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混元形意掌門人

    樓主怎麼這麼傻,沒讀過清史書籍,難道還沒看過電視劇啊?抽空看看《康熙王朝》。

    鰲拜的確是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康熙感恩並沒有殺他,而是將其囚禁一生。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但是晚年時候驕傲自大,操握權柄、結黨營私,完全不把康熙小皇帝放在眼裡,還殘害了很多忠良之士。做為堂堂一國之君的皇帝,康熙怎麼能容忍他騎在自己脖子上胡作非為?!

    所以從古至今沒有人會同情鰲拜,完全是咎由自取。康熙也算做到了仁慈,沒有殺害,只是囚禁。鰲拜最終在囚禁之中老死。換作其他皇帝,如朱元璋、劉邦之流,早千刀萬剮了!曹操當年也是挾持漢獻帝,跟鰲拜一樣,看看曹操被罵成什麼樣子!袁崇煥並沒有通敵的實證,崇禎僅僅是猜疑,就把袁崇煥給千刀萬剮了!還有岳飛,沒有一個人會認為他不忠心國家,但宋高宗出於議和私心還是將岳飛殘忍謀害……你說,像鰲拜這樣明目張膽欺負皇帝的人,能不被罵嗎?

  • 2 # 桃園情約

    鰲拜前期可謂忠臣,忠於皇太極。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握大權,在稱帝問題不惜和多爾袞決裂,一定擁立皇太極之子,正是鰲拜等眾臣決定,多爾袞不得作出讓步,擁立順治福臨 ,多爾袞攝政。

    多爾袞死後,順治和鰲拜可謂明君賢臣典範,清初鎮壓各地反清勢力鰲拜功不可沒。但順治辭帝位後鰲拜就變了,康熙太小才8歲,鰲拜被權力衝昏,顧命四大臣能制約鰲拜只有索尼,也太老了,蘇克薩哈被鰲拜除掉,遏必隆牆頭草。

    朱元璋殺功臣原因很簡單,你忠於我未必忠於我兒子,你忠於我你兒子未必忠於我。鰲拜真沒有謀反,但是欺君罔上,是康熙難以容忍的!

  • 3 # EnkhAmgahan

    所以,康熙沒有殺鰲拜,只是把他囚禁起來!這種東西百度一下就知道了!鰲拜是對清朝忠誠,忠誠到什麼都想要自己來管!鰲拜並沒有忠於康熙,做了很多過分的事!康熙那時候就一個小孩子,鰲拜圈地,百姓都哀怨。

  • 4 # 老豬的碎碎念

    這人啊,膨脹的時候不知道及時剎車,往往結果就是車毀人亡。

    皇權其實就是高壓線,在安全距離可有所作為,併名留青史,一旦碰觸,自然玩火自焚。

    鰲拜便是如此,但正史上,鰲拜被擒拿後,康熙並沒有殺他。囚禁之也等於武功盡廢生不如死了。今天在閒聊一下這位大清忠臣鰲拜。

    首先腦海中先把徐錦江的頭像剔除,人家真實的鰲拜是長這樣的。

    可不是那個滿臉炸毛的電視劇形象

    青年鰲拜確實英勇不凡,他開始為皇太極的部下,隨著皇太極衝鋒陷陣是屢屢李霞功勳,早早的就被皇太極重視成為良將之一,立過的軍功咱在大概羅列一些:崇德二年在和大明皮島之戰中奮勇劈殺,充當急先鋒肉搏,引導攻克了皮島立下首次功勳,被授予晉爵三等男,滿洲“巴圖魯”(意思是最棒的勇士)在崇德六年,和大明的松山之戰中,與薊遼總督洪承疇部隊肉搏 鰲拜本人衝鋒陷陣勇猛無比,五次出戰皆大勝而歸,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也就是副都統)。同年八月松錦會戰又擊潰大明軍隊,又被升為護軍統領。

    大清入關前,皇太極沒看到明天的太陽,死了,死後在大位的更替上,鰲拜也出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和索尼等老臣在瀋陽故宮的崇政殿“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堅定支援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為新一代皇帝,並極為效忠的慷慨演講:“我們這些個兄弟,嘴上吃身上穿的的是先帝給的錦衣玉食,先帝對我們有天高海深的恩情,先帝走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立先帝的兒子呢?”這段激情過後,立馬把覬覦皇位的多爾袞給整尿了,自此鰲拜對順治帝福利是有擁立之大功的。

