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沙狐狐

    其實,一個物體浸在水裡,它受到的壓力來自四周,總壓力為“0”。如果,這個物體是“通透的”,則這個物體是不受壓力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物體是完全“通透的”,則它的浮力為“0”。

  • 2 # 圖說自然

    先來說一下,為什麼鯨魚不怕深海壓力?

    其實,不只是鯨魚,還有很多深海魚類都不怕深海壓強,原因是,這些深海魚類,為了適應環境,它們的身體生理機能和形態已經潛移默化的發生了改變,這些變化具體就體現在肌肉和骨骼上。

    由於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它們的骨骼變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彎曲,韌性較大,肌肉組織變得更加柔韌,裡面的纖維組織變得更加細密。還有就是它們的魚皮變成了一層薄薄的膜,它能使體內的生理組織充滿水分,保持與外界壓力的平衡,這就是鯨魚和其他深海魚類能在深海中生存的原因了!

    而高鐵打造的船它畢竟是死物,內部沒有水分來抵抗外界深海的高壓,當外界的的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超過了鋼鐵所能承受的極限時,那麼,船就會被壓扁!

  • 3 # Luthiel

    鯨不能深潛10000米,鯨是哺乳動物,有肺部吸空氣。不能承受這樣的水壓。

    深海魚類是因為它們內外都是水,只是體液和海水滲透壓有一點不同,但是水壓是一樣的。

    潛艇是因為外面是水,裡面是空氣,所以不行,一開始就不蓋上蓋子讓潛艇進水潛艇就不怕水壓了,只是這樣就不能載人了。

  • 4 # 地理老師愛科學

    鯨能下潛到這樣的深度原因有三點:

    1、適者生存,抺香鯨以大王烏賊為食,而大王烏賊深居千米深的海底,為了獵取食物,鯨魚身體各部分結構適應了深海高壓的環境。

    2、抺香鯨獨特的肺部結構,使其深潛時不至於象潛水艇一樣被壓陷。隨著下潛深度增加,鯨魚肺部逐漸變小,氣體集中於氣管、支氣管中,而氣管、支氣管外面包圍著堅硬的骨胳。也就是說,鯨魚體內不存在像潛水艇那樣大的一個儲存空氣的空間,如果潛水艇裡灌滿水,自然不會壓陷。

    3、那麼問題來了,鯨魚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在下潛的一個多小時裡,氧是如何提供的?科學家普遍認為,鯨魚在深海里,肺停止工作,靠肌紅蛋白貯存的氧提滿足肌體需求,抺香鯨肌紅蛋白的貯氧能力是其它動物的5~6倍。

  • 5 # 生命似河

    以後的潛艇就會模仿深海魚類,構造部分用超強韌性材料,艇內充滿承壓氣泡,艇員穿防護服,潛艇可以彎曲伸縮,材料科學早晚會發展到那一天的。

  • 6 # 幽靈之夢

    第一,先糾正一下,鯨魚也沒有能潛水到上萬米的。鯨魚中潛水深度最大的應該是抹香鯨,極限深度是2200米。

    然後在說說為啥有些生物能潛上萬米。舉一個例子,有一種緩步動物水熊蟲,最大的水熊蟲體長1.4毫米,一般只有50微米左右,這種生物就能在海下10000米生存,但是抗壓能力並不出眾,普通人用手指就能捏死一片。這說明啥,生物在海下生存,不會靠自身強度硬撐的。

    海下水的壓力巨大,但是如果一個動物體內沒有啥空腔,水可以自由進出,那就會存在內外壓力相等,壓力平衡,本身就不會有啥事了。比如一個開口的易拉罐,如果你丟到海下10000米,外面的水把易拉罐的外殼往內部壓縮,易拉罐內部的水會用同樣的力把易拉罐向外壓,易拉罐整體也會毫髮無損的。

