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色軍衣1968

     不是!漢武帝劉徹在歷史學家眼中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偉大帝王。今天的媚俗影視劇也把他的馬屁拍得山響,螢幕上的劉徹在國民眼中已昇華為抗擊匈奴開疆拓土的民族英雄和超級猛男。掀開華麗的歷史外衣和影視光環看真實的劉徹,不過是一個專橫暴虐、任人唯親、喜怒無常,貪功好殺的可怕帝王,如果不暴虐也不會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滅族”。劉徹的可怕性格不僅給當世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強大的漢帝國在他的統治下由盛轉衰,第一個黃金時代在他手裡結束;也給後世帶來了難以估量的災難性後果。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慘敗後匈奴越打越多,越戰越強,到漢武帝的重孫子漢元帝在位,匈奴僅僅為了奪取漢元帝的妃子王昭君就對漢朝大打出手,一直打到長安城下,漢朝君臣嚇得無一敢出戰,乖乖獻出第一美女給匈奴單于才免於亡國。

  • 2 # 追風箏的人何

    開疆拓土功績卓著:漢武帝的中國心

    漢武帝的功績世人有目共睹,但其晚年的暴戾也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他晚年的暴戾行為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殘殺兒女妻妾,眼都不眨一下。但是,作為一位代表中原文化的皇帝,漢武大帝劉徹的中國心值得讚賞和褒獎,正是他改變了幾百年來靠修長城抵禦外侮的歷史,也正是他開疆拓土,讓漢朝版圖東至朝鮮、南至雲貴、西進青海,勾勒出目前大部輪廓。至於北邊的匈奴,是漢朝最大的敵人,更是劉徹最想解決的對手。

    還在景帝時,童年的劉徹就埋下心結,因為匈奴人時不時侵擾邊境,還伸手向漢朝要錢糧要公主,父親的憂心忡忡讓劉徹從小立志,長大後一定要把匈奴人徹底打趴下,真正臣服於漢朝這個泱泱大國。執掌國家機器後,漢武帝不遺餘力的準備漢匈戰爭,變消極防禦為主動反擊和進攻,從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首仗開始,歷時四十四年,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基本解決匈奴南下侵擾問題。尤其是四次戰略反擊,收復很多中原失地。

    第一次、河南之戰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衛青引兵出擊,收復河南,並在河南設定朔方、五原兩個郡,移民戍邊。這次反擊的意義在於,抽去匈奴進犯中原的跳板,基本解除了京城長安面臨的直接威脅。

    第二次、漠南之戰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車騎將軍衛青再次出擊,進入漠南(今內蒙古),突襲匈奴王庭,取得較大戰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到漠北一帶,徹底解除了首都的安全顧慮。

    第三次、河西之戰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採取大縱深穿插奔襲的閃電戰,六天時間連續擊破匈奴五王,爾後會同多路並進,在祁連山取得決定性勝利,全部佔領河西走廊,在那裡,漢朝又多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個郡,並打通了西域絲綢之路。

    第四次、漠北之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衛青與霍去病分別領兵兩路出擊,力求全殲匈奴主力,衛青殲敵一萬餘人,霍去病殲敵七萬餘人,匈奴元氣大傷慘敗,而漢軍也付出很大代價,算是慘勝。

    很多人會認為,前三場仗打得無可厚非,確實意義重大很有必要,但第四場漠北之戰完全沒必要打,也的確可以避免打。首先,這本是匈奴誘漢軍深入的詭計,想好好撈上一票,只是他們沒想到漢武帝會將計就計,傾全力應對這場決戰,如果漢朝不接招,就可以不打;其次,打這場戰役耗費巨大,損失也巨大,傷亡官兵不算,光馬匹就損失80%以上,費效比實在不可觀;再次,雖然這次戰役重創匈奴,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漢朝自己也沒有短期內組織大會戰的實力,即便想宜將剩勇追窮寇,也只能遙望漠北而興嘆,漢武帝死後,匈奴人又捲土重來,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

    所以,雖然打了勝仗,但漢武大帝被扣上了窮兵黷武的帽子,不少史學家認為這是導致漢朝走向衰敗的轉折。不可否認,漢武帝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執政五十四年幾乎拼光前面父輩祖輩七十餘年攢下的家底。但是,有一點同樣很重要,劉徹不光是一位皇帝,還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他和後世很多民族英雄一樣,有著一顆樸素的中國心, 那就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還有一點,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宋朝,經濟再繁榮有什麼用,沒有強大的國防,老百姓只會過得更加顛沛流離,從民族氣節的層面看,這個仗必須打。

