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確看到一些老師,講課跟講相聲似的,幽默風趣,學生特別喜歡。但在現在的學校,幾乎沒遇到過,問題出在哪裡?
9
回覆列表
  • 1 # 吹上來的小動物

    其實不管是教育機構還是學校內,這樣的老師都不少。只不過教育機構以盈利為前提,所以越是受學生喜歡的老師,越是能夠承擔更多的課程,讓更多學生和家長看見,當然,對他們自己而言,也能收穫更多的薪水。

    而學校則是體制內單位的一種,盈利不是第一目標,穩定才是。換句話說,只要一個老師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地上課,平時不要做太多出格的事情,那麼自然就會有自己的一碗飯。而即使一個老師講課生動受學生喜歡,也未必能得到重用。因為很可能論資排輩起來他就是個小透明。所以,除了他的學生們,其他人是不會知道他的優秀的。

    更有甚者,在學校內,你越是有才氣,越是要低調,因為你稍微高調一點,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在故意炫耀。怎麼看你怎麼不爽。

    當然,在很多優秀的學校應該是不存在上述情況的,我說的是一般性的中學。可是真正最優秀的中學,請的老師應該每一個都不簡單,也就不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了。

    此外,教育機構的課程必須生動有趣,才能留得住學生。至於生動有趣是不是代表教學效果好,這個就不一定了。有的老師的確功力深厚,既能把握到知識點,又能講得妙趣橫生;但還有部分老師,水平不夠,段子來湊。說說笑笑一節課過去了,雖然講不了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但部分學生也會喜歡。畢竟這樣壓力小。

    作為教育來說,要是以盈利為目的,那麼老師費盡心思討好學生那幾乎是一定會出現的場面。而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願意認真學習,很多人更願意聽故事閒嘮嗑。自然也就會出現這樣的老師。

    這些老師好不好,我們今天是無法評判的,也許要等到很多年以後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了,才能慢慢去思考這個問題吧。

  • 2 # 陽光數學小升初

    一句話:沒有升學壓力、沒有考試壓力!

    告訴你,陽光老師我上課跟說相聲似的,坑蒙拐騙四樣基本功信手拈來,一節四十分鐘的課能扯35分鐘不帶重樣的,為什麼留5分鐘?我怕自己驕傲。我曾一度懷疑,我是被教書耽誤的相聲演員,我能進德雲社跟郭德綱說相聲。

    不敢說每個學生都喜歡,的確能俘獲四分之三的人的心。可是我能這麼上數學課嗎?不能啊!這麼上課,學習成績肯定上不去,這樣的課堂只能適合非考試科目。數學課還是要一本正經地上:引入、新授、練習、總結。重點要把握,難點要突破。中等生要多講,學困生要多練,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生動!

    萬一期末考砸了,校領導要找你談話、績效要扣錢、家長要質疑你的教學能力,時間一久,被貼上不會教書的標籤,一輩子就被人看扁了。

    教育機構不一樣,以盈利為目的,怎麼盈利,報名學生多就盈利,所以怎麼吸引學生,除了一般教師必備的素養,還要花些小手段,吸引學生的興趣,對於小學生,是不是地發點小禮物。

    當然,我說這話也不是想要貶低教育機構的老師,畢竟大家也算同行。教育機構也有好老師,甚至比學校老師教學能力更強、業務更精湛。

  • 3 # 贏在高三

    補品廣告做的好,但是比不上五穀雜糧;飲料好喝,比不上喝水健康。同樣道理,輔導班的老師風默有趣,真實水平未必能比得上在職老師,學習效果也很難比的上在學校學習。

    十幾歲的少年,總愛接受一些新奇的東西,總愛聽一些輕鬆的話題,於是一些“大忽悠”、“段子手”就“粉墨登場”了,他們為了迎合學生的需求,甚至在備課過程中,重點準備一些“段子”,贏得學生的歡心和喜愛,而教學內容和質量,則不是主要追求的。輔導機構也抓住學生的特點,把一些“名師”的“經典語錄”印在招生宣傳單上。

