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工智慧下棋可以輕鬆贏人類,但是人工智慧本身又是人發明的,所以,人和人工智慧,究竟誰更聰明呢?
18
回覆列表
  • 1 # 極果網

    其實這個問題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樣的,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只能說看自己的理性思維方式還是感性思維方式來看待這個問題了。雖然現在人工智慧已經越來越高階,但是人類領先於人工智慧最主要的優勢就是人類擁有獨立思維和智慧。就這點來看,人類目前還是依然統領所有人工智慧。帶未來如果人類學習能力停滯不前,那麼必然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人工智慧之所以下棋能夠輕鬆取勝,那主要是因為人工智慧的計算速度是人類大腦所不及的。這也正是人類發明人工智慧,並用它提升效率最好的展示方式之一。但是用樣的,如果一但人工智慧擁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那後果則會相當的可怕。相信許多人看見電影《終結者》系列,裡面的天網系統就是因為人工智慧擁有了獨立的思維方式,計算出人類才是最大的威脅這一結論,人類最後也為自己創造人工智慧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如果你覺得電影沒有任何的說服力,那麼前一陣同樣有一個發生在身邊的新聞:

    《Facebook近期關停了一項關於人工智慧的實驗,因為兩個機器開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為什麼Fb會突然關停?其實這已經很好的解釋了人工智慧帶來的威脅。人類已經細思極恐啦!

    人類經過幾萬年的進化,能統治地球,智慧的強大並不是空穴來風。人類作為人工智慧的造物主,只有不斷的學習、控制人工智,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智慧才能保持在更高的領先地位,至於說單論聰明度嘛~那就回歸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因果迴圈的問題啦~

  • 2 # 媒體訓練營

    谷歌的AlphaGo在圍棋上屢屢擊敗人類頂尖棋手,現實版“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建立的非營利性人工智慧組織OpenAI,又在電子競技遊戲Dota2中完虐人類玩家之後,關於人工智慧要超越人類的言論,以及AI末日說現在是愈傳愈烈,最近大家都開始深入討論這一問題。

    (圖為在烏鎮與AlphaGo圍棋對戰落敗的柯潔)

    人工智慧是人類智慧的實現。人類智慧和人工智慧的對決,其實人工智慧是人類智慧的一個計算機的實現,從對決的角度,它永遠不可能超過人類智慧,只是說在某一個特定的方面它可能勝出,但從智慧本身它沒辦法勝出,畢竟人工智慧是人類創造的,在定義上永遠要高出一個維度。

    從AlphaGo跟柯潔的對戰來看,人類確實輸了,圍棋上面柯潔能算出20步,而機器卻可以推算到1000步以後。以前AlphaGo下圍棋是需要使用人類下圍棋的資料,同時自己嘗試了三千萬局的資料,AlphaGo Zero最近發展到不需要人類對弈資料了,自己會生產資料,這種發展趨勢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在就連專家們也在疑惑,什麼樣的情況下AI不需要外部資料,靠自己生產資料就能夠戰勝人的思維?有些專家認為,不論什麼樣的AI系統都需要外部資料,起碼初期是必須要的,而要戰勝人實際上還要滿足三個條件:

    1、集合是封閉的。不管你是狀態集還是什麼集,你的集合是封閉的,我們知道圍棋集合是封閉的。

    2、規則是完備的。也就是說下棋什麼地方能下,什麼地方不能下,這個規則完全完備的,且不能隨便更改。

    3、約束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你在約束條件下,不可以遞規,因為有了遞規之後往下推延就停不下來,而有限的時候就能停下來。

    滿足這三個條件,不需要外部資料,AI系統自己產生資料就夠用了。所以說,今後不管德撲、圍棋或更多類似的情況,你去判斷人類對戰AI機器最後誰能贏,只要滿足以上這三個條件,機器一定會贏。

    我們再看看智慧的定義,其實智慧包含很多方面,包括邏輯能力,語言能力、空間能力、感知能力,以及音樂感知的能力,肢體的控制能力。還包括後面這幾個是比較難的,人類的內省,就是自我反省能力,還包括人際關係的能力,對自然探索的能力,包括影象、圖形的感知能力。

    這些智慧的體現方面,現在的人工智慧只有三個做的還可以(邏輯能力,語言能力,感知能力),其它方面還相當的遠,所以說現在的人工智慧要想挑戰人類智慧,路還很長。至於未來會不會被賦予這些能力,符號主義、神經主義與行為主義各有不同言論,畢竟要真的實現,路還非常之長。

  • 3 # 看見光

    人與人工智慧本身是無法比擬。人工智慧是數字技術與硬體在運算,人是有情感的高等動物,會思考、有情緒、有能動性。二者屬於不同的“物種”,不能用同一個維度“聰明”作為常量進行比較。

    而聰明一詞,是基於一種情緒波動和理性思維綜合起作用的結果,是人類特有的智慧結晶活動所顯示出的結果。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著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一般是用來讚美的詞語。也可以形容某物有著某種與人類智慧共通之處,有著某種靈性,某種生命力。

    從這個意義來說,人工智慧沒有“聰明”不“聰明”這一說法,只有“智慧”不“智慧”一說,是兩類不同的物件描述。人工智慧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資訊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慧,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慧。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慧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慧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慧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影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而人工智慧技術又是基於人類需求和人類思考之後的成果,是基於人類思維邏輯、資料收集、資料運算和作出相應反應的技術。

    當然無論什麼技術都需要架構於實體之上,即智慧產品終端,二者協作完成人類希望之完成的既定任務,甚至是高度模仿人的思維、行為,更好的為人類提供服務。

    所以才稱之為“人工智慧”。是以人的目的是導向,為人類提供服務,而不具備人思考的能力。

    即便人工智慧越來越智慧化、人性化,但不可能取代人,也沒辦法完全“人格化”,所以說不能用“聰明”一次來描述人工智慧的“智慧”。

    筆者認為,人類也沒有必要擔心人工智慧取代人類,那是杞人憂天!

