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埋首故紙堆

    開國元勳蕭何、張良等為呂后力保惠帝劉盈的太子位。所以立國之初,根基不穩的情況下劉邦想更立太子必須考慮政局穩定,考慮功勳元老的態度。

  • 2 # 太宗歷史

    劉邦因為寵幸戚夫人,所以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雖然有很多大臣反對,甚至以死要挾,但沒什麼用,呂后當然也很害怕。於是呂后向張良問計,張良說天下有四個老頭,劉邦想招但招不到,這四個老頭因為劉邦經常侮辱人,所以都逃到深山,不願做漢臣,劉邦十分推崇敬仰他們。於是呂后趕緊低三下四把四個老頭請來輔助太子。

    不久劉邦把太子請來,又準備廢太子,但是後面跟了四個八十多的老頭,鬚髮皓白,衣冠甚偉,劉邦就問他們是誰。四個人報了姓名,劉邦大驚,我都請不來,你們怎麼跟著太子了。四個人說,太子仁孝愛士,所以天下都願意為太子死。劉邦感嘆說,太子的羽翼已經成了,於是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劉邦之所以打銷另立太子的念頭,主要是看到太子已經有較高的威望和人心支援,甚至超過了自己,廢太子已經不是原先幾個人以死要挾,一死了之那麼簡單了。並不是怕太子後面有什麼具體勢力,也不是怕呂后一族,因為再大的勢力肯定大不過劉邦。劉邦怕的是人心,搞不好自己老命都得擱進去。

  • 3 # 歷史百川

    劉邦在世時,呂后的背後並沒有什麼強大的勢力。呂后是劉邦的結髮之妻,在劉邦起事的時候獨自留守家中照看劉家老小,一直到劉邦事業有成時劉邦才將呂后接回。誰曾想劉邦卻早已納了小妾,戚夫人。這成為呂后心理產生劇變的巨大轉折,由懵懵懂懂的少女變成腹黑帝后。

    這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劉邦在外打仗,呂后在家中管理後方,並且管理的僅僅有條。特別是在韓信謀反一事上,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政治手腕,征服了所有的漢臣功臣。可以說,呂后不需要憑藉什麼勢力,自己本身就是一股強大的勢力。

    關於劉邦為何想要更換太子,張良曾說過:

    今天下安定,以愛慾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

    劉邦想要廢黜劉盈,僅僅是因為偏好的原因。

    劉邦草根出身,從死人堆裡打下了漢室江山,在長期的征戰生涯中磨鍊出帝王應有的帝王霸氣,在劉邦的眼裡,帝王就應該有帝王的樣子。而劉盈為人仁弱,不像劉邦,劉如意卻像極了劉邦。

    再者,劉盈乃是呂后的兒子,雖然貴為皇后,卻不受恩寵。劉如意是戚夫人的兒子,戚夫人就是那個將呂后愛情奪走的女人,劉邦對戚夫人疼愛有加,所以,劉邦幾次想要廢除太子,立劉如意為太子。

    但是,劉盈的背後有呂后,劉邦想要廢黜天子,呂后自然是不可能坐視不管的,想盡一切辦法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最後是求助於謀士張良,請來了連劉邦都請不動的四位德高望重的賢人,劉邦見劉盈的勢力已經形成,不可能輕易廢黜,才肯作罷。反觀劉如意,戚夫人沒有什麼政治手腕,立劉如意僅僅是劉邦的意向,劉如意的背後並沒有什麼政治勢力,劉邦即使有心立儲,也有心無力。

    關於劉邦是否想要廢后,是否忌憚呂后,在史料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我認為劉邦卻有忌憚呂后的心,但是並沒有廢后的想法。

    因為,漢初政局不穩,國家支零破碎,在劉邦歸西后,需要有一個能夠鎮得住所有勢力的人,這個人只有呂后。而劉盈是呂后的兒子,呂后又豈會對自己兒子的皇位窺視?

    其次,無論劉邦與呂后的感情如何,但是劉邦一直到歸西,呂后仍是劉邦最信賴的人。因為在劉邦病臥在床的時,劉邦就將身後之事全部託付給了呂后。

    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

  • 4 # 小任淺談史

    西漢初年,朝廷有三大派系:劉氏皇族、功勳元老派、呂氏外戚派,呂后的呂氏外戚這一股勢力在劉邦在世的時候,是最弱的;呂后的孃家只是一個富戶, 並沒有太大的勢力。

    01.呂后的外戚勢力

    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呂釋之因跟隨劉邦有功,被封為侯爵,而呂澤在高帝八年的時候就死了;呂后的妹妹呂嬃嫁個了樊噲,是劉邦平定天下的功勳又是最早跟隨劉邦的,官至左丞相;其次就是呂雉早年嫁給劉邦,最早跟隨劉邦的一批元老功勳們或多越少的與呂后有些交情,但並不屬於呂后的勢力。

    呂氏外戚勢力是在劉邦死後,極快的膨脹壯大,成為了朝廷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但在劉邦時期,這股勢力是比較弱小的,也不至於讓劉邦太多的忌憚。

    02.呂后和劉邦是政治上的合作關係

    呂后猜透了劉邦忌憚功勳的心思,順勢而為,幫助劉邦誅殺功勳;在沒有任何請示的情況下,就誅殺了韓信,後來劉邦沒有責怪呂后什麼;而梁王彭越劉邦本來沒準備殺,只是發配到蜀中去,可半道上碰見了呂后,就被帶回長安殺了,還被剁成了肉醬。可以說劉邦利用呂后的手來誅殺功勳,而自己可以躲在後面,劉邦怕承擔誅殺功勳的惡名,呂后的所為剛好符合劉備的心思。

    至於劉邦有沒有廢立皇后的心思,廢立太子和廢立皇后是一種結果;如果劉盈失去了太子之位,也將意味著呂后失去了皇后之位;所以廢立太子也能達到廢后的目的,所以劉邦的心裡既有廢太子的想法,那必然也有廢后的想法,只是劉邦不可能說出來的。

    03.劉邦在更立太子上的態度是比較堅決的 劉邦因寵愛戚夫人,也很寵愛劉如意,所以劉邦有了廢立太子的想法,而劉邦一致到死也因為這事鬱鬱寡歡,擔心他死後戚夫人和劉如意遭呂后毒手;劉邦透過誅殺功臣也看出可呂雉可不是什麼善良的小女人,而是一個殺伐果斷、政治手段極其高明的一個女人。

    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趙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於愛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之位必矣。

    《史記 留侯世家》

    劉邦在彭城之戰失敗後,逃跑的時候差點把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從車上踹下去,對虧了夏侯嬰相救,兩個孩子才得以脫險,這件事在史記中有兩處記載,一是高祖本紀,一處是夏侯嬰傳裡,兩處所記載的也基本一樣;劉邦不喜歡劉盈想廢劉盈立劉如意就很正常了。

    可以說劉備廢立太子的心思是很堅定的,及時是群臣反對,他仍然想廢劉盈立劉如意;只是劉邦的這個想法遭到各方的反對,最終也沒有實現。

    04.劉邦最終沒有廢劉盈立劉如意的原因

    (1)朝臣反對:

    當劉邦說出自己廢立太子的想法後,朝臣們一致反對,因為這不符合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度已經深入了人心;張亮、叔孫通,周昌等達成都勸劉邦,廢長立幼自古就是取貨之道,太子之事不是皇帝的家事,而是國家的大事,況且太子沒有失德的地方,不應廢劉盈立劉如意。劉邦在朝臣的反對下壓下立廢立之事,但劉邦還是沒有放棄。

    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奈何以天下為戲。

    《史記 劉敬叔孫通傳》

    周昌是劉邦的老鄉,深受劉邦的信任和器重,他的反對更加的強烈: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

    《史記》

    (2)呂后的政治手段

    呂后聽到劉邦想廢太子的資訊後非常恐慌,緊接著她鎮定下來,先是靜觀其變,當她看到朝臣都一致反對劉邦後,他借力打力,借朝臣的反對來打擊劉邦和戚夫人;又詢計張良,請來立商山四皓。從呂后掌權後的所作所為,呂雉是一個政治智慧極高的女人,她沒有向劉邦哭訴,而是冷靜對待,藉助一切力量來維護劉盈的太子之位。

    (3)輿論的壓力

    呂后聽從了張良的計謀,派自己的兄長花重金請來了商山四皓為劉盈助陣;商山四皓原本是劉邦特別想請出山為自己效力的四個隱士,劉邦一直沒有請到。當他看到商山四皓跟在太子後面的時候,劉邦最終打消了廢立的心思。他看到了劉盈已經羽翼豐滿,也看到了輿論對太子的支援。

