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茶鑑

    區分茶葉的味道是很難的,因為在茶行業中判斷的標準或者說每個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從另一方面來看看茶葉:

    一看茶葉的整度和勻度以及條索鬆緊寬,緊密無勻的則質好味優。

    二看茶葉的淨度,以茶梗、葉柄、茶籽越少就越好。

    三看其色澤,紅茶類以烏褐油潤為好,綠茶類以翠綠有光澤為佳。透過盤旋,放近鼻子,可以聞其氣味,如香氣濃郁,即為好茶

    品茶

    一是聞香氣、濃郁、純喉、耐聞者為佳。

    二是看茶色,紅茶以紅豔、明澈者為好;綠茶、花茶以色綠、亮明為佳。

    三是品茶味,紅茶以濃厚、鮮爽、純正而有甜味為上;綠茶、花茶以醇和、鮮香為佳。四是看底茶,泡過的底茶以色澤均勻,顏色一致為好,茶底中幼芽多者為高階茶。葉亮有光澤為新茶。

  • 2 # 蘇州老楊說茶

    好茶的標準又是什麼?老楊根據個人經驗總結了好茶的幾個判斷因素,和大家分享:

    一、好茶一定是綠色健康的茶

    好茶一定是綠色、環保、無公害的有機食品。我們喝茶除了品嚐茶中的滋味和分享茶帶給我們的喜悅,很重要一定就是獲得健康。因此,好茶首先要是健康的茶。

    二、好茶一定是苦澀均衡、滋味豐富、口感飽滿的茶

    雖然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好茶要有好味道一定離不開苦澀,但是在老楊品飲千種茶的經驗,要是好茶口感就越是苦澀均衡,滋味層次豐富,口感飽滿,醇和宜人。好茶一定不會出現苦澀在口中不化、苦澀刺激過度、香水分離、滋味寡淡、湯水淡薄沒厚度等不好的感受。

    三、好茶一定有令人愉悅的香氣

    香氣是評價茶葉品質的重要評價因素,俗話說的好“茶香宜人”,好茶一定要有好的香氣。茶香一定是自然的香、純正的香、讓人愉悅的香。以人工香精做出了香氣的茶,即使口感再好也不是好茶。

    四、好茶一定能體現出該類茶的品種特徵

    茶界泰斗陳椽根據製作工藝將茶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類。好茶一定能體現出該類茶應有的口感特徵,比如:綠茶一定口感鮮爽、黑茶要口感醇厚等等。

    五、好茶一定能體現產區的口感特點

    中國的茶最富於魅力的一點就是同一類茶因為採用了不同地區的原料,即使採用同一種工藝製作,也會有一定的香氣、口感差異,比如:同是紅茶,祁門紅茶具有獨特的楮葉種的香氣口感特徵,會與滇紅完全不同;同是武夷巖茶,正巖的茶品就會比洲茶多了巖韻;同是普洱生茶,老班章古樹茶就會與冰島古樹茶有著較為強烈的口感風格差別等等

    六、好茶一定能體現製作工藝特徵

    好茶一定是製作工藝精良,能夠充分體現出該類茶工藝特徵的茶品。比如:正山小種一定要經過鬆煙的熏製才有有獨特的桂圓香、宋煙香;正宗的安化天尖一定會因為採用松煙熏製乾燥而具有松煙香;六堡黑茶經過渥堆發酵工藝和陳化工藝才會顯現出濃郁的檳榔香等等。

    判斷茶品是不是好茶的六個“一定”標準是老楊的個人學茶經驗總結,一家之言,和茶友們分享就是希望給大家一點啟發,讓大家能夠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好茶。

  • 3 # 煮茶聞書香

    茶葉好壞這個概念比較寬泛,我們在談壞的時候應該有兩個概念,一個就是真的壞了,如茶葉超過了保質期,還有就是茶葉由於儲存不當,或者其他原因出現黴變,這些茶葉的壞是很容易分辨的,也是真正的壞,因為已經不能飲用。

    當然壞,還有一種解釋,就是跟好相對的,基本上我們國家的茶葉都有分級制度,根據茶葉細嫩,整齊,勻淨,顏色分為若干等級,也就相對的好壞,茶葉只是相對的差一些,但是不影響品飲。

  • 4 # 琳琅智庫

    對茶葉好壞的判斷要從品質與級別兩方面來看,即:品質的好與壞、級別的高與低。

    1、自古道“好山好水出好茶”,好的生態環境是生長好茶的先決條件。好茶的產地多是山水極為秀麗之地,像西湖龍井、碧螺春、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茶莫不如此。特殊的土壤、溫度、溼度、日照時間等自然環境再加上優良的樹種,成就了諸多聞名天下的好茶。

    《晏子春秋》中說:“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段議論精彩地說明了環境與物種的關係,用在茶上道理相同。

