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桂海拾貝

    選對必讀書籍,古典文雅的有古代四大名著,五,六十年代老舍,巴金,茅盾文學作品涉及一些,還有現代名人名著。寫點讀後筆記,也可摘錄名人名著精彩文段,再新增自己讀後感,日積月累,寫作自然會提高,人的時間肯定不夠用,不可能讀這麼多的作品,那隻能敬而遠之啦,也只能做一般普通人唄,像我就是庸人一枚。

  • 2 # 菠蘿俠客

    謝邀,我一直很喜歡一個比喻,讀過的書就像是吃過的飯,你不可能每一頓都記得,但是它卻能給予你成長的能量,還有一句俗話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的多了會了解各個作者的寫作風格,知道明喻、暗喻等等的表達方式,自然就會用了。記著讀的時候一定要思考,不要盲目的去讀,瞭解作者、背景,對於讀透一本書有巨大作用,思考作者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是如何寫出這樣的作品的,出於什麼目的等等。然後結合實際,自己在什麼處境、處於什麼樣的目的要寫什麼,可以模仿你喜歡的人的風格,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不然會像套公式一樣,活不了。這些做到了,剩下的就是多寫了,試著去寫吧,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文筆不好就不寫等文筆好了再寫,那你文筆永遠好不了,寫作說白了和學車也是一樣的,看著別人風馳電掣,自己就得練一步一步吶,不可能看別人開看著看著就會了。其實有很多的名作家他們一開始的文筆也真不怎麼樣,但人家有自己的思想,加上引經據典,寫的一多,便也成了著名作家、詩人了麼。

  • 3 # 南紫雲

    1.享受書籍

    只有你真正愛上讀書,你才會感覺每天閱讀就是一種享受!培養自己這種愛好習慣,養成每天固定讀書的規律,把時間用在做有意義的事上!剛剛開始可以寫書評,當自己的思維和邏輯建立起來後,就可以嘗試與大師的思想和價值觀碰撞,吸收有利於自我的那部分精華,形成自己的思維邏輯,結合當下時代的熱點問題以及價值觀,持續的輸入和輸出,寫出具有價值導向意義、有正能量的文章!

    2.找到文學楷模

    找到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優秀的文學大師,研讀他的一系列文學作品。在閱讀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希望的讀書和寫作中!

    3.做靈感筆記,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社會就是一個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只要我們稍加留意,這個大舞臺,每天都會上演不同的戲,而那些觸痛到你內心,引發社會共鳴的別樣的人生都可以成為我們筆下的故事!熱愛生活,關注當下,洞察每一個有趣的細節,你就會發現素材無處不在,靈感來源於發自內心的熱愛與專注!

    4.不懈的堅持寫作

    讀書要嚼,寫作要熬。讀書簡單,可堅持寫作真有點難,有時候真的不知道寫什麼?但是隻要你養成隨時隨地做筆記的習慣,生活中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是你堅持寫下去的理由!關鍵在於你能不能堅持,春上村樹10年如一日的每天堅持寫4000字,要的就是毅力和信念!讀書的價值在於可以把世界看得更清,寫作就是想對這個世界說點什麼?放下你的顧慮,聽從內心聲音,寫出你所迷戀的人,事,物!寫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願我們都能在現實中挖掘出現實的價值,找到真正的自己。

  • 4 # 使用者1222334836944

    想要將讀書和寫作結合起來,做到以下三個方面其實就夠了。

    一、慢心態

    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讀書也好,寫作也好,都是不能急的,需要“細嚼慢嚥”。讀書快了,就算翻完了整本書但是內容沒記下來,也是白費時間;寫作,筆起雲湧,寫下長篇長篇的文字,但不經雕琢、不沉下心去細細打磨,終究也只是一件半成品。

    在快節奏為主旋律的當下,很多人都有知識焦慮,一方面希望自己馬上就能有很高深的知識,一方面又為自己的知識匱乏而感到慌亂。但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慢下來,把內心的浮躁祛除,從第一步開始做,將每一步走踏實。讀書,慢思考、深思考,比讀更可貴的是懂;寫作,細打磨、反覆修改,比寫完更重要的是寫好,要明白每一件事,只有沉下心了才能拿到結果。

    最後再多嘴一句,慢心態是讓你在閱讀寫作時沉下心來打磨、思考、鑽研,可別當成了自己偷懶的藉口。

    二、好方法

    想要將讀書和寫作結合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寫書評、拆解稿和聽書稿。這幾種文體寫法大同小異,不同的是面向的讀者和角度稍有不同,相同的是都要將書中精華內容提取,用自己的話寫出來。讀書,能讓寫作更有深度、是寫相關問題的主要內容來源;寫作,能讓所讀書籍發揮最大作用,且透過寫作的思考又能讓你更好的吸收書中精華,兩者互補,就是最好的讀寫結合方法。

    三、多練習

    心態有了,方法有了,那麼最重要的就是練習了。

    很多事情都是一樣的,唯有經過練習才會熟能生巧,讀書和寫作也不例外,當有了心態和寫作方向後,最重要的就是練習了。

    那麼如何練習?建議你可以看看《刻意練習》這本書,在書中,作者提到了練習的三個層次:天真練習、目標練習和刻意練習。

    我們大部分人所謂的練習都是天真練習,就是花費了時間、花費了精力,透過大量的練習掌握了基本能力,然後就好了就沒有後續了。這樣一種“會了就好”的心態前期或許會給你一定的愉悅感,但如果一直停留在這個狀態,所學的能力是會慢慢退步的。就像是寫作,如果你長時間不寫的話,再提筆時一定會發現自己不知如何下筆了。

