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樣才是更好的早期教育呢?
5
回覆列表
  • 1 # 飯粒52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關於“早教”的最初,是自己初為人母,有點誠惶誠恐。那就去考察體驗了一些早教機構。最終因為孩子太小,也有哭鬧的情況我們就沒有持續下去。後來自己把精力放孩子這塊上,然後去琢磨育兒。

    那總結一下經驗,首先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有愛的,溫馨的。其次呢,就是買一些益智類的玩具,樂高,磁力片,在大些就是象棋圍棋。那在這個過程中大人是要去陪伴孩子去邊玩邊學的,主要以引導為主。當然每晚的繪本閱讀是必須的,小的時候以圖片多字少的為主。還有就是運動量,每週都會帶孩子去戶外空氣好的地方走走跑跑,特別好。與大自然接觸也是非常好的方式。參加一些有意思的親子活動。

    在我認為這些都是早教,“情商”教育或者是“智力開發”。其實是在我們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就可融入做好的。

  • 2 # 童年的天空

    我認為在孩子嬰幼兒時期越早進行早期教育對孩生成長越好,並將終生受益。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育兒的大智慧,讀懂孩子,讀懂自己,我們其實是不懂孩子的,只有學習成長,才能成為孩子的領路人,作父母我們都是白手起家的。當孩子呱呱墜地,我們便開始了吃喝拉撒的帶養,從孩子的哭鬧聲中判斷孩子是否餓了,是否拉溼了等等,當孩子稍大點,便尋思著如何給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我的孩子出生在九十年代,那時候還沒有早期教育機構,由於自己是幼教專業畢業,因此瞭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嬰兒時期,如3個月抬頭、5個月坐、六個月翻身、8個月爬行等敏感期,我積極地去引導,讓孩子的大運動潛能發育能更好;在精細運動方面,先讓孩子吃手,用口去感知物體,慢慢訓練孩子抓、握、捏、拿等;在語言方面,每天和孩子多說話,僅管孩子聽不懂,但寶寶聽到媽媽親切的話語,會發出“咯咯”的笑聲以及呀呀學語的迴應。

    當抱著孩子出去玩時,教孩子認識路邊的樹木、花草,看到日常生活用品,及時告訴物品名稱、用途,擴大孩子的認知水平;遇到熟人要抱孩子時,儘量讓別人多抱抱,這或許是最初的人際交往吧。

    早期教育就是這樣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我們要儘量滿足孩子各方面的資訊刺激,邊學習邊成為孩子的領路人,讓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兒童。

  • 3 # 美淑9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我認為的早期教育指的是學齡前兒童所接受的教育,分為早教機構和幼兒園提供的教育資源。不知題主指的是那一部分?幼兒園的教育大家都比較重視,對於幼兒園的選擇,從教學方式到硬軟體設施的對比,絕對用盡瞭解數。實際上早期教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幼兒會主動得向外界學習,而幼兒園教育更多的讓幼兒學會很多規則和公共秩序,學會分享學會愛,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而至於背了幾首詩會幾首兒歌會幾道數學題我覺得都不重要。而這些是由具體的人來實施的。從本質上來說,選擇幼兒園就是選擇一種教育態度,因材施教,適應孩子的幼兒園就是好幼兒園,就是對孩子成長有利的!

  • 4 # 民商律政佳人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早期教育:時間方面,我覺得越早越好!1歲以前,在語言、音樂、色彩方面多接觸,多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多活動!多跟嬰幼兒講話,而且儘量用規範化的語言,不要用太多的兒語,多撫摸擁抱,對孩子多觀察,瞭解她的天性,順其自然,不要強迫,在愉快中進行早教,不要設定目標。我堅信: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對孩子充滿信心,永遠充滿信心,即使看到孩子有不如其他孩子的地方,也要對她有信心,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揚長避短,合理引導,發揮她的優勢,而不是和她的劣勢較勁!

