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大叔來了
-
2 # 不應該32
關係網太差,自己兒子上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東漢時期沒有科考,做官全靠人推薦,想要融入地方政權是很難的事,像劉備入益州娶寡婦吳氏,劉表娶蔡氏聯姻。孫策爺爺在江東就是一個農民,而父親孫堅殺幾個強盜做了個小吏,母親那邊親戚嫌棄孫堅不是士族名門。孫堅和劉備一樣都是黃巾之亂出去闖天下,孫堅的官職都是北上殺黃巾賊殺出來的,然後在討伐董卓升至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也就是說孫策在江東沒用任何關係網,靠著自己殺出一個江東,也就是孫策幾乎和江東所有地頭蛇都是敵人,大家都是口服心不服。孫策的兒子根本什麼都不懂,孫權還好一點,經常跟著孫策知道怎麼應對。
-
3 # 歷史6931
孫策死時才25歲,當時,弟弟孫權已經18歲了,而自己的兒子孫紹,最多也只是個孩童。
孫權當時就展現出了非凡的謀略和才華,從小到大,應該會有不少擁躉和支持者,孫策如此聰明,當然也是看得到的。
自己的兒子孫紹年紀太小,如果繼位,極有可能發生孫權奪取孫紹位子的情況。
家族內鬥,血流成河。
搞不好,整個孫氏的基業也就毀掉,被外族勢力趁火打劫了。
而讓業已成人的弟弟繼位,則風險就會小很多。
也能在放棄最高權力的讓步下,保住孫策一家的性命和安定。
選擇弟弟繼承自己的基業,對孫策來說,是無奈的選擇,當然,也是當時情況下的最佳選擇。
-
4 # 青言論史
有關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孫紹(孫策之子)太小了。
孫策去世的時候,年僅二十五週歲,他的最大的弟弟也就是孫權,才十八週歲;三弟弟孫翊十六歲;剩下的兩個弟弟,不知道多大,但是不會比三弟更大,只能是十五歲以下的娃娃。
而孫策的獨子孫紹,這個時候到底多大,也沒記載。但是我們可以推算——就算孫策能力超強,十三四歲就能生孩子,那孫紹這個時候也就是十一二歲而已。
此時的江東,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處於創業期的集體。一個封建國家的元首可以由小孩子甚至弱智(比如惠帝司馬衷)來擔任,因為它的體制已經完備。但是一個創業集體,就像一個公司一樣,一把手是個鼻涕都沒擦乾的孩子,你覺得誰還能幹下去?
國賴長君,這個道理孫策不會不懂。雖然孫紹是自己的兒子,但是孫權的歲數比孫紹大得多,而且在這時候已經展現了出色的能力(起碼比小孩子強)。不把大任託付給他,託付給誰呢?
說句大白話,把位子給孫權,孫紹雖然做不了皇帝,但是一個侯爺還是有的做(孫紹被封為吳侯);如果孫策把位子給了孫紹,可能江東這份基業等不到他屍體涼透就得完蛋。
-
5 # 歷史長流中的魚兒
孫策英年早逝,年僅26歲,他的兒子孫紹還小的很,估計也就10歲左右,如果傳位給他兒子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1、孫紹即位。小傢伙影響力不夠,得找一個人來輔政,而這個人最好是自家人,也就只有孫權了,然後內事可問張昭,外事可問周瑜,似乎是很好的一個搭檔。但是這是很理想的想法,現實情況會變成,輔政的孫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權利慾也會膨脹,孫策的兒子就成了孫權的絆腳石了,終有一日孫權會把孫權的兒子取而代之,而且為了避免日後再生變故,孫權極有可能斬草除根。
2、孫權即位。雖然孫權還年輕,但內事可問張昭,外事可問周瑜,而且孫策對孫權也說過:“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所以對孫權的才能是相當放心的。這樣孫權就可以繼承孫策的遺志,繼續拓展基業。而且孫權也會感恩孫策,善待孫策的家小。
3、有人說可以不讓孫權來輔政,把孫權排斥開。那麼小傢伙孫紹是否駕馭得了張昭和周瑜內外兩位權臣嗎?若是兩人都還忠心,但是政見不同,發生了爭執,孫紹不能做主,則會出現內部分化,在這亂世內部不和極有可能被人趁虛而入給滅掉;若是其中有人有非分之想,那麼那就更亂了。所以孫權必須參與進來,不然整個孫家可能都會在歷史上消失。
-
6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孫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名主,外人送他美譽綽號“小霸王”。他志向遠大,最開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居"袁術麾下,後來,時機成熟時,他毅然脫離袁術,並透過南征北戰,消滅各強敵而統一了江東。
然而,正當他意氣勃發時,卻遭遇人生的"生死劫"。在一次狩獵中中了仇人的暗算,26歲的他因傷勢過重而身亡。臨終時把帝位交付給弟弟孫權,為何不傳給自己的兒子呢?
