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灰色軌跡83371314

    這種問題問的太幼稚!!不是龍且重要,而是他手裡的精銳部隊,項羽把精銳部隊分給龍且,龍且個敗家子,把家底敗光,項羽就知道自己沒勝算了

  • 2 # 路遙lgy

    謝謝邀請!龍且是項羽手下五員大將之首,她的勇猛不亞於項羽,深得項羽信任。韓信攻打齊國時,本來劉邦派人已經五齊國說好的議和投降。克韓信還是攻打了齊國。項羽這時在於劉邦戰於滎陽。急忙命龍且增援齊國。與韓信戰於濰水。韓信讓人再濰誰上游總沙袋堵水。龍且威猛,執意要與韓信決戰,自己帶領兵馬率先渡過濰水攻擊韓信。韓信這時命放開沙袋,結果河水暴漲多數龍且士兵不能渡河!韓信集中兵力將龍且圍殺!河對岸計程車兵見空切被誅殺,只能望河嘆息,四散逃了。韓信攻破秦國。項羽聽說龍且已其,大感吃驚!此時已經形成項羽得孤立事態!張良曾給劉邦說,聯合三王可滅項羽。龍且之死使項羽只得和劉邦和解,立下鴻溝之約。只是他不知劉邦是為了養兵蓄銳,聯合其他的軍閥更多惡力量,一次性打敗他於垓下!這期間也只是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所以龍且之死是項羽得重要打擊。這與龍且輕敵有關!

  • 3 # 夏目歷史君

    項羽在得知龍且死後,可沒有覺得自己要滅亡了,還沒到那個層面,不過項羽的確已經是十分擔憂、害怕了。害怕到什麼程度呢?項羽還特別命人去遊說韓信,不過韓信沒有聽從。

    這在《史記.項羽本紀》裡有記載,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濊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

    這其中項王就是項羽,而淮陰侯則是韓信,項羽聽到龍且兵敗,是恐慌的狀態。不過即便是恐慌狀態,也可以得知龍且在項羽陣營的重要性,畢竟能讓霸王項羽害怕的事情,這天底下還沒幾件!

    我們先來了解下龍且,龍且是項羽手下大將,他與曹咎、周殷都是楚國大司馬,各分掌楚軍部分的軍權。

    劉邦謀士王平曾說過:“忠於項羽的人只有范增、龍且、周殷等幾個人而已,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拉攏的。”這也可以看出龍且忠於項羽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加上龍且勇猛,所以項羽也是十分看重龍且。

    在公元前205年,也是彭城大戰(此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劉邦,也是劉邦起兵以來最大慘敗)後,項羽更是將手頭的樓煩騎兵悉數交給龍且統帥。這個樓煩騎兵可以說是當時的特種部隊了,項羽彭城之戰以三萬精兵千里突襲,最終速戰速決大敗劉邦五十六萬諸侯聯軍,這三萬精兵有不少大機率就是樓煩騎兵了。在《史記·灌嬰列傳》也記載,楚騎來眾!可以知道項羽當時來的是為騎兵。能夠讓項羽託付給自己手下最剽悍的部隊,這足以見項羽對龍且的看重程度!

    公元前204年,龍且統兵十萬攻打叛楚的九江國英布,最終打的英布大敗,英布逃亡到劉邦那。龍且獨自打的英布大敗,這也可以得知龍且的能力是多麼強悍。

    公元203年,項羽得知韓信已攻下齊、趙,馬上要對楚用兵,於是令龍且率軍二十萬應戰韓信。

    這場戰役是二把手之間較量,龍且是項羽最看重的大將,而韓信則是劉邦最得力的助手,兩軍對陣於濰水,不過此戰龍且被韓信打的大敗,就連自己也是被韓信部將灌嬰的手下丁義給斬首。

    龍且會敗,還是敗在自己過於輕敵與急躁了。當時韓信派人做好沙袋,將其堵住濰河的上流。隨後率部分兵馬涉水攻打龍且,之後韓信假裝敗退,騙龍且過將來追。龍且以為韓信怕了,果然追過來,於是韓信立即命人決開堵塞濰河的沙袋,河水衝了過來,而龍且的軍隊還沒有完全渡過去,楚軍大亂。於是韓信乘機出擊,打的龍且完敗,龍且身死!

    龍且是項羽最器重的將領之一,他死了,項羽又少了一名獨當一面的大將,也見識了韓信是多麼強,項羽如何不後怕!

    而龍且大敗,更讓項羽的二十萬大軍全部損耗殆盡,其中樓煩精兵也估計是所剩無幾,如此巨大的損失,項羽如何能不懼怕!

    當初項羽不親自去對抗韓信,而是自要龍且去,就是因為他自己要對抗劉邦,還有反叛的彭越。龍且兵敗,不僅沒有達到阻止韓信的目的,而且還讓韓信聲勢大增,而之前被龍且打敗英布也是乘機恢復了過來。龍且身死,導致項羽最終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這讓項羽如何能不畏懼!

    龍且身死導致了項羽慢慢處於下風,最終確實是逐漸走向了滅亡。不過我想項羽自身在當時肯定是不會承認自己要滅亡了的!

  • 4 # 一本夏聊歷史

    龍且作為項羽的五大將之一,非常勇猛,他和項羽從小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項羽對他也非常的信任,龍且對項羽也是最為忠心的!項羽是楚國皇族,龍且是楚大夫之後,地位也很顯赫。他為西楚立下赫赫戰功,一直跟隨項羽,直到戰死,從一而終,可敬!

    我們知道龍且是在同韓信淮水之戰,韓信用誘敵之計殺死了龍且,按說韓信才區區幾萬人,是不可能打敗二十萬軍隊的龍且。這裡我們不得不說驕傲會使人失敗的道理。龍且心裡一直看不起韓信,總用老眼光看人,韓信是吃過漂母的餅,也受過胯下之辱,從軍後跟隨項羽也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不代表韓信沒有才華,只是跟隨項羽時沒有機會展現自己。龍且的輕敵導致了他濰水之戰的大敗,而且送了生命,當項羽聽到訊息後,幾乎暈倒。一向馳騁天下的霸王何至如此!

