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麼解決“喪偶式育兒”?
3
回覆列表
  • 1 # 娘娘說

    幾方面來看這個問題吧。

    首先,無論在東西方,也無論是哪個歷史時期,在大多數家庭中,養育下一代的職責往往是女性承擔得更多。女權主義者不用來提意見,我只是陳述一個事實而已。因為從哺乳動物的特性上來說,雌性是孕育下一代的“載體”,而且下一代出生後,母親要承擔哺乳等工作,天然有更多的育兒工作,也天然和下一代有更緊密的連線。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父親就可以做甩手掌櫃了。導致喪偶式育兒的原因有多個。主要如下。

    第一,獨生子女一代的不成熟。

    當下的新手父母,大多是獨生子女一代。作為父親的一方,往往自己還沒有成熟,就已經為人父了。不僅沒有意識到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在育兒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應該在新的家庭關係中起什麼作用,而且,很多新爸爸“拒絕直面”自己已經為人父、要承擔起相應責任這個事實。其實很多新媽媽也沒有準備好,但畢竟經歷懷胎十月、分娩之痛,和孩子的連線還是更緊密的,責任也相對無法推脫。所以,即便夫妻倆同樣不成熟,最終還是新媽媽無奈地承擔了大部分育兒工作。

    第二,沒有人天生會當爹。

    想要自己的先生能變成模範奶爸,最重要的是媽媽肯放手。當媽媽的,因為孩子在你肚子里長了九個月,所以從懷孕開始往往就儲備起育兒的知識了。又因為哺乳、產假等原因,一開始總是比男性更快更好的掌握了育兒技巧。於是,當爸爸們笨手笨腳地想要幫忙時,產後抑鬱的媽媽就會不滿、抱怨。

    ——連個紙尿褲都不會換!

    ——你這泡奶粉是要燙死寶寶嗎?

    ——走開走開,還是我來吧。

    就這樣,本來可能熱情滿滿,信心十足想要學習當奶爸的老公們,只好“靠邊站”。

    不會幹一方面是事實,一方面也是媽媽們過分代勞,過分緊張孩子的結果。可沒有誰天生會當爹,誰不都是從不會到會再到熟能生巧的嗎?孩子不光是媽媽的孩子,還有爸爸50%的“股份”啊。親生孩子,你怕爸爸對他們不好嗎?擔心多了。只要不是底線問題,爸爸自有自己的處理邏輯。

    放手讓爸爸去做,就是解放你自己。

  • 2 # 花朵小恬

    我們家爸爸之前也是很少陪孩子的,但是最近卻表現的越來越願意陪著孩子。來說說這種改變的過程1.愛女心切,肯定爸爸,拉近父女感情朵爸是很傳統型的爸爸,算是嚴父。所以很少鼓勵孩子,更多的是批評教育。只要朵爸在家,花朵就不會少挨批評,這樣的結果是,花朵有時候很討厭老爸。有一次,花朵對我說,爸爸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其實朵爸是特別愛女兒的,只是他的表達方式跟我不一樣。他會因為心疼女兒的書包太重,而責怪我。責怪的方式是每天早上出門,拎起書包就對我說:“她的書包這麼重,人都要背壞了。”而我每次無辜的迴應:“那我也沒辦法啊!”這樣的對話大約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天他又非常氣憤的對女兒說:你的書包怎麼這麼重,哪個小朋友的書包像你這麼重? 這次我沒有像以前一樣迴應,而是跟女兒說:“爸爸這是愛女心切,不是在說你,那麼就讓爸爸幫你來解決下這個問題吧!”說完這些,我們一如往常出門。晚上回家的時候,意外發現朵爸在幫女兒整理書包!女兒上一年級都快結束了,老爸從來沒碰過她的書包一次,這天竟然耐心地幫她整理書包,跟女兒耐心的溝通哪些書可以放學校,哪些可以放家裡,哪些可以等有作業的時候帶回來。這一幕讓我很感動。我說:“花朵,你看,爸爸厲害!這個問題媽媽那麼長時間沒解決,爸爸竟然這麼快就幫你搞定了!”那天我讓朵爸陪女兒寫作業(之前都沒有陪過),他竟然欣然答應了。雖然陪伴的過程中他竟然睡著了,但是我還是對他陪女兒這件事情表示非常開心和肯定 。這之後朵爸回家越來越早,陪女兒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2.設定提醒,意外收穫為了提醒自己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避免說教, 我列印了這麼一張紙貼在牆上:能鼓勵絕對不要打擊!鼓勵未必會讓白痴成為天才,但是能夠讓她脫離矇昧,成為一個頭腦清晰的人。但是打擊多半可以毀掉天才。沒想到,不但我自己溝通方式變得理性溫和,朵爸也開始減少批評女兒了,即使有事情也會好好說,雖然偶爾還是控制不住,但是進步很大。朵爸這樣的變化讓我真的很驚喜,我突然有了一點反思。以前我覺得是爸爸不願意帶孩子,或者說爸爸懶得帶孩子,但是我現在發現可能是我自己過分關注孩子,把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都不給爸爸太多機會表現,也不懂得經常鼓勵爸爸,所以才讓爸爸以前很少參與帶孩子。所以有時候不是爸爸不想帶孩子,一方面可能媽媽不放心,另外一方面也可能爸爸帶孩子的時候我們對他的肯定太少。其實任何人都是需要被肯定,被鼓勵,才有動力去做好一件事情。