    為啥潛水艇抗壓難,主要就是潛水艇內部是巨大的空腔啊,水的壓力作用在外殼上,內部又不能產生壓力抵消(無論是充水或者充高壓氣體,人在裡面都別活了),一路硬撐,能下去多深,基本就靠外殼有多堅固。

  • 7 # 未泯雙瞳

    嗯,這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知識,之所以潛艇在較深的下潛深度容易被壓陷,是因為潛艇中心是空的,人要在裡面進行必要的作業。而我們都知道,水壓與下潛深度成正比,當下潛深度不斷增加,因為要維持潛艇內部的壓力正常,致使內外壓差過大,那麼即便是鋼鐵外殼在突破臨界點後也依然有被壓陷的問題存在。

    那麼再來說說,鯨魚為什麼可以下潛到較深的海域而人類會非常困難呢?

    我們知道,人和鯨魚都是依靠肺呼吸的,而在下潛至一定深度以後,人體內和體外形成的壓差會讓人即便帶有水肺等呼吸裝置也無法抵抗巨大的水壓,肺無法像在陸地一樣擴張,所以呼吸極其困難。另外,人體內的腔體包括頭腔、胸腔、腹腔等,同樣無法承受非常高的壓力。所以,在下潛較深時,我們會感受到胸口,耳內等部位非常難受。

    再來說說鯨魚,雖然鯨無法像別的魚類用腮進行呼吸,但經過那麼多年的生物進化,鯨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洋生活,他們可以換一次氣在水下進行幾個小時的遊動,是因為它們的肌紅蛋白儲氧能力非常高。在海面換氣後,如果準備向較深海域下潛,鯨魚會壓縮自己肺部的體積,將肺部的氧氣儲存到有骨骼保護的氣管中,此時,肌紅蛋白超強的儲氧能力可以為它們在水下的活動持續提供氧氣需要。

    有些長時間潛水者,所運用的方法其實跟鯨魚非常相似,目前人類潛水時長的吉尼斯記錄是Stig Severinsen創造的22分鐘的記錄,但是在挑戰潛水記錄前,挑戰者通常都會吸氧氣10-20分鐘,目的就是讓肌紅蛋白充分吸收並儲存氧氣。這些可以長時間閉氣的人,肌紅蛋白的儲氧能力都比普通人要強至少50%以上。

  • 8 # 空氣世界

    鯨魚在潛入深水時,會有呼吸反應,讓其身體沒有內壓,外壓隨既被呼吸轉換釋放。而潛艇沒有這種裝備,潛入百米後,內壓排不出,外壓不停止,就成了一個聚焦點,被擠扁。這就是原因。另外,製做潛艇的板材也不對路,水裡用的板材應該是溶水韌度板(就是韌性板)通常用(防彈膠水,氧化水,鋼鐵溶液)煉成的板材才行,不然板材會很不對路,產生諸多毛病和異樣。

  • 9 # 月亮灣拉布拉多犬舍

    大部分鯨魚只能潛入水深500米左右的海里,只有少數抹香鯨可以潛入2000米深的海域進行捕殺,這還是源自於抹香鯨喜歡吃大烏賊,而這樣的烏賊在水深2000米左右活動,為了吃,它們也是付出了努力~

    人為什麼不能潛入深水

    大部分認為,潛入深水,在水中停留的時間長,和肺有關係,這點沒錯,但實際上,肺越大,在水中停留的時間長,可相反,潛入的深度就越低。

    鯨魚之所以可以潛入深水,是因為它的肋骨,胸骨,頸椎骨的連結處是鬆弛可以收縮的,隨著潛入深度的增加,鯨魚的肺會越來越小,最後收縮到一定程度以後,體外的骨頭起到保護的作用,可以增強對壓力的抵抗。

