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仔細說明一下他二人的相似之處和區別。
6
回覆列表
  • 1 # 丘山史君

    首先我想說,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而每一個朝代的亡國之君都會被替代者打上昏庸、腐敗的標籤,這個隋煬帝楊廣當然也不例外。來說說他們的相似之處

    一、都是父親的得力干將

    隋文帝時期,楊廣可是楊堅精明強幹的兒子,他帶兵剿滅了南陳,後來南陳故地一直不太平,紛亂四起,楊廣又被封為晉王,鎮守江南地區。不得不說,能當上皇帝的人都是有一定的政治手腕的,楊廣也不例外,他在江南地區迎合當地百姓的喜好,推崇佛教,使得揚州地區社會穩定,並且給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隋煬帝楊廣電視劇照

    再說說李世民,相信大家透過各種古裝劇都很瞭解這位千古帝王。李淵建立唐朝,而輔助他和群雄爭霸的就是他的三個兒子,而被封為秦王的李世民戰功尤為卓著。中國美術史上最有名的浮雕藝術品“昭陵六駿”,還有《秦王破陣樂》都是李世民顯赫戰功的有力證明。

    “昭陵六駿”是李世民騎過的六匹駿馬,分別是特勤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這六匹帶有異域風情名字的駿馬,是李世民平定劉黑闥、王世充、宋金剛等強大的軍閥所乘,而這些人是唐朝建立的主要對手。

    昭陵六駿之青騅

    二、都是家中次子,殺親得位

    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有五個兒子,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以及幼子漢王楊諒。隨著楊廣事業上的成功,他也對皇位產生了興趣,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獲得了重臣楊素的支援。再加上太子楊勇驕奢淫逸,開皇二十年(600年)太子被廢,立楊廣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楊堅病倒隨後去世,後說是楊廣弒父,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楊廣以文帝遺詔賜死廢太子楊勇確有其事。為了鞏固帝位,誣陷四弟楊秀,誘殺五弟楊諒。

    隋文帝楊堅電視劇照

    李世民和楊廣都是家中老二,而且都是第二任君主。至於李世民當上皇帝,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玄武門事變了,唐太祖李淵有四子,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三子元霸、四子元吉。李元霸早逝,對他構成威脅的只有太子李建成和支援太子的李元吉。我們只知道李建成試圖收買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敬德,殊不知玄武門兵變就是李世民收買了太子的禁軍將領何常。正是有了何常的幫助,才使得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下伏兵,後來兵變殺死兩個兄弟,逼李淵傳位給自己。史書記載李世民玄武門兵變是一場倉促應對的自衛戰爭,丘山還是那句話,成王敗寇,你贏了說啥都對!

    唐太祖李淵電視劇照

    三、都穩定了邊疆,促進了邊疆繁榮

    大業五年(609年)楊廣親自取巡視河右,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了解吐谷渾對河西走廊的威脅,後在大業六年(610年)率領大軍親征吐谷渾,大獲全勝。大家不知道被後人成為昏君的楊廣可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到過西域的皇帝,並且在燕支山借鑑西域二十六七國來朝見的使者。

    2003年考古學家在發掘發現了“十四國藩君石像”,這再一次證明了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貞觀年間唐太宗平定東突厥、吐谷渾,薛延陀以後,唐王朝在西北各族推行羈縻政策。對於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族,唐太宗也採取了和親政策,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西北各族首領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電視劇照

    四、都徵高麗,但都沒有成功

    兩個帝王,都先後數次攻打高麗,隋煬帝楊堅三徵高麗,大業七年(598年)第一次徵高麗,因為輕敵加上隋軍不習水戰,大敗而歸。第二次眼看眼要成功了,結果楊素的兒子楊玄感發動叛變,無奈只能回師平叛。大業十年(614年)楊廣又要徵高麗,高麗認慫,直接投降了。這三次徵高麗勞民傷財,也成了隋朝滅亡的催命符,所以說不是成功的。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徵高麗,也同樣增加了百姓的徭役負擔,引起百姓的不滿,更吃驚的是唐太宗徵高麗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畢竟唐太宗不像隋煬帝一樣一根筋,他馬上就改弦更張,放棄了第二次徵高麗的計劃。

    結語

    李唐家族和隋朝一樣,都來自北魏時期的武川鎮軍人集團。他們都是在宇文泰推行關隴本位政策以後成為關隴集團的核心家族。兩個朝代的銜接很是緊密,相似之處的確有很多。

    關隴集團人物關係

    不同的是隋煬帝窮兵黷武,濫用民力,而唐太宗卻勵精圖治、予民養息,即使貞觀後期有東正高句麗失敗的不光彩的事情,也不至於像隋煬帝一樣落得個身死國滅。

  • 2 # 甲申十七年

    其實這叔侄倆真的差不多,李世民是楊廣的表侄。

    第一,他們倆都是朝代第二任的皇帝;

    第二,他們都是靠政變取得的合法地位;

    第三,他們任內都有為或曾經有為;

    第四,他們都遠征高麗;

    第五,他們都是文學愛好者;

    第六,他們死後朝代滅亡。

    之所以李世民比楊廣的評價高很多,是因為唐朝在武則天之後又延續下去了。如果,武則天死後周朝延續,唐朝滅亡,那麼後世的歷史上李世民和楊廣就真的是一回事了。

  • 3 # 千古一輪相思月

    楊廣不如李世民。但楊廣也不是庸才。他能以次子身份用假孝道取得皇位說明他有智略。徵南說明他有武略。可以算一個智勇兼備的人才。可惜的是大權在握的時候自我管理的不好。百姓在他奢華和窮兵黷武之下苦不堪言。

    而李世民力勸李淵起兵說明大局觀強。洛陽一戰平王世充滅竇建德說明他軍事很過硬。玄武門殺兄殺弟逼父親退位說明時機把握能力強而且心狠手快。大權在握的時候自我約束能力極強,而且施政清明在他之下百姓安定富足。而且有民族自豪感。可以說是千古難得的明君。

    比較起來高下立見!

  • 4 # 小龍女5505

    隋煬帝楊廣罪惡大於功勳成就,唐太宗李世民盛世雄主、一代名君,功勳成就大於罪過。因此兩位君王雖有很多相似之處,卻評價大不同。隋煬帝楊廣遺臭萬年,唐太宗李世民名垂青史。

  • 5 # 繾綣風鈴

    隋煬帝楊廣是個怎麼樣的人?

