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言春秋

    當然是李夫人了。李夫人長得很美,他的哥哥李延年精通音律,為她寫了一首《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看傾人城,再看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李夫人死後,漢武帝思念不已。忽一日武帝夢到李夫人後,想與李夫人再見一面,便找來方士設壇作法。武帝在帳帷裡看到燭影搖晃,隱約見一身影翩然而至,卻又徐徐離去,便悽然寫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武帝又自作賦以寄恨焉。

    李夫人因年少早死,漢武帝憐閔她,於是命畫師將她的容貌畫下來掛在甘泉宮。

  • 2 # 腦洞歷史觀

    藉著漢武帝最愛的女人這個話題,聊聊後宮的宮鬥要術吧。

    女人,拼顏值就可以了嗎?至少在後宮這個地方不是。

    金屋藏嬌的陳阿嬌夠美了,跟漢武帝是青梅竹馬,還是表兄妹。小時候,漢武帝被姑姑長公主抱在懷裡。長公主指著陳阿嬌:阿嬌嫁給你好不好。

    丁丁連做宮保的資格都沒有的漢武帝連連點頭,好,好,取了阿嬌,我修個金屋給她住。

    長大了,果然娶了阿嬌,果然修了金屋,果斷不去嘿嘿嘿。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

    陳阿嬌太嬌了,這位大姐仗著自己媽咪在漢武帝當皇帝這件事上起過作用(確實很大),把漢武帝當成鳳凰男,動不動就說當年要不是我媽,你怎麼怎麼樣。

    在老公面前擺優越感的女生,基本是腦癌晚期,沒救了。

    女神也沒救,顏值再高也沒救!

    漢武帝遇見衛子夫,是一場意外。有一天,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看陳阿嬌生不出孩子,就張羅著為漢武帝介紹女朋友。

    小姑子討嫌,是有歷史淵源的。

    平陽公主找了一大堆美女。衛子夫不在其中,好只是個客串過來演出的歌伎,是陪著相親,活躍氣氛的。但世事就是這麼巧,精心打扮去相親的沒相中,旁邊捧哏的被相中了。

    看到衛子夫,漢武帝當場起立了,約到試衣間,身體的區域性地區也起立了。然後,導演打了碼賽克,拉黑了螢幕。

    衛子夫當然美,當然也是女神,但同樣,女神無用。

    漢武帝把衛子夫接進宮,辦成了ONS。

    衛子夫也可以學陳阿嬌,拿過去的事情說事。

    那天,你在試衣間手忙腳亂解我裙帶的時候怎麼說?

    那天,你拉著我的手回宮的時候怎麼說?

    衛子夫沒有,衛子夫只是發了一個訊息。

    今年要退休一批老宮女,能不能把我也放出宮?

    被女神圍攻的漢武帝還是第一次碰到女生跟他說:放開我的手,我要走!

    就是這個範!男神沒有不跪的。

    漢武帝再次叫來衛子夫,果斷壁咚、床咚,然後孩子都生下了。

    陳阿嬌的媽咪把衛子夫的家給砸了。

    聽說衛子夫竟然搶在自己女兒前面生下孩子,長公主氣得發抖,領著一幫家丁就衝到了衛子夫家,據說是衝著衛青去的,要弄死衛青。

    真是一對活寶母女,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在家庭婚姻這個問題上,兩個局外人是關鍵,一個是婆婆,一個就是丈母孃。起正面作用的少,起反作用的多。

    漢武帝把衛青接到宮裡保護,還給衛家送去千金當精神損失費。

    長公主的腸子都悔青了。

    之前陳阿嬌沒生育,但依然加班加點在努力,據說花了數千萬金請了醫生,但就是沒生。但這同時還說明一個問題。

    雖然她不太受寵,但還是有一定的嘿嘿嘿指標,不然,連醫藥費都可以省了嘛。

    但這個指標很快就沒有了。

    接下來,阿嬌找了一個叫楚服的女人,試驗一種媚藥。這說明,自從她媽大鬧衛家,她連上床指標都沒有了。

    又據說,試驗不成功,阿嬌乾脆跟楚服搞起了百合,然後被朝陽區群眾舉報,然後被廢,關進冷宮長門宮。半年後,聽到一個訊息,衛子夫又生了,還是一個兒子。

    這一年,已經是漢武帝跟衛子夫相遇十週年,七年之庠都過了,竟然還沒有審美疲勞?

    實在是漢武帝無法疲勞,實在是衛子夫不但顏值高,活也好。

    每當漢武帝要出差,就把宮裡的事情丟給衛子夫。回來一看,一切都妥妥的。

    更何況,人家孃家人也爭氣,看看衛青,看看霍去病。

    一個霸道總裁,需要的就是這種感覺,不能等他談完生意,回到家還要面對一大堆的雞毛蒜皮。就算他有這個心思,也得累死了。

    比如這位清朝的雍正皇帝。

    我一直搞不懂雍正皇帝的身子骨一直挺好的,基因也不差,他老子康熙活了69,兒子乾隆活了89,他咋只活了58歲?而且說死就死了。看了《甄嬛傳》,我才知道,他真心是被自己家裡的那群老孃們氣死的。

    一天鬥得宮裡雞飛狗跳的,活58算他走運了。

    想著靠顏值就嫁豪門的女神,可以省省了。那些豪門家裡個個都是人精。家門口女神從地王大廈排到了海王。你想擠到前面,除了顏值高,還得活好。不信,你再看看下面這幾位。

    人家武媚娘除了咪大,還會辦公室軟體。

    人家長孫皇后,在老公李世民奔向玄武門前一夜,跑到宮裡打探訊息,就是一女OO7。

    人家楊玉環,不但鋼琴八級,舞蹈十三級,還是優秀的女公關,知道老公要拉攏安祿山這個死胖子,強忍著噁心收為乾兒子,還給安祿山洗澡,還要抬著安胖子滿宮轉。試問,那個女神可以付出這些?

    人家大腳馬皇后顏值不高,但她是大明女政委,跟朱元璋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相當互補。

    人家烽火戲諸侯的褒姒,不但顏值高,笑點也高。你能聽一萬個冷笑話不笑出聲嗎?

    人家李嘉欣不但是港姐,還是學霸,會英語、日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甚至還會日語,這個……這門外語太棒了。

    人家趙飛燕不但臉瘦,還會跳舞,還會操琴,還會吹蕭,還有性格,漢成帝約了她三次,都被她拒絕了。

    ……

    本文選自腦洞老師新出版的歷史文集《這個世界承認每一份努力》

  • 3 # 吾史無終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的翹楚之一,然而他卻也是個花心大蘿蔔。漢武帝喜歡過的女人有很多,例如陳阿嬌、衛子夫、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和鉤弋夫人等。但要說他最喜歡的一個女人,我認為還是李夫人,這從下面幾個方面就能看得出來:

    1、李夫人生前。當年李延年一首《佳人歌》中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句讓漢武帝魂牽夢繞,得知是李延年為自己的妹妹而寫的後,就趕緊把李延年的妹妹娶回了皇宮。李延年的妹妹果然沒讓漢武帝失望,不但容貌美得一塌糊塗,真如《佳人歌》中所言的“絕世而獨立”,而且舞跳得也非常好。所以漢武帝對李夫人的寵愛是非常深厚的。

    2、李夫人死後。都說紅顏薄命,長得美若芙蓉一般地李夫人也不例外,她年紀輕輕就得病而死。在李夫人死後,漢武帝還是對她牽念非常,為了一解相思之苦,他命方士給李夫人招魂,以求能再見李夫人一面。從這裡就可以想見,漢武帝對李夫人的喜愛已經到了骨子裡。

    3、親自作賦。在給李夫人招魂失敗後,漢武帝對李夫人的思念更是與日俱增。於是有一天他實在忍受不了這種思念之苦的時候,就給李夫人寫了一篇賦。賦中言辭哀婉,讓人讀起來動容非常。其中更有“慘鬱郁其蕪穢兮,隱處幽而懷傷。”這等直白地情感抒發。

    總結:無論從美貌還是才情上講李夫人都堪稱上成。故而漢武帝對李夫人的寵愛毋庸置疑,尤其是從李夫人去世後漢武帝的表現上就更能看的明白。而漢武帝這種兒女情長的表現,是在其他嬪妃身上從未出現過的,哪怕這個“其他”裡有陳阿嬌,還有衛子夫。所以說,我認為漢武帝最喜歡的女人是李夫人。

  • 4 # 吹夢西州

    漢武帝喜歡過的女人先有陳阿嬌,後有衛子夫,再有李夫人,尹婕妤等。也許還有生下漢昭帝劉弗陵的勾戈夫人。

    可是這幾個女人的命運如何呢?

    一個比一個慘。

    幼時的"金屋藏嬌"終究成空。陳阿嬌在長門宮孤獨的死去。年華流逝,衛皇后也用三尺白綾在椒房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遺世而獨立”的李夫人紅顏薄命。勾戈夫人也因“子幼母壯”而被漢武帝處死。

    如果非要選一個最喜歡,可能是李夫人吧。

    因為出身卑賤,她不像陳阿嬌那樣嬌縱;因為短壽,她也沒有像衛皇后一樣,因色衰而被漢武帝厭棄。李夫人在纏綿病榻的時候,不肯與漢武帝相見。因為她知道:“以色侍人”,色沒了,榮寵也沒有了。李夫人死後,漢武帝思念了她很多年。

    可是李夫人死後,他的哥哥兵敗投降匈奴,全家照樣被漢武帝滅族了。

    可見,高貴的女人,賢德的女人;美麗的女人;傳奇的女人;在漢武帝眼裡,都不能跟他的大漢帝國相比。

    終其一生,漢武帝最愛的,不過是他的大漢江山罷了。

  • 5 # 小妖精小姐

    漢武帝最喜歡的女人是李夫人。

    “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

    宮廷樂師李延年為了給妹妹造勢,增加熱度特意寫了這首詩歌在漢武帝面前表演。

    漢朝皇帝大多數男女不忌,傳說李延年也是漢武帝的男寵之一,那這個李延年應當長得很俊美。

    帥哥的妹妹,必定也是一位傾國傾城的佳人。

    李夫人憑藉美色,入宮就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很快又生下皇子。她知道自己是以色侍人,擔心色衰愛弛,所以她力圖將自己最美最好的一面展示給皇上。

    李夫人病重,皇上來探望,她遮住臉,不願意皇上見到她憔悴的病容。後來她病逝,皇帝睹物思人,還為她做了一首賦。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姍姍其來遲

    至於為什麼說漢武帝最愛的是李夫人呢?

    因為李夫人出場的時間很短,靠輿論入宮,受寵,生子,產後生病,涼涼。

    像不像《甄嬛傳》裡渣龍雍正的白月光純元皇后?

    李夫人幸運就幸運在她死的早,沒來得及把自己內心自私黑暗的那一面展現出來。

    至於陳阿嬌,出身高貴,自信明豔,她就是劉徹登上皇位的墊腳石,像不像被歡宜香害苦了的華妃年世蘭?

    衛子夫也當過皇后,下場是巫蠱之禍裡被逼自殺,衛家子弟也落了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的下場,衛子夫也像極了入宮以後得華妃。

    至於生下少帝的勾戈夫人,皇上喜歡她是出於獵奇心理。

    漢武帝東巡過河間,望氣者向武帝報告說此處有一奇女,武帝召見,此女容貌美麗,但兩手緊握,皆似拳形,武帝輕輕一掰,手即伸開,自此伸縮自如,因而得寵,稱為“拳夫人”。後封“婕妤”,因居“鉤弋宮”,亦稱“鉤弋夫。

    那時候的漢武帝已經老了,什麼女人沒見過?但是天生雙手只能握拳的女子,還貌美如花?自然要充入後宮。

    如果不是李夫人、純元皇后比較幸運,死的早,可能皇帝誰也不愛,他最愛自己。

  • 6 # 八了個八

    與漢武帝同時期的司馬遷描述的后妃的寵幸程度,是最貼近當時現實的。研究兩千多年前的古人,當然是從史書入手。又不能靠yy。寵幸程度選自後妃篇的《史記 外戚世家》

    先說結論:無論是史書記錄的寵幸程度或是家族後代,都是衛子夫最佳。

    孝武陳皇后。名字皆無載。對陳氏沒有寵、幸的記錄,無子。成婚立妃立後死亡時間亦皆無載。陳氏家族無人出仕為官,雖有爵但無權,包括其母館陶長公主。陳皇后無子,且建立祠堂、祭祀詛咒漢武帝而被廢。第二年其父去世。13年後其母去世。繼承侯位的陳氏兄弟在為母親服喪期間犯通姦、禽獸行、爭財罪而雙雙自殺, 陳皇后的侄子昭平君也因罪殺公主傅姆被處死。【後數年,廢后乃薨】。葬地在霸陵邑郎官亭(非陪葬霸陵),今址已無考。

    對司馬遷和班固無造假質疑的讀者們可略過此段【對朝廷重臣或有特殊功勳的文臣武將,史官自會為其單獨列傳。但這些臣子自有的列傳中無有陳氏(第一代堂邑侯陳嬰出現於項羽本紀)。其他有侯爵,而無事蹟的列侯則依照封侯時間被集中記錄於《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記 惠景間侯者年表》和《史記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年表中史官只錄列侯們的封侯原因及時間、封邑戶數、爵位傳遞、失侯原因等。故陳氏的堂邑侯、隆慮侯事蹟皆只見於年表,並不是因為史官曲筆,只是陳氏無出仕之人可列傳,故只在年表中記錄其侯位的傳承與丟失情況。至於為什麼陳午與館陶公主的兒子如此不孝,可分析的因素很多,但史官只負責記錄侯位丟失原因,不負責錄其家事。事實上自漢初至孝武太初年間,百餘侯爵只五家仍保有侯位,經濟在發展,列侯們“ 富厚如之 ”,然“子孫驕溢,忘其先,淫嬖”;國法日漸嚴密,而列侯的承嗣者們“ 皆身無兢兢於當世之禁雲 ”。若犯法而失侯,朝廷的處理是光明正大的。歷代外戚莫不如此。】

    對衛子夫,尊寵日隆、大幸、有寵。三女一子

    建元二年入宮,元朔元年立後,赦天下。徵和二年自殺,葬於劉據博望苑旁。其家以軍功封五侯,是著名的外戚集團之一,功高不蓋主,富貴仍守禮,頗為難得。衛後年老後得漢武對信任和禮遇----漢武帝每出行,後宮盡付衛皇后。漢武帝回來時,衛子夫將重要的裁決彙報給武帝聽,武帝從來沒有異議,有的時候甚至免去衛子夫的彙報。巫蠱事件中衛子夫沒有被查出巫蠱,其治理下的整個後宮掖庭也沒有被查出巫蠱。衛子夫因使用皇后權力調動宮衛車馬支援兒子起兵殺江充,被收走代表皇后實權的璽綬,未有廢后詔書,未有有司執行廢后程式比如進行調查、搬出宮殿等,所以在研究歷史人物最有說服力的本人傳記中,無論班固還是司馬遷都沒有在衛皇后傳記提到廢后(武帝收走璽綬,也有可能等待事態進一步發展而把璽綬還給皇后。只是衛子夫沒有給他進一步行動的機會)。衛後妻抗夫權,幫助兒子子弄父兵,哪怕原因是為了自保,武帝也無法為她開罪,故衛皇后並未葬入茂陵。衛後被收走璽綬時太子已出奔,或許是為了避免自己成為人質,或許是以死證清白,或許為了緩和劉徹劉據兵戎相見的父子關係,或許想代兒子為蒙難的長安百姓負責,衛子夫自殺身亡。

