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鄧海春
-
2 # 覃仕勇說史
一方面是政治需要,一方面是順治小時不懂事,樣樣靠多爾袞打點,當然以多爾袞為最高指示啦。多爾袞剛死,勢力還在,而且順治也未完全覺察多爾袞之前的醜事,尊他是應該的,但龍廷坐穩,那就不同嘍。類似的還有萬曆對張居正的前恭後倨,一樣的道理。這沒什麼,順治做得很對。
-
3 # 耕讀先生
以前回答一個“董卓暴漢武帝屍身”的問題,從專家以外的角度去看,董卓雖然領著呂布、帶著兵器上殿,並在大殿外燒起煮肉的大鍋……這一切都說明董卓還是膽怯,反對的力量還是很大!於是他就去挖了漢武帝的陵,是想告訴大家“自己不怕”,連你們的祖宗都敢“暴屍”……是有這麼點意思吧?一個一個去談很麻煩,搞這麼一手“動靜大”!
孝莊說:“人沒有那麼多事。”至於爭爭吵吵、打打殺殺,都有前因後果,看歷史就是看故事,大家想,咱管他哪一年、哪一天、哪一個時辰……又不是考試,知道那麼詳細幹啥呢?看事就看理,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孝莊、順治孤兒寡母,雖然皇權在握,專家們也說了,覬覦的人不少,要是一個一個整治,既麻煩又有隱患,當然結果可能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大獄,於是呢就來這麼一手,是不是呢?但就從那時起大清順治就安穩了。
-
4 # 人生得舍
在清朝的歷史上上,多爾袞是一位沒有當皇帝,卻被追封為皇帝的一位風雲人物。生前,多爾袞權利大的沒邊,在被封攝政王之後,接連被封為皇叔父攝政王以及皇父攝政王。說白了,就是順治皇帝也得叫聲爹,雖然並不是親爹。那麼,這樣一位萬人之上的攝政王,為何和順治皇帝槓上了,以至於死後被掘墳鞭屍?
說起多爾袞,那可是相當牛逼的,17歲時就和皇太極征戰四方。在之後的征戰中,以軍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在皇太極死後,他成為了輔佐大臣,當然這裡還有一段插曲。那時候,皇太極其實也是想當皇帝的,但是當時以豪格為首的反對者不支援多爾袞。在權衡利弊之下,多爾袞擁立了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
這樣當然不如自己當皇帝來的爽,但是有了擁立之功,多爾袞又向權力的巔峰進了一大步。慢慢的,多爾袞逐漸位高權重,勢焰莫當。在各個方面,多爾袞的待遇都是超高規格的。在福利上,多爾袞的工資是其他親王的數倍,多達30000兩銀子。
在講究規格的封建社會,衣服是不能亂穿的,即使你很有錢,也不能僭越。但是,多爾袞的穿著可真是太過華麗,史書記載“帽頂用東珠十三顆,金佛前嵌東珠七顆,後金花嵌東珠六顆”。與此同時,多爾袞所佩玉帶為“每板嵌東珠六顆,貓睛石一顆”,為淺黃色。在朝賀他則穿八團龍服,與皇帝穿的是非常接近的。
在任命官員時,多爾袞也是我行我素,老子認為行的就行,也不向皇帝請示一下。在享受方面,據記載,多爾袞為了修一個避暑之都,並向國內富庶之地浙江等九省加派250萬兩白銀,不可謂不奢靡。這樣一來,皇帝當然是不舒服的,你眼裡還有我這個皇帝嗎?順治帝心裡雖然不爽,但是又拗不過,只好假裝迎合重用之。
順治七年,年僅39歲的多爾袞在打獵途中不幸逝世。死後被順治帝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多爾袞雖然沒當過皇帝,卻被追封為皇帝,想必他死的時候,順治帝心裡應該是欣喜的。
但是之後,沒過多久,對於多爾袞本人,世祖不僅撤去其帝號,還命人毀掉位於東直門外多爾袞之陵,掘墓、鞭屍、削首示眾。
-
5 # 錦繡中華一捧土
順治皇帝沒有多爾袞的輔助提攜,順治當不了皇帝。多爾袞對順治是有功的。皇太極死後,順治還小,不能親政。順治母親孝莊太后就倚重多爾袞,攝政大清國,扶持順治皇帝。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為了籠絡多爾袞的政治勢力,追認多爾袞為皇帝,享受皇帝厚葬。
當順治皇帝地位相對穩定,為了擺脫多爾袞勢力皇權的控制,採取清楚多爾袞勢力的辦法,所以就扒出墳頭的多爾袞,砍頭、鞭屍,清楚可能威脅皇權的政治勢力。
人們認為順治皇帝善變,是善變的小人。其實,作為孤兒寡母的順治皇帝,14歲即位,乳臭未乾,不懂得治國理政,完全透過母親控制多爾袞達到治理國家的目的。多爾袞死後,實力雄厚必須仰仗。順治親政後,必須清楚多爾袞的影響,才能站穩根基。所以一切問題都是皇權惹的禍。
-
6 # 說說野史
多爾袞死後封王是因為功勞,被掘墳墓則是因為高調樹敵。多爾袞一生主要有四大功勞。
第一,追隨清太宗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第二,輔助年幼太子,大權獨攬。
第三,領兵入關,平定中原。
第四,推行新政,安定天下,恢復戰後生產。
由此看來,多爾袞掌握兩項重大權力,一是軍事大權,二是行政大權。所以皇帝和其他大臣都得對他禮讓三分。本來就功高震主,應該夾著尾巴做人,然而多爾袞卻喜歡搞排場,喜歡高調的生活,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
多爾袞多次僭越禮儀,用皇帝禮,還直接把大印拿到府裡,理由是方便行事。按輩分,你多爾袞確實比皇帝大,功勞也大,但畢竟皇帝不是你嘛,對皇帝還是要禮貌的呀。可是多爾袞就是任性,囂張如故,其囂張程度便遭到順治的嫉恨(當然這裡面可能也有野史中說的多爾袞於其額孃的私情有所關聯), 和其他大臣都不爽。在朝廷,多爾袞也樹了不少的政敵,這些都成為日後多爾袞墳墓被掘的重要原因。
1650年,多爾袞去世,在其黨羽的支援下,多爾袞被追封為清成宗。但兩個月後,順治就奪了他的封號,還掘墳毀屍。但大清並沒忘記這位大功臣。一百多年後,乾隆為他翻案,其評價為: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泉下有知,多爾袞也算瞑目了。
-
7 # 仁勇校尉
不是順治善變,一開始多爾袞剛死的時候,其黨羽和勢力都在,順治還沒有完全掌握權力,自然死後待遇很好。之後順治皇帝掌握權力,就可以按照自己意願處置多爾袞了。
(多爾袞)
多爾袞剛死的時候,順治皇帝還沒穩固掌握權力,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在多爾袞死後企圖發動政變,繼承多爾袞的攝政王位置。圖謀失敗後,阿濟格被幽禁。順治此時雖開始逐步掌握權力,多爾袞一黨勢力依舊很大,到隨自己心意處置多爾袞還有個過程。多爾袞被追尊為皇帝,死後算得上備受哀榮。
