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甲番人

    沉痛悼念余光中。

    前輩生前左手寫詩,右手寫文,佳作無數,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詩歌《鄉愁》更是家喻戶曉的名詩,而晚輩最喜下面這首《尋李白》:

    《尋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而今,果然你失了蹤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肝硬化怎殺得死你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無論出門向東哭,向西哭長安卻早已陷落這二十四萬裡的歸程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接你回傳說裡去

    這首詩寫了李白的一生,寫了李白的豪放不羈,又寫了李白的真情畢露,詩中李白是詩酒謫仙,甚至都能乘坐飛碟,穿越古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三十餘字就將李白的畢生成就寫完了,李白的詩是千古名句,余光中懷念李白的這句詩也足以流傳千古,只是,今天光中前輩也尋李白而去了,以後又有誰寫詩悼念余光中呢?

  • 2 # 鄒思聰

    我們先看一下余光中的學術歷程:

    余光中, 1928 年出生於南京, 1952 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 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 1972 年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 年至 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 1985 年至今,任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從學術履歷來看,余光中是一個非常西化的文學學者。但同時呢,他最被大陸人知道的,還是他的鄉愁一類的詩歌。

    余光中是個複雜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就是:

    先西化後迴歸。

    在早期,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

    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都顯得壯闊鏗鏘;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顯得細膩而柔綿。

    這裡我就要說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了,在臺灣,可能學生都會讀,但在大陸呢,知道的人就沒那麼多了。

    《重上大度山》 余光中姑且步黑暗的龍脊而下用觸覺透視也可以走完這一列中世紀小葉和聰聰撥開你長睫上重重的夜就發現神話很守時星空,非常希臘小葉在左,聰聰在右想此行多不寂寞璨亮的古典在上,張著洪荒類此的森嚴不屬於詩人,屬於先知看諾,何以星殞如此,夜尚未央何以星殞如此明日太陽照例要升起以六十里時速我照例要貫穿要貫穿縱貫線,那些隧道那些成串的絕望而那一塊隕石上你們將並坐向攤開的ODYSSEY,嗅愛情海十月的貿易風中,有海藻醒來風自左至,讓我行你右看天狼出沒在誰的髮波

    這裡面有一句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星空,非常希臘”。這是一句很奇怪的用法,一般漢語詩歌,或者說,不歐化的漢語,是不會這麼用的。余光中很不滿意漢語歐化,卻偏偏在這一首詩中,將漢語歐化用得這麼出神入化,用得讓人稱頌,後來這句詩被以訛傳訛,演變成了,“今夜的星空,很希臘”,但終究就是把“希臘”作為了一個比喻,一個形容詞,一個遙遠的意象,讓人想象,讓人動情。

    美國俚語的「希臘」出自莎士比亞的劇作《凱撒大帝》,第一幕第二景裡,凱斯卡(Casca)有一句臺詞:「...those that understood him smiled at one another and shook their heads; but, for mine own part, it was Greek to me...」最後那一句就是「對我來說這件事很希臘」。

    余光中曾說:

    我一直有一個說法:一個華人,如果他一直墨守傳統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孝子;如果說他一直向西方取經而不回來,那他就變成了一個浪子。孝子當然不會發揚光大,而浪子則一去不回頭。往往是回頭的浪子才能成氣候,因為他能夠融貫中外,吸收外來的營養,又能保留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余光中的一生,或許如他自己所說,就同時是“孝子”和“浪子”的一生。

    他是一個特殊年代下,獲得世俗成功的詩人。獲得世俗成功的好詩人,也是好詩人。

  • 3 # 每天讀宋詞

    先把這首鄉愁放上來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我想說的是,統一是遲早的,你們說呢!

  • 4 # 芊微生活

    最喜歡 《寫給未來的你》,每一句都值得深思。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同時對於你現在的種種考慮對你的人生根本就起不了什麼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你只需要選擇一個你想幹的並且你喜歡乾的,至於錢多錢少,資歷不資歷,對於現在的你來說根本不重要,年輕就是拿來試錯的⋯⋯哪怕你的決定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不要迷茫,往後你會慢慢看清楚你的方向,經歷會告訴你,你想要做的,你的理想⋯⋯不要太早的被世俗化⋯⋯接下來你要做的是行動,而不是觀望和考慮,做了一個決定,無論對錯,下手去幹,時間會給你答案,即便無所成,你亦會有所得⋯⋯過多的擔憂是浪費時間,你已經在大學浪費了四年,夠了⋯⋯儘快找到自己願意投入,並且為之奮鬥一輩子的目標⋯⋯是你畢業後這兩年的重中之重⋯⋯不要妥協,任何時候,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你爸媽的複製品,不是親戚朋友的調味品⋯⋯

