第一個生命的。隨機產生這一正確組合的可能性之小就不難明瞭了。

    梁斐生博士曾引用過一九六七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愛根博士(Manfred Eigen)的演講中所說的話:“一個含有221個核亙酸的分子,其複雜程度的數學量等於這些核亙酸所能形成的不同排列的總和一共是4221(4的221次方)或者是10133(10的 133次方)”,而“10105 個這樣的分子就足以充滿整個宇宙!”這10133次隨機組合之中,只有一次組合是可以產生第一個生命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讓這10105個分子隨機組合,令組合的速率為每秒一萬次(104),假設宇宙的年齡為三百億年(1018秒),那麼,從宇宙形成到現在,一共可以產生的組合方式是10127次(10105x1018x104),還不足以產生一個有正確核亙酸排列組合序列的DNA分子8!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的資料,最簡單而“有生命”的蛋白質分子至少含有四百個氨基酸。也就是說,需要至少由一千二百個核亙酸組成的DNA分子使該蛋白質能夠產生。人們在最簡單的原核生物中看到的DNA分子,含有幾千個、而不是221核亙酸。可見,無論宇宙的年齡有多長,“進化”速率有多快,單靠隨機組合而產生第一個生命所必須的DNA分子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其次,DNA分子形成時,需要各種黴的參與;而黴是一種蛋白質。但是,蛋白質要在DNA鏈上的基因的指控下才能合成。象“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一樣,在第一個生命產生之際是先有DNA分子呢,還是先有這種DNA形成時所必須的蛋白質(黴)呢?答案是,必須兩者同時形成,缺一不可。憑機遇單是形成DNA分子已幾乎無可能,更何況還要靠機遇同時形成各種黴聚合。如果一定要用進化的、隨機產生的觀點來解釋第一個DNA分子的形成,未免太牽強了。

    化石的證據

    如果生命真是從無機物逐漸進化而產生,然後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不斷進化的話,化石中一定可以找到這種進化的證據。可是化石的證據對進化論的觀點是非常不利的。在地質和古生物學界,把寒武紀早期(約5.7億年前)作為“隱生宇”和“顯生宇”的分界。因為在寒武紀之前的地層幾乎找不到生物的化石,而寒武紀早期,幾十個門(Phylum)的動物的化石突然同時出現,被稱之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這是進化論無法解開的一個死結。

    詹腓力博士(Dr. Phillip E. Johnson)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化石記錄問題之中使達爾文主義者最頭痛的難處是‘寒武紀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大約在六億年之前,幾乎所有動物的‘門’(Phylum)同時在地層中出現,完全沒有達爾文主義者必須有的祖先的痕跡。正如道斯所說,‘這些動物化石就好象有人故意放進去的一樣,完全沒有進化的歷史可以追尋。’達爾文在世時還沒有證據顯示寒武紀之前有任何生物存在。他在《物種起源》中承認‘這現象目前仍未能解釋,而且的確可以用來作為有力的證據打擊我現在要討論的觀點。’達爾文又說,如果我的學說是確鑿的話,‘寒武紀之前的世界必定充滿各種活物’” 9。

    但古生物學研究的結果正與達爾文所預期的相反。本世紀以來在加拿大哥倫比亞省發現的伯基斯(Burgess Shale of British Columbia)動物群,澳洲弗林斯德山脈發現的埃迪卡拉(Ediacarans)動物群和一九八四年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附近的澄江縣發現的澄江化石生物群,都進一步證實,在寒武紀,大量的動物門類同時突然出現,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形式的爆炸性的突變,無進化痕跡可尋。一些古生物學家報導說,他們在古老的岩石中(被認為在三十億年以前)找到一些原核生物(如細菌、藍綠藻等)的化石。此類化石有時是難以分辨真假的。即使這些化石是可靠的,這些原核生物與寒武紀突然出現的複雜的真核動物之間無任何進化關係。

    進化論者的一種推測是,寒武紀動物群的祖先可能是軟體動物,很難形成化石。但這種推論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伯基斯頁岩中有很多軟體動物的化石。在澄江化石群中,許多動物的軟體組織如胃腸、口腔、神經等都儲存完好,清晰可辨。

    一九九五年四月在中國南京召開了“寒武紀生命演化大爆炸、環境和資源國際討論會”。與會者高度評價了中國澄江化石生物群的研究成果。同時,《人民日報》(海外版)於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發表了紐惟恭的題為〈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矚目〉的評論文章。文中寫道:“近十年來,該所(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筆者注)對澄江化石生物群進行了系統的綜合性研究,採集了成千上萬的珍貴化石標本,發表了許多重要論文,引起全球古生物學界的轟動。研究表明:寒武紀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發性重大事件,現代生命的多樣性起源於此,又經過幾次重大突變演化而成。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可能對傳統的進化論是個動搖。”

    接著,《人民日報》(海外版)在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九日又發表了另一篇署名為丁邦傑的評論文章:《向進化論挑戰的澄江化石》。文章說,“十九世紀,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創立了著名的生物進化論。其中一個核心論點便是:生物物種是逐漸變異的。但是,經科學家長期研究發現距今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現了從單樣性到多樣性的飛躍。於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的命題被提出來了,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這一命題難以被充分認識。”

    最近,《人民日報》(海外版)(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五日)在頭版新聞報導說,中國古生物學家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昆明魚”和“海口魚”。報導說:“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地球三十八億年生命演化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影響最為深遠的生物創新事件,它在不到地球生命發展史1%的‘瞬間’創生出了 90%以上的動物門類。”(可詳見Nature雜誌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四日號所載的專文)

    多年來,達爾文的進化論在中國被視為不容質疑的科學真理。今天這種“闖禁區”的文章能在中國最權威的報紙《人民日報》登載出來,意義深遠。這說明,一批誠實、嚴肅的科學家基於研究結果,已開始衝破各種思想束縛,勇敢地向不符合客觀事實的權威理論挑戰。我相信,這僅僅是開始。

    地球的生命來自外星球?

