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倩的蜂蜜
-
2 # 沙洲孤鴻24331826
先了解一下上古的樂音,上古樂音分“宮商角徵羽”,這五音對應於“五行”。同時也與不同思想感情相對應。明清之交的吳偉業詩“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從詩句判斷“羽”音表達的歡快情緒,“宮”音表達的離愁情緒。“商”音一般認為表達的奢靡頹廢情緒。而歌女舞女往往透過樂音挑逗公子哥們沉迷於酒色。時間長了,就有商女指代歌女的文學現象。
話說南朝陳國後主陳叔寶偶作一詩《玉樹後庭花》以為是上乘之作,立即命樂工譜曲命宮女排練。內有一句“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之句。經過排練,美詩、美景、炫幻的舞蹈,陳後主賞得正嗨,一曲未完,隋朝大將韓擒虎已經帶兵破門而入。嚇得陳後主抱著愛妃張麗華跳到枯井裡。繁華與亡國只在一個晚上,充滿了戲劇性和畫面感。這在唐代成為一個笑話和典故,《玉樹後庭花》也被冠以“亡國之音”的標籤。中國古代歷來有雅樂俗樂之分,《玉樹後庭花》當然被稱為俗樂,傳唱廣泛,也沒有人在意是否有“亡國之音”。這種現象自然被雅樂計程車大夫所譏諷。致有杜牧作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諷刺詩。諷刺歌女沒有家國敗亡的哀思,只顧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沒有靈魂的苟活者。事實上,唐朝直到滅亡時,歌舞文化一直很發達,在國運強盛時,表達的是盛世氣象,在國運衰落時,表達的就是頹廢精神。
-
3 # 亮月半
商朝作為第一個因為君王沉湎酒色而亡國的國家,商朝女子妲己作為亡國的見證人,也參與了紂王的殘暴苛政的一個參與者,並在其中起了迷惑紂王進一步陷於沉淪的作用,更不思朝政之中。淫樂,酒池肉林,虐殺殘暴無惡不作。國家在紂王暴政下要滅亡了,還助紂為樂,花天酒地,可謂商女第一人。商諧喪,參與了亡國亂慾女子。
-
4 # 嘉慶192163642
"這是唐詩人杜牧的名句,是指南陳後主陳叔寶是亡國之君,他所作的詞曲是亡國之音,陳後主只愛美人不愛江山,沉醉於宮廷歌舞詞曲之中,,寫了幾十首詞很美一直在傳唱。商女就是指以賣唱為生的職業歌女,她們都喜歡唱陳後主寫的歌詞《玉樹後庭花》。其實杜牧詩中泛指一批腐敗官員不關注國事,飲酒作樂遊玩於勾欄妓院中。在敵人打到江北了還在那裡聽商女唱亡國之君的亡國之音,不知亡國恨。"
-
5 # 一葉知陽春
商女就是歌女,泛指以娛樂他人為業的女藝人(如歌妓,舞娘,伶優等)!因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讓她們這個群體遭受了千年的誤解和委屈!在封建社會,她們只是一群任人擺佈,強歡賣笑的可憐人!而真正不知亡國恨的卻是那些聽曲的人,那些樂不思蜀的達官顯貴們!商女卻是無辜的,在能活下去都是奢望的年代,家國是模糊的概念。既然無家,何談亡國!真正應該憎恨的是那些食國祿而不思報國,還挖空心思謀私慾的社稷蛀蟲!這些人才是詩中真正的【商女】之流!
