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幾葦渡

    成都武侯祠,武將塑像排名依次是: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

    (注:關羽、張飛是單獨祭祀供奉的。)

    這個向寵,就是《出師表》中的他!

    在陳壽《三國志》中,有向寵的記錄。

    「朗兄子寵,先主時為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後為中部督,典宿衛兵。諸葛亮當北行,表與後主曰:“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也。”遷中領軍。延熙三年,徵漢嘉蠻夷,遇害。寵弟充,歷射聲校尉尚書。」

    除此之外,並無更多的資料。

    他的叔叔向朗,也是蜀漢重要大臣。

    「向朗字巨達,襄陽宜城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臨沮長。表卒,歸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歸、夷道、巫(山)、夷陵四縣軍民事。蜀既平,以朗為巴西太守,頃之轉任牂牁,又徙房陵。後主踐阼,為步兵校尉,代王連領丞相長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統後事。五年,隨亮漢中。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數年,為光祿勳,亮卒後徒左將軍,追論舊功,封顯明亭侯,位特進。初,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以吏能見稱。自去長史,優遊無事垂三十年,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猶手自校書,刊定謬誤,積聚篇卷,於時最多。開門接賓,誘納後進,但講論古義,不幹時事,以是見稱。上自執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十年卒。」

  • 2 # 每日趣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向寵是向朗兄長的兒子。向寵、向朗兩個人在《三國志》中都有記載。能載入《三國志》,說明兩人有一定影響時局的能力。

    具體到向寵,提問中已經說到了一點,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寫了一篇表,叫前出師表。表中提出: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為什麼說先帝覺得向寵有能力呢?這件事還要追溯到夷陵之戰的時候。

    公元222年,劉備舉兵約四萬之眾伐吳,當時向寵官拜牙門將。後來吳軍統帥陸遜火燒連營,將劉備的大部分兵力都消滅了,唯獨向寵一軍幾乎完好無損。劉備當時對向寵很是欣賞。後來諸葛亮第一次伐魏時,拜向寵為中領軍,封都亭侯。這是向寵生前獲得的最大殊榮。

    公元240年,南蠻叛亂,向寵在平叛中被敵軍殺害,後屍體被部下奪回。至此向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向寵最高官拜都亭侯,如果他沒有死,應該可以做一方大將。我們可以看看當時和向寵一樣做牙門將的兩個人,他們兩個一個是魏延,一個是王平。他們都取得了比向寵更高級別的官職。而在能力上這三個人是不分伯仲的。

    先說魏延,魏延入蜀時也是一個牙門將,後來屢立戰功。劉備自立漢中王時,欲遷成都,因此需要一名大將來鎮守當時的戰略要地漢中,當時大家都認為此人必定張飛莫屬,而劉備卻選擇了魏延,所有人都不解。於是劉備問魏延:我準備選你去鎮守漢中,你有什麼打算嗎?魏延說:曹操率全部魏軍來犯,我防守,如果派個偏將帶領十萬人來攻,我就吞併了他。由此可見魏延的膽氣。後來魏延官拜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再來看看王平,王平投降劉備後最初也是一名牙門將,後來在守街亭時他表現出色,被諸葛亮加封為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後來魏延叛亂,王平平叛,又加封為安漢將軍,領漢中太守。最後和張翼、廖化並稱為大將軍,可以說是三人中最厲害的一個了。

    向寵的能力不弱,如果不是早逝,或許也能有更大的戰功。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可惜!

  • 3 # 歷史簡單說

    出師表的將軍向寵,是向朗的侄子,向朗這個可是蜀漢的重要人物,我們先來說說向朗吧。

    向朗是什麼人?

