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手媽媽的疑問?每次發完脾氣後就後悔,但是又控制不住!
3
回覆列表
  • 1 # 珍珠貝路漫漫

    今天我看了《克里斯多夫》,有一句讓我記憶深刻的話:人要做好本分的事。那麼請問,家長本分的事是什麼呢?養育孩子。一個本分是養,一個本分是育。什麼時候給過你打罵孩子的本分?所以在孩子惹你生氣的時候,要告訴自己,家長最應該為孩子做好兩件事,一個是好的陪伴者,一個是好的榜樣。如果孩子做的不好,那本身就是做父母的失職,看看問題是出在沒有好好陪伴孩子給以足夠的關愛和交流,還是自己這個“根”出了問題,本身就沒做好榜樣。把注意力放到這兩個方面去思考,就不會越來越有氣,然後在思考剛才問題的時間保持沉默,這樣你就會慢慢冷靜了。

  • 2 # 陳妍媽媽

    推薦一篇我的文章給你:

    孩子令你瞬間抓狂的10個行為,一定是你開啟方式不對!

    再有耐心的媽媽,也一定會被孩子的所作所為折磨得瞬間就想爆粗!

    所以當一天好媽媽容易,幾十年如一日地當好媽媽那靠的就不光是耐心,還要有知識和技巧。

    孩子就好像是大人的鏡子,任何行為都出自模仿和本性。所以如果有一天當你推開家門,發現你家原本天真可愛的小天使變成了小魔鬼時,請不要害怕。

    孩子還是原來孩子,只是你開啟他的方式不對!換個角度看也許就完全不一樣了。

    NO1:孩子不好好吃飯,卻又動不動喊“餓!”

    如果媽媽確信自己的廚藝沒問題的話,孩子還不好好吃飯,那麼你家娃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天生美食家”。

    所以除了在葷素搭配營養全面上做足文章之外,還要對於飯菜的賣相上勤加練習。

    如此萌到化的飯菜還會擔心寶寶吃不下麼?

    另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媽媽要根據寶寶不同的發展階段儘量把食物做成方便吞嚥或咀嚼的形狀。

    NO2:沒徵兆沒緣由地大哭

    通常寶寶哭無外乎幾種情況,一是想要引起注意,二是希望滿足需求,三是確實受到了傷害(身體or心理)。

    先要找到寶寶哭鬧的原因,再去安撫寶寶情緒。如果寶寶習慣用哭來獲得滿足,那麼恰恰是平時受到的關注太多了,你完全可以忽視他一會兒。

    等他了解到這招沒用了,便會馬上會擦乾眼淚又變成一條好漢!

    NO3:“不不不!”永遠跟你對著幹!

    讓他刷牙不刷!讓他洗臉不洗!讓他上床睡覺他也像完全沒聽見!總之他喜歡跟你對著幹,讓他幹什麼就偏偏不會幹什麼。

    媽媽先別忙著發火,因為寶寶肯定是到了自主意識發展的敏感期,他已經試圖自己掌控世界而不是一味聽憑大人的安排。

    這時候你千萬別跟他硬碰硬,嘗試著把想要他做的事反過來說,說不定就有神奇的效果!

    NO4:分分鐘把乾淨整潔的房間切換成垃圾堆

    溫馨的環境,可愛的孩子,這樣的場景只會出現地電視裡。事實上每一位媽媽都知道,每天不停要做的事就是打-掃-房-間!

    孩子的規則感沒有建立,不懂得每一件凌亂的玩具都有它該去的地方,但只要通過後天的引導和學習孩子很快就能對他的“領地”重新規劃。

    這時候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忍住!別收拾!

    NO5:貼在電視前看動畫片

    這個太好解決了,媽媽只要堅持做到“不坐到指定距離上的位置就不開啟電視!”