    第二個層次即是目標練習,就是定下明確有意義的目標,保持專注的學習,適時的從自省和旁人的身上得到反饋,再進一步調整練習方向。這種練習方法呢,就能讓你在會了就好的基礎上更上一層,做到精通、專精。

    而第三個層次就是刻意練習,在目標練習的基礎上,更強調的是身和腦的適應力以及心智表徵,即是設定特定的目標,透過特定的訓練來塑造自己的大腦,讓大腦在某一方面更為活躍,從而達到讓自己更輕鬆吸收知識成長的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歷史專業的學生讀歷史書會更快更容易吸收;法律學的學生在研讀法律時會更輕鬆。

    滿心態、好方法、多練習,三者缺一不可,是將讀書和寫作結合起來的最佳方式。同也像我前面所說的一樣,方法方向都有了,只有練習了才能讓其變成你自己的,不練,那都是別人的。

  • 5 # 邂逅一位有趣的靈魂

    先談下讀書需要沉澱,我的見解是沉澱需做兩方面的準備,一則是歲月的沉澱,所謂厚積薄發,到達下筆如有神的狀態。文思汩汩,一瀉千里。二則是心態的沉澱,我一直認為,讀書貴在心定,心浮氣躁往往會毀了一本好書,一個好下午。況且,讀書需要慢工出細活,囫圇吞棗式的讀法沒有益處。讀書不但要讀到作者的肌膚,更要讀到作者的靈魂。拿我來說,以前我讀書很快,恨不得一天讀完一本書,但後來我想讀慢點,記得讀《水滸傳》時,我是每次小段小段讀,這樣讀的效果比我之前就好很多。所以,讀書需要沉澱,一點不假,只有先沉澱,才可做到左右逢源。

    讀書與寫作的結合。讀書的目的是與作者做個心靈的溝通,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而寫作的目的,是倒逼自己把別人的思想與自己的思想在交融,撞擊,互補中,慢慢清晰地得出自己的思路來,這部很關鍵,沒有這步,寫作也無非還是邯鄲學步,只有經過自己主體意識的覺醒,真正吸收為自己的一部分,這才可以說,真正融為一體,否則,談不上寫作的助益。所以說,讀書就像是熱戀期,寫作正是到了成婚論嫁的階段,讀書與寫作的結合,正是孕育著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

    卡夫卡說寫作有種快感,而我覺得寫作簡直是在做腦力激盪,思緒很多,卻無處落筆,所以說望著前輩大師的神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唯有踏實地讀書,認真地寫作,方不辜負此刻的我。

    以上,僅是我個人一些見解,如有不當,敬請諒解。

  • 6 # 弓長小初

    讀書和寫作其實是一體的,割裂開來兩者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些情況:

    讀了很多書,但沒過多久就忘記了;

    讀了書,但總覺得和生活沒什麼用,慢慢的就不喜歡讀了;

    讀書沒有手機有趣;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其實,這都是因為讀書方法不對,問題中提到的將讀書和寫作想結合是很好的方法。讀書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單純的輸入誰都會有惰性,用輸出倒逼輸入就好一點。

    我常用的輸出方式是,寫書評、回答問題、記讀書筆記、做腦圖,這些都是把讀書和結合起來的方式,這樣做還有兩個好處,有錢賺和發展自己的IP。

    比如昨天這篇得了1000元的青雲獎金,反正每個月都要看書,順手寫評加深理解賺點零花錢何樂而不為。

    發展IP就不用多說了,咱們不用IP做壞事,但萬一我是說萬一,我們遇到了什麼事兒需要媒體幫助,求助他人不如自助。

    好了,我來簡單講講寫書評、回答問題、記讀書筆記、做腦圖的方式。

    1、寫書評

    首先明確一點書評不等於讀後感,直白的說書評可以賺錢,讀後感只能自high。書評有六個要素:破題、引題、作者介紹、邏輯主線、亮點解讀、立意總結,(這個很重要)。

    上圖是我寫的《小說的提綱》的書評,也得了青雲計劃,用它來拆解一下。

    這本書從書名就能看出來,是講提綱的,那我就從提綱入手和大家最關心的稿費關聯。

    破題很直接,兩種寫作和閱讀時常遇到的問題,這樣寫的好處是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讀者的共鳴,讓讀者停留,停下來才有後話呀。

    引題,我用了一個自己的故事講了自己從列提綱中獲得的甜頭。這麼寫的好處是增加帶入感,自己的例子更真實,很自然的引出我要介紹的書《小說的提綱》。

    作者介紹很容易,不多說了。

    邏輯主線、亮點解讀,比較見功夫,考驗的是對書的理解,也是我們練習的重點。

    這個導圖,是我對全書資訊的整理,邏輯主線和亮點解讀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

    這本書的主線是,1、開始前的準備工作;2、著手完成提綱;3、在完成過程中的小技巧。

    最後一點,立意總結,你可以理解為主題的昇華。一般情況下,我們講究用一個破題要小,立意昇華要大。

    寫作的流程一般是:寫作需要明確目標、確定讀者、用頭腦風暴總結出中心思想、組織內容、寫初稿以及修稿。

    這其中也有幾個小方法,比方說頭腦風暴的方法,修改的技巧等。這個以後有機會再介紹吧。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說,“寫作一部分是科學,一部分是藝術。需要建構且遵循規則的部分是科學,可以根據每種情境進行變化的部分是藝術”。