    輔導班的目的是賺錢,要賺錢就要留住學生,要留住學生就要會“哄”學生,他們沒有學業考評,沒有長期的監督,學生的喜歡可以說是唯一的標準。

    學校老師,也不乏各種“段子手”和“大神”,只是教育的目的限制了他們的發揮。

    最後,我想說,學習的問題,不看廣告看療效,成績才是硬道理,否則,還不如花錢去看場電影。

  • 4 # 職有我懂你

    認識一個新東方的老師,他說他上課氣氛很好,喜歡跟學生講段子,講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也沒有什麼壓力,學生也都喜歡,學生給老師的課後評價自然就高,家長也無從檢驗到底孩子一節課學了些什麼東西,既然孩子喜歡這個老師,那就繼續在這裡學,繼續續課。

    所以,你懂得。為什麼很多學生和家長就覺得外面的老師課上得好,還學得輕鬆。

    另外,外面一個培訓班基本都是小班制吧,而學校裡一個班至少都是50人左右,如果老師上課還要要求風趣幽默,氣氛活躍,那這節課就很難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甚至連紀律都很難維持下去。

    培訓班的教學只有續費的壓力,沒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壓力,沒有橫向比較升學率,普高率,平均分這些實實在在的指標,和資料。學得好,就是外面的老師教得好,學得不好,就像學校的老師不行。上課沒意思。

    不否認外面培訓班裡也有很多有水平的老師,而學校裡也確實有不少老師上課不太用心,混課堂。

    但是學校裡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很重視課堂教學的,但是個人風格有所不同,有的老師風趣幽默些,有的老師嚴肅一些,而且有時候還要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什麼。但是不能硬性要求每個老師,每節課都要很生動。

  • 5 # 九鬥學生心理

    如果課堂沒有約束,沒有考試的要求,沒有嚴格的教學大綱的限制,我想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都能變成輕鬆活潑的段子手,變成說相聲的講笑話都可以。論演講的功夫,三百六十行當中除了一些專業但播音演員,相聲演員,我想臨場發揮的能力最強的一定就是老師。

    所有科目的教學過程一定是嚴肅很認真的,老師,在授課的過程當中,可以帶入一些輕鬆的部分,但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預習,授課,總結,練習,再總結,再練習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牢固的掌握某些知識點。

    不能說課外輔導機構沒有好老師,確實有很多的老師都很厲害,但是課外輔導機構的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和喜歡,就會影響孩子的復費率和評價,這和老師的薪資會產生直接的關聯,所以老師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

    而學校的老師眼睛裡聚焦的全部是大綱、考試、知識點、習題、班級管理這幾件事。關注的重點不同,產生的行為表達方式自然會不一樣。

    沒有統計資料,只憑自己個人的感受就像某些結論,這是不科學的,不能因為你所接觸的課外輔導班的老師有一個課堂風格很活躍,就全面的否定孩子在學校內遇到的老師。

    要知道要想一個孩子獲得好的學習成績,只有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對老師的跟隨上,才最能出效果。大部分孩子在課外輔導班的補課行為都屬於在浪費時間和金錢,只不過是把老師所教的知識點重複二次學習而已。

  • 6 # 三味聊教育

    這種現象很好解釋:

    當你把"學生"看成一疊一疊的"鈔票"時,心情怎樣?

    如果"學生”站在你面前,就是一大堆的“責任”,心情又會怎樣?

    校外教育機構和學校相比較,二者的"教育"目的是根本不一樣的。

    校外教育機構不是社會慈善機構,它開辦的唯一目的是賺錢。沒有誰給他們升學壓力、成績壓力。就算他們有時也講究點"學生成績”,但完全出於"保持生意”之需。

    所以,校外教育機構,在選用"教師"時,教學水平不是主要標準,能否讓學生開心才是更重要的。

    校外教育機構的老師,也要備課。但他們基本不會過多考慮學生學得怎樣了,系統知識掌握得怎樣了,而是考慮如何做到讓學生上課更開心。

    因此,"相聲"型教師必定會得到校外教育機的重用。

    其實,學校老師也不乏"幽默風趣"者,只是肩上沉重的"責任"往往不容他長期這樣去做!

    學校老師不象校外培訓機構人員,必須對學生長期的完整的學習過程負責。一般,一節課有固定的教學任務,必須按時完成,不能欠賬,欠賬沒人幫你還。偶爾逗學生開心一下還可以,多了,教學任務肯定完不成。

    總之,"三味"認為:

    校外教育機構的課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還請家長們用"教學實效"看問題,更實際。

  • 7 # 中小學英語精修

    又來拉仇恨嗎?腦子正常一點的人都知道,學校的老師一個人每天會對100名學生,有些科目會更多,一個人教一個級都有,而每間學校的進度又不同,名校會拼命趕課,普通學校同樣每節課都擠得滿滿的,你還要求老師每天蘋果香蕉滿天飛嗎?