    由於生命由無生物逐漸進化而來的“無生源論”或“生物自生論”的觀點遇到上述許多無法逾越的難題,不少科學家開始放棄了這種觀點。李志航說:“怪不得因發現核酸DNA結構而世界聞名的Crick氏這樣說:‘每次當我寫一篇關於生命來源的文章後,總髮誓以後絕不再寫這類文章,因為猜想的東西太多,確知的事實太少了。’ (可惜,發了誓以後他還繼續寫!)”10但其中一些人仍不願接受神創造生命的創造模式,轉而提出“生物外來論”(Panspermia)的假說。Francis Crick也說過:“若生命沒有藉自然程式來開始,除非我們贊成特別創造的論點,否則生命必始於他處,並將地球殖民地化”11。科學家們一直在隕石中找微生物,但至今沒有成功。原以為火星很可能有生命,但無人駕駛的太空飛船一九七六年在火星登陸後發現火星是生命的荒漠,連水都沒有。美國太空總署並不灰心,又先後向月亮、金星、水星、土星和海王星等發射了飛船,結果仍使人失望。即使如此,科學家們又把希望寄託在太陽系以外的外太空。不少人相信,外太空可能有高階智慧生物,並由他們把原始生命送給地球的。美國國會於一九八九年撥款一億美元,用以“尋找外太空智慧”(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計劃。

    尋找外太空智慧並非無稽,筆者對UFO等也有濃厚興趣。但是,如果在諸多事實面前仍堅持排除生命有超然起源的創造論的觀點,轉而求助於外太空生物,並不能解釋生命起源的終極原因。即使有一天科學家真的證明了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來自外星球,我們仍會面對我們今天所面對的難題:外星球的原始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呢?

    六、自然選擇面對的困難

    達爾文進化論的中心思想是自然選擇或物競天擇。它主要是說,生物都不斷髮生變異,不斷產生新的性狀。有的變異更具有競爭能力,有的則不利於生存。這樣,在眾多的變異中,適合環境的物種就被保留下來,不適應者就被淘汰,即所謂適者生存。久而久之,生物就不斷由低階向高階進化。可是,達爾文關於自然選擇的觀點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理論上和實踐中的難題。

    進化的原料和動力

    分子生物學興起後,一些學者開始尋求進化論的理論基礎。他們認為,因為在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在不斷髮生突變(mutation),基因突變導致生物性狀發生變異。也就是說,基因突變是進化的原料,自然選擇則是進化的動力。這種被稱之為“新達爾文主義”的論點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卻經不住推敲。的確,基因突變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突變的速率很低,在每一代中只有10-4~10-6。更重要的是,這些突變中99%以上都是致死的或有害的。這種有害的突變為何能成為進化的原料呢?

    有人會爭辯說,雖然99%的突變有害,總有1%或千分之一的基因突變是有益的;這些有益的基因突變經漫長歲月即可導致進化。這種爭議是缺乏根據的。前面已談到,即使以每秒鐘十萬次的重組速率,三百億年中尚無法自然形成一個最原始的生命的DNA分子,在短短的幾十億年的地球歷史(姑且說有幾十億年之久)中,以這樣低的無害的基因突變速率怎麼可能完成從細胞到人的進化過程呢?

    把自然選擇作為進化的動力,理論上也講不通。自然選擇只是使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只是一個被動的“篩”而已,並無主動的導向的功能。物種變異加上自然選擇,可能增加物種橫向的多樣性。如象一支白毛雞演化為黃毛、花毛雞等。這些雞處於同一“進化”水平,只在橫向增加了亞種、變種等。但自然選擇沒有把生物縱向地由低等進化到高等的功能。正象前文談到的,這種由單到繁的進化過程是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自然選擇本身既沒有能量轉換系統又無藍圖或指令系統,故暫時逆熱力學定律而導致生物進化是不可能的。

    進化的方式:連續式還是跳躍式?

    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思想,物種的變化是各種微小變化的累積,進化應該是連續不斷的。但這種設想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在自然界,各類生物之間都是有明顯區別的。如果進化是連續的,生物分類將無法進行。現行的分類法就是根據各生物類群間差異的大小將它們分為門、綱、科、屬、種等類的。這種分類單位不完全是分類學家主觀的意念,也有一定的客觀標準。比如說,關於“種”的生物學定義,其中一條便是,種間雜交不能產生後代或即使產生後代,後代卻沒有生殖能力。雖然在植物中有遠緣雜交的例項,這一條在動物中似比較嚴格。比如,馬和驢交配後可以生騾子,獅、虎雜交也可生子,但其子皆無生育能力。所以,馬和驢,獅和虎屬於不同生物種。現存生物類種間的明顯區別與連續進化的學說是矛盾的。

    是不是那些在連續進化中產生的中間型別,因不適合環境而死亡,因而導致現存生物之間性狀的不連續性?假如果真如此,一定會有相當數量的中間型別的生物的遺體在化石中儲存下來。然而,化石記錄中所看到的,也同樣是物種性狀的不連續性。地質學中各種地層和地質時代的劃分主要是根據所謂“標準化石”。標準化石的特點是數量多、分佈廣、易於認別和只存在於較短的地質時期之中。由於不同地層的標準化石全然不同,地層的劃分、不同國家、地區的地層之間的比較、等同才有可能。如果化石的性狀是連續性漸變的,地層和地質年代的劃分就無從談起。