    楊廣是隋文帝的第二個兒子,在其父還是大臣的時候,他就因父功而被封為雁門郡公。隋朝建立之後,他於公元581年被封為郡王,並擔任幷州總管,這時候他才是一個13歲的少年。第二年,隋文帝又任命他為河北道行臺尚書令。

    在隋文帝楊堅的五個兒子中,楊廣是老二,他有一個哥哥楊勇。本來,楊堅當皇帝后不久,就立長子楊勇為皇太子,但是,隨著楊廣政治資本的不斷增加,他繼承皇位的奢望變得越來越強!

    楊廣知道,要奪得皇太子的合法地位,首先要討得皇帝的歡心,其次,還必須籠絡自己的親信黨羽。太子楊勇是個無心的人,他好我行我素。他既沒有覺察到楊廣的陰謀,也不願意去討父母的歡心。長此以往,母后獨孤氏大為不滿!

    楊廣在任揚州總管時,趁入宮辭行母后的機會,故意跪在母親面前,說皇太子想要加害於他。這如同擲薪救火,促使獨孤氏決計要廢除皇太子。此後,楊廣便更加快了奪位的步伐。

    公元604年,經過一系列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楊廣終於得償所願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就是後來的隋煬帝,楊廣改年號為大業,這時他才三十六歲。

    楊廣即位後,他為了進一步鞏固隋王朝的統治,下令修建了一系列浩大的工程,其中以修建大運河最著名!

    隋煬帝即位之後,因為好大喜功,於是四處經營,屢興兵甲,耗費了無以計數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他繼位時的充溢的府庫、兵強馬盛的局面已不再,隋朝的大廈也面臨倒閉坍塌的危機。

    .......

    公元618年3月,煬帝楊廣見天下大亂,自知已無力迴天,無法力挽狂瀾於既倒,便下令修治丹陽宮,準備遷居江左。從駕的衛士共推宇文述的兒子為首領,發動了兵變,將煬帝楊廣用巾帶勒死。楊廣終年五十歲,諡號“煬帝”。

    最後,講一個小笑話,你當作巧合聽一下就得了,不必較真:

    隋朝二世而亡,而這個二世我們都知道是楊廣,而楊廣當初之所以能當上皇帝是因為搶了自己哥哥楊勇的太子之位。

    然而一千多年之後,楊廣的墓被挖開,好巧不巧的是,挖開楊廣墓的開發商的名字叫做楊勇。

    這或許就是老話說的“君子報仇、百年不晚”吧。

  • 6 # 秦曰漢雲

    隋煬帝和唐太宗一個遺臭萬年,一個名垂青史,是因為一個把公司搞破產了,一個把公司搞發達了。

    隋文帝楊堅崇尚節儉,他看不慣太子楊勇奢侈的生活作風,同時楊廣常常在隋文帝和獨孤皇后面前假裝節儉,深得隋文帝的讚許,此消彼長,最終楊勇太子位被廢,楊廣得封太子。

    隋文帝病重,偶然截獲了身為太子的楊廣與楊素的密信,信中是商議如何處置病重的隋文帝的內容,相當於謀反,隋文帝大怒,打算廢掉楊廣,重立楊勇,然而已經來不及了,楊廣此時羽翼豐滿,他立刻支開隋文帝的親信,安排自己的人隨侍皇帝身邊,隋文帝在悔恨中駕崩。楊廣即位,隨即賜死楊勇。

    即位後的楊廣一開始也算勵精圖治,希望把國家治理得更加強大。他大修運河,發展交通;顰顰發動戰爭,企圖擴大版圖;創立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可是他太過於急功近利,一系列的大動作難免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楊廣初繼承過來時,國力還很強盛,後來漸漸衰弱,各地紛紛起義,楊廣的統治集團開始分裂,最終滅亡。

    唐太宗李世民和楊廣一樣,是一位野心家,他不甘只做一個秦王,因為要一展胸中的抱負,就必須執掌政權,所以他在玄武門除掉了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李建成。

    很多人都說李世民是因為被李建成各種打壓,為了自保迫不得已才除去自己的兄長,其實不然。李建成其實要比李世民心軟得多,他如果想除去李世民,是有很多機會的,即使後來李世民發展到足夠對他造成威脅了,他也沒想過讓李世民死,甚至連李世民的親信都沒動,最多的手段是把李世民的親信調離秦王府。

    李淵讓位給李世民,也不是心甘情願的,他也是沒辦法了,心灰意冷,皇位不傳給李世民,還能傳給誰?而李世民坐上皇位後,立刻把李淵軟禁了起來,沒有他的允許,誰也不敢去見太上皇,否則腦袋不保。

    坐穩江山的李世民,終於可以一展雄心壯志,不得不說,他不僅是一位能征善戰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胸有丘壑的政治家。在他的帶領下,唐朝開啟了萬國來朝的盛世局面。

    仔細一看,隋煬帝和唐太宗皇位都來得不夠光明正大——弒兄叛父、大逆不道,但是後世對兩個人的歷史評價卻截然不同,歸根結底,是因為兩個人把帝國帶向了不同的方向。隋煬帝用錯了方法導致滅亡,史學家看到的是過大於功,功被過給淹沒了;而唐太宗成功地利用後面的成就把自己洗白了,雖然前面有一點瑕疵,但在他以後政績的耀眼光芒下,那些瑕疵就不值一提了。

  • 7 # 結伴窮遊

    從中國歷史上看,每一個王朝皇權的交替都會隱藏著無數的兇險,有道是“最是無情帝王家”,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殺害兄弟篡奪皇位,卻因為豐功偉績而被淡忘奪權的事實,傳唱成了千古明君,而有的人明明政績斐然,卻因為殺害兄弟而遺臭萬年呢?想要尋找答案,就不得不從這兩位皇帝的出身說起。

    隋文帝楊堅共有五子,分別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雖是一母同胞,但是各個性子卻是迥異,這裡我們著重說太子楊勇和晉王楊廣。

    太子楊勇性情寬和溫順,卻喜愛文章華服和美貌女子,導致府中妻妾不睦,素為獨孤皇后不喜,再加上其本人不善權謀,常有僭越之事,使得隋文帝楊堅對他甚為不滿,心中頗為猜忌。

    而反觀晉王楊廣表現的就極為乖巧圓滑,雖然他也渴望權力和華服美女,但卻更加懂得隱忍和剋制,畢竟只要做了那個位子,將來還有什麼得不到的呢?現在要做的是隻有一件事,那邊是討得母后和隋文帝的歡心,從而取代楊勇成為太子,否則,一切的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都只是幻想而已!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離奇去世,楊廣登基為帝,隨後假傳隋文帝遺囑,逼迫楊勇自盡。蜀王楊秀被他誣陷使用巫蠱詛咒隋文帝和漢王楊諒,被剝奪官爵貶為庶民軟禁於內侍省,後與諸子一起被軟禁,不得與妻子相見。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幷州起兵,楊廣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此後不久,楊廣為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誅殺楊勇諸子,又處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賀若弼等人,自此掌握了朝中大權。

