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3
回覆列表
  • 1 # 八零後愛做夢

    想反,但是還沒有動手,就被劉邦找藉口給幹掉了,而且還有蕭何參與其中,所以後人總結韓信一生的結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也沒有韓信一生的高度,但沒有韓信參與的圍殺計劃,韓信也不會死!

  • 2 # 一半是火焰

    1.

    韓信的性格 他還是屬於忠義的一類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

    2.

    能力 韓信本人也說,他點兵多多宜善,但劉邦善於將將(統領大將),自己只善於將兵。

    3.

    劉邦在用人上還是挺有能力的,他懂得拉攏下屬,這也許也是韓信不反的一大原因。

    4.

    局勢還不夠明朗,雖可以三分天下,但三分後誰是最後的勝者還未知,並且從滅秦到楚漢之爭,打了...

    5.

    中國的封建文化思想 忠是古代社會所提倡的,《詩經》說:“豈日無衣?與子同袍。所以韓信對劉邦始終懷有知遇之恩,心有不捨。

  • 3 # 珊珊歡樂姐

    此乃多種原因造成的。

    1、韓信的性格 他還是屬於忠義的一類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

    2、能力 韓信本人也說,他點兵多多宜善,但劉邦善於將將(統領大將),自己只善於將兵。

    3、劉邦在用人上還是挺有能力的,他懂得拉攏下屬,這也許也是韓信不反的一大原因。

    4、局勢還不夠明朗,雖可以三分天下,但三分後誰是最後的勝者還未知,並且從滅秦到楚漢之爭,打了多年的仗,在即將看到的勝利曙光面前,人人都會厭倦打仗。韓信優柔寡斷了一下。

    5、中國的封建文化思想 忠是古代社會所提倡的,《詩經》說:“豈日無衣?與子同袍。”意思是: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和你共一件袍子。劉邦給了韓信飛黃騰達,韓信感恩戴德,報恩的思想也是不反一大原因。當年韓信潦倒時一個給他飯吃的老婦人尚且要報答,更何況劉邦。

    6、劉邦雖然猜忌韓信,但主要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劉邦對韓信還是有一定情意的,甚至韓信死後,劉邦“亦喜且戀之”(《漢書》)。

    這些原因導致韓信激烈思考之後,支援了劉邦。

  • 4 # 歷史解說

    理論上,韓信有兩個機會擁兵自立。一次是在他平定齊地之後,向劉邦求封齊王的時候,當時劉邦如果不肯封韓信為齊王,他可以自立為王。第二次是在他被降封為淮陰侯之後,他已經明知道劉邦對他非常不滿了,所以他也有反叛之心,陳豨反叛就是在他攛掇之下才發動的。

      不過,這只是理論上有機會而已,事實上,這兩次都不是什麼他自立為王的好機會。

      先來說第二次,也就是在劉邦將他降封為淮陰侯之後,陳豨造反,劉邦率兵親征,這對韓信來說,算是一次機會。但這個機會其實壓根不能算什麼機會。因為這時候他手裡已經完全沒有兵了,漢軍主力也基本上都被劉邦帶去征討陳豨了,韓信根本沒有什麼機會擁兵,自然也就沒有可能自立為王了。

    那麼第一次是不是一個好機會呢?回答同樣是否定的,並不是什麼韓信自立為王的好機會。 韓信被劉邦築壇拜將,率軍出征的時候,他所帶領的軍隊都是劉邦交給他的漢軍,其中劉包括漢軍第一高階將領曹參。除了曹參,還有夏侯嬰等一大批從沛縣起兵就跟隨劉邦的將領。因為軍隊是這些人直接率領的,韓信是透過指揮這些將領來指揮軍隊的。如果這些將領拒絕服從韓信的命令,那麼韓信就指揮不了這支軍隊。

      問題恰恰就在於,這些將領之所以服從韓信的命令,跟著他評定趙地和齊地,都是因為劉邦命令他們服從韓信的指揮。因為這些人都是碭泗元從功臣,資歷很深,而韓信加入劉邦陣營比較晚,資歷比較淺,他們未必肯服從韓信的命令,所以劉邦才搞了築壇拜將的儀式,鄭重的把軍隊交給了韓信,命令他們服從韓信的指揮。

      所以,這些將領服從韓信的命令是以承認韓信的所作所為符合劉邦的要求和需要為前提的,離開了劉邦的支援,韓信在他們眼裡什麼都不算。如果韓信要命令他們跟著他一起起兵,背叛劉邦,這些人就絕不會服從韓信的這個命令了。而且,以曹參在漢軍種的威信,他也有能力馬上帶領漢軍部隊討伐韓信。

