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搭配筆記

    思維方式,在大的方面講是民族文化和群體心理的組成部分或一個側面,在小的方面上,就是一個人看待事情,思考問題的角度維度,大的方面是改變不了的,個人層面的思維方式客觀層面是改變不了的,就像男女思維方式的差異,但思維方式的主觀層面相比性格還是能做一些改變的。

    個人的思維方式,雖然有大的民族文化的薰染,但與所處的社會環境,接受的教育密切相關。有些思維方式是一種潛意識,但更關鍵的是一個人的經歷閱歷和思考。

    如果一個人想改變主觀的思維方式,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也就是把思維方式作為一種工具理性,用理性思維的方式進行訓練和改變,有點像健身,塑造思維,就像文理科生的思維,經過了教育和訓練之後會有一定的特徵性差異。

    目前,有一些關於思維方式的書,總體上是不同思維方式的介紹和入門,具體的科學的訓練方法沒有完整的體系,也很難形成具體的方法。一是因為思維方式是無形的多樣的,對待的事物問題也是千姿百態的,二是每個人也是不同的,思維方式中什麼方式是好的,是對的,因人因事而異,筆者也在思考。

    模型化的思維方式體系,也有很大弊端,容易固化僵化模板化套路化公式化。但如果想改變過去的思維,或者過去的思維就沒有形成,想形成一套新的思維方式,經過訓練是可以達到的。

  • 2 # 閒庭信步142890789

    窮則思變。改變思維方式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任何事物都是在發展。如果做什麼事都一成不變。那是很難發展常遠。就是百年老品牌也是在發展中改變。並不是保持最初原始原味。這就是時下流行的改革。

  • 3 # 思維技術

    先明確幾個概念

    思維體系、思維方式、思維能力

    1、思維體系:是思維的主體,三個要素,深度、寬度、高度。

    2、思維能力:思考的客觀物件客體,三個要素,大小、方向、著力點。

    3、思維方式:是連線主體與客體的橋樑,三個要素,科學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

    思維體系+思維方式=思維能力。

    如何改變?

    訓練科學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延伸思維的深度、拓展思維的寬度、提升思維的高度。

  • 4 # 蜀黍動漫

    思維方式有很多種,性格決定了你所依賴的思維方式。要想改變思維方式,必須先付諸行動。必須強迫自己放棄以前的思維方法,必須有強烈的改變意識。人都有惰性,雖然方式固定,也是惰性的體現,畢竟不需要費力去思考。所以要去除自己的惰性。思維方式決定人的一生。

  • 5 # 慕雲之本尊

    必然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方式是有問題存在的,才會想要去改變。

    性格,很大一部分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處事能力等,想要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其實也是改變自己的性格。而這起初肯定是需要強制執行的,意識到某種思維方式不對,強迫自己去換一種思維方式去思考,或者用多思維多角度的去思考一個問題,然後判斷思考出的這些方向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偏頗的。多嘗試幾次這樣的改變,慢慢也就會從原來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過渡到用新思維考慮。

    人都存在惰性,最重要是一旦有了問題,會試著邁出去,想要去改變。

  • 6 # 語境思維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指的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很難改變,尤其是過了成年期。

    真的做到“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隨機應變、靈活機動、戰勝自我、揚棄自我”的人,畢竟是少數,這本來就是人性的弱點。

    相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拾人牙慧、趨之若鶩、人從勢走狗朝屁走、一根筋、剛愎自用、固執己見”,之類,卻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

    我欣賞老子、鬼谷子、孫子、孔子,之“道法自然、大用不用、奇正互濟、無可無不可/中庸”的先哲。也欣賞“改變觀念,則改變世界”(Alter your idea, alter the world)的西方警言。

    當然,各人頭頂一片天,各得其所,我無意也無法改變別人的思維方式。我一直在與自己的“執著”這個雙刃劍,做鬥爭,也奢望題主,以及我的知音,多多益善,歲月靜好,且行且珍惜。

  • 7 # 文定天下武蕩乾坤

    你想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一種是模擬 ,就是模仿他人怎麼做最後形成自己的獨特思維,還有一種更直接,直接會孃胎裡再造,因為你不可能像白紙一張那樣改變自己的思維,那已經不是白紙黑紙的問題了,而是形成紙張的線條和紙的形狀都發生了改變,最後的辦法就是讀書和練習,強制性改變你這個人,但我怕你會變成另外一個人,也就是精神分裂或者說是多重人格。

  • 8 # flipped

    我認為思維方式取決於人的性格和學習!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這裡我避開大家說過的,說點沒提到的東西。

    這就是一種思維方式(在遇到問題得時候,我手先有自己的想法,再看看別人的想法,剔除自己不成熟的,留下自己堅持認為正確的)

    思維方式會一定程度上決定行為方式,二者互相影響,我認為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的建立和改變取決於讀書和實踐,總得來說就是學習。