    人生,最重要的一定是成長。透過成長,改變自己的特質,也許你過去沒有品位,但是你現在可以改變;也許你過去不夠活潑,但是你現在可以改變;也許你過去沒有文化,但是你現在可以改變。我們並不需要特別好,只需要有一個優點,然後其他缺點都不再是缺點。如同商業競爭一樣,只要有一個優點,然後沒有明顯的短板,就能成功。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那些明顯的缺點,塑造一到兩個明顯的優點。

    當然,有的人只想過平淡的生活,選擇一個普通的人走完一生,回到家鄉無疑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你還有夢想,請堅定自己的內心,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麼。

    余光中先生這首《寫給未來的你》就是告誡現在的人,不要輕視卑瑣狂蕩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有可能是出類拔萃之人。

  • 5 # 且看

    與其說他的詩,不如說是他的一篇散文是我的最愛吧——《寫給未來的你》

    有些人的離開無聲,可是即便離開,他所曾做過的事依然是我們的榜樣,不是因為他是詩人、作家的身份,而是他的思想……

    我喜歡他這種“世事洞明皆學問”的狀態,如今的社會發展速度飛快,當然是好事,只是這樣的時刻總是會讓我們忘記一些最初的東西。

    每每讀起餘老的文,總是讓人心靜、清澈,希望你也是如此。僅以此篇緬懷餘老。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童年,我們講英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一定要你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理想會使人出眾。孩子,不要為自己的外形擔憂,理想純潔你的氣質,而最美貌的女人也會因為庸俗而令人生厭,通向理想的途徑往往不盡如人意,而你亦會為此受盡磨難,但是,孩子你儘管去爭取,理想主義者的結局悲壯而絕不可憐。在貌似坎坷的人生裡,你會結識許多智者和君子,你會見到許多旁人無法遇到的風景和奇蹟,選擇平庸雖然穩妥,但絕無色彩。不要為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為某種潮流而改換自己的信念。物質世界的外表太過複雜,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絕虛榮的誘惑,理想不是實惠的東西,它往往不能帶給你塵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須習慣無人欣賞,學會精神享受,學會與他人不同。

    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個踏實的人,人生太過短促,而虛的東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繚亂,最終一事無成。如果你是個美貌的女孩,年輕的時候會有許多男性寵你,你得到的東西太過容易,這會使你流於淺薄和虛浮;如果你是個極聰明的男孩,又會以為自己能夠成就許多大事而流於輕佻。

    記住,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我們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寫好一本書,做好一個主婦。不要輕視平凡的人,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攻擊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長大後會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難,但絕不要放棄。你要懂得珍惜感情。不管男人女人,不管牆內牆外,相交一場實在不易。交友的過程會有誤會和摩擦,但想一想,諾大世界,有緣結伴而行的能有幾人?你要明白朋友終會離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身邊,聽你傾談,傾談給你聽,你應該感激陪伴你的人。要愛自己和愛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軟,你的眼波要像春天般明媚。你要學會流淚,學會孤身一人坐在黑暗中聽傷感的音樂。你要懂得欣賞悲劇,悲劇能豐富你的心靈。

    希望你不要媚俗。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要學會欣賞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世上圓滑標準的人很多,但出類拔萃的人極少。而往往出類拔萃又隱藏在卑瑣狂蕩之下。在形式上我們無法與既定的世俗爭鬥,而在內心我們都是自己的國王。如果你的臉上出現諂媚的笑容,我將會羞愧地掩面而去。世俗的許多東西雖耀眼卻無價值,不要把自己置於大眾的天平上,不然你會因此無所適從,人云亦云。在具體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要嬌氣十足。你每天至少要拿出兩小時來讀書,要回信寫信給你的朋友。不要老是想著別人應該為你做些什麼,而要想著怎麼去幫助他人。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要記住,別人的東西,再好也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再差也是自己的。

    孩子,還有一件事,雖然做起來很難,但相當重要,這就是要有勇氣正視自己的缺點。你會一年年地長大,會漸漸遇到比你強、比你優秀的人,會發現自己身上有許多你所厭惡的缺點,這會使你沮喪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視它,不要躲避,要一點點地加以改正,戰勝自己比征服他人還要艱鉅和有意義。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變化,但人的優秀品質卻是永恆的:正直、勇敢、獨立。我希望你是一個優秀的人!

