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營養師張小換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關於癌症的問題,現在生活的物質條件已經比以前好太多了。但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太多,身體在這個適應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出現了很多慢性病。而且癌症的致死率也非常高,所以大家對於癌症也是非常害怕。因為職業的原因平時也會接觸很多癌症患者來諮詢營養干預的。所以今天也為大家分享下根據以往的一些案例,對這個問題分享幾點看法。

    1、首先癌症存在一定機率可以完全康復(醫學上主要以5年生存率為準),所以大家一定要堅定信心,只要做到積極抗癌,配合正確的干預方法,是有機會好轉的。那麼癌症好轉的跡象,第一還是要看醫學指標,比如腫瘤標誌物在慢慢下降,往正常的範圍縮排;還有醫學影像學的檢查,腫瘤的大小也在不斷縮小,這其實就是比較直觀的資料了。所以一旦得癌症一定接受正規的檢查,隨時跟蹤腫瘤大小和腫瘤標誌物的數值範圍。

    2、要仔細觀察各個身體體徵和精神狀態的變化,比如每天的飲食狀況,是否有食慾、食量大不大;還有精神狀態是否健康,很多癌症患者在得了癌症以後,會有抑鬱、苦悶、消極等心態,這對於身體恢復是十分不利的。

    3、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好轉跡象,這些是我在實際案例會見到的,比如口腔潰瘍;比如在停止放化療以後,頭部出油掉頭髮,還有就是短暫性的高燒。

  • 2 # 劉永毅醫生

    事物發展方向是多方面的,或好、或差、或沒有多少變化等。癌症轉歸也一樣,往好的方向發展應是治療的結果,不治療、或沒有正規治療是不可能好轉的。那麼,癌症病人恢復過程中有哪些跡象提示病情在好轉?

    一、症狀、體徵

    很多腫瘤病人出現症狀後才去醫院看病,病情往往要晚些。治療後症狀緩解、體徵消退一般也都預示著疾病往好的方面發展。

    吳某,就診時乾咳嚴重,最初懷疑肺臟有問題,CT檢查見右側主支氣管明顯受壓,最終胃鏡檢查發現食管中段、下段有兩處腫瘤,鱗狀細胞癌,評估後不能手術。給予鉑劑、氟尿類藥物聯合化療,一個週期後咳嗽症狀明顯緩解,這就是判斷病情向好的一個指標。

    但是,很多早期癌症沒有症狀體徵、或者不明顯,也就不能用臨床檢查來判斷病情發展情況了。

    二、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是腫瘤組織自身的物質、或腫瘤代謝的物質、或機體應激反應的物質。理論上腫瘤標誌物的多少與病情嚴重程度相一致。

    腸癌病人癌胚抗原CEA、CA199多有增高,若術後複查明顯降低、或到正常範圍之內,那麼手術的效果還是很好的,若高出正常許多倍、或下降不明顯就意味著體內可能還有病灶。

    但是,腫瘤標誌物的敏感性不高、專一性不強,不是所有的癌症標誌物都升高,也不是某種標誌物升高就是對應的哪種癌。癌症複查過程中標誌物若與該腫瘤具有相關性,持續、或明顯升高則要警惕,反之,持續、或明顯下降至正常值以內就意味著好轉。

    三、影像學檢查

    監測腫瘤變化必然少不了影像學檢查,常用的就是超聲、CT、磁共振、核素掃描等,PET-CT較為昂貴。針對實體性腫瘤,影像學檢查可直觀地看到腫瘤直徑大小、數量多少的變化,也有判斷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進展相應的指標。

  • 3 # 小影大夫

    另外,除了患者自身的感受外,比較客觀的就是做相應的檢查,可以明確得看到指標是在好轉的。

    癌症患者複查一般都需要做實驗室檢查,也就是抽血查腫瘤標誌物,還有肝腎功能。如果之前腫瘤標誌物很高,現在做了治療後,腫瘤標誌物的數值明顯降低了,這是一個好轉的徵象。比如肝癌,最敏感的指標就是抽血查甲胎蛋白AFP,治療前AFP很高,治療後下降明顯,甚至下降到了正常,說明癌細胞被殺滅了,病情在好轉。

