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大將軍
-
2 # 奎奎有態度
當然算
五次親征蒙古,並於邊境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立特殊管理機構。派鄭和七次下西洋,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締造永樂盛世,這任何一件拿出來都可以說是豐功偉業。
雖說千古王圖霸業,乃時事所造,非孜孜以求所能及,但朱棣靠自己的實力一步一步走的很紮實,雖然五次遠征蒙古國庫財力到朱高熾時期捉襟見肘,可那不能抹殺他是個好皇帝的事實。
這世上成王敗寇,朱棣能成功站上最高位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種象徵,那時候的大明蒸蒸日上,說他是明君沒什麼可質疑的。
-
3 # 電影彩精段片
朱棣在位期間的最大功績並非軍事上的開疆拓土,而是透過各種方式讓明朝影響力達到巔峰。他富有幹勁和開拓精神,做事情往往親力親為,這一點明朝後來的帝王沒有一個能做到,從這些方面來看,朱棣也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可是另一方面,朱棣好大喜功,為實現目的不擇手段,而且對待反對者的手段特別殘忍,所以稱他是個暴君也並不為過。
-
4 # 填哥嗑歷史
在大明王朝,朱棣絕對算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名聲,僅次於其老爹朱元璋。他也跟他的老爹一樣,然而跟他的老爹朱元璋不一樣,朱元璋雖然黑粉不少,但是粉絲更多。而一說到朱棣,很多的人想到的是靖難之役,篡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位,對方孝孺的誅十族,殘殺宮女,彷彿朱棣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那麼,朱棣在歷史上算是一個明君還是一個暴君呢?
今天,填哥就為大家解說一下朱棣,讓大家看看,在填哥的心目當中,朱棣究竟是一位明君,還是一個暴君。
對一個人物的剖析,其實不難,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朱棣,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一、少年天子,征服乃兒不花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生於公元1360年,根據記載,成祖朱棣自小就是一個美男子,且性格剛毅果敢。明成祖的第一次露面,是征服乃兒不花。
當時明成祖和晉王一起出徵。但是晉王一見敵軍人多勢眾,就膽怯了。明成祖朱棣卻絲毫不懼,避實擊虛,大敗敵軍。因而深得朱元璋的賞識。
在大明洪武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就被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年僅21歲的他,就鎮守北平。可謂年少有為。
二、靖難之役。殘殺建文功臣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長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之後,深感多位皇叔的威脅,於是,在齊泰、黃子澄的建議下,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削除周王,湘、代、齊、岷諸王。燕王深感威脅,於是在王府裝瘋賣傻,並稱自己身患重病。
但是建文帝仍然沒有解除對朱棣的疑慮。派大臣監視他。
於是,朱棣以清除齊泰、黃子澄為藉口,於建文元年七月起兵反叛。這就是有名的“靖難之役”。戰爭進行了四年,建文帝先後任用耿炳文、李景隆平叛,大敗而歸。在建文四年六月,朱棣佔領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於是登基稱帝。
平心而論,建文帝削藩的想法是對的。歷朝歷代,有實力的藩王都會對朝廷產生巨大的威脅。但是建文帝的削藩操之過急,手段過狠了。他不是削減藩王的權力,而是直接廢為平民,甚至逼迫自裁了。這樣的做法,簡直就是在逼著朱棣造反啊!
