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視覺訓練孫老師

    說說我的瞭解,同治皇帝,是沒有直系後代的,當時慈禧太后專政,你感覺她會找個有實力的人繼承帝位嗎?答案,顯然不會^_^

    我在歷史上瞭解,同治和光緒是異性兄弟,也是現在的叔伯兄弟後代,可以說是堂兄弟,這樣慈禧可以掌控著他,也可以垂憐聽證!

    慈禧是個有心機的女人,有自己的打算,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一代女主角^_^

  • 2 # 古今小道友

    一.只能從同治的同輩中選,要不然從同治的下一輩選的話,自己就成了太皇太后,不利於自己垂簾聽政啊!

    二.再說光緒是自己親妹妹的長子,不選他,選誰啊!只能相信自己人啊!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 3 # justing

    繼承同治、兼祧光緒。血統上都屬道光這一支,在同治無兄弟情況下只能挑和光緒血統最近的,西太后又不想挑歲數大的載字輩的,溥字輩裡只能是溥儀了!

  • 4 # 魔方歷史觀

    說起清朝後期的歷史,就繞不過慈禧太后這個人,清朝後期的大事件,或多或少都與慈禧太后有著聯絡,清朝後期有著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而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卻形同虛設,就連皇位繼承人的人選也是由慈禧太后來決定。

    慈禧太后是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在咸豐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一起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取了政權,並形成了“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而同治帝雖然是皇帝,但在位期間親政時間很短,而且在19歲時就駕崩了,在同治帝駕崩之後,皇位由誰來繼承就成了當時的大問題,因為同治帝並沒有子嗣,而同治帝又是咸豐帝的獨子,在同治帝駕崩後,咸豐一系也隨之絕嗣。可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在同治帝駕崩後,兩宮太后、眾親王、還有一些大臣在養心殿西暖閣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

    會議中,有人提出為同治皇帝立嗣,並且提到了溥侃、溥倫兩位人選,但這個提議被慈禧太后駁回了,而後軍機大臣中有人說:“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後懇乞垂簾。”於是,一番討論之後,慈禧太后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即愛新覺羅·載湉,登基為帝,也就是“光緒皇帝”。

    而慈禧太后之所以選擇與同治帝同輩分的載湉登基為帝,當然是出於自身的考慮,首先,光緒帝是“載”字輩,他登基的話,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還是太后,可以名正言順的繼續“垂簾聽政”,再者,光緒帝登基時還是個孩子,方便掌控,而且這樣的孩子從小由她們教導“塑造”,方便長成一個“聽話”的皇帝。

    而當時的慈禧太后在宮中也並不是一手遮天的,畢竟還有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在,所以選擇的皇位繼承人必須符合多方的利益,所以光緒帝就登基了,光緒帝登基後,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把持權柄,恭親王奕訢也可以繼續當他的議政王。

  • 5 # 追記歷史

    再加上同治皇帝早早就去世了,也沒留下個一男半女。如果找個成年人做皇帝肯定不會很聽話,找個小孩子光緒做皇帝什麼都不懂,垂簾聽政看上去也會理所當然,別人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光緒後來雖然也不聽話了,但前期還是比較好控制的。晚清歷史上出現了慈禧這樣的女人,真是把中國禍害得不輕,同時也加快了清朝倒閉的腳步。

  • 6 # 日堯居zr

    首先,我們看一下光緒皇帝和溥儀的關係。溥儀是醇親王載灃的兒子,而載灃是光緒皇帝載湉的親弟弟。按照這個關係,光緒皇帝是溥儀的大伯。慈禧太后選擇溥儀繼位很有講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光緒皇帝被囚禁之後,慈禧太后再次垂簾聽政,但出於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在自己病重以後,慈禧太后開始為自己的身後事考慮。光緒皇帝肯定不能留,因為光緒皇帝曾經揚言“自己要報復。”因此,光緒皇帝最後死的不明不白。在光緒皇帝去世以後,已經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還在考慮皇位繼承人的問題。

    首先,光緒皇帝沒有兒子,只能在近支血統中挑選。其他的貴族雖然沒問題,但是慈禧不放心,因為其他旁支的貴族繼承皇位,自己苦心經營的利益集團肯定會被打破,這是慈禧不能看到的。因此,慈禧太后必須選擇符合繼承皇位的標準,而且能夠保護自己集團利益的人上臺。思來想去,也只有光緒皇帝的弟弟醇親王載灃了。最終,慈禧太后宣佈載灃的兒子溥儀繼承皇位,由於溥儀只有不到3歲,由載灃擔任攝政王。溥儀的年號為宣統,道光皇帝的廟號為清宣宗,宣統就是重新回到宣宗一脈統治的意思。