    雖然皇位的更迭血腥無比,但是楊廣也終於如願以償坐上了皇位。楊廣執政之初,還是頗為賢明的,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修訂律法,開創科舉,遷都洛陽,並緩和了南北矛盾,促進了民族統一,隨後,他派兵征討吐谷渾、占城、琉球、契丹,大宴突厥,使得四夷賓服,威揚海內。

    楊廣對外軍事的勝利,使得他越發的驕橫恣意和好大喜功,他大興土木,修建宮室,選拔美女,任用奸佞,以至於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尤其是修建京杭大運河和三次征討高句麗,使得百姓怨聲載道,枯骨遍野,一時間風雲變動,農民起義成為了燎原之勢。

    唐朝的建立,高祖李淵的兩個兒子可謂功不可沒,太子李建成早年跟隨父親起兵反隋,隨李淵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唐朝建立後被立為皇太子,協助李淵處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與突厥勾結的劉黑闥,平定山東。為唐王朝的建立可謂立下了豐功偉績。次子,秦王李世民更是南征北戰,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秦王李世民由於長期在外征戰建立戰功掌握權柄,對於立李建成為太子很不服氣,於是想盡辦法取而代之。他廣招謀士猛將,聯絡朝臣,與太子李建成對立,並製造出楊文幹事件,使人誣告太子勾結邊將謀反,最後,唐高祖以兄弟不睦流放了東宮的王?、韋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

    此後,秦王府和東宮摩擦不斷,李建成恐懼秦王府的強大,建議李淵將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嚴令不得相見。秦王府文武多被免官外放,眾人感到惶惶不可終日,於是勸李世民儘快採取行動殺掉李建成,逼李淵退位。

    公元626年,李世民勾結玄武門守將,與秦瓊、尉遲恭、侯君集、程知節等人預先埋伏,射殺了入宮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隨後,李世民等人為了斬草除根,衝入太子府和齊王府,將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全部斬殺,同時,聯合朝中重臣逼迫李淵退位。

    公元626年,李淵被迫禪讓,李世民登基稱帝。雖然李世民做了皇帝,但是仍然遭受到朝中諸臣的質疑,畢竟,李世民奪權的道路與隋煬帝楊廣極為相似,甚至比楊廣更加的殘暴血腥,其當時在滿朝文武心中恐怕也不是什麼明君!

    可以想象,李世民執政之初所遭受到的壓力,畢竟,李建成沒有被廢,他是堂堂正正的國之儲君,李世民可以說是犯上作亂,哪怕他多次逼著史官洗白,也消弭不了他陰謀篡位的事實,而且,李建成作為國之儲君,其也不是前隋太子那樣昏庸無能,相反,他的政治才能和謀略是相當出眾的,其在政治上的影響更不是短期內可以消弭的。如果李世民與楊廣並列,那麼李世民將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如何才能消除弒兄奪位帶來了的負面影響,成為了困擾和激勵李世民一生不斷進步的動力!

    李世民執政之初,在政治上,選賢納士,唯才是用,大開科舉,完善制度,從諫如流,並實行均田制和租調庸制,使得海清河晏,民生富足,軍事上,平定突厥,威震西域,被西域諸國共尊“天可汗”,並在漠北設定都護府管轄周邊,從此文治武功達到鼎盛。

    李世民為了建立遠超隋煬帝楊廣的武功,發兵遠征高句麗,結果遇到激烈反抗,被迫退軍,這也成了李世民心中永遠的痛,在這之後,為了避免走上隋煬帝的老路,他放棄了再次征討高句麗的機會,雖然,他沒能如願征服高句麗,但是其愛民如子的聖君之風也被廣為稱讚!

    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從而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得大唐王朝真正走向強盛!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同樣是弒兄奪位,那麼楊廣之所以遺臭萬年,恐怕除了其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外,更多的是其不惜民力,窮兵黷武,以至於饑民遍地,白骨累累,而其過往的功績遠不足以抹掉他的過失,所以被歷史淡忘。而李世民之所以成為千古聖君,恐怕其從繼位之後,便是時刻用隋亡提醒自己,政治上任用賢臣,生活上一切從簡,愛惜民力,減免租賦和勞役,使得百姓富足安康。他的豐功偉績,遠遠的蓋住了他奪位之路上的血腥和不光彩。

  • 8 # 東方創為

    人們一提起隋煬帝楊廣第一印象就是楊廣是一個荒淫無度的暴君,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千古一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其實二人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也有不同,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二人進行對比:

    1、身世: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他們都是以嫡次子的身份的身份繼承的皇位。並且還是姑表親,有著相同的血脈。他們得皇位的方式不同:楊廣得帝位相對來說比較柔和,他透過把自己包裝成仁孝、節儉與楊勇的驕奢形成對比,另透過買通楊堅的枕邊人經常給楊堅吹枕邊風,最後廢掉楊勇而成為太子,李世民相對來說簡單粗暴,直接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太子之位。

    2.軍事才能:

    隋煬帝楊廣軍事才能也不凡,他先後攻滅吐谷渾、征討占城、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流求、三徵高句麗。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軍人出身所以軍事上更是有很多得意之作:

    其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其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其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其四,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第五、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攻佔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座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七萬人到中國,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

    所以他們兩個在軍事上可以說平分秋色,但是楊廣由於連年征戰造成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引發了大規模隋末農民起義。

    3、經濟方面:

    楊廣在位期間:所開鑿的運河其實是利用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舊河道,加以疏浚。隋朝大運河以會稽、洛陽、涿郡為三點,江南河、邗

    溝、通濟渠、永濟渠四段,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連線起來。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李世民在位期間: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開創了貞觀之治

    4.文化方面: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1),楊廣增設進士科。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2)楊廣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 《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儲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

    (3)楊廣崇敬儒教與孔子,於大業五年(509年)下詔曰:“先師尼父,聖德在躬,誕發天縱之姿,憲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蘊茲素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1)李世民詔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圖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書20餘萬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2)任命虞世南、褚無量、姚思廉、歐陽詢等充任學士,以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等著名學者、碩學之士相繼為秘書監,主管國家的圖書館和藏書事業,選五品以上工書者為書手,(3)又在弘文館設立檢校館藏的官員,將繕寫、整理、校勘圖書,藏於內庫,以宮人掌管。官府藏書機構除“弘文館”外,另有“史館”、“司經局”、“秘書省”和“崇文館”等,其藏書質量和數量遠遠超過前代,史稱“群書大備”。

