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新電影一上映,就會有很多影評人跳出來指點江山,他們又不拍電影,憑什麼對電影指指點點呢?
5
回覆列表
  • 1 # lshzq星星

    看得懂招式的人就一定要會武功嗎?深諳足球之道的人就一定自己會踢轉足球嗎?影評人不會拍電影,不代表不懂拍電影不懂電影藝術。就連我們學習經濟,還要分個應用方向,和學術研究方向呢。

    電影製作成為一種作品或者商品,那就會有人進行品評,就像新手機發行,還會有廠商專業之外人士進行評測一樣。他們是代表大眾,利用自身更專業的知識和更犀利的角度發聲。我覺得很好。特別是有很多影評人確實見解獨到,發人省醒

  • 2 # 飛說布客

    不懂是不該說話,免得鬧了笑話尷尬。

    可是影評人非得會拍電影嗎?

    你說你最喜歡哪個歌的旋律,必須前提是你會譜曲嗎?

    影評也不外如是。

    不一定非要從特別專業的拍電影手法來講,就好比跟你說個蒙太奇手法,有多少人又懂這究竟代表了什麼呢?

    影評其實有時候也要接地氣。

    影評也可以從劇情出發,我可以說這個電影有什麼伏筆,有什麼起承轉合,有什麼線索,有什麼深意。

    影評最重要的是讓那些沒有看過電影的人評價一下是否值得去看這部電影。讓大家瞭解一下這個電影的大概劇情,他的立意,他的優點,他的槽點,還有看完電影最直觀的感受。

    影評大多是從觀眾的角度來講,而不是拍攝者。

    當然,影評人也有專業與否,也有好壞。不全看全信,要有自己的看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何況電影。

  • 3 # 儂行蓋碗茶

    首先,很多著名導演都是從寫影評步上導演之路的,而像讓-呂克·戈達爾這樣的大師甚至多年以來都一直同時身兼偉大導演和資深影評人的職位並且影響甚巨,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法國新浪潮大師戈達爾早年也出身於安德烈·巴贊創刊的著名影評雜誌《電影手冊》

    其次,影評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電影作為一項消費品,按道理說每一位消費者自然而然都有評判的權利。那麼為什麼還會催生出影評人這麼一個職業呢?

    觀眾在進電影院之前,誰來為他們提供權威的參考意見?

    大眾眾口難調,不僅每一個消費者的文化藝術素養、認識水平不一樣,而且思維方式和解讀能力也各有不同,對於專業方面的積累更是知之甚少。和市場的導購員、餐廳的營養師乃至體育比賽中的裁判一樣,出於一個需要權威的公共發聲和專業評判標準的需求,自然而然產生了影評人這一角色,為廣大的普通電影消費者們提供觀影消費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影評人的存在也從客觀層面規範了行業標準,為電影產品的良性發展起到了監督和幫助的作用。

    專業知識的豐富,更多的時候是讓影評人能夠更深刻地從一些大眾所不瞭解的層面剖析電影作品,寫出更深刻、更獨到、更犀利的影評幫助電影製作的進步,而不是為了讓影評人去越俎代庖,去把做不到完美的創作者們拉下馬自己上。殊不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存在,尤其是創作中,創作者們往往會因為種種限制有意或者無意地犯下一些錯誤。這個時候,旁觀者清的影評人的任務就是將作品的優缺點指出,並且合理地引導大眾去欣賞影視作品,同時幫助不瞭解市場行情的電影消費者們規避爛片、推薦佳作、指引正確的消費方向,這不是很和諧、很理所應當、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一件事嗎?