-
6 # 在雪一方YXW
商女是歌女的一種稱謂,古人把宮商角徵(音止)羽稱為五擊或五音,大致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1(do)2(re)3(mi)5(sol)6(la),從宮到羽,按著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五個音級,商是第二級。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用實物無可辯駁地表明,在公元前五世紀,中國已經有了多聲音階,商就是其中一個音節。後世逐漸把商這個五音之一的字作為歌女為這個族類的別稱。為什麼要用商字,我沒有查到相應的資料,但我想用第一個字“宮”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叫宮女的話顯然與另一類皇帝身邊的人衝突了,不過是不是因此退而求其次用了“商”字就不得而知了。但從“商女不知亡國恨”這句詩來看,在唐代這個稱謂已經普及化了。語言的演變是有鮮明時代性,商女這種用法現在已經有些聽不懂了,但如果把現在“小三”這種稱謂拿到唐代,又會有誰知道是說些啥呢。
-
7 # 揚城布衣
“商女不知亡國恨’’這句話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一詩中: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中的“商女’’, 意思是指,為商賈達官貴人獻歌獻舞的女子。在哪些富人官人面前,又有多少人想到國破家亡?而靡靡之音《後庭花》的歌聲,卻始終瀰漫在歡樂場中,歌女為了生存,己麻木不仁地忘卻了亡國的悲哀。
詩人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鞭撻和批判的物件不單指是“商女”,而是包括那些醉生夢死,不管天下蒼生安危的達官貴人,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博大的憂民憂國情懷,也是對封建社會的不滿,對執政王朝的憤慨。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是當時陳後主與其倖臣之間的詞曲。 詩人杜牧閒遊秦淮,在其聽見歌女吟唱《玉樹後庭花》,那種綺豔輕蕩,意亂情迷,是男女之間打情罵俏的互相唱和。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荒淫的生活,視國家朝政為兒戲,貪圖享樂,心思不在國家和人民的身上,最終於丟了自己的大好江山。
陳朝雖灰飛煙滅,可這種靡靡的《玉樹後庭花》樂曲卻被留傳下來,還在燈紅酒綠的秦淮歌女中不停地被傳唱,這使得杜牧非常感慨和厭惡。詩人借詩抒懷,表達這些無知的歌女,連國破家亡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是何等的墮落。
其實這也是杜牧借詩發揮,他所譏諷指向的,實際是當時晚唐政治的衰敗和亂象,上流社會整天沉湎於酒色歡愉中,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當朝已快步按近陳後主的後塵了,心中不免憂傷感嘆。 詩人杜牧,把自己當時在秦淮的所見所聞,以及心中的感慨和氣憤,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句表達得淋漓盡致,一針見血。
-
8 # 雲的夢11
“商女”,出於唐代杜牧詩《泊秦淮》,詩句裡的歌女的意思。“商女不知亡國恨”,依然載歌載舞,實是暗指那些權貴,不知亡國恨。
如拋開原創詩詞的社會背景,寫的詩句,個人嘗試字面理解為: 經商女,只懂,只關心自己經營的產業,不關心於社會政治時局,不關心國家大事兒,即使是國家已到了危難之時,也不積極參於挽救之中,仍在顧及自己的小家小業,是個十足的利己小生產者。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
9 # 身在苦海
商女,從詩詞表現出來的意思是唱歌的女人,相當於現在的娛樂場所和演藝圈會唱歌的女人,在當今社會你和她們談愛國,有二三成可能真心愛國,其它的估計就很勉強了。再說詩人處在晚唐時期的社會環境很差,商女的地位低賤,作為官妓的她們來歷很悽慘,有官員被貶殺後的子女,有賣身為奴的。她們沒有地位,可以被贈送,買賣,淫辱,毫無尊嚴,只有全力奉迎才能有生存的希望。人有無私的,也有私心的,詩人有無私的一面,愛國,憂國。但他也有私心,金陵那麼大,為什麼夜泊秦淮酒家?酒家沾上秦淮兩個字就沒那麼簡單的。十里秦淮柳,兩岸酒香迎,層層金畫舫,縷縷絲竹聲。詩人是不是在遊金陵,宿秦淮時準備風花雪月一把,卻被隔江的靡靡之音給壞了心情,所以賦詩一首發發牢騷。有時候就這麼簡單,風雅與庸俗就麼對立,只不過苦命的商女被躺槍了。
-
10 # 元元的天下
說到杜牧名篇《泊秦淮》中的"商女",其實是有深意的,表面上看是泛指唱曲的歌伎。