  • 6 # 亞北農產品

    餘老駕鶴西去,對於這種“鄉愁詩人”,個人最喜歡的也自是他的那一首“鄉愁”: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的海峽。那詩每一次品味起來,都有一種獨特的鄉愁,淡淡的卻常常在讀者心裡揮之不去。

    實際上,當初餘老創作《鄉愁》時也只是個青年人,才20來歲,但是從此鄉愁卻融入了他一生的創作,幾乎融入了余光中老師所有的作品當中。初讀時,以為餘老的詩中只是思念臺灣,只是思念祖國,到後來才讀懂了更深的含義,那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民族文化精粹的思念。

    我們總說青年人要有一種家國情懷,而我每次讀餘老的作品,常常能從中讀到“孤獨”“離鄉”“鄉愁”,這些文字在讀時會有一種撲面而來的衝擊感,有一種對我們內心的震撼,同時也使得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誠如餘老在《當我老時》所寫的:“讓一顆心滿滿的死去,滿足的想”。今天就讓年輕的我們加倍努力吧,到老去的那一天不後悔此生。

  • 7 # 張先生在1992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箇中國的青年曾經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 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余光中《當我死時》

    先生的文字,怎一個“帛裂弦琤”了得,正所謂斷絃裂帛般磅礴大氣,細膩處宛轉有餘韻的質感。

    “一位英雄,經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額頭是水成岩削成還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雨窗子裡,等他回去,向晚餐後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聽聽那冷雨》

    “月高風冷,如此鬼夜何?答案是鏗然一聲古箏。陶處士築生為我一揮手,向泠泠的十三絃上召來了琤琤琮琮,北國的風,江南的流水,召來了潺潺湲湲和嚶嚶婉婉,盈耳是遠古的清音。漁舟唱晚與平沙落雁,錦上花與紡織忙,弄箏人撫弄的弦是聆者的神經纖纖,直到月色更清幽,催眠滿湖的魚龍安慰了四野的妖鬼。今夕何夕,這古老的節奏偏向我抵抗力最弱處襲來,敲叩又敲叩,撼落我睫上的幾滴露水?”

    ——《從西岸到東岸》

    “當我死時。當我生時。當我在東南的天地間漂泊。黃巾之後有董卓的魚肚白有安祿山的魚肚白後有赤眉有黃巢有白蓮。始皇帝的赤焰們在高呼,戰神萬歲!戰爭燃燒著時間燃燒著我們,燃燒著你們的鬚髮我們的眉睫。當我死時,老人星該垂下白髯,戰火燒不掉的白髯,為我守墳。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當我物化,當我歸彼大荒,我必歸彼芥子歸彼須彌歸彼地下之水空中之雲。但在那之前,我必塑造歷史,塑造自己的花崗石面,當時間在我的呼吸中燃燒。當我的三十六歲在此刻燃燒在筆尖燃燒在創造創造裡燃燒。當我狂吟,黑暗應匍匐靜聽,為了痛苦地歡欣地熱烈而又冷寂地迎接且抗拒時間的巨火,火焰向上,挾我的長髮挾我如翼的長髮而飛騰。敢在時間裡自焚,必在永恆裡結晶。”

    ——《逍遙遊》

    “不朽啊。年輕啊。如果要他作一個抉擇,他想,他寧取春天。這是春天。這是古戰場。古戰場的四月,黑眼眶中開一朵白薔,碧血灌溉的鮮黃苜蓿。寧為春季的一隻蜂,不為歷史的一尊塑像。讓繆斯嫁給李賀或者嘉爾西亞·洛爾卡,可是你要嫁給我,他想。讓冰手的石碑說,這是詩人某某之墓,可是讓柔軟的床說,現在他是情人。站在瞭望塔的雉堞後,站在浩浩乎夐不見人的古沙場頂點,站在李將軍落淚,米德將軍仰天祈禱的頂點,新大陸的河山匍匐在他的腳下。四月發育著,在他的腳下,發育著、放射著、流著、爬著、歇著。茫茫的風景,茫茫的眼眸。茫茫的中國啊,茫茫的江南和黃河。三百六十度的,立體大壁畫的風景啊,如果你在她的眸裡,如果她在我的眸裡,他想。”