    向朗是襄陽人,他幼年喪失,是他哥哥撫養長大的,也就是向寵的父親。向朗的老師是水鏡先生司馬徽,他與徐庶,龐統,當然還有諸葛亮都十分有交情。

    他本來是劉表手下的一個縣長,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劉表病逝之後,向朗就投奔了劉備,劉備平定了荊南四郡之後,向朗成為諸葛亮的手下,督四個縣的軍政民事。(諸葛亮督四個郡)

    建安十九年,劉備入主益州,向朗就成為了巴西太守,建興元年,他擔任了丞相長史,丞相長史就是丞相府的二號人物,也就是諸葛亮的副手。

    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南中地區,向朗鎮守後方。

    建興六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街亭之敗,逃亡,向朗知情不報,所以就被諸葛亮罷了官,幾年之後,向朗擔任光祿勳。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去世,向朗擔任左將軍。

    公元238年,劉禪立張飛之女張氏為皇后,向朗以左將軍代理丞相主持了劉禪的封后封太子之禮。

    向朗自丞相長史被免之後,就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學問研究。

    我們為什麼要先說向朗,因為向寵受了向朗的很大影響,比如家世,比如教育,性格。

    向寵是什麼樣的人?

    向寵早些年就擔任了牙門將。

    章武二年,公元223年,劉備為報關羽及荊州之仇,徵東吳。但在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各營都損失慘重,而只有向寵的營完好無損,劉備也稱讚同向寵能幹。這個就像街亭之戰,馬謖各部都大敗,只有王平所部沒有問題,自然是能幹的表現。

    同年,劉備去世,劉禪登記,向寵被封為都亭侯,擔任中部督,管的是宮中的禁衛軍。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就向劉禪寫了【出師表】,就提到了將軍向寵這個人性格溫和,精通軍事,劉備都誇他十分能幹,所以大家也就推舉他為中部督,我認為,軍中的事情,你可以跟他商議一下,就沒問題了。於是向寵被提拔為中領軍。

    公元240年,漢嘉地區蠻夷發生了叛亂,向寵前去平定,混戰中身亡。他的部下就奮力衝殺,把他的遺體送回成都安葬了。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蜀國那麼多戰將,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只向劉禪推薦了一個向寵。不過我們仔細看向寵的一生,卻顯得默默無聞。《三國志》也只是在寫他的哥哥向朗傳記的時候,簡單提了一下,說延熙三年,蜀國漢嘉地區的蠻夷發生叛亂,向寵帶兵前往鎮壓。結果在混戰中遇害,將士們奮不顧身把他的遺體奪回來。

    (默默無聞的向寵)

    就算是僅有的這點記載,也是他失敗的記錄,為何諸葛亮卻在《出師表》中,對他進行高度評價呢?

    我們先來看看《出師表》是怎麼評價向寵的:“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諸葛亮的這一段推薦文字,實在值得我們後世好好學習。謹慎、得體,而又熱情。諸葛亮推薦向寵,並沒有只是說向寵的優點,並沒有只是說向寵是我推薦給你的,你得用。他先說向寵是先帝劉備看上的人。接著又說向寵是大家評價都很高的人(“眾議舉寵為督”)。然後才說出自己推薦的理由(“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然後再給劉禪做出安排(“營中之事,悉以諮之”)。

    但是事實上,我們前面也說了,諸葛亮高度評價並推薦向寵,可是向寵一生顯得毫無作為,有的一次作為,也是失敗的經歷。難道是諸葛亮看走眼了嗎?

    (諸葛亮劇照)

    我認為,諸葛亮不是看走眼,恰恰是推薦得非常得當。向寵一生不是沒有作為,而是有大作為。為什麼這麼說呢?

    前面咱們丟擲了個問題,蜀國那麼多大將,諸葛亮別的人不推薦,為什麼偏偏推薦向寵?原因很簡單,因為諸葛亮寫出師表的目的,是如何確保都城安定不出亂子。雖然蜀國有那麼多大將,但是那些大將都隨諸葛亮北伐去了,他們能不能幹,根本不需要給劉禪說。諸葛亮要給劉禪說的,是保護都城安全的人。擔任中領軍的向寵,正是這樣的人。

    諸葛亮為什麼覺得向寵是個保衛宮廷安全的不二人選呢?

