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血青春網

    要說歷史上著名的君臣關係,劉備和諸葛亮是不能繞開的。他們一個雄才大略,一個忠心耿耿;一個有人主之姿,一個是王佐之才。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與魏國、東吳三分天下。

    而要說到諸葛亮和劉備的相遇,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有著名的“三顧茅廬”故事。

    叔父離世後,諸葛亮過著悽風苦雨般的生活,他閒居在襄陽隆中。

    當時,劉備貴為皇叔,擁有漢朝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的響亮官爵封號,但他也只是寄居在荊州牧劉表那裡度日。

    有人問,依諸葛亮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別處得到重用,不必跟著劉備白手起家。那麼,當初諸葛亮為什麼選擇了劉備呢?

    我們還是從感人至深的《出師表》說起吧。在寫給後主劉禪的這篇奏疏中,諸葛亮語重心長,情真意切,描述了他和先主劉備的點點滴滴。“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從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人生抉擇的幾個思考。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這點燃了諸葛亮心頭的曙光。那個時代,出身是一個人近身的鋪路石。當時的劉備儘管寄人籬下,但仍然是漢室親封的高階官員。而諸葛亮縱有千般能耐,當時也只不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村野夫。地位尊貴的劉備彎下腰來,帶著誠意前來拜訪,讓諸葛亮的心頭充滿暖意。

  • 2 # 老高看歷史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了劉備作為君主,而不是當時最有權力,最厲害的曹操呢?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對這件事有懷疑,同時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沒有一個有權威的解釋。不過,最受人同意的還是說,曹操有權有勢,自己也非常有能力,所以吸引了好多有才能的人。當時諸葛亮一直處在深山之中,剛從自己的屋子裡走出來,這樣的狀態,和曹操身邊那些死心塌地,有才華的人相比,沒有什麼優勢。他也很難發展的很好,所以也引起不了曹操的注意,就不能施展自己的能力。

    與此同時,劉備那時候還很弱小的,根本不能和曹操相比,自己也沒有得力助手。要說作為出謀劃策的人徐庶的話,勉強算上一個。但是此人沒有定力,見風使舵,於是也叛變,追隨了曹操。還有一方勢力就是東吳孫權了,這邊可以與曹操抗衡一下,有點實力,也是人才很多的地方。所以,相比之下,劉備是最適合他的,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劉備作為漢朝的皇室後代,諸葛亮確實應該追隨他,可以受到其重用,成為厲害的人物。

    這樣的說法不能說錯,當然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但是這麼認為的人大多是不真實瞭解諸葛亮的。諸葛亮為人忠誠,有智慧,有開闊的胸襟,不會因為自己的發展,從而盲目選擇的。因為劉備的弱小,在當時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諸葛亮沒有理由去追隨他。所以最終的結果,沒有選擇曹操是有其他原因的!說到這,就要說說曹嵩這個人,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就是大名鼎鼎曹操的父親。而曹松的養父又是一個厲害的不得了的人物,就是曹騰。曹騰在當時的地位很高,有很大的權力,雖是一個宦官,但是不可小看此人。

    董卓在確立了自己的權勢以後,自己非常自大,想要造反,曹操當時有不一樣的想法,想擴大自己的勢力,於是決定用自己的兵力和董卓對抗。就這樣,曹操作為正派的人物,慢慢穩定下來,也有了足夠的勢力。這樣的曹操此時也沒有忘掉自己的父親和弟弟,決定讓他們倆和自己一起努力,佔據為王,一起享受。但是發生了點意外他倆在去的路上,遇到不幸,被人殺害。不過這個說法有待考察,因為曹嵩的死因也是個未知,一種說法是曹操在戰鬥中多次攻打徐州這一要地,所以也結下了仇人,就是徐州的太守陶謙,此人為了報仇聽到訊息,於是派人殺了曹操的父親,來宣洩自己的憤怒。

    還有一個說法是,陶謙不是那麼想的,沒有想著殺人報仇,而且出於其他原因,還派人保護他們。但是最主要的事被派出去計程車兵,看到了曹嵩的錢財很多,於是想殺人搶奪他們的財產。

    這兩種說法,不管真實原因是啥,都和徐州的太守有關係。後面曹操再次攻打徐州也有了為自己的父親報仇的說法。這樣還不行,曹操心狠手辣,殺光了周圍的人也不解恨。不巧的是諸葛亮小時候就生活在徐州附近,經歷了自己的故鄉被外人佔領,甚至殘忍的殺害自己的親人,對於這樣的曹操,諸葛亮肯定不會忘掉這些從而選擇投靠曹操了。

