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雨讀書

    孩子不聽家長的話,要了解一下不聽的原因吧!

    是正在專注自己的事——例如玩玩具,所以對家長的話叫吃飯啊洗澡啊之類的要求沒反應?如果是這樣,就更加不能打斷孩子的事情,因為這關係著他的專注力,以後學習認真不認真的方面。

    是單純的不聽話,鬧彆扭了?如果是,先讓孩子冷靜冷靜,再好好講道理。一般來說,情緒穩定下來能講通的可能性挺大的。

    還有一個可能是爸媽答應了的事情沒做到,或者爸媽的行為準則跟孩子的不一致,孩子要堅持,然後爸媽覺得孩子不聽話了。這時候我覺得該反省的反而是爸爸媽媽了。

    年齡小的孩子,不聽話可以哄,可以嚇唬。年齡大的孩子,講道理,以身作則更有效。

  • 2 # 夕媽育女

    其實爸爸媽媽的做法有時候也不一定全都是正確的。孩子不聽家長的話,聽聽孩子的理由再做決定。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還是培養一個是非分明有自己主見的孩子?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當陌生人拿著一根棒棒糖讓孩子跟他走的時候,你是想孩子跟他走呢還是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呢?

  • 3 # 風之清弦

    要看什麼事不聽你的了,分事的好嗎,為什麼什麼都聽你的,你想那麼聽話的孩子你買個布娃娃啊,中國的教育就是聽話教育,在家聽話,在學校要聽話,不用作自己,聽話就行了,可往往長大後有成就 的都是些不按套路出牌的,

    家長的權威,你尊重他不好嗎,權威有毛用啊,還權威,現在他只是打不過你才聽你的,你還要打孩子,你這樣就嚴重了你知道嗎,人咋不打自己呢,不他不聽你的,你就打你自己可能比打他更有效,不信你可以試試,

    說說你為什麼要打他,因為你實在沒辦法了,無技可施,以維持你家長自以為高大的形象。這樣看來,你的孩子更強一些。我覺得該聽話的是你,你該聽孩子的話。

  • 4 # 默刀鋒

    1、千萬不能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只能讓孩子感到害怕、恐懼,他的內心關注的是想辦法逃避來自家長的打罵,若孩子不聽話會遭到家長的打罵,那麼他下次不聽話時,他首先看一下週圍有沒有家長,有的話他就不敢做,如果沒有他就一點都不怕,為所欲為了。

    打孩子只能一時有效,而且要家長在場,這不能矯正孩子不聽話的行為,要讓孩子守規矩,父母就得進行訓導。

    2、訓導的兩種方式:負向強化、懲罰。

    一、負向強化,消除孩子的負向刺激,從而強化他的行為。

    比如,一個孩子渴望得到爸媽的關注,但爸媽對他不理不睬,那麼他可能在家經常搗亂,來引起爸媽的注意力,爸媽無計可施,只好打孩子了,但這正正是孩子最想得到——來自爸媽的關注。所以越打孩子,越沒有效果。

    孩子的內心是這麼想,進行不良行為——得到爸媽的關注。爸媽想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就要消除這兩者的聯絡,當孩子搗亂時,對他不理不睬,前提是不能破壞家中昂貴的東西,反過來,當孩子守規矩時,給予他高質量的關注,比如,跟他玩遊戲,讀書給他聽。這就是負向強化,也就是爸媽忽視孩子的負向刺激被消除了,強化他守規矩的行為,孩子會建立這樣的聯絡:守規矩——爸媽關注我了,他得到滿足,自然會聽話。

    二、懲罰分兩種形式:讓孩子自食其果、拿走玩具。

    自食其果,讓孩子犯錯誤,體驗惡果的滋味,比如,孩子被熱鍋燙過一次,他下次就不敢再碰了,這種親身體會讓孩子學得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懲罰,前提是爸媽一定要給孩子犯錯誤的自由,而且要確保安全。