    選擇載灃和溥儀,慈禧太后另一層考慮,那就是輿論的壓力。在1898年之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逃往國外,一直在不停的宣傳,各方面的輿論對慈禧太后非常不利。現在皇位繼承人是光緒皇帝的侄子,攝政王是光緒皇帝的弟弟,自然堵住了悠悠之口。對於溥儀登基、載灃攝政這套模式,原來的維新派是非常歡迎的,因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當然,慈禧太后還有最後一招,那就是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隆裕皇后是光緒皇帝的妻子,兩個人純屬政治婚姻,沒有任何的夫妻感情可言。

    雖然3歲的溥儀繼位、載灃成為了攝政王,但隆裕成為了太后,而是能夠垂簾聽政。就像當年咸豐皇帝去世之後的模式一樣,慈禧太后認為自己留下了一個相互制約的完美組合。但慈禧太后忽略了大勢所趨,現在的情況和50年前的局勢完全不同,各地的革命愈演愈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去世以後,溥儀繼承了皇位,載灃負責輔政,隆裕太后垂簾聽政。當時,清朝為了緩解緊張的局勢,推出了預備立憲政策。但是在隨後組建的內閣中,大部分內閣成員都是皇族成員,這讓很多人失望了。

    其實在清朝統治的最後幾年裡,各地的革命黨已經發動了一系列的起義,例如廣州起義等等。但這些起義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最終都失敗了。在1911年10月,也就是溥儀登基的第3年,湖北地區爆發了著名的武昌起義。這次起義的規模並不大,但是卻如同星火燎原一般,迅速波及了南方各地,10多個省份先後響應。此時的載灃已經焦頭爛額,不得不派遣北洋新軍南下鎮壓。但是,北洋新軍不聽調遣。在這樣的情況下,載灃不得不請袁世凱出山,從而上演了皇族內閣總辭職的故事。

  • 7 # 師明禮

    原因很簡單,能繼承帝位的下一代皇室男性裡面,光緒和慈禧是血緣關係最近的。

    慈禧和咸豐只生了一個兒子,那就是同治帝,同治還是個孩童皇帝的時候,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垂簾聽政,這是一個權力慾望很強的女人。

    同治18歲就死了,沒有留下子女,慈禧自然要找一個能有利於自己權力最大化的繼承者。

    光緒的親生母親婉貞,和慈禧是親生姐妹,慈禧是光緒的親姨,也是他的親嬸子,隨意,選擇光緒有非常足夠的理由:

    ①血緣關係最近。

    除了親生兒子,光緒是和慈禧有血緣關係的最近的惟一的孩子。

    ②光緒年齡小,容易控制。

    光緒繼位,年僅三歲,是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孩,讓他做皇帝,慈禧可以安心地繼續垂簾聽政,控制大權。

    奕環這個人,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葩存在,他的老爹是皇帝道光,兄弟是皇帝咸豐,兒子是皇帝光緒,孫子是皇帝宣統,牛不牛?

    從歷史上看,奕環此人有才能,但是無皇位野心,更像是一個只滿足於富貴榮華生活的皇室子弟,沒有太大的權力野心。

    有個有趣的事情是,慈禧把自己的親侄女嫁給了親侄子兼親外甥光緒,這就是隆裕太后。

  • 8 # 任馳贏天下

    光緒帝突然駕崩,慈禧即選擇三歲的溥儀繼位,其的目只有一個,還是為了自己能繼續垂簾聽政 ,慈禧以為自己能活到一百歲,可是天不隨人願,沒想到光緒帝剛死沒到一天的時間,慈禧也死了。兩位滿清大咖相繼去世,慈禧太后的獨裁大夢也就此終結。

    慈禧選擇溥儀的意義,就跟當年立光緒為咸豐的嗣皇帝一樣是同出一轍。慈禧太后一貫的做法就是喜歡立年幼的太子繼承皇位,這樣的目的顯而易見,慈禧便於掌控,從小管制長大了不至於背叛,所以這也是慈禧選擇溥儀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溥儀是載灃的兒子,而載灃又是光緒帝的弟弟,慈禧親妹妹的孩子。因為光緒沒有子嗣,慈禧就決定選擇年僅三歲的溥儀為皇帝,這樣也名正言順,符合大清祖訓。選擇外人,慈禧也不放心,畢竟溥儀是她孃家門上的子嗣。就這樣慈禧還把溥儀過繼給了同治,因為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也沒有子嗣,這樣溥儀就可以繼同治帝的帝位成為同治的嗣皇帝,慈禧按照規律仍然可以繼續垂簾聽政。