    能說出來的技巧是科學,這個人人可以學會,差別在於藝術,這個就看你自己啦。

    2、回答問題

    回答問題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一方面我想透過回答文章漲粉賺錢,另一方面我想透過回答某一個問題整理一下思路,順便練練邏輯能力。

    3、記讀書筆記

    上面是我做的讀書筆記,讀完的和想讀的都會加進來,按月分類,每月整理一次。工作上也可以用到。

    對了還有一個平臺適合標記讀書,豆瓣。

    4、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可以整理思路,也可以做頭腦風暴,當然也可以用來做讀書筆記。

    你看這樣做出來思維導圖,思路就清晰很多了。

    推薦兩個我常用的軟體吧,X-mind,幕布,哦對了,還有一個PPT。用PPT做出來的思維導圖真的很好看,強烈推薦。

    這樣下來,你讀一本書基本就吸收了,也慢慢學會寫作了。我承認寫作是需要拼天賦的,但對我們大多數而言,根本輪不上拼天賦,練習就夠了。

    以上。

  • 7 # 月冷酒淡如水1

    01

    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最先接觸的是《隋唐演義》,那個時候看得津津有味,故事迴腸蕩氣,群英匯聚,匡扶正義,俠肝義膽,好不暢快。

    從此,愛上了讀書。

    初中時候,別的女孩子都在讀瓊瑤,自己卻看著金庸古龍梁羽生。

    高中開始看世界名著,什麼《基督山伯爵》《悲慘的世界》等等。

    大學開始看成功學,名人傳記,勵志故事。

    這麼多年,書看得越來越雜,有哲學類、歷史類、金融類、通俗文學類、科幻類、懸疑、網紅小說,暢銷書也看了一大堆。總之沒有具體選擇,遇到什麼看什麼。

    02

    讀書真的需要沉澱。

    如果一開始遇到的第一本書,沒有讓我看得開胃,沒有產生興趣,可能後來看書也不會這麼開心。

    無論做什麼事情,積極主動的態度總是比強迫被動去做,容易得多。

    所以,如果不得不去讀書,真的需要沉澱下來。

    需要放空自我,不焦慮,不浮躁,靜心去讀。慢慢找到感覺,進入氛圍,慢慢吸收,慢慢消化,循序漸進地儲存在記憶中,不會消失。

    還是那句老話“你讀過的書,就如同你從小到大吃過的飯,看不見,但是早已經融化到你的骨肉裡。”

    03

    所以,為了我們的骨肉健康強壯,必須要讀好書,讀優質書,讀有營養的書。

    如果不喜歡讀學術研究性的書,我們可以讀點下面這些書。

    比如,讀《世紀三部曲》,瞭解世界;

    比如,讀《大秦帝國》,瞭解歷史;

    比如,讀《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感悟外界;

    比如,讀《瓦爾登湖》,內省自身。

    再或者,《老人與海》,《活著》,《三體》……

    當然,世界上的書,千千萬萬,我們終其一生能讀到的書,也許連九牛一毛都達不到。

    但是,多讀書的人,跟從來不讀書的人,差別很大。

    透過讀很多不同型別的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可以引導我們思考,可以體驗現實生活狹窄範圍內體驗不到的一切。

    04

    那麼,如何將讀書和寫作融合?

    讀過的書,總會給我們一些感想,有感想,就可以用筆記下來。

    這是一個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過程,有書必須有筆,二者從不分離。

    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產生了疑問,可以提出問題,在書中找答案記錄下來。如果感觸頗多,那就及時備註下來。

    以少積多,筆記本上就寫得滿滿的了,整理完善後,就是一篇屬於自己的文章。

    這是水到渠成的事。

    希望我們愛讀書,愛寫作,愛生活。

  • 8 # 在下千城

    對這個問題,自認為還是有一點發言權的。

    3年來讀了850本書,一共寫了250萬字的筆記。算起來平均每天2000字左右。

    01讀完一本書,寫一篇文章不要小看這件事,很多人做不到。因為人覺得自己寫的內容很水,但哪個大佬不是從小白開始的呢?

    我最開始寫的文章,只有200多字,根本就沒人看。但也是一步步寫到200多萬字了。堅持寫,就一定有未來。

    02堅持自我思考,不要書雲亦然我們常說,不要死讀書。不要書上說什麼,就是什麼。你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只有寫出來的知識,才是你自己的知識。

    不然,照搬書上的話,完全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千萬不要做“知識的搬運工”,而要做知識的“再加工”。

    03堅持,堅持,堅持這事上,最簡單的事,就是堅持。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也是堅持。一天、兩天估計還行,但很多人3天就堅持不了。而那些堅持下來的人,都在1-2年的讀書和寫作後,收穫到了該有的回報。這份回報,是他們應得的。朋友,無論何時,都不要放棄讀書和寫作。因為,你放棄的是自己的成長!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 9 # 步蘭香407

    謝邀,寫點個人體會,些許有幫助。讀和寫怎樣才能有機的結r合起來?首先,說讀,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可理解為讀得書多,寫作的時候就像神助一樣信手拈來。這是詩人的經驗之談,澉勵著無數學者刻苦讀書,積累知識財富。讀書是從從書本汲取知識,獲取知識營養和精神財富,是知識的沉澱。除了書本知識,有些知識來源於豐富的社會實踐,是在勞動,工作生話中獲取的,這些知識是實踐經驗的積累,有些是書本上讀不到的,所以說,讀書和實踐有機結合方能發揮作用,既然你讀了很多書,肯定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很了不起。要把積累的知識在寫作中發揮出來是需要花費一些功夫的。下面淡淡如何寫作。寫作是知識的再造,是作者把所見所聞的人和事用文字展現出來,記錄下來。寫作過程中是經過作者大腦的嚴格構思,沒計,籌劃創造的一番程式。材料的取捨,環境描寫,人物形象的刻畫塑造,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故事情節的安排,說明得細緻,準確,論述觀點正確,鮮明,論證過程準確嚴密等等這是寫作者必須持嚴肅認真態度的。還有文章的佈局,段落層次,鮮明的主題,語言準確,生動簡煉,句式的運用,語法,修辭等這些都是硬功夫,必須有紮實的功底。還要分清文章的體裁,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等等,不再一一累敘,總之讀和寫要有機的結合起,多讀書,常練筆,多觀察,勤思考,活學活用,就能立竿見影,友友祝您成功!淺識,海涵!