    除了在實踐中暴露出的無法調和的矛盾外,進化的方式問題的爭論更反映了進化論者在進化理論方面的嚴重分歧。大家都知道,很多生物器官都需要各種恰到好處的配合才能正常發揮功能。眼睛就是最好的例子。眼睛由眼瞼、眼毛、眼膜、晶狀體、視網膜等精細的結構組成,有感光細胞將光刺激轉化為電訊號並將它們迅速傳到腦部,在腦的指揮下使眼能迅速和準確地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眼睛的功能是任何最高階的照相機無法企及的。但按進化論的觀點,眼睛的結構與功能也是一點點地進化來的。可是,眼睛的各部分以及它與大腦的聯絡等怎麼都那麼湊巧地同時進化到這樣準確的程度使眼睛有正常的功能呢?其中任何一部分配合稍差一點,眼睛就無法起作用。試想,在進化過程中,10%,50%,甚至99%進化程度的眼睛如何發揮功能呢?眼睛的形成,是很難用進化來解釋的。

    達爾文字人對此也相當困惑。在他的著名的《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一書的第六章〈理論的難題〉(Difficulties of the Theory)的“極其完美和複雜的器官” (Organs of Extreme Perfection and Complication)這一節中,他直言不諱地寫到,“眼睛有調節焦距、允許不同採光量和糾正球面象差和色差的無與倫比的設計。我坦白地承認,認為眼睛是透過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假說似乎是最荒謬可笑的。”(To suppose that the eye with all its inimitable contrivances for adjusting the focus to different distances, for admitt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light, and for the correction of spherical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 could have been formed by natural selection, seems, I freely confess, absurd in the highest degree.)

    在《物種起源》發表以後,他仍坦誠道,“到目前為止,每次想到眼睛,我都感到震駭。” 其實精妙器官何止是眼睛!腦部、心臟、消化系統、迴圈系統、神經系統、肌肉系統、骨骼系統、生殖系統等也都是非常精密、複雜的,也是一點差錯也不允許的,同樣也很難用自然選擇來解釋。

    基於這種理論上的困難和中間型物種的缺乏,全力支援達爾文的赫胥黎(Thomas H. Huxley)曾私下多次勸告達爾文接受跳躍式的進化觀點,並警告說,“你這樣毫無保留地接受自然界絕無大躍進的觀點,使你陷入不必要的困難之中”12 。但按達爾文的看法,大躍進(或大突變)進化,如眼睛的突然形成,就等於是一個神蹟。而達爾文深知,他的學說最具吸引力、最獨到的地方乃是比較科學化、拒絕一切科學無法解釋的超然主義,用純自然的觀點解釋生物的起源;他只有用漸進、微小的變化來解釋複雜的大變化,才能持守他這種徹底的唯物主義立場。他明確地說:“如果有人能證明,任何現有的複雜器官,不可能是從無數連續的、微小的突變而來,我的學說就得完全瓦解了”13。他給他的朋友、著名地質學家賴爾(Charles Lyell)的信中對跳躍式進化的觀點持嚴厲批評的態度,“如果我的自然選擇理論必須借重這種突然進化的過程才能說得通,我將棄之為糞土。……如果在任何一個步驟中,需要加上神奇的進步,那自然選擇理論就不值分文了”14。

    達爾文用滅種的假說使自己擺脫困境,堅持連續進化的觀點。他說,那些進化的中間環節的生物因不適應環境而滅亡,保留下來的生物之間則顯示出進化的不連續性。倘若達爾文的這種解釋是正確的,一定可以找到許多被絕滅的中間環節的生物的遺體。如果說當年因化石資料尚不充分,可以使這種假說勉強過關的話,那麼一百多年後,在充分的化石證據中根本找不到大量的絕滅的中間型別的痕跡的今天,達爾文的連續進化思想,進一步被進化論者置疑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如果是跳躍式的大突變的進化,一方面自然選擇的漸變理論將被推倒,另一方面卻無人能對這種大突變的原因找出令人滿意的答案。詹腓力指出,“細察之下,大突變主義的最大問題,在於它本身只不過是進化論與特別創造論之間毫無意義的中間路線。正如道斯所說,你可將《聖經》中記載的人在塵土中被造看作大突變。從化石的證據看,大突變就是說新物種不知為何從無變有。以科學理論來評價,‘大突變式的進化”就是當年達爾文首先指稱的:垃圾!”15連續、漸進的自然選擇理論既站立不住,跳躍的大突變主義又缺乏立論依據。進化論正陷入空前的危機中。

    進化的過程:均變還是突變?

    十八世紀末期,哈頓(James Hutton)出版的《地球概論》(Theory of the Earth)一書標誌著近代地質學的開端。哈頓在該書中系統地闡述了“自然劃一原則”(The Principle of Uniformitarianism)。他的一句名言是:“今天乃是解釋過去的鑰匙。”也就是說,藉著對現今地質現象的觀察來解釋地球發展的歷史。現代地質學的奠基人、英國地質學家賴爾(Charles Lyell)在他的著名的《地質學綱要》(Principle of Geology)一書中進一步完善了“自然劃一原則”,認為所有地球的變遷乃是由現今的自然過程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積累而成。

