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加特林快評
-
2 # 飛豬漲姿勢
從理論上來說P-47“雷電”戰鬥機可以被改裝為艦載戰鬥機,該機在二戰中甚至實際從航空母艦上彈射起飛過。
P-47“雷電”是共和飛機公司在二戰中研製的一款重型單發戰鬥機,由於該機龐大滾圓的機身,所以被戲稱為“飛行奶瓶”。
P-47在設計上的最大特色是為其2000馬力的普惠R-2800“雙黃蜂”活塞發動機配備了全套渦輪增壓系統,從發動機排氣管引出高壓廢氣驅動增壓渦輪對進氣進行增壓,增壓後的高溫空氣再經過中冷器冷卻後提供給發動機使用,以此來大幅提高“雙黃蜂”的高空效能。但這套複雜的渦輪增壓系統也大幅增加了P-47的體形和重量,與使用相同發動機的F4U“海盜”相比,最大起飛重量達7.9噸的P-47足足比後者重了1噸多。超大加超重成為阻礙該機成為艦載戰鬥機的主要原因,共和公司也有自知之明,在P-47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從P-47B到P-47N生產型,決口不提上艦事宜。
但這並不表示P-47“雷電”不能上艦,P-47雖然比“海盜”重,但輕於SB2C俯衝轟炸機,並具有足夠的功率重量比從航母上起飛,事實上“雷電”也這樣做了。
二戰時期的美國陸航戰鬥機大都配備有起落架彈射掛鉤,能從海軍航母上彈射起飛,便於運輸航母抵達目的地後直接從甲板上起飛降落陸上機場,省去吊裝的繁瑣,P-47也不例外。1944年6月23日,運輸航母“馬尼拉灣”號在塞班島以東遭到4架愛知D3A的空襲,被炸彈命中,強烈的防空火力阻止了日機的進一步攻擊,航母艦長立即命令艦上搭載的4架P-47戰鬥機彈射起飛執行戰鬥空中巡邏,擊落任何後續來犯日機。在驅離日機後,這4架P-47降落附近陸上機場,這大概是P-47在二戰中從航母上起飛執行的唯一作戰任務。
P-47上艦最大的問題在於著艦,該機的降落速度相對艦載機較高,再加上降落時較高的翼載、較低的機翼升力和較小的襟翼,其低速操控性也不如艦載機。所以P-47上艦除了加固起落架和增加尾鉤外,還要對襟翼進行重大改進,起碼改用富勒襟翼並增加尺寸才行。當然這些改進對二戰時期的共和公司來說並不存在技術困難。
P47採用海航喜歡的普惠R2800雙黃蜂星型發動機,掛載能力逆天,之前看到一個XP-47B的試驗機在航母的圖片但是現在找不回來這張照片,不知是否是Photoshop,求大神指點!
回覆列表
這一問題提及的,很有可能是前幾年出現的美國海軍艦載X-47B無人機,而不是XP-47B戰鬥機。
X-47B無人機將是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無尾翼、噴氣式無人駕駛飛機”。它可攜帶精確制導炸彈從美軍航空母艦上起飛,在完成攻擊敵方目標的任務後,再能自行返回航空母艦降落。美軍目前已經為該機撥款約6.36億美元,整個生產過程處於高度保密狀態。
美軍現有的各類無人駕駛飛機都要在地面人員遙控下才能執行作戰任務。X-47B無人機戰機則能完全在電腦指揮下升空作戰與返航。地面控制人員只要在機上電腦輸入目標和路線資訊,其他工作就全交給電腦完成了。此前,只有經驗豐富飛行員才能完成駕機在航母上的起降任務。
同美軍各類現役戰機相比,X-47B無人機因為不必考慮飛行員的身體承受能力,因此其作戰半徑更大,滯空時間更長。根據美軍條例規定,一名美國海軍航空兵飛行員,每次升空作戰最多持續10個小時。與此同時,美軍現有無人駕駛飛機每次可在空中工作30個小時以上。
XP-47B戰鬥機只建造了一架原型機,裝備單臺XR-2800-21星型活塞發動機,功率1850馬力(1380千瓦),稍後的生產型達到了2000馬力(1491千瓦)。1941年5月6日,布拉伯罕姆(LowryL.Brabham)駕駛XP-47B戰鬥機首飛成功,此時距開始研製僅8個月。XP-47B戰鬥機立即成為當時最大的單發戰鬥機,正常起飛重量5482千克,幾乎是同時代戰鬥機的兩倍。
在首飛過程中,因廢氣洩露進座艙飛行員不得不緊急降落。
18氣缸的XR-2800-21星型活塞風冷發動機在7 863米能提供1960馬力(1462千瓦)的功率,使XP-47B戰鬥機的最大時速達到663公里/小時,比設計時速高了19.3公里/小時,並能在5分鐘內能爬升到4 572米。XP-47B戰鬥機空重4168千克,正常起飛重量5482千克。1942年8月8日,唯一的一架XP-47B戰鬥機失事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