多爾袞被追尊為皇帝不到兩個月,隨著順治皇帝地位的穩固,慣於看風色曉得順治真實心意的人開始了投機站隊。多爾袞曾經的親信蘇克薩哈,告發多爾袞圖謀不軌,拉開了順治清洗多爾袞勢力的序幕。不久後,多爾袞被宣佈罪狀,取消死後待遇,掘墓拋屍。
(順治)
之後順治展開了一場規模很大的政治清算,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在被幽禁後接著被處死,阿濟格之子均被貶為庶人。多爾袞時代依附多爾袞的滿人重臣剛林、祁充格、冷僧機、鞏阿岱、錫翰、西訥布庫、譚泰等人均被順治皇帝誅殺,這場清洗也波及到不少漢官,最老牌的漢奸范文程被處罰,多爾袞寵信的馮銓被勒令致仕。
順治的態度一直沒變,對多爾袞及其相關的人充滿恨意,下手毫不留情。
-
8 # 孤客生
我們都知道多爾袞是清朝的攝政王,但是與此同時多爾袞也是努爾哈赤的14子,在努爾哈赤死後為皇太極建立下了赫赫的功勳,在入關前的一年皇太極突然猝死,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奪起了大汗的位置,在擊敗豪格之後多爾袞本想自己上任大汗之位。
但因為在爭鬥的過程中多爾袞見識到了正黃旗與鑲黃旗兩個旗的強大實力,怕上臺之後會遭到強力的反對,所以明智的多爾袞在皇太極的兒子中,選了正好可以方便掌控的福臨繼承汗位,於是他和濟爾哈朗共同成為了後金的攝政王。
一年後金兵入關,福臨也就是順治登位成為了中原的皇帝,後金改號為大清,因為多爾袞強大的功勳,所以多爾袞的地位水漲船高,超過了另一位攝政王,迫於形勢,被孝莊太后操控著的順治皇帝不得不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再後來又把多爾袞封為了皇父攝政王,在這一刻就是多爾袞的人生巔峰了。
我們要知道順治雖然已身為皇帝,是真正的九五至尊,但是卻一直被多爾袞牢牢的管控制,年幼又沒有太多勢力的順治皇帝不得不對多爾袞言聽計從,假裝著深深的恭敬,即便是一個正常人,受到了這樣的管控所會帶來的也只會是深深的逆反心理,更何況是這樣一位有著無上地位的君皇呢?
所以才會出現了再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對他的清算。
順治皇帝對多爾袞早已懷恨在心,心中積累著的是無盡的怒火,終於有一天多爾袞在外狩獵的時候突然摔下馬死掉了,那個時候的順治皇帝簡直開心的要炸了,多年來,一直壓在他頭上的一座大山終於倒塌,他也終於可以對自己的權勢為所欲為了。
但是因為多爾袞剛死沒多久,手下的羽翼們實力還未消除,所以順治皇帝不得不對剛死沒多久的多爾袞禮敬有加,把多爾袞追諡為了皇帝,安撫下了多爾袞手下們的心,但是時間一過,順治皇帝真正掌控了整個國家的大局,這個時候他不用再懼怕多爾袞的手下們了,所以他對多爾袞進行了清算。
他先是懲治了多爾袞的整個家族,然後把多爾袞的女兒貶為女奴,然後把原本是多鐸過繼過繼給多爾袞的兒子變為了奴,然後又恢復了他的身份,讓他回到多鐸的家族,由此多爾袞的正白旗再無可繼之人,正白旗在後來自然而然成為了皇家三大旗之一,豐厚了皇家的勢力。
接下來才是真正針對多爾袞的報復,順治派人刨了多爾袞的墳,然後糾集眾人來圍觀,當著眾人的面開始對多爾袞鞭屍,然後又是當眾砍了多爾袞屍體的頭,進行了挫骨揚灰這才肯罷休,順治皇帝這才舒了一口積在胸中多年的悶氣。
順治皇帝之所以會這麼做全然是因為受氣太重導致的,正如明朝的萬曆皇帝與張居正一樣,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在生前對萬曆皇帝處處節制,對萬曆皇帝的很多行為限制有加,個人排場遠超萬曆皇帝,導致了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懷恨在心,這才在死後把張居正鞭屍抄家。
多爾袞與張居正的經歷何其相像,同樣的有作為、同樣的有能力、同樣的權力熏天、同樣的對小皇帝剋制有加、同樣的被抄家、同樣的會被毀屍,同樣受到了重奪權位皇帝的滿胸仇恨,這才導致了他們的結局驚人的一致。
所以說不是順治善變,而是一個被壓制多年的權力者在奪得權位之後對曾經仇恨的人的清算,怪只怪多爾袞太過於張揚,在沒有得到絕對權威的時候做出了太過於高調的事情,所以才導致了他在死後經受了這樣的慘事,這個事情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我們沒有絕對把握的時候,千萬不要對人太過於高調,要不然招致的只能是別人的仇怨,只有當你達到了一個人生的巔峰,這個時候才是你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
-
9 # 檸檬扒史
順治不是善變,他一直很恨多爾袞,之前沒有發洩,只是礙於形勢。
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他生前未立嗣子,所以誰繼承皇位,還有待商量。當時,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多爾袞,都非常想當皇帝。雙方人馬僵持不下。從利害關係而論,兩黃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繼位,以繼續保持兩旗的優越地位。而多爾袞呢,身後兩白旗和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則是堅強的後盾。他和豪格又都是征戰沙場的將軍,雙方都有一定的威望。
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都不支援自己,多爾袞感覺到,自己稱帝的時機還不成熟,但他又絕不想豪格登基,怎麼辦呢?他思來想去,不如擁立皇太極別的兒子,最好還是年紀小的,方便他掌控,這樣,雖然沒有皇帝稱號,實際權力還再自己手中。
於是,多爾袞選擇了支援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成為順治皇帝。而多爾袞自己,也藉機手攬大權,成為攝政王。他的各項規格都直指皇帝的規格,說得好聽點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或者一人之下都是勉強的,因為福臨真的沒有實權,在多爾袞的掌控下,他這個皇帝可以掌握的實際權力實在太少。
身為皇帝,卻長期被壓迫,後來順治還被迫稱呼多爾袞為皇父,順治對多爾袞的厭惡可想而知,可是當他實力不足夠的時候,他也只有忍耐。
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十二月初九,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我們都可以想象到順治的心情了,長期壓在頭頂上的一個壓迫,終於沒了,他熬死了多爾袞,他才是最後的贏家。
