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衣賜履讀通鑑

    張楚政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衣賜履按:沒那個命就別嘚瑟,奈何大家都覺得沒準兒有那個命呢?!

    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起義,沒多久,隊伍壯大,攻取好幾個縣,建立張楚國,陳勝稱楚王。其他各郡縣百姓伸長了脖子看秦政府怎麼應對,等來等去,發現陳勝、吳廣造反居然沒事兒!沒人管!陳勝還稱了王!造反還有這種好事!於是,各郡縣百姓紛紛誅殺當地長官(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郡縣沒有軍隊,百姓反,郡縣長無力自保),都反啦!

    秦王朝使者(謁者)從東邊回到咸陽,趕緊向二世胡亥彙報反叛情況。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事情(估計沒有之一)發生了:胡亥聽完使者彙報叛亂情況以後,大怒,吼道,來人,把這些使者抓起來,投進大獄!

    叛亂的事兒,胡亥不管!這下子好了,以後回來的使者,胡亥向他們詢問叛亂情況,他們一致回答說,皇上放心,那群盜賊不過是些鼠輩,經地方官吏下令逮捕,早已完全肅清,不必擔心。

    胡亥聽了,大喜。

    衣賜履說:我還真不知道應該如何評論。我總以為胡亥不至於混到這個程度。難道,他是上天派下來配合劉邦項羽,滅他家大秦帝國的嗎?陳勝、吳廣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早下重手,幾天就可剿滅。劉邦項羽之所以後來起兵,不過是由於看到造反太過容易罷了!倘胡亥隨便派支軍隊以雷霆之擊滅了陳勝吳廣,哪還有後來高帝的事啊。對於歷代王朝的興亡,許多專家學者給出很多解釋,比如氣候啊、地緣啊、國力啊等等,但我總覺得,胡亥之流的不可思議的行為,恐怕重要性為甚。

    陳勝任命吳廣為代理楚王(假王),督率眾將領向西攻擊滎陽。

    張耳、陳餘又勸說陳勝,請出奇兵向北攻取原來趙國的土地。於是,陳勝便任命老友、陳縣人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撥給三千人,北上進攻故趙國土地。

    陳勝又派出數支人馬攻擊九江郡(安徽省壽縣)、故魏國(河南省東部)的土地。此時,楚地數千人為一支的軍隊,數不勝數。

    陳勝聽說有個叫周章的,通曉軍事,便任其為將軍,領兵向西進攻秦王朝。

    武臣一行,從白馬(河南省滑縣)津渡過黃河,進入故趙國地面,派人到各地勸說有聲望、有勢力的人士造反,這些人都紛紛響應。武臣的力量大增,兵力達到數萬,被遵為“武信君”。武臣大軍接連攻下十幾個城市,但其他的城市都固守不降。武臣打算率軍北上,直接攻擊范陽(河北省定興縣)。范陽人蒯徹(蒯讀如快)勸說,我見您雖然奪了不少城市、地盤,但都是硬碰硬得來的,我覺著哈,這樣成本太高,不合算。我有一計,只需文告一篇,便可得城市無數、沃野千里。

    武臣將信將疑,說,請先生明示。

    蒯徹說,您先前每攻下一個城,立即格殺秦政府任命的官員,所以現在各個城市嚴防死守,難以攻取。我是范陽人,范陽縣的徐縣長我太瞭解了,這傢伙貪生怕死,貪得無厭,咱們大軍一到,他必投降。我建議,徐縣長投降後,不要殺他,咱封他一個侯爵,讓他乘坐豪華車輛,奔走於燕、趙故地,那麼燕、趙的其他城市必然不戰而降。

    武臣大喜,說,好!就這麼辦!

    於是撥給蒯徹一百輛車、二百名騎兵及封侯的印信,去說服徐縣長。訊息傳出,燕、趙舊地上,呼啦啦三十多個城市向武臣投降。

    衣賜履說:從武臣的表現來看,是個人物。帶領三千人馬北上燕、趙,既能強攻奪城,也能以智謀取,最重要還聽得進別人的建議。武臣出身恐怕不低,既然是陳勝的老友,從側面反映出陳勝家世絕不會差。燕趙大地幾十個城市望風而降,說明:1.各郡縣真的是沒有軍隊;2.雖然大秦統一已經十年了,但安撫穩定工作還差得很遠,故六國的貴族、平民對秦的認可度並不高,扔個火星,燒起一片。

    陳勝認為秦王朝的政治混亂,已經崩潰,既然派出周章前去攻打,想必指日可滅,輕視之心油然而生,不再防備。博士孔鮒(孔子八世孫,鮒讀如富)規勸說,兵法上說,不能寄希望於敵人不來攻我,而要仰仗我之不可以被攻擊。如今您總想著敵人不來進攻,而不是自己設防不怕被攻,一旦兵敗,悔之晚矣。

    陳勝此時志得意滿,笑了笑,說,孔老師,據我所知,這是我陳勝的軍隊,就不勞您費心了。

    衣賜履說:你看,張楚王陳勝就是這麼個貨色,他的鴻鵠之志想來不過如此。孔鮒老師一定被這句話噎得三天說不出話來,呵呵。

    張楚大將周章沿路徵集兵士,到達函谷關(河南省靈寶市東北)時,已有戰車千輛,士卒數十萬,至戲亭(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與咸陽航空距離四十公里),駐紮了下來。胡亥這時才大驚失色,連忙與群臣商議說,怎麼辦啊?

    少府(宮廷供應部長,搞後勤的)章邯說,盜賊已臨城下,人多勢強,徵調駐軍,已來不及。不過呢,在驪山做苦工的役夫不少,請陛下赦免他們,給他們武器,讓他們迎敵。

    胡亥於是下令大赦,命章邯集結驪山的役夫、刑徒、奴婢所生之子,組成軍隊迎戰,大破楚軍,周章逃跑。

    衣賜履說:章邯厲害!率一幫烏合之眾,也能所向披靡。可以肯定地說,章邯又是一個戰神級的人物,是大秦帝國之柱石,可惜二世不是始皇帝,沒辦法用他啊!另,看到這裡,突然想起來一件事,蒙恬那三十萬大軍跑到哪裡去了?我現在也沒有答案,咱們往後讀,如果後面我忘了提這個事兒,還請各位提醒我哈。

    張耳、陳餘抵達邯鄲,聽說周章被秦軍暴揍,又聽說很多將領攻城略地後回到陳縣,因讒言陷害而獲罪,遭到陳勝誅殺。兩人便勸武臣自己稱王。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任命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並派人報知陳勝。陳勝大怒,立即想盡滅武臣等人的家族,發兵攻打武臣。上柱國(故楚國官號,上將級武官)蔡賜規勸說,秦王朝尚未滅亡就殺武臣等人的家族,這是使又一個秦王朝復生啊。不如趁此慶賀他為王,令他火速率軍向西進攻秦王朝。

    衣賜履說:陳勝起義是七月,武臣稱王八月,這個時間太過於緊湊,我覺得可能記錄有誤。

    陳勝認為說得有理,便聽從他的計策,把武臣等人的家人接到宮中居住(這可不是對人家好,這些都是人質,呵呵),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派使者去邯鄲,祝賀趙王即位,並催促他向函谷關進軍。張耳、陳餘對趙王武臣說,您當趙王,不是楚王陳勝的本意,所以他祝賀您稱王,不過是個權宜之計。一旦楚滅掉了秦,必定要發兵攻打我們。因此您不要向西出兵,而是領兵往北攻佔舊燕(北京市)、代(河北省蔚縣)之地,向南收取河內(河南省武陟縣),以此擴大自己的地盤(看,抗秦只是名義,爭取地盤、實惠才是真的,呵呵)。這樣一來,楚即便戰勝了秦,對咱們也無可奈何。楚如果不能勝秦,趙國的分量就必然加重。如此,趙國乘秦、楚兩家疲憊衰敗之機崛起,我們就可以橫行天下!趙王武臣認為說得不錯,於是便不向西進軍,而是派韓廣領兵奪取燕國故土,李良攻取恆山(河北省正定縣),張黶(讀如眼)奪取上黨(山西省長子縣)。