  • 10 # 待曉兒

    讀書與寫作本就應該是一體的,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學會做批註

    批註是一個很方便、很實用的辦法。很多人會感覺讀書時候拿個小本子記筆記很麻煩,針對一個觀點寫一篇讀書筆記更是耗費時間。那就需要學會做批註。

    讀書時候在書籍的相應位置直接記錄下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或贊同、或反對、或補充,任何觀點都可以,相當於與作者的一次交流。

    這更有利於記錄一瞬間的想法,要知道,很多偉大的構想都是一瞬間的靈感。

    很多人比較愛惜書,不想在書上留下痕跡。那就用鉛筆來記錄,有兩個好處。

    如果隨著繼續深入地閱讀,突然感覺自己的瞬間觀感有差錯,可以擦去重新書寫。

    如果還是不想在書上留下字跡,可以擦去,恢復如初。但相信我,你不會捨得擦去這些想法的。

    第二、學會拆解書籍成稿件

    這和讀書筆記不一樣。讀書筆記更多地是表達作者的觀點,內裡或插入自己的想法,是一種探討形式。拆解書籍是讓自己運用書上學到的知識,來和作者一同論證一個觀點,或者介紹同一種事物。

    用書籍作者的知識來論證書籍表達的觀點,這是一個通匯貫通的過程。雖然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插入自己的想法,但實際上還是知識運用的過程。當你發現自己可以用文字來說明書中知識的時候,恭喜你,這本書你基本讀透了。

    第三、回顧批註、文稿,理順框架寫一篇深度稿子

    不是每一本書都需要這麼做,只有那些你認為很有價值的書籍才值得你付出如此努力。經歷了前兩個步驟,你會發現自己的批註和文稿其實是有一個完整的體系,那在這個體系裡,找到一個深刻的切入點來創作,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拆解書籍是融會貫通,寫作深度稿件就是創造新知。“舉一反三”不算什麼,“無中生有”才是價值。就像冷兵器時代已經過去了,誰又能知道一部講述古老戰法的《孫子兵法》竟然能在商業領域大放異彩呢?

    每一本書領域其實是固定的,讀書最終要做到的就是要蔓延出固有領域,尋找一種普世價值。

    上述三個步驟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還需要一種最寶貴的品質——堅持。

  • 11 # 蘇樂愛寫作

    今年讀了200本書,寫了超過50萬字之後,談談我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吧。

    1.寫書評

    對於閱讀達人來說,很多人只是看看書,但讀過的影響並不深刻,往往是讀了幾百本,但真正記住的沒多少,更別說運用和轉化為能力了。

    這樣的讀書方式肯定不行,純屬浪費時間而已,建議大家看完一本書,一定要輸出一點什麼,可以把你的讀後感寫下來,也可以由最觸動你的地方進行延伸。

    只有把你的想法寫下來,才能真正消化和吸收書中的內容,才能進一步鞏固你學到的東西,這樣才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褪色。

    2.把書中的案例收集起來

    如果你實在不會寫書評,是不是意味著讀書白讀了呢?未必,你可以著重手機書中的案例,作為寫作素材加以利用。

    比如,我在某篇文中談到綠燈思維時,就引用了《會賺錢的媽媽》一書中的案例,作者聽從了丈夫的建議,開通了部落格,結果成為兩百萬粉絲的博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這就是綠燈思維的體現跟好處。

    3.把書中的理論收集起來

    除了案例之外,很多思維工具書還有很多專業的理論知識,比如什麼結構洞,毛毛蟲效應,杜根定律什麼的。

    這些都是能讓文章增色不少的理論素材,可以增加內容的權威和說服力,所以平時看書時,看到這類理論,一定要記得把它們收集和積累起來,這樣寫作時就可以直接引用了,可以昇華文章主題。

  • 12 # 愛讀書的毛荷西

    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絡。”寫東西就靠平時積累,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語句也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到一定程度時,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就可以作到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加圓滿,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以讀促寫是需要時間的,因為閱讀是一個採集零瓊碎玉,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

    將讀書和寫作結合起來只需要做三件:

    01學會寫讀書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你讀完一本書什麼都不做相當於什麼都沒有讀過,而寫讀書筆記不僅能幫助我們加深對書本的理解和思考,大大提升了我們思考事物的能力。而寫作需要靈感,讀書筆記會成為特別好的寫作素材 ,讀書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

    02 寫書評

    很多喜歡寫作的朋友,常常因為不知道寫什麼,沒有素材而發愁?而讀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我們可以從讀書和讀書筆記中尋找自己需要的寫作素材,透過我們的重新加工和思考,寫出來會是一篇精彩的書評。

    03 學會堅持

    讀書和寫作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專注和耐心,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沒有耐心去讀一本書,寫篇文章,每天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讀書和寫作,短時間也許看不出來變化,長時間的變化會特別明顯,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提升工作能力,如果堅持寫文章,也許你會實現自己的作家夢也說不定呢!