    拿走玩具,拿走孩子最喜歡的東西進行懲罰,比如,玩具、糖果等,或者不讓他參加生日聚會、看電視等等,孩子不想失去他喜歡的東西,自然乖乖守規矩了。

    3、方法有效的要點。

    要讓這些方法管用,爸媽還要記住以下要點: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就要求照顧孩子的人,包括父母、一起居住的老人家、保姆等,全部人統一口徑,不給孩子有鑽空子的機會。

    懲罰要及時。像拿走孩子的玩具時,爸媽一定要迅速,讓孩子明白,一旦不聽話就會被沒收玩具,爸媽不要慢慢地進行懲罰,這樣效果會大打折扣。

    保證孩子的安全感。孩子覺得自己是安全的,爸媽是真的關心他,這樣懲罰才能有最大的效果,如果失去安全感,那麼這些方法也沒有用了,這點很關鍵,爸媽千萬不能讓孩子造成心理傷害,讓懲罰破壞爸媽和孩子間的親子關係,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 5 # 為你踮起腳尖

    如果你覺得打能讓你的權威更加厲害,或者是能讓你家孩子心服口服,那你可以打,不過這樣做的前提是你的話是正確的。

    首先我相信很多家長採用打的方式,不僅僅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導致家長下不了臺,權威受到了威脅,面子受損,而打孩子。如果是這樣的打,我覺得基本上沒有任何效果的。

    其次你認為的聽話是什麼樣的呢,你能確保你自己所說的話都是正確的嗎?何況一個對你聽話,唯唯諾諾的孩子是你喜歡的嗎?

    所以在打孩子之前,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再動手。

  • 6 # 宋少衛

    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這要從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三個逆反期。

    第一個是在3-5歲期間,這一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他們會用我、我的來表達自己意願和要求,想按著自己的意願和方式而不願意讓別人干涉,這個時候尤其會更反抗自己的父母。這個時候作為家長要理解明白孩子的心理給予孩子一些空間,接納孩子目前的想法。在實施孩子的想法中一定會遇到問題與挫折這個時候做以正確的引導,既能讓孩子有了自己的發展空間獲得成就感也能讓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更融洽。

    第二個是在孩子7-9歲時,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因為上學學習了一段時間加之自身的各個方面都在快速成長,因此認為自己什麼都懂會不聽家長的話,甚至有些孩子會與家長對著幹。這個時候家長要明白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叛逆的孩子打罵是沒有用的反而會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這個時候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溝通方式很重要。

    第三個便是12-15歲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身體發育日漸成熟,他們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需要有成人感。但實際上他們的心智並未成熟,常常會遇到挫折,因此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更多樣的情緒體驗,時時糾結煩惱著。在這個時期首先要信任孩子,其次在孩子遇到挫折與失敗時給予孩子支援與鼓勵才是最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孩子們遇到了學習的相關問題。

    無論在任何時期打罵孩子都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的,還請家長們面對孩子的問題更夠更好的控制情緒。

  • 7 # Momself

    孩子小小年紀就不聽話。叫他吃飯要叫四五遍,一邊吃飯還一邊看動畫片,說好了一天只吃多少零食,那是肯定控制不住的;要他去學習或者練琴,比登天還難。跟他認真談過很多次,也兇過他吼過他,他要麼就是當成耳旁風,要麼口頭答應,實際上還是我行我素。

    你看,大人已經把能試的辦法都試過了。那麼,我替眾多家長們問一句,那怎麼辦啊?總不能打孩子吧?