    總結:

    劉邦廢立太子的想法和當時的制度不符,才遭到了一致的反對;而呂后巧妙的利用群臣的反對借力打力,最終讓劉邦妥協;劉邦雖為帝王,有著絕對的權利來決定,但太多的反對讓他感覺到如果再堅持廢太子,終會引起朝廷動盪,而且西漢初年,剛統一不久,天下人心未穩,有可能影響到國家的根本。

  • 5 # 四川達州人

    呂家外戚力量不小。

    呂后的哥哥是呂澤,曾經封侯。司馬遷對呂則有一個評價——發兵佐高祖定天下。

    這個發字,可以自己想象一下。

    呂澤是漢軍重要將領,陳豨等人都與呂澤關係好,也是在呂澤高祖八年死後才反叛。

    此外,呂氏外戚一直伴隨劉邦起兵,與各方關係不錯,張良等人也在幫助呂后。

    至於商山四皓,不過是劉邦無法撼動呂后劉盈地位後的無奈託詞而已。

    歷史上,皇后有太子兒子還輸了,也就只有個衛子夫而已。

  • 6 # 史學長空

    呂雉背後有呂氏家族(呂澤、呂釋之)的支援及太子黨的得力擁護者(周昌、叔孫通、張謀、商山四晧等);劉邦晚年確實想“廢長立幼”,但看到太子羽翼已豐,最後只能放棄。

    公元前205年,劉邦的漢軍乘項羽的兵馬陷入齊國之際,一舉攻下彭城,想接走自己的妻兒和父母,但項羽的騎兵回防迅速,沒有得成。漢軍與楚軍在睢水大戰,最後漢軍兵敗,劉邦的妻兒與父母被俘。直到公元前203年楚漢議和,才放回歸漢。

    呂稚回到劉邦身邊時,早已有戚姬在身邊陪伴。呂雉比戚姬年長。戚姬夫人自恃得寵,經常在劉邦身邊吹枕邊風,想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漢書外戚傳》記載:“戚姬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益疏。”

    呂后感覺到劉邦有廢長立幼之意,常常以太子劉盈“不類我”為理由,想改立戚姬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因“如意類我”為理由。

    呂后感覺到非常的不妙,安排自己的大哥呂澤,找張良出謀劃策,張良對呂澤說:“陛下在戰爭困難時期,確實能聽我的意見,但是如今因愛而要廢長立幼,這已經不是靠說就能了結此事的,陛下非常重視商山四皓,卻一直請不來,因為他們認為陛下對臣下太過傲慢。如果你們能把商山四皓請為輔佐太子,也許會有用。”

    呂澤一直跟隨劉邦南征北戰,漢初建時,被劉邦封為周呂侯,在高帝八年去世,追諡“令武”。

    呂后派二哥呂釋之,帶著太子的親筆信,同時備下厚禮前往,商山四皓看到太子的信中“禮賢下士”的言語,跟隨呂釋之下山。在此向大家說明一下呂釋之是誰?

    呂釋之是呂雉的二哥,劉邦起義反秦,一直跟隨左右,漢初建時,封為建成侯。惠帝二年去世。

    劉邦晚年,多次提出廢除太子,張良多次規勸,不聽其意見,後來稱病不上朝。而太子太傅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假裝聽從,但他勢必廢除太子,想立“類我”的如意。

    後來劉邦上朝時,見到太子身邊有商山四皓(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劉邦知道想廢除太子,已經不可能。呂雉的勢力已成。

    《漢書》記載:“羽翼已成,難動矣。呂氏真乃主矣。”

    劉邦宴請商山四皓,同時說:“麻煩四位好好替我照顧好太子。”劉邦看著離去的四位老人,指著他們對戚夫人說:“我想更換太子,但是,他們四位高士都來輔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難以撼動了啊!呂后是真正的主人!”此事之後,劉邦再也沒有提廢太子的事。

    總結:

    劉邦晚年,多次想廢除太子,立戚姬的兒子劉如意。但最後劉邦不得不放棄的原因:一方面原因是劉盈得力於太子黨的擁護。叔孫通誓死諫言、張良獻策謀劃,商山四皓輔佐太子讀書;另一方面,呂氏外戚集團的強大,呂后的兩個兄弟曾助高祖定天下,皆為將。“長兄周呂候,……次兄呂釋之為建成候。”

    戚姬身後沒有強大的勢力支援,只自恃得寵,在劉邦身邊吹枕邊風,最後劉邦去世,失去了支柱,註定成為悲劇人物。

  • 7 # 我有我的世界觀

    在更換太子這件事上,劉邦越到後來越不敢胡來,這已經不是他一個人能說了算的 。因為呂后背後的勢力幾乎就是整個國家意志,幾乎全部朝臣的支援。趙王如意 如果沒有朝臣們的輔佐 ,那國家政治就會陷入癱瘓 。劉邦為了國家政治的正常運轉,政權的持續穩定,只有打消更換太子這個念頭。

    劉邦的歪心思“想更換太子”,是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戚夫人的“枕頭風”。

    劉邦在南征北戰過程中,收立了不少姬妾、嬪妃。這其中,最受寵幸的就是“戚夫人”。戚夫人有沉魚落雁之貌,劉邦從征戰各地和初入關中,入蜀漢,然後定三秦,最後烏江滅項羽,一直都是戚夫人陪在身邊。

    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免不了從全國各地挑選佳麗美顏充實三宮六院 。但戚夫人仍是他最寵愛的一個 ,自然,陪侍次數也是最多的一個。

    呂雉,是劉邦貧賤之時的髮妻。劉邦南征北戰時,呂后農活、桑織樣樣皆能,又替劉邦照顧著一家老小。還曾被項羽扣留在軍營中作為人質 。前半生基本上可以說是在苦難中渡過。

    劉邦建立政權後,呂雉被立為皇后。一方面,她要精心治理著後宮;二方面,剛剛建立的王朝,政權還不太穩定,她要輔佐丈夫穩固劉氏江山。三方面,呂后已經年長色衰。

    因此,作為皇后的呂雉,反而陪侍的次數很少。表面看起來,她的身份很尊貴——皇后,但是,實際上她並沒有得到什麼寵幸。

    而戚夫人,就利用倍受寵幸的優勢和陪侍的先決條件,經常向劉邦吹枕頭風 ,請求立自己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史記·呂太后本紀》

    二,劉邦認為如意更具有做皇帝的稟質。

    呂后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兒子劉盈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就被立為太子,女兒即“魯元公主”。戚夫人為劉邦生下一個兒子——如意, 在漢九年(公元前198年)被封為趙王。

    劉邦仔細分析了劉盈和如意兩個人的性格 、氣質和相貌,認為劉盈生性仁慈、軟弱,沒有做皇帝的能力。而如意在各方面都更像自己,做皇帝比劉盈更加適合。

    孝惠(劉盈後來的帝號)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史料·呂太后本紀》

    在這兩個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劉邦就有了更換太子的想法 。

    劉邦想更換太子,第一關就沒有過,這事遭到了大多數大臣的反對

    一次朝廷議事,劉邦說出了欲更換太子的想法,可剛一說出口,許多大臣便立刻反對。太子太傅孫叔通更是以死相諫。

    孫叔通說:“昔日晉獻公就是因為寵愛驪姬,想廢太子,結果使得晉國遭受幾十年的大亂,為天下人所恥笑……如若陛下一定要換太子,立趙王,臣一定先死 。”

    其他大臣也紛紛勸諫,劉邦只好答應:“好!不換太子!”但這只是口頭上答應,其實內心還是想找機會換太子。

    按照封建宗法,根據呂后的能力以及呂后家族的勢力,劉邦想要更換太子,都困難重重

    ①封建宗法繼承製,為“嫡長子繼承製”。劉盈為皇后唯一的兒子,也是劉邦的長子。如果沒有重大過錯的話,根本就不存在廢與立的問題 。

    ②呂后能力超強,在劉邦爭奪天下和後來的穩固劉氏江山,剷除非劉姓諸侯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在誅殺韓信、彭越等位高權重的諸侯上面,呂后都是主謀。如此一個鐵腕女人 ,絕不會對劉邦更換太子的做法善罷甘休!