    溥儀繼位以後,也就應驗了慈禧當年的計劃,立光緒為咸豐的嗣皇帝,待光緒帝駕崩後立新皇帝為同治帝的嗣皇帝,這樣慈禧還可以倚仗皇太后的身份,繼續執政,滿清大權還是牢牢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可是當慈禧把這一切都安排的妥妥當當的時候,這個驕橫跋扈的老妖婆子卻一命嗚呼病死了。慈禧死後,溥儀還小畢竟才三歲 ,所以由攝政王載灃輔政,裕隆太后接替慈禧太后的班開始垂簾聽政。溥儀也就成了歷史上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被稱為“末代皇帝”。

  • 9 # 歷史神評

    公元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去世。其中,光緒皇帝死於14日,而慈禧太后死於15日。也就是說,慈禧太后比光緒皇帝晚了一天。關於光緒皇帝的死因,作者昨天專門講過,大家可以去翻記錄。得知光緒皇帝去世以後,慈禧太后選擇了3歲不到的溥儀繼承皇位。清朝有那麼多的貴族,為何選擇了年幼的溥儀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光緒皇帝和溥儀的關係。溥儀是醇親王載灃的兒子,而載灃是光緒皇帝載湉的親弟弟。按照這個關係,光緒皇帝是溥儀的大伯。慈禧太后選擇溥儀繼位很有講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光緒皇帝被囚禁之後,慈禧太后再次垂簾聽政,但出於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在自己病重以後,慈禧太后開始為自己的身後事考慮。光緒皇帝肯定不能留,因為光緒皇帝曾經揚言“自己要報復。”因此,光緒皇帝最後死的不明不白。在光緒皇帝去世以後,已經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還在考慮皇位繼承人的問題。

    首先,光緒皇帝沒有兒子,只能在近支血統中挑選。其他的貴族雖然沒問題,但是慈禧不放心,因為其他旁支的貴族繼承皇位,自己苦心經營的利益集團肯定會被打破,這是慈禧不能看到的。因此,慈禧太后必須選擇符合繼承皇位的標準,而且能夠保護自己集團利益的人上臺。思來想去,也只有光緒皇帝的弟弟醇親王載灃了。最終,慈禧太后宣佈載灃的兒子溥儀繼承皇位,由於溥儀只有不到3歲,由載灃擔任攝政王。溥儀的年號為宣統,道光皇帝的廟號為清宣宗,宣統就是重新回到宣宗一脈統治的意思。

    選擇載灃和溥儀,慈禧太后另一層考慮,那就是輿論的壓力。在1898年之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逃往國外,一直在不停的宣傳,各方面的輿論對慈禧太后非常不利。現在皇位繼承人是光緒皇帝的侄子,攝政王是光緒皇帝的弟弟,自然堵住了悠悠之口。對於溥儀登基、載灃攝政這套模式,原來的維新派是非常歡迎的,因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當然,慈禧太后還有最後一招,那就是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隆裕皇后是光緒皇帝的妻子,兩個人純屬政治婚姻,沒有任何的夫妻感情可言。

    雖然3歲的溥儀繼位、載灃成為了攝政王,但隆裕成為了太后,而是能夠垂簾聽政。就像當年咸豐皇帝去世之後的模式一樣,慈禧太后認為自己留下了一個相互制約的完美組合。但慈禧太后忽略了大勢所趨,現在的情況和50年前的局勢完全不同,各地的革命愈演愈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去世以後,溥儀繼承了皇位,載灃負責輔政,隆裕太后垂簾聽政。當時,清朝為了緩解緊張的局勢,推出了預備立憲政策。但是在隨後組建的內閣中,大部分內閣成員都是皇族成員,這讓很多人失望了。

    其實在清朝統治的最後幾年裡,各地的革命黨已經發動了一系列的起義,例如廣州起義等等。但這些起義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最終都失敗了。在1911年10月,也就是溥儀登基的第3年,湖北地區爆發了著名的武昌起義。這次起義的規模並不大,但是卻如同星火燎原一般,迅速波及了南方各地,10多個省份先後響應。此時的載灃已經焦頭爛額,不得不派遣北洋新軍南下鎮壓。但是,北洋新軍不聽調遣。在這樣的情況下,載灃不得不請袁世凱出山,從而上演了皇族內閣總辭職的故事。