    講課生動就是好老師?你要看看怎樣個生動法啦 。補習機構的老師一對一,一對二三五的,幾個生完全沒有壓力,花十幾萬只考兩百多分的都有,難度你會覺得那些錢值嗎?還有,生不生動跟成績好壞真是兩回事,別那麼膚淺好不好。

    真正做過老師的都知道,講課生動是做出來給別人看 ,公開課夠生動了吧,但往往最低效率就是公開課,連主要的內容都上不完,就是表演表演,公開課完了,又會迴歸到平時的本位,一大堆的知識往腦子裡面塞。

    老實說,如果你覺得補習機構裡面的好老師多,學校的好老師越來越少,真的建議你以後不要去讀書了,直接去補習機構讀 ,然後去考成人高考,可能成就會更高。

    學校老師與補習機構的關係,就象醫院的醫生和赤腳醫生。你去大醫院治了一段時間,效果不好,但在外面卻好了,但當中是有些因素的,不一定就代表醫院沒效果, 同樣道理也會存在的,在外面治不好,到醫院就治好了。一半是運氣,而另一半要看你的眼光。還要靠自己呢。你說在外面補習的人成績比在學校的好,可能有,不過他是主要的東西從學校學,在外面加強的,那主要的功勞還是學校。而現在的人就是錢包癢呀,在學校不好好學,就是要花一筆大錢在外面才有點效果。別又怪老師課上不講課下講了,都是自己不爭氣,你學不好,還有很多人學得很優秀呢。

  • 8 # 愛數學做數學

    不可否認,好老師哪裡都有,教育機構有,學校內同樣也有。

    題主看到一些老師,我想應該是教育機構的老師,這些老師中不乏幽默風趣者,特別吸引學生,口才好,段子一個接一個,也能和講課內容配合。最關鍵的是,教育機構在上課時,是會允許家長旁聽,所以經常在候課區,有大量陪伴孩子來補課的家長,老師在教室裡,也知道外面有家長在看,必定會想辦法讓課堂活躍起來,至少表現上熱鬧非凡,因為實質性的結果,即考試分數並不是馬上就顯現,即便是分數一時不理想,託詞也多,什麼一週只來一次啊,學校課堂才是重點啊等等,總之一句話,我講的很好,你自己沒學好。如果考好了,那絕對要歸功於自己,因為培訓機構就需要這樣的宣傳樣本,例如經過某老師培訓,某學生從上學期80分一躍到110分,而學生背後,既有機構老師的努力,更多的還是學校老師的努力,被無視了。

    題主一般看不到學校老師講課,除非教學開放日,或者你要求旁聽,但也不可能很長時間,所以接觸到的學校老師講課機會並不多,再加上學校老師是沒有宣傳自己任務的,每個老師除了教學,還有一堆非教學任務,哪有功夫磨嘴皮子?以我自己為例,我是非常歡迎本班家長隨時進教室聽課,只要來之前說明時間,我好準備茶水椅子並通知門衛放行。結果兩年多時間,沒有一個家長進來聽我的課,教室大門永遠敞開,卻無人來。而我錄製的一師一優課影片,也公開網址給家長,點選率就……不提了。

    我的同事中,有非常多的上課風趣幽默的,但不會講那些段子,因為畢竟學校課堂是有著嚴格操作規程,不能老師想講什麼就講什麼,集體備課基本確定本節課內容,教案也是集體寫成,個人風格一般只隨著講課過程而展現,達不到培訓機構那麼高的自由度。

    所以說,視線侷限下,題主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但事實上,我始終認為,學校老師教學水平、個人魅力,均遠超過培訓機構老師。

  • 9 # 格鬥家風雪武士

    培訓機構老師VS學校體制內老師大家好,我是風雪武士,專注於教育領域熱點問題的研討,今天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社會上培訓機構的老師與學校內老師授課的差別在哪裡。