    前208年,張楚大將周章率軍退出函谷關,秦章邯尾隨攻擊,在澠池(河南省澠池縣西)大敗張楚軍,周章自殺。

    吳廣率軍圍攻滎陽,三川郡守李由(李斯長子)固守滎陽,吳廣不能攻下。張楚軍將領田臧等便商議說,周章的軍隊已被擊敗了,秦兵很快就會到來。我們圍攻滎陽城不下,秦軍一到,必將大敗我軍,不如留一小部分兵力圍守滎陽,而調動全部精兵迎擊秦軍。但現在代理楚王吳廣自高自大,不懂得靈活用兵,不值得與他謀劃對策,否則恐怕會壞事。因此就一起假傳楚王陳勝的命令殺掉了吳廣,又將吳廣的頭顱獻給陳勝。陳勝不敢責備,派使者把宰相(令尹)的印信賜給田臧,並任命他為上將軍。

    衣賜履說:大澤鄉起義的時候,說吳廣仁愛,兄弟們都聽他的,而此刻,田臧等將領又說吳廣自高自大,也不知哪個說的對。當然,也可能符合彼得原理,即,人一定會上升到自己無法勝任的位置,然後敗得一塌糊塗,陳勝、吳廣皆適用,呵呵。

    田臧於是留下少數兵將繼續圍攻滎陽,自己親率大軍至敖倉(河南省滎陽市北敖山糧倉)迎擊秦軍,瞬即崩潰,田臧戰死。章邯進軍滎陽城下,大破張楚軍,滎陽之圍解。

    胡亥增派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輔助章邯攻打盜賊。章邯一路摧枯拉朽,張楚軍一敗再敗。十二月,陳勝前往汝陰(安徽省阜陽市),返歸時到達下城父(安徽省渦陽縣),車伕莊賈刺殺陳勝,向秦投降。

    陳勝從前的隨從、現任將軍呂臣,是蒼頭軍(青巾包頭)統帥,從新陽(安徽省界首市北)出發,反攻陳縣。攻克之後,斬莊賈,仍稱楚國,把陳勝埋葬在碭縣(河南省永城市,碭讀如蕩),尊為隱王。

    陳勝、吳廣起義,前後半年時間,哥兒倆都是被自己人幹掉的,沒兩把刷子,這活兒不好乾。

  • 2 # 劉一千五

    張楚政權。核心是楚國政權,也就是戰國七雄中的"亡秦必楚"的楚國。張,擴張,發揚光大之意。所以,張楚,就是發揚光大楚國。復立楚國之意。藉此號令全妃娘娘帝國百姓站出來推翻暴秦的統治。

    至於莊賈為什麼要殺陳勝,無非是對起義軍處於低谷,看不到希望,想借陳勝的人頭求功請賞而己。與陳勝的所作所為是有關係,但關係並不是非常大。

    這是失敗者的宿命,沒辦法,說多了也無濟於事。倘使陳勝不失敗得那麼快,一個馬車伕,見鬼去吧,早就有侍御在後,用得著低賤之手殘殺。

    陳勝死後,呂臣殺莊賈為他報仇。漢高祖感念陳勝首倡大義,特別安排三十戶人家為他守墓,逢年過節祭拜。比秦始皇的二十戶守陵還多十戶。

    司馬遷列其為《陳涉世家》,其意義遠非孤陋寡聞者所料。

    陳勝死於小人之手。實在讓人遺憾。

  • 3 # 冷清先生

    【陳勝:讀書少、閱歷淺、情商低、稱王早、處事差、眾叛親離,被司機殺害。】

    冷清個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是由十個條件決定的,三個先天因素條件(出身、家族、智商),七個後天因素(姓名、性格、勤懶、學歷、閱歷、機遇),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

    人的出身既生辰八字,家族背景,個人的智商,這些都是先天的,是一個人無法選擇的,這三個因素就是天命,任何人也改變不了。有的人生在富貴人家,有的人生在貧窮人家,有的人很聰明,有點人很愚笨。

    人的姓是父母給的,不好改變;人的名字是可以改變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雖然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但是你可以控制你的性格。

    人的勤快與懶惰,決定你的辦事能力。學歷決定一個人讀過哪些書,學習到什麼程度。閱歷是一個人成長的經歷,經歷的事情越多你的經驗越豐富。機遇是人生成敗的關鍵,你抓住某個機遇就成功了,放棄某個機遇就失敗了。

    陳勝出身在貧苦人家,也沒讀過什麼書,長大以後給人傭耕。陳勝很年輕,估計30歲左右吧,沒有什麼複雜的經歷,所以陳勝的閱歷很淺,我們稱作“涉世不深”。陳勝是一個勤快人,他的智商也很高,是個善於思考的人,具備了一定的成功因素。陳勝很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對同伴說:“苟富貴無相忘”。

    公元前209年,秦朝軍隊的大輪換,陳勝被徵發為長城軍團的戍卒,人生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900名閭左戍卒,在秦軍兩個將尉的帶領下,前往漁陽(北京)戍邊,遇到大雨被困在大澤鄉了。陳勝作為其中一個隊長,抓住了這個機遇,開始謀劃他的人生和900戍卒的命運。陳勝的辦事能力很強,私底下搞串聯,藏絹魚腹“陳勝王”,模仿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

    等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了,陳勝、吳廣領著一撥人,去給兩個秦軍將尉找茬,讓將尉發怒鞭打自己,這時候藉機殺掉兩個將尉。然後鼓動大家,誤期也是個死、造反也是個死,不如起來造反,或許還有條活路。陳勝對900名戍卒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不得了,把大家都鼓動起來了,他們打出了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旗號,陳勝稱將軍、吳廣稱都尉。

    起義軍攻下大澤鄉、蘄縣,命令符離人葛嬰攻擊蘄縣以東,陳勝攻佔銍、酇、苦、柘、譙,一路有人加入,打到陳地的時候,已經有戰車六七百,兵卒幾萬人。陳地是個大都市,陳勝在陳地召開了長老會議。當地的三老、豪傑說“將軍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張耳勸陳勝不要稱王,復立六國之後,結成反秦同盟。

    在稱王這件事情上,陳勝沒讀過書、人生的閱歷淺、目光就短淺、分辨能力差,就左右了陳勝的意志,陳勝就稱王了,國號為“張楚”,就是張大楚國的意思。早稱王是個麻煩,樹大招風,必然招致秦軍重點打擊,張耳是對的。再往後,形勢的發展是陳勝意想不到的,凸顯出陳勝處理事情的能力很差。

    第一件錯誤,葛嬰到東城(項羽被漢軍殺死的地方),不知道陳勝已經稱王了,就擅自立襄強為楚王,後來聽說陳勝已經稱王,就把襄強殺了,去陳地給陳勝彙報,結果,陳勝把葛嬰殺了。陳勝違反了“不知者無罪的原則”,這就讓楚地的幾十萬人對陳勝有了看法,失去了楚人的信任。

    第二件錯誤,武臣、張耳、陳餘攻下趙地,武臣自立為趙王,陳勝聽說後大怒,把武臣的家眷都抓起來殺了,這等於把自己原來的部下逼成對立面。正確的做法是,聽從謀士的話,為了籠絡人心,不但不殺武臣的家人,主動加封武臣為趙王,確認彼此的隸屬關係,形成穩固的統一戰線。

    第三個錯誤,陳勝的老鄉聽說陳勝稱王了,就找到陳勝想兌現陳勝當初的許諾“苟富貴無相忘”,陳勝沒有馬上答應要求。沒有戰功不能封賞,這是對的,但是,陳勝卻沒有處理好這件事。老鄉就私下說陳勝的閒話,陳勝是我們的夥伴,把陳勝的老底給揭出來了。陳勝把這個老鄉就殺了,從此陳勝的老鄉就全走了,並且到處傳播陳勝的劣跡,結果是陳勝眾叛親離。