    NO6:對地攤上的劣質玩具毫無抵抗力

    地攤玩具以色彩炫麗、價格低廉、且質量毫無保證而一統玩具江湖。孩子常常路過就會走不動路。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可以引入零花錢的概念,讓孩子在一定程度內自主支配自己的財產,無論他被什麼樣的地攤玩具吸引,只要在他的預算範圍內都可以買,媽媽不要過多幹涉。

    等到下次碰到真正喜歡的東西而沒錢買時,自然就對其他可有可無的雞肋有了抵抗力。

    NO7:永遠在找東西

    早上出門前永遠在找東西,媽媽我鞋子在哪兒?襪子在哪兒?衣服在哪兒?帽子在哪兒?……快要遲到了,全家大小不得不齊上陣幫著一起找。其實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會有這樣的問題。

    《弟子規》裡說的很明白,“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天回來把它們放回原位,第二天找起來就很方便了!

    另外配合第4條,讓寶寶從小養成收拾房間的好習慣,不但可以順利解決這個問題,還能從小鍛鍊寶寶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NO8:穿髒襪子在床上跳

    看著雪白的床單上被踩滿了黑腳印,媽媽肯定要瘋了。不過寶寶兩歲後是跳躍的敏感期。特別是雙腿並列跳對於前庭覺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蹦蹦跳跳不應該制止還應該鼓勵。

    只不過再看到孩子上床亂蹦的時候別忘了大喊一聲:“襪子脫了沒!”

    有條件的家裡乾脆買個蹦床回來讓孩子體驗“飛得更高”的感受吧!這樣他們就會放過你的床單了。

    NO9:睡覺頭腳亂竄,經常睡得正香時突然挨一腳

    還沒有分床睡的寶寶一定是上天派來拯救爸媽晚上失眠的天使,因為有了他們,爸媽個個都能練成“秒睡”神功,因為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就會來一腳,把你從美夢中踢出來。

    但如果這已經嚴重地影響到睡眠質量的話,媽媽們就可以考慮分床了,起碼讓他先從同房不同床開始吧!

    NO10:不分時間場合的“媽媽我要大(小)便!”

    寶寶如廁訓練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而且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都不一樣,所以帶娃出門難免就會有各種尷尬的情況發生。

    如果是短時間出行,可以視寶寶進食飲水量的多少帶他去廁所提醒他大小便。如果長時間在外面,除了事先把廁所找好之外,還要記得帶娃出門必備的乾淨衣褲+溼紙巾。

    如果需要長時間坐車的話,那麼準備一個寶寶專用的便攜移動廁所也是不錯的選擇。

  • 3 # YesAtTV

    悉心的勸導是在他有智識接受的前提下,如果沒有能力接受,那麼打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古人教育的一個重要關鍵點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只要掌握好度,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還是有好處的!

  • 4 # 鄭州郭老師

    您的問題是兩部分,一個是“打罵孩子”,這個是行為管理。然後是生氣的時候怎麼自我勸解,這個屬於情緒管理。

    首先是“打罵”,這個基本取決於個人素質。即使再生氣,也並不需要以打罵的形式來懲罰對方。如果自己習慣於打罵的話,首先還是要 在生活中平時就注意修養的養成。比如讀書,聽輕音樂,做瑜伽等。平時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會使自己至少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會發生打罵的現象。

    對於情緒管理 ,首先是要察覺到自己的情緒,然後才是管理技巧。對情緒的管理並不僅僅限於親子關係。實際上生活中處處都需要有情緒管理。

    對於題主的問題,首先當孩子惹你生氣的時候,你要先認識到自己是因為孩子的某個行為而生氣的。因為當我們在勞累,睏倦的時候,其實是很焦慮和脆弱的。這個 時候被激怒,一般就會爆發。這種反應是正常的,大部分人都難以控制。而且有效的發洩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環節。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能做到不動手不說 髒字就可以了。然後針對孩子惹您生氣的這個行為進行自我勸解,比如孩子作業不好,這個是長期引導教育的結果,短時間的情緒爆發除了傷害彼此並無用處,所以讓自己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來面對孩子的問題。