首先,他徒經這次刺殺風波,深知自己樹立很多,而且江東還有一些地方沒有平息,要想讓自己開創的事業繼承併發揚光大,得有個得力的人來接位。他的弟弟孫權和他一樣文武雙全,極富謀略,且善於用人,是一個不多得的人才。他繼位,定能傳承好自己的事業。
其次,孫策儘管有兒子,但兒子還小,還在吚呀學語,根本沒有執政的能力,如果讓幼子繼位,其政權也要拖孫權為首輔大臣,而實權在握的孫權,自己的兒子日後很可能遭受凌毒,孫策一步到位立孫權為接班人,孫權感恩之下,定然會善待自己的子女。如此,既可以保全和壯大自己的末完成的事業,同時又可以一保子孫一生榮華富貴,何樂不為呢?
-
7 # 簿君
大家好,我是迷情於三國的"歷史驚文"",很開心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見解。
孫策勇武過人,人稱"小霸王",在他有生之年,歷戰無數,一步步建立起了江東基業。可惜疏於防備,被刺客所傷,最後傷口崩裂而死。
那麼,孫策臨死前為何將交椅交給孫權,而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孫策雖有兒子,可惜兩個兒子都尚未成年,只是黃毛小兒。所以說,年齡是硬傷,沒有年齡就沒有閱歷,江東正處於極速發展時期,不能立個小孩為領導者。
第二孫權不僅相貌不凡,天生帝王像,而且治理地方很有一套。總之,孫策很欣賞自己的這位弟弟,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弟弟很有能耐。
第三孫權策讓自己的小孩當扛把子,小孩子很可能會被某些用心不良的人權利架空。孫權實權在握,很可能會荼毒自己的後代,這也是為了保證自己後代的安全。
-
8 # 翻出歷史那一頁
孫策雖然有兒子,但因為當時的東吳身處漢末亂世,天下大勢未定,如果這個時候將位子傳給兒子,那不僅是對東吳不負責,更是對兒子不負責。而孫權比孫策之子要年長,各方面歷練加志向都可以讓東吳持續發展。天下未定,孫策這樣做,是個真君子該有的選擇。
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如果位子落在孫策之子手上,那麼少不了有一番託孤的思量,但孫策因為受刺早亡,根本來不及安排這一切。如果將位子傳給兒子,年僅十歲的兒子在亂世若得不到賢臣輔佐,加上心性未定,很有可能誤入歧途,那麼東吳的前景將一片暗淡。換言之,孫權作為幼主的叔叔,即便有滿腹才華,但因為小人作祟,甚至還有被猜忌的可能,那麼東吳就有可能陷入內亂,在亂世裡先敗給了自家人。
結合孫策個人來看,他此時尚未成就帝業,甚至能力還不足以稱王,他若傳位給兒子,勢必把親子和百姓推入火坑,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孫策在當時有“小霸王”的美稱,若不是英年早逝,他的成就未必會輸於孫權,可這個結就打在他壽命難永上。孫策滿腔抱負,在年幼的兒子身上看不到,但弟弟的身上有著這樣的希望,既然如此,就不該輕易拿江山做賭注,東吳賭不起。
如果再給孫策幾年時間,如果東吳此時已經穩定在一個階段上,如果東吳有足夠的智囊能人,那麼他或許有資本拿親生兒子賭一把。可一切未定,他不能也不敢讓幼子繼位,一旦失敗,不僅東吳就此毀於一旦,自己的至親也必將活不了,但若是孫權,一切還有希望。