    我們差不多可以說,秦始皇做過的事,隋煬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我們還可以說,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歷代官修史書的殘酷就在這裡,真實永遠是第二位的,資治(服務政治)才是第一位

  • 9 # 秦中文史散人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透過一定手段除掉原太子當上皇帝的,又都徵高麗,戰突厥,平吐谷渾,可以說楊廣做的大事後來李世民也都做了,從這方面來說李世民就像是楊廣的真正的知己,批判的繼承了楊廣的遺產,而且從親緣關係來說楊廣是李世民的親表叔。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后和李世民的祖母是親姐妹關係,都是北周柱國獨孤信的女兒。

    為什麼歷史對兩個人的評價卻天壤之別了,這就得從兩人的性格和從政結果來探討。楊廣智大才也大,但是卻心胸狹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他聽不得反對他的意見,大臣高熲,賀若弼等都是因為給他提不同意見而被殺掉,就連他被困揚州有宮女提醒他,禁衛軍要造反也被他認為是蠱惑人心殺掉了,誰還敢再給他提合理意見。公元609年楊廣巡幸河西到達張掖,為了在各國使節商人面前炫耀大隋的富庶,大搞面子工程,史稱“佩金玉、穿錦屐”,焚香奏樂,歌舞噪喧,武威、張掖十幾萬士女夾道歡迎, “衣服車馬不鮮者郡縣皆督課之,乘騎填咽,周亙數十里,迎接煬帝。二十七國使臣貢獻千里之地,煬帝 “大悅 ”。

    三次東征高麗不顧民力損兵百萬,百姓民夫苦不堪言終於激起了民變為隋朝的滅亡敲響了喪鐘。楊廣的各種行為措施失去了統治階層的支援、失去了百姓的支援、也失去了軍隊的支援最後身死國滅也是必然的。

    正因為有前人之鑑,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能夠虛心納諫,傾聽不同的聲音。愛惜民力,與民修養生息,即使也曾徵遼東,但是在不利的情況下也能及時停止,而且還制定了合理的民族政策,使各族人民能夠和平相處,被稱為“天可汗”。開創了有名的“貞觀之治”局面。

    正因為有不同的性格和結局,歷史也給了兩個人不同的歷史評價。

  • 10 # 閔遊記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相似之處:

    不同之處在於對於老百姓的態度,也就是在爭取民心上差的實在太多,唐太宗懂得以人為本,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節制徭役,安撫民心,對待臣子虛心納諫,禮遇有加,而隋煬帝橫徵暴斂,自恃其才,隨心所欲沒有把臣民的利益放在心上。

    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兩者再怎麼相似,就這一條高低立判,一個成功一個失敗,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隋煬帝給唐太宗樹立反面例子,唐太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成就偉業。

    (圖片採用網路)

  • 11 # 懷念夏天

    題主已經提到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兩人也有本質的不同。

    對老百姓的態度

    楊廣一生搞了很多大工程,老百姓就遭罪了,苛捐雜稅不斷,經歷過盛世的老百姓,只要能有一口吃的都不會造反,但楊廣硬生生讓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逼反了天下人。

    李世民吸取了楊廣的教訓,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平定天下後與民養息,讓老百姓逐步從戰亂中恢復了元氣。

    對朝臣的態度

    楊廣剛愎自用,殘忍好殺,乃至於嫉賢妒能。

    李世民從諫如流,貞觀朝名臣輩出,他與功臣集團的關係一直很融洽。

    對後世的影響

    以楊廣的雄才大略,到最後眾叛親離,完全稱得上暴君。但大運河卻是功在千秋,唐超超詩人皮日休說:“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如果沒有那麼多竭澤而漁的政策,就憑疏通運河,功績也比得上秦皇漢武了。

    說白了就是步子邁得太大。瓦崗起義說他的罪行罄竹難書,很有道理。

    李世民在功績上遠超楊廣,甚至得到了草原民族“天可汗”的尊號,使得大唐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自然稱得上千古一帝。

  • 12 # 夢中夢i528

    其實我認為楊廣並不能算是一個昏君,開鑿大運河,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從北京通州到杭州到現在都省去了很多便利,但是歷史都是勝利者編寫的,楊廣步子邁的太大,打高句麗,又修大運河都是非常勞民傷財的,導致最後被推翻,所以他最後被推翻。李世民雖然也是篡權,可他不是亡國之君,他們倆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攻打高句麗,他們都清楚看到了高句麗的強大所以征服他們,李世民注重修養民生,這讓百姓生活的很好,開創了大唐盛世,所以名垂青史,而楊廣急於求成導致最後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被滅亡,其實也是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是一個亡國之君,寫書的人才把他描寫的如此昏庸。

  • 13 # 晴天豔雪

    愛好歷史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喜歡歷史的老馬。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什麼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

    隋煬帝楊廣開皇元年(581年)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隋文帝幸臨楊廣的府邸,看到樂器的琴絃大多斷絕,又有塵埃,好像沒有使用,以為楊廣不喜歡歌舞藝妓,很讚賞他。楊廣更加偽裝自己,當時人們稱他仁孝。開皇二十年(600)十月,隋文帝廢楊勇,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

    這是第一點,都是朝代第二個皇帝,都不是最初立的太子,都為本朝立下赫赫戰功。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大業元年(605年),營建東京(609年改稱東都)歷時十個月,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人。在營建東都的同時,又下令修運河。隋煬帝改官制,增設殿內省,與之前已有的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秘書省共同成為五省。楊廣修訂了法律,主要是對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煬帝即位,以高祖禁網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惡之條。凡五百條,為十八篇。五刑之內,降從輕典者,二百餘條。詔施行之,謂之《大業律》。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中央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這是第二點,都是在政治有建樹有作為。

    第三點,都戰過高麗。

    哪結局不同是什麼原因呢?