  • 10 # 老豬的碎碎念

    1908年,正值年輕力壯的光緒皇帝突然死於其囚禁之地瀛臺,年僅三十八歲,他是被害死的,死因在前幾年已經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查明,他死於砷中毒,也就是砒霜中毒,到底是誰害死的,坊間也是眾說紛紜,但可能性最大的還是慈禧下令毒殺光緒的,因為在光緒死後僅僅一天,統治了48年大清王朝的慈禧也駕鶴西去,一個時代就此終結,在死前,慈禧做了最後的權力部署,她召見三歲的愛新覺羅溥儀進宮,把皇帝的寶座傳給他,並且讓其父親載灃為攝政王。

    慈禧之所以這樣安排,其目的有二:

    其一:慈禧死後光緒是萬萬不能啟用的了,他有反骨!要不是袁世凱叛變把刺殺慈禧之事告訴榮祿,慈禧萬萬沒有想到這個一口一個親爸爸的人,心裡竟然盤算著要除掉她,而光緒又沒有生出一兒半女,自然他這支已經毫無希望在繼承大通。

    其二:肥水不流外人田,皇位自然還是要和慈禧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來做,她死後的利益才能保證,之所以選擇溥儀,很簡單,是因為溥儀的奶奶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這樣溥儀做大位,慈禧家族的利益肯定是第一位要被維護的,所以在日後掌權後,慈禧不會被清洗,依然可以安心的躺在清東陵的地宮之中。

    (左一為慈禧親妹妹老照片)

    當然,玩弄權術的慈禧還有備用的一手,她同時把一個權力賦予給了自己的親侄女隆裕太后,讓溥儀父親載灃不能專權,凡大事要和隆裕太后請示才能施行,這樣慈禧可謂雙保險,不愧是老狐狸了。

    (此為隆裕太后)

  • 11 # 歷史的歲月如歌

    慈禧立溥儀為皇儲原因:

    1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的心腹重臣榮祿的女兒,慈禧很喜歡收養在宮中,而溥儀是慈禧蘇完瓜爾佳氏的兒子,重臣榮祿的外孫。自然地,溥儀備受慈禧寵愛。

    2慈禧年齡越來越大,“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就想著廢掉光緒,此時慈禧和光緒帝的關係非常不好,光緒又沒有兒子。

    3當時慈禧認為自己可能只是重病,應該會好,立一個小孩為帝,還能夠繼續掌握朝中大權,完全有一種私心的意思。

    4從長遠角度看,慈禧知道自己已經年老,不知有多少時日,為了讓大清後繼有人,她讓溥儀的父親成為攝政王,溥儀的父親思想先進,受西方文化薰陶,接受新事物快,同時辦事能力很好,又非常的忠心,是個合格的決策者,所以即使慈禧死後,也能安心放權。

  • 12 # 一本夏聊歷史

    大家知道,光緒帝駕崩的第二天慈禧老佛爺也就去了!當光緒帝去世的訊息傳到慈禧耳朵的時候,我想她老人家也是迷迷糊糊的時候,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請奏立誰做皇帝,慈禧能聽進去嗎?不能。我覺得,其實慈禧早就安排好了接班人,這個人就是溥儀。原因有二。其一、因為慈禧跟榮祿的關係,榮祿是慈禧重用的大臣,有野史有記錄他們的曖昧關係。榮祿的女兒是溥儀父親的妻妾。其二、溥儀的爺爺的妻妾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慈禧把溥儀過繼給同治皇帝做兒子,溥儀登上皇位就順理成章啦!慈禧交代好了這就可以安心去了!

  • 13 # 上將噯福斯

    原因一:

    眾所周知,慈禧與光緒向來不睦。尤其是光緒皇帝組織了“戊戌變法”之後,名義上的母子二人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誰都容不下另一個。因此慈禧便想透過控制光緒的胞弟再灃進一步控制光緒,於是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公曆是1902年一月五日)慈禧就下令把心腹榮祿的獨生女許配給載灃,想讓榮祿之女來完成這個任務。自然載灃、溥儀有了榮祿的幫助,上位也會容易許多。

    原因二:

    本來在光緒登基之後就說好了把光緒要傳位的兒子過繼給同治,使其皇帝統系不斷。可誰能想到光緒也“絕戶”了,這樣一來就只能從近支宗室“溥”字輩裡挑一個過繼給同治,讓他繼承同治的皇位同時肩祧光緒了。 按照古代過繼的規矩:立嗣之事,其法擇胞兄弟之子,以為嗣;次則擇從兄弟之子 按照規矩一看,光緒的胞弟載灃的長子溥儀就成了最佳人選。

    原因三:

    慈禧之所以立溥儀為帝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慈禧害怕新君即位之後會幫助光緒平反,把自己陷於不義之地。而溥儀作為新皇即使他長大之後想要替大伯光緒昭雪平反,也會顧及自己的母親的顏面而投鼠忌器。因為溥儀之母便是榮祿之女,而榮祿便與慈禧是一根繩上的兩隻螞蚱,換句話說只要保住了溥儀就保住了自己的聲名!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慈禧才不顧眾人反對再次擁立幼帝登基。 以上就是個人之愚見,不足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教!