    還有就是能直觀的檢測到腫瘤真正的大小,這就需要做影像學檢查,這包括超聲、CT、磁共振或者是PETCT檢查。治療後的大小比治療前明顯縮小了,也是很明確的癌症在好轉的徵象。比如下面這個朋友,治療前和治療後肺癌的大小一對比,就能看出來肺癌明顯縮小。

    我每天都會寫很多份癌症患者來複查的片子,每次都要對比他以前的片子,認真比較每一個病灶有沒有縮小,有沒有減少。如果癌腫縮小了或者沒有復發,真的為患者感到高興。

    所以,代表癌症好轉的徵象有,自己症狀好轉了,抽血的指標在好轉,還有影像影象上客觀的看到腫瘤縮小。

  • 4 # 普外科李家大夫

    癌症患者的治療,目前是採用國際或國內推薦的臨床診療方案進行治療,但每位癌症患者的病情是不一樣的,因此,知道每位患者的癌症治療情況,對於進一步提高患者療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臨床醫生也正是透過不斷總結各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從而讓自己的醫學技術水平得到飛速地提高,從而更好為廣大患者朋友服務。

    癌症患者治療後,哪些跡象代表著癌症在好轉呢?我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三方面:

    癌症患者的自身感受與表現是最有說服力的。

    因為疾病是在癌症患者本人身上,治療效果好不好,患者自身是最有發言權!如果癌症患者經過治療後,癌症本身的症狀、體徵較前減輕或消失了,患者自覺各方面情況較前改善,則表明患者的癌症在好轉。比如,我們家老人肺癌晚期化療後,她原先由晚期肺癌導致的上腔靜脈阻塞徵和頸交感神經壓迫症狀(頸靜脈怒張、上肢靜脈怒張、胸肩痛、皮下水腫、上眼瞼下垂等)消失了,這時候,根本不用化驗與檢查,不管是患者本人、家屬,還是醫務人員都知道老人癌症化療後,病情明天好轉了。

    這種情況,對很多癌症治療患者來說,都是最明顯提示癌症好轉的跡象。

    內鏡、影像檢查是最客觀的體現。

    患者癌症治療後,症狀與體徵減輕或消失,的確癌症好轉的表現。但癌症到底好到什麼程度?內鏡、影像檢查是最客觀的標準:腫瘤本身是縮小,還是消失了;或者腫瘤本身沒變化,但它的轉移病灶減少、縮小或消失了。透過影像檢查,大家就會一目瞭然。這也是目前國際上評價與隨訪癌症療效的最重要的指標。

    對於少部分腫瘤病人,癌症檢測指標也是一種比較好判斷癌症好轉的方法。

    比如 ,肝癌患者,治療前如果AFP值很高,治療後AFP明顯下降,大家也想到這是肝癌疾病在好轉。這也是為什麼AFP會是肝癌病人臨床療效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了。但類似AFP這樣癌症特異性指標太少了。比如常見的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腸癌、腎癌、膀胱癌等都缺少特異性癌症指標。所以,癌症檢測指標並不是評價癌症好轉跡象的常用指標。

    總之,癌症患者症狀、體徵減輕或消失,或內鏡、影像檢查提示癌症腫塊縮小或消失;癌症檢測指標下降等都是癌症好轉的跡象。

  • 5 # 肝膽外科崔醫生

    癌症很少能治癒,但是很多都能好轉。而醫學的發展進步總會有一天戰勝癌症,我曾經多次對我的肝癌患者說這樣的話:好好接受治療,把心情放好,誰知道哪一天治癒肝癌的藥物就出現了,那樣你就可以重生了,不要對自己和生活失去希望。話說回來,現在對於癌症來說,出現哪些情況是表示病情有好轉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1、癌症患者病情好轉的徵象;

    2、癌症患者該如何進行治療;