朱棣登上帝位後,對建文帝的臣子展開大規模的清洗。齊泰、黃子澄不用說了。方孝孺、練子寧、陳迪、胡潤,董庸、卓敬、黃觀、王度、盧原質等人都被誅族,特別是景清,不僅自己被殺,而且鄉里人都被誅殺,連同他的學生,老師,姐妹包括姓景的族人都不放過。因為忠於建文帝,在朱棣登基之初被殺的不下數萬人。可謂是心狠手辣。
三、復藩削藩
位高權重的藩王自古以來都是皇權的威脅。建文帝就是因為削藩太急才遭到滅頂之災的。朱棣初等帝位,為了穩固統治,恢復了被建文帝削除的藩王的爵位。但是等到帝位穩固之後,朱棣又開始削除各個藩王了。
建文四年,壬申,徙封谷王橞於長沙。永樂元年,己未,徙封寧王權於南昌。夏四月,岷王楩有罪,降其官屬。九月,庚子,岷王楩有罪,削其護衛。二年春三月戊辰,改封敷惠王允熙甌寧王,奉懿文太子祀。三年,九月冬十月,盜殺駙馬都尉梅殷。丁卯,齊王榑有罪,三賜書戒之。四年,齊王榑有罪,削官屬護衛,留之京師。六年春正月丁巳,岷王楩復有罪,罷其官屬。朱棣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先後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削齊王護衛及官屬,不久廢為庶人。這樣既解決了建文帝沒有解決的削藩的問題,又不至於引起新的叛亂。
四、遷都北京。移民充實北京。
明朝自從朱元璋開始,就在考慮遷都的問題。甚至一度想要遷都西安。但是因為朱標的死而作罷。
明太祖沒有完成的事,朱棣幫著完成了。公元1421年,在朱棣的主張下,大明王朝遷都北京。雖然朱棣的遷都北京,有著回到自己老根據地的打算。但是此舉,也使得北京從此作為中國的都城600餘年(民國時期除外),成就了北京的輝煌。
北京,也成就了明朝硬氣。因為實話說,南京作為都城並不合適。中國自古以來的威脅都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定都南京。除非遇到朱元璋一樣雄才大略的皇帝,否則就近指揮排程大軍抵抗侵略十分困難。容易在北方的鐵蹄下喪失半壁江山,淪為偏安一隅的區域性政權。
而定都北京,相當於把都城定在了前線。指揮排程都十分容易。明朝因此有“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之說。如果不是遷都北京,明朝很有可能在土木堡之變後就土崩瓦解了。至少也是隻剩下半壁江山了。
但是北京作為一個邊疆城市,而且還經過多年的戰亂。所以人煙稀少。為此,明成祖多次下令各個地方移民,充實北京。為北京的繁榮昌盛奠定一定的人力基礎。
建文四年乙未,徙山西民無田者實北平永樂元年秋七月甲戌,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實北京。二年七月丁卯,徙山西民萬戶實北京三年九月丁巳,徙山西民萬戶實北京。雖然,這些舉措,有建造北京皇宮的動機,但是,無疑這些充實北京的人口,促進北京的發展。
五、鄭和下西洋,揚我國威
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現在眾說紛紜。但是無論如何,在成祖、宣宗的支援下,於永樂三年開始,宣德八年結束的鄭和的船隊的浩浩蕩蕩的下西洋,大大提高了中國的聲望,宣揚了中國的國威。
鄭和下西洋,既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舉,也是世界航行史上的壯舉。他比西方的新航路的開闢早了近一百年。他給沿途各國帶去了中國的友誼和問候。
六.親征蒙古
在中國的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心腹大患。宋朝甚至因此而兩度被滅。
明朝建立後,追亡逐北,繼續打擊殘元政權。徐達、藍玉多次深入漠北,給予殘元政權沉重打擊。但是成祖即位之後,殘元政權仍然是巨大的邊患。
明成祖勇武過人,多次率領軍隊親征漠北,追殲殘敵。給予殘元政權一定的打擊。
永樂八年,首次親征,追擊雅本失裡,敗阿魯臺,
永樂十二年,擊敗馬合木,大敗瓦剌
永樂二十年,親征阿魯臺,大敗兀良哈
永樂二十一年,再次親征阿魯臺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親征蒙古途中去世。
永樂的親征,雖然也說明成祖手下大將缺乏,但是也為明朝前期為患邊疆的殘元政權予以打擊。
七、鎮守安南
越南北部,古稱交趾,又稱安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我國的領土。但是自從宋朝時期,越南的北部就開始脫離中國自立。自此之後,交趾經常反叛。元朝末年,交趾趁著中原大亂的機會,又一次自立。還發兵攻打明朝。
明成祖多次發兵,征伐安南。把安南納入中國國土。並派兵鎮守安南。可惜明朝宣德皇帝從安南撤兵。從此,安南脫離中國的統治。
八、設定奴兒干都司,管理東北。
明朝初年,東北地區很多地方歸順大明。明朝設定遼東都指揮使,在奴兒干地區設定衛所。但是隨著明朝在東北統治的穩固和地方的擴大。一個遼東都指揮使很明顯不夠用。所以,永樂七年,在當地官員的建議下,明成祖決定升奴兒干衛所為奴兒干都司。統一指揮東北的北部,包括黑龍江,嫩江,外興安嶺以及庫頁島和日本海等等廣闊的地區,加強對東北包括女真在內的各個民族的管轄。
奴兒干都司的設立,對明政府在東北的統治和東北的開發,有極大的歷史意義。
九、勵精圖治
明成祖不僅僅積極開疆拓土,穩固明朝的統治。對內方面,也是勵精圖治。孜孜不倦。