    不同知識程度的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差距很大,我說一件小事,很多人在網上噴那些火車上或者地鐵上帶孩子的父母,孩子哭鬧讓他們特別的煩,甚至有些人忍受不了要去網上謾罵,去讓他們下車,但有些人卻當做什麼也沒發生,甚至會上前去幫忙哄哄。我不發表任何對這些人的看法,只是單純的談不同的人對這件事的反應所反映出的思維方式的不同。我遇到過這種事,我當時的想法是孩子真奇妙,孩子的大腦為什麼和大人差距那麼大,他們的智商是怎樣成長的,他們是怎樣逐漸理解大人的話語含義的,他為什麼要哭,他可能哪裡不舒服?那為什麼大人哪裡不舒服卻很少哭?他知道自己哭會造成什麼影響嗎?我確定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哭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來發現他的不適,並幫助他解決問題!那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不哭嗎?好像沒什麼辦法,小孩子哭太正常了,我小時候也哭,我以後有孩子也會哭?他哭的時候我也正好帶他在車上怎麼辦?他會讓車上的人發怒而我卻沒辦法讓他停止,那我只有保證以後儘量不帶他去坐公共交通工具,那麼我就得自己買車,自己買車我就得現在努力學習努力找個好工作,努力學習就得解決目前的專案問題,那專案的bug該怎麼弄?我很難受解決不了?

    所以我根本就不怎麼關心孩子哭鬧,我想了這麼多,沒有找到任何一個讓我可以發怒的點。所以我顯得很平靜。

    一個人的學習的廣度決定思維的寬度,不學習生物的人很難知道小孩為什麼一直哭?更不知道哭是人的本能,在他很小的時候根本無法控制。有些媽媽雖然沒學過生物,但是在看孩子的過程中慢慢發現,孩子哭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他們也能理解孩子哭人為不可控制!這就是讀書和實踐兩種方式獲取的思維方式。

    你學過機率論,你就知道靠賭博致富是不可靠的。你學過經濟學,你就在做事之前考慮可行性和風險。你學過計算機,你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有10種人,男人和女人。你學過程式設計,你每次思考問題之前都會考慮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各種漏洞各種溢位和異常,程式設計可以讓你做事考慮周全,這是被逼的。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事越多,讓你變得處事不驚,理性看待。

    大師和普通人的差距可能體現在,看見晚霞時,普通人說的是:真他媽的好看!大師說的是:是啊,真他媽的好看!可是大師的心裡可能飄過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飄過的是王勃少年得意,揮筆成章的才能。

    所以,想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那就多看多學多實踐,自己的認知在學習的過程用會慢慢改變。與君共勉

  • 9 # 如夢楓飛

    思維最忌經驗主義,固步自封,冥頑不化。

    首先,要保持“空杯”心態,不要認為自己不可一世,自己的都是對的,壓根兒就不去汲取別人的寶貴思維方式。只要保持零狀態,才能更加認真去學習新的思維方式。

    其次,要經常潛意識裡提醒自己要創新思維,遇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在一顆樹上“吊死”。

    創新,是思維改變的美好源泉,它能增強你對不同事物的領悟,給你的生活帶來一個又一個驚喜。

  • 10 # 信鍾

    太晚回覆了。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如何改變思維?我的看法如下:

    一丶關於思維

    1、何謂思維?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絡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階階段。

    思維對事物的間接反映,是指它透過其他媒介作用認識客觀事物,及藉助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已知的條件推測未知的事物。思維的概括性表現在它對一類事物非本質屬性的摒棄和對其共同本質特徵的反映。

    2、自己的思維方式是一種習慣

    馬基雅弗利說:人的性格和承諾都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習慣。

    《思維習慣》一書指出,思維習慣是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問題時所偏愛的一種方式和方法。思維習慣決定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3、思維方式影響行為結果

    思維方式就是理解和處理一件事情的應對方式策略。思維方式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然後直接影響後續的行動。

    4、思維定式反映個人的價值觀

    思維意識會決定行為和態度。人們受自己既往經驗和經歷影響,會形成自己的思維定式,也就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理論詮釋或者模型。

    二、影響思維的最大因素

    1、你遇見的人和讀過的書

    研究個人成長及高成就者行為的專家發現,人們的改變,主要是他們所閱讀的書籍和所遇見的人的結果,因為這兩個因素,對一個人特別的思考方式影響最大。

    2、你的圈子

    人天生是群居動物所以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我們生活的圈子往往會影響到我們整個人,包括行為、思想、價值觀等等,但同時這種圈子也最容易圈住我們的思維,從而禁錮我們的靈魂。

    3、你的家庭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思維方式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積極思維的人容易培育出積極思維的孩子,消極思維的人,容易造就消極思維的孩子。

