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事隨風55815286

    因為大多數人都覺得便宜,所以喜歡買進低價股,其實買進低價股和高價股沒有太大區別。主要是選擇優質的標的。這一點是最難的。

  • 2 # 探索與發現的故事

    這應該就是散戶的心裡,因為覺得便宜。這是很多剛開始做股票的人的心裡。

    “貪便宜”。就好比兩家遊戲廳,一家是100元買10個遊戲幣;另一家是100元買15個遊戲幣。在玩家看來,都是玩遊戲,一樣的體驗,花同樣多的錢,在第二家遊戲廳可以買到更多的遊戲幣,是很划算的。

      “恐高症”

      其二,“恐高症”。買“低價股”是出於對“高價股”的恐懼。“高處不勝寒”這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可以說是一種對危險感知的本能。站在高處看腳下,總是有那麼幾分不踏實的感覺。

    各位股民要知道,股票多少的價格都是由它的業績支撐的。

  • 3 # 溳都故事

    因為絕大多數散戶有種固定思維,就是這個股票暫時看起來比較相對其他股票便宜或者說已經跌了非常多,已經感覺沒法再跌很多了或者感覺已經沒有多大的風險了才買進去。結果正好掉進了圈套。

    你要知道股票跌,它之所以跌是因為什麼原因,分析清楚後再買,當你沒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把握或者說直覺判斷不能買去時這時候就不要買,有些股票跌了後會再跌,地板下面還有地板,跌的你無法想象,你要知道有些主力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散戶最好要改變買低價股的習慣,要根據這隻股票的綜合實際情況分析再決定買,看是哪種因素導致下跌的。永遠記住,只買上升趨勢的股票,趨勢為王。舉個例子,看下圖,這是隻股票的周線,一個階段,呈上漲趨勢,這樣的就可以介入自選股,下降趨勢的別買。

  • 4 # 烈焰飛雪687

    一、股價低相對風險低 二、股價低相對的想象空間大 三、股價低可以買的手數多

  • 5 # n721869

    因為高價股成功的也就茅臺,從歷史的長河的角度來看,高價股全都死的很難看,比如暴風科技,安碩資訊,全通教育,信雅達,曾經的重慶啤酒等等,以後吉位元,華大基因,寒銳鈷業也不會有好下場,我話先放到著,過五年再過來看,當然低價股也不見得有好下場,但是由於a股不允許有低於1塊錢的股出現,所以越接近這個價格的越安全,當然散戶也居多無比,比如兩個一元股,銳電和海潤,散戶多如牛毛,很多散戶抱著玩玩的態度買一手,當壓箱底,所以不用指望這兩個股能漲根本不現實

  • 6 # 逍遙遊故地

    相對來講,散戶的資金量有限,價格高的股票可能一手也買不到。如貴州茅臺近800元/股,一手就是8萬。我們知道不足五萬資金的散戶大有人在,高價股不是他們的選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同時,初入市的散戶,往往會以為低價股不容易跌。其實看起來跌幾分,絕對值不多,但跌幅未必就小。還有散戶在交流時,表述持股量時不會很尷尬。說自己是做股票的從,滿倉,持有100股;低價股表述就是幾千股,甚至可萬股,此感覺顯然是不一樣的。

  • 7 # 風生焱起

    這個問題有兩個因素有關:

    第一,散戶的資金和心理的因素 。在資本市場上,以券商為例,對客戶資產區分為50萬以下的為散戶,50-100萬的為中戶,100萬以上的為大戶,但是參考每年中登公司資料中,A股絕大部分的投資者投資金額在5萬元以下,是標準的散戶,也因為資金的比較少,又往往要分散投資數只股票,國人的心理效應,買諸如貴州茅臺等高價股,現價買最低的100股就得7萬多,是買不起,也不願意只買100股,而買低價股就能買更多股,看起來自我感覺更好。

