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流史學家
-
2 # 小破孩兒彡
這已經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了,而是有時候有些家庭根本由不得父母怎麼選。
就拿我身邊一個例子說好了,老公家的二姐,有三個孩子,在她小兒子未滿一歲時,就不得不出外打工掙錢,留小孩子給爺爺奶奶照顧,奶奶還行動不太方便。
你以為她想嗎?她也不想,可是,如果她不出去打工掙錢,只指望他老公一個人根本養活不了三個孩子。當然你會說,現在這社會哪還有養活不了孩子的道理。是,餓肯定是餓不死,可是,哪個媽媽不想給孩子好一點的生活。
其實,我是極不讚同父母二人都出外留孩子給老人照顧的。我總在想,很多人最後過什麼樣的生活其實從一開始自己就可以選擇的。當你找到你的另一半,你就該做好長遠的打算,就該想到如果結婚了你們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如果有了孩子,你們能夠給孩子什麼?我們不說物質上多麼富裕,最起碼能夠有那個能力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這是最起碼的吧。
很多人都說,那,沒有能力帶在身邊的難道都不生了嗎?是啊,難道都不生了嗎?所以,就因為可以生,才有了那麼多留守兒童。現在的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以前只要孩子吃飽飯就行,而現在,更註重的是孩子的精神需求還有心理需求。現在有多少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最後走入歧途的,當然這也跟現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環境脫不了關係。當然,也有一些交給長輩照顧一樣照顧的很好的孩子,只是,這是少數吧。當孩子真的發生什麼意外時,到時候做父母的就是悔得腸子都青了也無濟於事了吧!
做父母的難,可我們在做父母前也曾是孩子。
我們應該最清楚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
可當我們成為了大人後,當我們被生活的壓力所壓迫時,我們忘記了我們也曾是孩子,我們在也是孩子的時候最想要的是什麼,我們也知道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愛長大後我們也會痛苦。
只是,當我們成為了大人後,我們通通忘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事情,我們以為我們要努力掙錢才能夠給孩子幸福,我們以為我們只要一年見他們一次或者兩次給他們買好吃的好玩的就能彌補他們缺失的那份愛。我們以為...就這樣自以為是的以為...
作為父母,即使不在身邊,我們一樣愛的深切。可我們忘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
3 # 九鬥學生心理
人生總有無奈!沒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生活總是要繼續,在溫飽、在日常生活無法維繫時,很多的家庭只能選擇先努力工作解決溫飽和生存問題,然後再圖謀發展。這也是我們經常關注到的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存量基數很大的主要原因吧!
如果為了生活賺錢把孩子放在家鄉,家長也要做到這樣的幾點:
1.經常給孩子打電話,讓孩子知道你在關心他們,在想著他們,而不是隻有每年春節回家那麼幾天才和孩子團聚。
2.定期給孩子買一些小禮物,這些可都是孩子的念想,孩子需要小禮物,需要知道那是父母給買的小禮物,特別是孩子生日和一些關鍵的節日(六一兒童節),一定不要忘記給孩子買禮物。
3.給老家裝上網路,有條件時就和孩子影片通話,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長什麼樣子,讓孩子能夠看到你,聽到你的聲音。
4.有條件每年多回老家幾趟,和孩子有一些親密的互動,這真的很重要。
人生總有選擇,總有無奈,在無奈的選擇中,一定要把孩子放在心頭,雖不能時刻陪伴,但是隻要你想,你總是有辦法和孩子有更多的親密互動。
都說一輩子辛苦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在孩子童年時期/青春期,把孩子扔在老家,孤零零的一個人,孩子的內心是孤獨的、無助的、敏感的,懂得孩子的這種孤獨和敏感,家長就要有更多的行動才好!
-
4 # 孫凌Reborn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孩子在自己身邊成長要好很多,因為爺爺奶奶帶小孩的方法會跟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每家孩子都少,老人家會過分寵愛孩子,捨不得打捨不得罵,而現在孩子脾氣都大,慣壞了孩子將來大了很難糾正過來,他們對孩子較父母要溺愛得多,易造成孩子獨立性差、嬌氣等不良習慣。孩子不在父母身邊成長容易帶來的問題: 1沒有安全感。感覺沒有什麼人是能一直陪著我的,就算父母過年呆在家,我還是做好他們下一刻就走的準備。因為這十幾年來每次送他們走我都得難受好幾天,我不願意再這樣。 2沉默寡言。因為父母不在家,別人不會記得你還是個孩子。多說多錯,不如不說。 3被害意識強烈。小時候太單純了,別人說啥我都信,以至於被大人朋友鄰居戲弄了很多次,上過很多當,哭了很多場,才學會以牙還牙。 4習慣孤獨,很多時候我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畫畫,捉蝴蝶,看螞蟻,做作業,看天,做夢。
一個孩子教育得怎樣跟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的關係,以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都密切相連。
父親和母親的教養方式、人格特點、以及緩解壓力的能力都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這些方面都比較好,孩子也不會出太大的差錯,也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
5 # 綠芽與榴蓮
我覺得家長應該為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長外出打工。
首先,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掙更多的錢,為了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其次,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視野會比呆在家鄉幹一輩子的父母更加寬闊,父母的視野也會影響孩子發展吧。
比如說 在深山老林裡,總不能世世代代都守著那幾座山,那幾畝田吧,即使沒有能力把孩子帶出去,至少父母得先跑出去掙些錢和為孩子開闢一個新的天地吧;比如 在家只能掙1000一個月,在外面5000一個月,你沒有能力給孩子提供充裕的物質基礎,沒有錢培養孩子,難道是想孩子只在家守著那一畝三分田?