    當然不能排除很多對電影有著深深的摯愛、深厚的積累以及熱切的野心的影評人,會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拍攝相應的影視作品,並最終走上導演之路。對於他們來說,寫影評這件事本身便見證了自我對電影的認知成長過程,寫影評這一行為已經成為他們學習和驗證、磨練自身專業技能的一項考驗了。這完全另當別論。

    影評界的老熟臉,《電影公嗨課》的編導@雲中 老師已經完成了他的首部導演作品,年內將在院線上映

    最後,我想說的是,影視作品的創作有的時候還真的不是隻靠專業知識就能做得到的,電影作為一類文化商品,說白了就是一類商業專案,要想執行它得先需要你去各種東奔西走、求人找錢、喝大酒(馮小剛語),其中涉及到諸多問題,不僅僅是藝術創作所能概括的。往大說了你不僅要為自己的作品著想,還得考慮到出品方、製片方、發行方等等的利益;往小說了,你要如何統領安排一個大到浩浩蕩蕩幾千幾百人、小也有稀稀拉拉的十幾二十個人的劇組正常運轉並拍出理想的作品完成任務,都充滿了學問。專業知識的豐富與否,決定的只是你拍攝出作品的層次高低,而在這之外的能力匱乏,你可能連一個片子都拍不出來。所以,即便一個影評人專業知識的積累深厚、水平比其他人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他沒有能力爭取到足夠的資金、廣泛的人脈、充足的器材、先進的裝置,他沒有豐富的拍攝經驗、合理的通告安排、優越的製作乃至宣發團隊,一部合格的電影連製作都不可能製作得出來,又何談創作呢?

    最後的最後歪題吐個槽:太多人連觀後感和影評都分不清,就開始興致勃勃地對號入座了……從影評的發展來說分為傳統影評和現代影評,傳統影評主要分為政治批評、藝術批評、現實主義批評、型別批評、作者批評;現代影評又分為符號學批評、結構主義批評、意識形態批評、精神分析(第二符號學)批評、女性主義批評、文化研究批評、讀者/觀眾反映批評、社會學批評、後現代主義批評、第三世界和後殖民主義批評、大眾文化批評。你們以為電影是那麼好拍的就算了……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影評也不是那麼好寫的,OK?

  • 4 # 情感種甜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作為一種商品,就要體現到它的價值所在,有人欣賞,有人批評,它才有發展的空間,存在的空間,進步的空間。

    電影的產生,必然會伴隨著評論,而且評論是越來越成熟的,正因為有了這一系列的評價標準,電影才能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好於差,這對電影藝術的發展,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拓寬,都是有著相當大的積極作用,並且也會推進著社會進步,經濟的發展。藝術——社會——經濟,這三個,麗鹿君認為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目前國內真正的專業影評真的很少,沒有國外發展的那麼體系,迅速。真正的影評人,是要有極深的專業知識和高度的藝術涵養的,而不僅僅侷限於電影,還包括了其他藝術形式,比如文學,音樂,美術,攝影等等。

    雖然專業的影評人不多,但是對於消遣電影的人來講,每個人都帶有自己的觀點,都有自己的話語權,既然看了電影,想說兩句,自然是可以的,如果話語權僅僅落在了那些專業人士手中,那麼電影的魅力也就大打折扣。

    而我就是這些眾多“指點”中一員。

  • 5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你又不踢足球,憑什麼對國足指指點點?你又不打籃球,憑什麼對男籃指指點點?……如果“影評人又不拍電影,憑什麼對電影指指點點”這句話成立的話,大概各行各業都可以套上這個模板,或者說可以衍生到“你又不是美華人,憑什麼對美國總統指指點點”這一類,我認為,這是純屬無理取鬧,也沒有說服力。

    影評人不拍電影,但以自身對電影的瞭解去評價一部電影有何不可?就像你又不寫作,可是看完一部文學作品也要評個好壞,或者優缺點在哪裡等等。如果僅僅因為你沒拍電影,也沒寫作,也不會踢球,看一部電影、閱讀一本書、看一場球賽,沉默不語,也不管好或不好,輸或贏,反正就是不語,但好壞、輸贏終歸是存在的,只不過當你品評的時候是以自己的知識儲備來品評,這些品評不一定是客觀意義上的對,因為帶有主觀意識在裡面,但無論是對於電影或者書籍、球隊、球員、餐廳裡的一道菜來說,都有其指導意義。

    事實上作為一個導演、演員,導戲和拍戲的時候也有自己的主觀意願在裡面,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演風格,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作為影評人做出評價,還是很有意義的。對於影視的發展,也有幫助。

