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HannibalLecter

    袁崇煥,生於公元1584年6月6日,卒於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號自如,原明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廣東省東莞市人。

    袁崇煥從小就是個軍事迷,遇到退伍老兵,總喜歡和他們聊天,瞭解邊疆戰事,而且喜歡遊歷。天長日久,培養了勇武的性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式三甲第四十名進士,出任福建邵武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到京述職,透過御史侯恂舉薦,升任兵部職方司主事。當時,王化貞在廣寧全軍覆沒,朝野上下震驚而懼怕,但是袁崇煥考察前線後放話:“給我兵馬糧草,我一人足以守住山海關。” 先不管他守不守得住,不懼犧牲的勇氣非常值得稱讚和推廣,後來升任兵備僉事,負責助守山海關。

    在前線,袁崇煥依然很勇猛,最初是王在晉的下屬,因為作戰果敢,得到提拔,成為寧前兵備僉事,負責寧遠、前屯衛二城防衛,形成保護山海關外圍工事。但是後來兩人因為戰略戰術具體問題產生了分歧。

    大學士孫承宗出任兵部尚書後,很贊同和賞識袁崇煥。最初孫和袁的基本戰略相當一致,包括:一、用遼人守遼土;二、屯田,以遼土養明軍,可減少對關內補給的依賴;三、以守為主,伺機出擊。

    按照這種戰略思想,明軍築城圈地,構建了關寧錦防線,憑藉高大的城牆防禦體系和先進的火炮固守,巧妙地迴避了明軍步兵機動性不強,依賴補給等弱點。後金騎兵再猛,面對工事和火炮也是無能為力的。而一個一個的據點連點成線,再發展成網路,最終會成為活活勒死努爾哈赤的一張絞索,時不時再派出一些遊擊部隊進行騷擾,讓後金軍隊採個蘑菇都得提心吊膽。

    事實上,這種蓋炮樓的戰略思想耗費巨大,但確實發揮了奇效,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的戰鬥中受挫負傷,一年後病逝。

    至此,明軍都是處於優勢的。而後金軍隊逐漸不支,開始尋求議和。袁崇煥竟然私下和皇太極開始了議和。後來奏報朝廷,明熹宗最開始默許了他,但是後來又改變了看法,頻繁下旨禁止。袁崇煥不但沒有聽,還為了給議和排除障礙,後來擅自誅殺大將毛文龍,自毀長城,大大削弱了明軍防線的實力。

    己巳之變中,皇太極聯合喀喇沁,繞境蒙古朵顏部地盤破長城喜峰口進入內地。袁崇煥將關寧大軍分散佈防在薊州西部各地,但是他師父孫承宗則指出應該守薊州三河一線,否則皇太極一旦越過薊州三河則可直撲北京。孫承宗的預言果然還是應驗了,金軍攻到北京城下,袁崇煥雖然領兵急追,但是搞出個敵軍壓境,兵臨城下,不管怎麼解釋,從此都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崇禎三年(1630年),經過半年的仔細審判,袁崇煥被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被判凌遲處死。

    在這三條罪狀中,“通虜謀叛” 可能是子虛烏有,但是“擅主和議”,“專戮大帥”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這兩個行為導致了明軍防禦體系被大大削弱,為後來敗亡埋下了伏筆。

    袁崇煥被殺,不完全是什麼政治鬥爭,閹黨迫害,作為手握重兵,駐守要衝的大將,防守失利,自然逃脫不了干係。

  • 2 # 我心與明月

    袁崇煥曾正式向崇禎皇帝上疏,說:“若順天等處,則聽督撫為政,臣不敢越俎而議者也。”(崇禎二年五月十六日到吏部事兵部呈於兵科抄出之《欽命出鎮行邊督師薊遼等處兵部尚書臣袁崇煥謹題為乞汰冗官以紓國用等事》)說得很清楚,薊門比較薄弱,應當設重兵把守。不僅如此,袁崇煥又上了一道奏疏,說:“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因為寧錦防線堅固,皇太極打不破,就會以蒙古為嚮導,突破長城,來威脅北京。“九月己丑,袁崇煥以清兵欲西,先請駐寧遠增戍關門,至是遣參將謝尚政等往備。順天巡撫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眾歸,師果不出。”(《崇禎實錄》卷二)“崇煥隨奏:『臣守寧遠,寇被臣創,決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單弱,宜於彼處設一團練總兵』。遂以王威為請。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難移時。”(石匱書後集)蓋崇煥自任復遼,殫精拮据;甫及期年,錦寧一帶,壁壘改觀。正擬器械馬匹,稍有頭緒,決計渡河,惟慮薊門單弱,請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白冤疏)但是,袁崇煥的兩次上疏,都沒有引起崇禎皇帝的足夠重視,派出的援軍也被遣回。之後袁崇煥為救崇禎,無旨進京勤王,被後金使了反間計。督師入獄後,遼軍不聽崇禎的,反聽獄中袁崇煥的手書才肯回師勤王。崇禎殺袁崇煥,雖有反間計和黨爭,其實是因為崇禎要推責任,找人背黑鍋,加上遼軍又不給崇禎面子,只聽袁崇煥的,更讓崇禎忌恨袁崇煥。袁崇煥和陳新甲一樣,都是死在崇禎的面子上。

