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在旅途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動物也知道善惡美醜,或許動物的智商不是很高,但是其中不乏有忠心護主,知恩圖報的動物。

    有些時候高智商的人類更會算計,只不過在他的算計中沒有良知。相比之下單純的動物簡單的回報,在世人的眼中顯得那麼的高大甚至只是人類的舉手之勞在動物眼中都是恩德都會去回報。這樣超出了人類的社交意識。所以看起來更加超凡脫俗,佛性十足。

    二這樣的詩句本就是古代讀書人留下的。當時生活單調所以很多人寫詩都是以物明志,所以在生活中不如意時,看到一點周圍的景物動物的一點行為就會感動不已,所以很多這樣的詩句流傳下來。

    三佛法。佛法中眾生平等,每個動物每棵植物都會沐浴佛光,修道成仙。所以都有靈性。佛法中導人向善也是用一些身邊事物通俗易懂的解釋佛法,所以更加體會到了萬物有靈,草木有心。

    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這是一樣的道理。

  • 2 # 木口子一

    萬物皆有靈,草木皆有心

    佛曰,萬物有靈,眾生平等。萬事萬物都有它獨特的靈性,一草一木都有它自己的生命。

    人與物是分不開的,物品需要人來使用,它更有價值;人需要物品來被使用,讓人的生活更方便。

    人與物之間是息息相關的,在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大量的物品,離不開花草樹木,離不開鳥獸蟲魚;因為這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因為這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

    一件物品,在使用的過程中慢慢的會產生感情,但它也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我們已經習慣於他的存在,當這些物品損壞或者丟失,我們往往會感到遺憾和傷心。

    花草樹木能美化我們的環境,淨化我們的空氣,在欣賞它的同時,讓我們感受到愉悅;在使用它的同時,讓我們感受到快樂。鳥獸蟲魚,也跟花草樹木一樣,人們欣賞它,使用它。

    萬物更迭,週而復始,讓萬物生生不息,這時人與物之間的情感,已經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它成了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不是物品離不開人們的使用,而使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物品的存在。久而久之,物品的靈性在使用中慢慢產生了;花草樹木,在欣賞中讓人陶醉,人與之可以進行心靈溝通。

    傅國湧先生在書裡說,在萬物與人之間有一條神秘的通道,一條心靈上的通道。

    物品具有靈性,花草樹木皆有生命,這跟我們的心情緊緊相連。萬物的靈性與生命是人賦予它們的。珍惜萬物,保持一顆善良的心,萬事萬物在自己眼中都富有生命與靈性。

  • 3 # Q小姐的自愈室

    有人拿儒學大師馬一浮的“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這麼一句詩來評價汪曾祺,我覺得再貼切不過了。

    即便經歷了塵世,閱盡了滄桑,先生仍保持著一顆返璞歸真的心,細品草木的四季輪迴,卻依存憐惜之情。試問,在如今這個喧囂、講求效率的時代,又有誰會駐足,看草木枯榮,觀春秋更迭?

    讀完《人間草木》一書,更覺得這份草木之心何其珍貴,關乎生活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源於內心對美的觀察和感受。 翻開書卷,彷彿沐浴在舊時的Sunny下,草木蟲鳥魚都被賦予了人的氣息,尋常的食物在炊煙裊裊中散發著家的味道,就連街邊的小玩意都透露出一股靈氣來。

    跳出這書卷,書中畫面一幅幅一幀幀,帶著Sunny的味道,意味悠遠。

    一、雅趣橫生 汪老的行文用五個字可以傳達出其精髓——平淡而有味。

    這裡所說的平淡絕非語言的貧乏無味,而是所描繪的事物之平淡,平易近人。而有味是指讀後覺得雅趣橫生,“回味無窮”。草木蟲鳥獸,四季更迭,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象,汪老三兩筆就能勾勒出一幅流動的畫面。

    我最喜歡的是汪老對梔子花的描寫,“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這野外盛放的梔子花,綻放著自己生命的意義,在自然界中活得多姿多彩,人們若是有發現美的眼睛,就能看到她的美。這短短的幾句話,加上擬人手法的運用,既俗又雅,畫面感十足,讀後讓人不禁捧腹大笑。

    再看汪老筆下的“巴根草”,“貼地而長,見縫紮根,一棵草蔓延開來,長了很多根,橫的,豎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頑強,拉扯不斷。它生命力旺盛,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冬天,將那貼地而生的瞞連帶一段根,刨下,曬乾,還可當柴火燒,你怎能不感念它?”這一小段描寫中,語言活潑,卻透露出先生對生命的敬畏,這巴根草是多麼值得敬畏,為我們平凡的生命提供了養分。細細品味這平常的事物,卻透露出頑強的生機,昭示著生命的偉大,是值得欽佩的。