    清定鼎中原,北京建都後,順治元年的時候鰲拜主要就是滿世界的追打李自成等農民軍,並領兵在西安,兩湖,重創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在順治三年的時候隨後又在四川和豪格一起攻打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並在這次戰爭中,鰲拜又身先士卒的拼命攻殺,斬首無數,把張獻忠徹底攻陷,為新生的清代政權立下了開疆拓土的不世之功。

    順治終於熬到親政後,對這位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鰲拜也是很夠意思,視為左膀右臂,賦予了重權,讓鰲拜在朝堂之中參與各類事務,翻譯成現在職位大概是歷經公安部長,外交部長,內務部長等等吧,鰲拜深獲順治帝的讚賞和提拔。

    短命的順治在順治十八年早早掛了,死前讓才8歲的康熙玄燁繼位,並再一次重用鰲拜為輔政大臣,輔政一共四個人(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事後,鰲拜在弄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說白了就是膨脹了,咱不客氣的說,看官各位,如果你身處鰲拜這個位置,身上有軍功,手上有權利,你膨脹的比他還得厲害,人往往在打江山的時候能有氣節,在做江山的時候受不了這糖衣炮彈的誘惑,直到康熙六年親政了,鰲拜還是不能剎車,說白了做了這麼多年的權利中樞,作為一個武夫出身的鰲拜,是不可能做出退休放權的決定的,這就是人性,遙想某位大眼鏡,不也是退休後死死抓住軍權好幾年不放手嗎,所以誰也別說誰了,都是人,誰也不是神。

    但如果你遇到一個窩囊廢皇帝,你還可以學學曹操玩玩狹天子以令諸侯,但點太背了,鰲拜遇到了康熙。

    後果大家都知道的,有心眼的康熙在宮裡召集了一些青壯年整日練習布庫(摔跤)為戲,韜光養晦迷惑鰲拜,並在康熙八年的時候,安排好了一場剷除鰲拜的大戲,等鰲拜進宮之後,一聲令下鰲拜被生擒,歷史便是這種後果,你不能做到曾國藩急流勇退,那麼有人幫你退的。

    鰲拜被抓後,康熙把準備好的幾十條大罪狀宣讀,按照歷史上那些情節,鰲拜必死無疑,但康熙赦免了他,念其身上的傷疤和功勞,其實也對後面的臣子做一個震懾的作用,無論你身處何位,身份多麼高,只要你弄權不知道收斂,照樣可以把你一擼到底!

  • 5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鰲拜是忠於大清的。皇太極死後,鰲拜等兩黃旗大臣鼎力支援豪格嗣統,後因多爾袞與豪格勢均力敵,勢同水火,鰲拜等堅持要立皇子繼承,故而六歲童福臨幸運地成為了順治帝。

    鰲拜死忠幼主,不惜與擅權的多爾袞對抗,受盡了致命性打壓。順治帝駕崩前,指令索尼四位內大臣為顧命大臣。鰲拜居四輔臣之末位,但資格老,軍功高,常常氣勢奪人。

    新的幼主康熙長大成熟,也如乃父順治一般少年老成,他於康熙六年開始親政,而四輔臣只留有鰲拜和遏必隆。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這個“最有勢力的宰相”就是鰲拜。

    此時的鰲拜,已經對康熙的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兩個天生的權力控,組成了一個領導班子,自然要進行徹底的較量,最後以三十條大罪將鰲拜拿下。雖然康熙將鰲拜視為大逆賊,但只有鰲拜專擅弄權,而沒有篡位之舉。

    電視劇《康熙王朝》和《鹿鼎記》中,都安排了鰲拜置辦龍袍、意圖篡位的場景,但這不見史料記載。

    康熙之所以要幹掉鰲拜,主要是鰲拜跋扈威逼,讓康熙心生忌憚、討厭和害怕。康熙二年,孝莊太后為了政治需要,和四輔臣聯姻。索尼有孫女,遏必隆有女兒,鰲拜有女兒,都準備送給康熙為妃子。誰知,康熙當廷指婚,鰲拜的女兒嫁給蘇克薩哈的兒子,讓鰲拜心生怨恨。

    鰲拜要排斥異己,就能矯詔擅殺。如他先殺內大臣費揚古,繼而殺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和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最後連四輔臣之一蘇克薩哈也處死了。

    鰲拜喜歡權力,想發號施令,但他骨子裡還是對皇帝忠誠的。這一點,康熙和後世之君也明白。《清史列傳·鰲拜傳》稱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又下旨,稱“鰲拜戰陣功多,特追賜一等男”。雍正繼位後,“賜鰲拜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加封號曰超武”。這樣,無疑是給鰲拜平了反。

