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蕩—1979

    也不想想日本明知美帝比他強很多還去招惹美帝?還不是米帝捏住本子的石油通道了。。。本子不進攻美國會被美國隨意制裁的,比如石油進口就受限制。沒石油打毛的仗啊。第一次海灣戰爭後的經濟制裁伊拉克就是樣板。你覺得本子受得了嗎?

  • 2 #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中國這一關過不了啊,

    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抗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標誌全面抗戰爆發,

    1941年12月7日本偷襲珍珠港,二戰亞洲戰場全面爆發,此時距離九一八已歷時10年3月,距離全面抗戰得盧溝橋事變已歷時4年5個月,

    然而日本卻未能打進陝西四川(秦國憑藉陝西四川統一六國),距離日本投降3年9個月,日本此時已經國力漸漸衰弱,無力支援持久的戰爭,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是因為美國切斷日本海上石油供給線,同時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開始進攻東南亞攫取戰爭物資,意圖以戰養戰,側面說明了日本對中國在戰爭攫取的資源不足以支援中國的戰爭(不要跟我順日本打美國,東南亞僅僅是因為覺得中國不夠資格坐日本的對手,日本想多找幾個對手增加遊戲的難度),

    當然也有人說,日本消耗中國難道就不消耗嗎?中國肯定會消耗,但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戰爭持續到此時,日本優秀的兵源,工業資源消耗的差不多了,此時日本對中國的優勢已經很小了(不說正面戰場,就說百團大戰中的破壞敵佔區的公路,鐵路,橋樑這一招都足夠日本喝一壺的),美國雖然宣戰,但是直到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猜扳回一局,此時離抗戰結束只剩3年3個月,而此時從盧溝橋事變中國已經獨立對抗日本近5年了,從九一八事變算起已經10年9個月了,難道說二戰的救世主是美國?我是不信的,沒有美國戰爭只會延續久一點,但是勝利必定屬於中國,更別談什麼會師德國了

    這就是我的基本觀點,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來。

  • 3 # 設計經濟學原理研究

    珍珠港本身其實並不是一個全透明的歷史事件,也就是說,美國終將參戰,不論以何種方式。反過來說,在亞洲全境陷落,東北陷落的情況下,日本以小國寡民沒辦法統治這麼大的疆土。東北全境都並未陷落,最終無非是佔領一兩個省份。但統治絕對不是移民愚民就能解決的,日本對中國,華夏,滿蒙都一無所知,定位又不像滿族那樣依仗漢族地主,最終會跟很多遊牧民族一樣失敗,如果衝動到全民移民,後果最嚴重可能被同化滅族。

    反過來說德國,日耳曼民族集全部力量才得到的統一,還排除了奧地利,在中歐能輝煌了100年頂天了。西歐一個英格蘭讓德國永遠無法出海,東歐一個俄羅斯流氓死抗著,德國在中間夾餡餅。還有在德國總人口決定了,個人或者集團再精銳,也耗不了多久。

    德日也許都是那種精銳到了極點,但國家性質和體量決定了只能當諸侯,無法當霸主。

  • 4 # 最是光陰化浮沫cui

    不會的!珍珠港事件是日本一直明白美國一定會加入戰爭,只是早晚的問題。所以日本才會想炸掉珍珠港使他們沒有能力參加,但是情報被國民黨提前告訴了美國,使珍珠港損失不是很大,而且日本在轟炸前給美國發過電報,但是因為資訊故障,炸了之後美國才收到電報,被美國視為無恥的挑釁

  • 5 # 瘋狂的蝦米

    德國有兩個豬隊友,義大利是個二逼國家每次都第一個投降打仗啥也不是,小日本子說好一起打蘇聯結果他去打比蘇聯還牛逼的美國太不靠譜了,最後美國又打日本又打德國成了最大戰勝國。

  • 6 # 使用者58230744242

    這就是個偽命題,1941年之前美國是發了戰爭財的,日本的石油和鋼材都是從美國進口的。41年時已經從經濟危機中走了出來,並且以物資禁運為要挾,要求日本撤軍,所以才把日本逼得狗急跳牆。日本沒有物資了還怎麼打仗,他在中國的淪陷區只能找到煤礦,無法找到鐵礦石、石油、橡膠,根本達不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 7 # 非專業教育家