    (PS:衛子夫的女兒中只有衛長公主因為母姓“衛”可以確定。《史記》只有陽石公主坐誅,未雲生母。《漢書》則陽石、諸邑公主都坐誅,但同樣未雲生母。唐初司馬貞著《史記索引》說三女為衛長公主、諸邑、石邑公主;唐中顏師古注《漢書》說三女為衛長公主、陽石、諸邑,二人互相矛盾。但據巫蠱之禍,宦官與大臣聯合至太子於死地來看,喪命於此案的兩位公主即便不是衛皇后親女,也和衛氏關係密切,否則不會在巫蠱前奏中,與公孫賀一家(太子在朝堂上唯一可倚仗的外家)一道被牽連至死。導致江充七月查蠱時,太子與漢武帝之間再無可通訊之人)。

    衛後非廢后 有人以東漢臣子討論竇後是否應該配食桓帝而所說的話--【後漢書卷五十六《陳球傳》曹節、王甫復爭,以為梁後家犯惡逆,雖葬懿陵,武帝黜廢衛後,而以李夫人配食。今竇氏罪深,豈得合葬先帝乎?李鹹乃詣闕上疏曰:“臣伏惟章德竇後虐害恭懷,安思閻後家犯惡逆,而和帝無異葬之議,順朝無貶降之文。至於衛後,孝武皇帝身所廢棄,不可以為比。今長樂太后尊號在身,親嘗稱制,坤育天下,且授立聖明,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后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宜合葬宣陵,一如舊制。”】,資治通鑑寫到後漢篇章時也原文抄錄了後漢書中這個臣子的發言,便認定衛後被廢。

    但第一,沒有廢后詔書怎麼算廢后?衛子夫非但沒有苟活地等那一道廢后詔書,她連無實權的皇后都沒當,因為收走璽綬同時,皇后自殺。根本沒給漢武帝進一步觀察和動作的機會。而漢武帝在她死後四年也沒有把那道廢后詔書補發出來。倒是為劉病已做了許多事。

    第二,研究西漢人物當以《漢書》為準,《後漢書》可補充說明,但不能喧賓奪主啊。難道班固為西漢人寫的個人傳記都不可信,要以范曄記錄的東漢兩名臣子之言為準?《漢書 外戚傳 孝武衛皇后》《漢書 武帝紀》兩篇這麼重要的傳記都從未提到衛後為廢后,衛後非廢后是顯然的。資治通鑑對後漢書部分原文抄錄可以不提。在漢武帝部分,亦從未提及衛後為廢后——“詔遣宗正劉長、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後自殺。”

    第三,後漢書中這個例子本身就說明衛子夫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廢后。因為類比的物件---東漢竇皇后,沒有被廢黜。

    為什麼曹節王甫舉衛子夫,而不舉廢后薄氏陳氏霍氏這些正式被廢的不能配食或與先帝合葬的女人?

    舉衛子夫正是因為她是唯一一個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廢后卻沒有和皇帝配食、合葬。作為類比,東漢竇後也沒有被先帝廢黜。縱觀史記漢書包括舉例的後漢書,衛子夫被認為是廢后的唯一理由就是她沒有和武帝配食,配食的是李夫人。事實上,她沒有配食最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武帝死時巫蠱之禍尚未完全蓋棺定論,對太子劉據尚未徹底平反,何況皇后?衛子夫雖然是不能自明而自殺且沒有完全被廢,但在武帝下葬的時刻任何人都不可能以她未退宮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廢后從而提議由她配食武帝,那就意味著劉據一脈的徹底平反和劉詢超過劉弗陵的皇位繼承資格!

    而下面李鹹的觀點是竇太后當然要和先帝合葬--“而和帝無異葬之議,順朝無貶降之文”,為了反駁曹節王甫所舉衛子夫作為皇后也未能配食武帝,所以下一句必然也只是提了一句“至於衛後,孝武皇帝身所廢棄,不可以為比”。而後就與衛子夫再無關係。下文繼續竇後活得比先帝長,所以今上“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后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宜合葬宣陵,一如舊制”認為當與先帝合葬。

    兩方詳細說衛子夫是如何被廢了嗎?並沒有。都是為支援自己觀點找的論據,隨口一提而已。尤其是李鹹的這裡。

    西漢所有皇后被廢都是被寫入皇帝本紀中的——除了衛子夫。

    《漢書 武五子傳》開篇:衛皇后生戾太子,趙婕妤生孝昭帝。

    廢后是沒有諡號的,但衛子夫有,諡號思。

    關於李夫人的配食 霍光“緣上雅意”配食李夫人,本身就是個政治事件。以“緣上雅意”為理由,說明霍光手裡根本沒有武帝令李夫人配食的詔書。如果漢武帝想讓李夫人配食,衛後死後四年,他怎麼不配食?如果想讓李氏配食,怎麼不在遺詔裡提及?還用得著霍光去“緣雅意”嗎?

    沒有武帝本人的配食詔書,導致了李夫人的“皇后”,沒有被後世承認。就連班固自己在《漢書 敘傳下》把所有皇后,皇太后,被廢的皇后都數了一遍,也沒有“孝武李皇后”。

    其次,關於配食,看後世的例子,漢成帝許、趙兩任皇后皆被廢,都沒有配食資格。皇太后王政君對許趙兩位皇后都不喜歡,她喜歡班婕妤,但在兒子成帝死後,兩任皇后皆廢的情況下,也沒有詔令班婕妤配食成帝。王莽連廟號都給後幾位皇帝上了,也沒去操心配食的事兒。只能說,配食真的沒那麼重要。而當時李氏已兩次被滅族,即便追尊為皇后其家也無人可提拔,霍光此舉阻止昭帝追封生母為皇后的同時,也不用擔心李氏分權,無論是何初衷,都是一舉而兩得。

    言衛後為廢后,一切都來自《漢書外戚傳 孝武李夫人》中班固那句“及衛思後廢后四年,武帝崩。霍光緣上雅意乃以李夫人配食 ”。

    然而,西漢的廢后們都是沒有諡號的,班固在這裡沒有按照寫廢后的慣例寫成“及衛後廢”“衛氏之廢也”,卻寫成了 “衛思後廢后”,或許正凸顯了衛子夫與其他廢后的不同。

    事實上連班固自己在這件事上都充滿了矛盾,因為李夫人被配食,所以當然要寫因為衛子夫被廢,不然李氏為什麼被配食?而若真認為衛子夫是廢后,在後文列舉西漢的廢后們的時候,衛子夫又被班固忽略了:

    《漢書 敘傳下》詭矣禍福,刑于外戚,高後首命,呂宗顛覆。薄姬墜魏,宗文產德。竇後違意,考盤於代。王氏仄微,世武作嗣。子夫既興,扇而不終。鉤弋憂傷,孝昭以登。上官幼尊,類禡厥宗。史娣、王悼,身遇不祥,及宣饗國,二族後光。恭哀產元,夭而不遂。邛成乘序,履尊三世。飛燕之妖,禍成厥妹。丁、傅僣恣,自求兇害。中山無辜,乃喪馮、衛。

    惠張、景薄,武陳、宣霍,成許、袁傅,平王之作,事雖歆羨,非天所度。怨咎若茲,如何不恪!進《外戚傳》第六十七。

    從高後呂雉到馮衛二太后,西漢全部皇后皇太后的這一部分,沒有【“孝武李皇后”】。

    從孝惠張皇后到平帝王皇后所有廢后的這一部分,沒有衛子夫。

    這是西漢全部廢后記載,出自漢書外戚傳,

    孝惠張皇后【獨置孝惠皇后,廢處北宮,孝文後元年薨,葬安陵,不起墳。】

    孝景薄皇后【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廢。廢后四年薨,葬長安城東平望亭南。】

    孝武陳皇后【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後數年,廢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東。】

    孝宣霍皇后【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熒惑失道,懷不德,挾毒與母博陸宣成侯夫人顯謀欲危太子,無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廟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嗚呼傷哉!其退避宮,上璽綬有司。”霍後立五年,廢處昭臺宮。】

    孝成許皇后【許後坐廢處昭臺宮,親屬皆歸故郡山陽,後弟子平恩侯旦就國。凡立十四年而廢,在昭臺歲餘,還徙長定宮。】

    孝成趙皇后【後月餘,復下詔曰:“皇后自知罪惡深大,朝請希闊,失婦道,無共養之禮,而有狼虎之毒,宗室所怨,海內之仇也,而尚在小君之位,誠非皇天之心。夫小不忍亂大謀,恩之所不能已者義之所割也。今廢皇后為庶人,就其園。”是日自殺。立十六年而誅。】

    而衛皇后這裡是【衛後立三十八年,遭巫蠱事起,江充為奸,太子懼不能自明,遂與皇后共誅充,發兵,兵敗,太子亡走。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自殺。黃門蘇文、姚定漢輿置公車令空舍,盛以小棺,瘞之城南桐柏。】

    【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武帝的下詔派遣宗正和執金吾拿著文書策書收回皇后的璽綬,這個"策"的內容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收皇后璽綬”。而不是陳霍兩位廢后那般“不可以承天命”、“退居某宮”。衛後正是行使用了皇后權力--調動宮衛車馬、開啟武庫幫助太子起兵誅殺江充,所以太子敗走出奔之時,武帝收回璽綬收回皇后權力,其實情有可原。

    而這道內容為收回皇后璽綬的“策”也和廢后詔書並不相同。類似的例子可以參考東漢楊震,也是被皇帝一道策書收走象徵官員權力的印綬,“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綬”,之後自殺身亡。順帝即位後下詔改葬楊震,詔書中用的稱呼是“故太尉震”,顯然不承認曾經剝奪過楊震的太尉官位,自然也不存在追封官位,策書內容是給予中牢祭祀待遇,而非追尊:

    《後漢書 楊震列傳》乃下詔策曰:「故太尉震,正直是與,俾匡時政,而青蠅點素,同茲在籓。上天降威,災眚屢作,爾卜爾筮,惟震之故。朕之不德,用彰厥咎,山崩棟折,我其危哉!今使太守丞以中牢具祠,魂而有靈,儻其歆享。」於是時人立石鳥象於其墓所。

    皇帝本紀中的廢后記錄:

    《漢書 文帝紀》春三月,孝惠皇后張氏薨。

    《漢書 景帝紀》秋九月,皇后薄氏廢。

    《漢書 武帝紀》秋七月,大風拔木。乙巳,皇后陳氏廢。捕為巫蠱者,皆梟首。

    秋七月,按道侯韓說、使者江充等掘蠱太子宮。壬午,太子與皇后謀斬充,以節發兵與丞相劉屈氂大戰長安,死者數萬人。庚寅,太子亡(逃亡),皇后自殺。初置城門屯兵。更節加黃旄。御史大夫暴勝之、司直田仁坐失縱,勝之自殺,仁要斬。八月辛亥,太子自殺於湖。癸亥,地震。

    《漢書 宣帝紀》八月已酉,皇后霍氏廢。

    《漢書 成帝紀》冬十一月甲寅,皇后許氏廢。

    (孝成趙氏從皇太后廢為皇后在平帝紀中有記錄-----辛卯,貶皇太后趙氏為孝成皇后,退居北宮。數月後趙氏被廢為庶人而自殺則在本紀中無記載。

    孝惠張氏與趙飛燕這二人情況特殊在不是被自己的丈夫所廢黜,故在其夫和新皇帝的本紀中並無記載,但個人傳記裡已明確寫出被廢)

    如此鮮明的對比,衛後顯然不是廢后。

    關於衛後自盡 我覺得還是強調一下,衛後自盡時帝后二人都是年過六旬的老者,衛後自盡也與支援兒子起兵、擅自弄兵息息相關,不是爭風吃醋的宮鬥也不是所謂愛不愛情。衛後若不自盡,璽綬被收走,或許也是形同廢后,像孝惠張後乾隆繼後一樣生前死後都根本不是皇后的待遇。劉徹父子二人已兵戎相見,怎能和好如初?衛後支援的是兒子而非丈夫,又怎能與丈夫冰釋前嫌?父慈子孝、夫信妻賢的相處模式,從劉據被迫起兵自保那一刻起,就已如地上破鏡,再不能重圓矣。歷史沒有如果,保有皇后名號但形同廢后的皇后很多,可衛子夫沒有坐等“天恩”讓自己落入那個境地。或許在她違抗夫權與皇權,決定調動宮衛支援兒子起兵的那一刻,她就意存死志,想好了自己的結局。一如建元三年涕泣請出的少女,或許是真不願意把一生都埋在這不見天日的九重深宮,或許是她的命運她想自己掌控。所以武帝派來收走璽綬的宗正一來,她沒有求情沒有分辯,自殺身亡。】

    漢武帝晚年失妻喪子後曾每日一頓飯數月,痛心不聽音樂,提到巫蠱轉至未央椒房,說明老妻的死,他不是無動於衷。衛後以小棺葬在城南桐柏亭,(葬地應由武帝指定)臨近太子的博望苑,正對長樂宮,距離長安城門覆盎門不到3公里,漢成帝時在思後園附近祭祀皇天上帝。宣帝即位改葬衛後,設思後園,唐時猶存。衛氏悉滅。滅非滅族。宣帝年間賜衛青之孫錢五十萬,復家。衛後女兒一脈有平陽侯家一直封侯到東漢,兒子一脈有宣帝的帝脈繁衍至今。

    對王夫人,幸。有一子劉閎。早卒。劉閎無後早薨。王氏家族無人得到富貴。王夫人死後武帝封其為齊王太后,併為其招魂。

    對李姬,無寵。但李姬育有二子,劉旦、劉胥。史記未記載劉胥、劉旦生母姓氏,“他姬子二人為燕王、廣陵王。其母無寵,以憂死。”《漢書 武五子傳》記該姬為李氏,“李姬生燕刺王旦、廣陵厲王胥”。

    對李夫人,有寵。有一子劉髆。早卒。李夫人死後她的兄李延年和弟李季犯了奸罪被滅族。其兄李廣利慾立劉髆為太子並詛咒漢武帝,事情敗露後投降匈奴,其家被滅族。李氏兩次被滅族,已無男丁。故昭帝朝霍光拿不出詔書的“緣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茂陵,追尊皇后,一來不涉及李氏外戚,二來阻止了昭帝追封自己母親為皇后。如此一來,昭帝至死亦為庶出。李夫人的後禮葬和招魂都是不存在的。傾城傾國高度疑似班固杜撰。