  • 3 # 倩欣3

    我也正在經歷喪偶式育兒,實際上從孕期起已經是喪偶了。

    我認為孩子他爸的育兒缺失更多是來著客觀環境的影響。

    原因1、人為因素,滾雪球影響,一人如此,將越來越多人如此。

    孕期,我要求孩子他爸每晚講故事,因為胎兒更喜歡爸爸的聲音。起初,爸爸還是興致勃勃,聲情並茂,說得非常好。過幾天他突然不想講了,原因是他的同事也不能堅持每天講故事給他的寶寶,加上懶勁的推動下,孩子他爸放棄了。

    原因2、國家政策影響

    寶寶出生以後,爸爸只有5天的陪產假,相比起媽媽178天的假期,爸爸的簡直九牛一毛。家裡有我和孩子他奶奶,爸爸到時很放心,吃吃睡睡,假期結束就回去上班了。上班的日子更不用說了。記得歐洲有個國家,特別修改法律,男方的陪產假延長几個月,讓男人有更多時間育兒,中國要延長男人的陪產假恐怕寥寥無期……

  • 4 # 沃若之桑

    朋友小麗家境富裕,自己又生得貌美如花,性情溫和。大學期間,就讀於一所工科大學的她自然成了公認的校花級人物,追她的男生可謂多如牛毛。可最後她的選擇卻讓人大跌眼鏡,男方家境普通,相貌普通,學業也普通,唯一不普通的是做得一手好菜。某次小麗大病一場,男生專門租了一個帶廚房的民居給小麗熬藥,燉湯,炒菜,天天不辭辛勞地轉三趟公交車給住院的小麗送飯。在男生的精心呵護之下,小麗的身體迅速康復,兩人的感情也極速升溫,很快就在大學校園裡出雙入對,成了公認的神仙眷侶。畢業後,又順理成章地結為夫妻,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可愛娃娃。朋友聚會時,一眾姐妹驚訝地發現有娃的小麗依然美麗優雅,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個三歲小孩的媽媽。大家紛紛好奇地向小麗打聽保持美麗的秘訣,尤其是如何"駕馭"自己的丈夫,能讓他多多幫忙帶娃。小麗開心地分享了三點秘訣:

    1,千萬別捨不得用老公。有的老婆在生活中格外體貼照顧自己的老公,洗衣做飯拖地收拾屋子一手包辦,連老公喝水都要倒好遞到手裡。誠然,一個體貼的老婆能讓老公過得舒心安逸,家庭也會比較和諧。然而讓家庭和諧的方法並不是只有"多做家務"這一點。經營好自己的事業,讓自己保持精緻和美麗,心情愉快地和老公交流,給身邊的人帶去快樂,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隨著家務事的增加,老婆如果把所有事都大包大攬,很容易導致著急上火。到時候家庭大戰一觸即發,反而會給婚姻造成不小的隔閡。所以一定要捨得讓老公做事,夫妻二人共同承擔家務,其實也是增進感情的好方法。

    2,千萬別捨不得孩子。有的媽媽又說了,不是我捨不得讓老公幹活,而是一看到他做事情那笨手笨腳的樣子,我就生怕他把孩子磕著碰著,只有趕緊攔下他,所有事情放著讓我自己來。相信這也是媽媽們一個很普遍的心理。其實沒有人天生就會做事,天生就能當好爸爸媽媽。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學習,需要我們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從而完成得更好。捨不得讓孩子稍微吃一點苦,就鍛鍊不了老公帶孩子、做家務的能力,讓自己輕鬆一點也就無從說起;孩子和爸爸也會越來越疏遠,這樣也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所以為了更長遠的目標,千萬別捨不得孩子。讓孩子和爸爸共同成長吧。