  • 5 # Lavinia8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說起早教,多數人首先想到早教機構。但,做父母的格局,如果真的侷限於早教機構就未免過於狹隘了。

    教育伴隨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隨時隨地。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足以影響孩子一生。

    我身邊有很多從小就上過早教好多年的孩子,任性的孩子仍舊任性,驕縱的孩子依舊驕縱。沒有親身經歷過他們的成長,不好貿然評價是否這些孩子在早教中心真的有點滴的成長。但是做父母的,沒有用心參與孩子的成長,沒有真正克己的管理好自己的言行,完全依賴早教中心的話。我想,那結果只是花錢買了自我安慰。

    孩子的背後是父母的影子。無論你是何種職業,賺多少錢,多麼衣著光鮮體面。但是你的孩子,反應的是你的教養。

    早期的教育,是性格的培養,習慣的培養,獨立性的培養。孩子的成長,有不同的敏感期,作為父母,需要用心去感知成長的神奇。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 6 # 朵媽育兒成長筆記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2007年時我接觸到早教,在早教中心做助教,當時最小的點點班是18個月-24個月,都是會走路以後父母無暇照顧才成立的,寶寶入園後透過引導慢慢的掌握了獨立吃,喝,拉,睡,玩的秩序規律生活,改變了自我的性格還是學會接納其它小朋友。在早教中心我接觸到了萬嬰跟蹤,讓我明白寶寶透過一定的引導會更好掌握生活技能,所以寶寶早教是必然的,而父母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

    我家小寶貝現在十二個月,面對他人誇獎時,我都會引導寶貝回言,比如:

    “寶貝認生的”——不會的,我們寶貝很隨和的哈

    當寶貝要什麼的時候,我們會引導寶貝說話,比如奶——奶奶(neinei),水水,粥粥,飯飯,菜菜,果果……

    還有生活禮儀,比如再見——baibai,你好,早上好,晚上好……培養禮儀

    《父母的格局》書中有提到各國早教方向,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把世界帶到孩子面前,讓孩子成為世界的財富。

  • 7 # 行者涵諾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我覺得,孩子是影印件,父母是原件,如果影印件哪裡有錯,一定是原件出了問題。

    我的小孩馬上要四歲了,我們最擅長的事就是帶他去不同的地方玩,雖然小,但孩子會用自己的眼睛發現不同地方的區別和相似,觀察不同的人。我覺得早期教育就是讓孩子盡情釋放他的天性,去玩去認識這個世界,去知道什麼是安全哪些是危險,如果跟父母走散了怎麼保護自己怎麼去做等等,我覺得這個可能要比他認識多少個字要重要的多。

    從懷孕到現在,我很慶幸自己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看著他一點點的長大和強壯,可以跟我交流,願意幫忙他感興趣的事,我覺得教育最好是水到渠成,不太刻意,玩玩具的同時順便鍛鍊下空間思維或者精細動作。父母的處事和待人接物我覺得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一直到小學我都覺得是父母的影響力更大。

  • 8 # wendy大人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早起教育是每位新手媽媽焦慮疑惑摸索的過程,面對新生命的到來,除了全身心的愛,如何把這些對孩子的愛轉化到行為生活中去,我認為父母必須認清自己讀懂孩子!

    黃老師《父母格局》一書️分析了美國挪威日本對於早期教育的關注點對於我來說,我更想把這幾個國家早期教育所有的關注點交給我的孩子,比如早早訓練她自己吃飯喝水,在戶外玩耍教育她保護好自己不隨便摘花摘草,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抱著她見到人就說“叔叔好阿姨好”,在她自己吃東西時故意逗她能不能給媽媽喂一口,為了培養孩子審美,我給她搭配漂亮的衣服頭飾,帶她讀圖片賞心悅目的繪本,入睡前舒緩的音樂,玩耍時聽歡快有節奏的音樂.......總之就像讓孩子全方面發展,作為媽媽的我盡力給孩子提供各種環境去薰陶孩子,並在自己認知能力下去引導孩子去表達去探索!