    以上回答不針對收錢寫影評的影評人士。

  • 6 # 南柯三境

    我認為,從總體來看,影評人和導演完全是兩個藝術領域的工作!說影評人應該有能力去拍電影,就好像說屠夫應該能成為獸醫一樣毫無道理。類似的悖論還可以推匯出很多:你鋼琴彈那麼好,為啥不去作曲?你古文學這麼好,怎麼不去寫首古風?你對美術史懂這麼多,怎麼不去創造一個新畫派?誠然,以上都有做到的例子,但那不是一種必須和必然。

    一個導演,固然需要掌握很多電影知識,掌握拍攝電影的各個環節、流程、技術。最最關鍵的,則是表達!即使你是個商業片的導演,也會想有所表達,有風格追求。電影不過是一個媒介形式,而且需要大量金錢以及其他專業人士的輔助你才能完成你的導演作品。導演不可能是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這樣說來,要求影評人成為導演就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再說影評人這個職業,其出發點就和導演完全不同。一個導演,不用對電影歷史如數家珍再來拍電影;一個影評人,不可能對電影史一無所知。導演想的是自我表達與娛樂大眾(或特定人群)之間的平衡;影評人則透過別人的文字來傳達觀點和審美判斷。

    從接受美學角度看,一件藝術作品,並不是被創作出來後就完成了,它必須透過傳播、找到接受者,得到欣賞、解讀、感悟才算真正完成。而在這一過程中,評論者就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試想一下電影史完全取消評論者這個角色,當奧遜·威爾斯拍出《公民凱恩》之後,沒有評論者來解析其復調敘事、大景深設計等革命性的獨特品質,能靠電影人的相互推薦或者觀眾的口耳相傳來展現影片的藝術價值,為其電影史地位定性麼?到今天為止,電影史仍然是電影研究者、影評人、電影人、觀眾共同書寫出來的,其中前兩類人在對電影的評估,給予恰當歷史位置方面仍然是最重要的角色。缺少了評論者/研究者,無論音樂、美術還是電影文化領域就會變得混沌一片。

    現在,影評人似乎沒有寶琳·凱爾那個時代的影響力了,他們既不能影響票房,也不能影響導演……但影評人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分析解讀作品,給作品以恰當評價,推崇優秀但不為人所知電影,指出電影的弊病和趨勢。

  • 7 # 是半仙兒啊

    個人認為大多數影評人的確是在指點,但不是“指指點點”。普通觀眾可能沒有多加思考,而專業的影評人具備的專業知識其實不一定亞於導演,專業的影評人可謂是綜合人才,諸如豆瓣裡的大神們,在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同時又能科普知識,小編我個人是很願意多多拜讀大神的點評的!

    影評的意義:

    1、表達廣大受眾的喜好:

    影評人將自己對於某部電影的喜好,解讀,觀點等公開發表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時,其實是向電影製作者傳遞了現今大眾對於電影的“口味”。導演不僅要追逐自己的電影夢,吃飯也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啊!觀眾喜愛的電影才是他們最大的追求吧。因此,影評人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在質疑中進步,才能準確把握觀眾的胃口,拍出對味的電影作品。

    2、答疑解惑:

    許多燒腦的大片、晦澀難懂的文藝片都是讓觀眾看了一遍還是一頭霧水的。這時候影評人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解讀,為吃瓜觀眾答疑解惑,往往是這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提升了觀眾們的“觀影感受”,意猶未盡的節奏。同時,不同人對電影的解讀不同,也是一種思想的交鋒,作為吃瓜群眾的我,看著他們的“爭執”,有時也是蠻有趣的。

    3、觀影參考:

  • 8 # 金耳朵兔子S

    你這說的就不對了,品菜的不一定會炒菜,影評人,肯定不會拍電影,這部電影就是高投資,明星大碗堆積的電影,本質上就是一部商業化的電影,不能突出演技,一堆影談大佬捧一個演技差的女人,影評人的打分很公道。