  • 3 # 愛吐泡泡的小丑魚

    崇禎中了努爾哈赤的反間計,誤認為袁崇煥通敵賣國,又因袁崇煥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崇禎早已對其忍無可忍,半信半疑之中下旨將其凌遲處死,以為除去一心腹大患,殊不知由此卻敲響了明王朝覆滅的喪鐘……

  • 4 # 手機用15596728620

    袁崇煥被殺,不是因為後金反間計。雖說袁崇煥殺毛文龍讓崇禎震驚,但還不是主要原因,個人認為袁之死是遼東集團,一袁崇禎做牢不一是一天兩天,半年之久當清圍攻京城時雖袁勤王來京,但在崇禎眼裡關寧鐵騎有強大的戰力。卻只能袁崇煥掌控。崇煥能不急加之祖大壽聽袁崇煥入獄而憤然回遼東,但在袁崇煥一封書信而安然回援。讓崇禎皇帝認為在不殺袁其遼東集團將徹底失去控制如果其,滅掉滿清也將是明隱患。如果袁崇煥平掉清以其強大的軍力和地方你想是不是比滿清更可怕。但崇禎還是錯了,袁崇煥不能死在勤王路上。而只能死在平遼成功時的謀反上。更不能讓其慘死而傳九邊,你讓其他將領咋想。事實證明以李自成之流都能攻下京城,各地勤王之人啦?

  • 5 # 流水不爭先77199892

    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就讀過金庸寫的《袁崇煥評傳》,至今對我影響很大。我覺得他的死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袁崇煥自身的原因,輕易許諾五年平遼;擅殺毛文龍;擅自做主跟皇太極談判;應對清軍入寇不利,以皇帝為誘餌誘敵深入等等,他性格倔強,認死理,一條道走到黑,遇到明主倒也不失封侯,可惜他遇到了更為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所以說他的性格弱點導致他最終的悲劇。其次就是皇帝的原因,崇禎的廟號是思宗,也曾寫下過論語的九思兩個字,只可惜他一思都沒有,不能審時度勢,靈活應對局勢加上天災人禍,雖然他宵衣旰食多年,也只能吊死煤山。他落下一個勤政的好名聲,臨死之前寫給李自成的勿傷百姓的留言,導致大家都比較同情他的結局,但這並不能說他是一個稱職的好皇帝,一個普通才能的人去應對那麼複雜的局面也確實是難為他了,他執政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宰相,這充分說明了他的無能,所以說,這也是袁崇煥的被殺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學識淺薄,就聊這麼多。不喜勿噴,謝謝。

  • 6 # 立志成蟲

    不要光議論袁崇煥錯誤,忽略了崇禎皇帝,崇禎多疑猜忌,喜歡變來變去。在位17年,內閣首輔頻繁換人,對武將同樣缺乏起碼的信任,不止一個袁崇煥,還有賀人龍,孫傳庭,盧象升,他們的死跟崇禎的猜忌都脫不了干係。況且明朝還有“風聞言事”的傳統,捕風捉影,胡編亂造的謊話一旦形成輿論,不需要任何證據都是“鐵證如山”。所以明朝滅亡前,敢出來擔當的絕大多數都被崇禎幹掉了,吳三桂磨磨蹭蹭的來勤王,根本不敢進北京城