    第二,A股市場上每隔一定的週期確實有炒“低價股”的概念現象浪潮,這種現象的浪潮又加深了散戶對低價股的喜愛,認為低價股有成長成為高價股的大黑馬潛力。這個浪潮也和低價股即使中期被炒高1-2倍,也有大把的散戶願意追漲提供給炒作的大資金出貨機會,進而讓大資金敢於掀起對低價股的炒作有關。

    實際上,高價股也好,低價股也罷,除了短線靠沾光某熱點概念飛一會外,中長線最終還是要靠自身的“質地”(成長性的基本面+良好的題材),這方面的價值投資在這兩年證監會的力挺下得到了市場主流資金的進一步追捧。散戶投資者在投資股票的時候不應該只看低價和圖多買幾手的數量值,還要結合“質地”考慮,不排除低價股有成長為高價股的潛力,但一些夕陽行業、基本面持續走差又無重組預期的低價股其實並無太大的意義,同時高價股也存在透過高送轉變成相對低價的潛力。

  • 8 # 陸燕青

    散戶中老股民愛買低價股,他們經驗豐富懂得規避風險,低價股如果沒有虧損或者ST,就是一片價值窪地。新股民其實愛買高價股,比如樂視網等創業板股票,感覺漲起來過癮,至於貴州茅臺價格太高,散戶的資金捉襟見肘,否則一定會追進。

    就目前而言,低價股有以下優勢:

    一、股價長期低迷,底部橫盤、沒有多少獲利籌碼;上漲空間大於下跌空間,只要耐心持有,會有豐厚回報。

    二、今年元旦之後,走勢強勁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超級大盤股股票,都是原來低於5元的股票。譏笑散戶買低價股,乃社會上的變態心理。

    三、低價股上漲比較隱蔽,不易驚動管理層前來查處。三四元的股票上漲一二元,看上去不起眼,其實漲幅將近50%。市場沒有明顯震動,而買入低價股的老股民卻收穫不菲。

    四、低價股含有資產重組,國企改革等等概念。在新股發行稽核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借殼上市將再現江湖。而借殼一方的非上市公司,勿會去收購中高價股票,這樣資產重組的成本太高。

    低價股是一座金礦。當年中國聯通最低價格僅有2.19元,最高價一度高達13.5元,漲幅為616%,現價還有7.28元。這就是老股民喜歡低價股的原因,而新股民開始喜歡買高價股,結果損失慘重,他們吸取教訓之後,就關注低價股了。

    在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之際,低價股的投資價值重新凸顯。然而,低價股票良莠不齊,買賣低價股需要防止業績地雷以及退市風險。散戶應該回避ST股票,遠離有退市風險的股票。

  • 9 # 湧於分享

    不請自來,我補充下

    沙發位置的答得挺好,從心理角度出發說得挺有道理。

    從資金利用率上來說,低價股的資金利用率交高一點。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交易所是按手買賣,一手是100股,5元的股價1手是500元,如果手上能夠參與炒股的資金量也就5萬元左右,那麼資金幾乎可以全部參與,不管是半倉,補倉,資金使用效率會很高。換做茅臺每股720元,一手就要7200元,全倉只能買6手,餘下的不夠一手,顯得雞肋。

    為什麼老百姓喜歡低價股,是因為咱老百姓手上的錢真不多,能參與股市的資金就更有限。

    不當之處請指正

  • 10 # 小散李大鵬

    散戶喜歡買低價股,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對它未來漲幅的預期。比如:一個股票100元一股,漲到200一股,其實只是翻了一倍,在很多散戶眼裡,這已經很不容易了,甚至覺得不可能,但對於一個1元的股票漲到2元,他卻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甚至覺得機率很高。這就是“價格誘惑”或者是“價格陷阱”。就好像在2016年初,貴州茅臺股價是300元一股,很多人說太貴了,買不起,現在700多元一股,回過頭再看看,茅臺股價貴嗎?