      韓信的問題始終在於,他既沒有項羽那樣顯赫的出身做背景,也沒有劉邦那樣有一幫鐵桿支持者,沒有自己的骨幹團隊,沒有自己能夠比較信任的人,所以他只能給別人打工,為別人賣命效力。換句話說,他自己並不直接掌握軍隊,他指揮的軍隊都是由劉邦派來的這些將領直接指揮的,他是透過指揮這些將領來指揮軍隊。

      即使後來在攻佔趙地和齊地的過程中,韓信的軍隊的規模再不斷擴大,到他求封齊王的時候,部下的軍隊已經達到三十萬人左右,但她的整個軍隊的各級指揮人員和軍官也仍然是劉邦的碭泗元從為主體的,他能夠完全信任的認只有李左車,再就沒有其他人了。所以說,他完全沒有擁兵自立的本錢,以為他可以不理會劉邦,直接自立,這是誤會。

      也正是因此,韓信坐擁如此眾多的兵力,卻不敢自立為齊王,而是仍然要千里迢迢的派人去找劉邦,請求劉邦封他為齊王。因為沒有劉邦的命令和冊封,他壓根就沒有能力自立為王。哪怕是脫離劉邦的控制,他實際上也做不到。只要他有這樣的企圖,就馬上會被曹參等人當成敵人,他手下的軍隊也會立刻離他而去,倒戈相向。

  • 5 # 心之所向443

    首先我認為殺韓信的人是蕭何,有很多史書都是這樣寫的,只是跟劉邦有一點關係

    後來,韓信運籌帷幄,逐鹿中原,為劉漢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謀反。劉邦削了他的兵權。漢十年,劉邦親征陳。韓信稱病未出,卻暗中派人與陳聯絡,家臣告密,坐鎮京城的呂后想召見韓信,又怕他擁兵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計策。解鈴還須繫鈴人,畢竟蕭何老謀深算,他派人傳旨韓信,聲稱陳已經被捉拿斬殺了,列侯、群臣都要進宮朝賀。蕭何欺騙韓通道:“你儘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強進宮朝賀,以免皇上生疑。”

    可憐韓信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一踏進宮門,即被呂后預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綁,架至長樂宮懸鐘室,身首異處了。這是第二次臨刑了,他喟嘆道:“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竟被婦人小子所欺騙,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一家三族。這就是敗也蕭何。

    作為“生死一知己”的蕭何,對起兵反叛的英布尚且能從容對待,在劉邦面前為他網開一面,卻為何如此對待韓信呢?洪邁在《容齋續筆》中是這樣解釋的:因為漢高祖劉邦帶兵在外,呂后在朝中把持政權,突然發生了緊急變故,蕭何身為京城留守之任,所以不得不立即殺掉韓信,不像英布的事還處在似是而非的境地,可以從容謀劃的。可見快刀斬亂麻,蕭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 6 # 獵奇歷史觀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最閃耀的將星,但是他有一個致命弱點,這個弱點被劉邦所掌控著,所以韓信其實並不會造反。

    韓信多牛大家都知道,在秦末漢初這段時間裡,在軍事上有兩個無解的存在,一個是韓信,一個是項羽。一個5萬打50萬,一個2萬打20萬。

    後來歷史上又無數人想模仿韓信和項羽背水一戰或者破釜沉舟,這些模仿者大部分都玩脫了。

    也就是說,稱韓信為戰神也不為過。

    而且歷史上敢說將兵多多益善的人也就只有他了,諸葛亮不敢說,岳飛不敢說,就連常遇春也只敢說自己能將十萬,還被人當笑話。

    這種在軍事上無法擊敗,無法超越的存在,你說有多強。

    但韓信有弱點,而且是一個致命的弱點,這個弱點叫做慫,簡單說,韓信的內心是一個慫貨。

    慫貨是無法做皇帝的,哪怕軍事才能再強,五代的天下無雙戰神李存勖還有明朝的張士誠都說明了這點。

    劉邦是唯一看出來的,這點來自劉邦是個小混混出身,而韓信呢,是個從小被小混混欺負,受胯下之辱的慫貨出身。

    韓信的內心對於這種小混混是有天然心理陰影的,哪怕封侯拜相,依然遇到劉邦跪拜時會想起少年時被混混欺負的那一幕,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韓信在劉邦面前那麼慫。