    周文攻打“戲”失敗以後,在澠池自殺。吳廣攻打滎陽不下,被田臧殺害。章邯秦軍攻打滎陽,沒有諸侯軍隊來救援,田臧被殺,陳勝撤出陳地。在下城父,陳勝的司機莊賈殺害了陳勝,向秦軍投降了。儘管,追隨陳勝的倉頭軍斬殺了莊賈,但是畢竟陳勝失敗了。陳勝為什麼會失敗呢?讀書太少、閱歷太淺、情商太低、稱王太早、處事太差,眾叛親離、被自己的司機殺害。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失敗了,項羽、劉邦起來了。項羽出身楚國貴族,先天的條件好,家族的勢力大。天下反秦,項氏一族做大,項羽比起陳勝,人生成功的十個因素,項羽佔了七個(出身、家族、智商、姓名、勤懶、學歷、機遇)。劉邦雖然不是貴族,但是人生閱歷豐富、情商很高、性格很好,人生成功的因素,劉邦佔了九個(家族、智商、姓名、性格、勤懶、學歷、閱歷、機遇)。

    項羽為什麼失敗,劉邦為什麼成功?項羽24歲反秦,人生的閱歷很膚淺,項羽的情商不高,項羽的性格很暴躁。項羽有的因素,除貴族出身外,劉邦都具備。而劉邦18歲為遊俠劍客、35歲當亭長,劉邦的人生閱歷太豐富了,項羽經歷過的,劉邦都經歷過;劉邦經歷過的,項羽不一定經歷過。劉邦的情商太高,處理事情的能力太強了,劉邦性格大度為人仁愛,這些都是項羽不具備的。

    從陳勝和項羽的身上,冷清發現,一個人過早的出人頭地,並不是一件好事。一個人豐富的人生閱歷,可以提高個人的情商,可以提高個人的處事能力,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人生的豐富經歷絕對是個人的豐厚財富,成功的格言就是,“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

  • 4 # 西嶽頑石

    陳勝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響徹雲霄,天下紛紛響應,起義的戰火很快席捲大半個中國。在剛剛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之後,陳勝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小農意識暴露無遺。

    比如陳勝在創業初期與二把手吳廣還能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可基業越做越大之後,就開始漸行漸遠。當時起義軍將領田臧與吳廣意見不合,竟假借陳勝之名殺了吳廣,陳勝不但沒有嚴懲田臧,反而將他委以重任。

    再比如陳勝稱王之後,思想劇變,任人唯親,貪圖享樂,與群眾關係日益疏遠。有一個當年和陳勝一起種過地的夥伴千里迢迢前來投奔他,敲了半天門也沒人搭理,直到陳勝外出,這個夥伴攔路呼喊他的小名,才被他召見。

    因為這個夥伴是陳勝的故友,經常說陳勝當年的一些囧事,有人就對陳勝進言:“您的這位客人愚昧無知,經常胡說八道,長此以往,有損您的威嚴。”陳勝一怒之下,竟把當年的發小給殺了。看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啊,說好的“苟富貴,勿相忘”呢?早被他拋到了九霄雲外,遺忘的所剩無幾。

    項羽的第一謀士范增曾經分析過陳勝失敗的原因,我認為很有見地,見於《史記·項羽本紀》: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意思很明確,你陳勝自詡建立的政權為“張楚政權”,大言不慚的宣稱欲張大楚國,就應該言行一致,立楚國王室後裔為王,而不是掛羊頭賣狗肉自立為王。范增的言下之意,是陳勝過早的暴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所以必敗無疑。

    再者,陳勝過早的稱王也使他的部下紛紛效仿,是啊,都是窮苦百姓出身,憑什麼你陳勝可以稱王,我們卻不能?所以你看陳勝派出去反秦的將領,幾乎個個自立門戶,脫離了張楚政權。

    如北征的武臣自立為趙王,蛻變為割據頭目,其部將韓廣在攻略燕地後也自立為燕王,攻取魏國舊地的周市雖未自立為王,卻立了魏國後裔寧陵君魏咎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到頭來陳勝成了一個光桿司令。

    所以秦將章邯以驪山刑徒臨時組建的僱傭軍在解除了滎陽的燃眉之急後,立馬大兵壓境,進攻陳勝的大本營陳縣。此時陳勝率領的起義軍已成強弩之末,他親率起義軍與秦軍激戰,但寡不敵眾,難以挽回敗局。在陳勝敗退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準備東山再起之時,不料卻被自己的車伕莊賈所殺,空留千古遺恨。

    縱觀陳勝的一生,可謂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也,就像流星劃破夜空一樣絢麗奪目,卻轉瞬即逝。他雖然失敗了,但他的成就不可否定,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正是他敲響了秦王朝滅亡的喪鐘。

  • 5 # 關東俠客

    陳勝吳廣領導秦末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雖然僅六個月陳勝就被車伕陸賈殺害了,但其革命首創精神還是有進步意義的,特別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成了後來人的精神支柱。陳勝為什麼失敗?為什麼殺?其實是歷代農民起義失敗的共同原因。陳勝吳廣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不甘心安於現狀總想找個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農民共同特點是善良,純樸沒有文化,沒有長遠打算和規化,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口飯吃是最大夢想。有困難時能夠同甘共苦,成功發績之後人性的弱點便會爆發出來,意志消沉,貪圖安樂,驕傲自滿。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攻下蘄縣,各地農民紛紛響應,起義軍乘勢攻佔重鎮陳,陳勝在此地稱王國號張楚。以推翻秦朝殘暴統治為目標。陳勝地位變了成為爆發戶開始驕傲自滿起來,他幼時夥伴來投,言語不當被殺掉。當初承諾"苟富貴,無相忘。"經不住權勢和利益的誘惑。他手下將領功成名就之後也各懷野心。武臣北征趙地自立趙王成為割據一方的大王。武臣部將韓廣率軍攻下燕地也獨立門戶稱燕王。周市攻佔魏地沒有獨立卻立魏國後人為王自己任相國自保。當秦將彰邯率軍反擊的時候陳勝成了孤軍。他率義軍英勇反擊,但一幫沒有經過訓練的烏合之眾根本不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對手。陳勝率軍退到下城父(安微蒙城西北)準備積蓄力量繼續反擊。不幸在退兵途中被車伕莊賈殺害。令人扼腕嘆息。其實這不能算是陳勝一個人的錯誤,而是他手下眾將領共同錯誤。

  • 6 # 君山話史

    在大澤鄉,陳勝以鏗鏘有力的語氣喊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我腦海裡常想象著偉大的陳勝在大澤鄉呼喊出這句口號時的風采,想象他堅定的目光,想象他剛毅的神情,想象他振臂一呼的雄姿。這聲呼喊如一道亮光,劃破夜空;如一聲雷鳴,振聾發聵;如一團烈火,點燃所有人的激情。人的心靈有無窮的能量,這能量聚集在大澤鄉,九百個來自社會底層的人,要把秦帝國這座雄偉山嶽推倒。我覺得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幕,而陳勝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之一。

    在短短几個月裡,陳勝的勢力便始滾雪球一般增長。他自立為王,建國號為“張楚”。很快,陳勝兵分五路,全線出擊。第一路以吳廣為假王,督諸將西擊滎陽;第二路以武臣為將、張耳、陳餘輔之,攻略趙地;第三路以鄧宗為將,攻略九江;第四路以周巿為將,攻略魏地;第五路以周文為將,挺進關中。

    秦在東方的勢力幾乎土崩瓦解,很多人毫不懷疑,“張楚王”陳勝很快就會攻下咸陽,這位平民英雄將成為新的國家統治者。

    然而,“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盛極而衰,不僅是自然界之規律,在人類歷史上亦屢試不爽。此時的陳勝王如日中天,然而,失敗的陰雲很快就會遮擋灼熱的太陽。

