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lobalVision
-
2 # 溫讀
也許官渡之戰贏不了,不過以這兩個人的能力手腕和差距,我覺得還是會滅掉袁紹,只不過沒有這個快,可能會推遲幾年,劉備那麼殘的局面都能鹹魚翻身,曹操的牌面可是好多了。
曹操乃是一代奸雄,而袁紹呢?
四世三公之後,但是金玉在外,敗絮其內而已
我認為曹操這樣的評價是十分中肯的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放任三個兒子擁兵自重,遲早都是大禍患,且知人而不善用
袁紹的文臣武將相互排擠,互相陷害,且袁紹不能治下最後立幼不立長導致內亂。
內憂外患,想不輸都難。
而曹操有謀士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為其出謀劃策。所以曹軍的勝利如果沒有許攸的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曹操一定會統一北方的的,這是必然趨勢!
-
3 # 愛問小漫客
如果許攸沒有投靠曹操,曹操打不贏官渡之戰!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兩方軍隊的實力,據史料記載,當時袁紹兵力約11萬人,而曹操只有2萬人,所以袁紹在兵力上是擁有著絕對的優勢的。而且當時,曹操的處境並不是很好,北方有袁紹,南方有劉表和張秀,東南方還有孫權蠢蠢欲動,而且十二月份劉備起兵反曹,可以說是位於包圍圈中。
其次,當袁曹兩軍在官渡相持三個月之後,曹軍已經缺兵少糧,士兵都已經疲憊不堪,而袁軍那邊糧草充足,按照這計劃進展,不出一段時間,曹操那邊肯定會軍心大亂,當時曹操都已經慌神了,而就是在這個時候,許攸投靠了曹操,並獻計截擊,燒燬袁軍的糧草,直接導致了袁軍最終的失敗。如果許攸沒有投靠曹操,那麼對於缺兵少糧的曹軍是絕對的劣勢。
最後,如果許攸沒有投靠曹操,那就代表當時袁紹的內部並沒有引發大亂,試問一個軍心穩定,內部和諧的軍隊還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呢?
當然即使這場戰役袁紹贏了,只能說改寫了中國的部分歷史,因為從袁紹這個人來說,他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又不知人善用,最終還是會失敗的,無法統一三國。
-
4 # 小路子看劇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外戚宦官專政,天災人禍不斷,終於釀成黃巾農民大起義。起義雖被鎮壓下去了,東漢王朝卻已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從此天下群雄割據,戰亂不休。在這場大紛亂中,出現了黃河流域的兩大霸主-----曹操和袁紹。袁紹傭兵數十萬,佔據了黃河以北的幽,冀,青,並等州郡。曹操則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徵四方”),威勢大增。佔領了黃河以南的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兩雄相爭,互不相讓,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
建安四年,袁紹發兵進攻曹操,掀起了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實質上類似於一場巨人與侏儒之間的戰爭,因為當時曹操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跟袁紹無法形成正比。跟重要的是曹操的後方還有幾個割據勢力,在隨時準備向他進攻,腹背受敵,整個形式對曹操十分不利。但是就在曹軍處於生死攸關的時候,曹操卻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求起兵正面應敵,因為曹操對袁紹太瞭解了,按照曹操的看法,袁紹有五大弱點:
第一:袁紹志向很高卻謀略不足。
第二:外表威嚴,內心膽怯(說白了就是紙老虎)
第三:心胸狹窄,缺乏威信
第四:兵力雖多,但不善編制,一盤散沙
第五:人才雖多,但很難駕馭
曹操正是看到袁紹有這五個弱點,所以儘管面臨袁紹的十萬大軍,曹操依然是信心十足。儘管曹操在戰略上對袁紹十分鄙視,但在戰術上卻十分慎重。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東臨沂北)入青州,佔領齊(今山東臨淄)、北海(今山東昌樂)、東安(今山東沂水縣)等地,牽制袁紹,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都;曹操率兵進據冀州黎陽,令于禁率步騎二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協助扼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黃河南岸)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一帶築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