    有的時候幾公里乃至幾百米的差距就會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我們就以天下聞名的太平猴魁為例,上等太平猴魁的幹茶特點之一是“兩葉抱一芽”,意思是一左一右兩片葉片迅速生長,超過芽頭,製作成茶葉後可將芽頭抱在裡面,形成“猴魁兩頭尖,不翹不卷不散邊的特點”。我在實地考察時發現,最好的產地猴坑山上的茶葉可以做到這一點,而距此幾百米的山下所產的茶就沒有這個特點,芽頭在上堅挺,兩片葉片抱不住芽頭,這也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2、何時採摘,採摘何等部位決定了茶的級別。一般來說,採摘早優於採摘晚,芽頭優於枝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茶品有自己特定的採摘時間與採摘部位,並不都是採摘時間越早、採摘部位越嫩就越好。以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來說,製作它的最佳原料是穀雨前幾天的第二片葉子,如產在齊頭山上的被稱為“齊山名片”,便是瓜片中的極品。相反的,最嫩的芽頭部分被拿來加工成另一款茶----金寨翠眉。無論是名氣還是口感,金寨翠眉都比瓜片要差得多。

    另外,加工的好壞直接影響茶的級別高低。我常去的茶山都存在這一現象:同一天採摘的鮮葉,技術水平不同的茶農會炒製出不同級別的茶,在銷售時也會出現不同的價格。

  • 5 # 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

    茶屬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茶樹喜歡溼潤氣候,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廣泛栽培。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採葉子。

    按色澤/加工工藝: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黃茶

    按發酵程度:不發酵茶(如:都勻毛尖),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全發酵茶(如:滇紅)及後發酵茶(如:雲南普洱茶)。

    按季節: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中國四大茶區:西南、華南、江北、江南

    綠茶

    簡介:是指採取茶樹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或者整形、烘乾等典型工藝製作而成的產品。其製成品的色澤,沖泡後茶湯較多的儲存了鮮茶葉的綠色主調。

    代表: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都勻毛尖、信陽毛尖、廬山雲霧、太平猴魁等。

    功效:醒腦提神,利尿解乏,緩解疲勞,抗衰老。

    西湖龍井

    產地: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群山中

    簡介:中國十大名茶,素有“國茶”之稱。四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獅峰所產為“龍井之巔”,按其品質不同,分為精品、特級、一級、二級、三級五個級別。

    鑑別: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釐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洞庭碧螺春

    產地: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

    簡介:中國十大名茶,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四絕:形美、色豔、香濃、味醇。高階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

    鑑別: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釐米,每500克有5.8-7萬個芽頭,芽為白豪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黃山毛峰

    產地:安徽黃山桃花峰一帶

    簡介:中國十大名茶,清朝名茶,黃山毛峰分特級一等、特級二等、特級三等和一、二、三級。

    鑑別:其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假茶呈土黃,味苦,葉底不成朵。

    六安瓜片

    產地: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

    簡介:中華傳統歷史名茶,簡稱瓜片、片茶,唐稱“廬州六安茶”,明始稱“六安瓜片”,清為朝廷貢茶。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

    鑑別:似瓜子形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

    都勻毛尖

    產地:貴州都勻市 簡介:中國十大名茶,1956年由毛澤東親筆命名,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貴州三大名茶之一。

    鑑別: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

    信陽毛尖

    產地:河南省信陽市西南山區 簡介:又稱豫毛峰,漢族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創制於民國初年。按等級分為特級,一至五等級。

    鑑別: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

    廬山雲霧

    產地: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 簡介:古稱“聞林茶”,漢族傳統名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因產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

    鑑別:茶芽肥綠潤多毫,條索緊湊秀麗,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

    太平猴魁

    產地:安徽黃山市黃山區

    簡介:一種漢族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綠茶類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鑑別:成品茶挺直,兩端略尖,扁平勻整,肥厚壯實,全身白毫,茂盛而不顯,含而不露,色澤蒼綠,葉主脈呈豬肝色,宛如橄欖;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茶湯清綠,香氣高爽。

    紅茶

    簡介: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的茶。

    代表:祁門紅茶、正山小種、滇紅(雲南紅茶)

    功效: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臟功能。

    祁門紅茶

    產地:安徽省祁門縣

    簡介:中國十大名茶,紅茶極品,美稱“群芳最”、“紅茶皇后”。根據其外形和內質分為:禮茶、特茗、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

    鑑別:茶葉外形條索緊細,苗秀顯毫,色澤烏潤;茶葉香氣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蘭花香,國際茶市上把這種香氣專門叫做"祁門香";湯色紅豔透明,葉底鮮紅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雋永。

    正山小種

    產地:福建省武夷山

    簡介:又稱拉普山小種,世界紅茶鼻祖,武夷山市桐木關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發源地。其中,金駿眉是正山小種的一個分支,是福建高階頂級紅茶的代表。

    鑑別:外形緊結勻整,色澤鐵青帶褐,較油潤,有天然花香,香不強烈,細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韻明顯,湯色橙黃清明。

    滇紅

    產地:雲南省臨滄、保山、鳳慶等地

    簡介:雲南紅茶簡稱滇紅,由漢族茶農創制於民國年間,金絲滇紅是滇紅中的極品。

    鑑別: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幹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豔亮,香氣鮮鬱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

    青茶(烏龍茶)

    簡介:烏龍茶起源於福建,前身是北苑茶,屬於半發酵茶及全發酵茶,於元朝、明朝、清朝獲得貢茶地位。

    代表:安溪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凍頂烏龍

    功效:美容、改善面板過敏、瘦身、抗腫瘤、預防衰老

    安溪鐵觀音

    產地:福建省安溪縣

    簡介: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按等級分清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安溪鐵觀音茶葉按感官指標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濃香型安溪鐵觀音茶葉按感官指標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鑑別: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俗稱有“音韻”。