何況,現在的網路通訊、交通等如此的發達,在外的父母可以每天都和孩子影片聊天,每個月都回去幾次陪伴孩子。再說了,說的好像你在家鄉打工就能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似的,朝九晚五的幹活,你出門的時候孩子還沒醒,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這和出去有啥區別?最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把孩子帶出去打工是最好不過的了。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沒有舍就沒有得,選擇自己覺得最好的那一條路走吧。
-
6 # 曾少賢
如果我們現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那父母不應該為了掙錢而捨下他們,去到城市打拼,每到過年的時候如同外人一樣出現一次,然後又匆匆離開。
孩子在1到10歲的時候,是他們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每時每刻都會對這個世界進行發問,他們想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想知道這個世界的執行法則,如果其父母在他們多次需要的時候,次次缺席,那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試想一個次次碰壁的孩子,又怎麼會對這個世界報以好奇和期待呢?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和他們的爺爺奶奶度過童年,條件更差的,有可能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乾脆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們都在說,三年就會產生代溝,一個孩子如果長時間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代溝的距離和深度,當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說父母該不該外出打工?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當然不應該!
但中國的城鄉差距已經大到你無法想象的地步,在農村,你一無資本,二無關係,三無知識技能,四不知道如果積累財產,單單靠幫人打工或者種田賺來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維繫一家幾口的支出。
而城市有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因為這個缺口大,所以它的購買力高,很多農村出來的父母,都是在城市的底層,通過出售廉價的勞動力來獲取工資,他們畢生所願,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子女,不要再走他們的老路。
在賺取工資和陪伴子女這兩個選項中,農村出來的父母,真的不能兩全其美,他們只能選擇一項。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上有句話:人生困難重重。
真的是這樣子的。
-
7 # 手機使用者真話裡說
首先,天底下父母親沒有誰願意丟下自己的孩子,而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農民工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是一件很無奈的事。他們一邊在外面拼命掙錢,一邊又擔心家裡孩子的事。很多家長都試圖在家鄉找點事做,又能照顧年邁的父母,又看管正在讀書的孩子。但老家的就業崗位少,工資低,錢只有出沒得進,很多人在家裡呆不到半年就匆匆出外出打工。
我也因為孩子沒人照顧,去年才回家。回家才一年,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很快就用光了。雖然農村消費不比城市高。但在現在農村一年最少也要花掉至少兩三萬元,在農村各種日常消費,人情往來,宴請禮金都是一筆不少的開支。而在農村找點錢很難,在縣城打幾天臨時工,家裡又有事情不得不回來。在家裡做莊稼搞養殖也掙不了錢。
農民工在家生活很拮据困難,為了能補貼家用,不讓孩子在物質方面缺少。不得不離開家離開孩子外出打工。
也有些農民工帶著孩子跟著打工,但孩子在外面讀書很難進公立學校,而且要一個人在租的房子照看孩子,夫妻只能一人出去上班,生活也很困難。
總之,家長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
8 # 法律小非俠
如果我們現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那父母不應該為了掙錢而捨下他們,去到城市打拼,每到過年的時候如同外人一樣出現一次,然後又匆匆離開。
孩子在1到10歲的時候,是他們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每時每刻都會對這個世界進行發問,他們想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想知道這個世界的執行法則,如果其父母在他們多次需要的時候,次次缺席,那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試想一個次次碰壁的孩子,又怎麼會對這個世界報以好奇和期待呢?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和他們的爺爺奶奶度過童年,條件更差的,有可能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乾脆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都在說,三年就會產生代溝,一個孩子如果長時間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代溝的距離和深度,當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說父母該不該外出打工?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當然不應該!