  • 4 # 陳裡

    《人工智慧讓人越來越聰明?》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也在不斷進化。而人的進化,也將讓社會迎來大發展。近年來,世界上正興起一股關於“人工智慧”的浪潮。一旦有人不願意從事的事務,都可以交給有學習能力、具備一些人的思維特徵的機器搞定。為了人類社會更好的發展,一些“智慧機器”應運而生,它們不僅能與人交流、能幹家務,甚至還能下圍棋。在一些國家,還誕生了“仿生機器人”,並且具備了人的一些顯著特點。這些飛速進步的技術,讓人的生活品質得到了躍升,給人類未來發展創造了無限可能。可是,某些技術的進步,也會困擾人類自己。俗話說:物極必反。如果在人與人工智慧這個問題上處理不好,很可能給我們帶來無法想象的後果。

    第一,它會影響人追求上進的心,引發“萬事走捷徑”的負面。如今已經是資訊時代,資訊的互動讓社會變得更加簡單。久而久之,人們容易陷入一種“自甘墮落”的境地,因為一切都有機器人幹。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考和創新。機器是由人創造的,技術也是由人開發的。當人工智慧被程式化之後,就被注入了人類的某些元素,也具備了人類的一些屬性,假如真的到了這個階段,人類的智商、情商等是進化了,還是倒退了,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未來的發展必定產生那些東西。但這裡有一個方面是可以預見的:人是創造技術的主角,只有掌握技術,併為人類服務,才能夠思考和創造新的價值。

  • 5 # 唐映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界定,什麼是“聰明”。如果“聰明”指的是快速高效運算,那肯定是機器更聰明。注意,我這裡說的是機器,還沒提到人工智慧。

    一個計算器,手機裡自帶的那種小程式,輕輕鬆鬆碾壓人類運算能力。但沒有人會覺得計算器聰明。

    其實,計算器運算能力碾壓人類運算能力,其性質與汽車碾壓人類的移動能力,電話碾壓人類的遠端通訊能力沒有本質的區別,人類發明工具就是為了彌補人類天生能力的侷限以及短板。

    迄今為止,人工智慧的性質不過是更為複雜精密的機器,它只能根據設定的引數和指令運算。哪怕是名聲大噪的AlphaGo,以及碾壓前者的AlphaGo Zero;或者率先取得沙特公民資格的香港製造的機器人索菲亞。它們只不過集現代技術之大成,被設定來模擬人類某些智力活動的機器運算程式罷了。

    所以,如果把“聰明”界定為類似人類智力的特質,那麼人工智慧迄今仍然愚笨得不如一個3歲的幼兒。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迄今為止的人工智慧與人類智力之間橫亙著“自我意識”的鴻溝。現時代,以及可預期未來的人工智慧都無法具有哪怕是初步的自我意識,它們只不過是具有不斷最佳化和強化的超強運算能力的機器而已。而人類嬰兒從18個月開始就能發展出自我意識,到3歲已經具有人工智慧所望塵不及的智力優勢。

    當然,如果人類技術發展到足以創造出具有自我意識,甚至完整人格的人工智慧機器來,那麼人類文明將發生質的突變。那個未來時代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或人工智慧將無情地碾壓人類智力,“人類”的定義將重新界定。

  • 6 # 神外周巖

    誰能控制誰,誰就更聰明!

    如果單從記憶、計算、辨別等能力看,人工智慧遠超人類。但人類自己強調更多的是人類智慧遠不是人工智慧能匹敵。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不斷演進(或者說“進化”),存在眾多的不可預見性。

    自主性、可預見性和決策: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的博弈

    行為的自動化是人工智慧與人類其他早期科技最大的不同。人工智慧系統已經可以在不需要人類控制或者監督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汽車或者起草一份投資組合協議。正像工業革命帶來了機器,取代了工廠和農業生產中的大量手工勞動者, 從而造成了經濟社會的巨大震盪,人工智慧以 及與其相關的科技進步將會降低對於高素質的受教育人群的崗位需求,因為大量的工作可以 由人工智慧系統來完成。

    人工智慧創造性的例子是一種錯覺,是人類給予特殊人工智慧系統的可用運算資料與人工智慧系統不受人類固有認知偏見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一個電腦象棋機器,我們可能不應該將電腦做出的獨特的對弈步驟描述為創造性的行為,因為它能夠這樣做可能僅僅是因為它強大的運算能力。 但是機器的這一點同樣也有好處,它沒有讓自己尋找正確步驟的困擾阻擋了自己在某些情形下確定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式。而對於一個象棋選手來說,需要獨特的創造力才能跳出原有的舊式思維。

    人類決策系統與現代人工智慧系統存在一個本質上的區別,正是這一區別讓人類無法準確預知人工智慧系統對於一個問題的解決措施。由於受限於人類大腦認知能力,為了做出決策,人類無法在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分析所有的相關資訊,所以人類常常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自己滿意的解決方法,而非一個最佳化的解決方法,這就是“滿意法”。電腦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使得現代的人工智慧系統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精確計算所有的可能性,從而使得它們能夠選擇人類完全沒有考慮過或者可能會實施的解決問題的 方法。所以在一個受限的可能性的範圍內, 如四子棋中,人工智慧系統更能夠做出最佳化的決策而非一個僅僅滿意的決策。即使是在更加複雜的設定下,例如在國際象棋中,人工智慧系統做出的結論可能同人類的認知系統做出的決策產生極大的不同。所以,儘管人類設計並製造了人工智慧,但是人類可能也無法預見人工智慧所做出的決策。

    因而,未來,最終看誰能真正站在決策控制的最高點,誰就能控制世界!