    我們的成長伴隨著老師的陪伴,可以說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的遵遵教導。除了父母以外,老師就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培訓機構的老師工作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講課!他們不需要去管理學生的其他方面,不需要去考慮授課以外的內容。雖然現在很多培訓機構打出了“保證提分”的硬氣口號,但是那只是個別以提分為目的開辦的機構,大部分培訓機構僅僅是講課。這樣的話,培訓老師講課完全放鬆,沒有過多的擔憂擾亂,他們可以將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完全發洩出來,講課講的好對培訓機構的名氣推廣是有幫助的,因此就出現了很多出名於網路的激情洋溢的培訓老師。很多培訓老師是兼職作業,講完課就可以下班了,真的做到輕輕鬆鬆上班,開開心心回家。在放鬆的狀態下最容易展現出最自然、最完美的狀態。

    反觀學校裡的老師,他們受制於體制機制,對於工作本身的穩定沒有那麼多顧慮,只是他們需要管理班級和學生很多方面的事情,包括分數、紀律、安全、生活、精神狀況等等方方面面,心中要考慮的太多了,並且講課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學生考試取得高分,說白了就是應試授課,自然講起課來沒有那麼大的熱情、激情。當然學校裡也有老師將課程講的栩栩如生、風趣生動的。

    還記得大學裡有位市場營銷課的老師講起課來聲音抑揚頓挫、表情豐富,非常吸引人,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經常趴在窗外聽的如痴如醉,我也是其中之一,距離他的課堂幾百米遠都能聽見他生動的聲音。其實我們聽的不是講課內容,而是他的那份激情。

  • 10 # 辛哥物理

    這個很好理解,教育機構的辦學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賺取輔導費用,商業化比較明顯。他們為了提高自己機構的知名度,為了能招到更多的學生,自然會採用各種宣傳手段。而老師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代言人,這樣教育機構就會把那些講課生動,能忽悠學生的老師,用各種方式進行宣傳。這樣我們就在媒體上見到了好多這樣的講課生動,幽默風趣的老師。這樣你覺得輔導機構的老師講課好、講課生動就不足為怪了。

    而公辦學校都有一定的招生政策,或者畫片錄取,不需要為生源絞盡腦汁,也不需要做商業宣傳。學校的目的是教書育人,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這種情況下,自然就不會把過多的精力用在商業宣傳上,用在忽悠學生、投機取巧上。

    所以大部分公辦學校的老師都是比較本分,大部分的精力都是用在教學上的。相比較而言,還是上公辦學校比較靠譜,在公辦學校接受的是教育,而其他教育機構進行的是培訓。教育和培訓意義截然不同,各位讀者可以自行斟酌。

  • 11 # 決勝網

    其實不管是學校,還是教育機構裡,都有一些老師的講課是十分的生動有趣的,但是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定位不一樣,學校並非是盈利性的機構,它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而培訓機構的最終目的,是透過本身好的教學活動氛圍,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讀,增加盈利。

    通常在一所教育機構,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盈利,必須保證師資隊伍和教學內容的質量。首先教育機構會不斷地打磨現有的課程,引進當下國際最流行的先進教育理念,並根據現有的課程教學反饋,來不斷地進行教研活動,獲得最好、最優制的教學內容,全面的展示出來,贏得家長的肯定;

    其次教育培訓機構還會嚴抓教師的教學表現,包括教師的儀容儀表、教學語言和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語言,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嚴格考核制度,不僅如此,大多數的教育機構還會定期送教師外出培訓。如此,家長對於培訓機構教師和教學內容的接觸更多,對於老師的印象自然就好,會誤認為教育機構的老師更很受學生的歡迎,其實任何學校都有優秀的教師和普通教師的。

    目前在大多數的學校內,由於國家對於教育的大力支援,教師隊伍的師資力量也一年年的強大起來,其中不乏有一些講課十分生動有趣的教師。但是當下每個課堂中學生數量都在40人左右,增加了教師的課業壓力,教師不可能每節課都講的生動有趣,還要注意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生最終表現情況都透過成績單來展示,所以不管是教學的過程,還是教學的成果展示,家長對學校教師的瞭解途徑相對於更少一點。

    不管教師的課堂是豐富多彩的,還是嚴禁肅靜的,只要教師能夠將正確的知識,教授給了學生,學生能夠愉快的掌握,都是極好的,都達到了教育的最終目標。

  • 12 # 文軒閣

    這個“多”與“少”是如何得來的?我怎麼覺得這個問題有為培訓機構做廣告的意味呢?