  • 6 # 致道絕學

    鰲拜,清初權臣,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他曾跟隨清太宗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朝鮮,屢立戰功。鰲拜不僅是戰場上的一員驍將,也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心腹,但因晚年操握權柄、結黨營私、欺君罔上,被少年康熙帝設計所抓,最後老死於囚牢中,人生就此落幕。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逝世,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立。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持不下,形勢極其嚴峻,最後雙方達成一個折中方案,由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改年號為順治。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年輕的順治帝去世。順治立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順治死後,四位輔政大臣曾經在順治的靈前發誓,要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不計私怨、團結一致地輔佐小康熙,雖然這一盟誓意義重大,但事實證明四大臣並不能抱成一團,忠心輔主。

    四輔臣之首索尼,位望隆重,但已年邁多病,畏事避禍,對鰲拜所為向不阻止。正白旗的蘇克薩哈,與鰲拜不合,也就他稍微和鰲拜為壘相抗下,但蘇克薩哈威望尚淺,“心非鰲拜所為而不能力爭”。遏必隆雖出自名門,但為人庸懦,遇事無主見,又屬鑲黃旗,常常附和鰲拜。鰲拜雖居四輔臣之末位,但由於資格老,軍功高,常常氣勢奪人,得以擅權自重,日益驕橫,開始走上獨攬朝政的道路。

    鰲拜的驕橫在清代權臣中是罕見的,這在他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事件中就能看出。蘇克薩哈在對抗鰲拜時勢孤力單,怏怏不快,於康熙六年乞請駐守先帝福臨的孝陵。鰲拜藉機羅織其二十四大罪狀,擬將他與長子查克旦磔死,餘下子孫處斬,籍沒家產。康熙洞見鰲拜等素怨蘇克薩哈,積以成仇,而不準奏。鰲拜居然攘臂上前,強奏累日,再次矯旨,剪除了蘇克薩哈。

    雖然當時康熙已經親政,但鰲拜並沒有歸政於康熙。當時在康熙宮廷中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即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此時的鰲拜已經對康熙的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任何一個稍有抱負的帝王,都不可能容忍鰲拜這種權臣,更何況是千古帝王康熙。

    康熙與近臣索額圖密謀剷除鰲拜。首先,康熙挑選了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鰲拜以為康熙沉迷嬉樂,不以為意。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隨後,又安排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衛戍部隊的指揮權。然後他召鰲拜入宮覲見,康熙密令庭前布庫少年們一擁而上生擒了鰲拜。

    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鰲拜被擒後,請求覲見康熙,露出其為救皇太極(康熙的祖父)而留下的累累傷疤,喚起康熙的憫恤之情,終於得保性命。不久,鰲拜在禁所死去,死因至今未有定論。

  • 7 # 當狗容易做人難

    鰲拜沒被殺,而是老死於囚牢中。

    鰲拜,清初權臣,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生年不可考,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晚年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康熙在黃錫袞、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援下,主政於朝,後定下計策,在武英殿擒拿鰲拜。鰲拜被生擒之後,老死於囚牢中,他是位影響清初政局的一個重要人物。

    康熙除鰲拜的直接原因是鰲拜擅權自重,日益驕橫,嚴重威脅康熙統治。比如費揚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邊的侍衛,在御前對鰲拜表現得不怎麼禮貌,鰲拜對此深為銜恨。康熙三年(1664)四月,鰲拜遂以倭赫等人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將其處死。費揚古對鰲拜痛恨不已,鰲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將他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家產籍沒,給予都統穆裡瑪(鰲拜之弟)。費揚古一門慘遭家破人亡之禍。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反對鰲拜,竟被鰲拜矯旨處死。鰲拜已經不將皇命放在眼中。

    康熙除鰲拜的深層次原因則是滿漢矛盾已經動搖滿清對中華大地的統治。清兵入關後順治帝順應時局對朝廷進行漢化改革,重用漢族大臣加強統治。可惜順治英年早逝後鰲拜等滿清保守權貴排擠殺戮漢族大臣,動搖朝綱;另外不改關外習氣,跑馬圈地將漢族百姓當成奴隸肆意殺戮,天下民怨沸騰,清朝的關內統治搖搖欲墜。