    對尹婕妤,有寵。無子。PS:更有寵的“更”,是更替的意思。史記原文是“尹婕妤之屬”,說明當時的寵妃還有其他無子且未記名的寵妃。

    趙婕妤,號拳夫人、鉤弋夫人,但事實上她並沒當過夫人,只是婕妤。司馬遷《史記》年份下限為天漢年間,沒有記載到太始年間得寵生子的趙婕妤,《史記》中記載她的是西漢八卦達人褚少孫。但褚少孫的補記多與《史記》《漢書》相悖,當然不矛盾之處還可參考。趙婕妤入宮的故事,可非普通的霸道總裁愛上我。趙婕妤身有奇氣,以神女入召,且雙手握拳不能伸展,武帝一摸,隨即展開,手中握有玉鉤,因此得寵,號鉤弋婕妤。趙氏的出場方式可謂深得皇帝求仙長生之心。其父曾受宮刑,為中黃門。而巫蠱之禍中諸位黃門宦官對太子的陷害,不知與趙婕妤是否有關,但實難解釋若沒有靠山,黃門們為何偏偏要與太子對立。漢書記載她大有寵。生皇子劉弗陵那年武帝已62歲。後隨駕甘泉宮時被武帝譴責,憂懼而死。家族無富貴記載,昭帝即位後追封早死的趙父為順成侯,其餘親戚只賜錢,未(能)賜官職。鉤弋之死,褚先生說是殺母立子。個人認為是因為武帝發現了趙婕妤在巫蠱之禍裡利用宦官黃門推動逼死太子+為防年輕的趙氏成為太后重用宦官/外戚而亂朝綱,故賜死之。

    《史記》中漢武帝后宮記錄了名/字的只有衛皇后衛子夫一人。(漢書也一樣,但只有字,名不詳。)前面景帝朝是劉徹的小姨王兒姁。文帝朝無。惠帝朝無。再往前高祖朝,呂后,呂后的妹妹呂須,再有就是小妾趙子兒,子女不詳。

    其他今天流傳的后妃姓名皆為後世野史小說的記錄,可信度不高。

    按時間順序先上陳氏的:【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后,姓陳氏,無子。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后驕貴。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

    在皇帝的本紀《史記 孝武本紀》及《漢書 武帝紀》中,二人成婚時間、立陳氏為太子妃時間、立後時間都沒有記載,只記載元光五年廢后,陳氏什麼時候死亡時間也無載。

    ---------------------------------------------------------------------------------------------------------------------

    本來是想把劉徹為什麼得立為太子發出來,想說明在劉徹立為太子這件事上,景帝本人對膠東王劉徹的喜愛重視和王夫人算計慄姬的陰謀手段是起到多麼決定性的作用,絕不是無腦小說裡館陶找劉徹當女婿劉徹才能立太子那種鳳凰男逆襲的SB情節,館陶的確“有力”但也僅僅是“有力”——向景帝說慄姬讒言、說劉徹好話而已。其餘史家未記但也許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有力”,可能是勸說景帝,沒有讓年幼的膠東王前往膠東就國。劉徹若前去就國而不在景帝身邊成長,那劉徹此生就只能是膠東王了。但若讀者們瞭解到劉徹與陳氏二人9+的年齡差距,並不高的陳家門楣,和唯一記錄金屋藏嬌的志怪小說《漢武故事》裡對於館陶長公主急於讓女兒當皇后而不顧太子是誰,想訂婚於劉徹遭到景帝的“上未許”,和劉徹說完金屋藏嬌後劉嫖仍然“長主乃苦要上,遂成婚焉”。篇幅實在太長了,所以不貼了,大家想看就去【悠悠桐柏】從金屋藏嬌說起,詳細分析陳氏的一生看第一頁吧。

    -----------------------------------------------------------------------------------------------------------------------------------

    立後時間沒記載,皇后裡陳氏是第一人。廢后何時薨沒有記載,廢后裡陳氏也是第一人。可見或許是年齡差距和性格本就不受少年天子的喜歡,後來她行巫蠱事詛咒皇帝/詛咒皇帝無子(因罪行為“大逆不道”),連司馬遷也心無同情,筆下記錄陳皇后完全透明;也或許是太史公秉承他的個人習慣:對不重要的人物惜字如金。和陳皇后上位類似的還有景帝薄皇后,【《史記 外戚世家》景帝為太子時,薄太后以薄氏女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寵。薄太后崩,廢薄皇后。】陳氏的經歷與她何其相像!

    1968年我國對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和其妻竇綰墓進行了發掘。竇綰即為竇太后家女。薄太后將薄氏女嫁與太子劉啟,竇太后未必沒有立竇氏女為太子妃之心。只不過或許是晚了一步,被自己女兒劉嫖搶了先?連一個毫無即位希望的皇子都娶了竇氏女為妻,如果不是【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只怕今天孝武皇后就是竇氏女了。

    史記中薄皇后被廢時間是有大致範圍的——薄太后崩後。而在史料更全的《漢書》裡,薄氏有了更詳細記載,【《漢書 外戚傳上》孝景薄皇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為太子時,薄太后取以為太子妃。景帝立,立薄妃為皇后,無子無寵。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廢。廢后四年薨,葬長安城東平望亭南。】廢后和去世時間有了詳細記載。

    薄氏和陳氏一樣,都是與皇太后有親屬關係才當上太子妃,在太子即位後被立為皇后,且同樣無子無寵。只不過不同的是薄皇后從未“驕貴”過,雖然她不能生育,但也從不阻礙後宮嬪妃生育,所以景帝在即位前就生了9個兒子。無子被廢,對皇后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陳氏就不同了,雖然她不能生育,但是她吸取薄皇后的教訓,在她為太子妃和皇后的階段,後宮沒有一位皇子出生。哪怕淮南王已經以“今上無太子”準備謀反,陳皇后也不為所動。無論是否是巧合,事實都是這樣:一旦皇帝駕崩,因皇帝無子,新帝必由陳皇后指定,陳皇后也自然成為了皇太后,她是不受無子的影響的。而衛子夫的入宮對她而言是一件失控之事,或許這是衛子夫入宮後被冷落一年的原因。即便如此,衛子夫也是在被她母親威脅失敗後,她和她的家族受到皇帝提拔,衛子夫開始了接連生育的十年。

    【《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為太尉,乃逆王霸上,與王語曰:“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誰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金財物。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

    而陳氏立妃立後死亡時間在史料最全的《漢書》中依舊沒有記載【明年,堂邑侯午薨,主男須嗣侯。主寡居,私近董偃。十餘年,主薨。須坐淫亂,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國除。後數年,廢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東。】班固有權查閱西漢所有史料,或許立妃不重要所以班固沒記(但衛太子劉據元鼎四年納史良娣生史皇孫劉進記了→_→這還是納妾不是娶妃。不過劉據太子妃沒有一筆記載,所以我猜武帝正是吸取了他爹和他立妃的雙重失敗教訓,而對兒子立太子妃無比謹慎,新婦沒生出來兒子沒看清德行就不能輕易立妃,所以讓史氏先當個次一等的良娣觀察觀察。史良娣出嫁時劉據剛16,劉據長子是史氏所出,長女也疑似,所以這也算是初戀了吧),立後也沒有記載具體日期,那隻能說明陳皇后在漢武朝真的只是個不愉快的插曲,當廢后詔書昭告天下後,她是何時立後的資料就就湮滅了。死亡時間不詳,不客氣地說,武帝對陳後是真的不喜歡。把陳氏廢回孃家的長門園,遠遠趕出長安,本身就已經是對堂邑陳氏非常嚴厲的警告。有館陶公主在,皇室自然不必費心對廢后的供養。而館陶死後,當陳氏的兩兄弟忙著爭財產,陳家是否還有人顧得上廢后呢?而隨著陳家兄弟的自殺、失侯,陳皇后很難不落入無人照拂的處境,所以她是何時死亡,也就無人知道了。

    關於媚道,褚少孫補記的《史記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記錄了一例媚道案,

    【(侯)國名:將陵

    史子回。集解名曾。以宣帝大母家封為侯,二千六百戶,與平臺侯昆弟行也。子回妻宜君,故成王孫,嫉妒,絞殺侍婢四十餘人,盜斷婦人初產子臂膝以為媚道。為人所上書言,論棄市。子回以外家故,不失侯。】

    史子回的妻子宜君是成王(疑為濟北王劉胡)的孫女,嫉妒,絞殺侍婢不說,媚道的手段殘忍到砍掉嬰兒的四肢去施術。

    這種殘酷的行為,果然是“貴族”才玩得起。咋舌。

    然後來看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后驕貴,“以故”說明陳氏“驕貴”是因為母親扶立劉徹的“有力”,跟情愛根本無關。愛一個人的象徵也從來沒聽過用驕傲貴氣描述的。【所以非常不理解瑪麗蘇小說yy的原理是啥???陳皇后一直無子,建元三年衛子夫復寵,她聽聞衛子夫得到大幸,憤恨,幾乎死去數次。弱弱地問一句,她媽當年三番四次給景帝送美女她不知道嗎?【慄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而平陽公主不過是效仿她母親啊。

    並且“幾死者數焉”尋死覓活這種事,想到她和漢武帝9+的年齡差距,只覺得很恐怖=_=

    另外,為皇帝或讓皇帝開枝散葉,不正是皇后的責任?她出身侯府,母親是長公主,當然自幼就知道皇后在後宮處境的,既然入太子家為妃,就該知道自己要走的路。何況愛情、專寵豈是強求得來?總不能預設劉徹註定多妾而成為太子妃,當了皇后卻想單方撕毀這份契約,還想好處佔盡。

    再說現在電視劇小說裡渲染的館陶公主有權勢這種錯誤觀念。館陶公主身份的確尊貴,她是唯一被封為大長公主的帝姑,說明武帝對於姑姑當時的出力確實抱有感恩之心。對姑姑館陶的出力,劉徹並不忘恩負義——唯一記錄金屋藏嬌的《漢武故事》載:“太子年十四(其實是16)即位,改號建元。長主伐其功。求欲無厭,上患之。皇后寵亦衰。···上納皇太后戒,復與長主和。”可武帝對姑姑的索取也是都應準了才“患之”後來也都和好了不是嗎?堂邑侯還活著,館陶就與情夫董偃在長安招搖,漢武帝不是也沒有將這亂婚姻之禮的二人治罪麼?武帝對姑姑的感恩,這還不夠?

    劉嫖身份尊貴,但尊貴不等於有權,更不等於影響朝政,也沒有任何一本史書告訴我們館陶公主能夠左右朝政。館陶公主和太平公主這種攝政公主何能相比?“ 開府置官屬 ”、“ 主每奏事,所言皆從”、“有所論薦,或自寒冗躐進至侍從,旋踵將相。朝廷大政事非關決不下,聞不朝,則宰相就第諮判,天子殆畫可而已。 ”這種政治頭腦和待遇,館陶公主何得能比?何況太平公主內善謀劃,外則檢點,私德從未出差錯:“ 而主內與謀,外檢畏,終後世無它訾 ”,丈夫在世就公然包養男寵的館陶公主更無法相比。劉嫖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尚未謀求到一官半職,權傾朝野之言,出於何處?

    堂邑陳氏不過 600戶起封的小侯,功臣表裡排名86,後來加到1800戶,尚不算大戶列侯。相比平陽侯家起封的10600戶,且子孫皆出仕,陳氏門楣可以說相當不高。如果有權,她何必大手筆撒錢讓男寵董偃結交士人以博名聲?如果有權,為何不像太平公主那樣,推薦董偃從寒冗之位驟升至侍從清職,甚至拜為將相 ?攤手。

    【《漢書 東方朔傳》(董偃)為人溫柔愛人,以主故,諸公接之,名稱城中,號曰董君。主因推令散財交士,令中府曰:“董君所發,一日金滿百斤,錢滿百萬,帛滿千匹,乃白之。”】

    插一句再說陳皇后的兩個兄弟陳蟜和陳季須,母喪期間未除服就互爭財產,犯“奸”罪犯“禽(亂)獸(倫)行”罪,其行跡實在令人懷疑陳氏家教。

    【《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堂邑 元光六年,季須元年。 元鼎元年,侯須坐母長公主卒,未除服奸,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國除。

    《史記 惠景間侯者年表》隆慮 以長公主嫖子侯,戶四千一百二十六。 中元五年五月丁丑,侯蟜元年。元鼎元年,侯蟜坐母長公主薨未除服,奸,禽獸行,當死,自殺,國除。】

    武帝元光六年陳季須繼承的堂邑侯侯位是1800戶,而陳蟜拼娘在景帝中五年封的隆慮侯則是4126戶,漢書中記為15000戶,無論是哪種記錄,兄弟二人家產差異都很大就是了。這或許是兄弟爭財的起因。

    衛子夫出現之前漢武帝也不會沒有後宮嬪妃,陳皇后對衛子夫反應這麼激烈,大概是因為衛子夫懷孕而她自己無子、害怕後位失掉的現實緣故。

    關於“驕貴”的概念,司馬遷在記錄竇皇后兄弟的時候補充過,老臣們經歷呂后亂政害怕再來一次外戚禍亂,【於是乃選長者士之有節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可見,驕貴並不是好家風,更不是好行跡。陳氏這種言行作風在司馬遷筆下尚不予同情,可見一斑。

    關於元光五年的巫蠱事件漢書在外戚傳裡補記了,包括詛咒過程——“女子楚服等坐為皇后巫蠱祠祭祝詛”【祠祭,建祠堂祭祀;並且祝詛,可不似江充誣陷劉據時挖小木人那麼簡單】、行事人——楚服、罪行——“大逆無道”、處理方法和株連人數——“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楚服梟首於市。”等,可謂證據確鑿。陳氏是真正拿到廢后詔書並被正式下策廢后、收走璽綬、搬出椒房殿的廢后——“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

    《漢書 外戚傳上》初,武帝得立為太子,長主有力,取主女為妃。及帝即位,立為皇后,擅寵驕貴,十餘年而無子,聞衛子夫得幸,幾死者數焉。上愈怒。後又挾婦人媚道,頗覺。元光五年,上遂窮治之,女子楚服等坐為皇后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楚服梟首於市。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

    關於“擅寵”的年限分析,在【悠悠桐柏】從金屋藏嬌說起,詳細分析陳氏的一生也寫過了。陳氏真正說得上受【寵】的年頭,也就是劉徹作太子和剛即位(年齡段12-18)這幾年,而這六七年裡還要除掉劉徹16初即位就欲廢后陳氏已經“寵衰”、17歲初遇衛子夫、與韓嫣“學書相愛”坐臥同起分散走的寵。建元三年,武帝18,衛子夫復寵後開始“尊寵日隆”“大幸”“有寵”,陳氏則在寵幸程度上再無聲息。陳氏擅寵沒有十餘年,那這十餘年強調的是立後到廢后的十一年中都無子。