    補課老師也好,學校老師也罷,都想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接受知識,這一點是共同的。

    至於說培訓機構老師講課學生願意聽,筆者不否認,肯定有這樣的老師存在。但是說學校這樣的老師少,我就感覺有故意貶低公辦學校老師之嫌,我說我講課學生就愛聽,你相信嗎?

    公辦學校老師有多少?培訓機構學校老師又有多少人?你透過孩子接觸了幾個老師?教師隊伍歷來都是藏龍臥虎,能因為你家孩子遇到個別善於講課的老師就”以點代面”。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由於培訓機構商業化運作,很多機構採用了學生考評老師的機制,老師講課必須要迎合學生。也就是說,學生愛聽不一定有多大的教學效果。

    由於培訓機構的教學成績要靠學校考試才能看出效果,培訓效果到底如何很難評估,很可能的是老師為了迎合學生而犧牲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培訓機構的首要目標是要學生說好,而學校則必須教學實效第一。

    當然,公辦學校的確存在這那種教學方式方法老久舊的老師,他們工作積極性差,敷衍了事,只管講了,不管講好,教學效果很差。

    任何事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公辦老師中也有很多教學效果好的,培訓機構也有很多幹脆不懂教學的。並不是題主所說的那種情況。

  • 13 # 途蟲的百味人生

    不少人有這樣的感覺,問題在哪裡?

    說說我的兩點看法。

    第1,機構和學校上課環境不同,學生層次不同。據我所知,不少機構招收學生時,是要進行考試分班的,有基礎班,提高班,培優班,火箭班等,基礎薄弱的學生在一起,基礎很好的學生在一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材施教,這大大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容易互動,加上培訓班人數較少,老師更容易關注到每個學生。

    而在學校,情況就不一樣了。以我們學校為例,最近幾年不分重點班,基礎特別好的學生與基礎特別差的學生在一起學習,老師講的內容,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這大大增加了老師的教學負擔,上課針對性和效果減弱。因材施教,真的很難做到。我是教數學的,對此感受很深。同時學校每個班級人數較多,這與培訓機構不太一樣。學校老師要面對中考,高考,要進度,所以課堂可能沒那麼"快樂因素"。

    第2,機制的原因。機構的一些老師可能比學校老師更拼命一些,因為培訓機構是追求利潤的,要業績,同時也有激勵機制,所以一方面要想辦法提高學生成績,另一方面還要學生喜歡,吸引住學生才能讓家長樂意掏錢培訓。相對而言,學校追求的是升學率,老師也會比較拼,但對於是否讓學生喜歡,沒有機構老師那樣迫切。

  • 14 # 地震博士

    一些教育機構的好老師,講課生動很受學生喜歡,學校內之所以很少有這樣的老師,和教授內容不同有關!

    考研名嘴張雪峰口才了得,知識面很寬,的確使他將考研輔導變成單口相聲,深受學生喜愛。成為了考研界的網紅。但是,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一方面張雪峰輔導的只是考研院校選擇、專業選擇和備考策略等較為宏觀的內容。因此,他可以巧妙的處理成一個又一個段子。另一方面,他授課的時間較短,也容易將講課內容不斷打造,最終成為單口相聲。

    而大學之內進行專業課講授的,特別是高等數學和英語這樣的考研硬課。一方面內容龐雜,從而使得教師不可能處理成段子,畢竟這些涉及到考研的微觀層面。隨意處理,一旦造成學生學習不紮實,即使只是丟幾分,也會造成巨大影響。同時,這樣的課程的容量較大,甚至不是幾十個課時能講完的。因而教師也無法將其打造成單口相聲。

    總之,學校裡面的專業課和公共課等必須嚴肅認真才能學好,與張雪峰的考研院校、專業選擇可以輕鬆幽默就學好完全不同!

  • 15 # 曉題大作

    1、首當其衝,非市場化的機構消磨人的追求

    商業機構的很多老師之所以受學生喜歡,因為他們一旦不受學生喜歡,就要被機構淘汰。所以基於生存的需求,機構的老師也願意精進專業水平,贏得學生的好感。

    而商業機構裡的明星教師,收入往往遠遠高於公立學校的老師,他們也更加願意精進專業水平,贏得學生的好感,更好的經營自己的品牌,獲得更多機會,帶來更多的實際利益。

    反觀非市場的公立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自身持續學習的熱情基本都取決於自己的教育情懷了。人是需要激勵機制的,很多抱持雄心壯志的年輕教師,追求也都被消磨殆盡了。