    可以說要不是康熙除掉了鰲拜,繼續加強順治皇帝的改革,緩和滿漢矛盾,拉攏漢族地主階級,清朝很可能走上元朝的老路。

  • 8 # 歷史謎中謎

    根本問題在於,鰲拜代表了滿族傳統貴族勢力,特別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滿族興起的時候,努爾哈赤力量不強,為了整合滿族勢力,建立裡八旗制度。這種制度下,八旗旗主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努爾哈赤是大家公推的大汗,但對各旗的權力並不強大。這種制度,頗類似於春秋時期的周天子和諸侯國之間的關係。從皇太極登基開始,滿清就開始不斷進行內部權力鬥爭,其本質就在於皇權與貴族權力的鬥爭,比如皇太極打破”四面佛“制度。到康熙時期,滿族貴族勢力最後一塊陣地就是議政王大臣會議,而其代表人物就是鰲拜。所以,康熙一定要搬到鰲拜,才能真正做到大權獨攬。

  • 9 # 劉三解

    要先糾正下這個問題,歷史上,康熙並沒有殺死鰲拜,而是免死禁錮,不久後鰲拜死於禁所。

    對於康熙拿下鰲拜,有很多基於權力和人性的解釋,以及清朝官方的說法,比如30大罪等等,這裡我不多介紹,換一個角度來談,就是清朝初年八旗內部的爭鬥。

    我們知道,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之後,採取的是諸子分封的制度,類似於蒙古人的分封體制,他的兒子們分別掌管各旗的人口,進而控制整個族群。

    在努爾哈赤的時代,他自己掌握兩黃旗,擁有最多的精銳武力,這些牛錄不僅往往滿編,甚至還有超編的,在他晚年,就把兩黃旗分散賜給了三小貝勒,即多爾袞、阿濟格和多鐸。

    在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將原本的兩黃旗改為兩白旗,將自己的所屬劃為兩黃旗,幾經削弱,兩白旗的力量依然雄厚。

    等到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就以兩白旗的力量為後盾,對帝位發起了挑戰,也受到了兩黃旗勢力的堅決反對,其中的干將,就是譚泰、鰲拜等人。

    最後,經過調解,豪格和多爾袞各退一步,將順治帝推上了寶座。

    在豪格死後,掌握軍政大權的多爾袞肆無忌憚地打擊兩黃旗勢力,鰲拜這個鑲黃旗護軍統領,在屢立戰功的情況下竟然被多次論死,降爵,可謂仇深似海了。

    然而, 在多爾袞死後,其旗下的蘇克薩哈迅速改換門庭,投靠了順治帝,而兩白旗勢力也沒有因為多爾袞受到多大的打擊,反而把之前跟隨攝政王時代享受的好處吃到了肚子裡,最直接的就是清軍入關後的“圈地”和“投充”,也就是強搶北京周圍直隸省的漢人民地為旗地,逼迫人民投充為奴。

    這個利益分割,兩白旗佔了極大的便宜,兩黃旗則受到很大的打壓。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鰲拜“專權”的時期,殺掉了費揚古、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等人,後來又殺掉了蘇克薩哈,費揚古、蘇納海都屬正白旗,蘇克薩哈也一樣。

    經過這番較量,鰲拜終於為兩黃旗爭了裡子也爭了面子。

    如果說,康熙時代仍舊遵循“八旗治國”的舊思維,那麼鰲拜的舉動,其實是為了皇帝清除異己,但是,時移世易,八旗只是清朝皇帝的一個底牌,而不是全部底牌了,尤其是在八旗內部再搞小圈子,已經沒有必要。

    所以,鰲拜的受懲處,實際上是康熙平衡八旗內部關係的一個籌碼,拿下他,換取一個“團結”的、“一箇中心”的八旗,是非常划算的。

    所以,哪怕鰲拜不跋扈,也不結黨,他的政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一定會被收拾掉。

  • 10 # 秦右史

    需要糾正一下,康熙是“倒鰲”而非殺鰲拜,鰲拜最後是老死在禁所。一般來說,有大功者,需要皇帝足夠開明,臣子善於藏拙,才有可能相對和諧相處。

    鰲拜出身瓜爾佳氏,乃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滿洲鑲黃旗人,三代元勳。以戰功封一等超武公爵位,其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年輕的福臨去世。順治立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後索尼年邁故去,蘇克薩哈與之不和,遏必隆庸懦,鰲拜雖居末位,然而逐步專橫,成為當朝最大的權臣。

    康熙在誅鰲拜詔中說: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痛斥鰲拜鋒芒畢露。後乾隆四十五年諭曰:鰲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跡多端,難以列舉。

    實際上,鰲拜為顧命大臣,這是實情。然而他的專權,影響到了富有大略康熙帝的新君權威,朝堂之上大臣對鰲拜的亦步亦趨,黨羽廣佈,頤指氣使,更使得年輕有為康熙帝的嫉恨。鰲拜之過,不在於專權,因為在他的位置上,不擅權亦難,怎麼看都是跋扈。而在於沒有適可而止,犯了為臣之大忌,這是他悲劇根源所在。