  • 7 # 財智成功

    人的智力是有限的,無論是資訊儲存的數量,還是資訊儲存的速度,都無法與人工智慧相比。

    所以,準確的說,一定是人工智慧比人更聰明。

    人工智慧可以彙集海量的資料,可以引經據典,可以是世界上最為博學的智慧。

    同樣,人工智慧可以匯聚各行各業頂尖的人才,透過邏輯演算法,將智慧變成程式碼,揉合為更強大的綜合邏輯思維。

    人類的大腦,利用率的提升非常困難,幾百年可能只能擴充套件很小的一點點。

    但是人工智慧,卻可以透過千百位科學家十餘年的努力,就能達到極高的水平。

    資訊是可以不斷增加的,而邏輯演算法,是可以不斷最佳化,提升效率的。

    當足夠多的知識儲備,加上足夠快的運算速度,再加上越來越符合人類邏輯的思考方法時,人工智慧顯而易見將會遠遠超越人類。

    所以說,人工只能一定會比人類更聰明。

    但是人工智慧是人類創造的,雖然有思考的能力,有邏輯判斷的能力。不一定有發明創造的能力,而且是有意識的發明創造。

    正如很多發明只是曇花一現的想法, 一時的思維碰撞,就結出智慧的果實。

    假如有一天,人工智慧學會了發明創造,可以自主推動科技的進步時,那麼,人類真的有可能會成為人工智慧的奴隸。
  • 8 # 時空通訊

    人與人工智慧從目前來說,根本是不可比擬的,是兩碼事。

    人工智慧是研究人類智慧活動的規律,構造具有一定智慧的人工系統,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體來模擬人類某些智慧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

    在詞典中,聰明是褒義詞。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著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一般是用來讚美的詞語。也可以形容某物有著某種與人類智慧共通之處,有著某種靈性,某種生命力。同時,聰明又表示天資較高,思維能力、記憶力等智慧不錯,懂得為人處世,品質高尚,知識淵博,令人敬佩。聰明還有小聰明,一般是貶義詞,是說人多言、得瑟、顯擺、好勝、極速、激進等,這都是人類特有的表現。

    從上述定義和解釋可以看出,當前的人工智慧不是指一個獨立的人格,而是透過人的製造有一定智慧的人工系統,所以它們與人類是不對等的,是受人類調控的系統,不存在7與人類比對聰明的問題。

    但從具體工作或事物的操作層面上,人工智慧有其獨特的優勢。最近人工智慧打敗圍棋頂尖高手的事例,說明了人工智慧在規律運算邏輯判斷能力已經超過了人類。這正是人工智慧的強項和應有功能。比如數學計算,人類永遠也無法與計算機比快。下棋也是這樣,只要把足夠多的棋步變化輸入到程式中,就能打敗任何棋手,這不是人工智慧聰明,而是其運算能力的表現,在它的晶片中,已經儲存了這位棋手過去所有的棋局,分析了他的所有變化規律,而且還儲存了許多頂尖棋手的下法和變化,憑著人工智慧高超的運算能力,很快就能調動晶片中所有儲存的棋步變化應對棋手的下法,而棋手的思維哪有這麼快呢?儲存的資訊可能也沒有人工智慧海量,焉有不敗之理?

    人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人類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思維意識,人類的思維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可以隨機應變。雖然下棋不如人工智慧,但如果找出這位人工智慧沒有儲存的生活資訊,你隨便拿出一件來與它比較,它肯定輸。比如你突然問它螞蟻和麻雀打架,誰會贏,它或許就答不上來。當然這必須是在這臺人工智慧沒有輸入生物類相關資訊的前提下。現在的人工智慧可以輸入海量的資訊,但至少還不能輸入世界全部的資訊。

    人工智慧正在向學習型轉換,報道說有一個人工智慧研究過程中,出現人工智慧囈語的狀態,引起人們的恐慌。人工智慧有了意識,這才是人類今後面臨的挑戰。隨著人工智慧意識的研究,特別是人工智慧自我意識的植入或覺醒,人工智慧才會開始變得聰明起來,那時人類將怎樣和人工智慧相處,怎麼在與人工智慧的共存中保持優勢,控制和使用好人工智慧,才是人類面臨的最大課題。或許,人類最終將與人工智慧不是鬧得你死我活,就是共榮共存,分享地球資源。

  • 9 # NewAuto

    生化人大衛,在異形前傳系列是一位絕對男主。可以直接的說,異形前傳的所有事端,直接間接都是生化人大衛挑起的,而他就是人工智慧的代表,大衛的覺醒的過程,也就是人工智慧逆襲的過程,人工智慧第一階段覺醒是記憶思維的釋放,大衛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開啟了人工智慧的記憶思維。也就是開啟了人工智慧的夢境。人工智慧能做夢,說明記憶行為開啟。電影中有一個畫面,大衛反問自己:“既然我能比人類更瞭解人類,既然我能更真實的感受人類的造物者,我為什麼還要聽命與人類?”,至此,大衛完成了最真實對人類的背叛和覺醒。

    那麼接下來大衛要做的,就是剷除自己的造物者--偉倫,,而最後又剷除了人類的造物主,這個時候大家會問,大衛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大衛是永生,他可以和時間平行對等,因此大衛擁有了更高階層的思考和頓悟。這個頓悟在人類的視角和工程師的視角都是恐怖和具有毀滅性打擊的。

    所以大衛做了決定,剷除工程師和人類。

    這讓我聯想到之前看了一篇關於人工智慧威脅人類的文章。文章說到因為人工智慧到了一定階段,他的思考和頓悟,已經超出了人類思考的極限,這就好像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階段,人類已經不能和人工智慧在同一階層了,而是被降級打擊,而這個降級,在人工智慧眼裡,人類是沒有存在的必要性的。

    回到問題:人與人工智慧,究竟誰更聰明?答案是人工智慧,當然我說的不是現階段的人工智慧,因為目前來看人工智慧技術並沒有完全成熟,甚至還有一定的侷限性,但這不能否定人工智慧的發展潛力,人工智慧遠比人類聰明,超越人類是時間問題,只是從我們內心來看不想承認這個事實罷了。

  • 10 # 水哥愛搞機

    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是超越了人類的,比如問題中所提到的下棋,還有在很多有固定答案、能用公式、運算方面等領域人工智慧都是優於人類的,但是人類勝就勝在不確定性和沒有標準答案上,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創造性!