但中國的城鄉差距已經大到你無法想象的地步,在農村,你一無資本,二無關係,三無知識技能,四不知道如果積累財產,單單靠幫人打工或者種田賺來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維繫一家幾口的支出。
而城市有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因為這個缺口大,所以它的購買力高,很多農村出來的父母,都是在城市的底層,通過出售廉價的勞動力來獲取工資,他們畢生所願,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子女,不要再走他們的老路。
在賺取工資和陪伴子女這兩個選項中,農村出來的父母,真的不能兩全其美,他們只能選擇一項。家長不應該為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第一,可能很多人覺得只有掙了錢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話雖如此,但是畢竟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有父母的陪伴的。
第二,你可以選擇出去打工掙錢,但是沒有必要父母雙方都出去吧,至少要留有一個人陪伴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教一些孩子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第三,很多的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黏誰也不是說只要你給了孩子很多錢孩子就會很黏你,孩子黏的永遠都是陪伴他一起長大的人。
第四,每個孩子最珍貴的回憶就是童年,在孩子童年時間,做家長的最好都陪在孩子身邊。如果非出去務工不可,那可以選擇把孩子帶在身邊的呀,這樣家長既能掙錢,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了。
天底下父母親沒有誰願意丟下自己的孩子,而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農民工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是一件很無奈的事。他們一邊在外面拼命掙錢,一邊又擔心家裡孩子的事。很多家長都試圖在家鄉找點事做,又能照顧年邁的父母,又看管正在讀書的孩子。但老家的就業崗位少,工資低,錢只有出沒得進,很多人在家裡呆不到半年就匆匆出外出打工。
我也因為孩子沒人照顧,去年才回家。回家才一年,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很快就用光了。雖然農村消費不比城市高。但在現在農村一年最也要花掉至少兩三萬元,在農村各種日常消費,人情往來,宴請禮金都是一筆不少的開支。而在農村找點錢很難,在縣城打幾天臨時工,家裡又有事情不得不回來。在家裡做莊稼搞養殖也掙不了錢。農民工在家生活很困難,不得不離開家離開孩子外出打工。也有些農民工帶著孩子跟著打工,但孩子在外面讀書很難進公立學校,而且要一個人在租的房子照看孩子,夫妻只能一人出去上班,生活也很困難。
總之,家長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是沒辦法的辦法。一句話:生活中,我們困難重重!
-
9 # 米唐育兒日記
很多人外把孩子放老家外出掙錢的理由是:家裡生活需要錢,多掙錢讓孩子過得更好。除去少部分家庭極其貧困必須得父母雙方出外打工掙錢之外,大部分人都在找藉口:畢竟帶孩子是件很辛苦很麻煩的事,用掙錢來當藉口能化解很多愧疚。
看到這裡肯定很多人要開罵了。其實很多人並沒有住在貴州四川等非常貧困的大山裡,那裡的留守兒童才是真的無奈。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家庭,除了家裡有特殊情況必需要錢用之外,基本都不是特別有錢,但也不是特別貧困。
關於留守兒童的弊端其他答案已經說得夠多的了,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故事,聽完這個故事再開罵。
桃桃和她的老公原本一起在廣東某工廠打工,後來桃桃懷孕了,考慮到在外面開銷大,桃桃便回老家生孩子。
桃桃和她老公都來自中部地區的農村,只有一畝三分地,家裡的開銷全靠兩夫妻在外打工撐著。桃桃的產假快到期了,婆婆提議將孩子放在老家帶,畢竟一起在外租房開銷太大了。
桃桃看著懷中只有3個多月的小不點,想起了村裡一年只能和父母見幾面的孩子的臉蛋,和老公商量了下,毅然決定辭職了,和婆婆一起在老家帶孩子。
賺的錢突然少了一半,家裡的開銷也增大了,開源少了,自然得節流。桃桃的日子過得異常艱辛,可是再苦,桃桃也沒有苦過孩子,雖然不能和別的孩子比,但是基本的溫飽還是有的。
村裡的女人一般都是等孩子到了一歲,斷奶後,孩子交給老人帶,然後再出去打工。桃桃的孩子快一歲了,婆婆也明裡暗裡表達了要桃桃出去打工的意思。
可是桃桃拒絕了,她捨不得,她想起了每次自己有事出門要和孩子分離一會時,孩子都會嚎啕大哭,起拽著她不放手。 她不懂什麼分離焦慮,她只知道,她現在不能和孩子分開。
桃桃頂著巨大的壓力繼續在老家帶孩子,村裡也有人開始嚼舌根,說桃桃懶,不想出去掙錢,桃桃都默默承擔了這些詆譭。
孩子到了三歲,開始上幼兒園,每個月大概要多開銷一千多,老公的那點工資已經無法再支撐了,於是桃桃便將孩子託付給婆婆,再次南下打工。
幾年過去了,孩子要上小學了,桃桃想讓孩子好好讀書,以後別再像他們這麼辛苦,可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婆婆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上使不上多少力,桃桃思索再三,再次決定辭職回老家陪孩子學習。
為了緩解家裡的開銷,桃桃接了些手工活在家裡做,有時候週末出去給別人做事賺點散錢,但是孩子的教育、學習習慣一樣都沒有落下。
