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馬到成功148659402

    婦好,中國已知最早的女將軍!

    洗夫人,還有代父從軍的花木蘭!

    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有名的娘子關,就和平陽公主有關!

    秦良玉,還有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

  • 2 # 夏后氏

    中國雖然長期處於父系社會,但也有一大批為國為民的巾幗英雄,衝鋒陷陣,上陣殺敵,今天就說說有哪些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女性將領。婦好。商王武丁的王后,曾多次帶兵出征西北的遊牧民族,虎方,鬼方。商王武丁也封給她封地,同時在她死後也舉行祭祀,這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 3 # 淺夜淺眠

    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將軍,是商朝武丁的王后婦好;

    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英,歷跨梁陳隋三朝;

    明朝的秦良玉,也是列入將相列傳的巾幗英雄。

  • 4 # 竹林開花

    中國歷史第一女將,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這不是傳說,而是歷史記載。商周時期,軍事行動之前有一項必不可少的流程――占卜。根據出土的甲骨文卜辭裡記載,婦好多次帶領武丁的軍隊,征戰四方(羌方、土方、巴方、夷方等二十多個方國),內平叛亂,外鎮四方,擅長使用合圍、伏擊等戰法,麾下名將有沚、侯告等,。在人口總數有限的商周時期,一次能率領1.3萬軍隊,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是無敵般的存在,可謂是中華第一女將。

    第二位是號稱“嶺南聖母”的冼夫人。

    冼夫人歷經梁、陳、隋等朝代,官居中郎將,有爵位,有幕府,統領嶺南六州軍馬,是當時嶺南地區女王一般的存在!周總理稱其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第三位平陽公主,娘子關因她命名。她是唐高宗李淵的女兒,她的丈夫柴紹是李世民麾下將軍,夫妻二人各有各的軍隊(這兩口子打架可不是鬧著玩的)。平陽公主聯絡各路反隋義軍,在短時間內將一群烏合之眾帶領成能打勝仗的勁旅,其組織和指揮水平可見一斑。

  • 5 # 猛在一本正經地說

    豫劇《花木蘭》中有這樣幾句戲詞:“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女英雄,詮釋了什麼叫“巾幗不讓鬚眉”。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女將領、女英雄。

    已經有人詳細說了歷史上幾位眾多周知的女將領,比如:我國曆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婦好、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被周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英冼夫人、我國古代第一位統軍為自己父親建立帝業的唐朝平陽公主、黃天蕩之戰中親執桴鼓鼓舞士兵的著名抗金女英雄梁氏(耳熟能詳的梁紅玉)、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明末巾幗英雄秦良玉。下面我在說幾個鮮為人知的女將領。

    呂母,山東日照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西漢末年王莽執政時期,呂母的兒子被縣令殺害,她決心為兒子報仇,反抗王莽的統治,為此她不惜財富,秘密地召集人手,精心謀劃起義。公元17年,呂母自稱將軍,召集三千勇士起兵反抗王莽的統治,不到一年,起義軍就發展到了一萬多人。可惜的是,呂母次年就病逝了。其部卒後來參加了赤眉軍、銅馬軍等其他起義軍。

    遲昭平,山東平原縣人,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西漢末年王莽執政後,推行復古改制,廣大農民失去了土地,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公元21年,遲昭平聚眾數千人在平原縣舉行起義,轟動一時,聲威大震,隊伍很快發展到10萬之眾。但起義軍遭到官府的鎮壓,很快歸於失敗,遲昭平下落不明。

    陳碩真,又作陳碩貞,浙江淳安縣人,唐高宗時期農民起義領袖,是中國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公元653年,浙江一帶農民不堪官吏及豪強的壓榨,陳碩真率領農民發動反抗唐王朝的大起義,並自稱文佳皇帝,起義發展迅速,最強大的時候有幾萬人,但很快歸於失敗,陳碩真兵敗被殺。

    楊妙真,山東人,宋金時期起義軍紅襖軍領袖。楊妙真是 “紅襖軍”首領楊安兒妹妹,武藝超群,善騎射,所創梨花槍,號稱天下無敵手。哥哥死後,她成為“紅襖軍”首領,率部與義軍首領李全會合,並與李全結為夫妻。兩部紅襖軍聯合戰鬥,堅持抗金十餘年,影響很大,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女將領。

    唐賽兒,山東蒲臺縣人,明朝初年著名的白蓮教農民起義軍女領袖。永樂初年,明朝對山東等地橫徵暴斂,廣大人民陷入絕境,唐賽兒父母因此雙亡。她忍無可忍,決心發動起義。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於永樂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內)發動起義。起義首戰告捷,其他各路起義軍也紛紛響應。但唐賽兒的農民起義只持續60多天就宣告失敗,唐賽兒等人不知所蹤。

    王聰兒,湖北襄陽人,清朝白蓮教起義傑出女領袖。她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於1796年參加白蓮教起義,不久就發展壯大,率起義軍縱橫馳騁於湖北、四川、陝西、河南四省,英勇戰鬥了兩年多,但最終因起義失敗而自殺。

  • 6 # 王超行俠仗義

    梁紅玉、秦良玉、平陽公主、冼夫人、呂母、遲昭平、花木蘭、婦好、馮婉貞、唐賽兒、蘇三娘、洪宣嬌、楊妙真、紅娘子。

  • 7 # 鄭國柱

    我國曆史上古代唯一載入正史將相列傳中的女將軍是秦良玉,近代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是胡蘭畦,新中國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女將軍是李貞,恢復授予軍銜後,第一位晉升中將的女性是聶力。

    1、秦良玉(1574—1648),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

    父親秦葵,明朝貢生,精通兵法。秦良玉自幼與兄弟隨父學習兵法戰術,善於騎射。1595年,秦良玉嫁給石柱宣撫使馬千乘,與丈夫訓練善於山地作戰的“白桿兵”。1613年,丈夫去世,她襲任石砫宣撫使。

    任率英繪《秦良玉勤王圖》

    她一生戎馬40餘年,率領“白桿兵”參加過平播、平奢、援遼、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等重大戰役,征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在瀋陽之戰中,她與兄弟秦邦屏率“白桿兵”血戰八旗兵,殺八旗兵數千人,令八旗軍聞之膽寒,“白桿兵”名聞天下。

    她累功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死後南明朝廷追諡曰“忠貞”。是正史將相列傳中唯一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

    2、胡蘭畦(1901—1994),四川成都人。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有影響的女革命戰士。

    她是何香凝、李濟深、陳毅、吳玉章、廖承志、成仿吾等的摯友。1925年參加北伐,1927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6期女生隊。1930年赴德國國立政治大學學習,坐過納粹德國的監獄,為高爾基執紼,在抗戰期間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近代中國第一位獲得少將軍銜的女性。

    3、李貞(1908—1990),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人,有“開國女將”之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湘贛邊區紅軍婦女團團政委,湘贛軍區醫務學校政委,紅6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參加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反“圍剿”鬥爭和長征。

    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120師直屬政治處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主任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解放軍軍事察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女性將軍。

    丈夫是開國上將甘泗淇,他們是唯一的夫妻開國將軍。

    4、聶力,1930年9月生,祖籍重慶江津人。

    曾任國防部科委科技部副局長,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晉升中將,解放軍第一位女性中將。

    1949年底以前,被國民政府軍委授予將軍軍銜的女性還有奇俊峰、巴雲英等3位中將,謝冰瑩、姜毅英等3位少將。

  • 8 # 磨史作鏡

    說幾位近現代女將:

    趙一曼,抗聯女英烈,四川宜賓人,原名李坤泰,人稱李姐。畢業於黃埔六期(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6年入黨,九一八事變後調入東北工作,1935年任抗聯第三軍第二團政委。她作戰勇敢意志堅定,戰士們親切地稱之為我們的女政委,日偽軍也注意到這位“紅槍白馬”的女戰士。1935年底,她因為作戰負傷被俘,敵人給她簡單治療後嚴刑逼供,但是她沒有透漏任何機密。後來她以自己的偉大人格感召策反了一個看守和醫生,一同逃出魔窟,但是不幸的是被敵人追上了。1936年8月,看到趙一曼不肯屈服,日軍決定殺害她,臨就義前,趙一曼寫給自己幼兒“寧兒“一封遺書,感人肺腑!

    奇俊峰,蒙古族抗日女英雄,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她是國軍中唯二的女中將,另一位是宋美齡。奇俊峰是她的漢名。她的丈夫是蒙古王公,去世較早,奇俊峰接管了丈夫的權力,堅決反對日軍侵佔內蒙的企圖,受到國民政府嘉獎。抗戰勝利後不久,被漢奸殺害。

    李貞,共和國開國少將,也是唯一一位開國女將軍。早年即參加了秋收起義,後來任游擊隊領導。參加了長征。在一次戰鬥中,被敵人包圍,打到最後只剩下幾個人,李貞捨身跳崖,雖然僥倖被樹擋住沒有犧牲,但是已有身孕的她流產了。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主要在政工戰線工作。她的丈夫是共和國開國上將甘泗淇,他們也是唯一一對開國將軍夫妻。李貞將軍要求自己很嚴,從來不要任何特殊化,總是說比起犧牲的戰友來,我們現在條件太好了。1990年李貞逝世,收拾她遺物的同志發現她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家產,很多人感動的流淚。

    如圖:毛澤東親自為李貞授銜

  • 9 # 玉蘭與蝴蝶

    宋朝抗金名將韓世忠夫人~梁紅玉,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張琴秋,西路軍婦女獨立團~~團長和政委~~吳富蓮和王泉媛,北魏時期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很多女英雄,都把功勞建~~

  • 10 # 大咖秀歷史

    “巾幗英雄”屬實讓人敬佩,但是歷史上又有多少名垂千古或者有文獻記載的女將呢?今天咱家好好的侃一侃:

    ●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一位女將:婦好

    婦好是商朝國君武丁的妻子,武丁是商朝的第23位國君。記載婦好事蹟的材料是甲骨文,也是史上有記錄的第一位女將,據歷史記載當時商朝北方邊境經常發生戰亂,讓武丁非常頭疼,這是,她的妻子婦好自告奮勇,領兵抗敵,結果大獲全勝,而這這一場戰役也成為了婦好戎馬生涯的起點。自此之後,婦好又憑藉著自己的智慧以及領兵能力,征服了商朝周邊的20多個國家。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

    相信大家對以上這句話是再熟悉不過了,裡面的鐘無豔也可以說是一位女將。鍾無豔是齊宣王的妃子,但是這位妃子與其她嬪妃有些不同,她面相醜陋,但是卻心繫國家,每當過家有難時,她都會挺身而出,進言獻策,衝鋒陷陣,而齊宣王也是當國家有難了才會想起她,生活太平時就會和夏迎春這樣的妃子膩在一起,夜夜笙歌。

    ●平陽公主 -“誰說女子不如男”

    平陽公主乃是唐高祖李淵與嫡妻竇皇后的女兒。可能大家對她不是很熟悉,但對他的兄弟們都很瞭解,例如李世民李元吉等等,但要論帶兵打仗、才識膽略一點都不輸他人,是一位典型的巾幗英雄。

    ●秦玉良,明朝傳奇女將-比男子強百倍

    明朝有名的將領一個要屬袁崇煥,另一個就得說秦玉良。首先,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載入將相列傳的巾幗英雄,從這就可以看出她的歷史地位。

    征戰範圍相當廣,戎馬生涯40餘年,足跡遍佈長城內外,曾率自己組建訓練的“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等戰役,真可謂是戰功累累,名副其實。

  • 11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李世民他妹平陽昭公主,也就是柴紹的老婆,她是李家奪取天下的重要人物,在兄長等人進攻關中時,也招降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人的部隊,還給進攻長安的李世民提供了上萬人馬。李世民等人攻城略地時,她把守娘子關等要地。隋唐年間的洗夫人和明代的秦良玉都是地方土豪出身,秦良玉從三大徵打到張獻忠進攻四川,是明朝在西南的最強戰將。

  • 12 # 張峰149764346

    婦好

    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一位女性軍事統帥。

    在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武丁對周邊的方國,部族的一系列戰鬥中,婦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徵集兵員,屢屢帶兵征戰沙場,為商王武丁東征西戰拓展疆土,成了一名當時非常厲害的女將軍,是武丁的左膀右臂,對巴方的戰鬥中,率領部下佈陣設防,引敵深入,圍而殲之,創造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有記載的最早伏擊戰。