    在無限的權力面前,英明的陳勝王開始變得暴虐。史書稱:“諸將為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比如大將葛嬰政治覺悟差,當他收復東城時,尚未知陳勝已稱王,擅自立了個楚王。儘管葛嬰後來廢掉這個楚王,仍被憤怒的陳勝處死。陳勝興起雖快,根基卻還淺,在這個時候就大殺功臣,不免令人離心,這是他走向衰敗的開始。

    打擊之一:周文兵敗關中

    周文是陳勝麾下最有才幹的將,頗曉兵法,曾在春申君、項楚手下做過事。陳勝頒給他一個將軍印,令他討伐關中。周文沿途收羅各地義軍,軍隊一下子增加到了幾十萬,號稱“百萬”,有戰車千乘。他越過函谷關,向關中挺進,直抵至戲(潼關東),咸陽為之震動。

    與義軍相比,關中秦軍數量要少得多,秦二世急中生智,赦免驪山刑徒,編入軍隊,由少府章邯統領,與周文決一死戰。章邯是秦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名將,以作戰勇猛而著稱,在之後的戰爭歲月裡,他是東方義軍的頭號強敵。章邯臨危受命,大破周文,保住關中。這也是陳勝政權由盛而衰的關鍵一役。

    周文的西征軍被章邯擊敗後,只得退出函谷關。章邯緊追不捨,一路追擊至澠池。關中秦軍不愧為天下勁旅,在澠池一役中,章邯霸氣盡顯,大破張楚兵團,周文戰敗自殺而死。

    打擊之二:部將紛紛自立為王,脫離張楚政權

    首先,攻略趙地的武臣宣佈自立為趙王。武臣自立為王,背後的策劃者是張耳與陳餘。陳勝雖然禮遇這兩位知名反秦人士,但沒委以重任,只讓他們協助武臣。張耳與陳餘沒當上將軍,只當了個校尉,對陳勝十分不滿,便鼓動武臣脫離陳勝,自立為王。武臣禁不住誘惑,遂自立為趙王,以張耳為右丞相,以陳餘為大將軍。

    武臣自立為趙王后,拒絕服從陳勝西進關中的命令,反而派部將韓廣攻略燕地,李良攻略常山,張黶攻略上覺。不想韓廣北略燕地,自立為燕王。起義軍內部的權力之爭加劇了,團結不復存在,反秦事業開始蒙上一層陰影。

    另一位將領周巿攻略魏地。這一路進展也算順利,略定魏地後,周巿繼續北上,進攻狄縣。當時狄縣有個豪傑,名為田儋,是以前齊國王室貴族,他有兩個堂弟,一喚田榮,一喚田橫,都是一時之英才。田儋有英雄之志,他既有心反秦,又不想受制於陳勝的張楚政權,因此他設計殺死狄縣縣令,收其眾自立為齊王。齊王田儋佔據狄縣後,大敗前來進攻的周巿,之後又略定齊地。周巿回到魏地後,立以前魏國寧陵君魏咎為魏王。

    新冒出的四個王,趙王武臣、燕王韓廣是陳勝的部將;立魏王的周巿也是陳勝的部將。這些人都從陳勝陣營中脫離而去,單飛了。

    陳勝手中還可以依靠的力量,只有老戰友吳廣。

    打擊之三:吳廣之死

    吳廣是大澤鄉起義的主謀之一,也是張楚政權的巨頭。他以假王的名義督諸將進攻滎陽,卻久戰無功。滎陽不同於其他地方,非但是戰略要地,而且守衛滎陽的敵將是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其他地方的郡守、縣令遭到義軍進攻時,逃得比誰都快,但李由是秦朝丞相之子,他不能逃,也不能投降,因此滎陽的守衛非常頑強,吳廣攻打四個月仍未能攻下。

    沒能攻下滎陽,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吳廣指揮有問題。其麾下將領對他是有意見的,認為“假王(即吳廣)驕,不知兵權”。如今章邯大兵壓境,搞不好大家都得完蛋。將軍田臧與諸將商量,認為要險中求勝,必須先殺了吳廣。只要吳廣指揮,必敗無疑。

    諸將發動兵變,假稱得到陳勝的詔令,誅殺吳廣。可憐這位首義英雄,就這樣糊里糊塗死了。吳廣本是節制諸將,反倒被殺,陳勝得知訊息後大驚失色。不過此時章邯大軍將至,陳勝也只能先穩住田臧,授予他令尹之印,任命為上將。

    田臧看不起吳廣,事實證明他的軍事水平,未必比吳廣高到哪去。他留下部將李歸率少數部隊繼續圍困滎陽,自己親率主力部隊迎戰章邯。雙方在敖倉展開激戰,田臧大敗,戰死沙場。章邯乘勝進兵到滎陽城下,大破張楚軍,李歸戰死。

    兩路西征兵團(周文兵團、吳廣兵團)先後潰敗,其餘幾路人馬又紛紛自立,此時的陳勝已是孤家寡人了。

    最後的結局

    張楚政權的形勢不容樂觀,章邯派部將進攻郯縣,擊破張楚將領鄧說,鄧說逃回陳縣,被陳勝斬首示眾。章邯攻勢如潮,再次擊破張楚將領伍徐的部隊,兵鋒已殺抵陳勝的老巢陳縣。

    張楚柱國房君領兵迎戰,又被秦軍殺得大敗,房君戰死。在章邯看來,這些義軍不過就是烏合之眾,人數雖眾,豈有戰鬥力可言!秦軍把攻擊矛頭對準駐紮在陳縣以西的張賀,陳勝親自出城督戰,以鼓舞士氣。然而章邯的鐵軍幾乎是無法打敗的,張楚軍又敗了,將領張賀被擊斃。

    與此同時,秦二世又派遣長史司馬欣、董翳率一支生力軍馳援章邯,章邯的力量更強大了。

    看來,老巢陳縣是守不住了。

    不得已之下,陳勝被迫戰略轉移,他先前往汝陰,後又到下城父。不料這裡竟成為陳勝的死難地。在秦軍節節進逼下,革命隊伍中的不堅定分子信心動搖,陳勝的馬車伕莊賈就是其中之一。他竟喪心病狂痛下殺手,殺害陳勝,跑去向章邯投降。

    陳勝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有兩大原因:第一,主力(包括周文與吳廣的兵團)被章邯摧毀;第二,部將自立離他而去,而深層原因,恐怕是他稱王后便屠戮功臣,終令部將心寒,不能不想方設法脫離之。

  • 7 # 宇宙之巔627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所有農民反對統治階級的鬥爭都稱為起義,而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位卻從未稱為“起義"。雖然所有成功的“起義″最終還是做皇帝,還是成為統治階級。又何來什麼本質上不同的“正義″?……所以,以意識形態去評論歷史事件的正義與否,我認為是荒謬絕倫的!

  • 8 # 雲卜南遠景

    陳勝稱王后,驕橫跋扈,聽信讒言,誅殺故

    人,與眾日漸疏遠。“諸陳王故人皆自弓

    去,由是無親王者。”前208年11月,章

    邯集重兵圍逼陳縣。勝率義軍殊死抵抗

    寡不敵眾,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

    南),為其車伕莊賈殺害。人生沉浮,

    友情無價,富貴而忘故友,必成孤家寡人

    而無親附者。陳王敗落,此緣由一也。

  • 9 # 手機使用者86150240564

    陣勝被部下殺掉,除由於戰爭失敗之外,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的這個部下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他想拿陣勝的頭請賞。所以人們常說,行要好伴,住要好鄰,毛澤東選周恩來,朱德為主要助手,是因為他倆最有才華,又忠厚老實。同時我希望路過的人能看我的科學論文,在百度,搜狗,瀏覽器上手寫黃費波點選黃費波可以看見我的宇宙生命論,我有能力讓人類飛出銀河系,也許地震可以控制,為了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為了人類的未來不重演恐龍滅絕的悲劇,可以幫我宣傳嗎?