    在彭城,劉邦的56萬大軍被項羽的三萬精兵打得東奔西逃,死傷過半。後來由於天氣的異常, 劉邦才得以逃生。是呂后的哥哥周呂侯為他收聚散卒,重整旗鼓。

    天下平定後,呂后家族多封侯晉爵。

    呂后兄二人,皆為將。長兄周呂侯死,封其子呂臺為酈侯,子產為交侯,次子呂釋之為建成侯。——《史記·呂太后本紀》

    而対於戚夫人,只是孤家寡人跟隨劉邦,沒有任何家族背景。平時也沒有去結交權臣,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政治勢力。

    所以說,在呂后與戚夫人本人以及家族方面,劉邦想要更換太子,這一關也邁不過。

    朝廷重臣的反對,以及四位耄耋的出現,為劉邦想更換太子的想法徹底關上了大門

    周昌——與劉邦是同鄉。劉邦起事時,隨劉邦破關入秦,為劉邦奪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任“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三公之一,負責監察百官。設定此職位,是皇帝用來制衡丞相的,若丞相遭罷免或者其他一些情況,一般都是由御史大夫進位,相當於“準丞相” 。

    周昌性格剛毅堅強,敢於直言不阿,連蕭何、曹參都很敬重他。反對劉邦更換太子時,周昌的反應非常強烈。

    這樣,劉邦想要更換太子的步伐 就更加沒辦法往前推進了。但是,他要更換太子的念頭還沒有完全熄滅,他還一直在猶豫著。

    黥布謀反,劉邦帶病親征。平叛歸來後,身體每況愈下,想要更換太子的想法就更加強烈了。 直到呂后採用了張良的“絕招”,劉邦才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一日,劉邦大宴群臣,見太子身後站著四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銀鬚花白,衣著也與常人不同,劉邦感到奇怪。 當得知這四位老人正是自己尋找多年而未得的高人時, 就問他們“為什麼要跟隨太子?”

    四老說:“我等講求骨氣,不願受侮,所以躲進深山。現在太子對讀書人恭敬有禮,為人仁義孝明,我等當然願意跟隨太子,侍奉左右。 ”

    (漢惠帝劉盈劇照)

    劉邦此時不得審時度勢了:當年四位長老不願意輔佐我,而現在卻願意跟隨太子。劉邦認為:太子早已羽翼豐滿,此後不宜再更換太子了。

    四位長老飄然而去,劉邦對坐在身旁的戚夫人說:“我真想更換太子啊!只是現在為時已晚。太子在四老的輔佐之下,羽翼已豐,難以動搖了!”

    綜上所述,①按照封建宗法繼承製,劉邦要換太子就邁不過這一關。②呂后辦事幹練,柔弱的戚夫人無法可比。③呂后強大的家族背景更是戚夫人望塵莫及。④朝臣幾乎都反對更換太子,如果劉邦強換太子,那日後如意即使登上帝位,沒有朝臣的輔佐和配合,國家的政局將不會穩定 。⑤劉邦認為太子有四老的輔佐,國家將會治理的更好。

    所以,即使如意比劉盈更具帝王資質,即使戚姬更得寵,即使劉邦更喜歡如意,儘管劉邦多次反覆,猶豫不決,可更換太子的想法,最終沒有成功。

    戚夫人聽到後,淚眼婆娑,她不得不為劉邦駕崩以後自己和兒子的性命擔憂 。劉邦找了一個呂后最敬重的人——周昌去輔佐如意,封為趙王如意的丞相。

    但最終詭計多端的呂后採用“調虎離山”之計,還是將戚夫人和兒子如意都殘酷地殺害了。

    呂后逼迫如意喝下鳩酒;把戚夫人砍去手足,灼爛耳朵,挖掉眼珠,又灌啞藥,然後丟進廁所。稱之為“人彘”。

    文章最後,我想問問呂后:你的兒子坐上了帝位,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從各方面來說,都不會對你的生命和你家的皇權產生威脅,可為何還要對他們窮追猛打?而且手段還那麼殘忍?

    你還是那個從農村出來的善良、仁慈的女人嗎 ?怎麼一當上太后,心腸就變得如此蛇蠍,如此狠毒!?你也不是人啊 !更不配做女人 !

  • 8 # 王涉

    呂后哥哥們有兵,樊噲是妹夫,劉邦老了,戚夫人沒勢力,劉如意太小。

    功臣集團都不傻,能支援劉邦廢長立幼的,只有異姓王,還大都被劉邦陰死了。

    假如劉邦反過來做事。

    不殺異姓王,

    第一,沒有白登之圍,異姓王分分鐘滅死匈奴。

    第二,韓信,彭越,英布,任何一個人命為輔政大臣,都可以保劉如意登基,制衡呂后和功臣集團。

    第三,異姓王在,也可以制衡皇族宗室內訌。

    怪只怪劉邦太膽小,害怕皇帝寶座丟了,最後還不是給呂后霸佔,反而坑了寶貝兒子劉如意。

  • 9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劉邦有了一番事業以後,身邊的女人也多了起來。呂后一直在家裡操持整個家的事務,非常辛苦。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公婆,而且還有一兒一女需要撫養,好不容易等到劉邦發達了,呂后卻不得不面對這麼一個現實。

    劉邦身邊女人眾多,可是最受寵的,只有戚夫人。戚夫人比呂后年輕漂亮,自然是把呂后給比下去了。更可氣的是,戚夫人還為劉邦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劉如意。

    這劉如意比呂后的兒子劉盈顯然要聰明的多,所以劉邦常常打算把劉盈給廢了,改立劉如意做太子,將來好繼承皇位。

    01張良建議呂后請商山四皓,這是說服劉邦的好辦法。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呂后當然是無法跟劉邦鬥爭的,畢竟劉邦才是帝國的主人,他想要立誰為太子,呂后不能插手。

    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於是呂后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史記》

    可是劉盈是呂后的兒子,呂后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做皇帝,這樣一來呂后就能大權在握。這個時候劉如意卻成為了劉盈的重要對手,呂后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說服劉邦。

    無奈之下呂后只好找到了智謀出眾的張良,她希望張良為劉盈多說兩句好話。張良表示現在說什麼也不能改變劉邦的意願了,只有去請商山四皓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商山四皓是什麼人呢?他們四個人是秦朝時期的博士,是學識淵博之人。當初劉邦滅亡秦王朝以後,他們四個人就隱居了起來。等到漢朝建立以後,劉邦打算去請商山四皓出山做官,請了多次他們都選擇拒絕。在劉邦眼裡,商山四皓是治國的能臣,有他們輔佐,自己的江山才能永久穩固。所以呂后費了很大勁請來了商山四皓,每次太子劉盈出入宮中,這四個人都要時時跟隨,劉邦就感到奇怪了,一問之下,原來這四位老者居然是傳說中的商山四皓。

    劉邦恍然大悟,原來這四個人是來輔佐太子劉盈治理國家的。連他自己都請不來的高人,居然被劉盈給吸引來了,劉邦覺得劉盈已經成了氣候,也就放棄了廢太子的念頭。

    呂后得到商山四皓的幫助,終於穩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可是商山四皓為什麼會願意幫助劉盈呢?他們難道看不出劉盈不是天下之主的料子?

    02劉盈登基以後,商山四皓的蹤影全無。

    在商山四皓的幫助下,劉盈順利穩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劉邦去世以後,劉盈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大漢王朝的天子。

    太后欲王呂氏,先立孝惠後宮子彊為淮陽王,子不疑為常山王,子山為襄城侯,子朝為軹侯,子武為壺關侯。太后風大臣,大臣請立酈侯呂臺為呂王,太后許之。建成康侯釋之卒,嗣子有罪,廢,立其弟呂祿為胡陵侯,續康侯後。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名義。十一月,呂王臺薨,諡為肅王,太子嘉代立為王。三年,無事。四年,封呂嬃為臨光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及諸侯丞相五人。---《史記》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商山四皓突然就沒了。這四個人就好像憑空蒸發了一樣,往昔被認為是治國能臣的這四個人,既然已經出山了,為什麼在漢惠帝時期,消失不見了呢?

