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商務新觀察
-
2 # 怡人之人148633009
英法曾經各領風騷數百年,“二戰”後,更是躋身於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列,GDP同樣居於世界前列,2017年世界排名,法國第五,英國第六。
英法混的差其實是一種錯覺。準確的說,一是英法對美國的依賴(主要是軍事方面)愈發加大,最大的好處是省了不少研發新式武器的錢;二是隨著日德的後來者居上,GDP已將英法甩出了幾條街,民族的自尊受到難以名狀的傷害。 西方七國集團中,加拿大和義大利很少摻乎亂糟糟的國際事務當中,除非在美國逼迫下才表態。德國始終致力於自身及歐洲經濟發展上,打架鬥毆的事情也是極少參與。日本是因為頭上戴著緊箍咒,尚不敢越雷池半步,完全聽命於美國“主子”的召喚。只有英法兩國不甘於寂寞,生怕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總是與美國狼狽為奸,扮演打手和幫兇的角色。
英法為了維護自己的“臉面”頻頻發聲,卻發現自己的聲音越來越弱,甚至湮沒在美國咆哮之中了。但它們從中得到了什麼呢?好像得到最多的就是恐怖分子的血腥暴力,以及民眾的憤怒和恐懼。倘若它們一心一意發展經濟,過好日子,少操閒心,國際地位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尊重,可惜它們的領導人不懂這個道理。
-
3 # 安睿
英法是老牌資本主義殖民強國,在20世界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都是老資格的世界強國,歐洲長期是世界政治的中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結果就是英國和法國被嚴重削弱。英國“贏得了戰爭輸掉了財富”;法國被德國法西斯打垮。戰爭的打擊和國力的衰微,使得英法的殖民體系難以為繼,最後無奈崩潰。二戰的另一個影響就是美國和蘇聯的崛起,美國經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終於成功超越歐洲,成為政治、經濟、軍事全面強國;蘇聯在二戰中經過慘烈的戰鬥,贏得了戰爭也贏得了威望,一躍成為政治和軍事強國。在羅斯福的設計下,二戰後的世界被美蘇兩分天下,隨後就是東西方冷戰的展開。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當強國的一些條件。要成為世界性大國,需要一定的國家規模,比如人口、領土、經濟總量等。領土面積意味著可以汲取的戰略資源以及軍事上的戰略縱深,人口意味著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資源和消費市場,還有軍隊的規模。英法在殖民體系奔潰前有廣泛的殖民地得以維持其強國地位,殖民體系奔潰後,英法的國家規模大為縮小,這決定了英法只能成為中等強國。本來英法德等歐洲強國的願望是透過抱團,以歐盟爭奪在世界政治中的一席之地,不想歐盟也遭遇挫折,事與願違。當然,也並不意味著面積大,人口多就一定能成為強國。
事實上,英法也並不是那麼差。在政治上,兩國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是作為大國最重要的政治標誌之一;在經濟質量,科技水平、教育質量、文化軟實力等各個方面英法都處在世界前列。說英法越來越差是與它們之前的巔峰狀態以及現在的美國相比。
此外,幾個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英法帶來了壓力。
-
4 # 一號風手
“民主政治”最終發展稱為“騙子政治”的國家,能不越來越差嗎?
美國債務佔GDP的106%
英國債務佔GDP的89%
法國債務佔GDP的91.7%
這個國家的公共債務都非常的高,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公共債務。
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民主選舉方式,每次總統選舉的時候都需要用大量的福利來收買選民,根本不顧現實情況和國家利益,純屬是為了上臺,導致了最後這些國家的公共債務越來越高。
在選舉時承諾了大量的福利,上臺後又沒能力,最後都是透過增加國家債務來完成競選承諾。他個人是完成了上臺時候的政治任何,但是國家債務越壘越高。
如果每個競選者都靠用這種方式上臺,當這個國家的債務已經到達了已經沒辦法再升高,無法在借到錢的時候,那怎麼辦?