    龍且、項莊、鍾離昧、季布、英布五人合稱‘’西楚五大虎將‘’!龍且被稱為之首,他一直跟隨項羽南城北戰,有很多的戰功,由於同項羽的私交特好,項羽對他也是絕對的信任,所以我認為龍且和范增是對項羽沒有任何私心的人,他的死對項羽來說失去了左膀右臂!

    項莊是項羽的堂兄弟,也號稱西楚第一劍客,他和項羽都是由叔父項梁撫養大的,鴻門宴上范增就是安排他刺殺劉邦,但由於項伯的通風報信,張良安排樊噲攪了局!

    鍾離昧是在韓信投軍後加入楚軍的,而且他和韓信私交甚好,鍾離昧武功高強,也為楚軍立了很多戰功,後來由於韓信投靠劉邦,項羽開始不信任他,打擊他,鍾離昧沒有辦法,只好離開項羽,但他並沒有投靠劉邦,而是隱居了,直到劉邦統一天下後知道鍾離昧在韓信處,劉邦逼韓信交人,韓信不交。劉邦非常不滿,鍾離昧為了不連累韓信,自殺身亡!也是一豪傑!

    季布英勇神武,項羽曾親自拜訪,而且同他切磋功夫,項羽打敗英布,兩人惺惺相惜,季布跟隨了項羽。在鍾離昧離開後也離開了項羽,劉邦統一後,在很多人的勸說下,並沒有殺死季布,而且還給了他官做,他一直活到漢文帝時期,也算是落個善終!

    英布原來是秦國的囚犯,後來投靠了項羽,英布為項羽做了很多貢獻,但他認為跟隨項羽沒有前途,就投靠劉邦去了,後來為劉邦立了不少戰功,開始膨脹,後來英布造反,被劉邦誅殺!

    還有一個人我們不得不說,陳平,他背叛項羽後,為劉邦獻了離間計,離間了項羽和亞父范增的關係。這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看完項羽身邊的這些人就知道,龍且是項羽的忠實戰士,他的死無疑加速了西楚的失敗,但項羽的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也是西楚滅亡的根源!

  • 5 # 國史記聞

    項羽自然是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將才之一,但是作為秦漢之間的霸主,項羽的軍事才能反而成了他的一個致命弱點——他的光芒掩蓋了他手下幾乎所有的武將,致使我們能夠隨便提出劉邦麾下的大將,卻對項羽的武將比較陌生。

    歷史上,項羽最仰仗的武將包括龍且、曹咎、周殷(此三人同為西楚大司馬)、鍾離眜、季布、英布等人。大司馬作為西楚最高武將職位,能夠坐在這個位置上的自然也是對項羽最忠心、軍事能力最強的人。

    西楚三大司馬中,周殷的歷史記載相對較少,他在漢五年背叛了項羽,與九江王英布共同攻打楚國,並攻克了壽春,在將城父屠城之後與劉邦共同會師垓下,所以,他追隨項羽的日子裡,也未必可以讓項羽推心置腹。

    曹咎在龍且死後幾乎成為項羽唯一的倚靠,他因為曾經有恩與項梁而受到楚國的重用,但是他的軍事能力一般——彭越在投靠劉邦之後率兵切斷了楚國的糧道,項羽便對當時的海春侯曹咎說:“你好好替我守住成皋,即便是漢軍出來挑戰你也要堅壁固守。我十五天之內必然擊敗彭越班師回來”。但是,就這十五天,曹咎也沒能堅持住,他不堪漢軍整日謾罵,出城與其大戰,結果兵敗。曹咎與長史董翳、塞王司馬欣一起自殺。

    陳平在向劉邦獻離間計的時候曾經說過,項羽的忠臣只有范增、鍾離眜、龍且以及周殷四人。在使用離間計之後,范增離開了項羽,鍾離眜受到懷疑,我們不排除周殷最終投靠劉邦也是因為項羽對他心懷忌憚。

    所以,龍且死後,“項王震恐”首先就是因為龍且乃是項羽唯一可以信任的、有一定軍事能力的武將。其次,龍且被殺之前是率領了號稱二十萬楚國精兵出擊韓信的,他的失敗讓項羽的整體軍力大幅度下降,也讓楚軍內部開始對劉邦產生畏懼。這也正導致了向來靠拳頭說話的項羽開始派武涉去遊說韓信,想讓他背叛劉邦,但是龍且死後,項羽是大勢已去了。

  • 6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項羽對龍且是非常信任的,當年陳平使離間計,使鍾離昧季布等人受到項羽猜疑,范增更是負氣出走慘死半路,但是龍且卻依然受到項羽的絕對信任,可以說龍且在項羽的心裡是和項莊項伯同等地位的,把龍且當家人了。

    龍且不僅是一個勇士,也是一個有大將之才的人,就連鉅鹿之戰勇猛無敵的英布也敗在了龍且手裡,但是他的一身毛病也和項羽非常像,驕傲自大,貪功冒進。最終被韓信用計打敗,不得不說韓信確實厲害。

    韓信破齊之後項羽就陷入了被兩面夾擊的境地,此時的彭越也經常活躍在項羽後方斷他的糧道,項羽急需一個人來打破這個困境,於是便讓龍且帶二十萬人北上攻打韓信,結果被韓信打敗被灌嬰斬殺。

    (最喜歡這張劇照)