  • 13 # 體制內公開課

    讀書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這兩者能夠相互促進,怎麼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互相提升呢?下面就給你具體解答一下。一、怎麼把讀書與寫作巧妙的結合?1.帶著寫作的目的去讀書。帶著寫作的目的去讀書更有針對性,就好像去書中找相應的內容一樣,效率非常高。這種閱讀方法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教過,就是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先讀問題,然後再帶著問題去閱讀原文”,這種做閱讀題的方法就是對我們閱讀能力很好的訓練。如果能夠把這個方法養成習慣,多進行有目的的讀書,對提升讀書的效率會有很大幫助。所以,在讀書之前我們最好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紙上,這樣比在腦海中浮現著更加有確定感和準確感,然後就可以帶著問題去書中找答案,這就是有目的的閱讀。2.透過讀書產生寫作選題。我們在讀書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感悟或者啟發出現,這些引發的感悟就是很好的選題,我們可以把這些感悟進一步擴充套件,條理化、邏輯化,進而形成一篇系統的文章。《文心》這本書就提到,“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也就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想法,這個就是因讀書而“觸發”的“新得”,這種“新得”非常珍貴,一定要注意及時記錄好。“新得”才是讀書最大的收穫,也是讀書對寫作最大的促進和貢獻。3.透過讀書提升文章質量。讀書對我們文章質量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寫文章其實就在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我們只根據自己的認知和閱歷總結對某一問題的思考,提出的觀點和想法會比較單一、低層次、不全面,如果能夠結合書中的一些新觀點、把一些高手的思想為我所用,我們寫出的文章會更有高度和深度,文章的質量和水平也會提高很多。

    二、讀書與寫作的關係是什麼?讀書是輸入,寫作是輸出,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關係。讀書就相當於往我們腦海中輸入思想、知識和技能,經大腦思考、吸收後,就會變成我們自身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而輸出的過程其實就是把掌握的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牢固化的過程。費曼讀書法就強調了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即為了輸出而讀書,強調最的好“學”就是“教”,當你能夠教給別人某一方面知識的時候,就說明你對這一方面的知識已經掌握的非常透徹了,越是能夠用簡單的話語把這一部分知識講清楚,越說明你對這一部分知識掌握的足夠透徹,透過輸出檢驗自己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在輸出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和印象。
  • 14 # 湘淚飛蝶

    讀書和寫作兩者的關係絕不是因果的關係,讀書多的人並不一定擅長寫作。但是擅長寫作的人一定很會閱讀,寫作的人一定會大量的閱讀來積累素材。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比自己去攀登要容易的多。

    要知道看書不等於讀書,有些人自以為看書就是讀書。有些人看了幾千萬字的網路爽文就說讀了萬卷書,這是不對的瀏覽一遍並不叫讀書。有時候讀書需要反覆的去讀,反覆的去記憶和理解。畢竟一般人不可能讀一遍就理解了作者所有的思想。孔子說溫故而知新,俗語也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本好書值得去反覆的讀認真的讀,而且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情狀態讀書也會有不同的收穫。

    讀什麼書怎麼讀也是一門學問,讀書效率高的人可能一年的閱讀抵得上普通人十年的閱讀。如果不是消遣的讀書,而是像透過讀書獲得收穫就一定要掌握讀書的方法。先瀏覽一遍書籍的目錄簡介,瞭解大概這本書講了什麼。然後找出這本書的重點然後去重點的讀,讀完之後找出自己不太懂的問題。然後再去複習的讀找出解答方法也可以查詢相關的資料,這樣可以極大的提高讀書效率。

    首先讀書的選擇很重要,一本好書必然承載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那些很多名人大師推薦大眾閱讀量大經過時間沉澱的名著,是最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寫作能力的。把一本名著吃透讀通,好好的學習裡面的文章結構寫作技巧一定可以對寫作大有裨益。

    其次也要大量的閱讀不通的著作,各種題材內容的好書可以帶給自己的全面深刻的思想知識。不斷的輸入這些素材知識才能不斷的輸出寫作。

    要想將兩者結合起來,讀書筆記是個不錯的方法。讀書時候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記錄下來,不懂的典故詞語背景等等可以做出標註一下。然後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和書籍,可以使你更加順暢的閱讀。也因此掌握了大量的素材,這些都是以後寫作的一手資料。讀一本書多少都會給你一些新鮮的觀點從而給你的思想新的啟發,記錄下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對你寫作有所提高。

  • 15 # 胖帥的深度思考

    關於讀書,我有兩個實戰有效的方法分享給你。

    一、樹立正確的閱讀目標,而不是關注讀書的數量

    因寫作而開始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不出意外,懷著這種目的讀書的人都會存在一個誤區——把閱讀量當成自己的目標。

    比如,你會看到有些人會說自己一週讀了多少本書,也會有人制定目標要求自己每天讀一本書,不知其然者就會覺得:哇,好厲害,其實不然,閱讀量只是衡量讀書數量的指標,而不能錯誤的把閱讀數量當成自己的閱讀目標。

    就像你想透過跑步減肥一樣,你的目標不是要求自己每天跑多少公里,你的目標是要減肥,而跑步只是實現目標的一個手段而已。

    那對於寫作,應該怎樣確定自己的閱讀目標呢,分享兩個結合寫作制定閱讀目標的正確方法。

    1、讀一本書,寫出幾篇文章

    寫作本質上就是輸出知識的一種方式,而讀書是輸入知識的一種方式,所以,把輸入和輸出聯絡最緊密的一種方法就是把讀過的內容寫出來,你可以制定目標,讀一本書後要寫出5篇文章,這5篇文章可以是讀書筆記也可以是根據書中某個觀點引申出來的思考,總之,你寫出來了就是收穫了。