    這裡有個很關鍵的點:如果大人相信自己的話是有效的,說一遍就已經夠了。現在說了那麼多遍,說明大人自己都沒有信心。這時候,該換個角度看問題了。

    表面上看,這是孩子的問題,其實仍然可以從大人自己出發。孩子可以拒絕大人的要求,往往是因為,大人給了孩子拒絕自己的機會。一個人發出要求,和一個人提出請求,說法上是不同的。

    如果是請求一個人的話,語氣就會更客氣啊,會問「這樣這樣,好不好啊」「可以嗎」,「方不方便啊」之類的。

    有的父母叫孩子吃飯,說:「把玩具收了,過來吃飯,好嗎?」孩子說:「不好。」你看,是父母自己把話遞到孩子嘴邊的。對比另外一種說話方式:「把玩具收好,過來吃飯。」孩子拒絕的機率就小很多。它沒有給孩子say no的機會。

    其實,是我們給了孩子拒絕我們的出口。當你發出堅定的指令時,孩子其實是在判斷,這個指令真的是有效的嗎?我不聽,媽媽會怎麼樣。這就是考驗你的時候了。

    底氣不足的話,往往會重複發出指令,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甚至默許了孩子以一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違抗自己。我們可能都見過這樣的場景,一家人,孩子聚精會神地看動畫片,家長在旁邊說:「不能看太久了,對眼睛不好。」過了一會,家長又說:「休息一下眼睛。」過了一會又說:「不要再看了,去幹點別的」。但是孩子自始至終都不動。相當於家長自己在不斷削弱指令的權威性,說得越多,孩子其實越不拿他當回事。孩子會認為:「OK,爸媽這麼說,但這只是一個說法,我可以不用聽。」那麼另一種情況,如果父母堅定不移地認為,這個指令是需要被執行的,那這句話說一次就夠了。說出來,就必須做到。孩子就會知道,這個指令不可以違抗。

    在關係中我們受的限制,其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父母的要求孩子不聽,不只是因為孩子不聽話,父母不知道方法,就算他們知道了,他們也沒有那麼想用這些方法,他們希望給孩子留口子,保留一點自由度,只不過,當孩子真的利用了這個自由度,他們又意識不到這是自己造成的。表面上看,是孩子不聽我的,實際上是我允許他不聽我的,我在用這種方式保護孩子的自主性,也體現我在養育方式上的開明,寬容,有彈性。

    如何去設立規則是一門學問,對孩子是這樣,在職場上,在人際圈子裡也是一樣。不妨回憶一下,當別人不配合的時候,你是否也在無意識當中地邀請對方拒絕?心理學家科胡特有一句名言,叫「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含誘惑的深情」,什麼叫不含敵意的堅決?就是我可以溫和平靜,同時又讓人感覺到我的堅定和堅持。

    達到這個境界,堅持規則和保留彈性就可以合二為一。

  • 8 # 決勝網

    打孩子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孩子提倡以教育為主,打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他們成長。

    家長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家長以打得方式管教孩子,只會導致孩子也會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當與別人發生衝突時,就會選擇武力解決。

    透過打的教育,只能讓孩子因為當時的害怕而暫時的改正錯誤,並不會從他們的思想向上真正的意識到問題。性格內向的孩子,更會在心理上受到影響,影響孩子的性格。他們會覺得自己不被得到尊重,尤其他們處於建立自我概念的階段,家長作為他們最重要的人,如果打了他們,會讓他們覺得家長不夠愛他們,影響心理成長。經常動用武力家庭的孩子,性格比較叛逆,脾氣暴躁,攻擊性比較強。

    家長在孩子面前是否有權威,絕不是靠打孩子,而是需要使用正確的教育:

    一、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孩子根本不聽,甚至大哭大鬧,無理取鬧,家長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不能全怪孩子。家長平時教育孩子不當,太過溺愛,縱容,使得孩子任性、稍不順心就不依不饒。不要過於寵愛孩子,鍛鍊他們如何獨立,用實際行為來引導孩子,家長做不到的,要求孩子去做,當然不具有權威性。

