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卷飛山
-
2 # 天亦有晴
詩歌起源古代,歷代勞動人民從生產生活創造而來。[尚書.虞書]""詩言情,歌詠志,聲依樂,律和聲。""是以詩,歌與舞,樂相結合,以歌詞的形式,表演時伴樂,舞演變成獨立的詩歌。
-
3 # 我是一個人的秋天
權威的傳統說法是:詩言志,詩言情。簡單的說,就是詩是一個人用來抒發內心的價值觀。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部詩集叫《詩經》。是商周時期統治者組織一批文人收集民間作品而成。由此可見,詩來自於民間,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在勞作和田野中抒發的一種產物。詩歌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就變成了現代詩。但我個人認為:詩歌的創作起源,應早於商周。雖然沒有出土實料作證,沒有文字作證。人類自從誕生之後,與其它低階不同的一點是有高階複雜的情感系統,他們既然能作巖畫,為什麼不能口頭吟唱詩歌呢?就像今天有些詩歌的返祖現象:天上白雲啊,真白。真白啊,真白。
-
4 # 煙雲墨客
詩歌是一種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文學體裁。靠豐富的想象來抒發詩歌的內容,內容一般是反映社會各種各樣的問題,詩歌具備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對定(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按音律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詩歌最早起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計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
-
5 # 詩意江湖
詩歌,有著中華人民千百年的歷史,在文學上有著崇高的地位。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聖詩、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1、詩歌
詩歌,是一切文學作品的開路先鋒。是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練、形象地反映生活,富於想象,構思精巧,有一定的節奏、韻律,常根據節奏和音頓分行排列的一種文學體裁。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不僅由於它在內容上是用高度精練的語言來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於它的表現形式既有別於其他一切文體,同時又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髮展、變化:從原始歌謠的不定型,發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詩基本定型,又發展到宋、元的詞和曲,以至於今天的新體詩。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種發展變化是相當大的,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
2、樂府
樂府原指朝廷所設定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歌製成曲譜,製作、演奏新的歌舞新的歌舞;二是採集民間歌謠,陪上音樂演唱;三是訓練演奏人員和歌手。以供郊祀、飲宴、遊觀娛樂的需要。後來,把樂府機構所採集、創作的歌辭,統稱為“樂府詩”,或簡稱為“樂府”。這樣一來,“樂府”一詞就由專業機關而變成詩歌的名稱了。最早的樂府詩是配樂歌唱的,後來文人仿照這種體裁創作的樂府詩,不管配不配樂,都一律稱之為“樂府”。
3、歌行
歌行是古體詩的一種。漢魏南北朝樂府詩多用歌、行、曲、引、嘆、吟、怨、弄、操等,其中以用“歌”、“行”為最多,逐漸合稱為一種詩體名。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常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等古體,篇幅長短不一。
4、古體詩
古體詩有兩種含義。一指詩體名,也稱為古詩、古風。與唐以後興起的近體詩(格律詩)相對應。其表現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雜言多種,且不講究對仗、平仄等格律,用韻也較為自由且可換韻。在多種體式中,以五言、七言為多。二是對於古體詩歌的泛稱。又,南北朝時稱漢魏無名氏的詩為古詩。
5、近體詩
近體詩也稱“今體詩”、“律詩”。是唐代以後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近體詩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講究平仄,雙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五言仄起式首句不用韻)。律詩除首聯尾聯外,中間兩聯(頷聯、頸聯)還要求對仗。“今體詩”一名是唐人為區別以前的詩體而採用的說法,為後人沿用,現代則多稱為格律詩。
6、四言詩