戰略被動階段沒想到此時劉備卻趁機作亂,認為袁紹十萬大軍都打過來了,曹操肯定要輸。於是藉口去攔截袁術,派兵跑到徐州那邊,佔領下邳,屯據沛縣。並與袁紹聯絡,打算合力攻曹。曹操為保持許昌與青、兗二州的聯絡,避免兩面作戰,於次年二月親自率精兵東進閃擊劉備,迅速佔領沛縣,轉而進攻下邳,迫降關羽。劉備全軍潰敗,丟下妻兒,隻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紹。當曹、劉作戰正酣之時,袁紹謀士田豐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後”,但袁紹以幼子有病為辭拒絕採納,致使曹操從容擊敗劉備回軍官渡。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派顏良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同時派大將文丑,進攻延津,側應主戰場。此時,曹操聽取荀攸的建議,聲東擊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後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解白馬之圍。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機率輕騎,派張遼、關羽為前鋒,急趨白馬。關羽迅速迫近顏良軍,衝進萬軍之中殺死顏良並斬首而還,袁軍潰敗。曹操清楚,白馬之圍雖然解除,但肯定守不住,於是放棄白馬,向延津方向匯合主力部隊,再南下官渡。
戰略相持階段九月,袁紹在官渡一帶展開全面攻勢,這是一場當時條件下的高技術作戰,戰爭場面極為激烈。紹構築樓櫓,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營。曹軍制作了一種拋石裝置的霹靂車,發石擊毀了袁軍所築的樓櫓。袁軍又掘地道進攻,曹軍也在營內掘長塹相抵抗,粉碎了袁軍的計策。相當於現在的高射炮,迫擊炮,碉堡,地道戰全都用上了。整個戰局變成戰略相持階段。
全面進攻階段儘管曹軍靈活機動,英勇作戰。但畢竟袁紹兵多將廣,武器裝備先進,加上曹軍傷亡十分之二三,糧草也消耗殆盡。士兵們越來越疲乏,部隊戰鬥力也逐漸減弱,眼看就要堅持不下去了。就在這個緊急的時候,一個轉危為安,反敗為勝的機會突然到來了。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這樣袁紹就失去了他的命根子,不出三天,肯定可以打敗袁紹。在當前如此危及的情況下,曹操等的就是這種能改變戰局的機會。他怎麼會放棄這唯一的機會呢。以曹操的性格,就是龍潭虎穴他恐怕也要闖一闖。於是,他讓曹洪、荀攸守營壘,自己親自率領步騎五千,趁著朦朧的月色,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
袁紹此時也慌了神,召開緊急會議,一個叫張郃的就提出來,我們應該趕快派大軍支援烏巢,不然烏巢被攻破,我軍連退路都沒有,此時,一個叫郭圖的謀士,他依據一個古代的謀略,叫圍魏救趙,猛攻曹軍大本營,曹操必然會前往支援,烏巢也就可以解圍了。袁紹一聽,郭圖的建議不錯啊,於是派小股部隊前往支援烏巢,派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可是沒想到,曹軍並不具備圍魏救趙的條件,當時魏國實力強大,可如今曹操勢單力薄,退也是死,不退也是死,攻下烏巢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於是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于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燬。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袁紹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多人馬,建安五年十月,經過一年多的對峙的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
縱觀整個戰局,雖說許攸的投靠瞬間扭轉了整個戰局,但是曹操以兩萬人馬,抵擋住了袁紹十萬精兵的攻擊,並將袁軍帶入戰略相持階段,曹軍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計程車氣,謀略,領導力可見一斑,情勢已然明朗,縱然許攸沒有投誠,曹操退居許都,頂多也就是持久戰,勝負早已明瞭。
-
5 # Carroll953
我認為曹操贏得機會七成,原因如下。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可謂是曹操,袁紹兩大勢力強弱轉折之戰。
1.我們要從袁紹開始對曹操宣戰開始講起,官渡之戰前首先發生了白馬之戰,顏良斬白馬太守劉延,奪得白馬,為袁紹大軍南下創造了先天條件,如果再奪去濮陽,以白馬,濮陽,延津三處遙相呼應,保證大軍南下的順暢,同時會攔腰截斷曹操東西屏障,曹操危矣。但是曹操殺回白馬,讓咱關二哥上去一個來回斬殺顏良,奪回白馬,導致此計落空此乃袁紹失敗一重點,曹操從此處已獲得三分勝算。
2.袁紹在河南岸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極其腹則首尾皆至。所說對付這常山之蛇,可掐其頭,按其尾,斬其腹。掐其頭,按其尾,斬其腹……這個形容的確是妥當。可問題就在於,若如此做,就等於同時攻擊三地,和袁紹來一場硬碰硬的火拼。如果雙方兵力相等,那倒是還可以有一戰。但問題就在於,雙方兵力太懸殊。此處曹操丟失三分勝算
3.袁紹中了賈栩的離間計對手下人不信任,他手下的武將和謀士們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世人皆知袁本初手下有所謂的四大謀士,田豐、許攸、審配和逢紀,其中,屬於他的諸孔明應該就是田豐了。袁紹領冀州,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袁紹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便欲與曹操爭霸,田豐建議先通王路,爭取政治上的主動,然後穩打穩紮,逐步取勝,袁紹恃其強盛,執意興師,但在曹操東征劉備時,卻以幼子生病為由,不聽田豐的趁虛襲許之計,坐失良機,田豐只得跌地長嘆。曹操擊敗劉備,回到官渡,袁紹反而要在此時攻曹,田豐堅決勸阻,竟被囚禁獄中。此處袁紹丟失四分勝算,剛愎自用,聽信讒言,卒!!!