    3,千萬別捨不得求助。有的媽媽特別好強,老公不肯幫忙就堅決不叫老公幫忙,憋足了一股勁要自己一力承擔所有的重擔。其實這種較勁大可不必。婚姻的存續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才能實現的,只靠一個人的付出終究會導致婚姻天平的失衡,最終走向崩潰瓦解。說白了,老婆在這種情況下的付出也是帶著怨恨的付出,心裡並不坦然。久而久之,老婆積怨越來越深,變成怨婦;老公甩手成性,越來越不體諒老婆。與其把自己的婚姻變得千瘡百孔,不如多多向老公求助,治癒關係。也許第一次,第二次求助時老公不肯幫忙,第三次,第四次求助他總該幫上一把了吧?另外,求助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撒嬌賣萌乃是極好的,頤指氣使可就要不得。以柔克剛才是女人對付男人的王道呢。

    女人們要懂得一個詞,叫做"沉沒成本"。它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人們通常會難以放棄自己付出過的大量的"沉沒成本", 因為它無法收回,所以只能為了後續得到收益而繼續不斷地付出。因此,多讓男人在婚姻裡付出"沉沒成本",他就會更難以放棄這段婚姻,把心牢牢拴在家庭裡!

  • 5 # 果媽和三果

    什麼是“喪偶式育兒”,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嚴重的缺失,比如父母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援。

    喪偶式育兒的造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也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父母一方必須有人需要長期在外工作。也有可能是父母一方因為夫妻關係不好,長期不願意承擔育兒責任,也有可能是,一方的理念和另一方理念不同,達成不了共識,於是另一方就不參與。

    越來越的“喪偶式育兒”的產生,有很大程度上,從懷孕到生產,媽媽的育兒責任是天職,改變不了,別人也替代不了。於是大部分男性就順理成章的認為,孩子的事兒,家裡的事兒,由女性管理,自己主管外面的事兒,互相不要讓對方操心就好。而大部分媽媽,也因為對孩子的照顧,逐漸把關注點從事業轉回到家庭,特別是孩子身上。而父親呢,反而因為孩子的到來,頓時倍感生活的壓力,以前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現在是媽媽至少是半年沒工作,有的直接全職在家,所有的開銷驟然增加,的確是很難享受到孩子帶來的樂趣。於是……就有了越來越多的“喪偶式育兒”。如果我們的社會,能給予全職媽媽更多的社會資源支援,也許能改善一下目前的現狀,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 6 # 我們都愛紅領巾

    中國女人現在有四不幸: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妻子。

    感覺自己中了其中兩條,其中就有喪偶式育兒,我打月子裡幾乎就沒怎麼見過孩子爸,天天早出晚歸,慢慢的在他看來,每天上班前跟我交代一下把孩子看好了,彆著涼了,多喝水,然後就走了,晚上回來進屋親熱一下就吃了飯躺沙發玩手機了,到點他會說你趕緊給他洗洗,在他看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他沒有覺得自己也應該行動起來多陪陪孩子。這種母親為了孩子一味付出,父親覺得有孩子他媽就夠了,自己沒必要插手。導致了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多。

    所以媽媽們不要威逼利誘強迫爸爸去帶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要循序漸進,適當鼓勵。爸爸們就會樂於參與其中。

  • 7 # 溫全燕

    看了大家很多關於該問題的反饋,除了大家提到的一方長期出差,工作壓力大等客觀原因,我認為更深層的原因是意識問題。

    大部分“喪偶式養育”的家庭的出現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養育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1.在月初正面管教一次PHP中,我們做了一個練習,練習裡媽媽因為兒子不寫作業一直在書房裡抱怨孩子不聽話大聲怒吼,同時我們也看到練習裡的父親站在門口來回跺腳,著急卻無法參與進去。

    練習結束,大家總結的時候紛紛看到了父親想參與無法參與的現狀,同時也表達真的很衝擊,每個人都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這就是忽視的力量,當我們天天生活在這種場景裡,自己已經無法看到。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生活裡勢必會引導或者創造條件讓對方參與進來。就如這位媽媽在我們學習群裡分享的這樣。