    大紅袍(武夷巖茶)

    產地:福建武夷山

    簡介:中國十大名茶,武夷巖茶之王,有“茶中之王”的美譽,宋代列為皇家貢品。按等級分為特級、一級、二級。

    鑑別:外形呈條索狀,成品茶顏色綠褐油潤或是背青帶褐油潤,沖泡後湯水呈橙黃色,入口醇厚回甘。

    鳳凰單叢

    產地: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

    簡介:即鳳凰茶,獨特的潮州“工夫茶”,盛行於閩粵港臺地區。因成茶香氣、滋味的差異,當地習慣將單叢茶按香型分為黃枝香、芝蘭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種。

    鑑別: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並有硃砂紅點;沖泡清香持久,有獨特的天然蘭花香,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硃紅,葉腹黃亮,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凍頂烏龍

    產地:臺灣鹿谷凍頂山

    簡介:輕度半發酵茶,在臺灣茶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被譽為“茶中聖品”,凍頂茶產量有限,尤為珍貴。

    鑑別:條索緊結彎曲,色澤墨綠鮮豔,有灰白點狀的斑,幹茶有強勁的芳香,底邊緣有紅邊,中央部分呈淡綠色,沖泡後湯色橙黃,有像桂花香一樣的香氣,滋味醇厚,回甘強。

    黑茶

    簡介: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黑茶採用的原料較粗老,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製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具有收藏價值。

    代表:雲南普洱茶、廣西六堡茶、雅安藏茶、安化黑茶

    功效:降血脂、降血壓、降糖、減肥、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

    雲南普洱茶

    產地: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

    簡介:後發酵茶,年份越久價格越高。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按等級分為高、中、低檔,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鑑別:色澤褐紅,條索整齊緊結,湯色紅濃剔透,陳香味,口感甘滑、醇厚、活順,喝來令人愉快舒適。

    廣西六堡茶

    產地:廣西梧州六堡鎮

    簡介:文化寓意在於“中國紅”的特色!與雲南普洱茶同為千年中國名茶,堪稱“可以喝的古董”。年份越久,口感越佳,價格越高。按等級分特級和一至六級。

    鑑別:外形條索緊結、色澤黑褐,有光澤,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純陳,滋味濃醇甘爽,顯檳榔香味,葉底紅褐或黑褐色,簡而言之具有“紅、濃、醇、陳”等特點。

    雅安藏茶

    產地:四川雅安

    簡介:又稱康磚茶,藏茶是少數民族中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藏茶是全發酵茶。雅安藏茶有四絕:“紅、濃、陳、醇”。

    鑑別:緊壓茶類,外形為方形或圓形茶磚,成茶色澤褐黑、油亮,浸泡時,藏茶葉片油亮,條索粗壯肥大,茶湯色澤烏潤或褐紅,且晶瑩剔透,口感溫和,不澀不苦。

    安化黑茶

    產地: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簡介:具有收藏價值,安化黑茶的儲存時間越長,其口感和品質就越好。湘尖,又稱三尖,是黑茶緊壓茶的上品。

    鑑別:條索卷折成泥鰍狀,色澤油黑,湯色橙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煙香。

    涇渭茯茶

    產地:陝西省涇陽縣

    簡介:茯茶功效突出原因在於有一種金花菌(冠突散囊菌),使磚茶裡面佈滿星星點點密密麻麻黃色的“金花”。“金花”越茂盛,品質就越好,對消化、對生理的調節作用就越大。

    白茶

    簡介:屬微發酵茶,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代表:白毫銀針、白牡丹

    功效:解酒醒酒、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

    白毫銀針

    產地: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

    簡介:簡稱銀針,又叫白毫,是一種漢族傳統名茶,素有“茶中美女”的美稱。白毫銀針因產地和茶樹品種不同,又分北路銀針和南路銀針兩個品目。按等級分為特級、一級、二級。

    鑑別:成品茶形狀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沖泡後,湯色淺杏黃,香氣清鮮,滋味醇和。

    白牡丹

    產地:福建省福鼎縣

    簡介:中國福建歷史名茶。採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

    鑑別:其葉張肥嫩,葉態伸展,毫心肥壯,色澤灰綠,毫色銀白,毫香濃顯,清鮮純正,滋味醇厚清甜,湯色杏黃明淨。

    黃茶

    簡介: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按其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湖南嶽陽為中國黃茶之鄉。

    代表: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功效:提神醒腦,消除疲勞,消食化滯

    君山銀針

    產地: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

    簡介:原名白鶴茶,漢族傳統名茶,始於唐代,清朝時被列為“貢茶”。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稱,有“金鑲玉”的雅稱。屬於黃芽茶。

    鑑別:單個芽頭,緊實而挺直,大小均勻,滿披茸毫,芽頭金黃光亮,沖泡後,枝枝芽頭豎立杯中,湯色杏黃明亮,香氣清爽,滋味鮮醇。

    蒙頂黃芽

    產地:四川蒙山

    簡介:特級蒙頂黃芽茶青採用明前全芽頭製作、每市斤幹茶需要4萬—5萬個芽頭。蒙頂黃芽做工精細,採用傳統炒悶結合的工藝,採用嫩芽殺青,草紙包裹置灶邊上保溫變黃,讓茶青在溼熱的環境下自然發酵,然後做型,再包黃烘乾。