    要向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日本為什麼要打美國,眾所周知日本二戰中橫掃亞非地區,是軍事強國,到時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資源匱乏,儘管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實行以戰養戰策略,但是當時中國經濟落後根本沒有多少東西能夠供給日本,尤其是石油的匱乏。二戰日本的擴張對美國的利益造成了威脅,所以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如果日本的軍隊在戰場上沒了石油,結果可想而知。而為了保證石油等戰略物資奪取太平洋制海權就特別重要,那麼日本就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天向美國臣服,從此看美國的臉色行事,第二天先下手為強,幹掉美國的海軍,掌握戰爭主動權。利用獲得的成果速戰速決。日本人二戰時右傾主意嚴正。不可能選擇第二天,所以發生了偷襲珍珠港。在看命題說如果不偷襲美國,能否與德國會師,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如果不偷襲美國,日本將喪失制海權,中國戰場上的日本人沒吃的,沒石油。自己就餓死了,就算不被餓死也難以在戰。

  • 8 # 燈影書畫

    客觀地講,日本在二戰中即使不攻擊美國,不偷襲珍珠港,也很難完成與德國的會師。我理解這個“會師”應該是日德在蘇聯戰場上的會師。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大部主力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狂妄叫囂“三個月內佔領中國,結束日中戰爭”。為此日本調集大部分軍隊到中國作戰,至一九三八年八月,侵華日軍已達140餘萬人,但不過佔領了半個中國,基本是中國的東半部。由於中國幅員遼闊,而日本國小兵少,即被分散部署於被佔領的廣大的中國地區。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日本再無力組織發動起大的會戰。蔣介石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日本幾欲攻陷重慶,終因兵力不足等因素未能得逞。此時日軍大部已陷於中國戰場的泥潭中。

    第二,日軍從中國東北侵入蘇聯無論從兵力還是從自信上都嚴重不足

    1940年希特勒德國突襲蘇聯後,戰爭前期德軍曾不可一世,所向披靡,迅速佔領蘇聯南部廣大地區。希特勒希望日本能從北面進攻蘇聯,與德國在蘇聯會師。日本也領會“默契”。但日軍大部被中國牽制,而且此前1938年日蘇間曾發生了著名的“張鼓峰事件”。此役是日軍主動進攻蘇軍,也是試探蘇軍虛實,結果被蘇軍打的大敗。至此也失去了進攻蘇聯的自信。

    第三,美國對日宣戰只是個時間問題

    日本侵華之初,美國保持中立,但隨著日本對外侵略擴張野心的日益暴露,越來越影響美國在華及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美國遂從石油等戰略物資上限制和制裁日本,日美矛盾日熾,宣戰只是時間問題。而日本偷襲珍珠港激怒了美國人,美對日宣戰比預期提前了。

    結語:二戰期間日軍發動的侵華和侵略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一些國家的戰爭,是法西斯主義的罪惡行徑,是反人類的非正義戰爭,即使日軍完成與德軍的會師,全面佔領蘇聯,最終還是會失敗的,這是其發動罪惡戰爭的必然結果。

  • 9 # 仙豆9

    個人感覺是可以和德軍會師的。但是有幾個先決條件,一不南下,二是調集海軍封鎖蘇聯遠東海岸,三是調集日軍主力囤積中蘇邊境與蘇軍對峙。

    我詳細說一下,不南下就不會全年侵華也不會有後來東南亞的戰事,多了不好說,起碼陸軍可以抽出三百萬人,匯同關東軍和偽軍還有朝鮮方面軍,起碼也有四百多萬到五百萬軍隊,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集結在東北,蘇聯肯定也要調集三百萬左右的部隊防禦日本突襲(蘇軍機械化再高我相信也會佈防350萬部隊),這五百萬人只是對峙牽制住蘇聯有生力量,讓蘇軍無法支援西線就行了。剩下的就是海軍的問題了,封鎖住蘇聯東海岸讓英美的援助物資無法上岸就足夠了,從42年封鎖到43年就足夠了,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絕對扛不住西線的德軍,莫斯科一破,遠東方面軍士氣起碼下降一半。進攻遠東不說勢如破竹也絕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很多朋友會說日本資源匱乏無法維持這麼龐大的陸軍和海軍同時封鎖蘇聯,事實上有東北朝鮮作為基地維持500萬陸軍不是難事,至於海軍更簡單了,海軍的作用是攔截物資不是作戰,不需要全員出動,甚至說日本喬裝成海盜攔截了物資以戰養戰也是可以的(這方面狡詐的日本人有的是辦法)。至於蘇聯的大縱深,拜託4243年的時候只剩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和極少的工業區了,莫斯科一完僅剩的工業區將被全部分割。所以說德日會師是非常有可能的