    2.最重要的一點,卻也是爸爸媽媽容易忽視的一點。

    孩子和媽媽的關係會影響他以後的夥伴關係,親密關係;和爸爸的關係將影響他的自信,和權威的關係。所以每一方都無可替代,無論那一方的缺失,都會對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產生巨大影響。

  • 8 # 火星媽媽yoyo

    關於這個話題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育兒是家庭中的核心問題,也是需要爸爸和媽媽一起共同承擔的,但是我們越來越多的看到是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我做過4年的線下家庭俱樂部,觀察並瞭解到上千組家庭個,不誇張的說80%都是以媽媽為主,不管是嬰幼兒時期,還是小學、初高中時間。

    而20%的合格的爸爸中又有一大部分僅僅是合格而已,根本做不到有效地、或者高質量的陪伴。包括有意思的是我們會專門開設爸爸主題的講座,結果前來參加的會有60%都是媽媽,或者媽媽和爸爸一起。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為什麼會存在這麼大的差異,我覺得有很多原因。

    其實我是想從自己的經歷中去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我是在孩子7個月的時候毅然決然的辭職,回家做了全職媽媽,在我的孩子出生後的一年裡,因為原生家庭教育的不同,大家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我和爸爸的感情基本降到冰點,並且不斷的產生離婚的想法,雖然沒有大的問題,但就是育兒過程中的那種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衝突,簡直讓人窒息。而我因為是老師,瞭解育兒的很多理念,所以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基本上大包大攬。孩子和爸爸之間有互動,但是在當時的我的眼裡,爸爸很多地方就是不對,很多時候做的不好。連給孩子擦屁股都會一張紙前後來回擦,種種情況簡直就是抓狂。

    以至於我們不斷的因為育兒的事情發生爭吵,孩子和爸爸的情感越來越疏遠,這樣的時間一直持續到孩子兩歲半,可以說兩歲半之前,爸爸不是不想插手,而是我的態度讓他逐漸遠離並讓我自我放逐。不誇張的說,那個時間我簡直醜到爆,焦慮到爆。去商場我能肩上揹著一堆孩子的用品,手裡抱著孩子,而爸爸在一邊兩手空空,各種輕鬆。

    什麼時候事情發生轉機了呢,我在孩子兩歲的時候迴歸了職場,雖然全職一直是兼職的工作狀態,但是真正迴歸還是用了半年的時間走出職場的迷茫區。(這個話題等我下次有時間再細細聊聊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的真正過渡哈)回來以後因為工作特別忙,經常會加班、出差,簡直忙到爆。

    我們家爸爸本身又是一個非常不願意把孩子交給老人照看的那種人,(其實是不放心)所以他就在我工作忙的時候接替了養育孩子的工作。然後你就會發現,當你沒有機會看著他忙中出亂、笨手笨腳的時候,你不再指手畫腳絮叨的時候,他會幹得越來越好,和孩子親密度也越來越高。

    所以真的是男人和孩子一樣,要放手,要鼓勵,要懂得讓自己輕鬆。

    以至於我出差,爸爸自己在家能給孩子剃頭髮、洗澡、做飯、講故事、哄睡覺,而且更重要的是男人溜娃的方式和女人完全不一樣。你簡直都不知道他會怎樣帶孩子玩。而且孩子現在是越來越崇拜爸爸,家裡排名第一的是爸爸。

    所以說不是男人做不到,而是我們給不給機會、有沒有在他給出幫助資訊和暗號是被你生生拒絕。

    當然媽寶男、完全靠老人的這種,你們永遠也體會不到自己育兒的那種心酸和快樂。

    所以孩子的家庭教育真的不是交給老人,交給幼兒園,交給培訓機構。

    你希望他/她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要以身作則,而這個家是爸爸和媽媽撐出來的那個愛的空間。

  • 9 # 真心常安

    “喪偶式育兒”的原因有客觀造成與主觀造成之分。客觀原因是指由於謀生的需要,夫妻兩人分居兩地,一方長期不在孩子身邊,而主觀原因是指有些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夫妻雙方有其中一方長期不參與孩子的教育,認為這是另一方負責的事,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撒手不管。

    客觀原因造成的“喪偶式育兒”我們暫且不說,而這後一種主觀原因造成的“喪偶式育兒”才是令本現象越來越多的原因。由於教育理念不一樣,我們夫妻常常因為孩子的養育方式而爭吵,因此為了減少摩擦,常常也會有一方釆取撒手不管的處理方式,說到底還是家庭關係的問題。

    因此要想減少這種現象,首先是夫妻雙方要有相同的育兒理念,要在孩子養育問題上達成共識。其次是制定方案分工合作,雙方都要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10 # 孩子王育兒顧問

    有人曾總結過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全方位詮釋了中國女性窘迫的生存現狀。很多媽媽紛紛表示中槍。

    如果你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如果老公可以退貨,你退嗎?