    總之,早期教育無界限,只要家長多觀察孩子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從而選擇有效的方法和切入點去引導孩子,從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早期教育的道路上讓我們並肩同行!

  • 9 # 藍蓮花茜茜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在我的孩提時代,沒有“早期教育”一詞之說,人們對孩子的關注度更多的是在吃飽穿暖、身體健康。如今,我已成為一名母親,撲面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科學餵養”“早期教育”等先進的育兒文化,我們是需要全盤按書操作嘛,如果按書就能教育出優秀的人才,可能我們在育材這條道路上會走得更加簡單容易一些吧。

    育兒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孤品,性格各異,接受事物的能力各不相同,早期教育是尤為重要的。我的體會是早期教育不是想著如何去教育孩子,過早的讓他們去提高學習能力,而是帶領他們用稚嫩的眼光去感受這個世界。家長需要不斷地學習和修練,提高自身的素養,每個原生家庭都是呵護孩子最好的場所,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你的孩子,在他的一生中留下烙印。所以,我們做為孩子的領路人,需要更好的完善自己,慢慢帶領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 10 # 晨晨媽媽北京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對一個孩子而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教什麼,怎麼教,這裡邊就需要父母的智慧和格局了。

    早期教育的重點是抓住某些關鍵期。比如語言能力,音樂和美術方面的藝術啟蒙都和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有關。家長要準備基本的這些方面的知識,給孩子在合適的時間選擇最合適的早教專案,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充分和足夠正刺激。

    另外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和小朋友們玩,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會和別人的交流。

    要多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和小動物,給孩子自然和生命的教育,讓孩子從小關注自然,關注身邊的生命。

    要培養最基本的閱讀能力,給孩子準備適合她們年齡的讀物,讓書香滋養從小開始。

    對孩子而言,健康的身體,Sunny開朗的性格,對自然和生命的好奇心,以及最基本的藝術啟蒙才是早期教育的重點。

  • 11 # 依依育兒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我認為,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三種關係:一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二是人與社會的關係,三是人與自己的關係。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處理各種關係的過程,當一個人的各種關係都得到了平衡的發展,所有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人與自然的關係

    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也是基於這三種關係為依據。首先,要讓孩子充分的去感知大自然,提供給孩子更多感受大自然的機會,讓孩子多與自然環境親密接觸,喚醒孩子更多的內在力量,讓孩子的內在空間更加豐滿。而不是人為的進行填鴨式的知識方面的灌輸。

    帶孩子去旅行,拓展視野、增長見識,感知大千世界的美好。讓孩子用雙眼去觀察世界,用心靈去感知世界,用身體去觸控世界,讓靈魂得以昇華。如果,沒有時間和條件,可以多讀書,可以讓孩子在書中領悟大千世界,在書的海洋中任意徜徉。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直在身體力行,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人與社會的關係

    從小要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包括他的獨立生活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個人素養、以及社會責任感等,也可以說是培養一個孩子的健全人格。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身教永遠大於言傳。想要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離不開父母平時的教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慢慢的滲透到孩子的血液裡。孩子從出生就在觀察父母以及身邊的家人,他們在學習我們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對待家人朋友的態度,都會對孩子造成終生的影響。所以,家庭和睦永遠排在首位,其次,才是教育子女。

    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興趣愛好可以提升自身修養,它讓你在獨處中仍能感覺到快樂!擁有感知快樂的能力。將愛好昇華到一種追求。就像我的孩子,目前,正在學習圍棋,在學習的過程中,身為父母的我們,不應該將目光只放在結果上,孩子是否考了多少級,每天練習贏了多少盤棋。而是,應該跳出來,看到孩子在學習圍棋的過程中,真正提升了哪些能力。

    比如,他心中的那份堅持、不妥協、不懼怕輸贏、敢於面對自己的精神,這些和那一紙證書比起來,才是我們更加應該關注的。當孩子的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成績真的就是順帶手的事情,想想一個又努力、又堅持、又樂觀的孩子,學習還會很差嗎?