-
9 # 仁勇校尉
孫策死的時候,兒子年齡還很小,並且也沒有建立穩固的政權,傳位孫權已經很勉強了,傳位兒子更不現實。
孫策傳位孫權時,託孤張昭輔佐孫權,說過和劉備託孤諸葛亮時差不多的話。可見當時孫策自己對江東政權能否延續下去也信心不足,需要給予託孤的張昭毫無保留的信任。
孫策死的時候,只有25歲,江東幾郡的基業也只是剛剛打下來,離建立穩固的統治還遠得很。孫策死後,這個草創期的政權崩潰是非常大機率的事件。外有強敵,內部還很不穩定,政權實際的建立者孫策也英年早逝,孫策死後的形勢可以說比劉備死後更惡劣。
(孫策)
孫策的兒子孫紹,此時的年齡缺乏資料,但孫策才25歲,孫紹不會超過10歲。這麼險惡的形勢下,顯然沒有一個小孩繼位的可能。孫策只能選擇相對比較年長,自己年齡最大的弟弟,18歲的孫權繼位。
(孫權)
即使18歲的孫權,孫策對其能維持這個草創期的政權也信心不足,將孫權託付給了張昭。
策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孫策對張昭說:“如果孫權能力不足,請張昭自己取代孫策,不用疑慮。如果江東政權無法維持,也請張昭可以全權決定歸順代表中央的最強大勢力(此時曹操袁紹還沒分出勝負),保全孫氏家族。”
孫策對張昭的授權,比劉備對諸葛亮還高。劉備只是授權諸葛亮如果劉禪不行的話自行取代,沒有讓諸葛亮事不可為的時候可以自行決定歸順曹操。可見孫策死時形勢的惡劣。
(孫策託孤張昭)
好在張昭、周瑜等人能力很強,輔佐孫權逐漸穩定了形勢。孫權除了軍事能力不足外,也算個合格的首領,江東政權逐漸穩定下來,建立了穩固的統治,最終成為三國之一。
-
10 # 懷疑探索者
孫策是漢末時期的軍閥,他原本是袁術勢力的一部分,後來離開了袁術,單獨到江東發展。袁術稱帝之後,成為天下人的眾矢之的,孫策藉機宣佈和袁術永久脫離主僕的關係,並且義正言辭的批評了袁術。孫策這樣做,捍衛了漢室的正統性,所以漢獻帝在曹操的授意下,派了一個使者孔融,去任命孫策為師長。這是曹操不瞭解孫策的實力。當時,孫策已經發展到了數萬兵馬,佔據了江東四郡,如果只給一個師長,未免太過不去。孔融當機立斷,現場承諾給孫策封了一個軍長。孫策的軍事天賦很高,屬於漢末最能打的將軍之一,即使是曹操,也要遜色三分。但孫策也有弱點,就是沒有什麼家族背景,他的父親孫堅,也是出生草莽,所以門閥大家支援孫家的不多。孫策知道自己的根基還淺,所以盡力的籠絡江東當地的門閥貴族,這樣才能在江東紮根扎的穩當。孫策原本在戰鬥中消滅了一個太守叫許貢,許貢的門人想替主人報仇,就在孫策打獵的歸途上埋伏,用弓箭射傷了孫策。孫策重傷不愈,一代戰神死的時候,還不到27歲。為了從大局考慮,孫策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繼承江東基業,而是讓自己的弟弟基礎了自己的位子。孫策去世的時候才26歲,他的兒子還只有10歲不到,一個幾歲的孩童不具備在複雜危險的政治鬥爭中勝任的條件,如果強行即位,很可能會眾將不服。孫家在江東屬於外來戶,根基還淺,也需要一個年長的,政治經驗豐富的人出來支援大局,才能讓眾將服氣 也讓江東的當地人俯首稱臣。孫權是孫策的弟弟,孫策臨時之死任命了他,他當時已經19歲,有戰鬥經驗,而且具有政治頭腦。從孫權之後的表現看,他把江東各派勢力平衡的非常好,說明他是有傑出的政治才能的。孫策的這一個任命,是非常有益的,避免了日後的分裂,具有大局觀。