  • 10 # 謀士說

    陳勝又叫“陳涉”,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和吳廣兩人領導了“大澤鄉起義”,這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然而陳勝作為“大澤鄉起義”的領袖,最後卻被自己的車伕所殺,導致他被殺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公元前209年,這一年剛好是秦二世元年。秦朝徵召陳勝和吳廣等900餘名貧苦百姓到漁陽駐防,在經過蘄縣大澤鄉的時候,被大雨阻斷了去路,因此延誤了駐防的時間,不能按時到達漁陽。按照秦朝法律,延誤時間,不能到達目的地,會被殺頭。情急之下,陳勝和吳廣等人商量殺死押解駐防漁陽的軍官,發動兵變,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決定推翻秦朝暴政。陳勝和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接連攻佔了大澤鄉和蘄縣,緊接著又攻克了五個縣。起義軍在攻克陳縣以後,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起義的隊伍越來越大。

    秦始皇在位期間,就從全國各地徵集大量的農民服徭役。而秦二世繼位以後,秦朝的苛政依舊殘酷,國內的矛盾日益尖銳。“大澤鄉起義”的時候,由於全國各地受秦朝苛政的壓迫已久,原六國後裔和貴族也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並自立為王,加入了陳勝和吳廣領導的起義隊伍。所以,“張楚政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包括項梁、項羽、劉邦等人,都響應了陳勝的號召,紛紛起義討伐秦國。

    隨著起義隊伍的不斷壯大,陳勝命令吳廣為假王,決定“主力西征,偏師略地”,推翻秦朝的統治。但是,吳廣在進攻滎陽時,久攻不下,大軍西進受阻。陳勝見形勢不妙,於是派周文為將軍,率兵繞過滎西進攻秦,周文大軍勢如破竹,一直打到離咸陽只有百餘里的戲地。秦二世得知起義軍兵臨咸陽,急忙召集修建驪山陵墓的囚徒,臨時組建了一支隊伍,戰鬥力非常強悍。雙方激戰十餘日,周文因為寡不敵眾,拔劍自刎,陳勝西進再次受阻。

    周文失敗以後,圍攻滎陽的起義軍將領田臧因為吳廣意見不合,他竟假借陳勝的命令殺死了吳廣,圍攻滎陽的起義軍全軍覆滅。陳勝因此,失去了一個得力的幫手。其實,陳勝稱王以後,他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改變。比如,陳勝在稱王以後,有一個同鄉去找他,因為叫了他的小名,陳勝身邊的人為了討好陳勝,說這人有損陳勝的威嚴。陳勝聽後很不高興,因此,將自己的老鄉給殺了。很多人認為陳勝,隨便亂殺人,而且還是自己的同鄉,已經違背了當時“苟富貴不相忘”的誓言,很多跟隨他的朋友都逐漸離開了他。所以,陳勝派往各地的將領也紛紛稱王,起義軍很快被孤立。秦朝抓住機會進攻陳縣,陳勝的起義軍潰不成軍,被迫撤出陳縣。陳勝退至下城父,召集隊伍準備反攻的時候,陳勝的車伕莊賈,因為被秦將章邯收買,殺死了陳勝。所以,陳勝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遂瓦解。

    不過網上也說了他失敗的原因,第一:陳勝稱王以後,地位開始膨脹,有點瞧不起人了。以前說過的話“苟富貴不相忘”被他拋在了腦後,跟隨他看不到任何希望。第二:為了防止他人犯錯,陳勝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過,專門建立了督察機構。據說,只要這兩人不高興就會被抓起來,根本不用審判,兩人就擅自懲罰,所以導致很多人不滿。綜合就這兩點,人們開始背叛他。最後被自己的車伕殺害,也是因為陳勝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了。陳勝不像劉邦那麼能容忍他人,且劉邦比較信任手下,打江山的時候,很捨得錢財,也有不離不棄的溥儀幫他出謀劃策。然而陳勝一個也沒有做到,不能團結人民大眾,他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 11 # 花千樹59188

    為什麼陳勝被車伕殺。主要因為1,他敗了。手下不願跟著他受罪。2,陳就是一農民,手下的人不服他的人品能為。3陳在個人的小的修養上有問題,對待下人不好。4,陳過於託大,不知防備。5,陳的內部管理體制上有問題。

  • 12 # 史學達人

    陳勝是個農民,起義之前就是給人家地主打工的一個打工仔。不過他有遠大的志向,在他給人家打工的時候,他就說過如果兄弟們哪一天富裕了,不要忘記提拔兄弟我一下。

    當時還有很多人瞧不起他,但是陳勝不和他們一般見識,他把自己比作為鴻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是他說的。後來,因為要去給秦王朝修長城誤了期限。他和吳廣商議了一下,就開始反抗了。反正橫豎都是一個死,還不如反了呢。萬一成功了,還可以青史留名。沒想到陳勝這一反,竟然成了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勢。項梁,項羽,劉邦,張良,陳平,韓信……。這些潛力股也都開始在各地響應陳勝的起義了。因為陳勝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以他的部隊發展的最快,人數也是最多的,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他就發展了上百萬人,可見大秦確實不得民心。

    陳勝手下有個叫周文的將領,他在陳勝這裡拿了一個可以招募士兵的任命書,就開始,殺向了大秦的都城咸陽,這一路上週文從單槍匹馬,到發展了幾十萬人,一路上無一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當他們打到戲水的時候,遇到了秦末名將章邯。戲水距離咸陽成還有幾十裡地。章邯帶領一批修理秦始皇陵墓的囚徒,大概十萬人,來抵抗周文的大部隊了。周文被打了一個落花流水,接二連三的失敗。最後,周文戰敗自殺。章邯開始發動反攻,然後殺死了陳勝的得力干將吳廣,起義軍開始進去低潮。

    這時候的陳勝,因為起義比較成功,他開始膨脹了,雖然現在的起義,遇到了點小麻煩,但是,他覺的還不至於到了自己要失敗的地步。

    說實話這時候陳勝急需人才來輔佐自己,可是,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時候還真有人才來投靠他,這個人就是秦末名仕張耳。知道張耳有多牛嗎?他跟著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混過,是信陵君曾經的門客。劉邦就很仰慕張耳,到了劉邦當皇帝后,他還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給了張耳的兒子。

    張耳這麼大的大咖,陳勝當然聽說過他的名字。剛開始陳勝對張耳還很客氣,可是時日已久,他們兩個發生了分歧,陳勝想稱王,張耳不同意。他告訴陳勝現在局勢不穩定,稱王對你沒好處,正所謂樹大招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可是陳勝不聽,還把張耳給打發到趙國去了。

    陳勝宣佈稱王了,這下好了,這麼多起義軍,章邯正不知道先去滅誰呢,既然你陳勝稱王了,我就先滅你吧。

    章邯帶著大軍殺到了陳勝這裡,陳勝因為沒有多少可用的人才,和章邯打仗又打不過,所以,他只能逃跑,在逃跑的路上,他的司機莊賈整天提心吊膽,沒有一天好日子過,他不想過逃亡的生活了,就把陳勝的腦袋給砍了下來,去秦軍那裡換取好處去了。

    就這樣當初不可一世的陳勝死在了車伕的手中。其實陳勝輸就輸在了自己自傲自大上,他不懂的隱藏自己,得失便猖狂。所以,最後被章邯逼的無路可走,死在了車伕的手裡。

  • 13 # 五味社

    沒有當王的命,卻得了當王的病。

    一,陳勝當王前,曾和同鄉說“苟富貴,勿相忘”。真當王后,同鄉找上門來,陳勝卻恥與他為伍,甚至厭惡他直呼自己小命。最終,陳勝因讒言殺了他的同鄉。正所謂“寡信而失人心”,失了人心,離失天下也就不遠了。