  • 10 # 鯤鵬展翅99080236

    西方禁運物資,特別是石油和鋼鐵。按照1940年日本國內物資只夠二年,在中國大陸以戰養戰,最多加二三年,到45年時,中國與日本武器水平相當,中國人力水平遠超日本,此時贏局向中國傾斜,再戰3到5年,中國就可以把日本趕下海了。

  • 11 # 娵訾靜淵juzijingyuan

    不會。德軍打到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蘇軍就開始反攻了,而且那時蘇軍並沒有得到美國的多少援助;日軍完全陷入中國戰場不能自拔,已經無力再進攻蘇聯,所以北方德日不可能會師,蘇軍撤出東線(遠東)主力支援西線,但日本關東軍也抽調了主力支援中國的各個戰場,雙方交戰都有軟肋。南方,德軍已經在斯大林格勒被阻住,再分兵南下進攻中東和波斯,已是不可能;而日本想不讓美國參戰就不能攻打菲律賓,如果日軍進佔東南亞,後路肯定被抄,大有把進攻東南亞的日軍全軍覆沒的危險,如果打通中國大陸再進攻東南亞,戰線太長,雖能做到,平漢鐵路和粵漢鐵路無法保證全線暢通,即使能做到將佔用日軍絕大部分兵力,再組織部隊侵佔東南亞勢必捉襟見肘,即使能打到那裡,就再也抽不出兵力去列印度,拿不下印度怎能與德軍會師?

  • 12 # 千機營

    首先說答案:不會與德國會師!

    首先,德國發起對蘇攻擊也就是“巴巴羅薩”計劃,是在6月份;當時的美國已經有意參戰,開始執行嚴厲的對日封鎖禁運,這就包括日本最需要的石油、橡膠、廢鋼鐵等戰略資源,甚至連日本的外匯都被凍結。

    這種情況下,日本要想獲得戰略資源維持戰爭機器的繼續運轉,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下南洋,對英美法等國殖民地展開掠奪,獲得石油。橡膠、鐵礦石等資源。

    有人或許會覺得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北上進攻蘇聯,與德國會師。但當時的西伯利亞開發的並不大,資源雖然較為豐富,但卻埋在地下無人知。

    所以我們先不說,日本陸軍馬鹿會不會被蘇聯放在遠東邊境地區的軍隊反推回來(41年夏,蘇聯遠東地區兵力達到頂峰的120萬,比日本關東軍都要多,更何況裝備差距從39年的張鼓峰日本慘敗,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即使日本陸軍馬鹿拼了老命僥倖打贏蘇聯邊境地區的軍隊,深入到西伯利亞,這時候不僅難以得到石油等資源,橡膠基本沒有;同時惡劣的自然環境與過長的補給線都能將日軍拖垮,別談什麼與德軍會師了。

    最後,我們還得從日本自身內部的“北上、南進”兩派分析,北上基本上就是陸軍馬鹿,而南下則是日本高階大氣上檔次的海軍了。不用說,北上攻擊蘇聯,那麼海軍將徹底淪為打醬油的配角,這對於一直佔據絕大部分軍費,在日本國內擁有極強影響力的日本海軍怎麼可能會同意。

    因此,那一段時間陸軍與海軍吵得十分熱鬧,而最終的結果海軍取得了勝利。因為他們的方案對於日本更加的實際,能夠更好的解決眼前的困局。

  • 13 # 手機使用者58801659536

    在歷史的發展程序中,沒有如果。如果當初,德國在西,日本在東,先解決了世界最大塊頭的蘇聯。然後德軍揮師北非,日軍再下南洋。不去招惹美國,可能戰局的結果會是另一番光景。但那有可能嗎?不可能的。