  • 3 # 嘗古研今

    我分析兩個原因。一是曹操處輔佐的謀士很多,並且都有立功的表現,而他過於年輕(三顧茅廬時才28歲),曹操不可能相信他並重用他。二是劉備求賢若渇,諸葛亮有施展的機會。劉備基本從零開始,他看好這個原始股,有爆發的可能,一旦他在劉備處得到賞識,以後大有作為。事實也如此。

  • 4 # 狐羊樹

    曹操本人雄才大雄,個性突出,極有主見,同時他愛才如命,身邊匯聚很多有才的人如:荀彧,郭嘉,程昱等,比諸葛亮不得差,諸葛亮是被後人神化了,除荀彧外這些人在曹操身邊只能起參謀作用,很少讓他們獨擋一面!

    劉備在個人才略和資源方面比曹操差很遠,因此,諸葛亮在劉備這裡可以顯得很突出,而得到劉備的重用,甚至獨當一面,寧可雞頭,不可鳳尾這可能是諸葛亮選劉備的主因。

    另外說明:諸葛亮選擇劉備並不是劉備寬厚仁義,因為他並不象羅貫中描寫那樣!

  • 5 # 史海驚奇

    對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物,對於他的能力,絕大多數人不會有異議,劉備有了諸葛亮以後才有了自己的根據地,才能天下三分有其一,而也是在諸葛亮的主持下,蜀國失去荊州以後慢慢恢復國力,才有了後來的北伐,至於說北伐的爭議,我們不做過多探討。

    至於說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選擇曹操,而是選擇了最弱的劉備,網上也有很多說法,比較一致的意見就是因為曹操那邊的人才太多,早期就有五大謀士,唐朝宰相朱敬在《隋高祖論》裡這樣描述曹操的五大謀士:“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可謂天下之精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愛自秦漢,訖於周隋。“這還是早期的,後期的更多,諸葛亮即使去投靠了,也是毛頭小子,沒有什麼成績,競爭非常激烈,被曹操重用的機會很小,即使被重用也不是絕對的核心,劉備就不一樣了,當時的劉備身邊一個謀士都沒有,只有關羽張飛跟隨,曾經有一個謀士徐庶,也被曹操用計策收走了,而孫權也是人才濟濟,都是跟著孫堅、孫策打江山的人,這樣看來只有劉備最合適,劉備既是皇室後裔,又沒有謀士,諸葛亮去了以後是絕對的核心,後來的事實也是如此。

    以上分析,魯速也認為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就讓諸葛亮追隨劉備,在當時也是非常冒險的,再就是小覷了諸葛亮的心胸,因為一件事情已經讓諸葛亮把曹操排除在外了,這件事情還要從曹操的父親曹嵩說起。

    眾所周知,曹嵩是曹操的父親,而曹嵩的養父是曹騰,是個宦官,他侍奉過東漢順帝、衝帝、質帝和桓帝四位皇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虧了中常侍曹騰,曹騰也因此被封為費亭侯,官拜大長秋。曹嵩則依靠曹騰的勢力,加上自己會做人,很快就做到了大鴻臚、大司農,先後掌管國家的財政禮儀,位列九卿,曹家在曹嵩的努力下,也是富甲一方,為曹操起兵打下深厚的基礎,曹操也因此才能跟袁紹這些四世三公的公子玩在一起,也算是積累了人脈。

    董卓之亂時,曹操在陳留起兵,曹嵩不願意一起去,就帶著小兒子曹德到琅琊避禍,當時的琅琊屬於徐州,徐州在陶謙的主持下,相對比較安全,到了194年,曹操的勢力發展到了兗州,也算是稍微有點穩定,於是曹嵩帶著小兒子曹德去投奔曹操,結果就在路上遇害。

    關於曹嵩遇害史書中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曹嵩從琅琊趕往泰山郡,泰山郡太守應劭前去迎接,應劭還在路上,徐州牧陶謙怨恨曹操多次前來攻打徐州,就趁機派數千輕騎趕在應劭前面去攔截曹嵩,曹嵩以為是應劭前來迎接,沒有防備。全家人都被陶謙派去的人殺死。

    另外一種說法是陶謙沒打算殺曹嵩,而是派都尉張闓率領兩百騎兵護送。曹嵩有有輜重百餘輛,張闓眼紅,他可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所以在在泰山郡華縣、費縣之間殺害了曹嵩,搶去財物,逃亡淮南。