  • 3 # 墨白花千樹

    這個要一分為二看問題。

    第一,漢武帝遠征匈奴,肅清邊患,為此,發動多次對匈奴的戰爭,大都以勝利告終,使匈奴好多年不敢窺漢室。

    從這一點上來說,漢武帝是民族英雄。

    第二,但是,他在位期間,不僅攻打匈奴,還發動對西域大宛國的征伐,為的是爭取人家的汗血寶馬。結果派軍隊長途跋涉十萬裡,最後見國就打,最後大宛國只好給了他100多匹寶馬打發。

    此外,他還發動對越南(交趾)的戰爭,發動對西南蠻夷的戰爭,甚至還發動對朝鮮的戰爭。

    連年征戰,帶來的是國家財力吃緊,民不聊生。

    為了籌集軍費,他甚至啟動了告涽制度,剝奪富人財富充當軍用。

    漢武一朝,給國家經濟帶來沉重負擔,以至於漢帝國從此揹負上了沉重的包袱。

    從這一點來說,漢武帝又是窮兵黷武的。

  • 4 # 二哥說史

    當然算是!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定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如果沒有漢武帝的主動出擊擊敗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就不會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佳話!更不會有今天我們引以為豪的漢族,漢人稱謂了。

    1.當然也要看當時國家的實力。經過文景之治。漢王朝經濟實力增強,國庫充足。包括當時河西走廊的收服,為國家準備足夠的馬匹提供條件

    2.政權生存的需要。從漢建立以來一直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邊界百姓苦不堪言,而到了國家層面還需要透過和親的方式締結友好關係。從百姓到國家政權角度來看都必須對匈奴用兵,才能徹底解除後顧之憂。不然還會出現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圍事件。

    3.透過用兵,使得國家政權得以鞏固加強。家國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漢文化!

  • 5 # 電影果兒

    漢武帝的偉業有歷史必然性。

    高惠,及呂后時期,發展農業,和親匈奴,邊境穩定,犯罪率極低,國力開始恢復。

    文景中興,漢的國力到了漢武帝時期達到鼎盛。

    以上是客觀原因。

    漢武帝不僅有雄心壯志,還具備文韜武略!在漢武一朝,文臣武將是前所未有的熠熠生輝,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他不僅對外打擊匈奴,對內還設內朝,削弱相權,行推恩令,削弱藩邦,在施政手段上外儒內法,十分有手段,以上種種都是漢武帝身為帝王,無比光輝燦爛的功績。

    以上是主觀原因。

    所以我們不能否定和毀熸他的正面性。

    漢武追求長生,才會中了江充這等小人的蠱惑與太子兵戎相見,身為帝王,他的所為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更不是最殘忍的一個,但是他晚年用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下"罪己詔"確實前無古人,還建思子臺,升遷在危難之時幫助過唳太子的人。

    多疑是一個帝王必備的素質,這點,漢武帝甚至比不上他的曾祖父劉邦。

    劉邦殺韓信,盧綰,樊噲,連蕭何都多番猜忌試探。

    鞏固帝王業,其實那是必須的。

    荒淫的話更是談不上了,劉邦好色,可從來沒人說過漢武帝好色。他在死之前囑咐霍光,將來讓昭帝追封早逝的李夫人"孝武皇后"而他的諡號就是孝武皇帝。

    總的來說,漢武帝是正面的,用毛澤東的詩說就是"昔秦皇漢武"

  • 6 # 麥小野

    其實窮兵黷武和民族英雄並不矛盾。

    歷史其實有很多邏輯線條去觀察。

    比如歷史的宏觀和微觀,民族的個人和集體,生活的當下溫飽和長遠存續。

    一、平民歷史邏輯:

    從當時民眾的生活角度去看,漢武帝肯定是窮兵黷武,在國民基本的生活保障都不能滿足的情況下,不斷的去發動戰爭,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作為一個封建王朝,民眾的國家概念和民族自尊不像現在,國家是漢武帝的,榮辱是士大夫和貴族階層的,不是我們勞苦大眾的,所以愛咋地咋地,只要我們能吃飽就行。

    鐵打的百姓,流水的王朝!