    劉邦幾次搶奪軍權,換別人早反抗了,他呢,直接跪了。這是一種對於剋星的恐懼,這種恐懼類似劉邦這種小混混對項羽這種霸王的恐懼。

    所以項羽不怕劉邦,而劉邦又把韓信吃的死死的。

  • 7 # 玉林波波哥

    韓信有反劉邦之心,但是有張良在,韓信有所顧忌。其實韓信早有反叛之心。後來韓信落魄的時候,韓信也後悔過,要說反叛韓信大有機會,在剿滅項羽的時候大軍其實是握在韓信手中,劉邦也怕他反叛或者說怕控制不了韓信,所以張良獻計給劉邦,說成事之後封他為王,韓信信以為真,剿滅項羽,結果你應該知道了,韓信的下場並不好。其實要論帶兵打仗韓信沒說的,如果論運籌帷幄張良要比韓信厲害的多。要是談到最厲害其實就是劉邦了。

  • 8 # 湘西北張貴龍

    韓信是有足夠的能力來反劉邦的,不管是自己的軍事實力,還是自己的地盤和資源,韓信不反的終極原因是個人原因。究其韓信前身,可謂是窮困潦倒,受胯下之辱,於項羽陣營不得重用。後投靠劉邦,可謂是鼎力扶持,領全軍,開啟了韓信一生中璀璨的時期。韓信出於感恩之心,和個人情感始終沒有邁出反叛的一幕。最後死於皇后之手。

  • 9 # 水月觀

    題主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可以套用到歷史上很多功臣名將的身上,如諸葛亮為什麼不反劉備?徐達為什麼不反朱元璋?曾國藩為什麼不反慈禧?套用到現在,職業經理人為什麼不自己當老闆?打工仔為什麼不自己創業?辦事員為什麼不自己幹一把?其背後的深層邏輯可以說是一脈相承。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韓信為什麼不反劉邦?

    一、韓信有自知之明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身處秦末亂世,哪個英雄豪傑不想逐鹿中原、問鼎九五?連曾經躬耕於野的布衣陳勝都發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大澤鄉率領戍卒起義,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難道說韓信沒有這種豪情壯志?否也!

    韓信早年間,不當官、不經商、不種地,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他的母親死了,他連辦喪事的錢都是借的,但是他卻尋找一塊又高又大的墳地安葬他的目前,墳地四周可以安頓一萬多戶人家。

    韓信終日揹著劍在街上閒逛,碰到了街上的幾個小混混,小混混挑釁他說:“你要不怕死,就用劍刺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沒吭氣,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

    韓信在河邊釣魚,餓得差點摔倒,一個洗衣服的老大娘拿飯給他吃,一直吃了個把月。韓信對老大娘說:“將來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你。”

    這說明韓信是準備幹一番大事業的,是充滿著遠大理想抱負的。

    後來韓信先是投靠項羽,後又投靠劉邦,統領軍隊四處征伐。作為劉邦手下最厲害的領兵大將,韓信是有自知之明的。

    劉邦曾經問韓信:“像我自己能帶多少兵?”

    韓信說:“陛下最多帶10萬人。”

    劉邦又問:“那你能帶多少?”

    韓信答道:“像我,越多越好。”

    劉邦接著又問:“士兵越多越厲害呀,那你為什麼還為我效力?”

    韓信答道:“陛下不善於帶兵,但善於統領將領。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

    當然這裡不排除韓信有吹捧的成分,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韓信是有自知之明的,對自己的定位就是軍中統帥,認識到像劉邦那樣的領導人素質不是努力就能學來的。

    二、士為知己者死

    人生最難遇到的是什麼?是理解,要不然說理解萬歲呢。我們看韓信,從一個落魄的寒士,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主,他何嘗不想轟轟烈烈地建功立業呢?先是投靠項羽,做個郎中,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都不睬他。後來投靠劉邦,被蕭何發現,被蕭何賞識,推薦給了劉邦。

    劉邦的長處就是聽得進意見,按照蕭何說的,拜韓信為大將,對韓信那是禮待有加、言聽計從。韓信就感覺,遇到了明主,只有劉邦理解他、欣賞他、重用他,對劉邦可以說是充滿著知遇之恩。

    我們來看看項羽在失利的時候,派武涉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以前跟隨項王多年,只做個小郎中,說的話沒人聽,獻的計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如今漢王劉邦拜我為上將軍,脫衣給我穿,分食給我吃,對我言聽計從,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謀士蒯通利用相人術勸說韓信,功高震主很危險,不如自立為王,三足鼎立。韓信怎麼說:“漢王如此親近我,信任我,不忍背叛他。”

    所以說韓信始終對劉邦充滿著知遇之恩,知恩圖報、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始終左右著他不能背叛劉邦。

    三、政治覺悟低下

    韓信可以說就是代表了當今的職業經理人、高管、打工仔,原本是為了前途為劉邦創業出力賣命,當然劉邦也不吝地位、待遇籠絡韓信。但是等到劉邦創業成功了,韓信還想著自己勞苦功高,老闆總歸會對自己多加照顧、多給好處的,說不定還能混個二老闆乾乾撒。