  • 7 # 麟角1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萬曆47年(1619年)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袁崇煥跑到京城去覲見明熹宗朱由校,說自己有鎮守邊關的才能,於是就被留在兵部任職。不久,廣寧被後金(清)攻陷,於是袁崇煥毛遂自薦地要求去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准許後,被提拔為兵備僉事,督關外軍。到任後,袁崇煥果然不負所望,積極安撫軍民,整肅備戰,成績顯著;受到了薊遼督師孫承宗的賞識,被委任鎮守寧遠。在孫承宗的指揮下,袁崇煥出謀劃策,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逼退後金軍七百里。後遭到“九千九百歲”宦官魏忠賢的嫉妒,與孫承宗一起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崇禎皇帝),便重新啟用袁崇煥,而袁崇煥一激動便在崇禎面前許下諾言:“我五年之內必將光復遼境失地。”於是,崇禎直接將袁崇煥任命為薊遼督師。上任一開始,袁崇煥對老對手努爾哈赤是瞭如指掌,打的還蠻順利,眼看五年光復指日可待,可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努爾哈赤卻死了。即位的是皇太極,他改變了以往作戰的打法,讓袁軍疲於奔走,失去戰績;從而使袁崇煥的“五年許諾”無法實現。在這期間,袁崇煥還矯詔擅殺了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朝廷一品大將毛文龍。而毛文龍軍團據守著軍事重鎮東江鎮,是在敵人後方作戰的一支強悍的部隊。毛文龍被殺,他的部隊隨後就土崩瓦解;也就等於幫了敵人的忙,為後金解除了後顧之憂。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嫉恨袁崇煥的魏忠賢餘黨以叛國投敵的罪名彈劾袁崇煥,而皇太極又趨機施用反間計,於是崇禎下令將袁崇煥逮捕入獄。審訊10個月後,在1630年9月22日,崇禎“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磜示,依律家屬十六歲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還算幸運,崇禎還是給了袁崇煥人情,沒有滿門抄斬,只是流放。袁崇煥被磜,也就是凌遲,千刀萬剮。凌遲時被割3543刀,由於老百姓痛恨漢奸,有近萬人哄搶人肉食之。袁崇煥死時47歲,臨刑前賦詩一首:“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明末著名的歷史學家張岱在《石匱書後集》卷第十一《袁崇煥列傳》裡說:“袁崇煥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格躁暴,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雲霧中而不知其著魅著魘也。五年滅寇,寇不能滅而自滅之矣。”張岱的話,也代表了我的觀點:袁崇煥被崇禎處死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袁崇煥在崇禎面前說了大話而不能兌現。人都是不聽原因,只見結果的;我們平頭百姓也是一樣。更何況你是在跟皇帝拍胸脯,就等於玩命。所以說,人們為人處事,千萬要記住說話不能太滿,十分的把握,只說七分話;最好謙虛一下。因為世事瞬變,就是神仙也難於預料。

    袁崇煥是一位爭議較大的歷史人物,三百多年來,一直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不過,現在史學界已將他定性為“民族英雄”。

  • 8 # 三地老男孩

    1.有些自大,下級求上機辦事得說各種理由,袁直接說要人要軍隊,對皇威有些輕視,這個自己的作風習慣有關係,也不是他骨子裡就是這樣。2.權利大了軍隊多了,皇帝有些擔心自己的皇位了,害怕有朝一日袁會造反。3.皇帝多疑,聽信謠言,其實袁也是個能人,只是生不逢時,碰上了這個主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硬生生的被崇禎坑死了。

  • 9 # 歷史神秘人

    袁崇煥的死真的挺冤屈的,他沒有兵敗失地之過,卻被誣陷為叛敵,最終被殺。這其中的原因和袁崇煥的性格和崇禎的態度是有關的!

    崇禎元年,皇帝召見袁崇煥問他遼東的戰事該如何解決,袁崇煥就開始亂髮豪言了,說只要自己去遼東,五年就可以平定遼東了!這個話他自己都不相信,他是為了讓崇禎對自己有信心才亂髮豪言以便皇帝給於他更多的權利。其實所有的官員都不相信他的話,崇禎卻當真了。袁崇煥不知道崇禎是個小氣斤斤計較非常較真的皇帝,你五年平不了遼東,崇禎就會拿你開刀了!

    袁崇煥去了遼東之後,確實那是兢兢業業,在其中還用炮擊幹掉了努爾哈赤,這些功勞讓袁崇煥驕傲了起來,他變的目空一切。他要求所有遼東的事情都由他管,其它官員不得插手,要求朝臣不得干預和議論他的行為,這就得罪了很多官員了!最嚴重的一次,就是他擅自殺了毛文龍。要知道毛文龍守著皮島的這個地方可是很重要的啊,皮島剛好在後金的後方,在戰略上可以對後金進行牽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現在你袁崇煥殺了,不就是讓明朝自斷手臂嗎?再說了你袁崇煥沒有殺毛文龍的權利啊,毛文龍和你一樣是高階的將領大臣,有沒有罪,殺不殺得,都由崇禎皇帝說了算。你袁崇煥殺了,還把皇帝放在眼裡嗎?這就觸犯了崇禎皇帝的逆鱗了,當然了啦,崇禎也沒有怪他,只是把仇恨的種子埋下了,以後再跟你算賬罷了!

    到了崇禎二年的時候,這正是袁崇煥走向死亡的導火索。皇太極直接繞過關寧防線,直奔京城而來,最後十萬人包圍了北京城,這就搞大發了!崇禎非常生氣,你袁崇煥不是防守遼東的嗎,怎麼就讓皇太極這麼容易突破了防線包圍了北京城呢,你們兩人是否一齊合作來騙皇帝啊,崇禎已經懷疑袁崇煥了。袁崇煥趕緊派兵救援京城,帶著幾萬的兵和皇太極對峙著,這時候,袁崇煥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和皇太極打,大家在北京城外一直轉悠,五天都沒沒打過一仗。在戰術上是對的,畢竟和皇太極打野戰是不利的,只是你沒有想過崇禎是怎麼想的啊,你天天不打是否和皇太極勾結起來了,不然的話,怎麼不打,之前放皇太極入關是否和你都有聯絡啊?袁崇煥當下最需要做的,就是去和皇太極死拼,打輸了也要打,這才能擺脫自己的嫌疑啊!可是袁崇煥不做,終於崇禎的懷疑爆發了,他決定要收拾袁崇煥。崇禎騙袁崇煥進城討論軍需的問題,然後把袁崇煥以叛敵的罪名給殺了,沒有一個文武大臣為他說情,至於說是皇太極使了反間計百導致袁崇煥被殺,那是瞎編的,是清朝為了輿論的需要亂說的!