成祖多次下令賑濟災民。這在有著抹黑明朝之嫌的《明史》上也屢見不鮮。
永樂元年癸亥,耕耤田。己巳,振北京六府飢。甲午,振直隸、北京、山東、河南飢。五月丁丑,除天下荒田未墾者額稅。庚寅,捕山東蝗。丁酉,河南蝗,免今年夏稅。壬辰,罷遣浚河民夫。二年辛卯,振松江、嘉興、蘇州、湖州飢。如此種種,在明史之中,記載的次數達三十多次。
而且,朱棣還多次赦免罪犯。重申藩死罪的,要經過五次複核。朱棣還多次勸課農桑,並親自下地耕種,作為表率。
威武的大明軍隊
在朱棣的統治下,大明百姓安居樂業,明朝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象。朱棣的統治,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朱棣雖然個性殘暴了一些,但他的文治武功,還是值得稱道的。朱棣,還是不愧為一代明君的。
-
5 # 梧桐引鳳
肯定算是一代明君,雖然靖難之役是他的人生汙點,但是他的功績還是很大的,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五徵漠北,改革新政,善於納諫,整肅吏治,派鄭和下西洋,締結海外番國,互通貿易,萬國來朝使明朝國力達到鼎盛時期,他的功績不再朱元璋下,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
-
6 # 潮哥1495582530712
朱棣,避開繼位正與不正,單看他的作為,就應該是一代明君。他以身作則,提倡節儉 生活非常簡樸;他勤政愛民雷厲風行,如遇水災旱災,即可救濟解民於倒懸;他知人善任,洞察人心。宏偉的武績和戰略眼光不亞於太祖朱元璋。
他開疆拓土,數次遠征,平定了漠北,聲威遠播四方,臣服明朝的國家多達三十多個國家 ,大明疆域遠遠超過漢唐,其文治武功可圈可點。
朱棣在位22年,創造了一個永樂盛世的神話。他五次親征漠北,把牧馬民族拒之於漠北;他收復雲貴和安南,使得華夏大漢民族有了長治久安的遼闊疆域;他對外開放 ,派譴鄭和下西洋,促進了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他把明朝京都從南京遷往北京,才使得我們今天可以見到引為自豪的北京故宮紫禁城,朱棣稱為“永樂大帝”當之無愧。
儘管他繼位不正,但天下為“有德者居之”;儘管他還有“瑕疵”,但瑕不掩瑜,這些都無法掩蓋他的豐功偉績,其雄才大略可比肩唐宗宋祖。他雖然不是個好人,但絕對是位愛國愛民的好皇帝。
*發光的金子
-
7 # 呆呆水手
算是吧!
千古一帝這個說法最開始始於明朝李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是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
評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明王志堅《讀史商語·卷三》對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如此評價:
“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秦始皇,唐太宗一個開創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年基本政治格局,一個創造了“貞觀之治”,給盛唐奠定了基礎明君英主,這兩個人大家一般都是認可的。
網上一般認為康熙也是千古一帝,史料出自朝鮮的《承政院日記》記載
“康熙,千古英傑也”,“大抵康熙,天下之聖主”,“康熙自是豪傑之主,政令施措動合事宜,至今維持,皆其餘蔭”。
但個人認為康熙這個千古一帝比較水,首先朝鮮當時是清朝的附屬國,對宗主國帝王難免有其吹捧,而且就是是朝鮮史料也只是說“千古英傑”,雖然有些咬文嚼字,但不論是朝鮮史料在中國官方史料的認可度,還是康熙本身的功績來看,與秦皇唐宗相差不是一點點。
綜上,經官方蓋章認可,並且也普遍認同的只有秦始皇和唐太宗。
朱棣,我更喜歡稱呼他為明太宗而不是明成祖,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愛的一位帝王。但要論千古一帝的話,優先順序是要在漢武帝,明太祖以後的。
雖然我不認為朱棣是千古一帝,但私以為朱棣在歷代帝王論排名在前十之內,也只有秦皇漢武,唐宗明祖方能穩壓明太宗,論高可排第五,論低可在漢高祖,隋文帝之後不論。
關於明朝滅亡,本就有明亡於崇禎,明實亡於萬曆,明始亡於嘉靖這種說法,本人本就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現在又有明亡於朱棣這種謬論,想來再過不久就該有明亡於洪武,明朝不該存在這種可笑的說法了,這和將近代百年恥辱甩鍋於儒家,子孫窩囊反怪祖宗如出一轍。
朱元璋,朱棣明朝二祖打下的基礎,在後世子孫幾乎沒有出色的文治武功表現的情況下還能將明朝維持近三百年,已經是很不了不起了,朱棣並非完人,不可否認,朱棣給明朝留下了不少弊端,但如果將這些弊端歸咎於朱棣能力不夠或者戰略短視,未免太求全苛責,如果後代能出個漢宣帝,或者唐高宗這樣能優秀的能開疆拓土的守成之君,能守住安南,奴兒干都司,繼承下西洋的國策,相信他的歷史地位未必擔不起“千古一帝”這樣的稱號
-
8 # 行道者啊亮