    鑑別:成茶芽條勻整,扁平挺直,色澤黃潤,金毫顯露;湯色黃中透碧,甜香鮮嫩,甘醇鮮爽。

    霍山黃芽

    產地:安徽省霍山縣

    簡介:霍山黃芽在唐朝即負盛名,明代被列為貢品,清朝更定為內用,清末民初作為貢茶忽然絕跡,現時的霍山黃芽是1972年創制並恢復生產的。常年產量1000餘噸。

    鑑別: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明亮。

    花茶

    簡介:又名香片,是中國特有的一類再加工茶。又稱燻花茶、香片茶。以精製後的茶葉和香花為原料,透過窨制工藝製成。窨制花茶所用的茶葉稱為茶坯,也叫素坯,多為綠茶,也選用烏龍茶、紅茶等。

    代表:蘇州茉莉花茶、珠蘭花茶

    功效:花茶不僅仍有茶的功效,還具有美容護膚、美體瘦身、排毒除臭的功用。

    茉莉花茶

    產地:江蘇蘇州

    簡介:綠茶茶胚,茉莉花茶中的佳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據史料記載,蘇州在宋代時已栽種茉莉花,並以它作為製茶的原料。

    功效:減肥降脂,增強心臟血管,抗癌,清除體內毒素,除疲勞解油膩

    珠蘭花茶

    產地:安徽歙縣

    簡介:珠蘭花茶是以烘青綠茶和珠蘭或米蘭鮮花為原料窨制而成。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產生,品質特徵是清芬遜於茉莉花茶,而香烈持久則勝於茉莉花茶。這種茶雖經較長時間的貯存或數次沖泡,其花香仍芬烈雋永。

    功效:珠蘭花茶,生津止渴、醒腦提神、活血、祛風溼、驅蟲等功效。

  • 6 #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春茶在清明前採摘。一芽二葉。加工製成後。色。香。味。甘。滑。這是上檔次的綠茶最基本要求。入口回味無窮。如果加色素則有一股濃香的不純正的味道。純正綠茶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

  • 7 # 秋空彩練

    每個愛茶人,買茶時遇到的首個問題,就是怎樣才能辨別茶葉的好壞?

    這個問題帶有一定普遍性,也沒有硬性的標準,需要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選擇茶品、品鑑茶葉的方法,對茶品進行適當的選擇。根據個人體驗,談談看法。

    關於正式的茶葉評鑑,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以感官品鑑的方法,對茶葉品質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感官品鑑,是以人的觸覺、視覺、味覺,對茶葉的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進行直觀感受分析,每項進行細化打分,歸納總結,對茶葉品質進行記錄,最後得出結論。

    外形要對茶品條索、淨度、乾燥度、雜質含量、含水量等進行辨別。

    香氣是辨別茶葉香型,香味是否純正,是否新增人工香精等,進行分析。

    湯色是對茶葉沖泡出來的茶湯顏色進行辨別,是透徹還是混濁,透亮的程度等,進行分析。

    滋味,是對茶湯進行試喝品嚐,辨別茶品味道,是否有苦澀,是否有回甘,茶湯味道等,進行分析。

    葉底,是對沖泡完畢後的剩茶,進行分析,其中包含茶葉品質的重要資訊。

    對這些進行必要的瞭解、學習,能提高茶葉品鑑能力,俗稱評茶“五因子”,也有把其中幾項擴充套件,成為“八項”,大同小異,掌握了,品鑑茶葉就比較穩妥,品鑑茶葉優劣就有所倚仗。

  • 8 # 聯者

    這個應該是兩個層面:

    一、個人喜好。

    假如我喜歡綠茶,你用再好的紅茶給我,我不知道是不是好茶,就算知道是很值錢的茶,也會覺得不如綠茶好。

    二、茶品。

    各種茶的“好壞”,定義標準不一樣。有的新茶好,有的不經過一段時間還不能出售。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般理解價格貴的就是好茶,其實這個也不算錯。但主要的還是上面兩條,就好比那種菜餚好?一個道理吧。

  • 9 # 雲太吉茶葉

    喝茶還是要懂一點茶葉知識的,要提高自己對茶葉的品鑑知識,哪怕你不是專業做茶葉的,提高一點茶葉品鑑的知識,不光是為了可以在別人面前裝逼,最起碼可以防止自己不再上當受騙。

    1,我是如何用野路子來提高自己茶業的知識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自嘗一嘗,這句話在茶葉領域也是適用的。要知道茶葉的味道,就要親自嘗一嘗。所以一開始我採用的策略就是不停的喝好茶,我本人在雲南省普洱市這邊的主要特點是茶葉公司特別多,有好幾個茶葉批發市場,我就沒事兒就到茶葉批發市場的朋友那裡喝茶,點名要喝他的好茶。

    2,鍛鍊自己的味覺系統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茶葉的味道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幾十塊錢一斤的,還是幾千塊錢一斤的,都喝不出區別來,但是當你喝過幾次之後,你慢慢的就能體會到,好茶確實不一樣,一旦你習慣了喝那些幾千塊錢一斤的茶葉,再讓你回去喝了幾十塊錢一斤的茶葉,自然就沒有辦法下嚥了,這個時候你的身體,你的味覺系統經過鍛鍊,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自己的茶葉品鑑的知識。