去年回家我見到了這個孩子,孩子不僅成績很好,還很自信大方,比起同村的留守兒童要陽光開朗很多,在桃桃的精心照顧下身體素質也很好,我想,就算孩子將來不能出人投地,他也是一個人格健全,健康快樂的人。
其實孩子在12歲前有兩個重要的發展黃金期,一個是0-3歲性格形成黃金期,一個是上小學後習慣養成黃金期。這兩個黃金期不誇張的說,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桃桃的憑著對孩子的愛,很完美地幫孩子度過了這兩個黃金期,為孩子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說:今天在孩子身上投入一分,勝過將來投入百分。今天在孩子身上少投入一分,將來投入百分也難以彌補。
由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陝西師範大學等機構與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斯高團隊參與的一項中國地區抽樣調查顯示,在24-30個月的貧困農村漢族兒童中,有比較大的比例智商偏低,IQ(智商)測試成績低於90。羅斯高教授表示:“在美國,這樣的孩子都放在特殊教育學校”。
關於養育科學的問題,研究團隊的一項發現頗值得注意。如果母親在家庭中照顧子女,在教育母親科學的養育方法後,孩子的IQ可以提高差不多10個點;如果母親外出務工,90%的留守兒童是由奶奶照顧,但是工作人員教授奶奶養育方法後,孩子的IQ卻很難提高。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在結果上,至少表明母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鑑於兒童在3歲之後IQ很難提升。所以在3歲之前,父母尤其是母親的作用就顯得極為關鍵。
那些長期與父母分開的孩子,除了生理上,心理上的創傷有多大隻有孩子自己清楚。
如果你真的在意孩子,愛孩子,想教育好孩子,真的為孩子好,不到萬不得已,請不要和孩子分開,錢以後可以再賺,畢竟孩子的黃金期就那麼幾年,孩子卻無法再重新長大一次。
-
10 # 母嬰營養護理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真的不建議
我們會發現,三歲看大,7歲看老,真的有道理,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如果就離開孩子,孩子會缺乏愛,個性的培養沒有父母在身邊,只有爺爺奶奶個性也不夠健全,甚至有些孩子會覺得是父母拋棄他了,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很多爺爺奶奶會缺乏和孩子的交流,這裡沒有絲毫貶低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意思,因為有時候,他們也不知道該和孩子說什麼!
曾經有一個朋友,孩子到一歲,已經培養得比較好,說話也會說了,兩夫妻也的確很忙,就放心讓奶奶帶回老家了。
半年後,到老家看到孩子,陌生的眼光看著自己,而且原本還算開朗願意叫人的性格,到此時,卻變得畏畏縮縮,極度怕人,話幾乎也不說。朋友立馬刷得眼淚流下來了,無法想象孩子經歷了什麼!於是,咬牙,把孩子帶回來了,白天上班,把孩子放進了託兒所,晚上自己帶孩子,各種辛苦,半年左右,孩子逐步恢復了願意交流的個性,眼中的神采也慢慢回來了。雖然真的特別辛苦,但是她看著孩子總算恢復過來了,也很欣慰!現在家裡兩個,都堅持自己帶在身邊。
真的,有時候爺爺奶奶很多能給予的也只是生活上的照料,但是孩子的內心,總是很孤獨的,缺乏愛的,缺乏安全感的。
再大一點來說,7歲以上了,孩子上學了,雖然有了同伴,但是,回到家中依然只有爺爺奶奶,很多都沒辦法和父母溝通。
等到了初中,又到了叛逆期來臨,爺爺奶奶更加管不過來,孩子在這個時候沒有正確的引導,也是很容易學壞!
其實,當然明白很多人離開孩子也是迫不得已,誰也不想,但想想離開家鄉賺錢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能不能在這其中找點平衡呢!
-
11 # 霸王課
我是堅決反對父母捨棄孩子不管而去打工賺錢。雖然父母也是為了分擔家庭的壓力,但對於孩子來說造成的傷害確實重大的。我們看過太多因為父母不再身邊孩子造成孩子受傷的例子。死亡、被侵犯、校園暴力......每種結果都是我們不能承受和無法挽回的。
現在國家義務教育法已經較為完善,請在孩子0-14歲前務必要陪伴在其身邊,哪怕只有母親一個人,這個時候學習費用壓力沒有太大,而且關鍵時期孩子都有人照看,14歲後大部分孩子都步入高中生活,開始住校,這個時候你可以出去打工,但也建議就近。
切忌:條件環境可能低人一等,但請不要讓愛也低人一等。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父母不在身邊會給孩子造成一下問題:
1.心理問題: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兩種極端,第一種過於早熟,過早的承擔家務,照顧老人,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童年,過早的承受生活的壓力,他們心理可能已經受到嚴重的創傷但卻不會和你分享;另一種,無限放縱自己,走上不良少年的道路。
2.人身傷害:
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生病、收到傷害父母都無法第一時間感知,我們看到太多被熟人侵犯的孩子,面對父母時選擇了沉默,助長了犯罪販子的氣焰。甚至有些孩子因為惡劣的生存環境出現意外事故家長也無從得知的。
還有好多無法預計的傷害在我們身邊發生,我朋友曾在雲南支教時遇到一個真實的事件,父母在外打工,小女孩有眼疾,爺爺奶奶因為愚昧無知,採用所謂的偏方,造成小女孩失明,去大醫院治療費用達到數十萬,爺爺奶奶沒錢喝農藥自殺,一個個好好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
所以,上面的後果是你無法承受的,還是回家吧,孩子需要你,即便苦,但那是個家!