    人類的肋骨不足以支撐壓力,一是肋骨非常脆,嘎嘣脆同咱們吃的豬肋骨差不多。另外一點就是肺不會收縮,裡面都是空氣,承受不住太大的壓力。

    潛水深度不可怕,重要的是浮出水面的一瞬間

    總所周知,潛水的人經常會犯潛水病,潛水病主要是潛水人體內會生成氮氣,而氮氣在人類浮出水面的時候會形成氣泡,大型動物浮出水面氣泡會很大,快速出水容易爆炸,所以人類潛水員浮出水面都不能特別快,潛水病不是鬧著玩的。

    鯨魚潛水,肺會收縮,將肺內的空氣壓縮到氣管和支氣管之中,就不會產生氮氣,也不會有潛水病。

    人類潛水時間透過訓練是可以延長的,世界紀錄是可以在水中憋氣20多分鐘,潛水最深的紀錄是水下332米之多。

  • 10 # 艾伯史密斯

    答:鯨魚在下潛過程中,肺部逐漸縮小,使體內壓強增加,用來平衡體內外的壓強。

    水壓

    水中壓強和水深有關p=ρgh,深度每增加10.3米,壓強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在1000米的深度下,水壓高達97個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米承受970噸的重量。

    鯨魚的身體經過長時間演化,已經進化出適應深海潛水的能力,但也是存在極限的,一般鯨魚只在500米以上的淺水區活動,而抹香鯨最高可以下潛到2000米,再深的話鯨魚身體也承受不了。

    而軍用核潛艇,一般最大下潛深度在300米左右,就算是特製的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也就700米,無法和鯨魚的下潛深度相比較。

    原因

    當鯨魚潛入深水區後,鯨魚的肺部大大縮小,體內壓強增加,用來抵抗體外的水壓,使得體內外壓強平衡,這就是鯨魚不被壓扁的原因;但是鯨魚體內的壓力增加也是有極限的,超過極限之後,鯨魚身體也無法承受。

    由於核潛艇需要載人,人體所處的大氣壓強,需要保持在1個大氣壓左右,內部壓強沒有多大調節的餘量,於是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潛水艇內外壓強差越來越大。

    核潛艇不具備鯨魚那樣,用增加內部壓強的方法來抵抗深水壓強的能力,只能靠著金屬結構硬抗,所以核潛艇的下潛深度非常有限。

    但是對於科學研究用的深海潛水器,本身結構簡單,還採用了多層逐級增壓的結構設計,所以能下潛到海底1萬米的深度。

    其他例子

    生物經常用到類似的原理,來適應高壓環境,比如在馬里納亞海溝1萬米處的生物,體內充滿高壓體液,來平衡體內外壓強。

    甚至我們人類都是這樣做的,一個大氣壓強為101.325kPa,相當於每平方米面板承受10噸的重量,但是我們人類體內的壓強也在一個大氣壓左右,於是體內外壓強基本平衡,人體就不會被大氣壓強壓扁。
  • 11 # 賽先生科普

    題目中說鯨魚能潛入萬米深海是不可能的,但相比於人類造的軍事潛艇而言,鯨魚能下潛的深度是高於它的。

    (比如能下潛到兩千多米深的抹香鯨,相比而言,軍事潛艇的平均深度也就幾百米)

    我們知道鯨魚並不是魚,而是純正的哺乳動物,它和人類一樣,也透過肺部進行呼吸。那麼問題來了,海里的壓強是隨深度成正比的,那麼為什麼鯨魚能潛入深海而不被壓扁呢?

    剛才也說了鯨魚是透過肺部呼吸的,因此從原理上來講,鯨魚必須要使體內的壓強和體外的壓強保持一定範圍的平衡,這樣才不至於整個身體被壓扁。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鯨魚的肺部可以透過收縮的方式來增加內壓,並且外部的骨骼也會抵禦部分壓強。最後還有它出眾貯氧方式,它透過血紅蛋白以及肌肉中的肌血球素同氧氣結合(貯氧能力很強),這是深潛過程中主要的氧氣來源(因此它此時肺部的氣體並不多,這也降低了深海潛水的風險)。