以上個人觀點,七分勝算,可戰,三軍聽令!!!
-
6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許攸這個角色挺逗的,是個聰明人,但是聰明歸聰明,但是特別不會做人,更加不甚瞭解曹操,的確,官渡之戰,他的到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袁紹的失敗,但這不是絕對的,即使他不去給曹操送這個大禮,相信曹操也能勝利,原因又如下:
1,袁紹,出身名門,四世三公,依靠強大的聲望,聚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被推舉為盟主,但是他言過其實,自身沒什麼大本事,高傲自大,常常以名門望族之後自居,能夠聽進去各位謀臣的意見,但是不能武斷的做出抉擇,做事情畏首畏尾,不能夠吃苦耐勞,貪圖利益而不惜失去生命。這個人用人不當,烏巢作為一個存放糧草的戰略要地,竟然派了一個非常無能的淳于瓊取鎮守,他酗酒成性,不注重守備,被曹操突襲成功,糧草被搶,單憑藉這一點,就是一個很大的敗筆。
2,再來說說他的謀士,眾多謀士,都特別優秀,但是又特別各抒己見,都想突出自己的優點,讓袁紹加以信任,田豐,審配,沮授,許攸,郭圖,逢起,陳琳等等,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然而袁紹聽取他們的意見後,都覺得個個有理,無法定奪,優柔寡斷,這是作為一個最高領導的一個弊端!也是他失敗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3,即使許攸不去投降曹操,相信袁紹跟曹操之間的鬥爭也會導致他的失敗,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他的方方面面做的都不如,曹操,就拿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件事,當初,這麼個良好的機會,他完全可以抓住,沮授極力推薦,可惜啊,他自己的觀點是,把天子弄來了,他自己身段就會降階,何必這樣自降身份呢,把這個名正言順討伐各個諸侯的機會讓給了曹操!這樣的人焉能不敗!
4,官渡戰敗後,回到冀州,他仍然有機會爭雄,可惜,他悶悶不樂,早早離世,留下這麼大的攤子,可能是家門不幸吧,他的兩個兒子爭奪家產大打出手,兩敗俱傷,曹操抓住機會,奮起直追,最終統一北方,這說明袁紹教育孩子方式也是錯誤的,作為一個父親失敗!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集團的最高領導人,優柔寡斷,畏首畏尾,辦事不夠武斷,用人不當,忠言逆耳聽不進去,教育子女為富不仁,雖然能夠誅殺宦官,討伐董卓,橫掃公孫瓚,但最終還是在面對曹操以絕對優勢時,大敗而歸,也就是說前半生很成功,後半生是絕對失敗的人,人歲數大了對生活的要求就沒那麼高了,那些壯志凌雲在袁紹眼中已經變為安逸的生活了,故此,他的人生失敗!曹操完勝袁紹!
-
7 # 王斌兔斯基
先給大家講一下,官渡之戰中的兩位主帥,一個曹操一個袁紹,倆人以前還是同事哩!
那是在東漢末年,朝廷組織西園新軍,安排了八個校尉領兵,曹操是典軍校尉,袁紹是中軍校尉,倆人級別差不多,想必還一起喝過酒呢!
後來倆人戰場相見,真有黃埔生打黃埔生的意思。
具體到一場戰爭上來,咱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說一說這個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之前,袁紹已然統一河北地,而且作為門閥大家,跟著袁紹的小弟那是相當多,更關鍵的是袁紹當時進攻的地方還是離自己的河南汝陽不遠,當地官員多有背曹投袁的。這也是後來曹操勝利後不得不假裝大度把繳獲的信件燒燬的前因。
這裡請各位記住,當時曹操已經無法控制當地的官吏士紳。
官渡之戰中,曹操可以說是左支右絀。先是劉皇叔在東邊的沛縣起兵要反曹,曹操不得不親自帶兵去討伐劉備。關羽就是在這裡被曹操給捉了去的。之後關二爺給曹操打工了一段時間。也就在這段時間,曹操的西邊也出問題了,他不得不帶兵去西邊救火。關二爺的斬顏良豬文丑也是發生在這段時間。
那麼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曹操戰術上勝利了,但是戰略上,他根本沒有預備隊去同時應對兩面夾擊。
而後袁紹軍以多打少,硬攻曹軍營壘,曹軍日夜不得休息,後方轉運更是睏乏。曹操自己都忍不住要慫了,幸虧荀彧把他勸住了。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操失敗只在一線之間了。然而轉機來了。許攸帶著機密資訊到了,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曹操最愛的斷人糧道上演,袁紹一敗塗地。