    我相信80%的媽媽不僅選擇退貨,而且可能把老公全家都退貨了,為啥呢,還不就是因為有了個雞肋老公,讓自己只能活在“喪偶式育兒”的陰影下!

    寶爸懶,下班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寶爸笨,換個紙尿褲都換不好!

    寶爸粗心,娃衣服穿反了都沒發現!

    寶爸大條,娃發燒了他還在喝著小酒!

    總之,一無是處!在家還不如一個擺設!

    童姐想說的是,

    這個“一無是處”的老公是你們自個挑的啊!

    一點優點沒有,當初為什麼嫁給他啊?

    吐槽他們,是不是也得順便吐槽一下自己當年腦子進水了?

    這些在育兒中嚴重缺位的父親們,

    百分之百都是人渣?

    從頭到尾一點可取之處都沒有?

    我們在吐槽寶爸的時候,

    是不是也誤傷了一大批原本想帶娃,

    但是被我們那張愛叨叨的嘴嘮叨得最後不想帶娃的寶爸?

    最終我們只能自吞苦果,

    在“喪偶式育兒”的路上越走越遠。

    童姐前幾天在路邊等車,旁邊站著一對帶寶寶打預防針的年輕夫婦。

    媽媽抱著寶寶,爸爸揹著一個大揹包。童姐正刷手機呢,就聽見寶媽在叨叨:“你說你能幹什麼!讓你給娃裹個尿布,一點不走心!一大早屎全都漏出來了!你就不能粘緊一點嗎!昨天就跟你說今天要打針,搞到現在才出門!”

    寶爸在旁邊沒有吭聲,寶媽更火大了:“我讓你把毯子帶上,毯子呢?!待會寶寶要睡覺,著涼怎麼辦?你怎麼什麼事都指望我!稍微讓你乾點活,一點不上心,心思都不知道上哪了!跟你說了好幾遍,帶毯子帶毯子,最後還是沒帶!你說你能幹啥?”

    寶爸這回沒忍住:“我啥都不會,你啥都會,那下回你一個人帶娃打針好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聲音越來越大。童姐的車來了,兩人還沒吵完。

    以上對話,耳熟嗎?你們家是不是也經常發生?

    孩子出生後,一邊是睡眠不足餵養辛苦而脾氣暴躁的新手媽媽,一邊是遲遲無法進入狀態,生活仍然我行我素的“豬隊友”。任誰都會火冒三丈,偶爾發洩發洩沒關係,但如果天天吵架,對培養一個靠譜的奶爸只能是反作用。

    育兒,媽媽搶跑10個月,請給寶爸趕上的時間

    雖然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媽媽懷胎十月,已經提前十個月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爸爸和媽媽的進入狀態、起跑狀態其實是不一樣的。

    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媽媽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熟悉、認識自己的孩子了。母子連心的感覺,從懷上寶寶那一刻開始就有了。爸爸是基本上到了孩子出生,才開始認識他/她。所以要給爸爸時間去適應、去學習,甚至去犯錯誤。

    媽媽在孩子出生後的前6個月,要多包容一下這個爸爸,因為他確實是不能馬上進入這個角色,而當他進入了狀態以後,孩子越大的時候,他有可能介入到育兒當中反而越多。

    尊重寶爸的帶娃方式

    媽媽和爸爸的天性性格、做事風格都不太一樣。大多數女性比較細膩,從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會更多的限制一些,用限制性的保護。

    男性比較大大咧咧,覺得很多東西嘗試一下也沒關係,所以理念有時候就會起衝突。這兩種理念其實都沒錯,孩子的成長既需要無微不至的母愛,也需要大大咧咧的父愛。

    童童1歲零兩個月的時候,還不會走路。我和婆婆都生怕他摔倒,平時扶的比較多。

    有一天我在上班,老公和婆婆在家帶娃。中午的時候,老公突然發過一段影片,告訴我:兒子會走路了。

    影片裡的寶寶哭著讓老公抱,老公不僅不抱,還讓他自己站著扶著柱子。寶寶的表情驚慌失措,小臉蛋上全是淚水。

    我看完影片,別提多心疼了,怪老公:“你可真夠心狠的!”