    二,陳勝親信朱房和胡武,派他們監視群臣。朱房和胡武憑著陳勝的信任,任意妄為,剷除異己,而陳勝對此不管不問,“親小人,遠賢臣”,更讓陳勝變得孤立無援。

    三,陳勝起義後,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比如張耳、陳餘、孔鮒、呂臣等,但陳勝皆不重用他們,甚至處處防備著。“不能知人善用”,寒了天下人的心。陳勝起義後期,他派往各地作戰的將軍紛紛割據稱王,張楚政權土崩瓦解。

    陳勝被擊敗後,後被車伕所殺,據說車伕收了秦朝的賄賂。

    雖然陳勝起義失敗了,但陳勝點燃各地反秦之火,三年後,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 14 # 一個人的歷史

    對於陳勝吳廣起義和對陳勝本人是否是個農民出身,我是心存疑惑的。能夠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話的人,說他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我是不能相信的。在一些史學家的分析著作裡,也提到過陳勝的出身問題,相對可信的是陳勝出身六國沒落的貴族家庭,在小的時候時受到過教育,後來秦統一六國家道中落,陳勝才從貴族變為了平民。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時,對大家說延誤了工期是要殺頭的,而事實上會收到處罰,但是罪不至死。因此陳勝吳廣利用謊言欺騙了這幾百個共患難的“兄弟”,讓他們為自己賣命,已達到自己稱王的目的。燕雀被鴻鵠所利用,成為了陳勝王的馬前卒和炮灰。陳勝吳廣打響了反秦的第一槍,但卻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他們並沒有笑到最後,他們只不過是六族復辟勢力死灰復燃的導火索。吳廣之死按照史料記載,很可能是陳勝的授意,目的就是保證自己的權力。需要人的時候是稱兄道弟,有了利益就各奔前程算是好的,陳勝的做法是有了利益就刺刀見紅、背信棄義。這樣的人品和胸襟,就註定了陳勝的敗亡也會很快,張耳做為名士投靠陳勝時,就看出了陳勝其人心胸狹窄、不能容物,終難成就大業不是可以託付之人,因此才離陳勝而去。陳勝手下的骨幹將領也先後稱王背叛,陳勝變得越來越暴虐嗜殺,同時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形單影隻、孤立無援了。陳勝面對秦國最後的名將章邯陷入了苦戰,最後死在了自己的車伕莊賈手裡。莊賈這樣一個小人物,趁著陳勝熟睡的機會一擊得手,之後便到章邯處請功領賞。陳勝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死的如此窩囊,千防萬防、家賊難防。

  • 15 # 深度工場

    陳勝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個月時間,就攻克多座縣城。隨後在很短時間內,部隊就發展到了數十萬人。

    陳勝本來是一個貧困青年,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本人,也沒有一個領導團隊。隊伍發展又過於迅速,陳勝幾個月時間,就從一個一文不名的貧困青年,擁有了數十萬大軍。陳勝本人開始出現了驕傲情緒,在管理上則更加混亂。

    大量投機分子進入陳勝的部隊,他們並不是真心要幫助陳勝的張楚政權,只是想乘機撈好處。由於,陳勝本人沒有足夠的班底,他的軍隊內部離心傾向就越來越嚴重。到各地的大將都各懷鬼胎。

    比如武臣自命趙王,韓廣自命燕王,周市也找了一個魏國後裔為王,自己當上了相國….這些人全部乘機各地自據。陳勝為了控制不當,開始專門找人督察所有部下的過失,稍微有不合意的,就立刻嚴懲。這卻加劇了部下們對他的離心離德,更加不再親近和依附陳勝。

    最後的結局就是,秦軍在擊敗陳勝以後,陳勝在敗退的路上,被自己的車伕莊賈殺死。陳勝起義全程也只有半年。歷經了大起大落,沒有自己的班底則是陳勝失敗的最大原因。

    打一個比方,洪秀全手下,沒有楊秀清,石達開,韋昌輝等等數千核心骨幹。突然就在一個地方帶領數百互相不認識的散兵遊勇起義,也不可能成功。

  • 16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因為陳勝這個人,性情忌刻,驕而無謀,對用人方面也是一塌糊塗,屈原所謂”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簡直就是為他量身打造。

    有一個成語叫做“夥涉為王”,其中的典故正可以說明陳勝是如何“驕”的:從前陳勝即位之初,有幾個早年間的窮朋友來找他,想沾沾故友的富貴之氣——這人只要是一富貴,什麼亂七八糟的故人都會冒出來套交情,世情冷暖,想來大家也見得多了,不稀奇。

    況且,陳勝當年在當僱農的時候,就跟這幾位窮朋友承若過:“苟富貴,勿相忘!”當時窮友們還曾笑話過他,結果沒想到陳勝還真富貴了。然而這幾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也真是不識相,一見王宮裡那富麗堂皇的勁兒,就有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這裡看看,那裡摸摸,一邊流著口水,一邊大放闕詞:“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意思是:哦喲,我們小涉(陳勝小字)果真是發達了,穿上龍袍當了個王,還蠻像那麼一回事嘛。

    接著,他們又把從前與陳勝一起種地受窮沿街討飯等革命家史全抖落了出來。

    老友見面,當然要說些從前的事兒,這也是人之常情。但陳勝現在可是萬人之上的王了,他怎能容忍自己這些丟人老底再被掀開,萬一傳出去,那王的面子往哪放?於是陳勝一怒之下,竟把這些老哥們兒推出去全斬了!

    論恢宏大度,這一點陳勝就遠不如劉邦了,劉邦就算當了多年漢王,後來又當皇帝,也從不失草莽本色,經常與老兄弟們在朝堂上開玩笑,後來還是在一場宮廷宴會上,沛縣兄弟們鬧得太過分了,有跳舞的、歌唱的,吵架的,甚至還有人拔出佩劍,在皇宮大殿柱子上亂刺亂劃的。劉邦實在看不過去了,才拜託儒生叔孫通以古禮重新編排了一套簡易版“漢朝儀”,這才漸漸有了皇家風範。

    還有一次,陳勝的岳父來看他,他也嫌老婆娘家窮,竟像接見臣下一樣接見了岳父,言行舉止,極度傲慢無禮,岳父大怒曰:“怙亂僭號,而傲長者,不能久矣!”不辭而去。

    另有陳勝的另一位老搭檔兼首席名將葛嬰,當大澤鄉起義之初,陳勝便派葛嬰獨當一面,率軍南征九江郡(治今安徽壽縣),葛嬰不辱使命,一直打到東城(今安徽定遠),遇見楚國後裔襄疆,葛嬰為求得正統,便擁襄疆為楚王。但隨後便傳來陳勝稱王的訊息,葛嬰愕然,只得殺掉襄疆,並隨即返回陳縣拜見陳勝,但陳勝還是認為葛嬰背叛了他,而將葛嬰處死。

    好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本是陳勝自己說的,可一旦真當上了王,他卻又計較起自己的“種”來。陳勝之“驕”,可見一斑。

    “驕”的最大惡果,就是使得眾將離心,諸侯自立。你想想,一個如此薄情寡義之人,誰還會繼續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幫他打天下——眾叛親離,也就理所當然了。

    結果,當章邯的大秦正規軍攻來,陳勝一敗再敗,最後徹底變成光桿司令了,他只得帶著十幾個隨從,經汝陰(今安徽阜陽)逃往下城父(今安徽省渦陽縣)。

    從這條路線看,陳勝應該是朝他發跡之地大澤鄉而去,項羽是“死亦為鬼雄,不肯過江東。”可陳勝卻沒有這種氣概,他似乎還想著東山再起呢!