    此時的項羽不會感覺自己離滅亡不遠了,畢竟沒有失地,楚軍精銳也在自己手裡,並不是不能一戰,但是項羽是真的害怕了,首先楚軍實力大損,其次現在他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劉邦,還有北邊韓信的威脅,國內又非常空虛,不至於滅亡,但是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要不然一向高傲的項羽也不會派人去勸說韓信,並且迅速退兵回援,只派了曹咎,鍾離眜守城。

    並且後來因為四面受敵,糧草不濟,不得不和劉邦講和。

    可以說,龍且之敗是楚漢之爭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項羽和劉邦還處於相持階段,甚至還略佔優勢,龍且之敗和其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導致項羽迅速衰敗,劉邦迅速壯大並擊敗項羽。

  • 7 # 福之富也

    自英布叛楚以後,項羽手下真正能征善戰的就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龍且另一個是鍾離眛。現在說下龍且這個人,項羽手下第一虎將,勇猛過人,能征善戰幫助項羽打了不少勝仗,項羽對其也極度信任,放眼天下,已無對手,然而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出現了,他就是韓信,曾經項羽賬下的執戟郎。現在劉邦竟然讓他做大將軍,並且攻城佔地,連連大捷。項羽慌了,撥精兵20萬給龍且去消滅韓信,兵多將勇對付韓信易如反掌,可龍且不瞭解韓信,而韓信卻瞭解龍且,過於自信的龍且被韓信水攻之計落得全軍覆沒。龍且死了,20萬精兵沒有了,給項羽巨大的打擊。三分之二的兵力沒有,沒有了爭奪天下的實力了。並不是龍且多重要,重要的是那20萬精兵。故項羽四面受敵,韓信,彭越,劉邦,英布合攻之,所以項羽認為自己不行了。

  • 8 # 炎墨

    龍且是項羽賬下五大將之首,是秦末漢初最為傑出的悍將之一,同時也是戰功累累的猛將。從項梁起義開始,他就作為急先鋒存在,義軍中的風雲人物。

    項羽是一個力拔千斤的猛將,他與龍且是猛將遇猛將、心心相惜,結下了深刻的革命友誼。陳平曾經用重金離間過龍且和范增,范增遭到了懷疑,而項羽對龍且的信任不減反增。

    除了鉅鹿之戰,龍且基本都作為項羽的副將參與戰鬥,活躍在亂軍之中。平定英布是龍且作為統帥獨立作戰的,此戰是他巔峰之戰,威震九州。

    總的來說,項羽和龍且都有很高的戰術,但是都沒有太大的謀略。兵法說,領兵之道,虛虛實實,項羽和龍且大戰沒有虛的,都是實的。劉邦忽悠各路諸侯,集結56萬大軍打下了項羽的彭城。項羽得信,帶3萬騎兵就殺了過來,不需要戰略,不需要陰謀,千里賓士殺來,以絕對強悍的戰力打得劉邦56萬軍隊七葷八素的。

    龍且面對韓信依然沒有慫的,何況當時龍且20萬精銳,韓信不足5萬,一部分還是剛收編的。龍且哪把他放眼裡,領著20萬大軍就渡江殺過去。軍馬剛渡到一半,韓信一聲令下,決堤的洪水就把江中的龍且軍隊吞了一半,龍且好不容易游到對岸,被韓信5萬人馬亂棍打死,一代驍將就此隕落。

    龍且戰死,讓項羽從起義以來第一次產生了恐懼,產生打退堂鼓的想法,於是有了鴻溝和議和垓下之戰,最終項羽被迫烏江自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絕對實力不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實力只是暫時的,唯有時間會證明一切。

  • 9 # 阿慶還是阿慶

    感謝邀請。項羽在秦朝末年跟隨叔父項梁發動起義,項梁戰死後,項羽雖然統帥著諸侯兵,名義上是最強大的,但是他的手下們很多都是各有各的軍隊的。到了秦朝滅亡後,這些有功的將領便帶著各自的部屬前往自己的封地了。所以真正屬於項羽統屬的骨幹力量並不多,一個便是亞父范增,一個是虞姬的兄弟虞子期,還有一個是龍苴。當然了,除了這幾個人之外還有一些人,我們就不一一贅述了。

    龍苴可是和項羽從小玩大的,屬於項羽的江東八千子弟兵的核心力量,更加上龍苴本人勇武異常,曾經帶兵斬殺了背叛項羽的英布,所以在項羽陣營中,武將排名可以說是第一。後來更被封為項羽的楚國大司馬。

    劉邦帶兵偷襲彭城,被項羽三萬精銳打的滿地找牙,劉邦一看這樣不行呀,聽從了張良的計策,就是對項羽得核心力量進行反間。當時韓信已經在北方地區帶兵逐個收取各地諸侯國了,眼看快要打到齊國。

    項羽本身就是個多疑的人,他對於手下的眾多謀臣武將,本來就心存懷疑,在劉邦的離間計策下更是分崩離析,亞父范增有謀而不得用,被氣的告老還鄉了,其他武將中很多人選擇擇機叛逃,只有龍苴有從小一起玩大的關係罩著,始終深受項羽的信任,

    劉邦堅持和項羽再彭城隔河對峙,但是手下可沒閒著,先是韓信一路攻城掠地,已經佔領齊國,眼看要發兵南下;背後遊擊將軍不停騷擾項羽後方,面前的劉邦就好像打不死的小強一般,大軍壓境,讓別人來駐守又怕對付不了。項羽左思右想,唯有派出主力部將龍苴前往齊國,收拾準備南下與劉邦會師的韓信,然後再來一起合兵收拾劉邦了。

    龍苴帶領大軍二十萬,前往收拾韓信的五萬人馬,這二十萬人馬不但是楚國精銳,而且是項羽能夠拿的出手的最後的有生力量,可以說,項羽對於龍苴寄予厚望。但是一向勇武的龍苴終究沒有提起足夠的警惕心,被韓信設計水淹七軍,一戰之後身死軍滅,不但沒有打敗韓信,更把項羽的後背給徹底露出來了,把項羽的家底葉徹底掏空了。

    龍苴之死,項羽手下真正得到他的信任,又可以拿的出手的人物,此時一下子就沒有了,手上能夠再度聚集起來的生力軍葉唄消耗一空。而且從戰略態勢搶來說,項羽此時已經深陷再劉邦給他佈置的包圍圈中,除了南撤一途,只有正面決一死戰了。項羽此時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的失敗,不沮喪就奇了怪了。其實,我們從中間也看到了項羽失敗的一個必然——對手下不信任不尊重,有才能不得用,有計謀不得使,項羽自身只是一個將才,怎麼和與他隔河相望“夢將將”的劉邦對拼呢?