    這四個人已經選擇出山,就絕對不會再回去,至少從主觀意願上不會選擇回去,那麼是什麼導致他們失蹤了呢?我認為有這麼三個可能。

    第一,劉盈登基以後,商山四皓失去了他們的作用,所以也就不再被呂后所重用。而且呂后大肆任用呂家人,對這四個人插手朝政的事情並不滿意,所以他們負氣離開。第二,商山四皓只是在名聲上比較響亮,其實沒有什麼治國的才能,他們之所以在後期碌碌無為,或許是因為呂后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沒有重用他們,使得他們離開。第三,商山四皓並非真心實意想要幫助漢惠帝,他們是秦朝的舊臣,之所以不願意出山,就是因為他們痛恨漢朝取代了秦朝。幫助劉盈上位,是看出劉盈有胡亥那種敗家的特質,所以劉盈上臺後他們便走了,等著劉盈自己把大漢王朝給毀了。

    這三個可能當中,我認為最可能的是第一種,呂后從來就是一個既得利益者,什麼時候這些人有用沒用,呂后是一清二楚的。

    商山四皓的到來,可以幫助劉盈穩定太子之位,所以那個時候他們是很有用的。可是劉盈登基稱帝以後,國家不需要這四個不聽話的老頭來治理,所以他們就變得沒用了。

    至於第三種可能,我覺得是最可怕的一種,這是我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因為劉盈身上懦弱的氣質,完全體現出他是一個亡國之君的特質,商山四皓為秦王朝報仇雪恨滅亡漢王朝未嘗不可。

    03呂氏家族的壯大,成為了漢王朝最大的威脅。

    呂后輔佐兒子登基以後,她也順利地成為了帝國的核心人物。劉盈只是她手裡的一個政治工具,有劉盈的存在,她治理國家手握重權才有了合法性。

    當政以後,呂后先誅滅了自己的政治對手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隨後開始大肆封賞呂家的人。基本上老呂家的人都參與到了朝政治理的事情當中來。在漢惠帝駕崩以後,呂后失去了掌權的合法性。這個時候陳平在張良兒子張闢疆的建議下,將呂臺、呂產和呂祿這些呂家的宗室提拔為將領,分別掌管京城的軍權。此外又將呂家的其他人安排入朝,成為掌握朝中重權的大臣,完全聽從呂后的調遣。這樣一來陳平等人才躲過了一劫,順利地成為了呂后的心腹。

    不過這也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呂家人從此徹底成為了大漢王朝最有權勢的家族。他們家族的成員,幾乎充斥在整個朝堂之中,百官之中全部都是他們的耳目。

    太后稱制,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勃等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史記》

    呂后的地位終於得到了穩固,前少帝上臺以後,所有的政令全部都是從呂后這兒發出的,呂后甚至把家族成員封了幾個異姓王,違背了劉邦定下的祖制非劉姓者不得稱王。

    總結:多行不義必自斃,呂后的張狂為呂家埋下了禍根。

    誰能收拾呂家人呢?壓根就沒有,只要呂后當權一天,她就能夠保住呂家的天下。劉家天下儼然已經成為了老呂家的天下,所以呂家成為了大漢江山最大的威脅。

    可是人總有老去的一天,呂后也總有死掉的時候。呂后死後,呂家人還想要把持朝政,這可就不能放任他們亂為了,呂后再怎麼說也是開國皇帝劉邦的原配夫人,可呂家人跟劉邦就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為了防止漢王朝被呂家王朝取代,陳平和周勃果斷髮動了討伐諸呂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呂家全族都被滅了。就連漢惠帝生的幾個孩子,也都被陳平他們給殺了,因為他們身上也有呂家人的血脈,自此呂氏一族幾乎殆盡。

    參考資料:《史記》

  • 10 # 公元前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強調兩個關鍵點:(1)劉邦是個聰明人,他屬於那種一點就透的人,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對張良的使用上:“《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張良提的“策”,只有劉邦能懂是什麼意思;(2)商山四皓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人物,絕對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商山四皓,說的還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期七十位博士官中的四位,主要負責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職,也就是他們的職位可有可無,劉邦邀請他們,就是為了給自己裝面子而已。

    劉邦和呂雉夫妻數十載,呂后的智商和才能怎麼樣,劉邦非常清楚,劉邦也知道商山四皓其實根本就沒有才華,劉邦只是用了迂迴的策略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罷了,呂后根本就不可能謀劃出來這種計謀。呂雉的性格是做事決斷果斷而又狠辣,並不是以謀略見長的,能給呂雉想出這種辦法的,只有張良一個人。

    而劉邦也清楚,張良透過此舉就是向他傳遞幾個資訊:(1)呂雉是不怕你劉邦的,甚至可以為了太子之位和劉邦翻臉。當時呂氏一族,人丁興旺,在朝堂和軍中大權在握;(2)即便是劉邦能把如意立為太子,但在劉邦時候,呂后能輕鬆將如意的皇位給廢了!這一點劉邦非常清楚,控制朝廷和軍隊的那些元勳,大多都是沛縣的舊人,他們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肯定會站在呂雉這樣一邊。

    張良作為漢初三傑中最深謀遠慮的謀略家,早已把大漢朝堂的局勢看得清清楚楚,以呂雉為代表的沛縣集團肯定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地位,唯一的顧忌就是漢高祖劉邦本人。張良提出請商山四皓的一件,實際上就是試探呂后內心深處對這位漢高祖到底是不是畏懼,而這也是劉邦更立太子的唯一優勢,要知道,當時的劉邦已經到了馬上要駕崩的地步了。

  • 11 # 歷史神秘人

    劉邦最喜歡的兒子就是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他一直想廢了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呂雉知道劉邦的心思,夫妻兩人鬥了一場,劉邦面臨的阻力過大也就放棄了廢立的想法!

    劉邦把自己改立太子的想法給群臣說出來時,遭到群臣的激烈反對,所有的大臣一致反對劉邦那樣做!你劉邦有什麼理由廢掉太子啊,嫡長繼承製度深入人心,劉盈沒有失德和犯什麼錯誤,何況大家都蠻喜歡劉盈的,怎麼能隨便廢了呢,你沒有理由廢啊,你劉邦能說出什麼理由嗎,說不出啊,太子廢立是國家大事,不能由你劉邦個人喜好亂來呢!對群臣來說,這是原則,必須遵守,仁厚的劉盈是個守成之君,這一點是公認的,世俗制度所產生的阻力是很強的,作為皇帝的劉邦也不能一意孤行亂來,最後在大家的反對下,劉邦放棄了廢立太子的想法,不過內心還是沒有放棄!

    呂雉聽了大家的反對後,也是緊張的,畢竟她感覺到劉邦開始防範自己了,也許廢立太子裡面也有一層廢掉皇后的意思,以呂雉和戚夫人的關係,一旦劉如意上位了,她呂后能保住地位,能不被清算嗎,誰也不能保證,呂雉認為自己必須要贏,自己的兒子一定要當太子!於是呂雉問計張良,張良也是支援劉盈的,所以張良出了一計,告訴呂雉,你如果請到德高望重知識淵博的商山四皓當劉盈的老師,那劉邦也就無可奈何啦!商山四皓還真的在呂雉的懇求下當了劉盈的老師,當劉邦看到這四個老頭都願意做劉盈的老師,以前這四個老頭劉邦自己都請不出山,劉盈做到了,所以劉邦感嘆,兒子的羽翼長成了,是廢不掉了!因為劉邦知道劉盈已經有威望和人心支援了,這四個老頭雖說人數少,可造成的輿論力量卻非常強,有他們的站隊對劉盈的支援,就是天下輿論對劉盈的支援,你劉邦還真不敢冒著被天下人反對而廢了太子,這個鍋太沉了,劉邦背不起啊,最終劉邦還是放棄了改立的想法!