    3、如何做癌症的檢查、預防及減少癌症的發生。

    癌症患者病情好轉的徵象

    1、首先就是看硬指標比如說肝癌、肺癌或者是腸癌的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或者是藥物治療(化療藥物、靶向藥物或者是免疫性藥物等)後,對比治療前的影像學檢查,比如說磁共振或者是CT等,如果在數月或者是數年內發現腫瘤已經完全切除,或者是較前減小或沒有進展沒有新發的癌症病灶的話,就可以說明癌症是有好轉的跡象的,起碼來說沒有明顯的進展。這在臨床過程中是常常作為一個指標的評價癌症的治療的好壞的。

    2、腫瘤標誌物的高低對癌症的病情轉歸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比如說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是腫瘤標誌物,當治療前的指標很高,在治療後複查發現甲胎蛋白降低的很明顯,甚至是正常了,然後多次複查發現都是正常的或者明顯低於治療前的時候,那麼也是提示好轉的,但是不能粗心大意,尤其是術後出現這種指標的好轉理論上是一定的,但是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個腫瘤標誌物又上升了,那說明可能復發或者是有新發的腫瘤了。

    3、患者自身的情況,如果患者癌症的症狀,如消瘦、乏力、疼痛等症狀較前好轉,治療後體力恢復較前好了,也比癌症發現時胖了,強壯了,吃飯也能吃了,甚至是可以正常參加工作了,這類似的種種都可能是病情好轉的跡象。

    癌症患者該如何進行治療對於得了癌症的人來說,我基本是2個意見。首先一定要到相對大一點、治療水平高一點的醫院去看病,看看專家是啥意見,我建議看2-3個專家為宜,儘量不要只聽一個醫生的意見,如果有幸趕上一個好的醫生那沒得說,如果遇到了只會騙錢的庸醫,可能會耽誤病情的治療。所以多看幾個醫生,看看都是什麼治療建議,選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然後進行治療,我建議儘量聽從醫生的治療建議,畢竟醫生治療經驗與理論比較多。如果是可以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我勸你儘量手術治療,無論是手術切除或者是介入手術等,這起碼是還有手術治療的機會的,預後相對要好一點,但是有一種情況時要慎重選擇,就是醫生說:這個病情手術也可以做,但是預後肯定不好或者是很大可能不好,因為畢竟手術的創傷比較大,如果獲益很小的話,要權衡患者是否能夠在餘生更舒服。現在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就是經過多重治療後患者在痛苦中多活了幾個月的情況,其實家屬和患者都要權衡是否值得,“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句話適合於長期活著的如行動不便的人,而不是生存期已經很短的癌症患者,大家自己考慮。如何做癌症的檢查、預防及減少癌症的發生無論是對哪種癌症的檢查,無非就是以下幾種,其一是進行體格檢查,也是讓醫生在查體,比如說甲狀腺癌、乳腺癌、直腸癌都是可以透過醫生的查體查出來的,所以這一步儘量不要省略,不要僅依靠去做檢查來發現。當然影像學檢查目前來說是相對可靠的檢查手段,尤其是現在各種檢查的精準度比較高,很多時候都可以給出癌症的診斷,減少疑似診斷的情況。比如說肝癌,很多都可以透過CT或者磁共振來診斷的。不必非要做病理檢查來確診,這樣會給那些不能進行手術治療,而需要癌症診斷的患者來說是比較善意的,可以開具大病或者特殊病的福利減少花費,畢竟現在很多人還是比較窮的。此外,腫瘤標誌物也算是一個檢測手段吧,但是不能單憑這個指標來判斷癌症,即便是陰性的也不能排除癌症的診斷,因為很多時候即便得了癌症這個指標也是陰性的。

  • 6 # 中醫腫瘤專家劉自力

    目前癌症的治療手段非常多,很多患者透過治療都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實現長期生存和臨床治癒的患者也很多。癌症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通常症狀都會有一個改變,那麼哪些身體上的改變意味著癌症患者好轉了呢?