  • 10 # 劉一千五

    龍且不厲害,坑慘了項王。

    項羽手下的大將多,能幹的大將少,能獨擋一方面的大將更少。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項羽到處親自出徵就明白了。

    陳平在項羽手下幹過。後來跳槽到了劉邦手下。他對漢王說,項羽手下就只有幾個大將,周殷,龍且,鍾離昧,鯨布,范增之類。要命的是項羽待身邊人"心太軟",失去了許多進取的機會。這就道出了項王長久不了。

    劉邦與項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有無後勤保障。劉邦一旦軍兵,糧食打完,有人提供;項羽沒後方提供,打一個少一個。越往後就越支撐不下去。韓信奪了齊國,直接威脅到楚國後方。齊王不求助,項羽也得出兵。項羽手頭沒幾個大將了,自己又被劉邦死死拖位,鍾離昧被涼,亞父又死,英布早就跑了,周殷守彭城,至於其他,項伯項莊就算了。於是,項王就分了一半的精兵給龍且,龍且帶著二十萬昂然而來。由於貪功輕敵,被韓信全部收拾,連龍且也死了,真的變成了龍蛐。

    項羽接報吃了一驚,才感到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害怕。勇氣遭到打擊。因為他手下沒幾個兵了,彭越,韓信,劉賈已經從北東南壓堵住,劉邦在西方阻擋。項羽不得已才媾和,劃了鴻溝為界。

    而陳平慫恿劉邦追擊項羽,陳平看出了故主的銳氣盡失,已經為時不多了。

    若有二十萬人馬在,劉邦要勝利,怕是要過六十歲罷。

  • 11 # 夜航船水手

    第一個問題,龍且到底有多厲害。

    我們往往不記錄那些失敗的人,龍且很不幸,站在失敗的那一方,所以歷史上關於龍且的記載少的可憐。

    粗略履歷繪製龍且輪廓

    我們從史記上看看,龍且在跟韓信遭遇之前有四個很關鍵的記載。

    最早的記錄是,龍且隨項梁在討秦的過程時,以司馬的身份東阿打敗秦軍。這麼看來,龍且首先早年就成名了。

    再後來,漢王進擊彭城的時候,龍且和項他在定陶阻擊。結果被曹參和灌英打敗。龍且也有敗績,雖然我們不知道兵力對比是多少。

    漢王彭城戰敗,隨何說服猛將英布從項羽陣營叛變。項羽派龍且攻擊英布,幾個月後,龍且將英布打敗。英布何其勇猛,不敵龍且,看來,龍且敢打硬仗能打硬仗。

    還有個側面,當年劉邦的謀士陳平提議要離間楚軍君臣的關係,其中提到,龍且也是目標,而且定性為剛直。

    判定標準

    從龍且的履歷上看,總體上,龍且作戰勇猛,能征慣戰。能在項羽軍中冒尖,不能說不厲害。那麼,我們看看,衡量一個將領的標準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孫子兵法上對將領的要求:智信仁勇嚴。龍且是個偏科生,主要體現的就是一個勇字,別的能力平常。

    第二,獨擋一面的將領要比普通將領要求更高。

    ‘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大家看看,龍且作為大將,算不算厲害?

    項羽對龍且的衡量

    我們知道,項羽當年回兵收復彭城時帶兵三萬,對抗劉邦聯軍幾十萬。而今,韓信大約三萬兵馬,項羽派龍且二十萬大軍攻打。不難看出,項羽內心有那麼一些不踏實,想靠兵力優勢補助一下。想到平原野戰,靠兵力優勢碾壓韓信。然而,善用兵的人,自然環境能被自己利用,相當於‘天兵天將’,非人力所能及。兵力優勢,反而讓龍且大意了,出現後面的失敗。

    總結起來,就是龍且,能力挺強,但不適合成為獨擋一面的軍事主帥。

    第二個問題細說起來,其實比第一個問題要複雜的多。而且,第二個問題的結論不能用來側面說明龍且個人的能力強,只是說明龍且把這麼重要的事搞砸了,加速了楚軍的滅亡,暗中幫了劉邦的忙。為啥說龍且幫了劉邦的忙: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幾次死裡逃生,除了他本人厲害之外,也有運氣成分,如果楚漢相爭再延長時間,必定劉邦已經不年輕了,一旦有一次不走運,哪來的劉家天下,那麼天下紛爭的局面又出現了。下面再來正題:

    齊地對楚軍戰略意義重大

    齊是楚地大後方。這一點項羽也很明白,當年,漢取關中,田反齊地,項羽先平復齊地的叛亂,雖然劉邦偷襲彭城成功,但是很快被項羽打跑,項羽又親自平定齊地,才大舉進軍向西復仇。他清楚,齊地有失,腹背受敵。劉邦也看得出來,劉邦拼了老命跟項羽在西線對敵,也沒有停止韓信向項羽側後方的攻略。