可是,多爾袞雖然死了,他的勢力還在,所以剛開始順治也給了多爾袞很大的死後哀榮,追封他為皇帝,但到底還是不順心的,所以當順治慢慢剪除掉多爾袞的勢力以後,更強烈的報復就來了。
多爾袞死後不久,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順治藉此機會,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多爾袞的身前身後名,全都毀於一旦。
-
10 # 從此
多爾袞多牛逼就不多說了!好多大牛比我說得清楚,鄙人以為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帝追封為清成宗,可能是為了拉攏多爾袞的手下,多爾袞功高震主,還把持朝政好多年,順治帝對他肯定是一萬個不滿意的。
另外八卦一下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的事。正史上能找到的就是一首詩,張煌言的《建夷宮詞》:上壽筋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時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有人說是敵對勢力寫的不足為信。還有近代學者劉文興在《皇父攝政王起居注》中所撰的跋中寫道,他的父親劉啟瑞在宣統元年任內閣侍讀學士,奉命收拾內閣文庫檔案時,竟然見到了順治時的“太后下嫁詔”。
野史上的記載就多了,好多電視劇都編成瓊瑤劇了,什麼沒跟皇太極合葬啊,什麼滿族舊俗兄終弟及啊。反正說啥的都有!不管是不是真的。現在都能傳成這樣,可見當時在民間傳的估計比這個還過分!這對順治帝來說可是辱母!所以順治帝掌握朝政後做的那些事也可以說得通的!最後說一嘴多爾袞搶豪格的老婆可是真的。說明多爾袞也不是啥好鳥!!!
-
11 # 史海爛柯人
這是政治,而政治本身就是殘酷的。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因感恩於多爾袞的擁戴和表彰其功勳,特追封攝政王多爾袞為“義皇帝”,定廟號為“成宗”。而由於政敵的打壓和報復,隨後有不少人站出來對多爾袞進行揭發和詆譭,最終迫使順治不得不嚴懲多爾袞及其親信。
(多爾袞畫像)
但權傾朝野的多爾袞一死,不少政敵站出來開始大肆對其進行揭發和詆譭。青年時代的順治雖把政局看的透徹,但尚未完全掌控朝綱,因而只得順水推舟,推翻了既定的追封,改為對多爾袞及其親信進行極為嚴厲地處罰。那麼,順治帝又為何下手這麼狠呢?
(順治畫像)
這還要從一樁殉葬事件說起。按照滿洲貴族早期的傳統,貴族死後會實行殉葬。而多爾袞下葬時,一名被選定為殉葬者的侍女吳爾庫尼對周圍人稱,多爾袞曾在生前秘密準備了八卦黃袍、大東朝珠和黒貂褂等物品,建議把這些東西偷偷放入棺內。此後,事件洩露,傳到了多爾袞生前親信蘇克薩哈、詹岱等人耳中,兩人藉機跑去向順治揭發,以求自保。
(影視劇中的蘇克薩哈)
由於這件事關係重大,因而順治很快命人徹查。而在調查過程中,又有不少多爾袞生前的政敵站出來爭相揭發。所以,多爾袞及其依附著遭到了極為嚴厲的處罰。其中,多爾袞的家產被全部沒收,另有多名手下被處以死刑,其中不乏有遭凌遲極刑者。順治下手之狠,令文武百官不寒而慄,一方面徹底肅清了多爾袞集團的勢力,另一方面則大大豎立了自己的威信。
(多爾袞像)
但事實上,多爾袞案中可能隱匿著眾多冤情。此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得到糾正,恢復了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算是為其翻案了。可以說,多爾袞生前極為榮耀,一度觸及到了權力之巔,不想壯年之際在遊獵中墜馬而亡,儘管死後被追封為“義皇帝”,但隨即又遭受了殘酷地反攻倒算。或許,這就是命運吧!
-
12 # 徒步說史
順治皇帝的皇位是撿來的,睿親王多爾袞的皇位卻是被迫放棄的。
皇太極突然暴死後,江山易於誰手?是擺在滿清統治階層眼前的一道難題,皇太極的大阿哥肅親王豪格、皇兄和碩貝勒代善、皇弟睿親王多爾袞都有希望繼承皇位。這其中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都非常想當皇上,但是由於鰲拜等人實行兵諫,不惜以發動兵變相威脅來擁戴皇太極幼子順治做皇帝。加上代善大力支援、豪格主動退出,為避免大清國陷入分裂的危險,睿親王多爾袞在多方壓力下,只好放棄皇位爭奪,與濟爾哈朗一起改任攝政王輔佐順治。
順治的皇位來的如此超乎想象,其實是滿清統治階層多方協調下導致的一個折衷結果。睿親王多爾袞有多麼想當皇帝,從其擔任攝政王之後所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一二。未能夠達到把持朝政的目的,多爾袞首先取消了以往軍國大事由八旗貝勒共議的制度,改由兩位攝政王決斷。從而使得攝政王的權利得到擴大,將諸親王、郡王、貝勒架空。其次,多爾袞下諭旨告各衙門辦理事物,有需要向睿、鄭二王報告的,要先向睿親王彙報。多爾袞由此變成第一攝政王。第三、弱化兩黃旗勢力。順治登基不久,睿親王多爾袞便使人誣告肅親王豪格,將豪格定罪幽禁。同時,剪除豪格在兩黃旗的親信,將索尼等人處以抄沒家產、貶官遠放。同時對自己的親信進行安插、升官、進爵,將兩黃旗勢力進行了嚴重的削弱和分化。第四,處死豪格。肅親王豪格驍勇善戰,是大清國數一數二的功臣干將。多爾袞在對豪格進行降級幽禁之後,仍然派他隨軍出征。順治在北京登基後,重新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並派其西征張獻忠。豪格下西安、平陝西。大敗大西軍,剿滅張獻忠。豪格回京後,多爾袞立即將豪格定罪下獄,將其秘密處死。不僅如此,多爾袞在殺掉豪格以後,還霸佔了豪格的妃子作為自己的福晉。這並不是說豪格的妃子有多漂亮,而是多爾袞在透過這種方式羞辱豪格,從中也可以看出多爾袞對阻礙自己當皇帝的豪格有多麼仇恨。
順治登基幾年以後,多爾袞真正地做到了在朝中大權獨攬,成為了不是皇帝的皇帝。在多爾袞黨羽的監視下,除了上朝議事,年幼的順治被迫每天自己一個人呆在位育宮裡讀書、做事。每個月只能和母親孝莊文皇后在慈寧宮裡見上一次面,母子倆之間的聯絡完全要靠蘇麻喇姑在中間私下傳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惹上殺身大禍。多爾袞的尊號也從最初的“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後來的“皇父攝政王”,順治三年起,多爾袞甚至將所有調集全國兵力的信符放在自己的王府裡,這時候的多爾袞已經是實際上的清朝統治者,順治則無奈地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在外出狩獵時意外從馬上跌落摔傷,死於喀喇城(今河北欒城縣)。屍體由親王阿濟格護送到京城,順治皇帝親自出城迎接。並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親政後的順治皇帝在將親王阿濟格父子賜死之後,又將攝政長達七年之久的睿親王多爾袞屍體從墳冢中扒出,鞭屍、梟首,宣佈多爾袞十大罪狀,抄沒家產、霸其封爵,撤其廟享,誅其黨羽,以洩心中飽受欺凌之憤。可見把持朝政的皇叔多爾袞在順治的心裡是多麼的令他憎恨啊。