    2、讀一本書,積累多少素材

    你肯定見過很多文章中會引用某本書的觀點,這也是提升文章效果非常有用的技巧,而這些素材金句全都是源於作者在日常讀書過程中的積累,透過積累形成自己的素材庫,在需要的時候快速呼叫,因此,第二個建議是定下一個積累素材的目標,比如讀完一本書至少要積累50條寫作素材,長期堅持下來你將會形成非常龐大的素材庫,優質的素材庫是寫作的秘密武器。

    二、在能力沒有提升之前,只讀優秀的作品

    在選書的時候,有些人會告訴你要廣泛閱讀,意思就是讀書不應該有侷限,應該讀各類產品。

    村上春樹也曾說過,讀書不應該受限,優秀的作品和普通的作品都應該讀,但是,村上春樹沒有告訴你的是他在閱讀普通作品之前已經把優秀作品全都讀完了。再比如為什麼很多大咖都喜歡讀報,一是以為報紙有最新的時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基本把能讀的書都讀完了。

    想要把讀書和寫作結合起來,最快最有效的閱讀方法就是隻讀優秀的作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如果你的能力足夠高又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再去讀評分一般的作品,想要讓一個人快速吃飽,效率最高的方式是先吃饅頭再喝湯,效率最低的是一直喝湯。

  • 16 # 窗外的白楊

    很多人會抱怨,我看了那麼多書,怎麼就寫不好一篇文章?其實讀書與寫作之間還有一條很大的鴻溝,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在讀書沉澱後,怎麼樣才能把讀書和寫作結合起來呢?個人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要掩卷沉思。

    書讀得太多,但不能擠佔了思考的時間,囫圇蠶棗似的看書,只知道里面的情節,當成故事看,只算作是消遣。一本書、一個篇章看完了,要多問自己幾個問題:講了什麼內容,給自己有什麼啟示,裡面什麼內容讓你印象深刻等。

    要做好讀書筆記。

    既然要把讀書與寫作結合起來,這項工作是必備條件。做筆記是把書中的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給摘抄下來,還要在書中做眉批或者夾批,寫好讀到時的感悟。當我們寫作時,可以拿出來引用,讓自己的文章增色。

    要寫好讀書心得。

    每看一本書,都要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勤練筆,千萬不能懶。其實要寫讀書的心得,也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寫多了,看多了,就會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助。讀書寫好了,能夠與更多的人交流,收穫更多。

    讀書是為了更好地寫作,寫作是為了更好的讀書;相互促進,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讀書與寫作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必須沉下心來,勤快加專注。

  • 17 # 大童小逸y

    讀書和寫作並非孤立的點,大多數人不僅僅缺乏閱讀或寫作的能力,還缺乏將兩者連結的能力,也就是輸入時的思考。

    首先來說說閱讀。

    現代社會最流行一個詞彙,叫作“終身學習者”。而閱讀,是終身學習最重要的一項。

    強調終身學習,當然是沒錯的。但是學習也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將閱讀這件事情,做到事半功倍。

    閱讀,先要分類。讀什麼書,用什麼樣的方法。好比讀一些實用性的書籍,肯定不能以消遣的心態來閱讀。而在讀一些小說類和文學類書籍,就無需一本正經。

    一些實用類書籍,最重要的是講究目的性。你想透過讀這本書,學習到什麼,這是讀實用性書籍的核心。而閱讀文學小說,是以消遣和怡情的心態來讀書,午後一杯花茶,端坐太陽底下,就能享受其中。

    有些人一年讀300本書,但是讀完以後發現全忘了。有些人讀得少,反而能在各種演講寫作中信手拈來。有些人透過閱讀改變命運,有些人讀了很多書、聽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同樣是讀書,卻因為方法論和前提的區別,有著天壤之別。

    想要將讀書和寫作結合,第一個前提是把書,讀進去了。而想要讀進去,就要知道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你想要從書裡獲取什麼樣的知識。在理解這一大前提以後,你才能動手寫作。

    其次,是思考力。

    讀進去了,為什麼有些人記得住、有些人記不住呢?

    因為有些人是在和作者對話、辯論,有些人是在坐馬觀花。一邊讀書的時候,你會一邊思考作者說的對不對麼?你會思考,他提到的問題、你遇見過麼?他提出的這個解決方案,能解決你的問題嗎?

    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太重要了。

    以前我閱讀也會有著走馬觀花的習慣,一目十行,結果關上書本,啥都忘記得差不多了。

    因為沒有帶入思考力,所以看啥都是一言而過。但是當你學會一邊看書一邊思考時,你才能有自己的見解。你才能和作者對話,知道他在說啥。

    也由此,你能得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出來的東西,不是照搬書裡、而是經過自己的再加工、自己的理解,才能為大家分享屬於你的知識。

    最後,是寫作。

    從輸入到輸出,中間的是思考,最後的才是輸出,也就是寫作。

    寫作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因為它是思考過後的產物,寫出來的都是我們自己的知識。而且,它還能進化成為我們的個人知識體系和經驗。