    另外,根據史學家研究,鰲拜固守滿洲旗民利益,搞圈地運動,不符合康熙力圖滿漢一家,天下一體的政治設計,漢族官紳自然對鰲拜也懷有怨恨。在現在的影視劇中,鰲拜亦被嚴重醜化,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清史稿》在總結時說:

    四輔臣當國時,改世祖之政,必舉太祖、太宗以為辭。然世祖罷明季三餉,四輔臣時復徵練餉,並令併入地丁考成。此非太祖、太宗舊制然也,則又將何辭?索尼忠於事主,始終一節,錫以美諡,誠無愧焉。蘇克薩哈見忌同列,遂致覆宗。遏必隆黨比求全,幾及於禍。鰲拜多戮無辜,功不掩罪。聖祖不加誅殛,亦云幸矣。

  • 11 # 蟬心歸

    皇權其實就是高壓線,在安全距離可有所作為,併名留青史,一旦碰觸,自然玩火自焚。

    鰲拜便是如此,但正史上,鰲拜被擒拿後,康熙並沒有殺他。囚禁之也等於武功盡廢生不如死了。今天在閒聊一下這位大清忠臣鰲拜。

  • 12 # 古風散人

    康熙帝即位時由勳舊老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四大輔臣在政治上是保守勢力的代表。順治年間,執掌國政的仍是來自關外的老一輩宗親顯貴,他們在清朝建國的事業中曾慣經征戰,屢建功勳,聲名赫赫,入關以後仍舊依戀本民族的一些落後制度,並在關內漢族地區強行推行圈地、投充、剃髮、易服,並頒行“逃人法”。四大輔臣執政,在“凡事皆遵太祖太宗時定製行”的名義下,繼續推行落後制度。這是玄燁要清除鰲拜的歷史背景。

    上圖電視劇中的鰲拜

    康熙六年(1667)玄燁親政,面對的是經濟凋敝、社會動盪、內憂外患頻至沓來的局面。玄燁親政後,索尼已死,鰲拜等仍輔政。

    鰲拜專權跋扈,根本不把業已親政的玄燁放在眼裡。輔政大臣蘇克薩哈與鰲拜議事多不合,積怨成隙。玄燁親政,蘇克薩哈上疏請辭輔政,守先帝陵寢。鰲拜誣陷蘇克薩哈請辭即是“不願歸政”,列構24條罪狀,以大逆論處,蘇克薩哈父子均應處死,家產籍沒,妻孥並交內務府。奏上後,玄燁知鰲拜懷怨構罪,不允所請,鰲拜強奏數日,迫使玄燁同意改處蘇克薩哈絞刑,誅其族。(見於《清聖祖實錄》記載)

    鰲拜除去政敵蘇克薩哈後,權勢日熾。這不僅使玄燁難以實際親政,而且對整個愛新覺羅皇族構成了威脅。玄燁決意清除鰲拜及其黨羽。

    當時,鰲拜黨羽遍佈內外,若明降諭旨,外廷拿問,勢必激起事端。玄燁不露聲色,挑選貼身侍衛練習布庫(摔跤)。康熙八年(1669)五月某日,鰲拜入內廷,玄燁用布庫擒拿鰲拜。

    從此,宮中每逢年節宴筵,必演布庫遊戲,作為紀念。五月十六日,議政王大臣會議審實鰲拜罪狀30條,議將鰲拜立斬,親子兄弟斬首,妻及孫為奴,家產籍沒。遏必隆依附鰲拜,結黨營私,有罪狀21條,議革職立斬。玄燁詔諭,念鰲拜“累朝效力年久”,不忍加誅,從寬免死,、革職拘禁。鰲拜後死於幽所,並不是被誅殺。遏必隆削職免死,同黨多被處死。

    玄燁順利清除鰲拜一黨,維護了皇權的穩定,也確保了皇族利益不受異姓貴族的侵犯,更為順利施政鋪平了道路。

  • 13 # 桂西散人

    想起一句老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鰲拜因為戰功卓著被順治任命為四位輔政大臣之一,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但是康熙親政後,這也成為他的催命符。

    他掌握的權力,康熙也想要。也因為康熙針對的是他手上的權利,而不是他本人,他才得以留下命來,在牢裡面老死一生。

    說起開國元勳,能有好下場的,真的是太少了。最厲害的就是朱元璋,除了創業時戰死的,基本都被他殺絕了,直接導致了建文帝無人可用,用了李景隆那個二貨,南京不幸又成為短命首都。

    而開國元勳裡面得到善終的,典型的就是光武帝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畢竟幾千年也就出了一個位面之子。