    一是向寵的性格好,和大家的關係處得比較好。這樣的人,不容易和大家發生矛盾。(後來向寵犧牲後,屬下拼死把他的遺體搶回來,就是他人緣關係處得好的證明。)

    二是向寵做事穩重,軍紀嚴明。劉備組織夷陵大戰被陸遜打敗後,大家都沒命地往回跑。結果當時是牙門將的向寵軍隊,雖然也在逃,但是紋絲不亂,所以受到劉備表揚。

    (劉備劇照)

    我們都知道,京城裡都住著高官、皇親國戚。當城防司令的,如果做事很慌亂,紀律又不好,遇到危險,怎麼保衛京城的安全呢?

    所以,諸葛亮選擇向寵,肯定是很合適的。

    那麼,為什麼受諸葛亮高度重視的向寵,一生默默無聞呢?

    其實,我認為,這恰恰是向寵有大作為的表現。

    大家都知道,對於蜀地來說,劉備是外來戶,當地人很多都不服他統治。劉備去世後,有一半的郡縣都造反了,就是一個證明。

    但是向寵負責保衛京城後,京城基本上沒出過大事,沒發生過什麼亂子,這就是向寵把工作做得很好的表現,這也就是向寵的大功績。

    至於向寵後來參加平定蠻夷之亂被殺(那時候諸葛亮已去世),也再一次證明,向寵只適合京城保衛,不適合帶兵作戰。諸葛亮當年把他留在成都,而沒有帶去北伐,就是知人善任的表現。

    (參考資料:《三國志》)

  • 5 # 趙燕雲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北上漢中繼續伐魏大業,臨行前上《出師表》,在出師表中諸葛亮點名表揚了四人。四人中三位是文臣,唯一的武將就是將軍向寵。諸葛亮對其的評價是“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而且諸葛亮認為軍營裡的事情,要多向他諮詢商量,“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我們知道,張飛關羽都死在劉備之前。劉備死後,其他幾位有名戰將相繼而亡,所以常說蜀中無大將。小說《三國演義》寫了N多戰將,獨不見向寵事蹟,那麼向寵是誰?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向寵在其叔叔向朗後面也有簡略傳記。

      從傳記其中我們知道向寵是向朗哥哥的兒子。劉備時,歷任牙門將(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向寵重要的戰功是劉備為給結拜兄弟關羽報仇,親自率領大軍征伐東吳,結果被東吳陸遜誘敵深入,在“夷陵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唯獨向寵的軍隊保持完整,因此深受劉備稱讚。劉禪登基後封都亭侯,諸葛亮北伐時,以向寵為中領軍。

      延熙三年(240年),漢嘉地區(今四川雅安北)蠻夷發生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向寵平時深得軍心,屬下得知向寵被害後,返兵奮力衝殺,將向寵的遺體奪回,並護送回成都安葬。

      另據其他史料記載:向寵的祖父叫向德基,父親叫向聖傳。兄弟三人:向寵、向平、向充。向寵的兒子叫向廣居。

      另外《出師表》中說“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此處的“督”即中部督,也稱中領軍,即掌管禁軍的最高統帥,負責保障首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中領軍雖然很重要,但不是前線作戰,因而向寵就沒在《三國演義》光彩出現。

      向寵死時年齡不是太大。

      清代文學家端木埰還在為向寵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諸賢早逝,宿將只一趙雲,內治只一蔣琬,向寵、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將相之任。”

  • 6 # 叔承

    出師表當中,諸葛亮曾經提到過將軍向寵,既然提問到將軍相城有什麼戰功,我們不妨一起回憶一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寵的描寫:將軍向寵,曉暢軍事。

    四個字,曉暢軍事,這就說明相向寵在軍事方面是難得的一個人才,那麼向寵到底有什麼戰功呢?