娼伎在古代社會地位低下,屬下九流,一般由貧寒人家女兒賣與私籍樂伎或妓院老闆,自小學藝吹拉彈唱,精其技者表演賺錢。也往往賣藝兼賣身。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十三學得琵琶成,妝成每被秋娘妒”秋娘也是商女的常用藝名,也是代稱其行業佼佼者。
那麼商女之說其實跟商朝有關,歷史上周武王滅了商紂王后,商王國的臣民失去土地,為了生存男子常以販賣東西維持生計,女子呢因為紂王縱情聲色,原來宮中的歌舞樂伎除了年輕貌美者,被新朝權貴收編外,剩下的為了活下去,也幹起老本行,以表演為生。由於當年做生意的和表演的人的多為商國人,所以就被叫為商人和商女了。
晚唐詩人杜牧,出身高門士族,其祖父杜佑為中唐宰相和史學家。面對唐朝的衰弱,熱血青年杜牧在《泊秦淮》一詩中,以金陵秦準河歌女不知亡國之恨,唱起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填詞的《玉樹後庭花》曲,諷刺當朝權貴耽於享樂,腐敗奢靡的生活。
要知道隋大軍壓境時,陳後主正在宮中和寵姬張麗華等吟唱此曲。這《後庭花》是亡國之音,陳後主不知,商女不知,爾等國之重臣焉可不知啊?!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話雖如此,大詩人也是放浪不羈之徒,身有青樓薄倖之名,也許仕途不順,縱情花間之故罷。
(學有境,思無涯。元元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
11 # 雨後新晴原創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詩中的商女,指的是歌女。歌女為什麼叫商女,源於西周初年。商朝滅亡後,商朝的遺民失去土地和財產,生計成了問題。為了維持生存,青壯年男子販賣貨物,賺錢養家,年輕美貌女子表演歌舞,娛樂觀眾謀生,從此有了“商人”和“商女”的稱謂,“商女”便是歌女。
《玉樹後庭花》,為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所譜寫。陳叔寶為亡國之君。楊廣指揮隋朝大軍渡江衝來,生活奢靡,耽於享樂的陳後主,此際與寵妃張麗華等,正唱此曲,《玉樹後庭花》便成了亡國之曲。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來常用於諷刺那些醉生夢死,終日花天酒地,苟且偷安,全然不關心國家苦難,社稷淪陷的人。抗戰時期,李香蘭等歌女,在上海十里洋場,反覆演唱的《夜來香》《何日君再來》,即類同於《玉樹後庭花》。
-
12 # 兩隻紫燕
她本身就是別人買來的`從事的工作又是賣笑.別人用錢買她的人權…她沒有獨立丶沒有自由"聽天由命.任人擺佈.任人買來賣去、她哪裡還知亡國恨o只想著今天掙了幾個錢.商女;悲也i苦也o
-
13 #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我們熟知“商女不知亡國恨”是出自於唐朝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但是商女很多人都知道是歌女,卻不知為何叫商女?
這個與我國古代的聲樂有非常重要的聯絡,因為古人沒有哆蕾咪發說的,只有五音,中國古代的五音指中國五聲音階中的角、徵、宮、商、羽,五個音級。而《五音》又是古代軍事著作《六韜》裡記載的一篇文章講的內容,“太公曰:"深哉!王之問也。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宮、商、角、微、羽,此其正聲也,萬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知敵。金、木、水、火、土,各以其勝攻之。”這就是五音的出處。
因為先秦時期,古人講的是五行生剋理論,所以以五行配萬物,在音律方面,我國古人把五音的宮、商、角、徵、羽與一年四季相配,因為商音淒厲,與秋天肅殺之氣相應,故以商配秋,稱為商秋。古代以商指秋比較多見,商信、商風、商吹、商飆指秋風,商日指秋天,商序、商素指秋季,商意、商氣指秋意、秋氣,商雲指秋雲,商暮指秋末。由此可見"商女"即秋女、秋娘,也就是歌妓、女伶了。秋女是唐朝對歌女的別稱,詩人在詩中引作商女也無可厚非,本來古詩詞就是引經據典的,很多典故,所以要多讀書才能明白其中含義,否者只能望文生義了。
由於這裡商女唱的是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這首詞被改成曲,後悲涼悽切,後世多比喻為亡國之音,所以這裡說商女商女不知亡國恨!
-
14 # 小漢字見大歷史
再說一遍邏輯關係:
五行――五音――五季五音之「商」對應五季之「秋」所以,「秋季」也叫「商秋」唐代歌女叫「秋女」,因此也可稱「商女」。就跟「秋風」叫「商風」一樣。這些都不是不證自明的常識,我需要引證文獻來證明。
我都說了,你不想看論證過程,可以跳到後面直接看結論,如果你覺得結論有問題,再看論證過程。我是不是持之有據。
深度閱讀需要付出一點專注度。
――――――
我見到有人說:古代賣唱、賣藝的藝伎是一種商業行為,所以叫做商女。這肯定是不靠譜的。
這首詩簡單直白,全詩沒有一個典故,卻意象營造非常成功,為何要用一個晦澀不解的【商女】?