-
13 # 快樂人生40206654
至於順治後來為什麼不感恩,還要鞭屍。那就是順治早期的怨恨在隱忍,待到羽翼豐滿時暴發。還有就是新臣誹謗舊臣,原有一幫內臣加之新臣經常在順治面前灌輸不利於多爾袞的言論。在古老的中國民風,不要說一個皇帝,即使是普通家庭中長子的心靈深處,可以黙許父親三妻四妾,或者是嫖娼,絕不認可母親再嫁,或有外情。這就是中國幾千年的遺風,也是做兒子所謂的臉面,何況順治是一位帝王,怎麼會允許多爾袞飛揚跋扈,怎麼會忍受母后的委屈求全中的種種誹議…
-
14 # 實夢閣
不是善變。是聰明。
剛死的時候,人不能那麼無情,名聲不好,而且撫慰多爾袞的舊部,讓他們把兵權交出來。
局勢穩定之後,再慢慢找理由收拾。
這是帝王最好的方法,術!
歷史上不少帝王都是這麼收拾權臣的。
例如張居正剛死的時候也是無限哀榮,後來也是下場悽慘。他的長子在獄中受不了嚴刑拷打自殺了。
-
15 # 吾乃常山王子蟲
多爾袞: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
多爾袞生於公元1612年生於赫圖阿拉(現遼寧新賓)。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母親是大妃烏喇那拉氏。皇太極之弟。多爾袞是清朝初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他年少成名,在夾縫中懂得韜光養晦,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屢立奇功。因其突出的戰功,皇太極十分欣賞這個十四弟。不斷的給他加官進爵。封王拜侯。1636年,那年他才24歲!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封他為睿親王,位列親王第三。一時間,地位顯赫。意氣風發!在此之後,多爾袞繼續領兵作戰,成果輝煌!同時皇太極繼續重用這位十四弟。讓他擔任吏部的主管,同時對六部有節制之權,極大的鍛鍊了多爾袞的治理朝政的能力。
公元1643年,皇太極“暴逝”於瀋陽清寧宮。皇太極的突然死去,沒有對身後之事作任何安排,所以皇太極屍骨未寒,崇政殿內醞釀著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皇位之爭:幸運果落到了福臨頭上八旗的王公大臣都聚集在崇政殿內,主要的勢力有兩股,一個是長子豪格,兩黃旗和正藍旗的將領擁戴長子豪格繼位。另一個是多爾袞,能力突出,文武全才。除了有兩百旗和自己的親兄弟之外還有部分正紅和正藍旗將領支援多爾袞,一時間,空氣凝固,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孝莊秘史中代善的一句臺詞說得很好:豪格繼位是名正言順,多爾袞繼位也是眾望所歸。這不是和稀泥嘛。
故而,只好採取折中的辦法,才能避免這個新生的王朝自相殘殺。既然兩個都相當,那麼兩個都不立。從其他皇子中挑選,最符合條件的就是九阿哥福臨。多爾袞提出他的建議:立福臨為皇帝,他和濟爾哈朗輔政。這一建議,十分巧妙。既圓了兩黃旗大臣吵吵的立皇子的夢想,又讓自己擔任攝政王。濟爾哈朗沒想到自己也會擔任攝政王,心裡也是美滋滋。這樣,這個折中的方案就為各方所接受,福臨為清朝第二任皇帝,年號順治。
選福臨的原因,《孝莊秘史》中是因為多爾袞對莊妃多有情愫,在與莊妃達成某種妥協後,堅持立福臨。其實真實歷史原因應該有兩個方面:一、子憑母貴,皇太極生前極為寵幸莊妃(福臨之母)。莊妃地位較高。其二,福臨年幼,容易控制。自己可以多攝政幾年。
多爾袞與順治:權欲過旺使順治多有不滿福臨繼位的時候只有六歲,等到順治七年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了。自己是皇帝,卻始終無法掌權,內心勢必有所怨言。加之野史記載:孝莊太后曾下嫁於多爾袞,多爾袞的稱號由攝政王變為皇叔父攝政王,進而變為皇父攝政王。這不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麼?如果這些記載屬實,那麼福臨心中遭受的屈辱無法與外人言說。
順治七年,多爾袞患病,為了調養,也為了自己,十一月中旬他率領諸王貝勒去塞外打獵行樂。塞北氣候寒冷加上過度勞累,同年十二月,多爾袞去世,年僅三十九歲。
多爾袞一死,朝廷中各種矛盾開始顯現出來,首先是以濟爾哈朗為首的長期受多爾袞欺壓的王公大臣。多爾袞在的時候,不敢表現出來,多爾袞一死,他們立刻竄出來,因為這是他們清算多爾袞,奪回失去的權力的好時機。其次是福臨同多爾袞的矛盾,多爾袞獨斷專行,視皇帝如無物。上文已經講過,長期不能親政,掌握權力。心生怨恨。加之母親的因素等等。多種原因在一起,勢必會對多爾袞進行清算。
濟爾哈朗等人為多爾袞擬了下述主要罪名。一、順治帝即位時,諸王立下誓言,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聯合攝政。不過多爾袞“背誓肆行,妄自尊大”,找個理由剝奪了濟爾哈朗攝政的權力,反立自己的同母兄弟為“輔政叔王”。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侍從,與皇帝無異,所蓋王府形同皇宮,並私用皇帝御用八補黃袍、大東珠數珠及黑貂褂等殉葬。三、散佈皇太極稱帝是違背太祖本意而系奪位的流言。四、逼死肅親王豪格,迎納豪格之妃。這四條其實有的很牽強,都是些強加之罪。於是順治皇帝開始清算多爾袞。他本來就痛恨多爾袞獨斷專行,看到大臣提到逼死他大哥豪格一事就更加震怒。豪格是皇帝的大哥,又是開國元勳,屢立戰功。只因和多爾袞不對付,就被整死。簡直是不可饒恕的。故而,他拋棄一個月前曾親自為多爾袞追封過“義皇帝”的尊稱,毅然下令將多爾袞
“削爵、撤廟享、罷諡號、黜宗室、籍財產人宮”(《清史稿·多爾袞傳》)。戎馬一生,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多爾袞死後的下場如此之悲慘,恐怕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何其悲哉!