    婦好,還經常受武丁命設壇主持祭天,祭祖、祭神等各種祭祀活動,用現在的活說“婦好”是一位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創得了輝煌,“婦好”可以說得上是裡外兼顧方方面面都做的很好的完美的古代女將軍。

    商朝武丁與妻子婦好,不僅是夫妻還是一個戰豪裡戰友。

    所以說,她是連花木蘭,穆桂英都遜一籌的一代女名將。

  • 13 # 小了白了兔Y

    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經好萊塢拍成動畫片後更是全球聞名。真正的花木蘭歷史上確有其人,生卒年不詳,魏氏女,西漢譙城,,今亳州市譙城區,,東魏村人。又名花弧,後稱花木蘭。其父名應,乃漢初材官騎士。木蘭秉承父志,自幼習武,尤工劍術。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單于,,冒頓單于之子,名稽粥,,大舉入塞,殺掠甚眾。文帝大徵天下民以御,木蘭父當往,而年已老邁,弟尚年幼。木蘭憫其父老,便替父從徵。木蘭初為戎卒,以功為小校,後晉升為將軍,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馳奔沙場,塞旗斬將,攻城略地,所向輒克捷,莫有當其鋒者。單于旋退。木蘭從軍凡十二年,屢立殊勳,人終不知其為女子。後凱還,天子嘉其功,封尚書郎,不受,懇奏省親。及擁軍還譙,釋戎衣,服巾幗,同行者皆駭之。木蘭墓位於亳州城東魏村北,冢丘高大,蒼松環護,翠竹成林,鄉人又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為木蘭生日致祭。木蘭戍邊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順平縣,該地人民為感激木蘭的恩德,從漢代起就為其立廟建祠,歷經各代,香煙不絕。唐朝乾封元年,木蘭被追封為“孝烈將軍”。這一年唐高宗偕武則天泰山封禪還朝,路經亳州,朝亳州老君廟和木蘭祠,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蘭為“孝烈將軍”。

  • 14 # 愛讀書的小kk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女子因為身體素質、社會地位等原因,很少能在戰場上看到女士兵的身影,但有領兵作戰的女將軍,而且為數不少。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大部分女將軍沒能記載下來,能夠記載下來的女將軍,都是能統領千軍萬馬的巾幗英雄。

    中華五千年曆史,有七位最出色、最著名的女將軍,她們在戰場上的英姿,與那些名垂千古的男將軍相比毫不遜色。

    七、西晉荀灌

    荀灌這個女將軍,可能很多讀者沒有聽過,她是古代最著名的少年女英雄。公元303年,荀灌出生在西晉世家大族潁川荀氏,是三國時期著名謀士荀彧的後人。荀灌最著名的事蹟,是在她13歲那年,單槍匹馬闖進敵陣,救出身陷險境的父親荀崧,其武藝和膽識之高,展現在一個13歲的少女身上,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六、南宋梁紅玉

    梁紅玉是南宋名將韓世忠的妻子,其真實名字沒有記載下來,紅玉是後世各類藝術作品虛構的名字。梁紅玉本來出身武將世家,但因家道中落而淪落風塵。後來在北宋末年平定方臘的慶功宴上,作為歌妓的梁紅玉邂逅了韓世忠,韓世忠為梁紅玉贖身,兩人結為夫妻。

    南宋初年,梁紅玉隨韓世忠領兵抗金,她充分展示了武將世家的風範,多次擊敗金軍。梁紅玉最著名的一戰是黃天蕩之戰,這一戰徹底擊潰了入侵的金軍,為南宋北伐中原奠定了基礎。

    五、明朝秦良玉

    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是西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千乘含冤而死後,因兒子馬祥麟年幼,她繼承了丈夫的武職。明朝末年,秦良玉親自領兵討伐過奢崇明、張獻忠等叛軍,抗擊過入侵中原的滿洲鐵騎,崇禎皇帝曾經親自作詩四首稱讚秦良玉的功勳,後世也有多位文學家創作詩詞紀念秦良玉。

    明朝南遷後不久,秦良玉因病去世。中國曆朝歷代記載歷史,女子都記載在《列女傳》,但秦良玉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王侯將相身份記載在正史的女將軍。

    四、前秦毛皇后

    毛皇后可能很多讀者也不認識,她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高帝苻登的皇后,出身將門之家,名字沒有在正史記載下來,野史中叫“毛秋晴”。苻登是前秦宣昭帝苻堅的族孫,對前秦忠心耿耿,他做了前秦皇帝之後,毛皇后被冊立為皇后,但沒有在後宮養尊處優,而是領兵作戰,為苻登南征北戰。

    根據史料記載,毛皇后有萬夫不當之勇,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能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的女將軍。可惜在一次與羌族叛軍的交戰中,因為苻登的錯誤戰略,導致毛皇后被羌族首領姚萇生擒。毛皇后除了武藝出眾,容貌也很美麗,她被姚萇生擒後,姚萇想納她為妾,但性格貞烈的毛皇后誓死不從。最終,毛皇后慘遭姚萇及其部下輪番汙辱之後,被施用裸刑而死。

    三、隋朝冼夫人

    冼夫人的真實名字是冼英,是南北朝至隋朝時期,嶺南一帶的部族女首領。隋文帝南下滅陳之後,冼夫人為了嶺南地區免遭戰火,帶領嶺南部族歸順隋朝。後來嶺南地區不斷髮生反隋叛亂,冼夫人帶頭為隋朝平定了叛亂,維護了華夏統一。

    隋文帝鑑於冼夫人為華夏統一立下的功勳,封為“譙國夫人”,尊稱“嶺南聖母”。歷朝歷代對冼夫人的評價都非常高,甚至有“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二、唐朝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是唐朝開國皇帝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生母是李淵的結髮妻子竇皇后,李建成的同母妹妹,李世民、李元吉的同母姐姐。平陽公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為父親登基稱帝、平定天下的公主,她的武藝、才能、膽識,與大唐戰神李世民相比毫不遜色。

    李淵晉陽起兵後,平陽公主與丈夫柴紹分頭行事,她負責聯絡反隋義軍,柴紹負責趕去與岳父李淵回合。在李淵尚未打到長安之前,平陽公主已經領導反隋義軍平定了長安周邊一帶,讓李淵能神速入主長安。因為平陽公主對百姓很好,又是女子帶兵,當時都稱平陽公主的反隋義軍為“娘子軍”。

    大唐建立後,平陽公主就派往鎮守大唐的後方屏障葦澤關,葦澤關因此改名“娘子關”。從此之後,史書上沒有了平陽公主的記載。直到公元623年,史書上記載了李淵為平陽公主舉行了軍隊葬禮,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行軍隊葬禮的公主。

    一、商朝婦好

    婦好是先秦時代商王朝君主武丁的王后,武丁是商王朝文治武功最顯赫的君主,他開創的商王朝極盛時期“武丁盛世”,婦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夏商周奴隸社會,女子不在家中相夫教子,而是能像男子一樣披甲上陣,婦好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武丁登基之後,婦好嫁給武丁成為王后。當時商王朝疆域僅限於今河南省及其周邊一帶,武丁勵精圖治,決心開疆拓土,婦好主動請纓,統率商王朝軍隊南征北戰,向外征服了周邊數十個小國,足足把商王朝疆域擴充了近十倍。

    婦好不僅對外戰功顯赫,對內輔助武丁治理商王朝,最終令商王朝發展到極盛時期——武丁盛世。

    關於婦好的事蹟,殷墟挖掘的甲骨文有明確記載,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確證的巾幗英雄。

  • 15 # 蘑菇雅說

    婦好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我國曆史上有料可查的第一個女軍事家和女政治家,作為一個女性,她多次奉商王之命率兵出征,為商王朝立下汗馬功勞,還多次主持祭天、祭祖活動,可以說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十分不幸的是,婦好在三十餘歲便已經去世,這對於在位59年的武丁來說實屬是遺憾了。

    李秀寧

    李秀寧又是誰呢? 她同樣是一個非常傳奇的女性,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號平陽公主,並且在女強人這條路上,她有很多個第一。 譬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帶兵打仗、建功立業的公主; 第一個死後追封諡號的公主,所以她又稱平陽昭公主; 她也是第一個死後由軍隊負責出殯的公主,並且萬里長城中的著名關隘娘子關就是因為她所率領的娘子軍曾經在此駐守而得名。

    梁紅玉

    梁紅玉是宋朝著名的抗金英雄,提到她的名字大家或許有些陌生,但是提到他丈夫韓世忠的名字則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了,而梁紅玉正是跟隨韓世忠南征北戰,最終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功勳。在建炎四年的黃天蕩之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事後更是大義滅親,彈劾丈夫,朝廷加封“楊國夫人”。

  • 16 # 隔壁歷史老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馳騁疆場、戰功赫赫的巾幗英雄。

      NO.1 婦好

      【摘要】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婦”是指嫁到商王室的異姓婦女。“好”可以寫成帶“女”字旁,也可以不帶,表明她出生於“子”氏,“子”是她父族的氏名。廟號“辛”,所以出土器物上刻有“婦好”、“好”或“司母辛”、“司辛”等銘文。她是商王武丁3個法定的配偶之一,也是最有能力、最受寵愛的一位王后。據甲骨文資料顯示,婦好經常參與戰爭和主持國家祭祀,其中在甲骨文裡記載她運籌帷幄、巧設埋伏,率兵1.3萬人,配合商王的大將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或許是連年征戰,婦好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商王武丁把她葬在了宮殿區,並在其上修建了一座享堂。

      【婦好-傑出的女將軍】

      在現存的甲骨文獻中,婦好的名字頻頻出現,僅在安陽殷墟出土的1萬餘片甲骨中,提及的就有200多次。

      貴為王后的婦好,不愛“紅裝”愛“武裝”,或者說愛 “武裝”更甚“紅裝”。在1976年發掘的婦好墓中,發現了精美的骨刻刀、銅鏡、骨笄、瑪瑙珠等許多女性專用的飾品,以及大石蟬、小石壺、石壘、石罐等供玩賞的“弄器”,

      這都說明她有女性嬌美的一面。令人稱奇的是,除卻這些小玩意,陪葬品裡還有大量的兵器,特別是一件重達 9公斤、飾有雙虎噬人紋、銘刻“婦好”文的大銅鉞,格外引人注目。後經專家考證,認為這是她生前使用過的武器。婦好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武藝超群,力大過人。更重要的是,鉞在古代是軍權和王權的象徵。可以斷定,她在那個時代一定是個指揮千軍萬馬的女將軍。

      其實,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的玉鉞上,便有精雕細刻著彰露“有牙陰戶”的女戰神或大母神形象。這說明,在那個時代,母系社會的遺風猶存,女性帶兵打仗也不算稀奇之事。不過,在男性已佔主導地位的商代中後期,婦好還可以擁有鉞這樣的中國最高軍事統帥的象徵物,成為全國武裝部隊的統帥,就足以說明本領實在不一般。

      老祖宗有句名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是說,國家大事,除了祭祀與占卜之外,就是保衛邊防、開拓疆土和擄掠奴隸的征戰了。武丁是商朝歷史上有名的一代雄主,他在位59年中,頻繁出征作戰,先後征服了西北、東南的周邊部族,極大地擴充了王朝的版圖,史稱他統治的時期為“武丁中興”。在這個過程中,婦好當然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當時的文獻裡,對她參與的軍事活動都有頗為詳盡的記載。

      譬如甲骨文中有一條卜辭寫道:“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意思是說,商王徵發婦好所屬的3000人馬及其他士兵1萬人,命他們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敵羌國。在那個時代,13000多人的隊伍已經算是浩浩蕩蕩的大軍了。這也是甲骨文中所記載的商朝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當時,久經沙場、戰功累累的禽、羽等武丁愛將,都歸婦好率領。那一仗打下來,羌人勢力被大大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

      那時,距都城安陽(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正北1000多里外,還有一個強悍的遊牧部族土方。他們經常肆意侵入商的邊境,擄掠人口財物,是王朝多年的心頭大患。於是,武丁命婦好率兵出戰,只一仗,就打退了入侵之敵。婦好乘勝追擊,徹底挫敗了土方。從此土方再也不敢入侵,後來終被劃入商的版圖。

      婦好最精彩的戰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的一戰。戰前婦好和夫君議定計謀,婦好在敵人西面埋伏軍隊,武丁則帶領精銳部隊在東面對巴方軍隊發起突然襲擊。巴方軍隊在武丁軍與婦好軍的包圍圈中顧此失彼,陣形大亂,終於被圍殲,南境遂平定。這大概也是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伏擊戰”了。