    到這個時候,我們要評價茶葉是好還是壞,就特別簡單了,自己的味覺系統就是最好的評價系統,喝完之後覺得舒服的就是好茶,喝完之後覺得不舒服的就是不好的。

    3,第三個階段才是要進行自己對於茶葉詳細正規的評鑑系統的鍛鍊。

    我們先從普洱茶說起,其實普洱茶在2008年曾經有一個國家標準,我們按照國家標準的這個表格,就可以自己對茶葉進行評鑑,這個表格對茶葉的幹茶,香氣,湯色,原料等等,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和評級,你對照這個表格,就可以簡單的對茶葉進行一個等級評論。

    雖然不至於讓自己成為茶葉評鑑的專家,但是也可以簡單的知道茶葉是什麼樣的等級,竟然知道這個價格是不是合理了。

    4,如果你不認識開茶葉店的朋友,你也可以直接到你當地的茶葉店裡面去喝茶。

    作為一個開採點的,我可以告訴你,所有的茶葉店都是開門營業的,雖然看起來門庭冷落,裝修豪華,但其實進去喝茶一般都是不要錢的。不但不要錢,他們還會很熱心的招待你,提供點兒瓜果零食什麼的,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慢慢的你就提高了自己茶葉評鑑的水平。

    5,宅男不想出門的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茶葉評鑑水平?

    這個你可以找我,我可以寄很多很多茶葉的樣品給你。我這邊準備了幾十種不同的茶葉了,都做了小樣品,如果有需要的可以直接聯絡。

  • 10 # binsu

    1.乾燥度:所謂好茶葉其含水量必須要低,若用手指來加以辨識,則輕捏即碎者,則屬於好茶葉,而若以乾燥的茶葉與面板相磨擦,面板會有輕微刺痛的感覺,則也可說明茶葉的乾燥程度良好。如果茶葉已經受潮變軟,則不是好茶葉,受潮的茶葉不易壓碎,若以熱水沖泡,喝起來口感較差,香氣也不太濃郁;

    2.形狀:沖泡後茶葉伸展仍完整諸如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則為好茶,多為人工釆摘。人工釆摘較機器釆摘更能保持茶葉的完整性。若以機器釆摘,茶葉葉面容易損傷,沖泡後茶湯苦澀;

    3.香味:細聞尚未沖泡的幹茶,細心感受茶葉的芳香,如茶香濃郁則為好茶,否則多為返泡茶;

    4.顏色:不同茶種沖泡後顏色不同,但好茶一般顏色清澈明亮,若混濁不清或呈暗色,則不是好茶;

    5.葉底:沖泡過的茶葉稱為葉底,在品嚐茶湯後可觀察葉底,以此判定茶葉品質。挑選茶葉時,試泡茶葉很快展開,多為老葉,不是好茶,幾次沖泡後就無色無味了。而相較下衝泡數次後才逐漸展開,多為嫩葉,為好茶葉,此類茶葉在加工過程一般會投入較好的技術,這也使此茶味道濃郁且耐沖泡;

    希望藉由以上知識介紹,能幫大家挑選到好的茶葉,從喝好茶的過程中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 11 # 四月桃花

    這真是個複雜又專業的問題,在下盡力而為回答吧。

    中國有十幾個產茶省份,北緯23度附近省份所產的茶葉,與北緯30度附近省份所產的茶葉,有較大的區別。高山與平地所產的茶葉有很大的區別。有機茶和化肥茶區別就更大了。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我國的茶葉歸納為六大茶類,六大茶類各個比較起來,真是令人眼花繚亂。

    由於茶樹品種不同,產地不同,種植條件不同,加工工藝不同,甚至是沖泡方法不同,使人感覺一入茶界深似海。名優茶加上地方特色茶,怕有幾百種之多。普通飲茶者,想要都搞清楚這些茶葉的優劣好壞,怕是難於登天。就算是專業的茶葉審評師,對一些地方特色茶,也是從未接觸過。

    雖然評定茶葉的好壞,有很大的難度,但是我們經過長期的摸索,為各種茶葉從外觀到內質建立了一套評審標準。鑑定外形的方法,叫做幹評;鑑定茶內質的方法就叫溼評。依照先前做好的標準,透過幹評和溼評,就能得出茶葉品質的優劣好壞。

    茶葉的外形包括:條索情況,整碎度,色澤,淨度等指標。

    茶葉的內質包括: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嫩度,葉底色澤等指標。

    細心的茶客,透過日積月累和虛心請教,是可以一步步掌握這些知識的。

    比如特級鐵觀音茶要求:緊結重實,色深綠,有光澤;有花果香,味道細膩,湯色黃亮,葉底肥軟。

    比如西湖龍井,要求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為上。如果顏色是墨綠、暗綠、枯黃、死黃,則為次品。上品西湖龍井,要求香氣鮮嫩馥郁,滋味甘醇爽口,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成朵。

    正品洞庭碧螺春,要求茸毛蓬鬆,根根豎在茶葉上;色澤銀綠隱翠,光彩奪目;條索捲曲成螺,像蜜蜂腿那樣彎曲;湯色較淺,呈碧玉色;香氣清幽持久;滋味鮮嫩;葉底一芽一葉,呈嫩黃綠色。