    袁崇煥的死,說到底是因為他狂傲不羈的性格和遇上一個多疑愛較真的皇帝。性格決定命運啊,真為袁崇煥感到惋惜!

  • 10 # 清風明月話歷史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農曆己巳年),後金大汗皇太極率蒙古兵從喜峰口入塞,這一次,北京城在袁崇煥外圍的戰略保衛下,大明朝得以續存。按理說袁崇煥保衛北京城有功,應該論功行賞,卻為什麼惹上了殺身之禍呢?

    我們先來回顧下歷史,看看袁崇煥是怎麼被解職的。大明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皇帝朱由檢以“以軍響”之名召袁崇煥入紫禁城議事。袁崇煥沒有過多的思考,從通州直奔京師,來到廣渠門。這次城門沒開,而是“縋城而入”,就是說城牆上放下的筐子,坐在筐子裡吊上去的。

    到了紫禁城,崇禎皇帝以“殺毛文龍,致使敵兵犯闕,射殺滿桂,”三件事情質問袁崇煥,隨後令錦衣衛脫去袁崇煥的朝服,將其打入大獄。8個月後,也就是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然而在其在他入宮的8天前,即崇禎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元1629年),袁崇煥曾入紫禁城議事,那一次袁崇煥因滿軍入侵京師而惴惴不安,崇禎皇帝表達了足夠的信任,脫下自己的裘皮大衣親自給袁崇煥穿上,這是無上的信任和榮耀。

    八天之內,竟然發生瞭如此大的轉變,關鍵在於承平日久的京師沒見過這種兵臨城下的場面。以前大明和後金開戰,都在山海關外,京師之人始終覺得十分遙遠,跟自己沒有太大關係。可是這一次敵兵透過喜峰口,長驅直入,在京師附近大肆劫掠,給城內的百姓尤其是達官貴族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況且這次敵人是從通州進入北京的,通州是很多達官貴族田產所在地,直接關乎自身利益。城內百姓四處散佈謠言稱:袁崇煥已經與敵軍達成一致意見,兵臨城下,想要逼迫聖上籤訂什麼盟約。

    其實回想當初袁崇煥第一次入宮時,想懇請聖上開恩,允許袁的兵馬入城休整(因為長期的奔戰,使得軍心疲憊),但是卻被冷酷地拒絕了。從中不難看出年輕的崇禎皇帝已經起了疑心,擔心袁崇煥的軍隊入城,與滿軍裡應外合攻破京師。

    在袁崇煥指揮部隊打勝了廣渠門和左安門兩場戰役之時,京師的外圍局勢已經漸趨緩和,崇禎皇帝為了安撫城內的百姓和守城的將士,將指揮京城守衛的兵部尚書王洽下獄治罪,理由是保衛不當。當然,京師百姓心中最大的隱患無疑還是袁崇煥,只有將袁崇煥拿下,才能顯現聖上的英明和軍心的安穩。

    在皇太極的“反間計”下,這一次的己巳之變,是相當的成功的,皇太極借崇禎皇帝之手,掃除了自己最大絆腳石,為後期進攻關內奠定了基礎。京師貴族和民眾的惶惶人心是殺害袁崇煥的直接原因。

  • 11 # 端木賜香

    中國傳統的政治博弈——你也可以叫宮鬥,宮外的宮內的,錯綜複雜,我們在此主要從其自身原因來分析一下。

    一、恃才自傲,與同僚關係差

    袁崇煥膽略過人,敢於單槍匹馬跑到山海關進行實地考察,回來後上書皇帝:給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以鎮守山海關;也很有軍事才能,在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中都戰功卓著。短短八年的時間裡,就從一個小小的知縣升任兵部尚書、邊防大員。

    有才的人往往有個毛病,就是看不起別人,搞不好人際關係——比如錢穆,仗著自己才高九鬥,見面就給胡適一個下馬威。胡適這樣的你都搞不好關係,你還搞誰?袁崇煥也不例外。他與自己的上級王在晉、王之臣、搭檔滿桂都鬧得很僵,並認為這都是別人嫉妒自己所致。他在給朝廷的奏疏中曾說:“任勞則必招怨,蒙罪始可有功。”

    二、越權擅斷

    袁崇煥在當監軍時,就越權處死了一個校官,受到了督師的大學士孫承宗的嚴責,但自大的袁崇煥並沒接受教訓,他在掌握了薊遼軍政大權後,更加狂妄自大,在沒有經過崇禎皇帝許可的情況下,擅自斬殺了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毛文龍是朝廷的一品大員,是戰功卓著的方面軍統帥,和袁崇煥一樣擁有御賜的尚方寶劍,袁崇煥說毛文龍“專制一方”,他自己這是什麼呢?專制天下?