    就像清朝後期,不斷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上至官僚,下至百姓,都沒有啥大的反應,因為江山是大清朝愛新覺羅的,所以即使民眾抱怨,也是抱怨李鴻章之流賣國,卻不去罵慈禧,畢竟江山是人家的,人家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慈禧也是這麼想的,打不過,割點地給他,賠點錢給他,反正都是我家的東西。

    即使當時民間大眾,反抗洋人的動靜也很大,甚至義和團對洋人一陣猛殺,更多的還是因為洋人在大清的囂張跋扈,以及他們對洋人的恐懼和不安,而不是僅僅出自於國家和民族的榮辱和自覺。

    但是清朝滅亡後,封建社會結束。

    中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國家不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的,而是全國人民的,國民意識有了,並且在五四運動時達到一個小高潮。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誰要跟日本妥協,誰就不給自己留後路,勢必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

    蔣介石打的再困難,也是不敢和日本妥協的,汪精衛反而走老路,被永久定在歷史恥辱柱上。

    所以,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的窮兵黷武,換來的國家疆土和民族自尊,更多的還是朝廷與貴族的事情,民間反而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更是不會認為漢武帝是民族英雄。

    等到漢武帝快死的時候,看看黎民百姓的貧瘠生活,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下了罪己詔,就是檢討書。那個時候,皇帝向天下子民做檢討,實屬罕見,也側面彰顯了漢武帝作為千古一帝的不凡。

    二、民族歷史邏輯

    以上是從當時的角度來論述的平民歷史邏輯。下面我們從大歷史的民族歷史邏輯再來看看。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真正施行的還是法家的一套,所謂外儒內法,透過國家改革,積蓄國力,為外戰提供軍費。

    窮兵黷武的另一面就是國家的大一統和民族的強存續,國家地盤的擴充套件,漢文化的傳播,河西走廊的打通,西域經濟和文化的往來。

    這些從大歷史的發展角度和大一統的民族存續角度來看,真是振奮人心、意義非凡。

    所以,這麼看來,漢武帝又真的當得起民族英雄!

    以上分析就是歷史的宏觀和微觀,民族的個人和集體,生活的當下溫飽和長遠存續。

    橫看成嶺側成峰,這也是歷史的趣味!

  • 7 # 包山種樹

    漢武帝在位53年,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實現了大一統,奠定了漢王朝的強盛局面。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都是中國從古到今六百多位皇帝中的佼佼者,其功績和影響力毋庸置疑,不能簡單地說漢武帝是“窮兵黷武”還是民族英雄

    漢武帝被評價為“窮兵黷武”的事實依據是:在他在位期間,共發動大小戰爭二十多次,幾十年的征戰,五十歲以下、十六歲以上的壯丁幾乎都要被徵兵,有時青壯年的婦女也要去戍守邊疆。據有關史料記載,由於漢武帝的四處征戰,致使他統治期間“戶口減半”,並且在他活著的時候,已經四處起義,大者數千人,小者數百人,幾乎葬送了大漢王朝。

    的確,由於漢武帝的常年征戰,使得“文景之治”積累的雄厚物力財力以消耗殆盡,漢王朝陷入破產的邊緣。漢武帝在晚年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罪過,所以向天下頒佈了著名的《輪臺罪己詔》,對自己的政策做了大幅度的調整,開始減少邊事、減輕徭賦、重視農業,使得社會逐步安定,秩序逐漸恢復,使大漢王朝又回到了與民生息、重視發展經濟的軌道。

    可是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在當時有著非常必要的成分。自從漢朝建立以來,匈奴犯邊就從未停止過。那些遊牧民族來去無蹤,搶一把就走,讓漢朝當局十分頭疼。漢武帝即位後先後派大將衛青、霍去病等3次發動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基本打垮了匈奴,使得漢朝邊境平安幾十年。

    漢武帝的四處征討,也使得大漢的聲望威嚴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當時“持漢節”出使,那是一路綠燈,大漢的使臣可以昂首挺胸的行使自己的權責。漢武帝在打擊匈奴、擴張疆土、安定邊疆方面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也是成就其雄才大略、成為民族英雄的一個必要條件。

    當然,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成為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對大漢王朝的貢獻遠不止打擊匈奴一個方面,還有他實行地方刺史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頒佈“推恩令”,進一步削弱了諸侯勢力,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他推行察舉制,有利於人才的選拔;收回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前所未有的西域資料,為後來的絲綢之路的開闢打下了基礎。

  • 8 # 莫言19750715

    武帝雄才大略,開疆拓土,驅逐蠻夷,形成大漢民族,絕對民族英雄如果不對匈奴持續用兵,極限施壓,他們能把自己地盤拱手送給我們嗎,匈奴人會有“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悲嘆嗎?