    三丶改變語言可以改變思維語言塑造了我們的思維。

    語言學家研究發現,我們常使用怎樣的字眼,就會有怎樣的人生。語言是思維的反映,改變語言的敘述方式可以反過來改變思維方式。

    四丶改變環境可以改變思維

    1、改變居住地

    思維方式決定生活方式。

    大前研一在《工作力》一書中指出,如果想要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就應該改變交往的人,改變居住的場所,改變時間的分配。

    2、新環境能看見自己的盲點

    凡是自己的弱點,往往易於疏忽,必須在新的環境下,才能看出那老環境中陳腐的缺陷。

    要察覺自己的思維習慣,最好的方式去一個全新的環境,接觸不同思維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中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看見自己。

    3、經常做深度旅行

    《旅行改變人生》一書提到: “人是一葉會思考的蘆葦。”人,天性決定,就是喜歡不斷走向未知的,所以漂泊,走出去,就成了一種最好的方式。旅行,使人平時的很多精神,情感,看法,人生態度,很多慢慢改變。在外面走多了,人就變得開朗起來。這可能是由於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環境使自己變得更敏銳起來,平時見怪不怪的一切,都顯得清晰起來。眼見開闊了,新朋友多起來,資訊多起來。

    有的時候,一次旅行,往往可以改變一個人長期對某個事情、某種人生長久固有的看法!不是嗎?我以為,旅行改變人生就是這個意思。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只要走出去,只要融入到嶄新的世界裡,絕對就改變了自我,矜持的人變得開放,憂鬱的人變得開朗,古板的人變得幽默,想像枯竭的人變得聯想豐富,畏葸的人變得勇敢,狂躁的人變得沉穩,呆板的人變得機智,一下就好像連自己也覺得驚奇,不認識了。

    五丶打破思維慣性

    1、不要輕信

    馬克吐溫說: “使你陷入麻煩的,並不是你不知道的東西,而是你信以為真,但其實並不正確的東西。”

    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成果顯示,輕信並不是因為人的智商有問題,而是,由於人的邏輯思維中存在著一些漏洞和誤區,使得要編造一條謠言來繞過人類大腦中的“謊言隔離層”變得輕而易舉。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為了能搏出位吸引眼球。我們會接收到好多類似“不可證偽”的觀點、事情。

    沒有批判性思維習慣的人經常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將“對事實的解讀”當作了事實本身,表現出來的特點就是盲從和迷信。比如傳銷在中國人中很容易傳播,就是因為中國人普遍的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中國人總是不自覺的習就將一個“理論”當做事實來接受。

    2、經常想“為什麼不能這樣?”

    蕭伯納說: “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 “為什麼會這樣?”………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 “為什麼不能這樣?”

    人們解決問題時,習慣於按照熟悉的常規的思維路徑去思考,即採用正向思維,有時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然而,實踐中也有很多事例,對某些問題利用正向思維卻不易找到正確答案,一旦運用反向思維,常常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這說明反向思維是擺脫常規思維羈絆的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3、避免認知窄化

    窄化是認知心理學上的名詞。窄化使我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對事物的分辨能力,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窄化的過程,是一個建立和喪失的過程,伴隨窄化的一定是喪失。適度的窄化使人們注意力集中,專注於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能夠對這些方面產生較為深入的認知、感受和體驗。同時,窄化必須建立在一定泛化的基礎之上。過度的窄化可能導致感覺的失真,觀念的固守,思維的僵化,認知的失調等,會對一個人的生存形成危害。

    當今社會的發展規律是專業化領域越來越精細,專業的分工越來越清楚,造成的影響是專業知識成了人常用的思維工具。正如查理·芒格著名的錘子理論:“如果一個手裡只有錘子作為武器的人,那麼他解決所有的問題的方式就是隻會使用錘子。”

    另一方面,隨著資訊傳播技術的賦權,針對使用者進行的個性化定製和智慧推薦日益突出個人對資訊的傳收和控制能力,但難免出現對使用者的階段性閱讀偏好的誤判,如駕馭不當甚至可能出現個體視野窄化、與社會日漸疏離等問題。比如使用者在個人資訊“繭房”中出現“認知窄化”的情況。

    4、學習專念

    哈佛大學的艾倫·蘭格博士的“專念”啟發了整個世界,改變無數人思考與感覺的模式。專念是不受束縛的思維,是洞悉一切的思維,是既理性又充滿遠見的思維。

    專念是什麼?蘭格概括為:一個注意新鮮事物的簡單過程。在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時候,我們就活在當下,即便面對那些熟悉的事物,也能有新的發現。潛念與專念,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相互對立的。潛唸的三大特徵是:盲目歸類的思維定勢,無意識行為和視角單一;專唸的三大特質是:創造新的類別,接受新資訊,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

    學習專念,我們看待周圍世界的眼光就會變得有所不同。

    5、從論語中得到啟示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斷絕了四種毛病,也就是不主觀臆測丶不一意孤行、不固執己見丶不只為自己。這些行為是我們身為人最常犯的毛病,也是人之所以會變得自我的原因。