    而人類的潛艇則沒有這麼靈活了,畢竟艇內有那麼多人需要生存,因此內部的氣壓要保持在平常狀態,而隨著深度的加深,潛艇內外壓強差就越來越大,直到極限深度就不能下潛了,否則潛艇就要扁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 12 # 來看世界呀

    肉有韌性,鋼脆易折,最主要的是潛艇內部是空心的,內部為了人員生活又不能有太大的氣體壓力,在深海中,潛艇外承受著幾十個大氣壓,足以把潛艇壓扁。

    鯨魚的體型龐大,但是這樣龐大的生物卻有獨特的本領,2000米深海到海洋表面都是它們的活動範圍。鯨魚是海洋哺乳動物,它們和一般的魚類不同,用肺呼吸,每次換氣可以供鯨魚在水下活動很長時間,但肺呼吸不好的地方是不能在水下呼吸,肺內空腔中充滿氣體,而氣壓又和外界海洋水壓差很多,雖然鯨魚可以透過收縮肌肉提升肌肉韌度,縮小肺部空間,提升肺內壓力抵抗海洋壓力,但這種能力也有限,所以鯨魚頂多潛到水下2000來米,再深也不行。

    人類的潛水艇一般潛幾百米就已經很難得了,一些用特殊鋼材製造的高強度小型潛艇,可以承受深10000多米的馬裡亞納海溝的壓力,這純粹靠的就是潛艇殼體的強度,內部的大氣壓力一個大氣壓左右,主要是人要在裡邊待著,氣壓太高人也活不成,比海洋深處幾百上千個大氣壓小的多,大型潛艇內部也都是空的,雖然內部做了很多分割,也可以增強潛艇的抗壓強度,但終歸無法承受深海的壓力。

    深海的探測比太空探測可難多了,至今已經有400多宇航員進入太空,而馬裡亞納海溝的海洋最深處人類卻只探索了不到10次,就在於海洋深處的壓力太大了,現代的材料還差點事。

  • 13 # 科學船塢

    據人類的下潛科學考察來看,深度達到8000米時,海洋生物存在的數量急劇下滑,基本上以一些體型極小,近乎透明的魚類存活,沒有鯨魚可以下潛至10000米深。

    抹香鯨最多也只能2000多米深,在水下待兩個多小時,一般的生活範圍多在500-1000米深,有時也浮到水面上來睡覺。

    鯨魚下潛為什麼沒事情?

    鯨魚本身就生長在海里,為什麼會有事情,而我們製造的潛艇才會水土不服呢。鯨魚與人類一樣,也是用肺部進行呼吸的恆溫哺乳動物,在它下潛時,肺部收縮,以增加體內的壓強,肌肉與骨骼會協助抵抗,最終達到內外壓強的平衡。

    鯨魚在水下待幾個小時,並且肺部內沒多少空氣,它怎麼生存?

    鯨魚體內可以貯氧,血液與肌肉中可以貯存氧氣,通常鯨魚在下潛之前會進行充分的呼吸。像鯨魚這種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一次充分的呼吸可以基本上換掉體內的氣體,這才決定了它可以憋氣2個小時以上。

    為了保護內臟,鯨魚體內會分泌一些類似脂類的物質,保護重要器官。

    那我們的鋼鐵潛水艇為什麼只能潛水幾百米呢?

    因為,潛艇下潛又不會進行肺部收縮,也不會分泌脂類物質保護內部結構,只是單純的以鋼鐵之軀來對抗來自於海里的龐大水壓,因為畢竟潛艇中還有許多人員在裡面生存呢,裡面是一個大氣壓,而水下則是數十個甚至是近百個大氣壓,單純的硬抗,對付70個大氣壓是沒問題的,再往上是無法對抗的,所以潛艇一般在幾百米水深下活動。

    但人類的一些特製潛航器可以下潛10000米深,這是鯨魚無法比擬的。

  • 14 # 科學認識論

    鯨魚可以下潛到萬米以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極限情況下,兩千米已經是鯨類最大的下潛深度。