    1、癌症症狀的減輕或消失

    病人某些特有症狀減輕、緩解,應該就是病情好轉的表現。比如肺癌咳嗽,一般很頑固,乾咳、無痰,沒有止咳等藥物的干預下,症狀緩解了,只有腫瘤變小才可能出現這種結果。還有病人體力狀態改善、噁心、嘔吐緩解等等一些症狀變化也是疾病好轉了。一些典型、明顯體徵是可以查出變化的,比如體表一些腫大淋巴結、腫塊,肺臟與腫瘤相關的呼吸音,腹部觸控到的包塊,直腸指診到的腫瘤等等,若這些體徵變小或減輕就是病情好轉。很多癌症都是非常疼的,比如肺癌、胃癌這類,患者都會因為疼痛難忍,而無法正常的工作,對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特別的胃癌和直腸癌,他們吃東西幾乎沒什麼胃口,而且排洩也是非常難受的。如果這些症狀都有減輕,或者症狀已經消失,那麼也代表癌症已經好轉。

    2、體重增加

    癌症到了中晚期後,攝入減少、消耗增加,二者之間矛盾的結果就是病人體重下降、消瘦。其中消耗多少與腫瘤大小、病灶多少有直接關係,癌細胞越多消耗越大,因此消瘦多見於中晚期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營養不良和消瘦會導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加速腫瘤的生長,並可能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經過治療後,胃口好,能吃飯了,患者體重上升,就在一定程度上能證明患者病情有好轉。

    3、精神狀態的改變

    癌症患者需要承受很大的身體負擔,癌症帶來的痛苦,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也會變得非常差,如果患者的精神狀態出現好轉,也代表著病情有所改善。

    4、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

    在腫瘤治療期間,為監測治療療效會定期針對腫瘤行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MR等,影像學檢查如證實腫塊縮小或消失,原有胸腔積液或腹腔積液減少等,這都提示著治療有效,癌細胞在減少。實驗室檢查就是指抽血化驗。腫瘤標誌物是衡量腫瘤變化的指標之一,並不是金標準。很多原因會引起腫瘤標誌物的升高,出現假陽性。所以腫瘤標誌物升高,不一定是腫瘤進展。反過來腫瘤標誌物下降,腫瘤也不一定是好轉。因為一些患者即便患有惡性腫瘤,腫瘤標誌物也是正常的,這種情況腫瘤標誌物對於腫瘤的評估價值不大。而且需要動態觀察它的前後變化及與參考值之間的差距。如大腸癌治療前CEA、CA199很高,治療後下降,說明有好轉趨勢。同時如果治療前有肝轉移導致肝功能異常,若治療有效,隨著肝轉移癌的好轉,肝功能也有可能較前好轉,治療有效。腫瘤標誌物的結論,還可以透過覺察患者自身症狀有沒有所緩解,體徵有沒有改變,複查的CT、MR等影像資料上病症大小有沒有縮小等獲得佐證。

    總之,癌症患者透過積極的治療,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身體是會走向健康的。所以當被查出患有癌症的時候,千萬不要絕望,應該有積極的心態,堅持中醫藥治療意義重大。癌症患者在經過一個階段的集中治療,慢慢好轉後,便進入了漫長的康復期。但這並不意味著腫瘤已經被治好了,更不能高枕無憂、掉以輕心。進入康復期,只是說明疾病的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醫認為“正不抑邪”是腫瘤復發轉移的關鍵。經過放化療、手術等治療後,並不能保證體內腫瘤都被清除,加之治療後機體免疫能力的減弱,身體內正邪依舊在對峙,當殘餘的腫瘤致病力勝出,疾病發展,出現腫瘤的復發轉移。所以,在腫瘤患者的康復期,服用中醫藥扶正祛邪,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可有效防止腫瘤的復發轉移。同時,使一些有殘存腫瘤病灶的患者,仍舊可以長期生存,有好的生活質量。中醫在預防癌症復發和轉移方面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最突出的優勢是辨證論治,因人而異,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免疫系統很好地恢復。患者術後儘早開始接受中醫藥持續性的治療,運用中醫的方法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扶正祛邪,從根本上改善體內環境,破壞癌細胞生存、分裂、增殖的條件,從而保證機體的長治久安。

  • 7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癌症就是不治之症。

    但是,在臨床中我見過癌症治療後活超過5年、10年的比比皆是,難道這還不算臨床治癒嗎?