    毛文龍你都敢先斬後奏,還有什麼是你袁崇煥不敢幹的呢?皇帝能對你放心麼?

    皇帝已經很不放心你了,袁崇煥偏偏又找事了。

    三、觸犯大忌

    本來,袁崇煥向崇禎皇帝聲稱五年可以收復遼東,他所提苛刻條件皇帝都無一例外的答應了,並賜其尚方寶劍,但他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擅自斬殺了毛文龍,已經是犯了大忌,崇禎皇帝本就對其不滿並有所懷疑,努爾哈赤去世後,他又在未經朝廷授權的情況下,擅自派人前往弔唁,無論實際目的如何,你讓皇帝和朝臣們怎麼想?弔唁前,能不能給皇帝先打個卡,或者發個微信呢?

    崇禎二年冬,後金軍隊進逼京師,袁崇煥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率軍直趨京師,更是犯了大忌中的大忌。哥們兒你想幹啥哩?崇禎再不殺你,你以為他傻呀?你傻他也傻呀?

    一般人認為,皇太極使了離間計,讓崇禎懷疑上了袁崇煥。事實上,沒有離間計,袁崇煥的安全也是有限的。皇帝固然需要武將抵禦外敵,可是他更怕武將懷了貳心。這是中國兩千年曆史以來始終未能解決的問題。

  • 12 # 我們的領地

    袁崇煥的罪名不是“通敵賣國”,轉述袁崇煥的判決書: “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

    試想袁作為薊遼督師(還有一大串名號),主要就是監控韃子、收復失地、保衛國門國都,他上任即有韃子入寇,北京周邊都是朝廷顯貴的財產,韃子劫掠損失慘重也是這些人,能不彈劾他?老百姓看著他尾隨韃子而不戰,不管什麼原因,不痛恨他?要求帶兵入城,皇帝不懷疑他?這樣還不死?

    事實上,自韃子入寇,袁的生死已經不是崇禎能決定的了,崇禎曾說過“袁崇煥詢問明白,即著前去邊塞立功,另議擢用”。

    至於反間計,三國演義裡的橋段,也許韃子實施過,但袁案與此無關。

    為袁喊冤的,都是以清修明史為依託,一再提及其中許多尚存爭議的事件鼓譟氛圍,其中最為犀利的就是“反間計”和“冤殺”,最後再抒發悲涼之情以博取同情,實則是鞭笞崇禎甚至整個大明,最終達到吹捧韃子朝代的目的。

    個人認為,袁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式合法、還有近8個月的冷靜期,怎麼說都談不上冤。

  • 13 # 增值記

    袁崇煥之死,是有明一代,疆臣與朝廷矛盾的縮影。

    自洪武帝開國,鑑於元末的群雄割據,兵戈不止,明朝君臣立下了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崇文抑武”,文臣和武將的待遇,截然不同。

    文臣可以罵皇帝、可以抗命、可以指點江山,朝堂之上,一群文臣可以互相爭吵,如何折騰,也不會有殺身之禍,大不了罷官,更有海瑞這種硬骨頭,直接上書挑釁皇帝,結果呢,皇帝不但殺不了他,群臣還擁戴他。

    明朝的皇帝,為什麼對文臣格外寬容呢,歸根到底,文臣手裡沒有兵,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臣不會威脅江山社稷罷了。

    在皇帝眼中,武將則是另外的物種,這些人並沒有飽讀詩書,腦子裡也沒有什麼忠君愛國,還能帶兵打仗,是有實際顛覆朝廷能力的,是赤裸裸的威脅。

    洪武帝,誅殺功臣,這些功臣的身份是什麼?大部分是跟隨老朱打天下,戰功赫赫的武將!

    袁崇煥錯就錯在,沒有把這些彎彎道道的規則搞清楚。他是萬曆年間的進士,原本是個文臣,但是由於通曉兵務,於是被派往邊關抗擊女真,從這時開始,他的身份完成了由文臣向武將的轉變。

    當袁崇煥躊躇滿志地趕赴邊關時,他哪裡能想到,巍峨宮廷裡那些陰冷猜忌的眼睛,已經在背後打量他了。

    所謂位極人臣,如履薄冰,作為大明朝的封疆大吏,就要收斂起文臣的狂放,要更加謹慎才行。

    袁崇煥是驟然被提拔成薊遼督師的,對於如何處理與朝廷的關係,並不熟悉。

    於是,位高權重之後,他開始展露出文臣豪放不羈的一面,比如擅殺毛文龍,一個戰功赫赫的平遼總兵,連個請示都沒有,說殺就殺了,殺了之後,又草草編了個理由上奏朝廷。哪怕是崇禎要殺個邊疆重臣,也要交由群臣商議,袁崇煥的行為已經越界!