-
11 # 遲到說
孫策死的時候兒子只有4歲
乳臭未乾,不明事理怎麼能當了老大,
再者江東當時處於亂世,傳位要先能保境安民,就連一代梟雄曹操傳位就不能傳給自己的兒子曹植,為何,曹植可以做一個明辨是非愛民如子的好王,但不能在亂世中進退自如,立於不敗,劉協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小年紀就當了皇帝,然而一生顛沛流離,只會被權臣把控玩弄於鼓掌之中,相反孫權年輕有為,熟讀歷史,頗有見地,連當時的曹操都佩服,生子當如孫仲謀,所有孫權不是一個紈絝子弟,而是一個厲害角色,。有歷史記載孫策實在狩獵時被許貢的門客射殺,這個完全是說的通的,古人講忠義,孫策殺了江東地頭蛇許貢被手下復仇報恩很正常,這一點曹操方面的軍師郭嘉也早走預料。也有人說孫權設計殺得孫策,我個人認為不可信。
-
12 # 陳嚴15
在孫策被刺殺的時候,他的兒子還小,不足以立事,如果硬要傳以權位的話,對內就會有引發內亂、分裂的可能,像袁紹家族那樣,使得總的實力就削弱了,說不定不用等到赤壁之戰,可能馬上就會被曹操吞併。而孫權相對性格沉穩,舉賢任能,治理能力在孫策眾兄弟中是最好的,所以孫策要從江東的萬世基業來考慮的話,孫權是最好的繼位人選。
-
13 # 子淵講史
當時孫策的兒子年紀還是太小,孫策心裡知道如果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很有可能變成第二個傀儡皇帝,而且孫權從小才智過人,曹操稱讚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還交代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樣的話他就能放心的吧江東託付給他。襲擊孫策的人真的是史無考證,據推算應該是百越那邊的仇人
-
14 # 張博151221231
哎呀現在的人怎麼都會腦洞大開呢 孫策死的時候他兒子還是個小孩子 要交給他兒子估計東吳很可能會分裂內鬥那估計就沒有後來的赤壁鏖兵了 再說孫權是孫策的親弟弟給了他也是合理的 至於他的死因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上說孫策已盡得江東,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欲率軍渡江北襲許昌。曹軍皆驚,唯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後來果為郭嘉言中。許貢曾經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並下令將其絞死。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趁孫策出去打獵時將其刺殺
-
15 # 中孚鑑
孫策,字伯符,他是孫權的哥哥,也是東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他勇猛過人,被稱為“小霸王”。不過他後來被刺客所傷,之後就離開人世。孫策去世後,讓他的弟弟孫權接掌了江東。
那孫策有兒子,為什麼要傳位於孫權呢?