四言詩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為主的詩體。四言詩在殷商時代形成,是我國古代詩歌總最早形成的詩體。四言詩(這裡主要就《詩經》而言)在我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有其特殊功績。除了語言的準確精練而外,賦、比、興的運用,開創了我國詩歌“形象思維”的先河。東漢以後,“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詩逐漸衰微,為民間新興的雜言、五言詩所取代。
7、律詩
律詩是一種每首八句、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格律非常嚴謹的詩。它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到唐代初期基本發展成熟,盛唐以後是它的黃金時代。律詩分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和排律(或“長律”)三種。此外,還有少量的三韻小律和六言律詩。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每首的字數、句數、壓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可以歸納如下:1、每首限定八句。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3、每句的句式、平仄都有規定,而且講究粘對。4、每首必須用對仗。
8、絕句
絕句是律詩的一種。每首四句,等於律詩的一半,所以也稱“截句”、“斷句”。基本格式僅為四句,絕句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幾種,“六絕”較為少見。絕句分“古絕”和“律絕”兩大類。其中不講平仄、連對,壓韻又可平可仄的,叫古絕;講究平仄、連對並壓平聲韻的,叫律絕。
9、五言詩
五言詩是由五字句構成詩篇的一種詩體。五言詩是在民謠和樂府民歌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從漢代形成一直到近代,在我國古典詩歌創作中,一直是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五言詩既能反映複雜紛繁的社會生活,又能流漓酣暢地抒發詩人複雜的思想感情,而且節奏鮮明,音韻鏗鏘。五言詩可分為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等形式。
10、七言詩
七言詩是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為主的一種詩體。它同五言詩一樣起源於民間。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之作,是東漢張衡的《四愁詩》和魏晉曹丕的《燕歌行》。此後經南北朝時期的發展,到唐代初期成熟,終於在詩壇上確立了與五言詩抗衡的地位,成為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可分為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等。
11、雜言詩
雜言詩也是古風的一種,具有古風的一切特點,跟“五古”、“七古”惟一不同之處就是一個“雜”字。說它“雜”,主要表現在句式上,其次表現在用韻上。雜言詩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隨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奔放而無所拘束地縱情放歌。它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隨意換韻;它的句式可以毫無限制,可以時而三言、四言、時而五言、六言、七言;句子長的可達十字以上,全篇短的可以只有四句,長的可以長到數十句乃至百句以上。正因其“雜”,所以有時還允許夾用少數散文式的句子。雜言詩不論表現形式多雜(但多數還是以七言句為主),在古代詩歌分類上都把它歸入“七言古風”這一大類,即使全篇只有一個七言句。
12、詞
詞,詩歌的一種。是伴隨新興音樂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起源於隋唐,盛行於兩宋。從詞的句式來說,稱為“長短句”。詞之所以採用長短不一的句式,是出於音樂上的要求。詞有詞牌,就是填詞時所依據的詞牌,詞牌對聲與韻以及句式與結構有明確規定與嚴格要求,故有“填詞”之說。依照每首詞的字數多少,通常把詞分為三類,即小令、中調和長調。由於詞調不同,它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四種不同形式。
13、小令
小令又稱“葉兒”,是散曲中產生最早的一種體式。就其表現形式而言,小令是單支的曲子,很像一首句式參差的小詩,更近似於詞。小令主要是從民間的詞調和小曲變化而來的,其中也有少數脫胎於詩詞。它以句式長短不齊而與詩(尤其是近體)迥然不同。與詞相比較,則有同有異。主要特點有:用韻比詞更密、平仄比詩詞更嚴、通首隻有一段、可以另加襯字,這是小令與詩詞不同的更顯著之點。以字數多少來劃分,58字以內為小令,其體式短小精悍,便於使用,所以在元代散曲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它都佔據只要地位。
14、中調
中調:自《草堂詩餘》按詞的字數多少為詞分類以後,詞家通常把59至90字的詞調稱為中調。因為中調的字數介於小令和長調之間,所以得名。如《蝶戀花》、《漁家傲》等詞調。
15、長調
長調即長詞。自《草堂詩餘》以91字以上的詞調為長調後,一直為後人所沿用。如兩段的《滿江紅》、《水調歌頭》和三段的《蘭陵王》、四段的《鶯啼序》等詞調,都稱為“長調 唐詩的基本格式。
把平凡生活過成詩!