    特級信陽毛尖要求:外形細秀勻直,顯鋒苗;色澤翠綠,白毫遍佈;香氣鮮嫩高爽;湯色嫩綠鮮亮;滋味鮮爽,葉底嫩綠明亮,細嫩勻齊。

    上面列舉的幾樣名優茶的上品的鑑定方法,是專業的品鑑方法。要注意的是,其中的描述詞語,都是固定的專用的。所以說,大家要喝好茶,必須得語文成績好。如果說茶文化,這套品鑑方法也算是茶文化的一種。當然,經驗豐富,感官靈敏的老茶客,拋開這些詞語,一看一摸一泡一喝,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關於茶葉的知識,簡直就是浩如煙海。從神農氏嘗百草,到陸羽的《茶經》,再到現在不計其數的茶葉書籍和影視資料,其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當然也有一些胡編亂造的資料,我們要小心鑑別。我曾經看某電視臺的主持人講茶葉知識,純粹的一個門外漢,信口開河,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普通茶客,透過多品茶,結合書本上的知識,向人請教,自己多多琢磨等方法,假以時日,優質茶和劣質茶擺的面前,就能一目瞭然了。

  • 12 # 茶小合

    以下為個人觀點,資歷淺薄,互相學習。這個問題其實很寬泛,中國是茶的發源地,品種多覆蓋廣,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每種茶葉都各有特色,這其實也是中國茶的魅力所在。

    我身在蘇州吳中木瀆鎮,入行做茶葉幾年,區區晚輩,主營蘇州西山碧螺春。別的茶因為不在產區也沒有經驗,不敢隨便說,但是碧螺春還是可以稍微說說的。如果有茶友對碧螺春選購有疑問,剛好我也不算跑題。

    碧螺春一直身居國內十大名茶前列,但目前國內的碧螺春可不止蘇州一個產地,據我所知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雲南等幾大綠茶產區都有碧螺春,某寶某貓等電商發貨地一看便知。如何選購其實真要看各位的需要。想喝正宗蘇州碧螺春得捨得花錢,新茶下來千元以下的都要好好掂量水分,最好能去東西山現採現炒一手交錢一手拿茶,不然不敢保證正宗。但其實喝茶如果太較真正宗就真的失了樂趣,太多的茶友喝了那麼多年的茶葉也都是因為好這一口,沒說一定要正宗才能喝。

    好茶的誕生產地好很重要,但不是全部,還要看工藝、品相、湯色、口感和葉底,甚至嚼一嚼茶葉嚐嚐是否肥嫩苦澀也都未嘗不可。碧螺春分特一、特二、一級、二級、三級,然後是一級炒青和二級炒青。首先單說蘇州碧螺春的幹茶品相,“滿身毛、蜜蜂腿、銅絲條、銀綠隱翠”,見過喝過蘇州碧螺春的我負責任的說,確實是這樣的。白毫越多芽頭越嫩,幹茶蜷曲條形,不是雲南福建的那種螺圈形,銀色的白毫翠綠的芽葉代表芽頭的鮮嫩,能看到這些特點就值得進一步沖泡品飲了。

    碧螺春沖泡時首選玻璃杯,能看品相湯色而且賞心悅目。溫杯倒水80度至7分後,上投法3-5克碧螺春入杯靜觀。好的碧螺春入水那刻微波泛起,隨即吸水迅速下沉(不是龍井的緩慢下沉),此刻可以看到杯底茶葉慢慢舒展張開,如花綻放。茶湯裡茸毫飛舞,星星點點。靜候片刻芽形全開,茶湯翠綠清亮。品飲口感清爽鮮醇,在舌尖舌底回溯能感到口齒清香有韻(說實話我不是在堆砌辭藻,而是好茶確實是要細細品的,換做牛飲就喝不起了,更喝不出其中滋味)。如果平時只喜歡喝喝茶味不愛細品的,稍低價位的碧螺炒青是個不錯的選擇。(炒青並不是碧螺春碎末,而是雨後稍老的芽葉炒制而成,蘇州當地愛喝茶的老茶口都喜歡喝炒青,反而對好的碧螺春不屑品飲)評判等級層次其實按照好的標準依次降低,一分錢一分貨,喝過了好的就知道哪個是不好的。

    蘇州碧螺春大致如此。其實江蘇、浙江某些地區產的碧螺春與蘇州碧螺春各方面比差別不大,甚至有的時候滋味都不遜色於蘇州東西山碧螺春,這些地區還依然沿承正宗碧螺春的工藝、品相和口感,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群眾需求。其他地區的碧螺春就非常明顯了,首先知道什麼是真就能分辨哪個是假,其他地區的碧螺春連品相都不搭邊,滋味口感就不用說了。這不是說其他地區的不好,只是說不同而已,具體還是看茶客喜好。

    另外對於茶葉選購的常識簡單提及,愛喝茶的不看賣相,是好是壞都最好泡一泡。好茶有顏值有滋味,新茶湯色清亮不暗黃渾濁,滋味不鮮爽有陳味甚至無味,葉底整體枯暗灰黑破碎都不是新茶。愛喝茶的買茶要少量,喝完再買,偶爾出個血喝點好的,能讓自己多瞭解一些,也能提高自己的品茶辨茶能力。多的不說了,說了剎不住。希望愛喝茶的茶友多交流多批評。