    楊廣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楊廣為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其中著名的有顯仁宮、江都宮、臨江宮、晉陽宮、西苑等。煬帝遊江都時,率領諸王、百官、后妃、宮女等一、二十萬人,船隊長達二百餘里,所經州縣,五百里內都要貢獻食物,揮霍浪費的情況十分嚴重。對外征討、對內窮奢極欲,賦稅征斂繁多。

    李世民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 14 # 填哥嗑歷史

    匯入語:楊廣和李世民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兩大帝王。他們在隋末唐初的歷史上,縱橫捭闔,共同把一個時代——隋唐時期,帶入了輝煌時期。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都是有作為的帝王,他們一個遺臭萬年,葬身流珠堂下,一個卻是名垂青史,受到萬人敬仰。而且,這兩個人物,因為身上相似點頗多,結局卻是不一樣,所以經常被人拿來做比較。當然,一個是作為反面的教材,一個是作為了明君的典範。

    那麼,今天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他們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然後再來看看他們的結局為什麼不一樣。

    隋煬帝和唐太宗的相似之處

    一、家世相同

    他們都是貴族出身,而且是當時地位很高的關隴貴族集團。

    楊廣的出身弘農楊氏,其祖輩一直可以追溯到西漢初年赤泉候楊喜。楊廣的祖父,則是北周柱國大將軍、隨國公楊忠。楊廣的父親楊堅,先是繼承隨國公之位,後是憑藉著女兒,篡權登基,建立隋朝。楊廣成為了晉王。楊廣的母親,則是北周大臣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伽羅。

    李世民也同樣是貴族出生,同樣屬於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李世民出身太原李氏,李家則聲稱他們的遠祖是老子李耳。李世民的曾祖父,是北周八大柱國之一、唐國公的李虎。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也是先承襲唐國公之位,後登基稱帝,建立唐朝。李世民成為秦王。

    因此,他們的家世是差不多的。

    值得說明的是,李淵的母親,也是北周大臣獨孤信的女兒。所以,他們家和楊廣家是親戚關係。李淵是楊廣的表哥。而李世民,按現在的說法,得叫楊廣為“表叔”。

    而且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楊廣和李世民都是屬於“富二代”。

    二、統一建功

    楊廣和李世民都在當皇帝之前立下不小的功勞。

    大隋建立之初,北有突厥,南有南陳,東有高句麗,西有吐谷渾。國家尚未統一。

    隋文帝在穩定大隋的統治之後,派兵擊退突厥。接下來,就在考慮華夏兒女四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情——統一中國。

    公元589年,隋煬帝派楊廣率領軍隊,攻佔南陳。統一中國。

    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併為行軍元帥以伐陳。於是晉王廣出六合,秦王俊出襄陽,清河公楊素出信州,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宜陽公王世積出蘄春,新義公韓擒虎出廬江,襄邑公賀若弼出吳州,落叢公燕榮出東海,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裡。曲赦陳國。 ——《隋書.本紀第一》

    之後,楊廣還曾經率領軍隊北伐突厥,雖然是無功而返。

    李世民

    而秦王李世民,也在大唐王朝的統一中建立赫赫功勳。起兵太原,敗薛仁呆,打劉武周,滅王世充,擒竇建德,攻劉黑闥,樁樁件件,有史可尋。雖然不能說都是李世民的功勞,但是李世民的功勞還是不小的。

    三、不光彩的登基

    這個是李世民被拿來和楊廣做比較的重要原因。他們的登基都不光彩。

    楊廣是騙取父親的信任,得到太子之位的。當然,他的哥哥楊勇生活奢侈,被廢了也理所當然。之後,在仁壽宮,隋文帝楊堅死的不明不白的。怎麼死的,可以自己補腦。

    之後,他的那些哥哥和弟弟可就慘了。楊勇被賜死。楊秀、楊諒被囚。

    偽為高祖敕書,賜庶人死。追封房陵王,不為立嗣。——《隋書.卷四十五》

    隋煬帝的表侄子則是來個過程大反轉。先是殺害自己的親兄弟,再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

    楊勇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又命令尉遲敬德進宮,脅迫李淵。李淵被迫下召李世民為太子,參與國政。不久退位。

    四、武功赫赫

    隋煬帝和唐太宗在位期間,都武功赫赫,使敵人聞風喪膽。

    他們都曾經親自北伐突厥,大敗突厥。

    他們都曾經派兵西征吐谷渾,大敗吐谷渾,在唐太宗的連續打擊之下,吐谷渾滅亡。

    他們都曾經勞師動眾,征伐高句麗。沉重打擊了高句麗。

    隋煬帝發兵百萬,三徵高句麗,並曾經大舉親征。

    唐太宗也曾發兵十數萬,親征高句麗。

    李世民

    五、死後受辱。

    他們死後都不得安身。

    隋煬帝陵墓曾多次遷移。楊廣死後,蕭皇后與宮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將他葬於江都宮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離開江都後,鎮守江都的大將“陳稜”感念隋煬帝舊恩,為其發喪並改葬於吳公臺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隋煬帝陵遷到雷塘。公元648年,蕭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將其屍骨送至江都與隋煬帝合葬。

    2013年,隋煬帝陵被髮掘。

    唐太宗死後下葬昭陵。安享兩百多年的祭祀後,907年,唐朝滅亡。

    後梁節度使溫韜鎮守關中期間,將除了乾陵之外的唐朝帝王陵墓一一盜掘。規模宏大的昭陵當然未能倖免。

    “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新五代史.溫韜傳》

    隋煬帝和唐太宗,有相似的家世,相似的經歷,而且相似度很高。難怪後人將他們一起作為比較。

    唐太宗與隋煬帝的不同點

    那麼,這兩個人為什麼結果不同呢?那是因為,他們的相同,只是表面上的。他們也有很多的不同點。

    一、隋煬帝的濫用民力

    與唐太宗的最大不同點,是隋煬帝濫用民力。導致民怨沸騰。埋葬了大隋王朝。他的濫用民力表現在兩個地方:

    1、修建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的修建,是一項空前絕後,利在千秋的工程。它的經濟作用難以估量。不過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修建運河動則發動民力百萬,是對民力的一種嚴重透支。

    2、多次巡遊

    隋煬帝在位14年,多次巡遊江南,每一次都浩浩蕩蕩,花費巨大。動用民力無數。如果說修建大運河有利於經濟的發展,那麼巡遊江南則是滿足隋煬帝的窮奢極欲。

    3、百萬人馬徵遼東

    遼東的高句麗不尊敬隋朝皇帝,侵擾隋朝邊境。這樣的行為,理應徵伐。但是征伐也要有方法。發動百萬人大規模遠征遼東,很明顯並不合適。勞民傷財。而李世民的方法就挺不錯的,僅僅動用十多萬的步騎。

    正是隋煬帝大規模的濫用民力,才造成隋朝的二世而亡。

    二、唐太宗的勵精圖治

    唐太宗在歷史上名聲較好,因為他對百姓相對寬仁,在國內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治世的先河。