    很多人會認為寫作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其實,並非如此。

    寫作沒有捷徑。想要學習寫作,就一個字:寫。

    看起來是句廢話,卻是最重要的一點。許多人認為寫作難,是因為遲遲下不去筆、敲不出第一個字。

    但是隻要克服了剛開始的畏懼心理,接下來只需要堅持就行。堅持每天寫、哪怕100字、200字。

    我最初學習寫作就是這麼做的,每天1000字,死磕到底。剛開始寫的東西,沒有結構、偏自嗨、不知道在寫啥。

    但是寫多了、寫久了,你就會自然而然習得這種寫作能力。

    寫作,可以從寫一篇總結開始、寫一篇日記開始。只要開始了,寫作的路才能越走越順。

    所以,想要結合閱讀和寫作,只要3個流程就好:

    讀書;

    思考

    寫就好;

    最後,保持刻意練習,不斷寫就好。

  • 18 # 夏與至

    作為一個熱愛讀書的作者,我可以告訴你一些方法。

    一 多讀書,多積累寫作素材

    我從小就熱愛讀書,大概是因為讀書是最省事也最划算的娛樂方式。讀書使我愛上了寫作,大學裡我幾乎每天都泡圖書館,一天能閱讀兩本以上的書,一年讀了一百本書,畢業後,雖然時間不算充裕,但我會利用空閒時間去讀書——讀書真的讓我獲益匪淺。

    所以我建議大家多讀書,讀一些經典、有用的好書,不止是讀書,還要勤做筆記,摘抄好句,積累寫作素材。

    日積月累,腹有詩書氣自華。

    二 多寫書評,善於思考與總結

    讀書不能讀過就忘,你要有自己的思考,才能將書本的內容消化掉,變成自己的東西。

    書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要求你深度思考,並能總結出書的要點和精華,其次,寫書評也是寫作的一種方式,很多人覺得寫作困難,不妨試著從書評寫起,實在不會,可以參考豆瓣裡的很多精彩書評!

    三 堅持輸入和輸出

    讀書是輸入的形式之一,而寫作是輸出的方式之一。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你必須持續輸入與輸出——多看書,並且多寫文章,這兩者相輔相成,你越是堅持,就越是能快速成長!

    讀書與寫作都需要沉澱和積累,不可急於求成,慢慢來吧,與你共勉!

  • 19 # 第一職場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直接點出了讀書與寫作的關係。

    而我更認為,讀書是學習、是繼承,寫作才是傳承,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讀書和寫作的關係,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

    1.讀和用更好的結合,而不僅僅只是讀。

    我大學一個老師說,“讀書是一場旅行,但又不限於旅行,而是靈魂的邂逅。”

    他說,你可以足不出戶,看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春江盛景;感受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雪景,而且可以任意穿越古今,與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暢敘幽情;或披甲上陣,親自感受漢唐雄風!

    而且,你可以領悟孔子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大智大慧,你可以向孫子請教兵法,和司馬遷談論歷史,與徐霞客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老師說,“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多彩,彷彿所有知識的畫卷在你腦海中一一展現。這時,你會靈感突發,情不自禁地動起筆來,將心中感悟變成文字流淌於紙上。”

    讀書是一件安靜、淡然的事,讀書的目的必須單純,只為讀書而讀書。因為享受讀書時刻的恬靜淡然而讀書,才能讀好書。

    所以,讀書是寫作的源頭、源泉,需要把這個源泉開啟、擴充、流動起來,透過寫作,再次思考、吸收,轉變為自己的東西,才能更鞏固讀書的效果,也能提高寫作水平。

    並且,讀與寫也是“養兵”與“用兵”的關係;是吸收與成長的關係;是學習與實踐的關係。讀得越來越多,自然而然流淌在紙上。

    2.帶著問題去閱讀,透過寫作反覆思考、吸收

    我們讀一本書的初衷是什麼?一定是解決某個困擾的問題。

    如果你能多讀幾本與PPT相關的圖書,你自然而然就會寫作出一些內容精華,比如如何排版更簡潔大氣,如何配圖,用多大號的字號進行錯落有致搭配?這些都是學問,你只要寫出來對於別人就有價值,而且自己也能用過應用,寫出更多心得。

    在一次寫作課上,我認識了一位學霸。

    作者介紹她的一位學霸朋友是如何寫作的。學霸和大多數人一樣每天堅持閱讀外,而且,她還將每天讀到的美詞美句精簡成十條以內,記錄在一個本子上,之後不斷迭代更新,固定的時間內將本子上的句子精簡成五十條以內,最後把這些句子拿出來用到自己的文章裡。

    當然,除了這些金句、美句,文章的框架結構,故事思維的運用,都可以作為積累。一定要記得,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效率完全不一樣,如果只閱讀效率只有10%,而動手實踐將看到的內容用到自己的文章裡面,效率是75%。可見,讀了之後,寫出來,用起來才能事半功倍。

    3.讀書時,由一個點到一條線,再到一個面,再到一個立體世界

    讀書一定要一邊讀一邊思考。而且,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可以延展到很多問題。比如職場類的書籍,向上管理,當問到你和你上司的關係為什麼這樣僵化?你可以延展到是上司太強勢了還是自己根本不理解上司之所想,還是自己在專業能力方面一直沒得到上司的認可?

    而且,還有一點,你可以透過作者寫這篇本書,知道內在的邏輯結構是怎樣的,如果是你自己寫,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讀書的時候,看一看作者是怎樣對一個問題持有不同的觀點,透過哪些論據進行論證,研究之後,在自己寫作時嘗試用起來。對一個問題進行多角度和更深層次的思考,可以每天練習從三個方面來回答一個簡單的小問題,蒐集素材,思維發散,然後將問題的難度逐步增加,一步步挑戰自己。

    最終,將所讀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點,你會發現自己的思考能力越來越高,而且你自身的表達寫作能力也會隨著閱讀量,表現得越來越有文化的底蘊和沉澱!