    二、答應他們的事一定要做到,有的家長答應孩子買禮物或者星期天帶孩子去玩又或給孩子講故事等類似事情,但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對他們實現自己的承諾,這會讓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久之,對家長說的話不在信任,自然家長對孩子的權威性不夠。家長自身存在很多缺點,不加以改正,在孩子面前暴露出來,比如,玩手機、說粗話、不愛護公物、不良的嗜好、不尊重老人等,當他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反問為什麼他們不可以這樣做,而家長就可以。這時家長的權威一下子就消失了,所以家長要懂得制約自己的行為。

    三、如果為了家長的權威,而動手打孩子,就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義,家長需要做的是認真思考為什麼沒能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權威,是因為自身存在問題,而這些問題不是透過打孩子就能解決的。

  • 9 # 萌媽愛學習

    孩子不聽話,為什麼要打呢。不打孩子也會乖乖聽話的。

    擺事實講道理

    這裡的講道理不是跟孩子說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實實在在具體的道理。

    比如,小孩子,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特別喜歡從樓上往下扔東西。

    打管用嗎?過兩三天,瞅你沒注意,接著往外扔。他只知道你打他是不想讓他扔東西這個動作,至於為什麼不讓,他並不清楚。即便告訴他,這樣做會傷到樓下進過的行人,由於沒有感知認識,孩子並不當回事。

    找一些高空墜物傷人的真人真事影片給孩子看。告訴他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開心,而給別人造成傷害,甚至是生命的代價。由於親眼看到了危害,講的道理又很實際,孩子便會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以後再也不會從樓上往下扔東西了。

    把強迫、指責變為溝通、理解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並不是他不懂道理,也並不是不想改。而是因為不滿意大人的態度和教育的方式。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有些比較愛追星,而且處在叛逆期,你越是逼著他們不追星,他越是和你對著幹,擰著來。這時候,不要和他硬碰硬,不要撕了他貼在牆上的海報,不要毀了他收集的明星影碟和資料。這樣只會把事情變得越來越遭。

    誰沒年輕過?誰年輕時沒有喜歡個某個明星?用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孩子的這個行為。試著去了解下孩子喜歡的明星,沒事的時候和孩子聊一聊這個明星的一些事兒,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當孩子能夠對你敞開心扉,把你視為朋友的時候,你再對他提什麼意見和要求,他會很容易接受。

    關於孩子追星再多囉嗦兩句。在這個問題上,父母做好支援理解的同時,也要從側面給孩子把好關。讓孩子追有正能量的星,追星要有個度,不能把精力全部都放在追星上,不能為追星而傾家蕩產。

    打只能解決一時,解決不了一世。要想讓孩子聽話,就去用讓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做吧。

  • 10 # 壹父母

    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都不應該打孩子,因為這是無能家長的表現,本質上都是家長的”恃強凌弱“,在受到孩子的挑戰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只能以拳頭來對待孩子。

    沒有人喜歡失控的感受,父母尤其如此。

    舉個例子,你和孩子在公園玩,孩子希望嘗試另一條路,可父母就想走現在的這條路,這個時候,一些父母就會壓制孩子的不同想法,希望強制他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來走。

    這種時候,父母的話就一定是合理的嗎?

    在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這個問題上,我建議父母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先想一想,究竟這個問題,是孩子真的挑戰了規則,還是本來就無關緊要,是父母自己的控制慾在作祟。

    如果屬於規則問題,讓孩子懂得邊界在哪裡是有必要的,但如果父母糾結的只是"孩子不聽我的",那麼,父母可能最需要做的,不是用強硬的手段逼迫孩子屈從,而是控制一下自己的”控制慾“。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容易跟父母對著幹,就是父母干涉太多,總想做孩子的主,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常常會做出一些違背父母意願的行為,以證明自己,是可以做主的。

    如果父母不夠尊重孩子,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或者是以愛的名義,事事包辦,不給孩子任何試錯的機會,都會讓孩子更渴望”不聽父母的話“。

    父母的話,不見得就是金科玉律,每一個父母,都別太把自己當吾皇了。

  • 11 # 小豬的影視劇

    哈哈,這個問題,哥也遇到過,怎麼說都不聽,有幾次我都動了手了,孩子是因為害怕,才勉強答應下次聽話了,可是一到了下次又會犯同樣的錯誤 ,難道再打嗎?