    二、趣中見知 先生對草木蟲鳥獸的描寫,並不囿於介紹它本身的習性和功用,用信手拈來的經典加以佐證,讓讀者在趣味中收穫知識。

    《人間草木·關於葡萄》寫盡了葡萄的前世今生,其中為了說明葡萄藤的組織是一根一根細小的導管,引用《圖經》中的話加以佐證。趣味的文字與嚴肅的引用結合,既活潑又嚴謹,讓人閱後收穫頗豐。文中對經典的引用不勝列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還有一處令我印象深刻,是對梨花瓣的描述,“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葡萄花才像雪。

    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之月亮做的。”這樣的細節,有點較真,卻不讓人反感,反而能感到汪老賦予每一個生命美好的意味。

    三、知中寓美 汪老寫的“人間”草木,無一不美,自然美,人性美。且說自然美,“臘梅每個枝條上都是花,無一空枝。而且長得很密,一朵挨著一朵,擠成了一串。

    這樣大的四棵大臘梅,滿樹繁花,黃燦燦地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樣地熱熱鬧鬧,而又那樣地安安靜靜,實在是一個不尋常的境界。”這黃燦燦的景象躍然紙上,讓人感受到自然地魅力,生命的熱烈。這樣的自然美滲透在全書的字裡行間,讓人感受到這人間尋常事的美,美得自然。 汪老在書中回憶了許多西南聯大難以忘懷的師友,沈從文、金嶽霖、趙樹理等。他描寫金嶽霖讓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金在與同學討論哲學與文學的關係時,一邊從背後抓出一隻小動物——一隻跳蚤,一邊露出得意的微笑。一顆稚子之心,著實可愛。

    對沈從文的回憶中,談到最多的是他對學生的愛護。對其他人的描繪,在此不一一贅述。這些人身上,都散發著人性美的光芒,他們對學問熱愛,卻又包含著一顆赤子之心。人性的美,同樣是人間草木中散發光芒的一部分。

    汪老說自己非常喜歡歸有光,我想起中學時讀過的《項脊軒志》中的一句話:“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平平淡淡的幾句話,卻飽含意味,和汪老的散文一樣,平淡而有味。

    汪曾祺曾為《中國作家》畫過一幅畫,並題了一首詩。詩云:“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日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寧計故為新。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歡喜,攜歸盡一樽。”

    心中有情,寫人還是寫草木,都處處含情;心有溫暖,記事中字字蘊含著暖意。先生稱其寫作目的就是為了給人間“送小溫”,告訴人們生活是有詩意的、人類是有光明前途的。我從《人間草木》一書中確實感受到先生所送的溫度,是草木的溫度,也是人間的溫度。

  • 4 # 李正生

    回答《您對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這兩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我談談個人理解。 首先對“萬物皆有靈"這句話是這樣理解的。"靈"本意是指心靈,靈魂。在這應該引申為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都是互相聯絡的。沒有不運動的事物。所以在這可作"運動"理解。草木亦有心。可作生命理解。一切草,木都有生命,可作生命理解。這就是我的回答。轉發了。你們怎麼看我的理解回答?

  • 5 # 森嶼嶼

    您對“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這兩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

    單從字面理解的話,我個人的見解是:萬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花草樹木也是擁有獨立的感情的。我們和一切生命體共同生活在這蔚藍色的星球上,在大自然面前萬事萬物都是平底的,我們應該尊重和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可愛生命。

    萬物皆有靈:

    按照佛法上講,萬物都有成佛的潛能和靈性。萬物皆有靈是泛靈論,又名萬物有靈論、物活論。它是主張一切物體都具有生命、感覺和思維能力的哲學學說。

    草木亦有心:

    草木有本心是說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感遇.其一》中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草一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不會求觀賞者攀折,比喻行芳志潔並非為了求人賞識、以博取高名。

    儘管這兩句話出錯有不盡可取之處,但我認為萬事萬物我們都要懷有敬畏之心,我們人類不是地球的主宰,我們共處一個地球,萬事萬物為我們人類生存提供了生存資源,我們應該懷有感恩和敬畏之心。

    2020年是波折的一年,無論對於中國來說,還是全球來說,地球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鐘,我們在災難,病毒面前是多麼的不堪一擊,我們離開了地球難以存活,而地球上沒了人類依舊會運轉,甚至會因為少了人類的活動而更加生機勃勃。

    不管是兩極變暖,還是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甚至是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都在提醒我們要愛護地球,規範人類的生產活動行為。萬事萬物皆有靈,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利剝奪它們的生存權利和空間,我們人類不應也不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到動物植物身上。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才能和這些美麗的生靈見證更多的美好。

