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
2 # 風雅商頌
歷史上,秦和隋非常像!都是結束了亂世,都有一代雄主,而後二代而亡,都有創造性的制度出現,秦有郡縣制,隋有科舉。
滅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接班人選擇錯誤。現在我們都知道,胡亥和楊廣均非治國理政的賢主,當然楊廣可能有有觀點說可能是英明神武的君主,但不可否認,對於治國之道,他表現的很差。
2,苛政與窮兵黷武。秦時的苛政繁重,隋時的窮兵黷武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兩朝均是流民起義為始,士族貴族起兵在後。
3,寵幸佞臣。秦有趙高,隋有宇文化及等等。
-
3 # 閃電侯爵
秦隋兩代,都是結束混亂年代的大一統王朝,但都國祚很短,最後統一華夏的碩果被漢唐兩代摘的,其實秦朝和隋朝滅亡的原因是有相似之處的。
1.秦朝和隋朝都是透過戰爭結束分裂狀態的,但在統一天下後都沒有處理好與前朝殘餘勢力的關係。
秦朝在統一天下後,東方六國遺留下了大量的殘餘勢力,六國剩餘貴族時刻都在觀望著時局的變化,積蓄力量等待復國,可是秦朝沒有合適的政策對這些貴族合理的安撫,也沒有能夠及時的分化他們的勢力,導致六國貴族後來借陳勝吳廣起義之機紛紛起來複國,最終秦國土崩瓦解。隋朝也是一樣。大家都知道,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統治還是靠著世家大族來維繫,所以南方的世族大姓人家很多,隋滅陳後,由於沒有采取合理的政策安撫當地計程車族導致發生了江南士族高智慧等人的叛亂,雖然叛亂後來被平息但也動搖了隋朝在江南的統治,再加上隋朝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的分裂,都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2.秦朝,隋朝的統治者好大喜功,用民過度。
秦朝建長城,造阿房宮,隋朝開大運河,建東都洛陽都是在短時間內連續立起的大工程,這期間大量的徵發民夫,加上官員橫暴,對民夫虐待導致民怨沸騰,再加上田地無人耕種,糧食產量下降,更至天怒人怨,最終導致百姓揭竿而起,王朝毀滅。
3.秦朝和隋朝的法度在統一後不同程度的讓百姓感到嚴酷暴虐。
無論是《秦律》,還是源自於《開皇律》的《大業律》在王朝統一後都不同程度的讓人感覺到嚴酷,這固然有封建法典固有的嚴酷冷峻外,其實主要還是統一後,新收服地區不適應原來的法律,而統治者又沒有及時的修改法律,以達到大亂平息後應有的寬法慎刑,使得變亂又起,再無法收拾。
這就是秦朝隋朝為何統一後迅速滅亡的原因。
-
4 # 風吹下的洛夜
秦朝與隋朝都是結束了多年戰亂而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但都存在極短時間二世而亡。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局面,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取消以往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
秦朝對於各地的管理,還是需要依賴當時六國計程車大夫階層。在分封制的管理下,這些士大夫階層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實行郡縣制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當陳勝吳廣起義時候,六國舊地都揭竿而起。
秦之後的漢朝,恢復了分封制,雖然最後也是取消了分封制,但是設定了過渡期,隨著時間推移逐步取消分封制,確保了自己統治的安定。
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隋朝的建立是依靠關攏集團的支援才奪取政權建立。
自從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以來,朝廷的政權其實都是被士族掌握著,而這些士族又以地域之分形成了利益集團。
隋文帝開創了科舉,隋煬帝又“開科取士”從寒門庶子中選擇人才進入管理層,這一舉動損害了關攏集團把握朝政的利益。
當各地揭竿而起,李淵起兵後,關攏集團積極迎接同是關攏集團一員的李淵進入關中。隋煬帝去世後,李淵直接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隋朝就此滅亡。
總結:秦朝統一後存在14年,隋朝存在38年,二者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動了既得利益群體的乳酪,秦朝與隋朝又矯枉過正,引起了利益群體的強烈反抗。當統治內部出現矛盾時,他們就推波助瀾,這就導致秦朝與隋朝快去滅亡。
-
5 # 山顛一壺清酒r
歷史的個個朝代,幾乎都是會在過度繁盛後,漸漸地走向衰敗,滅亡。
其實,清朝的和隋朝滅亡的原因有點相似。首先,統治者後期都是好大喜功。大量建造宮殿,出巡遊玩等等。調集勞工苦役,沉重的徭役賦稅,導致民不聊生。再者就是後期爆發了多數農民起義,因為人民不堪國家的暴政,已經導致“民心不向”的局面。百姓苦不堪言,只能揭竿而起,奮起反抗。最重要的就是,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衝突,集團內部並不是很安定。(圖片來源於網站)
-
6 # 強哥說文史