    後來,我仔細想想,孩子不對,我們可不能不對,打罵確實是對孩子不好的行為,我給大家說個方法,也是我從老師那裡學到的方法,他要是不講道理,就給他和我一起關在小房子裡哭,裡面沒有危險的東西,他只管不講道理,我反正不理他,我做我自己的,讓他一人哭鬧,等他不哭鬧的時候,我就問他,剛才對不對,他還不講道理,繼續剛才的事,一直到他冷靜下來,再跟他講道理,這個時候講道理,一定要細心的聽,認真的回答孩子的疑問,還要問他,如果爸爸或媽媽像他這樣做好不好,一般這個孩子都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的。

    其實孩子一般不講道理都是爸媽慣的,或者爸媽老是採用威脅的辦法去對付他,其實現在的熊孩子很多,大部份的熊孩子都是爸爸媽媽不陪他,讓爺爺奶奶慣的。所以,要讓孩子講道理,一定要多陪陪孩子,不能為了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 12 # 風中明月

    我不贊成打孩子,別的不說,如果給孩子造成了童年陰影,那可是一輩子的事情,到時候作為父母的你想哭都來不及。

    但是,如果孩子犯了錯的話,就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

    誠然,在孩子處於幼童時期,大腦根本就沒有發育完全,而且沒有形成正確的好壞觀。

    我們在這個時期要做的就是學會引導孩子,當然,說教是沒有用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懲罰。

    當他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是不知道對錯的,他可能是不知道從哪裡學到的,也可能是隨意為之,總之來說就是不明對錯。我們在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如果他做得對,那就適當的獎勵他,比如獎勵一個糖果、一集他喜歡看的動畫片,如果做錯了,就適當的懲罰他,比如罰站,比如當天不許看動畫片等等。懲罰儘量不要傷及其身體,更不要傷及其心靈,久而久之,他就會知道做什麼是對的(會有獎勵),也知道做什麼事錯的(會有懲罰)。

  • 13 # 良心教書

    孩子講道理不聽,難道就是打嗎?

    這個問題得看什麼樣的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

    對於一般性情的孩子,最好講道理。如果你講道理給孩子聽,講時你就要觀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及肢體微動作,講完後你就應該能判斷出你講的道理,孩子是毫無反應還是已有感觸。如果孩子是亳無反應,那你就要反思:是自己講的道理不夠恰當還是孩子根本就理解不了。如果這兩種情況都不存在,就讓孩子自己去反思。如果孩子已有所觸動,再慢慢給孩子一個臺階改變。

    如果孩子確實頑劣,且屢教不改。我們一定要找出孩子這樣"無所畏懼“的根源,對其進行"釜底抽薪"式的治標治本。舉個例子,我們班以前有個孩子,我教了他兩年,在這兩年之間這孩子一切都好。可第三年換了班,一下子變得蠻橫無比,在班上三天兩頭惹事生非,他們班主任被他弄得每天都提心吊膽。可這孩子每次見到我都非常有禮貌。一天,他又犯錯了,他班主任就請教我。讓我幫她教育一下孩子(大家都好奇這孩子以前為什麼被我治得服服帖帖)。我就把孩子找到操場上談心,在談心的過程中,我才明白原來這孩子父母近期已離婚了,他覺得不惹點事不足以引起大家的在意。多可憐敏感的孩子呀!後來在我們老師們的幫助下他父母又復婚了,孩子又變成了從前那乖巧的樣子。所以,一定要找出孩子屢教不改的深層原因。譬如:有長輩不明事理地溺愛著;有覺得大人偏愛於其他人的;有在家庭或學校感受不到溫暖的……這都需要你細心地挖堀。