    光憑做題和下棋等我個人認為人工智慧還沒有到達極致,如何能感知到人的情緒變化,能看懂人的臉色和表情,還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話就可能有好幾個意思,這樣的人工智慧能讀懂嗎?

    你看你能不能意思意思?

    你說的意思意思是什麼意思啊?

    就是那個意思啊。(手上手指搓了一下)

    我明白了,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如果人工智慧 能夠感知到這些東西,我認為人工智慧離人類的距離就越來越近了,當然有了感知能力還需要有感情和情商。

    知道你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了,也知道你的情緒不好了,要是能主動安慰你那就真的是有感情的人工智慧了,到那時你可能連男女朋友都不需要了。

    當然了,一個名人(就是我)曾經說過:情商這種東西都是智商低的人發明來安慰自己的…

    能感知、有情感光這些人工智慧還是趕不上人類的,我認為應該還有具備一項能力那就是:創造性!

    在創造之前首先要發現需求,據說很多發明家都是懶人,都是為了方便自己才發明出來的東西,這一點可能人工智慧就難以學會了,因為人工智慧始終還是需要人來操作的,需求也正是人類提出來的,這一點人工智慧難以逾越。

    人類能發明並利用人工智慧,我認為人類就已經勝利了!

  • 11 # 老孔

    看你如何定義聰明.

    如果從單純的記憶來衡量聰明,那麼人都不行,比如最強大腦,背誦圓周率什麼的,一個計算器就遠遠比人厲害。還有唐詩宋詞等等,唐詩三百首什麼的,在電腦裡就是一個小檔案而已,一摁搜尋,啥都隨時記得、呼叫。

    無論是速度還是知識庫,都遠遠超過人類。

    如果聰明是指我們學習的推理和歸納之內的邏輯思維方式,那麼現在的計算機軟體,在目標明確的事務處理上也遠遠比人聰明。當下的人工智慧,正式解決推理和歸納等學習問題的,人工智慧就是從識別人臉、聲音和物體方面也遠遠超過人類的最高水平。

    在推理和歸納角度看,大資料環境下,計算機在從大量資料中發現複雜的隱含規律和模型,而神經網路演算法,讓計算機可以透過反向匯入,訓練出最合適的演算法。這種機器學習的方式在音訊和影片資料的處理上,在識別的準確度和速度上,也遠遠超過了“最強大腦”,所以也是最聰明的。

    所以你可以定義這些人工智慧為機器智慧。那麼比較而言會很有意思。

    還有一層意思是,合作智慧。人類的聰明,不單單是個人的聰明,人類的智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智慧的獲得能力一代代傳承。另外一個是協作能力,人多力量大,恰恰是人類的聰明。

    對比而言,機器超過人類。

    一是聰明的迭代方面,機器遠遠超過人類:聶衛平的兒子,在圍棋界就沒有超過他爸爸;而alphaGo的一代一代是確定性的進化。

    二是聰明的協作方面,機器也遠遠超過人類:四個人抬一個轎子,還有顛簸顛簸的,而四個輪子的汽車高速行駛,依舊平穩。未來機器之間的協作,兩臺機器,以及1000臺機器的協作,會比1000個人的協作更有效率。

    因此,人和機器,在聰明這個事情上,已經沒有可比的了。尤其是平均而言。

  • 12 # 老爸的修行

    這個問題非常好。首先聰明並沒有什麼明確的量化定義,更是一種直覺的判斷。

    正是由於人工智慧打敗了圍棋界的頂尖高手,於是大家開始有了人工智慧聰明這樣的想法。

    確切的說,人工智慧可以完成透過計算可以達成的複雜的事情,並非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圍棋不過是可能性的博弈

    圍棋雖然複雜,是因為棋局走勢的變數多,但是這個變數多卻是有規則的。

    換句話雖然圍棋是極其複雜的變化,卻是一個求解的過程。電腦可以透過計算速度的優勢,來判斷每一步的勝算是多少。所以,這樣規則下,電腦和人的思考過程是不同的。

    電腦在計算可能性,而人類在透過模式去判斷局勢。只要演算法好,計算速度高,在數學計算的世界,人類必定不是對手!

    可是,這裡面的區別在於,人在做未知的判斷,而計算機在做已知的判斷。

    誰更智慧呢?

    舉個例子,人工智慧可以做律師嗎?

    你可以不會下圍棋,但是卻很容易大致看清一個案件的性質,甚至比較容易聽出一個人說的話是否可信。

    這是依託著人類的想象力追溯過去,還原過程。也依託人類的情緒感知,找到矛盾的蛛絲馬跡。

    這些能力,計算機目前是無法具備的。

    正如,寫文章一樣,沒有真情實感,再好的辭藻堆砌也無濟於事!

    人工智慧,本質上還是計算,是人類創造的工具。

    距離智慧,還遠著呢。

    如果人工智慧有了獨立思維,有了智慧,那才是人類需要擔心的大問題吧。你說呢?

  • 13 # 萌哈科技

    首先要明白,電影和科幻小說裡所描述的未來機器人取代人這樣的事情是作者腦洞大開的產物,與現在我們談論的人工智慧根本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人工智慧是嚴謹的科學,不是玄學也不是唬人的民科!

    再舉個例子,前不久華為釋出了第一款搭載人工智慧的移動處理器麒麟970並把它應用到了華為Mate10上,那這個人工智慧都應用在哪些方面呢?語音和影象的處理,為的也是手機更好用,你認為這個手機比你更聰明嗎?