    人性貪婪,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但按照目前的醫學層次,還遠遠達不到。

    我以前有個病人,都86歲了,她說她有太多的眷戀和牽掛,真的不想死……她說家裡房子還沒等到拆遷……孫子上大學還沒有畢業,還沒娶妻生子……

    要照這樣說的話,子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世界都亂套了。

    哪些跡象代表著癌症正在好轉?

    此問題,我將以我最近一個乳腺癌術後患者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癌症好轉的指標。

    這是一個37歲的年輕女性患者,2015年因為發現左乳腺腫塊到醫院就診,手術後證實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免疫組化結果HER2強陽性,ER、PR陽性。但手術前發現有肺部結節,左側第2肋骨和第6肋疑似轉移瘤。

    隨後的治療,病人經歷了8個療程的化療+1年的雙靶向治療+常年累月的他莫昔芬抑制雌激素治療。

    術後5年,我認為她已經臨床治癒了。

    一、心態上逐步走出陰霾:相比較於第一次住院,以及手術後告訴她乳腺癌結果時候的心情,此次入院,她無疑是懷著比較輕鬆的心情,一邊辦理入院一邊和老公、孩子說話,一派祥和畫面。當然,心態的好轉與治療的好轉有著莫大關係,前兩次檢查雖說不是非常理想,但也沒有繼續惡化。

    二、生活上已經完全能自理:記得化療時候的奄奄一息,以及化療後期出現的掉頭髮、白細胞降低、營養不良等,對比於現在的滿頭黑髮、生龍活虎、一手能抱起一個娃,狀態上無疑要好了許多。

    三、工作上有了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這個患者才37歲,如果沒有疾病,她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紀,乳腺癌的診斷讓她在家休息了幾年,今年才找到工作,有了獨立生活來源。一個女人把精力放到家庭和工作中,可以讓她暫時遺忘曾經的痛苦,唯獨可能洗澡照鏡子時會顧影垂憐。

    四、疾病所帶來的不適症狀消失:乳腺癌術後的切口疼痛、麻木,左上肢活動時候的疤痕牽拉感等,隨著時間推移,都一一不見了,能吃、能拉、能睡,症狀的消失會讓人心情愉快,不至於思慮過重擔心癌症復發。

    五、定期檢查一切正常:今年的複查,病人肺部結節消失了,肋骨可疑的轉移瘤病灶也消失了,乳腺癌常見轉移部位是肺部、胸腰椎、頭顱、肝臟,現在檢查都沒有復發和轉移跡象。此外,術前腫瘤標記物CA125、CA153升高,術後5年複查全部恢復至正常範圍。肝腎功能、電解質全部正常。限於醫院的條件,沒有辦法給她做個PET-CT檢查,如果這個也沒有問題,真的可以放心了。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好身體的追求,對未來世界的憧憬,以至於我們對“活著”非常執著。

    但人固有一死,誰也逃避不了,遲早的問題罷了。

    癌症也好,其他疾病也罷,該面對的時候要勇敢去面對,擔心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就看自己要怎麼過。

    當然,有疾病也要聽從專科醫生的建議,不要拖,也不要盲目就醫。

    最後,也祝大家都有個好身體。疫情年代,健康是福,無病當發財。

  • 8 # 中醫腫瘤專家張建偉

    癌症的好轉一般需要藉助各種檢查報告來看的,比如影像學的檢查,實驗室的檢查,患者的臨床表現等等。

    影像學檢查

    比如定期做B超、CT、MR等影像學檢查,這些可以觀察到腫塊的大小有無發生變化,或者說腹腔積液或胸積液有沒有減少等現象。

    觀察臨床表現

    中晚期癌症患者一般會出現很多症狀,比如乏力、精神不振、沒有食慾、消瘦等現象。如果這些症狀有所緩解,說明情況在一步步好轉,患者也會變得有精神。

    實驗室檢查

    一般都是抽血化驗,這樣可以觀察腫瘤標誌物的變化。但是腫瘤標誌物升高並非代表腫瘤惡化,需要足夠的時間來觀察是否進入好轉。

    癌症的病因很複雜,因此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評估,在治療上大家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治療後也要注意定期複查,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 9 # 長工金火土