-
12 # 陪寶寶寫日記
我小的時候就是個留守兒童,所以我覺得我應該最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了,首先答案是肯定的:生活再艱難,掙錢再不易,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家鄉到外面去賺錢,媽媽體弱多病,我現在印象裡最深的,就是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床上聽遠方火車鳴笛的聲音,想象著某一列火車能帶回我遠遊的父親,而第二天早晨一醒來,我就能看到長久未見的他。可是每天都在盼望中度過,卻又以失望告終。那時候真的真的好羨慕同齡的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哪怕生活清苦,一家人其樂融融。
所以從那時候我就下定決心,長大以後無論生活再苦再難,一定要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再無助也不會丟下孩子外出打工。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親人之間的感情也是要靠著長期的相處和溝通維繫,而錢是賺不完的,況且真的出門在外打工能比在家多賺多少錢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我長大以後,父親回來了,由於多年不在一起生活,我跟他之間總是有著一層隔閡,根本沒有普通家庭那樣父女間的親密,我有什麼心事也從不會跟父親提起,父親對我也總是有著似有似無的客套。這種感覺實在難受極了。
而且自己做了父母之後才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怎麼捨得跟孩子分開呢?自己是無論如何做不到這一點的。
-
13 # 馬丁馬小虎
理想化的回答是,父母應該參與和陪伴孩子的成長。不要讓孩子變成留守兒童,只有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的陪伴。這樣的話,一是容易被過度寵溺,二是教育方式失當,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而且,孩子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內心,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和極端的性格。
但,現實一些來看。為了過的更好,甚至生存下去。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成長和發展。有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得不出門打工。因為留在家裡,就必然會遭遇貧困,甚至說很難保持正常的生存和生活。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令人感到棘手的悖論。你很難贊成什麼,也很難去譴責誰。而現實一些的來說,在條件不允許給孩子陪伴的前提下,出門打工是必要的,因為人總要活著,孩子總要想辦法接受教育,為以後打基礎。但,出門在外的父母們必須意識到一點,身在外地。不要因為忙碌,而疏於營造對孩子的陪伴感。要利用一切的時間,以及通訊方式,讓孩子覺得還有你站在他身邊,給他幫助,關愛,以及溫暖。
這個辦法實屬無奈之舉,但是有它確實的作用。能夠避免不少孩子身上某些問題的發生。還想建議,在外打工的父母,身處比較大的城市,嘗試著去接觸更多的資訊,找到一些回到故鄉能夠謀生的商機或機會點。積攢幾年薪水後,考慮回鄉能夠生活,又能陪伴在孩子身邊。
-
14 # 慢媽繪生活
做為父母,既然選擇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在孩子最需要爸媽陪伴的前幾年和孩子在一起。
雖然迫於生計必須賺錢養家,但完全可以就近工作,哪怕工資很低,至少一家人在一起比什麼都好。
如果僅僅是為了收入更多、個人發展空間更大,而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去打工,我想這是對孩子及不負責任又自私的表現。試問,用多少錢可以換回孩子最需要和父母親密、最需要建立安全感的時光呢?