    6、自省

    自省是改善心智模式的核心方法。

    傅盛在《當談到認知升級的時候我們會談什麼》一文中提到: “透過自省,我們得以發現自己內心世界深處隱藏的成見、假設、邏輯、規則,使這些圖象浮現出來,藉此可以對其有效性加以檢視。此外,自省也可以讓我們以開放的心靈接納不同的意見。在這方面,聯想集團前任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先生就向曾國藩學習,養成了自省的習慣,並由此形成了富有聯想特色的“覆盤”方法論。”

    管理學家彼得·聖吉說: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心智模式的控制,我們都是經過自己的方式、主觀的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所以說這可能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因此,我們要時刻記得開闊自己的視野、審視自己的內心。透過自省,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使之更能“為我所用”。

    六丶學習好的思維

    1、黑匣子思維

    失敗為成功之母。

    《黑匣子思維》一書的作者馬修·薩伊德做乒乓球運動員的時候經歷了太多的失敗,他發現成功的人、組織和體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種對失敗的健康、有力的態度,也就是“黑匣子思維”。

    眾所周知,飛機上的黑匣子能夠準確無誤地記錄發往飛機上的操作指令和駕駛艙內的對話聲音,一旦事故發生,黑匣子將被開啟,記錄的資料將被分析,事故的原因也就一目瞭然。所謂的“黑匣子思維”,也就是要像航空業公開、透明地面對飛機失事的錯誤一樣,對於失敗也要有一種勇於調查問題、總結教訓的意願和決心。

    黑匣子思維可以使人培養出成功型思維模型,以對抗固定型思維。固定思維是一種維護自尊的方式,它傾向於避免失敗;而成長思維使人產生一種“堅毅”的態度,把錯誤當成是學習,以達到精進的目的。

    2、系統思維

    真正的學習高手,是具有系統思維的人。

    人民大學教授謝明說: “系統思維,實際是指把認識物件作為一個系統,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中綜合地考察認識物件的一種思維方法。系統思維,是以系統論為思維基本模式的思維形態,它不同於創造思維或形象思維等本能思維形態。系統思維能極大地簡化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給我們帶來整體觀和全域性觀。”

    有全域性觀念的人,站得高、看得遠,習慣以全域性的眼光向“上”看,能夠看清事物的全域性和事情的來龍去脈,能認清方向,不至於走彎路,能夠從事物的關鍵處著手解決問題,善於抓關鍵點,抓主要矛盾,手到病除,是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高手。

    七丶改變行為,而不是改變想法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人的思維常有一個誤區,認為想要改變性格必須從改變想法開始,但殊不知,其實要成功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必須是先改變他的行為。比如,一個內向害羞的人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性格,首先他應該邁出第一步,多主動去和別人互動,而一旦這種行為做久了,就變成了習慣,將會變成新的思維習慣,最後改變性格。

  • 11 # 愛我中華文明

    思維模式決定命運,斯坦福教授的這個發現,解釋了很多孩子成長的困境

    思維模式,就是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今年的9月19日,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先生創立的“一丹獎”在香港公佈首屆得獎者名單。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榮獲了其中的一丹教育研究獎,將獲得3000萬港幣的鉅額獎金。

    獲獎理由中這樣介紹她: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Dweck教授從一開始就對孩子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充滿興趣。於是,1978年,她和同事做了一項實驗,找來一群孩子玩拼圖,觀察他們的行為和情緒反應。拼圖開始時很簡單,後來變得越來越難。

    實驗之前,Dweck教授就預料到,孩子面對困難時會有不同的反應。事實也確實如此。伴隨拼圖越來越難,有些孩子開始抗議:“現在一點都不好玩了!”後來實在受不了了,堅持要“放棄”,甚至直接將拼圖推到地上。

    但她沒預料的是那些“成功孩子”的表現。當面對特別難的拼圖時,一個10歲的男孩拉來一張椅子坐下,搓著雙手,砸吧嘴巴,然後大喊一聲:“我喜歡這個挑戰!”另一個呢,露出喜悅的表情,然後斬釘截鐵地說:“你知道嗎?我期待這個拼圖會非常有意思。”

    為什麼兩類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會有如此大的區別?

    是由於他們天生、無法改變的生理差異,比如智商(IQ)上的差異嗎?