最後的辦法就是從其他方面縮減,第一個是軍費縮減,現在英國海軍那裡還有日不落帝國的樣子。法國的軍工以前一直都不錯,但現在得不到足夠的財政支援也開始沒落了。
除了軍費外,還有很多大型公共專案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而無法升級和更新。
美國的軍費倒是沒有減,那是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借錢能力比較強,但是美國的公共設施仍舊無法得到足夠的資金去升級更新。
其實英國、法國、美國的國民待遇一直都在上升的,因為某些人為了上臺,把國家的大部分資金都用在“賄賂”選民上。只不過最後導致國家的其他開支日益減少,最終給大家一種越過越差的感覺。
混的越來越差和經濟是脫離不了關係的,由於競選者給予了國民大量的福利,讓這些國家的人民沒有後顧之憂,努力的借貸消費,無論是英國、法國、美國的個人債務都非常嚴重。美國就不用說了,英國才6000多萬人口的國家,有830萬人無法償還債務。
像美國、法國、英國這樣的國家,經濟完全被債務綁架,經濟進去僵硬期,不敢轉型,不敢競爭,在未來很長這一段時間內,西方很難出現創新型經濟。(像移動支付)
主要原因是,大資本家透過債務綁架了這些國內的勞動力,讓他們乖乖的工作還錢,他們坐下來收利潤就可以了。沒有競爭者,沒有危機感,慢慢的就出因為惰性而衰落。
民主政治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無法防止騙子盛行。在西方民主選舉制度下,老實人永遠玩不過騙子。
不用福利“賄賂”選民無法上臺,靠福利“賄賂”選民上臺,不顧國家實際情況和長遠利益,遲早會把一個國家玩完。
-
5 # 桃花石雜談
(曾經的英帝國)
而且可以說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法這兩個殖民帝國的實力,但其殖民地的主體還都基本保留了。但二戰的發生卻改變了一切,雖然在二戰結束後,英法的殖民地還在一定時間內重新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但二戰的發生卻促使美蘇這兩個新型帝國迅速崛起,實力遠遠超過了英法,成為了國際秩序的主宰。
(曾經的法蘭西帝國)
而美俄兩國雖然在歷史上也都進行過瘋狂的擴張,甚至美國也在海外建立過自己的殖民地,比如菲律賓等,但其國力的基礎卻並不是基於殖民地經濟的,而是以本土能源和經濟體系為基礎建立的國際政治與經濟聯盟。因此在二戰之後,因為世界兩個超級大國美蘇都不接受英法繼續保留殖民地,所以英法兩國的殖民地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陸續獨立,英法這兩個憑藉殖民地建立起全球影響力的國家被迫也轉型成了和美蘇一樣的透過國際政治與經濟聯盟進行發展的國家,但其國力卻遠遠無法和美蘇相提並論。因此英國在戰後基本上成了美國的幫手,一切國際決策基本都唯美國的馬首是瞻。
而法國卻不願意這樣做,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曾經試圖在美蘇的體系之外搞獨立自主的外交,並曾經在越南和阿爾及利亞等地透過武力激烈地阻止其殖民地獨立,但最終卻完全失敗,不但沒能阻止越南和阿爾及利亞的獨立,而且也沒能阻止其它殖民地的獨立,最終在1977年和1980年,法國最後兩塊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吉布提和萬那杜也相繼獨立,法蘭西殖民帝國完全解體。
英法國際影響力的假象每次一說英帝國解體,基本上就會有朋友說英聯邦還存在,但其實英聯邦只是一個與蘇聯解體之後的獨聯體類似的國際組織,甚至英聯邦這個中文名稱都不準確,因為在英語裡,英聯邦的正式名稱是國家聯合體(Commonwealth of Nations),和獨聯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Nations)的正式名稱非常接近。