歷代王朝滅亡,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內憂外患”,只不過像秦朝、隋朝這種盛極卻迅速而衰的情況,比較少見。究其原因,不過是當時的統治者做得太過了的緣故。
秦朝、隋朝迅速而亡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內憂——統治者的低能緣故秦、隋經過秦始皇和隋文帝的精心治理,國力達到頂峰,然而他們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繼任者明顯缺乏他們那樣的能力,任性並胡作非為。
胡亥、楊廣即位後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橫徵暴斂、刑罰嚴苛。如秦朝不惜民力修建阿房宮、萬里長城,北擊匈奴、南伐蠻越,隋朝大興土木營造洛陽、大運河、三徵高麗等超越國力的社會、軍事行動都加重了民眾負擔和國力損耗。
同時,秦二世和隋煬帝剛愎自用,統治低能,他們任用奸佞,誅殺罷黜有能力之人,使得諸如秦之李斯蒙恬,隋之楊素高穎等能臣猛將毫無用武之地。民怨沸騰,再加上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這種百姓情緒,為秦隋滅亡敲響了喪鐘。
二、外患——秦隋二朝的牛人太多縱觀秦、隋二朝末世的戰爭中,能人太多了。
秦末中的陳勝吳廣,為秦朝開挖了墳墓,隨後崛起了項燕、項羽、劉邦、韓信等人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超一流的人物,即使當時大秦還有章邯、王離、涉間、蘇角等人也無力迴天。
而隋末遇到了比秦末更嚴重的問題,即世家大族比秦末的諸侯遺族更為強大。李密、李淵、楊玄感等人,不僅有雄厚的家族支援,本人也都是雄才武略,有智慧有計謀,這不是當時的楊廣所能比擬的。
秦朝和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相像的兩個王朝,它們盛極而衰,彷彿是轉瞬即逝的流星,燦爛而短暫,不過卻也並不一無是處——它們照亮了漢唐這兩個偉大的王朝。
-
7 # 講故事的麻瓜
秦朝為什麼滅亡
第一:七國餘黨未消
嬴政在位期間,還是有很多其他六國的貴族在虎視眈眈,私底下也擁有一定的勢力,因為國家滅亡的仇恨,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淡,但是這個時間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起碼需要過幾代人的事情。
其實很好理解,就像你是一個國家的人民,甚至是擁有一定地位的人,國家被滅掉,你心裡還是會想著隨時起義,復辟自己的國家,在私底下擁有一定的追隨者,一旦時機成熟,你就會毫不猶豫的發起進攻,就像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反清復明”這部分人的思想也是一樣的。
可以說,在秦國的表面,地下也是暗流湧動,隨時有一大幫人準備復辟。
第二:嬴政太過心急了。
在嬴政上位期間,做了太多操之過急的事情了。
好比車同軌書同文。這一舉不僅得罪了原有的貴族,更得罪了其他的六國成員所有人。
我們一直存在的習慣,你說變就變。用現在通俗易懂的理念來講就是:你原本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是這家公司被一家外企給收購了,並且一開始就要求你使用人家的管理模式,規章制度,甚至連你使用的中文都要進行改變,請問你心裡是怎麼想的,可能為了工作,你會繼續忍耐,但是你心裡會不會產生其他想法?當然越底下的人越沒有感覺,例如清潔工等等。這就這就是好比當時的秦國,對於普通農民是沒有太大的區別的,但是對於一些相對有認知的人呢?
第三:增加徭役
修長城;秦直道:皇陵等等一些大工程,底下人民其實要求不高,活著能吃飽穿暖,但是這幾項大工程一下來,徵收的民工不計其數,可以說舉國上下的勞動力大半都被徵收了。
這一下來,民生怨道,更容易產生反叛心理。去大機率死,不去必死。所以得罪了太多人了。
第四:胡亥即位
這傢伙上臺之後,變本加厲,增加更加嚴重的徭役,將自己的親生兄弟全部殺死,底下的官員得罪他的也全部都被除掉了,任由趙高胡作非為。把朝局上下搞得烏煙瘴氣。
因為徭役的增加導致底下人民的反抗,再加上之前滅國的仇恨,餘下勢力捲土重來。
所以直接導致了秦國的滅亡。
隋朝的覆滅。
第一:依舊是徭役問題
開挖大運河,雖說這是一項有名的大工程,也確實有利於民生的發展,但是還是依舊跟秦朝一樣,民生暫未安定就強行增加徭役,倒是不少家庭承擔不起,影響人民的生計。
第二:三徵高麗失利
隋煬帝將國中的軍力全部發往前線,這就導致給反叛者極大的機會。
前後三次征伐高麗,也導致了自己的傷亡慘重消耗數百萬的軍力,如此大規模的消耗國力。國家承受不起,最終只能層層剝削底層百姓最終導致民眾不滿,進行起義
第三:科舉制度改革
科舉制度改革雖說如同大運河一般,從長遠來看,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但是歷史上的改革基本上都會損失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這次的科舉制度改革也正是如此,損害了隋朝高層官員的利益,導致朝局不穩,在最後徵收高麗的時候,內部起兵發生叛變,導致隋朝滅亡。
可以說秦朝跟隋朝的滅亡都是因為增加過多的徭役,導致人民承受不起,加上朝局不穩最終導致覆滅的。
-
8 # 半生隨風
極致的輝煌過後必然是如雪崩一般的迅速的消亡。當一堆柴火燃燒得最充分、最明亮的時候,也是這堆火焰進無可進的時候,等待它的必然是消亡!