    劉秀實在太恐怖,手下沒人可以跟他比,創業時派手下四處征戰,自己穩坐都城。手下搞不定的,他一出手對面也慫了。所以諸葛亮有一個評價:東漢時期沒有名將,不是他們實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們和劉秀生在了一個時代。

    鰲拜也一樣,作為鑲黃旗的元老,在軍隊有很高的威望。當時康熙8歲登基,他作為輔政大臣掌管軍政大事。但是康熙14歲要親政時,他竟然利用手中的權勢,繼續把持朝政。

    真的是在海水中泡得太久,忘記自己沒穿褲子了。與多爾袞不同,鰲拜的權利來自皇權,也就是說皇帝一句話可以讓他飛黃騰達,也可以一句話把他打下谷底。

    事實也是這樣,康熙解決他比順治解決多爾袞輕鬆多了。

  • 14 # 歷史簡單說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福臨病逝,康熙帝繼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索尼是四個輔臣之首,是四朝元老,但是年老多病,不太愛管事。蘇克薩哈是第二,原來是依附於多爾袞的,但多爾袞一死,蘇克薩哈就出來告發多爾袞,所以受到了順治的重用。

    遏必隆排名第三,但是比較沒有主見,性格也比較懦弱,常常聽鰲拜的。鰲拜雖然排名最末,但戰功很高,性格也比較驕橫,所以常擅權。

    費揚古的兒子倭赫是康熙的侍衛,對鰲拜不怎麼禮貌,康熙三年的時候,鰲拜以倭赫騎御馬,用御用的弓箭射鹿的罪名將他處死。費揚古自然是對鰲拜十分的不滿,鰲拜就將費揚古和他的兩個兒子一併處死,家產籍沒,給了鰲拜的弟弟。

    鰲拜要自己鑲黃旗的地與蘇克薩哈正白旗的地互換,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認為這樣換不合理,據理力爭,惹惱了鰲拜,鰲拜認為他們應該被判死罪。

    康熙年紀雖小,知道這三個人只是得罪了鰲拜而已,而鰲拜一定想殺掉他們,就召見四個輔佐大臣來詢問,蘇克薩哈沒說話,其他三人都說要重判。康熙最終還是沒答應殺掉這三個人。

    鰲拜竟然矯詔殺掉了這三個人,家產抄沒。康熙六年,索尼病死,他臨死前上書請康熙依順治十四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蘇克薩哈也上表請求解除輔臣之任,那麼遏必隆和鰲拜按理也要一起請辭。

    可鰲拜不願意,就給蘇克薩哈定了二十四款罪名,康熙雖然已經親政,但是也仍然無法保住蘇克薩哈的命,鰲拜與康熙的矛盾已是水火不容了。所以,鰲拜肯定無法善終,最終被康熙處死。

  • 15 # toy同

    康熙帝繼位是,鰲拜是其輔助大臣之一。當時康熙八歲繼位,鰲拜掌握軍事大權輔佐政權,可到了康熙帝十六歲時,鰲拜依舊利用其職權去把持朝政,這一舉動壓制了皇帝行使權利。當然,當時的四位輔政大臣的權力都不小,隱有架空皇權的趨勢,其中全是最大的大臣就是鰲拜,康熙此舉也有殺雞駭猴的意思,才會最後設計,殺了鰲拜。還有一個原因,鰲拜代表了滿族傳統勢力,特別是議政大臣會議,康熙想要獨攬大權,就一定要想方辦法的去殺了鰲拜,阻止鰲拜獨攬大權,越俎代路,在康熙看來,鰲拜不死,他就會死。

  • 16 # 手機打魚可退600

    鰲拜是是朝中的重臣,康熙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繼位了。然後鰲拜又是輔助他的大臣之一,鰲拜兇猛無比,在康熙繼位之後鰲拜就開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他沒事時就開始去欺壓百姓,並且還起了篡位的想法,在康熙上位幾年後他就有了謀反的做法,私自的呼叫軍隊對百姓無惡不作,百姓對他不滿舉報了他,可他也沒在意皇上的話,於是他就把皇上激怒了。皇上親自去見了他可他居然還有要殺他得想發,他手裡握著刀想趁機幹掉皇上,於是皇上康熙就要下令殺了鰲拜。

  • 17 # 衝仔學歷史

    經過無數的爭鬥,50歲的鰲拜成為了大清王朝說一不二的頭號權臣。不僅其他三個輔政大臣對他有所顧忌,就連年幼的康熙皇帝也不敢跟他正面對抗。但是權傾一時的鰲拜,沒有意識到康熙皇帝正在日漸長大,這個昔日的孩童正在逐漸成為一代少年英主。