    1、體恤百姓

    有鑑於大隋王朝的迅速滅亡。唐王朝的初立,唐太宗對百姓相當關愛。多次下令減輕刑獄,賑濟災民。

    是月,關東及河南、隴右沿邊諸州霜害秋稼。九月辛酉,命中書侍郎溫彥博、尚書右丞魏徵等分往諸州賑恤。出御府金寶,贖男女自賣者還其父母。庚午,大赦天下。夏四月己卯,詔骸骨暴露者,令所在埋瘞。丙申,契丹內屬。初詔天下州縣並置義倉。是歲,斷死刑二十九人,幾致刑措。東至於海,南至於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賚糧焉。——《舊唐書》

    如是這般的做法,在史書中多有記載。如此做法,怎麼不受到百姓愛戴?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

    2、任用賢臣

    與隋煬帝時任用很多奸臣不同,唐太宗的身邊,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用現在的話來說,一抓就是一把。比如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秦瓊,尉遲恭、李靖等等。在這些賢良的文臣武將的幫助下,李世民把大唐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條,政通人和。

    3、善於納諫

    唐太宗的善於納諫是出名的。文臣的勸諫,能夠很好的糾正李世民的一些毛病,改正李世民的一些錯誤的做法。

    丙子,以皇孫生,宴五品以上於東宮。上曰:“貞觀之前,從朕經營天下,玄齡之功也。貞觀以來,繩愆糾繆,魏徵之功也。”皆賜之佩刀。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五》

    正是由於唐太宗和眾位大臣的孜孜不倦的治理國家,唐太宗時期,唐朝政通人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稱“貞觀之治”。

    三、唐太宗有一位了不起的老婆。

    我們經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唐太宗這個成功的背後,也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長孫皇后。皇后賢良淑德,不僅幫太宗生了多個可愛的兒女,更是把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經常在幕後幫助太宗出謀劃策。糾正太宗的不少缺點。

    長孫皇后劇照

    文徳長孫後之賢,其行事皆可為後世法。方太宗之怒魏徵也,非後從容開捄,則徵不得免矣!其為君徳之累可勝計耶?一言而全直臣於將死之際,立太宗於無過之地,雖古之賢后何以逾此?籲可仰哉!籲可仰哉!——《大學衍義·卷三十六》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唐太宗失去管束,變得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這可見長孫皇后的賢德和對李世民的重要性!

    結束語:隋煬帝和唐太宗,表面上確實是非常相似,就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但是結局卻大相徑庭,原因只有一個:得民心者得天下。濫用民力,終將被人民拋棄。

  • 15 # 車美福OR車美人福

    因為寫歷史的人是唐朝史官!歷史是人寫的!但事實確實很多記錄,後朝代推翻前朝代,必須有在文章記載,好的一筆帶過,不好的則一次購銷!這就是正史,民間野史有差異原因。

  • 16 # 粵睇粵爽癮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兩人是有血緣關係的,楊廣母親和李世民祖母是親生姐妹,所以李世民就是楊廣的表侄。其實兩人是有很多相似之處。

    1.李世民和楊廣都是兵變奪得天下:楊廣仗著自己有兵權功勞就發動兵變殺害了自己大哥當上了皇帝,而李世民也是如此,在玄武門兵變殺害了自己大哥李建成當上皇帝。 2.李楊兩人都是軍事之才:兩人年輕時都是文武雙全,能征善戰都是幫助父親坐穩皇位等等。其實李楊兩人那些相似之處和才能都是旗鼓相當。 而楊廣為何遺臭萬年被人們稱為暴君昏君呢,因為當時楊廣不應該發動戰爭的時候卻發動戰爭,還勞民傷財開通大運河巡遊過度,國家增加賦稅等那些事。反而李世民就不同於楊廣,在前期還是後期一直都保持著虛心聽授的態度,無論什麼時候都一直考慮著百姓的生活,還開拓了中國歷史上的大唐盛世和貞觀之治。

  • 17 # 紅旗飄飄Jillian

    時機不成熟,什麼事都有它的規律,順其規律必成事,逆行規律事必反。歷史上大多強勝的朝代開國一二代人都是慢慢的集結力量,繞不開幾十一百年,三四代才有力量開疆擴土。隋唐隔得太近,也算二代人的集結,所以到太宗是有力量雄視天下的

  • 18 # 夏雨風

    隋唐和秦漢一樣,隋文帝楊堅統一了中華,卻在隋煬帝楊廣手中丟失了江山。取而代之的唐朝開創了可以比肩大漢的盛唐。

    同樣是皇二代,同樣是替代嫡長子,李世民建立了"貞觀之治",而楊廣卻成了亡國之君。

    楊廣並不是昏庸之君,他開通南北大運河,建成了趙州石拱橋。而隋朝首創科舉制,糧倉豐足,對歷史都是有巨大貢獻。但楊廣也似秦始皇喜歡出巡,八巡天下,在京都實打實算,還不足一年。出巡中,勞民傷財,引發各地起兵,其中瓦崗寨規模最大。

    太原李淵在北線作戰連連失利,隋煬帝要治罪了。李世民鼓動父親起兵反隋。李世民英勇善戰,平定各路英雄,最後李淵建立唐朝,爾後禪讓於李世民為帝。

    李世民勤理朝政,並善於納諫,大力發展農業,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貞觀之治"。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倍受後人崇敬。

    楊廣後期只求享受,荒疏朝政,大好江山付之東流。

    兩相對照,李世民安邦強國,名垂青史。楊廣

    荒淫無道,遺臭千秋。

  • 19 # 一貳一橙

    細算起來,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還算得上親戚,煬帝母親是北周太保獨孤信的七女獨孤伽羅,而李淵的母親為獨孤信四女,所以楊堅是李淵的表叔,楊廣是李淵的表弟,而李世民則是楊廣的表侄子。

    同樣作為雄主,這兩人也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

    從繼位來看,楊廣有弒父害兄、欺娘淫嫂的嫌疑,而李世民卻是實打實的透過武力奪嫡,以玄武門的兩顆頭顱作為自己的墊腳石,但同時又是父親眼中最有才能的兒子,最有資格繼位的人;文武雙全,都是能征善戰的帥才,李世民幾乎打下了整個大唐江山,而楊廣親征陳朝,統一江山,北攻突厥,讓啟民可汗臣服隋朝,就連魏徵都不得不同樣:“地廣三代,威振八紘,單于頓顙,越裳重澤”;都殺過功臣,楊廣因為兩句“當有李氏為天子”、“桃李子、得天下”而殺了李渾,李世民因為一句“女主武氏有天下”而殺了猛將李君羨,當然最後讖言也都成真了;甚至於兩人在兄弟排名中都是老二,都是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都有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的情況,也都背棄了曾經得以起家的關隴貴族,就連兩人兩人死的年紀都差不多,楊廣死時五十歲,李世民死時五十三歲。