再者說,從小跟著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長大的孩子,大多身上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等時間久了,用再長的時間都無法矯正的、用再多的悔恨都無法彌補的。
所以,不建議父母拋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
15 # 藍子故事坊
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我覺得包含了留守兒童的問題,農村裡掙錢難的問題,還有教育的問題。我自己也是農村裡長大的,後來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留在大城市長沙。
從內心來說,每一個做爸媽的,但凡有選擇都不會離開自己的孩子跑到外面去掙錢,都是生活,無奈,沒有辦法。但是留在家裡面僅僅靠家裡那幾畝薄田,真的是掙不來孩子的學費,一家的開銷。有很多人說現在農村裡面的人很有錢,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仍然還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農村,是比較貧困的。
我非常有幸的是,從小我的母親是在我身邊,我的父親從我記事起就一直在外地不停的打工,給別人裝修房子。在我的印象裡面,我很少能夠見到父親,基本上我都是跟我的哥哥跟我的母親在家裡。母親很辛苦,她真的特別的辛苦,她在家裡面要操持家務,還要下地種田種菜。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說應不應該離開孩子到外面去掙錢,這個問題沒法回答。
-
16 # 有故事的湯碗
看到這個問題,其實挺難受。因為沒有一個家長會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遠離家鄉出去打工。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外出打工,也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父母往往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長時間缺乏父愛母愛,心裡可能會受到扭曲,因為長時間的分離,孩子也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一層隔閡,覺得他們沒有那麼親密。
看過有的孩子因為對他們過度的思念而轉化為仇恨的。總覺得別人有爸爸媽媽,別人的爸爸媽媽都陪在自己身邊,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卻不在身邊,會產生很重的思想負擔,從而嚴重影響了孩子心理的發育和學習。
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老人對孩子大多很溺愛,特別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在家,對孩子更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憐惜。於是在生活上就會過於寬容,隨意,孩子很容易變壞。
所以為了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長還是希望父母們不要出去打工的好,也許等你賺夠了錢回來孩子已經變得不是你心目中的樣子了,那麼後悔都來不及了!
-
17 # 紫瑗
這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隨著改革開放,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開始;隨著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的到來,經濟不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勞動力擁入到東南沿海地區務工。“留守兒童”這個詞逐漸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是一個社會產業不均衡和經濟發展不平等的結果。所以並非人們的所想,所願。
1、如果還有選擇的餘地,家長最好陪伴孩子成長。家長選擇遠離家鄉外出打工,也應該是屬於無奈之舉。在現代社會生存壓力越來越大,每個家長都想給自己孩子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生活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家長外出打工也是為了多掙錢,給家人一份生活保障。
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如果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建議家長至少有一方留在孩子身邊,因為我見過身邊太多的同事,通常都把孩子留在老家讓老人看管,夫妻二人全部出來打工。長期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非常不利的。畢竟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太有限,也就十幾年光景。但這段時間也是父母正身強力壯之年,正是父母拼事業的階段。但是無論如何,掙再多的錢,與孩子的陪伴和成長比較起來,錢是換不回來的。
如果孩子因為缺少父母關愛和監管而出現任何意外狀況,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慘痛的代價。
所以,如果還有可選擇的餘地,哪怕是離家近點,掙錢少點,也請一定陪伴孩子度過這段成長期。否則,父母會後悔餘生,孩子會怨恨終生。
2、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父母一定要和孩子溝通,請求孩子的理解。如果家長在本地的確沒有合適的工作,外地正好又有一個機會。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遠離家鄉,丟下妻兒,如果孩子已經懂事了,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商量好,請求孩子的理解和原諒。