    劉邦知道如果自己不放棄,呂雉會發狠到底,現在找來商山四皓是文鬥,一旦爭鬥下去,也許就是武鬥了,劉邦人老了,不想折騰了,萬一搞得整個朝廷動盪,內部不團結,君王和群臣鬧矛盾,夫妻之間又不和,那還怎麼收拾呢,打下天下已經不容易了,將來考慮的是如何守住江山,江山和皇帝個人愛好往往是相沖的,劉邦實在不想自己的江山不穩,劉盈也不算差,傳給誰也不是傳嘛,何必多折騰呢,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 12 # 星海一沙鷗

    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原配妻子,出身名門,若非呂父透過相面,將劉邦作為一支績優股投資,呂雉不會嫁給這位沛縣有名的混混,好吃懶做到處結交的風流人物,婚姻的前半段,她是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的,帶著兒女獨自耕作操勞家事,或是被項羽俘虜兩年多,歸來時已是色衰而愛馳,還是子女被父親推下馬車的無助,無從知曉。

    呂后一直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看慣了血染疆場,爾虞我詐。練成了女性難有的堅強的個性,並且學習了帶隊伍,布人事的本領。

    若要說他背後的勢力,個人覺得一部分是呂家,呂家本來就是名門,世家貴族,勢力自然很大。另外一個就是呂后自己在這麼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提拔出來的一批將領和親信,為她臨朝親政培養了無數人才。

    漢高祖並不喜歡性格柔弱的太子劉盈,想要劉如意接手劉姓天下,可惜呂后早已不是當年在沛縣忍受的年輕婦人了,她和備受寵愛的戚夫人不同,早年艱難的操勞家事、和丈夫的聚少離多,再加上丈夫對待自己和子女的不聞不問、無關痛癢,早已讓呂雉看清了形勢,現實給不了她成為怨婦的時機,危機來臨,兒子劉盈性格軟弱,做不了任何自保的事情,那麼只有依靠母親來庇護。

    這種情況下,劉邦自然也能看出端倪,但呂后不是戚夫人,很多時候需要呂后來給劉邦做參謀,劉邦也習慣了呂后在身邊,這麼一個有能力的女人給自己分擔管理一個大國的壓力,換誰不樂意。

    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下,劉邦立太子自然會猶豫。

  • 13 # 歷史便籤

    呂后祖上只是秦朝末年齊國始祖呂尚的後裔,呂后的實力有哪些呢?

    第一,內心強大。呂后是一名智力過人、性格剛毅的賢內助。呂雉當初被“以貌取人”的父親逼迫,下嫁給大自己十幾歲的劉邦。起初劉邦不務正業,吹牛逍遙,但呂雉沒有氣餒,仍努力操持家業。劉邦造反後,顛沛流離,輔助劉邦。天下初定後,除掉功高蓋主、威脅皇室的韓信、彭越等諸侯,為穩定天下起到重要作用。對於劉邦的軟弱、天性逍遙的性格,便讓他心狠手辣去殺功臣兄弟,可能只有剛毅的呂后做得到。

    第二,治理有方。用黃老之術,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修養生息,穩定天下。劉邦不愛讀書,只善用人。對於治理天下的問題,最終也變相拱手交給了呂后。呂后作為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對其評價可見其統治期間的效果:“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可以說是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第三,善御群臣。呂后是個強勢派,鞏固太子地位,排除異己的能力,非比尋常。掌權後,迅速培植呂氏家族,蕭何、張良及後人都為其所用,馭人之術,的確高明。其裙帶及見風使舵集團迅速形成了與劉氏家族的對抗局面,其在世期間,徹底壓制了劉氏皇族勢力。

  • 14 # 蜀中梁哥哥

    劉邦是草根出生的皇帝。從草根起事,經過多年征戰,建立大漢帝國。劉邦的能力不容質疑,有智謀,善用人,處事靈活,能因勢利導。他身邊有很多能人,都是人中龍鳳,個頂個的出眾,劉邦能把他們收歸門下,死心塌地為他賣命,就說明劉邦不是一般人。

    但在更換太子一事上,劉邦反覆再三,呂后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邦自己也很猶豫。原因如下:

    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是傳統

    《春秋公羊傳》載“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有這個依據,以後慢慢演變為“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這規矩的目的,是為了抑制兄弟之間為奪位相互殘殺。同時也防止庶民百姓,家庭財產之爭。劉邦雖然善於打破傳統,但傳統的東西根深蒂固,是骨子裡的東西,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感覺到。

    劉盈是嫡長子,太子位理所應當,不容質疑。劉邦也明白,劉盈是嫡長子,是不可辯駁的事實。當他答應戚夫人,要立戚夫人兒子如意為太子的時候,可能他自己心裡都底氣不足,這也是他要拿這個問題跟大臣們商量的原因。如果他心中無這個規矩,依他劉邦的性格,哪需要商量啊,直接宣佈就是了。

    所以說,首先,劉邦心裡就覺得“廢長立幼”,自己做得不仁義、不地道。因為底氣不足,是他後來跟呂后、跟大臣們無法鬥爭到底的根本原因。

    朝中大臣極力反對

    朝中這些大臣,是跟劉邦一起打江山的哥們。大漢江山,有他劉邦的份兒,同時也有這些哥們弟兄的份兒。就是說,大事情上,不能你劉邦一個人說了算。換太子,雖然是你劉邦的家事,但也是國家大事,得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劉邦的這些大臣,跟呂后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感情上更傾向於呂后,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大臣們跟劉邦打天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可以享受幾天,他們需要安穩的生活。如果因為“廢長立庶”的事,兄弟反目,朝廷震盪,大臣們日子不好過。

    朝中大臣的極力反對,使得劉邦不敢擅自換太子。畢竟,他百年之後,他還寄希望於這些大臣們輔佐他的兒子,讓劉漢江山永固呢。

    戚夫人的“枕邊風”力道有限

    戚夫人,劉邦很喜歡的一個女人。愛屋及烏,劉邦還喜歡戚夫人生的兒子如意。但要知道,劉邦當了皇帝,如許多美女往他懷裡鑽。要漂亮有漂亮,要年輕有年輕,要善解人意有善解人意,就是說,天下的美女多了去。再說了,劉邦後宮還有佳麗三千呢。

    劉邦對女人,本來就是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睡一個,睡一個棄一個。能和戚夫人保持這麼長時間的關係,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戚夫人出於自保,叫劉邦換太子,劉邦滿口答應。戚夫人忘了,他劉邦答應的話,能上算嗎?

    戚夫人在這件事上,一點也不明智。吹枕邊風、哭鬧,都是無濟於事的。劉邦能照應你母子二人,就應該知足。畢竟劉邦還有那麼多女人,還有那麼多兒子。

    總結

    劉邦換太子的事情上猶豫不決,劉邦自己及大臣們的態度,才是關鍵。劉邦最終沒有換如意為太子,呂后是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大臣們支援呂后,也是為他們自己。劉邦最終的考慮,仍然為劉漢江山著想。

    參考資料:《史記》《春秋公羊傳》

  • 15 # 方城闕

    呂后背後有什麼勢力,不誇張的說,在劉邦更立太子這件事情上,由於不合禮法,呂后藉此大做文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迫使劉邦不得不打消念頭,走到立嫡立長的正統道路上來。

    那麼呂后背後有什麼勢力,其實是不言自明,非常清晰的。

    一、呂后自身威望與實力

    因授父親呂公之命,身為富家女的呂雉下嫁給時為窮漢且比她大十八歲的劉邦。由此開始,兩人搭起夥來過起了小日子,呂雉先後為劉邦生下了兒子劉盈,女兒劉樂。

    後來,劉邦因私放刑徒隱匿於芒碭山中,呂后因此事受牽連,還蹲過秦朝的大獄。當劉邦為壯大隊伍準備起事時,呂后與蕭何絞盡腦汁,裝神弄鬼為劉邦立威,取信。可以說,“斬白蛇”、“頭頂祥雲”等發生在劉邦身上的靈異事件,背後都有呂后的謀劃之功。

    此時的呂后,既是劉邦患難與共的髮妻,又是輔佐劉邦成大事的功臣,因而在豐沛功勳集團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劉邦彭城失敗後,呂后與劉太公皆被項羽的楚軍擄去,在楚軍營中過了近三年的囚禁生活。不同尋常,性格剛毅的呂后,一面承受著兒女離散的思念之苦,一面為公公劉煓性命之憂而擔驚受怕,倍受煎熬。

    禍之福所倚,在三年的囚禁中,由於呂后悉心照料劉太公的生活,從而使她在回到漢軍陣營後,享有別人不可比擬的威望。

    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呂雉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后,執掌後宮,母儀天下。並在剪除異姓王韓信、彭越時,充分發揮了自己殺伐果斷,斬草除根的剛毅性格,使得滿朝文武人人懼服。

    二、呂后身後強大的外戚勢力

    劉邦之所以能夠舉事成功,除了豐沛集團的鼎力支援,也離不開呂后兩位哥哥呂澤與呂釋之的全力相助,尤其是大哥呂澤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但因為後來呂氏被誅的原因,呂澤的具體功績在史料中語焉不詳,難覓其蹤。《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這麼一段話,值得留意。

    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漢王乃西過樑地,至虞。

    此時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大敗而逃,極其狼狽,最終逃到呂澤據守的下邑,在此稍事休整,收攏殘兵敗將,並在呂澤部的掩護下,向西經過樑地,到達了虞這個地方。

    而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幾處提到以下幾位功侯都是呂澤的下屬:

    陽武侯丁復,食邑七千八百戶。

    曲成侯蠱逢,四千戶。

    阿陵侯郭亭,食邑不詳。

    東武侯郭蒙,二千戶。

    以上4人,都是身居漢初最早分封的二十幾位大功臣之中,由此可見,呂澤在劉邦麾下舉足輕重的地位。

    值得揣摩的是,劉邦更立太子的想法,是在呂太公、呂澤去世後方才提出來的,從而可以看出呂氏宗族在大漢建立時所做出的貢獻以及當時的地位。所以只能等到呂公、呂澤去世,呂氏勢力削弱後,劉邦才提出更立太子的想法。

    三、功勳們對呂后維護太子之位的支援

    劉邦三番五次欲更立太子,也引起了功臣集團的疑慮與反對。

    雖然史料中僅記載了叔孫通、周昌、張良的反對行為,但這僅僅是有史可查的,沒有記錄在史料中的反對者實際很多,如《史記•留侯世家》中,就借張良之口說出了眾多功臣們的反對之聲。

    留侯曰:“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慾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

    暗喻當時因為更立太子,有眾多的功臣勸諫過劉邦,但劉邦執拗不聽。

    無奈之下,張良為呂后獻上請出商山四皓之策,以此來表明維護太子的決心。劉邦是何等人物,他透過商山四皓出山的表象,認識到太子劉盈已羽翼豐滿,其背後不但有以呂后為首的外戚力量鼎力相助,還有著他所倚重的功勳集團暗中扶持。思前想後,為了漢朝江山永固,劉邦不得不打消了更立太子的想法。

    在寵妃戚夫人的怨望中,無可奈何的劉邦賦詩一首,以此抒發自己的悲憤心情。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結語:

    已進入生命晚期的劉邦,透過更立太子之事,窺探到太子劉盈早已今非昔比,在他的身後,站立的是以呂后為首的外戚集團及自己所倚重的功勳集團。自己如果勉為其難,強力推行更立太子,就將面臨著大漢王朝分崩離析的危險局面。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了漢朝江山社稷,為了劉氏宗親永掌權柄,自己只能退而求其次。

    最後,熟知髮妻呂后為人的劉邦,為防止自己死後呂后為首的外戚勢力做大,將死之際與眾大臣殺白馬盟誓,留下了最後一道政治遺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既使這樣,在劉邦死後,也沒能阻擋住呂后把持朝政,迫害劉氏宗親,濫封諸呂為王的政治亂象。由此可見,以呂后為首的外戚勢力是多麼的強大。

  • 16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西漢初年,剛剛出徵淮南的漢高祖劉邦身受重傷,年過花甲的他已經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日子已經所剩無幾了。撐著病體回到了長安,劉邦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寵妃戚夫人和愛子劉如意了,今天的戚夫人看著重傷的劉邦更是哭的梨花帶雨:“陛下,如意真的不能做太子嗎?他可是您最喜歡的兒子啊!您也經常說如意是八個兒子裡最像您的一個,真的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嗎?”看著心愛的女人,劉邦心裡也不是個滋味,只能無奈的回答道:“哎,愛妃啊,再為我跳上最後一段舞吧,朕給你作一首歌。”說罷,戚夫人緩緩起身,隨即翩翩起舞,劉邦順著節拍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一曲歌罷,劉邦的眼眶裡也飽含著淚水,戚夫人依偎在劉邦身旁,二人相視痛苦,只有那悲涼的《鴻鵠歌》響徹在宮殿四周,久久不能散去……

    劉邦與戚夫人劇照

    不久,劉邦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隨著劉邦的去世,一場奪嫡之爭就此落下了帷幕,呂后取得了最終勝利,等待戚夫人與劉如意的只有悲慘的結局。而劉邦生前,曾幾次想要廢長立幼,卻始終未能如願,那麼,呂后的背後到底有著什麼?讓一代梟雄的劉邦在廢立太子的問題上如此猶豫不決呢?

    一.廢立背景——劉邦的私心

    根據中國古代的宗法制規定,皇位應該由嫡長子繼承,所以呂后的兒子劉盈理所應當的被立為太子,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尤其在劉邦稱帝之後,劉邦更換儲君的念頭更加強烈了,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劉邦的私心。

    1.劉邦更愛戚夫人

    雖然呂后是劉邦的原配妻子,但劉邦卻更寵愛戚夫人,尤其是楚漢戰爭爆發後,呂后成為了項羽的階下囚,一直到鴻溝協定簽約後才回到劉邦身邊,而在這段時間裡,一直是戚夫人陪在劉邦的身邊,還為他剩下了兒子劉如意。

    戚夫人是個有野心的女人,她不滿足於自己的兒子只做一個王子,所以經常給劉邦吹枕邊風,希望劉邦可以改立劉如意為太子,這極大的刺激了劉邦廢長立幼的心。

    2.劉盈懦弱,劉如意像我

    劉盈與劉如意都是劉邦的兒子,可對於這兩個兒子,劉邦的待遇就大不相同了,劉盈年長,慢慢長大後劉邦發現,劉盈為人和善,性格懦弱,一點也沒有自己的影子。相反,三兒子劉如意在行為舉止上卻頗有劉邦的風采,這讓劉邦非常開心,還經常對讓人說“此子像我”。

    漢惠帝劉盈劇照

    由於呂后的年老色衰和戚夫人的日漸得寵,再加上劉邦認為劉盈懦弱無能,而劉如意像自己的言論,讓呂后感覺到了危險。從此,呂后與戚夫人之間的立儲之爭正式打響,隨著這場戰爭的開始,呂后背後的勢力開始粉墨登場,在這場儲君爭奪戰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

    二.基礎力量——孃家人最靠譜

    呂后敢於和戚夫人開戰是有著自己的底氣的,她手上的第一張牌就是自己的孃家人,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是劉邦手下的大將,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侯爵,擁有一定的權力,同時,呂后的妹夫樊噲也是劉邦手下的大將,更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的性命。

    劉邦當初起家,很大一部分力量就是靠的呂氏一族,他們也成為劉邦倚重的一股力量。眼看著自己妹妹要失去皇后的寶座,自己的外甥要被廢除太子之位,呂澤率先出馬,在危機關頭,呂澤不顧一切劫持了張良,獲得了張良支援的同時還從張良口中求得妙計,請來了“商山四皓”來幫忙。可以說,呂澤在這次儲君之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呂后的妹夫樊噲劇照

    三.功臣力量——呂后的第二張底牌

    不管怎麼說,廢長立幼是一個王朝的大忌諱,尤其是西漢之前的秦朝就是因為廢長立幼導致了最後的二世而亡。前車之鑑歷歷在目,這讓朝中大臣們形成了一片反對之聲,而呂后也借力打力,順利的收復了功臣派作為自己背後的第二股力量,大大增加了劉邦廢長立幼的壓力。

    1.叔孫通的勸諫

    叔孫通是第一個跑來勸劉邦的,在劉邦的病床前,叔孫通給劉邦講了一通大道理。

    其一.嫡長子繼承製是自古以來的規律,不能輕易廢除。

    其二.太子為人仁慈孝順,天下皆知,如此做會失去民心。

    其三.呂后是陛下的糟糠之妻,同甘共苦多年,為您打天下立過功,不能背叛妻子。

    其四.太子是國之根本,不能輕言廢立,否則天下必然動亂,於江山社稷不利。

    其五.如果皇帝真的想要廢長立幼,那麼我將用我的鮮血還踐行我的話語。

    叔孫通劇照

    叔孫通不愧是秦末漢初最聰明的人之一,他的這番話說的非常聰明,透過制度,親情,王朝的穩定等多方面來陳述廢長立幼的壞處,最後還補了一句要以死來勸諫皇帝,把自己擺在了忠臣的位置上,隨著他的出馬,劉邦開始動搖了。

    2.呂后一跪,周昌效命

    第二個出場的是朝中重臣周昌,在劉邦眼裡,周昌是最忠誠可靠,值得託付的人,當年滎陽之戰,劉邦就拜託周昌的哥哥周苛守城,周苛寧死不降,最後被項羽烹殺,從那以後,劉邦更加信賴周昌,甚至把最心愛的兒子劉如意託付給周昌,讓他保劉如意安全。

    但周昌也不同意劉邦廢長立幼,對劉邦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周昌的話是很有分量的,劉邦心裡的壓力更大了,而這一切,呂后都在背後聽著,看到周昌支援太子,呂后激動的跪在了周昌的面前:“如果不是您出面,太子可能就被廢了!”