    楚直接損失大漢受益多

    龍且帶領的人馬不是被殺就是被俘,20萬,縱使有虛,對楚軍的有生力量是巨大打擊,而且裡面有戰鬥力不俗的婁煩眾將被俘。這個一正一反的力量變化得有多大。

    劉邦白得這麼大一片地盤,無論將來是速戰,還是消耗戰,都有了巨大優勢。

    士氣質變

    楚漢之爭,跟反秦戰爭不一樣,不是什麼正義戰爭,實質就是項家和劉家的私鬥。打了幾年,老百姓很疲乏,軍隊計程車氣也逐漸在消沉之中。楚漢之爭初期的建功立業的雄心逐漸被戰爭的殘酷壓制。尤其項羽後期往返奔波於糧道東西,本來就有點士氣下降。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同時發生的情況。

    還有一點,楚漢相爭,楚漢互有敗績,但是項羽的主力部隊從來沒有大的失敗,龍且救齊被連鍋端,這是第一次,有很大的衝擊作用。

    史記記載,項羽聽到龍且戰敗這個訊息害怕了。

  • 12 # 史學達人

    龍且和項羽是好哥們,兩人從小一起長大的。在滅秦的時候,他和英布是項羽手下最為勇猛的兩個將士。

    但是,英布是後來加入到項羽集團的,英布和項羽的關係,肯定不能和龍且相比了。

    那麼龍且在項羽心中的地位到底如何呢?

    這麼說吧,若是說項羽誰都猜疑的話,他可以猜疑范增,可以猜疑陳平,但是,他絕對不會猜疑龍且。

    龍且對於項羽來說,就是項羽的家人,他的地位和項伯等項羽的直系親屬是一樣的,甚至是在他們之上。

    既然龍且如此的重要,項羽對於龍且當然也是寄予厚望的了。

    大家都知道,楚漢爭霸的時候,英布叛變了項羽,投靠了劉邦。是龍且帶著一支軍隊把英布打的落荒而逃的。

    英布本就是一個很厲害的將領,鉅鹿之戰的先鋒戰,就是由他打響的。但是,他和龍且作戰的時候,卻成了手下敗將。

    可見,龍且的軍事才能,絕對不比英布差。

    這樣的龍且,可以說是僅次於項羽的一個人。若是有一個什麼重要的戰役,項羽抽不開身的話,首選人肯定是龍且。

    那麼龍且如此厲害,他為何會被韓信擊敗了呢?還有就是,為什麼龍且一死,項羽就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呢?

    我們說一下當時大致的情況,當時劉邦和項羽對峙在滎陽,兩軍一直都是相持不下。誰都拿不下誰來。

    就是在這個緊要關頭,項羽得到了韓信,要攻打齊國的訊息。

    這對於項羽來說,絕對是一件五雷轟頂的事情,因為一旦韓信拿下了齊國,就意味著韓信可以和劉邦一起,前後夾擊自己了。

    到那時候自己成了夾心餅乾了,這個仗還怎麼打。

    所以,為了不至於落得一個如此的下場。項羽就派了龍且去支援齊國,當時項羽總共有三十萬大軍,他給了龍且二十萬。

    可見,這一次項羽是志在必得。就是想讓龍且去把韓信給滅了。

    韓信曾經在項羽的帳下當過執戟郎,龍且知道韓信這個人。就是因為龍且知道韓信,所以,他在領命來打韓信的時候,他就大意了。

    龍且是瞧不起韓信的,他說韓信這個人,最是膽小怕事。他打韓信,那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可是,到了兩軍對壘的時候,韓信就沒有給龍且出手的機會。

    韓信是利用了濰水把龍且打敗的,在大戰之前,韓信先命令士兵把濰水上游的水,用麻袋給堵截住,到了交戰的時候,他們就把麻袋給撤走。然後,讓洪水一瀉千里。

    當龍且的軍隊,正好走在濰河下游的時候,洪水突然而至,龍且的軍隊被淹死了無數。

    沒被淹死的過到河對岸的人,就被韓信給殺了。剩餘的沒有過河的,就逃跑了。

    就這樣龍且死在了亂軍之中,龍且帶來的二十萬大軍,就這樣幾乎全部陣亡了。

    此刻的項羽就剩下十萬大軍了,而劉邦加項羽的軍隊是五十萬。

    五十萬打十萬,韓信對項羽,那韓信的勝算的把握肯定大了。

    所以,龍且一死,項羽也就斷定自己距離死亡不遠了。

  • 13 # 大秦鐵鷹劍士

    龍且是項羽手下的一員悍將,是當時著名的萬人敵,與英布、季布、鍾離昧、虞子期四人合稱西楚五虎將。龍且率二十萬楚軍北上援齊擊韓信,結果被韓信水淹大軍,趁他們半渡而擊,楚軍折損大半,龍且被漢軍當場格殺。龍且一死,項羽十分震恐,深知敗亡不遠矣,其原因有三:其一、龍且戰死後,韓信取得齊地,三分天下漢已有二,西楚整體實力弱於漢了;其二、龍且一員虎將戰死,項羽折損了一條臂膀;其三、二十萬精兵作了鳥售散,西楚兵力空虛了。

    項羽手下有五員虎將,皆有萬夫不擋之勇,其中龍且、季布、鍾離昧是項氏家將,忠誠不用懷疑;英布是驪山刑徒軍,勇力過人卻最終背叛了項羽;虞子期是項羽小舅子,忠誠亦不用懷疑。五虎將之首是龍且,此人智勇雙全,兵法卓著,可以獨擋一面,也算是當世名將,曾經擊敗了英布叛賊。項羽攻擊劉邦的時候,唯有龍且領兵在外單獨作戰,韓信攻掠齊地,也是龍且領兵救援齊國。能力超群又忠誠無比,因此龍且是西楚國的一大支柱,損失了他意味著西楚軍事力量損失一小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何況大將與精兵都折損了,這豈能不讓項羽膽戰心驚。