一百多年後,清高宗乾隆評價其為: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意思是多爾袞是大清開國的根基,完成了入主中原,華夏統一的壯舉,他的功勞最大!
確實,如果沒有多爾袞的遠見卓識,大清朝不可能以這麼快的速度入主中原,他實際是大清朝在中原的實際創立者!
以上的種種原因就是順治皇帝為何在短短一個月後就發生大轉變,清算多爾袞的原因。哎,政治舞臺歷來是少不了血雨腥風的。最是難在帝王家!
-
16 # 不書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順治先是把多爾袞追為成宗義皇帝,轉臉沒過兩個月就怒而把他從北京東直門外拔拉出來削首鞭屍,前後反常,令人費解。
多爾袞乃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四子,正白旗旗主,年僅17歲時就隨著他的八哥皇太極征戰殺伐,功勳卓著,戰績彪炳。
(多爾袞)
公元1643年皇太極暴斃於盛京(瀋陽)後宮,無遺囑詔書。此時,皇太極長子豪格躍躍欲試欲睥睨天下。多爾袞聯合孝莊母子以皇太極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為代理人,率先發難,擊敗豪格等政敵,擁護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號順治。
順治登基後,帝王年幼,多爾袞對國家軍政大事取而代之,為攝政王。多爾袞與吳三桂合作,率領滿清鐵騎越過山海關,入主中原,帶領滿清八旗與吳三桂各地征戰李自成大順軍,所到之處,敵人望風披靡,戰必勝,攻必取。順治因此名正言順成為滿清第三位皇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實現了他父親皇太極到死都未竟的心願。
(順治)
滿清定都北京後,多爾袞滅大順政權,為順治拱衛了中原滿清政權,班師回朝。多爾袞自恃軍功且順治年幼,事事越俎代庖,恣意妄為,軍政大權,盡握手中,自稱皇父,名為滿臣,實為清帝。出入排場,吃喝用度,較之順治,有過之而無不及。有童謠言“百姓之上有皇帝,皇帝之上有叔父……”
順治5年3月,豪格受多爾袞命大敗張獻忠班師回朝,多爾袞以謀逆將之下獄,順治不忍兄弟離德被殺,聲淚俱下企求多爾袞網開一面。多爾袞無動於衷,不久豪格死於大獄,莫名其妙。
順治7年,多爾袞娶其侄媳為妻既豪格大福晉。
多爾袞為攝政王7年,所到之處,如帝王臨,目無王法。順治元年至順治7年,孝莊為免多爾袞廢帝自立,與順治對多爾袞百依百順,為人傀儡,隱忍苟活。(清廷出獵圖)
順治7年既1650年臘月,多爾袞外出圍獵不慎墜馬為馬所傷不治身亡,享年39歲。
順治帝聞訊,聲淚俱下,城門外三次跪叩多爾袞靈柩,可謂發自肺腑,聲淚俱下,肝腸寸斷。
是年,順治13歲,帝王養成。
順治8年2月,順治聯合朝廷大臣以多爾袞旗下大臣蘇克薩哈彈劾多爾袞此前私自藏匿龍袍為引意圖倒多爾袞。蘇克薩哈逐一列舉多爾袞生前所犯種種罪行,樁樁件件,件件屬實,罪不可赦,滿朝文武一班倒諫議順治將多爾袞明正典刑。
順治帝順應朝綱國法怒而將多爾袞從東直門外拔屍削首鞭屍,暴屍於眾,以儆效尤。廢除其所有一應封號待遇,貶黜一應親眷,沒收一切家產。
對多爾袞來說,在攝政7年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且不說了。順治光是一想到七年裡生母孝莊為了保護自己對他的百依百順內心就已翻江倒海,怒火中燒了,這恐怕才是多爾袞不自立為王得原因,細思極恐。
順治先賜多爾袞殊榮再奪得一乾二淨概是帝王心術,先借殊榮穩定軍心,避免打草驚蛇驚了多爾袞黨羽,然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大臣秘密計劃蒐集多爾袞罪狀並同時控制軍政大權,最後借眾大臣之口倒多爾袞,師出有名。
-
1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順治親政以後,曾諮詢過漢人官員陳名夏,歷史上哪個帝王最值得學習。陳名夏告訴他,是唐太宗。但是順治卻說,錯了,是明太祖。
我們通觀順治帝親政後的所有作為,我們會發現,他確實極力在學明太祖朱元璋。但是,由於順治操之過急,性格倔強,意志薄弱,他在學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學了一個“四不像”。
(順治劇照)
順治對多爾袞的處理方式,就體現了他極為不成熟的這點。
多爾袞在輔政期間,雖然很專權,做了許多排斥異己(比如打擊和他共同輔政的親王濟爾哈朗,打擊和他曾激烈爭奪皇位的豪格等等),為自己的兩白旗謀福利(比如縱容兩白旗圈地,圈好地,為後期鰲拜的“換地風波”帶來隱患)的事情,但總體來說,多爾袞並沒有大錯,並且在清朝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做出了傑出貢獻。
先說多爾袞立下的大功勞。
多爾袞在政治、經濟上的貢獻我們且不說,我們只說他在清朝開疆拓土上的貢獻。
一是滅亡蒙古獲傳國玉璽。受皇太極派遣,多爾袞率軍深入蒙古腹地,採用招撫與打擊相結合的方式,滅亡蒙古最後一個大汗林丹汗,並獲得傳國玉璽(這個傳國玉璽是朱元璋一生想獲得而未得的,被朱元璋引為人生三大憾事之一),為皇太極最終登基當皇帝奠定了基礎。
二是採用折中方案扶立幼帝福臨(順治),避免了滿清內部的分裂。皇太極猝死後,清朝皇室內部爭鬥得非常厲害,面臨大打出手分崩離析的危險。是多爾袞用他的智慧擁立幼帝福臨,照顧各方利益,調和各方矛盾,避免了這個新興國家的覆滅。
三是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多爾袞利用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矛盾,順利實現攻入山海關,並且定都北京,這樣讓清朝真正成為中原之主,而不再是關外遊牧民族政權,其意義非常重大。
(多爾袞劇照)
四是消滅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及南明弘光政權,基本實現國家統一。因為消滅了大順和南明,使得後世那些動亂(比如三藩之亂),都屬於造反,中央政權可以理直氣壯地打擊。
咱們再談談為什麼說多爾袞並無大錯?