    ——《四月,在古戰場》

    “今夜的雨裡充滿了鬼魂。溼漓漓,陰沉沉,黑森森,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切切。今夜的雨裡充滿了尋尋覓覓,今夜這鬼雨。落在蓮池上,這鬼雨,落在落盡蓮花的斷肢上。連蓮花也有誅九族的悲劇啊。蓮蓮相連,蓮瓣的千指握住了一個夏天,又放走了一個夏天。現在是秋天的鬼雨,嘩嘩落在碎萍的水面,如一個亂髮盲睛的蕭邦在虐待千鍵的鋼琴。許多被鞭笞的靈魂在雨地裡哀求大赦。魑魅呼喊著魍魎回答著魑魅。月蝕夜,迷路的白狐倒斃,在青狸的屍旁。竹黃。池冷。芙蓉死。地下水腐蝕了太真的鼻和上唇。……”

    ——《鬼雨》

    所謂離別,並非全然悲傷,所謂故去,並非盡是不捨。月光還是那少年的月光在月色和雪色之間,你的詩是第三種絕色。祝先生做另個世界的詩人也做的開心

  • 8 # 西門媚

    余光中先生的《鄉愁》,開啟了我對臺灣文學最早的認識。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還在讀初中,正值青春期,心裡隨時被無數念頭干擾。好在那時還喜歡文學,文學能夠讓少年的心安份一些。

    就在那時,我家訂閱了一本叫《臺港文學選刊》的雜誌,我在上面最早讀到的,印象深刻的詩,就有他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首詩,表面上相當淺白,情感卻深沉真摯。青春期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那時的我被這首詩打動了,總覺得也一有股“鄉愁”在心中湧動。覺得詩歌的力量很強大,開始讀詩。

    那時,就開始關注臺灣詩人,包括紀弦、鄭愁予、洛夫等等。之後是臺灣文學的小說等等。臺灣文學的文字乾淨清雅,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那時的我。我的寫作最開始,就是學習臺灣文學。

    多年以後,很多人發現我跟同時代的寫作者文風差別大。我仔細回想,覺得根源就是在這兒。同時代的人,青少年時期主要學習的物件是國內80年代熱門的那些作家,韓少功、王蒙等等,更包括80年代的詩人,他們的文字粗獷混雜。

    前幾年,我讀了余光中的書《余光中談翻譯》,這是他的一本隨筆,其實不僅僅是在談翻譯,他在這本書裡談的他對文學的認識,對文字表達的美學追求。我非常喜歡他的這本書,閱讀的時候,簡直覺得是在做功課。他的認識和我心意相通,我們有共同的文學趣味和美學趣味。讀到這裡,我終於明白,我的文學風格的起點,就是當年余光中先生的詩。

  • 9 # 三觀粉碎機

    余光中先生最為人所傳頌的無疑是一首《鄉愁》,在平白的敘述中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最為急迫的情感,兩種反差的交織也使得《鄉愁》越發濃烈,不僅思人思親,更是思國。

    而除去鄉愁以外,《尋李白》則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借用杜少陵的《贈李白》作為題記,一入味便是大氣磅礴,而後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余光中先生就那麼赤裸裸,毫不掩飾的來表達對李白的仰慕讚揚之情,同時也點明瞭自己的情懷所在,可謂是用千鈞筆力,身夢大唐。餘秋雨贊其為“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不過鑑詩這種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和看法。固然《鄉愁》寓意深遠,《尋李白》當代絕唱,我倒是更喜歡他的另一首《等你 在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等你

    在剎那,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隻手應該採蓮,在吳宮

    這隻手應該

    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裡,有韻地,你走來

    這首詩是余光中先生為數不多純愛情詩中的代表作,特別是那句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

    總覺得令人心頭有那麼一顫。這首詩全篇並沒有表達說“等人”的焦急狀態,是一種安詳安靜的“等”,是一種連時間都被禁止的“等”,或許我們也從未覺得原來等人也可以這麼文藝和清新,但是在余光中的這首愛情詩中我們卻看到了。

    當然,如果你還不明白,或許等你下次焦急地去等待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嘗試著讀下這首詩,也許你就能體味到這種"時間靜止"感覺了,也是我最喜歡的原因。