    “祠祭祝詛”這種蓋祠堂詛咒這麼明晃晃的詛咒方式真心是西漢頭一份,三百人無一人反咬,滿朝文武無一人質疑,認為這是栽贓陷害的依據是什麼?且陳氏也不是獨一位幹出這種事情的皇后,東漢和帝陰皇后也能相媲美——“朱及二子奉毅與後弟軼 、輔、敞辭語相連及,以為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罪行罪名都一致。只是陰皇后有孃家人參與了,而陳家館陶忙著給董偃一擲千金結交士人,陳家兄弟又無權勢可幫助,可能無人顧及得上。所以平陽公主輕輕巧巧的“以無子故廢爾”就說過去了,總要給姑姑一個面子。皇后因蠱祝而廢是昭告天下的理由,無子而廢也是慣例,哪個都是光明正大的廢后原因。關於陳後和陰後的罪行“大逆無道”,如果僅詛咒妃嬪,定罪是不夠格“大逆無道”的,只有危及君父宗廟等謀反作亂的重大罪行才會被如此定罪。所以陳氏詛咒的物件,只會是她的丈夫漢武帝。相關史籍中的例子在“大逆無道”的百度百科列的很多了,這裡不贅述。

    關於退居長門

    《資治通鑑》:女巫楚服等教陳皇后祠祭厭勝,挾婦人媚道;事覺,上使御史張湯窮治之。湯深竟黨與,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楚服梟首於市。乙巳,賜皇后冊,收其璽綬,罷退,居長門宮。竇太主慚懼,稽顙謝上。上曰:“皇后所為不軌於大義,不得不廢。主當通道以自wei,勿受妄言以生嫌懼。後雖廢,供奉如法,長門無異上宮也。”

    此段在史記漢書中皆無載,而其中的“上宮”,並不是皇后的位置或者椒房殿。翻譯成和皇后的待遇一樣是大錯特錯。這裡的上宮泛指皇宮後宮。《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 毛 傳:“桑中、上宮,所期之地。”後以“上宮”指美人居住之所。也就是說,雖然被廢,看在館陶公主的面子上,她的吃穿待遇不至於和前廢后薄皇后一樣立馬猛降到不堪的地步。

    陳後是西漢第一位居所遠遠遠離長安的廢后。自陳後之後,霍後許後被廢皆被趕出長安城居住在城外離宮,長門宮本身也遠遠離開長安,可見從陳氏之後,廢后罷退城外離宮成了漢家制度。

    武帝正是為了把表姐趕出長安的這個前代廢后們都沒得到的處置安慰姑母:雖然我把她趕出了長安,但是不代表我給她的待遇還不如張後薄後,她的待遇和她們這些居住在長安城的廢后是一樣的----------------------後雖廢,供奉如法,長門無異上宮也。

    可見,無論時候娶陳氏為妃,還是不讓陳氏的廢后待遇太為不堪,武帝都是看在竇太主的面上。第一說明漢武帝不是忘恩負義、不顧姑姑扶立有功的人;第二,跟陳氏從頭到尾都沒有情愛。

    ………………………………………………

    淺談陳氏媚道、祠祭祝詛原因。

    首先說成長環境。文帝即位第二年就強制列侯就國,即令列侯都到自己的封邑去。其中有的身居高位要職與詔令恩准留京的由其太子到封邑去。

    而陳氏的父親堂邑侯,從頭到尾也沒有做過官,所以館陶公主劉嫖必然要跟著丈夫就國。

    堂邑,屬臨淮郡,在今天的南京以西,六合地區,浙江江蘇安徽交界處。所以館陶公主可謂是西漢嫁得最遠的公主了。直到景帝后元二年初,才正式廢除了文帝強制列侯就國的命令,也是這一年開始,列侯公主夫婦們才可以正大光明地返回長安。

    後元二年時劉徹都已15歲,陳氏的成長環境,就是位於吳楚交界的的臨淮堂邑了。

    而這裡的風俗,“本吳、粵與楚接比,數相併兼,故民俗略同。”楚地本就巫風極盛,“信巫鬼,重淫祀。”再加上西漢時期巫醫不分家,陳氏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對巫鬼之風不會一無所知。

    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看當時陳後的境遇。建元三年衛子夫復寵後開始尊寵日隆大幸有寵,十年間連生三女。而陳後本身早已失寵,太皇太后竇氏在建元六年也已去世,此為一。元光年間,陳母館陶公主開始公然寵幸少年董偃,一擲千金為其結交士人,而此時陳父堂邑侯陳午尚在人世,母親如此行徑,陳後必然顏面無光,此為二。陳氏的兄弟隆慮侯陳蟜的禽獸行…陳蟜不會喪心病狂到就在母喪期間進行吧=_=而且景帝年間就封侯的陳蟜必然早早就從堂邑侯家分戶出去,民不告官不管的性犯罪,估計在其母去世前就已開始,只是母喪後兄弟爭財相互揭發,才家醜外揚雙雙犯罪自殺。(關於禽獸行究竟是何種型別的性犯罪,禽獸行的百度百科也已列得很清楚)那麼兄弟無靠,則為三。四則陳氏無子,沒有孩子的指望。

    四管齊下,足以讓一個女人心理失衡,寵衰的境遇又讓她有充足的機會行事,成長環境又讓陳氏對巫鬼淫祀耳濡目染,那麼把媚道、祠祭祝詛這種邪魔歪道當作寄託,對陳氏來說,也並不是天方夜譚。唯一記錄金屋藏嬌的《漢武故事》裡陳氏和楚服的“女而男淫”“相愛若夫婦”,既是心理失衡的佐證,也是慾望發洩的出口。

    退一萬步說,如果漢武帝真被咒死,武帝無子,陳氏又沒被廢黜,挑選宗室子即位,她必然是皇太后。富貴榮華仍可保。畢竟當年她娘打定主意把她送到太子家就是這個目的,只是劉榮母親拒絕後劉嫖又為了她能嫁給劉徹而苦求景帝。

    以上史料:《漢書 地理志上》臨淮郡,武帝元狩六年置。…堂邑,有鐵官。

    《漢書 地理志下》楚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信巫鬼,重淫祀。…吳地,鬥分野也。今之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陵、六安,臨淮郡,盡吳分也。…本吳、粵與楚接比,數相併兼,故民俗略同。

    《漢書 文帝紀》二年冬十月,丞相陳平薨。詔曰:“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歡欣,靡有違德。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訓其民。其令列侯之國,為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漢書 景帝紀》二年冬十月,省徹侯之國。

    禽獸行在前面已說過了。董偃的得寵可以去看其百度百科,史料都已列出。

    志怪小說《漢武故事》女巫楚服,自言有術能令上意回。晝夜祭祀,合藥服之。巫著男子衣冠幀帶,素與皇后寢居,相愛若夫婦。上聞,窮治侍御巫與後。諸妖蠱咒咀,女而男淫,皆伏事。廢皇后,處長門宮。

    ………………………………………………

    其實關於陳氏可闢謠的有很多,比如她與漢武帝起碼九歲的年齡差距;比如她的身份根本不是翁主,更甭提什麼以翁主禮下葬,史書裡也從來沒有所謂翁主禮;她的名字不可能是陳阿嬌;她的母親在父親在世時就公然養了十幾歲的小面首,長安城人盡皆知,而皇后對此居然沒有反應;陳氏沒有陪葬霸陵,但她母親和情夫董偃確實陪葬霸陵;陳氏是第一位被廢出長安的廢后,且長門園距離長安極遠,根據廢后死後就地下葬的慣例,陳氏葬在霸陵邑的郎官亭東,郎官亭距離長安就有三十里,她還在更東邊。文帝陵園裡是沒有任何亭的,西漢亭為行政單位,不是亭子,十里為一亭,劉邦當過亭長。亭之上就是鄉,十亭為一鄉。郎官亭,顯然不可能在霸陵陪葬區,只會在遷徙百姓到皇陵附近聚居形成的霸陵邑;長門賦不可能是西漢作品,絕非司馬相如手筆,而是後人託相如之名之偽作。史料和具體分析可以參考【悠悠桐柏】從金屋藏嬌說起,詳細分析陳氏的一生

    說漢武帝喜歡陳氏,從史書的角度,難以苟同。實在一絲一毫也看不出來。且在記錄了金屋藏嬌這個故事的《漢武故事》裡,武帝即位第一年建元元年就欲廢后,太皇太后竇氏薨時又欲廢后,都是王太后勸阻才罷了這念頭,說武帝不喜歡陳氏,倒有不少依據。記錄金屋藏嬌的《漢武故事》記載陳氏是又與楚服不清不楚,【女而男淫】【相愛若夫婦】。。一切都實在難以與情愛聯絡到一起。

    --------------------

    說漢武帝寵幸衛子夫重用衛氏是為了打擊陳氏外戚,可謂天方夜譚。第一陳氏外戚壓根不存在,只有爵位而無官職,武帝何須忌憚?第二,竇氏子弟封侯是因為皇太后竇氏,竇氏男子做官也是因為姓竇,而最後陳氏被廢也絲毫沒影響竇家的侯位,竇氏外戚和陳皇后有什麼關係呢?陳家沒官也不能拉外姓人來充陳氏外戚的數吧?-_-||第三,去看書吧親,史記漢書白話文隨手可百度,看時間線啊!竇嬰田蚡相互攻訐的時候衛青壓根沒有出征,竇田於元光四年死亡,元光五年陳氏被廢,直到那時衛青還在當著文官——太中大夫一職。那元光初年,沒打過仗的衛青,沒生出來兒子的夫人衛子夫,這樣的衛氏,怎麼用來打壓皇太后王氏和太皇太后竇氏家的外戚???

    來看衛子夫,司馬遷筆下這麼多后妃,對衛子夫的寵幸記載的用詞可以說是最華麗的。

    【衛皇后字子夫,生微矣。蓋其家號曰衛氏,出平陽侯邑。子夫為平陽主謳者。武帝初即位,數歲無子。平陽主求諸良家子女十餘人,飾置家。武帝祓霸上還,因過平陽主。主見所侍美人。上弗說。既飲,謳者進,上望見,獨說衛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上還坐,驩甚。賜平陽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宮。子夫上車,平陽主拊其背曰:“行矣,彊飯,勉之!即貴,無相忘。”入宮歲餘,竟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衛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召其兄衛長君弟青為侍中。而子夫後大幸,有寵,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據。···衛子夫立為皇后,後弟衛青字仲卿,以大將軍封為長平侯。四子,長子伉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貴幸。其三弟皆封為侯,各千三百戶,一曰陰安侯,一二曰發乾侯,三曰宜春侯,貴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中間一段講衛氏因為軍功而一門五侯的就不貼了(五侯包括霍去病的冠軍侯)。

    衛子夫不屬於平陽公主為漢武帝準備的良家子,她是侯府謳者。但是漢武帝不悅平陽主準備的美人,然後大家飲酒,謳者來唱歌,【上望見,獨說(悅)衛子夫】,可見是當時不到17歲的漢武帝對衛子夫一見鍾情的。尚衣軒中衛子夫得幸,司馬遷還記錄了一個細節,【上還坐,驩(歡)甚】,還賜平陽公主千金。固然是皇帝,17歲的少年,大概還是孩子心性吧。入宮一年,【竟不復幸】,從前面的歡樂記載,和後面衛青出征匈奴前衛子夫十年尊寵,及當了皇后還霸天下來看,衛氏顯然有相當高的容貌資本。歡天喜地被劉徹帶進宮,一年內竟然沒有再次得到寵幸,恐怕不是漢武帝自己主動的選擇。

    而【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本身也很可疑:

    一是剛即位是該擴充後宮的時期怎麼會斥出宮人?在這之前也沒有類似記載。景帝崩時該斥出的宮人才剛斥出過【甲子,帝崩於未央宮。遺詔···出宮人歸其家,復終身。】,剛即位三年,漢武帝此時沒有任何理由斥出宮人。

    二是“不中用”更是亙古未有的斥出理由。這時的宮人,只會是陳氏作為皇后為皇帝選進來的。武帝要斥出,很可能是陳氏作為皇后為他選的宮人都非常不合武帝的意。(太醜所以讓武帝變彎了?【時嫣常與上臥起】?再參考衛子夫這一年的冷落)

    第三,一國之君日理萬機,怎麼有時間打理斥出宮女這種芝麻綠豆大的小事?這樣的後宮事,要麼由掖庭令主管,再不濟也是皇后負責,難道要皇帝跟宮女一個個親切話別嗎?

    建元三年武帝已經掌握兵權——出兵救東甌、建立期門軍、做伐匈奴的最初準備工作,虎符就在武帝手裡,他平時還有日常政務要處理,哪有那閒工夫管這種後宮小事?

    【《漢書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建元三年,閩越舉兵圍東甌,東甌告急於漢。時,武帝年未二十,···上曰:“太尉不足與計。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發兵郡國。”乃遣助以節發兵會稽。會稽守欲距法,不為發。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罷。】【《漢書 東方朔傳》 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南獵長楊,東遊宜春。微行常用飲酎已。八九月中,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隴西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 】

    衛子夫得到過寵幸,她跟普通宮女身份是不同的,為什麼也在其中呢?陳皇后在上,衛子夫是孤立無援沒有後臺的,她為什麼能得見皇帝呢?這個頭一份的“不中用”斥出+皇帝親自接見,很有可能,是漢武帝自導自演的一場復寵舊愛的戲。建元三年,當武帝已經對前朝朝政一手掌控,所以前兩年竇氏的幹(打)預(壓)過去後,這一年劉徹在後宮掖庭敢於要自己想要的人,也可以理解。畢竟除了皇帝本人惦記,實在很難解釋為什麼這麼多的巧合都發生在一個孤立無援又看不到未來的衛子夫身上。

    尊寵日隆、大幸、有寵,這種寵幸程度,漢武朝衛子夫如果是第二,恐怕無人敢認第一。【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的歌謠更是頭一份,直到八百多年後才出了翻版——楊貴妃的“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元光五年陳氏被廢,其後半年衛子夫再度懷孕,元朔元年生男。在後宮不缺女人的情況下還是衛子夫先生出男孩,至於原因,恐怕不單是幸運二字就草草解釋得了。漢武帝生了兒子非常高興,群臣也感到歡喜,為兒子做的一切都超出了漢家舊例的規定,並且直接讓大臣做了《皇太子生賦》和《立皇子禖祝》。【班固《漢書·賈鄒枚路傳》載:“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受詔所為,皆不從故事,重皇子也。 】

    再說衛子夫當皇后的三十多年裡漢武帝又生了五個兒子,陳氏當皇后時後宮還真是沒一個男孩只有女孩,看來陳氏的巫蠱詛咒是有效果的。。。

    經過元狩六年的十月懷胎,衛子夫生劉據是元朔元年春,即1月-3月,我傾向於一月或二月初劉據出生。因為為劉據立禖祠是在仲春二月,劉據必定早於此而出生—— 范曄《後漢書 志第四 禮儀上》載:仲春之月,立高禖祠於城南,祀以特牲。 主父偃上書尊立衛子夫為皇后,武帝准許,三月甲子日立衛子夫為皇后,從二月來算,正好過了滿月。立後詔書在漢書中補充了,詔書裡提到赦天下,遂發現西漢立皇后大赦天下的慣例是從衛子夫開始的。之前只文帝立竇皇后時只是給天下80+和90+的老人發食物布匹。自衛子夫立後赦天下後,西漢歷代皇帝再立皇后統統赦天下。而主父偃也因為尊立衛皇后和其他事情有功,大臣們都賄賂他,錢數達千金之多。