(現在的英聯邦成員國,雖然和英帝國還挺像,但性質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同時所謂英女王仍然所有英聯邦國家元首的說法其實也是很不準確的。英女王只是英聯邦這個組織的首腦,其實只是一個和聯合國秘書長或者獨聯體秘書長類似的職務,而且英女王的職務還是象徵性的,所以她根本不是所有英聯邦國家的元首。當然英聯邦中有一些國家的名義元首還是英女王,或者是英女王所任命的總督,比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但在現代,這已經完全只具有名義性質了。首先在這些國家,總督本身就是名義性質的職位,沒有實權。其次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現在所採取的制度都是由真正掌權的總理提名總督人選,而英女王只是蓋章確認,所以只是程式性的,在目前英女王或者英國對這些國家的總督人選根本沒有決定權。而且這種安排只是有些國家基於本國政治穩定考慮進行的法律安排,並不是英聯邦的強制性要求。如果這些國家內部政治環境發生變化,基本上可以不受英女王或者英國約束地更改這些規定的。
所以英聯邦的性質,其實是和獨聯體、東南亞國家聯盟、非洲聯盟以及阿拉伯聯盟等國際組織是完全一樣的,只是因為基於各國的歷史淵源,在現代進行一些合作,當然各國目前都還能從中獲益,其成員國之間一般相對於其它國家也都有一些優待的政策,所以一般國家也不願意退出,但如果把這種國際組織當成還是一個國家,其實就是缺乏常識的表現了。
(現在的法語國家組織,甚至比法蘭西帝國頂峰時還大,甚至韓國都是觀察員,但它也只是一個國際組織而已)
而且不僅英國在帝國解體之後搞了個英聯邦,法國在帝國解體之後也搞了個同樣的組織,叫法語國家及地區國際組織,中文裡一般簡稱法語國家組織。這個組織也有58個國家和地區是正式成員,另外還有26個觀察員。但它也和英聯邦一樣,只是一個國際合作組織,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其它意義,跟原來的法蘭西殖民帝國更是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現在英法兩國的海外殖民地,跟上面殖民帝國時期相比,這個差距體現的恐怕不能更明顯了)
當然現在英國和法國還都還有極少量的海外殖民地,但基本上都是人口稀少,領土狹小的小島地區了,而如果把這些殖民地和英法殖民帝國高峰期的殖民地做個對比,恐怕也是英法兩國國力衰落最直觀的體現了。 -
6 # 異域邊緣
英法作為曾經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透過在全球的掠奪積累了發展資本主義現代化所需的資金,透過些資金支撐了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各類技術,同時在這些技術的推動下英法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各自的巔峰。
最能代表西方文明的英法同樣難以避免德國對自己的挑戰,這也導致了歐洲陷入爭奪霸主的戰爭之中,戰亂紛繁的歐洲導致大量的各類人才流向了美國。歐洲人才向美國的流動也助力了美國的崛起,美國也由此成為了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心。美國不斷崛起的過程更加加速了人才的流入,有人才流入必然會有人才流出,英法這樣的老牌國家就是人才流出的重要輸出者。
隨著人才的持續流出,必然會導致英法在隨後的科技發展中開始滯後,剛開始並不會對英法的發展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英法在科技領域的創新就會陷入乏力甚至停滯的狀態。近幾十年的人類發展充分證明了科技的重要性,從美國經濟近二三十年的發展也可以看出,美國經濟的發動機就是各類創新型的技術。
在美國風起雲湧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英法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卻在科技的發展上越來越找不到方向,沒有先進的科技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只靠原來固有的技術吃老本顯然對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是致命的。相對於在科技發展上一直比較有特色的德國來說,很顯然德國的經濟要明顯好於英法。
沒有德國在科技上的深厚功底,英法不衰落幾乎是不可能的,倘若英法在未來還無法發展出刺激經濟發展的獨有科技,那麼在未來英法將會比現在更加的慘。沒有科技支撐的發展是不牢靠的,因此看未來強國的崛起就是看其科技發展的勢頭,英法現在可實在不是很妙。
-
7 # 優己