其實,【商女】對今天的人來說晦澀,對古人來說如同大白話,這是因為古今讀書人學到的知識點、教育內容不一樣。
所以 這個問題從兩個方面講:
第一,古代讀書人學什麼知識,這與【商女】的又有什麼關係?
第二,也就是考證文獻中【商女】稱呼的由來。
想快速閱讀,可以只看下文的大黑體字。
或者直接跳到後文看結論部分。你覺得有疑惑再看論證過程。
-------------------------------------------
我們知道《易經》為群經之首,古人的必讀的術數之書,對古人來說,讀《易經》是學的「哲學」和「科學」知識。(注意:我打了引號)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人理解世界萬物建構的一套理論模型,其源頭就是來自《易經》:
古代的物理、音樂、醫學、天文、地理、風水、時間紀年。。。等,都可以用這套理論解釋。
古代的文人,透過讀《易經》的陰陽五行,可以通曉醫學、音樂、天文等等。當然,正不正確就是另一回事了。
古人言:不知易,無以為醫。因為中醫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說」,就是來自《易》,所以「醫易同源」。
古代知識分子,很多都通曉中醫,自己病了能自己開中草藥方子給自己治病。
我們一般用「五音不全」來形容一個人沒有音樂天賦。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五音」?「五音」指的什麼?
古人也以「陰陽五行」來解釋音樂,「五行」對應「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音】等於簡譜的「1、2、3、5、6」。也就是所謂的「中國五聲音階」。
中國古人認為音樂影響人的情緒,因此,音樂不但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治病養生。
這是我製作的表格:「五音」與「簡譜、五臟、季節、五行」的對應關係:
《周禮·春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角為木音通於肝,徵為 火音通於心,宮為土音通於脾,商為金音通於肺,羽為水音通於腎。我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五音與五行、五季、五臟等等的對應關係,對古人來說是常識中的常識,讀過書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從上表可以知道:五行之「金」對應「五音」的「商」、「五季」之「秋」:
《禮記》:孟秋之月,其音商。所以,「秋天」有「商秋」和[金秋]之稱。
至於百度百科所說的:「商音淒厲,與秋天肅殺之氣相應,所以稱秋為商秋。」
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我也不知道,因為《春江花月夜》是非常歡快的音樂,也是【商調】。
所以,我認為這種說法很可能是本末倒置,「商秋」稱謂來自五行的對應關係。
當然,我對中國古代音樂沒有更深的瞭解,只是懷疑。
古代文人在詩詞歌賦中把「秋天」經常叫做「商秋」:
《文選·何晏》:結實商秋,敷華青春。晉 潘尼《安石榴賦》:商秋授氣,收華斂實。晉 陸機《行思賦》:商秋肅其發節,玄雲霈而垂陰。古人說的「商風、商信、商氣」都是指「秋風、秋信、秋氣」:
引自:《漢語大詞典》,第2卷 頁372-373在古代,美人也叫「秋女」或者「秋娘」:
引自:《漢語大詞典》,第8卷 35在唐代,美貌的歌妓女伶常以「秋娘」為名,有名者如謝秋娘、杜秋娘等。
因此,「秋娘」或者「秋女」也漸漸成為美麗的歌妓女伶的代稱:
引自:《漢語大詞典》, 第8卷 41古代「秋娘」和「泰娘」分別是代指「歌姬」和「舞姬」,經常以「互文修辭」的形式出現在古人的文學作品中:
宋 蔣捷 《一剪梅·舟過吳江》: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宋 蘇軾 《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詩之二:“喚船渡口迎秋女,駐馬橋邊問泰娘。-------------------------------------------
結論部分
好,經過以上文獻梳理和考證,我們基本搞清楚了,「商女」稱謂的由來,可以放心的下結論。
第一,從陰陽五行理論看:「五音」之「商」對應「五季」之「秋」,因此有「商秋」之稱。
「商秋」就屬於漢語「聯合並列式」合成詞。一個事物有兩種稱謂,就可以互相代替使用。
比如:「殷商、荊楚、華夏」等等。
第二,唐代的時候,文人雅士一般把「歌姬女伶」稱為「秋女」和「秋娘」。
那麼,「秋女」也就可以稱為【商女】,與「秋風」稱為「商風」是一樣的道理。
「商、秋」互用,對古人來說是常識中常識。但是今人沒有學過《易經》,也不大懂「陰陽五行」,所以就看不懂「商女」這種稱謂。
-----------------------------------------
至於什麼「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我即便是男人,我也不認同杜牧。
什麼「後庭花是靡靡之音亡國調」,古代是男權社會,女人地位不高,國家大事是男人在搞,男人把事情搞砸了,杜牧你為什麼要陰陽怪氣諷刺一個女人?