如果有可能可以接孩子出去上學,如果不可能,也一定儘量縮短外出務工時間,比如答應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要去掙錢,暫時離開家半年,一年。承諾給孩子的期限一定要兌現。即便在遠離家鄉期間保持每天和孩子通話影片。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天天在關愛著他。
三、近年來,隨著各地產業帶動和經濟發展,留守兒童已經逐步減少了很多。比如我所生活的深圳,十年前,招工的速度和效率是非常高。企業基本不用發愁,十年後,珠三角用工荒從5年前就開始了,一直延續到現在。長三角的用工荒也在告急了。東南沿海大批企業內遷。好多地區政府都在積極招商引資,發展本地經濟,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發展,好多人不出家門也能實現就業,比如在三線城市月收入3-4千,在一線城市月收入5-6千。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在家門口就業。而不再願意拋家離子到外地務工了。
近年來,在一線城市務工的越來越年輕化,文化素質和學歷、技能也越來越高。普遍在90後和00後,所以70後、80後如果不是高學歷高技能在一線,二線城市就業會越來越困難。所以好多這個年齡段的父母會選擇留在家鄉發展,比如農村電商,旅遊服務業等等。
作為家長還是要長遠考慮,為了孩子成長,為了全家人的生活。最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能長久經營的。外出打工永遠只是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並不能長久解決一個家庭的根本經濟問題。
所以還是要從長計議。
-
18 # 泛泛悠悠
一年前,我辭去家鄉工作,辭別四歲的女兒,去了某大城市找工。
第一天,我找到了工作,以為這是我幸運的開始,可並非如此。
很多事情,開始越好,結果越壞。
慢慢做下去,發覺工作不適合我,更發覺我是如此思念我的女兒。
每天晚上一個人住在出租屋,想著女兒,不敢給她打電話。
她不會說想媽媽。
她只是接到電話,說兩三句話,就要掛掉。
她從來不會說媽媽你回來吧。你什麼時候回來呀。
有一次,她說她不想說了。我問為什麼。
她說她難受。不想聽到媽媽聲音了。
我在12平米的小單間裡泣不成聲。
我不是因為在家鄉生存不下去。
我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平淡安逸的生活。
我只是希望自己活得更有價值,希望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奮鬥兩年,把孩子接過來一起生活。
但是,現實粉碎了我。
高額的房價、擇校的艱難、從頭開始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即使最後我在大城市立足賺了很多錢,可是我的女兒沒有我的陪伴,沒有教育得好,沒有穩定的環境,那是多麼得不償失。
過年了,我回到家鄉, 我看到了女兒,我再也沒有勇氣離開她。
年後,我沒有出去打工賺錢,我呆在家裡,打定主意在家工作,陪伴女兒。
後來,我還學了正面管教,經過了一年多的練習,基本上做到溫和而堅定對待女兒。
當然也有不如意。
首先是金錢的損失。
因為在家工作,收入尚不能自立, 家裡收入幾乎都是老公一個人。
我不能再為自己添置新衣服、化妝品等(當然不是老公不樂意,是我自己剋扣自己)。
其次是旁人的目光。
這點開始我十分在意,每天能不出門儘量不出門,生怕別人問起你在哪工作。
後來慢慢地,我也不那麼在意了,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還有家庭的困擾、工作的困境等。
但我可以百分之一百確定,回家陪伴女兒,是我人生做過的最正確決定之一。
現在,我和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女兒也成長得越來越好。
這是我們幾個媽媽為自己孩子創辦的萬聖節活動,女兒穿著狗狗衣
女兒很喜歡看書,家裡到處都有她看書的身影。
-
19 # 956776523
讓我來說,我覺得我應該很有發言權吧。本人今年22,不誇張的說留守二十年,現在省部共建大學大四在讀。記憶裡還是有父母的影子的,記得那是四歲左右和父母一起生活,我哥去上學,我也喜歡跟著他去學校,後面還記得讀了一二年級的時候,父母教我作業,還有一起吃飯從我媽碗裡找肉吃,再後來就是每年的過年年底回家,每年初六走不變的規律。我一直在想我的記憶裡為什麼只有一兩年父母的影子,原來我媽告訴我,很小的時候是我外婆帶到兩三歲然後跟著我奶奶到三四歲,講講我的成長吧,不知什麼原因,從小沒有留守意識,可能因為我們那裡很多人都是留守吧,因為村子小每次上學都是一個人,六年級記憶最深的是每次去學校都要經過一片墳地,從小農村長大,我奶奶又比較迷信,最怕的就是死人,每次旁邊要是有這個,我都很怕很怕,所以每次經過那片墳地的時候我都是比較慌的,尤其是有新墳的時候,甚至有時候腳踏車壞了要推著經過那片墳地的時候心裡就更怕了,自己心裡要安慰自己很久才敢走。到了初中,才意識到自己是留守兒童,那時候比較叛逆,經常爬圍牆上網,打架,初三時成績本來還算可以,但是當時學校環境不好,自己也被帶壞了,比較差,差一所農村高中四五十分,我爸想讓我念技校或者復讀初三,在我堅持下,和我爺爺的那什麼,透過一親戚進了那所農村高中,進去之後第一個月手機舞弊被抓,被那個很遠的遠房親戚教訓了一頓,然後我就比較沉下心學習了,然後覺得有點近視眼,想去配眼鏡,但是自己什麼都不懂,父母又不在家,自己一個人去學校外面的鎮上配了200的眼睛,後面才意識到那家眼鏡店不正規被坑了導致眼睛度數升的很快。高二時進入次重點班,我那時也很努力,努力到利用別人吃飯排隊的時間做題,那段時間心裡其實比較壓抑,然後晚上一個人跑到操場上去跑步,跑到自己很累很累,累到跑不動了再躺再操場的草地上看天上的星星,那個時候就經常責怪父母外出打工怪他們不管我們,不教育我們,我們那個學校是封閉式學校,所以很多家長都會來看孩子,而我只有過一次(那次家裡有事,所以他們回來了),後面成績提升比較快,高三時成績比較穩,穩定超第二名三十分,後面喜歡上一個女生,下學期成績掉了很多,多的時候班裡二十多名,不過最後高考我還是考了班級第一,雖然有些科目沒考好,比第二名高了十幾分。上大學時跨過半個省一個人去的講真的當時確實有一點害怕。講這些我想告訴大家,其實留守兒童真的不容易,從小就缺少管教,很多像我一樣的留守兒童初中都沒上完。誘惑太多,叛逆期確實需要人管教。我起初確實非常怨恨我的父母,但是我高三的化學老師的話後,就不怨恨了。他說“所有的父母都是生活所迫才外出打工的,誰不願意陪在家人的身邊,但是一個人在家帶孩子,一個人外出打工,感情又不可靠,所以只能兩個都外出打工,不外出打工如何維持生活?其實外出打工也是很艱辛的”對的,那時候我就不責怪他們外出打工了。孩子都是生活所迫。別責怪你的父母了,誰不願在家附近呢,誰願意離開自己所愛的親人呢。