-
6 # 鴻鵠迎罡
簡單地說,什麼是詩歌?可以把“詩歌”這個詞分開來講。
詩即詩情,詩意,詩境,是語言文字濃縮的精華,是以文字為工具,對現實生活形而上的思考後的記載。歌即歌唱,頌歌,吟頌,合起來就是詩意地頌歌。
由此可見,詩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方可稱詩歌。
其一,文字中必須有情,有思,有內涵,有格調,能引發人的思考和想象,引申人們對精神世界的探索。
其二,文字需凝練,朗朗上口,有韻味,便於歌唱和傳頌。但前提是必須符合民族審美情趣,以本民族的文化情結為根本。
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的長短句,就可以稱為詩。
在文字沒有形成前的原始社會,人們在勞動,狩獵,作戰,祭祀時,為了形成統一戰線,形成合力而提高效率,都會“嗨喲、嗨喲”的喊著號子,相互打氣和鼓勵,這個號子就是詩歌的雛形。
後來文字形成,人們開始把這種高漲的情緒記錄下來,慢慢形成了詩歌。
再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到《詩經》時,詩歌正式發展起來,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的創造性活動。
-
7 # 餘與吾
“原始歌舞和巫術禮儀在遠古是二而一的東西,它們與其氏族、部落的興衰命運直接聯絡而不可分割。身體的跳動(舞)、口中唸唸有詞或狂呼高喊(歌、詩、咒語)、各種敲打齊鳴共奏(樂),本來在一起。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真正可以作為文學作品看待的,要首推《詩經》中的國風和先秦諸子的散文。國風中的民間戀歌和氏族貴族們的某些詠歎,奠定了中國詩的基礎及其以抒情為主的基本美學特徵。”
-
8 # 大丙詩畫
什麼是詩歌?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經過日集月累,口口相傳,有音律,節拍,簡短而優美的歌謠,就是詩歌,比如:廣西山歌,全國各地流傳的民間小調,等等,經過聖人的收集彙編,便是《詩經》其篇目一的風,其實就是古民歌,即也是詩歌的發源。不知答對不,請友友們教正
-
9 # 汴水蓑笠翁
小橋碧樹硃砂衣,
幽處憑欄望遠思。
鉤月窺人巡曲徑,
驚飛夜鳥覓新枝。
-
10 # 自由自在181101651
詩歌是一種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詩歌分幾種型別,我分別介紹一下。有敘事詩,主要以人物和事件為創作基礎,有名顯的故事情節在詩裡。有抒情詩,主要是透過故事和現實生話抒發作者的情感,和敘事詩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區別。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律來寫的,″五言",“七言”等。還有散文詩,主要是不按格律和散文相結合來抒發作者情感,自由奔放,短而精。韻腳詩是文學體材的一種,每行結尾要壓韻。還有現代新詩和自由體詩,按作者隨心而寫。
-
11 # 農民遠方
詩歌是內涵,是文化底蘊。能得以傳承的詩歌代表著這個民族的形象,是留給後人的精神食糧,是能流傳數千年而經久不衰的璀燦歷史結晶。
所謂帥哥不過是一個戲謔之詞,只是在近些年才逐漸被人們作為口頭用語的一個稱謂,並不能真正代表一個人的形象和風茂,也可以說是一個有些顯得浮淺的稱呼。
-
12 # 高靜環
謝邀問,回答,什麼叫詩歌?詩歌是文學的一種。是各種體裁的詩統稱,詩歌的主要特點是高度集中的反映社會生活。凝聚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象,語言精練而形象。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根據作品有完整間故事情節,以及是否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詩歌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兩類。根據作品在語言上有無格律。詩歌又可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兩種。而什麼又叫帥哥呢?首先我們要先看這個"帥"字,帥原指為是元帥,將帥,統帥,表帥,指的是統領三軍,叱吒風雲的帶頭領導人,可近幾年,這個帥字後面又加了一個哥,就叫“帥哥"可能指的是年青的男士,男青年。(回答的不知是否正確,只供參考,謝謝!