    與均變說相反,以法國古生物學家居維頁(Baron George Cuvier)為代表的災變學說(Catastrophism)認為,地質記錄所顯示的乃是多次因天災引發的突然劇變而非連續的均變。賴爾與達爾文是同代人。賴爾的均變論能提供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所需要的漫長的歷史時間。達爾文推出《物種起源》後,賴爾的均變論逐漸被普遍接受。然而,化石的證據對均變論是相當不利的。

    化石記錄顯示,很多生物突然同時絕滅,然後很多新種突然同時出現,接著是一段長期穩定的時期。其中最著名的兩次物種大絕滅是二疊紀大絕滅(Permian Extinction)和“K-T” 大絕滅。二疊紀是一個地質時期(被認為約在2.5億年前)。在那次絕滅中,海洋中百分之五十的無脊椎動物的“科”(Family),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動物的“種”一同絕滅。K-T表示白堊紀(Cretaceous)和第三紀(Tertiary)這兩個地質時期的交界處。恐龍在白堊紀(被認為約在六千五百萬年前)非常多,但進入第三紀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到現在為止,恐龍絕滅之謎仍未解開。多數證據趨向於認為是天災(如大量的殞石撞擊地球等)所致。人們的常識也不利於均變論。比如說,煤是植物的遺體形成的,而石油是動物的遺體變成的。世界各地都常常發現大片大片的煤田和含油的岩層。說明在這些區域,動、植物是同時大量死亡、同時被埋藏在地下的。物種形成後是相對穩定的。“活化石”清楚表明這一點。“活化石”是指人們先在化石中發現,其後方知至今仍然活著的生物。銀杏 (Ginkgo Biloba) 和水杉屬植物(Metasequoia) 是中生代(The Mesozoic) 的著名松柏類植物,有完整的化石記錄。幾十年前才知道,這兩類樹在中國仍然活著!這些活樹與化石相距一、兩億年(按同位素測年法)之遙,兩者的性狀卻無差異。腔棘魚(Coelacath)也是這樣的活化石(見後述)。

    中間環節的缺失

    一般人都以為,化石為進化論提供了充分依據。其實,達爾文主義的最大困難正是化石的證據。進化論最大的敵人不是宗教領袖而是研究化石的專家們。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不久,在德國的一個石灰岩層發現一個動物化石,被取名為“始祖鳥”(Archaeopteryx),兼具爬行動物和鳥類的特徵,被認為是由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中間型別。進化論者為之雀躍,以為進化論已找到充分的證據。然而達爾文字人十分清楚,化石的證據顯明中間型別的缺失,對他的理論是致命傷。但他推諉於化石記錄的不完全。

    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科學家們已發現許多儲存相當完整的地層,對其中所儲存的化石也作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中間型別的化石仍難尋覓。如果動物真是從無脊椎到脊椎動物,從魚類到兩棲類、爬行類,然後再到鳥類和哺乳類這樣進化來的,那麼中間型別的活物或化石應該隨處可見,俯首皆拾才對。如果說達爾文當年尚有藉口,那麼今天的進化論者面對化石的難題再不能自圓其說了。

    更有甚者,像始祖鳥、腔棘魚(Coelacath)這兩種著名的中間型別的化石現已得而復失了。始祖鳥的某些爬行動物的特徵(如前肢有爪),已在今天的活鳥中發現 16。其次,原以為始祖鳥是半爬半飛的;現據其爪的形狀,已被認為是一種已能棲息在樹上的鳥17。第三,中國科學家近年在遼寧省發現了與始祖鳥同期的現代鳥的化石,說明始祖鳥並非鳥類的祖先 18 。由上述發現,始祖鳥已失去鳥的祖先的地位。腔棘魚化石的骨骼粗壯,而且胸鰭中有小骨;古生物學家推想:一旦胸鰭變為前肢,就可以登陸,變成兩棲類了。一九三八年,漁夫在西印度洋捕獲一種魚,其骨骼與腔棘魚化石几乎完全一樣。然而,它根本沒有適應陸地生活的任何生理特徵(如肺等)19。

    不管怎 說,始祖鳥、腔棘魚多少沾一點“中間型別”的邊兒。相比之下,骨骼在外、肉質部分在內的軟體動物(如蝸牛、蛤蚌等)是如何翻個個兒變成骨骼在內、肉質部分在外的脊椎動物的,一點線索都沒有。由單細胞生物進化到軟體動物的證據也找不到,連藉口也難尋。

    按自然選擇理論,適者生存。達爾文說:“如果我們看每一種生物都是從另一種不知名的生物傳下來的話,那麼它的父母及其它過渡期的中間型應該被這新的更完美的新種消滅了。製造新種的同時就消滅了舊種”20。按此,始祖鳥應該比爬行類更進化,而鳥類又較始祖鳥的適應力強。可為什麼比始祖鳥原始的爬行類和比始祖鳥更進化的鳥類現在都存活於世,而唯獨始祖鳥被淘汰了呢?推而廣之,在現今的地球,從最原始的病毒到最高階的人類,各種型別的動、植物都共存著,恰恰中間型別都沒有了;在現存的物種中沒有,在化石中也找不到。這是進化論違反常理之處。符合邏輯的解釋是,這些中間型別的生物也許根本沒有出現過。

    分子生物學的證據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人們可以詳盡比較生物間的大分子的分子結構。基於進化時間與分子差異成正比的假設,提出了“分子鐘”的概念。然而,分子鐘並不支援進化的預期。潘伯滔博士說:“從人類和猩猩中提煉出來的四十三種蛋白質被上述的核酸雜交法、免疫法測驗、電泳測度法和比較氨基酸排列的方法測量後,所得的結論乃是:在同科(Family)不同屬(Genera)的種(Species)中,其遺傳距離比猩猩與人類之間的距離還大得多;而猩猩與人類乃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科”21。錢錕博士也指出:“可惜,除了在微進化上稍微能應用之外,分子時鐘反而使進化論者之間產生極大的矛盾。例如,蛙類形態相似,但蛙彼此之間巨分子的差異,竟然等於蛙類與多類哺乳動物之間的距離。細胞色素C(Cytochrome)是被人研究得最詳盡的蛋白。應用在廣進化上,發現細菌與魚類、昆蟲、植物、甚至與人幾乎等距;與進化的預期完全不符”22。