    【《漢書 武帝紀》春三月甲子,立皇后衛氏。詔曰:“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詩》雲‘九變復貫,知言之選’。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鑑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諸逋貸及辭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

    【《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尊立衛皇后,及發燕王定國陰事,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

    【《漢書 文帝紀》三月,有司請立皇后。皇太后曰:“立太子母竇氏為皇后。” 詔曰:“方春和時,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憂。為民父母將何如?其議所以振貸之。”又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賜帛人二疋,絮三斤。賜物及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或許立皇后是皇太后薄氏的意思,所以文帝很孝順地藉著立後的機會給天下老頭老太養老發錢。。

    再結合武帝“元朔”這個年號,元者,長也;朔者,始也。武帝有了兒子,有了新皇后,從這年號也能看出來,他是真的想要一個新的開始了。

    衛子夫做皇后38年,是歷史上在皇后位時間第二長的女性。年老後,資治通鑑補記衛後猶得漢武帝禮遇與信任。【《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二》:“皇后亦善自防閒,避嫌疑,雖久無寵,尚被禮遇···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內付皇后;有所平決,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賀子敬聲,代賀為太僕,父子並居公卿位。敬聲以皇后姊子,驕奢不奉法】

    恩,這是某些生怕衛子夫不可悲的人,口中“項上人頭常感不保”的衛子夫的地位。

    公孫敬聲當太僕是太初二年,距離元朔元年衛子夫封后已經過去26年。距離建元三年衛子夫復寵已經過去36年。按衛子夫入宮時是14歲這種最保守的估計,這一年她也51歲了。

    今人對衛子夫皇后地位不買賬,其實是無所謂的,畢竟西漢當朝人對年老無寵皇后的外甥,仍然買賬。

    公孫敬聲當太僕的12年後,徵和二年春,因挪用軍費被彈劾,與其父公孫賀都被誣陷巫蠱而冤死獄中。而這對父子直到死,也沒有吐出絲毫對劉據不利的口供。自此,太子劉據在朝堂之上再無外家,亦無近臣可與其父溝通。徵和二年夏,江充查蠱,矛頭直指太子宮。

    巫蠱之禍中,衛子夫並未巫蠱詛咒誰,是太子劉據宮中被挖出木人(史家定論為江充造蠱),當時漢武帝與諸子疏,不單單是與太子疏。武帝在甘泉宮,皇后太子的人見不到皇帝,“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請問皆不報,上存亡未可知”,劉據為避免重蹈秦始皇大公子扶蘇的覆轍,從皇后衛子夫那裡調遣長樂宮的車馬衛隊誅殺江充。

    我要強調一下起兵的嚴重性。這段是引用:

    【“巫蠱之禍”跟別的冤案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這個事件中子夫確實是調了長樂宮衛隊和車馬,打開了武器庫,參與釋放犯人並支援太子起兵,太子確實也是是用了父親的軍隊和武器起兵了,還引用了外援——屬於大漢軍隊的長水胡騎,由西漢八校尉之一的長水校尉統領(儘管沒引用成功,父子倆同時想到調來胡騎,最後武帝調來了。長水是滻水支流,滻水就是八水繞長安的其中之一),造成了長安城內激戰五日,死傷無數

    ------------------------------------------------------------------------------------------------------------------------------------

    插一段劉據。

    太子三次調兵,三次受阻,最後只得以囚犯百姓為臨時武裝,這樣毫無戰鬥力的“軍隊”還能與左丞相劉屈釐所率軍隊相抗五日,最後是百姓以為太子謀返故不依附太子而戰敗,劉據無論是其軍事素養還是民心所向,都表明他已經是一名非常優秀的接班人。

    側面也表明,武帝是沒廢太子之心的。不然如果一開始就昭告天下廢了太子,劉據的臨時武裝就會主動解散了,根本撐不了五天。

    那些年當想長生的武帝面對逐漸成熟有力的太子,當太子也有了兒子孫子,他不願見老去的皇后不願見幾個年長的兒子,他寵幸年輕的趙婕妤和幼小的劉弗陵,甚至是弗陵這個簡單又直白的名字;當老皇帝的身體江河日下,太子卻走向盛年民心日盛,又總和他政見相左,最終經有心人挑撥而終成大禍,也似乎找到了一點因由。

    ------------------------------------------------------------------------------------------------------------------------------------------如果整個事件中沒有起兵這件事,只是單純的皇后太子受人汙衊含冤而死,武帝沒為娘倆平反大家可以肆無忌憚的去罵他,甚至鞭屍都不解恨,但是這件事涉及到了在歷朝歷代都這麼敏感的“起兵”,(而且太子起兵還不是在皇帝說了要殺太子之後,而是“先下手“為強),那麼整個事件就複雜了。】

    再引用一段:

    【起兵對麼?當然不對。不管你的理由多麼大義凜然,私自弄兵就是不對。前頭舉了兩個栗子,一個信陵君的,一個西安事變的。

    如何評價?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絕不坐以待斃,因為那是衛氏骨子裡的剛烈和不屈。但是私自調兵,就是不對。

    為何沒有給衛後平反?因為沒法找藉口開罪,否則以後大家都有理由隨便調兵了,子弄父兵罪當答已經是田千秋挖空心思給找到最能接受的罪名了。兵權有多重要引用兩句話吧,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再來一段:【沒有任何人想要讓劉據當扶蘇,劉據起兵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不想重蹈扶蘇的覆轍。

    羅列一下扶蘇含冤自殺的組成要件:宦官趙高、丞相李斯、始皇帝病故後秘不發喪、趙高李斯偽造的勒令自殺聖旨

    再對比一下劉據當時面臨的人和事:宦官蘇文、丞相劉屈氂、武帝病在甘泉生死不明皇后太子家臣無法覲見、劉屈氂手中“捕斬反者”置劉據於死地的皇帝璽書

    別的話我就不多說了,只說這一句!扶蘇的結果是很顯見的,我不覺得劉據要是跟他一樣的選擇最後可以善終。子弄父兵不是什麼好事,不是迫不得已,誰都不願意走這最後一步,這等於是絕了自己的後路的。 】

    【就算劉據能夠活著回來洗刷掉冤曲,父子再也不可能如以前那般父慈子孝,無論是劉徹還是劉據,父子兵刃相見,便註定瞭如此。】所以衛後自殺,也有可能【是要替劉據擔責任,因為不管什麼理由,擅自弄兵都是大罪,必須得有人承擔責任。也是為了他們父子之間能有個緩和。】

    皇后自殺。或許是為了證明皇后太子是“惶恐無他意”而不是居心叵測的謀反,或許是避免自己成為威脅兒子的第一號人質。

    武帝派代表家法的宗正(而非廢陳皇后時代表國法的有司),和一個執金吾陪同去收走皇后的璽綬,因為衛皇后正是運用了皇后的權利——璽綬,調來宮衛車馬幫助太子起兵,開始了這一幕悲劇。但武帝並未作出進一步廢后舉動,沒有昭告天下的廢后詔書,也沒有令衛皇后搬離椒房殿。而他的老妻沒有給他任何解釋,沒有搬來衛氏的功勞為太子求情開罪,沒有推卸責任給江充等人,甚至沒有等他對事態的判斷和處理,便自殺身亡。二十多天後,太子劉據不願被捕受辱,自經身亡。

    這娘倆啊。

    武帝無法為衛皇后動兵而脫罪,或許他心裡也是很傷心的。畢竟節骨眼上,陪伴了自己49年的妻子,當兩個人都已白髮蒼蒼垂垂老矣,衛子夫選擇的是兒子,而不是他。

    有人問,如果劉據忍了,不自盡的話,歷史會改寫嗎?

    我不多說什麼,只列一段史料,各位自行判斷劉據當時的處境吧。

    【《漢書 武五子傳》久之,巫蠱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而車千秋復訟太子冤,上遂擢千秋為丞相,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於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後族。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於湖。天下聞而悲之。】

    而那兩個因為捉到衛太子被封侯的人:

    【《漢書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題侯張富昌

    以山陽卒與李壽共得衛太子,侯,八百五十八戶。

    九月封,四年,後二年四月甲戌,為人所賊殺。

    邗侯李壽

    以新安令吏得衛太子,侯,一百五十戶。

    九月封,三年,坐為衛尉居守,擅出長安界,送海西侯至高橋,又使吏謀殺方士,不道,誅。】

    李壽,與李廣利關係匪淺。

    而劉據得民心也只會是在其加冠、建博望苑以後,他“諫征伐四夷”的背景,只怕是太初年後李廣利接連十年的敗仗。一則百姓困苦,二則沒有了衛青庇佑的太子,也不會樂見李家外戚壯大。太子出自衛家,而當朝外戚卻姓李,二者水火不容,是自然的。

    我不認為劉據選擇不死,他能活著回到長安見到父親解釋這一切。

    或者,是丞相劉屈氂、海西侯李廣利組合和宦官們(也許受趙婕妤的驅使),不會讓太子活著見到武帝解釋這一切。

    【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屈嫠許諾】昌邑王劉髆不能立為皇帝,劉屈氂就會憂懼,劉屈氂可正是置太子於死地的重要人物,這背後的交易,還不清楚嗎?這樣看來,也許李廣利劉屈氂正是被利用除掉太子的打手,宦官們負責隔絕皇帝視聽,然而最後的勝利果實,屬於趙婕妤。是她的兒子被立為皇帝。

    所以,非但要除掉太子,史皇孫也不能活。那是嫡系大宗,長房長孫,仍有繼位正統性。為了防止武帝接觸到太子家人而心軟,以至於太子的老婆、兒子、女兒、兒子的小老婆,都斬草除根。

    而唯獨,他們遺忘的,或是未能成功斬草除根的,是那個出生僅月餘,被邴吉拼死保護而活下來的劉病已。

    是漢武帝死前“寤之”,為了他“因赦天下”的,劉病已。

  • 7 # 石之瑛

    漢武帝一生愛過的女子有很多,後宮有多位佳人先後失寵:陳阿嬌,衛子夫,李夫人,鉤弋夫人,王夫人,李姬,尹婕妤,邢

  • 8 # HuiNanHistory

    漢武帝在一生中寵幸的女子無數,就連男人的後門也不放過。

    雖然是“萬花叢中過”,但漢武帝從來都是“片葉不沾身”,見異思遷、薄情寡恩是他的常態。

    對於這樣一位渣男,去探究誰是他的最愛,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有人說漢武帝最愛陳阿嬌,也有人說漢武帝最愛衛子夫。

    但其實這倆人都是半斤八兩,誰也別說誰是最愛,因為大家的下場都不好。

    漢武帝和陳阿嬌,完全是政治聯姻。一般來說,政治聯姻是有保鮮期的,這個期限一過,也就是陳阿嬌倒黴的開始。

    最後,陳阿嬌以“無子故”被廢黜,她的兩個同母兄弟陳須、陳蟜也在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被賜死。

    至於另外一位“最愛”的衛子夫,其實下場也不好。

    如果漢武帝真的對她有情意,恐怕徵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不會以那種悲劇方式收場。

    在這場事件中,衛子夫本人,還有她的兒子皇太子劉據、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以及衛子夫的孫輩基本全部死於非命。

    漢武帝創造了記錄——歷史上還真是少有能夠株連自己兒女的皇帝呢。

    漢武帝如果真有愛可言,就不會出現巫蠱之禍。恰恰是因為漢武帝對他人毫無愛意,唯愛自己手中的權力,當出現任何有威脅他的可能性時,連分辨一下都懶得做,直接抹殺對方。

    至於鉤弋夫人這些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很顯然,漢武帝最愛的始終是他自己,女人也好、男人也罷,在漢武帝那裡無非就是玩物罷了。

  • 9 # 吳百蘭

    漢武帝在心靈深處的男歡女愛中,最喜歡的女人,應該是衛子夫。

    雖然說漢武帝最後逼死了衛子夫,那也是漢武帝為了江山,而不是因為對衛子夫的愛消失了,才殺的衛子夫。

    漢武帝終生最愛的人,是衛子夫。

    一見鍾情,其美妙無與倫比

    漢武帝十六歲時,去他姐姐家,漢武帝的姐姐為他準備了,十幾個已經調教好了的美女,而漢武帝恰恰在美女堆外一眼看中了衛子夫。

    這應該叫“一見鍾情”,或“眾裡尋他千百度”。要知道這種感覺是很奇妙又美麗的,這說明衛子夫身上一定有某種力量,打動了見慣美女的漢武帝。

    梨花帶雨,小鳥依人更是可人可心

    漢武帝把衛子夫帶回宮中後,又把衛子夫給忘了。一年後,再次見到衛子夫時,衛子夫又以萬般柔情,嬌弱之態,梨花帶雨地求漢武帝放她出宮。

    一個是致剛致強的漢武帝,一個是致柔致弱的衛子夫。這剛柔並濟,強弱互補,不免地勾動了漢武帝,人之本性裡的那根保護欲的弦,一種令漢武帝,有成就感的情素油然而生。這種感覺對男人來說,很重要,很重要!

    對漢武帝來說,衛子夫是他在民間找回的自然情,這種琴瑟和鳴的感覺,漢武帝此生只有一次。

    後來衛子夫又為漢武帝生了兒子劉據,又讓漢武帝再次激動不已,更為他們的愛情增添了美麗的色彩。

    能成就男人事業的女人,是讓男人終生難忘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漢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有著更偉大的事業。而衛子夫的弟弟、外甥、姐夫,都在漢武帝的偉大事業中立下了顯赫之功。

    像漢武帝這種以事業為重的皇帝,一面有著男人剛烈的火性,恰巧遇見溫柔如水的衛子夫。一面又有胸懷大志的事業,而衛子夫又是他開疆拓土,征服匈奴的得力助手。

    衛子夫一面嬌柔似水,一面又是漢武帝事業的鋼強支柱,這樣的衛子夫,漢武帝不愛她,還會愛誰?