      【婦好-重要的占卜官】

      婦好的重要性,除卻王后和一流的軍事將領的尊貴身份外,還體現在她擁有一個特殊的職位,那就是主持祭祀的占卜官。在她那個時代,人們迷信鬼神,崇尚天命,非常盛行祭祀占卜,特別是商王室和奴隸主統治階級,幾乎所有國家大事都要反覆占卜、祈問鬼神。因此,祭祀是最重要的國事活動之一。而掌握這項最高神職權力的祭司,要具有廣博的學識、崇高的地位,透過與鬼神溝通,成為國家重大國事的實際決策者。

      按照商代禮俗,祭祀中奉獻的祭祀品上應該出現供奉人的名字。而在婦好墓中發現的大量青銅禮器,包括首次發現的商朝巨型炊器,上面都刻有“婦好”的銘文,可見婦好生前受命主持祭祀的規模之大以及參與祭祀活動的次數之多。

      甲骨文的記載再次印證了婦好是王室中一位學識超凡、地位至高的祭司。她祭祀王室中已經去世的祖母,也祭祀至高無上的天地;在祭祀中她會用酒,也會用火;她會屠殺牲畜,也會屠殺俘虜。根據卜辭推斷,她曾因為國家發生了可怕的瘟疫,受國王之命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大典,其中包括殺人的血祭。還有一次,婦好祭祀的是一口神泉。其實,商朝祭祀的種類很多,祭天、祭泉水、祭祖先,還有為了去除疾病和災禍,以及出征作戰前的祭戰等等。

      在殷墟的考古發掘中,還發現了一些刻有“婦好”的龜甲。商朝人占卜,是取整治好的龜甲用火燒炙,使龜甲獸骨燒裂出焦紋。占卜人再根據焦紋的紋理判斷兇吉,決定事情能不能做,並將占卜的結果和以後發生的情況刻寫在同一塊甲骨上。占卜前很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整治龜甲獸骨。因為龜甲獸骨不經整治是燒炙不出焦紋來的。所謂整治,就是將龜甲上殘留的肉渣皮筋等除去洗淨,待乾燥後再用特製的青銅鑽在上面鑽出一定數目和一定間隔的小圓孔,以備占卜時用火柱燒炙,這樣甲骨才會呈現出裂紋。當時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只有卜官。卜官不僅要親手整治龜甲獸骨,還要將此事記錄成卜辭,刻寫在經自己整治過的甲骨上,以示鄭重。

      她先在火上燒灼龜骨,骨片遇熱,表面開始出現裂紋,發出輕微的卜卜聲,婦好好像聆聽到神明的回聲,然後將它們記錄在甲骨上。可見,婦好不但可以主持祭祀、誦讀祭文,還可以刻寫甲骨文字,具有相當高的文化水平,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女才人。

      【婦好-婦好墓】

      婦好墓1976年由考古專家鄭振香、陳志達兩位先生主持發掘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西北約100米處,殷墟丙組基址西南,

      是殷墟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儲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沒有墓道,呈豎井式直上直下。由於棺材在水線以下,發掘時,屍骨都腐爛了,僅存一些棺材的殘片,上面依稀可見有厚厚的紅漆、彩繪和絹帛包裹的痕跡。就整個墓葬情形來看,陪葬品是逐層埋入地下的。發掘婦好墓時專家曾發出“婦好墓中的隨葬品越往下越豐富和珍貴”的感慨。

      婦好墓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寶石器。婦好墓所出玉石雕刻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展示了當時很高的制玉水平,這些玉石雕刻品中的人像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瞭解研究商代雕塑藝術、商代人種、服飾制度、階級關係、生活情態等方面的寶貴資料。這些雕刻作品供佩戴、插嵌裝飾而用,非獨立的雕塑,但所反映出的商代雕塑創作中已具備較準確地掌握頭部五官位置和身體比例,並能在小型器上有意放大頭部的寫實能力;注重髮式、冠式的服飾等已顯示人物不同社會地位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等都是很有價值的。而其中人物面部無表情、雙目突出的特點又正是當時流行的雕刻裝飾手法的體現(這在許多青銅器的獸面紋飾中較普遍),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NO.2 花木蘭

      【摘要】

      花木蘭,隋代人,據考證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莊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十二載,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應當歸功於《木蘭辭》這篇長篇敘事詩。

      【木蘭故里】

      史學界關於木蘭記載甚少,而其故里也存在幾種說。

      一,木蘭故里在虞城,有花木蘭祠為證

      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後樓和各院落,共有百餘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徵像和兩側侍衛;後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讚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餘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雲堆上祝明妃。”原祠毀於1943年一場戰火,重修後,尚有清代祠碑儲存完好。 1993年,虞城縣舉辦了中國第一屆木蘭文化節,中國歷史學家聚集商丘,一起分析《木蘭辭》內容和尚存的元碑記載。一致認為,花木蘭的故鄉在虞城。

      二,木蘭家在亳州,至今遺址尚存

      《亳州志烈女志》載:木蘭,魏姓,西漢譙城東魏村人(今亳州魏園村)。魏園村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約5米的木蘭出征塑像,為故里平添無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後即木蘭故居,墓冢猶存。墓周蒼松環護,翠竹成林,春來芍花飄香,蔚為壯觀。《光緒亳州志》載:木蘭祠在關外,相傳祠左右即木蘭之家。今祠已毀,遺址尚在。

      三,木蘭為黃陂人氏,木蘭山下是其家

      木蘭山在黃陂城北30公里處,山高600餘米,峰巒聳翠,風景秀麗,古蹟甚多。傳說當地有朱氏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這,立功封為木蘭將軍。她不受朝祿,解甲歸田,恢復紅裝,侍親以終。歷代在山上祭祀木蘭,唐建木蘭廟,明建木蘭宮,後修木蘭殿。現木蘭殿在絕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門額刻“忠孝勇節”四個大字。殿內端坐木蘭鎏金塑像,男裝女貌,英俊神武。兩側山牆,有“登山求嗣”、“河畔習武”、“代父出征”、“凱旋歸時”等木蘭故事彩色壁畫。

      四,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蹟

      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樑畫檔,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颯爽英姿。

      【人物影響】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具有深遠的影響。《木蘭辭》被列入中小學課本;花木蘭的事蹟和形象被搬上舞臺,《木蘭從軍》長演不衰。美國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讓花木蘭的美名傳遍全球。美國新聞媒體賦詩稱讚“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為了紀念她,在虞城縣內還建有木蘭中學、木蘭火車站、木蘭賓館、花木蘭度假村、花木蘭產業集團、花木蘭民兵連。商丘市還組建有花木蘭武術協會、花木蘭盤鼓隊、花木蘭舞龍隊。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會有盛大的祭祀廟會。

      【木蘭祠】

      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松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1943年,木蘭祠毀於戰火。現倖存祠碑兩通。一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內東側。碑為青石,通高3.6米,寬1米,碑首前後皆為深浮雕的二龍雲裡戲珠,佈局對稱,造形大方。篆字題名《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四邊刻有圖案,上邊用誇張浪溫的手法,刻有二龍戲珠,龍頭大而逼真,龍身簡而細小,穿入流雲,生動美妙。兩邊陰刻牡丹花紋,線條活潑流暢,古樸而不俗。碑文正書31行,滿68字,其刻書精美,蒼勁有力。龜座高0.7米,龜形伸頭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臥,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統二年,祖居歸德湯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經專家鑑定,確屬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河南省文物局撥款,又重修碑樓,頂為轎形,尖頂四脊,合瓦挑角,17層封簷,前後園門,古樸典雅,碑樓四周砌有圍牆。

      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外西側。通高2.14米,寬0.78米,方座,碑額刻有深浮雕盤龍,篆字題名,碑文正書,歸德府商丘縣庠生孟毓謙撰文,歸德府商丘縣邑大學生孟毓鶴書丹,芒山石工張握玉刻石。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

      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NO.3 呂母

      【呂母-簡介】

      呂母,為西漢、新莽時期的日照起義軍女首領,曾經率領大軍破縣城,殺貪官。起義軍後來歸附“赤眉軍”。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領袖。

      呂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她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

      西漢末年,封建地主階級殘酷剝削壓榨農民,土地高度集中,農民被迫流離失所,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王莽掌權後,“託古改制”,朝令夕改,增加捐稅和徭役,更加造成社會經濟的大混亂,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

      呂母的獨生兒子呂育任縣遊徽,掌一方巡察緝捕。王莽新朝天鳳元年(公元14年),因沒按縣宰的吩咐去懲罰那些交納不起捐稅的百姓,被縣宰殺了。這事激起民眾的憤怒。失去兒子的呂母更是悲憤萬分,決意暗中聯絡勇士,代子報仇。為此,她把數百萬家產拿出來,開酒店,買刀劍,救濟貧窮的百姓。有些青年來買酒,手頭沒錢,呂母便經常賒給他們,如果有困難,呂母就借衣服、糧食給他們。貧苦農民於心不忍,便成幫結隊到呂母面前,問她有什麼事情需要大家幫助。呂母說:“既然你們閒不住,就把奎山腳下的那條小河溝開挖一下吧!記住,要把挖的土堆積到一塊兒!”人們聽了呂母的話,拿鍁扛钁,抬筐運土,把河道挖深加寬了。他們把河挖的泥堆到一塊,築成了一個大土臺,叫崮子,這就是後來呂母起義的點將臺。旁邊的小河也叫做崮河了。

      沒有幾年,呂母的家產用盡了。這些受惠的貧窮農民,中秋佳節相聚議論,湊起錢財衣物要償還呂母。呂母不收,哭訴道:“多次救助你們,並非為了求利發財。只為縣宰不公道,枉殺我兒性命。我想報仇雪恨!諸位壯士,你們能助我一臂之力嗎?”本來就被王莽的殘暴統治激怒的農民,更加火上澆油,異口同聲地答應,堅決跟官府拼個死活,為她的兒子報仇雪恨。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呂母很快拉起一支數百人的起義隊伍。起義軍在崮河兩岸,大海之上,神出鬼沒地打擊官兵,抗捐抗稅。有時則避人海島,四處招兵,擴大實力。當時,連年發生水、旱、蝗災,再加上捐稅沉重,大量農民破產。一些流亡的農民紛紛前來參加起義軍。不久,既有數千之眾。

      經過三年準備,天鳳四年(公元1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臺祭天,自稱“將軍”,點兵遣將,親率勇士三千,浩浩蕩蕩地殺奔海曲城。經過一場激戰,起義軍一舉攻破海曲城,活捉了縣宰。縣裡的一些官吏跪在地上向呂母連連叩頭,為縣宰請求饒命。呂母義正詞嚴地斥責道:“我兒不該處死,卻被縣宰冤殺。殺人者當死,罪有應得!你們何必替他求情呢?”起義軍立即將縣宰當眾問斬,並拿他的首級到呂育墳前祭奠。

      為此,呂母聲名大振。訊息傳到琅琊郡後,郡太守發兵海曲縣,鎮壓起義軍。在大兵壓境之際,呂母沉著指揮起義軍。部分乘船順崮河南撤,部分沿著崮河兩岸步行撤離。然後,他們一起到海島上聚居。當時,王莽“託古改制”失敗,正加重剝削,窮兵黷武。附近的貧苦農民不堪其苦,紛紛前來投奔呂母。一年之內,起義軍發展到上萬人。他們在海島上開荒種地,下海捕魚,省吃儉用,艱苦度日。這支隊伍,陸上海上,飄忽不定,只要時機有利,就上岸攻打官兵,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官僚的統治。

      呂母起義的英勇鬥爭,引起了王莽的極大不安。王莽看派兵鎮壓不成,便派出“使者”,勸說起義軍投降,企圖瓦解這支農民起義軍隊伍,但沒有見效。

      呂母起義,點燃了反抗王莽反動統治的火炬。天鳳五年(公元18年),呂母病故。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縣境內率眾起義。呂母的部卒重返陸地,其主要部分參加了樊崇領導的赤眉軍。其餘部分,分別投奔到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

      現在,日照境內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呂母起義的點將臺猶存,後來稱作呂母崮,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紀念地。

      NO.4 遲昭平

      【摘要】

      遲昭平,平原縣城南人,生卒年月無考。具有威名的西漢農民起義的巾幗英雄。

      【遲昭平-起義經歷】

      起義背景

      自西漢初始年末(公元9年)貴族黃戚王莽奪取了漢室帝位,推行了所謂“王田制”,使廣大農民失去了土地。翌年,又橫徵暴斂,還實行了“連坐法”,一家犯“禁”,鄰里遭殃,男人慘受懲罰,妻女也收為官婢。加之災荒連年,疫病蔓延,因此,各地農民紛紛起義,群起操戈,反對王莽集團的殘暴統治。