    所以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儘量是讓自己處於一個平穩的情緒之下。比如休息良好,心態 平穩。這樣就不容易 被孩子激怒。出現不愉快的時候,自己也有情緒緩衝餘地,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良情緒,進而透過語音暗示“打罵只能制止孩子的行為,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就需要長期的溝通和諒解”。從行為上,可以讓自己先深呼吸,抬頭挺胸,看一下遠方,透過這些小技巧可以有效減緩當下的不良情緒。

    總結:首先要創造良好的情緒環境,當自己疲憊,壓抑,焦慮的時候儘量讓其他家人照顧孩子。如果不得已在不良情緒條件下照顧孩子,要儘量給自己創造不宜發火的環境。家長有情緒,需要發洩也是正常的。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儘量把情緒和事情分開,先自己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比如壓抑或者轉移,然後再處理事情。但是任何時間都不應該打罵孩子,這一點不是靠“生氣的時候自我勸解”可以實現的,個人修養一定是在日常行為中逐漸養成的。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 5 # 媽媽充電屋

    人都會生氣,這是很正常的。孩子惹自己生氣的時候,怎樣才能調整自己的情緒呢?最近剛看了一本書叫《正向管教》,裡邊介紹了面對憤怒時應該怎樣調整。

    分清楚生氣的型別,是“不潔淨生氣”,還是“潔淨生氣”。

    不潔淨生氣,就是因為其他的事情生氣了,遷怒與孩子。潔淨生氣,則是因為孩子確實做錯了事情讓你生氣。

    應該避免不潔淨生氣,這屬於亂髮脾氣,孩子就成了出氣筒。想發脾氣的時候暫停,先處理好情緒,再處理事情。

    潔淨生氣,是可以有的。

    接下來幾點是讓自己保持潔淨生氣,向孩子表達的幾點建議:

    1.關心自己的情緒狀況

    情緒不佳的時候,直截了當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的時候有些煩惱,想休息一下,你自己玩一會兒。

    2.懸擱先定立場

    懸擱是現象學的一種方法,在溝通的過程中把先定立場放在一邊,關注當下經歷的事情和感受,避免做出倉促或不成熟的判斷。

    帶著主觀立場就容易引來更多的抵抗和對立。所以,懸擱先定立場,避免陷入對立情緒。

    3.不將孩子的不良行為“道德化”

    比如,孩子不想分享玩具,就說孩子自私自利,孩子不想走路,就說他好吃懶做。

    不瞭解孩子行為的成因,簡單粗暴的認為“不道德”,會引起孩子的負面情緒,對大人產生更多的牴觸。

    4.簡潔明瞭的表達你心中“潔淨的生氣”

    比如,我覺得生氣,我覺得難過,我覺得害怕。

    5.告訴孩子不能這麼做的原因

    這裡要注意,原因,最好是以孩子為主的表達,行為帶來的不良後果,而不是因為媽媽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別人不喜歡等等。

    比如,你得趕緊去寫作業,不然爸爸該生氣了。——這是不好的示範。

    可以改成,你得趕緊去寫作業,因為及時鞏固會讓你把知識記得更牢固。

    6.恰當表達自己的憤怒

    多關心孩子的需求。比如,作弊的學生背後的需求可能是被人肯定,不愛說話的孩子可能需要陪伴。孩子有不當言行的時候,養成習慣問問自己,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可能就不會憤怒了。

    表達憤怒,有三個層次:

    比如,孩子考砸了,家長怎麼說?