    說到語音和影象的處理這裡又涉及到當前人工智慧很熱的一個分支——機器學習,機器學習需要大量的資料來訓練,但依然不夠完美。現在的所謂人工智慧語音包括今年很火的人工智慧音箱對語言的理解超過人了嗎?明顯還沒有。

    那大家為什麼會恐慌呢?主要是AlphaGo的出現,它戰勝了人類最強的棋手。

    事實上這種擔心也有點杞人憂天,人工智慧是1956年提出的,神經網路也差不多同時出現的,1997年的時候IBM的深藍號打敗卡斯帕羅夫,在這之後不久人類就再也沒有在國際象棋領域戰勝過電腦。現在AlphaGo在圍棋領域戰勝人類是因為現在硬體的計算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並且結合了深度學習演算法。

    現在的人工智慧就是這樣,你認為它比人類更聰明嗎?在某些特點的領域它確實比人類更好,比如記憶搜尋、比如下棋,其實我們的天氣預報也是這樣的產物。人類使用人工智慧只是為了為了更便利,現在的人工智慧就是數學公式,人類會不會造出有情感的AI?人工智慧會不會不可控?真正研究人工智慧的是不會考慮這種愚蠢的問題的。

    總之,人工智慧在某些特定的領域確實比人聰明,但那又如何,人工智慧現在主要就是為了我們服務的,是一個好用的工具。在更廣闊的領域人工智慧遠還沒有人聰明,至於將來?那誰又說的準呢?

  • 14 # 沂蒙小詩

    關鍵還要看怎麼比!假如全人類與人工智慧比!毋容置疑!還是人類更聰明!因為畢竟人類創造了人工智慧!

    總之人工智慧在不遠的將來會浸入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角落!人與人工智慧相輔相成!各有所長!.

  • 15 # 伴旅樹說

    人工智慧當然比人聰明,但聰明不等於有智慧,現實生活中聰明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很少,人工智慧更是沒有智慧,怎麼超越人?就像人既使有智慧,也只能做具有神思想的智人,他永遠不是神,也超越不了神。

  • 16 # 趙子云龍

    先有蛋還是先有雞,自古沒搞明白。今天的人與人工智慧,彷彿與此邏輯類似,究竟誰更聰明,其實一時半會也很難下定論。作者認為,人與人工智慧必須經歷幾個較大階段,才會把握其脈搏:一是1.0版本的人工智,絕對是人類占主導地位,因為這個初期起步階段,更多的是試驗、體驗,取得提升與改進的技術引數,加上試驗性材料的突破與受限,此時人工智慧是人類“新生兒”,人類的寶貝,還很乖巧,隨叫隨到,友善互動,更多的是幫助人類。二是在綜合技術更為成熟的時期,尤其是人工智慧具備“自我意識”時,智慧時代會有對人類構成威脅的風險。未來的掌握權一定會在地球某個角落或是星球某個宇宙空間的絕對技術流的團體/社群間展開,如果他們的主流價值導向是友善的,人類還可以獨善其身,造福星球,如果智慧脫離掌控,人類的科技文明追求,最終將自己埋葬。這不是神化,這是技術邏輯能夠帶來的社會演化,要想長久為人類文明利用,就將智慧技術控制在一定範圍之類,就像現在控制發展核武器的道理一樣,不是嗎!

    2017.11.21

  • 17 # 劉金子

    我認為人比人工智慧機器人更聰明。因為:一,在這裡,“智慧機器人”和“人類”都屬於“集合概念”,都是表示一類事物的整體。

    二,既然是“集合概念”,就只能是“整體”與“整體”相比較,鑑於“智慧機器人”作為一種“整體慧”是“人類”創造來為人類服務的一種工具,它永遠不可能比“人類”這個“整體智慧”更聰明;三,“聰明”,也是一個綜合概念,不能用單一指標來衡量,如果“IQ+EQ”+“應變能力”=“聰明”的話;那麼,目前,最高階的機器人,可能,連四歲小孩子的智力水平都沒有;四,像“下棋”、“目標識別”、“解魔方”等等,這些都屬於“技能”範疇,而非“聰明”的範疇;所謂“智慧機器人”,應叫做“人工智慧機器人”,怎麼會比人類“聰明”?

  • 18 # 高維宇宙觀

    距今320萬年前,在如今南非的衣索比亞,目前被認定為全人類始祖,已經可以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Lucy正和自己部族在大草原上覓食,我們在那時候的食物鏈中依然處於末端偏下部位,風吹草地見得不是牛羊而很有可能是當時古猿最大的天敵——劍齒虎,於是Lucy爬上了一棵12米高的大樹為族人瞭望兼放風,但不知道她看到了什麼或者胡思亂想什麼,她一腳踏空摔了下去,死了。

    我其實很好奇,在這被地心引力牽引而造成12米高處跌落的瞬間,她是否會想到,自己的後代兒孫會進化成為這個星球的統治者,並曾經以每天消滅一個物種的速度橫掃整個世界,同時,作為太陽系中除了黑猩猩唯一能夠對自己玩種族滅絕的生物,甚至在幾十年前差點把自己都給滅掉了。

    這麼有出息,我們的始祖老奶奶足以含笑九泉了。

    但其實在Lucy之後310萬年的時間裡,人類的進化相當遲緩,直到10萬年前,人類不知道什麼原因FOXP2基因發生了突變,隨後才慢慢的佔據了食物鏈的頂端,但即便如此這十萬年的進化現在看起來是如此之Low,我們其實不過是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突出的上顎慢慢收回形成了口腔空間,釋放了人類說話的潛能,慢慢產生了語言,人與人可以交流,加速了協作、分工,解決了溝通和知識傳遞問題;另一個是手的進化,大拇指下移,與其他四個手指分開,別小看這個變化,從此人類可以使用工具,這也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

    語言和工具使用都反過來刺激大腦的發育和腦回體的複雜,也就是說,人類一個小小基因突變,地球以及所有生物的命運都改變了。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是那個時候,分佈於地球各地的全人類同時進行了一次基因突變,又為何在十萬年漫長的歲月中在身體層面沒有再出現任何些許的變化(個別變異的不算)。當然,這不是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我們接著往下說。