    老公回我一句:“他是我兒子,我會讓他摔倒嗎?放心吧,我看著呢,隨時救場!”

    後來想想,這也許就是爸爸愛孩子的方式。和母愛的無微不至相比,父愛是另一種更為深沉的表現方式。

    不雙重標準

    在帶娃這件事上,我們是不是隨時自帶雙重標準?自己疏忽了,沒看好娃,懊惱一下立刻原諒自己:“好累啊!一時疏忽也是難免的。”

    寶爸要是沒帶好娃,馬上刻薄話就出來了:“沒腦子!不上心!你就是不想帶娃!”

    童姐非常非常非常理解寶媽們想發洩情緒的心情,但是還是想提醒大家,那些嘴上叨叨叨的難聽的話,不僅給自己添堵,於事無補,時間一長,還收穫一個“甩手爸爸”。

    雖然很難,但是還是要壓著火好好溝通。允許爸爸犯錯誤,別因為他做不好就把他擋在育兒圈外。

    可以給寶爸們一些小活來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比如給孩子換尿布,洗澡之類的;創造一切機會讓爸爸和孩子親近。

    我跟你說個不是想給你家那位缺位的老公洗白,也不是隻是和大家吐槽一下“喪偶式育兒”。平時我們已吐槽得夠多,有用嗎?不如試著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給出一些解決之道。關於老公退貨的話題,有個粉絲說得很實在:

    這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現狀。另一半不完美,但也不是一點可取之處沒有。我們自己也不完美,不是嗎?與其天天嘴碎的瞎叨叨,不如想想如何連哄帶騙地讓老公多多參與育兒。

  • 11 # 我和巨嬰的日常

    原因有好多:

    1、男人普遍粗手粗腳,手重,不細心,孩子媽媽或其他幫助帶孩子的人(奶奶、姥姥等)不放心,不放手讓爸爸帶孩子,導致爸爸越不帶越不會帶,越不會帶越不愛帶;

    2、孩子爸爸工作忙,回家晚,到家孩子已經睡著,無法參與白天的育兒活動;或者回家就叫累,自顧自休息沒有精力育兒;

    3、孩子爸爸老思想作怪,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即使孩子媽媽也上班掙錢),帶孩子就是女人的工作,認為男人帶孩子“窩囊、跌份兒”,不經常、不主動參與育兒;

    4、孩子奶奶幫帶孩子的情況下,奶奶心疼自己兒子上班辛苦,育兒工作一手包辦,側面阻礙了親子交流。

    等等。

  • 12 # 陳嵐的女拳

    喪偶式育兒不是越來越多,而是一直都有,只是現在女性的聲音開始發出來了,大家關注到了這個嚴峻的問題。

    一直以來,中國傳統家庭就是養兒育兒是母親的事情,父親只負責“教”“訓”,而教訓的尺度和時間方式就很自由啦,也許十天半個月也見不著自己老子一回。比如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如果在一個傳統農村家庭,因為父母不用外出務工,孩子將來也是從事農業,那麼可能還會從協助父母親的勞作,如種田、養畜、捕魚等活動中,和父親有比較積極的互動,也算是育兒的一部分。

    但現在,大多數家庭,要麼是留下留守兒童(留守婦女),要麼即使在城市,也是將絕大多數育兒的責任推卸給母親。

    我們看到這樣的場景,天津大悅城,兩個幼童不幸從圍欄邊墜亡,訊息傳出,很多人在訊息底下罵,這媽媽怎麼帶的孩子!後來證實,是父親沒有帶好孩子,大家又圍著罵,怎麼能讓爸爸帶孩子?.......這,還能好好說話了嗎?

    什麼時候形成的這樣的可怕觀念,帶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啊?

    爸爸很忙,工作應酬吃飯喝酒三朋四友KTV打遊戲打麻將,就是沒有時間帶孩子。

    孩子對於父親可有可無,就像以前,舊式的父親也就是偶爾“教訓”一下孩子,充當一下權威,過過老子癮。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疾病、身心安全,都是媽媽的事——那說到這裡,要父親幹嘛呢?

    而對父親而言,缺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體驗,你生孩子做什麼呢?

    所以呀,結婚還是要有約定,約定財產和彼此的義務.....特別是育兒的義務.....