    你考成這樣,對得起誰啊?——把結果歸咎到孩子身上,攻擊孩子。

    我太生氣了,我看重努力。——關注自己的需求,傳達情緒,保護親子關係。

    你這次考得不理想,遇到什麼困難了嗎?——傳達情緒,保護親子關係,目標指向解決問題。

    生氣也是有門道的,但生氣並不是只能透過打罵來表達。恰當的表達憤怒,能夠更好的維護親子關係,也更好的讓孩子接受,改正錯誤,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 6 # 幸福的鐵鎖

    現在在的孩子自主性很強,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可能於環境有關,所以現在在孩子都比較頑皮,在孩子犯錯後,家長哪能不發火,我小時候我爸的口頭禪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那是幾乎天天打,現在輪到我的孩子了。

    我的觀點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哪有不犯錯誤的,犯了錯不可怕,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找出事件的原因及發展過程中的因,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並讓孩子可以在同類事件發生時,能有效的制止或指出事件發展的後果。

    哪位家長在孩子犯錯後能不發火呢!但是發火後有什麼效果嗎?沒有,所以,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導師,畢竟家長也是從孩子變成的!

  • 7 # 亦安然

    我想能做到面對熊孩子各種搗蛋而不生氣的父母是太少了。要麼就是平時有人幫忙照顧,自己真正看孩子時間很少的父母才能比較淡定的處理熊孩子的各種問題。

    首先我自己是全職媽媽,娃從剩下來到現在兩歲多都是自己在看。老公工作掙錢,他的工作比較辛苦,早晨六點出門晚上七點回家,所以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人幫我看一天孩子,讓我睡到自然醒出門逛逛街。

    老人給幫忙看孩子是情分,不給看是本分。但是對於第一次當父母的人。面對一個新生命總是有很多手足無措,有時候我也會懊惱也會生氣。但是看到每天孩子在自己身邊安穩的睡顏,累點也值了。

    有時候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只是因為獨自看孩子的人太累了。前幾天我感冒咳嗽,本身身體就不舒服,孩子再一折騰,就真的沒有耐心教育他了。

    我們作為父母養育孩子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長。

    希望我們都能珍惜和感恩這段一起的時光。

  • 8 # 記錄可愛的瑤瑤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

    現在我是一名寶媽了,我閨女去年四月份出生的,因為是第一次當媽媽,不知道該怎麼做,當時都是婆婆和媽媽弄孩子的,剛出生的寶寶要吸奶,由於我是第一次有寶寶,寶寶吸奶當時我特別疼,乳頭都裂了,疼的我直掉眼淚,沒辦法,這個過程必須自己承受,當時疼的我氣的我都想打寶寶,那會難以接受。因為在月子裡儘量少生氣,不然以後會落下病的。

    後來出了月子好多時候都是我自己帶寶寶了,那段時間寶寶有時間總是哭,她一哭我要是哄一會沒好,我就特別氣憤,恨不得打她一頓,怎麼哄都不好,那時候情緒真的不好控制,再加上我老公要是聽到孩子哭更受不了,因為他白天干活晚上在說睡不好,聽到孩子哭他有時候都說過打死寶寶,肯定也會說的氣話,每次我對寶寶生完氣後就特別後悔,當媽媽怎麼能對孩子這樣呢,沒次在心裡下想要是寶寶下次再哭鬧,不能這樣對寶寶了,一定要控制好情緒,可是每次寶寶一鬧我的氣立馬就上來了,真的控制不住,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對寶寶的感情越來越深,寶寶就是我的全部。

    現在我家寶寶一歲多點,有時候她不好好吃飯我就特別生氣,我就衝她嚷一頓,然後在哄她,還有就是睡覺,晚上有時間醒了她就睡覺困難了,我就躺著拍她,有時候拍半個多小時了還沒睡著,因為一直用手拍她睡覺,胳膊也很累的,氣的我有時候往她屁股上打兩下,打哭了自己又心疼還得接著哄。

    所以啊孩子是自己的,對孩子忍一忍吧,畢竟是孩子,要是孩子不對的地方可以引導孩子,要是調皮搗蛋的話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吧,可能就那一些段,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哦,心裡默唸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呵呵。

    這是我帶娃的情緒哦!