    韓信率軍與垓下殲滅項羽軍團後,劉邦馬上帶人趕進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由齊王改封為楚王。

    項羽手下有個將領鍾離昧和韓信關係好,跑韓信那躲起來。後來有人打小報告給劉邦,說韓信窩藏叛軍,意圖謀反。劉邦就採用陳平的計謀,假裝巡遊雲夢澤,實際是抓韓信。韓信當時也有擔心,身邊人給他建議:“提著鍾離昧的人頭去見高祖,就沒事了。”於是韓信就和鍾離昧商量。鍾離昧說:“如果是因為我,我這就死。但是我擔心隨後死的就是你韓信啊。”結果鍾離昧自殺,韓信帶著他的人頭去見劉邦,到那就被給捆了起來。韓信這時候才說:“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後來劉邦赦免了他,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後,對劉邦是充滿著怨恨,覺得自己勞苦功高。有一次,樊噲送他出門,韓信嘆息道:”我這輩子竟然與一個殺狗的屠夫為伍。“他始終沒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

    由此可見韓信政治覺悟之低下,他還抱著和劉邦一起創業時候的心思不放,殊不知,世易時移,劉老闆現在是創業成功、集團上市,有你韓信,沒你韓信,我大漢集團現在已經可以獨自遠洋出海、乘風破浪了,你韓信這一條小鯉魚難不成還想掀翻我這艘航空母艦?再冒泡,我一個魚叉就讓你丫翻白肚皮撒。

    綜上,可以看出,韓信就是因為有自知之明,對劉邦抱著知遇之恩,後來是缺乏政治頭腦,才使得他始終未反劉邦。當然這也給我們現在職業經理人、高管、打工仔們提了個醒:要創業當老闆,那得靠自己從小生意幹起點滴積累,不要妄想著在大集團幹成了高管再分老闆的股份撒。

  • 10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第一,在楚漢爭霸戰爭時期,韓信沒有聽從武涉的勸說和蒯通的建議,而是選擇忠誠於劉邦的原因。

    第二,劉邦統一天下後,韓信的遭遇,促使韓信對劉邦的忠誠發生變化,最終反叛劉邦,但是失敗了。

    01.楚漢爭霸戰爭時期,韓信沒有反叛劉邦的原因:

    韓信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投靠的劉邦?

    是在項羽那裡,得不到重用的情況下。而韓信這個人呢,又是一個非常有夢想的少年。在夢想和現實面前,最終還是選擇投靠劉邦。因為劉邦能給他實現夢想的機會,一個讓韓信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

    這是劉邦對韓信的知遇之恩,這個恩情對於一直懷才不遇的韓信來說,可謂是久旱逢甘露,意義太大了。

    所以,在項羽派武涉來勸降韓信,以及謀士蒯通建議韓信傭兵自立的時候,韓信是一口回絕。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記載: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故此,楚漢爭霸戰爭時期,韓信沒有反叛劉邦,是因為顧念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不相信劉邦日後會對他不利。

    02.劉邦統一天下後,猜忌韓信,對他進行各種打壓,逼反韓信:

    我們常說“同甘共苦”,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幾人?

    劉邦也是如此,當初還在打天下的時候,可能還知道同甘共苦。可等到統一天下後,就沒有辦法繼續同甘了。

    尤其是對韓信,這個軍事指揮才能,特別出眾,又有著封地的異姓王而言。劉邦從統一天下後開始,就一直對韓信進行各種打壓。

    從最初的齊王改封為楚王,最後被降為淮陰侯。封地是不斷縮減,擁有的軍隊,也是不斷減少。即使這樣,劉邦還是不放心,擔心他會造反。

    於是把韓信軟禁在劉邦的都城洛陽,將韓信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好方便監視韓信的一舉一動。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記載:

    至雒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韓信在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之後,對於劉邦的忠誠,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想當初為你打天下的時候,那是費盡心力啊,現在你統一天下了,卻是這般對我?

    韓信最終被逼反,但是,謀反的訊息走漏了,被蕭何誘騙至宮中,秘密處死。

    因此,韓信在劉邦統一天下後,會反叛劉邦,是因為劉邦對他的猜忌和打壓。

    綜上所述,韓信並不是自始至終,都沒有反叛劉邦。而是分為兩個時期,楚漢爭霸戰爭時期,韓信顧念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才沒有反叛劉邦。在劉邦統一後,遭到劉邦的猜忌和打壓,最終被逼反身死。