秦朝和隋朝都是一個歷經長久的戰亂過後,在一代雄主的領導之下迅速總結當時整個中國範圍之內的動亂,可以說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無上帝朝!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迅速滅亡呢?
在我看來有一下幾點,不妨且聽一下:
1.未能很好的處理國內社會矛盾(既得利益階級)
為什麼這麼說呢?秦朝當時在統一全國過後,秦皇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反正我是沒看明白)對當時六國的貴族是照顧得好好的,又是發銀子,又是讓他們留在故國的,你說這一有機會這些六國貴族能不反嗎?而隋朝呢,就倆字兒“門閥。”隋朝時,門閥已經隨著選官制度和對知識的壟斷,已經發展壯大起來,甚至達到了可以架空皇帝的地步,皇權和這些各個家族的權力之間必然有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
2.攤子鋪得太大,消耗了太多國力。
你可以說秦始皇是暴君,你也可以說秦始皇對不起秦國,但是你絕對不能說秦始皇對不起中華民族。他在位時的靈渠,長城,五尺道等等一些全國性的大工程,可以說是撬開當時老百姓的骨髓來澤被後世,他完全可以放緩腳步,但是他沒有,他一口氣把這些哪怕有一個就可談得上豐功偉績的大工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完成了。隋也是如此,多次征伐高麗,修剪大運河,都是對隋朝潛力的過度消耗,至此這兩個朝代在最短的時間發出自身最亮的光芒,又怎能不早早就消亡呢?
-
9 # 愛波波的貓
秦和隋都是結束長期分解重新大一統的朝代,兩者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都結束了長期割據實現國家統一。
其次統一後都對外發動了戰爭,秦蒙恬出擊匈奴,屠雎出擊南越。隋朝則是派楊素、史萬歲等出擊突厥,攻打高麗。一系列的戰爭解除了異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再次對內都建立了新制度,秦朝設立郡縣制取代分封制。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這些都對後來產生了深遠影響。都有史無前例的浩大工程,秦朝修建了長城和靈渠以及馳道,隋朝開通了大運河。
最後兩者都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覆滅。而兩者的替代者漢朝和唐朝卻是極為強大的朝代。
說完這些我們就能總結出秦隋覆滅的相同原因了:
1.兩者都是透過武力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都沒有經歷過農民起義,沒有見識過農民起義的力量,統治者過於迷信武力而缺少懷柔政策,缺少統一思想工具。
2.國家統一後沒有采取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且急功近利發動大戰爭和進行大規模建設,激化了社會矛盾。
3.兩者進行的政治改革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所以遭到舊勢力瘋狂反撲。
4.嬴政和楊堅在選擇繼承人上都犯了很大錯誤。
-
10 # 八零後愛做夢
我的觀點:不知變通!
“秦奮六世餘烈,乃至始皇”,秦朝自亂世奪取天下,以“法家”學說強國,但是始皇取得天下後,雖有聞名於世的變革,但卻沒有治國安民的“良計”,一直沿用苛刻的律法,所以後世才有“秦興於法,亡於法”的結論,馬上奪得的天下,並不是必須在馬上治理天下。
隋朝雖有隋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但卻選擇錯了接班人(秦朝也是沒有做好),太子的楊勇被廢,志大才疏的隋煬帝楊廣登上帝位,結果為了自己的名聲,不顧百姓生死,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興修京杭大運河,為了面子還用絲綢裹樹,製造繁榮假象抬高自己在番外諸國的形象,卻大大的損害了百姓的利益,造成了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為了逃避勞役甚至落草為寇,最終瓦崗山上群雄計議,掀起了反隋的星星之火。
總的來說,隋朝以武力“禪讓”奪取了陳朝的江山,而楊廣也是從隋文帝的手中奪取了隋朝的江山,並親手毀滅了它。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秦朝和隋朝卻沒有總結歷史經驗,犯了嚴重的錯誤,沒有萬年的江山,只有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才能是國家長治久安,而不是固守陳規,不知變通。 -
11 # 孫狗剩Johnson
秦朝和隋朝確實是中國古代壽命較短的大一統的王朝,但他們能夠結束前代混亂局面,建立新的大一統王朝,定然有著他們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對於這些我不再贅言。我想在此談談他們為何在大一統後迅速的滅亡。
對於秦朝和隋朝的迅速滅亡的原因,我認為有三點:第一點是繼承人選擇不當;第二點根基不穩;第三點步子邁得太大。可能這樣說大家不太理解,接下來我將以隋朝為例,詳細解釋各點。
繼承人選擇不當我們可以將大一統前的秦和隋看做是創業公司,而大一統後的狀態看做是上市公司,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問題。
大隋公司,他的創始人是楊堅。楊堅原先是北周公司董事長宇文贇的岳父兼公司高管,在當時他只能說是眾多高管中比較平常的一個,因為裙帶關係有一點優勢。但是沒想到北周公司董事長宇文贇貪圖享樂,醉生夢死,沒幾年就去世了,這就給了楊堅機會。
楊堅將公司裡面將忠心於董事長的人慢慢除掉,使得公司中的人基本上只聽他的命令,在他的威信遍佈整個公司的時候,他便搶走了董事長宇文闡的全部股份,自己成了董事長。隨後帶領公司奮鬥和拼搏,最終成功帶領公司上市,實現了財富自由。