    龍且戰死齊地,韓信收復齊魯大地全境,且有分兵北擊燕地,南掠楚地之勢。當時秦國、韓國、魏國、趙國、齊國五國的領土已屬於漢國了,西楚已經勢單力薄了。韓信攻掠諸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聲勢有超過項羽之實,龍且的大軍被韓信的一支弱旅擊敗,這意味著韓信完全有實力與項羽一戰,且戰勝的可能性極大。項羽後來派人誘降齊王韓信,說三分天下,劉邦、項羽、韓信各得其一,但是韓信拒絕了項羽的這一要求,他忠於漢王劉邦,誓滅項羽。

    西楚國兵力強盛之時有四十萬之眾,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中此消彼長,楚國兵力空虛,盟友皆叛,楚國實力已經弱於漢國了。龍且親統二十萬楚軍北上援齊,就是想一舉擊潰韓信,然後收復齊趙之地,結果韓信利用濰河之水擊敗龍且,不僅如此還擒殺龍且,招降楚軍。龍且的失敗代表了楚國一半的軍力損失,楚國敗亡之勢已經不可逆轉。垓下之戰時,項羽的楚軍僅十萬之眾,而劉邦的聯軍卻有四十萬之眾,楚軍作為一支疲師殘兵,再無法譜寫鉅鹿之戰的輝煌!

  • 14 # 素顏歷史

    龍且與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並稱為楚軍五大將,官拜西楚大司馬。在正史中關於龍且的記載並不多,所以他的身世、年齡,甚至性別都存疑。但在後來的歷史演義中,龍且的地位卻不斷地被拔高,最終成了項羽手下的第一戰將。

    龍且的名氣不斷增加的很大原因是他的忠誠,對項羽從一而終,直至戰死。由於性格原因,死心塌地追隨項羽的將士並不多。韓信曾對劉邦說:“項王勇悍仁強,然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劊敝,忍不能予。”意思是項羽打仗勇猛,對人仁慈,但等到人家立功該封爵的時候,他卻把印章稜角都磨圓了,也捨不得給人。這樣婦人之仁的領導怎麼能得到別人的擁護呢?

    但是龍且卻是個例外,他對項羽的忠誠或許超越了物質的概念。首先他和項羽皆為楚國貴族,從小一塊長大,情同手足。項羽的多次成名之戰,龍且都在其左右。有意思的是,正史反覆強調龍且深得項籍信任,這也可以看出項羽生性多疑,就連亞父范增都要懷疑。

    第二是意氣相投。龍且和項羽一樣,驍勇善戰,有萬夫莫當之勇。在東阿大破秦軍,打得章邯倉皇而逃。在淮南與季布,激戰數天,一直打得季布只剩下幾名隨從。這種暴力美學的信徒,只會佩服比自己更強的人,而項羽恰恰就是。

    最後,龍且不慕名利。龍且立下赫赫戰功,但史書上並沒有他封侯的記載,更別說王了。如果項羽只信任這種人,那他只能是眾叛親離。

    公元前202年,韓信擒魏,取代,破趙,協燕,順勢進攻齊國。項羽大驚,連派龍且率20萬大軍援齊。其實河南戰事也非常吃緊,但項羽還是讓主力去參戰,可見對這一戰役的重視程度。

    人生充滿傳奇色彩的龍且,最後還是栽在了曾經的手下韓信手裡。打心裡龍且是看不起韓信的,自己征戰南北,鮮有敗績,韓信當初在楚軍不過是無名小輩而已。可是,韓信當初的默默無聞,並不是韓信的問題,而是項羽的問題。

    龍具並沒有聽取謀士提出的深溝高壘,以守為攻的策略。而是急功冒進,輕敵大意。被韓信設計伏擊於濉河之上,楚軍大敗,龍具被殺。

    這一戰是楚漢爭霸中的決定性戰役。楚軍失去最後一塊屏障,被漢軍形成了戰略性包圍。項羽的精銳被全殲,楚漢的實力第一次發生了逆轉。項羽也不得不簽訂鴻溝協議,畫疆而治。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很熟悉,劉邦擅自撕毀協議,偷襲楚軍,將項羽圍於垓下。四面楚歌中,項羽深感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宣告楚漢戰爭的結束。

    龍具是項羽的左膀右臂,後來擊殺龍具的漢軍將領皆被封侯。這一戰楚軍主力盡失,項羽也迅速滅亡。但項羽的失敗是由這場戰爭決定的嗎?不是,早在鴻門宴上,范增就預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可見項羽的失敗源於剛愎自用,婦人之仁的性格。這一切在他放走劉邦,逼走范增,建都彭城的那一刻,就已註定。

  • 15 # 藍風破曉

    (項羽)

    龍且之死,對項羽的打擊簡直如“毀天滅地”,從那一刻起,項羽就知道下行避免不了,滅亡開始了倒計時。

    龍且太重要了,絕對是項羽的左膀右臂

    龍且是項羽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項羽對龍且的信任甚至大於范增。這是為何?

    龍且是項羽純純的發小,在項羽發展的過程中,龍且總是陪伴在左右,在項羽各個關鍵階段,都有龍且的影子。

    鉅鹿之戰,項羽以四萬左右的人馬大破秦軍三十萬大軍,這場戰役有龍且的參與。

    彭城之戰,項羽用三萬左右部隊大勝劉邦聯合的56萬大軍,這場戰役還是有龍且的參與。

    如果說,范增曾經是項羽的左膀,那麼龍且就是項羽的右臂。

    但“左膀范增”已經不在了,龍且成了項羽最重要的幫手。

    所以,當項羽聽到龍且離世時,知道自己完了。因為“左膀右臂”都沒有了,想要勝利太難了。

    龍且被殺時,所帶精銳也受損嚴重

    本來龍且是個“鮮有敵手”的存在,可惜生不逢時,碰到了韓信這樣的高手,這是龍且的悲哀,也是項羽的悲哀。

    公元前203年,龍且帶著20萬大軍,攻擊韓信。此時,韓信已經名聲在外,獲譽無數。但,龍且憑著他的勇武,和韓信展開了對戰。項羽為了讓龍且拿下韓信,基本上把大部分主力軍都交給了龍且。