  • 1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光緒帝之死,一直眾說紛紜,前段時間有關方面對崇陵中光緒帝的頭髮進行了毒物測試,測出了砒霜(三氧化二砷)成分。因此,不排除慈禧臨終前毒死光緒帝的可能性。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首先,光緒帝去世時才三十八歲,卻和七十二歲的慈禧幾乎同時去世,而且光緒帝還死於慈禧去世前一天,世上哪來如此多得巧合?雖然光緒帝形同被廢,畢竟名義上仍然是皇帝,如果沒有實際掌權者慈禧的授意,沒有人敢做此等弒君之事。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慈禧不希望光緒帝活到自己去世之後。因為一旦如此,光緒帝勢必會親自掌權。那麼,否定、甚至清算慈禧幾乎是必然的。與其如此,慈禧倒不如讓光緒帝死在自己之前。個人覺得,慈禧讓人毒死了光緒帝這一結論還是可以站得住腳的。

    光緒帝去世後由誰來繼承皇位?這是慈禧必須考慮的問題。早在戊戌政變的第二年,慈禧就曾經立溥儁為同治帝嗣子,名曰大阿哥,想以其取代光緒帝。無奈列強幹預,慈禧最終只好作罷。義和拳亂之後,溥儁的父親載漪因支援拳民而成了慈禧的替罪羊,溥儁的大阿哥自然也就當不下去了。於是,溥儁被革去大阿哥名號,退還本支。此後,慈禧迫於列強壓力,再也沒有立新的皇儲,這一拖就拖到了自己去世。那麼,慈禧為什麼選擇溥儀呢?

    首先,溥儀和同治帝、光緒帝的關係很近。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和同治帝是叔伯兄弟、和光緒帝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彼時,能夠兼顧到同治帝和光緒帝、且血緣最近子侄輩的就是溥儀兄弟了。同時,溥儀的嫡祖母、也就是光緒帝的生母是慈禧的親妹妹。當然,經歷了光緒帝的事情,這一點對於慈禧而言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但是,對於光緒帝的皇后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后)而言,這一點多少還是有那麼點兒意義的。

    此外,還有一點,咸豐帝的兄弟中只有醇賢親王奕譞這一支既合乎禮法、又相對比較“友善”且便於控制。咸豐帝的三個哥哥都死得早,五弟惇勤親王奕誴原本已經入嗣旁支,再加之他過繼出去的兒子載漪、孫子溥儁的事情,他家這一支實際上也已經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六弟就是大名鼎鼎的恭忠親王奕訢。慈禧好不容易鬥贏了奕訢,利用“甲申易樞”讓他回家抱孩子去了。轉過頭,又把他兒子或者孫子拉來做皇帝,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嗎?很顯然,這不是慈禧所願意的。實際上,當初立光緒帝時就已經有這方面的原因了。

    如此一來,慈禧就只能從醇藩尋找繼承人了。溥儀是同治帝的堂侄、光緒帝的親侄子(名義上是堂侄)。無論是入嗣同治帝還是光緒帝都名正言順。同時,還有慈禧的妹妹和奕譞這層關係,醇藩的載灃、溥儀短期內不太會和光緒帝的皇后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后)產生激烈的衝突。而且,因為溥儀是慈禧選擇的繼承人,並不是理所當然的“皇太子”。因此,不論出於維護自身合法性,還是其他何種原因,載灃、溥儀父子都不太可能否定、甚至清算慈禧。而且,為了保證自己死後不被否定、清算,慈禧在立溥儀為嗣皇帝的同時,還採用了皇太后-攝政王體制,讓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之間形成權力制衡,避免載灃一家獨大,成為第二個多爾袞。

    最終,溥儀以入嗣堂大爺同治帝、兼祧親大爺光緒帝(名義上的堂大爺)的名義繼承了皇位,而溥儀的親爹載灃則成為了攝政王。光緒帝的皇后、慈禧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成為了新的皇太后,短期內形成了一個權力的相對平衡,慈禧也因此成功避免了死後被否定、清算,享盡死後哀榮。

  • 15 # 穿越再現彼岸

    光緒之死。

    經過國家相關部門對光緒帝陵墓內的頭髮(一縷)和下葬時的衣物進行了科學鑑定,認定光緒帝死於砷中毒,38歲的光緒帝是被毒死的。從慈禧生前死後的政治佈局來看,罪魁禍首就是慈禧,她不想光緒帝在她死後親政,況且逃亡的康有為等極力要求光緒帝親政。如果光緒帝親政她可能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她的家族可能遭遇滅族之禍。

    慈禧毒死光緒帝,對身後清朝皇帝的位置肯定做了周密的安排。

    慈禧選擇溥儀的原因

    慈禧選擇了三歲的溥儀作為皇帝的繼承人,是所謂的宣統帝,為什麼慈禧要選擇溥儀吶?