    可以說李世民的身上有著很深的楊廣影子,也就是因為這樣,李世民和他底下人為了避免楊廣的前車之鑑,而不得不極力地壓制自己和皇帝,大概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出身貴族、相同之處又如此多的的楊廣和李世民,最後為什麼一個遺臭萬年、一個卻名流千古。

    在楊廣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因為窮兵黷武而導致亡國的皇帝,楊廣的盲目自信害苦了自己

    自秦始皇確立大一統規則以來,可以被稱為窮兵黷武的只有兩人,一個秦始皇一個漢武帝而已,可是這兩人都沒有親手毀掉自己的江山,甚至漢朝還被譽為“華夏脊樑”,秦始皇更是千古一帝,對楊廣來說,出兵威振周邊是對國家實力的顯現,又是證明國力強盛的鐵證。所以楊廣才會以武力威懾北方契丹、西北吐谷渾、南方占城、東北高句麗,同樣的事情李世民也做過,不同的是:楊廣急於求成,畢其功於一役,而李世民審時度勢,既攻城又攻心:

    楊廣在位十五年,連攻吐谷渾、高句麗、契丹、占城等,就連遠處海外的琉球都不放過,幾乎把四方之地都踏了個遍,這其中有些是應該打的,比如高句麗,可有些不應該打,比如占城、琉球。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自古征伐都是最勞民傷財的事,楊廣的軍事行動過於頻繁,導致了王薄、楊玄感、李密等接連起義,這三人一個是農民一個是貴族一個是勳將,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地位卻都一起反抗楊廣,足見楊廣的征伐之舉已經把王朝從下到上都得罪了;反觀李世民,此時距離楊廣死去也才不過九年的時間,楊廣所求的軍事功績也都沒有徹底完成,反而北方突厥、東北高句麗和西北吐谷渾實力還越來越強,嚴重威脅著唐朝周邊,唐高祖李淵為此還不得不向突厥稱臣,這是帝國的恥辱,每一個人都忍不了。對此李世民並沒有和楊廣一樣大肆出兵,也沒有和漢朝一樣用和親的辦法,而是分而化之、軟硬皆施、拉一打一,他用的是隋文帝楊堅的手段;比如突厥,這是繼匈奴、鮮卑之後,中原王朝最大的敵人,雖然在開皇三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可實力依舊不可小覷。玄武門之變後,面對剛繼位的李世民,東突厥頡利可汗就陳兵渭水,依照先例向唐朝索要財物,李世民只帶著幾個隨從就出發,還在渭水“逼退”頡利大軍,同時拉攏西突厥,讓其威脅東突厥西部,並一直忍到貞觀四年才出兵東突厥,將其一舉滅亡,生擒頡利可汗給李淵出氣,而面對東北勁敵高句麗,李世民也沒像楊廣那樣一言不合就打,而是聯合其南部小國新羅,兩面夾擊,在國內局勢安穩後才出兵高句麗;

    本來楊廣徵伐四方沒什麼錯誤,可他徵得太狠了,太急了,僅繼位當年就連續出兵吐谷渾、占城、契丹,大業三年才修了規模巨大的東都洛陽,當年就出兵遠處海外的琉球,耗費數千萬百姓的性命修了七年的大運河,結果連口氣都沒喘,次年就徵調士卒一百多萬、運輸民夫兩百萬出征千里之外的高句麗,最後還慘敗了。

    其實就楊廣這樣勞民傷財的規模,就算贏了也很難不引起下層百姓的反撲,王薄起義就是這個時間點發生的,可是楊廣並沒有解決內憂,而是看一打一,想到哪做哪(王薄自大業八年在長白山起義,到隋煬帝被殺時還沒平定),楊廣親征高句麗之敗並不是敗於士兵素質或者軍資糧草,而是敗於人心。將士們都太累了,楊廣才做了八年皇帝就鬧騰了八年,而且以後的苦役還會接踵而來,所以出征高句麗之時,甚至已經出現了將士、民夫自殘身體以免徵調的慘像:

    煬帝無道,失人已久,遼東之役,人皆斷手足以避徵役。

    楊廣的本意是好的,可是他既沒有政治頭腦,又不聽勸諫,把自己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聲名全部敗光了,反而他還在歌舞昇平的幻想中沉迷,到死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還在問宇文化及“何罪至此”。

    楊廣和李世民雖然都有過勞民傷財的情況,可楊廣不顧一切地修洛陽、修大運河,而李世民卻不是,他懂得聽話

    就拿修建東都洛陽這事來說,楊廣在繼位當年就徵用了兩百多人民工修建,連徵十次,每月一次,徵集過多過頻,同時又數政並舉:修洛陽的同時再在南方建行宮、建龍舟、再修大運河。尤其是大運河一事,這本來是功利都在當代的舉措,從隋文帝楊堅開始就有過計劃要開鑿打通南北運輸的大運河,要將南方的賦稅和資源經河道運往北方,既充實北方物資,又減輕南方百姓運輸的損耗和負擔,是一件舉國歡慶的事。

    到了楊廣時期,大運河的開通已經被提上了日程,當時的工部尚書宇文愷被任命全權負責此事,經過實地考察之後,宇文愷向楊廣上書了一系列的計劃,包括調集民夫每年不應該超過二十萬,由國家出糧出錢給予補貼等等,所有方面都顧及到了。要是按照宇文愷的計劃,大運河完全可以很好地建成並且不會引起公憤。

    當時宇文愷的設想是:大運河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塘江五大河流分批進行,國家出錢在當地徵集百姓修建,分十一年進行完工;可楊廣等不及了,他急需南方的賦稅來完全自己南征北戰的大業之功,所以他拋棄了宇文愷的利民設想,只選擇其中自己看得順眼的利己作為;楊廣規定:大運河必須在七年之內完成,所用物資由當地自己負擔,國家一概不管,五大河流同時施工,在修河期間所該交的賦稅全部不免。

    楊廣是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結果大運河工程一開始,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六省近兩百萬的民力被全部徵調,當地民生農作幾乎陷入癱瘓,而且國家的賦稅該交還得交,可百姓們要拿什麼來交?加上監督建造的官員為了儘快完工向皇帝報道,自然也是拿著皮鞭在後面坐鎮,百姓日夜不停修建,身體精神早已不堪重負。

    而且就算修完大運河,之後也得面對高額的賦稅,欠朝廷的錢一分都不能少,直接就把百姓就拖入了家破人亡的境地,如此一來自然是怨聲載道,所以為什麼大運河的開鑿是一件功利都在當代的事,可千百年的史學界都認定這是一件暴政,甚至還有不應該修的說法。可是同樣是勞民傷財的事,李世民是怎麼做的?