    不管是哪種說法,曹嵩的死都跟陶謙脫不了干係,曹操才會以為父報仇為名義出兵攻打陶謙,並且在徐州屠城,以為報復。

    曹嵩之死發生在194年,是在從琅琊郡到泰山郡的路上,而琅琊是諸葛亮童年成長的地方,諸葛亮出生於181年,8歲的時候父母雙亡,跟隨諸葛玄離開家鄉去做官,也就是189年,距離徐州被屠城還有五年,五年後諸葛亮已經在隆中了,194年的諸葛亮已經14歲了,在古代也算是成年了,曹操在徐州屠城肯定牽連到了琅琊郡,家鄉被屠城,在諸葛亮的心中產生了太大的影響,他認為曹操這個人太殘忍了,不值得輔佐。

    從後面諸葛亮的表現來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並且忠於漢室,曹操做下如此殘忍的事情,而且還是諸葛亮的家鄉,這讓小小的諸葛亮心中已經把曹操從輔佐人中排除了,劉備是漢室後裔也是諸葛亮追隨的原因之一吧。

  • 6 # 撫仙居士

    原因有三:

    一是從曹操的角度看。諸葛亮當時較年輕,二十多歲,資歷尚淺,不可能引起手下文臣武將眾多的曹操一方的注意。

    二是從諸葛亮的角度分析。諸葛亮隨時隨地對天下局勢保持關注,肯定對曹操劉備二人的性格特點做了仔細分析。曹雖重視人才,但以利用為主,對人才缺乏足夠的尊重。劉備雖勢力偏弱,但求才心切,且宅心仁厚,對人才十分尊重愛惜,跟著這樣的人更加具有安全感和發展空間。

    三是從劉備的角度看。劉備正處奔波勞碌階段,急用人才。加之徐元直和水鏡先生的引薦,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非諸葛亮不足以成就大事。三顧茅廬估計不完全可信,但劉備的誠意是足以打動任何一個有志青年的。

  • 7 # 青雲R

    首先古代做事是講究名正言順的,作為一個儒生,而且是純儒,諸葛亮有強烈的正統觀念,這一點,是他做出這種抉擇的根本原因。劉備是劉氏宗親,有劉氏血統,屬於“正統”,而曹操和孫權,都屬於“非正統”,是“亂臣賊子”。諸葛亮進行關係著自己生前命運和身後名聲的重大政治抉擇時,只可能選中劉備,而不能選中曹操和孫權。

    二、諸葛亮的父親便是被曹操所傷害,諸葛亮對曹操有著很大的殺父之恨,殺父的原因是因為,曹操的性格橫衝猛撞,因為曹操父親曹嵩經過徐州,陶謙為了討好曹操,派部將張闓去護送,可是張闓卻見利忘義,殺了曹父。於是曹操大怒,大肆屠殺徐州的百姓,其中就有諸葛亮的父親慘遭殺害。這種殺父之仇便成了諸葛亮不投奔曹操的主要原因。

    三、大家知道曹操用人是,只要有才華,就會被重用。他不計出身,無論是介紹來的還是自薦來的,或者是打仗俘虜過來的敵人,只要你有才能,就能得到重用。曹操的人才大多是別人來投奔他,曹操從來不去求別人,這應該也是其中一點。

  • 8 # 富元製作

    首先諸葛亮的心氣很高,權力慾望大,長期居人之下或者碌碌無為他很難適應,曹操集團人才濟濟,在那邊最多是個高階幕僚,地位最多與郭嘉程昱等差不多,做到一人之下很難。

    其次實現隆中對在曹操已經成型的集團相當於改革,就算曹操同意實施,涉及到很多人權力、利益、地盤等多方面問題,這樣阻力非常大。

    在曹操文臣之中能力不低於諸葛亮,或稍低於諸葛亮的非常之多。

    再看劉備文臣集團只有糜竺、孫乾少數幾人,也沒有地盤利益的問題,這些都對諸葛亮有利

  • 9 # 如椽筆

    諸葛亮,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謀士。未出山,便能預知事態發展,出山後幫助劉備打下偌大的地盤,使劉備能與孫權以及曹操三分天下。但是因為劉備集團的實力限制,諸葛亮最終沒能實現自己的設想。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不去輔助曹操呢?如果去輔助曹操,豈不是前景更好?對此,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諸葛亮被劉備的行為所打動。我們都知道,劉備很會籠絡人心。當時,潦倒的劉備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更是求賢若渴。為了爭取到諸葛亮,三顧茅廬,禮賢下士。這一番行為徹底打動了諸葛亮,以至於最後在《出師表》中,諸葛亮還提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第二,劉備身份高貴。劉備擁有皇族血統,貴為皇叔,擁有漢朝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等封號。相比宦官之後的曹操,選誰一目瞭然。