楊堅能夠成功,其實有很多的原因。第一是他能忍,在宇文贇在任期間,他盡忠職守,甚至將女兒送給宇文贇。第二則是會把握時機,當宇文贇去世時,他趁北周公司董事長年少,掌握了公司大權。第三,則是狠,他為了權利獻出了自己的女兒,為了權利殺害了名義上的外孫。第四則是勤儉,這是很多創業公司老闆的特質。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怕老婆,據說怕老婆的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開個玩笑。
大隋公司成功上市之後,楊堅也逐漸年老了。不得不考慮繼承人問題了,這對他不得不說是個難題,兒子多沒辦法。手心手背都是肉,一開始中意的是長子楊勇。楊勇為人比較軟弱,時間長了楊堅便覺得有點討厭了。
作為帶領公司上市的人,一路上披荊斬棘,該有的果斷和霸道楊堅都有,但是大兒子楊勇都沒有。因此他就廢了楊勇的繼承人位置,立了次子楊廣。楊廣一開始表現的很老實,而且有過征戰沙場的經歷,楊堅自然覺得他跟自己比較像了。
可是楊堅沒想到這些都是楊廣裝的,等到楊廣暴露出自己的本性之時,楊堅悔之晚矣。當然僅僅這樣問題也不大。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楊廣和楊堅的性格非常不同,楊堅在位時,比較穩健,一步一個腳印。在當上董事長後八年才上市,並不是一個特別冒險的人。
而楊廣不同,他可能本身有一點瘋子的性格,只是之前被掩飾了。等到繼位後,這種性格就暴露出來了,他張揚而且高傲自大,使得公司的氛圍完全不同以往。
對於繼承人的搖擺不定使得公司人心不穩,而最終選出一個性格完全不同的繼承人,這種前後差異巨大的統治氛圍使得公司陷入了危險境地。
二、根基不穩楊廣事實上也算是一個有能力的董事長,他繼承繼承父親的發展計劃,舉行科舉考試,為公司招攬人才。另外開通大運河,為公司的發展提供資源。當然他也有自己的缺點有些貪圖享樂,但這並不是他的最大缺點,他的最大缺點是過於激進。
大隋公司作為一個上市不久的公司,雖然來說也算是一個大公司,但根基還是比較淺的。楊廣透過科舉選舉人才,威脅到了一些公司元老的利益,使得公司的根基產生了動搖,當然幅度還是很小的。
但是楊廣不但威脅公司元老的利益,而且還壓榨公司員工。他修建大運河、東都洛陽,連續兩個大專案,使得公司員工不得不每天高強度工作,而且沒有雙休日,這樣的壓榨使得公司人心浮動。
高強度的公作也不是不行,但是福利待遇也得跟上。可是楊廣沒怎麼經歷過創業期的艱難,認為所有的員工都應該無償為公司奉獻,加班費一分都沒有。而且他還經常扣工資、開除員工,他認為這些員工能夠進入大隋這樣的上市大公司,是他們的幸運。
果然,公司元老對他不滿,底層員工對他也不滿,這樣的情況下,楊廣的大隋公司就算是不倒閉也難了。但也不是短時間內事情,還需要一個導火索。
三、步子邁得太大而楊廣不愧是一個愛作死的人,前面正愁沒有導火索呢,他立馬就製造了一個。
前面提到他經常讓公司員工加班,還開除元老員工,使得公司上下對他不滿。楊廣還是一個好戰的董事長,他有很多競爭對手。比如高句麗公司、吐谷渾公司,其中他最主要的一個對手就是高句麗公司,這是一個還未上市的公司,但實力一點兒也不弱。
楊廣看到這個公司潛力還不錯,就想收購這個公司,但是誰料人家高句麗公司完全不將他放在眼裡。楊廣一下子就怒了,一個小公司還敢瞧不起自己的大隋上市公司,於是發動商戰。可是他不給員工應有的福利待遇,員工怎麼可能好好幹活呢。
這世界上哪有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好事兒。因此隋煬帝三次親征高句麗公司都以失敗告終。原先沒有福利待遇被壓榨的員工這下不幹了,紛紛選擇跳槽。而留在公司的一些元老則是要求罷免楊廣。這樣的情況下,大隋公司很快就分崩離析了。
如果楊廣步子邁得小一點,老老實實發展自己的公司,不要有事沒事就和別的公司發生戰鬥,或者不要總跟大公司戰鬥,大隋公司可能還會長久一點兒。
四、失敗的經驗其實,隋和秦都是從創業公司階段發展而來,他們一開始的創業者都有各自的特點,秦始皇嬴政高傲而又強大,但胡亥懦弱無能;隋文帝楊堅奸詐而又能忍,但是隋煬帝楊廣自大而又張揚。
兩個公司的前後兩代董事長風格完全不同,使得公司極風格具轉變,若是一個病入膏肓的公司,可能這種轉變還有好處,但是對於剛剛上市的公司,這就會使其根基不穩。
而在根基不穩的情況下,繼任者不能戰勝競爭對手,而且將公司弄得天怒人怨,這必然會導致公司無以為繼,破產是遲早的事。
-
12 # 鄧雯珏
秦朝和隋朝簡介:
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1]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2]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隋朝簡介一:
從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煬帝楊廣被絞殺,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個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盛唐的許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時確立的。唐高祖和隋煬帝楊廣還有親屬關係,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歷史書籍常將隋、唐並稱為“隋唐”。
從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煬帝楊廣被絞殺,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個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盛唐的許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時確立的。唐高祖和隋煬帝楊廣還有親屬關係,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歷史書籍常將隋、唐並稱為“隋唐”。