    鰲拜對大清是有汗馬功勞的,但這和本題無關,不再細說。康熙和鰲拜矛盾的起因,有以下幾件事。

    首先,大清政權是否吸收西方先進文化。當時康熙手下大臣分為三派:第一派是漢臣。第二派是以鰲拜為首的滿臣。第三派來自西方的傳教士,以湯若望及其弟子南懷仁、白敬為首。

    簡單介紹一下湯若望:他是來自德國的傳教士,在大清朝廷以40多年。侍奉過孝莊皇太后,在康熙登上皇位的事情上,也起到過重要作用。

    鰲拜認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就是滿洲文明。可湯若望的理念是,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源於西方文明。他們倆誰對誰錯,我們在這裡不做評價。但結果是,兩派的矛盾越積越深。

    鰲拜畢竟是城府極深的人,不會正面硬扛。他挑動漢臣和湯若望之間的鬥爭,漁翁得利。他就把一個名叫楊光先的漢官推到了前面。楊光先本來就和湯若望有矛盾,在鰲拜的授意之下就開始彈劾湯若望。此時,已經70歲高齡,癱瘓在床的湯若望以無力回擊。加上鰲拜召集200多名官員的推波助瀾。湯若望被判凌遲處死(事情的經過不寫了,太曲折)。最後孝莊太后出面才保住性命。1666年8月,湯若望帶著深深的悲痛去世。

    這件事的結果嚴重的刺痛了少年康熙皇帝,和孝莊太后。康熙皇帝心裡清楚,他能當上皇帝,湯若望的一句“三皇子出過天花,滿臉麻子,以後沒事了”這句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孝莊太后心裡也清楚,這個人治好了我們很多疾病,對我們家是有恩的。現在你鰲拜卻要把這麼重要的一個人弄死。康熙皇帝嘴上沒說,但心裡以深深記下此事。

    另外一件事,皇太極遺留下黃白兩旗的矛盾。到了鰲拜時期重新挑起事端。當時鰲拜位高權重,當然便向自己的鑲黃旗。要拿鑲黃旗的壞地換正白旗的好地。正白旗為爭一口氣,死活不交地契。這件事發展到最後殃及太多池魚。

    轉眼間1667年,康熙皇帝親政了(實習期)。就想快點解決黃白兩旗這事,別老拖了,影響太大。就和四位顧命大臣商量。索尼這時候離死還有半年,他是兩黃旗的,也偏向鑲黃旗:同意。遏必隆也是兩黃旗的:同意。只有蘇克沙哈是正白旗的,就閉口不言。但是四大臣必須意見統一才能下結論。眼看這件事又要不了了之。就在這時候,鰲拜竟然拿起印章,在檔案上就蓋下去,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他直接做主了。

    雖然康熙皇帝當時沒有反對制止,但他當時的心情所有人都是能理解的。在心裡也就又記了鰲拜一仇。

    索尼臨死之前,上書太皇太后,請皇帝親政,說完索尼就死了。可這事鰲拜卻不知道啊!鰲拜心裡還美呢,索尼一死就更沒有人制衡他了。還想著把筆桿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呢。沒想到1667年8月25日農曆七月初七,康熙宣佈正式親政了。舉行了隆重的親政大典。

    親政後,康熙就告訴,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你們仨不是輔政大臣了,而是佐政大臣了。一字之差,權利就差很多了。一看皇帝親政,蘇克薩哈就想隱退。於1667年8月30日農曆七月十二,上摺子請奏去給先帝守靈。這件事就被鰲拜利用了,彈劾蘇克薩哈。說皇帝剛一親政你就罷官而去是何用意,等等羅列了24條罪名。要求殺蘇克薩哈全家。

    康熙一再不準,當時鰲拜就急了,露胳膊挽袖子,面露兇相。當時康熙才13週歲。可給嚇壞了。於是就準了。這一準的結果是,蘇克薩哈本人,六個兒子,一個孫子等14人,人頭落地。

    康熙皇帝親政第五天,蘇克薩哈家族在世上消失了。這就是鰲拜送給主子的親政大禮。

    這幾件事也就是康熙為什麼要扳倒鰲拜的重要原因。注意是“扳倒”。康熙皇帝並沒有殺鰲拜。只是把他關起來了。

  • 18 # 時拾史事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駕崩,遺詔命四個輔政大臣協助福臨,按資排輩,分別是索尼,塑殼薩哈,遏必隆,鰲拜。康熙年幼,朝政於是都是由四位大臣商議處理,索尼四朝元老,照理應該是他來定奪,可是他年老多病,有心無力。