  • 13 # 採茶人

    由於茶的品種和多樣的特性,給所有的茶制定統一的評定標準並不現實,不同品性的茶有不一樣的鑑別標準,而人的口味多種多樣,泡茶飲茶的習慣也不一樣,應根據據個人的喜好、身體狀況等選擇適合自己的茶葉。鑑別茶的品質一般可以透過感受下面幾點:

    1.外形

    好的茶葉條索緊結,外形優美捲曲,勻稱完整,表面油潤潔淨,沒有斷碎梗枝、木質纖維及雜物,且芽毫多、葉質細嫩;反之,則條索粗松、茶葉比較粗糙、色澤比較複雜、淨度稍差、葉質偏老。

    2.顏色

    茶葉色澤均勻,具有該種茶葉所特有的深淺、潤枯和暗鮮色澤,鮮嫩的茶芽所製成的茶葉,色彩油潤,隱含光澤;但是如果採摘時茶芽過嫩,則茶葉青綠,顏色發暗不生動,茶葉的色澤和製茶工藝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炒青不勻,會造成茶葉光澤不勻、不整齊;若製茶工藝粗劣,即便鮮嫩的茶芽也會變得粗老枯暗。

    3.聞香

    手捧茶葉,靠近鼻端輕嗅輕聞,一來辨別香氣的深淺,二是判斷茶香的純正程度,以鮮爽、持久、純正、無異味為佳。凡是高香茶、新茶、焙火茶,幹聞必然香氣高、氣味正;而劣質茶或水分含量多的茶,則幹嗅香氣淡薄、低沉,並夾雜著雜味、黴味、木質味以及其他異味。

    4.茶湯

    好的茶葉茶湯香氣濃郁純正,聞之神清氣爽,湯色顯淺綠或者黃綠色,清而不濁,明淨澄澈;劣質茶葉則亮度差,飽和度差,透明度低,暗淡混濁。

    5.茶味

    由於茶的品種不同,茶湯的口感也不一樣,正常來說,好的茶葉,味道往往是鮮爽醇厚,回甘清香甘甜,鮮氣明顯。而劣質的茶葉一般比較苦澀,平淡,有輕微焦味,無回甘。

  • 14 # 好茶大搜羅

    1、看色澤。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顏色,色澤不對,就有問題了。是否有黴變?燒焦?等。

    2、聞香氣, 茶的香氣自然。人工新增的則刺鼻,不自然。

    3,嘗溫度。好的茶入口順滑,回甘明顯。劣質茶入口難以下嚥,明顯感覺不舒服。

  • 15 # 龍小二的茶館

    日常生活中,我們肯定會接觸到各個種類茶葉,那麼在購買的過程中如何去分辨所需購買茶葉的好壞呢?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五種分辨茶葉的方法,分別是透過茶葉的色澤、香氣、外形、滋味以及葉底來區分是否是好的茶葉。

    一、色澤。不同的色澤特點就會有不同的茶類,通常來說,平時我們長喝的綠茶它的色澤就為墨綠色或者是翠綠色,要是如果色澤灰暗深褐,一看這就是茶葉質量不好的體現。

    二、香氣。我們在泡茶之前,可以抓一小簇放在手心,細聞茶香。像一些好的茶葉,茶香是格外的明顯和持久的。如果說都聞不到茶香或者說聞到一股青澀味、焦糊味、粗老味,這樣的肯定是不好的茶葉了。

    三、外形。顧名思義就是觀看茶葉的外在形狀,注意一定要看它的乾燥程度,好的茶葉它的含水量是很低的,用手可以親捏就碎了,乾燥的茶葉和面板摩擦時,面板會有刺痛的感覺,要是說茶葉不容易捏碎,則說明已經受潮了。

    四、滋味。茶葉原本的滋味是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組成,成分比例恰當,滋味就鮮爽可口。

    五、 葉底。我們透過觀察沖泡過的茶葉,如果沖泡過的茶葉很快展開,則表示不是好茶葉。相比之下,沖泡數次之後,茶葉才逐漸展開的葉底,說明茶葉為嫩葉,是好的茶葉。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 16 # 潤澤軒文玩茶社

    如何分辨茶葉的好壞。這個問題提的太寬泛了。茶葉按其製程來分分為六大茶類: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其中綠茶品種最多,有近150種單品。白茶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和新工藝白茶。黃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溫州黃湯、皖西黃大茶等,紅茶有三大品類:1工夫紅茶2小種紅茶3紅碎茶每種又分幾個單品。青茶又分福建、廣東、臺灣。黑茶也有七八種之多。每種茶的採摘時間不同,標準也不同。如何區分好壞,也不能按統一標準回答。所以說這個問題沒法回答。

  • 17 # 人生如茶93592350408

    如何分辨茶葉的好壞,除了用化學方法進行鑑別外,目前主要藉助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採用一看、二聞、三摸、四品來確定茶葉質量。用茶葉的行話來說,這種方法叫感官審評。一看,就是看茶葉的外形。幹看茶葉的條索和色澤;溼看茶湯顏色。二聞,聞茶葉的香氣。通常用手抓一把茶葉,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葉的香氣,判斷香氣的高與低,純與濁,正與異。三摸,摸茶葉的條索是重實,還是輕飄;是粗壯還是纖細;水分含量是高還是低。四品,口感是緊口還是柔和。茶與人一樣:“茶要澀嘴,不能緊口。人油滑,不能狡詐”。