    第三,曹操集團競爭激烈。我們都知道曹操手下能人眾多,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任何一個單拉出來都是頂尖人才。諸葛亮雖然才高,但和這些人混跡在一起,也許並沒有出頭之日,而跟著劉備,卻是至劉備之下第一人。

    因此綜合多方面考慮,諸葛亮選劉備,其實是最優選擇。

  • 10 # 膠東金家潘

    諸葛亮決意出山輔佐劉備時,劉備尚無立足之地和軍事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相比,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有軍事實力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偏偏選擇了劉備,這是為什麼呢?

    說是為了感激劉備的“三顧之恩”。其實,這種解釋出自諸葛亮本人。

    他於劉備死後在給後主劉禪上的中表白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應該承認,諸葛亮的這種“夫子自道”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是他選擇劉備的原因之一,但是這絕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

    一、作為一個儒生,而且是純儒,諸葛亮有強烈的正統觀念,這一點,是他做出這種抉擇的根本原因。劉備是劉氏宗親,有劉氏血統,屬於“正統”,而曹操和孫權,都屬於“非正統”,是“亂臣賊子”。諸葛亮進行關係著自己生前命運和身後名聲的重大政治抉擇時,只可能選中劉備,而不能選中曹操和孫權。

    二、劉備又有王霸之雄心和謀略,並享有天下英雄的美譽,深為時人所重,這一點,也不由得諸葛亮不考慮。

    三、劉備帳下缺乏真正有才幹、有見識的謀士,而他又能禮賢下士,求賢苦渴,苦投其帳下,一是定會受到尊敬和重用,二是能夠施展才乾和抱負。

    四、曹操本人既有武略又有文韜,其智慧,其才幹,不僅遠高於孫、劉之輩,也高於他諸葛亮;而且曹操帳下已有程昱等批滿腹經綸和韜略的一流謀士,他們都不遜於諸葛亮。如此,諸葛亮投靠曹操,可能只有坐冷板凳的份兒,不會有什麼作為。

    孫權胸無大志,卻又也武有周瑜,文有魯肅、張昭等一大批謀士,明智的諸葛亮絕對不會歸依孫權。這裡要說明的是,從曹、孫、劉爭霸的結果和諸葛亮的實際作為看,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幹要遜於曹操,世人心目中的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不是歷史上的真諸葛亮,而是羅貫中筆下神化了的藝術形象和中國人傳統的崇古崇祖、崇聖崇賢心理塑造出的偶像。

  • 11 # 幻境影射

    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劉備在遇見諸葛亮之前是流離失所,屢戰屢敗,其實力非常弱,士兵戰力不可與曹孫相比較,劉備身邊不過數人,且多為武將,缺少謀士,沒有人為他解決戰略發展問題,此時諸葛亮到來後必得重用。

    2:劉備號稱漢室宗親,根正苗紅,他要興復漢室師出有名,而諸葛亮內心對漢朝還是有感情的,心裡必然傾向劉備。

    3:劉備的品格我不敢下結論,但他禮賢下士是真的,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並且人緣也不錯,心中有城府,也有大志,有自知之明,能夠屈尊就駕。

    4:曹操當時已經是一方霸主,挾天子以令諸侯,地位顯赫,身邊文臣武將眾多,不乏謀臣,諸葛亮若投曹操不一定會被重用,況且諸葛亮年紀輕輕,初出茅廬,並無功績,曹操不會把他當一回事。

    總之, 諸葛亮這樣選擇有他的道理,這叫做“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況且劉備也算是一個明主。

  • 12 # 竹韻文史

    諸葛亮為什麼不去輔助曹操而要幫助劉皇叔?