  • 9 # reymist

    為什麼我們需要影評人?因為一個優秀的影評人,他的視角和普通觀眾的視角應當是不同的,優秀的影評人,從技術層面,能夠看到鏡頭的排程,能夠看到導演對色彩的運用,能看到各種轉場效果是如何使用的,能看到電影畫面構圖的優劣,看到蒙太奇的運用。從故事層面,他能看到這個電影故事是否有深度,故事的節奏推進快慢,故事敘事方式與與敘事技巧,鏡頭語言對敘事的推進等等等等。高一級的影評人甚至可以看出電影導演的繼承性,社會歷史問題在電影裡的影射等等。

    一個有水平,有深度的影評人對於電影藝術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甚至有的時候,影評人的理論甚至能推動電影的發展,比如安德烈巴讚的長鏡頭理論對於法國新浪潮運動的貢獻。

    同時,一個一流的影評人也是評判一部電影優良與否的風向標,譬如豆瓣,雖然有很多故弄玄虛和故作高深的人,但是真正有水平的人還是有很多,至於孰優孰劣,那就只能依靠網友自己的判斷力了。

  • 10 # 哈吧汪選

    現在很多影評人都沒看電影就評論電影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影評人就喜歡裝逼,表現得自己跟一般觀影人很非同一般一樣,所以對電影就會吹毛求疵,到處找毛病,但是我們一般觀影人看電影目的很純粹,要麼衝劇情要麼衝特效,影評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這兩項達不到他們的心意就給差評,就比如長城,本身看特效的電影,硬是找來各種理由去摸黑它。長城是近幾年來很不錯的商業大片,應當為中國產電影的進步感到驕傲,但是影評人呢給出一分甚至零分的評價,我只想問問你行你來拍,我看有多少人給你燒紙錢。中國電影想要取得進步就要借鑑外國的經驗,張藝謀電影裡含有很多好萊塢的因素是沒錯,但是請問好萊塢電影是不是代表電影的最高水平,學習別人的優點有錯嗎。難道我們要一味的吃歷史都拍一些警察抓小偷,拍一些歷史穿越劇才好嗎。

  • 11 # 光陰影工坊

    電影是拍給人看的,賺的是看的人的錢,看的人有權力對看的東西提出意見,另外對一些用心拍並且挺好的電影,影評人的建議會讓電影賺的更多,也就是說拍好的電影的會謝謝影評人,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對於爛片,觀眾會感謝影評人,讓自己不會浪費生命和金錢。影評人如果是為了錢或者為了別的理由胡說八道,相信這個影評人也不會有權威。影評人只是提意見,信任即採納,不信即無視,沒有理由對影評人指指點點!

  • 12 # 廖偉棠

    這是在敝國發表影評的時候時時遇見的酸語。且不說其他影評人是怎樣的,就說我自己吧。十年前,我否決了自己拍電影的夢想的時候,沒想到十年後寫影評成為我最主要的文字工作。而我的大多數影評,都是把自己當作導演的朋友那樣推心置腹地寫的——其實,是把自己當作導演來寫,所以寫了很多弦外之音,為電影橫生不少枝節。別怪我,這都是因為我自己拍不了電影,“技癢”。

    可是我更喜歡叫這些影評做“電影隨筆”,我寫作它們的出發點多數不是為了評,而是為了“和”,尤其看到那些出神入化的傑作,我惋惜世人未能看出或者未能說明白它們的好,於是用我的文字去應和讚歎,像我寫《聶隱娘》和《黃金時代》的文章便是這樣。既然是“和”,我力求這是一篇可以獨立出來也不虧欠於電影的文章,它有自己的光彩與脈絡,而若是你看出它與電影相交的某些端倪,會心一笑,則它和電影都獲得了更多的意義。

    再說你又怎麼知道我以後不拍電影呢?遠有法國大師戈達爾,近有日本先鋒SABU、中國怪傑徐皓峰,他們都是先寫後導,這樣讓影迷對他們的作品有更高期望,他們也因為對別人的批評,而有更多的自覺、自知之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官渡之戰,如果許攸不叛變袁紹,曹操會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