    不過,要善於品茶,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須既精於生產實踐,又專於理論知識,透過看、嗅、嘗、捏,不但能知道此茶,出自何處、產自那裡,是陰山茶,還是陽山茶,是高山茶,還是低山茶。

    通常,只要能掌握幾個簡便易行的鑑別方法,不致於上大當就可以。茶葉的品質是指它的色、香、味、形。其中,外形是茶葉品質的綜合表現。優質原料製成的茶葉必然是色澤正、香氣高、味道醇、條索緊;粗老原料製成的茶葉,色澤花雜、香氣低沉、味道粗淡、條索鬆散。因此,選購茶葉,確定質量優次時,首先應該考慮這一點。

    至於選購何種茶葉為宜,不論是自飲的,還是饋贈親朋好友的,應與飲茶者的習慣,嗜好結合起來考慮,這樣才能選購到滿意的茶葉。今天就談到這兒,供參考。

  • 18 # 武夷山茶語言泡天下

    這個問題對我們茶農民來說我們可以告訴你。我們有三點:一聞、二品、三看。

    一聞:好茶香味都是比較足、如果你聞之到香氣、或者說你聞到的香氣是青澀的味道、我可以說這個茶好不了那裡去。越好的茶葉香氣越足。

    二品:好茶肯定回甘好、爽滑、喝完以後嘴巴里有淡淡清香。讓您喝了還想喝,

    三看:看茶色、看茶湯的透明度越好折光越好折個茶葉應該算比較好。看沉底、茶葉沉底速度越快、證明茶的葉片比較厚這樣茶也會比較好。

  • 19 # 三和緣茶道小子

    優良樹種和適宜產地決定了茶葉的好品質,正確的採摘期與優質加工決定茶葉的高級別。

    鑑定一款茶的好壞,要從茶葉的品質和級別雙向評判,一款茶首先要保證品質沒有問題,這樣最起碼能保證這款茶被人飲用之後對身體健康有益,在品質保證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級別,這樣的茶內含物質更加豐富,對人體的抵抗力提升,疾病預防的效果更加顯著。

    對於茶葉愛好者來說,喝茶境界也是逐步提升的,首先從瞭解一款茶的產地和製作工藝開始,學會鑑別茶葉品質的好壞,然後再去了解茶葉的級別,從低階到高階逐步品飲,日積月累,喝茶的功底積累起來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想喝懂一款茶,要從走向茶上,端起茶杯那一刻開始......

  • 20 # 五月說茶

    就如大家所說的,中國茶種類繁多,不同茶類的品質標準是不同的。不可能用一套標準來衡量判斷 。

    但還是有一些基本共性,把握這些基本點,不管在喝哪種茶,都可以有一個大致的方法去尋找這款茶的優弱。

    1. 茶湯的香氣。

    因為在茶鮮葉中含有一定芳香物質,經過不同加工工藝,芳香物質大多會增加,只是不同茶類的芳香物質成分不同,多少不同,強弱不同。因此可以透過判斷茶湯香氣的純異、強弱、永續性,來判斷品質高低。

    2. 茶湯的清澈度。

    因為茶葉的浸出物都是水溶性的,茶湯清澈的為更優。

    3. 茶湯的濃度。茶葉內含物質的多少與品質高低成正比。內含物質中茶多酚等呈味物質的多少決定了茶湯的濃度,就是茶湯的基本味道的濃強。不同茶類的濃度是不同的,不同茶類不能相互比較濃度來判斷品質,但同種類茶可以互相對比來判斷品質高低。

    例如,綠茶西湖龍井,基本味是鮮甜苦。

    那麼茶湯中的鮮度高低是品質高低一個因素。

    4. 茶湯的醇厚度。

    鮮葉中的茶多酚氧化程度越高,醇滑度就越高。

    但這裡有一個注意點,當一款茶的醇度弱於另一款茶,並不一定表示它的品質就低於後者,這時需要結合濃度與厚度來總體判斷。

    不同茶人喜好不同,有人喜歡苦澀刺激的但回甘快而綿長,有人喜歡茶湯醇滑,入口即化,喉感通且有清涼感。

    所以,需要把茶湯的幾方面立體起來綜合衡量。如果一款茶在濃度上平淡,醇度上也不順滑,也不飽和,那麼我們可以無誤判斷這款茶的內涵物質一定較少,可能因為茶產地較差,或者茶園管理不佳,或者加工時出現偏差將內含物質犧牲掉。

    5.耐泡度。耐泡的一定更優。兩款同類茶pk,同樣沖泡手法,最先出現水感的在耐泡度上就差些。

    6.回味度。一泡茶喝下去後,身體會告訴你,你是否喜歡它。有令人回味的,產生舒服的體感的茶勝出。

    以上只能是一個粗線條的判斷。具體茶葉審評判斷品質高低,還需要根據每一款茶具體喝,喝後自己是否舒服來判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沒有本事的人越會讓人不舒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