    竹韻筆談來解答。

    第一、諸葛亮一身傲氣

    諸葛亮乃是當世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諸葛亮此人非常傲氣,曹操沒有親自請過諸葛亮,只是派手下詢問是否願意出山,這對於諸葛亮來說,這不是目中無人嗎?想邀請我出山,僅僅派手下來詢問?諸葛亮也太沒面子了。曹操對自己這麼不重視,諸葛亮知道就算自己去了曹操那裡,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所以諸葛亮選擇不去輔助曹操。

    劉備卻不同,劉備第一次請諸葛亮,諸葛亮沒有露面,第二次也沒有,足足去了三次,諸葛亮才露面。因為劉備給足了諸葛亮的面子,諸葛亮自己出山也會非常有面子。同時也滿足了諸葛亮的虛榮心。諸葛亮也深知劉備非常需要自己,俯下身來請自己,說明自己非常重要,在劉備身邊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這第一點,就是諸葛亮因為本身傲氣,同時也為自己選擇職場起步的高度,所設計的計謀。劉備能給自己更多的好處,所以諸葛亮選擇了劉備。

    第二、曹操謀士眾多、劉備謀士匱乏

    曹操當時手下已經有眾多的謀士,先入為主,諸葛亮一個後去的謀士,定然不會讓曹操所信任,以及重用,還會得到其他謀士的排擠,甚至於會導致喪命。諸葛亮非常懂這個道理,所以不會去曹操那裡。並且當時曹操本來就勢大,去了也僅僅是錦上添花。如果諸葛亮真的這個時候去了曹操那裡,定然不會有後來的成就。

    諸葛亮選擇劉備,不只是因為劉備給足了自己的面子,還有劉備身邊並沒有像樣的謀士,自己去了是雪中送炭,並且先入為主。哪怕以後再多來一些謀士,自己也無需懼怕。主公信任我也不會信任新來的謀士。在三國中,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蜀國還沒有誰出謀劃策的的名頭能蓋過諸葛亮,甚至謀士匱乏,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這點可以看出,諸葛亮看清了當時的形式。曹操謀士眾多,並且當時處在優勢,自己現在去輔佐只能是錦上添花。輔佐劉備可是雪中送炭,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因為這一點,諸葛亮也不會選擇曹操。

    第三、擇明主

    曹操生性多疑,並且挾天子當“漢賊”,不是一個正統的君主。只是一介梟雄,而諸葛亮是不會挑選這樣的人當自己的主公,因為諸葛亮其心也善。諸葛亮更多的是為了能得到一定的好名聲,我們平時看的三國如果非要分出正邪,那麼曹操就偏向於邪,諸葛亮是不會選擇曹操的。

    劉備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皇室後裔,但在當時大家無從考證,也就默認了劉備是皇室後裔,是皇室正統。諸葛亮選擇劉備能得到一個比較好的名聲,那就是匡扶漢室,為正統,不是漢賊。

    諸葛亮為了名聲,會擇明主,劉備匡扶漢室,曹操實為“漢賊”,所以諸葛亮不會去輔佐曹操。

    總結:

    綜合以上三點,諸葛亮是不會去輔助曹操的,選擇劉備是諸葛亮最明智的選擇,也造就了諸葛亮一系列的傳奇故事。

    這裡是竹韻筆談

  • 13 # 杭州老聃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首先諸葛亮一個不足三十歲的年輕人在劉備陣營裡面的地位本身比較尷尬。一是有關羽張飛這樣的核心班子,諸葛亮肯定動不了,糜竺簡雍這些人資歷也比諸葛亮要早,諸葛亮能夠在劉備陣營擔任官職,恐怕要和劉備對荊州地區的覬覦不無關係。諸葛亮妻子的母親姓蔡,是荊州的大戶,劉備必須巴結。

    曹操用人唯賢不假,但是曹操的智囊團已經固定。除此以外,曹操依靠的主要謀士荀彧荀攸都是洛川的豪族,司馬懿楊修都是官二代,郭嘉和程昱是曹操創業之初的老班底核心班子成員,賈詡是跟隨張繡帶一定資本參加曹操陣營的,且賈詡在曹操陣營的位置相對尷尬,所以諸葛亮投靠曹操缺少平臺,從基層開始幹起可能性不大,但是平臺不會太高。

    荊州高階知識分子投靠曹操的也不少,老一輩的蒯越兄弟投靠曹操,但是也很快靠邊。

    跟諸葛亮關係不錯的崔州平,石廣元都投靠了曹操,諸葛亮年輕時候同他們不錯,可見能力不差,但是也只做到太守這樣的官員。諸葛亮為他們遺憾,這些是見正史的。

    另一個從劉備陣營改投曹操的徐庶本身是寒門,且徐庶給曹操的計策曹操不採信,只不過給徐庶提起來是因為徐庶是較早向曹操投降的劉備官員,給徐庶高官和給關羽較好的待遇是一樣的,所以不能拿徐庶的命運來擬合諸葛亮。