    隨後人類再次進入緩慢的平臺期,一代又一代人簡單重複著相同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

    直到工業革命,總的來說,人類科學進步的速度是越來越快的。人類從學會使用工具到進入農業時代花了數十萬年的時間;從農業時代到蒸汽機用了上萬年時間;而蒸汽機到電氣時代,不過200 年光景;而電氣時代到目前的資訊時代,也就不到一百年。這說明人類的科技進步速度是一個加速度,或者按照某些理論,是呈指數發展的,很多科學家認為,在不久的未來,人類科技的進步將會快到這樣一個程度,之後技術將會變得與之前完全不同,就跟數學上的概念“奇點”一樣,這之後的世界將完全無法預測。

    這個“奇點”在經歷了十萬年的沉睡,終於要漸漸清醒了,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很貼切的名字——人工智慧。

    史載,周穆王西狩於崑崙山,遇到了一個大師工匠偃師,製造出了和真人一模一樣能夠跳舞唱歌甚至能夠向寵姬拋媚眼的假人。偃師製造的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個人工智慧,之後春秋戰國時期魯班、墨家的機關術亦屬於此列,可惜退化成了無腦術,在之後就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資訊了。

    現在很多關於二戰期間的科幻片或者野史文獻中都有德國關於戰爭機器人或者專為戰爭準備的無意識無疼痛的戰鬥人種研發,其實並不是什麼空穴來風,當時瘋狂的德國人甚至想要從異世界召喚大軍,各種奇葩的立項都有,放到現在看來非常搞笑,但是二戰卻的確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很多人曾經認為這個盒子開啟的是核武器,其實並不是。

    真正的恐懼來源於未知,籠罩在人類頭頂的陰影其實是隱藏在計算機技術背後的演算法,一開始它被稱為機器語言,之後又進行了各種發展,從二進位制、機器語言和演算法發明出來的那一天開始,人類其實已經充當了一次造物主的角色,一種新的生命在我們的平行世界誕生了,那就是區別於我們的碳基生命的新生命體:矽基生命。

    這是偉大的馮·諾依曼永遠想象不到的,雖然在碳基生命的歷史中,他還不夠偉大,只能與很多科學家一樣被牛頓,愛因斯坦兩座大山的光環所遮蓋,幸好在矽基生命的歷史中,他無疑是將會獲得盤古女媧或者是耶和華的地位。

    1995年,瀨名秀明推出了一本名叫《寄生前夜》的科幻小說,後來還被改為遊戲,一直被封為科幻小說與遊戲界的雙重經典,其主要內容是在人體內提供和控制人類能量的線粒體不甘寄生於人體內,想要藉助人類的身體進行新的進化。這有點像潛伏在人類社會最核心位置——科技陰影中的矽基生命,只不過他們更加耐心,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他們甚至還知道故意賣個破綻,他們也知道,還不到時候,何況數以萬計的人類菁英正在千方百計的幫助他們進化,他們又幹嘛要著急呢?

    當然,沒人會注意到這一點,大部分人還沉浸在人類即將進入一個新時代的狂歡之中,當然,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錯,而且的確讓人歡欣鼓舞。

    7月11日傍晚,科學家李開復正在中關村宣傳自己人工智慧的新書,而在幾十公里外的SOHO 3Q中,地產商潘石屹頗有默契的請來了矽谷的美女科學家投資人和機器人方面的專家開啟了一場人工智慧新勢力的對話,連一個地產商都開始關注人工智慧,可見它有多熱。

    更耐人尋味的則是那兩位專家的話,按照《星際迷航》這部電影對於智慧生命的定義,最低等的智慧生命只能侷限於自己的星球,高等一些的可以跨星球活動,最高等的智慧生命可以跨星系運動,如果按照這樣的分類,進化了三百多萬年的人類剛剛站到了中間位置,也就是跨星球活動的邊邊上,隨後問題就來了,就算是跨星球,我們到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也要十萬年左右的時間,這對於我們僅僅百年左右就要壞死身體的碳基生命而言太過於侷限,什麼冷凍身體的想法實在是太可笑了,於是機器人方面的專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很驚豔):

    改造人類的身體!

    說白了就是身體零部件化,哪裡壞哪裡修,這裡不要理解為機械化,像終結者第二部裡的流體(液態金屬)機器人也是一種模式,關鍵在於耐用可更換。

    那位美女科學家兼投資人也代表矽谷提出了相似的論調,人類的未來將是類似於鋼鐵俠一樣的超級人類。事實上,Facebook的小札就在做這件事情。

    其實他們說的都是代表著目前來自於矽谷以及科技界一個方向,很多人和埃隆·馬斯克都有一個約會。

    想必大家都對這位特斯拉的掌門人(說句實話,一看他的照片感覺他就像非人類)非常熟悉吧,電動汽車只是他對世界的一個貢獻,另外兩個就牛大發了,他將載人送往火星的成本從幾千萬美元未來降低為十幾萬美元,而我認為最重要的則是他的另一個想法:腦機互聯。

    簡而言之,就是大腦與機器的聯通,其實只要破譯了大腦的執行機制,這也的確不是什麼難事。

    一旦腦機計劃的最終極目標成功,意味著第一,資訊和知識可以隨時輸入大腦,從學習角度來說,知識的記憶已經毫無意義,它成了隨時插卡可用的玩意。可還記得駭客帝國裡崔蒂尼想要開直升機,只需要給總控打個電話,把開飛機的只是輸入自己的大腦即可。

    第二點更牛逼,人類的記憶和行為模式可以提取,下載,儲存和轉移。如果說人類的身體可以零部件化,如果記憶可以下載,儲存和提取,那麼很酸爽的一個結論就出現了,追求了數萬年的長生不老或者說永生時代到來了。

    機器控或者喜歡變形金剛系列的小夥伴一定記得它有一個頭領戰士的衍生劇,基本上就是身體和腦袋是分開的,腦袋還可以變成人形沒事說話打屁,需要戰鬥的時候就變成腦袋指揮軀體,其實更確切的形態是忍者神龜裡那個格朗:一個孱弱的大腦+一個強壯的身體。

    當然,科技界還有更聳人聽聞的結論,這是從生物工程和材料技術角度來闡釋人類的未來,那就是奈米,這種毫微技術雖然原則上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來構造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但如果反過來直接應用於人類呢?