    鯨魚下潛到一萬米,會被水壓壓扁。事實上,鯨魚屬於海洋哺乳動物,需要吸氧的。所以鯨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平面以下500米活動。

    如果鯨魚長時間在海里不換氣,就和人一樣被淹死了。鯨魚的肺比較大,在海平面以上換一次可以在水下保持數個小時,之後又得換氣。即便鯨魚可以下潛到萬米,換個氣還不麻煩死了。

    其實除了鯨魚,絕大部分海洋生物都是肉長的。目前已知海洋生物的生存極限也就8000多米。因為那裡的水壓足以壓碎任何海洋動物。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可能8000米以下還存在某種未知生物,比如微生物。

    而深海潛艇是高科技複合材料做的,足以抗拒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水壓。

    當然,導演卡梅隆下潛到深海一萬多米,不過他用的是探索型潛水器。不能長時間作業。

    我國的蛟龍號目前雖然只能下潛7000多米,但卻是作業型潛水器。可以完成除了科研任務以外的正常開採任務。而卡梅隆導演的深海挑戰號不能完成作業任務。

    這個問題回答完畢。鯨魚是肉長的,只能下潛到2000米以內,再深就被水壓壓扁了。

  • 15 # 科學探秘頻道

    鯨魚並不能夠潛入萬米,最多也就是潛入2000米的深度。常規潛艇深度也就300米左右,太深了就可能會導致船體損毀進水。

    鯨魚之所以可以下潛至2000米,是因為在2000米範圍內,鯨魚都可以調控體內壓力。在鯨魚下潛時,其血液會增加溶氧量促使內外壓力平衡。在鯨魚上升時,其血液內的氧氣會被分離出來,調節壓力下降。這樣保持內外壓平衡,鯨魚就不會被深海巨大的壓力壓扁。

    至於潛艇,因為內部空腔比較大,而且內部空腔是密閉系統,所以內外壓力是完全不平衡的。潛艇內部壓力只有一個大氣壓,而海水每10米一個大氣壓。到300米的時候已經有30個大氣壓了,相當於每平方米受力300噸重量,如此巨大的壓力,足矣把潛艇壓變扁損毀。除非是潛艇骨架承受能力比較強,才可以免受損毀。

    這就是潛艇下潛深度不深的原因。

  • 16 # 科學黑洞

    真的沒有鯨魚可以潛入萬米深的海域,況且世界上已知最深的就是馬裡亞納海溝剛超過1萬米,但是那裡很難存在大型生物。

    我們知道鯨魚也是哺乳動物需要靠肺呼吸,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了,光藍鯨的肺就可以達到十幾噸,可以裝滿上萬升空氣。但是藍鯨一般以小魚小蝦為食,這些大多數在海洋上表面,所以藍鯨的活動範圍大體上在海洋以下200米之內。水深度增加10.3米,增加一個標準大氣壓強,藍鯨承受的壓強在10-20個標準大氣壓強。

    而下前最深的應該就是抹香鯨了,它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最多的就是烏賊了,抹香鯨一般可以下潛到2000米深的海域,但這樣是極限了。在這裡他們需要承受將近二百個大氣壓。現在一般潛水艇只潛在500米左右的深度,這應該是最佳深度。設計研發上技術條件要求不會極高,當然也是最實用的深度,潛水艇並不完全追求深度。而一些深海探測器就是越深越好,例如大導演卡梅隆曾親自乘坐深海探測器進入到馬裡亞納海溝超過10000米的深度,特殊的設計也沒有被壓扁你。

    潛艇下潛的時候因為內部有人的存在,需要保證內部壓強為標準大氣壓,這樣就需要用其他辦法來抵抗海底的巨大壓強。例如內部進行分隔變成小房間,儘量讓空間小一點,同時支撐多一點抗壓。而鯨魚卻完全不必如此,它們在下潛的時候會減緩呼吸,減緩心跳。同時由於鯨魚的肋骨與胸骨、脊椎骨很特殊,它們連線很鬆弛較柔軟,並且隨著潛壓力的增大而進行收縮,肺泡也隨之收縮,可以減小內外壓強差抵抗壓力。

    鯨魚在水下停止氣體交換,這也可能是它們可以從海下近千米直到浮到海面,而不會得減壓病的原因。

  • 17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鯨魚是肉做的,潛入萬米深都沒事,為什麼鋼鐵打造的潛艇容易被壓扁?