    還有一個心裡原因就是“維高情緒”。A股一直是牛短熊長,對於高價股,散戶普遍具有“畏懼心裡”,這個畏懼心理不僅僅是出於它貴,更多是怕買入後,出現的大幅回撥。例如中石油的48元之殤,很多人認為這輩子也看不到了。高價股好好在上,漲得高、跌得狠的思維深深紮根散戶心中,而對於低價股,散戶認為就算是跌,也跌不到哪裡去,畢竟是上市公司,這點價值還是有的。總體來說:如果說喜歡買高價股,是散戶不知道買賣股票不是依據價格,那你就是太小看散戶了,雖然是散戶,基本的規則和知識還是有的,之所以這麼選擇,更多是心裡原因,也折射出A股的成熟任重道遠,價值投資之路還長,如果所有的高價股都“物有所值”,相信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 11 # 徐徐成翔

    2015年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場牛市,如果當時你在其中,那下面一些名字你肯定不會忘記:中國中車,暴風科技,特力A,易尚展示,協鑫整合……

    中國中車,上車起步價5.32,最高下車價38.99,用時5個月。當時有多少人感慨:恨不上中車,留作今日羞。

    特力A,上車起步價10.45,最高下車價108.00,用時11個月。特力啊,特力,真是特別給力,羨煞多少拍腿君?

    協鑫整合,一個跌到0.64元的垃圾股,很多人頓悟到打死不碰低價股,當它停牌的時候,很多人是麻木的,一年後當它以1500%漲幅出現在世人眼前時,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人之所畏,我亦畏之。低價股不是非黑即白。

    散戶選擇低價股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上升潛力大;第二,下跌空間小;第三,價格便宜,持股數多,操作空間大。

    這幾點我都不認為是理解誤區,都是從個人資金考慮出發的,沒毛病。但操作低價股盈利不高也是事實,為什麼呢?因為散戶是炒不起來的,股價低,門檻就低,門檻低人就多,人多了你還不捨得賣,機構、遊資操作起來就比較費力,相比他們更喜歡有門檻的股票,就是所謂的高價股。

    個人認為不能談到低價股就覺得是垃圾,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牛市的時候努力炒,平時選擇炒,想短期獲利就找些門檻相對高的。

  • 12 # 樹林與竹林

    首先要說,它們有群眾基礎,很多小散戶投入到股市資金在10萬左右,他們的理念有以下幾個。

    一,低價不代表都是劣質股,四大銀行股(工農中建),高速公路類(如寧滬高速、粵高速等)都是績優股,這是它的體量太大。

    二,劣質股,往往有資產重組可能。醜小鴨變成黑天鵝,收益是可想而知的。

    如去年江南嘉捷被360收購,從上圖可看出,股價從8元下一路狂奔至60多元。

    三,低價股是大牛股的搖籃,很多股因突發事件引發也加入過低價股行列,

    如伊利股份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股價跌至7元多左右,

    也有的上市時,生不逢時的如信雅達(軟體開發)

    所以低價股出大牛股,不是個案,而是有很多,在這裡不在一一列舉。

    綜上所述,為什麼散戶喜歡低價股之原由所在。

  • 13 # 華爾街見聞

    首先散戶是指那些人呢?

    散戶即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投入資金力量較少的人,他們一般來自於工薪階層、下崗工人、在職學生和一些有資本的個體戶。從人員構成方面可以看出,他們對於股市缺乏特別專業的知識,相較於大戶,他們在股市上的投入顯得微乎其微。因為大戶通常是花幾個億或者十幾個億來做一隻股票,但是散戶不一樣,他們通常廣撒網,他們花十幾萬、幾十萬來做十幾只股票,有賺有賠。

    再來看看低價股的優勢?