  • 20 # 職男小凡

    我想很多人上學的時候,都聽過老師說這樣一句話:

    “這篇文章,需要大家牢記,並且能夠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其實讀書與寫作之間的聯絡,就有點像老師和我們說過的這句話一樣,大致就是“吸收——轉化——輸出”這個流程,讀書是吸收,寫作是輸出,難就難在中間的這個轉化環節。

    現在的市面上,有很多講讀書技巧的書,說實話,我本人並不認同這些東西,當然了,我並不是說這些內容不好,只是在我個人看來,讀書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和拓寬認知的過程,是一件需要持續努力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每讀一本書都會有大徹大悟的瞬間。

    特別是認知的打通,沒有結合自身閱歷的思考,往往很難突破認知層面的束縛,讀書能夠拓寬眼界,但是想要升級認知,你得有足夠的閱歷、知識和思考能力才行。

    題外話就先說到這裡,說回正題,如何將讀書和寫作進行結合,我個人看來,有幾個算得上是“捷徑”的小心得:

    01.先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嘗試輸出

    很多人在讀書之後想寫作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比如像我起初特別喜歡看偵探小說,自己也嘗試寫過偵探故事,但是很遺憾,我對刑偵、公安、邏輯學方面東西,懂的實在是太少太少,根本就沒法下筆寫作。

    雖然我很喜歡故事,但實際上我卻寫不好故事,所以我選擇了寫職場、寫營銷、寫文案技巧,因為這是我熟悉的領域,同時也是我擅長的東西。

    在這個領域裡,我有自己的閱歷,有著相對深刻的理解,我寫的內容也不會太過膚淺、太流於表面,特別是我在看一些營銷、廣告之類的書籍時,往往能夠在看到某一知識點時,就立馬想到某個品牌的案例,從而立馬在腦中過一遍,這個知識我就算是學會並且理解了。

    而回到寫作當中,我就能結合案例,乃至更多案例的細節,把這個知識點講的很有趣、很生動,而不是從事營銷的人來寫這些內容,可能就會比較生澀、乾巴。

    我們常說隔行如隔山,其實這座隔開行業之間的大山,就是這個領域內的專業知識,你比別人懂得更多、懂的更加深刻,那麼你在寫作這個輸出環節上,自然就會有別具一格的理解。

    所以,動筆之前,先想想自己能在哪個領域寫的更好,不妨先從這個領域開始,等寫的多了、手也熟了、懂的更多了,再嘗試寫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遲。

    02.寫作的本質是表達,清晰明瞭是關鍵,文筆不必強求

    很多人把寫作這件事看的非常“高大上”,其實當你寫了之後就會發現,天天碼字究竟有多麼的苦X。

    其實寫作這件事啊,真的就只是一種表達形式,至少在我看來就是如此,就像我一樣,如果有一個更好的形式能夠代替寫作,讓大家看到我的想法,那麼我可能立馬就會投入到另一個形式當中。

    想要在看過書之後,將其投入到寫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話將其表達清楚,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麼我覺得你最好先別忙著動筆,因為你的表達,並不是把作者的意思,換一種語言再輸出一次,你要做的,是在作者闡明含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出解讀,或者是用一種更容易讀懂的方式,把生澀難懂的專業知識,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所以,這時候你自己的解讀就尤為重要了,通常來說,如果你在看完一本書之後,能寫出3篇以上的讀後感,假設每篇內容2000字,如果你能在6個小時內完成這3篇內容,那麼我覺得你對於書中提到的精髓和內涵,才算是有了一個深刻的瞭解。

    至於文筆,我倒是覺得不必強求,現在人們的時間都少,看文章的時間都在被大大壓縮,除非是特別美、特別有意境的句子,不然真的很難去結合上下文,去琢磨某一句的美感。

    03.讀書一定要做筆記,想到什麼就記錄什麼

    讀書是一定要做讀書筆記的,不然很多想法轉瞬即逝,可能20分鐘前你看到某一個知識點,讓你非常激動,甚至感到醍醐灌頂,但是再過20分鐘,你可能就忘了剛才為什麼如此激動了。

    我建議你在讀書的時候,準備一個小本本,記錄一些讓自己受啟發的知識,同時還可以把自己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方便自己回顧時,能夠續上當時的思路。

    從你讀書的那一刻開始,有什麼想法,就記錄下來,一直到這本書看完,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你把自己的思考全都記錄了下來,回看這些思考的時候,你可能就回想起了書中提到的內容,從而加深了對於知識的消化和理解。

    可能到最後,你自己的思維風暴過程,就能寫成幾篇文章了。

    說到這裡,其實還是想說句題外話:

    在自媒體瘋狂發展的今天,讀書和寫作的關係,或許有那麼一點被過度解讀了。

    特別是知識付費內容的崛起,“拆書”這種形式成為了一個熱門,這讓更多的人注意到,把讀過的書寫成文章,就可以賺錢,簡直不要太好,於是乎,很多人開始投入到“拆書”大軍當中,有些僅僅是弄的一知半解,就出來誤人子弟了。

    我們說,書,是別人寫的,眼界是別人的、智慧是別人的、認知和知識都是別人的,我們學會讀書,其實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學會透過別人的眼睛,來看看他們眼中的世界,與我們看到的,到底有什麼不同。

    至於想要透過讀書來進行寫作,我覺得,只有先把書讀好、讀透,到時候想要將讀書和寫作起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頂流的朱一龍和易烊千璽二人共性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