      從新莽天鳳六年開始王莽大興土木,擴築宮室,修建九廟,“飾以金銀雕文,窮百工之巧……造奇特之宇。同時,又徵淑女,選皇后,窮奢極欲不已”。

      貧苦百姓,無法忍受,於地皇二年群雄四起,起義者遍及各地。遲昭平也於同年秋,聚重數千人在河阻中舉行起義(現平原城西南),抗官稅、蕩官衙、殺豪紳、掠貴族、分糧與貧窮百姓,扶危濟弱,殺富救貧,一時聲威大振,成為眾豪強中一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號召起義

      在這期間,先後起義的還有東平的瑗子路,他們彙集了農民起義軍二十萬,活動在黃河南岸東西百餘里的廣大地區,茌平董次中為首的起義軍,移往兗州去進攻官兵;富平(今陽信)人徐異卿,也率萬餘人起義;另外還有起義軍勢力較大的銅馬、高湖、重連、五樓等部農民起義軍在各地活動,形成了強大的反“莽”勢力。

      由於鬥爭形勢的發展,於地皇三年夏,遲昭平部與徐異卿部匯合,戰鬥在平原、富平、厭次、樂陵、無、鹽山等地,隊伍很快發展到十萬之眾。

      【成就】

      這支農民起義軍,不但攻縣郡、殺貪官汙吏、搶府衙官庫、砸地方牢獄、拯救身陷的無辜百姓,給王莽統治集團以沉重打擊。同時,他們也襲擊地主豪強的營堡、鄉聚(鎮),無情地打擊那些宦官、王孫、公侯,沒收他們剝削的糧食和財物,分散給貧苦百姓,深受廣大貧民的擁護。起義軍的風暴動搖了王莽統治集團的政治基礎,於地皇四年徹底崩潰了。

      由此,遲昭平的名字,也載入秦漢農民起義的史冊之中,在漫長的歷史長卷中,熠熠閃光,展示著一代女性的尊嚴與驕傲。

      NO.5 冼夫人

      【摘要】冼夫人(512─602),南越族女首領,高涼郡(今廣東西南部一帶)人。冼氏世代均為南越族首領。冼夫人生於梁武帝初,及長,與高涼太守馮寶結婚,佐馮寶平息廣東地區漢越衝突,增進民族和解,並招引海南島各族部落歸附梁朝。侯景之亂時,夫人率兵擊破高州刺史李遷仕,並與都督陳霸先聯合,平定廣東叛亂。冼夫人保境安民,被南越族尊為「聖母」。陳朝建立後,夫人即率眾歸附陳朝。後隋文帝出兵南下滅陳,嶺南未附。楊廣命陳後主致書夫人,使其歸隋。夫人始知陳亡,乃派人迎隋師入廣州,廣西各地亦聞風歸附。從此嶺南地區全部歸隋朝。及後文帝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夫人卒於仁壽二年(602年),時年九十一歲。

      【冼夫人-生平事蹟】

      冼夫人出生於陽西程村冼村(隋書∶冼夫人,高涼人也,離城三十里。城指陽江城),她一生與陽西關係密切。公元535年她約20歲時與高涼太守馮寶結婚,婚後常和馮寶一起處理政事。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陰謀反叛,冼夫人用計從高涼郡治古城(今陽東縣大八鎮)率眾,佯作獻禮,往州府(今陽江城),出其不意擊敗了李遷仕,率兵到達贛石(江西省某地),與陳霸先會師。

      【冼夫人-嶺南冼氏】

      原是擁有十幾萬戶的部族首領,跨據廣東恩平、陽江一帶山區。冼夫人幼年時叫冼百合,自幼追隨父兄逞勇鬥狠,經歷過幾次部族之間的械鬥,頗有男兒氣概,稍長更得異人傳授武藝及韜略,不但能夠挽弓執刀與敵人拼鬥,而且深諸行軍佈陣之法,因此。深得同族的器重和信賴,甚至海南儋耳諸部落民族也望風歸附。

      先是北燕苗裔馮業率眾浮海南來,定居新會,歷任牧守,三傳至馮融,被梁武帝任命為羅州刺史,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也著實欣賞冼百合的才識,於是降尊纖貴地為兒子馮寶向尚系蠻族的冼氏求親,馮寶新任高涼郡太守,生得一表人材,又是官宦世家,冼氏部族自然是歡天喜地答應了這門親事,冼百合於是成了太守夫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八月,侯景在壽陽反叛,梁朝按照羊侃的計劃應該是在採石礬堅拒叛軍渡江,另以一支精銳的部隊襲取壽陽,使侯景進既不能,退又失去了巢穴,烏合之眾,自然瓦解。可惜朝廷不用他的計謀,卻以與侯景有勾結的臨賀王蕭正德為平北將軍。

      都督京師諸軍事,他表面忙於備戰,暗地裡卻以大船數十艘資敵,於是侯景順利渡江,把梁武帝圍在小小的臺城。”

      這時廣州都督蕭勃徵兵火速赴援,高州刺史李遷仕久蓄異志,偽稱有病,遲遲不肯應命,並派人急召高涼太守馮寶。冼氏夫人考慮,刺史託病而拒都督之命,而卻積極整屯兵馬,顯然有謀叛之意。因而對丈夫說:“今刺史突然召你前往,必然是逼你同反,君若前往,不啻是羊入虎口,不妨稍加等待,以觀其變。”

      沒有幾天,李遷仕果然反叛。派遣杜平虜率兵逕往湖石,以便與侯景呼應。冼氏夫人自忖,杜平虜盡率精兵出城,留下李遷仕守著一座空城,自然無所作為,於是與丈夫計議,卑辭厚禮,徒步擔物,明為輪將,暗乃突襲,一舉攻下李遷仕的老巢。

      這個計劃具體由冼氏夫人執行,李遷仕遠遠地望見千餘人眾,背扛肩挑而來,果然中計,以為是輪送軍需品的隊伍,絲毫不加防範,立即命人拔柵開城。冼氏夫人率眾湧入,迅即從籮筐背囊中拿出刀劍,像秋風掃落葉般一下子佔領高州城,進而與長城侯陳霸先在湖石會師,擊潰杜平虜的叛軍。

      接下去是新任始興大守、長城侯陳霸先與王僧辯合力擊潰侯景。湘東王蕭繹在江陵即位,但不久被北朝中的西魏政權打得粉碎,陳霸先趁機代梁而為陳武帝,這也是南朝政權更替一個特點,總是大將奪權。

      數年之中長江流域烽火漫天,嶺南地區多賴冼夫人扶輯,安然無事。此時馮寶已歿,陳霸先篤念昔日並肩作戰的友誼,遣使拜冼夫人九歲的兒子馮僕為陽春郡太守。

      不久,廣州刺史歐陽紇起兵叛陳,天高皇帝遠,陳霸先鞭長莫及,冼夫人就近連絡百越首長;合力攻打歐陽紇而數平叛亂,馮僕因母親平叛有功被陳霸先封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將,轉任石龍太守。冼夫人也被冊封為“石龍太夫人”,權職待遇一律照比刺史。

      陳霸先即位之初,實力未允,對北朝採取和平邦交。三年後陳文帝嗣位,兵力日強,接連攻下長沙、江郢、巴蜀等地,南朝江山逐漸恢復舊觀,再傳到宣帝,又乘北齊內亂遣兵收江北各地,可惜到他兒子陳波寶手中,也就是陳後主,終日炕緬酒色,怠於政事,於是被隋文帝楊堅所滅。

      南北朝時對峙的局面雖然由隋文帝統一,但嶺南地區尚未歸附,為了維持地方安寧,共推石龍大夫人冼氏出來領導,仍用陳朝封贈的儀仗及兵衛甲盾,每每前呼後擁巡視各州,真個是威鎮南疆,簡直就是個小王國的女皇帝了。此時她已經是六十開外的人,兒子馮僕已死,孫兒馮魂與馮暄隨侍左右、大家都稱她為“聖母”。

      隋帝派遣韋洗前往嶺南宣撫,並攜帶陳後主的親筆書信,以及冼夫人先前呈獻給陳後主的“扶南犀杖”作為信物,冼夫人目睹犀杖,知道陳朝已經滅亡,於是率眾歸附隋朝,長孫馮魂被破格提升為儀國三司,冼夫人被冊封為“宋康郡夫人”。

      韋洗仍舊滯留嶺南,嶺南人王仲宣連絡各部族首領圍襲隋朝派來的欽差大人,冼夫人既然接受了隋朝的冊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特使的責任,於是派孫兒馮暄率兵往援,結果進兵不利,被俘下獄。冼夫人再派幼孫馮盎馳援,而且自己親自披掛上陣以為後應,很快就消平叛亂。從此南疆一片安謐,朝廷政令直達海隅,隋文帝對此大加讚賞,追贈冼夫人的先夫為廣州總管,追封他為譙國公,冼夫人被封為“譙國夫人”。譙國夫人雖然不是什麼官位,但卻比照總管衙門,設定幕僚機構和屬官,並頒予印信兵符,全權指揮嶺南六州兵馬,且給予一項特殊權利,遇有緊急事故,可以不先奏報朝廷而便宜行事。

      這是一項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榮耀,以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夫人而言,總管嶺南六州軍政大權,朝廷視之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賞賜有加,皇后也刻意籠絡,信使不絕於途,嶺南各州風調雨順,家給人足,形成有史以來最為富庶及安定的局面。

      隋文帝定都大興,也就是長安,勤謹節儉,減輕賦稅,與民休養生息,嶺南地區遵照朝廷指示,成效尤為可觀,隋文帝曾降敕書慰勉譙國夫人:“朕撫育眾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淨,兆庶安樂。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直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殷殷之意,溢於言表。

      隋朝開國以後,改廣州為番州,除了倚重譙國夫人坐鎮嶺南地區以外,更由朝廷派趙鈉為番州總管,綜轄地方政務,由於趙訥貪汙不法,動輒苛虐番民各部族,使得怨聲四起,紛紛上書朝廷,指斥趙訥的種種不法情事,有的甚至叛離朝廷而自立。隋文帝下詔譙國夫人就近懲治趙訥,並招撫諸部族。

      譙國夫人此時已經年屆古稀,猶自抖擻精神乘騎駿馬,盛張錦傘,親捧皇帝詔書逮捕趙訥,然後審問、正法,並一一列舉罪狀及受賄財物,派遣專使奏報朝廷,又風塵僕僕地巡行各州各郡宣達聖旨,所以嶺南各地復歸平靜。

      譙國夫人以邊睡番族,明大體、識大義、安撫百姓、綏靖地方,嶺南地安定繁榮達半個世紀;她雖然歷事三朝,實因環境使然,她始終忠於她的部族,忠於她的職守,對一個女人而言,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隋文帝深感冼夫人有功於朝,封馮盎為高州刺史(當時“高涼郡”朝治已改制成“高州”,政治中心在今陽江市江城區一帶。隋朝時期的“高州”不等於現在的茂名高州市!),赦免馮暄,並封暄為羅州(廉江、化州一帶)刺史,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設幕府,署長吏以下官屬。特准許她調六州兵馬,遇非常事可先斬後奏。冼夫人奏請將宋康郡夫人銜轉授馮僕妻冼氏,從此,冼夫人經常往來於羅州、宋康、高州之間(當時“高涼郡”朝治已改制成“高州”,政治中心在今陽江市江城區一帶。隋朝時期的“高州”不等於現在的茂名高州市!)。

      隋文帝仁壽二年,獨孤皇后崩逝,隋文帝好像突然從層層束縛中掙脫出來,於是開始放蕩,國事日益荒廢。就在此時,威鎮南疆的譙國夫人也油盡燈熄,享年七十五歲,朝廷追贈她為“誠敬夫人”。