  • 9 # Mili牽著蝸牛去散步

    我是一名全職帶娃2年的媽媽,這兩年來經歷過很多情緒崩潰的時刻。所以,很能理解你的感覺,有時候明明知道憤怒的情緒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但還是很難去控制。

    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作為整天圍著孩子轉的媽媽,更容易煩躁憤怒。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去管理情緒,而非壓抑情緒。

    一、當我們感覺到自己馬上要在孩子面前爆發時,要跟孩子保持距離。

    可以先把孩子交給隊友,或老人,也可以自己到隔壁房間待一會兒,大哭,砸枕頭都可以,發洩完成之後,就會感覺還很多。

    二、情緒管理的功夫也在平時

    很多時候的情緒崩潰都是長期積攢下來的。

    1.要找到自己的解壓方式

    我們需要定期從照顧孩子的情境中脫離出來,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出去跑一圈,約好友聊聊天,或者就放縱自己看個劇。

    2.跟他人傾訴

    可以跟隊友傾訴,也可以找閨蜜,找其他寶媽。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具體的解決辦法,而是需要被傾聽,這也是一個釋放自己內在積攢的負面情緒,慢慢梳理調整自己的過程。傾訴完,心裡就會舒服很多。

    2.接納不完美的孩子

    有時候,我們的憤怒來自於對孩子的不滿:看別人的孩子多聽話,看別人的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這樣的比較會讓我們看孩子越來越不順眼,容易發火。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要學會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3.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有時候,我們的憤怒來自於對自己的無能。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是個好媽媽,我們對自己有太高的期待,就容易失望,憤怒。放鬆心態,認識到自己已經盡力了,無法掌控的部分就隨他去吧。

    當我們偶爾實在是沒控制住自己,還是在孩子面前發了脾氣,我們也不需要過於自責內疚,而是要看到我們在進步。情緒管理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我們永遠無法徹底拜託負面情緒,只要我們失控次數越來越少,時間越來越短,就要多給自己肯定和鼓勵。

  • 10 # 2019小二談育兒

    娃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有責任去養育,日常帶娃也是育娃必須經歷的過程。帶娃過程中難勉會出現憤怒情緒,這樣對自己甚至對娃都是不好的。那麼,如何去控制呢?(註明:文中的娃指嬰兒期的娃)

    一、要了解娃兒時期身心特點。

    娃在嬰兒期,因身心還未發育成熟,哭和笑是娃兒時期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因此,帶娃時娃經常哭是在所難勉。作為父母首先要認識到這一點,認識到即使對娃憤怒根本沒用,所以必須控制對娃憤怒的情緒。

    二、為什麼會產生憤怒情緒?

    娃在嬰兒時期的生活是極為不規律的,是與成年人恰恰相反的,家長的憤怒情緒產生,也往往與這個因素有關。比如:飲食不規律。嬰兒不像成年人一日三餐就餐那麼規律,特別在夜間若娃老是哭,父母的意識就是該餵奶了或者是該換尿不溼了,這樣就會導致父母休息不足,煩躁之心便起。作息不規律。娃在嬰兒期作息也是不規律的,很可能深夜本是休息時間,娃卻睜眼看天花板,在吚哇學語,在踢腳吮手,作為父母,此時卻不敢放心大睡,時間一長父母黑眼圈加重,因睡眠不足身體疲憊,在心情不好時便怪罪於娃上,此時憤怒情緒便由心而上。

    三、如何控制憤怒情緒。

    萬物生長皆有規律,人的成長也不例外,作為己經經歷過娃兒時期的父母應該要認識到這一規律,同時也要理解這一規律,帶娃的父母要是能正確認識這一規律正確理解這一現象,就會懂得沒必要產生憤怒情緒。其次,要學會分擔帶娃育娃責任。娃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說明父母都是有帶娃育娃責任的,若帶娃責任只是落在母親身上,母親的壓力肯定大,身心肯定也會疲憊。因此,從遏止和減少憤怒情緒角度出發,父母之間帶娃育娃可以約法三章,各自承擔起帶娃育娃的責任,讓各自從中獲得一些釋放的空間及時間,對調節自身情緒,杜決憤怒產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再次,父母應該自覺加強帶娃育娃這方面知識的學習,瞭解帶娃育娃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撐握帶娃育娃技巧和技能,對控制帶娃育娃過程產生的憤怒情緒很有幫助。