隋文帝的貢獻最大:一是官制,廢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唐朝後來基本繼承,這就是日本大化改新向隋唐學習的主要內容。隋文帝還制定了新的法律,為隋唐時期封建法律的成熟化作出了貢獻。刑罰不再像南北朝時那麼殘酷。此外,科舉制度的創立又是一大功績,創新了官吏的選拔方式,比原來推薦式更公正合理。
隋煬帝除了修造大運河有一半功勞外(另一半是為了遊玩),其他方面沒有給後人留下好印象。唐朝詩人李商隱諷刺他說:“底下若逢陳後主,豈感宜重問後庭花。”即他和隋文帝俘獲的陳後主陳叔寶一樣荒淫。隋煬帝的殘暴在歷史上也很有名,兄弟五人被他先後殺死了四個。最後殺掉父親登上了血腥的皇帝之位。由於其橫徵暴斂,激起民怨沸騰,終於自食惡果被絞死於江都,隋朝宣告滅亡。
隋朝簡介二: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覆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以大興宮為正宮。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亡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後,營建並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1][2][3][1][4]以紫微城為大朝正宮。[5]又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因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李淵亦逼隋恭帝楊侑禪讓,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徹底滅亡,享國38年。[6]
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初創三省六部制,完善於唐朝,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興建了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7][8]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
隋朝出現萬國來朝的局面。[9]當時周邊國家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以日本遣隋使最為著名。
透過以上這三段關於秦朝和隋朝的簡介,我們可以知道這兩個王朝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首先都是結束動亂,統治全國的王朝;其次都存在於世不久,尤其是秦朝更短,才不到十五年;最後都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王朝,且都對後世影響深遠。關於影響力秦朝和隋朝可以說是各分秋色,秦朝影響最久的是建立了封建帝制,使得我國的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多年,而隋朝影響最大的是開創了科舉制度,之後一千多年都是沿用了這套選人法則,所以這兩個王朝,雖然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都算得上是曇花一現,但是其對我國當時的各方面影響全都非同一般,只是這也改變不了它們短命的命運,可以這麼說他們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都生逢亂世,所以亂世既成就了它們,也摧毀了它們,真可謂是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到具體的那就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了:首先他們的第一代皇帝的發家史雖然不盡相同,秦始皇是受了祖蔭庇護,畢竟之前的秦朝叫秦國是東周末年戰國時期的七雄之一,而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白手起家,本來是北周的朝臣,還是北周末代皇帝的外祖父,因他的嫡母是後來的隋朝第一位皇帝之女。但是最後的滅亡倒是大同小異,都因後面繼位的皇帝無德所致,尤其是秦朝的第二個皇帝,他不僅不是秦始皇屬意的接班人,更不是自身有一定能力的人,他之所以上位是因為有了旁人的幫忙,所以他上臺後基本就是傀儡,就連小命都拿捏在幫他上位的人手裡,所以施政無道造成民心不穩、時局動盪,這才引發二世而亡的情況。在這點上隋朝比較好點,雖然繼位的第二個皇帝也並非是隋文帝屬意的接班人,但是人家起碼還算有點能力,又有點運氣,至少他的命一直在他自己手裡,要不是他太過於享樂和內外舉措過度,也不至於一無是處,落得個被人殺死的結局,這才導致了隋朝也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的結果。所以這兩個歷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之所以大起大落跟它自身沒有把控好有很大關係,同時也是與當時的大環境有關,當時在這兩個王朝周邊都有不安定的因素,甚至在這兩個王朝的朝廷裡也有不安心臣子,內憂外患之下的王朝,哪可能有長命的??可以這麼說一點失誤就很有可能會引發一陣不小的危機,也就是說這兩個王朝看似強大,其實就是都坐在了火藥桶上,隨時都會灰飛煙滅。
-
13 # 湘野狂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秦朝和隋朝的滅亡有很多的歷史規律可以總結,不能簡單以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概括。
秦朝和隋朝相似之處有很多:
1、二者都是結束戰亂之後建立的大一統政權;
2、二者都是短命王朝,經二世而亡;
3、二者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社會變革;
4、二者的改革思想和成果都對後世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
5、二者都不是因為外來侵略,而是因為內部人民起義導致政權滅亡。