    綜上,諸葛亮選擇劉備是對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選擇曹操諸葛亮未來才華發展的可能性不大。

  • 14 # 凡珍華章

    主要還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讀書人。儒家講究忠孝仁義,這裡的“忠”就是忠於正統王朝及其統治者。諸葛亮身處其中,自然不能例外。在他看來,漢王朝就是正統王朝,漢朝統治者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但終究是漢室正統血脈,必須維護。待到群雄崛起,國家四分五裂,他選擇劉氏旁支、同樣有著光復漢室江山理想的劉備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西漢曾經傾頹,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光復,有了“光武中興”。成功經驗在前,為什麼不試一下呢?

  • 15 # 初心不更名

    第一 諸葛亮未出山之前曹操不知道有這麼個人 ,後來劉備以漢室正統自居,要光復漢室為己任,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出山,對諸葛亮十分器重,曾說得到了孔明,如魚得水。諸葛亮感激涕零,肝腦塗地報效劉備。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常常罵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諸葛亮為了報效主公,與曹操勢不兩立。

  • 16 # 咆哮的鼠式坦克

    當時天下智士主要集中在中原荊州一代,荊州之士知劉表非濟世之主,所以早就已經謀劃各自的歸屬了。

    這時候荊州士人基本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歸曹派,這一派基本是以大族世家、能力中等者為主,這些人知道自己能力一般,沒有辦法逆天改命,又或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宗族勢力不受影響,所以乾脆投曹,順應時局算了;而另一派是擁漢派,這一派基本是平民中計程車人精英為主,沒什麼太強的背景勢力,漢朝四百年在中國人心中烙下了太深的印記,而這撥人他們相信憑藉自己的卓越才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一樣可以像光武、馮異他們一樣再造大漢。

    那麼武侯為什麼選擇皇叔而不是曹公呢?武侯可不是什麼世家大族,雖然長輩裡面也有人當過官,可是和荀家、楊家比起來真不算什麼,他沒有世家大族的利益羈絆,有的只是平民士人的儒家思想:“忠君愛國、士為知己者死、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思想”。很多人總是以現代人的眼光來揣度古人,認為武侯是因為在曹魏沒有在蜀漢地位高所以不歸曹,這豈不可笑?昔日昭烈帝被追殺的四處飄零無處安身,生死僅在一線之間,還談何榮華富貴?自古漢賊不兩立,獻帝受皇叔衣代詔,曹操挾天子之心路人皆知,武侯不願與惡勢力為伍,匡扶漢室之心日月可鑑。何況皇叔仁德之主,關張二人跟隨不棄,較之曹公也不差吧?

  • 17 # 擷英西行

    曹操團隊真的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諸葛亮在曹操手下有可能顯不出他的作用,其實演義裡面有點誇大諸葛亮了,他的才能不見得比荀彧 陳琳 程昱等強,更加不能和郭嘉相比

  • 18 # 葉飄刀

    光復漢室

    諸葛亮有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光復漢室。

    當然輔助曹操你也可以認為是光復漢室,畢竟曹操也還是漢朝丞相,荀彧就是這麼做的,結果下場悲慘。

    而諸葛亮的選擇和荀彧不同,那麼當時能選擇的也只有劉備了。

  • 19 # 楊數Tos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你看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曹操有多少謀士?有多少土地?有什麼樣的影響力與聲望?(戰無不勝)

    劉備呢?屢戰屢敗,好的謀士根本沒有!而且劉備會經營自己的名聲,打了幾十年的敗仗來樹立個人品牌,告訴天下人,我就是復漢,我就是仁義……

  • 20 # 紅燒西瓜

    諸葛亮幼時曾經居住在徐州,而東漢初評平四年,曹操為報父親曹嵩和弟弟曹德等全家人滅門之恨,攻下了徐州,對徐州百姓進行屠殺。所以說,這個事情讓諸葛亮對曹操的印象並不好。所以,諸葛亮潛意識更希望成為曹操的敵人而不是幫手。

    三國鼎立,除了曹操也就是孫權和劉備了,對比兩人劉備出身正統,和諸葛亮兩人的政治理念大致相似,劉備也更能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國榮和薛之謙,誰的歌壇成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