    人與自己的關係

    要讓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瞭解生命的由來。生命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要學會接受一切無常的變化,學會與情緒做朋友,有能力調整自己的心態,迎接更大的挑戰。

    要學會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和別人比較出來的自己。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一個存在都是一種價值,無需比較。

    更要不斷的思考自己和人生,對世界保有最大的好奇心,將自己學到的知識,發揮真正的作用。

    總結:身為父母,做好榜樣的力量,學會適當的放手,對待孩子溫柔而有邊界,讓其自由自在地去發現,發展,發揮自己的所長和所愛,會很自然的將學到的知識和自身的素養平衡地結合在一起。

  • 12 # 懷舊的寶媽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家長都在拼“硬”實力,很多的早教機構,也都打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旗號,將“硬”知識的灌輸,提早到了幼兒時期。比如,早教班教識字、教數學運算等。誠然,幼兒早期教育在對孩子的成長如同建房前的地基一樣重要,但過早進行知識的“灌輸”,無異於“揠苗助長”。

    在《父母的格局》一書中,作者挑選了不同文化背景的3個國家(美國、挪威、日本),簡單介紹了他們各自的早教內容。美國:把教育的關注點放在個性和綜合能力培養上。挪威:注重自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提倡在行動中學習。日本:注重禮儀,學習感恩和為人。這3個國家的早期教育,都是將焦點放在了對孩子最基本的為人素質和素養的培養上,為培養健全的人格打基礎。

    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借鑑以上3個國家的早期教育內容,為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比如,英語啟蒙:英語使用範圍廣、使用人數多,學好英語,孩子可以透過網路或書籍更清楚的認識世界;親近大自然:偶爾帶孩子去爬爬山,去看看廣闊的田野,去聽聽鳥叫、聞聞花香,感受大自然獨特的美;教孩子學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飯、穿鞋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不管是紙質的圖書還是電子版的,都是孩子學習知識的視窗,同時,書籍還是良師益友。

    早期教育很重要,但我們也不要盲從,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定製專屬的教育內容吧。

  • 13 # 月牙兒萍

    提到早期教育,我想到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不斷的會有人問我,給孩子報了什麼輔導班啊,或者準備給孩子報什麼輔導班啊。我的一些朋友也確實給他們的孩子們報了很多輔導班、興趣班,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什麼英語、樂器、舞蹈……還沒有上一年級的孩子,除了週六下午,其他時間都被安排的滿滿的。

    我一直在想,早期教育到底應該怎麼教育,是應該隨大流的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還是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每每,我總是問兒子,他喜歡什麼,他想做什麼。他沒有興趣的活動,我不逼他參加;他不想學的興趣班,我也不給他報。我們互相給對方出題當老師;我帶他參加集體活動,增長見識;一起做手工,培養動手能力等等等等,增加了親子互動時間和母子感情。

    我不敢肯定我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我只是擔心一味的逼迫會適得其反,我希望孩子更多的是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且,單純只要求孩子學這學那,家長止步不前,不利於孩子更深層次的教育。所以我也一直在學習。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不盲從、尊重孩子的意見,從實際出發,父母也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 14 # 成長快樂20071001

    說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可能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早教機構,全腦開發,感統訓練等等讓人眼花繚亂。但是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早期教育就是陪伴,充滿愛,充滿快樂的高質量陪伴才是最好的早期教育。一個幼小的生命從懵懂無知,到早期的觸感,到對聲音,對顏色,對外界一點點的感知和認識,並非交給哪個機構就能做到的,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起步的必須原料。