    課本上說祖國幅員遼闊,沒有先人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哪來的遼闊領土,恐怕早被異族滅族了。祖先為了民族生存上到皇帝,下至庶民,浴血奮戰,為了民族存亡,多少人出塞征戰,多少男兒一去不歸,大漠邊塞處處埋著大漢忠骨,作為後人,我們不能拿所謂的窮兵黷武去批評漢武帝,這不公平。窮兵黷武不能被簡單的理解。

  • 9 # 小龍女5505

    漢武帝開疆擴土擊敗匈奴,又開闢西綢之路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和平貿易。他雄才大略、智勇兼備、創出了漢武雄風的千古傳奇,因此他既是一代盛世雄主,又是一位民族英雄。

  • 10 # 夏末夜未

    漢武帝執政期間,為了解除匈奴對於漢朝北方的長期威脅,一改之前的和親政策,轉為武力解決,併為此一連征戰了數十年,發動了大大小小的戰爭15次,並最終解決了匈奴問題。如果單純的從發動戰爭的數量和時間上看,我們可以說漢武帝是窮兵黷武,但漢武帝在位期間,漢朝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都是最為強盛的時期,漢朝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大一統。漢武帝的功績是非凡的。

    政治方面

    漢武帝頒佈“推恩令”,解決了歷史遺留的諸侯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制。

    經濟方面

    收攏資源,統一貨幣,抑制了商人牟取暴利、高利貸橫行的混亂局面,增加了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國庫充實。

    思想文化方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影響了後續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發展。

    軍事方面

    先後派衛青、霍去病率領大軍近擊匈奴,一舉解除了我國北方的長期威脅,為後世發展贏得了寶貴的穩定環境。

    外交方面

    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國的通道,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交流,留下了“絲綢之路”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11 # 歷史觀察哨

    漢武帝是民族英雄這是毫無疑問的。漢武帝的功績是可以和秦始皇並立的。

    漢武帝在位期間收復河套地區,還算是收復秦故土吧,打通河西走廊進入西域,這是開天闢地的創舉,從戰國到秦朝,匈奴都是邊境大患,不僅各諸侯國修建長城,秦朝更是舉全國之力修建秦長城,都是被動防禦,漢武帝大敗匈奴使其遠遁荒涼的漠北,又在漠北之戰大敗匈奴主力。這都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漢武帝作為一代雄主,一統天下為四海臣服己任,奠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基本版圖,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主體漢族。但是在武帝晚年發動戰爭已經不是出於國家戰略需要而是一己之私,如汗血馬之戰,勞師遠征只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漢武帝就是為戰爭而生的雄主,解決問題方式有他自己的思維慣性,但是瑕不掩瑜。太陽黑斑遮不住耀眼的光芒。

    漢武帝對於國家民族發展的功績相比於晚年的過失可以說不值一提。

  • 12 # 北冥派掌門

    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對內鞏固皇權,加強中央集權,對外拓土開疆,一手把西漢推向了一個強大的帝國,開創了偉大的時代,我認為他應該算是民族英雄。

    岳母找得好,皇位跑不了

    漢武帝的老爸有一姐劉嫖,人稱長公主。漢武帝劉徹的母親王美人原本只是一個妃子,而它是一個數字,是沒有辦法繼承皇位的。長公主有一個女兒,原本想匹配給皇太子劉榮,結果劉榮的母親不同意, 後來長公主就想把女兒許配給她喜歡的劉徹,結果劉徹欣然同意。長公主在朝中頗有手段,在很多事情上能對景帝劉啟的決策施加影響,在他的運作下,再加上其他因素影響,後來劉徹的母親被封為皇后,劉徹也被定為太子。

    十六歲登基,續文帝之治漢武帝劉徹16歲那年登上皇帝寶座,在這個時期他的父親在位時進行的一系列措施,國家的經濟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等到他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國家基本沒有大的事情,但是他看到了隱藏在“形勢大好”之下的各種矛盾,於是他決定實行改革,實行多欲進取的措施。劉徹上臺後,對內嚴格法律制度,對於那些行為不好的,他讓朝中的大臣進行剪輯和揭發,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什麼人,只要查有實證,都會進行貶謫,而且他還下決心削弱王候們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回到自己的封地,然後對老百姓也實行減稅稅負的措施,比如年齡到了80歲或者90歲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減負,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國家進入了輝煌的時代。