    2、體制內優秀教師缺少發揮空間

    體制內並非沒有追求教育的優秀老師。但是這些老師往往缺少發揮空間,更多的還不是收入的問題,而是教學的自由度。

    戴著鐐銬,難以施展,所以近年來,很多體制內優秀老師也願意辭職,在市場環境裡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比如杭州最好的語文老師郭初陽辭職創辦越讀館。

    最後宣告,我自己做的是體制外非應試的機構,從不承諾提高成績的機構。不是做補習培訓學校的。

  • 16 # 聖道傳說

    這個問題我也想來回答一下,也許能給一部分疑問者一些瞭解。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大概是受那個考研的指導老師張雪峰的影響吧?這個老師確實不錯,話語風趣,講解明白,對專業研究確實高於一般人。像這樣有名的培訓老師還有新東方英語培訓機構的那誰,我不記得名字了。

    他們為什麼這麼出名?因為他們是培訓機構。一方面,現在是網路資訊化時代,一旦有這種風格特異的,很容易就會在網路上被炒作起來,從而聞名於世。另一方面,機構透過對他們的宣傳炒作,可以突出這個培訓機構的教學風格,利於擴大招生。

    其實,正規的學校也有很多上課風趣幽默的老師,較聞名的有袁騰飛、石國鵬、易中天、紀連海,等等,還有很多。我相信,你我的身邊肯定有這樣的老師,他們只是沒有宣傳炒作不出名而已。比如我們這有個語文老師,他上課那就是汪洋恣肆,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滔滔不絕,學生聽得是心醉神迷。可精彩歸精彩,其教學結賬往往差強人意,難以得到更多人真正的認可。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不得不說到培訓機構與正規學校的性質了。正規學校那是有一定的教學任務要完成,有不斷的結賬要達標,有隨時的檢查要應付,總之,他們上課那限制是很多的,有一個比喻,說老師是“戴著鐐銬在跳舞”,由此可見一斑。倘若他隨意發揮,而考試結賬又排名靠後,那就難以交代了。還有不慎者,會被扣上花裡胡哨、不正經的帽子,那就慘了。

    但培訓機構老師就不同了,沒任務要求,沒結賬壓力,沒檢查騷擾,興之所至,隨意發揮,能忽悠就行,這樣的課,要是還沒有一點風趣幽默,誰還來聽?

    可能有人要問,你上面舉的袁騰飛那些例子,他們也是在正規學校裡,怎麼能做到風趣幽默生動的?這就說到另外一點了,那就是文科好忽悠,理科難。上面所舉的那些老師,都是教歷史課的,而歷史恰恰在於後人的評說,所以他們可以講一些題外的東西來發揮了。而理科講究的是縝密的邏輯思維,而非文科的天馬行空,這就是科目不同的原因了。

    當然,上課生動有趣,還有老師性格課型選擇的因素,就不說了。

  • 17 # 自在人生wub

    這是個“黑”學校、“黑”老師的很好問題啊!拉不來仇恨,頂多賺來幾下不屑的白眼,或幾句蔑視的嘲諷。忽悠誰呢?一個簡單問題,就讓你自己掌嘴:一些教育機構那麼好,為何家長拼了血本把學生往學校送,學生擠破腦袋往學校鑽,咋都不往你教育機構湧呢?

    基本觀點:學校老師絕大多數都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很多教育機構挖空心思、許以重利拉攏學校名教師去他那兒兼職而不得。兩者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不可同日而語:一個目的是賺錢贏利,另一個目的培養人才!忽悠是沒有用的,何去何從家長和學生們不是傻子。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的教學水平是長期的教育實踐磨礪出來的,駕馭教學達到藝術的高度,不僅需要努力和時間,更需要淵博和悟性。

    任何一位教師要成長為藝術大師的高度,沒有個十幾年、幾十年功夫的磨練都是不可能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豐富,見聞廣博,才有可能“語出驚風雨,文成泣鬼神”!於此同時,更要有一顆樂於奉獻,孜孜不倦的博愛之心,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敬重。

    教育機構辦學靠的是投機取巧、虛頭滑腦。他們要想方設法地挖牆角,把少數利慾薰心的教師從學校挖走,然後包裝成名師,來博取家長和學生的眼球!我們學校教育從來不跟教育機構比成績,你知道為什麼嗎?我只能說學校是實實在在的教育,來不得半點虛榮和馬虎;再說了,主管部門和社會大眾也絕不允許。

    “講課跟講相聲似的,幽默風趣,學生特別喜歡”。教學不是表演,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傳道、授業、解惑”需要認真的態度;不能為了迎合學生的口味,而忘記了自己的教育責任和教學任務。譁眾取寵、華而不實,那不是教學,是忽悠!