    一 、溥儀和光緒帝

    溥儀是醇親王載灃(光緒帝的異母弟)的兒子,是光緒帝的親侄子。光緒帝母親葉赫那拉.婉貞,她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和慈禧太后關係密切,皇位不能跑出葉赫那拉家族的控制。(溥儀劇照)

    二、溥儀的生母和聖母

    溥儀的生母蘇完瓜爾佳·幼蘭是直隸總督榮祿的女兒,也是慈禧太后的養女。她和載灃共有兩個兒子:溥儀和溥傑。榮祿算是慈禧太后的鐵桿了,1903年榮祿去世時慈禧太后非常的傷心難過,可見兩人之間的關係了。(溥儀和母親)

    溥儀的嫡母是光緒帝的皇后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沒有子嗣。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葉赫那拉.桂祥的女兒,溥儀繼位後,隆裕太后繼續垂簾聽政,葉赫那拉家族繼續控制清皇室。(隆裕太后)

    三、溥儀的父親載灃

    朝堂上,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垂簾聽政,在外朝上溥儀的親生父親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總覽一切事務,光緒帝的親弟弟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載灃在滿清的親王裡面還是對政局有一定的把控力的,雖然他的能力趕不上幾個漢族的大臣。他首先開缺了袁世凱,讓他賦閒在家養病了,去了清廷的一大塊心病。(載灃圖)

    總之一句話,慈禧的這個選擇一切為了身後事,一切為了葉赫那拉家族的平安。

    清朝的滅亡

    慈禧雖然做了安排,但是清朝已經垂垂老矣,三年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溥儀也退位了,不過還待在紫禁城裡面,享受每年400萬銀元的優撫。還請了英國人莊士敦作為老師。(莊士敦、溥傑、潤麒、溥儀)

  • 16 # 延德養生話杏林

    慈禧和光緖兩人相繼一天便離世,關於光緒的死因至今眾說紛紜,那麼慈禧為何選擇年僅三歲的溥儀登上帝位呢?這裡面有著什麼樣的秘密?今天我來發表個人的意見和看法。首先,清朝末期的幾個皇帝子嗣不多,光緒體弱多病,沒有生育能力,無法傳接皇位。為了保住大清的皇室血統,只能從其他親王的子嗣裡面挑選出來。溥儀的母親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慈禧的心腹權臣榮祿的親生女。慈禧把蘇完瓜爾佳氏指配給載灃(溥儀的父親),而溥儀的外祖父榮祿是慈禧晚年的心腹重臣。慈禧親手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宣統帝溥儀是養女的兒子。這表明慈禧在挑選同葉赫那拉氏有關係的人做皇帝。其次,決定由溥儀來繼承皇位時,光緒皇帝還沒有死。光緒皇帝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滿意。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溥儀的父親又是自己的親弟弟。最後,年僅三歲的兒皇帝,還不懂得什麼是政治鬥爭,只能乖乖的聽從輔政老臣載灃(溥儀的親爹)的話,延續大清帝國的封建統治。這也說明慈禧臨死之前,都不願意背棄祖宗之法,繼續維護葉赫那拉氏的利益。

  • 17 # 洛水清風

    1908年,被囚禁十年的光緒皇帝暴崩於灜臺。慈禧太后決定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帝。張之洞等重臣覺得溥儀太年幼,繼位後必會重蹈垂簾聽政的覆轍,因此聯合上本懇請: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不如立載灃為善。

    此時的慈禧對朝廷把控力已大不如從前,面對張之洞等人奏本,也只能裝出一副可憐樣 ,面露悲苦地說:同治、光緒皆無子嗣,載灃與其同輩,若立載灃,不等於同治、光緒皆斷後乎!而立溥儀,可繼承同治,兼顧光緒,又令載灃輔政,於國於私都有利。