-
13 # 於會永
詩歌不是帥哥
但肯定是那種稜角分明的
令人過目不忘的
酷酷的……
比如張藝謀
詩歌不是帥哥
但肯定是那種越看越耐看的
越品越有味的‘
成熟的
比如程煜大哥
詩歌也不會是小鮮肉
抑或什麼高富帥的
詩歌可以是硬漢孫紅雷
也可以是最醜影帝黃渤
還可以是那個演李涯的祖峰
但咋也不會是一點都不陽剛的
帥哥……
-
14 # 詩書公子
像《春江花月夜》是詩歌。優美的意境,帶人進入無邊的的想象。
古天樂是帥哥。很有氣質有感染力,真性情好男兒,都是帥哥。
-
15 # 手機使用者弘毅
詩歌是用高度凝鍊的形象化的語言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我國古代有詩言志歌詠言之說,我國最早的詩歌是由民歌轉化提煉而來的,它就是我們傳統的詩歌文化的總源頭一詩經。
歷代詩人們由於對詩經及其民歌等文學載體吸收了大量營養,之後創作出著名的楚辭,(離騷)我們每年的端午節,這位屈大詩人都會給國民的愛國熱情點上一把火。到後來比較有名的詩歌集是漢賦和古樂府詩歌,集大成者之一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曹操。詩歌集比較出名的是(古詩一百首)。古體詩大概就是這些。
我們再來看看近體詩。其實在古代詩歌中,我們最熟悉的是近體詩。也就是代表我國古代詩歌的唐詩。全唐詩收錄達二萬多首,它是詩歌中之中熠熠生輝的名珠。出現了以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維,杜牧,李商隱為代表的大詩人,對中國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歷史發展到宋元明清這幾個時代,唐詩逐漸走下坡路。被新的文學形式佔據了上風。比如宋詞,元曲。但作為一種悠久而影響廣泛的文化現象,它是不會中斷的。只不過再歷害的大師寫出來的古體詩已無法望其唐詩之項背耳。
到了民國時期,古體詩歌寫得比較牛的當數郁達夫。其餘大師都主要是學術上的成就。以上是詩歌文化的一個片斷。也算是上半部吧。
從上世紀初開始,我們的漢文化迎來了重大改革,詩歌當然也發生了革命,從胡適的新詩(嘗試集)開始,演繹了一場轟轟烈的詩文化運動,在這不到百的時間裡雖然沒有象泰戈爾那樣,李白,杜甫那樣大師級的人物,但也產生了許多代表詩歌文化的高質量詩人。比如:顧城,北島,席慕榮,海子,昌耀,舒婷,多多,翟永明,吉狄馬加等一大批代表現代或後現代詩歌走向的實力派詩人。(老一代的還有郭沫若,臧克家,賀敬之,余光中,鄭愁予
這大概就是什麼是詩歌的回答了。但要做到真正的瞭解,還是親自拜讀以上詩人的大作,在中國的文學史和詩歌史上,上述絕大部份詩人的大名都是無法繞開的。
-
16 # 皓月千山
如果說詩歌是有一定韻律和節奏的文學樣式,但是又有一種文體叫散文詩,並且我也覺得散文詩確實是詩,無論有沒有韻律節奏,很多散文詩同樣具有濃郁的詩意,和那些有韻律節奏的詩歌並無不同,如果專門從形式上來確定詩與非詩,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
面對界定的困難,我只能作如此的描述:當你讀到一段文字,讓你對突然間對麻木平庸的生活感到震撼和驚異,對,就是驚異!這樣的文字一定屬於詩,而詩一定屬於新奇和驚異!讓人大可不必在意它的韻律和形式。
如果說文學是藝術之母,那麼詩就是文學之母,一切藝術的本質必須是詩意的,即便是那些反詩意的後現代藝術也是如此,而後現代藝術之所以把反詩意當作一種詩意,只不過是對傳統的詩歌領域裡採掘不到詩意了,因此只能把反詩意當作一種詩意!
詩歌的殘酷之處在於,所有的驚異都是一次性的,任何重複都是陳詞濫調的非詩,並且只有有限的幾個幸運的天才,真正的創造出了經得起時間汰選的意象和比喻,成為民族或者人類文化心理的一個部分。
一個獨步千古的意象的營造,最能深刻地反映一個詩人的情感和智慧的深度,從這個意義上說,詩歌就是一種比喻的藝術。是此物或彼物之間發生的聯想,它是人類捍衛想象力的工具,讓我們的心智和心靈都不至於衰退枯竭。
-
17 # 鳳凰讀書號
詩歌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歷史意義的文學體裁之一,它高度概括地反映了人類的基本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時也飽含著詩人獨特的思想感情。
它的語言簡練具有意象美,它的結構按語句分行排列具有建築美,它的音韻抑揚頓挫富有音樂美,同時它藉助詩人豐富的想象與聯想,運用恰當準確的表現手法,主觀賦予所描繪事物及抒情物件之間和諧的語言張力。
-
18 # LuckyKoala
詩歌之美源自它語言的純粹、形式的自由和思想的無限性!