首先,孫策雖然和他父親奠定了東吳政權,但畢竟還不穩定,還需要有人來穩固,同時在那時天下還沒有三分,就算三分,也需要一個有能力年長的人來管理東吳。
何況那時天下還是割據勢力林立的局面,天下時局極度不穩,若傳位非人,不僅不能穩固江東,可能江東也非孫氏所有。
所以孫策死後,接掌東吳的這個人非常重要。
其次,孫策死後,他的兒子還小,讓他接掌江東,他是根本不能掌控局面,更不能穩固和發展江東,可能也會變成一個傀儡,亦或會出現矛盾、分裂的局面,這是孫策所不要見到的。
孫策不傳位於其子,而傳位其弟,是出於為江東未來做的打算。
最後,當時東吳政權已經初成,這時所需要的是知人善任、唯才是舉的主公,這樣的主公相對於當時比衝鋒陷陣的主公要重要,畢竟江山、基業是打出來的,但鞏固和發展卻需要治理。
在孫權主政江東之前,是需要如孫策那樣勇猛過人、讓軍士佩服、衝鋒陷陣的猛將,但之後就是需要孫權這樣知人善任、唯才是舉的人物。
孫策知道孫權在衝鋒陷陣方面不如自己,但他更知道在知人善用方面他不如孫權。
孫策為了江東未來的打算,所以就讓其弟孫權接掌江東。孫權也不負孫策所託,在赤壁之戰委以周瑜重任大破曹軍,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在夷陵之戰委以陸遜重任,打敗蜀軍。最終孫權以吳為國號,登基為帝。
-
16 # jianglei605
孫策傳位孫權主要兩個原因
第一、孫策被刺殺時其子孫紹才十歲左右,根本無法穩定江東大局,另一個原因孫權有才能和膽識,江東需要有個孫權這樣的主公來管理,所以說孫策把位置傳給弟弟很明智!孫策被許貢的門客所刺殺,許貢暗通曹操被孫權抓獲處死,其門客為許貢報仇刺殺孫策!
-
17 # 小鴻哥
孫策被稱為小霸王,孫策用了不到六年時間就拿下江東六郡。袁術曾評價: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年僅二十六歲。辛苦打下的基業就需要繼承人孫策有個兒子叫孫紹。
我認為孫策傳位孫權不傳位於兒子,原因的:
第一兒子年幼
史書上雖然沒有記錄孫紹年齡,但我猜測年齡應該很小。孫權這時也就十八歲。算孫策十六歲生兒子,孫紹也才十歲。如果是天下一統太平或者建國穩定時,也許能選幾個輔政大臣輔佐。但這時是天下大亂,群雄逐鹿。選如此年幼的兒子,怎麼能保住基業。
孫策的江東政權是靠淮泗將領和流亡北士的支援才得以站穩腳跟。如果選擇年幼的兒子,那什麼以周瑜為首的淮泗將領和以張昭為首的流亡北士。會支援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
第二內憂外患,恩信未立,人心未歸附
孫策此時建立的江東政權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內:江東人不服統治,六郡有的地方還未完成征服。例如山越人,四十年後才平定。據三國志: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外患:北有曹操,西有劉表。
孫策的江東是完全靠武力打下來的,而且殺了不少人。孫盛評價: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孫權繼位初情況不容樂觀。據三國志: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就是說地方豪強蠢蠢欲動。流亡北士很多準備逃離江東。當時廬江太守就反了。據江表傳:廬江太守,策亡之後,術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多納其亡叛就是講收容那些不服孫氏統治的人。
這些問題孫紹如何能處理?孫策的部下除了父親留給他的那些人,剩下的人跟他也不過幾年。在江東也不過待了五六年。
第三孫權有才能
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講: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這是孫策選擇孫權最重要的原因。孫權一繼位就做了兩件事:1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2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孫策的江東政權是靠流亡北士和淮泗將領。據三國志: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換成孫紹,張周還會如此嗎?其他人還會來投靠效命嗎?