可以說,沒有許攸的機密情報,烏巢這個地方不暴露,曹操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回到許都堅守。至於贏得官渡之戰,痴人說夢罷了。
-
8 # 使用者3646500972868
和之前一樣大。
曹操軍在許攸叛變前就已經燒掉了袁紹軍一次運送的糧食,袁紹軍心惶惶,這才把主要存糧都設在烏巢。如果再進行多次劫糧,袁紹軍必敗。
袁紹因為被抓了一個細作,才被曹操得到了訊息,成功劫了袁紹軍護送的糧食。袁紹在曹操軍中的細作不可能只有一個,既然有一個被抓,就自然也可能又被抓一個。然後再問他袁紹軍中虛實,一旦得到了烏巢的訊息,再去劫糧,袁紹軍必敗。
袁紹被截糧草,軍心不穩,而且袁紹多疑。沒有許攸叛變,說不定還會有別人叛變,那結果還是袁紹失敗。
-
9 # 張建軍176101937
曹操是三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深謀運慮,雄才大略。而他的對手袁紹,是典型的外強中乾,志大才疏,徒有虛名的無為之輩,他的祖上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天下,但袁紹本人用曹操的話說不過是冢中枯骨,守戶之犬,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謀士郭嘉更是用十勝十敗說明曹操與袁紹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官渡一戰,曹操兵馬少於袁紹,但曹操深通領兵之道,指揮若定,上下同心,而袁紹雖兵馬眾多,但他智術短淺,剛愎自用,軍心不穩,黨爭內鬥,離心離德,無法形成合力。因此可以說,許攸再忠於袁紹,縱使有才也無用武之地,失敗業己註定。反觀曹操,天縱英明,許攸來投,可錦上添花,許攸不來,亦無大礙,大戰開始,勝利的天平就已經倒向了曹操。
-
10 # 深飄俠侶
我個人認為還是會的,因為當時袁紹根本不聽許攸的建議,將鎮守烏巢的重任交給淳于瓊,當時許攸還是在獄中冒死進言的,即使許攸有回天之力,袁紹剛愎自用,不聽規勸,那也是白搭的。
雖說曹操的兵力不如袁紹,但是打聽個訊息,對曹操來說那還不是易如反掌,一旦曹操知道鎮守烏巢的是淳于瓊,糧食也在此處,那不可能不抓住這唯一能擊敗袁紹的好機會的,曹操也不是吃素的,智慧也不比許攸差,所以許攸投靠曹操,只是加快了袁紹的滅亡的速度,沒有許攸,曹操也是極有可能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的。
-
11 # 苸稥賞妎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取得關鍵性的勝利,這場以少勝多的戰事成為後人整天稱讚的佳話,也為後面的三國鼎立之勢奠定了基礎。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是處於極其不利的位置的,條件也是非常的嚴峻,在兵力數量上是遠遠不及袁紹的,僅為袁紹的1/5,眾將士的實力也及不上袁紹,此時袁紹軍中有顏良,文丑等大將坐鎮軍中,袁紹軍隊是妥妥的安心。而曹操手下能放得上臺面的將士並不多,徐晃,曹仁,等人算是曹操最為得力的部將了,可是和袁紹的顏良文丑等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武藝上是徐晃等人是遠遠不及顏良文丑的。在軍事儲備上也比不上袁紹的地大物博,糧食充沛。當時,曹操和袁紹對戰了幾個月,糧食已經十分的匱乏,曹操的軍隊也被袁紹團團包圍,攻下曹操只是時間的問題了。所以袁紹並沒有十分的謹慎,而此時的曹操是焦頭爛額的,苦惱不已,完全想不出辦法來對抗袁紹。
而袁紹軍營中的謀士許攸,為袁紹出謀劃策,謀算利益。許攸也不是等閒之輩,在袁紹的謀士中,也算是智慧很高的人,他的計謀雖然不及諸葛孔明,但是對付曹操等人還是能周旋很久的。恰好此時,許攸抓到曹操派來的一個信使,得知曹操的糧食告急,準備增援糧食,許攸覺得是個大好時機,於是想袁紹進言,建議袁紹派重兵把守烏巢,以防曹操偷襲烏巢,截了曹操的糧,就算不開戰,餓都能是對方計程車氣低落,然後就能一舉進攻取得完全的勝利。可能天意都不幫許攸,他抓住的信使恰恰是自己的親戚,使得袁紹十分多疑,擔心許攸和曹操私下有來往,收曹操的錢財,為曹操做奸細。畢竟許攸和曹操幼時是好夥伴,還對許攸發了火。許攸一氣之下,連夜投奔了曹操。
曹操在半夜一聽到許攸來投靠自己,連忙衝出去迎接許攸,連頭髮沒來得及梳理,甚至連鞋子都沒有穿上,就跑出去了。由此可以看出兩個情況;一個是許攸真的是有用之才,曹操才會如此高興。另外一個是曹操當時真的是無計可施,寢食難安,一聽到許攸來投靠,就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能不激動嗎?所以曹操有如此動作,也不足為怪了。