    還有一類孩子,就是太自以為是,別人的觀點是很難以影響到ta,怎麼辦?讓ta吃幾次虧,自會改變。

    如果孩子行為已在犯罪的前沿,還是什麼道理都聽不進,那給予ta適當的體罰也未償不可。

    "身教勝於言教"要想教好孩子,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以好的示範。

  • 14 # 軒老師談教育

    變抽象的道理為生動的故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對於很多孩子而言大道理都懂,早有了免疫力。所以我們就得換個方法,給他們講一個類似的故事,先從情感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講完之後問孩子該怎麼解決。我想這樣的的引入方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我們在ta處理態度的基礎再引導,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站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上溝通。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孩子也會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所以從心理上就會牴觸。你說什麼ta可能都不想聽。所以管教孩子還要講究態度,開始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跟ta談,說:我們怎麼樣,而不是你應該怎麼樣。

    記得有次有個孩子在學校打了別的同學,他班主任呵斥了一節課他就是不認錯,不服氣。另外一個老師走過去說:“孩子,班主任管我們是不是為了咱好呀?如果別人打了咱班主任也饒不了ta,你說是不是哦?”那孩子一下就低下了不服氣的頭,眼淚流了出來。然後誠懇地認錯了。打罵的負作用不可預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打罵就能管教好孩子,那麼教育豈不是最容易的事情?有樣學樣,孩子從我們的身上也就學會了暴力相向。將來等ta長大了,不再怕我們的拳頭,我們該怎麼辦呢?

    總結:管教孩子不是簡單粗暴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家長和老師多一些耐心和愛心,還要講究方法和策略。這也是一門學問,我們也應該探索更好的方法!

  • 15 # 一鳴男

    縱容他好好放肆一次,然後“收拾”他,嘮嘮叨叨的說教等於空談,不起作用。試著學學這位家長的做法:

    一.國慶放假的第一天,爸爸媽媽早起,悄無聲息“消失”。果然,11點左右,孩子語無倫次打電話,“爸,你們在哪,家裡發洪水了,快來...”爸爸慢條斯理回答,這麼大孩子了,話也不會說,樓房上發洪水...我們正在通往省城的高鐵上,回不來,把打遊戲的聰明勁拿出來,有什麼難的...結束通話電話。不一會又來電話,“媽,物業電話發給我...”寶貝,媽媽一反常態,很溫柔地說,一樓電梯外面去看看物業電話,我和你爸打算外面遊兩天...又結束通話電話。晚上11點,電話又來,“媽媽不是說,過兩天才回嗎,你吃什麼,不是有零花錢嗎”媽媽一點也不著急。

    第二天,小倆口回家,一反問長問短。爸爸開啟電視,音量調到最大,看足球比賽。媽媽翹起二郎腿,躺在沙發撥弄手機...

    “你們...衛生間漏水了”孩子大吼。哦,爸爸慢悠悠走進衛生間。不就是馬桶軟管爛了嗎,換一個不就好了嗎。說著把早準備好的軟管擰上。又回去看電視。

    週一,班主任回話,作業馬馬虎虎算完成

    週二,語文老師回話,課上發呆,好像有心事,不過沒拿手機

    週三,數學老師回話,課堂上積極主動起來

    週末,孩子終於打破冷戰,說,爸,你們這周又要出去嗎?

    二.水到渠成,開誠佈公:孩子,我們是不是談談你玩遊戲的事了...