    綜上所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的假說與事實之間有很多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這些矛盾變得更加尖銳而不可調和。詹腓力尖銳地指出:“在此我要提出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既然達爾文主義有這麼多問題,進化論又缺乏更理論的構架來取代,為什麼我們不重估整個構架?科學家有什麼理由絕對確知所有的生物真是從唯一的簡單生物開始的呢” 23?

    科學還是哲學?

    科學(主要指實驗科學)與哲學的一大區別是,科學要求重複求證。達爾文的進化論則更像哲學。錢錕指出:“詹氏引用樸柏分析科學與偽科學方法比較愛因斯坦與達爾文治學的方法。愛因斯坦不顧一切,大膽預測普遍相對論應有的結果。如果預測與實驗的結果不符,他的學說就有被推翻的危險。達爾文從起頭就沒有提出任何冒險性的實際實驗。他首先以雄辯解除化石記錄並不支援進化的困難。他又依靠人工繁殖以及微進化作為廣進化最終極的證據。所以,這門科學從開始就走錯了”24。

    很早就有學者指出,“適者生存”是哲學上的一種“贅述”,一種重複。“適者”與“ 生存”互為因果,因此“適者生存”是合邏輯、打不倒的“真理”。當代達爾文的代言人儒斯(Michael Russ)一九九三年在世界最大的科學組織AAAS會議上宣佈,經過十年法庭論戰,最終承認進化論有不可論證的哲學基礎。當時全場一片死寂25。

    儘管有人不願意承認進化論有不可論證的前設,但事實的確如此。進化論的推理是:有相似性狀就有親緣關係,但此推理不一定正確。有親緣關係的生物定有相似性狀;但有相似性狀不一定必有親緣關係。正如,親哥兒倆長得很相像;但長的很相像的未必是親哥兒倆。李志航博士說:“在目前物理學中,所有電子都是一樣的。然而有些電子來自早年的宇宙,有些電子在加速器中產生,有些則出自中子的蛻變。所以不能說它們有同樣一個源頭 “ 26。不同生物有相似的器官、組織、結構、甚至相似的大分子或基因,這可以有兩種解釋:一、它們有親緣關係;二、並無親緣關係,但因要適應類似的生態環境。這兩種解釋都有道理,但都無法用科學求證。且不說現在找不到中間型的生物,即使將來找到了大量中間型生物,進化論充其量也只是一種解釋方法或一種可能性,並不能證明其必然性。

    七、創造論與進化論

    前面我們談到了許多關於進化論所面臨的困難。它只是一個假學,一個未被證明、也無法完全證明的假說。那麼,是否因為進化論不對,所以創造論就對了呢?不是。兩者並沒有這種因果關係。進化論的崛起只是百餘年的事,而《聖經》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毫不含糊地宣告了創造論。只因進化論者大肆宣揚進化論是已被證實的真理,並以此質疑、反對創造論,所以,說明進化論的真實情況,僅是為了消除誤解,以正視聽。如前所述,人們相信創造論,是因為相信《聖經》是神的無誤的啟示;同時,創造論也日益在科學研究中展現出它的真實性。前面談到的宇宙的起源是如此,人類的起源也是如此。人是按神的形像和樣式被造、有神的靈的活物(創一26-27,二7)。“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弗四:24);“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三:10)。人有神的形像是指有與神相像的特徵。神是獨一主宰,所以人有相對的自由意志;神是造物主,人有一定的創造性;神是真理,故賦予人理性;神是公義、聖潔的,於是把他的律法寫在每個人心上;神是個靈,所以使人成為有靈的活人,與生俱來就嚮往永恆,尋求敬拜永生神。這些,是人最獨特之處。連無神論者也說,人是“萬物之靈”。這清楚表明,人和其他動物之間有截然區別,有本質差異,其間有不可跨越的鴻溝。別的生物不能變成人,人也不可能是由猿猴進化來的。

    八、論戰的實質

    既然達爾文的進化論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如此多的困難,為什麼進化論卻能衝破西方有神論的強大思想體系破土而出並被廣泛接受呢?如果達爾文主義真象前面所分析的那樣四面楚歌,為什麼許多國家的教科書裡仍教授進化論而不講授神創論呢?這是很多人的疑問,也曾使筆者頗為困惑。不少人以為,達爾文的進化論能如此迅速地風靡全世界,想必在學術上有獨到之處,有充分的科學依據。這種疑惑是源於一種誤解,以為進化論和創造論之爭是學術之爭,以為是科學上的新發現才使人們由創造論轉向進化論的。其實,進化論與創造論之爭不是學術之爭,而是哲學、信仰、世界觀之爭。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需要簡略地回顧一下現代科學的發展歷程。