    其實鯨魚到不了那麼深,假如鯨魚真不小心誤入海底的“午夜區”的話,那麼很抱歉鯨魚也會嚴重內傷,甚至死亡!魚類的極限深度為7000-8000M,當然在此深度以下也就幾種而已!因為並不是魚類就是到達所有的海底的!

    蛟龍號在印度洋底發現的魚類

    並非是魚類能到達海洋深處,人類在一定的條件下也能達到我們難以企及的深度,比如飽和潛水就能到達500M以上!但這需要長時間的適應過程,比如增減壓過程就將花去好幾天的時間,甚至為了海底1小時的作業而準備好幾天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即使是500M的深度也不是所有潛艇都能達到的,能達到這個深度的絕對是軍用級別的,因為一般的觀光潛艇也就數十米而已,500M深度即使大部分攻擊型潛艇都不常下去....!!

    那麼為何一個肉體凡胎都能承受的壓力但鋼鐵罐子都無法承受呢?其實箇中的關鍵就是內外壓力差!飽和潛水就是人體在逐漸增加的高壓環境中溶解了大量的高壓氧,當體內壓力與作業深度壓力一致時,那麼體內外壓力就是平衡的,理論上在這個條件下作業多久都沒什麼問題,但根據人體承受能力和疲勞程度仍然需要嚴格規定時間,並且需要大量時間減壓!

    而潛艇內部始終是一個大氣壓,當潛艇深度增加時,所有的壓力將被外殼所承受,500M水下就是每平方釐米51KG的壓力,當然攻擊型潛艇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1000M不能小覷了,如果1500M那麼絕大部分的潛艇都得掛了.....假如超過2000M那麼基本上就只有科研的深潛器才能到達的深度了!

    前蘇聯的K278是迄今為止下潛最深的攻擊型潛艇,它的下潛能力是無與倫比的。1988年K278下潛到了1020米的深度,但據說它的極限是1250M!

    可見深度對於內外存在壓力差的裝置是非常要命的,能到萬米深海底並且能自主工作的,屈指可數吧!不過如果是潛水鐘或者固定纜繩的則相對容易很多,因為沒有那麼多活動部件密封的門檻就小多了!比如詹姆斯-卡梅隆獨自下潛的“深海挑戰者號”:

    當然能到極深海底的魚類確實值得研究,但卻也無需為這肉身材料與鋼鐵比強度,因為兩者所起的作用不一樣!

  • 18 # 兵說

    鯨魚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其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98種,他們大多生活在海洋,還具備一定潛水能力,但是卻沒有一種鯨魚能潛入上萬米深的海洋。

    眾所周知,抹香鯨一直被譽為哺乳動物界的潛水“冠軍”,它們能在2200米的水深下待兩個小時之久,而其他大部分鯨魚都是在海平面以下200米內活動。如果鯨魚潛入萬米深的海洋,絕對會被壓扁的,它在下潛過程中會縮小肺部,使體內的壓強愈來愈大,以平衡體外的壓強,而超過極限鯨魚肯定會受不了的。

    現在潛艇下潛的最深的紀錄也只到海底1250米,一般常規潛艇沒有能潛深超過三百米的,而核潛艇最多也是在400到600米的深水區作戰,如果要使潛艇潛的越深,就需要更堅固的耐壓殼體,而這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成本,潛艇只要確保能躲過敵方搜尋就好了,沒必要花精力和資金研發潛水深度。理論上來說,潛水艇只要增加內部壓力,就可以繼續下潛,但是這種壓力人是承受不起的,人類的最高潛水紀錄也就300多米,再潛下去肋骨和肺都吃不消。