6、二者都徵調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進行了規模宏大的工程建設和大規模的對外戰爭或軍事活動。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總有規律可循。
秦朝和隋朝滅亡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1、意識形態的分裂。結束分裂實現大一統的時間很短,人心未附,各種思想還沒有融合,意識形態上並沒有統一,尤其是之前的貴族和統治階級,這就造成了上層結構不穩定,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沒有緩解;
2、急劇的社會制度變革。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現政權的長治久安,強行推動了大刀闊斧的社會變革(如秦朝郡縣制,隋朝科舉制。當然,這些變革都是積極的,對後世產生了及其深遠影響),觸動了大量地主階級和貴族的既得利益,統治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產生了新的矛盾,政權的中層結構出現了動搖;
3、短時間內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秦朝:北擊匈奴,南平百越;隋朝北抗突厥,三徵高麗,國民負擔日益沉重,國力日益空虛;
4、統治者的暴政。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是史上數一數二的暴君,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均以暴戾著稱,殘酷冷血的暴政導致人心渙散;
5、徭役和賦稅。短暫的統治期間徵調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規模浩大的攻城建設,加重了底層人民的負擔,加劇了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激起了被統治階級的觸底反彈,最終爆發了大規模起義。
綜上所述,我認為是當權者一系列的內外政策失調,加之帝國內部複雜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歷史大勢,從而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最終導致秦朝和隋朝滅亡。
有人說帝國的接班人也是導致政權滅亡的原因,我認為不算太重要,無論是秦朝太子扶蘇還是隋朝太子楊勇掌權,也無法阻止秦、隋政權的滅亡,最多隻能延緩政權滅亡的時間,歷史的大勢遠遠不是一兩人可以改變的。
客觀地說,秦隋二朝雖然短命,但是作為過度時期的政權,他們也做出了歷史貢獻,對隨後的政權繼承者起了重要的參考意義;其積極的改革措施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具有開闊精神和進步意義;秦朝的萬里長城、秦直道和隋朝的京杭大運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發揮出了歷史價值。
-
14 # 隱愚者
秦朝和隋朝的滅亡都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徭役繁重,兩個朝代都很強盛,取得短時間滅亡了。
秦朝亡於徭役和人禍
秦朝以法家立國,輕罪重刑,在吞併六國時候這個方法能夠迅速提升戰鬥力,但大一統後,這個方法顯然就有點不合時宜了。特別是秦朝繁重的徭役,秦朝服徭役還不是就近,而是前往很遠的地方。據統計,秦朝有2000多萬人口,有三分之一人口要麼在服徭役,要麼就在服徭役的途中,這也是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去世以後,奸臣亂國,讓朝政混亂。最典型的就是趙高,不僅偽造詔令扶持胡亥上位,更是殘害忠良,逼死蒙毅、蒙恬、李斯等,成了秦朝事實上的掌權者。當起義部隊快攻到咸陽的時候,他又殺害了秦二世胡亥,想把責任全部推給胡亥,可見其權勢之盛。
趙高曾牽來一頭鹿給胡亥觀賞,胡亥說是鹿,趙高說是馬,群臣中有害怕趙高權勢說馬的,有仗義執言說是鹿的,也有默不作聲的。時候,那些說是鹿的立馬被陷害了,“指鹿為馬”的故事印證了趙高的巨大權力。
隋文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隋煬帝卻是個敗家子
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重新統一六國,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隋朝國富民強。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因為國家實力強大,讓他產生了極大的自信,於是開始四處敗家。
現代曾發掘出一個隨便的糧倉,在糧倉中有一個儲存糧食的窖,裡面有50萬斤碳化的糧食,當時全國有幾百個這樣的糧倉,每個糧倉有兩百多個窖,據說唐朝初期吃的都是隋朝的糧食,可見當時國家的富裕。
隋煬帝時期,同時開展了多項大工程,有修通京杭大運河、修馳道、興建東都洛陽、廣設糧倉、三徵高句麗。每一項都利國利民,但這些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撐,同時期進行這麼多讓百姓不堪重負,最終導致了隋朝的覆滅。
在秦朝和隋朝,因為人口較少,百姓卻要承擔繁重的徭役,不懂得與民休息,最後只能滅亡!
-
15 # 百川流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500多年的戰亂,實現統一,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前後14年,自秦始皇,經二世胡亥,終於子嬰。隋朝結束了自西晉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從581年到619年,前後38年。
秦朝和隋朝都是結束數百年戰亂、實現大一統的王朝,可為什麼兩個實現大一統的王朝都如此短壽?