其一,多爾袞在攝政期間,雖然獨斷專行,但是,這是議政王大臣會議賦予他的權力,整個皇室成員及大臣們都投票透過的。再說了,當初順治還是個小孩子,多爾袞也不可能徵求他的意見。
其二,多爾袞並沒有在順治應該親政的時候沒有還政於他。輔政大臣和幼帝之間的矛盾,一般集中在幼帝到了親政年齡,輔政大臣不想還政於他。但是順治還沒到親政的年紀,多爾袞就去世了,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這個矛盾。
其三,多爾袞無論從功績還是權力來說,要稱帝都是說得過去的,但是他一直謹守臣節,並沒有稱帝。
既然多爾袞有大功績而無大罪錯,順治皇帝在多爾袞去世時追封他為皇帝(清成宗),僅僅過了兩個月,就追奪多爾袞的所有爵位,並且掘墓毀屍。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前後差別太大,顯得很不恰當呢?
無疑,順治帝這是在學明太祖殺功臣,但是這樣的殺法,給人感覺極不成熟,像小孩子報復那樣,意氣用事。
順治帝這種性格特徵,以及學朱元璋,卻“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做法,還體現在他親政後十年間所做的各種事情上。
(多爾袞畫像)
比如,他學朱元璋誅殺功臣,打壓多爾袞及其黨羽。但是在清初議政王會議制度及朝中多種勢力盤根錯節下,這種莽撞而操之過急的方式,卻引起更大的矛盾,最後連順治自己也馭臣無方,心灰意冷。
比如,他學朱元璋重視儒家文化,調和滿漢矛盾。順治任用漢人大臣,提倡忠孝節義,祭拜文聖孔子、武聖關羽。不過,他並沒有學到儒家文化的精髓,並且又處處維護滿人的利益。因此反而造成滿漢矛盾更大。
比如,他學朱元璋在宮內豎鐵牌,不許宦官干政。但是當他的親信太監交通大臣的時候,他卻只處置大臣,對太監怙惡不悛。
總之,順治急躁倔強的性格,讓他親政後,早期急於求成,後期則又心灰意冷,多次萌生出家的念頭。顯然不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表現。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8 # 我是一個小書蟲
順治和多爾袞的真正衝突是滿漢兩種文化的衝突。
滿人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是清軍入關奪取天下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滿族文化的代表人物。
多爾袞作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後繼者,他在關鍵時刻,和吳三桂達成協議,率軍入關,奠定了清朝統一全國的基礎,遷都北京後,多爾袞指揮軍隊,基本統一全國,毫無疑問多爾袞是清朝入關,問鼎中原的決定性人物,也是功勞最大的人物。
“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制規模,皆所經畫,尋奉世祖車架入都,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清初多爾袞頒佈“剃髮易服”,本來已經歸附清朝的漢族人,紛紛拿起武器反抗清朝的統治,多爾袞殘忍鎮壓,“嘉定三屠”,多爾袞將漢族人的感情,尊嚴,家園踐踏在自己的鐵蹄之下。
多爾袞一意孤行,實行民族高壓政策,逼迫漢人“投充”旗下,成為滿人的奴隸。“剃頭,圈地,逃人法,投充”這些錯誤的政策,大都出自多爾袞之手。
多爾袞作為攝政王,大權獨攬,孝莊甚至做了多爾袞的情婦,多爾袞幽禁豪格,冊立豪格其妻為妃,這些都是多爾袞飛揚跋扈,無視順治皇帝的例子。
漢化皇帝順治
順治的登基就是反應了漢文化“皇長子繼承”和滿文化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一個折中,他的一生也是在滿漢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中度過。
順治雖是滿人,但是他對漢文化抱有極大的熱情,他夜以繼日的對儒家經典,“以文教治天下”“帝王臨御天下,必以國計民生為首位”,這些漢文化中儒家治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順治。
順治自覺不自覺中代表了漢文化,他認為應該仿製明朝,改革清朝政治,他內心不認同多爾袞的“重剿輕撫”的做法。
多爾袞VS順治
政治上,多爾袞把滿族八和碩貝勒共議制轉化為攝政王制,王權高於皇權,順治在多爾袞眼裡只是個傀儡皇帝,順治強烈要證明自己皇帝位,皇帝的尊嚴。在政治權力上,和多爾袞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對待漢民族問題上,多爾袞實行高壓政策,順治傾向於溫和的安撫政策。
由於多爾袞手握大權,苦悶的順治不能在政治上證明自己是皇帝,他便在生活上,在個人愛情中證明自己是皇帝,他無視“后妃之選,例不及漢人”,一意孤行愛上漢人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這也是對滿人文化的挑戰,順治搶奪皇弟的妻子,這些都是都是順治,想證明自己是真正的皇帝。
滿人入住中原,和中原漢文化有著激烈的碰撞和融合,順治和多爾袞的矛盾更多的是滿漢文化的矛盾。
-
19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帝追尊義皇帝,廟號成宗,升祔太廟,但不到一個月便遭到奪諡除爵的終極嚴懲:“逆謀果真,神人共憤,謹告天地、太廟、社稷!”(《清世祖實錄》卷五十三,順治八年二月己亥)
順治帝將多爾袞的所謂罪狀公佈中外。而見過多爾袞的傳教士衛匡國回憶說:順治帝“十分憤怒,命令毀掉阿瑪王的陵墓,掘出屍體……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這就是傳說中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被順治鞭屍的記載。