    韓信的頭腦很夠用,看到龍且氣勢洶洶,來勢兇猛,佯裝不敵,開始“詐”敗。沒想到龍且的判斷和韓信預想得一模一樣,開始追擊韓信的大軍。

    這一追,問題出現了,被韓信“決堰淹龍且軍”,這一出,讓龍且大軍開始潰敗,死傷無數。之後,韓信又派遣人專門伏擊龍且,龍且沒有“經受住考驗”,被韓信兵士所殺。

    當項羽聽到龍且被殺,20萬精銳被漢軍所消滅時,就此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

    龍且之死,讓項羽感覺大勢已去的原因是,龍且這個最重要的助手走了,自己方損了一員大將;另外,龍且所帶走的精銳損失過大,讓自己方實力大不如前。

  • 16 # 妖鬼雜談錄

    項羽雖然短於戰略,並非看不清局勢。龍且是項羽手下既能獨當一面又能受絕對信任的人,固然重要。但對於項羽的震恐,不只是失去大將,更意味著天下三分,兩歸劉邦,自己將在整體上處於劣勢;

    1、龍且敗亡的背景

    龍且是項羽手下少數真正能獨當一面的大將。所以當項羽與劉邦成皋滎陽之戰,項羽在彭越與劉邦之間來回奔波時,龍且率領的20萬楚軍就是項羽四處救火的機動部隊。

    此時韓信攻下趙國,進攻齊國,彭越在楚國腹地打游擊戰,不時切斷楚軍糧草,劉邦率大軍在前線對峙,項羽兩面作戰,雖然項羽自己戰無不勝,但戰略上主動權盡失,戰鬥的勝利無法累積成戰略上的優勢,反倒是劉邦屢戰屢敗但越打隊伍越強壯。

    所以以項羽的驕傲,都不得不與齊國言和以便專心對付劉邦。

    一旦韓信平定齊國,要對項羽形成夾擊之勢,項羽要不想背腹受敵,只能派人阻擋韓信,承擔這個重任的就是龍且與他的二十萬精兵。

    2、龍且敗亡對項羽的影響不只是失去一員大將,還讓項羽明白自己難有迴轉之力。

    濰水之戰,韓信一場大水淹了龍且二十萬大軍,連龍且本人都被灌嬰斬殺,齊地被平定。

    此時項羽來不及傷心大將的敗亡,更要擔心自己。項羽在面對劉邦與彭越本就兩頭難顧全,再加上韓信的大軍,即便是霸王也知道難以取勝。

    所以龍且固然重要,但項羽更擔心的是龍且一死而導致的整體的劣勢,所以韓信平定齊地之後,項羽就立刻派人去遊說韓信三分天下。

    但是韓信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不肯背離劉邦。而項羽最終的失敗也是在韓信南下之後徹底奠定,劉邦、彭越、韓信三方大軍將項羽圍困亥下,把西楚霸王逼得自刎而死。

    壓死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

  • 17 # 唐風宋月

    龍且對項羽沒那麼重要,但是龍且的死對項羽很重要。

    項羽和劉邦在滎陽相持,彭越撓楚斷了項羽糧草,項羽沒辦法,只好親自收拾彭越,臨走告訴龍且,你給我堅守半個月,不要出戰,半個月以後我一定回來。結果龍且不自量力,非要跟韓信單挑,不出所料被韓信殺死。

    項羽正跟彭越死磕,聽說龍且死了,大為驚恐,趕緊回來收復失地,但是韓信不是好對付的,項羽幹不過韓信,進退失據,只好跟劉邦談和,畫了楚河漢界。結果在撤退途中被劉邦韓信彭越英布聯合絞殺。

    所以龍且是項羽的豬隊友,辜負了項羽對他的一片信任,使得項羽整體戰略落空,最終烏江自刎。這也是項羽認人不明的一個表現,如果是劉邦,絕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

  • 1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不是龍且對項羽有多麼重要,而是到了楚漢戰爭後期,項羽的勢力越來越孤立,項羽手下的每一個大將,對項羽來說,都顯得尤其重要。而龍且在齊地戰爭的失敗,讓項羽陷入劉邦的戰略包圍,這才是龍且戰死讓項羽感到震恐的原因。

    龍且其人在史書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龍且一直都是項羽西楚國的大司馬,其一生的記載也就5件事:

    1、反秦戰爭時,龍且在東阿大破秦軍。

    2、彭城之戰前,龍且、魏相項他與漢將曹參、灌嬰在定陶以南交戰失敗。

    3、彭城之戰後,項羽將西楚國僱傭軍樓煩騎兵盡數交由龍且統帥。

    4、英布叛楚,項羽派龍且、項聲率軍十萬攻打英布,大破英布軍,英布逃亡到劉邦處。

    5、韓信攻齊,項羽派龍且攻打韓信,韓信用半渡而擊之計大敗龍且,並斬殺龍且。

    這5件看不出龍且對項羽能有多重要,也看不出龍且能力有多強,大破秦軍、負於漢軍、大勝英布、被韓信所殺,龍且一生戰績有勝有負,其官職是楚國大司馬,此職項羽手下同時還有曹咎、周殷兩人,官職也說不上多重要。

    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從最初的彭城之戰居進攻姿態,到中期的滎陽、成皋對峙戰中雙方形成勢均力敵的對峙,到後期的爭奪齊地之戰中被劉邦形成戰略包圍之勢,而龍且之死,正是導致項羽被劉邦形成戰略包圍的導火索,這也是讓項羽震恐的主要原因。

    龍且戰死後,劉邦對項羽形成北、南、西三面戰略包圍,北面的齊地被韓信佔領,西面是劉邦率領的漢軍主力,南面是英布、劉賈佔據的淮南,項羽勢單力孤,而同時期的天下諸侯基本都投靠了劉邦,此時的天下大勢項羽失敗幾成定局,而造成如此局面的導火索,就是龍且的戰死,丟失了齊地。