    周昌劇照

    自古都是大臣跪皇后,哪裡有皇后跪大臣的,呂后這一跪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丟了面子,卻讓周昌備受感動,從此,周昌也成為呂后背後的一個重要力量。

    3.劫持張良,留侯獻策

    在西漢初年,朝中最倚重的謀臣當屬張良,連劉邦自己都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想要讓劉邦放棄立褚,還得找張良想辦法。

    可張良為了明哲保身,早已經稱病不上朝了,為了讓張良出山,呂后不惜讓哥哥呂澤劫持了張良,逼著他給自己想辦法。張良本就不支援劉邦廢長立幼,只是一直沒表態,現在趕上呂澤劫持,張良就坡下驢,提出了找來商山四皓幫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劉邦的這個念頭。

    張良劇照

    無論是叔孫通還是周昌和張良,在當時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而這些人集體站出來支援劉盈,即使作為老闆的劉邦也不得不掂量一下,畢竟江山和美人,劉邦的拎得清輕重的,這再度打擊了劉邦廢長立幼的信心。

    四.民間力量——一錘定音

    有了張良的建議,呂后馬不停蹄的讓呂澤拿著劉盈的親筆信去請商山四皓,很快,這四位老者便出山幫助劉盈。

    一次宴會上,劉邦發現劉盈身後站著四個老人,一問才知道是自己慕名已久的商山四皓,而隨著商山四皓的出馬,呂后背後的最後一張牌打了出來,一錘定音,劉邦放棄了廢長立幼的想法,戚夫人慘敗!其實,細細想來,面對呂氏家族與功臣派的阻撓,劉邦都沒有退縮,為何見到商山四皓卻馬上改了心意呢?

    1.商山四皓的出現說明劉盈已經有一定實力

    當劉邦知道這四個老人是商山四皓時非常驚訝,在他看來,自己費盡心思請不到的四個大才劉盈居然可以請到,而且這四個人是有能力的人才,可見劉盈此時已經成了氣候,有了一定的實力。

    2.商山四皓代表民意,民心不可棄

    劉邦出身底層,他非常知道取天下的根本在於收民心,只有老百姓跟著你,王朝才有可能長治久安。而商山四皓一直隱居民間,他們願意出來幫助劉盈,本身就代表了民意,這讓劉邦看到了自己的行為實際上是違背民意的,所以他選擇放棄。

    商山四皓畫像

    3.劉邦壓力太大,藉機下臺

    在商山四皓出場之前,劉邦已經感受到來自呂氏外戚和朝中重臣兩派的壓力,此時的劉邦早已是不堪重負,他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但自己畢竟是皇帝,不好意思主動承認錯誤,需要一個合適的臺階給自己下,剛好商山四皓的出現給了劉邦這個臺階,劉邦藉口商山四皓支援劉盈為由放棄了廢除太子的想法。

    結語:

    戚夫人征服了自己的男人,她希望透過自己的男人來完成自己的夢想,但她忘記了自己的男人是皇帝,皇帝要考慮的不僅僅是他的小家,還有這個王朝的大家。因為這場立褚風波,呂后使出來渾身解數,把外戚,功臣和民間勢力和自己綁在了一起,甚至不惜劫持張良,下跪周昌,這些都是戚夫人無法做到的,政治鬥爭永遠不是那麼單純的一件事,呂后在這次鬥爭中所展現出來的手腕預示了她未來的發展,可惜劉邦沒能來得及組織她,最終釀成了呂氏亂政的結局。

  • 17 # -洛林

    不誇張的說,呂后身後有幾乎整個沛縣集團的支援!居然還有人拿商山四皓來說事,那只是因為呂后勢力大,請來的民間代表輿論的力量!

    劉邦發家之初,靠的是沛縣集團,也是後來的元老集團。到最後立國,那可就不止這一個山頭了,一路上歸降的,後來上車的。講一句很通俗的,剛開始劉邦是沛縣集團的劉邦,是他們的老大和靠山。可是建國了,這時候劉邦是大家的老大,大家的靠山。劉邦要做的,可就不是照顧你沛縣集團一家一派之利益了。不僅僅要雨露均霑,還要玩勢力平衡,甚至有可能借別的山頭來打壓沛縣勢力。

    那麼一切就明瞭了,到了這個時候,沛縣集團真正的靠山是誰了?呂后啊!以前劉邦就是我沛縣集團的大哥,現在變成大家的大哥了,但這個大嫂還是我們沛縣的大嫂嘛!更何況此時呂后要尋求朝中力量的支援,最親的是誰啊?當然也就是這幫沛縣的小弟們!當然沛縣集團作為締造大漢的元老,在朝中力量和話語權是很重的,也可以團結到多數朝臣的依附和支援,更何況太子廢立,立長立嫡,首先儒家是絕對支援的,而作為沛縣集團的利益,將來只有呂后的兒子繼位,才能代表他們的利益。從這一點看來,劉邦想立戚夫人的兒子,我個人認為也有這方面的考量。一個逃起命來連老婆孩子都丟了的人,我覺得不太可能因為個人喜愛就去行廢立之事,去面對這麼大的阻力動這樣的心思。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劉邦也實在是高瞻遠矚,再怎麼動搖不了廢立,到底還是留了周勃這張王牌!

  • 18 # 香茗史館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前後,劉邦與呂后之間產生了一次激烈博弈,而博弈的焦點便是劉盈的太子之位,劉邦想要以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取而代之,呂后自然是力保兒子的太子之位,那麼呂后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力量,竟然使得劉邦最終放棄了改立太子呢?

    △劉邦與呂雉的博弈

    力量之一:呂雉的外戚力量,漢初呂氏功勳集團

    不知道是否有意淡化,使得大家始終認為呂氏的外戚力量其實並不強,然而從《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史記·呂太后本紀》等史料的隻言片語之中,我們卻很容易發現,呂雉背後的呂氏功勳集團,其實是漢初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西漢建立之後,呂雉的兄長呂澤雖然僅僅被封為令武侯,似乎在漢初的功臣序列中並不顯耀,但實際上他在朝堂上,尤其是軍方的影響力絕不容忽視。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關於東武侯郭蒙有“屬悼武王,破秦軍槓裡、楊熊軍曲遇”這樣的記載,這表明在一定時期內,呂澤是作為一支單獨部隊存在,並且在外征戰的。

    縱觀整個反秦戰爭和楚漢爭霸,被明確標識為呂澤部下的除了東武侯郭蒙之外,還有陽都侯丁復、曲成侯蠱逢(《漢書》作蟲達)、都昌侯朱軫、陽夏侯陳豨、信武侯靳歙、陽陵侯傅寬、阿陵頃侯郭亭、博成侯馮無擇、成陶侯周信等人,且丁復、蠱逢等更是位列十八功侯之一。此外,馮無擇擔任的悼武王郎中和周信擔任的呂氏舍人,更是完全不符合劉邦的官僚體系,這表明呂氏集團極有可能自有一套官職體系。

    △呂澤

    如上所述,一切跡象均表明,漢初的呂氏集團其實不可小覷,而這些人則是呂雉背後最為堅定的支持者。此外,劉邦之所以會選在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廢立太子,很有可能源於呂澤在同年平定韓王信的戰爭中戰死,由此也可見劉邦對呂氏集團的忌憚。至於此後的陳豨叛亂和劉邦晚年的誅殺樊噲之舉,則極可能是為了瓦解呂氏集團在軍方的勢力。

    力量之二:原配夫人的實力,朝堂勢力站隊一邊倒

    作為劉邦的原配夫人,早在劉邦起兵之前,呂雉便已經與劉邦一幫“狐朋狗友”和蕭何、曹參等人相熟,而在劉邦因押送的徒役逃散而逃入芒碭山之後,呂雉又曾冒險為他們送衣送飯,甚至為此蹲了一段時間大牢,曾經的這段經歷,可以說讓他與劉邦的嫡系親信建立了一定的情義。

    △樊噲是呂雉的妹夫

    在西漢初期的朝廷中,按照派系大致活躍著以下四股勢力,即劉邦曾經的同鄉好友豐沛系,如蕭何、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等人;戰爭期間投靠劉邦的功臣系,如張良、陳平、酈商、灌嬰、傅寬等人;分佈各地的諸侯系,如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韓王韓信、淮南王英布等人,以及前面提到的呂氏集團。

    易儲風波雖然是呂后與劉邦之間的博弈,但同時也是呂雉、劉盈母子與戚夫人、劉如意母子之間的博弈,因此在朝中大臣看來,所謂的站隊,其實就是在呂雉、劉盈和戚夫人、劉如意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大臣們只是在呂雉和戚夫人之間站隊