    第五章已談到,在中古時代,亞里斯多德的理性主義雄踞西方科學界、思想界。對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周功和牧師是這樣描述的:“至於宇宙論,亞里斯多德的看法是:宇宙乃由五十五個同心圓球所構成。最中心的圓球是地球,向外依次為水、氣、火以及天上星體的圓球。……每個圓球都有靈性,神在最外圈的圓球以外,而產生轉動。這樣的轉動是此圓球對神的吸引的一種反應,帶動整個宇宙各圓球的轉動。如此,神就是使圓球旋轉的終極因” 27。中古教會受亞里斯多德的影響,認為聖經中的神是宇宙的終極因或第一因,同時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由於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努力,日心說被確立,揭開了以觀察、實驗為主要手段的現代科學的序幕。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人們在拋棄亞里斯多德的地心說的同時,把神是宇宙的第一因的觀點也拋棄了。雖然在現代科學發展初期湧現出以牛頓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的基督徒科學家,但在現代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反對超然因素,站在純粹自然的立場觀察、描述自然的自然主義(或人文主義)的世界觀逐漸在科學界佔據優勢。牛頓時代,人們都相信神是宇宙萬物和人的創造者。到達爾文時代,神的創造受到懷疑,生物的來源就留下了空白。因此,試圖用物理、化學的自然方法來解釋生命之源的各種假說就應運而生。達爾文並不是進化論的第一位倡導者。在他以前,進化的思想已經出現了。進化思想的產生是對神的信仰衰落的結果。池迪克博士(Dr. Donald E. Chittick)指出:“達爾文曾經歷信仰崩潰。有人或以為達爾文是經過多年研究,才接受了進化論。其實,在他對信仰的信心減退的時候,他對進化論的信心才建立起來。進化論被用以彌補否定‘創造’後遺留下來的空缺。並不是進化論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能把科學事實解釋得更加合理。進化論只是人摒棄‘創造’後,用作彌補空缺的代替品而已”28。達爾文推出進化論的過程正是如此。

    前面已經談到,達爾文在發表《物種起源》時就面對著幾個極為嚴重的困難。第一是化石的難題: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和過渡型生物的化石罕見。他本人承認化石的證據是“最明顯的反對我的進化論的最大理由。”他也坦白地說,對此“我不能提供滿意的答案”,“自然界好象故意隱藏證據,不讓我們發現過渡性的中間型”29。

    第二個困難是進化所需要的漫長時間。他提出的自然選擇假說主張連續、漸進的變化。與達爾文同時代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凱爾文(W. Thomson,Lord Kelvin)用物理學計算地球的年齡只有一千五百萬年到三千萬年,不足以令進化論成立,使達爾文很惱火。但開爾文用物理定律所得的結論,達爾文又無從反駁,故他稱凱爾文為“討厭的幽靈”。同時,儘管化石的記錄支援地球環境突變或災變的假說30,但達爾文仍接受了與化石證據不符的賴爾的均變假說。因為這不僅與他的連續、漸變的進化假說相似,而且可以提供進化所需要的漫長曆史時期。第三,創造的證據比比皆是,眼睛就是一個好例子。達爾文承認眼睛不可能由自然選擇形成,以致於他發表《物種起源》之後,他一想到眼睛仍感到害怕。

    筆者十分欣賞達爾文這種坦誠的態度,絲毫不隱瞞自己的困惑、煩惱和驚駭。正是從他本人的內心表白中,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過程:憑著無神的、要用純自然的方法闡明生命起源的信心和決心,基於有限的觀察,提出進化假說,然後選擇性地尋找支援其假說的證據,對不利的證據全然不顧。也就是說,達爾文的進化論主要是源於信仰而非來自充分的科學依據。

    池迪克指出:“科學的新發現並不會叫人改投進化論,反而是人對哲理和神學的取向,能叫人否定‘創造’,由一個世界觀跳進另一個完全相反的世界觀。”“今日,許多人仍未察覺進化論的本質,不認識它屬於哲學過於科學範疇。人們先是思想變了,才接受達爾文主義。人們需要一種自然主義的律,解釋生命之源,才能逃避超自然的創造論,達爾文主義恰巧能填補這個空缺”31。所以,《物種起源》問世時,解放神學家們表現出比科學家更大的熱情。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經清楚地指出進化論與信仰的關係:“現在我們以進化的概念來看宇宙,再也沒有空間容納一位創造者或統治者了”32。

    美國是以基督教思想立國的國家。但美國對神的信仰近幾十年來在急劇衰退中。寇爾森博士(Dr. Charles Colson)尖銳地指出:“基督教信仰一直是美國民主政體的道德基礎。近至一九五四年,最高法院還毅然決然地拒絕國家宗教中立化的主張。法官道格拉斯(William O. Douglas)這樣說:‘我們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我們政體的創設是基於天地間有最高主宰的大前題。’想不到短短几年之後,法院卻出爾反爾,否決了在學校準許禱告之案。不能在課堂正式祈禱固然不能阻止我們隨時隨地禱告,但這提案卻反映了社會的傾向:在國事上,基於宗教信仰的價值觀逐漸消失了。在美國政壇上,這個決定是一個很大的震撼,是一個足以引發斷層的地震。”“至七十年代,傳統的猶太教與基督教所共有的價值觀被忽視的情況有增無減。在政壇上、國事上,宗教被視為落伍甚至是妨礙。最高法院的決策越來越趨向無信仰,甚至公然敵對宗教,一九七三年的墮胎合法化就是一個反教的高峰” 33。和法院一樣,美國國家科學院現在仍堅持自然主義的哲學觀,致力於“用純自然的過程來解釋一切現象。”科學被視為認識真理的唯一途徑。達爾文的進化論被人披上科學的外衣。因此,堅持進化論,教授進化論變成一種有“科學水準”的時尚。由於進化論與學術界流行的自然主義世界觀十分投合,科學家和解放神學家來不及對進化論作徹底的瞭解和慎密的審視便全盤地接受了它,而且以各種權威的方式向大眾傳播進化論。因此人們以為,在課堂教授的、寫在書上的進化論一定是真理。