是的,可以算是一位明君,他採取的一些措施客觀上持續了社會的發展,提高了大明朝的綜合國力,特別是遷都北京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完整起到了自己的歷史貢獻,但是其手段殘忍,為人刻薄。
-
9 # —只道是尋常
朱棣的文治武功絕對稱得上一代明君的…
此人早年長期鎮守大明的北方邊境。在於蒙古遊牧民族戰爭中成長成為當時不世出之名將,歷史上五徵漠北,遷都北京,編撰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平定安南等諸多功績,對內重視農桑水利,對外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朝建國以來經過朱元璋30年的勵精圖治基本已經天下太平,在朱棣繼位後繼往開來國力空前達到了巔峰時期稱得上上馬打仗下馬治國在歷史上也沒有幾個皇帝可以做到,雖說皇位來路不正,只是朱元璋立錯了繼承人,不能否定他對明朝的貢獻,應該功大於過,掩蓋了自己洗刷篡位奪權的惡名,於家而言或許大逆不道,人狠手辣,但於國而言確是很好的明君,好人在那個皇位上坐不久,總而言之雖不是好人,卻是難得的好皇帝,如果沒有他的一番作為,或者讓朱允炆當政,大明朝前期就不會有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了,也許歷史就會改變,
-
10 # 顛強時代
判斷一個皇帝是不是明君,首先要看看他做出了什麼政治業績,對當時的社會有沒有推進作用,是否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發展與進步,而不能單方面的去看待對百姓的好與壞。朱隸朱元璋的第四子史稱明成祖又稱為永樂大帝,他登上皇位的過程雖然不是光明正大登記和唐朝李世民登基有點相似。是經過爭奪奪取皇位的。
他經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的,但是他做了皇帝以後沒有沉迷於皇權,整日迷亂與後宮荒廢於朝政。他登基以後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設定內閣對外親征,收復失地,並且還多次派鄭和下西洋,促進交流。還疏通了大運河
他在位時締造了一時的盛世,使當時的社會處於一個發展的階段,百姓的的生活還算可以。不能說他對歷史有多大的貢獻,但是對於那個階段來說他確實是起到了推動與促進作用,所以從多方面來說我個人認為他還是比較一個開明的君主,也算是一個明君。雖然能力有大小但沒有像其他君主一樣禍害百姓致使當時的社會發展不前。筆者認為呢?你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
11 # 明月清風本無價
朱棣是一位好皇帝,前期他的篡位,奪權都是體現了自然界的一條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做皇帝要霸氣和有明銳的頭腦。也許這也是天意,天意不可違,這都是每個人的福報。朱棣後來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當時是國家經濟繁榮,老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皇帝老百姓是很歡迎的。
-
12 # 內蒙藍田玉
實為一代明君!《明史》贊曰: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羸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之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
13 # 晨曦的溫暖
從功績上來看,朱棣確實是一位傑出有作為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期間,歷史向前發展了一大步。
首先,朱棣軍事能力超群,多次帶兵親征,痛擊蒙古部族;其次,很有遠見,派鄭和下西洋,開展了世界上首次大規模航海,將天朝威名遠播四方;再者,重視文化,下詔編修《永樂大典》,留下無法超越的文化豐碑。
朱棣的這些功績,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
但是,朱元璋當時並未傳位於朱棣,他的皇位是以藩王的身份起名造反得來的,總之是不光彩的,很多人認為他德行不正,這也是困擾朱棣的一個打不開的心結。
朱元璋當時立的太子是朱標,朱標死後,朱元璋在悲痛之下立嫡親孫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而朱棣是個有野心的人,而且也是個有能力的人,他絕不會滿足於燕王的地位。況且,朱允炆繼位後,對這位野心大的叔叔也不會放心,必定會削藩削弱其勢力。
所以,從開創永樂盛世、推動歷史向前發展來看,朱棣堪稱一代明君。那段不光彩的經歷,也掩蓋不住朱棣的光芒。
-
14 # 無欲則剛
有暴君的行徑,總的來說是開明之主
誅了方孝儒十族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也算是千古第一人了。
這與他早期一直鎮守北方抵禦蒙古人的經歷呢很有關係。
-
15 # 王斌兔斯基
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嗎?