  • 13 # 歐陽展顏

    我家喪偶式育兒是出現在孩子兩歲前,兩歲後有所改善。經過與老公耐心溝通和我的個人體會,從男士角度來剖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新出生嬰幼兒需要頻繁進行母乳餵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媽媽懷裡,且母親有四個月產假,能夠時刻和孩子一起。而爸爸能夠摸到孩子的時候也是孩子在睡覺的時候,不需要進行什麼處理,母親就覺得父親不管孩子。

    二,兩歲以前孩子不能很好的與父親進行語言交流,所以父親不能很好的快速理解孩子的行為,那麼,相應的能夠及時做出正確反應的機率就比較低。怕總是做錯惹怒孩子,只好敬而遠之。

    三,懶癌晚期,大部分男士沒什麼耐心和細緻的心思來處理孩子的吃喝拉撒,處理起來效率比較低,佔用時間也就比較長,當然就會犯懶不做。

    兩歲以後隨著溝通的順暢以及與爸爸的接觸日益增多,這種喪偶式育兒確實得到改善,所以,我覺得有相當一部分是以上原因,他們並沒有撒謊或者說無可救藥。

  • 14 # 布丁媽媽私享會

    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讓大家都無可奈何的追逐著前進的腳步,再加上物價上漲一些環境的變化,讓一些人壓力驟增,不再那麼悠閒,這個過程裡面會忍不住的忽略了子女。

    當然,也有很多是太過於關注自身的事業,想去做一個人上人,這個想法沒有錯,只是時間點不對,孩子只有接受卻沒有選擇的機會,這才是孩子最無奈的地方。家長既想讓自己很強大不可避免的就把他們所認為的重心移動了,忽略了孩子的重點比什麼都重。

    還有一些家庭本身對於育兒教育不放心上,所以導致孩子一樣的被孤立。孩子處於一種很尷尬的環境中,怎麼都不合適。

    現狀太多,問題也多,如何去把握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 15 # 竹子至清

    我可以毫不留情地說,“喪偶式”教育,最大的因素是因為“媽媽”的縱容嗎?

    我的身邊,很多稱職的爸爸,他們有忙碌的工作,可是依然能夠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抽出碎片的時間來陪伴孩子,這是因為他們發自內心認識到參與孩子的成長是一件重要的事,一旦錯過了這個時間點,就無法挽回,沒有機會再次體驗了,所以他們會推掉應酬,儘量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孩子。

    另外一些爸爸,他們雖然工作休閒,可以定時定點下班,可是在孩子的陪伴上,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重要性。他們寧願和朋友聚會,也不想陪在孩子左右,總覺得孩子還小,作用不大,孰不知,成長過程的缺失是無法彌補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你不盡心參與,孩子大了,憑什麼跟你相親相愛呢?

    除了那些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分居兩地的不說,即使分居兩地,只要心中有意識,大部分還是會在休息的時間往“家”趕,儘量多陪伴孩子和家人。那些每天都準時上下班,天天在家待著,“爸爸”的角色卻形同虛設的,更多原因是跟“媽媽”有關。

    “媽媽”的無所不能,讓“爸爸”可以缺席,“媽媽”的親力親為,讓“爸爸”顯得可有可無,這不是女人縱容的,是誰呢?身邊常聽一些媽媽抱怨“帶孩子很累,老公啥也幫不了,讓他做,還不如自己做。”

    為什麼要自己做呢?人本來就有角色的分工,你什麼都包辦了,別人自然無所事事,如果你不給機會你的另一半參與,久而久之,在“孩子”這件事上,“爸爸”就會失去“存在感”和“價值感”。所以,女人們,請放開手,讓孩子“爸爸”的角色得到發揮,不要怕另一半做得不好,請給他犯錯的機會,這樣才有進步的空間!

  • 16 # 心理諮詢師趙迪

    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凸顯的問題。

    首先,母性確實是一種天然的力量,而且在孕育孩子這十個月的時間裡,母親和孩子已經建立了血濃於水的這種感情。等孩子出世,自然媽媽對孩子的感情會更加濃一些。

    另外,可能也是更加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媽媽比較不放心爸爸來帶孩子,爸爸本來就不會帶,越不會帶就越不放心,越不放心就越不帶。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慢慢的,不管就成自然了。

    所以,媽媽們請你們放手。其實爸爸的天性都是愛孩子的,只不過他們可能沒有你們那麼熟練,每個人帶孩子的思路可能也不太一樣,給爸爸機會讓她去體會這種做父親的快樂,也讓他有機會去體會帶孩子的辛苦。