    其實從新手媽媽到現在的九年時間裡,自己也是跌跌撞撞一路走來,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數數了,也曾糾結無助過,但是好在心中有那麼一點信念: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我只需好好地陪伴,唯有靜待花開,每天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記錄他生活的點滴,每晚固定時間的親子閱讀,每天細心的照料,放下糾結,放下焦慮,慢慢等孩子長大。直到有一天發現5歲的寶貝居然能自己背出讀過的故事,直到有一天6歲的寶貝在從沒刻意教過識字的情況下居然自己可以磕磕絆絆讀懂一篇文章,那一刻的幸福真的是無法言說。

    一路走來,慶幸自己的堅持沒有把孩子的早期教育交給任何機構,也沒有把孩子託付給任何人,慶幸自己參與了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見證了孩子的一路點滴!看了《父母的格局》後。越發堅定了自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高格局,孩子的高格調!

  • 15 # 江買華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給我一棵樹苗,還你一棵大樹”、“你想考名校嗎?”、“你想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類似這種廣告語,隨著越辦越多的早教機構,如雨後春筍,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影響著越來越多人,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花費重金,上名校、上補習班、請家教、買學區房或者直接送去國外深造……更是有人在孩子還是年幼的時候,便讓他們學習各種各樣的才能,力圖使他們擁有“全能型”的知識,長大後在各行各業中立於不敗之地。

    的確,社會的快速變更,讓我們越來越焦慮,害怕哪天突然被淘汰,高科技的飛速發展,讓很多毫無準備的人,在無聲中被智慧科技取代,越是讓父母重視早期教育,而這個早期教育要怎麼教,才是對孩子最好呢?

    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家庭的一種成長。孩子的一點一滴,最先就是從家人身上學來的,手把手教會他走路、為他唱催眠曲、唱兒歌、教他說話、帶他讀繪本、做遊戲、教會他禮儀、文明、讓他領悟真善美、區別壞與惡……

    早期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堅實的基礎,為他選擇一個好的學校,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有時候,最好的並不是孩子最適合與最喜歡的。孩子的心思很簡單,只有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投入足夠的時間與專心。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瞭解自己的孩子,讓他自己做決定。就如選擇課外班一樣,你必須要他自己感興趣,否則很難堅持下去。課外興趣是他除了學習外必備的一種自我能力的體現,能讓他以後更好的學習、工作、融入社會,體現他的自我價值之一。很多父母不讓孩子上舞蹈課、音樂課……認為那是沒前途且浪費金錢的事,可你問過孩子,他喜歡奧數嗎?在你為他安排的道路上,他是否心甘情願並樂在其中?父母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在你做決定的時候,請你聽聽孩子的心聲,畢竟要學習的是他,而不是你,儘可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跟他一起商量,你會贏得一個更自信與Sunny的孩子!

    有些家長,聽到、看到某某的孩子得了這樣獎、那樣獎,某某的孩子被國外哪所學校錄取了……心裡癢癢的,覺得別人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肯定也行,於是不顧孩子的意願,逼著他去學那些可以得獎的各種補習班,再送去國外讀書。不是每個孩子都適應國外的學習,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光芒萬丈的站在世界的頂端。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優點,父母不要盲目的跟風,而是用心去引導他,讓他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自由的飛翔,而你只要做他堅強的後盾就可以了。

    《父母的格局》裡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做父母的,不是生來就懂自己孩子的!孩子的生命是我們給的,但他們的思路卻不受我們的禁錮和左右。如果媽媽沒有鑄造一雙睿智的眼睛,不擁有一副容納孩子的胸懷,不參與他們成長的過程,那麼,我們的孩子再怎麼天生聰穎也會毀在父母手中,我們不要做孩子的審判者,我們要做他們親密的夥伴,其前提就是坦然地接受他們的優劣強弱,其實,教養出一個對自己有信心,有擔當的孩子比培養出一個每次拿100分的孩子更重要,因為只有對自己有信心,孩子才會努力做到最好;只有有擔當,才會在遇到困難時堅持得更久一點兒。而這兩點恰恰是未來社會競爭最重要的,告訴他: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擔心比別人差。