  • 11 # 虐待胖子

    1.韓信就是情商低,忠誠度還是挺高的,並無反心。

    2.再說了,劉邦威望太高,而韓信一直是核心圈子以外的人,他沒有信心也沒有實力造反,手底下的軍隊,打項羽還行,打劉邦的話會馬上倒戈。

  • 12 # 老泰迪講歷史

    1.知遇之恩

    劉邦在韓信窮困潦倒的時候讓韓信帶兵,從而使韓信飛黃騰達。韓信因以前受老婦人一碗飯而記住一輩子,劉邦的恩情不可不說是阻止韓信造反的一個比較大的原因。

    2.劉邦情商高

    劉邦善於拉攏下面的人,一般而言領導者可以不會做事,但是必須會知人識人用人,劉邦善於施恩於人,這是一個原因。

    3.韓信只會點兵

    韓信不會點將,只會點兵,如果韓信反劉邦,手下一幫大將會聽韓信的嗎?估計如果韓信起兵,估計首先就要和張耳交戰,韓信的兵大多是趙人,而部將多是劉邦舊部。韓信沒有必勝的把握。

  • 13 # 婷婷愛歷史

    雖然韓信在軍事上特別厲害,被人稱為“兵仙”但是在其他方面卻一竅不通,最終一代兵仙沒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陰謀下。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以後,展現出驚人的軍事才能,並透過打仗不斷擴充自己的軍隊,在這時的韓信絕對可以自立為王,而且在與項羽決戰的時候,項羽也派人遊說韓信,但是被韓信拒絕,那為什麼韓信不直接反了劉邦,自立為王多麼的逍遙快活?

    韓信是個非常重感情的人

    韓信的前期生活可謂是受盡凌辱,投靠項梁和項羽都得不到重用,最後在劉邦這裡才得到自己一展才華的機會,使得韓信非常的珍惜,同時也非常感激劉邦。

    其次在項羽派人遊說劉邦的時候,韓信直接說明不會背叛劉邦:我在項羽那裡得不到重用,可是在劉邦這裡,不僅給我吃的穿的,還拜我為大將軍,讓我統領軍隊,這種大恩大德我絕對不會背叛他。

    政治上一無所知

    在領軍打仗方面韓信絕對是第一,但是論起在政治上的陰謀詭計,韓信絕對是小學生的水平,再打下齊國之後,要劉邦封自己為齊王,而那時候韓信大權在握,對劉邦已經產生了威脅,不得已劉邦才封韓信為齊王。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韓信沒有政治頭腦,這樣子會讓劉邦覺得韓信有點傭兵自重的感覺。

  • 14 #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韓信後面的結局大家都是知道的,這麼大一個功臣到最後居然慘死,同時也被殺三族,那麼韓信為什麼不造反呢?或者像盧綰一樣逃走呢?

    一步登天

    韓信之所以離開項羽就是因為項羽不重用他,而且大家都會發現項羽集團除了項羽好像沒有聽說說過幾個能和劉邦集團相比的手下,這也是韓信離開項羽的原因,項羽的個人太強了,如果繼續在項羽這邊幹,韓信的才能得不到發揮。韓信離開項羽的時候正是項羽如日中天的時候,天下共主,劃分天下,而這時的劉邦卻是最低谷的時候,被項羽弄走,在前往封地的路上,士兵都大規模逃離,但是韓信卻在這個時候前去投靠劉邦,這一點是很多人不理解的,韓信剛開始也沒有得到理解,但是蕭何卻看出了他的才能。蕭何把他追了回來,並保證能讓他成為大將軍,這就是韓信想要的,劉邦最後也給了他這個職位,瞬間從一個小卒變成統領三軍的大將軍,這種變化對於韓信來說簡直就像是做夢一樣,剩下的只有發自內心的感恩,從這一刻韓信已經決定了跟隨劉邦一輩子。

    三足鼎立,何為王

    開始韓信拼命的幫劉邦幹,帶著漢軍向項羽都城進發,同時還滅掉了三秦的勢力,這時的韓信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但是這一切都是劉邦給他的,他心裡非常清楚。到了楚漢後期,韓信的城池已經遠超項羽和劉邦的城池,這時的韓信是自立的最好時機,在人們看來這時的韓信自立天下就會一分為三,甚至改變楚漢爭戰的結局,同時韓信的軍師也勸他自立,項羽也像他投出了橄欖枝,但是韓信還是選擇了自立。他認清了形勢,他的兵都是劉邦給的,他們效忠的是劉邦,同時韓信身邊的大將都是劉邦的人,如果韓信有異動就會直接滅掉他,同時項羽是因為把重心放在劉邦那裡,他才能這麼如魚得水,如果自立,先不說劉邦會怎麼樣,項羽都會來滅掉他,韓信沒有項羽以一己之力對抗天下諸侯的實力,所以他不會自立。韓信不造反一是因為對劉邦感恩,沒有劉邦就沒有韓信的現在,古人是講恩情的,二是因為形勢,當時的韓信是無法選擇自立的,他身邊的人都是劉邦的,比政治他不如劉邦,實力也打不過項羽,只有選擇安分,後期的韓信更沒有機會,天下以定,韓信這時造反就是自尋死路

  • 15 # 海納百川

    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

    國人喜歡悲情英雄,從岳飛、袁崇煥、韓信都是如此!現在在世人皆以為韓信未反,而被呂后冤殺,然而,真實情況是——韓信真反了!