    項羽就是再能打,也無法和天下諸侯為敵,項羽就是再英勇,也雙手難敵百拳,龍且一死,也難免項羽會震恐了。

  • 19 # 國史春秋

    龍且是介於項羽和英布之間的一位猛將,廣武對峙時,英布被劉邦策反,項羽派龍且前往征討,英布被打的狼狽逃竄。龍且打仗憑是一個猛字,靠的是一股捨我其誰的衝勁兒,因此深得項羽倚重和信任,但臨戰經驗和項羽相比仍有些遜色。劉邦使用陳平的計策,軍師範增及多位得力干將都被成功離間,唯獨龍且沒受影響,可見他在項羽心目中的地位非比尋常。

    龍且被殺是楚漢之爭的轉折。

    項羽本打算派龍且北上圍堆韓信,自己好全力消滅劉邦。如果按照當時的形勢,龍且只要按兵不動死盯住韓信,然後將歸附漢軍的齊人策反,韓信前無救援,後無糧草,不久便不戰自潰。但龍且犯了兩個致命錯誤:一是輕敵,因為他從來都沒有把韓信放在眼裡;二是貪功,他想盡快來掉韓信,然後與項羽合兵對付劉邦。結果龍且主動與韓信對陣,韓信用計智取,濰水一戰,20萬大軍被韓信殺了一個七零八落,龍且本人也被灌纓部將殺死。如此一來,韓信的家底被抄了三分之二,與劉邦相比明顯處於下風,所以項羽感到“震恐”不已。

    項羽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劉邦的老謀深算、韓信的足智多謀,同時也感受到了向自己靠攏的那份失敗和恐懼。於是不得已,項羽與劉邦劃楚河漢界,因為項羽已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十面埋伏就在眼前,退縮是他唯一的選擇。如此消滅項羽的天賜良機,劉邦自然更不會錯過,所以他一面假裝接受罷兵言和,另一方面暗中部署對項羽的包圍。此時的項羽只有震恐,根本無路可逃,劉邦、英布、彭越、劉賈、韓信等就像餓狼一樣,從四面八方向項羽撲來。項羽戎馬一生、馳騁疆場,從來就沒有敗過,更沒有怕過任何人,但是英雄沒路的時候,也會有掩飾不住的無奈和沮喪。

  • 20 # 我是越關

    首先要說一下,龍且的死確實對項羽打擊非常大,但遠遠沒有達到讓項羽認為自己會滅亡的境地。《史記》中的記載是項羽異常驚恐;

    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濊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龍且戰敗之後,項羽驚恐萬分。甚至是主動放低了姿態,派去了武濊勸說當年看不起的韓信,希望韓信可以背叛劉邦,結果韓信壓根沒有搭理項羽的說客。

    從這裡可以看出,龍且死後,雖然項羽沒有認為自己滅亡在即,但也確實感到了非常害怕。那麼龍且又是什麼人,為何他的死會讓縱橫天下項羽感到害怕呢?實際上原因有兩點,第一、龍且對於西楚政權非常重要,第二、龍且死後,楚漢相爭的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龍且與項羽關係非常親密,早在項梁起兵時,龍且便在項家軍中任職,並且可以單獨領兵作戰。秦二世二年七月,龍且還在東阿大破秦軍,顯示出了非凡的軍事指揮能力。

    項羽進入咸陽後分封諸侯,凡是自己最為依賴的親信都沒有分封,比如范增、鍾離眛、季布等人,當然龍且也不例外。原因在於,此時項羽的目的在於將來逐步吞併諸侯,完成統一。因此,龍且跟隨項羽回到彭城後被封為大司馬,掌握了西楚很大一部分軍權。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戰爆發。劉邦以56萬大軍攻入彭城,結果項羽僅僅用了3萬精兵便將劉邦擊潰。這三萬精兵中有一支樓煩騎兵,屬於當時的特種部隊,彭城之戰後,項羽把樓煩騎兵交給了龍且指揮,以此可見項羽對龍且的忠心和能力深信不疑。

    當然,龍且也很快用實力證明了項羽沒有看走眼。當時英布叛楚降漢,龍且很快平定英布的叛亂,並且佔領了整個九江,迫使英布逃到了劉邦的漢國。

    公元前204年,劉邦集團的二把手韓信攻下了齊國。眼看腹背受敵,項羽分給了龍且20萬大軍前去齊國對抗韓信,因此這件事可以看做是楚漢集團二把手的較量。

    最終結果是龍且戰死,項羽不僅痛失股肱之臣,而且還損失20萬大軍,所以深深的感到了恐懼。

    形勢上發生了重大變化

    龍且的死是項羽害怕的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龍且死後,楚漢相爭的形勢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龍且出兵之前,韓信已經攻下了趙國、齊國,楚漢相爭的天平正在逐漸的向劉邦傾斜。此時雖然項羽的楚軍戰鬥力優於劉邦的漢軍,但始終無法突破滎陽一線,所以楚漢相爭始終處於僵局。

    由於劉邦佔據關中富庶之地,加上韓信已經攻取河北之地,項羽急切的需要找到突破點打破僵局,避免被消耗戰拖死。因此項羽分出去了楚國所有能夠動員的兵力給了龍且,可以說此戰關係到了楚漢相爭的走向。

    龍且帶著項羽大部分家產到了齊國。如果取勝可以乘勝進攻,從此打破僵局,西楚將有希望擊敗劉邦。但沒想到濰水之戰賠了個底兒掉,從此之後,楚漢相爭的天平徹底倒向劉邦。項羽也在一年後被劉邦的漢軍圍困於垓下,最終兵盡糧絕之後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隔壁老樊是否被嚴重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