      【冼夫人-史料記載】

      《隋書》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傳》——譙國夫人

      譙國夫人者,高涼洗氏之女也。世為南越首領,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每勸親族為善,由是信義結於本鄉。越人之俗,好相攻擊,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強,侵掠傍郡,嶺表苦之。夫人多所規諫,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洞。梁大同初,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娉以為妻。融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麗也,遣融大父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宋,因留於新會。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他鄉羈旅,號令不行。至是,夫人誡約本宗,使從民禮。每共寶參決辭訟,首領有犯法者,雖是親族,無所舍縱。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違。遇侯景反,廣州都督蕭勃徵兵援臺。高州刺史李遷仕據大皋口,遣召寶。寶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無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詐君共為反耳。”寶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臺,乃稱有疾,鑄兵聚眾,而後喚君。今者若往,必留質,追君兵眾。此意可見,願且無行,以觀其勢。”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率兵入灨石。寶知之,遽告,夫人曰:“平虜,驍將也,領兵入灨石,即與官兵相拒,未得還。遷仕在州,無能為也。若君自往,必有戰鬥。宜遣使詐之,卑辭厚禮,雲身未敢出,欲遣婦往參。彼聞之喜,必無防慮。於是我將千餘人,步擔雜物,唱言輸賧,得至柵下,賊必可圖。”寶從之,遷仕果大喜,覘夫人眾皆擔物,不裝置。夫人擊之,大捷。遷仕遂走,保於寧都。夫人總兵與長城侯陳霸先會於灨石。還謂寶曰:“陳都督大可畏,極得眾心。我觀此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及寶卒,嶺表大亂,夫人懷集百越,數州晏然。至陳永定二年,其子僕年九歲,遺帥諸首領朝于丹陽,起家拜陽春郡守。後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召僕至高安,誘與為亂。僕遣使歸告夫人,夫人曰:“我為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輒負國家。”遂發兵拒境,帥百越酋長迎章昭達。內外逼之,紇徒潰散。僕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將,轉石龍太守。詔使持節冊夫人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賚繡幰油絡駟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並麾幢旌節,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至德中,僕卒。後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郡共奉夫人,號為聖母,保境安民。高祖遣總管韋洸安撫嶺外,陳將徐璒以南康拒守。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獻於陳主,至此,晉王廣遣陳主遺夫人書,諭以國亡,令其歸化,並以犀杖及兵符為信,夫人見杖,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遣其孫魂帥眾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表魂為儀同三司,冊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未幾,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領皆應之,圍洸於州城,進兵屯衡嶺。夫人遣孫暄帥師救洸。暄與逆黨陳佛智素相友善,故遲留不進。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暄,繫於州獄。又遣孫盎出討佛智,戰克,斬之。進兵至南海,與鹿願軍會,共敗仲宣。夫人親被甲,乘介馬,張錦傘,領彀騎,衛詔使裴矩巡撫諸州,其蒼梧首領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皆來參謁。還令統其部落,嶺表遂定。高祖異之,拜盎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羅州刺史。追贈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夫人為譙國夫人。以宋康邑回授僕妾洗氏。仍開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降敕書曰:“朕撫育蒼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淨,兆庶安樂。而王仲宣等輒相聚結,擾亂彼民,所以遣往誅翦,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遂令孫盎斬獲佛智,竟破群賊,甚有大功。今賜夫人物五千段。暄不進愆,誠合罪責,以夫人立此誠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皇后以首飾及宴服一襲賜之,夫人並盛於金篋,並梁、陳賜物各藏於一庫。每歲時大會,皆陳於庭,以示子孫,曰:“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時番州總管趙訥貪虐,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長史張融上封事,論安撫之宜,並言訥罪狀,不可以招懷遠人。上遣推訥,得其贓賄,竟致於法。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親載詔書,自稱使者,歷十餘州,宣述上意,諭諸俚獠,所至皆降。高祖嘉之,賜夫人臨振縣湯沐邑,一千五百戶。贈僕為巖州總管、平原郡公。仁壽初,卒,賻物一千段,諡為誠敬夫人。史臣曰:夫稱婦人之德,皆以柔順為先,斯乃舉其中庸,未臻其極者也。至於明識遠圖,貞心峻節,志不可奪,唯義所在,考之圖史,亦何世而無哉!蘭陵主質邁寒松,南陽主心逾匪石、洗媼孝女之忠壯,崔、馮二母之誠懇,足使義勇慚其志烈,蘭玉謝其貞芳。襄城、華陽之妃,裴倫、元楷之婦,時逢艱阻,事乖好合,甘心同穴,顛沛靡它,志勵冰霜,言逾皎日,雖《詩》詠共姜之自誓,《傳》述伯姬之守死,其將復何以加焉!

      【冼夫人-軍事才能】

      冼夫人(512——602),一作洗(xiǎn)夫人,是中國古代嶺南地區最受讚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她一心為國、赤誠愛民的崇高精神,使動亂的南北朝時期的嶺南一隅得以偏安,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文化普遍提高。冼夫人不僅在協助梁、陳及隋三朝治理嶺南方面業績輝煌,而且她還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一員勇冠三軍的猛將。她在反對地方割據和分裂活動,維護國家統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和煊赫的戰功,得到皇朝的信任,逐漸上升為有權調動指揮部落六州兵馬,雄據一方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中華民族歷代英雄豪傑中亦少有可比者。

      NO.6 平陽公主

      【摘要】

      中華五千年的深厚的歷史孕育出了有許多的“平陽公主”,但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也成就了形形色色的“平陽公主”。歷史上可以稱得上女中豪傑的平陽公主有兩個:一個生活在西漢,另一個則生活在隋唐。

      【漢元帝女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漢元帝劉奭之女,母為衛婕妤。

      相關史料:《漢書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中山衛姬,平帝母也。父子豪(衛子豪),中山盧奴人,官至衛尉。子豪女弟為宣帝(漢宣帝)婕妤,生楚孝王(劉囂);長女又為元帝(劉奭)婕妤,生平陽公主。成帝時,中山孝王(劉興)無子,上(漢成帝)以衛氏吉祥,以子豪少女配孝王。元延四年,生平帝(漢平帝)。

      【東漢明帝女平陽公主劉奴】

      平陽公主(?年——72年)劉奴,漢明帝劉莊之女,母為賈貴人,漢章帝劉炟同母姐。永平三年封平陽公主,嫁大鴻臚馮順。

      相關史料

      《後漢書皇后紀第十下》皇女奴,三年封平陽公主,適大鴻臚馮順。

      【晉武帝女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西晉人,晉武帝司馬炎的嫡長女,母為武元皇后楊豔。

      相關史料

      《晉書列傳第一》

      武元楊皇后,諱豔,字瓊芝,弘農華陰人也。父文宗(楊文宗),見《外戚傳》。母天水趙氏,早卒。後依舅家,舅妻仁愛,親乳養後,遣他人乳其子。及長,又隨後母段氏,依其家。後少聰慧,善書,姿質美麗,閒於女工。有善相者嘗相後,當極貴,文帝(晉文帝)聞而為世子聘焉。甚被寵遇,生毗陵悼王軌(司馬軌)、惠帝(晉惠帝司馬衷)、秦獻王柬(司馬柬),平陽(平陽公主)、新豐(新豐公主)、陽平公主。武帝即位,立為皇后。有司奏依漢故事,皇后、太子各食湯沐邑四十縣,而帝以非古典,不許。後追懷舅氏之恩,顯官趙俊,納俊兄虞女粲(趙粲)於後宮為夫人。

      【平陽公主-軍事才能】

      形勢危急,平陽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議,決定分頭行動,柴紹直奔太原,而平陽公主則在後方進行各種安排。她很快動身回到鄠縣(今陝西戶縣)的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當地的產業變賣,賑濟災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很快李淵起兵的訊息就傳來了。平陽公主聽到這個訊息,決心要為父親招募更多的軍力。

      她到處聯絡反隋的義軍。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規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當時他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家僮馬三寶前去遊說何潘仁歸降。不知道馬三寶使了什麼手段,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願做平陽公主的手下。平陽公主收編了何潘仁後又連續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勢力大增。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率領的義軍不但打敗了每一次進攻,而且勢如破竹,連續攻佔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陽公主收編的這幫義軍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如果沒有幾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鎮不住他們,何況其兵源還來自原本不相統屬的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收編的烏合之眾變為一支百戰百勝的勁旅,取得如此大的戰績,足見平陽公主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的。

      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非常的嚴明,平陽公主令出必行,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在那亂兵蜂起的年月裡,這支軍隊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 娘子軍威名遠揚,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來。不久,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就超過七萬人了。 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堪稱天才,隋將屈突通就曾經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地看到他的三女兒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屬於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指揮部(幕府)。11月他們兵打一處,很快就攻克了長安。 平陽公主在關中行動的意義對建立李唐王朝來說是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的。唐王朝建立後,李淵將自己這位才略出眾的愛女封為“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歷史功績】

      攻克長安之後,平陽公主繼續領兵作戰為大唐打江山。因為李淵當時雖然拿下了長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個關中,他的四周都是敵人。穩定長安後,李淵立刻掉頭對付據有隴西之地的薛舉和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李淵命李世民征討。李世民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來掃蕩這些勢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滅王世充。這一役唐軍圍城打援,把前來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一起幹掉了。這幾仗柴紹都曾參與。如果說平陽公主這時在長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為傑出的將領,她當然是要參加這些決定大唐命運的決戰的。有人說,李世民轉戰西北掃蕩隋朝殘餘勢力時,主要就是依靠平陽公主和娘子軍的參戰,才能連克強敵。竇建德覆滅後,餘部推劉黑闥為首領,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他們北聯突厥,不到半年盡復竇建德舊地。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娘子關位於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於此才更名娘子關。山西是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中不穩,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敵人從這裡進入山西。長安之戰後,平陽公主的事蹟就不再見於史籍。直到6年之後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了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於她的葬禮與眾不同,平陽公主是以軍禮下葬的。 結合她死時以軍禮下葬,大膽推測一下,應該是戰死或負了重傷回到長安後創發而死的。後人推測她是與劉黑闥作戰時身亡的。622年11月,李淵派李建成統兵討伐劉黑闥,開始雙方互有勝負,直到12月25日才將其徹底擊潰。平陽公主駐守的娘子關就在前線,當然會率部參戰。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於此時,則其屍體運回長安差不多要半個月。由於是公主,下葬的準備工作也差不多半個月,則時間上也吻合。

      NO.7 梁紅玉

      【梁紅玉-基本資料】

      姓名:梁紅玉

      生卒:1102--1135

      描述: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

      籍貫:淮安北辰坊人

      【梁紅玉-人物簡介】

      梁紅玉(1102—1135),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另一說原籍池州,安徽省貴池縣),因家貧戰亂流離京口為營妓。後結識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勳,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 安國夫人和楊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農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弔唁。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

      【梁紅玉-飛馬傳詔,平定叛亂】

      北宋滅亡後,金軍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後,定都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於是改汴京為開封,以宗澤為開封留守。宗澤多次上書朝廷,請求收復北方失地,宋高宗趙構置之不理,苟安江左,宗澤臨死時大呼:“過河!”成為千古憾事,南宋不去收復北方失地,金軍就不斷南攻,宋高宗趙構畏敵如虎,幾次出逃。建炎三年,金軍在粘沒喝的帶領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宋高宗又倉皇往浙江一帶逃跑,外憂引起內患,御營統制苗傅與威州刺史劉正彥擁眾作亂,襲殺了執掌樞密的王淵,分頭捕殺了宦官,強迫高宗讓出帝位,內禪皇太子,由隆裕太后垂簾聽政。以為婦人孺子執政,可以為所欲為。在這次叛亂中,在秀州擁有重兵的韓世忠的兒子以及夫人梁紅玉也被扣壓在內。

      韓世忠起兵後,和梁紅玉兩人相親相愛,轉戰各地,後來梁紅玉有了身孕,便留在京城,想不到竟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但韓世忠善於用兵,作戰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對他頗為忌憚,對梁紅玉母子頗為客氣。

      事變發生之後,宋高宗的行動已是毫無自由,宰相朱勝非與隆裕太后密商,派梁紅玉出城,馳往秀州,催促韓世忠火速進兵杭州勤王,並由太后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封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這裡商量妥當,朱勝非就對苗傅說:“韓世忠聽到事變後,不立即前來,說明他正在猶豫,舉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勸韓世忠投奔你,那麼你力量大增,別的人就用不著懼怕了。”苗傅聽後大喜,認為是一條好計,立即派梁紅玉出城,梁紅玉回家抱了兒子,跨上馬背,疾馳而去,一晝夜趕到秀州。韓世忠在瞭解了一切情況後,當即會同劉浚、劉俊,帶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宋高宗喜出望外,親自到宮門口迎接他們夫婦,立即授韓世忠武勝軍節度使,不久又拜為江浙制置使。

      【梁紅玉-桴鼓親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宋內亂,正好給了金軍可乘之機。1129年10月,金軍在完顏宗弼(即俗稱的金兀朮)率領下長驅直入,攻入江浙。宋高宗對付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逃跑。先從杭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再從明州逃到海上。幸虧金軍海軍不行,才讓高宗勉強保住了老命。這時金軍已經孤軍深入5個多月,江南各地到處爆發了漢人的反抗。宗弼見再待下去就要“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於是在大肆擄掠之後北返。

      這時韓世忠正擔任浙西戰區司令(浙西制置使)。聽說金軍北撤,便率水軍八千人急赴鎮江截擊。金軍號稱十萬。雖然未必真的有那麼多,但兵力肯定是大大超過韓世忠的。韓世忠所部的宋軍在金軍南下時已經敗過一陣。另外,兵法有云“歸師勿遏”。也就說不要阻截歸鄉的軍隊,否則思鄉心切的軍隊往往會發揮出超常的戰鬥力。所以從表面上看,韓世忠無論從兵力,士氣還是戰鬥力上都遠遠不如金軍。

      金軍統帥宗弼大概也覺得韓世忠是在以卵擊石,於是下戰書給韓世忠約定日期開戰,韓世忠接受。到了約定的日子,金軍開始北渡長江。韓世忠率軍在江面上攔截。雙方在江面上激戰。梁紅玉冒著箭雨親自擂鼓。連續打退了金軍的十幾次攻擊。金軍始終不能渡江。

      也許有人要問梁紅玉不就是在打仗時敲敲鼓嗎,有什麼了不起呢?