    ——不。首先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

    其實,首先會拒絕“智商不可改變”這一觀念的,正是IQ測驗的最初開發者Alfred Binet。他在20世紀初期開發IQ測驗的真實目的是評估巴黎公立學校學生的狀況,以設計相應的教育專案幫助他們迎頭趕上。所以,他不是否認孩子智力差異的存在,而是相信教育和實踐能夠帶來智商上根本性的變化。

    而Dweck教授的研究更進一步地發現,這些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固定思維的孩子往往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聰明、比較笨,而拒絕接受挑戰、面對困難,由此他們的發展潛力會受到限制。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那些成功孩子的思維模式就屬於成長型的。他們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潛力是未知的,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

    且當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強有力的聯結,長久下去,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也就是說,成長型思維模式不但決定了孩子面對困難和挑戰的積極態度,還將透過激發更活躍的大腦活動,提高孩子的智商。

    而按照公式績效(performance)=能力(ability)×態度(attitude),就不難理解,為啥擁有成長思維的孩子,相比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Dweck教授還在很多其他領域發現了兩種思維模式的差異存在。在兩性關係中,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尋找那些讓他們變得更好的伴侶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更傾向於找那些允許自己停滯不前的人。

    在運動領域,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運動員會努力參加訓練、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而具有固定思維的運動員則將自己的裹足不前、不理想的成績歸因於其他人。

    更為關鍵的是,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她給出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South Bronx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接受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育和訓練後,在短短1年的時間內,數學測試成績就從墊底迅速上升到紐約州第1名。

    我們到底怎麼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Dweck教授說,不困難,一些很小的干預,就能產生塑造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作用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用類似“這幅畫太棒了,你就是我們的畢加索!”、“寶貝,你太聰明瞭!”這樣模糊從語句表揚孩子。這樣做並不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學的更好,反而會使孩子認為自己被重視、被表揚僅僅是因為智商。最終的結果是,他們會拒絕接受挑戰和承擔風險,擔心搞砸了,自己看起來“不聰明”、“很蠢”,長此以往,他們慢慢失去了對學習的積極性。

    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Dweck教授在芝加哥一所高中發現,在那裡考試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數不是一個代表失敗的界定詞(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達到)。這兩者的意味完全不同。

    如果孩子得到是”不合格“的評定,他可能認為自己已被判斷為失敗者,沒有進步的空間、學習的大門被關上了。而“not yet”則意味,他還在在學習的軌道上,只是還沒有到達終點而已。

    所以,如果孩子說“這個我做不了”,請教會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他只是現在還做不了,但下次會做的更好。

    運用yet這個詞,我們能幫助孩子塑造這樣的思維模式,即: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Dweck教授的研究成果很多,我無法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後面再陸續分享吧。她的書《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的中文版《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馬上就要上市了,不習慣看原版書的親們可以透過京東或亞馬遜預定,先睹為快。

    在看書之前,可以先看看Dweck 教授的TED演講,"The Power of Believing that You Can Improve"(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好的力量)。

    Carol Dweck"s TED talk | 10"24""

    就像Dweck教授演講題目所說的,教育的關鍵要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

    PS:

    8張圖分辨你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思維的人:規避挑戰。

    固定思維的人:痛恨變化。

    成長思維的人:擁抱變化。

    固定思維的人:老是關注限制。

    成長思維的人:總是尋找機會。

    固定思維的人:在改變現狀上無能為力。

    成長思維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固定思維的人:不接受批評。

    成長思維的人:珍視反饋、主動學習。

    固定思維的人:喜歡呆在舒適區中。

    成長思維的人:喜歡探索新事物。

    固定思維的人:有時候覺得努力是無用功。

    成長思維的人:每次失敗都是一堂課。

    固定思維的人:認為畢業後無需過多學習。

    成長思維的人:認為學習是終身的事業。

  • 12 # 老K雜談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是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路遙

    如果你想改變人生,就必須要改變思維方式。

    命運總是不如人願,很多年前,沉迷日本漫畫的我總是在想:為什麼我不像櫻木花道是一個天才,可以輕鬆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而是一直都很平凡,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獲得很小的收穫,後來我發現眾生往往都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慢慢成熟起來。就像釋迦摩尼說的一樣:智慧不可得,唯有磨難可以獲取,從此一切講述天才如何厲害的電影我一概不想看 ,講述人生辛酸如何不易獲得成就的我才會看比如《風雨哈佛路》,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小女孩問了一句話:人生是一直艱難還是隻有童年如此?里昂說:一直如此。

    高中的時候我的班主任經常找我開小灶說一些鼓勵的話,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我覺得他像一個唐僧,很煩,也許是因果迴圈,現在我和他一樣無奈的變成了唐僧苦口婆心去說一些鼓勵他人的話。

    在做記憶宮殿培訓的時候,我發現教授一個人技巧不難,無非是耗費一些時間和精力。而扭轉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確實很難做到的,曾今年少的我把老師當成唐僧一句忠言逆耳的話都不想聽,而我現在希望一些孩子聽我的,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如果我盡力去鼓勵引導他人,也許會有一部分人的人生軌跡會因為一句話而改變就夠了。

    美國內達華州的某個小鎮上有個叫約翰的人,這個約翰擁有一個三層樓的超市,其中第一層是賣女裝,第二層是化妝品,第三層是男裝。超市剛開業的時候效益還不錯,可是幾個月後約翰的效益就開始下滑,這樣的結果令約翰感到非常疑惑,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呢?為了提升業績約翰搞了很多促銷可結果卻是收效甚微。