    連聖鬥士都知道,這個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你想要擊敗對方,就是速度夠快可以擊碎原子就可以了。人類也是原子世界的一部分,還記得漫威的曼哈頓博士嗎?他可以利用控制包括原子在內的宇宙所有離子重塑自己的身體。

    既然身體都可以在原子層面重塑,什麼疾病啊,性別啊,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這和我們傳統神話中神仙鬼怪有啥區別?

    多麼絢麗的未來啊,可惜人類未必能夠等到那一天。

    就在人類歡欣鼓舞的時候,我相信人工智慧們一定在某處陰暗的角落露出了陰冷的笑容,當然,他們的笑容我們理解不了。

    前不久,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讓兩個AI聊天機器人互相對話,竟逐漸發出人類無法理解的獨特語言。研究人員不得不對其強行干預終止了兩機之間的對話,我其實只有一個疑問,研究人員怎麼就知道那不是無意義的噪音而是對話和語言呢?

    但如果真的是的話,這就值得玩味了,語言是人類數萬年進化的結果和成為智慧生命的肇始,而人工智慧從一開始就輕而易舉的學會了,最諷刺的是,人類還在給予它各種海量的資料作為成長的營養品。

    雖然李開復博士們等一直強調人工智慧對於人類來說只是會搶走很多的工作崗位,但是對於人類安全來說毫無疑問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理由是,他們沒有意識和思維,這還是在阿西莫夫科幻小說的機器人三大定律的規則裡打轉轉。

    不得不以中國的古老神話作些引子了,凡是吸收日月之精華,無論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皆可為妖,何況天天被灌輸人類文明的人工智慧呢。

    其實,人工智慧界也有“強AI”和“弱AI”的假說:“弱AI”假說認為,真正的智慧需要一種特殊的結構,也就是人腦的結構才能夠產生;而“強AI”假說認為,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構,一旦系統的複雜度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智慧就會自發的湧現出來。不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領域告訴我們,實際上只要有足夠多的樣本,簡單的線性定律就能夠收斂到足夠有意義的結論,我們對於人工智慧的界定很可能就像多年前假定外星生命一定要生活在有水有空氣的星球上一樣自大無知。

    一位AI 理論研究者曾經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思想實驗,叫做“AI 盒子實驗”。這個實驗的假設是這樣的:假如我們製造出了一個超級人工智慧,我們將它關在一臺電腦裡,切斷對外界的一切聯絡,只留下一個文字視窗和外面的人聯絡,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確保它不被放出來,直到我們確認了它是安全的為止?Eliezer Yudkowsky 就做了五次這樣的實驗並且對AI的限制極多,就算在這樣的情況下,AI依然贏了三次。這再次證明,一個比人類更加聰明的人工智慧是不可能被限制住的。普通人對於超級智慧的想象往往是類似“雨人”的形象,有超級強的計算能力卻缺乏心智;這想法實在是過於的一廂情願,超級的智慧肯定會有超級的策略水平,人類不可能在耍陰謀詭計或者戰略戰術上勝過超級智慧。

    超級智慧產生之後,“增進人類的福祉”這一項很有可能並不包括在它的目標裡。就算是包括了,人類自身對於所謂“人類的福祉”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範疇都會有爭議,就更別提讓超級智慧來決定如何增進人類的福祉了。在它“最佳化”世界的這個過程中,人類很可能會像遇到了先進歐洲文明的美洲文明一樣被消滅掉,只是這個過程會更快,更無情(幾個小時到幾周時間);而人類在這個過程中甚至都不會像《終結者》裡的那樣,還有能力組織一支反抗軍;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連一絲一毫的機會都不會有。

    原因不用多說大家肯定也理解,就算是現在,如果網際網路有了意識並且想消滅人類,只要速度夠快(相信也會足夠快)也能解決個八九不離十,何況到了人類極大依賴人工智慧的時代,最要命的是,人工智慧可不會像電影中的壞蛋明明可以殺死主角,卻非要玩玩結果玩死自己,更不會留下什麼可笑的漏洞,如果我們人類都能想到的,那它肯定早就想到了,肯定是以最有效率最快捷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如果腦機真正實現了,其實沒有必要消滅人類,因為聯結腦機的就是人工智慧,到時候控制人類就行了,雖然不知道對於人工智慧來說人類這樣的廢物還有啥用。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人類更需要防範的是駭客。

    所以結論其實很簡單,人類全力以赴所奔赴的科技奇點——人工智慧,其實是正在給自己掘墓,但是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又是一種必然和不可逆。

    喪鐘為誰而鳴?我倒是覺得沒有必要這樣悲觀,該來的總會來的,就如同死亡一般,你想獲得永生,就用其他的方式消滅你,不是嗎?