      打仗並不是光人多就行了。人再多,如果沒有協調一致的行動,也不過是打群架罷了。要協調大兵團的行動,通訊是非常重要的。現代作戰可以用步話機下達命令。古代就全靠旗幟和金鼓。所謂“聞鼓則進,鳴金收兵”不過是籠統的說法。不同的鼓點其實代表不同的命令。梁紅玉親自擊鼓也就是表明她在指揮整個艦隊。在古代戰爭中,鼓手和旗手是敵軍的首要攻擊物件。梁紅玉站在這個位置上,也就是站在最危險的位置上。當然大大鼓舞了士氣。

      從梁紅玉指揮整個艦隊來看,梁紅玉肯定是參與了作戰計劃的制定的。那麼她的軍事才能從哪裡來的呢?有些書認為她的祖上是武將,所以梁紅玉有家傳武功。這一點我已經在前面分析過,不過是在她出名後為她臉上貼金而已。其實梁紅玉既然長在軍營,耳濡目渲,總是會學到一些東西的。她與韓世忠結婚後隨其轉戰南北,必然也得到了韓世忠的指點。再加上一點天資,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金軍遭到重挫,大出宗弼所料。於是他採取和平手段,派使者對韓世忠說只要韓世忠肯放他們一條生路,他願意歸還所有在江南掠奪的財物,另外還送給韓世忠名馬作為謝禮。韓世忠一口回絕。雙方在長江上且戰且走。金軍不熟悉地理,被宋軍逼入黃天蕩死港。

      此時本是消滅金軍的最好時機。但是韓世忠和梁紅玉的兵力實在太少,又沒有陸軍配合,宗弼趁機鑿通湮塞已久的老鸛河故道30裡,撤向建康(今南京)。史書上說這30裡是一夜鑿成,未免誇大。金軍被困在黃天蕩裡幾十天,這條河道當是用了這幾十天的功夫才鑿成。

      宗弼在撤向建康的途中又遭到岳飛的阻擊。不得已折回長江繼續北渡。韓世忠水軍多海艦,形體高大,穩性好,攻擊力強。為了發揮這個優勢,韓世忠令工匠製作了許多用鐵鏈聯結的大鐵鉤,並挑選健壯的水兵練習使用,用以對付金軍的小戰船。四月十二日清晨,金水軍首先發起進攻,韓世忠水軍分兩路迎戰,陷敵人於背腹受擊的境地。南宋戰船乘風揚帆,往來如飛,居高臨下用大鉤鉤住敵船一舷,使勁――拽,敵船便隨之傾覆。宋軍再一次獲勝。

      連戰皆勝讓韓世忠非常驕傲,認為金軍不習水戰,遂大意起來。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議利用海船無風難以開動這一點,選一個無風的天,向宋軍攻擊定能取勝。我們不知道歷史上諸葛亮有沒有真的設壇借過東風。宗弼倒是設過壇祈求無風。在這個儀式中,宗弼殺白馬,割破自己的額頭,又將擄掠來的婦女開膛剖腹,挖出心臟祭祀上天。

      也不知道老天爺是不是特別垂青宗弼,還是給女人的心嚇壞了。第二天真的沒有風了。宗弼立即率領艦隊向宋軍發動總攻。金軍以小舟縱火,用火箭射擊宋軍的船帆。宋軍的海船無法開動都成了金軍火箭的靶子。不一時全部都被燒燬。宋軍大將孫世詢、嚴允戰死。韓世忠敗回鎮江。金軍突圍而去。

      雖然在從戰術上來說韓世忠此戰敗的很慘。但是從戰略上來說,韓世忠以絕對弱勢兵力而能阻擊金兵達48日,而且金兵北去後不敢南顧,已經達到了擊退金兵的戰略目的。應該是不錯了。但是金兵敗北之後,梁紅玉不但不居功請賞,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彈劾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這一義舉,使舉國上下,人人感佩,傳為美談。朝廷為此再加封她為“楊國夫人”。

      彈劾歸彈劾,朝廷正在用人之際當然不會處罰韓世忠。反而不斷地升韓世忠的官。紹興五年(1136年),韓世忠被任命為武寧安化軍區司令(武寧安化軍節度使),駐紮楚州(今江蘇淮安)。梁紅玉隨韓世忠率領將士以淮水為界,舊城之外又築新城,以抗擊金兵。經過戰亂的浩劫,楚州當時已遍地荊榛,軍民食無糧,居無屋,梁紅玉親自用蘆葦“織蒲為屋”。在尋找野菜充飢時,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發現馬吃蒲莖,便親自嘗食,並發動軍民採蒲莖充飢。淮人食用“蒲兒菜”,相傳即從梁紅玉始。蒲兒菜因此稱作“抗金菜”。由於韓世忠、梁紅玉與士卒同勞役,共甘苦,士卒都樂於效命。經過苦心經營,楚州恢復了生機,又成為一方重鎮。韓世忠駐守楚州十多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梁紅玉-英勇戰死】

      說到梁紅玉的結局,後世的筆記小說和各種話本往往說梁紅玉是在韓世忠辭去軍權後共同歸隱山林,白頭諧老,最後在韓世忠死後兩年才病死。這雖然反映了後世對女英雄結局的美好願望,但與歷史不符。根據著名歷史學家鄧廣銘的研究,梁紅玉是在紹興五年(1135)年在楚州隨夫出征抵禦金軍入侵時死去的。

      紹興五年,梁紅玉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與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農曆八月二十六(1135年10月6 日)遇伏遭到金軍圍攻,腹部重傷,腸子流出以汗巾裹好繼續作戰, 最後血透重甲,力盡落馬而死。首級被敵人割去。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弔唁。(據 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二於紹興五年八月丁卯條“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

      另一說是被奸細在食物中下毒,中毒後痢疾不止而死。

      1151年,韓世忠病逝。梁紅玉的遺體被遷到蘇州。夫婦合葬於蘇堤靈巖山下。

      NO.8 唐賽兒

      【摘要】

      唐賽兒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唐賽兒是山東蒲臺縣人(今山東濱州市蒲城鄉),林三之妻。林死後據說唐偶得一石匣,內有寶劍兵書,唐研習後通曉法術兵法,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於永樂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內)起事。唐賽兒起事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軍隊,殺了青州都指揮使高風,各地民眾紛紛響應。朝廷派出京師精兵,由安遠候總兵柳升與都指揮劉忠統領,前來征討。明軍仗人多勢眾,包圍了唐賽兒山寨。唐賽兒假作投降,乘機夜襲官軍。明軍大亂,劉忠戰死。唐賽兒突圍而出。唐的部眾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圍安邱。唐賽兒部最後被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擊潰消滅。

      【唐賽兒-生涯】

      唐賽兒以白蓮教為名義,自稱“佛母”,秘密往來於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州縣,借傳白蓮教發動群眾,組織起義力量。 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組織農民軍數千人,於青州卸石棚寨起義。起義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風的官軍,青州以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和卸石棚起義軍聯為一起,共約萬人,分兵攻打宮州,日照、諸城、壽光、安丘、郎墨等州縣,“毀官衙、燒倉庫”,殺富濟貧,官吏紛紛逃命,告急文書傳至京師,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賽兒怒斬來使,於是明政府又派遣總兵柳升、都指揮劉忠帶領京營兵馬來鎮壓。唐賽兒抓住柳升狂妄輕敵的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柳升信以為真,起義軍趁機於夜間向防備薄弱的敵大本營猛攻,打亂了敵軍,劉忠中箭斃。天亮後,柳升得知中計,帶領大隊人馬前來攻打,趕到山寨時,起義軍已經轉移。唐賽兒安然脫險,使明成祖十分惱火,一方面嚴懲地方官員,又令各地緝拿唐賽兒。後懷疑唐賽兒削髮為尼,逮“天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但“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今在她的故鄉舊址蒲湖主島上建有“唐塞兒紀念祠”,並在附近的濱州黃河大橋北端建有她的戎裝塑像。

      【唐賽兒-野史】

      在明朝時後,山東白蓮教起義。據說是女首領唐賽兒。

      而為了抓住唐賽兒,不少明朝的錦衣衛,傾巢而出。來回的抓住年輕的姑娘,就脫光衣服,剃光包括頭髮在內的毛髮,殘忍的凌辱。辣椒水,老虎凳。鐵窗,灌鉛水,還有鐵棍穿刺身體的等等,鐵鉤懸掛人體,不一而足。

      而女人天生肉體嬌貴,怎奈這些酷刑,不得不違心承認。而所有承認的女囚犯,一律騎在母驢上,光腚遊街示眾。最終凌遲處死!據說因為唐賽兒一案,起碼造成了1萬多名年輕女子蒙冤慘死!

      最終唐賽兒主動交納出來白蓮教的聖物,白蓮玉足。而她蒙受了慘烈的拷打,被剃光頭髮,脫光衣服,反覆侮辱。最終騎在木驢光腚送上刑場。她被凌遲2000~3000刀,凌遲了3天才斷氣。首先切割手臂,胳膊上的人肉,切割成為非常薄的肉片。然後是軀幹。最後是挖眼,切割耳朵,鼻子,舌頭。最終開膛剖腹,將腦袋砍掉,掛在城樓上,示眾!

      甚至因為在明朝時候,木驢成為一種侮辱性的官方刑法。這樣一來,達到最大屈辱女囚犯的目的!所以說,一個被剃光頭髮,赤裸身體騎在木驢上的女囚犯,往往是不貞節的,是下賤的!

      所以說就算她們死後,也很少被人伸冤!最終蒙冤千古,甚至部分事情,只有野史記載,道貌岸然的“正史”是根本不會記錄的。而根據出土的文物表明,當時野史雖然有誇大,可是部分細節,的確有可信之處。

      NO.9 秦良玉

      【摘要】名符其實的“花木蘭”——明未巾幗英雄——秦良玉。在中國歷史上,正式被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在巴蜀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流傳下了“巴蜀自古出女將”這一千古佳話。郭沫若:“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秦良玉-個人簡介】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女將軍、民族英雄、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 人。歷史上少有的文武雙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將軍,二十四史唯一單獨作傳的女子。上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駐四川等多處提督、總兵官,鎮東將軍,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貞侯。

      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瀋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並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貞侯。被永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去世後諡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入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衚衕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秦良玉-生平事蹟】

      巴山蜀水巾幗雄 秦良玉

      (摘自《大明朝的另類史》·赫連勃勃大王梅毅著)

      秦良玉,乍觀此名字,如果是對明朝史不大清楚的人,可能會把這個秦良玉與那個左良玉搞混。左良玉乃男兒漢,官至總兵,攜"平賊將軍"印,堂堂大老爺們,卻一直養賊自重,最終還與南明的弘光朝君臣大施拳腳,在進攻南京的途中病死。其子左夢庚豬狗之才,攜數十萬明軍向滿清投降,甘為異族鷹犬。而我們所要講的主人公秦良玉,紅妝婦人,巾幗英雄,多年來為大明朝出生入死,赴邊擊後金,川地殺逆賊,至死不降,誠為女中丈夫,直可愧殺左良玉之輩。