  • 10 # 女子兵法

    有些詩句,到了一定年齡才能真正讀得懂。餘中光的詩,就是如此。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最初聽到它,是在羅大佑的歌聲裡,悠遠、深情。是思念中母親的模樣,是再也回不去的故鄉,是越走越遠的童年,絲絲縷縷飄散於空氣中的記憶,留不住抹不去。

    有人問余光中,為什麼20多分鐘的時間就能一揮而《鄉愁》?他說:那種情緒壓在我心頭已經20多年了。那時,他在臺灣,和故鄉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年輕的時候,是寫詩的時候,是讀詩的時候,卻並不一定真的懂得鄉愁和孤獨。余光中不一樣,他一直在漂泊中,故鄉與歸途似乎只能在夢中。

    生於南京,9歲因戰亂逃離故鄉。母親用扁擔挑著年幼的兒子,一路輾轉避難於重慶。余光中在異鄉度過少年時光,後來就讀於金陵大學外文系,在故鄉短暫停留之後,再次因戰亂而逃亡。南下後定居臺灣,再去美國讀書,到香港任教,最終落腳於臺灣高雄的西子灣畔。幾十年的歲月,彷彿羅大佑歌聲裡的悠悠吟唱,曲已終,人未散。

    我最早讀余光中的詩,並不只是因為他的鄉愁——對於從未經歷過動盪歲月,從來不曾背井離鄉的人而言,對鄉愁的理解其實很輕淺。而是那些透著淡淡憂傷和孤獨的詩句,輕淡卻韻味悠長,跟那些濃烈與激情的句子完全不同。

    而與他一起來的,還有林語堂、梁實秋等人的散文。那些詩作和文字,給了我不同以往的文學體驗——語文課上,老師所教的那些主題思想和表達,以及“文以載道”的傳統,在他們那裡很難找到對應。一種迴歸文字本身的意趣和美,讓那些詩句和文章有著別樣的意蘊。

    那是另外一種文學的啟蒙,簡單,唯美,真誠,迴歸文字和生活的本質。至於鄉愁和孤獨,那一定是有所經歷後才能懂。

    羅大佑《鄉愁四韻》的歌聲,陪我寫下這些文字。曲未終,人已去。

  • 11 # 新媒體沒有圈

    溘然星逝,餘先生千古。

    若逢新雪初霽

    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余光中《絕色》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余光中《尋李白》

    看到新聞推送餘先生走了的時候,我住的城市剛好今天降溫,滿地都是枯黃的落葉,不由得感嘆,這是個缺少詩人的季節。

  • 12 # 河洛書劍詩詞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外,等你,

    在剎那,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隻手應該採蓮,在吳宮

    這隻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裡,有韻地,你走來

     

  • 13 # 煮茶聞書香

    我一直喜歡他的《鄉愁》,可能是年齡的原因,讀一遍有一遍的感觸:

    鄉愁

    原文:小時候 ,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

    我在這頭 ,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

    鄉愁

    我在這頭 ,

    新娘在那頭 。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

    而現在 ,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

    我在這頭 ,

    大陸在那頭。

  • 14 # 豹小白的雜貨鋪

    他的詩是詩,他的散文也是詩。

    本來最喜歡的是《鄉愁》,但趕過來一看,已有太多人提及。

    可不,我們這一代人的臺灣文學啟蒙,散文是三毛,小說是瓊瑤(現在說起來真是有點羞赧的),而詩就是余光中。

    短短几十個字,有故土之情,有愛情,亦有親情。

    走過人生的人,會懂。

    那就說另一篇吧——

    《聽聽那冷雨》。

    這是散文,幾千字,可散文也被他寫成了詩:

    “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撻撻地敲,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輓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溼布穀咕咕的啼聲,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吧那冷雨。”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裡,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溼漓漓的靈魂,在窗外喊誰。”

    他在臺灣聽雨,聽的卻哪裡是臺灣的雨。

    那雨,是來自大陸,才會聽。

    “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捲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裡,被她的裙邊掃一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那一輩的人,倉促之中上了船,來不及回頭。

    一別,就是一生。

    一道海峽,隔斷與故土、鄉情、親緣的聯絡。

    “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

    大陸的寒流捲到臺灣,寒流帶來冷雨。

    “不能撲進她懷裡,被她的裙邊掃一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那裡面是中國嗎?那裡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裡呢?