    忽悠小孩誰不會?可是為人師表可以嗎?當然不行。學校有嚴密有序的教育教學規章制度,有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計劃進度,更有基本的師生禮儀規範要求。教學創新是鼓勵的,但是也必須在合理合法的範疇內進行;教育科研是鼓勵的,同樣也不能和教育教學任務相沖突。

    教育機構是商業執行模式,最大的目的不是教育你的孩子成才,而是賺錢贏利。沒有孩子來上課,他們如何賺錢贏利呢?因而要想盡辦法來吸引家長和學生,甚至不惜製造出歌舞昇平得虛假繁榮來誤導家長和學生;否則的話,是沒法和專業專職的學校教育競爭的。

  • 18 # 景行說教育

    我看到一些教育機構的好老師講課生動,很受學生喜歡。但是在學校那為什麼這樣的老師很少了。

    首先,學校要求成績!不知道大家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課下的海明威永遠比課上的海明威要精彩。”學校老師現在在成績的壓力下。把自己全身的精力都用在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那麼要提高學習成績怎麼辦呢?其實說一千道一萬,最有效的辦法還是題海戰術。你不讓學生見識許許多多的題型你不會取得好成績的。說什麼提高教學的效率。我是隻是在課上講學生不做題。永遠不會提高學生成績。學校老師大多把時間用在指導學生做題上。雖然輔導機構的老師在成績方面也有壓力,但是相對在職教師的壓力就小多了。

    第二,在校的教師,學生的人數非常多。而輔導機構教師面對的只是小班化的學生。在校的教師面對著四五十個學生,輔導機構的教師。一般只是十幾個學生甚至一兩個學生。輔導機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幾乎不用維持紀律。而且輔導機構的教師把學生因材施教,分層對待。把能力相差無幾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教學時有針對性。便於老師生動的發揮。

    第三,在職的學校老師管理比較嚴格,有的學校還給教師規定了教學模式必須按照這種模式進行教學。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都有嚴格的規定。而輔導提供的教師方式的採用上就比較寬鬆靈活了。在教學語言上,輔導機構的教師也比較豐富,靈活。我記得自己在進修大本的時候。因為沒有考試的壓力當時教授給我講的那這個奇聞異事,還有好多的知識反而到現在記憶猶新,而原先為了考試強行記下的那些知識現在已經遺忘殆盡!

    第四,輔導機構的教師要有生動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來輔導,而在職的教師學校要求的是成績。他們的目的是不一樣的。輔導機構的教師會吸引學生繼續來參加自己的輔導。孩子們減輕學習上的壓力。愛上學習,愛上輔導。這樣可以擴大自己的生源。如果自己的教學不生動,而是像在職教師那樣嚴厲的要求學生,試想還有哪個孩子願意來你的輔導班兒上課?

  • 19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個問題是一個很複雜的、很大的問題,我儘量用簡短的描述來說輕一些,我認為的原因。

    再說我分析的原因之前我先說一下我這四五年來陪孩子上各種機構遇到的一些“反例”:我粗略的回憶一下在這四、五年的時間裡,我曾因機構老師不行而換掉老師兩次,因為孩子升班更換老師我們不認同新教師而“自選”教師一次。

    而這這些年裡孩子遇到的每一位校內老師我們認為都非常好。

    我知道像我這種情況可能沒有代表性,但是就其主的這個問題而言,起碼我的態度是“並不完全認可”!

    接下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題主會有這種感覺(注:我只分析中小學,不分析大學以及成人教育)。生源質量是前提

    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多數情況下在學校裡一個班上的孩子無論是從學習能力上還是在學習態度上,往往是一個正態分佈的曲線。也就是說有的孩子成績好,有的孩子成績中等,有的孩子成績非常的差。而這麼多孩子混在一個班裡上課,那麼老師必然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維持秩序,紀律等等等等。最典型的兩點,你上輔導班不寫作業是沒有人管你的,但是你上學不寫作業呢?你上輔導班考試成績不好,沒人在乎你,反而會鼓勵你,但是如果你在學校考試成績不好呢?