順治之所以這麼做:
一、被多爾袞打壓了七年的兩黃旗大臣,終於重獲挺直腰桿的機會。他們要借清算多爾袞,對正白旗展開報復。這種報復,一直延續到康熙六年鰲拜矯詔擅殺正白旗輔政大臣蘇克薩哈。
二、輔政王濟爾哈朗本按約定改與多爾袞一同監國攝政,然多爾袞利用豪格事件,將濟爾哈朗排擠出權利中樞,威福自專,差點導致濟爾哈朗死於非命。
三、多爾袞代行皇權,無視幼主,甚至稱太宗原系奪立,而自己逼封皇父攝政王,凌駕於皇帝之上,將玉璽搬回府上,命朝臣到府上辦差,等同另設朝廷,還至後宮淫亂宮闈,完全架空了順治帝。
至於多爾袞原屬親信大臣蘇克薩哈、詹岱背叛故主,舉報故主準備了八補龍袍、大東珠等御用之物,這是僭越行為,成為了順治清算多爾袞的藉口。其實,這些相較於多爾袞將玉璽搬回家,乾綱獨斷,算不得更大的出格。
-
20 # 鐵馬冰河wu
清朝入主中原、天下初定的首功之人非多爾袞莫屬。隨著權力日益穩固,地位也愈加尊崇,恃功自傲的他也就愈發擅權攬政,且毫無顧忌。
大權在握的多爾袞肆無忌憚的清除異己: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肅親王豪格被羅織罪名置於死地,濟爾哈朗也因“獨斷專行,擅謀大事”而被削奪了輔政大臣的重權。彼時,一切政令皆出自多爾袞一人之手,他甚至將大內的印信(皇帝寶璽)藏在自己的府裡。
《清史稿》記載,每當他上朝時,諸臣皆要跪地迎接,多爾袞是大清的實際掌權者,是無冕之王,早已是當時朝野皆知並公認的事實。
在多爾袞的淫威下,順治帝福臨不過是“惟拱手以承祭祀”的傀儡而已,甚至有野史記載說為了保全兒子的皇位,福臨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皇太極側妃)曾下嫁給了多爾袞。如果說此事因沒有正史記載而有些可疑的話,那麼後來多爾袞被順治封為皇父攝政王則是史有明載、確鑿無疑之事。
時光倥惚,一晃幾年過去了,福臨長成了一位翩翩少年。他精於騎射,也很關心治國用兵之道。但是他的叔叔、攝政王多爾袞仍大權獨攬,沒有絲毫讓權的意思。然而,歷史常常因一些偶發事件而被改寫。
順治七年(1650年)11月,多爾袞圍獵時不慎墜馬受傷。他的傷勢不輕,乃至臥床不起,於12月初9日在喀喇城(今河北灤平古北口外)死亡,只活了39歲。
多爾袞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生前勢焰熏天,雖未正式加冕,但威如天子,富過君王,死後諡號尊貴,哀榮備至,也算得上結局圓滿了。
但是,形勢很快就急轉之下了,備受多爾袞打壓的蘇克薩哈、詹岱首告其“謀篡大位”。忤逆篡位,在彼時可是殺頭 、滅門之重罪。
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為首的滿蒙諸王大臣也紛紛上奏,要求皇帝追究多爾袞獨攬大權、挾制皇帝、害死豪格、霸佔其妃子的罪行。順治帝一口鳥氣已憋太久了,他立即下詔削奪了多爾袞的爵位,抄沒他的家產,又命人搗毀了他的陵墓。
或許順治在潛意識裡對母親孝莊太后和多爾袞屢屢傳出的緋聞感到屈辱與怨恨,他為洩憤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命人挖出了多爾袞的屍體,用棍子狠打,用鞭子猛抽,然後砍下腦袋,曝屍示眾。
透過這些報復似的處置,順治感到狠狠出了一口惡氣,多年來他強自容忍多爾袞的跋扈與僭妄所鬱積的種種不快,總算一下子發洩了出來。
透過挖墳鞭屍這種非常手段,也安撫了諸王大臣們的憤怒情緒,同時給那些想繼續架空皇帝、干預朝政的權臣們提個醒:凡是妄想覬覦皇權、侵逼聖上的人,都和多爾袞一樣的下場!
其實,當初多爾袞要是想廢黜順治皇帝由自己取而代之,也是輕而易舉之事,不知是因為孝莊皇后手段過人還是因為其他原因,他一直沒有這樣做。
此後,已年滿14歲的順治皇帝才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國之君。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12日,愛新覺羅·福臨開始正式臨朝親政。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插圖為網圖】
回覆列表
順治的“善變”是有目的的,他不僅是個情種,也是一個有手腕的統治者,處理多爾袞及其勢力,也是清朝政治形態改變的一個過程,我來敘述一下。
多爾袞誅除異己,逼死豪格。多爾袞攝政期間,為團結宗室貴族,曾為一些身敗名裂的貴族子孫恢復宗籍,封給爵位,但是由於他威福自專的秉性,在政治上不斷誅除異己,又在皇族內部引發新的鬥爭,並且發展到極其激烈的地步。
福臨在宗室貴族間的權力爭奪中即帝位,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多爾袞率大軍佔領北京後,名聲大震,一時“關內關外,鹹知有睿王一人”(《清世祖實錄》卷26)。他為了獨攬大權,於順治四年(1647)二月,藉口濟爾哈朗“府第逾制”,罰銀2000兩,罷輔政。由同母弟多鐸繼為輔政王。多爾袞一系掌握了全部權力。接著,多爾袞又把鬥爭矛頭指向早已視為眼中釘的豪格。
下圖豪格畫像
順治初年,豪格東征西討,再建新功。順治三年(1646)三月,授靖遠大將軍,統率大軍自陝入川,鎮壓張獻忠領導的大西軍。清軍馳入西充,時值大霧彌天。張獻忠剛愎自用,不信清軍神速,未加提防。豪格大軍突至,張獻忠倉促間被一箭射中心臟,當即死去。於是後世編造出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廣為流傳,說張獻忠在一座古塔中拆出了一塊石碑,碑文曰:“造者於化龍,拆者張獻忠。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於化龍是明朝戰將,萬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歿於薩爾滸之戰。所謂“吹簫不用竹”,是指簫字去掉竹字頭為一肅字,指張獻忠斃命於肅親王箭下的讖語。後人因有“吹簫不用竹,賈勇克西川,底事身遭忌,難將性命全,”以詠其事。後兩句,即指豪格返京後的遭遇。