  • 6 # 國際主義老兵

    萬物皆有靈

    草木都有心

    有心則有靈

    靈心能相通

    無靈不能生

    無心不可通

    靈靈要相應

    心心才相通

  • 7 # 作者王小明

    世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也有限。要學會珍惜,延續相傳。一花、一草、一木也是相生相剋的,要心存善念。

  • 8 # 米特拉慧兒

    依據佛法,大至一世界,小至一微粒,世間萬物皆有靈性,皆可成佛;世間萬物皆有道心,亦可得道。的確,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萬物皆有情”的世界:花草會說話,魚蟲會戀愛,花鳥魚蟲會交流……有情萬物與人類人生,本性無二,平等一味,並無分別。

  • 9 # 玉你相逢

    這段時間每天都去公園和廣場拍風景照,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比去年長的茂盛。開花的樹花朵豔麗滋潤,長葉的樹葉片肥厚碧綠,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些情況看多了,我心裡就存了個疑問。正好看到這個問答,我就想說說自己的淺見,對與不對都是一家之談。我覺得萬物都是有靈性的,這不是迷信。我覺得人和動物植物都是一樣的,都是有生命的個體。只不過人更高階,會表達,而植物沒有語言能力,不會表達。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是科學家做試驗,用兩盆同樣的花,同樣的澆水,同樣的曬太陽,不同的是一盆每天受到讚美,另一盆每天受到惡語中傷。這樣過了一個月,被讚美的越長越精神,花朵越開越迷人,被惡語中傷的日見枯萎,最後奄奄一息了。可見草木亦有心哪!我們人類即是萬物之首,就要對世上萬物充滿愛心,充滿同情心。世上萬物感受到我們的愛,它們也會用它們的方式回報我們。今年我們人類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疫情,這是我們人類的劫難,我們都在家裡隔離,不能去照顧這些花草樹木,可有靈性的世上萬物確用它們的努力綻放給我們鼓勵,給我們加油,真應該對它們說一聲謝謝!我們生長在同一個地球,以後我們要相親相愛,和平共處,共繁共榮!願歲月靜好,山河無恙!

  • 10 # 劍雨1358

    我們從《生物進化樹》可以看出。人和花草是一個“老祖宗”。在進化過程中走到某一個時間點時人和花草就分道揚鑣了。

    人和花草都是生命體。自身的生物場能都與宇宙的能量聯通。宇宙萬物本質都是融為一體的。

    人有人的智慧和情感。動物有動物的智慧和情感。花草有花草的智慧和情感。

    目前,科學家已經證實蔬菜和花對優美的音樂很敏感。現在很多菜農和花農在農業大棚裡播放音樂。很明顯能提高蔬菜和花品質。

    我有一個朋友養了兩盆茉莉花(住平房)。門西邊放一盆,門東邊放一盆。門東邊那盆緊靠臭汙水桶。最後,不到兩個月靠汙水桶的那盆死了。人喜歡優美的環境。花也同樣喜歡。

    事實證明:萬物皆有靈性!草木也有心!

  • 11 # 熙澤3720

    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有靈魂的,萬物生長來天地,吸收Sunny,接受天地之靈氣,萬物才有靈。每個人都敬畏自然之心,尊重生命。

  • 12 # 綠葉小杏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這是婦孺皆知的事實。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裡面有無數的動植物和微生物,這些動植物和有益的微生物每時每刻都溫馨的陪伴著我們。我們也在這個系統裡快樂地生活著,學過中學《生物》的都懂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由於人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環境保護”的觀念深入人心,愛護自然界的一鳥一獸,一草一木,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前曾經遭受創傷的世界正在一天天好起來,我們的家園正在變得越來越美麗。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這句話說的太好了,不要以為鳥獸草木不回說話,就忽略了它們的靈性,它們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表達。沒見草坪邊上寫的警示語嗎?“別踩我,我怕疼。”“綠草如茵,腳下留情。”“小草對您微笑,請您把路繞一繞!”你善待小草,小草就會還你一片綠,同樣,你善待花卉,它們就還給你醉人的芬芳,善待小鳥 ,它就會給你唱起動聽的歌聲,善待森林,它就會給我們源源不斷地送來清新的空氣,盡職盡責地保護我們的家園,善待山川原野,它們就會還給你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反之,你如果不去善待環境,大自然就會生氣,就會瘋狂地報復你。什麼“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龍捲風”等等一股腦都來了。

    佛家宣揚“眾生平等”,萬物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億萬年,除了一些害人的東西,(如蚊蠅跳蚤)都有生存的權利,即便一些物種好像與人關係不大,如南極的企鵝,我們也不能剝奪它們生存的自由。大雪封山了,工作人員要翻山越嶺去救援猴子,因為國家不許捉猴子,在經濟上來說猴子價值似乎並不大,可人們無法容忍猴子被餓死,因為它們太可愛了,是人類離不開的好朋友,同樣,其他動物如老虎,大熊貓,梅花鹿等等也是人類的朋友。在近現代,由於歷史原因,一些物種消失了,永遠也看不到了。每人都能體會到物種絕滅(如長江裡白鰭豚的滅絕)給自己造成的心理震撼,雖然對眼前的生活沒有直接影響,那種內心的失落只有自己去體會。