許攸在曹魏受到曹操的禮遇,許攸知道袁紹的軟肋所在,就建議曹操攻打袁紹的烏巢,烏巢是袁紹的糧草所在地,但是兵力防守上卻有很多漏洞的,而當時的鎮守的首領淳于瓊酒鬼一個,整天酗酒,容易誤事。但是許攸是有警告過袁紹的,但是袁紹不聽,自以為自己兵多將廣,曹操不敢來偷襲的。但是到後來曹操的軍隊將烏巢燒得個火通天,袁紹這才垂首頓足,後悔不已,也是這一戰,扭轉了整個局面,曹操反敗為勝。終於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那麼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許攸沒有投靠曹操,曹操還能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嗎?我個人認為還是會的,因為當時袁紹根本不聽許攸的建議,將鎮守烏巢的重任交給淳于瓊,當時許攸還是在獄中冒死進言的,即使許攸有回天之力,袁紹剛愎自用,不聽規勸,那也是白搭的。
雖說曹操的兵力不如袁紹,但是打聽個訊息,對曹操來說那還不是易如反掌,一旦曹操知道鎮守烏巢的是淳于瓊,糧食也在此處,那不可能不抓住這唯一能擊敗袁紹的好機會的,曹操也不是吃素的,智慧也不比許攸差,所以許攸投靠曹操,只是加快了袁紹的滅亡的速度,沒有許攸,曹操也是極有可能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的。
-
12 # 潤心和風語
官渡之戰時,袁紹的謀士許攸建意袁紹襲取曹操的糧道,說:軍馬未動糧草先行,若斷了曹操的糧道,曹軍不戰自亂。
袁紹生性多疑而又尤柔寡斷,說你是曹操同窗,莫不是來陷我。
於是許攸傍晚投奔曹操,曹操聽許攸來連忙迎接,許攸說了自己的經過,曹操大驚說:袁紹若聽兄臺知言,我軍危矣。兄臺有何良策可破袁紹,許攸說:袁軍糧草現囤烏巢,守將淳于瓊嗜酒貪杯,若派強將襲取烏巢,袁軍必亂。
曹操說:好!
由是而為,袁紹軍果然大亂,君臣猜疑、將士離心,直致失敗。
許攸的投降,加居了袁紹失敗程序,但不決定成敗的主因。
-
13 # 顫動的丹田
遍觀三國,曹操除了打劉備,他對付任何一個其他對手從來不是順風順水的,但是失敗後又總能快速恢復,最終反敗為勝,這說明曹操在其體系內建立的回血機制很高效完善,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整部戰爭機器冗餘度很可觀,戰術上的失利大可用戰略上的成功予以彌補。另一方面,也說明不單單是老天爺運勢起作用,曹操本人的性格、能力,以及集團綜合軟實力的一系列要素在當時都是無出其右。所以,袁紹即使不被燒了烏巢,藉助充足的資源與優勢兵力,一路推塔,曹操步步後退,也有辦法在以後的內線作戰中突出奇兵給予袁紹打擊,最終多謀寡斷的袁紹還是要失敗。
-
14 # 野史日記
袁紹的耳朵
當時官渡之戰的時候,田豐對袁紹勸阻過,但是袁紹不聽。袁紹認為田豐是腦子進了水吧,我這麼多人,還怕那個小曹操嗎?分分鐘掐死曹操的戰鬥,你告訴我不要這麼做?難道是曹操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田豐下獄。
許攸後來又抓到了一個曹操的送信人,得知曹操的軍隊糧草不足了,撐不了多久了。許攸好大喜功之人,於是就去袁紹那兒請功,說發現了一個送信兒的,信中說曹操已經沒有糧草了,咱們只要斷了曹操的糧道,他們很快就堅持不住了。
袁紹一聽,覺得根本不這個必要,曹操他有糧草能咋的?我的兵多將廣,照樣幹他,你許攸隨便抓一個人來,就想然我信以為真,不會是你收了曹操的錢了吧?許攸一聽,我靠,忠言逆耳,你不信任我,我在你這也不會有什麼發展了。
如果是一個大丈夫,肯定會離開袁紹而去罷了,可惜許攸不是大丈夫,也不是君子,他是這樣想的,既然你袁紹覺得我不行,我就讓曹操弄死你,出賣你,讓你知道我的厲害。
就因為袁紹的耳朵聽不進去東西,又不會說話,得罪許攸這樣的小人,許攸很快選擇了叛變,和今天的曹操出賣了昨天的主子,於是袁紹的薄弱環節——烏巢大營被劫,糧草盡毀。
這一切都是袁紹不善於用人,不會拉攏人,耳朵聽不進去他人意見造成的後果。由此可見,許攸的叛變,主要是讓袁紹失去了烏巢糧倉。
許攸不叛變會怎樣?許攸如果不叛變,在袁紹那裡的作用也是零,對袁紹沒什麼幫助,袁紹也不會聽他的任何意見。那咱們就當假設許攸是個君子,離開了袁紹,但是沒投靠曹操。
如此一來,曹操的情形很嚴峻,但是不致命,雖然糧草的軟肋被敵人發現了,但是袁紹不信,所以也沒什麼事兒。
袁紹的為人,多疑、不善用人,這是袁紹失敗的根本原因,許攸只是一個引子而已。只要袁紹的秉性不改,早晚還會有其他人背叛,畢竟如果袁紹能聽田豐的建議,哪怕能多小心一點,帶著田豐也好,肯定不會有此慘白,如果袁紹能聽許攸的話,去偵察一下,或許就已經贏了。