    漢武帝實行的各種改革制度,把國家帶入了一個比較繁榮比較太平的盛世,而這些條件,也為後面漢武帝反擊匈奴,以及各種對外的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過最初由於太皇太后干政,劉徹最初也是感到束手束腳,直到後來太皇太后去世,他才開始推行一系列措施,比如獨尊儒家,加強中央集權,對外宣稱君權神授,這些主張和措施統一了朝廷內外的思想,為天下一統打下了理論基礎。

    徵撫並重,強漢始現在漢初,由於當時朝廷實行無為而治,雖然使得國內各民族之間在文化經濟等等方面聯絡更加緊密,有助於建立一個比較融合的多民族國家,但是這種思想也讓國家遭受到了匈奴的侵犯和掠奪,所以在西北邊疆老百姓遭受了很大的災難,直接威脅到了西漢的統治地位。漢武帝上臺之後,當他把國內改革的差不多的時候,也就是決定對匈奴進行反擊,他對匈奴進行北伐,最後匈奴被逼無奈向北方遷徙,他還派人到西域出使,徹底確定了西漢在西域的宗主國地位,他還平定了南越的叛亂,穩定了西南地區的邊疆,另外對西北和東北也進行了開拓,在如今甘肅的西部以及新疆,最後也拉住我國版圖。總結:

    漢武帝對外開疆拓土,抗擊匈奴,使我國當時的疆域更加寬廣,而且讓中國北方的很多地方得到了開發,古中國的版圖更加寬大,不過漢武帝晚年開始迷信長生不老,到處尋求仙丹神藥,直到最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開始進行檢討,並且開始重視農業,國家又恢復到了一個安定的局面。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漢武帝不愧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勇於承認錯誤,並且加以改正,最重要的是他一生對外征伐,對內改革,才成就了偉大的“強漢”,我認為他應該算是一個民族英雄。

  • 13 # 青言論史

    對於漢武帝劉徹而言,他諡號裡的那個“武”字,就是他一生的最好寫照——北擊匈奴,東平東夷,南征百越……他這輩子就沒少打過仗。這其中最為後人頌揚的,大約就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對匈奴發動進攻,最終把匈奴徹底給打消停了。

    但是,劉徹在對匈奴的問題上是否用力過猛,卻實在值得好好商榷一番。因為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漢武帝死後,匈奴依然在漠北和西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直到漢元帝時嫁了個王昭君過去才算徹底消停;東漢建立初期,匈奴又在北方為患,逼得大將軍竇憲再次出擊,打到燕然勒銘才回去;而在西晉初年,匈奴人又在代地詐了一次屍,其領袖劉淵稱帝,國號居然還是“漢”!

    換言之——漢武帝舉全國之力,奮四世之餘烈(漢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與匈奴死磕的結果,是既沒有把匈奴徹底搞掂,還導致國庫空虛,百姓怨聲載道。直到劉徹的太子劉據因巫蠱之亂起兵造反被鎮壓以後,劉徹才幡然悔悟,頒佈《輪臺罪己詔》。

    從這個角度來看,說劉徹窮兵黷武是沒啥大毛病的——發兵進攻匈奴確實有其必要性,但是是否有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必要,接連和匈奴死磕?在匈奴已經逐漸勢弱的情況下,還屢次出擊,真的取得了想要取得的結果了嗎?

    更不用說因為李夫人受寵才被授予軍權的李廣利了,此子既沒有軍事才能,也無政治水準,劉徹卻像當代某些造星工廠一樣強推這位流量小生。最後的結果就是李廣利全軍覆沒,自己也倉皇逃往匈奴(真是夠諷刺)。

    這麼說起來,劉徹那因為南征北戰所帶來的光輝形象,似乎也不那麼高大了。

  • 14 # 拯救蘋果

    漢武帝是民族英雄,如果當時不用武力去還擊,任由匈奴發展下去,漢朝不出幾代就會滅亡。雖然後期有點窮兵黷武的架勢,但出發點是好的,就是沒控制好度。

  • 15 # 琅琊布衣

    漢武帝是民族英雄,漢武帝以舉國之力打垮匈奴,觸動了在亞洲地區的民族大遷徙,摧毀了羅馬帝國,改寫了世界史。從今天的角度看,當初漢武帝的武功捍衛了中華民族的生存。

  • 16 # 歷史飛凡觀

    也許從當時的民生情況來看,漢武帝可能算得上是窮兵黷武,這從他晚年下《輪臺詔》 中的敘述可見一斑,這也是中國古代帝王下的第一份“罪己詔”,可是如果能夠重來一次的話,我覺得漢武帝劉徹可能還會北擊匈奴。

    為什麼這麼說呢?很簡單!因為當時的匈奴民族也是處於上升期,用趙匡胤的話來說就是“臥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