    放眼宇宙,即便科學家用盡最尖端的科技,也沒有發現能與地球媲美的星體,地球仍然是孤獨的。即便有,我們也無法穿越遙遠的星空去移民。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最緊迫的事情就是保護好上天賜予我們的藍色的星球。善待地球,善待地球上所有有益的生命,維持億萬年來形成的生態平衡,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社會要發展,但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發展的同時要注意環境保護,形成“可持續發展”,這種觀念已經形成了新的社會潮流。看看我們昔日的禿山,乾涸的河灘,黃沙肆虐的大漠,等等,由於人們的辛勤治理,如今到處植被茂密,柳綠花紅,水草茂盛,鷗鷺齊飛……出現了勃勃生機,由人跡罕至的僻壤變成了世外桃源。

  • 13 # 我就是竹韻

    老子《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釋迦牟尼悟道大成後的第一句話亦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故萬物皆是生命,萬物皆有靈性。

    有兩個本人親歷的小故事正好也驗證了這個道理。

    09年炎夏,去金魚湖西岸林下垂釣,樹蔭下的水邊和風清涼、綠蔭清爽,釣的本來就是一個心情,故此很長時間不上魚也不甚在意。

    心思朦朧間忽然發現浮漂不見了,急忙提竿收線,很沉重的感覺,竿子都彎成了圓弓,可是鉤子就是不見跟隨上來,心想肯定又是掛住湖底的障礙物了。

    正準備放棄的時刻,感覺浮漂好像上來了一點,於是慢慢的用力往上提,浮漂竟然真的一點一點上來了,可是沒有一點顫動掙扎的感覺,水裡也沒有一點波動。

    這回心裡確定是掛住湖底的垃圾了,肯定不是魚,要是魚它會掙扎遊動,有動的感覺。

    隨著浮漂一點點拉上岸,水裡一團褐色的東西漸漸明晰,好像一個垃圾袋,可是在出水的一剎那我心裡一驚,它竟然動了,原來是一隻碗口大的烏龜。

    我連忙把它拉上岸,用腳踩住它,應為魚鉤還在它嘴裡,我想取下來,可是它吞鉤太深,怎麼也夠不到。

    喘息間我看著那隻老龜,那隻老龜也抬頭看我,很認真的樣子,看得我心思電轉,我突然想起了西遊記中陳光蕊買了又放生的那尾金色鯉魚。

    我回頭對愛人說,我們把它放了吧,愛人說那就放了吧。於是我拿過剪刀,貼著它的嘴巴剪斷了魚線,鬆開了腳。

    那隻老龜如釋重負,四隻用力飛快地爬進了湖水裡,在入水的一剎那,我彷彿看到它又回頭看了我一眼。

    至此,我再也沒有去過金魚湖垂釣,後來乾脆金盆洗手。

    17年初春,因為孩子上學搬了新家,大部分花木都隨著搬走了,因為那盆仙人掌底部已經腐爛,所以把它孤零零的丟棄在了露天的院子裡。

    半年後的炎炎夏日,因為要找點老物件,於是又去老家。開門後發現花盆還在,仙人掌果然已經死了,乾癟彎曲的不成樣子。

    我正準備扔了它,可端起花盆,赫然發現在乾癟的葉片包裹的背面,竟然生出了一顆小小的仙人掌,樣子只有花生豆大小,孤苦伶仃地在乾枯的葉片上生長著,可彷彿又帶著笑。

    我不知道它是怎麼活下來的,在如此炎熱的夏季裡,沒有根系、沒有土壤、沒有水分。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從那片乾枯的葉片上剪下來,重新栽種在一隻花盆裡,因為我知道它就是我原來的那顆仙人掌。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看來這話一點不假。

  • 14 # 0山鷹之歌0

    同意“萬物皆有靈”這個說法。有靈的“萬物”應該是有生命的萬物,無生命之物,沒有萬物皆有靈之靈。

    草木亦有心,不對。草木亦有道!

    佛家的認識是,一切可動之物皆為佛徒。其中不包括草木。

    道家不會遺棄草木,草木由一粒種子長成,有道執行其中。

    草木是否有思想人也沒法知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如同說動物看景物是黑白的,不知道是那個人變成動物以後看見的!說了算的說了算,說冷血動物無情,冷血動物也沒法跟人解釋……

    有求知慾是對的,別探索過界。三界,人、神、鬼,別探索得進入了鬼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參加工作快兩年,選擇去區政府辦做秘書還是去區政協辦研究室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