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狂紅單8
-
2 # 朔方投研
因為現金流出現了困難。
企業家只要腦子正常,一定會把錢用到極致,現金最好夠一到兩個月的運營就行,其他都用來再生產。開公司的利潤是非常微薄的,年底結算,一年以來20%的利潤都是轉了無數次得到的。錢在生產~貿易流裡轉圈越多,利潤也就越多。
現在停擺了,錢不會轉了。存貨賣不掉,工資要照發,企業沒了錢,沒法再生產,搞不好銀行還催貸斷貸,企業直接就猝死了。
-
3 # 小漁的創業信條
強大如雷曼兄弟銀行遇到危機都是一夜倒閉,公司運營這件事並非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盈利五年十年,也不代表現金流很充足。
一、公司盈利需要分紅一家企業如果做的很大了,肯定不是隻有一個股東,上市後的企業更需要對股東負責。所以每年或者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分紅,這個分紅比例根據公司實際情況而定。有的拿出20%,有的拿出50%。原則就是剩下的錢足夠支撐公司的正常運營,以及應對一下小的風險。
即使股東不多,創始人自己也得分紅,不然的話那麼辛苦的經營一個企業是為了什麼。分紅所得的收入就是屬於個人收入,即使公司倒閉了,只要公司在有限責任以內承擔賠償就行了,是不需要拿出個人的資產去補償的。所以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每年盈利,但是大多數盈利資金也進行了分紅。
二、現金流越來越大一個企業需要不斷地發展壯大,在發展的過程中,資金佔用也會越來越多。例如剛開始開一個飯店,第一年盈利了100萬,可能這100萬第二年又拿去開出第三家、第四家。每開一家酒店,不僅僅需要固定的投入,還會有長期的資金佔用,比如每天需要採購商品,每年都有消耗品更換。
其他型別的公司也是一樣,比如貿易公司需要不斷地進貨,科技公司需要不斷地投入研發等。雖然有的企業一直在盈利,但是也一直在投入,遇到風險後,承受的損失也會更大。
三、盈利理解偏差一般財務意義上的盈利,並不是指賬面上就有這麼多的錢,有些企業的應收賬款也是算在盈利上的。我就認識很多公司,賬面上盈利很多,結果沒有收到的錢比盈利還多。
還有例如自有的物業增值,也會算盈利。但是這些又是無法直接變現的。還有些公司也會面臨一些潛在的風險,例如資產貶值等。所以,財報上的盈利,並不能代表現金流就一定非常強大。
-
4 # 隨風6688
題主說的企業我估計是餐飲行業吧。對這個行業我是比較熟悉的。餐飲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三高一低。大資料給出的結果是2017年餐飲行業虧損率達到了91.3%,可想而知這個行業的艱難。
題主說以前五年十年都盈利,其實這是行業內的人自欺欺人的說法,目的是要麼快速的把酒店轉出去,要麼是為面子,當然富人或者領導還有其它的目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核心,本來虧損的企業疫情的到來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種企業可能佔倒閉企業的六七成吧,微利的企業乘著疫情正好退出這個行業。
回覆列表
多數企業出現這樣的困難主要在於流動性風險,以及可能的財務造假。
先說財務造假,衡量一家上市公司,大多數投資者都會關注,這一企業的盈利情況,而國內造假成本相對於國外是非常低的,導致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成常態,真有些市場風險根本扛不住。
同時市場風險也成為了企業甩鍋的極佳理由,比如說獐子島的扇貝,透過宣稱扇貝“跑路”,甩鍋給扇貝的一家奇行種企業,利用市場風險,掩蓋掉了財務上的問題,你還不好說他什麼。很多原本準備作假跑路破產的公司往往就會找這樣的藉口來應付股民投資者,很多宣稱困難的也可能是幌子。
再就是流動性風險,很多企業擴張過快,以戰養戰,以當下正常運營的專案去養在建專案,房地產很多企業都是這樣運營的,以在售養在建,當在售樓盤出現風險,在建樓盤工資就很難發出去了,並且多數情況下銀行還借了不少錢,出現了市場風險,對於企業就是災難。
國內的萬達、國外的特斯拉,都是擴張非常快企業,國家發展好,整體經濟強,就能賺大錢,如果出現了風險就只能變賣資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