一、用民過度,大興土木,忽略休養生息兩朝建立前,天下一直處於戰亂中,民生艱難。建國之初,天下剛穩定下來,正是應該休養生息、恢復社會秩序和生產的時候,可秦朝和隋朝的統治者卻急於啟動大型工程,大興土木。秦始皇修建秦陵、阿房宮、長城;隋煬帝同時開挖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等,此外還頻繁對外用兵,搞得勞民傷財,民怨沸騰。這是造成兩朝迅速滅亡的直接原因。
二、“苛政猛於虎”兩朝的《秦律》、《開皇律》等刑法有些嚴酷,給百姓巨大的壓迫。秦朝徵調各地人力修長城,延期未能到的死罪;隋煬帝時敢反抗朝廷者,不問緣由,一律斬。保守剝削壓迫的百姓難以忍受這種嚴酷的刑法,逐漸積聚了民怨,這為兩朝滅亡埋下伏筆。
三、秦始皇和隋文帝去世,加速了王朝的滅亡秦始皇和隋文帝生前威望極高,能力手段也強,他們能夠鎮住四方,他們去世後,給了造反的可趁之機,本就未安定下來、一直暗流湧動的各方勢力紛紛揭竿而起,推翻王朝。
-
16 # 咱是領導
秦、隋兩個朝代都是經過長期戰亂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均立二世而亡!共同原因是:一、濫用民力、加重人民負擔,從而激化了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二、為了穩定社會,使本朝能夠避免像之前長期戰亂的局面而大力實施的改革,從而激化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一、濫用民力、加重人民負擔。①秦朝自統一六國後修長城、建阿房宮、築馳道等等搞了大型工程。同時南征百越、北擊匈奴接連不斷的戰爭。無獨有偶,反觀隋朝開挖貫通南的北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修馳道、北伐突厥、三爭高麗!兩個王朝在修建大型工程和對外戰爭方面都驚人的相似。可不管戰爭還是工程都要用錢、都要用民力、這就無疑加重了老百姓的各種徭役和苛捐雜稅!從而激化了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
二、對內改革:秦朝統一後用法家思想治國,從而焚書坑儒,改變了過去百家爭鳴的局面,這就激化了統治者與知識分子的矛盾,不難推斷在當時識文斷字的人本來就不多,應該屬於社會的的精英階層,如果一個統治者總是和社會精英階層過不去,那它也肯定不會長久!還有秦朝把之前的關東六國舊有的統治者或者是地主、官僚要麼殺戮、要麼派人接到咸陽監視、要麼被流放到南蠻邊疆之地,這些人在當時可以說是舊勢力了!可畢竟還有勢力,在百姓心中有的還有影響!統治者在同一時間過多的得罪舊勢力,不去籠絡他們的人心還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這是不明智的!大家都知道是項羽攻破的咸陽城,而項羽正是楚國的名將的後人 。(還有廢分封,立郡縣等等)
隋朝也是如此,設立科舉制度來選拔官吏,廢除了自曹魏以來實施的九品中正制,但是這並沒影響到當時的的門閥士族的權利、地位和利益。反而還加劇了同他們的矛盾!
0
-
17 # 歷史摸黑人
並不是過混亂之後的大一統就會快速滅亡。秦隋兩朝都是混亂以後的大一統王朝,它們兩個的滅亡都歸結為一個原因:民力不堪。
秦始皇統一六國就是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來實現的特別是對楚國的戰爭幾乎傾秦國全力。古代的戰爭對雙方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失敗方亡國亡種,勝利方也是國力消耗殆盡。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並未讓百姓修養生息,而是繼續南征北伐,修建長城和阿房宮,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百姓在沒有活路的情況下只能揭竿而起,奮起反抗。所以秦國亡於始皇帝。
隋朝的滅亡完全是隋煬帝自己作的。隋煬帝的父親隋文帝在位時為什麼隋朝不見滅亡之象?那是因為隋文帝讓民力休養讓國家喘息,所以隋文帝一代隋朝不僅沒有滅亡之象反而很強大。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志大才疏,一登基就想讓自己的功業比肩秦皇漢武,所以他年號大業。憑心而論隋煬帝早期也算是比較成功,滅陳平揚,素有美名。其在位初期,巡張掖,開科舉,僅這兩項就足以令其位於明君之列。但是後期他徵高麗,開運河造成國力不濟最後覆亡。他之後的李世民也征討高麗但是他量力而行,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是並不影響李世民的明主之稱。而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成就了唐朝的繁華。
宋朝也是在混亂之後的一統王朝,但是宋太祖審時度勢沒有亂用國力所以宋朝強盛富裕。而後的明朝也是如此,所以混亂之後的大統一王朝並不都滅亡,那些滅亡的也是因為亂用國力所致!
-
18 # 文廟山居
秦王朝、隋王朝統一後,老百姓即民力,幾乎已經耗盡!首先連年征戰,自己方、對方都死了許多人。統一起來人也就很少了,征戰過程中糧食等物資也耗來差不多。這時候的秦王、隋皇帝繼續耗盡民力。
史書計算,秦徵南嶺、擊匈奴、建陵園、修長城、築阿房宮等。全國僅有男女勞動力,都徵調走了。始皇帝幾次巡遊天下,耗盡老百姓最後一點生力。群眾不反抗,就只有死路一條。群眾起來反抗,秦王朝只去滅亡。隋王朝也是一樣,統一後亂用民力。如開造運河,幾次征討高麗(現朝鮮),民力已經到了極限,隋皇帝楊廣,還有幾次下揚州遊山玩水!