    做為大漢帝國都城的長安,雖然處於關中平原之上,號稱有四塞之險易守難攻,其實那是相對於秦朝時的東方六國而已,對於來自西北民族的鐵騎,長安城的防禦條件並不出色,“烽火戲諸侯”的發生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無論周幽王如何昏庸,鎬京城畢竟是西周王朝的國都,竟然被犬戎攻入城中殺死天子,簡直是無法想象,所以漢武帝雄才大略看到了事情的本質,那就是守長安必守甘隴,守甘隴必守西域。

    當時的西域全是些佔據一城之地的蕞爾小國,號稱西域三十六國,大都是匈奴人的附庸,而且極西之地還有漢武帝非常想要的汗血寶馬。

    當時漢朝經過了文景二帝時期的休養生息,國庫充盈且人口眾多,而劉徹的性格豈是將問題留給兒孫之人?所以他選擇了北擊匈奴。

    所以雖然到了漢武帝晚年時期,民生疲憊,但是匈奴也元氣大傷,尤其是天才將領霍去病,簡直是為征服匈奴而生的,“封狼居胥”更是成為武將戰功中的豐碑。

    之所以有衛青、霍去病這樣戰功彪炳史冊的將領,還是得益於漢武帝的運籌帷幄,因為漢朝時的軍制與後世不同,將領直接對皇帝負責,而到了隋朝以後文官透過兵部干預戰爭,皇帝的某些權利被縮小。

    從長遠的歷史時空來看,漢武帝出兵匈奴的作法是完全正確的,也就是匈奴人的一支,被東漢王朝的軍隊驅逐西遷,最後來到東歐平原上建立匈奴帝國,其中的國王阿提拉,打得歐洲人哭爹喊娘,被稱為“上帝之鞭”!

    如果這樣彪悍的民族任其在華夏北方發展,後果不堪設想,那到了東漢末年甚至就不止是五胡亂華神州陸沉的災難了,甚至有亡國滅種之險!所以漢武帝絕對是漢民族的大英雄!

  • 17 # 玄坤文史

    漢武帝統治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的一個高峰 ,窮兵黷武是指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的發動侵略戰爭,漢武帝發動的對外戰爭,早期是為捍衛大漢的領土主權,但是到了漢武帝統治晚期,一些行為的確是屬於窮兵黷武。

    漢武帝劉徹

    民族英雄是指為了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民族尊嚴,在抵抗侵略戰爭中獻出生命,或是做出巨大貢獻的仁人志士,漢武帝率領大漢子民抵抗匈奴入侵,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維護民族尊嚴,當然是民族英雄。

    漢武帝領導下,大漢驅逐匈奴,確保國家安全

    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對中原政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如果只是搶個錢倒還好,但是匈奴時常攻城屠邑,北方邊疆就一直沒有消停過,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率領32萬大軍迎戰匈奴,卻被匈奴圍困在平城白登山,最後劉邦賄賂了冒頓單于的老婆才逃了出來。

    漢高祖劉邦

    劉邦意識到此時的大漢難以用武力來和匈奴一決高下,於是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漢朝都是透過和親的方式來解決匈奴邊患問題,這之後大漢經過了幾任皇帝的治理,特別是在漢文帝,漢景帝的治理後,國力逐漸強盛。

    漢武帝劉徹繼位後,隨著他對大漢的統治逐漸穩固後,對匈奴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漢武帝完善了軍事制度,加強了對騎兵的訓練。公元前129年,匈奴再度南下,漢武帝命衛青,李廣率軍反擊,在這之後的十年裡,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大將,多次遠征匈奴,匈奴累計有十五萬人被漢軍殲滅,也就此走向了衰落,漢朝影響力更是深入西域諸國。

    驅逐匈奴後,漢武帝開疆擴土,大漢威震四方

    遠征匈奴是因為匈奴對中原王朝構成了直接的威脅,漢武帝遠征匈奴後,開始擴張大漢的土地,公元前112年,漢軍滅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軍滅閩越國,漢武帝想要開拓西南的疆域,且蘭國,邛都國因不願幫助漢軍被滅國。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下令征討勞浸,靡莫,旁邊的古滇國也很緊張,集結了一萬部隊防備著,漢軍將勞浸,靡莫滅了後,順道來到古滇國,古滇國國王率群臣投降,西南最大的國家夜郎國也向大漢投降,後來夜郎國和周邊小國發生衝突,不願接受大漢調停,國王被漢朝大臣殺死,夜郎國也被滅了。