    有人說,慈禧立溥儀為帝,是為了再做垂簾聽政的美夢,我感覺這些說法有些欠妥。當時慈禧已經深感來日不多,才會對年輕的光緒痛下殺手,她能活幾天心裡應該有數。之所以立溥儀為帝,一是溥儀是光緒的親侄子,自己的親外孫,無論從愛新覺羅家族的血統來說,還是親情來講,溥儀是最合適的人選。二是立溥儀為帝,讓載灃輔政,既避免同治、光緒斷香火的尷尬,又能使自己親外甥載灃擁有無上的權力,不至於大權旁落。三是慈禧的權力燻心,立三歲溥儀為帝,軍國大事盡在她掌控之中,若立載灃,她很難在權力中心做到遊刃有餘。

    慈禧立溥儀為帝,根本不是從國家大局考慮,只是為了愛新覺羅家族血統純正與自己的私利。立溥儀不久,這個實際統治大清幾十年的獨裁者就一命嗚呼!無論載灃還是清朝皇親國戚,已經無力扭轉清朝這艘即將沉沒破船,滅亡不過是早晚之事。

  • 18 # 古今通史

    百日維新失敗,慈禧再次掌權後,假稱光緒身體患病,不再適合處理政事。實際上是對光緒進行了軟禁,西苑瀛臺無異於湖心孤島,隔絕了光緒對外的一切聯絡,這是慈禧不想再生事端。

    將近10年後,光緒暴斃而亡,兇手至今眾說紛紜,最大的可能就是慈禧,她是容不得光緒熬過她的。根據現代屍檢得出的結果,砷中毒死亡,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早在08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就已向媒體公佈《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

    而僅僅一天後,慈禧也死了,但在死前,她安排好了下一任皇帝,也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看來慈禧死前對自己的壽命還有一定信心,還要再扶起來一版光緒2.0,以便於繼續自己的垂簾聽政生涯,可惜現實很骨感,老天並沒有再給她機會“一展宏圖”,撒手人寰的慈禧怕是死時都帶著濃濃的遺憾吧。

    《清史稿》:“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

    至於原因,主要還是關係夠親:

    其父,愛新覺羅載灃-光緒帝的弟弟

    載灃嫡母,葉赫那拉·婉貞(慈禧胞妹)

    慈禧=溥儀的姨奶奶

    先把溥儀“過繼”給早已死去的同治帝,這樣一來慈禧可以名正言順的繼續她的垂簾政權,尤其是能堵住康有為的嘴,逃亡的康有為一直嚷嚷著營救光緒帝,現在光緒帝的侄子繼位誰也說不出話來,還以忠君帝黨自居,那你就擁護三歲的溥儀吧,康有為心裡苦哇。

    而載灃攝政,慈禧也是放心的,載灃嫡母是慈禧胞妹,她也不擔心載灃挾天子對她孃家進行清洗,畢竟慈禧胞妹是小皇帝溥儀的親奶奶,咋清洗呢。

    放心歸放心,慈禧還是早早的安排了雙保險,那就是隆裕皇后,慈禧的親侄女,光緒帝死後,溥儀繼位,隆裕升級為太后,雖是太后,但顯然隆裕可玩不起慈禧那套,慈禧垂簾沒事,但是他如果還敢垂簾,那後果會是很悲慘的,實際上隆裕對權利看的遠沒有慈禧重,雖然載灃大事也要請示隆裕,但那是載灃給他臉,因為徐世昌的事情點了隆裕一句後,隆裕就徹底收斂了。不單收斂,連拉攏親信的速度也放到極慢,看來是不想再招惹什麼是非了。

  • 19 # 小聰歷史客棧

    1908年慈禧和光緒同時生重病,光緒帝死後,慈禧也病重的下不了床,於是召見軍機大臣,留著最後一口氣立了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那麼為什麼會選擇才3歲的溥儀當皇帝呢?

    慈禧雖然是女流之輩,可是她也有自己的一套政治思想和內心的私心,之所以選擇溥儀也有自己的一番理由,原因如下:

    第一:認為三歲皇帝好控制,自己垂簾聽政

    雖然當時的慈禧已經氣數將盡,可是自己還感覺身體還可以,可以恢復,三歲的小孩子做皇帝很好控制,這樣對自己政權的延續是一個很好的鞏固。而且溥儀的父親載灃為攝政王,載灃性格溫和好說話,好控制,這樣繼續還可以垂簾聽政,做自己的女皇夢,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裡。只是慈禧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死了,但是她內心肯定是這麼想的。

    第二:清朝的繼承法

    清朝的皇位繼承還是要講究血統的,誰的血緣離上一代君主近,就叫近派宗支,載字輩或者溥字輩就屬於血緣最近的,光是血緣符合還不行,還得有其他條件,第一個,如果已經有爵位或者封為王爺了之類的那就不行。第二,如果你是家裡獨苗,那也不行,因為一旦繼承皇位,就讓自己親爹絕後了,第三,看輩分,不能亂輩分瞎過繼。這三點,溥儀都符合,所以溥儀在眾人的推選下,當上了皇帝。