    癌症是當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古時候人人“談虎色變”,而今是“談癌色變”。

    雖然當下有很多防癌抗癌的手段,但癌症是東邊壓住了西邊又冒了起來。具體來說是宮頸癌、食管癌等有下降的趨勢,而甲狀腺癌、乳腺癌有抬頭。當然肺癌以發病率和死亡率雙第一牢牢佔據癌症最大威脅榜。

    隨著癌症的發病率的提高,越來越多人身邊就能接觸癌症患者,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很多人目睹了身邊確診癌症患者因病去世後,深切感受到了癌症的可怕。所以對於來醫院就診聽到患者家屬朋友說起“這個病不能化療,一旦化療就很快就完了”,我也只是簡單告知其癌症的綜合治療原則,對這樣以偏概全得出來的結論不做過多反駁。

    那麼如果自己或者親屬不幸罹患癌症,哪些跡象代表癌症好轉?

    第一是精神好轉。華人講究精氣神,中醫望聞問切,首先就看一個人是面色、神情、炎性、舉止等,所以一個人身體好壞,是有晴雨表的。自我感覺精神好轉,就是癌症好轉的表現之一。癌症患者到了晚期都是非常痛苦的,用備受煎熬形容比較貼切。身體長時間受到這樣的打擊,精神一般都不會好,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痛苦,部分人還可能引起抑鬱等精神壓抑的改變。而癌症如果好轉,這就好比一個扛著一百斤重物的人突然減重10公斤,會有輕鬆感一樣。

    第二飲食改善。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類獲取營養的唯一途徑(醫學輸液除外),所以古時候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來評估其身體狀況。癌症目前認為是全身性疾病,尤其到了中晚期,對消化系統都有抑制作用的,病人往往不想吃飯或者想吃吃不下去飯,本身癌症就消耗身體,再不能好好吃飯,身體攝入減少消耗增多,所以癌症晚期都是惡病質,嚴重的營養不良。如果癌症好轉,胃腸能力也會得到改善,胃口好轉,這樣病人想吃飯能吃飯,飲食得到改善。

    第三大小便改善。痛則不通、痛則不通,大小便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途徑,大小便通暢,可以幫助人體排出體內廢物,對維繫身體健康的意義重大。癌症中晚期,消化系統、泌尿系統都受到影響,可以出現便秘、小便淋漓等症狀。如果癌症好轉,大小便變得舒暢。

    第四疼痛改善。癌症早期一般沒有不適症狀,但到了中晚期,幾乎所有的癌症都有疼痛,而且疼痛使用一般多止痛藥效果很差。所以癌症止痛已經是晚期癌症的一項重要治療。當癌症好轉,病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疼痛改善。

    癌症歸根結底還是人體免疫力低下,讓腫瘤細胞鑽了空子,然後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在反噬人體的現象。中醫將癌症成為外邪,是體內正氣不足,邪不壓正最終形成的產物。這樣的比喻很好理解癌症的形成過程。所以癌症好轉,實際也是人體免疫力增強的表現,也就是正氣增加了,壓制住了邪氣的氣焰。

    當前還沒有完全治癒癌症的方法,尤其很多癌症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所以“帶瘤生存”是當前以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中晚期癌症的治療策略,不要過度追求消滅全部的癌細胞,手術放療區域性最大化切除,化療全身最大百分百的消除可能殘餘的遠處癌細胞,剩下的就是靠身體免疫力控制其發展,人體和殘餘癌細胞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的度過一生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案。