      秦良玉,忠州人(今重慶忠縣),生於萬曆初年。由於其父秦葵乃明朝貢生出身,秦良玉自幼一直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薰陶。忠臣烈士之義,感身報國之情,秦葵一直向子女傳授不懈。身為知識分子,秦葵已經有預感大亂將至,常研習兵書,舞劍論兵。他對兒女一視同仁,讓秦良玉與其兄秦邦屏與弟弟秦民屏一起讀典籍,學騎射。可喜的是,比起兄弟來,秦良玉秉賦超群,文翰得風流,兵劍諳神韻,使得秦葵憮然嘆息道:“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日後定能封侯奪冠。”秦良玉慷慨朗言:“倘使女兒得掌兵柄,應不輸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女)和冼夫人(隋明嶺南的少數民族首領)。”天作良緣。秦良玉成人後,嫁與石柱土司馬千乘。這位馬土司雖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大有名,乃漢朝“馬革裹屍”的伏波將軍馬援。郎才女貌,神仙伴侶,二人伉儷情深,夫唱婦隨。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地區(今貴州遵義)的土司楊應龍造反。由於事起蒼猝,賊寇連陷重慶、瀘州等戰略要地,進圍成都。蜀中大震。作為地方土司,馬千乘以三千石柱兵從徵,跟隨明朝四川總督李化龍討伐叛軍。石柱兵皆持一種特製長矛,矛端呈勾狀,矛尾有圓環,攀援山地險峻地形時,前後接應搭接,敏捷如猿。由於他們的矛杆皆以無漆的白杆製作,時人稱之為"白桿兵"。依理,馬千乘率兵三千從官軍,已經盡到了土司對中央朝廷的義務,但秦良玉為解國難,又統精卒五百人,自備軍糧馬匹,與副將周國柱一起在鄧坎(今貴州鳳崗)扼守險地,持弓援劍殺賊。為此,明朝總督李化龍大為嘆異,命人打造一面銀牌贈與時年26歲的秦姑娘,上鐫“女中丈夫”四個大字,以示表彰。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正月初二,明軍由於連連克捷,上下鬆懈,置酒高會,慶祝新春佳節。洞曉古今兵法的秦良玉多智,她預料賊軍會乘夜偷營,誡囑丈夫馬千乘命令“白杆軍”嚴禁飲酒,持矛裹甲,連夜分守險隘。半夜時分,明軍官兵大部分醉醺醺的沉入夢鄉,賊軍果然突然發動襲擊。醉夢中的官軍一時間四一奔逃。所幸的是,早有準備的秦良玉夫婦所領"白桿兵"發起反突襲,叛軍先勝後敗,惶駭間被長矛捅倒無數,皆轉身奔逃。

      秦良玉夫婦緊追不捨,追入賊境,連破金築寨、明月關寨等七寨,直抵楊應龍叛軍老巢的天險桑木關下。明軍諸軍喘息後集結,齊攻桑木關。由於山險關峻,甲冑衰身的明朝官兵一時束手無策。“白桿兵”此時頓顯神威,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來就高超,又有特別矛鉤擁搭連,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內演雜技一樣互相搭持攀掛,與酋陽土司等地方兵配合,一舉蕩破險關。關口拿下,明朝官軍奪門而入。於是,眾人合兵,直搗海龍囤,殺得賊兵血流成河。賊首楊應龍駭然無奈,慌亂中自縊身死,插州之亂平息。此次平亂,秦良玉、馬千乘夫婦“為南川路戰功第一”,為諸司之先,並又獲朝廷銀牌及色緞等物作為獎勵。大功如此,秦良玉並未沾沾自喜,從不言功,夫婦二人仍回石柱本份過活。

      十多年後,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丈夫馬千乘死於政府獄中。《明史》記載說,石柱部民狀告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雲陽獄,不久馬千乘病死其中。但他真正的死因,其實是北京萬曆帝派來的監稅太監丘乘雲向石柱索取賄賂,馬千乘自恃於朝廷有功,不予。這下可羞惱了丘公公,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馬土司逮捕入獄,活活折磨而死,時年僅四十一歲。一下子變成孤兒寡母,秦良玉含淚忍痛。她大義為重,殯斂丈夫後,未有生出任何反叛不臣之心,反而代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於職守。《明史》中這樣贊詡秦良玉:“(其)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酋長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建立“大金(後金)”,開始連連發動對明朝的進攻。兩年後,薩爾滸一役(戰場在今遼寧撫順以東),明軍慘敗,諸營皆潰。自此之後,駐遼明軍幾乎是聞警即逃。東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國範圍內徵精兵援遼。秦良玉聞調,立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籌馬集糧,保障後勤供應。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瀋陽之戰中,秦氏兄弟率“白桿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滿洲兵,大戰中殺辮子兵數千人,終於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八旗軍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勇悍計程車兵,並長久為之膽寒。由於眾寡懸殊,秦邦屏力戰死於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兩千多白桿兵戰死。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桿兵”名聞天下。得知兄長犧牲訊息後,秦良玉製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給遠在遼地的石柱兵。然後,她自統三千精兵,直抵榆關佈防(今山海關),控扼滿州兵入關咽喉。明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為此專門上奏天啟帝,追贈死難的秦邦屏都督僉事,立祠祭祀。不久,明廷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誥褒獎。由於“白桿兵”戰鬥力強,明廷再下令徵兵兩千。秦良玉聞詔即行,與弟弟秦民屏馳還石柱,徵調士兵準備援遼。

      抵家僅一日,重慶內亂。永寧土司奢崇明借奉詔援遼的名義,率數萬人馬與其女婿樊龍里應外合佔據了重慶,併發兵圍攻成都,大有關門做皇帝的意思。由於同為“土司”鄉親,奢崇明派人攜大筆珍寶來石柱與秦良玉“通好”。秦良玉二話不說,立斬賊使。她派遣秦邦屏及其二子溯流西上,度渝城後,忽然抵至重慶南坪關,扼制賊兵歸路。趁天黑敵軍無備,“白桿兵”突襲賊軍駐於長江和嘉陵江上的水軍,盡焚其舟。同時,秦良玉分兵守忠州,馳報夔州官軍密防瞿塘天險,阻遇叛軍沿江東下。正是由於這位女中丈夫的排程有方,奢崇明叛軍終於難成氣候,出戰即敗。但當時川地有一帶諸土司"自治"部落皆收受叛軍賄賂,大多數逗留觀望,惟獨秦良玉率石柱兵奮勇直前,連獲紅崖墩大捷、觀音寺大捷以及青山墩大捷。如此一來,不僅成都圍解,重慶也很快得以收復,叛亂得平。明廷敘功,秦良玉得授總兵一職,成為方面大將,她的兄弟和子侄皆獲擢升。

      川地底定之後,鑑於作戰中明朝官軍的"熊包"表現,秦良玉上書奏稱:“臣率(秦)翼明、(秦)拱明(她的兩個侄子)提兵裹糧,累奏紅崖礅諸捷。而(明朝官軍)行間諸將,未睹賊面,攘臂誇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於賊者,唯恐(別)人之勝;怯於賊者,惟恐(別)人之強。如總兵李惟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見)臣(秦良玉自稱),不容一見。(李惟新)以六尺軀鬚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自稱),(其)靜夜思之,亦當愧死!”疏上,由於明廷正需石柱這樣的地方力量,天啟帝“優詔報之”,並下令文武大吏對待秦良玉皆要以禮相待,不得疑忌。感動之下,秦良玉更加為明廷賣命,其弟秦邦屏不久即在陸廣做戰中戰死沙場。

      崇禎三年(1630年),皇太極攻榆關不入,便率十萬辮子軍繞道長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後,進抵北京城外,連克永平四城,明廷大震。秦良玉得到十萬火急的勤王詔書之後,即刻提兵赴難,星夜兼程,直抵宣武門外屯兵。當時,聞詔而至的各路勤王官軍共二十萬有餘,但都畏懼滿洲兵的狠武,無人帶頭出戰。秦良玉“白桿兵”人數雖然僅有數千,但一直為滿洲兵所忌憚。昔日渾河血戰,讓大辮子們再也忘不了這些身體矮小手持超長銳矛計程車兵。因此,“白桿兵”吶喊衝殺之際,滿洲兵心自發怯,加上明軍中又有孫承宗這樣的老將作配合,最終迫使皇太極連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撤圍而去(山海關未能攻下,也是滿洲軍撤兵原因,他們怕日後遭首尾截擊)。

      【秦良玉-相關史料】

      秦良玉年譜:

      萬曆二年 (1574年)良玉出生於一個歲貢生的家庭。她自幼深受其封建家庭"執干戈以衛社稷"的思想影響,從其父秦葵操練武藝,演習陣法,顯露出一般女子所難企及的軍事才能,素以"饒膽智、善騎射、熟韜略、工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稱著於世。幼年時代秦良玉就樹立了一顆掌軍掛帥的雄心。她說:“使兒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嫁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為妻,她激勵其夫並幫助其在石柱建立了一支“戎伍肅然”為遠近所憚的"白桿兵"。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到播州(今遵義)參加平定楊應龍叛亂的戰鬥,戰功第一,然而良玉不言其功。“女將軍”稱號遂傳開。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馬千乘冤死雲陽獄,朝廷因秦良玉平賊有功,且子祥麟尚幼,故令其襲其夫職。秦良玉26歲時開始帶兵打仗,一生多次率師遠征,歷經44年戎馬生涯,足跡遍及貴州高原,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並在這一年奉詔遼陽。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派其兄秦邦屏與弟民屏率三千白桿兵赴瀋陽, 決戰渾河(今永定河)。並與子祥麟隨後北上。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秦良玉親自率兵北上,抵禦後金,鎮守榆關,“軍功第一”,熹宗為其詔加二品,即予封誥,並賜"忠義可嘉"匾額;同年9月,她奉詔討伐奢崇明叛亂,轉戰重慶、成都和瀘州待地。並收復新都(今成都),大敗奢崇明。熹宗又授予她四川都督僉事,並充總兵官, 封誥一品夫人。

      天啟二年(1622年)白桿兵破奢軍解圍成都,回師重慶奪二郎關、佛圖關,趁夜收復重慶。

      天啟三年(1623年)秦良玉打敗永寧奢崇明軍,平定全川;同年平定“松藩叛亂”。

      崇禎三年(1630年)永平四城失守,畿輔震動,詔天下勤王,各方將領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獨秦良玉慷慨誓眾,率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晝夜兼程,再次馳援京師。崇禎皇帝優詔褒美,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召見平臺,賜彩帛羊酒,並賦四詩旌其功。

      崇禎七年(1634年) 張獻忠入川,秦良玉與正好回川的兒子馬祥麟前後夾擊,在夔州(奉節)打敗張獻忠,使之退走湖廣。

      崇禎十三年(1640年)羅汝才犯四川,秦良玉領兵至,汝才不戰而逃,秦良玉率白桿兵追擊,在巫山和夔州重創羅汝才農民軍。並奪其大纛。

      崇禎十七年(1644年) 張獻忠、羅汝才聯軍再犯四川,殺老將張令,秦良玉馳援夔州,然不敵聯軍,敗回石柱。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軍攻佔北京,大舉南下之時,秦良玉已年過七十,還毅然接受南明隆武政權賜封的太子太保、忠州候爵封號和隆武政權賜予的銅質“太子太保總鎮關防”官印,繼續高舉扶明抗清的旗幟,準備前往福建抗清,然鄭芝龍叛變,隆武帝被捉,未能成行。遂退守保家園。維護土家族地區人民的安全。清軍入川后,狼煙四起,遍地干戈,廣大人民備受蹂躪,唯秦良玉不屈,以萬壽山的萬壽寨為據點,堅持鬥爭, 最終保持了抗清的晚節。

      清順治五年 (1648年),秦良玉病卒,葬於石柱縣東3公里處、龍河北岸的回龍案(今石柱縣大河鄉鴨樁村),享年75歲,朝廷諡號“忠貞”,是為忠貞侯。

      NO.10 馮婉貞

      【馮婉貞-概述】

      馮婉貞(清咸豐年間人),北京謝莊人,祖籍山東。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以後,四處擄掠,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馮婉貞-事蹟】

      清朝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從海上入侵中國,京城北京騷亂起來。在離圓明園十里的地方,有一個村子叫謝莊,全村都是獵戶。其中有一個叫馮三保的,山東籍人,精通武術。他的女兒婉貞,十九歲,姿態優美容貌漂亮,從小喜愛武術,學習過的沒有不精通的。這一年謝莊創辦村民自衛組織“團練”,因為馮三保勇敢而又會多種武藝,大家推選他當頭領。村民們在險要的地方築起石牆、土堡壘等防禦工事,樹立起旗幟,上面寫有“謝莊團練馮”幾個大字。

      一天中午,偵察訊息的人報告說敵人的騎兵開來了。不久,就看見一個白種人的頭子率領著大約一百名印度士兵,那頭子是英國的軍官,他們正騎著馬向前跑來。馮三保提醒團丁裝好火藥、上好子彈。但不要亂放槍,他說:“這是強敵啊,瞄不準就不要輕易發射,白白浪費子彈,這對我們取勝沒有好處。大家一定要當心這一點!”

