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朗星稀38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春節全國各族人民都用自己的方式慶祝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年。出門三五里,各處有鄉風,不同的生活方式,春節的很多古老的習俗也不盡相同。下面我來說說我們桐城人的春節有哪些習俗吧。

    從臘月初八開始就開始為迎接新年做準備了,這一天掃塵除舊,我們當地把掃塵叫做“打揚塵”這個詞用得其實很貼切的,掃塵不就是把長期積累的空中揚塵打下來嗎!臘八節這天還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其實就和買的八寶粥相似,這應該是寄託著來年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臘月二十四是我們家的小年,這一天著重是祭祖,聽老人們講,從小年開始就進入年關了,一直到年後的正月十五年就算過完了。小年晚上吃飯時要先放一掛鞭炮,家長口裡還要說著家裡的老人都回家過年了,這就是簡單的接祖宗回家過年的儀式。

    過了二十四就開始忙過年了,磨糯米粉,做糯米粑,炸圓子。過去還做切糖,現在已經不做了。年三十就不需要再接祖了。這一天就是貼春聯,貼窗花,囤年貨。年飯後鄰居之間互相走動一下,以顯示年的熱鬧氣氛。過年的晚上若是誰家有剛出生的孩子,鄰居和親戚都要給新生兒壓歲紅包。十二點以後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鄰里之間依舊是互相走動問候,互道新年祝福。初二是專門祭拜頭一年去世的人,稱作拜新靈。這一天鄰里之間是不能隨便走動的。正月裡的活動人們把它編了一個順口溜叫,初一不出門,初二拜新靈,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別的親戚此後可以隨便走動,到了初十邊年味逐漸就淡了,正月十五要隆重一點,吃晚飯時依舊放一掛鞭炮說是送祖。在過去直到十五都有戲呀燈呀什麼的,現在有電視,這些娛樂活動都自然的取消了。朋友們您的家鄉春節的習俗是怎樣的呢?

  • 2 # 燈影書畫

    雖然有人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是“畢竟舊曆的新年最像新年”,在我們老家豫北平原的村村鄉鄉,春節的“年味”還是濃濃烈烈的,是任何其它節日都不能比、一年中最重要最熱烈的節日,什麼這洋節那洋節又豈能與我們的春節相提並論呢?

    不必說家家戶戶門前流光溢彩吉祥如意的大紅春聯,不必說從年三十晌午就開始的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震天價響的爆竹聲,也不必說在外工作或打工的人們最晚也要在年三十下午趕回家鄉和父母親人團圓,更不必說家家戶戶的殺雞燉肉烹魚煮蝦等等,單是一個“蒸年糕”就讓你嗅得到處飄香,讓你感到滿滿的年味啊!

    “蒸年糕”是我們家鄉春節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了,相傳商朝的時候就有了這個習俗,是考古學家從這裡的殷墟舊址的甲骨文中發現有這樣的記載。據說秦末楚漢戰爭時項羽曾在這一帶駐紮過一個時期,還吃過這裡的“年糕”。當地現在就有一個叫楚旺的鎮,就是項羽待過的地方。

    “蒸年糕”既是我們家鄉過年的一個習俗,也應該是春節的一種文化,具體講叫“吃文化”。“蒸年榚”的花色品種是很多的,是用發酵過的小麥麵粉揉成或捏成各種形狀的麵食,(也有粘米麵糯米麵做的,但大部分是白麵做的)麵食上嵌上紅棗、紅豆,還有芝麻等等,有方糕,有圓糕,有夾心糕,還有豆包糕,最有趣的是捏成十二生肖動物的模樣,用黑豆嵌作動物們的眼睛,活靈活現,煞是可愛,然後像蒸饅頭一樣的蒸熟,就成了過年時家家戶戶的主食。吃飯時,拿著熱騰騰的年糕,就上一碗豬肉燉粉條的肉菜,要多香有多香,在我們家鄉人看來,這應該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了。

    我們家鄉是享有盛名的小麥、大棗、黃豆、粉條的生產基地,所以“蒸年糕”完完全全的是就地取材,現做現吃。蒸年糕蒸出了香噴噴、甜蜜蜜的年味,蒸出了辛苦一年獲得豐收的喜悅,蒸出了家家戶戶團圓的氛圍,特別是蒸出了人生童年少年的快樂。

    記得我小時候,每到春節前都愛貼在奶奶的身邊,看奶奶和麵揉捏年糕,奶奶會捏各種各樣的生肖動物年糕,什麼狗啊貓啊豬啊兔啊小老鼠啊,老虎大象都會捏,蒸出來以後個個白白胖胖的。然後奶奶問我吃個什麼小動物年糕呢,我就說,小狗,小貓,還有小老鼠,還有……都要吃。奶奶說,好,都有,都有,但你一次只能吃一個啊,不能撐著啊。我就高興地拍著手說,奶奶真好!這是我小時候過年最開心的時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評人又不拍電影,憑什麼對電影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