    然而上天沒有再給他機會,一個寒冷的夜晚,陳勝的車伕莊賈偷偷鑽進馬車裡,給了熟睡中的陳勝一劍。

    陳勝在劇痛中驚醒,只見一張猙獰的臉龐,對他露出了死神的微笑。

    這隻飛的太高的小小鳥,終於振翅而亡,但它一飛沖天的勇氣,堪比燕雀中的鴻鵠。

  • 1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是很難得到後人肯定的。陳勝卻是一個例外,他發動起義後,獲得了四方豪傑的尊敬。後來劉邦奪得天下以後,還追封他為“隱王”。司馬遷專門把他列入只有王侯將相才有資格進入的“世家”。而農民起義的“義”字,也是因為陳勝的存在,才注入了非常正面的內容。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獲得普遍讚譽的人,當初竟然是眾叛親離,還被自己的車伕給殺掉。那麼,陳勝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陳勝劇照)

    說陳勝眾叛親離,這話其實並沒有誇張。他的那些將領中,北上征伐的武臣自立為趙王;韓廣在燕地自立為燕王;在魏國舊地征伐的周市,雖然沒有自立為王,但依然背叛了陳勝,立原來魏國後裔魏咎為魏王。後來起義的劉邦、項梁眾人,也都沒人奉陳勝為王。

    一般來說,一個將軍是最受老家人擁戴的。老家子弟就是這個將軍的嫡系部隊。但是陳勝的家鄉人都不擁戴他,顯然陳勝沒有嫡系部隊。我們又知道,司機是領導最親近的人,而陳勝居然被他的司機殺了。由此可見,陳勝確實已經走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

    那麼,陳勝究竟為什麼會混到這一步了?

    一、陳勝過早稱王,失去號召力。

    陳勝當初起義的時候,是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的。雖然這樣的混搭,風格非常違和。畢竟秦國和楚國是死對頭,就算扶蘇和項燕兩人都活著,項燕也不可能輔佐扶蘇。但是畢竟這兩個人都是受暴秦迫害的人,而且這兩個人是皇家貴族或者是貴族之後。那個時代的人,尊卑觀念是很強的。龍生龍,鳳生鳳,耗子養兒打地洞。扶蘇項燕稱王,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而陳勝這麼一個泥腿子稱王,大家心裡都有些不服。

    “不服”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也都覺得,“稱王”這件專,實在是太容易了。只要你擁有一支軍隊,佔領幾座城池,似乎就可以稱王。顯然這是一種暴發戶的心理。武臣就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做了一件稱王的事。武臣稱王,也引起了連鎖反應,陳勝的那些部下們都紛紛稱王。

    (吳廣劇照)

    二、陳勝貪圖享樂,失去威信力。

    陳勝發動起義,打下陳縣後,在那裡稱王。

    陳勝稱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他派吳廣率領主力軍進攻滎陽,派武臣進攻原趙國地區,派周市進攻原魏國地區,派召平進攻原楚國地區,實施“主力西征,偏師略地”的計劃。

    這個全國性的戰略佈局計劃,不能說不好。但問題就在於,在這個計劃中,沒有陳勝什麼事。他呆在陳縣裡,珍饈美食,絲竹管絃,整天飲酒作樂。要知道,後來的項羽,每次都是親自率領大軍前往攻城略地的。劉邦雖然貪圖享樂一些,但在樊噲、張良等人的勸說下,也能夠及時迷途知返,再次率軍前往前線衝殺。

    但是陳勝沒有這樣做。

    陳勝沒有這樣做,產生兩個惡果。

    一是部下們心裡不服。後來李自成打進北京後,派劉宗敏率軍攻打山海關,當時劉宗敏就說,大家都是做賊的,為啥你要在京城享受,我必須去浴血沙場。李自成沒有辦法,只得親自率隊前往征戰。劉宗敏這個話,實在是很好地道出了陳勝手下們的心聲。武臣為什麼在趙國故地才打下幾座城池,就急急忙忙稱王單幹,就是心裡不平的表現。

    二是軍隊缺乏戰鬥力。陳勝派吳廣進攻滎陽,在滎陽城下久攻不下,吳廣還被人殺掉。這一點,固然與吳廣能力不足有關係。但是,也是因為吳廣號召力不強。如果當初是陳勝親自率軍攻打滎陽,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陳勝吳廣起義)

    三、陳勝薄情寡恩,失去親和力。

    陳勝早年說過:“苟富貴,勿相忘。”但是他的家鄉人來看他,他卻把家鄉人關在門外。後來家鄉人在陳勝出行時,站在路邊喊陳勝的小名,陳勝才把他們領進宮中。後來,又因為這些家鄉人對陳勝進行議論,陳勝不滿,把他們抓起來殺了。

    陳勝顯然沒有處理好家鄉人的問題。其實,只要陳勝給家鄉人立下規矩,他們就不會亂說。就算亂說,有規矩在那裡,陳勝處理他們,別人也無話可說。

    陳勝對家鄉人處理不好,身邊部下也處理不好。一當了王后,他就高高在上,而且還派了兩個人專門監視部下,有什麼於他不利的地方,就嚴肅處理。這一方面是陳勝不自信的表現,同時,身邊的這兩個人也因此胡作非為。這更加增加了陳勝刻薄寡恩的形象。

    陳勝甚至對吳廣也不好,只是封吳廣為“假王”,而且,後來在吳廣和部下鬧矛盾的時候,他還有藉機除掉吳廣的嫌疑。

    所有這一切,都讓陳勝嚴重缺乏親和力。最終迅速眾叛親離,遭致失敗。

    (參考資料:《史記》)

  • 18 # 賤議你讀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俺來回答。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縱觀中國的歷史,但凡第一個起事的人,最終都只是給後繼者做嫁衣。

    從陳勝揭竿而起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他最後必定會敗亡,這是因為什麼呢?

    一個朝代到了末期,雖然腐敗、民不聊生。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面對起義軍來勢洶洶的時候,往往會迴光返照,做最後的奮力一搏。

    而率先起義的第一波人,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狠狠的撞擊著風雨飄搖的朝廷。末世朝代做出的最後反抗,在鎮壓起義的同時,也耗盡了自身的力量。與此同時,朝廷軍隊的整體實力受到了極大的消耗,地方軍閥豪強趁機崛起,他們成為第二波收割韭菜的人。

    我再在從陳勝起義軍內部說起。

    陳勝的軍隊,起初雖然聲勢浩大,有著數十萬之眾。但是魚龍混雜,陳勝又不懂軍隊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這就直接導致了起義軍內部,其實是一盤散沙。

    陳勝值得信賴的人,也就吳廣、周文,屈指可數。後期吳廣、周文戰死,陳勝的主力軍受到了重創,主力部隊幾乎被章邯消滅殆盡。這個時候,其他人趁機自立山頭,孤家寡人的陳勝,滅亡是遲早的事。

    再說陳勝這個人,雖然說出了“苟富貴,勿相忘”。可真當他飛黃騰達的時候,早就忘了這句話,給自己營造豪華的宮殿,想見他一面,很難。這種行為也很正常,暴發戶的心態我們很多人都有。

    陳勝的這種離群索居,不懂經營爭取的思想,給我的感覺就是過一把癮就死的心態。從起義開始就沒有正確的戰略規劃,也沒有形成人才的向心力,手下能拿得出的謀士武將,幾乎沒有。沒有人才凝聚力的領導,只能曇花一現。

    綜上所述:

    1.秦國實力尚存2、陳勝自身因素,沒有正確的戰略計劃、沒有人才智囊庫、開始享樂主義。陳勝最終被部下殺掉也是合理結局。

  • 19 # 史海爛柯人

    王侯將相雖然不一定是與生俱來的,但有些人卻終究沒有稱王封侯的命。曾經不信命的陳勝,雖然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起義,可終究還是沒有長久富貴的命,在他剛剛嚐到“富貴”滋味不久,便已經眾叛親離,成了刀下冤魂了。

    陳勝與吳廣,是秦末農民大起義的領導者,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農民起義領袖。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公元前209年時,陳勝和吳廣領著九百名戍卒前往漁陽,去承擔戍邊任務。結果,路上遇到大雨,延誤了日期。

    按照秦朝的法令,延誤日期是要殺頭的。結果,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商議後,決定鋌而走險,索性揭竿而起,與暴秦對抗。當然,陳勝、吳廣之流,雖然知識水平不高,倒也頗有謀略,用在魚腹藏字的形式,宣揚“大楚興,陳勝王”,博得了人們的信任。