    對於以上四股力量,異姓諸侯王對朝政影響力較為有限,呂氏集團的站隊毫無疑問,而豐沛系由於早年間的關係,顯然也選擇了站隊呂雉,例如蕭何、樊噲。至於功臣系,則因大多保持中立而成為了呂后拉攏的主要物件,例如張良便隱隱倒向了呂雉一邊。正因這種站隊,使得呂雉迅速在朝野中擁有了極大的話語權,甚至使得她足以在劉邦去世之後順利接管朝政。

    力量之三:傳統宗法制的影響,劉盈嫡長子身份的天然優勢

    宗法制的核心便是嫡長繼承製,即正妻所生的長子為法定的王位繼承人。這種制度自夏朝確立,經過商朝發展,再到周朝予以完善,歷經數百年的傳承早已深入人心。事實上,中國整個古代時期,宗法制一直都具備極大的影響力,即使現代這種影響力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宗法制下呂雉和劉盈的身份優勢

    呂雉作為劉邦的原配,其所生的劉盈不僅是毫無疑問的嫡長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子,而劉如意則不過是庶出罷了,廢嫡立庶顯然違背了宗法制。在這種傳統宗法制的影響下,劉盈嫡長子的身份便擁有了天然優勢,這同樣是很多中立官員倒向呂雉的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說以上兩點只是讓呂后掌握了朝堂的動向,足以使得劉邦不敢貿然易儲,那麼這一點便足以動搖西漢的統治根基。張良為何讓呂雉前去請“商山四皓”,作為秦朝末年的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他們一定程度代表了民間的風向。

    △“商山四皓”一定程度代表了民間風向

    要知道,此時西漢江山剛剛建立,統治非但談不上穩固,異姓諸侯王的接連叛亂更是讓劉邦頭疼不已,如果因易儲而觸動宗法制,那麼即使他將江山交到了劉如意手中,那麼得位不正的劉如意也很難坐穩江山,甚至將會導致更大規模的動亂,進而威脅到江山統治。

    如上所述,擁有了以上三股力量,使得呂雉在這場博弈中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而戚夫人和劉如意依靠的只不過是劉邦的寵幸罷了,又如何是她的對手。朝臣的集體反對,民間的明顯站隊,使得劉邦不得不慎重考慮,並最終放棄了易儲的想法。

  • 19 #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導讀:

    劉邦因為寵幸戚夫人,確實動過改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的念頭,但為什麼至死也沒能實施呢?

    是因為劉邦忌憚呂雉的勢力嗎?其實不然,劉邦對呂雉毫不忌憚,甚至可以說,呂雉在劉邦生前是不敢放肆的。

    呂雉雖使呂家人人封侯,甚至透過聯姻拉攏樊噲,但要說這些讓劉邦忌憚,就有些無稽之談。劉邦更是欲殺樊噲以震懾呂氏家族。

    劉邦稱帝后,呂雉作為劉邦的妻子,理所應當地坐上了皇后的位子。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呂雉的三位兄弟姐妹皆因呂雉而顯貴。

    大哥呂澤被封為周呂侯,當然呂澤的侯位是實至名歸的,因為他從沛縣就開始追隨劉邦打天下,而且與漢軍諸多將領關係要好。

    但這一點並不足以使劉邦忌憚,畢竟與呂澤要好的將領之一陳豨都被劉邦打敗,而比呂澤厲害的異姓諸侯也無不被劉邦剷除。

    如果真的要說呂澤與劉邦沒有改立太子有關聯的話,也只是劉邦感念呂澤當初隨自己出生入死的那點恩義。

    二哥呂釋之被封為建成侯。

    四妹呂嬃被封為臨光侯,丈夫則是劉邦的好兄弟樊噲。

    但這些可以威脅到劉邦嗎?似乎在劉邦眼裡,呂家勢力過於礙眼,需要矯正一番,與忌憚無關。

    因此,在樊噲攻打盧綰時,劉邦命周勃代替樊噲,又命陳平將樊噲在軍帳中就地正法。只不過陳平礙於呂雉的面子沒有執行,但足以說明,劉邦生前做事向來是不會忌憚呂雉的。

    呂雉聽聞劉邦要改立太子,向張良尋求幫助,由此可見,在劉邦生前,呂家勢力雖然盤根錯節,但還是非常害怕劉邦的,而且劉邦生前曾立下白馬之盟,非劉姓不可以稱王。

    呂雉深知戚夫人與趙王劉如意的威脅,只好向張良求助。

    張良則獻計,讓呂雉與太子請出商山四皓。用意是讓劉邦覺得太子是萬民歸心的儲君,是可以託付帝位的。

    這裡常有人說,劉邦見到太子身邊的商山四皓,覺得太子羽翼已豐,不易撼動,因此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如果劉邦真的這樣想,只會加劇改立太子的程序,他怎麼會容忍羽翼已豐的太子將來對付劉如意呢?

    商山四皓本是賢德,劉邦幾番懇求他們出山都沒有結果。如今他們伴隨在太子左右,說明他們是認可太子的。

    而被商山四皓這樣的隱士賢德認可的太子也一定是個賢德之人,應該是不會傷害到趙王劉如意的。

    商山四皓一直隱居山林,劉邦幾次前往,他們都不肯出山,為什麼卻願意為了呂雉和太子出山呢?

    商山四皓原本是秦朝的官吏,因為暴秦無道,便藏匿在山野之中。等到漢朝建立,他們也不肯出山。

    而他們之所以出山幫助呂雉和太子,完全是考慮到了天下蒼生。

    以商山四皓的能力,怎麼會推測不到改立太子所帶來的後果呢?

    等到劉邦去世後,劉如意稱帝,呂家勢必會掀起腥風血雨,而大漢初立,百姓歷經數年戰亂,需要休養生息,如果他們四人出山可以化解這場奪嫡風波,又未嘗不可。

    而等到太子劉盈繼位後,商山四皓便重歸山野,與世無爭,果真稱得上是隱士賢德。

    結語:

    呂雉的勢力其實很簡單,就是呂家兄弟姐妹以及一些沛縣故人,是不足以讓劉邦忌憚的。

    而呂雉勢力得以發展是在劉邦去世已經的事情了。

    劉邦當初立下白馬之盟,想以此守住劉家天下,卻未曾想到在自己去世後,以呂雉為代表的呂家崛起。

  • 20 # 謝金澎

    呂后是劉邦的髮妻,也就是在劉邦最落魄、遍街流竄、混吃混喝的時候,高看他一眼嫁給他的,也算是對劉邦有知遇之恩吧。

    而幫助劉邦開國的那幫發小、朋友,都跟呂后早就相識,估計也沒少讓呂后給他們弄吃的喝的。所以,劉邦政治集團最有權勢的那幫人,都跟呂后關係不錯,自然是幫助呂后,反對後來的小三戚夫人的。

    從呂后與戚夫人的鬥爭過程也不難看出,戚夫人雖然比呂后年輕漂亮,也更討劉邦喜歡,但是她始終只是一個會邀寵於男人的小女人,不具有真正的政治胸懷。

    所以戚夫人一直就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怎麼邀寵於劉邦,並沒有刻意的去發展政治勢力,而這似乎也不是她擅長的。

    呂后眼看劉邦事業越做越大,她想獨寵於劉邦是不可能的,而她想要憑藉姿色和魅力留住劉邦的心也不現實。於是她就利用她得天獨厚的條件——劉邦那幫開國兄弟見面得規規矩矩叫聲“嫂子”這個優勢,認真做起了稱職的老嫂子,關心著兄弟們的家長裡短,經營政治勢力。

    原本太子廢立就關乎國運,自古以來都是天大的事情,不是輕易可以決斷的。不用說劉邦身邊那幫武將老兄弟們反對,朝中文臣在牽涉到皇儲廢立時一般也是持反對意見的,即便呂后沒有政治勢力,劉邦也不是那麼容易決斷的,何況呂后還有一幫手握大權的支持者等這些顧慮,就更難了。

    劉邦尚在世,呂后就能獨立拿下受到軍方尊敬、擁戴的淮陰侯韓信,這雖然是在幫劉邦解決問題,但同時也是在向劉邦發出警告與示威,面對這樣一個髮妻、皇后、太子之母,劉邦要換儲君,自然是顧慮重重,不敢輕易決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透過什麼方法能改掉自己優柔寡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