    漢初大漢周邊的國家

    在西北朝鮮,當時燕國人的後裔在這裡建立了衛氏朝鮮,屢次向大漢挑釁,漢武帝派遣使者涉何去警告朝鮮國王右渠王,右渠王不聽勸告,涉何一怒之下將朝鮮裨王長殺了,涉何也被右渠王殺了,漢武帝知道訊息後,下令討伐朝鮮,衛氏朝鮮亡國,漢朝再這裡設定了四個郡,而在西域的樓蘭國、大宛國、鬱成國等國,都在漢武帝時期被漢軍揍過,其中很多國家直接,間接的被大漢滅了,最慘的輪臺國被漢軍滅國屠城。

    周邊國家畏懼大漢國威,紛紛向大漢臣服,從漢武帝晚期的這些舉措來看,的確是屬於窮兵黷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建立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中華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毫無疑問是民族英雄。

    漢武帝開疆擴土後的大漢

  • 18 # 小勝剪輯

    在他即位開始時,漢民族便面臨了匈奴人的威脅,當先代的和親在此時不能延續,不能帶來和平時,他只能選擇與匈奴進行開戰,而這一對匈奴的作戰便關係到漢民族的存亡。

    自從他即位以來,廣開言路,任用賢人,用人不拘一格,敢於提拔有能力而身份卑微的人才。

    在政治上:

    改革官制:設內外朝, 加強皇權;,實行刺史制度,選拔人才;頒佈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 設州刺史,加強對地方控制;強化完善封建法制,打擊地主豪強勢力。在一開始上位時,面對竇太后控制著朝廷的權利,便學會隱忍。在竇太后逝世後,便利用權利制衡,利用竇家,自己母親王家,和自己舅舅家三家的勢力互相制衡,最後一舉翦滅這些阻礙自己掌控權利的勢力,成功掌控和集中了權利在自己手中。在國內可能再次出現諸侯叛亂時,大膽任用文官主父偃,頒佈推恩令,解決了諸侯叛亂問題,解決了內憂,保證了對匈奴的軍事行動得以成功。漢武帝還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經濟上:

    任用桑弘羊,管理財政,鑄五銖錢,作為全國通行法定貨幣;鹽鐵官營;平抑物價,徵收工商業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為進攻匈奴,獲得戰爭的勝利做好準備。

    思想上: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建立中央太學和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中國封建官學制度。

    軍事上:

    在開始匈奴強盛之時,威脅到漢民族的發展時,先後任用武將衛青和霍去病,開拓領土,大大地削弱匈奴的力量。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解除了匈奴人對漢民族的威脅。而此時霍去病建立的功勳,被封冠軍侯,封狼居胥,封狼居胥則成為後來有志之士的武官不可超越的目標。

    在外交上:

    任命張騫出使西域,使文化得以交流,使中華文化遠播海外,文明之路-絲綢之路得以開啟。他挽救了漢民族,讓當時的中國軍事實力達到頂峰,為後人所景仰和嚮往,如此的巨大功績是許多帝王所沒有的,而且在晚年釋出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何等的胸懷,是歷代帝王不曾有過的。

    綜上所述,漢武帝是民族英雄。

    在《漢武大帝》電視劇中,也成功再現了歷史中漢武帝的形象,霸氣,有謀略,帝王之術發揮的淋漓盡致,是我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大家覺得怎樣?

  • 19 # 前可見古人

    漢武帝再歷史上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中稱為民族英雄,相信沒有人不同意。但是還有許多人說他是窮兵黷武,那麼,我們該怎麼評價他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漢武帝的歷史功績,就會知道漢武帝有多牛,整個中國古代史中沒有幾個帝王能比的上他。

    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從太后竇氏去世以後,開始真正掌握大權,開始了一代大帝輝煌的一生。

    重用主父偃,實行推恩令,逼得諸侯王自我縮減實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第二次大一統。

    設立刺史,加強中央集權;收繳鐵、鹽、酒為國營,禁止諸侯國鑄錢,集中財政;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創立太學,統一了民間思想。

    重用大司馬衛青、冠軍侯霍去病,先後三次攻打匈奴,迫使匈奴北遷。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定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重用張騫,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看向了世界。

    這輝宏的氣勢,這不朽的功績,成就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成就了漢武大帝。

    史書評價,《漢書》:“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漢武帝這麼強,為什麼還有人說他窮兵黷武呢

    漢武帝的強橫大部分都來自文景兩代的積累,“文景之治”給漢朝帶來了強大的資本。

    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慄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