  • 16 # 蓉城彤媽

    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我認為就象修樓房打地基一樣重要。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必須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進行。早期教育並不是將孩子放到早教學校(機構)就可以的,家長和共同配合才能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

    早教的目的並不是要教會孩子識多少字,會做多少算數題,會背多少英文單詞。早教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年齡特徵,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我們應該從培養快樂自信的孩子、有愛心懂得分享的孩子、有良好行為習慣和懂禮儀的孩子入手。多帶孩子進行體驗,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在我家孩子幼兒階段,我沒有把孩子送到過任何一家早教機構,孩子的早教全是我自己完成。我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首先是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我帶著他一起做一些能幫助孩子協調的遊戲;其次是語言發展方面,我和孩子玩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的遊戲,到後來我說前半句孩子說後半句,帶孩子讀繪本,一起編故事,給孩子玩撕不爛的卡片書,用卡片上的字組詞,說短句。透過這些遊戲孩子在一歲半時就認識了200多個漢字,三歲基本就自主閱讀了。再次就是帶孩子參與公益活動,給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物,給路邊年老體殘的老年乞丐買食物,送水,購買自力更生的殘疾人做的手工製品。透過這些活動的參與讓孩子懂得什麼是愛,什麼是奉獻。到現在孩子還堅持每月去博物管做義務講解的習慣。

    孩子與孩子是不同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懂孩子,瞭解自己的孩子,給孩子最適合他的引導才是最重要的。媽咪Jane在書裡提到:父母的格局決定著孩子的格局。作為一個合格的媽媽,你不僅要有高度、廣度和深度的格局,還要能堅持!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起來進步,一起來堅持,一起來做一位合格的媽媽!

  • 17 # 王京丁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說到早期教育,黃老師提到更多的是孩子的軟實力。現實的教育更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能不能考入名校,可忽略了最重要的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這些才是孩子今後步入社會能否走的更遠,發展更好的重要因素。

    平時帶孩子在樓下玩的時候,會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奶奶或姥姥在孩子屁股後邊跟著指導孩子如何玩耍,不停的說這樣玩啊,那樣玩,不讓孩子動地上的樹葉,不讓孩子抓地上的泥土,總之在家長眼中的舉止得體才是孩子應有的表現。我就很無奈,玩耍不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嗎?我認為的早期教育就是順應孩子自然發展規律,不強加家長對社會的看法,以一種童真自然的狀態與孩子相處,在信任的關係中其實也就在培養孩子的與人交往,語言表達,親子關係奠定孩子與社會其他人的交往方式。

    在這些基礎上讓孩子涉獵更多藝術方面薰陶,比如給孩子準備專門的美術活動角,帶孩子看幼兒舞臺劇,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帶孩子去旅遊增長見識等等,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 18 # 和松媽媽去遊河

    如果把早期教育定義為0-3歲的教育。我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一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讓孩子知道在世界上,他是安全的,環境和周圍的人是值得信賴的,對他友好的,關鍵時刻他是可以獲得幫助的——有了這些,他才能放心地去探索環境。

    二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要讓孩子知道,世間事,有可為,有不可為。比如電不能碰,廚房不能獨自進入……規則對他是一種保護。有規則意識,有明確界限的孩子,不需要花那麼多精力在探索“邊界”,試探底線上,反而可以集中精力,在安全的狀態下成長。

    三是幫助孩子發育健康的身體——這是我最看重的,一直覺得對於孩子,甚至對於每個人,先野蠻其體魄,才能健康其精神,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體弱多病的孩子,家長總會小心翼翼許多,關切許多,焦慮許多。這樣的精神狀態,不可避免會對娃造成影響,娃在長期這樣思想的浸淫下,也會變得沒有那麼“生猛”,那麼“天真”——多病的孩子往往早慧,大體也因為如此。因為少了盡情潑灑的機會,只能內斂。因為有時別的孩子瘋玩,他卻只能圍觀,多少會多點敏感,多些“怯生生”。而強壯的孩子,因為確信自己的力量,往往顯得要自信許多。