這個只能說天道酬勤,大世界嫌懶人。英法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最大受益人,他們趁著武器強大組建強大軍隊,四處建立殖民地並掠奪資源。但是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英法人變懶了,他們過慣了優越日子了,不願意到基層去幹活,根本不想去自己從事生產工作,而是找德國人代工,然後再貼牌成自己國家品牌的產品。這除了讓德國崛起外還讓英法兩國錯失了基礎工業建設的機會。比如,英法的重工業跟德美日完全就不是一個層次的,這種落差錯過了就很難彌補。我們現在看到的,各個加工車間生產車間裡的車床等基礎工業部件也是由德美日製造,而英法在這個領域基本也只能進口。
其次,殖民地的獨立讓英法敗光了家產。現在的英法就是吃老本的富二代,他們有祖上留下來的大量財富,自己不用幹活靠收房租就可以吃香喝辣的。哪知道殖民地在二戰以後就全部獨立了。這等於是斷了英法兩國的財路,而這時候的英法已經淪落到幹啥啥不會,吃啥啥不剩的地步了。
-
8 # 無所謂213478592
英國和法國最大的問題,是給高福利捆住了發展動力。他們應該向德國學習,在福利和勞動之間尋找平衡。純粹的高福利是有害的,不勞動也能活的不錯,人們就喪失了勞動的動力。現在的英國和法國,就深陷在高福利中不能自撥,因為選舉的需要,無論那個政黨上臺執政都不敢輕舉妄動,長期下去國家發展失去了動力。
-
9 # 鄉野莽夫
首先,英法等老牌兒強國,混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差。說到整體實力可能不如中國,但說到人均中國就差的太遠了。
當然,也沒有之前發展的好。
一部分是因為科技創新乏力。全世界科技創新的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低了(似乎人類的科技從某種程度來說好像確實被鎖死了)。加上技術擴散,讓後發國家迅速跟進。
另一部分源於政治制度。這些老牌強國都是民主國家。首先政府的權力受到極大的限制,政府財力,物力相對有限,不能像中國一樣大規模的投資(比如政府投資的基建)。
其次,因為選票。任何一個社會,大多數人都處於社會底層,底層民眾想要更高的福利。作為民選政府不敢放棄這些選票,所以也就不敢無視底層民眾的呼聲。這也導致其稅收高,福利高,進而影響了經濟活力和民眾努力奮鬥的動力。(注意:民主是天然正確的。獨裁者如果做對了,當然皆大歡喜。如果做錯了,他可是在沒有經過百姓的同意下做錯的。而後果獨裁者本人是承擔不起的。還得全體百姓買單。)
還有一種說法說:衣食無憂出聖母。這些老牌強國,民眾生活水平長期處於比較高的位置。導致其同情心氾濫,加上各種人權,公益組織的影響。讓政府引進了大量亞非第三世界國家低素質人口(比如黑人和穆斯林。當然這也和福利高,人家願意去有關係)。進而影響了國民平均素質。
在下並非專業,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
10 # 使用者何生華
英法兩個走完了輝煌的歲月,兩個倒向美國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儘管現在美國不失為最大資本主義國家的大本營,可是,再過幾年美國就將走向衰退,美國的債務高達101%,英國達到98%,法國達到87%,美國的債務已經超過了本國的GDP的預期,接下來就是倒閉的命運,英法兩國雖然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極限,但是,明眼人都能夠預見這兩個國家的未來命運。跟著美國呼吼喊叫,美國的利益都讓英法佔據了。美英法同盟已經處於四面楚歌的狀態之中,英國的脫歐,法國的黃背心運動,都是美國的心病,搞不好資本主義就要完蛋,美英法已經陷入多事之秋。美國因為修建美墨邊境牆,共和黨和民主黨展開不和的紛爭,特朗普感到來自兩黨之爭,必然引起不好的結果的挑戰。英國的特蕾莎梅因為脫歐而精疲力盡。法國也因為石油價格上漲,馬克龍感到來自民眾的壓力,好久時間,都不敢公開和民眾見面。歐盟也因為英國的脫歐,感到遺憾和不妙,為防止法德如法炮製脫歐方案,他們採取了相應的政策,暫時不讓這兩個國家脫歐。特朗普親自導演的,資本主義國家走向滅亡的時代已經來臨,不久的將來,資本主義就將退出歷史舞臺。
-
11 # 君無戲言博主
沒有到過法國,我把幾年前去英國的感受講一下。
我是從倫敦出發,到了劍橋,然後一路北上到了愛丁堡,途中經過主要城市。環境整潔優美,是一大特點。但是從城市到鄉村,一路上看下來,基本沒有看到什麼工廠,這跟我在蘇南到處都是各類工廠企業形成很大反差。那年,英國碩果僅存的奢侈品牌巴布利還遷移到了東莞。
其實,現在的英國,除了教育、金融,在全球有競爭力的產業或產品很少,汽車也基本上屬於小眾,航空發動機雙R可能是殘存的驕傲了。
總體來說,英國人還在吃祖先的老本。
-
12 # 知識就是力量啊
恰恰說明英法確實不行了!