    ----史記·八書·平淮書

    加強鹽鐵歸為國營,給漢武帝的大軍帶來了充足的軍費。

    但是,打仗是特別費錢的,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漢武帝一直再打仗,再厚的家底也有支撐不住的時候。沒錢了還想打仗怎麼辦?收稅。收上來的稅不夠怎麼辦?加稅。到最後就已經變成了搜刮。

    不僅僅是打仗,收稅,漢武帝還篤信方術。為求長生不老,斥巨資請方士弄長生丹藥,軍費都不夠,丹藥錢哪來?百姓掏。這讓本來就被軍費搞得民不聊生的百姓,更是雪上加霜。

    有漢武帝《輪臺罪己詔》曰:“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所以說,今天的我們來看,漢武大帝有雄才大略,是千古一帝,是民族英雄。但是對於當時已經被重稅搞得民不聊生的大漢百姓來說,這不是窮兵黷武是什麼?

  • 20 # 恨無常

    人性是複雜的,不可能只有一面。班固在《漢書》中評價漢武帝用了‘雄才大略’四個字。但換了一個角度,又說他勞民傷財,窮兵黷武。

    一直以來,北方的匈奴問題一直困擾著大漢王朝。從劉邦建國一直到漢景帝的六十多年間,西漢對匈奴都是懷柔政策,不斷妥協,一代又一代的大漢公主被迫遠嫁北方草原,客死他鄉。然而如此的示弱並未獲得匈奴人的憐憫,換來的更多的冷眼和蔑視。匈奴人不斷的南下牧馬,漢廷一味的隱忍退縮。可能是自漢高祖白登之圍後,漢朝人從內心深處對強大的匈奴人產生了畏懼,不敢輕易言戰,認為匈奴人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可是,這種情況到了漢武帝時有了改觀。漢武帝是西漢王朝的第四代君主。經過文景之治後,西漢國力大增,國庫充盈,西漢已經具備了對兇作戰的客觀條件。相當年劉邦開國時,整個大漢朝連給皇帝拉車的四匹像樣的馬都湊不出來,指望那時去跟強大的匈奴硬碰硬,無異於痴人說夢。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今都是這個道理。到漢武帝時,大漢已經積蓄了七十餘年的國力,漢匈之戰看似水到渠成。不過幸虧是出了一個漢武帝,如果是宋徽宗、明神宗,大漢的威武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漢武帝的武功毋庸多言,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他手下的大將衛青、霍去病,那都是後世將帥門一生的楷模偶像。僅從唐宋將領門的詩詞中就可以窺得一二,曾有多小人夢寐以求的渴望封狼居胥,可到最後大都鬱鬱而終。

    漢武帝雖然諡號是武,算是他死後當時的人對他的蓋棺定論。但他除了軍事方面,還有許多方面值得稱道。比如說他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啟了絲綢之路的先河,加強了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絡,也使得中原文化第一次得以遠播域外。這在中國歷史上絕對具有鑿空拓荒的偉大意義。

    其次,他還統一了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經濟上,把鹽鐵收歸國家專營。大大加強了中央的財政收入。他還首創了封建官吏的俸祿治,在漢武帝之前,大臣們是沒有工資的,完全靠皇帝的賞賜度日。德行高尚的,還可以潔身自好。世俗之人,貪汙在所難免,畢竟沒有太多人願意光幹活不拿錢。

    此外,他還首次使用年號開始紀年。這一點也為後世歷朝所繼承。

    漢武帝的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太多的首創,可以說他把幾代人該做的事情都給做完了。以至於他的光芒完全壓倒了他的曾祖父,開國皇帝劉邦。人們只會說秦皇漢武,而不會說秦皇漢祖。從稱謂上來看,也說明了後世對他的肯定。

    但是,人無完人。漢武帝也是一個人,是人就會犯錯誤 偉大帝王也不能免俗。他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尤其是對匈奴作戰,一打就是幾十年,弄得民生凋弊,人口銳減。若不是他晚年醒悟的及時,差點就步了秦始皇的後塵。

    總之,我認為,瑕不掩瑜,漢武帝是依然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他晚年能夠以帝王之尊下詔罪己。這一點確實展現出了偉大帝王的胸襟,多少人大有作為的皇帝至死都不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說唐明皇,清高宗。也可能是他們明白了,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泉港一老師家長群內罵學生弱智,稱”拉班級分數,別在這丟人“,曾獲評優秀教師;校方:已向家長誠懇致歉。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