    楊廣在繼位當年就修建了洛陽,歷時十月,每月徵調民夫兩百萬人,本意是為了遷都洛陽,貞觀四年六月,李世民決意再次修建東都洛陽,打算把唐朝的政治中心長安轉移到洛陽了。

    相比起長安來說,洛陽是名副其實的天下中心,調集物資和派遣軍隊都十分便利,更重要的是要和自北周以來就形成於關中一地的關隴貴族做個決斷,無奈是楊廣沒在洛陽坐過一天龍椅就倒臺了。到了李世民時期,他已經打敗了東突厥,讓西域諸國臣服,共尊為天可汗,外患已定,自然就要來實行內政了。

    可是李世民修建洛陽的詔書一下,立馬引來了一片聲討,官員們紛紛上書勸諫,說不能修建洛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給事中張玄素,而李世民雖然對此十分生氣,可最後還是聽了張玄素的話,停止了洛陽的修建,直到武周時期才繼續再開工程,並遷都成功:

    顧謂房玄齡曰:“朕以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意欲便民,故使營之。今玄素所言誠有理,宜即為之罷役。後日或以事至洛陽,雖露居亦無傷也。”

    僅從對洛陽的態度來看,就足以看出楊廣和李世民對於下屬、國民的不同了,李世民很清楚楊廣修洛陽而引起民變的先例,所以他在再修洛陽一事上十分謹慎,比如工期、民力等都比楊廣時期寬鬆了不少,按照他這樣修的話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可張玄素一上書,李世民依舊聽從勸諫,停止了工程,與民休息,還說以後就算到洛陽的話也不需要再修建,這比起楊廣不顧民力疲憊,還要到處修行宮的做法而言,是十分值得稱讚的。

    雖然自古都是一人治天下,可實際上一人根本就治不了天下,必須依靠手下大臣才行,而楊廣沒做到的事,李世民做到了

    楊廣好大喜功,在位一十五年做了一個百年王朝才能做成的事,可是此時距離著名的開皇之治也不過幾年的事,隋文帝楊堅留下來的文臣班子還有不少人在,像工部尚書宇文愷、尚書僕射高熲、禮部尚書宇文弓彌、光祿大夫賀若弼等等,此外內史侍郎薛道衡、御史大夫張衡、太史令庾質,這些都是敢忠言直諫、高風亮節的忠臣,可結果呢?

    宇文愷關於大運河的上書被楊廣束之高閣;

    高熲、賀若弼勸諫楊廣要多關注民生,不要驕奢淫逸,結果以誹謗朝政被殺;

    張衡勸楊廣不要修汾陽宮,被貶榆林,之後下獄賜自盡;

    庾質勸諫楊廣不要南巡了,百姓早已苦於高句麗災難,應該要休養生息才對,結果被殺;

    常說忠言逆耳,高熲的上書雖然逆耳但卻是十分符合國情的,可他們一個個地都沒有好下場,其他就算敢勸諫楊廣的也就得過且過了,到最後在楊廣身邊都是些宵小之人:司徒宇文述勸楊廣遊幸江都,去江南尋歡;光祿大夫郭衍勸楊廣少上朝以免影響遊玩;宇文化及和士及兄弟同樣因為獻媚得當而身居高位,結果隋煬帝恰恰死在宇文化及手上。人都說煬帝身邊小人太多才導致國亡身死,可賢臣都被楊廣殺光了,就連其妻子蕭皇后最後都只能噤聲以求自保,煬帝的性格方面也確實有很大的缺陷。

    至於李世民就不用說了,他是古往今來最善於納諫的皇帝之一,不但跟隨自己有功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就連舊太子黨的魏徵、王珪、韋挺都得以重用,對他們的建議都加以採納,有問題就討論,一直到雙方都同意後才實施,只有有一方不同意,寧願停止也不強求,魏徵更是貞觀之治勸諫第一的名臣。李世民對於賞罰之事捉得很嚴,任命長孫無忌修撰《貞觀律》,明確官員賞罰標準,這樣一來,楊廣時期以個人喜惡,肆意獎賞、隨便處罰的風氣得以遏止。

    當然志高就容易意滿,李世民打敗突厥後,其文治武功早已超越了隋煬帝,天下大治,四海晏清,大唐江山總算在自己手裡保住了,還有繼續維持的空間,李世民自認為可以鬆口氣了,所以他對魏徵的家長式管理也有怨言,最嚴重的一次甚至要殺了魏徵,不過還是因為長孫皇后的勸諫而忍了下來。

    上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後問為誰,上曰:“魏徵每廷辱我”。

    總的來說,李世民不像楊廣那樣自作主張,而是將權力下放,與朝臣共享,這很好地實現了“把權力關在籠子裡”的治國方針,以百人治天下永遠都比以個人治天下要好。楊廣只聽好話,以為對待下屬好就亂不起來,而李世民是好話壞話都聽,綜合使用,這是李世民的政治智慧,但同時也是總結了楊廣亡國原因而做出的改正。

    總結:所謂人心似彈簧,壓得越用力,反撲就越強,楊廣以霸道治天下,手段激烈又頻繁,官員、百姓、士兵就算不死於征伐也得死於國內工事,所以最後楊廣才引起了各階級的極力對抗,起義之火的是農民點燃的,江都叛亂的是官員,親手殺他的是武將,而李世民以王道治天下,不濫用民生,與民休息,同時又從諫如流,停止所有大規模行動,這才開創了貞觀之治,成一代明主,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不過時的。

  • 20 # 白極光

    煬帝做的很多事情功利千秋,最明瞭的當數京杭大運河和科舉取仕,最不好的是三爭高句麗和下揚州,短期投資太大,又遇上天災,打破了農業人口的負擔極限,由經濟破滅導致政治覆滅。

    太宗則是渭水白馬結盟戰略緩衝,降低國家軍事政治經濟風險,緩衝了由外部導致內部變化的矛盾,而後逐步恢復由煬帝時代削弱凋敝的國家經濟,由弱反勝,反勝其實是收取了煬帝哪些國家基礎工程的紅利和政治紅利。煬帝文采冠絕而初唐和貞觀科舉引領了文化的極大交流繁榮。

    正如牛頓所言一般,太宗站在巨人隊肩膀上,而這個巨人就是煬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胰腺癌一般是什麼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