  • 10 # 小荷醫典

    癌症好轉有哪些表現

    癌症患者好轉的臨床表現因種類不同和個體間存在差異,整體來說可能有以下表現。

    1.癌性疼痛緩解。

    2.消化系統症狀,如嘔吐、腹瀉、便秘、惡性腸梗阻等表現緩解,胃腸道功能恢復。

    3.呼吸系統症狀,主要為呼吸困難緩解,可以正常呼吸。

    4.造血與迴圈系統症狀,如骨髓抑制、淋巴水腫表現緩解。

    5.泌尿系統症狀,如尿痛、尿急、尿頻、尿瀦留、排尿遲緩、尿失禁等表現緩解,排尿恢復正常。

    6.精神症狀,如失眠、譫妄、抑鬱、焦慮等表現緩解,精神狀態好轉。

    7.面板症狀:如皮下結節、面板潰瘍、皮肌炎等表現緩解。

    8.乏力:乏力是患者的主觀體驗,隨癌症控制會有一定好轉。

    癌症好轉不等同於治癒,臨床一般以5年生存率作為癌症臨床治癒的標準。而且除上訴表現,醫生還需要結合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和患者的體徵判斷病情。

    本內容由重慶市腫瘤醫院 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 李代蓉稽核

    點這裡,檢視醫生回答詳情

  • 11 # 醫道之窗健康

    當然是以症狀體徵體重,形色氣質,代謝分泌為主比較。

    痛感下降消失,發熱消除,精神恢復快,各種功能好轉,體重增加。

    迴圈免疫改善,代謝分泌好轉,面板面色紅潤,大小便基本正常,胃口好轉,舌苔色轉佳。

    其中以“痛感下降消失,發熱消除,胃口好轉,舌苔色轉佳,精神感覺良好或轉正常者"為重要意義。

    當然合生理功能指數配合為主特色。

    精氣神好轉為辯證要素,血證減輕好轉,心情、食慾、睡眠,代謝排洩最佳化都是代表癌症開始好轉恢復力正常特點因素要素。

    癌症患者,治療調理過程,需安心靜養,切忌勞累,樹立與疾病作鬥爭信心,有利恢復康復。

    如使用不當,概不負責,並保留相關法律事項,作者 羅佔光。

  • 12 # 淡月阿蘭

    我是一名晚期卵巢癌患者,2017年1月確診時由於病情嚴重已轉移到整個腹腔,所以被醫生建議放棄治療。不過如今五個年頭過去了,我卻依然活得好好的,這一路走來,點點滴滴見證著我從絕症中一步步地走向恢復,在這幾年的抗癌中我想分享下,如何知道自己的病情已在好轉的跡象中:

    一、病情症狀的緩解

    當初我的病情很糟糕:胸腔積液,腹部腹水,呼吸不順,身體虛弱不堪。不過當第一次化療後,胸腔積液和腹水就幾乎消掉了,我能正能飲食了。

    當做完六次化療後,體內十幾公分的腫瘤已縮小至一公分多,腫瘤指標已下降到正常,而且還有了做手術的機會。

    二、飲食情況和自理能力

    化療的效果很好,我食慾大增,一天到晚都在吃東西,總感覺吃不飽。最開始由於身體太虛弱所以請了一個護工照顧我,但化療幾次後我已經能獨立去醫院治療了,不再需要有旁人的照顧生活也完全能自理。而且在之後的治療中,我經常鍛鍊身體,從最初的在樓下轉一圈到去公園散步,逐漸加多散步的步數。

    三、治療結束後,定期檢查,身體並無大礙,即使有些資料沒有達標,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四、身體調養期間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素質

    身體沒有異樣,偶爾不舒服及時去檢查。飲食正常,有食慾,大便暢通。睡眠質量有保證,不會經常失眠。由於病情穩定並慢慢好轉,心理已經沒有了壓力,消除了對疾病的恐懼感。日常生活已迴歸到了正常,雖沒有上班,但是家庭主婦,每天買菜做飯幹家務。忽略了自己是個病人,投身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並享受生活的美好。保持對外的聯絡,不封閉自己每天好心情,熱愛生活,規劃明天,憧憬未來!

    五、每天鍛鍊身體,運動強度逐漸加強

    抗癌期間的運動很重要,它不僅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還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活躍,增強體質。我從最初治療期間的散步,到現在每天做有氧健身操1.5小時,每次做完運動後都覺得活力四射,激情洋溢,充滿Sunny!

    癌症的好轉不僅表現在疾病症狀上,也會呈現在病人的身體狀態和精神面貌上,只要心態好,積極樂觀,相信每個人都能在有限的餘生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找個律師當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