  • 11 # Ainee媽咪

    帶娃大概是人生中最長的你是最艱難的一段旅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很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干擾,從而產生悲傷、自責、內疚、無奈等等的一系列的壞情緒,當這種壞情緒積累了,一定的程度,再加上孩子不聽話或者孩子調皮這一類的導火索,作為家長,情緒會被徹底的點燃,從而引發一場燎原之火,那麼家長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憤怒呢?只要做到下面五點,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雲淡風輕。

    1、找到憤怒產生的根源。

    通常憤怒只是其他情緒的一個發洩途徑,比如對孩子感到失望,或者羨慕其他孩子的優秀,或者工作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等等,這些都可能是誘導憤怒產生的原因,作為家長要有針對性去解決,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因為自己的憤怒,不是孩子直接造成的,可能是自己期望太高等等。

    2、嘗試去理解孩子的行為。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從想要抑制孩子的天性,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孩子有一些牴觸情緒都是正常的,家長應該懂得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有很大的關係,不要,因為自己一時控制不住,讓孩子心裡蒙上陰影。

    3、理性對待挫折。

    孩子雖然是由我們家長帶到這個世界的,但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所以也就擁有著獨立的思想,這其中蘊涵著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是正常的,孩子能力有限,滿足不了家長的期待也是正常的,如果家長一定要糾結,這種希望落空的感覺,那就是典型的,不能接受挫折的表現,家長所謂的憤怒,不過是因為無力面對挫折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氣憤而已。

    4、無視孩子的藉口。

    孩子總是會因為不想去做一件事情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作為家長不能每個藉口都給孩子一個爭辯的機會,這對孩子來說就叫做討價還價,如果堅持和孩子們進行爭辯,對於孩子來說就是變相的肯定。

    5、嘗試著讓自己先靜下來。

    發火之前先試著讓自己安靜10秒鐘,讓自己的注意力從發火這件事情上,轉移到其他地方或者。孩子不管是表現良好,還是不盡如人意,家長都要知道這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偏差,不要一股腦的把什麼事情都推到孩子身上,孩子是無辜的。

  • 12 # 行者JXM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小孩從小到大,從未離開過我,從未惹我生氣,既便他做錯了什麼事,只要不是故意,發脾氣造成,那麼我都會選擇原諒,孩子很乖,上學也表現良好,所以我重來沒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事生氣,0K,個人觀點,誠謝邀答,僅供參考,不喜勿噴,謝謝了。

  • 13 # 家有妹妹

    情緒是一個很難控制的東西!特別是媽媽們,家裡有一大堆事情忙不完的事情,沒有人幫忙,小孩又調皮搗蛋,有時候小孩子吵起來,真的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如何來調整呢!我們首先要保持好心情,好心態,每天做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比如,唱首歌,打扮一下自己,看個搞笑段子,等等,先讓自己開心起來,心情好起來,但自己心情好了,會發現自己不會很容易動怒,情緒也能控制的很好,但自己心情好,看到的事情都是好。

  • 14 # 小豌豆講故事

    1. 深呼吸

    如果孩子讓你想要發火,深吸一口氣再撥出,告訴自己冷靜下來。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堆火,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嘗試著深呼吸,給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舒緩神經系統,給自己更多的思考時間,你會發現你變得稍微冷靜、理智一些——我們不妨收住火氣問問自己,到底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氣憤呢,還是本來就比較心煩。