    就這樣又過了幾個月,約翰的一個朋友告訴約翰試著把超市的商品種類調換一下,把一樓的女裝改成男裝,把二樓三樓改成化妝品和女裝。約翰黔驢技窮只能按照朋友的方法試試,結果卻出乎約翰的意料,超市的的客流量變大了,營業額也上去了。

    約翰找到朋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朋友笑著說,男人和女人不一樣,女人天生的愛購物愛逛街,因此無論是二樓還是三樓 她們都會去。與之相比男人就懶的多了,如果一樓是女裝男裝是三樓,男人們一般是不願意爬到三樓去買衣服的。聽到這裡約翰豁然開朗,從此以後約翰按照朋友的方法讓自己的超市變的越來越紅火起來。

    人如何去扭轉思維方式呢?

    第一重視思考,自覺改變自己。

    人的思維是環境的產物,個人的性格都和家庭、學校環境、生活環境有關,家境貧寒的孩子容易自卑遇到問題容易轉牛角尖,父 母暴戾的孩子容易變得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人後衝動等等,原因現代社會學和心理學都有研究。

    我小時候是一個遇勝則驕、遇敗則頹的性格,我發過誓一定要改,然而做不到,就算是短期內有所改變,過不了多久又打回原樣。

    我是一個很有逆商的人,遇到的事情越困難越頑強,可是我也曾把這股勁用在了對我好的人身上,死不悔改。

    第一部分是自覺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什麼時候我意識到我該改變了呢?,我出生商人家庭,商人家庭很傷人,一切都只問成果,永遠不會問過程,也不問你是否快樂,你喜歡什麼,沒有結果和成就的人只會被強硬的干涉,沒有自由可言。我意識到如果總依靠父母,就會一直沒有發言權,不論說的是對是打錯,沒有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的基礎,我不可能獲得尊重,家庭和社會都一樣,不獨立就會被欺壓。所以我主動思考,自覺改變自己是第一步,越早越好。

    第二部是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其實堅持本身並不能實現夢想。能實現它的只有圍繞“夢想”不斷調整,採取最適宜的行動。所謂千折百回,大志不改。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一些缺點,就自覺去紀錄,用心去改變。碰到一些有思想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多聽取對方的意見去改變自己。從心所欲的不變和改變,知道自己那些可以變,那些不可以變。

    第三部分是思維目標,你想好了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後,列出這型別人的種種特質,整理出自己為實現目標需要做的步驟,每個步驟細分成幾個過程,以此要求自己,儘量做到,時時放在心上,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改進自己,完善自己,記住: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改變就很大了。

    第四部分是積累優質記憶和實踐,我會透過看書和跟優秀人士交流人生經驗來獲取優質記憶,遇到事情的時候反覆實踐形成習慣來改變自己的思維。

    人都有惰性,思維方式固定也是惰性的體現,畢竟不需要費力的去思考不同的東西,所以儘可能去除自己的惰性也很關鍵。思維方式決定人生,這一點在普通人身上體現最明顯。

  • 13 # 京城第一名捕豹子頭

    當然,你可以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都可以。但是,你要明白你現在的思維方式只是常年來一次次面對事情所產生的一種反應方式,也就是一種習慣。要改變你的習慣,從現在開始不要對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產生反應,讓自己從這個世界解脫出來。也就是保持超然。然後,你才能開始從新建立你的人生。現在開始,讓頭腦保持安靜和沉默。然後開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相信我,你不會後悔

  • 14 # 海涯天下

    說到思維方式,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呵呵。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三分法思維”、美國人(西方)是“二分法思維”、日本人是“一分法思維(不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至少包含三個不分:“陰”、“陽”、“不確定(變化)”,在中國人的腦子裡沒有絕對的東西,平時我們常說“不好說”、“不一定”、“看看再說”、“很難說”...。美國人的腦袋相對簡單,是非、對錯、好壞...,只有“陰陽”對立的兩面,非得把所有的事情都說個一清二楚,必須是怎麼樣...。

    具體說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那就有意思了,這裡不多說。

    知識是工具,思維方式是解題的思路、路徑、辦法,掌握了好的思維方式就是智慧。

    思維方式的養成和改變與一個人的知識、閱歷、環境、性格、身體狀況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心智是可以開啟的,除了我常說的“定生慧”,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敞開了、積極、腳踏實地的去生活、工作,多多接受生活的歷練,生活處處即修行,修行就是開啟心智,掌握好的思維方式,當然首先要自己要正心、正念、正向,否則步入歧途,走的越遠錯的越多。

  • 15 # 仁者無憂

    謝邀。與其說是改變思維方式,不如說是改變你內向怯弱的性格。試試下面一些方法,應該對你有幫助。一是見陌生人時,徑直迎著他走上去,好像他欠你的錢。二是訓練自己盯著對方的鼻樑,讓他感到你在正視他的眼睛。三是開口時說話一定要聲音宏亮,結束時也要強有力。相反開始軟弱,那麼閉嘴時也就軟弱。四是會見一位陌生人前先列一個話題清單。五是熟記談話的開場白和結束語,那你從頭到尾就會口若懸河。六是想方設法接觸偉人和比你年長、比你強的人交往,這樣你會學到知識,同時還可以觀察強者的弱點和缺點,從而增強自信心。最重要的一點是首先你必須精通自己的專業和本職工作,有能力才會有信心。你有改變自己的意願,關鍵在於行動,相信你一定行!