例如魯肅覺得袁術不能成事,於是跑到江東。這時孫策剛死。周瑜對魯肅講: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後面就是一些誇孫權的詞。於是魯肅決定為孫權效命。如果換了孫紹,魯肅還會來嗎?還是就是諸葛瑾很早就來江東了,但沒有投孫策。而是在孫策死後才投孫權。
孫策之死並沒有所謂的幕後黑手
他的死前因是許貢的部下刺殺,最重要是他自己心態。
孫策兼併江東過程中,打敗了吳郡太守許貢。許貢跑了,但他一直想奪回地盤。於是向漢獻帝(實際是曹操)上表建議把孫策召到許昌去。這份上表到了孫策手裡。於是讓人把許貢抓起來了,許貢不承認。孫策把許貢殺了。
許貢收養的門客不忘故主恩,時時準備為許貢報仇。有次孫策外出打獵,許貢門客三人趁機行刺。孫策臉頰中箭,未死。大夫講好好的養著就能好,並且百日勿動。孫策有天去照鏡子,看到自己的面貌講:臉變成這樣了,還會麼建功立業。因此大怒推翻桌子,導致傷口開裂,當夜就死了。
有人認為幕後黑手是:曹操、劉表、孫權。因為對他們有利?
曹操:當時在官渡跟袁紹開戰,孫策陰謀偷襲許昌。郭嘉就曾講:孫策遲早死於刺客之手。
我認為:曹操一生看的上的人也就劉備、孫權,曹操也沒派人刺殺。何況當時的大敵是袁紹。
劉表:孫堅死於劉表部下黃祖之手。孫劉結下深仇大恨。
我認為:劉表是漢宗室,天下名士。是不會做這樣的事。張濟進攻荊州,中流矢死了。荊州官員皆賀。據三國志:表曰:“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
孫策死後劉表也沒進攻過江東,反倒是孫權屢屢攻荊州。曹操就曾評價劉表自守之賊。劉表根本沒有擴土稱霸之心。
孫權:只有孫策死了,他才接班才能實現抱負。孫策此時才二十六歲,將來肯定傳位給兒子。
我認為:孫權如果要這樣做必須先得到眾大臣的支援。如果大臣不支援呢?那他這樣做有什麼用?
據三國志裴:翊名儼,性似策。策臨卒,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儼,而策呼權,佩以印綬。就是說當時眾大臣推舉的是孫翊,而孫策選擇孫權。那麼孫翊的動機不更大。
-
1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孫策傳位與孫權而不是其子嗣的原因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去理解。首先,孫策兒子年幼。
《吳錄》《三國志》中記載,孫策病逝是在公元200年5月5日,而孫策唯一一個兒子孫紹是在公元199年出生的,也就是孫策離開人世的時候,孫紹才1歲不到,這樣的一個嬰兒如何能在亂世之中統領江東六郡呢?魏元帝曹奐就是最好的例子,孫策也許擔心如果傳位於孫紹,不但孫家內部會不服,就來那些文臣武將也頗有微詞,為了江東,更是為了自己兒子的幸福,孫策沒有選擇將權力交割給孫紹
其次,孫權有能力。史料記載,孫權年幼就隨哥哥從軍,他有勇有謀,且性情豪爽,胸襟寬大,在少年時期就頗有乃父之風,孫策借兵攻打江東時,年僅14歲的孫權就是其帳下的謀士,立下卓絕的戰功因功封陽羨縣長。這時候,孫權才15歲。所以孫權是有能力壓住江東子弟的權力不二繼承人。
-
19 # 中國歷史研究所
孫策,江東小霸王,如果再給孫策二十年,歷史也許就不是三分天下了。但是奈何孫策僅僅二十六歲就死了。
孫策還是非常勇猛的,可以說江東的根基基本上都是靠他打下來的。當時孫堅死後,江東已經是人心渙散了。
孫策的死在三國曆史上就是一個謎團。當然很多人給出的答案就是許貢的門客,其實這個很難站得住腳,養門客在春秋戰國到漢朝的時候都還是比較流行的,但是基本上都是主人一死就一鬨而散了,歷史上沒有誰說為了主人報仇的。所以很難相信這個是真的答案。
按照現代邏輯推理學來說,兇殺案的嫌疑者就是從受益者來的。當時最大的三個受益者劉表,孫權,曹操。
劉表這個人應該是首先要排除的,雖然說荊州和江東一直不和,而且孫策確實也是打過劉表,但是劉表這個人就是一個怯懦之人,基本上就是委曲求全的那種,他不會自己去找麻煩的。