    2. 安定自己

    假如你發現自己將要爆發時,先離開現場冷靜一下,或者喝杯水,給自己緩衝的時間。同時,你可以嘗試“輕聲教育”:壓低聲調,有助於壓制你的怒火;放慢語速,則有助於你邊說話邊思考。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唸“冷靜冷靜”整理一下情緒。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批評顯得太急、太暴躁了,但事後我們往往又很後悔,畢竟孩子還小,犯錯誤是正常的。

    3. 讓孩子主動提醒你

    可以和孩子來個小約定,“下次媽媽再發脾氣的時候,你主動提醒媽媽‘不要生氣’,好不好?”這樣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發生傷害事件,又能讓孩子意識到媽媽會生氣,自己是不是也做錯事了。親愛的家長朋友,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因為你吼叫造成的傷害太大, 在父母吼叫中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有的孩子會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來保護自己,孩子的內心是被封閉的。同時,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

  • 15 # 稅稅媽咪

    孩子,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能讓你幸福滿滿,也能讓你發瘋成魔!

    自從有了孩子,感覺耐心被磨滅到了巔峰!

    隨時有暴揍的衝動!

    溫聲細語不聽,聲暴如雷也不聽,披藤帶棍才不得不聽!

    孩子啊,你隨時都能把媽媽氣瘋啊!

    孩子啊,本想這一世都溫柔以待你,豈料你分分鐘讓老母親變成潑婦。

    孩子啊,一日三頓揍是少了吧?

    孩子啊,每次發完脾氣媽媽都心疼後悔死了啊,可是能咋辦呢?

    每次都是在心疼和後悔中掙扎……

    唯一的宗旨就是,我的孩子,我生的我養的,要打要罵只能我來!其他任何人都不行,包括孩他爸,否則我拼老命的!哎,太難了!!!!!

  • 16 # 木木和六六

    在日常生活中,再母慈子孝也會有摩擦的時候,那麼小孩惹你生氣了,你一時情緒爆發,想發脾氣,但每次發完脾氣又後悔,自己不該不控制自己的暴脾氣,擔心發脾氣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等。

    那麼在孩子惹你生氣,你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呢?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三種緩解一時刺激引發情緒的辦法。

    第一,運動。情緒失控時,出去跑步八百米一千米,上氣不接下氣,自然什麼氣都沒了。

    第二,看喜歡的電視劇,透過看電視劇轉移注意力,也讓自己激動的情緒得到緩解和放鬆。

    第三,吃。雖然這個辦法有個缺點是吃多了會胖,但是,不可否認這是最多人喜歡用來緩解情緒的辦法,一吃解千愁。

    第四,五秒鐘控制情緒法。就是在情緒爆發之前,心裡默唸五個數字,雖然這個方法有點傷身體,但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生出來的鍋,自己背吧。

    總而言之,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平等對話,心平氣和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

  • 17 # 為自己做再做自己

    小孩惹你生氣時,你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實有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呢?我發完脾氣好後悔啊!其實忍不住發脾氣有這兩點原因!

    1.對孩子有一個預設心理

    孩子做事情,做成什麼樣子,你已經在心裡想好了,當孩子達不到你心理所想的那樣,你就會發脾氣。覺得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到!

    2.你的媽媽在你小時候是怎麼對待你的

    這個其實說的就是原生家庭了,小時候可能我們記不得事情,但是我們確實吸收了別人是怎麼對待我們的以及給我們什麼樣的影響的這樣的一個事實。你想一想你小時候媽媽對你的態度,是不是當你達不到她的要求時,會很著急,對你發脾氣。所以你現在會不自主的用那樣的方式去對待你的孩子。

    那麼我們要如何做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1.放下對孩子的預設心理

    不要去想孩子應該做到什麼樣子,當孩子如果把家裡折騰的很亂,或者你很接受不了的時候,可以請爸爸介入,去和孩子溝通。你可以等自己平靜一點,再帶孩子把他弄亂的東西收拾好(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2.不要覺得孩子是在惹你生氣

    有時候孩子沒我們想的那麼有心眼,他們還不太懂有些事情應該怎麼做,所以你心裡不要去想他就是在故意氣我,那樣自己會更加控制不住情緒。

    3.與自己的媽媽和解

    多去與自己的媽媽溝通,嘗試著和過去的自己和解。這樣你和你的媽媽,你的孩子都會更加開心!