    三.讓孩子聽話,得從家長做起,給他提供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儘可能看看書代替電視手機,不喝酒打麻將。

    四.誇張地表揚孩子的進步。

    五.身體力行,帶他到喜歡的地方去玩,心平氣和地交流,不是隻講道理。

  • 16 # 秦美芽

    暴力通常只是讓我們發洩自己的情緒,或許當下孩子聽話了,但是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幫助。

    跟孩子講道理講不通是太正常的情況了,想一想,在公司裡,領導講的話你全部都認同嗎?只是我們為了生存學會了隱忍,可能轉身我們就會在背後吐槽領導了。而孩子對很多事物開始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這是好事。孩子需要透過實踐來完善自己的認識,而不是一定要聽我們的道理,我們也應該允許他犯錯,犯了錯才知道怎麼做是正確的。如果我們一直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的問題,那麼我們終將收穫一個怯懦、沒有主見的孩子,或者一個同樣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孩子。

    育兒理念千千萬,每個孩子都不同。但我始終覺得每個孩子都天性可愛,如天使降臨在我們身邊,他們當然會有缺點不完美,就像從來也不是完美的爸爸媽媽一樣。所以這一生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修行,還請好好愛我們身邊的天使們吧。

  • 17 # 米哈里EDU

    以前會,但是我現在死都不會打!分享一下為什麼:

    1、打在孩子身,疼在父母心

    年輕時候不懂,不知道養育孩子究竟是怎麼一回兒事,所以容易不冷靜,經常打罵孩子,可是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不自信,很缺安全感,同時,每次都覺得非常內疚,看著孩子委屈的眼神和傷心的樣子,實在心痛,是自己的親身骨肉,何必呢。

    2、有無數的方法hold住孩子

    從那時起,透過學習,透過實踐,我發現有無數的辦法hold住孩子,打罵教育是最low的方式。我們可以透過傾聽,透過理解,透過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透過各種辦法,引導孩子合作。從實踐來看,這些方法不僅達成了孩子,而且有效性非常持久,在塑造孩子價值觀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

    回過頭來說看講道理講不通的問題,不是道理的問題,是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首先,在生理方面,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層要到25歲才發育成熟,這個時候,我們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未必能理解。其次,孩子心理方面也沒有成熟,他的情緒管理能力很差,相對成人來說不穩定,所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健全的情況下,我們不需要透過講道理,說教的方式來溝通,只需要透過傾聽、理解,引導就夠了。具體怎麼做呢:

    1、耐心傾聽孩子的感受、想法

    2、對他們的感受和想法表示理解與同情

    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自己說出解決方案

    4、幫助孩子分析每種選擇可能的結果,專注於解決問題

    透過這幾個步驟,可以幫助父母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了關係,那麼孩子才更願意聽父母的,父母才更有可能影響孩子,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對孩子進行各種說教、嘮叨甚至打罵,認真學習,認真實踐,你會發現,父母會獲得比之前更多的“掌控權”。

    我是科學育兒實踐者,助力孩子終身成長!

  • 18 # 歪果仁世界觀

    經常有人說千萬不能打孩子,打孩子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樣說的人,絕大部分是自己沒有孩子的人。他們沒養育過孩子,不瞭解孩子有時候是真的講道理講不通的。

    世界上沒有比父母更疼愛自己孩子的人了。我的孩子有時候講道理講不通,我也會打她。但是打她的時候我比她更難受,我也捨不得,打完她我也會偷偷的哭。

    當然不能經常打孩子,孩子犯錯了,能講道理就儘量講道理,孩子們大多數還是能聽進去的。如果怎麼講孩子都不聽,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那就打吧。打,就要狠狠打,當然要掌握好分寸的狠狠打。不然沒有作用。不要心疼,打一次就要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現在打,總比她長大後,走上社會栽跟頭要好。

  • 19 # 小敏記生活

    有時真的特別生氣,偶爾也會,每次都對自己說親生的,孩子有時也不明白,孩子也喜歡被誇獎,稱讚,越說好聽的孩子越聽話,有時打了之後他都不知道因為啥,還是以教育為主

  • 20 # 老浪仙

    不會,因為你打他他只會對你產生報復心理,我們要動動腦子想想為什麼說他他不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跟他講,要不然就是對孩子的陪伴比較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別想辭職,感覺上班就像坐牢一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