說現在英法所謂的生活好,發達等等,恰恰在這一方面我們比他們活的更好的人的總數已經超過他們!不信你看中國每年多少人出國留學,多少人出國旅遊,多少人出國定居?
剩下一些落後的要慢慢追,眼紅是沒用的[捂臉][捂臉][捂臉]這些照片是我2018年初在紐西蘭超市拍的。這個物價相對於3000~4000刀工資的正常勞動者,價格是合理的,也基本上符合我國工資水平了吧。
注意,不要轉換匯率,那樣沒意義,要對比購買力水平。
-
13 # 白馬秋風塞外
我認為是他們的社會制度造成的。他們的民主制度使每個政黨為了選票開出各種福利討好選民,長期這樣乾的結果是,社會福利越來越好,那些需要辛苦付出的產業逐漸被他們國家淘汰。長期生活在高福利中,幹著不需要辛苦勞動的輕鬆工作,社會逐漸失去了活力,國家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弱,最終高福利將無以為繼。但是‘由奢入儉難’,葡萄牙、西班牙的命運就是他們的未來。他們的社會制度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改革永不止步,不斷改進我們的制度,永保國家的活力,國運才能長青。
-
14 # 一顆韭菜的浮生散記
工業革命,資訊革命,網際網路革命都是起源於西方,造成了人類社會財富指數式爆發式增長。不過很早就到了瓶頸,現在維持低增長很多年了
中國的增長是因為市場經濟的建立和西方科技帶動的,走的是西方老路,並且也到了瓶頸期。
由於文化和制度的原因,中國的瓶頸位置比西方國家要低。
中國的發展邏輯和原因和西方國家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
15 # 學無止境0912
英法德等老牌強國為什麼越來越差,原因有四。
(1)過去他們是靠掠奪,殖民過日子,他們瓜分了世界,聚積了大量的財富,焉能不強,不富。現在要靠自已掙錢,當然就不行了。
(2)美國要稱霸世界,他就不希望有一個強大的歐洲。因此,他就利用與歐洲的盟友關係,帶領他們到處打仗,到處搞制裁,要他們提高軍費,分攤美國的駐軍費,分攤戰爭費並與俄羅斯互耗,這樣的歐洲能發展嗎?
(3)歐洲幾個傳統強國不僅軍事上受美國擺佈,讓其多花錢,而且在經貿上也受美國的控制,讓其少掙錢。不準歐洲賣給中國的軍火,不準歐洲進口俄羅斯的便宜石油,不準歐洲與伊朗做生意。這樣,歐洲強國能繼續增強嗎?
(4)過去,歐洲幾強跟著美國還能佔些便宜,現在美國薅世畀羊毛連英法德也不放過。美國優先對歐提高輸美產品關稅,強迫歐洲承擔過高的防務費,購買美國高價軍火等。歐洲幾個強國國土面積又不大,人口又不多,怎經得起這般折騰?