    我們都知道“成績”在很多很多時候,都是孩子們喜怒哀樂的根源!因為父母在乎你,所以會因為你的成績不好而責罰你,因為學校的老師在乎你所以會因為你的成績不好而批評你……但是機構裡會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就算你考零分,只要你交錢,機構基本上也會收你的!——他們會保證你在這裡“玩”得開心。

    實際上機構往往會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劃分不同的班型。有的班目標是為了競賽,有的班目標是為了自主招生,有的班目標是為了課內題提優,有的班是為了課內鞏固,有的班乾脆就是給那些課上啥也聽不懂的補課。

    不知道題主上的是哪一類班型?

    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已經把生源進行區分了,也就是說能力相當的孩子是在一個屋子裡上的,那麼他們的老師所要講的內容,一定是符合所有孩子的接受能力了。換了誰聽自己能夠聽得懂的或者認真聽,能聽得懂的誰也願意聽啊!但是你在學校裡會享受到這種待遇嗎?————很遺憾,分重點班這種事情在很多地方是被禁止的。

    老師風趣幽默的背後

    我絕對相信假如取消所有考試學校裡的老師他們上課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事實上我們回憶一下我們所見過的、教過自己的每一位老師。很多時候他們在課上和課下實際上是兩個人!說真的到了我重新之後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之所以要在課堂上裡把自己包裝的那麼嚴厲,說白了就是要震懾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

    我高中時候上的學校是一所重點高中,而且還在重點班。我至少有三、四位老師,他們上課是風趣幽默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擔心我們班上會有不愛學習的孩子、會有上課說話睡覺的孩子、會有寫不完作業的孩子———全班能夠在課間沒人起來活動,能夠在大課間沒有一個人出去玩……面對這種學生老師還需要整天拉著個臉嗎?他們跟我們說的最多的是讓我們多玩一玩,多放鬆一下,不要給自己壓力太大了。班主任曾經很多次跑到教室裡,把所有學生趕出去活動!直到最後他也放棄了。

    那時候老師會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增加點歡樂、減壓,甚至是給我們講一些完全沒有什麼笑點的笑話,但是我們知道他想幹什麼。

    學校老師跟你的孩子沒有契約關係,但是他們卻掏心掏肺,彷彿你學的好壞,比他自己孩子還重要。

    機構的老師跟你有契約關係,但是你最後學的好壞跟他們沒關係。

    體制內的老師有優秀的,也有不優秀的;同樣的機構裡的老師也有優秀的,也有不夠優秀的。在學校裡很多時候我們是沒得選,但是在機構裡我們是有得選,不是嗎?既然你已經選了,那麼我相信你,會喜歡你選擇的。最後一點:機構教育更多的時候它是一場交易。

  • 20 # JIE貓兒

    我覺得這個觀點片面了,我上學的時候也有風趣幽默的老師啊,比如初中的英語老師,上課經常會給我們講笑話和他一些搞笑的經歷,我們班英語成績並不差,因為上他的課從來不會困,很精神還很期待。還有我們的物理老師兼班主任,他的幽默不是講笑話,而是把物理知識用其他的人或事做比喻,既好玩又讓人容易理解,感覺物理就是個特別有趣的學科。這樣的老師其實是多年教學經驗總結的,新老師很難寓教於樂(特別是像物理這樣的)。相對來說,我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對於那些照本宣科的,我真的難以集中精力。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我高中的化學老師,高一的那個,上課講一點點就走了,大部分靠自己理解,我那時候反而學的不錯。高二的老師,講的很細緻,內容很豐富,基本每節課的板書都有兩黑板,我反而學的不好,因為上課的時候基本困的睜不開眼,課下也不願過多思考,因為基本上抄一下同學的板書筆記就有答案了,只能死記硬背,其實死記硬背和靠自己思考得來的知識,哪個記得更牢呢,肯定後者。但是我的大多數同學都是喜歡後面這位老師的,因為他講的知識點很完善,這是毋庸置疑的,我也喜歡這個老師,但是我學的不好。

    所以對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吧。遇到自己喜歡的老師就是幸運的事情,一定要好好學。遇到不是那麼對胃口的老師,那也沒辦法,還是得好好學,因為學習是為自己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亮劍》裡的386旅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什麼戰鬥力非常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