順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自四川凱旋還京。但是他在京只享受了一個月的自由。當時,多爾袞權傾天下,對早有夙隙的他不願放過,何況,豪格在諸王貝勒中仍有相當影響,也令他感到擔心。三月,先有貝子吞齊訐告鄭親王濟爾哈朗,說他當皇太極逝世時,與豪格“擅謀大事”,後又曲徇豪格,詞連多人。濟爾哈朗被“從輕”處置,降為郡王,罰銀5000兩。同時,以豪格徵四川時“徇隱部將冒功”的微末罪名,將豪格投入囹圄,奪所屬人員。多爾袞並納豪格妃博爾濟吉特氏。豪格被陷下獄,氣病交加,不久卒於獄中,年僅37歲。皇太極逝世引發的權力爭鬥至此告一段落,但多爾袞除豪格,興起大獄,又使貴族內部矛盾更加尖銳。
下圖多爾袞畫像
多爾袞逼死豪格後,順勢將原隸屬皇太極的正藍旗據為己有,聲稱“俟歸政然後隸於上(指福臨)。”六年三月,多鐸出痘身亡。多爾袞實領兩白一藍三旗。在貴族中形成莫與爭鋒的實力。
但是由於他擅權過甚,終於導致自食其果。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十二月初九死於喀喇城,年39歲。其靈柩運回北京,被追尊為“誠敬義皇帝”。福臨稱頌他“平定中原,至德豐功,千古無二。”
政敵反擊,掘墓鞭屍。順治帝親政,濟爾哈朗成為最顯赫的貴族,於是組織對多爾袞一系的反擊。
多爾袞胞兄阿濟格首當其衝,成為反擊的犧牲品。多爾袞攝政期間,阿濟格恃功自傲,多爾袞病故,他欲承襲攝政,私下遣人往召其子親王勞親,令多率兵來,企圖脅迫多爾袞所領兩白旗大臣附已。兩白旗大臣對性情狂躁的阿濟格心存疑懼,為防止被阿濟格強行吞併,決定往“依皇上以為生”。多爾袞柩車至京時,福臨親迎,阿濟格父子左右居首而坐,濟爾哈朗等以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等罪名,將阿濟格削爵幽禁,沒收所屬13佐領歸福臨;以前取自多鐸的7佐領撥給親王多尼(多鐸子);家產人口牲畜俱入官。阿濟格人財兩空,身系縲紲,性情益發狂暴。先堆集衣物,欲燒監房,又拆房摔瓦,表示抗議。諸王以阿濟格悖亂已極,不可再留,奏入。福臨於順治八年(1651)十月賜阿濟格自盡。
下圖鄭親王府,現教育部。
濟爾哈朗除掉阿濟格後,於第二年(順治八年)與理政三王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等上疏追議多爾袞罪,指多爾袞備有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御用物;欲率兩旗駐永平,謀篡帝位;獨專威權,不令鄭親王(濟爾哈朗)預政,遂以伊親弟豫親王多鐸為輔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以皇上(福臨)之繼位,盡為己功;蓋造府第,與宮闕無異;誑稱太宗文皇帝即位,原系奪立;構陷威逼,使肅親王(豪格)不得其死,遂納其妃,且將官兵戶口財產等項,不行歸公,俱以肥己;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凡伊喜悅之人,不應官者濫升,不合伊者濫降;又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等等。奏疏最後說:“多爾袞顯有悖逆之心,臣等從前俱畏威吞聲,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入告。今謹冒死奏聞。伏願皇上速加乾斷,列其罪狀,宣示中外”。(《清世祖實錄》卷53)
牆倒眾人推。多爾袞舊部群起附合。正黃旗固山額真、尚書譚泰奏言,何洛會(鑲白旗固山額真)依附多爾袞,曾罵詈豪格子“鬼魅”。福臨下詔追削多爾袞封爵,籍沒家產入官。何洛會等人被處死。又定“阿附多爾袞諸臣之罪”,大學士剛林、祁充格等滿洲顯宦數十人俱論死。
下圖《韃靼戰紀》書影
多爾袞雖死,難逃其殃。福臨命平毀墓葬。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在《韃靼戰紀》中描述了令人心悸的鞭屍梟首場面:“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也化為塵土。”
順治希望順利的治理,下文是重點。清朝前期,宗室貴族內爭相踵,報復不斷,與這一歷史線索相伴終始的,則是皇權的不斷上升與宗室諸王實力的削弱。
福臨治罪多爾袞,打擊了宗室強藩,解除了對皇權的威脅。兩黃旗與兩白旗爭奪最高統治權的長期鬥爭幾經起落,以皇權勝利告終。
多爾袞生前領三旗,他將多鐸子多尼歸入正藍旗,兩白旗分給養子多爾博(多爾袞無親子,乃抱養多鐸第五子)。福臨親政後,在原有兩黃旗基礎上,又把多爾袞麾下最精銳的正白旗收歸已有,形成新上三旗(原正藍旗換出)。上三旗下五旗體制正式形成。上三旗為天子自將,地位高貴,下五旗則漸成諸王分封之所。與皇權頡頏幾朝的旗主之權則成歷史陳跡。
體制確定後,福臨又變更了八旗官職的名稱。順治十七年(1660)諭,“以後固山額真漢字稱為都統,梅勒章京稱副都統,甲喇章京稱參領,牛錄章京稱佐領。”固山額真的漢義為“旗主”,事實上並不真正主旗。取消這一稱謂的意義在於,皇帝為天下共主,不能與他人分享“額真(主)”之名。從此,八旗都統特別是下五旗都統,不再是以往王、貝勒的私屬,而是漸與部院衙署官員等同,均是任由皇帝黜陟的行政長官。
福臨親政雖只14歲,但不願再聽憑強藩擺佈。順治九年(1652)三月,他諭令取消諸王、貝勒管理六部、理藩院、都察院舊制。鄭親王濟爾哈朗雖地位尊顯,也只晉封“叔和碩鄭親王”,不再讓他主掌朝政。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三,24歲的福臨染上天花,一病不起,初七夜病死於養心殿。所立皇子玄燁年方8歲。為避免重蹈“皇父攝政王”欺壓幼主的覆轍,他在遺詔中指定出身上三旗的四位異姓親貴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保翊衝主,佐理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