    德意日雖說互為盟友,但都有自己的戰略目標,個人揣著個人的心眼兒。德軍沒費多大氣力,就佔領了幾乎整個歐洲 。正在它春風得意,豪情滿滿的時候,他根本就想象不到蘇聯的這塊骨頭就這麼的難啃。希特勒也不是吃素的,在進攻蘇聯之前,與他的將領們不知經過了多少細緻的謀劃,根據幾次大戰的經驗,總感覺是把握滿滿,一舉拿下蘇聯,不會有多大問題。就算當初日本自告奮勇過來幫忙,德國也會謝絕的,這塊蛋糕本應屬於是自己的,沒必要再讓別人過來分一羹。

    當初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也不是腦袋一熱的胡來,也是對時局進行了周密的預測與分析的。尚若德國順利拿下了蘇聯,就會揮師西下直接威脅著英國與美國的安全。就算日本得罪了美國,美國也不敢對日本怎麼樣了。待日本攻下菲律賓,佔領南洋,完成對自己家底的整個鋪墊,再返回專心對付美國也沒啥了不起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由攻勢轉為守勢,再由守勢淪為敗勢,這時的日本若不招惹美國的話,完全就有可能迅即揮師北上去幫老兄一把,解救燃眉之急。可是後悔已經晚了,被美國攔腰截斷。以致德國前面走了,日本隨後跟上,敗局已定,再難挽回,也許這就是天意昭然吧?

  • 14 # 火之行星

    不會!日本不打美國,日本將耗盡所有能源物資,無以為系戰爭的持續!日本與蘇聯交過手,但都被蘇軍打回去了!日本如果重兵圍剿蘇聯,日本將無法維持對陷落的半個中國的控制,勢必造成中蘇對日本兩面夾擊,再加美國對日本全面貿易禁運,日本無糧可食,無彈可用,無油可燃,死路一條!於是日本孤注一擲,試圖衝破美國的海上禁運,只有去偷襲珍珠港,想出其不意扳倒美國!事與願違,卻使得一個戰爭巨人開始狂揍小日本!

  • 15 # 易理探微

    肯定不可能,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得好,日本地小資源少,中國地大人多資源多,長期耗下去,日本也要被拖垮。攻擊美國,只是起到了一個加速日本失敗的作用。

    再說了,就算日本不攻擊美國,到了戰爭後期,美國也會找藉口來參戰,然後分享戰爭的利益,一戰不就是例子麼。

  • 16 # 考拉123397996

    其實二戰最坑的是德國,戰前聯盟本來日本是要拉上蘇聯的,仔細看法西斯軸心都是被國際孤立的國家,蘇聯其實也被孤立,而且德國蘇聯都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極端點,軍事,資源,經濟合作都很緊密,當時日本戰前是計劃拉上蘇聯的一起的,而且蘇德已經簽訂同盟,戰前合夥瓜分波蘭,日本蘇聯互相承認滿蒙,二戰德國要是不偷襲蘇聯,選擇結盟,那麼歐洲巴爾幹都是德國義大利地盤,蘇聯會拿下中國西北,中東拿下伊朗,土耳其那一片,實現俄羅斯不凍港的願望,日本會真的拿下大半個中國,另外部分被蘇聯瓜分,

  • 17 # 振光趙

    叢林法則的邏輯,一隻狼

  • 18 # 冬雷震震54905393

    那是不可能的!從消滅德軍的數量來看,蘇聯消滅五百多萬德軍,美英法等才消滅一百多萬德軍!日本不攻擊美國,美國也就偏安在美洲一方,繼續發他的戰爭財。不過德意日的投降可能遲幾年時間!

  • 19 # 過客233920455

    不可能的,日本跟本過不了中國,別看地圖上日本佔領了半個中國,其實這半個中國也只是佔領了大城市和交通線上的一些城鎮,廣大農村仍在中國人民手中,在一些不重要的縣城,日軍駐紮不過百人。

  • 20 # v仁之初

    小日本就是戰略失敗,它佔領東四省後不要繼續侵佔全中國,以中國那時候的實力是不會主動和日本開戰的,然後德國發動戰爭全力把歐洲特別是英國徹底打趴下,蘇聯那時候不會進攻德國,日本主力在東北也牽制了蘇聯,等到德國收拾完歐洲後然後東進進攻,日本從東北進攻蘇聯,把蘇聯徹底打垮。德國和日本會師後慢慢收拾中國,輕而易舉,美國可以不去動他,美國遠在美洲,已經形成了這種格局它也不會再去幫英國和中國,同時會站在協約國一邊,那時候全球就是德國日本和美國三分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不限彈藥的情況下,10個整編師能不能滅掉蒙古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