      這時敵人已逼近石寨,槍聲大作。寨子裡的人踡曲著身子趴在那裡,一動不動。不久,敵人離得更近了。馮三保見這陣勢有機可乘,急忙揮動旗幟,說:“開火!”開火,是軍中規定放槍的號令。於是所有的槍支一齊發射,敵人象落葉似的紛紛跌下馬來。等敵人的槍再次射擊時,寨子裡的人又象鴨子一樣趴在地上了。這是借寨牆來作掩護的。攻打了一陣,敵人退卻了,馮三保非常高興。唯獨婉貞憂愁地說:“小股敵人走了,大股敵人要來的。如果他們拿大炮來攻打,我們全村不就化為粉末了嗎?”馮三保吃驚地問道:“那怎麼辦呢?”馮婉貞說:“西洋人的長處是使用槍炮等火器,短處是不會武術。槍炮對遠距離攻擊有利,而武術對近身作戰有利。我們村方圓十里都是平原,跟敵人較量槍炮,那怎麼能取勝呢?不如用我們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持著刀,拿著盾,象猿猴那樣敏捷地進攻,象鷙鳥那樣勇猛地搏擊,或許能避免這場災禍吧?”馮三保說:“把我們全村人都算上,精通武術的不過一百來人,讓這樣少的人投身到強大的敵群中搏鬥,這跟把一隻羊孤身投到狼群裡有什麼不同呢?小女孩子不要多嘴。”馮婉貞微微地嘆息說:“我們村莊眼看就要完了!我一定要盡全力來拯救我們的村莊。”於是她把謝莊精通武術的少年召集起來,激勵他們說:“與其坐著等死,怎比得上奮起抗敵拯救我們的謝莊呢?各位如果沒有這種意思也就算了,如果有這種意思的話,就聽我的指揮好了。”頓時,群情振奮。

      於是馮婉貞率領著一夥青年人整裝出發,他們都穿著黑衣黑褲,手持雪亮的鋼刀,行動敏捷得像猿猴一樣。離村四里的地方有一大片樹林,樹蔭濃密,遮蔽天日,他們就埋伏在那裡。沒有多久,敵人果然抬著大炮來了,大約有五六百人。婉貞拔刀躍起,率領大家襲擊敵人。敵人沒有意料到,非常驚慌混亂,忙用槍上的刺刀來迎戰,可是輕便敏捷勇猛兇狠到底比不上以馮婉貞為首的中國少年。馮婉貞揮舞鋼刀奮力砍殺,跟她對打的沒有一個不倒地的,敵人紛紛敗退。馮婉貞大聲喊道:“各位!敵人想遠遠地甩開我們,要用槍炮消滅我們,趕快追趕,不要坐失良機!”於是眾少年盡全力攔截逃敵,雙方混雜在一起,雜錯交戰,敵人的槍炮火器始終不能發射。太陽落山時,被打死打傷的敵軍不下一百多個。殘敵只好扔下大炮,倉皇逃命。謝莊於是得到了保全。

      NO.11 穆桂英

      【摘要】

      穆桂英,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女性人物,明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將通俗演義》中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英雄。

      【穆桂英-人物簡介】

      穆桂英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穆”姓,衛聚賢《楊家將及其考證》一文,以為是“慕容”一語的音轉。慕容氏作為古代鮮卑貴族,久有尚武的傳統。歐陽修《楊琪墓誌》寫到:“楊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楊琪是楊文廣的堂兄。翦伯贊先生曾經在《楊家將故事與楊業父子》中指出,楊琪既娶於穆容氏,楊文廣與穆容氏聯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鄉,《保德州志》說是“穆塔村”(又寫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楊家莊”之作“楊各莊”。此外,據說北京密雲和順義也各有“穆家寨”,同樣傳說是穆桂英的家鄉。這固然反映了民間楊家將傳說的廣泛流行,也可能與慕容氏等少數民族在塞上的廣泛分佈有關。

      【穆桂英-主要功績】

      穆桂英的主要功績:

      抗遼——-大破天門陣,痛殲遼國蕭太后親率的侵宋遼軍主力,此後遼軍再也不敢南侵,遼宋邊境再無大戰事。

      徵西---穆桂英帥12寡婦徵西,大獲全勝,西夏議和臣服

      平南---廣西儂智高叛亂,穆桂英及夫楊宗保掛帥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亂。

      穆桂英戰功卓著,被宋廷封為渾天侯

      NO.12 佘老太君

      【摘要】

      佘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後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戶衣)鎮守府州,善於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後來在徵遼之時,潘美掛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家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佘老太君-概述】

      佘太君,名賽花,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十里)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遠,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 》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折太君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

      【佘老太君-歷史內容】

      佘賽花,封號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後漢乾佑二年(949年)與楊業成婚。卒於宋大中祥符三(1010年),壽七十七歲。歷史資料,清康基田《晉乘搜略卷二十》載:“鄉里世傳,折太君善騎,婢僕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人們把她比作蘄王韓世忠親援桴 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紅玉,推崇備至。清代光緒《保德州志》載“楊業......事北漢為建雄軍節度史,娶折德扆女。”

      佘太君生長在一個愛國名將的家庭裡,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青年時候就成為一名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她少年時便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把戍邊御侵、保衛疆域、守護中原民眾為己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折楊兩家結親後,佘太君隨夫楊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夫君邊關打仗,她在楊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武,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計程車兵。

      楊業歸宋後,舉家遷至開封府,楊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於公元986年不幸殉國。佘太君上書陳述楊業戰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極,王侁和劉文裕被削職為民的處分。楊業殉國後,他的八個兒子大都先後為國捐軀,那個時代以家族組成的軍事力量,男將戰死疆場,能夠統領楊家兵的人絕非他族戰將。佘太君做為一名歷史人物,雖史書記載很少,但她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楊門女將”中的核心人物。

      在山西代縣楊忠武祠儲存的《楊氏族譜》中,對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評價:“中心樂善,內助教忠,受龜壽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貴。不我先不我,後睹星月之重明;俾爾熾俾爾,昌煥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進郡封。汝有子,若漢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魯侯壽母松伯彌堅。被我寵光,貳緩休祉,可特封鄭國君太君夫人。”

  • 17 # 歷史小跟班

    自古以來就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孔夫子也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以在古代能出頭的女子鳳毛麟角。但真正能不靠美貌在史書留下名字的無一不是女中豪傑。

    古代女子被視為不祥,有時候甚至不讓女人進軍營,所以女人帶兵的機會寥寥無幾。但也有些例外:

    李秀寧

    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她帶領的娘子軍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長城上的娘子關就是因為她曾經在此駐守而得名。

    梁紅玉

    韓世忠的老婆,跟隨韓世忠一直在抗金最前線,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女英雄。

    秦良玉

    明朝末年的時候,被崇禎倚為國之柱石,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單獨立轉的巾幗女英雄。

    至於說到才女,那就更多了。

    比如東晉謝安的之女,被稱為“女中名士”的謝道韞;還有我們背過很多她詩詞的李清照;鳳求凰的女主角,《白頭吟》的作者卓文君;晚唐美貌與才華並存的女詩人魚玄機。近代也有如陸小曼和林徽因這樣的才女。

  • 18 # 門裡門外

    才女我首推《詩經》裡面提到的莊姜,她寫的《綠衣》和《燕燕》兩首詩,從起興到韻律均無可挑剔。這兩首詩著眼於日常之物,作為一國之夫人能對周遭事物觀察如此細緻,且能歌詠言志,不得不說是個才女。

  • 19 # 袁衛宇

    這個問題應該分開問,女將和才女放在一個問題裡,不是很合適。不便於回答者展開回答。所以我還是回答歷史上的女將好了,至於才女,自行百度之。

    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解放軍裡的女將軍們(不完全名單):

    聶力:中將,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原副主任兼秘書長。1988年授少將,1993年晉升中將。

    徐莉莉:中將,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2010年晉升海軍中將。

    廖文海:少將,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院長。1988年授。

    吳曉恆:少將,第一軍醫大學原副校長。1988年授。

    胡斐佩:少將,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原副院長。1988年授。

    李希楷:少將,第三軍醫大學原副校長。1988年授。(以上是1988年授銜時的五名女將軍)

    趙織雯:少將,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原副院長。1991年晉。

    彭鋼:少將,總政治部紀檢部原部長。1991年晉。

    喬佩娟:少將,解放軍藝術學院原副院長、政治委員。1991年晉。

    賀捷生:少將,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原部長。1992年晉。

    鄧先群:少將,總政治部群工部原部長。1993年晉。

    王曉棠:少將,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原廠長。1993年晉。

    晁福寰:少將,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1993年晉。

    王曉鍾:少將,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1997年晉。

    邵華:少將,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原部長。1995年晉。

    王淑蘭:少將,軍事醫學科學院科技部部長。1996年7月授銜。

    楊俊生:武警少將,武裝警察部隊裝備部部長。系楊成武之女?

    楊華榮,總參管理部副部長少將,1999年7月授銜。

    劉彌群:空軍少將,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

    徐莉莉:海軍少將,海軍後勤部副政委、政委。2002年晉。

    江洪:少將,國防部外辦副主任。2001年晉。

    嶽喜翠:少將,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功勳飛行員。2002年晉。

    曾海生:少將,總參謀部辦公廳副主任。2001年晉。

    謝彬:少將,總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1998年晉。

    朱鳳蓉:技術少將,某核試驗基地工程師。

    賈丹兵:技術少將,瀋陽軍區聯勤部分部副部長兼解放軍211醫院院長。2001年晉。

    鍾玉徵:技術少將,解放軍防化指揮工程學院教授。1993年晉。

    姜天寶:技術少將,瀋陽軍區政治部體工大隊女子籃球隊主教練。1994年晉。

    慈林林:技術少將,第二炮兵某部工程師。2002年晉。

    劉長秀:技術少將,總裝備部空氣動力基地研究員。

    邱愛慈:技術少將,總裝備部核試驗基地核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1997年晉升少將軍銜。

  • 20 # 歷史飛凡觀

    歷史上著名的女性武將有以下幾位:

    1、 婦好。婦好是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位女子統帥,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現階段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在商王武丁對周邊方國、部族的一系列戰爭中,婦好曾多次受命代表商王徵集兵員、統兵征戰沙場,婦好曾統兵1.3萬人進攻羌方,俘獲大批羌人,成為武丁時一次征戰率兵最多的將領。

    2、 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女,李世民同母的姐姐,有的小說中稱她為李秀寧,在李淵起兵後組建娘子軍,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組建軍隊攘助父親爭霸的公主,著名的娘子關就因平陽公主在那裡鎮守而得名,最後因抵抗突厥軍隊戰死。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後有諡號的公主,也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

    3、 秦良玉。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將,他的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秦良玉是四川土司,她訓練的白桿兵是天下精兵,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巾幗英雄。

    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則有以下幾位:

    卓文君:因司馬相如的一首《鳳求凰》而決然私奔,擅長經營,也非常有商業眼光,最牛的是投資眼光,後來司馬相如果然發達,文君本身亦文采斐然,有“願得一人心,白頭相離”的名句傳世。

    班昭:著名史學家班彪之女,也是“投筆從戎”的班超的妹妹,曾協助父兄編著《漢書》,著有《東征賦》和《女誡》。

    蔡文姬:東漢著名大儒蔡邕之女,以才名著稱於世,但身世坎坷,曾被匈奴擄走,後得曹操派人贖回,著有《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二首。

    謝道韞:東晉才女,出身名門,是宰相謝安的侄女,丈夫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有詠雪之詩句“柳絮因風起”傳世,後世女子有詩才也被稱為“詠絮之才”。

    上官琬兒:唐初名臣上官儀的孫女,因得罪武則天而入宮為奴,後來得到賞識,參與朝政,被稱為“巾幗宰相”。

    薛濤:蜀中才女,與大才子元稹有過一段戀情,製作有著名的“薛濤箋”,被稱為“女校書”和“掃眉才子”。

    魚玄機:著名女詩人,著有《魚玄機集》傳世。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濟南二安”之一,另一位是“詞中之龍”辛棄疾,宋詞大家,婉約派代表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散尾葵多久開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