-
16 # 王家位370
日子過的太好了、西方民主社會、他的政府需要選票認可、對待人民的態度和對待選票掛上構、社會保障全國一樣、特好、日子太舒服了、壓力沒了、都在吃老本、能好嘛、看我們中國、幾億農民工妻離子散、拋父拋母在城裡打拼、全國的人民人人都在拼、就連農村的老人也在拼、才有中國速度。再說、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糸與西方社保體糸不一樣、中國的社保體糸象寶塔型、新農保象塔底、國家對每個參保人相比補的不大、公務員、央企國企員工處塔頂、最好、職工次之、但大大好於新農保老農、農村老人相對為國家聚集財富。個人之見、認可點贊、不喜勿噴。
-
17 # 樂觀人生55555
中國已經摸著石頭過河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非常成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人民幸福美好而安全的生活,為老一輩的革命家一代一代的付出感到驕傲自豪!
-
18 # 斌哥有品
說白了就是以前的高福利都是全世界搶來的,如果不做強盜了他們又不會努力工作,怎麼能長久呢?那些羨慕歐美的人,不管你怎麼羨慕你也做不到那樣的人生。一天工作六七個小時,每年還可以休假。各種補貼,各種福利。那都是建立在當年的殖民地,當年的侵略性得來的。如今他們的國民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怎麼辦?就必須搞壟斷,打壓新興國家。美國想的是全世界的石油價格他們說了算,必須用美元結算。如果不聽就制裁。歐洲想的是跟美國做一趟車,不至於被拋棄。但是畢竟歐美人太懶了,福利太高了,這趟車又太小,所以必須拋棄一部分人!
-
19 # 蕭武
只要搞清楚英國和法國這些老牌強國是怎麼崛起的,就能知道他們為什麼會衰落。
西班牙和葡萄牙還擁有海洋霸權的時候,整個世界還處在農業時代,還沒有經歷工業革命。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只是用他們的航海技術控制了海洋物流,就建立了霸權,並從殖民地掠奪財富和資源,主要還是做倒買倒賣的生意。
英國和法國的崛起則是與工業革命相伴隨,是建立在工業革命基礎上的。他們能夠獲得國際霸權,首先是建立了更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工業革命。所以,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都是從殖民地掠奪資源,並把自己的產品銷售到殖民地去,他們從中獲取更高的利潤。
但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髮展,工業革命的成果不斷的擴充套件,一些原來的殖民地也逐步發展起來了,並擺脫了殖民地地位,開始發展壯大起來。美國是其中最為成功的。在經過南北戰爭之後,美國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電氣化,經濟迅速發展,到1890年代的時候,經濟規模已經成為世界第一。
此外,之前還處於分裂狀態的德國也在經歷了統一戰爭之後,成了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而且也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同樣很快。到一戰前後,德國已經成為歐洲最為發達的國家和經濟體,對英法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德國的絕對實力實際上已經超越了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強國,但是因為沒趕上殖民主義高潮,所以發展空間受到限制。
俄國也一樣。在19世紀後半期,沙俄的發展也很快,領土擴張也很快,逐步吞併了中國的遠東地區和新疆地區的一些領土。並且,沙俄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遠東地區的擴張都試圖建立出海口,挑戰英國的國際霸權。到一戰前後,雖然俄國在英法眼裡仍然是落後國家,但是因為其規模優勢,仍然對英法構成巨大威脅,尤其是英國。
英國、法國、俄國和德國的爭霸在19世紀後半期就一直在持續進行,一直延續到一戰前。有時候是直接的戰爭,有時候是代理人戰爭,比如美國獨立戰爭中,法國支援美國,布林戰爭中德國支援布林人,英國損失慘重,俄土戰爭背後,也是英國對土耳其的鼓動和支援。