袁紹失敗的原因袁紹不缺好的謀士,也不缺少好的武將,根本是他本人就不行,所以許攸投降曹操與否,並不影響大局。因為烏巢糧草盡毀,但是袁紹大軍還在,當時烏巢起火的時候,袁紹大軍正在與曹操交戰,糧草的失去,只能決定日後的事情,但是當天並沒有什麼影響,大軍可戰、可走,畢竟烏巢被燒,前線的戰士還不知道。
如果有好的將軍指揮,即使不能一鼓作氣消滅曹操,也可以帶兵回河北,不至於慘敗。其實官渡之戰的失敗決定性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張郃的反水,張郃的實力在袁紹軍隊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即使到了曹操集團,依然是名列前茅的得力干將。
這樣一位優秀的將軍,為什麼會離開袁紹呢?因為袁紹不善用人,分不清好賴,專門重用淳于瓊這樣的廢物,而對張郃這樣的良臣,一言不合就會加害。
眼看著田豐因為仗義執言而倒下了,張郃也害怕了,他認為自己在袁紹那裡沒那麼重要,恐怕會遭了他的毒手。
袁紹的失敗,在於他不善用人,聽不進去建議,在於他袁紹集團所用之人都沒什麼能力,而有能力的人又無法和袁紹一條心,最後導致了失敗。
許攸的投降與否,決定了烏巢是否被偷襲,這屬於催化劑,只是加速了袁紹的失敗,但不是決定性的根本原因。
如果袁紹知人善任,即使許攸叛逃,烏巢被毀,如果大部隊有張郃這樣的人統領,指揮得當,進退有序,也斷然不會喪失主力。
所以,許攸不投降,袁紹還是戰勝不了曹操,雙方主帥差距實在太大,袁紹的性格,失敗只是早晚的事情。
-
15 # 平安綜合金融oo輝古
如果官渡之戰中許攸沒有投降曹操,那麼曹操就沒有辦法那麼早就會打敗袁紹,但是曹操打敗袁紹是遲早的事,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如果沒有打敗,那麼在以後也會打敗,只能說許攸投降曹操對袁紹來說是個致命的原因,所以說官渡之戰,就算許攸沒有降曹,袁紹也不可能打敗曹操。
在官渡之戰前,許攸已經知道了曹操的糧草不足的事情了,許攸和袁紹說明這個事,但是袁紹不聽還認為許攸不懷好意,所以當時袁紹還懲罰了許攸,這時許攸就不甘心了,再加上自己的兒子犯事了求袁紹也沒有求到,所以許攸覺得袁紹剛愎自用,是個庸主,再加上前面曹操進攻荊州和徐州的時候許攸曾勸袁紹偷襲曹操後方許昌,袁紹因小兒子生病就是不發兵,然後許攸說了一句袁紹是庸主也被袁紹用30軍棍懲罰了。所以許攸降曹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相反許攸降曹是被袁紹逼迫的。
那麼小編為什麼說就算許攸沒有降曹袁紹也是打敗不了曹操呢?這個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曾想退兵,但是在許昌城中的荀彧就和曹操說不要退兵,靜待其變,而且荀彧也在想辦法給曹操運糧草了,所以這個時候的曹操只要渡過了糧草的困難那麼曹操打敗袁紹還是有的,許攸降曹讓曹操燒了袁紹的糧草這對於袁紹來說也不是戰敗的致命點,最致命的是袁紹竟然還派兵去營救糧草,就這樣營救的路上被曹操坑害了兩大軍隊,最後袁紹孤注一擲的和曹操開戰,那個時候曹操軍隊是士氣最高的時候,而袁紹則是士氣最低落的時候軍中士兵都人人自危了,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袁紹被曹操大敗官渡之戰,話說袁紹被打敗了也不打緊,畢竟他還有在當時最富饒的四個大洲,實力也是最強的,但是袁紹卻被氣死了,最後還把家產分給了幾個兒子和一個外甥,然後自己的兒子們有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屋裡鬥,最後被曹操一個一個擊敗。
最後小編總結一下,袁紹的剛愎自用和優柔寡斷害了自己,如果袁紹聽取許攸的計謀,在曹操斷糧的情況下和曹操打持久戰,慢慢消磨曹操那麼袁紹打敗曹操是有機會的,畢竟當時袁紹手下將領謀士也是人才濟濟,但是袁紹並沒有聽取意見所以小編才會在前面說到就算許攸沒有降曹袁紹也不可能打敗曹操,因為袁紹在官渡之戰前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斷了曹操的後路甚至打敗曹操,但是袁紹都沒有去採納,如果採納了也不會有後來的官渡之戰了。
-
16 # 津城沐雨
如果官渡之戰中許攸沒有投降曹操,袁紹也很難打敗曹操。
三國演義中,許攸抓住曹操催糧的信使,得知曹操糧秣告盡,向袁紹建議一路攻取曹操大營,一路攻取許昌,袁紹不聽,並懷疑許攸的忠臣之心。
於是許攸夜裡投曹,曹操王履而迎,許攸獻計出兵烏巢,一舉燒掉袁紹大軍糧草,這是袁紹失敗的重大原因之一,如果許攸不投曹,袁紹會勝嗎?