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人認為朱棣五徵漠北是徒勞無功。然而朱棣在位的時候,不光有有五徵漠北,還有七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等重要舉措,下面就給大家列一列朱棣的豐功偉績!
首先是進一步開闢漢人生存空間的同時,奠定了今後600年的外交框架,甚至可以延伸到當下的“一帶一路”,以及更遠的未來。
1.開拓運河
很多人只知道,隋運河淤塞之後,新的運河是元朝忽必烈所修,對此頂禮膜拜。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元代大運河的運輸量如何。 有說法認為,元代大運河每年能夠供應給京師的漕米僅10萬石,出處不可考,但從元代以海運代替漕運來看,運河確實不怎麼好用。海運用著舒服一些,但是漂沒很嚴重。
【海運,始於元至元中。伯顏用朱清、張瑄運糧輸京師,僅四萬餘石。其後日增,至三百萬餘石。初,海道萬三千餘裡,最險惡,既而開生道,稍徑直。後殷明略又開新道,尤便。然皆出大洋,風利,自浙西抵京不過旬日,而漂失甚多】。元吹喜歡胡扯說明代堅持漕運是因為沿運河利益集團的影響,但反過來,運河如果能在運輸物資的同時,幫助灌溉,帶動沿線經濟,豈不是天大的美事?
至於什麼運河讓沿岸老百姓破產,那麼要問楊廣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龍舟巡幸,又多次出動上百萬人次征討高句麗。
順帶一提,清代曹寅任江寧織造、管兩淮鹽務,家產豐盈,就因為運河帶動周邊經濟。不過後來康熙大帝六次南巡,又強調不要擾民(雖然擾民不可能小),所以很多錢不得不由曹寅頂缸,曹家到雍正時代因為還不清頂缸的欠款被抄家,也就破落了。
總之呢,永樂九年,命工部尚書宋禮等修會通河。永樂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陳瑄等開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廢的運河重新暢通。此後明代運河最高漕運量高達400萬石,運河也成為了溝通南北的大動脈,極大地帶動了沿邊經濟的發展。
2.貴州設省
朱棣的另一項重大貢獻,乃是貴州設省。
漢唐以來,貴州群山便被大大小小的土司頭人佔據,元朝對貴州的控制,不過羈縻而已。安田宋揚四大土司瓜分了貴州大地,宛然裂土封王。
元成宗時代,試圖開疆拓土,曾經在張弘範麾下效力的“金頭將軍”劉深(此人號稱極為驍勇,張弘範的戰功一半是此人之力),受皇命征討泰國境內的“八百媳婦國”。
然而劉深路過貴州西部,因徵糧激起土著反抗,水東土司宋隆濟、水西女土司奢節(已故的安氏土司家主安裡之妻)相繼起兵,劉深迎戰之下——
【深既不能制亂,反為亂眾所制,軍中乏糧,人自相食,計窮勢蹙,倉黃退走,土兵隨擊,以致大敗】【失地千餘里】。雖然元成宗增兵換將,但戰局仍然缺乏起色,甚至連貴州城(順元城)都被攻陷摧毀,徵行萬戶張宏綱、貴州知州張懷德皆戰死。
戰爭進行了兩年之後,水東宋氏發生了分裂,元軍才艱難地將奢節、宋隆濟捕殺。 水西、水東兩土司並未被廢除,其削減的土地很一部分被交給了播州楊氏,導致了播州楊家勢力的壯大。元政府只是重建了貴州城,選址在今天的貴陽。也就是說,元對貴州的實際控制,仍不過貴陽孤城。
到了永樂朝,朱棣借思州田氏內亂之機,果斷介入,遣貴州都指揮使顧成率軍討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予思州田氏毀滅性打擊,令其一蹶不振,一舉奪取了貴州東部銅仁一帶的兩州八府之地。
隨後,朱棣又脅迫水東宋氏交出了大片膏腴之地,擴大了貴陽的管轄範圍,從此在貴州設省,不斷移民,貴州漢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力和文化也快速發展。
3.析分麓川
永樂帝對於雲南同樣重視,延續了洪武朝大力經營雲南的國策。 1388年定邊之戰後,麓川王國雖然損失了一些土地,影響力大跌(詳見拙文《定邊之戰》),但實力仍然雄厚。
思倫發之子思行法在位期間,朱棣繼續削弱麓川,冊封泰族頭人,分割出木邦(今緬甸撣邦北)、孟養(今緬甸克欽邦)、孟定(今臨滄耿馬)、大侯(今臨滄雲縣)、南甸(今德宏梁河)五土州府和潞江(今保山潞江壩)、灣甸(今保山昌寧)、孟連(今臨滄孟連)、者樂甸(今普洱鎮沅)五長官司,使麓川轄地僅剩勐卯、隴川等地,強大的麓川王國一蹶不振,從此雲南大地,始為中國之有。
4.掃清倭氛
在東面,朱棣則解決了從忽必烈時代開始,延續百年的倭寇之禍。