    第三:慈禧對榮祿的真情實意

    之所以立溥儀為皇帝,慈禧內心可能想的是因為溥儀的外公是榮祿。

    慈禧和榮祿的關係非同一般,雖然正史沒有說,可是民間還是說很多他們是戀人關係的傳聞,最早提到這層關係的是德齡公主,她在自己的小說《愛戀紫禁城》中提到榮祿是慈禧的初戀情人,當榮祿察覺到慈禧有危險時,還決定捨身相救。榮祿去世的時候,慈禧悲痛的比死了丈夫還難過,對他“贈太傅,諡文忠,晉一等男爵”,由此可見慈禧對他的感情。後來溥儀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過慈禧和榮祿關係不一般。

    之所以講這個理由,可以參照一段史料:慈禧太后病重,召王公大臣晉見,開決定誰繼位的御前會議,奕劻王爺提出讓溥倫和溥偉繼位,慈禧太后一直搖頭,小醇親王載灃也支援由溥倫繼位。” 慈禧太后勃然大怒道:“載灃,你忘記了你岳父榮祿於國的大功勞嗎?他忠心於哀家,哀家一直記著他的好。正因為如此,哀家才把他的女兒許配給你,有幸生了溥儀。我決定立溥儀為嗣皇帝,以慰榮祿的在天之靈。”

    這段我們可以看出,慈禧之所以立溥儀為皇帝,可能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妹妹是溥儀的祖母,更因為溥儀的親外祖父是榮祿,為什麼說榮祿是溥儀的親外公呢,因為榮祿有一個女兒名字叫瓜爾佳·幼蘭,她是愛新覺羅·載灃的夫人,是溥儀的生母,和載灃結婚後,她被慈禧收養為了養女。從這些來說,榮祿是溥儀的親外公,慈禧的親家。所以慈禧當時把榮祿的女兒安排嫁到皇家,也是有這個原因的,所以讓溥儀讓皇帝,也算是對榮祿的情意表達。在她心裡,愛新覺羅家族和大清的基業都不重要,什麼都比不上對榮祿的痴心一片。

    就這樣,溥儀當上了大清的末代皇帝,沒想到啊,他當上皇帝以後不久,大清就亡了,想想也讓人唏噓不已。

  • 20 # 史海爛柯人

    以1840年為界,清朝的歷史常常被分為清前期和清後期兩段,相對而言,清後期的歷史算不上光鮮,甚至所屬情況下顯得挺憋屈,令人扼腕嘆息。

    自咸豐帝開始,晚清的皇帝們似乎受了詛咒一般,幾乎很難繁育子嗣了。皇室的人丁不再興旺,多被視為國運不濟的表現。

    咸豐帝的獨自同治早亡,絕嗣而終,清廷在慈禧的主持下選立了載湉,是為光緒帝;到光緒帝死時,同樣無子,垂暮之年的慈禧再次選擇了溥儀,將一個三歲的娃娃推上了皇位。

    那麼,在晚清局勢日益衰敗的情況下,慈禧為何要選擇一個三歲的孩子登基呢?

    其實,在這件事情上,慈禧也有苦衷。但凡有的選擇,誰也不會挑一個孩子來繼承大統,讓其成為大清江山的繼承者。

    不少人覺得,慈禧選立一個幼童做皇帝,是為了更好的控制他,以便強化自己的權力。然而,在擁立溥儀為帝時,慈禧早已是垂暮之年,自知時日不多。可以說,選誰繼位,對慈禧的關係還真不是很大。

    問題的關鍵在於,按照清朝的規定,皇帝無嗣時,需要從與他血緣關係最近的宗室中過繼男丁,以其作為皇位繼承人。

    這時,擺在清廷面前的人選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載湉的弟弟載灃,另一個便是載灃的兒子溥儀。從血緣上來講,載灃無疑與光緒帝載湉的關係更近,然他卻已經不再適合做皇位的繼承人。

    問題非常簡單,因為選擇載灃做皇帝的話,便需將其過繼給咸豐帝,可這樣一來,載灃這一支便也就斷了香火。所以,只能在從下一輩中物色。

    最終,年僅三歲的溥儀成為了最佳人選,他是載淳、載湉下一輩中,與先帝血緣關係最近的,所以同時過繼給了同治和光緒皇帝,成了皇位的不二人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是窮兵黷武還是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