  • 10 # 水一白聊歷史

    提起漢武帝最喜歡的女人,自然不可能是被廢后的表姐陳阿嬌,也不會是早已失寵、最後自殺而死的衛子夫,更不會是被說成“殺子立母”的鉤弋夫人。能被說成最喜歡的只有下面這兩位妃子,不過理由也許有些殘忍了。

    一、孝武皇后李夫人

    在西漢,能夠陪葬皇帝的後宮是皇后才獨有的權利,其他妃子不管有多大的權力都很難改變。薄太后貴為漢文帝太后,死後也只能遠遠地葬在南陵,“望”著劉邦長陵的方向,漢元帝傅昭儀為了最後能與元帝同葬也是煞費苦心,最後還是被王莽給遷走了。

    不過,李夫人最後卻能作為孝武皇后存在,也足見她在漢武帝心目中的地位了。

    出身普通家庭的李夫人,同父母兄弟一樣,都是歌舞藝人,她之所以能進宮還是靠著她的哥哥李延年和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平。因為李延年受了宮刑,得以進宮經常在漢武帝面前表演,一次表演之中,他唱起了為妹妹所作的曲目:“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一時興起的漢武帝向李延年問起佳人事,平陽公主便順水推舟推薦了絕世佳人李夫人。漢武帝從此最愛李夫人,只可惜,李夫人為漢武帝生下昌邑哀王劉髆後不久,便身死了。

    二、齊王太后王夫人皇后立七年,而男立為太子。後色衰,趙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寵,皆蚤卒。——《漢書 外戚傳》

    衛子夫被立為皇后,僅僅七年,便因色衰而失寵了,這時候走到漢武帝身邊的女人便是趙地的王夫人和中山的李夫人(此為燕刺王劉旦和廣陵厲王劉胥的母親,為與上文的李夫人相區別,下文稱李姬)。漢武帝一共六子,李姬一人便“貢獻”了兩個,但是卻並不得寵,相反,更得寵的卻是生了一個兒子齊懷王劉閎的王夫人。從兒子的封地來看,齊國也是明顯優於燕國和廣陵國的。

    當初漢武帝想封這三個兒子為王之時,還主動問找病中的王夫人問,何處封王?王夫人心中所想,自然是越大的城市越好,結果她說出了洛陽,倒是讓漢武帝頗為新奇。不過,最後漢武帝還是選擇了土地肥沃、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齊國作為劉閎的封地。

    劉閎被封后不久,王夫人便病重去世了。漢武帝甚是悲痛,派太中大夫捧著一塊璧玉去祭拜,並封王夫人為齊王太后。一般來說,皇帝未死,是不會封后妃為太后的,畢竟有些忌諱。可是,漢武帝依舊封賞,足見其對王夫人之愛。

    後來,有個方士來見武帝,說自己會招魂。漢武帝正思念王夫人,便命此人招魂以求相見,直到一年多以後,才發現方士在欺騙他。不過,倒也可以依此看出漢武帝對王夫人久久難忘懷。

    看得出來,漢武帝最愛的兩位夫人,都是在寵盛之時而離世,所以,留在漢武帝心中的形象,都是美好的。可是,其他身體更好的妃子,卻都經歷了得寵和失寵的“完整過程”,這便是他們的主要區別。

    這種愛又有多少人會喜歡呢?

  • 11 # 蕭子北談人生百態

    作為一個多情天子,漢武帝54年帝王生涯,70年的人生當中,留下很多跟女人相關的經典故事,我們來盤點一下。

    一:金屋藏嬌----陳阿嬌皇后

    漢武帝幼年的時候還不叫劉徹,叫做劉彘(就是劉小豬的意思,古人還是非常好玩的,跟幾十年前叫小孩“狗剩”類似的),而且劉彘也不是太子,太子是他的異母哥哥劉榮,當時館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做太子妃,這樣女兒以後可以當皇后,就去找劉榮的母親慄姬提親,也不知道慄姬那根筋搭錯了,居然拒絕了館陶長公主劉嫖的提親。

    結果,劉嫖說我的女兒是皇后的命,既然太子不要,我就找其他皇子吧,就對還是小孩子的劉小豬說:“給個漂亮的小姐姐阿嬌給你做老婆好嗎?”劉小豬當時非常小,肯定不懂男女之情的,但是看到小阿嬌生的非常漂亮,就馬上回答說:“好呀,好呀, 這麼漂亮的小姐姐,劉彘最喜歡了,而且阿嬌姐姐嫁給我,我就蓋一棟黃金屋,把他藏在裡面”。這就是“金屋藏嬌”的故事由來。就這樣,阿嬌和劉彘定下了娃娃親,館陶長公主和劉彘的母親王夫人親上加親,變成了兒女親家。

    館陶長公主為了實現自己女兒的皇后命,上下活動,後來太子劉榮被廢,劉彘被立為新的太子,這時候,估計劉榮的母親慄姬悔的腸子都青了。“悔不當初”呀,這下太子位沒了,皇帝夢破滅了。

    劉彘長大後,改名叫做劉徹,16歲的時候繼承了皇帝位置,如約立阿嬌為後,就是陳皇后,開始的時候,兩人感情還是不錯的,但是日子久了,劉徹也得臨幸其他嬪妃不是?而陳皇后善妒,更要命的是,陳皇后還生不出孩子。最後,漢武帝喜歡上了年輕貌美的衛子夫。陳皇后被廢,“金屋藏嬌”結局悲慘。

    “金屋藏嬌”演繹成現在,泛指養“小三小四”了,而小三小四也是沒啥有好結局的,難得有幾個能被扶正不是?

    二:歌女皇后衛子夫

    衛子夫最初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弟弟衛青是平陽公主的家奴。漢武帝劉徹在18歲的時候,去姐姐平陽公主家玩耍,看上了歌女衛子夫,然後平陽公主就送衛子夫入宮,臨行前,平陽公主還對衛子夫說:"富貴了,不要忘了我呀”。

    衛子夫入宮後,開始被封為夫人,後來陳皇后被廢,衛子夫當上了皇后。衛子夫相比不能生育的陳皇后好了很多,給劉徹生了1個兒子3個女兒。而衛家也因此飛黃騰達。弟弟衛青本是平陽公主的家奴,因為衛子夫的關係被漢武帝重用,領兵擊匈奴,建立蓋世功勳。而且還娶了以前的主人平陽公主當妻子。能夠做到大將軍,而且把匈奴打垮了,說明衛青的用兵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太史公對此頗有微詞,說衛青是憑藉裙帶關係而上位的。

    衛氏家族另外的一顆明星就是大家熟知的“冠軍候”霍去病,他是衛子夫姐姐衛少兒的私生子。霍去病從17歲開始領兵,任票姚校尉領精兵800深入大漠,首戰告捷,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經過霍去病的旋風般的打擊。匈奴基本被這對舅甥(大漢雙戰神,衛霍=衛青+霍去病)打殘了。而霍去病也被譽為“閃電戰”的鼻祖,比歐洲的德國早近2000年。

    衛子夫一生榮耀,當了38年皇后,臨老之時,卻發生意外。漢武帝被人蠱惑,太子劉據被逼起兵。巫蠱之禍爆發,衛子夫得知親兒子起兵攻打皇宮,只能自殺身亡了。這場巫蠱之禍,整個大漢精英層大半被清洗,前後有幾十萬人被牽連誅殺。漢室榮光不復,漢武帝於晚年釋出“輪臺罪己詔”檢討自己。

    三 傾國傾城李夫人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大漢受過宮刑的樂師李延年跟漢武帝推薦自己傾國傾城的妹妹。被接入宮中。漢武帝發現她果然是美麗善舞,心裡很喜歡,於是將她納入宮中為妃。 從此李夫人得到漢武帝的寵幸,併為漢武帝生下一子,就是昌邑哀王劉髆。

    李夫人生下兒子不久後,就得了重病,這時候,漢武帝去探望她,但是李夫人把臉朝裡面,不讓漢武帝看到,漢武帝堅持要看,但李夫人留著淚還是不讓漢武帝看她的臉,漢武帝生氣了走了。

    旁邊的侍女問李夫人:“貴人為什麼不讓陛下看你一眼呢,你也好囑託皇上照顧你的兄弟家族呀”。

    李夫人回答說:“就是因為要皇上照顧我的家人,我才不讓皇上看到我一臉病容的,皇上之所以喜歡我,就是因為我長的漂亮,青春靚麗。現在病了這麼久,容貌也變醜了,早就不漂亮了,皇上要是看了現在的我,就不會記得我以前美麗的樣子了,只會記得我的醜模樣了,哪裡還會照顧我的家族呢”

    果然,李夫人死後,漢武帝經常思念她,把他的畫像掛在宮裡經常痴痴的看著,後來有方士說可以招來李夫人的魂魄和漢武帝相見,於是就隔著一層簾子,弄個小人在裡面活動和漢武帝打招呼,就是“皮影戲”的最早由來。

    而且漢武帝也如李夫人所願,對他的家人很好,讓李夫人的弟弟李廣利做將軍,領兵打仗,想讓他像衛子夫的弟弟衛青一樣建立不世功勳。可惜,李廣利跟衛青領兵打仗的才能相距甚遠,多次進攻西域,進攻匈奴,除了弄回來幾匹汗血寶馬,其他的就沒什麼大功勞了。最後李廣利還投降了匈奴,按照漢律,李廣利投降匈奴,夷三族,李夫人的苦心算是白費了。

    四:子少母壯-----殺鉤弋夫人

    漢武帝晚年時發生的巫蠱之禍,牽連誅殺幾十萬人,最後搞的大漢的太子劉據掛了,大漢連線班人都沒有了,這時漢武帝真的感到心力憔悴了,好像奔波半生,建立無數功勳,最後自己反而身後無人,變成了一個笑話。

    晚年的漢武帝遊歷河北時,發現一個奇女子,說一個趙姓美女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於是劉徹老頭去看新奇,趙美女見到漢武帝,居然手掌可以伸開了,裡面握著一個玉鉤,漢武帝把趙美女帶回宮中,封為婕妤,人稱“鉤弋夫人”。鉤弋夫人給劉徹生了個兒子劉弗陵,非常聰明。

    這時候劉徹已經是60多,快70的老人了。劉弗陵才幾歲而已。劉徹把劉弗陵立為太子。劉徹感覺自己時日無多,快要去見祖宗劉邦了。就亂髮脾氣,責罵年輕貌美的鉤弋夫人,可伶趙婕妤還想做做太后,享享清福。被一個60多的老頭天天責罵,竟然抑鬱而終,漢武帝下令就地安葬。而現在更多的說法是,漢武帝怕自己死後,鉤弋夫人像呂后一樣亂政,所以立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但是殺了鉤弋夫人,後世稱為“立子殺母”。

    公元前87年3月29日,當了54年皇帝的漢武帝劉徹駕崩,享年70歲,8歲的幼子劉弗陵繼位,以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為輔政大臣。多情天子的劉徹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縱觀劉徹身邊的眾多女人,以上四位留下的事蹟頗多,也陪伴了幼年劉徹,青年劉徹,中年劉徹,晚年劉徹。可以說每個時期,漢武帝都有特別寵愛的女人,而且都是年輕貌美的。也印證了一句話“古往今來,男人的愛好一直沒有變,總是喜歡年輕貌美的女人”,當帝王的女人年老色衰的時候,不進冷宮也是一人獨守冷床過日子了。

    而李夫人棋高一籌,留給漢武帝最美的容顏作為念想,也是讓漢武帝思念最多的女人。

  • 12 # 冷清先生

    【開疆拓土的千古一帝漢武帝,愛美人更愛江山的漢武大帝。】

    【序言引子•】

    千古一帝漢武大帝,漢景帝閣下十皇子,母曰王美人。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立為皇太子,十六歲即位為皇帝,在位54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他一生都在戰鬥,在位54年中有44年在打仗。他擊敗了強大的匈奴,奪取河朔之地(包括河套),盡收河西走廊,放眼西域攻打大宛,盡收西域(新疆)於囊中;統一南越、交趾(越南北部),在秦始皇的版圖上擴大了一倍的國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規模開疆拓土的皇帝。清朝的康乾二帝會說,新疆是我們開闢的,漢武帝會反問,你們把“西域”叫成“新疆”,改頭換面而已。漢武大帝的豐功偉績和所作所為,並不能完全的為世人所理解,他的婚姻被人們津津樂道,他的用人之道被世人所詬病,誰又能知道漢武大帝的婚姻和用人之道相互關係呢?

    漢武帝有很多位皇后、夫人,但是,每一個皇后、夫人的背後,都有強大的幕後勢力,大多數迎娶寵幸都是政治婚姻,陳皇后(陳阿嬌)、衛皇后(衛子夫)、王夫人、邢夫人、李夫人、尹夫人、鉤弋夫人,幾乎每一位皇后、夫人都有著傳奇的故事,圍繞著無盡的宮鬥。漢武帝的婚姻是漢帝國的大事,潛藏著各種勢力的博弈,暗含著各種政治鬥爭。愛美人、更愛江山的漢武帝,一切以帝國的利益為重,為了給漢帝國破格選拔人才,迎娶他並不喜歡的女人為夫人、皇后,為此而背上了“任人為親”的罵名。

    【第一任皇后陳阿嬌,政治婚姻的犧牲品】

    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生於公元前156年,母親是為王美人王痣。王痣並非大戶人家的閨女,嘴邊有一顆美人痣所以取名王痣,一次算命先生說這個女孩將來會當皇后的,王痣的父母就就託人把王痣送進了宮廷。宮廷中美女如雲,王痣也不是最受寵幸的嬪妃。漢景帝時宮廷嬪妃分幾個等級,皇后、夫人(婕妤)、姬、美人等等,王痣在漢景帝生前也只混到了“美人”,所以在史書裡王痣被稱為“王美人”。

    王美人是乖巧、睿智、機敏的女人,王美人受寵而生漢武帝,生漢武帝之時她對人說:“夢日而入懷”,這是一個吉祥的好兆頭。我媽生我的時候說夢“日環”而孕,這真的就是天命嗎?日環者日全食的一種,日環食也,自然現象而已。漢武帝4歲被封為膠東王。漢景帝的皇后是薄太后孃家的孫女,薄皇后沒有生下兒子,立儲皇太子成為宮斗的焦點。慄姬生了三個兒子,劉榮是為長子,如果沒有變故,劉榮就會立為太子。慄姬實在是一個蠢女人,一手的好牌被她給打爛了,十拿九穩的事情最終泡了湯。

    館陶公主是漢景帝的姐姐劉嫖,嫁給了堂邑侯陳午(陳午是秦末陳嬰的曾孫子),封地在館陶縣。館陶公主有個女兒叫陳阿嬌,她想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就想把陳阿嬌嫁給劉榮,慄姬看不上陳阿嬌,就在背後說陳阿嬌的壞話。館陶公主很生氣,就帶著陳阿嬌去找王美人,王美人多精明的人呀,一看機會來了,立馬就答應了。當時陳阿嬌六七歲,漢武帝四五歲,館陶公主就問漢武帝:“阿嬌給你做夫人,你會怎麼對待她呀?”深受王美人薰陶的漢武帝就說:我要得到阿嬌,就會造一所黃金的房子把他藏起來。原文:“若得阿嬌,金屋貯之”。

    好了,這門娃娃親算是成了,館陶公主是漢景帝的姐姐,那是大神級的人物呀,宮廷裡就活動開了,館陶公主做主把漢武帝過繼在薄皇后的名下,漢武帝“庶出”名分立馬成了“嫡出”。儘管慄姬在漢景帝前詆譭薄皇后,想讓漢景帝把自己扶正為皇后,儘管後來漢景帝廢黜了薄皇后,慄姬也沒有當上皇后,而漢武帝嫡出的名分卻是雷打不動。大臣們希望漢景帝儘快立儲,館陶公主給漢景帝說情,公元前150年,漢武帝劉徹被立為太子。

    王美人的心機和睿智,把自己的兒子推上了太子的寶座,王美人更是把漢武帝薰陶成雄才大略的帝王。一個人的睿智、剛毅、胸懷是天生的,但是,一個人的才能、理想、戰略是教育薰陶的。漢武帝是被自己母親的睿智、心機、運作送上了皇帝的寶座,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是教育、薰陶、實踐出來的。漢武帝和陳皇后的婚姻,純粹是政治鬥爭產物,漢武帝和陳皇后是有感情的,但是,漢武帝真的愛陳皇后嗎?這可是不一定的呀!