人家就唱個歌,你一定要一個艱難謀生的弱女子扮演一個苦大仇深的樣子?
-
15 # 如是史社
這首詩的全文是:
泊秦淮
唐 ·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詩的成詩時間在晚唐。唐代歌妓、女伶通稱“秋娘”,亦稱為“秋女”。
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那麼“秋娘”何以又被稱“商女”呢?這是因為我國古人把五音宮商角徵羽與四季相配,因為商音為金盛,與季節秋天相對。商音聽起來綺麗,秋天肅殺之氣濃,故以商配秋,稱為商秋。古代以商指秋比較多見,商信、商風、商吹、商飆指秋風,商日指秋天,商序、商素指秋季,商意、商氣指秋意、秋氣,商雲指秋雲,商暮指秋末。由此可見“商女”即秋女、秋娘,也就是歌妓、女伶了。
後人因為成詩於晚唐,作者看到國勢衰微之際,大家仍沉迷於酒色,渾然不覺,自己心中為國擔憂的心情。所以後來“商女”也被很多人與被女色亡國的商朝做類比,說成“商女”,是講達官貴人們不知亡國之憂。
鑑於杜牧的風格,比如“牧童遙指杏花村”這種表達的習慣,個人偏向於第一種解釋。第二種覺得有些後人牽強附會之意。
-
16 # 怵怵2
商女代指妓女。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律句句式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因第三字“不”字用了仄聲,第一字需改用平聲,讀起來才更順口,杜牧創造了一個詞叫“商女”。如果用“娼女”也順口,但不是很貼切,古代娼妓的“娼”專指賣身的營生。“妓”指賣藝的女子,有的人也賣身,但更多的只賣給她中意的人,以圖有個終身依靠,贖身脫離妓籍。古代詩人從不掩飾他找妓女,從不說去找娼女,是因為這跟我們到現場看文藝表演差不多。
-
17 # 萬花菩薩
商女,大概叫“見錢眼開的女子”吧?關於“亡國恨”,人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麼一個國家呢?一個可憐的國家必定有可恨之處。一個不地道的國家和政權必定有“商女”給予“回報這個可憐之國”。
-
18 # 迦南的巫師
公元833年的秋天,一個落寞孤單的身影,一個憂家思國的知識分子,一個在後世千古流芳的詩人,走進晚唐迴光返照的最後一抹餘暉,走進秦淮河畔自成天地歌舞昇平的旖旎的風光裡,走進了一首富含悲憫情懷的詩裡。他就是被後人冠以“小李杜”之稱的其中一位,他就是杜牧。可以這樣說,他是苟延殘喘的大唐帝國的最後一縷清風,最後一片冰心。
夜行的船,悠悠盪盪,迫近金陵的脂粉之氣。詩人本想找一片清靜之地,卻不想亂入一片旖旎。酒入愁腸。化作憂思淚。歌聲從岸邊,帶著打情罵俏,帶著脂粉花暈,撲面而來。但聽那歌聲——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就是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歌女的聲音清越嫵媚,惹人陶醉。這歌聲渲染的繁榮氣象,似乎跟盛唐時期的光輝絲毫不差。
詩人杜牧卻無力欣賞,在他眼前,浮現出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隋文帝楊堅兵下江南之時,臨春閣內,陳後主陳叔寶與張麗華等眾妃嬪嘻戲打鬧,吟歌對酒,好不熱鬧。與眾大臣飲酒賦詩,徵歌逐色,自夕達旦。朝政荒廢,田園荒蕪。廟堂之上有豔歌,江湖之遠有難民。隋文帝帶著劍,帶著淋漓的鮮血,走進陳後主最後的迷離恍惚的驚慌失措的雙眼。陳後主身死國滅,陪葬的是他至死不敏的一腔旖旎詩情。
自從“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國運日趨衰微,藩鎮割據,傭兵自重,全然不顧國家民生,只知道歌舞昇平,飲酒聽取曲取了樂。詩人杜牧一邊歌聲嬉笑聲入耳,一邊想著大唐的光輝還能映照幾時,眼前的景象,多麼輝煌又多麼腐朽,多麼熟悉又多麼陌生,多麼遙遠卻又如此迫近,情不自禁,由感而發,就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詩中的“商”,就是古樂五音“宮商角徵羽”中的“商”。由於是音樂,故“商女”也叫歌女。而這古樂的五音又剛好對應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這裡面的“商”音,悲愴淒冷,有蕭殺之意。正好對應“秋”的衰敗式微之象,因而,“商女”也稱“秋女”。同代的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名作《琵琶行》裡雲: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跟“曲”聯絡在一起,“秋娘”就是歌女,女伶,為生活而賣藝的“商女”。