    這之後,袁崇煥又做了許多自作主張的事情。比如私下與皇太極議和!

    這件事情,崇禎後來也想幹,結果差點被文臣罵死,把派去私下議和的陳新甲殺了,才平息眾怒。

    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袁崇煥連個商量密奏都沒有,也就私自做了,能不引起朝廷猜忌?作為邊疆重臣,手握重兵,連個報告都不打,就跑去和敵軍議和,是議和還是通敵,除了你袁崇煥,誰知道?

    最關鍵的是,在這次議和之後不久,皇太極的軍隊就繞過山海關,打到了北京城下!

    而袁崇煥的部隊,只是跟著清軍後面,並不作戰!

    從這一刻起,袁崇煥作為一名邊疆大臣,就算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說到底,袁崇煥之死,本質是手握重兵的邊疆大臣與素來猜忌武將的朝廷之間的矛盾,而袁崇煥是一個性格剛直、狂放不羈的統帥,他沒能處理好與朝廷之間的關係,使得這層脆弱的信任關係不斷崩裂,最終造成了慘劇。

    我想袁崇煥的例子,在現實職場中也很有借鑑意義啊!

  • 14 # 白馬非馬1001

    袁崇煥死於政治幼稚、帝王權術和生死黨爭。

    1.關寧軍知袁不知朱,必死!

    己巳之變,崇禎愚蠢地陣前奪帥,囚禁袁崇煥。關寧軍在祖大壽帶領下毀山海關而出以避禍。後不聽朝廷調令,唯見袁之親筆手書方重新入關,驅逐後金留守部隊。不遵崇禎聖旨,又有強大戰力,縱然大敵當前,崇禎也要誅殺關寧軍主帥免除內患!

    2.黨爭失敗的陪葬品!

    崇禎上臺,殺魏忠賢剷除閹黨後,東林黨勢力日隆。己巳之變,閹黨餘部溫體仁和後金收買之內奸朝臣,集體發難。以袁崇煥抵抗後金不力、邊帥勾結內閣首輔、擅殺皮島將領毛文龍等罪狀,藉機板倒東林黨魁錢龍錫。對崇禎而言,剷除閹黨打壓東林,權力重新集於皇帝一人!但何嘗不是將帝國命運繫於一人之智力、能力?實為政治制度大倒退!

    3.不肯遵旨輕易送死!

    崇禎雖是軍事白痴,卻好事必躬親,親自主持戰局。己巳之變,崇禎令袁崇煥部主動出擊殲滅後金部隊。袁從實際出發,避免主動野戰,抗旨不遵。反堅請帶兵入京休整,意圖憑藉北京堅城,打防守反擊戰。讓崇禎和眾朝臣猜忌袁有反心。反觀滿桂,亦知主動野戰必敗,仍遵崇禎懿旨,率軍主動出戰,全軍覆沒喪師4萬,盡了愚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肯輕易送死計程車兵,不是大明的好子民!明末君臣的智傷如此,再有良將亦折弓!

    4.平息民憤的替罪羊!

    己巳之變,後金部隊劫掠京畿周邊,朝臣和百姓莊園財產多有損失,需要丟擲一個替罪羊以平息民憤。當然,在政治大局面前,這只是一個次要因素。

    袁崇煥對大明忠心耿耿,未記個人得失,率軍勤王千里馳援。軍事才能卓著,單人單馬奔赴火線,寧遠、寧錦兩次大捷,遏制後金擴張勢頭;復出後短短1年多時間,便重組關寧鐵騎,二次寧遠大戰和己巳之變廣渠門永定門之戰,已可野戰退敵!

    袁崇煥忠誠有嘉、才能出眾,卻死於政治幼稚、帝王權術、生死黨爭!崇禎若有咸豐、慈禧之耐心,剿滅後金再奪袁之兵權,華夏何至於淪亡至此豬尾飄揚?歷史當可改寫!

  • 15 # 壹席話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幼命苦,五歲時就看到母親被其父杖殺,從此被他人撫養,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幼年的不幸讓他形成了多疑而倔強的性格,朱由檢也很聰明,他十七歲登基,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輕鬆的除掉了魏忠賢,這也使其變得更加剛愎自用。

    的確,袁崇煥的死也有其自身原因,哄騙崇禎“五年平遼”、殺毛文龍、賣糧給蒙古、擁兵自重,最重要的是皇太極攻打北京時阻擊不力,朝中的一些大臣也認為袁崇煥如此“消極怠工”是想勾結金軍謀反,本來就多疑的崇禎對袁崇煥自然有了疑心。袁崇煥真的會勾結金軍謀反?當然不會!如果袁崇煥真的要謀反早就聯合金軍打進北京城了,哪還用費盡周折演這麼一齣戲。這個簡單的問題我都能想明白,聰明的崇禎皇帝自然就更能想明白了。這也就是袁崇煥自崇禎二年十二月入獄到崇禎三年八月才被處死的原因,在長達八個月之久的時間裡崇禎肯定做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但最後還是決定處死袁崇煥。為什麼最後還要處死袁崇煥呢?作為皇帝是不能輕易認錯的,剛愎自用的性格也讓年輕的朱由檢相信即使殺掉袁崇煥他也能很好的抵禦金軍。崇禎和袁崇煥共同的原因決定了袁崇煥被處死的命運。

  • 16 # 樓蘭都護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袁崇煥是民族英雄。

    可他是怎麼死的呢?是被朝廷明正典刑押赴刑場,用最殘忍的刑罰活刮的。可問題是這樣的一個大英雄為什麼會被殺呢?