忽必烈東討日本,不但損兵折將,喪師辱國,而且導致了財政困窘的鎌倉幕府經濟崩潰,大量生活不下去的武士下海為寇,整整折騰了元朝百年,元王朝無力剿滅,使得元代沿海軍民痛不欲生。
朱元璋時代諸事紛紜,精力有限,雖然與日本有過往來,但並未能徹底解決倭寇問題。
到了朱棣時代,兩手都抓,兩手都硬,文武兩開花,一方面令名將劉榮鎮守遼東,在望海堝大破倭人,劍光寒賊膽,另一方面與日本開勘合貿易,室町大將軍足利義滿以日本國王身份,向大明稱臣納貢,約束倭寇。於是百年倭氛,一朝廓清,大明聲威,遠播東國,下次倭寇大規模侵襲,已經是明朝後期嘉靖朝之事了。
5.開闢絲路
2018年春晚,在世界人民面前公開展示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絲路山水地圖》是明代中後期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圖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的遼闊地域範圍。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資訊,它的出現以實物證明了在西方地圖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對世界地理,特別是對於絲綢之路沿線已有清晰的認識。 明代與中亞、西亞的交流,絲綢之路的再次開拓,正是從朱棣派陳誠五使西域開始的。陳誠,江西省吉水縣人,一生曾五次遠使西域。這五次出使西域,除赴撒裡畏兀兒重建安定衛,安撫蔥嶺以東天山南北舊疆諸地外,其主要使命是與帖木兒帝國的友好往來。第二次歸來,陳誠向永樂帝呈上一份報告《西域行程記》,即作於他出使哈烈的途中,這是他的旅行日記。書中詳細記載了他自肅州出發一直到哈烈的具體行程以及沿途的氣候、地理、風俗民情,是明代初期關於中亞形勢最重要的資料。
《西域行程記》的發現,對研究明代的中西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行程記看,陳誠一行自酒泉北門外西行,渡過北大河,途徑嘉峪關,沿著古絲綢之路出玉門關至哈密,然後赴西域,終點哈烈城,即告此次出使順利完成。 明代經略絲路,不僅僅是為了推動商業發展,擴大國家影響力,更是為了實現漢人未竟的夢想。
漢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被安息(帕提亞人)阻擋,功敗垂成。而唐王朝也未能和拜占庭帝國建立正式外交聯絡。永樂朝之後,明王朝繼續開拓絲路,終於和對東方自稱魯密(即羅馬)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取得了官方聯絡。
明代中國與土耳其的交住,可以從《明史》(卷三三二)記載中得以證明:
【魯迷,去中國絕遠。嘉靖三年,遣使貢獅子、西牛。……五年冬,復以二物來貢。即頒贈,其使臣言,長途跋涉,費至二萬二千餘金,請加賜。……二十二年,偕天方諸國貢馬及方物。明年,還至甘卅。會迤北賊入寇,總兵官楊信令貢使九十餘人往御,死者九人。帝聞,褫信職,命有司棺斂,歸其喪。二十七年、三十年入貢。其貢有珊瑚、琥珀、金剛鑽、花瓷器、鎖服、撒哈刺帳、羚羊角、西狗皮、猞列孫皮、鐵角皮之屬。】從史料中可以看出,明朝的時候,土耳其人常來中國訪問。特別是在嘉靖年間,土耳其五次派使團來華訪問,其中一次使團的成員達90餘人。對於這些土耳其的使團,中國皇帝極為重視,下旨熱情相待,甚至在回程途中所遇到的問題,都要親自過問,妥善處理。這表明在當時中土友好交往是朝廷中的頭等大事。
大明王朝西拓絲路的終點一直到歐洲的伊斯坦布林,圓了古人與歐洲世界級帝國東西互尊的夢想,大明雄風,遠追漢唐,豈不令人血脈賁張乎? 而絲路的開闢,也成為技術、資源和資訊的重要輸入渠道。清王朝雖然擁有新疆,但是對中亞、西亞的影響力遠不及明朝,也就比明朝閉塞許多。
6.開設奴兒干都司
永樂九年(1411),明成祖正式開設奴兒干都司,為明政府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以東寧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等為都指揮僉事。治所在特林,今俄羅斯境內。
元朝也曾經在這裡設定了“徵東元帥府”,原因很搞笑,企圖透過韃靼海峽(今稱鄂霍茨克海峽),抄襲日本的北海道及東北地區。後來忽必烈死了,元朝內政亂七八糟,沒人再提繼續打日本的事情,徵東元帥府也就沒人管理了。
當時明王朝接收的遼東遼西之地,殘破無比,經過明一朝經營,也不過達到300萬左右人口。(詳見本人另一個回答《明朝後期東北也是中國領土,可為什麼有人說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增加了?》)。終明一朝,當然是無力把北面的松嫩平原進行移民,同化當地的女真人,更不必說開發外東北。