    1、低價。對於一些小散戶而言,資金較少,而A股的買入量必須是100的整數倍,所以低價股門檻比較低,更具有選擇性。

    2、低市淨率。市淨率體現出市場對於公司資產質量的評價,所以對於散戶而言,低市淨率也意味著低下跌空間,風險相對較小。

    3、超跌效應大。所謂的超跌效應其實就是恐慌性拋盤,濟源縣你覺得很有信心的、漲勢很好的股票突然開始下跌,你就會恐慌的賣出。但是根據調查發現,股指反彈的過程中,超跌個股的爆發力非常強,從這個角度來看,低價股還是很吸引散戶的。

    4、填權效應強。股價在除權之後會成為低價股,所謂的填權就是在除權價格的基礎上往上漲來填補差價。比如50塊的股票一送一,變成25,人們看多,就會長成30。這樣的上漲空間是吸引散戶的原因。

    5、復甦空間大。就低價股而言,只是目前的形式可能不太好,但一旦行業出現轉折,它的上身空間就會非常大。散戶不像大戶瞄準時機、精細推算,他們可供選擇的機會較多,憑感覺買入。

    最後再談一談個人因素

    人們都有一種固有觀念,認為“低買高賣”,而且A股市場上每隔一定的週期確實有炒“低價股”的概念現象浪潮,這加深了散戶對低價股的喜愛。

  • 14 # 財經無忌

    這裡所說的“低價股”,就從價格的角度進行考慮。比如,中國銀行4月26日的收盤價為3.79元,稱之為“低價股”。喜歡買低價股,主要投資心理有關。

    1、相同的錢,對於低價股來說可以買更多的股份。比如,現在有10萬元的資金進入股市,只買入10元一股的股票,可以持有1萬股,但大多數投資者可能選擇買入7000股,另外留下來3萬元資金進行波段操作。那麼,如果只買入100元一股的股票,只能買1000股,按著七三開的持股計劃,持有700股,另外機動3萬元。在現實操作中,如果100元的股票走低至90元、80元,往往手中留有的資金很難做出抉擇,但低價股不同,因為潛意識裡已經存在“下跌空間有限”這樣的判斷,當股價跌到9元、8元的時候,會選擇補倉,而且越跌越買,鍛鍊自己的操作技巧。

    2、相同的錢,可以配置更多的低價股。雖然有10萬元,但很多人不會買一隻股票,總是持有多隻,那麼,低價股給予了更多的選擇空間,能夠攤薄風險。假如是100元的股票,買了500股,就耗費5萬元,餘下5萬元怕是也不敢買其他高價股,反而選擇配置低價股,乃至不配置,留有激動資金。

    3、低價股是打新的好夥伴。由於目前打新政策是按市值進行的,你有多少上海、深圳的股票才能匹配相應的打新機會。那麼,這個時候,更多偏好打新的投資者也會配置低價股,乃至銀行股。雖然市值相同,都是10萬元,但具有低價、低估值優勢的一些個股在心理上至少存在下行空間有限的想法

  • 15 # 郭一鳴

    愛買低價股,更多的是從心裡層面去說的,也有少部分的其他因素。

    一方面,低價股確實便宜,符合普通人購買傾向。就如同大家買東西一樣,價格決定了大多數人購買習慣。股票也相當於物品,傾向於價格低的。

    另一方面,高價確實買不起,心裡沒譜。很多高價股,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幾百元,其一手都要好幾萬,普通散戶根本買不了幾手。碰著資金量少的,茅臺還真買不起。

    此外,恐高心裡。散戶總認為高價股位置也比較高,上漲空間不敢期待,輕易我不敢觸碰。但其實,高價股很多都是機構參與,往往控盤度不錯,股價當然有被推升的大機率。

    其實,高股價並不代表過高漲幅,也不代表高風險,只是很多普通投資者的恐高心裡。而實際上,很多高價股安全性要比低價股強,而且由於散戶較少,機構對其控制性稍強。

  • 16 # 孫建波

    所謂散戶,主要是指那些資金實力比較小的投資者,他們在股市中操作的資金一般也就幾萬元甚至更低,多數屬於普通工薪階層。這些人對股市沒有太多的系統性研究,炒股大多靠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來操作,遵循的是自己內心最舒適的路徑。一般散戶愛買“低價股”的原因如下:

    1、便宜。本質上所有人都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股票也不例外。理論上應該要買公司基本面好(質量好)且股票價值又遠被低估(便宜)的成長股。但股票因為其牽涉到對應公司經營的複雜性,一般人不經過深入研究對其質量好壞很難判定,這就造成大多數人只片面關注其中一面,即價格便宜。