    能潛入萬米的深海洋恐怕只有深海潛水器能夠做到,因為它本身的構造就比較簡單,即有多層逐級增壓結構,又採用了多個螺旋槳推動的下潛方式。正所謂“上天”容易“下海”難,我國“蛟龍號”也只下潛到7062米的深海海底,而美國的“的裡雅斯特”號深潛器潛水10916米的紀錄至今還未被打破。

  • 19 # 思遠防務

    潛艇如果潛到很深的水裡會發生形變,那麼鯨魚等海洋生物為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潛艇又該如何進行這方面的改進呢?

    潛艇作為水下最為重要的一種作戰兵器,除了看重武器效能和航速等指標外,還十分重視最大潛深這個資料。潛艇能下潛的越深,那麼其被水面和空中反潛力量發現的可能就越小,潛艇就能更加安全和隱秘的執行任務。而且潛艇潛深效能越好,其在與敵方潛艇的交戰中就能獲得更大的優勢,因為敵方潛艇不能進入同等深度的水域,在發現和進攻上就先天處於劣勢狀態。

    而潛艇想要能多下潛一些,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不僅需要在設計佈局上進行大量加強加固設計,還需要換用更強效能的材料,這是因為潛艇面臨的一大天敵就是水壓。普通的鋼材很難讓潛艇進入數百米深的水下,而只有應用了鈦合金後潛艇才能嘗試進入千米深的水底。

    但是水中大量海洋生物卻沒有這種煩惱。這是因為海洋生物雖然在強度和堅固上性上難以和潛艇相媲美,卻擁有大自然最鬼斧神工的構造和適應性。歷經數千萬年的進化和適應,鯨魚等生物已經完全適應了深海的壓強和環境,因此憑藉獨特的身體構造其能夠在深海中暢行無阻。

    由於鯨魚的呼吸系統和身體構造能夠平衡水壓,所以其不至於被強大的壓力壓扁。因此其在數千米深的水中不僅不會呼吸困難,反而能在其中自由自在的遊動覓食。而這是長期陸上生活的人類和人造物體難以具備的,可見保持水壓平衡是其難以被模仿的獨特技能。

    而科學家也逐步發現了這個秘密。因此在研發最新一代的潛艇時普遍都將仿生學帶入了潛艇的外形和內部構造設計中。透過採用一系列的減阻設計和流體力學仿生應用,現代潛艇能夠進入將近千米深的海洋深處,這不僅使得潛艇的技術性能和應用場景大大增加,還促使各國研發新一代反潛兵器以對付潛艇。

  • 20 #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鯨魚下潛的越深身體內外的壓力差就越大,鯨魚為了維持內外壓力平衡會自動縮小肺部空間來提升肺內壓力,從而保持和外部水壓的平衡,但抹香鯨也只能下潛到2000米深度,再向下的話就不行了。

    人類的潛艇和深潛器是不一樣的,深潛器可以用小巧的以及和特殊形狀以及自身材料結構硬剛水壓,而潛艇主要就是軍事用途,體積龐大而且人員眾多,潛艇最深只能到達水下700米,一般都在300米左右徘徊。

    潛艇本身是無法像抹香鯨那樣平衡內外水壓的,因為人類脆弱的身體只能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存活,這就註定了潛艇的下潛深度不會太深,制約潛艇下潛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裡面有人,而且還有武器,如果潛艇內部沒有人也沒有武器,那麼它完全可以大膽平衡內外水壓來進行深度下潛。

    鯨魚這類的深海魚類是無法在淺海存活的,因為它們的身體結構已經無法適應淺海的水壓了,深海魚到淺水後會因為內外壓力差太大而爆炸,所以如果在海灘看到深海死魚的話一定要跑遠,因為它隨時會爆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馬昭到底有多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