但是這絕不意味著設努爾幹都司是地圖開疆,這正說明了朱棣超越時代的國際化視野。松嫩、黑龍江以外之地,縱然大明不能消化,亦將留給後世,不容他國染指! 朱棣一再強調黑龍江流域是“鎖鑰之地”,亦失哈曾奉命九上北海。在此期間,明朝在松花江上建成了造船廠,有著名的阿什哈達摩崖石刻為證。 亦失哈在永樂時代建立了永寧寺及永寧寺碑,宣德朝再往奴兒干時發現被土人所毀,馬上重建,並勸諭土人以禍福,此後該碑存留至今,成為中國曾經擁有外東北的重要標誌。
而清吹號稱東北是清朝的嫁妝,但清朝在外東北卻沒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標誌物。 按照正常的發展,漢人應該在明朝之後的王朝湧入整個東北地區,將其徹底漢化。滿清卻因為本身民族原因導致的自閉,使得東北人口稀少,適合耕種的外東北終於淪陷於沙俄之手,此清廷所以大有罪於中國,大辜負於前朝也。
7.經略西藏
明代以茶馬古道控制西藏,而其重要節點,也在於永樂時代。
永樂五年,朝廷特諭帕木竹巴灌頂國師闡化王吉刺思巴監藏巴里藏卜會同護教王、贊善王等藏族首領,主持復置驛站事宜,以通使者。同時還派遣陝西行都司都指揮同知等人赴西藏"設立站赤,撫安軍民"。永樂十二年,明朝又遣中官楊三保持諭闡化王及甘、青、川等地藏區大小首領,"令所轄地方,驛站有未復舊者,悉如舊設定,以通使命"。內地與西藏地方的交通驛站經過這樣多次的修復與增設,"自是道路畢通,使臣往還數萬裡,元虞盜賊矣"!――《元、明、清時期的西藏地方》後來清代福康安入藏,使用的就是永樂時期修建的道路和驛站系統。
8.經略泰國
泰國北部的泰蘭納王國,元代稱為八百媳婦國,與泰國南部一直風俗迥異。
元朝曾經多次試圖征服八百媳婦國,1292年秋,元世祖忽必烈下詔,命不敦忙兀魯迷失征伐“八百媳婦國”,此役中,元軍平定了車裡(勐泐),卻誤以為車裡就是八百媳婦國而凱旋,使蘭納免於被元軍蹂躪的命運;元成宗朝大軍走到路上就因為徵糧激起水東水西之亂;元仁宗朝,八百媳婦國又犯邊,元仁宗下令大軍征討,但很快放棄,雲南王則似乎與八百媳婦國有所交鋒,而且沒有討到任何便宜。
元泰定帝即位後的1325年,以厚利進行招誘,先是以勐泐王國設定車裡軍民總管府,蘭納也進貢並請置官守,元廷乃於1331年設定八百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此時元朝已經極為虛弱,麓川王國肆虐西南,蘭納的歸附,不過是貪圖財物,並未去除王號,與西夏稱臣於北宋毫無差別。
【永樂二年設軍民宣慰使司二,以土官刀招你為八百者乃宣慰使,其弟刀招散為八百大甸宣慰使】朱棣繼位後,馬上利用蘭納王國內部的矛盾,試圖拆分蘭納王國。【是歲,遣內官楊瑄齎敕諭孟定、孟養等部,道經八百大甸,為土官刀招散所阻,弗克進……西平侯沐晟奏:"奉命率師及車裡諸宣慰兵至八百境內,破其猛利石厓及者答二寨,又至整線寨。木邦兵破其江下等十餘寨。八百恐,遣人詣軍門伏罪。"】而面對蘭納王國的不安分,朱棣堅決地進行討伐,將其打敗。相對於元朝對蘭納王國沒有取得任何軍事勝利,朱棣的經略是讓人揚眉吐氣的。有明一朝,華人向東南亞的移民規模大大超過了宋、元,這裡既有時代發展的因素,也有明朝對東南亞一連串軍事勝利所建立的威懾力的影響。
(PS:後來蘭納王國對明朝極為恭順,直到被緬甸東籲王朝吞併,後來又相繼被泰國南部的阿瑜陀耶王朝、緬甸東籲王朝(阿那畢隆中興後)、緬甸貢榜王朝、泰國南部吞武裡王朝、泰國南部曼谷王朝所統治,最終在19世紀被曼谷王朝徹底吞併。
朱棣的繼承者們以及清朝的君主們沒有利用東南亞的多次變局,將蘭納納入版圖,實在極為遺憾,但卻不能否認朱棣經略八百大甸的意義。
要做個總論的話,永樂帝做的那些看起來是撒幣的事情,無不創造出穿越時空的國際影響力,影響著600年後的我們。人民可以不記得康熙,不記得乾隆,不記得皇太極,但絕不能不記得在漢武帝和明永樂帝的時代,這個民族所走過的軌跡。
-
16 # 海洋望星空
放眼整個明朝,朱棣應該算得上是明君了。雖然在朱元璋死後,他發動了叛亂,取代了建文帝,但是他後來的一些舉措對明朝的百姓和大明王朝的鞏固還是很有利的。
1.政治上延續了洪武時期的政策,改革官僚機構,設定了內閣和東廠,直到明朝滅亡這兩個機構才消失。
2.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基本上解除了元朝殘餘勢力對明朝的威脅。同時控制了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的少數民族。