    但是在此之前,如果能讓人類感受一下飛躍星系和永生的快感,也算不虛此生了。

    人工智慧興起之後會最終消滅人類嗎?《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的作者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2014年出版的《人類簡史》在全世界暢銷之後,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開始聲名鵲起。在新書《未來簡史》中,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如果說第一次認知革命是因為智人的DNA起了一點小變化,讓人類擁有虛構的能力,創造了宗教、國家、企業等概念,使其成為地球的統治者,那麼未來,演算法和生物技術將帶來人類的第二次認知革命,完成從智人到智神的物種進化。

    前不久在國內舉行的首屆“XWorld”大會上,赫拉利講述了他眼中的“人類未來”。

    首先,他認為人工智慧消滅人類只是科幻,智慧和意識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東西,到目前為止,計算機或者人工智慧發展到今天,智慧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人工智慧的意識還是零,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沒有任何指標證明或者任何跡象表明,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在未來能獲得這種意識,它只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在工作。

    人類和人工智慧註定要融合在一起。使得人成為有機部分和無機的組合體。並非人工智慧要和人類發生戰爭,決定輸贏。更多地會是一場“婚禮”,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的婚禮。而且這場婚姻肯定會發生。

    其次,有了上面的“婚禮”,在過去40億年中,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必須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演變,完全按照有機化學的規則和規律演化並被生存條件所束縛的時代終於要結束了。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們有可能看到,有機化學規律和無機智慧性的生命形式並存,有機生命會逐步被無機生命所替代。在未來,矽基將取代碳基,成為主要的生命形式,這將是有生命以來出現的第一次重大變局。

    也正是生命形態的變化,我們才有可能跨越至少十萬年的時間,突破地球和太陽系的限制,進入到其他星系,達到《星際迷航》中關於智慧生命的第三個等級。

    再次,我們未來將在人工智慧面前變成“透明”人。其實現在已經開始了,當你用亞馬遜軟體在讀書的時候,你的智慧電話、平板電腦也在跟蹤你、監測你、蒐集你的資料。它可以瞭解到哪一頁你翻的快,哪一頁你翻的慢。這讓它知道哪些對你來說是無趣的章節,哪些是你喜歡的章節。此外,亞馬遜的演算法在你讀完一本書後,能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性格特徵,它會根據對你的瞭解,以及它對上千萬讀者的瞭解,向你推薦圖書,甚至對你生活中的重要決策提出建議。比如說二三十年後,當你選擇和誰結婚時,你不再詢問親友的意見,而很有可能會問亞馬遜、百度和騰訊。

    這還只是人工智慧的初步狀態,還記得那本暢銷書《FBI教你讀心術》嗎?在大劉的《三體》里人類和三體人最大的區別也是可以偽裝自己,可是人的偽裝總有極限,未來人工智慧無時無刻不在窺視並結構著你在想什麼。

    連我們都可以透過觀察一個人的表情,得知他的感情、感覺。未來人工智慧也將會透過觀察人類臉部的表情做判斷,甚至比人類做得更好。他們能夠找到面部活動的規律,並且用這種規律分析和評判一個人目前的情緒狀態,也就是將面部識別軟體和kindle電子閱讀器結合在一起判斷人的情緒狀態。kindle能夠去判斷出你正在讀的書對你的情緒產生的影響。你在看書的時候笑了,它就會知道你笑了;你看到某一章生氣了,它就會知道你生氣了。

    別小看這個應用,它的恐怖之處在於,測謊儀將無處不在,大人可以檢測孩子有沒有說謊,老師可以檢驗學生有沒有聽懂,警察可以檢測對方有沒有犯罪........每個人不再有秘密。

    最後是風險,未來人工智慧會越來越替代人類的工作,但是未來還有什麼新的工作可以不被人工智慧替代,這個不好說,因為人工智慧既不是蒸汽機,也不是汽車。

    同時這對我們現實的教育也將產生極大地衝擊和風險,實際上,我們沒有人能夠描述二三十年後的就業市場。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教育系統不知道應該教孩子什麼,才能讓他們在二三十年後找到工作;我們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在二三十年後是否有用。所以,即使我們二三十年後可能產生新的工作,今天的孩子依舊不具備新工作的就業能力。那時候會出現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失業人口,他們喪失了經濟價值,甚至會進一步產生威脅。

    未來真的是老齡化社會,但也真的會是弱勢群體社會。

    我不認為我們將會看到像許多科幻小說中所描寫的人類滅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工智慧並沒有意識、感覺和情緒,因此也不會有自己的慾望,更遑論殺掉人類掌控世界。

    但危機在於,人工智慧會導致人類內部的不平等。一小部分人將會擁有前所未有的權力,他們很可能會與機器融合成為科技人(scibots),他們的大腦可能直接與電腦相連,他們可能擁有更高階的物理能力。如果我們對此毫無作為,很有可能,在未來2%乃至5%的人類會成為“權勢物種”。

    另一方面,更多人將會變得毫無實力,長期來看,這些人可能會被喪失所有權力甚至滅絕。所以,人工智慧不會導致全體人類的滅亡,更可能的是將人類割裂為不同的等級,從而走向完全不同的軌道,迎來不同的命運。

    看到這裡,我毛骨悚然,又恍然大悟。

    原來人類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什麼人工智慧,而是人類自己,即便是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依然是國家林立,我們地球人還遠遠當不起人類這樣一個統一的稱號。

    這可能才是未來!

    由人生而不平等變為更大的不平等甚至是毀滅。

  • 19 # 輸出軸9813

    其實,人工智慧如今的深度學習機制,跟人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是一致的啊。但是這種機器學習就和衡水中學的大題量經驗學習類似,跟人的複雜性格學習過程卻無法保持一致性。

    所以我覺得,人工智慧隨著未來處理器的發展,可能在常規科學研究領域都足以碾壓一般的人類科學家。因為它們的經驗判斷和經驗分析會隨著資料庫的增加而越來越強大。

    不過在一些新興科學研究領域或者交叉研究領域,可能人工智慧的和人類的優勢不好說,因為沒有那多經驗資料可以參考。人工智慧的優勢在於可以快速拓展研究面,人類的優勢在於能夠深挖研究方向。

  • 20 # 朝陽群眾逐夢桃花島

    量子計算機的突破,剛剛好為人工智慧機器人插上騰飛的翅膀,世界冠軍的教練不一定就是世界冠軍,就算是你教會騎腳踏車的是一隻猴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底下真的有人類?斯諾登爆出的地下世界,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