不一定。
許攸是謀士,是出建議的,聽不聽主要還是看袁紹,前期的大戰讓袁紹對曹操由過度輕視轉為了過度重視,即使有好的策略,卻認為自己能想的出,曹操肯定也能明白,不敢輕舉妄動,錯失軍機。
袁紹多謀寡斷,謀臣互相爭鬥,三子為世子之位也是明爭暗鬥,而曹操則上下一心,沆瀣一氣,從長遠來看,即使曹操糧秣已盡,罷兵再戰,戰勝袁紹仍有很大的可能性。
兩大集團的碰撞主要看主導者的用人方略,而不是有多少人,一個許攸只是催化劑,卻難以改變最終大局,所以,即使許攸不投降曹操,袁紹也難以打敗曹操。
-
17 # 漩渦鳴人yy
只能說曹操的贏面會很小。
其實講道理,官渡之戰曹操佔便宜了,為什麼袁紹那麼多的軍隊只能夠集結於小小的一座官渡城下展開在這種情況之下曹操完全可以把袁紹的兵力優勢給抹平了,即便是曹操的軍隊不如袁紹的軍隊多,即便是曹操的軍隊作戰的戰役比袁紹手底下計程車兵經歷過的戰鬥要少,但是曹操完全可以憑藉城池的堅固來抵禦袁紹的進攻。
你如果放在平原之上,將袁紹10萬大軍一字排開,那曹操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抹平這個賓利上面的優勢,而且袁紹手底下的軍隊也不是說蝦兵蟹將。而是經歷過北方一個完整的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戰鬥而誕生出來的軍隊,這一批士兵是從血與火的戰鬥之中脫穎而出的,能夠作為袁紹南下的一元肯定是經過千挑萬選的!
而且袁紹軍隊可以說是兵精糧足糧食方面袁紹簡直就是碾壓曹操,曹操都已經快沒糧了,袁紹還能夠支撐前線10萬軍隊的所需,由此可見袁紹為了這一次攻打曹操做足的準備,可以預見的就是,如果袁紹真的拿下了官渡城,那對於曹操來講接下來的日子會不好過。
就會說啦,曹老闆如何英明神武,如何睿智過人,如何如何如何,那你這個人也挺睿智的,咱別講那些空道理行不行?立足於戰場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才是一個軍事分析家應該做的事情,像你那樣的叫什麼紙上談兵上一個這麼有名的已經把40萬趙國軍隊給活活坑死,現在都爬不出來!
接下來的戰役可能會出現曹操戰勝袁紹,但不會按照官渡那個劇本兒來寫,更不會按照其那些人所說的那樣,王霸之氣一開接著曹操集中兵力直接平推過去,袁紹直接投降,這種想當然的劇情對不起袁紹對於天下的渴望不比曹操少!
或許在接下來袁紹分兵攻打曹操各處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失敗,並且最後被曹操步步蠶食,但遠遠不如一個官渡之戰來的徹底,為什麼袁紹所有精銳全部集中於此,在此戰擊敗袁紹就是打掉了袁紹所有的精銳,那袁紹接下來長期將會一蹶不振,你的所有精銳的力量全部被我給幹掉了,你憑什麼想翻盤?
在官渡之戰結束之後,曹操坑殺袁紹士兵多少7萬,10萬元紹兵,7萬降兵全部殺死,由此可見官渡之戰是整個曹老闆事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果這仗打不贏,那曹操想要戰勝袁紹最起碼得花十年的時間,這十年足以改變很多事情,包括袁紹的智商,袁紹這個人是有智商的,只不過得分什麼時候。
可以說其他的回答我稍微看了一下,我實際上是想吐槽一句曹操不是神仙!