孫權看似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孫策死後孫權就掌握了整個江東,從結果來看孫權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孫權登上江東之主的地位也是一波三折,所以又很難就說孫權就是幕後的推手。當時孫策被暗殺之後也沒有馬上死亡,也是回到了家之後死的,當時自己就決定把位子傳給了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如果孫策是被孫權派人殺死的,那麼孫策如果當場死亡了,按照古代繼承人的關係來說孫權是很難繼承的。當時孫策是有兒子的。所以不會是孫權,那麼孫權不可能冒險這麼做的。當時孫權在江東可以說沒有什麼勢力的,孫權一直都麼有管過江東的事,經常都是外出遊歷的,所以說如果不是孫策自己傳位給孫權的話,就憑孫權自己是很難登上江東之主的位子的。那麼孫權殺孫策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那麼就是曹操了,曹操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就覺得江東一門出英才,就非常的忌憚孫家了。當時孫策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了。這個時候曹操正在和北方的袁紹爭奪北方的天下,南方曹操還顧不上來,但是孫策早就有北上之意了。曹操最擔心的就是南方的孫策會偷襲他。這個時候派人去殺孫策是非常有可能的。孫策一死可以看到江東差點就大亂了。後來也就顧不上北上了。
那麼孫策為什麼傳位給孫權呢?不傳給自己的兒子呢?
其實很簡單,當時雖然孫策已經是佔領了江東六郡,但是這個時候天下大亂,江東也是立足未穩。這個時候江東的各個財閥也是蠢蠢欲動要推翻孫家的,自己的兒子太小了,一旦繼承了江東之主的位子,很容易被人脅迫成為了第二個漢獻帝。那麼自己一手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江東就這麼沒有了。孫權這個人確實很聰明,曹操的評價都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來繼承自己的位子,可以肯定的說比自己的兒子要好得多。這個也是為什麼孫策把位子傳給孫權的原因。孫權最後成功分得三分天下,也算是沒有辜負孫策的期望吧!
-
20 # 美麗青春您真痘
孫策,字伯符,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公元200年,孫策外出打獵,刺客行刺射上臉頰,太醫要求百日勿動,某天孫策照鏡子看到自己箭傷,勃然大怒,導致傷口開裂,當天死亡,年僅26歲,此時他有一個年幼的兒子孫紹。
那麼孫策為什麼傳位給孫權呢?孫策雖用了不到六年時間就佔領江東六郡,是完全靠武力(殺人)所得,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政權立足未穩、內憂外患。對內:江東人不服統治,部分財閥蠢蠢欲動,六郡尚未完全征服。外患:北有曹操,西有劉表。
此時孫紹尚小,讓他接掌江東,就會如同劉協,小小年紀就當了皇帝,一生顛沛流離,被權臣把控玩弄於鼓掌之中,孫權熟讀歷史,頗有見地,曹操都佩服他“生子當如孫仲謀”,怎會犯如此低階錯誤,嚴重時會使江東出現矛盾、分裂。
孫權死時如天下一統太平或者建國穩定時,也許能選幾個輔政大臣輔佐。但此時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以周瑜為首的淮泗將領和以張昭為首的流亡北士能聽命年幼的主公? 東吳政權初成,這時更需要知人善任、唯才是舉的主公,來鞏固、發展、治理國家,孫權恰好是量身打做一般。
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講: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孫權繼位後立馬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和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歷史證明了孫策的遠見,如果上天再給孫策二十年,歷史或將改寫。
回覆列表
因為歲數小,沒經驗,沒人氣和威望吧!同樣的事情,出現在宋朝,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之間也是如此!都說斧聲燭影,千古之謎!趙匡胤兩個兒子,在趙光義繼位後,又偏偏早亡!難免引人懷疑,可是,趙匡胤活著,也沒有立太子啊,反而是,封自己弟弟當晉王,明顯心中覺得政權不穩,兒子沒經驗唄,所以,寧願讓弟弟接管大位!無論人心所向,還是日後發展都能穩定安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