    這一刻,他不再是狹義的臺灣人。

    他是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

    那一輩人,在無數個雨夜中,魂牽夢縈故土。

    “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白雨的祝福,或許發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

    直到1992年,他才應邀第一次返回大陸。

    此後的20餘年來,他回大陸60餘次,除了家鄉,他還去了山東、湖南、湖北……很多“小時候都沒去過的地方”。

    終有一次,可以站在故土的土地上,接受故鄉白雨的祝福。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

  • 15 # 寫者顏悅

    對於詩人余光中,我和許多人一樣都是因為那首《鄉愁》而知道他的。這首作於1971年的詩作,是余光中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里寫下的。

    這首詩高度凝練、短小精悍,幾十年來為世人稱道傳頌。《鄉愁》之所以引發這麼多人的共鳴,正因為它寫出了經歷過歷史動盪的那一輩人的內心痛楚,也寫透了因為戰亂和時代原因分隔兩岸的親人們苦苦的思念。無論從韻律還是辭藻上,《鄉愁》都是經典之作,朗朗上口,絲絲入扣。雖然這首詩只是詩人余光中花了20分鐘寫成的,卻是他醞釀了十幾年後一氣呵成的。從“郵票”、“船票”、“墳墓”到“海峽”,鄉愁這種飄渺的情愫被詩人具象起來,落實在普通人與親人的日常中,讓人感慨萬分。而那句“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更是寫出了人們對時間洪流的無奈,抒發出於世事滄桑間獨自愴然的愁懷。這首詩的美和震撼力自不必說,但我個人更喜歡的卻是餘老的一首愛情詩《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火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象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剎那,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隻手應該採蓮,在吳宮

    這隻手應該

    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

    耳附子一般地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象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裡,有韻地,你走來

    余光中和妻子範我存的愛情故事,是詩人華彩人生不可越過的一頁,甚至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選對了妻子”,詩人余光中能夠全身心投入文學創作,更因為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而保有了最純粹的敏感。餘家大大小小的事物,除了買鞋子必須餘老本人試穿之外,其他都是範我存打理的。他們相識於戰亂年代,卻伉儷相伴了一個甲子,走過鑽石婚。這首《等你,在雨中》能夠看到被稱為文壇“璀璨五彩筆”的余光中煉達的文字功底和極其豐富的文學素養,更能窺見他內心的浪漫與天真。“造虹的雨”、“等你在時間之外”、“步雨後的紅蓮”……這種古典的浪漫情懷,是詩人對愛最真誠的表達。尤其那句“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象你”,更是把熱戀中的人對愛人思念的灼熱表達得透徹至極。那種對愛人無處不在的聯想,對美好事物的移情,正是在愛中的人才有的熾熱。

    余光中先生不單單是一位詩人,更是建樹頗豐的文學家、評論家、翻譯家。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並將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1928年生於南京的他自稱“江南人”,並在大陸、美國、香港、臺灣地區等多所著名大學任教。今天突聞先生辭世,不由得感嘆,那個寫《鄉愁》的人也去了那頭……

  • 16 # 列國圖志

    “若逢新雪初霽,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 17 # 九志天達

    若逢新雪初霽,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上面流轉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走來

    月色和血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初見這幾句文字便被打動,腦海裡瞬間便能浮現出這樣美妙的畫面:一位看不清面目的美麗女子在月光下帶著笑意向我走來,這天地間也許光芒微弱,但那女子卻散發著耀目的光,走進我的心裡。浪漫又清新,靈動而自然,內心的期待與雀躍瞬間躍然紙上,也讓看見文字之人身臨其境一般。

  • 18 # 金谷子1219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這兩次哭聲的中間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迴盪了整整30年 你都曉得。

  • 19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知道余光中,是因為語文課本里的那一首《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這首由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迴歸中國後所作的現代詩,表達的不僅僅是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情懷,更有詩人對於國家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可惜的是在余光中90歲高齡時,還未盼到國家的統一。

    很抱歉,余光中的詩我就讀了那麼一首,平時更愛看小說,對於詩歌,特別是現代詩歌,總是很難理解。

    真正讓我動心的,大概也只有余光中的這首《鄉愁》了。

  • 20 # 叨逼叨逼叨

    《聽聽那冷雨》

    先是料料峭峭,

    繼而雨季開始,

    時而淋淋漓漓,

    時而淅淅瀝瀝,

    天潮潮地溼溼,

    即連在夢裡,

    也似乎有把傘撐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曹操為什麼要殺掉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