縱觀中國和世界歷史,其中肯定存在英雄!筆者認為所謂英雄,就是正確使用群眾力量的人。胡亂使用民力的,最終都成為狗熊。秦王朝、隋王朝都二世而亡,也就是成為狗熊。
另外有民力不能正確使用,也會成為狗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南宋王朝。賈似道專權,“城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襄陽南宋王朝的命脈所在,被元蒙軍隊圍攻幾年!杭州的朝庭居然不知曉?!有宮女議論。賈似道就將人殺了。最終南宋王朝,被元蒙人滅掉。
-
19 # 歷史教學
秦隋的滅亡原因主要在統治者的方法不當導致,大亂之後,統治者執政應該是無為而治,休養生息,休養生息到一定程度後,才能有為而治,大展宏圖,而秦隋皇帝初期都是積極想有一番大作為,結果導致問題頗多,而滅亡
-
20 # 北派說書人
樓主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拿出了大統一下,國祚最短的倆個朝代,秦朝和隋朝,至於他們為何快速滅亡,其實很簡單,但是二者卻有所不同,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秦朝14年秦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個大統一朝代,這時候後會有人問,那夏商周呢?唉?夏商周還真不同這是因為夏商周是“分封制”朝代,那時候夏朝是部落制度,直接剔除,商朝和周朝是諸侯國制度,諸侯國在那時高度自治,與歷代中原王朝和朝鮮半島歷代王朝之間的關係差不多,所以算不上大統一,畢竟那時候的文化不同。
而秦朝則是在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治理下,實現了書同文,車同軌,初次實現了華夏文明的大統一,但是那時候的秦國治下,各六國舊地存在著各種士族門閥,這就造就了不穩定的秦國,這些能夠從野史當中,秦始皇對北軍大將蒙恬和南軍大將屠睢說,若秦國破,你二人萬不得引軍回援,否則中華不復存在。果然在秦始皇死後不久,陳勝吳廣起義,後項羽稱王,攻下咸陽子嬰被殺秦國滅亡。
回覆列表
秦朝和隋朝是我國封建歷史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朝代,這兩個朝代有很多相似點,都是亂世一統的朝代、都二世而亡、都強盛一時、接替他們的王朝都十分強大等。秦王掃六合,隋朝終南北,二者興盛的快,亡的也很急。那麼這兩個王朝滅亡的原因又有哪些異同點呢?
秦隋兩朝都是開創性的時代,一個結束了西周以後長達數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時期。自然這兩個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是算是千古一帝,這兩個時期也是中國大地從分裂到統一的重要轉折時期。正是因為處於這樣的轉折時期,舊有勢力才會十分強大,擁有反彈的能力,就像秦末六國復立,隋末諸侯爭雄。而且這兩個王朝的二世皇帝在行政上都有一定的失誤,這才造成強盛一時的王朝滅亡。
秦朝和隋朝統一天下後都對中國的整體進行了改革,所以樹立了一大批敵人。秦朝廢除了傳承千年的分封制度,改為實行郡縣制度,集權於中央,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正因如此秦朝才成為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這種制度的好處就是中央能夠統一排程全國資源做大事,順應了歷史的發展。但是那些貴族士大夫的利益也因此受損,秦始皇在的時候他們還不敢起什麼風浪,秦始皇駕崩後昏庸的胡亥自然鎮壓不了這些昔日的貴族。
而隋朝統一天下後,意識到魏晉南北朝以來門閥士族制度的危害,隋文帝時期創辦科舉制度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舉制度打破了官場由門閥士族壟斷的局面,使得普通百姓和寒門子弟有了進入官場的出路。此制度也嚴重損害了門閥士族的利益,同樣的在國家強大時能夠保持穩定,一旦國力受損,內亂不斷時這些門閥士族就會再次反叛推翻隋朝。
但是統治國家不能只靠將軍,還需要讀書人,所以秦隋兩朝建立後雖知道那些貴族是敵人,可又不得不借助他們的力量治理國家、維持統治,平時這些人將野心隱蔽起來,一旦國家危難之時或皇帝無能之時,他們就會趁火打劫,秦朝和隋朝都是這樣滅亡的,這是最大的相同點。
其次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犯了錯誤。秦始皇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秦始皇在位時一直沒有明確繼承人是誰,直到臨死前才倉促立遺詔預備傳位給扶蘇,這才給了李斯和趙高篡改遺詔的機會。隋文帝也是沒有看出楊廣的另一面,楊廣雖然確實有治國之才,但內心陰險毒辣,相反廢太子楊勇就寬厚多了,若楊勇繼位至少能做個守成之君,不會讓隋朝二世而亡。
正是由於胡亥和楊廣繼位後政策上的失誤,才給了舊有貴族勢力反撲的機會。不過這兩個人失國的方式又不同。胡亥是太過於寵信趙高,以致於叛軍快打到家門口了自己還不知道,還被趙高矇在鼓裡,等到知曉敵情時已經為時晚矣。楊廣呢又是太有能力,但是他想一代人把幾代人的事都做了。開鑿大運河、三徵高句麗、西征吐谷渾、營建東都洛陽並遷都、三下揚州等,哪一件事不是勞民傷財,以致於最後國力過度消耗,在第三次征戰高句麗的途中楊玄感就趁機造反了,一石驚起千層浪,沒過多久天下就再次大亂。
總的來說,秦朝和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舊有的貴族勢力太強大,二世皇帝政策失誤加速滅亡過程。不過這兩個短命王朝卻分別奠基了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王朝——漢朝和唐朝,也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