    袁崇煥

    當時朝廷給袁崇煥按了十二項大罪,好像這個人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這個人真的已經壞到這個地步了嗎?

    關於明史,網際網路上各種紛爭,有吹明粉,有黑明粉的。關於袁崇煥的爭議,兩撥人馬更是到了是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我們離明朝並不遙遠,離明末更近,難道袁崇煥是忠臣是奸忠就真得搞不清楚了嗎?

    如果歷史永遠無法還原它的真相,而只是殘存一個道理,那這個道理,我們把它想通,琢磨明白,對人對己,對這個世界也是有好處的。

    袁崇煥為什麼會走上那條不歸路,這一切的起點,還得從崇禎皇帝講起。

    說時遲那時快,天啟年間很快就要結束了,崇禎皇帝上臺了。

    崇禎

    上臺以後,第一件事情當然是打倒魏忠賢了。那麼第二件事情呢,就是召見袁崇煥。袁崇煥此時剛剛辭職回家,就被召了回來,出現了中國歷史上非常戲劇性的一幕,“平臺召對”。

    崇禎皇帝對袁崇煥說,“袁愛卿啊,朕準備啟用你,你認為你多久能平復遼東戰事啊”。

    袁崇煥剛從老家回來,對京城發生的事還在適應期期間,對這位新皇帝也不是太瞭解。隨口而出,“皇上,如果你信任我,五年,五年之內平復遼東(如果袁崇煥知道崇禎的性格和以後的所做所為,我想他應該把期限提高到五十年甚至六十年,如果還完不成,自己也老死了)”。

    在歷史上,袁崇煥因為這件事招了很多人的罵,明末文人張岱就是其中的一個,他說,你怎麼能說五年平遼呢,你是打過勝仗,立過大功的,但那是憑城用炮,把努爾哈赤給轟死了。可那僅僅是防守啊,你防守再有能耐,皇太極不來進攻,你還能把他給滅了嗎?你不該跑到崇禎皇帝跟前吹這個牛。

    皇太極

    在“平臺召對”中,兩個人相談甚歡,談了很久,崇禎累了,提出回宮眯一會兒,然後接著談。這期間,袁崇煥見著兵科的一個給事中(官名),給事中拉著袁崇煥的手,臉色難看(像便秘一樣),“你憑什麼跟皇上說你有把握五年平遼”。

    袁崇煥說,“這不就是說說麼,你看遼東戰事把皇上給急的,著急帶上火的,我這不是安慰他一下嗎”。

    一聽這話,給事中腦門上的汗,都有黃豆大了,“說說,你跟這位爺開玩笑,你可搞錯了,這位爺你是第一回見,他可不是那位木匠皇帝(天啟皇帝愛做傢俱,自己坐的,躺的傢俱都是自己做,別的皇帝上朝理政,他呢天天下車間務工),這可是一位英明之主,眼裡不揉沙子,你今天說五年平遼,五年之後,你要是平不遼東,他跟你較死勁,你可咋整?”

    袁崇煥一聽這話,心裡一萬匹草泥馬狂奔而過,真後悔自己早上出門,怎麼沒讓車給壓著。

    沒多久,崇禎休息完了,出來接著聊,袁崇煥一個勁的往回著補,向皇上要兵、要錢、要權、要尚方寶劍,崇禎很大方,給,都給。只要你幫我把這事辦了。

    袁崇煥再次來到遼東戰場,自己的目標已經變了,以前我只要守住,就有功,現在變成了我要進攻,要把皇太極弄死,要對滿清梨廷掃穴才算立功,而且還有了一個五年的期限。

    於是袁崇煥看人的眼神都起了變化,想在五年時間內在軍事上打敗皇太極是不太可能了,那麼能不能和談呢,雙方簽定一個友好協議,從此過太平日子,也算是我平遼了。

    後來袁崇煥的所做所為就有了解釋的空間,雙方往來密切,跟皇太極互派使團,還做生意,怎麼友好,怎麼來。

    於是袁崇煥向朝廷報告自己的最新成果,崇禎皇帝那個氣啊,讓你五年平遼,要錢給錢,要兵給兵,你就是這麼給我平遼的嗎。

    但是崇禎皇帝忍了,你先幹吧,明面上不說,幹成了,給你追認,幹不成,那是你偷偷乾的,到時再追究你。

    於是遼東往常的戰事被和談取代,雙方各種眉來眼去,各種扯皮,甚至已經談到將來雙方首腦如何在信中稱呼對方的首腦的稱謂都談了,五年的時間就在各種扯皮中流逝,一轉眼就要到了。