    其實不然。在筆者的學生時代,不僅進化論被當作神聖不可侵犯的科學,而且學校的課程設定也直接為政治所左右。上大學時,課堂上只能講授米丘林和李森科的遺傳學,孟德爾和摩爾根的遺傳學則被冠以“唯心、反動”,一棍子打死。後來中蘇關係出現裂痕,李森科的劣跡被揭露,孟德爾的遺傳學才得以登上大雅之堂,並立即得到學生們的認同。所以,進化論被寫入教科書並不一定表明進化論是真理。

    我們一般人所持的進化論觀點主要是從老師那裡聽來、教科書上看來的,並非基於對進化論的立論依據的深入考證。試問,在今天仍相信進化論的人中,有多少人讀過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原文版呢?也許,認真把《物種起源》的中譯本從頭到尾讀過一遍的人也不多。

    一般人是如此,研究進化論的專業人士的狀況又如何呢?彼得遜(Colin Patterson)是英國自然博物館的資深古生物學家。該館出版的進化論簡介就是他的手筆。一九八一年他在美國自然博物館作了一次演講。他詳細地比較了創造論與進化論,認為兩者主要是靠信心接受。演講中他向在座的專家們嚴肅地提出問題。他說:“你們能告訴我進化論裡面有哪一條、任何一條……是你確實知道、完全無誤的真理呢?我曾問過自然博物館地質部的人員,我所得到的唯一答案是完全的靜默。我又問芝加哥大學進化形態學講座的聽眾,內中有一群著名的進化論學者。等了很久還是一片沉寂。最後有一個人說:‘我確知的只有一件--就是在高中課程中不應該教進化論’”34。

    我同意社會理論學家克斯脫(Irving Kristol)的看法,如果慎重宣告進化論是綜合各家不同學說、建立在不同假設上的理論,而非不可質疑、完全可靠的事實的話,進化論作為一種科學假說在學校教授是無可厚非的。

    幾年前美國阿拉巴馬州政府透過一項律法,要在該州公立學校的教科書上加一個通告: “警告:這本教科書討論的進化論,是一些科學家對生物(如植物、動物、和人類)的起源提出的科學上的解釋,是一個有爭議的理論;當生命首次在地球上出現時,無人在場,所以,任何關於生命起源的陳述應該被當作理論而不是事實。”Warning : This textbook discusses evolution, a controversial theory some scientists present as a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origin of living things, such as plants, animals and humans, no one was present when life first appeared on earth, therefore, any statement about life’s origin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ory, not fact. (to be on textbooks for public schools in Alabama)

    最近,美國堪薩斯州教育局(The Kansas Board of Education)於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一日(星期三)透過決議:從該州公立學校的科學課程中取消進化論的教授。儘管一些地方的學校仍可能決定教授進化論,但在該州的估評測驗(State assessment tests)中不再考進化論。

    可是,先入為主的思想很容易被人誤認為真理而固守。幾年前筆者到一所大學訪問並作了一個福音短講。聚會結束後有一段自由交談。一位博士生走近我問道:“你相信進化論嗎?” 我回答說:“我過去相信,現在不信了。”不想他的反應極為強烈、率直:“你連進化論都不相信,我們就沒有什麼好談的了。”說完後就走開了。我不禁一陣吁噓:他是學物理的,我是學生物的,也許我對進化論的瞭解會比他多一點吧?他為什麼不問一問為什麼我過去信進化論而現在不信了呢?為什麼他對進化論有如此強烈的信心、以致不屑與不信者交談呢?從他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信主以前的我。

    當我們明白了創造與進化之爭的實質不是學術之爭,乃是兩套哲學、信仰系統之爭後,如果你現在仍相信進化論,也望存一顆開放的心,認真地把創造論、進化論作一番比較,以便重估自己的觀點。只有虛心聽取不同觀點並作深入思考,我們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體系,使之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理。

    基督徒的看法

    基督徒對生物起源的看法大體有三種。第一種叫權威創造論或科學創造論,第二種稱為神導進化論又被稱為進化創造論,第三是微進化論。

    持權威創造論觀點的基督徒完全按字面解釋《 聖經》 ,認為宇宙萬物是神在六日內創造的,一日是24小時;全然反對任何進化的觀點。他們認為宇宙很年輕,地質的變動乃是挪亞時代的洪水所致。莫瑞士博士(Dr. Henry M. Morris)所著的《科學創造論》(Scientific Creationism)可謂其代表著35。近年來,美國創造研究所(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ch) 的學者們著力研究Mount St. Helens火山(八十年代曾爆發)和大峽谷(Grand Canyon),得到不少支援地球年輕的證據。

    《科學創造論》 從科學的角度論證進化論面對的困難,提出許多地球年輕的證據。比如說,有人測定地磁場正在衰減之中,其半衰期為一千四百年。也就是說,地球的磁場在一千四百年前是今天的兩倍,二千八百年前是四倍。以此類推,七千年前的強度就是現在的三十二倍。如果地球的歷史有一萬年,地磁場的強度就等於一個磁星,更不用說幾十萬年前了。科學家們對現代火山的研究也表明岩石的形成比預想的要快得多。