    司馬遷《史記》記載的清清楚楚。

    史記淮陰侯列傳:

    ……

    陳豨拜為鉅鹿守,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餘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同輯),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譯文:

    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淮陰侯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裡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裡話想跟您談談。”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漢十年,陳豨果然反叛。皇上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訊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相國謀劃,令人假說從皇上那兒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相國欺騙韓信說:“即使有病,也要強打精神進宮祝賀吧。”韓信進宮,呂后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

    太史公說:我到淮陰,淮陰人對我說,韓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時,他的心志就與眾不同。他母親死了,家中貧困沒有用來葬母親的錢,可他還是到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讓墳墓旁可以安置萬戶人家。我看了他母親的墳墓,的確如此。假使韓信學說謙讓的話,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漢朝的功勳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一樣,後世子孫就可以享祭不絕。可是,他沒能致力於這樣做,而天下已經安定,竟然圖謀叛亂,被誅滅宗族,不也是應該的麼。

  • 16 # 減水書生

    韓信一直在猶豫,所以也就一直猶豫著沒有反,然後就是憤怒著準備反,再後就是悔不當初沒有反。

    1.楚漢爭霸末期,韓信造反只是一閃念

    濰水之戰,韓信報銷了龍且的20萬楚國精銳。這個時候,韓信就已經具備了造反的條件,要兵有兵、要地有地,還有名將之名。

    同時,蒯通建議他擁兵自重,實際上這等同造反。後來,項羽派武涉出使韓信、尋求聯盟,這實際上就是在策反韓信。

    但是,韓信抵住了這全部的誘惑,他只愛劉邦。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漢王遇我甚厚!所以,我韓信不造反,誓死也要忠於我的好主公劉邦。

    2.徙封楚王之後,韓信很滿意

    項羽亡將鍾離眜來投,雖是敵將,卻是曾經好友,於是韓信只能收留。

    韓信之所以有這膽量,就是因為身為楚王的他有權力。大漢帝國的政治中心在關中,還管不到楚國是不是收留了一個逃犯。

    但是,劉邦偏要管,而且管到了楚國的家門口。這個時候,擺在韓信面前的有兩條路:一個是為保好友,跟劉邦撕破臉,徹底造反;另一個就是殺了鍾離眜,獻首劉邦表忠心。

    韓信選擇了後者,他還是想當劉邦的忠臣,但主要是想當楚王。

    然而,劉邦卻一點兒也不仁義,在韓信覲見的時候,不費一兵一卒就把韓信這個楚王給生擒了。然後,把韓信關在囚車裡,從楚地拉回長安。遙遙千里,韓信就在囚車裡風餐露宿。此等屈辱,韓信忍不了。

    他能忍胯下之辱,因為大丈夫不可與人鬥狠而死。但是,他不能忍受項羽的不重視和劉邦的不信任。

    3.貶為淮陰侯之後,韓信準備反

    《史記》記載了韓信與新任鉅鹿守陳豨的一段對話: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

    韓信對陳豨說:你所在的趙地,盛產天下精兵。你現在是皇帝劉邦的寵臣,所以別人說你造反,皇帝肯定不相信。但是,別人再說你造反,皇帝就會將信將疑;等接著又有人說你造反,那皇帝肯定就御駕親征了。真要有那麼一天,我在長安、你在邊地,咱倆裡應外合、天下可圖。

    所以,這個時候韓信已經準備造反了。

    因為劉邦不信任他,他也就沒必要忠於劉邦了。

    但是,存亡一知己、生死兩婦人。

    劉邦領兵平叛陳豨,韓信以為長安空虛,自可從中謀事。但是,長安城裡有一個比劉邦還狠辣的角色,這個人就是呂后。

    在韓信躍躍欲試、即將造反的時候,呂后與蕭何合謀,把韓信騙進宮中,然後也不廢話、直接幹掉,接著又滅了韓信三族。

    4.韓信為什麼一直猶豫

    韓信有成就功名的雄心,卻沒有當皇帝的野心。

    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原因就是他要成就一番大丈夫的功業。所以,絕不能因小失大,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絕不能讓小事兒耽誤了做大事的人生。

    韓信百戰成名,他成就了他一直想要的功業。但是,做個齊王,就可以了,因為韓信的野心到此為止。

    韓信沒有當皇帝的野心。

    垓下之戰後,劉邦奪韓信軍,然後把他由齊地徙封楚王,韓信也能忍。

    兵被奪了、王被遷了、地被徙了,富甲天下的齊地變成了經歷戰火的楚地,韓信還能忍。

    原因就是他的底線就是一個王爺。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韓信沒有成霸主、當皇帝的野心,功業既成、富貴既顯,何必再要進取?