    4.不要和孩子陷入對抗行為

    這裡的對抗行為,你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就發脾氣,像孩子展示你的威力。那孩子也會想著我不要聽媽媽這樣或者那樣講我,也會出現和你的對抗行為。這種對抗行為很傷害媽媽和孩子的親密關係,所以一定要注意。

  • 18 # 半夏的自留地

    小孩乖的時候是天使,調皮的時候像惡魔。乖的時候想自己何德何能生了這麼個漂亮可愛嘴甜聰明的寶寶,調皮的時候在想人為什麼要生孩子,是為了磨礪自己嗎?[捂臉]

    其實,這都是情緒作怪。有時候會想自己平時脾氣那麼好,怎麼到孩子這就控制不住了呢?因為他是你親生的呀。

    平時脾氣好,是因為你接觸的都是別人,別人要不不會惹你,即使惹你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後不和這種人接觸就罷了。

    但是孩子不一樣啊,他的情緒更外放,更誇張,而且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玩的時候瘋得不行,哭鬧的時候別人都要聽他的。而且他還只在家這樣像個小魔王,在外面像個小綿羊。關鍵他還賴上你了,你躲也躲不開,而且要對他管教以防止其誤入歧途。但是兇的厲害了又怕對他幼小的心靈產生不良的影響,往往是你發完脾氣正後悔呢,小孩子又嬉皮笑臉得開始搗蛋了。

    歸根到底是該怎麼教育孩子,其實我們小時候也這樣,當時爸媽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方式就挺好。一方面給孩子以管教,可以教育可以大聲但不可以棍棒讓他知道對錯和分寸,一方面給孩子以安撫個引導,以循序漸誘為主要方式。

    脾氣還是要控制的,可以發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小孩子慢慢的教育好了,自然就不發脾氣了。

  • 19 # 依依媽媽不著急淘小鋪

    哈哈,首先第一反應經常是會默唸這是親生的,親生的[捂臉][捂臉]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就是在父母的吵吵鬧鬧中長大的,特別深知各種打罵行為對自己的個性,膽量等各方面的影響,所以也特別容易推己及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跟我現在一樣,不喜歡說話,做事總不夠自信,缺乏膽量等等。所以做了媽媽以後,自己的個性溫婉了很多,更多的時候,好好的修煉自己,提升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心平氣和,這種情況下的溝通與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 20 # 就要一起玩

    我記得我最開始要學會如何控制脾氣的時候,是孩子剛上幼兒園時,老師推薦我看的一本書《讓我安靜五分鐘》。

    剛開始我帶著娃一起讀這個繪本,連續讀了三天,到娃都不想聽了。

    過了幾天,我家二個寶貝讓我特別生氣(具體是因為什麼忘記了)。我好像還大吼大叫,然後我就跟我家孩子說了句:我現在需要安靜五分鐘,我需要去我的房間待著。我還特意的弄了一個鬧鐘⏰。

    五分鐘一到,我家二個孩子都特別興奮進來敲門說:媽媽,五分鐘到了。並跑到我身邊抱著我。我問他們:媽媽為什麼要進房間安靜五分鐘呢?他們都笑著說“因為你剛才很生氣啊,你需要冷靜”。

    後來,每次我家二個娃打架、搶玩具甚至我們家長責罵他們時,他們只要生氣時,都會呆在他們覺得舒適的地方,告訴我們他需要冷靜五分鐘、十分鐘之類的。剛開始覺得蠻好笑,但是慢慢的,他們就自然而然的養成習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說中的“一聞就倒、一拍就暈、一喝就昏的迷藥”, 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