3.外交上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對於明朝和周邊國家的關係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一時之間明朝成為了他國口中的“天朝上國”
4. 文化上編修《永樂大典》,這部書的意義就不多說了,太重大了。
5.遷都北京,正式開啟了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硬剛兒模式。
其他方面如減輕賦稅、疏通大運河等舉措也使得在其統治期間國力強盛,所以說朱棣算得上明朝一代明君。
-
17 # 繪發光的星星
大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1360年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為燕王,為朱元璋的四兒子。立長,立賢為中華的美德。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太子,朱元璋為了穩固太子的地位。早在朱棣和其他兄弟青年時就讓去外地就藩了。太子朱標在朝中執政,深得大臣們的人心,其勢力非其他兄弟所能比。(此時朱棣並無它念)可惜朱標病故,太孫朱建文登基。此時朝中動盪,建文帝為了穩住人心,鞏固皇位。聽附進臣的言策,開始大力削藩,把其中兩位叔叔貶為庶民。朱棣深知,下一位削藩物件就是自己。於是朱棣發動了靖難,誓師出征。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為朱棣舊部,降朱棣從戰者甚多。揮師南下,直奔南京。
攻下南京後,於1402年即皇帝位。永樂初,朱棣為安撫藩王,穩定國內局勢,曾先後復諸親王舊封。當其皇位較為鞏固時,又再次削藩。
朱棣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完善了朝廷機構的空缺。鼓勵官吏互相姦告。朱棣善於利用各種人才,使得在各個崗位上發揮最大的用處。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在位期間,為了穩定北疆。朱棣先後五次遠征蒙古,常年征戰在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馬背上的皇帝。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遣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順天府(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後的爛攤子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
-
18 # 歷史的寵兒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南直隸應天(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世稱永樂大帝《明史·成祖本紀》: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從明史可以看出朱棣一位雄才大略明君。
-
19 # 趙哥聊生活
明朝時期,朱棣的能力毋庸置疑,朱棣在位的時候,下旨編撰了永樂大典,這本書籍可以媲美四庫全書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朱棣的皇位來路不正。
-
20 # SungLui
前不久大明風華在網上熱播,劇中前半部分寫得就是朱棣一家是怎樣透過造反奪取皇位的,還有就是朱棣在位期間不斷的發動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還有派遣鄭和岀使西洋的劇情,其實這些都符合事實,朱棣就是明成祖,沒錯,他就是修永樂大典的那個皇帝,他的年號就是永樂。至於說他是不是一代明君,其實我們上學的時候都有度過中國古代史,我認為他的功績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數一數二了,稱得上一代明君了。
回覆列表
是明君,但不是個好人。
第一,曾經7次御駕親征蒙古,打的蒙古節節敗退。
第二,發動鄭和下西洋,弘揚大明國威,傳播文明,促進文化交流。
第三,組建內閣
第四,定都北京,故宮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