  • 16 # 自辯火火烽

    思維是一種習慣,思維是自己面對外界一切時,思索是什麼、為什麼、如何應對等等5W2H的一種方式——改變思維,你得了解自己此刻的思維,然後重新選擇一種方式面對外部世界——這就是改變。

    思維方式、思維習慣,差不多一個意思,是完全屬於個人化的一個認識、看待世界的角度,受限於你的認知、成長經歷、教育等一切體驗、感受、思考過的一切內容——這是大概的此刻思維形成的一個過程。

    要改變,你一定要有改變的機會,改變的動力!

    改變的動力

    動力是你行動的源泉,是你能夠一直走下去的緣由。

    別講一切能夠說出口的道理,你自己心裡想明白!為了不受歧視,可以自己有膽量反抗,有能力選擇等等。

    問自己,每當你意識到自己不想改變、懶惰沒有改變、放慢腳步讓自己閒散時,都要記得這個內心的渴望,我想要什麼?

    你內心的渴望,強烈到你不做你覺著人生就失去意義和價值時,當你覺著一切其他都可以放棄時,我想你就知道活著就該做什麼了!

    一個時候,改變才是唯一你認為值得的事情!這個有一個度,必須值得的度能夠讓你“選擇”改變才行,否則,你會選擇原封不動!

    改變的機會

    你知道必須改變了,你才會找機會去改變!

    讀書、社交、旅遊,超出自己緣由體驗範圍嘗試新的,做不願意做的事,走沒有走過的路……

    就是你能夠嘗試一切你覺著“不行”、不敢、不可以、不能、沒時間、沒機會、做不了的事!

    在你的可以接受的範圍外去突破!

    你可能會想為什麼要這樣?那建議你想的問題是:

    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為什麼以前一直是那樣做?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我不敢做的事?為什麼別人想法與我不同?為什麼我會這樣想?上面的為什麼我幹嘛要去想?每個為什麼的答案,你全部都再反著問!比如第5個的答案:我想改變!再問:為什麼我要改變,不改變不行嗎?

    當你最後關於“為什麼自己要改變?”的答案都是“我必須要改變”時,你內心關於改變的渴望就已經足夠了!

    當你沒有行動時,你問自己“為什麼沒有行動?”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必須行動,今天、立刻時,你的改變就開始了!

    否則,你必須解決自己的問題!為什麼沒有改,為什麼沒有動!

    如何做到你會一直弄清楚自己

    你需要一個不斷的提醒,自己對自己的提醒,覺察到自己當前的想法!

    如果你儘可能的提醒自己去做上面的事情,你才有可能弄明白,你才有可能行動。

    這個提醒,本身就是一個打破原有思維的楔子,從這一點照進光明,才有可能真正的打破黑暗。

    這個大的覺察的前提,就是基於一個大大的前提:

    我,是個人一切經歷而成的我;但我本來的樣子不是這樣,我想做一個我渴望成為的我因而,我想做出改變,我想重新選擇!我想去覺察到現在的我然後,重新選擇做新的自己!如果,你能夠看得懂以上的幾句話,也許,就是你重新開始的機會。
  • 17 # 無名52059261

    思維就是語言行動,思想觀念運動表現。改變自己的思維,就是創造幸福人生觀,價值觀,以唯物辯證法理論”觀察世界,來判斷思維發展的運動方向和運動動態。

  • 18 # 優媽讀繪本

    講了很多大道理,聽了很多大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思維方式改變,推薦閱讀文集《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出色的人》《練級:自我進化的十項修煉》,思維方式比方法更重要。

    一、《練級:自我進化的十項修煉》

    低效努力的背後是思維邏輯的混亂,想要解鎖成長姿勢,推薦閱讀《練級:自我進化的十項修煉》,作者透過古今中外的故事切入文章主題,他將人生比作一項系統工程,系統工程的高效竣工,需要正確的戰術和方法論,獨立的戰術只能碎片化的改變你的行為,瞭解結構比努力更重要。“系統工程”需要的是穩紮穩打的練級。

    作者何方神聖

    《練級:自我進化的十項修煉》作者菜刀少爺,人如其名,行走京城12載,經營過輔導班、銷售過優惠券,從20萬+的年薪換到4000塊的行業,一步步的打怪升級,成為沒有辜負自己的自己。他是普通人,也始終相信普通人可以透過正確的方法論成為更好的自己,如今他是私募基金副總、領英專欄作家。如同看武俠小說那樣,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爽!