-
18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冥冥中凡事還是有因果的。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曹操集團在對付袁紹集團時,曹操奉天子討不臣,師出有名,又有荀彧‘四勝四敗’論為綱,上下同心,所謀皆為如何發揮最大的長處打敗袁紹。而袁紹一方,卻無統一細化的破曹方案,攻擊方略總帶有要麼不明要麼猶疑的成分。
這就好比兩人下棋,甲方佔得先手,卻疏於封喉之殺,缺乏全盤通慮。乙方落得下風后,步步謹慎算好,一招也不敢錯,一絲機會也立馬抓住。一般通常的發展邏輯而言,勝利的天平往往就會傾向於認真細心的乙方。甲方一旦輕心,一步不慎,就會被乙方反殺。
從唯心因果論上來說,甲方不認真是他的因,致成敗果。乙方全力以赴,堅持執著是他的因,終得勝果。從辯證唯物論上來說,甲方一步不慎看似偶然性,實則是必然性中的偶然性。偶然性與必然性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甲方步步不嚴謹,必然吃虧。那麼看似偶然性的錯誤,也必然會不一定就在哪一步上表現出來。
許攸叛袁投曹,獻頭燒烏巢之計,致使袁軍大潰。看似兩軍對壘的偶然,其實就依存著袁紹少謀猶疑所導致的必然。這種必然,又會讓我們明白,袁紹其偶然性的錯誤勢必會出現,即使不是許攸投曹,也會出現張攸、王攸等偶然性因素出現,致成他最終必然性的失敗。
往事越千年,歷史讓我們明白,天道酬勤,機會只會給那些做事認真、堅持執著的人們留著。任何依圖僥倖、不費心力而獲得成功的事例,終是少有。
-
19 # 司馬光遷
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最關鍵的一場戰役。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三個多月後,曹操派兵燒了袁紹的屯糧之地烏巢,迫使袁紹兵敗而逃。
而出主意火燒烏巢的,是許攸,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許攸,曹操贏不了這場戰役,而且還會被袁紹打敗。
但我的觀點不是這樣的。
要知道,官渡之戰不是一場遭遇戰,而是一場雙方精心準備的戰略戰役。從整體來看,這場戰役包含了曹操掃平劉備、袁紹消滅公孫瓚、曹操東征劉備和延津之戰。
一場如此規模的大戰役,最重要的是指揮者和他的戰略思想。這場戰役,關鍵人物就是曹操和袁紹。他們兩個的性格特點以及兩人在戰略佈局上的行動,早已決定了這場戰役的勝負。其它一兩個人,能起到一些作用,但都很難影響大局。
許攸,他是袁紹的謀士。他再厲害,無奈遇見沒有遠見的袁紹,不願意採納他的建議,他註定在袁紹這邊無法展現才能。所以,他在袁紹這邊,對整場戰役沒有什麼影響。
其次,許攸因家人犯罪被牽連而逃亡到曹操那邊之前,荀攸其實已經建議曹操向袁紹的糧草下手了。許攸來不來,以曹操的謀略都會去燒烏巢的,只不過許攸來了,增添了曹操的信心而已。所以,許攸在不在曹操這邊,對整場戰役也是影響不大的。
另外幾個人,對曹操贏的這場戰役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荀彧(yù),在曹操與袁紹對峙三個月,逐漸陷入被動而尋思退兵的時候,力力勸曹操再堅持半年,預測袁紹一定會生出變故,曹操才下定決心堅持到底。
荀攸,他首先建議曹操對袁紹的糧草下手,並建議派徐晃去。其次,他分析出張鴿是真的投降,建議曹洪接受張鴿,為曹操贏得了一員大將。
總的來說,還是因為曹操能聽信謀士之言,而袁紹不能,所以很多次機會都被袁紹白白浪費了。
所以,許攸投降與否,袁紹都不可能打敗曹操,因為袁紹壓根就不聽許攸的。但如果袁紹一直都能聽信謀士的建議,官渡之戰誰贏誰輸就真的說不定了。
-
20 # 愛上清晨的那一縷陽光
袁紹不是曹操對手,別說一個袁紹,就是十個都打不過。袁紹的才能主要在組織能力上,能聯合十八路諸侯對抗董卓,說明他確實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但是他不懂兵法,謀略上遠不及曹操,這就是成敗的關鍵。而且帳下也沒有什麼出色的謀士,再加上袁紹剛愎自用,失敗是在所難免的!曹操知人善用,帳下能人志士比比皆是,猛將如雲,而且曹操深知兵法,用兵如神,袁紹安有不敗之理乎!
回覆列表
許攸是曹操勝利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但是不是全部, 就算知道糧倉的位置,曹操也得親自帶人馬去燒,糧倉離袁紹的大本營很近部隊很快就能來救 沒有一定的統率和膽略,還有行軍的速度,官渡都不會成功。而許優投曹操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曹操早期的名字相當的好,知人善用,多數有志向的謀士都想投奔他,而袁紹只有一個歡迎人材的架子卻不加重用。所以曹操打敗袁紹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