    向寵最開始的職務是牙門將,牙門將在古代為統領士兵指揮作戰的基層軍官,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武藝,並且能夠震懾軍心。從這點來看向寵應該是屬於武藝高強的人。

    後來在劉備伐吳的時候,劉備軍隊被吳國軍隊打敗,劉備的大多數軍隊潰不成軍,損失慘重,只有向寵所帶領的軍隊完好無損,軍隊大部分軍容齊整,劉備當時就覺得向寵是個軍事人才。

    後來在建興五年,也就是公元227年的時候,諸葛亮寫了著名的出師表,在出師表當中終於提到了向寵,而這也讓向寵在所有的三國將領當中非常出名,他的出名並不是因為他有過大的功績,也並不是因為他在演義小說當中像關羽張飛那樣,有多麼多麼光彩的傳奇。只是因為諸葛亮的一篇出師表將向寵的推上了文化歷史平臺。

    過了十三年,也就是240年,諸葛亮在出師表的13年後。漢地發生一些叛亂,於是向寵急忙派兵前去平定戰亂,由於他身先士卒,在戰鬥過程當中,不幸被敵人殺害。後來就是向寵的屬下將向寵的屍體奪回的。

    諸葛亮所提到的將軍向寵所榮立的所有戰功,以一一表述。

  • 7 # 吾愛談史

    其實我們說這個三國曆史的時候,就不得不提到這個諸葛亮這個人。其實你看看這個最後蜀國的滅亡,其實跟諸葛亮有很大的這個不可推卸的責任。那我們今天不太想去說像寵這個人到底有什麼戰功,反正肯定也是跟諸葛亮或多或少有點關係的。那我今天更想去說一說這個蜀國的滅亡,為什麼說跟諸葛亮有關係原因呢?有這麼幾點?首先啊,你看當年馬謖去守這個街亭的時候呢,對吧?明知道這個碼數,這個人呢,其實是沒有什麼本事,只會吹牛的那種,但是諸葛亮呢還是給他個機會上啊,照顧下哥們,讓他去立這個軍功,結果馬謖就把這個街亭給丟了。

    另外你看那個關羽守荊州的時候,那也是諸葛亮讓他去守,關於這個人呢,本來性格上就比較孤傲,可以說不太適合就是,但是擔一擔此大任了。但是如果如果就是換一個人去守的話,也許結果會不太一樣。總之兩個人都死了,就跟諸葛亮的這個管理用人水平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是他的失誤。

    所以說啊,你看諸葛亮死後呢,蜀國沒過多久啊,沒過幾年就就被滅了,為什麼呢?因為沒有這個人才的培養,那住在一此基本諸葛亮一死我就垮了一大半。

    所以說你看蜀國的滅亡呀,就跟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是他甚至可以說他一手造成的。

    其實我們讀歷史更多的是讀這個歷史,對我們當下生活有幫助,有啟發的東西,對不對,而不是說去糾結於古人,他到底做了什麼事情?我想那些東西可能對我們當下的改變啊,其實不是特別的大,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帶著這樣的態度去看歷史的吧。我相信你關注了我,肯定會喜歡的。

  • 8 # 草民瞭望臺

    向寵如果不是出現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想必人多都不知道還有這個人物。雖然諸葛亮誇讚,並推薦給劉禪,但此人要數軍功卻是乏善可陳,在後世更是默默無聞。

    其實向寵能受到誇讚並被重用,還是有原因的,開始在劉備稱帝的時候,向寵地位也是並不高的,僅任牙門將(主將帳下偏將),一直也是沒有什麼戰功。直到夷陵之戰,他的表現才使他獲得了聲望個權力。公元222年,劉備率軍討伐吳國,結果大敗而歸,所有部隊中除了向寵的部隊傷亡不重,儲存戰鬥力外,其他部隊都是死傷慘重,可謂潰敗!因此劉備讚了他能幹,誇讚不已!這應該是他能說得出口的戰功了吧!

    後來劉禪繼位,得到重用,權力與威望一路狂升,後來諸葛亮北上,在出師表裡推薦誇讚使向寵地位很快升至中領軍。

    雖然權勢越來越大,在後主人才匱乏的時期,依然是寸功未立,最後在平叛南夷的戰鬥中犧牲了,其部下拼死衝殺才奪回了他的遺體。

    畢竟是被主公看重的人,能力必定還是有的,將士更是忠心耿耿,不然也不回某死奪回他的遺體了。或許是是常年護主,未能在一線征戰吧,所以立戰功的機會沒有了,最後隨著戰死,從此名聲也銷聲匿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變相“強迫”職工捐款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