    但是,亂世之中,皇帝劉邦對他的猜疑非常重。韓信可以忠誠,但是劉邦不相信。

    韓信被殺的時候,也才30多歲。而韓信死後第二年,劉邦就病死了。垂暮的君王,怎麼能容忍一個正值壯年的名將在世。所以,從大利益分析的劉邦,一定不會讓韓信活。

    有逐鹿天下的能力,有逐鹿天下的實力,但沒有霸佔天下的野心,所以韓信一直在猶豫。於是,猶豫著的韓信,就一直沒有反劉邦。

    在退無可退之後,韓信想要反戈一擊,卻遭遇了呂后這個鐵娘子。所以,韓信造反,也就一直在猶豫中了。

  • 17 # ww3721王建文

    韓信是飽讀歷史的學問,明白英豪冤死也會幹古留名,反叛之士不成糞土不如。做英雄冤死全族,萬世留芳永垂不朽。也不去做賊盜快活一時罵名幹古豬狗不如為什麼要犧牲英名幹得不償失蠢事。

  • 18 # 汧生禾

    此乃多種原因造成的。

    1、韓信的性格 他還是屬於忠義的一類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

    2、能力 韓信本人也說,他點兵多多宜善,但劉邦善於將將(統領大將),自己只善於將兵。

    3、劉邦在用人上還是挺有能力的,他懂得拉攏下屬,這也許也是韓信不反的一大原因。

    4、局勢還不夠明朗,雖可以三分天下,但三分後誰是最後的勝者還未知,並且從滅秦到楚漢之爭,打了多年的仗,在即將看到的勝利曙光面前,人人都會厭倦打仗。韓信優柔寡斷了一下。

    5、中國的封建文化思想 忠是古代社會所提倡的,《詩經》說:“豈日無衣?與子同袍。”意思是: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和你共一件袍子。劉邦給了韓信飛黃騰達,韓信感恩戴德,報恩的思想也是不反一大原因。當年韓信潦倒時一個給他飯吃的老婦人尚且要報答,更何況劉邦。

    6、劉邦雖然猜忌韓信,但主要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劉邦對韓信還是有一定情意的,甚至韓信死後,劉邦“亦喜且戀之”(《漢書》)。

  • 19 # 甜瓜20875

    題目意義重大!

    韓信剛正,能力超群,對自己的佔位很清楚,忠於君主,韓信也知道會被殺,但是他明確自己的佔位,他是一位合格的將才,你就是幹掉了劉邦他也取代不了劉邦,所以他不反,他也不跑,跑性質就變了,再者也逃不掉的,商鞅跑了,死的更快,還損失了尊嚴,韓信做到了,人品,能力,愛國,忠誠,實乃可敬,他是一位合格的正面大將軍,他的結局,只能說悲涼與惋惜,感覺

  • 20 # _誰主沉浮74928152

    歷史上提到韓信,都知道軍事才能是一流的,輔助劉邦奪得天下,在楚漢戰爭中功不可沒。但是對於這樣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劉邦最總還是給殺了,但是很多人都很好奇的是,為什麼韓信在軍事上那麼足智多謀,又怎會不知劉邦要殺他,為什麼不反擊呢。那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韓信為何不反劉邦,結果搞得自己被殺。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第一是因為韓信是個軍事天才和政治弱智的結合體。韓信戰無不勝,但是他在政治上絕對是個弱智商。主要表現在,關鍵時刻不知道擁兵自重為自己取得相應的政治籌碼。比如在做齊王時,天下人都知道他掌握著天下的權柄,向誰誰贏,打誰誰輸,他卻一直猶疑不定,一直沒有作出正確選擇。

    在背運時卻頭腦不清醒,比如在被劉邦控制為楚王時收留楚國亡將鍾離昧,授人以柄;在被劉邦降為淮陰侯牢牢掌控在京都時,竟然說不屑與劉邦的嫡系周勃、灌嬰等侯爵為伍,卻去和陳烯勾結被坐實謀反罪名。