眾所周知,詩歌大體分為古詩和現代詩。古詩還比較講究格律,還有些形式和內容上的約束。
但也正因為此,古詩的精緻典雅、氣象萬千以及被千百年來傳頌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和精神價值是現代詩所無法企及的。
當然,從創作的偏好上,個人還是更青睞現代詩,畢竟看上去門檻低一些,更能直抒胸臆、凸顯個性化表達和給謀求形式創新提供更多可能。
還有,現代詩更私人化,或者說其更多的是傳達一種現代人對自我存在的縱向探索,而少了古詩詞的那種家國情懷。
當然,詩歌的終極意義是共同的,那就是解放思想!
-
19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導讀:本文摘錄自靈遁者詩歌集《從今往後》
102、我站在這裡發問
——靈遁者
沒有一個人會看到最初的宇宙
沒有一個人會看到最後的宇宙
最大和最小也難以捉摸
我站在這裡發問
沒有人回答
我也不會流淚!
103、淚
——靈遁者
我頭也不會的轉身
是害怕今晚你的淚
如洪水般吞沒我
而我甚至沒有一絲絲勇氣
去安慰你的過去
你今晚的淚
不會白流
它告訴我們
每個人的過去都不可說
也不可重複
這才是淚
所以過去是神聖的
淚是不可侵犯的
104、過了今晚
——靈遁者
今晚
我該寫什麼呢?
我寫道:
過了今晚就好了
105、矛盾
——靈遁者
人生的矛盾在於
日子疊加越來越多
而屬於你的卻越來越少
究竟我還要哭多少次?
你才會明白我等不了了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國學起名師靈遁者詩歌作品
-
20 # 趙伯文41762883
詩,言之華也;歌,詠其心也;唯詩歌不可以為偽。而以:品其雅,脫其俗,抒其情,暢其懷,寄其願,展其意,是為詩歌。
回覆列表
什麼是詩歌?這個問題可不好答,一百人會有一百種答案。
一般來講,詩歌只是指詩,不包括歌,因為詩也是可以傳唱的,象歌一樣優美動聽。
簡單的說,詩歌是有韻的,抒發情感的、言志的、有優美意境的文學藝術形式。
詩歌的起源當在文字產生以後。也就是說有了文字就有了詩歌。因為詩主要來源於歌,人類在沒有文字以前,就有歌了。歌的起源主要有三:一是勞動號子,人們在原始社會里,都是一個氏族集體活動,獨狼性的人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大家一起勞動,一起用力,就需要嘿喲嘿喲!喊出號子;二是打到大型獵物了,豐收了,人們就會集體慶祝,又唱又跳,手舞足蹈;三是原始人崇拜天神祖宗,祭祀時祭司需要又唱又舞,《詩經》裡的‘頌’就源於此。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集,產生年代從西周到春秋,由孔子編訂,作者大多佚名。包括《風》、《雅》、《頌》三個部分。風主要是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小雅,是周人正聲雅樂;頌是王室和貴族宗廟祭祀樂歌。
優秀的民歌,幾經傳承,歌詞也就成為了詩,如: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她的身旁,
都要回頭不斷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象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晴,
好象晚上明媚的月光。
象這首優秀的民歌,既有優美動聽的旋律,又有詩一般的歌詞,經受了歷史的考驗,再傳唱幾百年毫無懸念。
而前幾年風糜一時的一首歌:
老婆老婆我愛你,就象老鼠愛大米。
此歌一度流行,當時一些老藝術家痛心疾首,大呼這是要遺害子孫啊!其實他們多慮了,象這般粗俗不堪的文字,怎麼可能經住時間的考驗?這不,早進歷史垃圾堆了。目前流行的口水歌、口水詩它們的命運也會一個樣。
優秀的詩能給人愉悅,也能豐富人們的感情生活,更能給人力量,更加嚮往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