    本書秘籍

    《練級:自我進化的十項修煉》一書透過十個關鍵詞闡述自我進化的十項修煉(可參看思維導圖),人生就像是升級打怪,這一路總有人告訴你很多方法、很多道理,但想要快速成長需要不斷挑戰、甄別,走出舒適區,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論。

    二、《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出色的人》

    總怕被時代淘汰,總怕進步太慢,推薦閱讀《進階:如何成為一個很出色的人》這本書時,我立即開始了閱讀,本書分為五個章節,書中透過例項論證分享瞭如何提高效能、如何提升應變能力、如何獲得10倍回報的方法,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方法更在於思維方式的引導,非常值得大家入手。

    《進階:如何成為一個很出色的人》一書作者蕭秋水,具有多重身份,她是知識管理專家、在行專家、旅行自媒體、暢銷作家,也是西安歐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名譽顧問,她是新時代女性、果敢獨立、努力上進,同時也很懂得享受生活,著有作品《這一生,靜待時光檢驗》等暢銷作品。她喜歡分享,喜歡多角度探索,她認為寫作是用生命在整理。

    書籍思維導圖:

  • 19 # 暖心理

    過去的我,性格和你差不多,也對自己的性格、做事風格不滿,一度想做出大改變,對那些性格外向的人很是羨慕。一直被外界看作是安靜的存在,存在感比較弱,不喜歡大聲說話和大聲笑,需要和別人溝通一件事前,總是會小心翼翼的,話在心裡口難開。

    現在的我,性格並沒有多大變化,不是因為我妥協了我自己生來的設定,而是我換了一個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性格和行事作風,做出調整時也不是自責的心態佔主導。

    先說做事情。當你做一件事時,肯定是有一定目標的,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撇開性格因素不談,你可以嘗試從這件事的目標來切入,再根據它來指導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以目標為導向後,你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一切思維和行為都是為那個目標而服務的,如果“目標”需要你靈活,那你肯定會讓自己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靈活處理,如果“目標”需要你大膽,那你肯定也會說服自己去做。

    再說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改變是隨著你的經歷慢慢發生質變的,一下子大改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經歷了人生重大的轉折事件,那個另說。內向的人一般會更加註重內省,可能一個想法已經在你腦子裡轉了好幾圈卻還未表達出來。換句話說,內向的人在思維深度和全面性上是有優勢的,甚至會有不小的創新性。要在每一次行為中肯定自己,此時此刻全力以赴去做,降低在乎別人看法的程度,別怕犯錯誤。

  • 20 # 不雨

    日本有位經營之聖叫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成果方程式,就是人生的結果,等於“思維方式”乘以“熱情”再乘以“能力”。

    方程式的第一個要素就是“思維方式”。波瀾萬丈的人生,有好的時候也有壞的時候,這些都是造物主給我們的試煉。如果總是發牢騷,思維方式就是負數,人生結果就會變得灰暗。停止了抱怨,用積極的心態去努力,一切就會開始好轉。這就是稻盛的人生方程式中“思維方式”的意思。

    舉個例子,大學畢業的稻盛和夫去上班的第一天就被潑了一盆冷水。工廠破敗不堪,像樣的裝置都沒有,工同時進廠的幾個大學生都辭職了,稻盛想辭職卻走投無路,家裡還有幾個弟妹要靠他賺錢養活。既然走不掉,那就啥也不說了硬著頭皮好好幹吧。稻盛開始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把鍋碗瓢盆都搬到了工廠,沒日沒夜地做實驗。就這樣,門外漢的稻盛竟然研發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新型陶瓷材料,讓工廠起死回生。

    思維方式是成功方程式中最關鍵的要素。

    再舉個曾國藩的例子。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一封家書中寫過他一輩子經受過很多永遠忘不掉的恥辱,比如第一件事是考秀才都落榜,被主考官當眾鄙視;第二件事是,當了翰林的曾國藩向皇帝彙報工作,為了詳細說明情況曾國藩就畫了一幅圖,這圖畫的太醜了,他成了滿朝官員的笑柄。第三件難堪事是兵敗後曾國藩要跳水自殺殉國,被手下救起來後狼狽逃回來,遭到全國人的上下恥笑。曾國藩形容自己當時的困窘處境是:“一聽到春風的怒號,心就要碎了;一看見敵人的戰船開過來,就急得繞著房子轉圈,沒有好辦法。但是,曾國藩怎麼對待這些恥辱呢?他說,自己平生的長進全在受挫受辱的時候。

    這就是思維方式的作用。無論是稻盛的人生轉運,還是曾國藩的功成名就,如果沒有在逆境時仍然積極上進的思維方式,是不可能做到的。

    想改變思維方式,就要跳出你的現有舒適區,向未知的黑暗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魏碑書法代表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