-
20 # 清蒸關耳朵
我從小是生長在農村的,但我算很幸運的一個,我的童年是有父母陪伴的完整童年,從未讓爺爺奶奶輩帶過我。我小時候讀書身邊一大半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長期的留守兒童會出現兩種極端狀態:一種就是學習特別刻苦,很獨立,懂事,小小年紀就能當家立事的本領,但是性格相對內斂或者自尊性極強;另一種就是特別調皮,學習極差,打架鬧事,並且早熟,比同齡人提前有早戀傾向。
其實這兩種都不是孩子該有的健全性格,第一種雖然努力學習,但是總是帶著憂鬱,過早操心大人該操心的事,失去了孩子的童真與快樂時光。第二種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問題少年就是這樣來的。
這是為什麼?都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然而一個沒有啟蒙老師的課堂終究是不完整的。孩子的心靈永遠是迷茫空洞加缺失安全感的,在農村很多孩子從一記事就是沒有父母陪伴的,不要怪他們不好好學習,不要怪他們調皮搗蛋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在沒有成年之前,大部分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律能力和成熟的判斷力、價值觀。遇到問題,跟自己年邁甚至大字都不識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能怎麼交流?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還記得曾經一位很火的明星在被問到為什麼突然近幾年淡出公眾視野,他回答說在家陪孩子,因為作為一個父親,缺失了孩子這一段時光,你就再也體會不到換尿布,接送孩子上學,看著孩子一點點的變化,長高……孩子的每個階段每一次僅有一次,錯不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體會到了。
多少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過年回到家,孩子都不叫爸爸媽媽,也不願意跟著父母睡覺,甚至喊不出口“爸爸、媽媽” 。這種畫面無論是在影視劇裡還是現實中都見過,自然是痛心的,對於貧困鄉村的父母來說飽含太多無奈,孩子飽含無辜。對父母而言,不出去打工賺錢就養不活這一大家子人,改善不了家庭條件。對孩子而言,既然不能陪伴,給不了我完整的童年,為何要生下我?
在我第一段中描述的那種留守兒童情況是十年前我家鄉的狀況,現在其實也是有好轉了。
其實十多年前的農村很多家長外出打工我也是稍有些理解的,因為農村條件普遍差,除了種地就是種地,一些傳統的農產作物、養一兩頭豬就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那時候帶著孩子去外地也是很不切合實際,因為對於父母來說對大城市都是陌生的,怎麼能帶著孩子?
但是十多年後的今天,農村已經不再是以前的農村了,這些年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發展,撫平攻堅,精準扶貧,十九大更是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發展正需要年輕人的支援,那些外出務工的父母,奔波這麼多年呢還是不能與家人團聚,那為何不選擇回家呢?在現在的政策形勢下,回家可能有很多賺錢的機會等著你,夠養活老人孩子,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成長環境,比什麼都重要不是嗎?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想說現在網路時代的到來,孩子可以在網路上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資訊,這時候爺爺奶奶輩是沒辦法把控的,特別需要父母的引導,避免孩子將網路作為生活的導師,沉迷網路,行成不正確的價值觀。今年上半年就有一新聞報道幾例初高中生接觸某俄羅斯死亡遊戲,出現幾起自殺事件。
近幾年來眾多留守兒童悲劇事件陣痛人心,“安徽望江9歲留守兒童自縊事件”“河南光山縣小學生被砍傷事件”“小學教師強姦學生 多為留守兒童”……真的讓我發自內心的呼喊:如果你有能力養孩子讓他待在你的身邊,那就生!如果現在做不到,那就再等等!
回覆列表
小編個人認為沒有應不應該,如果家庭真的可以的話,誰又願意拋棄妻子、遠走他鄉去打工呢。
哪個父母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呢!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在留守兒童多的地方,可以說都是,村裡面都是老人照顧孩子,有的小孩性格孤僻有的特別懂事,從小就幫爺爺奶奶幹農活。但是缺少了父母的愛,有些捨不得父母走,但又沒辦法,小時候我也曾想媽媽深夜落淚,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但是隻能試著去理解,可能父母不在身邊的原因我性格內向,膽小。其實要是父母能經常打電話鼓勵孩子,現在手機也可以影片了,寒暑假接出去一起過暑假,孩子都會理解的!但是個人認為農村的教育太差了。爺爺奶奶又不會教,導致孩子很多東西都不懂!要是可以就在孩子身邊,去縣城找份工作接孩子去縣城讀。是在不行只能離開孩子,多關心孩子的內心多打電話影片,相信孩子可以理解的。
他們必須遠離家鄉,到城裡打工,才能讓家人獲得更好的生活。這是必須,是生活所迫,而不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