    【漢武帝迎娶了相貌平平的衛子夫,為了漢帝國的戰略規劃破格提拔衛青。】

    漢武帝於公元前140年即位,年輕的漢武帝想大展宏圖,卻被老辣的竇太后壓制了五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駕崩了,漢武帝的手腳徹底放開了。第二年,既前134年,改元元光,李廣屯雲中、程不識屯雁門,夏七月,漢武帝舉賢良,既前133年。漢武帝與群臣計議反擊匈奴,以和親為誘餌與匈奴和談,大行令王恢以聶壹之計,誘騙匈奴大軍對策,改變對匈奴消極防禦戰略為積極防禦戰略。元光二年前往馬邑,漢武帝集結30萬大軍欲殲滅10萬匈奴騎兵。

    《漢書•武帝紀》:“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令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將30萬兵於馬邑,圍殲匈奴。”但是由於訊息走漏,匈奴單于急速撤兵而功敗垂成,漢武帝殺王恢以謝天下之罪。一個嚴重的現實擺在面前,強大的匈奴有50萬常備軍,其中30萬控弦之士,匈奴騎兵進退神速來去縹緲,整體防禦的戰略局面,即便是孫武、韓信在世用奇謀之策,也是不能打敗強大的匈奴的,戰略防守的國策必須改變為戰略進攻的國策。

    漢朝對匈奴的戰爭防守了70年,漢朝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防守型將領,老將軍們征戰了一輩子,打的全是防守型戰爭,沒有人打過進攻性的戰爭,也沒有人知道對匈奴的進攻戰略該怎麼打。漢武帝確定了對匈奴的進攻戰略,老將軍們沒打過進攻型戰役,年輕將領們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切的進攻作戰方略都是紙上談兵。或許,某些年輕將領的想法、建議是對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培育、提拔新型的進攻性將領,是漢武帝考慮的頭等大事。

    漢武帝和姐姐平陽公主感情特別好,經常去平陽公主家串門,平陽公主的馬奴(座駕僕人)衛青,是一個有想法很能幹的青年馭手,每次都是他親自駕車迎送漢武帝。在多次的旅途長談中,衛青對漢武帝敘述了自己對進攻作戰的想法,漢武帝覺得很有道理也是切實可行的,有心要破格提拔衛青,卻沒有充足的理由,大臣們也一定會反對沒有軍功的提拔。漢武帝很是苦惱,平陽公主卻看穿了漢武帝的心思,她的建議就是走皇親國戚路線,皇帝要是娶了衛青的姐姐衛子夫,那麼破格提拔衛青誰還能反對呢?

    衛青的姐姐衛子夫相貌平平,為什麼漢武帝會看上這樣一個人呢?這個事情難道真的不蹊蹺嗎?漢武帝娶衛子夫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真相就是漢武帝為進攻匈奴,要破格提拔衛青,為了掩人耳目、堵人之口,不得不和平陽公主上演了一場大戲。前132年春,漢武帝祭祀路過平陽公主家,平陽公主為漢武帝準備了一批美人伺候,漢武帝一個也沒有看上,平陽公主就讓衛子夫出場了,漢武帝立刻裝出一見傾心的樣子,好吧,就是她了。

    衛子夫跟隨漢武帝入宮,上車的時候,平陽公主拍著衛子夫的後背說:“走吧,加勁努力,以後受寵了,不要忘記我么!”衛子夫入宮,漢武帝即刻提拔衛長君、衛青為侍中,然後就把衛子夫給忘記了,一年都沒有臨幸過衛子夫。一年後,漢武帝選擇不中用的宮女打發出宮,衛子夫也在其中,衛子夫見到漢武帝時哭哭啼啼的說:就讓我出宮去吧!漢武帝很憐惜她,就再次寵幸了她,衛子夫還真爭氣,結果就懷孕了。

    衛子夫受寵幸就剝破了皇后陳阿嬌的饃饃,陳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可是宮斗的高手,她一眼就看出了漢武帝寵幸衛子夫的原因。相貌平平的衛子夫能夠受寵,是因為衛青的原因,除掉衛青就能扳倒衛子夫,解除衛子夫對皇后陳阿嬌的威脅。館陶公主派人綁架了建章監侍中衛青,並且意圖殺害衛青。剛巧,衛青被綁架的事情被公孫敖看到了,就找了一大幫人把衛青解救出來。漢武帝聽說以後,就召見了衛青等人,升衛青為大中大夫。

    元光五年既前129年,漢武帝開始實施對匈奴的進攻,這一次進攻作戰是試探性的,就是要檢驗進攻作戰的可行性。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四路漢軍領兵將領,三位是青年將領,只有李廣是老將軍。李廣兵敗被浮後逃回,公孫敖傷亡七千人,公孫賀沒有遇到匈奴而無功,只有衛青直搗匈奴龍城軍事基地,斬殺七百匈奴首級,殺傷匈奴二千餘人。

    衛青初戰告捷證明漢武帝沒有看走眼,衛青確實有大將之才,衛青被破格提拔並非是衛子夫的裙帶關係,反而相貌平平的衛子夫進宮,是沾了衛青的光。漢武帝寵幸衛子夫,是因為要提拔大將之才衛青,聰明的衛子夫利用了這一點,在即將被趕出宮的時候,她並沒有向漢武帝求情留下,反其道而行之用眼淚打動了漢武帝,獲得了被漢武帝寵幸的機會,衛子夫的肚子也很爭氣就懷孕了,後來為漢武帝生下長子劉據。陳阿嬌用妖人整蠱傷害衛子夫和劉據,快30歲才有兒子的漢武帝,廢黜了陳皇后打入冷宮,捕殺整蠱的妖人巫師,立衛子夫為皇后、劉據為太子。

    陳阿嬌的悲哀在於,和漢武帝結婚10年,也沒有為漢武帝生一個兒子,也許是政治婚姻的犧牲品,也許真的是陳阿嬌的肚子不爭氣。衛子夫是幸運的,為漢武帝生太子劉據,前130年為皇后,後來又生下三個公主。38年後,一個叫江充的奸詐小人,取得了漢武帝的信任,和太子劉據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江充害怕太子將來即位後,會清算自己就設計陷害太子。漢武帝病了,江充進讒言說是有人“整蠱”造成的,江充帶人到太子宮中挖掘,江充從中做手腳栽贓太子,在太子宮中挖出“桐木蠱人”,太子劉據不能自白而殺江充,江充的黨羽則向漢武帝彙報太子造反,漢武帝派兵圍太子宮,太子則起兵自保,死傷數萬人,太子劉據自殺,衛皇后亦自殺。漢武帝自省後,遂滅江充九族。

    【傾城傾國的李夫人是個病美人,漢武帝娶一個病秧子的目的是提拔李廣利】

    衛青成為大將軍,是憑藉戰功上去的,朔方之戰衛青奪取河套地區,設立軍事重鎮朔方城。衛青又為漢武帝推薦了一個軍事天才霍去病,17歲的霍去病率800騎兵初戰匈奴,就斬殺匈奴人2000餘人,打了一輩子防禦戰的老將軍的李廣、程不識根本無法做到的。霍去病在有限的生命中五次出戰匈奴,斬殺11萬匈奴首級,俘虜匈奴5萬多,其中匈奴王爺、貴族、將軍無數,為漢帝國奪取了河西走廊,設定了河西四郡;衛青七次出塞打擊匈奴,斬殺匈奴5萬多,俘虜匈奴數萬人,搶奪牛羊2000萬頭,為漢帝國奪取河朔、河套地區,設定了朔方、五原二郡。

    前117年,年僅23週歲的霍去病病逝;漠北之戰後,漢武帝對匈奴戰爭暫告一段落,漢武帝用心經營南越、東甌、夜郎。前112年漢武帝派10萬大軍進攻南越,伏波將軍路博德和樓船將軍楊僕會攻番禺,南越國滅,漢武帝的戰略眼光投向了西域。經營西域必然要和匈奴再次開戰,霍去病已經去世了,衛青也已經老了還有病,誰能擔當開發西域的重任呢?衛青向漢武帝推薦了李廣利,李廣利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將領,怎麼才能提拔李廣利呢?平陽公主已經嫁給了衛青,平陽公主再次出馬,演出了一部大戲,隆重的把李廣利的妹妹推薦給了漢武帝。

    前112年,平陽公主找到宮廷內侍李延年,李延年應罪被宮服務於宮廷,是李夫人的哥哥擅長歌舞。平陽公主和李延年密謀一番,有一天朝會之後,李延年歌舞以助興,李延年在朝堂之上載歌載舞,“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為什麼要大張旗鼓地在朝堂上讚美自己妹妹李夫人呢?任何人都會有私心,如果把自己的妹妹介紹給漢武帝,自己一家人就成為皇親國戚,其二就是打造輿論,為漢武帝迎娶李夫人造勢,自己的妹妹非常的美,有傾城傾國之色,自古英雄愛美人,這樣的機會不多呀,錯過這個店就沒下個村了。

    真實的情況是李夫人確實很美,但是卻是一個病秧子,準確的說是一個病美人。這個情況漢武帝難道不知道嗎?當然知道,漢武帝的姐姐在介紹李夫人的時候,肯定也是把李夫人的情況做過全面的介紹。李夫人若要按照正常的渠道進宮,一個病秧子的病美人,根本就過不了宮廷體檢這一關。但是,漢武帝要提拔李廣利,就必須把李夫人弄進宮來,李延年在朝堂上造勢吹捧,就成為打破常規的必要手段,只有這樣,漢武帝才能透過非正常的途徑,把李夫人弄進宮來。李夫人進宮以後,如果再生個孩子,提拔李廣利就順理成章了。

    李夫人進宮以後,漢武帝也是很寵幸的,李夫人也很爭氣,為漢武帝生了兒子劉髆,封昌邑哀王,漢武帝隨後也就提拔李廣利為將軍。李廣利是漢武帝時期,非常有爭議的高階將領,如果把他和衛青、霍去病相比較,那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如果把他和公孫敖、路博德、李陵相比較,李廣利的軍事才能、戰功都比這些人要高的多。歷史評價李廣利的戰功平庸,一方面李廣利確實有失敗的記錄,另一方面是司馬遷的抹黑貶低,因為司馬遷被宮刑和李廣利有很大的關係。

    前104年,李廣利以貳師將軍西征大宛,大宛就是現在的烏茲別克境內。距離長安四千多公里,距離敦煌也要2500公里。李廣利第一次出征大宛,正規的漢軍只有6000人,跟隨的是數萬不良人(罪徒),也沒有充足的給養。可以說是一路要飯到大宛的,一路上沒吃沒喝的死傷過半,大宛城也打不下來,就往回撤。撤到敦煌的時候剩下不到一萬人,漢武帝命令不許進入玉門關,這些人只好留住在敦煌。

    李廣利第二次出征大宛,準備比較充足,沿途各國還供給糧食。李廣利害怕沿途沒有糧食供應,就把六萬人分成幾個分隊,按時到達大宛王都的有三萬人。大宛人殺了他們的王,投降了漢軍,挑選了幾十匹汗血馬,三千匹良馬獻給李廣利。西域各國的使臣、百姓爭相跟隨漢軍,他們要去一睹上方大國的風采,跟隨漢軍進入玉門關的西域人有一萬多人,司馬遷故意混淆事情的原委,讓後人誤以為李廣利漢軍回到敦煌的僅一萬人。

    前99年,李廣利三萬兵出天山,李陵以五千兵出居延,路博德以一萬多兵出河西,李廣利遇到匈奴單于主力5萬多,斬殺了一萬多人,回到了敦煌。李陵遭遇匈奴一萬多人,結果李陵把漢軍打光了,李陵投降了匈奴,漢軍回來的只有400人,司馬遷為了拔高李陵,把李陵失敗的責任推給了漢武帝,瞎編吹捧李陵和八萬匈奴作戰。天山一線的匈奴軍隊只有八九萬人,李廣利對付匈奴5萬人,路博德對付匈奴2萬人,李陵遇到的匈奴只有一萬多,李陵遭遇8萬匈奴騎兵包圍,純粹就是司馬遷在扯淡(漢書照抄了司馬遷的謊言)。

    一年後,漢軍為解救李陵出動兩路人馬,遭到匈奴騎兵的伏擊。漢軍數千將士委託公孫敖上書,李陵為匈奴訓練軍隊,並且率領匈奴軍隊狙擊漢軍,被俘虜的匈奴官兵的供詞也證實確有此事。司馬遷替叛徒李陵脫罪,觸犯了國家法律被宮刑了,從此司馬遷就不再是太史令,他私自寫的《太史公書》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大肆抹黑漢高祖、漢景帝、漢武帝、衛青、霍去病、李廣利等等,大肆拔高吹捧項羽、韓信、李廣、李陵等人,尤其是把李陵投降匈奴描述成漢武帝的責任,極力地為叛徒李陵洗白,就是為司馬遷自己洗白。

    李夫人進宮只有幾年時間,病重的時候樣子很憔悴,漢武帝去看望她,她也不讓漢武帝見面,讓宮女傳話說:好好照顧她的兒子和家人。戾太子劉據死後一年,漢武帝還沒有復立新太子,前91年,李廣利出征匈奴前,和丞相劉屈髦商議立擁立劉髆為太子。東窗事發後,劉屈髦被腰斬,李廣利為了將功折罪,貿然帥兵攻打匈奴挫敗,停留在邊境等待訊息,李夫人一族被族滅,李廣利為保命投降匈奴。李廣利投降匈奴後,並不為匈奴做事,匈奴人衛律進讒言殺李廣利,李廣利臨死大喊:“死了也要滅亡匈奴”。

    【傳奇的鉤弋夫人,幼子劉弗陵即位】

    漢武帝還寵幸過王夫人、李姬、邢夫人、尹夫人,王夫人入宮較早,生子劉閎早卒,李姬並非李夫人,李姬生二子劉旦、劉胥,早卒,邢夫人、尹夫人皆無子。尹夫人入宮時,漢武帝和她開了玩笑,讓一個宮女假扮邢夫人,跟著幾十個宮女,尹夫人暗自高興,邢夫人長的不算太漂亮。接著,漢武帝詔邢夫人單獨來見,尹夫人看邢夫人豔麗無比、氣度不俗,就低下頭哭了,自嘆不如。後來就有了諺語:“美女入室,惡女仇之。”