一戰中,英國和法國損失慘重,最後在美國參戰之後才取得勝利。因為這是大國之間的直接戰爭,投入很大,損失也很大,直接導致人力資源不足。一戰之後,歐洲到處都存在用工荒,只能從其它國家和地區尋找勞工。中國也在這個時期內出現了一個到歐洲勤工儉學的高潮,實際上就是去打工。
二戰中,德國和美國、蘇聯的工業實力優勢發揮到了極致,英國和法國已經明顯落後。而歐洲大陸作為主戰場,受損失比較大,蘇聯也受到一定損失,美國則因為參戰時間較晚,所以不僅本土沒有受到戰火荼毒,而且實際上撿了便宜。到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的格局形成,英法只能淪為美國保護下的二流國家。
英法的人口和國土規模都是比較小的,所以本身發展模式比較依賴於與殖民地之間的資源和貿易往來,但在二戰之後,美國取代了英法的國際霸權,加上原來的殖民地紛紛獨立,英法原來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同時,在美國為核心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內,英法也不是核心,所以資本和資源都以美國為核心流通。
在1980年代以後的全球化過程中,歐洲原來賴以立足的工業不斷外流,產業空心化趨勢不斷髮展,先是低端產業,接著是中端產業,接著是高階產業,不斷流失,就業機會不斷減少。加上社會福利越來越高,民眾的勞動意願也下降了。同時,由於歐洲一體化的時期,德國成為歐洲的工廠,生產越來越向德國集中,而英法除了個別高階產業,其它工業紛紛外流,逐漸成為德國工業品的市場。
也就是說,英法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其發展模式本身就依賴於與殖民地體系之間的物資和商品、勞動力流動,而要維護這個體系,又必須維護國際霸權。但正是為了維護霸權,與後發的工業強國之間的戰爭導致了其霸權衰落。而全球化和歐盟的出現則加速了英法的產業空心化過程,導致其工業能力不斷衰落,使英法的衰落過程進一步加速。
其實,美國目前的處境也類似於一戰前的英法的情況。一方面是新興工業強國的巨大沖擊讓美國的霸權搖搖欲墜,一方面則是美國的產業空心化已經難以逆轉,而美國的存在又高度依賴國際霸權帶來的紅利。所以,美國現在正處在千方百計維持其國際霸權的階段,以此來逆轉其霸權衰落的趨勢。
-
20 # 小吳7581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英國,法國經濟體量小,廉價勞動力沒有。科技,金融不是萬能的。君不見普通人的生活還沒有達到離不開高科技不行的地步,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發達國家被轉移到國外,科技企業還支撐不起社會的高福利。英法等西歐發達國家,處於一個非常難受的境地,高不成低不就。拼經濟不佔絕對優勢,只好使盡手段打壓像中國這種新興經濟體,寄希望於中國如同蘇聯一樣崩潰,可是中國沒有崩潰。所以,他們無法像從前一樣謀取超額利潤。西歐政治傳統讓他們慣性很大,無法改革經濟弊端,只好小車不倒儘管推了,推一步算一步。其實,人家日子過得還不錯,只是沒有從前牛逼而已。
回覆列表
這話從何說起呢?英法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北約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國際外交影響力和話語權!
英、法至今為止依舊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傳統強國,更是世界範圍之內的強國。舉個例子,2017年經濟總量GDP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六和五位。
凡是認為英、法不行的人其實就是被一種假象矇蔽了。以為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超級霸權國家後,其他西方世界都衰落了。實則不然,英法等西方國家不僅沒有衰落,反而越來越強了,甚至可以有擺脫美國的力量了。比如說,這次在美國要求制裁伊朗的問題上,英法德三國就表現得很強硬。
透過近期歐盟一連串的反應,看得出來,歐盟各國尤其法、德兩國與美國漸行漸遠!敢於向美國老大說不了,這本身就是實力的證明!當然了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爭取也無可厚非。
可是,過去很多年來一直都是緊跟美國,尤其是在國際外交與地緣政治戰略合作中,歐盟幾乎沒有自己的主張。所以說,英法根本沒有越來越差,只是被美國的影響力覆蓋。
那沒辦法啊,別說英法了,放眼世界格局,美國的霸權地位和世界警察角色短期內無人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