作者用在這裡的“商女”,其實是作者的曲筆,實則指那些食用國家俸祿,卻無所事事,歌舞昇平,不問民生,腐敗昏聵的達官顯貴。
王朝的每一次興衰更替,似乎都與禍國紅顏有關。從商紂王的狐狸精蘇妲己,再到在烽火戲諸侯中扮演主角之一的美人褒姒,近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楊玉環,她們無一例外地承擔著被“潑髒水”這一尷尬的歷史使命。時也?命也?只因為她們“歌女”這一卑微身份。她們靠青春美貌,靠婉轉歌喉,取悅君主,取悅達官顯貴,最後紅顏衰退,被拋棄,被輕視,被歷史的煙塵埋沒。即便揚名於後世,卻是以“紅顏禍水”的身份去被動接受,歷史真的就這麼悲哀嗎?
《玉樹後庭花》導致了陳朝的灰飛煙滅,可謂亡國之音。可如今,就在眼前,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不禁使詩人杜牧產生了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一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
19 # 楊寶剛
商女就是歌女,跟賣唱毫無關係。宮、商、角、徵、羽,商是五音之一。主悲,以哀為美,表示以商調的樂曲是最美妙、委婉、動聽的,古時商就代表音樂,悲音就等於哀音。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這是樂府的《春歌》,這個哀不是哀傷,而是美妙動聽。春天的鳥聲能不好聽嗎?正是配偶的時候怎麼能哀傷呢?三國失譯《摩登伽經》也說:
異類眾鳥,遊歡其上。
哀音相和,聞者歡悅。
南朝宋人何承天也寫到:
瀟管激悲音,羽毛揚華文。
南宋.鮑照《夜聽妓》:
絲管感暮情,哀音繞樑作,
芳盛不可恆,及歲共為樂。
東漢王充《論衡.自紀》也寫到:
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
悲音不共聲,皆快於耳。
《晉書.文苑傳》說:
發妙聲于丹唇,激哀音於皓齒。
以上勻以說明,古人以悲音為美,以哀樂為妙。就是現代人聽《梁祝》、聽《二泉映月》不也是很美的享受嗎?古人以哀婉為一個基調,把歡樂的、喜悅的、激越的、昂揚的、快樂的、或者憂傷的都叫哀音,認為哀音是最美、最能打動人的音樂。所以,商就代表音樂,這也是古今觀念的不同。
-
20 # 楊鵬飛9318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歌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靡靡之音,南朝陳後主所作,後人視為亡國不祥之者。
“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作為歌女,感覺不到國家興亡,好象國家興亡是男人們的責任,與她們沒關係,所以還逍遙自在猶唱由唱。
也說明詩人觸景生情感慨當時國家為難當頭,這些歌女還有心情唱歌玩樂,也諷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人沉迷於聲色,醉情歌舞,腐敗墮落,不顧國家為難,也是諷刺當朝也體現作者憂國憂民的心情。
回覆列表
商女,也就是“歌女”。
這個典故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宋朝大詩人、政治家、宰相王安石也曾寫過有關“商女”的詩詞,不過也是化用杜牧的詩,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秦淮河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年年猶唱,後庭遺曲。其實,在唐朝,一般吧歌女稱之為“秋娘”,亦稱為"秋女"。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那麼"秋娘"何以又被稱"商女"呢?這裡很多人解釋說,這裡的商,就是中國古代音階的“宮商角徵羽”的商,但是我並不認可這說法。
我倒是覺得,這個商,應當是商人的商,有一層貶低的意思。
國家都已經滅亡了,那群沒良心,沒有愛國心,不知廉恥的歌女、戲子居然絲毫不感到難過,傷心。仍然在唱哪靡靡之音,唱那亡國之音。
但是,到底是誰不知廉恥呢?還不是那群尋歡作樂的富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