    漢武帝一生共有六個兒子,衛皇后所生劉據為太子,蠱惑之亂衛皇后、太子皆自殺,漢昭帝駕崩後,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成為漢宣帝;王夫人所生劉閎,封為齊王;李姬所生二子,劉旦封燕王、劉胥封廣陵王;前四個兒子封爵的時候,劉髆、劉弗陵還沒有出生。李夫人進宮是前112年,生昌邑王劉髆,鉤弋夫人趙婕妤進宮大約是前95年,生幼子劉弗陵,後即位為漢昭帝。鉤弋夫人又叫拳夫人,她受寵進宮非常的傳奇悲壯。

    鉤弋夫人是河間人,姓趙氏,是漢昭帝的母親。漢武帝巡遊河間,天官看到這裡的氣象風水,就說這裡一定有天下“奇女子”。漢武帝就派人去找,找來以後鉤弋夫人的手握成拳頭,可能鉤弋夫人的雙手有殘疾,漢武帝就走向前,把她的兩個拳頭慢慢的分開,後來就帶進宮受到寵幸,生了幼子劉弗陵。鉤弋夫人雖然受寵幸,鉤弋夫人的父親犯法,受到了宮刑的懲罰,在國法面前漢武帝也不能徇私舞弊,鉤弋夫人因此對漢武帝有一些不滿和怨氣。

    班固《漢書》記載:鉤弋夫人在甘泉宮服侍漢武帝,因為經常和漢武帝吵架,被漢武帝譴責而打入冷宮,後來就憂鬱而死,因此而葬在雲陽(甘泉宮附近)。後來漢武帝就病了,將劉弗陵立為皇太子,任命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御史大夫桑弘羊,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jinmidi),三位大臣輔政劉弗陵,漢武帝駕崩,劉弗陵即位為漢昭帝。漢昭帝發兵兩萬起雲陵,追封母親鉤弋夫人為皇太后,追封外祖父為順成侯。

    司馬遷《史記•外戚傳》記載說:漢武帝想立劉弗陵為皇太子,但是忌憚鉤弋夫人還年輕,“子幼母壯恐致呂后之禍”,因此漢武帝殺了鉤弋夫人。司馬遷被宮是替叛徒李陵脫罪,為國法所不能容忍,受到宮刑的懲罰。漢朝以法律立國,皇帝也不能凌駕在國法之上,鉤弋夫人的父親犯了國法,同樣受到國法懲罰而宮刑,司馬遷為漢奸李陵翻案,遭到國法的懲罰而宮刑,司馬遷從此恨透了漢武帝,私自撰寫《太史公書》成一家之言的誹謗之書,因此司馬遷的記載不客觀不可信。

  • 13 # 棠梨話明星

    漢武帝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政治家,千古一帝,可以說我國兩千年的封建政治格局是漢武帝奠定的,影響深遠。同時,漢武帝的個人生活也豐富多彩,給大眾留下了眾多茶餘飯後的談資。漢武帝一生中有過很多女人,歷史上非常有名,也曾被漢武帝非常寵愛過的有五位:陳阿嬌、衛子夫、王夫人、李夫人、趙婕妤。

    要說漢武帝最喜歡的女人,什麼是“最喜歡”?當然是指最寵愛,最長久。像衛子夫中年以後寵愛就慢慢減退,被王夫人,李夫人等後來居上,晚年被廢后,死後被埋在亂葬岡,連個正經的墓地也沒有,即使兒子的後來平反了,漢武帝也沒給衛子夫平反,漢武帝對衛子夫只能說是曾經深愛過。趙婕妤也如是,被漢武帝賜死,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能說明漢武帝對她的感情之並不那麼深刻。

    歷來人們瞭解漢武帝的感情生活,都是從史書記載的對后妃的寵愛及賞賜程度的角度去分析,今天我想從另一個切入點分析漢武帝的感情。漢武帝不僅是位偉大的帝王,也是位優秀的詩人,留下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詩篇,詩以詠志,言為心聲,一個人的文字最能體現他內心的情感,先來看這首:

    《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其中“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這句常常被人認為是指漢武帝渴望賢士,當然蘭和菊自古就是君子的象徵,這種解釋也說得通。但細思就會發現,這種解釋與漢武帝的性格不符。西漢名臣形容漢武帝是“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漢武帝本質上是個充滿慾望,渴望建功立業的人,他並不需要道德完美的君子,而是喜歡有才能的人,即使他們品德有缺陷,如張湯,霍去病等。在我看來,這首詩就是懷念他心愛的美人的,一個如蘭如菊般秀雅芬芳的美人。蘭生於無人的空谷幽林,綻放幽香,不與群芳爭豔。菊花在百花凋零後凌霜盛開,不與群芳爭齊鬥豔。漢武帝愛的女人是個如蘭如菊般幽靜孤獨,清逸秀美,淡雅脫俗,孤標傲世的美人。

    再來看另一首詩

    佳人歌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

    這是李延年為漢武帝表演時唱的曲子,其目的是把自己的妹妹李夫人進獻給漢武帝,因此這首詩被認為是寫李夫人的。但是個人認為李夫人與詩中形容的“絕世而獨立”不符。李夫人生於娼家,從小生活在繁華喧囂,慾望橫流的歌舞坊,不可能“絕世而獨立”,所以我認為這首詩寫的不是李夫人。詩中美人“絕世而獨立”的品性與蘭、菊的品性完美契合,由此推測佳人歌和秋風辭的“佳人”實是同一人。那麼,漢武帝的後宮中有沒有一個離群索居的佳人呢?還真有一位,那就是被廢后退居長門宮的陳皇后。

    大多數人比為長門宮是未央宮中的宮殿,是冷宮,其實不是,長門宮在長安城外東南的霸陵縣長門亭內:

    《水經注》記載:文帝出長門《注》雲,在霸陵縣。有故亭,即《郡國志》所謂長門亭也。可見長門宮在霸陵縣,今陝西長安城東南

    再看《漢書-東方朔傳》記載:

    初,帝姑館陶公主號竇太主,堂邑侯陳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餘矣,近幸董偃

    安陵爰叔者,爰盎兄子也,與偃善,謂偃曰:“足以私侍漢主,挾不測之罪,將欲安處乎?”偃懼曰:“憂之久矣,不知所以。”爰叔曰:“顧城廟遠無宿宮,又有萩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獻長門園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計出於足下也,則安枕而臥,長無慘怛之憂。久之不然,上且請之,於足下何如?”偃頓首曰:“敬奉教。”入言之主,主立奏書獻之。上大說更名竇太主園為長門宮。主大喜,使偃以黃金百斤為爰叔壽。

    從中可知,長門宮最開始並不是皇家離宮,而是竇太主(陳皇后母)家的私家園林,稱作長門園。陳皇后被廢后就住在孃家的長門園。長門園又是怎麼變成長門宮的呢?陳皇后被廢后第二年,其父陳午就死了,其母竇太主寡居寂寞,就開始養起了小情人,這個小情人叫董偃,他的好友爰叔提醒他:“你與公主私通是大罪,要是被皇帝知道了你將大禍臨頭”,並告之他解救之法,讓他回去勸竇太主把長門園獻給皇帝,因為“此上所欲也”。竇太主依計把長門園獻給了皇帝,果然“上大悅”,把長門園改名為長門宮,不但沒有怪罪董偃私通公主,而且非常寵幸董偃。漢武帝為什麼會如此想得到、而且如此高興得到長門園,當然是因為裡面住著陳阿嬌。所以我推測,漢武帝和陳阿嬌後來應該是複合了。司馬相如《長門賦》的序言中也提到“陳皇后復得親倖”。

    長門宮在長安城外霸陵縣境內,遠離長安城,靠近顧城廟(文帝廟),周圍沒有人煙,都是萩竹和田地,陳阿嬌自被廢后就一直獨自居住於長門宮(當然複合後,漢武帝會時常來看她),完全吻合“絕世而獨立”的情境,把她比喻為“空谷幽蘭”、“荒野之菊”再恰當不過了。

    既然陳阿嬌才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人,那陳阿嬌為什麼還會被廢呢?我覺得陳阿嬌被廢另有隱情,並不是漢武帝想廢她。因為漢武帝如果要廢陳阿嬌有正大光明的理由,無子,無需製造一個不明不白的巫蠱案來廢后。而且史記張湯傳中記載“治陳皇后蠱獄,深竟黨與。於是上以為能,稍遷至太中大夫”。如果是漢武帝自己設計的,那麼漢武帝讓張湯來查不是引火燒身嗎?

    如果不是漢武帝想廢掉陳阿嬌,那誰還有能力廢了陳阿嬌呢?這個人就是漢武帝之母王太后。

    自從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後,竇氏外戚(竇嬰,館陶公主,陳阿嬌等)的權勢日益衰落,而王氏外戚(王太后,田蚡等)的權勢日益狀大,王太后時常干政,太后之弟因王太后之故被任命為丞相,對朝廷之事,官員任命大包大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對竇嬰又是向他索要城南的田地,又是誣衊他蓄養謀仕,圖謀不軌,最後竇嬰被斬。竇嬰死後不久,漢書記載 蚡疾,一身盡痛,若有擊者,呼服謝罪。上使視鬼者瞻之,曰:“魏其侯與灌夫共守,笞欲殺之。”竟死。從這裡記載推測田蚡可能被人使用了邪術,使用邪術之人很可能是為竇嬰報仇的館陶公主。而王太后知道是館陶公主害死了自己的弟弟,就報復在陳阿嬌的身上,炮製巫盅案逼皇帝廢掉了陳阿嬌。

    陳阿嬌和漢武帝青梅竹馬,從小一塊兒學書,一塊兒玩耍,一起度過了剛即位時被竇太后打壓的困難時期。都說年少時的感情是最真摯的,漢武帝最愛陳阿嬌也合情合理,至於很多人會認為漢武帝不愛陳阿嬌,源於對陳阿嬌的兩大誤解: 年齡和性格。

    一,關於陳阿嬌的年齡

    很多人因為館陶公主開始想把陳阿嬌許配給漢景帝的長子劉榮,劉榮當時約16歲的樣子,就認為當時陳阿嬌至少有10多歲了,比劉徹大了至少七八歲。其時細想一下,很可能是兩人年齡相差較大,這門親事才沒結成。劉榮和陳阿嬌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如果兩人年貌相當的話,館陶公主完全可以直接向漢景帝請求結親,何必先問慄姬。之所以先徵求慄姬的同意,正是因為陳阿嬌年齡比劉榮小很多,先徵求慄姬同意,兩人達成一致才好共同請求漢景帝同意。再說,當時館陶公主的次子和王皇后的三女兒(即漢武帝最小的姐姐)隆慮公主先結了親,兩個人的年齡差約0-3歲的樣子,那麼以此推測,陳阿嬌與漢武帝的年齡差最多也就3歲。所以兩人產生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關於陳阿嬌的性格

    拜電視劇裡陳阿嬌的形象所賜,陳阿嬌在大眾眼裡成了一個驕橫跋扈,蠻不講理,愚不可及的人。陳阿嬌到底是怎樣的性格,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可以根據她的出身、成長環境等來分析。陳阿嬌的母親是公主,父親是列候,妥妥的皇親貴戚,作為一個貴族女子該具備的學識,素養,才藝等自然都會學習。而且陳阿嬌在六七歲時就與劉徹訂親,是未來的太子妃,未來的皇后,其父母自然也會加強對她學識,舉止修養的培養。漢景帝自然也會時刻考察這位未來的太子妃、未來的皇后,如果陳阿嬌真是個驕橫跋扈的人,恐怕漢景帝早就解除婚約了。總之,陳阿嬌應該是符合當時社會貴族女子該有的樣子,端莊大方,舉止得體,雖然會有些傲嬌,小脾氣,但不會過分。根據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中的描寫,陳阿嬌會彈古琴,彈過或聽過古琴的人就知道,要彈好古琴一定要心靜,這樣看來,陳阿嬌應該是個嫻靜優雅的美人。

  • 14 # 關好走過的門

    我覺得漢武帝最喜歡的女人是李夫人。

    漢武帝一生寵幸過的女人不計其數,但知名度比較高的有四個,阿嬌,衛子夫,李夫人,鉤弋夫人。先說阿嬌,漢武帝娶阿嬌,其實是政治婚姻,儘管阿嬌和漢武帝小時候一塊長大,但是阿嬌嬌生慣養慣了,完全一副潑婦像,除了會和漢武帝對著幹讓漢武帝生氣之外,好像沒有別的本事了。因此,漢武帝坐穩皇位之後,就把阿嬌給廢了。

    然後就是衛子夫,年輕時候的漢武帝對衛子夫也算是一見傾心,衛子夫識大體,確實是深得漢武帝寵愛。漢武帝把阿嬌廢黜以後,直接就立衛子夫為皇后,衛子夫也為漢武帝生下了劉據,並被漢武帝立為太子。但是隨後由於其弟弟衛青軍功越來越來,衛家的勢力越來越大,出於政治的考慮,漢武帝開始冷落衛子夫。直到後來太子遭奸人陷害不得以謀反,被漢武帝逼死,繼而衛子夫自盡。真相查明之後,漢武帝對衛子夫最多的應該是虧欠。

    接下來就是李夫人,李夫人出身和衛子夫差不多,能歌善舞,楚楚動人。被漢武帝一眼看上,從看上那一刻直到李夫人死,漢武帝都對其寵愛有加,沒有政治方面的權衡,完全就是一個男人喜歡一個女人這麼簡單。這種喜歡不摻雜任何東西。李夫人的死對漢武帝打擊很大。

    最後一個是鉤弋夫人,之所以漢武帝喜歡鉤弋夫人,那完全是因為鉤弋夫人長得比較像李夫人,漢武帝瞬間淪陷。但是這個鉤弋夫人心機較重,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登上皇位,設計陷害前太子劉據,這讓漢武帝非常惱怒,所以,漢武帝臨終前點名要讓鉤弋夫人陪葬,以防止子弱母壯外戚專權。

    說到這兒就可以理解,漢武帝對李夫人完完全全不摻雜任何因素,只是單純的喜歡,而隨後的鉤弋夫人,可以說是李夫人的替身。正應了那句話,後來我喜歡的人,都像你。因此,漢武帝最喜歡的人應該是李夫人。

  • 15 # 養雞小夥東子

    漢武帝最喜歡的女人是陳阿嬌

    因為陳阿嬌是漢武帝的青梅竹馬,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兩人還留下金屋藏嬌的千古佳話。阿嬌是劉徹的第一個女人,給劉徹當了九年的太子妃和十一年的皇后。她陪漢武帝劉徹一起經歷了艱難的太子時期,更是幫助劉徹渡過了危機四伏的建元時期。

    這種同甘共苦的經歷,是其他女人所沒有的。劉徹的天真無邪的童年、懵懂的少年和策馬飛揚的青年都是在阿嬌的陪伴中走過。阿嬌不僅是漢武帝劉徹的皇后,更是男人劉徹的女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期貨交易7年,虧損420萬元,把所有的技術都學會了為什麼還是會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