    秦朝的苛捐雜稅和徭役負擔,早已令人苦不堪言。所以,這些延期的人們,索性也就跟著揭竿而起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各地百姓也紛紛響應,一時間,陳勝和吳廣的隊伍,成了令秦朝惶恐的力量。

    然而,陳勝的輝煌卻並未能延續太久。在接連的錯誤決斷下,陳勝自己也逐漸被孤立,還失去了吳廣這位左膀右臂,最終起義軍在章邯的打擊下,屢屢挫敗,導致自己也被車伕所殺。

    陳勝最致命的一個錯誤,就是過早地陶醉於眼前的勝利。

    大澤鄉起義之初,形勢發展非常迅猛,各地百姓紛紛響應。然而,隨著起義軍隊的壯大,陳勝竟然真的公開稱王。

    陳勝之所以被擁戴,主要是因為他宣揚著討伐暴秦的口號。可是,一旦陳勝稱王,便意味著他已經凌駕於曾經的生死兄弟之上。誰都不是傻子,陳勝的這一做法,說白了就是下一個暴君而已。

    據說,在陳勝稱王后,曾有一位舊友前來找他,但卻沒有“禮數”,在“宮殿”裡隨便走動。結果,身邊有人向陳勝進言,說著會有損陳勝的威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陳勝竟然不顧舊情,把這位舊友給殺了。

    陳勝這種蛻變,使得身邊不少人都開始脫離隊伍,以“眾叛親離”來形容,再也合適不過了。

    陳勝吳廣的失敗,還在於並不具備與秦軍對抗的能力。

    烏合之眾,魚龍混雜,或許是對這支義軍最好的總結了。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陳勝吳廣等人的反抗精神,是絕對令人稱道的。可是,作為領導者,陳勝和吳廣都缺乏軍事素養,更談不上與章邯這種一流戰將對戰了。

    公元前208年,陳勝派吳廣等人去攻打滎陽,但久攻不下後,一些部將覺得是吳廣指揮不當,索性假借陳勝的名義講吳廣給殺了。

    此後,章邯又領兵挫敗了各路起義軍,直撲陳勝。後果可想而知,陳勝根本就不是章邯的對手,只能落荒而逃。吳廣的被殺、陳勝的慘敗,使得隊伍進一步分崩離析,而部將造反也就是接踵而至的事情了。

    但令陳勝沒有想到的是,最後多去他性命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追隨他左右的車伕。當陳勝逃跑到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時,一個叫做莊賈的車伕,把陳勝給殺了。陳勝死後,被葬在了碭山。

    參考資料:《史記》

  • 20 # 文蹤旅跡

    秦朝末年,殘暴統治和嚴苛法令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老百姓的日子似乎冷雨敲窗。終於,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因暴雨而延誤了服役期限的一支戍卒小隊伍中,屯長陳勝、吳廣面臨“失期,法皆斬”。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們實現自我解放——在商議之後,打算反抗無道的暴秦。

    在精心謀劃之後,押送他們的隊伍行進到大澤鄉時,陳勝、吳廣乘機殺掉押送他們的軍官。事已至此,他們只有揭竿而起。“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一句讓歷史眼睛為之一亮的呼號,這是一句讓歷史流向徹底逆轉的振臂高呼。陳勝的號召,像燃燒的火把,呼啦啦得到響應。陳勝很快建立了張楚政權,和暴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老百姓對新政權充滿了期待。

    然而,時間僅僅過了一年多,陳勝就被其部下殺害,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今天來說說這件事。

    陳勝起兵之初,起義軍的行進是非常順利。按照《史記》的記載,在很短的時間裡,陳勝的軍隊就接連攻克位於今天安徽省宿州市以南的蘄縣、位於今安徽省濉溪縣的銍縣,隨後往北攻取了今河南省永城市以西的酇縣、今河南省鹿邑縣的苦縣、今河南省柘城縣柘縣,以及今安徽省毫州市的譙縣六縣。

    開局良好,陳勝在對當時的局勢研判之後,決定進攻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故陳國都城陳縣,從而在今安徽、河南交界處建立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在進攻陳國之前,陳勝軍已經擁有了數萬士卒,千餘騎兵,以及六七百架戰車,可以說是很具威懾力。等陳勝攻入陳縣時,郡守和縣令早已經逃之夭夭,只剩下副官郡丞。勢如破竹的陳勝,很輕鬆地破陳縣,佔據了這個戰略要地。

    在陳縣,陳勝召集當地德高望重、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召開了一個務虛會,商議下一步的動向。有人說,將軍您披堅執銳,討伐無道國君,消滅暴秦統治,光復楚國的江山社稷,真的是勞苦功高,應該為王。是呀,一想就是這個道理。於是,陳勝便自立為王,建立“張楚”——即“張大楚國”。旗幟舉起來之後,各郡縣受過苦秦盤剝的小官吏們,都紛紛把刀刃對準了自己的郡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義的火把燃燒得越來越猛,陳勝很快成為天下義軍的共同領袖。各地義軍都以“張楚”為名號,尊陳勝為王。陳勝及其他義軍很快佔領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

    勢力日益壯大的陳勝決定一鼓作氣,他準備向西進發,直取秦國首都咸陽。

    一起謀劃起義的吳廣被陳勝封為“假王”,負責西進攻秦,吳廣很快打到戰略要地滎陽。同時,陳勝又派出數路大軍向戰國時期各國故地進發,佔領被秦統治不久的故國失地。這時候,陳勝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勢頭正盛。

    陳勝雖然具有虎狼之氣、剛強堅毅,但是智慧、謀略和膽識的短板很快暴露出來。

    假王吳廣帶著數十萬兵卒浩浩蕩蕩攻向滎陽,沒有想到秦軍仍然很有戰鬥力,吳廣久攻不下,士氣大大受挫。接到報告後,陳勝派周文率領數十萬人馬迂迴到滎陽後方,直取函谷關,逼近關中。

    面臨兩面夾擊,章邯給秦二世說:“盜已至,眾彊,今發近縣不及矣。”他提議把在酈山服役的犯人整建制交給自己帶領,以抗擊起義軍。大敵當前,秦二世採納了這個建議。章邯是一個會謀劃、能打仗的帥才,在他的組織帶領下,從前的囚徒們很能打仗。

    半道上殺出了個程咬金。章邯的橫空出世不但遏制了起義軍的氣勢,而且章邯乘勝追擊,繼續東進。

    這時候,吃了敗仗的吳廣內部出現了縫隙。他手下的將領田臧以驕橫無理、不懂用兵之道為由殺了吳廣。樹倒猢猻散,吳廣的義軍土崩瓦解。

    既有內憂,又有外患,陳勝和他的張楚政權岌岌可危。

    值得一提的是,陳勝在年輕時曾對一同耕地的夥伴說過:“苟富貴,勿相忘。”這真還一句讓人熱血沸騰的名言。在陳勝起義出現困局的時候,當年的一個同伴還真的來找他。但是已經稱王的陳勝戒備森嚴,衛兵不讓他進入。沒有辦法,這個昔日的夥伴大呼陳勝的名字。陳勝不得不自己出門,把他接入宮中。本來希望已經為王的昔日好友能夠給他一些好處,沒想到什麼也沒有撈到,他便妄言亂語,不把陳勝當回事。氣頭上的陳勝直接把他給殺了。

    陳勝對當年夥伴如此殘忍,手下一個個目瞪口呆。失人心者失天下,陳勝昔日的好友紛紛變心,慢慢遠離。

    此時,章邯一路高歌猛進,攻陷了陳勝的都城陳縣。陳勝兵敗逃亡到位於今安徽蒙城的城父,結果被

    其御莊賈殺了。

    我們說,陳勝氣勢湯湯,因為秦王失去人心。同樣,陳勝之殤,也因為失去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員工辭職需要提前一個月,而老闆辭退員工只需要一次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