    為了表示和談誠意,袁崇煥急了,居然把皮島總兵毛文龍給殺了。但是皇太極反悔了,皮島是滿清後方的一個島,是明朝的一把尖刀,一直頂在後腰上,現在後顧之憂沒有了,我是不是應該爭取更好的條件啊。

    於是皇太極傾巢而出,沒走遼西走廊,沒走山海關,繞到長城喜峰口,殺入內地,直奔京師,在這裡我們不能怪皇太極太壞,只能怪袁崇煥道行太淺。

    崇禎皇帝慌了,袁崇煥也慌了,帶著自己全部人馬,回援北京,好死不死,當皇太極人馬剛到北京城下,袁崇煥也到了,感覺好像皇太極是你袁崇煥請來的一樣,你給領的路一樣。

    此時的袁崇煥已經說不清楚了,當袁崇煥拼死拼活,把皇太極趕走了以後,袁崇煥想讓隊部進城休整,崇禎都沒讓啊,怕他進城帶兵逼宮啊。

    只讓袁崇煥一人進城,進城以後,立馬下獄,於是袁崇煥的死已經沒有懸念了。

    歷史行進到明朝末年,中華古典文明演變到這個王朝,政治智慧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彈性。人們只記住了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忘記了“白登之圍”,“昭君出塞”,“渭河盟約”,“澶淵之盟”。

    當一個政治家,一個國家被意識形態所綁架,不再發揮自己的才能,下場一定很悲慘。即便有袁崇煥這樣的名將也無法丞救呆板的靈魂。

  • 17 # 玉山無名氏源

    第一:他得罪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本生是一個性格多疑敏感的人,十七年間換了十幾個內閣,清兵逼近北京城直接讓崇禎寒了心.

    第二:得罪了朝庭中的貴族及舊勢力:尤其是殺毛文龍,不僅殺死了一員大將,同時很多毛文龍的舊部,都是盤根錯節在朝庭中有很多支持者同情者如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等名將,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理.只要能有機會抓住袁承煥的把柄一定會落井下石.

    第三:得罪了文官集團:尤其是明末東林黨一家獨大的情況下文官集團撐握了輿論導向及筆桿子. 他們見不得朝中有人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功勞蓋過於他們.這群滿口仁心的偽君子只知忠君愛國儒家的那一套.不懂軍事戰略,一旦袁承煥不能實現他的諾言,決對在皇帝面前給他扣一個欺君之罪的大帽子!

  • 18 # 有思想的蘆葦

    袁崇煥首先在皇帝面前誇下海口,五年平遼,雖有寧遠勝績,但沒有改變遼東滿攻明守的戰略態勢,後與皇太極的對戰中戰略失策,指揮不當,擅殺大將毛文龍,滿軍後方沒有了牽制力量,滿軍殺到了北京城下,這下把皇帝嚇傻了,皇太極恰到好處地施以反間計,崇禎帝不信也信。袁崇煥被殺不能全怪崇禎,其本人不能客觀分析局勢,浪對聖言,做事輕率是其被殺的根子。

  • 19 # 穿越到現代的小人物

    袁崇煥,明末少有的實幹家,他的死即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明朝的不幸。他的死有以下幾個原因:

    從自身方面看,個人獨斷專行,擅殺朝廷大員,朝野震動,崇禎沒動他,朝中實在無人可用,這時候對他還是委以重任。誇下海口,朝中立下軍令狀,幾年內平遼東叛亂,實際上,在遼東只能自守而已,還讓後金抄了後路京師,勤王還姍姍來遲,這不是崇禎所能容忍,崇禎對他已經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從同僚方面看,雖然袁崇煥進士出身,但是和東林黨並沒有走在一起,甚至走到了他們的對立面,投靠了魏忠賢,攫取權利同時得罪了東林黨,魏忠賢倒臺之日,即是東林黨們連根拔除閹黨之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從後金方面看,袁崇煥在遼東一日,後金就無法發展壯大,欲除之而後快,成功實施了反間計,成為冤案最後的導火索。

    袁崇煥之死有自身,同僚,領導,競爭對手共同造成,只能說袁崇煥是時代的悲劇,在當時環境下,很難有人在這個位置上坐穩。

  • 20 # 水自高處來

    簡單的回答一下吧,皇帝要平息百官和北京城內百姓的憤怒。 袁崇煥被凌遲後,百姓爭先食其肉 可見他混的多差了。來援救大軍沒有好守衛北京城,也沒給清國造成大量傷害,皇帝拿什麼迴應國民。無疑他必須頂罪,還私賣糧食給察哈爾,雖然戰略沒問題,但察哈爾有那個實力嗎?更導致百官不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緩解頸椎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