  • 17 # 寧媽育兒

    喪偶式育兒從字面意思就不難理解,是指家庭中父親或母親有一方缺席,只有一方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但不是因為真的喪偶,只是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父愛或母愛的缺席。 造成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多的原因有: 1客觀原因。比如,父母有一方長期出差或者外出打工,長期見不到孩子,自然也無法盡到做父親或母親的責任。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流動性變大,工作壓力也大,會加劇這種狀況。2主觀原因。覺得孩子自由生長就好或者認為媽媽養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爸爸插手。 個人感覺,第二種情況居多。傳統文化認為女人就是應該相夫教子。現在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在職媽媽,付出都會比爸爸多一些。尤其是全職媽媽,有的爸爸甚至認為,既然全職了,就更應該由媽媽管孩子了。 其實,爸爸媽媽對孩子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作為母親,要讓父親有參與育兒的意識,多放手給父親。而作為父親,也該多體諒母親,主動承擔父親應盡的責任。

  • 18 # 慈妮親子心理

    兩大原因:一是進城打工,二是房價太高。

    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農村青壯年大規模進入城市,他們在初來乍到時為了打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大多隻能把另一半和孩子留在了家鄉農村,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們認為自己的根在農村,進城打工只是權宜之計,這一部分人就更不可能把家庭安在城市。所以,“進城打工”,造成了農村大量的留守兒童和活寡婦女,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劇加快,這種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這是“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多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個人認為是城市房價太高。高房價是製造貧窮和貧富差距的罪魁禍首,房地產泡沫催生了其他物價泡沫,而工資的漲幅卻存在按部就班的理性,年輕人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維持家庭的開支,這使得各種主被動加班和隱性加班,隨著房價的攀 升而大幅增加,造成了一個屋簷下卻存在著見不著面的時差。小如是一個家庭主婦,她家的常態便是孩子上學的時候,老公還沒有起床,老公下班回家時,孩子已經上床睡覺了,老公週六週日還要見客戶,她孩子的事老公全然不管;而江楓則是個滿世界飛的精英,他經常回來也是直接先上公司,開完會簽完桌上的檔案,他經常只能就地在辦公室睡上幾個小時就直奔機場,他上一次見到女兒已經是三個月前的事了。有一次他在北京有幾天的差,正好孩子放假,他的妻子為了讓他們父女倆有機會見面並多相處幾個小時,便帶著孩子一起去了北京,白天老公開會見客時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北京找地方玩,晚上一家人便回賓館房間團聚。象小如和江楓這樣的家庭,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在城市中,這類家庭的比重隨著生存壓力的上升而上升。

  • 19 # 寶貝的笨媽媽

    “喪偶式育兒”經常聽說,也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至於為什麼“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多,我想大體上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生活所迫。現在還是有大多數普通家庭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分工合作,一般由媽媽擔起育兒的全部責任,爸爸負責在外賺錢養家。這樣一來,爸爸,媽媽雙方壓力都非常大,爸爸可能為了多賺錢,會選擇去外地,也就造成了“喪偶式育兒”的現象。

    第二,夫妻一方太能幹,另一方在育兒上完全找不到位置,久而久之,也就自動退場,只剩下另一方忙忙碌碌。

    第三,有一方完全沒有責任感一說,也從來沒有和孩子產生情感連結,所以重來就不打算上場過,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不管什麼原因,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有條件時,儘量參與,沒條件時,也不應該不管不問,要不然,最終感覺缺失的不僅是孩子,還有你自己。

  • 20 # 快樂帶娃

    喪偶式育兒是指雖然父母雙全,但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父親或母親缺席,在我國的大環境下,父親缺席為多。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在傳統觀念下人們都認為養育孩子是媽媽的責任,父親只需要賺錢就可以。可怕的是很多父親也這麼想,所以把養育孩子的責任甩給媽媽,下班回家後理直氣壯的看電視、玩手機!這種情況在三代同堂的家裡尤為明顯,婆婆更是認為當爹的不用管孩子,即使當爹的要管,她也會接過照顧孩子的責任,讓兒子去休息、娛樂!

    當媽的要改變這種喪偶式育兒的情況,就需要自己適時做甩手掌櫃,多多鼓勵孩子跟爸爸一起玩耍,即使爸爸帶娃有諸多不滿意的地方也不要提醒,慢慢的爸爸就會摸索出跟孩子互動的辦法。現在我家二寶困了累了只找爸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日常生活中,是讓你開心的事情多,還是不開心的事情多?能分享給大家聽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