    蘇克薩哈第二,但他告發多爾袞起家,不受朝臣們待見,遏必隆沒有主見,跟隨鰲拜,於是鰲拜漸漸獨攬大權,包庇自己的親族,迫害和他政見不同的人。

    康熙五年,鰲拜翻舊賬要求鑲黃旗和正白旗土地置換,鰲拜不理睬蘇克薩哈的反對,命令換地,還要處死不執行的人。鰲拜恣意妄為,甚至到了代康熙擬旨意。

    康熙六年,索尼病逝,要求康熙親政。同年,蘇克薩哈要求引退,鰲拜抓其摺子中的言語不當,說蘇克薩哈不願還政,羅織了24條罪名,要將蘇克薩哈和長子凌遲,康熙不準,鰲拜竟然要自己動手,康熙被迫准奏。

    康熙八年,親政的康熙沒有實權,一切都要經過鰲拜同意才能執行。黨羽遍佈朝廷,不殺鰲拜,康熙就永遠只能當傀儡。

  • 19 # 歷史雜貨鋪

    首先康熙可沒有殺鰲拜,康熙在歷史上評價是非常高的,因為他的一生有許多功績,比如誅殺奸臣,平定邊疆 ,收復失地,而且他在位的時候政治和經濟都在高速發展,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康熙也可以被稱為千古一帝,當然這個目前爭議比較大,值得一提的是,康熙還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康熙八歲登基,按照慣例,這樣的小皇帝肯定是要有先帝找好的大臣來輔佐的,在那段歷史中其實政局並不穩定,顧命大臣也都有自己的心思,鰲拜戰功無數,給大清立下汗馬功勞,所以他後來也能被設為輔政大臣。

    在康熙年幼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實權,鰲拜掌握著軍事大權,一時之間囂張跋扈,因為沒有人能制約他,所以他在朝中肆意妄為,康熙是皇帝,哪能忍得了這個。實際上在四位輔政的大臣之中鰲拜排名最後,蘇克薩哈排名第一,蘇克薩哈看到鰲拜勢力越來越大,他便想幫助康熙收回屬於自己的權利。

    蘇克薩哈主動辭職,並且說要還政皇帝,蘇克薩哈的這個舉動勢必導致幾位輔政大臣都得交出權利,鰲拜不甘心愣是編織罪名把蘇卡薩哈殺了,康熙因為這件事可是氣的不輕。康熙祖母這個時候也站出來開始幫助康熙,康熙比較果斷,乘其不備直接將鰲拜給收拾了。

    當然最終康熙還是沒有殺鰲拜,因為鰲拜這個人的確是戰功赫赫,並且對他們一家有恩,所以將鰲拜囚禁起來,一直到其死去,也算是寬大處理。

  • 20 # 娛樂新劇情

    順治死後,因康熙年幼,四位顧命大臣索尼、蘇克沙哈、遏必隆、鰲拜輔助朝政,其時當時還有一位實權人物,孝莊皇太后,這才是康熙真正的臂助。

    四個顧命大臣,只有索尼得以善終,與其孫女赫舍里氏康熙皇后不無關係。別看滿人打入中原坐穩了江山,就以為內部就團結一塊,其實權力核心的鬥爭從來沒斷過,你以為多爾袞會讓年幼的順治當皇帝,那是沒有鬥過孝莊皇太后。四大顧命大臣也一樣,各有利益爭取,這才是康熙能握實權的機會。 康熙除鰲拜,那是鰲拜狂妄自大,竟然擅殺蘇克薩哈,成為跋扈專橫,為所欲為,連康熙都不放在眼裡的權臣。如果不殺鰲拜,讓其領兵平亂,到時那更是無從下手,如果鰲拜在外反了,更難以收拾。

    康熙殺鰲拜,肯定是蓄謀已久,而且此時鰲拜還沒有對年幼康熙太多戒心,一但康熙成年,鰲拜就會知曉功高蓋主的道理,時時防備,再想下手就難了。

    顧命大臣,都是皇帝親政路上的絆腳石,索尼是皇親,己經毫不猶豫的支援康熙,遏必隆辭去顧命大臣辭,蘇克薩哈死了,只剩一個鰲拜不識趣,康熙必除之以掌實權,怎麼還會讓他平亂,如果不是怕鰲拜反,早就革職了。 權力,誰都相擁力,一但有人阻礙權力的交接,必將是生命的收割,歷史上這樣多例子數不勝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男人要求自己懷孕晚期(35周)老婆回家過年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