    神導進化論相信神,又相信進化論,認為各類生物和人是神用進化的方式創造的,相信地球歷史遠久。

    微進化論則介於上面兩種觀點之間,不象權威創造論那樣拘泥字義,又不全然接受神導進化論的合成進化論。他們相信神所創造的生物的祖先有可能經過某些有限、微小的進化過程才演變為今日的種類。錢錕博士是這樣論述微進化論和廣進化論(即達爾文的進化論)的; “在分類學的‘屬’或‘種’的層面上,生物是可以有一定的變異能力的。不同屬的植物能雜交,產生新種例證比動物為多。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以上都是有限度的變異,可以稱為 ‘微進化’。……雖然什麼是‘種’仍有爭辯,但微進化這樣小範圍內的改變是事實,是人人都當承認的。”“廣進化需要解釋的是整個生物界全面性的大問題。例如:生命是怎樣來的?各大類的動、植物、微生物到底怎樣來的?複雜的器官如眼睛和翅膀又是怎樣來的?… 很多人,包括反對進化論者在內,誤以為證實微進化就等於證實進化、等於證實一切!這種錯誤一點就破,不應再犯”36。

    筆者認為,權威創造論和微進化論有很多相同之處,即相信《聖經》的記載是完全真實無誤的。神導進化論的最大弱點正在於與《聖經》的記載不吻合。《聖經》中明確說神是“ 各從其類”造的各種生物,是按自己的形象、用塵土造的人類祖先亞當,用亞當的一根肋骨造的夏娃(參見〈創世記〉第一章)。如果人是神用進化方式造的,那〈 創世記〉 的記載就只能是一個故事或隱喻,這會引起信仰上一連串的問題。這正如潘柏滔在《進化論-科學與聖經衝突嗎?》一書所指出的那樣:“神導進化論者需要向一個不信的世代證實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同時他們也相信人有原罪,但他們不接受創世記頭數章的歷史性,而同意進化論所言人仍是經天演過程進化而來的。他們把創世記當作隱喻和詩章,這種解釋法大大削弱了上述兩個基要真理的立場。他們既然否定第一個亞當的歷史性,那麼成為末後亞當的耶穌在十字架上釘死的歷史意義, 不也就變得闇昧不明瞭嗎? ”37

    再說,主耶穌再次重申了人是神造的。他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太十九4)。使徒保羅也多次肯定亞當的歷史性。他說:“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類的預像“(羅五14)。如果置《聖經》這樣明確的教訓於不顧,非要說亞當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就應該重審自己的信仰了。

    這幾種觀點中,關於地球的年齡和人類的年齡是一個基本分歧。按同位素測年法,地球有四十億年左右的歷史;人、猿分手大約在七千萬年左右,文明人(以用火為標誌)也有一百萬年的歷史。神導進化論和微進化論基本接受這一看法。但權威創造論相信地球年輕,人類的歷史僅有一萬到幾萬年。

    筆者相信《聖經》的說法,生物是神各從其類造的,不是進化來的。雖然微小的進化,如從野生到馴養所引起的變化,育種學家培育的動、植物新品種等,可能發生,但難以超過 “種”或“屬”的水平,因而不可能導致進化的發生。至於地球和人類的年齡是年輕還是年老,筆者則持開放的態度,因為《聖經》沒有明確記載。

    關於年齡,有幾點值得提及。第一,〈創世記〉記載,神在六天造宇宙萬物。按希伯來文的詞意,“天”可指白天、一晝夜或一段日子。另外,《聖經》說,“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後三8)。所以,〈創世記〉記載了神創造的順序,而未確切的告訴我們“六天”是多長。第二、由於人類化石稀少而不完整,有時很難確定是人還是猿的遺骸;判斷中,研究人員的主觀性較強。第三、確定化石、岩石絕對年齡的放射性同位素法,由於一些前設(如衰變的零點、速率,等等)難以準確,其測定的年齡常常大於實際年齡。第四、近年分子生物學家分析人細胞中腺粒體的DNA(mt-DNA)和男人Y染色體上的 ZEY基因,認為第一個男人和女人距今二十到三十萬年38。梁裴生博士指出,“人類學家曾經以為人種Homo Sapiens最低限度必在早幾十萬年前就已出現,但自七十年代以來,學者們幾乎一致認為;‘人類(Homo Sapiens)大約在四萬年前似乎不知從哪裡出現’” 39。

    一八六五年英國科學會發表了一篇由六百一十七人簽署的關於宗教與科學的宣言,現存於牛津博德倫(Bodleian)圖書館。其宣言如下:

    “我們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釋出我們對於科學和宗教關係的意見。現在科學界若干人士,因為探求科學真理,從而懷疑《聖經》真理及其正確性;吾人於此,深感遺憾!

    我們認為神存在,一方面寫在《聖經》上,一方面寫在自然界,儘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卻絕對不能彼此發生衝突。

    我們應當牢記,物理科學,尚未臻於完善,尚在不斷改進之中;目前我們有限的理解中,彷佛對著鏡子觀看,還是模糊不清。

    現在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者,對於《聖經》,不加研究,徒憑其不完善的定律和一知半解,懷疑反對,這種態度,實不能不令吾人為之痛惜。

    我們深信,每一位科學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在闡明真理。倘使他們研究的成果,發現《聖經》和科學有所牴觸(其實只是對《聖經》的曲解),千萬不可輕率武斷,以為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聖經》的記載是錯誤的;而應持客觀的態度,平心靜氣,聽神的指示,確信二者必然相符,絕不可偏執成見,以為科學和《聖經》,有衝突分歧之處。”

    英國科學會的宣言至今已逾百年,現在讀起來仍非常親切、中肯。我們需要做的是,堅信《聖經》,堅信科學和《聖經》決不會彼此相悖;對在進化論或創造論中有待進一步澄清的問題,耐心等待更多的科學發現,正象關於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的新發現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令人驚豔的關於愛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