    第二韓信一直沒有能為自己賣命的嫡系部隊。劉邦三次整治韓信,第一次是在韓信攻破強大的趙國時,劉邦帶幾個隨從玩似的進了韓信的百萬大軍,玩似的拿了韓信的大印、軍符,玩似的就解除了韓信的軍權。第二次是垓下會戰項羽死後,政治流氓劉邦不等卸磨就要殺驢,不容韓信有喘息之機就偷襲韓信的齊王軍,輕而易舉地就能獲得成功,把實力派齊王韓信變成有名無實的楚王;第三次偽遊雲夢更是玩兒一樣就把韓信俘虜了。

    就是說劉邦在韓信百萬軍中出入自如,可以隨時捉拿韓信,說明韓信一直沒有能打造出自己的嫡系部隊韓家軍,沒有能為自己喋血賣命的兄弟和部隊。反觀劉邦則爪牙眾多,一幫老兄弟有文有武能為他出生入死,隨時可以為劉邦犧牲自己的性命。

    第三韓信不知道立德也不懂收買人心。韓信帶幾十萬人苦戰年把時間才打下五十座城池,而儒生酈食其憑三寸不爛之舌一席話就拿下齊城七十二座,韓信為了這個偷襲絲毫沒有戰備正準備投降迎接他們的齊國,致使酈食其被烹殺。實在是缺了大德了。但史書卻沒有任何記載說韓信進駐齊國對齊國百姓如何安撫如何仁政,也就是說他缺德後沒有采取任何彌補措施,根本就不懂得如何來收買民心。而劉邦攻破秦都立刻就約法三章,對老百姓大施恩惠,從此民心歸附。

    韓信做楚王,身處嫌疑之地,收留楚國大將鍾離昧就是個錯誤,如果韓信當時不收留鍾離,絕對不會被人說成不仁義的,因為他那時已經是自身難保了。可是不懂政治又感情用事的韓信卻收留了鍾離昧這個敵將,最不該的是,後來他為了取信劉邦竟然又殺了鍾離昧去買好,鍾離死前罵他公非長者。這是典型的缺德啊,不會做人,情商嚴重低下,還不如當初不收留他好。韓信實在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人做事。

    第四我還認為跟韓信骨子裡的懦弱有關。因為都知道韓信小的時候,受過胯下之辱,是因為家境貧寒,一直都是寄人籬下,經常受村裡人欺負,就因為他的懦弱,媳婦兒也看不起他,最後跑了。這是小時候的心理陰影,是深埋心底的自卑感。後來在秦末戰爭發生後,韓信先是投奔了項羽,項羽是何許人也,真爺們兒,風風火火的性格,肯定是比較欣賞真英雄的,所以看到韓信此等人物,內心裡是看不起的,所以一直都得不到重用,最後知道項羽的真實想法之後,就離開了,心理又一次受到打擊,更加自卑了。但是劉邦不計較這些,不計前嫌收留了韓信並重用,韓信打心底是感謝劉邦的,感謝劉邦的知遇之恩,也更加對劉邦忠心耿耿,無怨無悔。因此就算劉邦要殺他,他也是沒有怨言的,一是懦弱的本性,二是有一點的心甘情願。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韓信有雄才,而劉邦有大略,軍事天才鬥不過政治流氓,二人不是同一級別的對手。也可以這麼說,不是韓信不想造反,而是他在劉邦面前束手束腳,實在沒有造反的能力。換個角度看,也可以這樣來解釋,會帶兵的韓信對軍隊只有使用權,而劉邦則是軍隊的絕對擁有權和絕對控制權者,這支軍隊一直是劉邦的,是大漢軍,韓信是外來人口指揮是劉家嫡系軍,根本不具備可以造反的條件。

    本人持一下觀點:

    1.韓信的性格 他還是屬於忠義的一類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

    2、能力 韓信本人也說,他點兵多多宜善,但劉邦善於將將(統領大將),自己只善於將兵。

    3、劉邦在用人上還是挺有能力的,他懂得拉攏下屬,這也許也是韓信不反的一大原因。

    4、局勢還不夠明朗,雖可以三分天下,但三分後誰是最後的勝者還未知,並且從滅秦到楚漢之爭,打了多年的仗,在即將看到的勝利曙光面前,人人都會厭倦打仗。韓信優柔寡斷了一下。

    5、中國的封建文化思想 忠是古代社會所提倡的,《詩經》說:“豈日無衣?與子同袍。”意思是: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和你共一件袍子。劉邦給了韓信飛黃騰達,韓信感恩戴德,報恩的思想也是不反一大原因。當年韓信潦倒時一個給他飯吃的老婦人尚且要報答,更何況劉邦。

    6、劉邦雖然猜忌韓信,但主要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劉邦對韓信還是有一定情意的,甚至韓信死後,劉邦“亦喜且戀之”(《漢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月起,多地糧油價格開始上漲,這是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