    所以,身體好了,才有後續的一切可談。#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我兒兩歲半開始游泳至今,三年了,如居水中

  • 19 # 苗苗教練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看到這個問題,想不到我腦海裡湧現的竟然是這句話,讓這個出生在辰月的丙寅的我也不禁吸了一口涼氣。在多如牛毛的育兒資訊的薰陶下,作為上班族媽媽的女生們,有一份集體潛意識的愧疚感,而根據霍金斯能量表顯示,這種內疚情緒的能量極其低下,接近死亡。天吶,我們該怎麼辦。

    孩子要長大,會笑了,會坐了,會翻身了,會爬了,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有要求了,會的東西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媽媽疲憊地回到家了,腦海裡依然盤旋著明日彙報的ppt,小朋友迎面撲過來,媽媽一陣釀蹌,發現孩子已經長大了。這個時間段的年輕媽媽正處於事業的初級階段,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加班彙報出差,家常便飯。記得有一次,一天來回上海與成都之間,為的就是寶貝第二天睡醒的時候我會在她身邊。平常寡言的先生動情地說,每個堅持上班的媽媽都是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淚如雨下。

    某報紙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所以某主持人把孩子留在從復旦大學退休的爺爺奶奶家中,自己奮力拼搏,給孩子一個可以引以為傲的媽媽。可是如果我們的父輩根本沒有受過教育呢?某教育欄目心理學家說,在孩子三歲之前,分離幾個小時就是暴力。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呢?

    年輕媽媽在這樣的環境下焦慮疲倦,馬不停蹄才能趕上這個社會的大車輪。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hurry up!”在追著這個社會跑的時候,我們很少有靜下來思考,我們為什麼要跟著跑?這麼小的孩子真的需要學英語學邏輯學樂器學舞蹈學書法學素描學奧數學……麼?這麼小的孩子不應該睡得飽飽的,在慵懶的午後趴在地上看那群螞蟻一點點爬到樹上,等著那場雷雨來驅散盛夏的炎熱;閃電劃過天際時驚呼,依偎在媽媽的懷裡,數著一二三等著雷聲響起來麼?難道不應該是這樣麼?

    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幾千年未曾變過,而媽媽變了。所以在談論孩子早期教育的問題的同時,我們要完成一個特別重大的課題,就是媽媽的成長問題。每個人都本自具足,但是媽媽也是孩子長成的,我們的父母師長未曾教我們的東西,我們需要自己補習,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十月懷胎生孩子,其實也是生了另一個自己,感恩這輩子能成為母親,感恩孩子帶來的覺醒,我看著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也在學會慢慢關注自己的內心,看到那個美好從容的自己長出來,給孩子最好的早期教育,其實也是給自己的。今生我們在一起,喜悅和平寧靜,堅強勇敢,善良獨立,愛滿自溢。

  • 20 # 愛的告白DaisyWu

    第四天 讀《父母的格局》有感:怎樣的早期教育才算是優質的呢?優質的早期教育真的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到底要怎麼做呢?首先想想你的教子目標是什麼?希望孩子具備硬實力和軟實力。幼兒早期教育就像打地基。要符合家庭特色。有三個關注點,一語言學習,認知世界;二對世界懷有探索感投入感;三人文藝術音樂運動的薰陶,修養專注點。幼年不經意的點滴積累,為以後奠定基礎。家庭父母擔當提升孩子長跑耐力的教練角色。個人素養和能力的比拼。分數是硬實力初賽。軟因素三方面,與他人關係,與集體關係,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舍的作品,最受推崇和最具思想性的是哪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