    2、錢少。人人希望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散戶因為手上資金有限,想要擁有某隻股票的更多份額或配置不同的股票的話,只能壓低單股價格。例如,某人有10000元,如果買100元一股的股票只能買100股,而買10元一股的股票可以買1000股。如果都兩隻股票都各漲1元的話,買前者只能賺100元,買後者就能賺1000元。

    3、恐高。認為股價高的股票下跌的空間太大,股價低的股票下跌空間不大。對下跌的恐懼使股民傾向於購買價格偏低的股票。

    這些看起來樸素的想法實際並不科學,因為股票能夠賺錢的根本原因在於該企業經營的好壞,是否具有更大的盈利空間,以及價值是否被市場上低估。而不是看其絕對價格的高低。

  • 17 #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買低價股沒什麼不好,只要個股業績不差,價格低才是黃金,買進後虧的少也就等的起,總比買入高價股之後連續閃崩來的強。

    做股票,安全是第一要素,接著才是控制風險,如果一隻股票價格超過估值了,再怎麼漲都是有風險的,你買進後再來控制風險,這種理念本身就是存在錯誤。低價股迴歸估值後買入總會漲起來,只是時間問題。

    很多股民喜歡追漲,一隻股票破新高之後持續上漲,這時候追進去就是埋地雷,如果在相對低點追漲也是無可厚非,但是不止損高價股往往容易深套,要解套更難了。

    比如一隻股票從3元漲到30元,這時候調整到20元,很多人買入,因為認為會繼續破30元,但也可能再跌回3元,如果跌回3元,漲回到20元將需要雙倍的漲幅。

    如果你在3元買入績優股,再給它跌到2元吧,和20與30元買入的股民相比,反而風險低後期空間巨大,這種投資不是更佔據優勢。

    所以散戶要是沒有控制風險的意識,建議寧願去買低價股,熊市個股都普跌,跌出價值來,業績好的股票,概念不差比比皆是,總比買入高價股套牢後幾年都不回本要好的多。

    而做短線的可以考慮中高股,畢竟短線技術要求高,能做短線就控制風險進出,對於中長投資的股民,低價股是最合適的。

  • 18 # 孟可的思想空間

    買“低價股”是大多數散戶的共性。

    我在剛入股市時買的第一隻股是上海石化,記得當時的價格僅2元多。因為感覺只有2元錢再跌還能跌到哪裡去?反之,那些幾十元以上的高價股,自己當時就認為價格太高了——看著這麼高的股價,跌下來就會感覺好像會從高樓上跌下來那麼慘。再加上股價高,做為散戶的我也買不了多少股。所以對高價股是避而遠之。

    上面那是做為新手小白時期我的想法。我想絕大多數散戶都是這樣的想法。散戶為什麼會有上面那樣的想法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散戶的股票基礎知識近乎於零而造成的一種錯覺。散戶由於不懂基本面分析,更看不懂財務報表。所以在散戶的眼中,幾十元股價的股票與幾元錢的股價的股票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所以自然散戶就傾向於買看似更便宜的低價股。

    我在2015年時買了200元一股的茅臺就被個散戶朋友驚呼瘋狂。在他看來,我買這麼貴的股票,簡直是要自殺的節奏啊!實際上散戶由於不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所以他們就根本不會衡量股票的真正價值,他們只能看表面的股價高低來評判斷股票好壞。高價股的股價貴自然有貴的理由。這就如住高檔酒店上千元一晚和住小旅館幾十元一天的對比。

    高檔酒店的價格高,但是服務也好,環境到位。這些都不是小旅館都比的。高價股也是如此。高價股大多數是業績非常好的公司,這樣的好公司業績增長快,雖然價格高,但是未來的發展潛力也大,股價的增長空間也很大啊!

    低價股則看似股價低,很安全。可是其中大部分低價股都是垃圾股,發展前景不好。現在看似幾元錢很低,但是它們以後可能會股價更低,甚至低到1元以下!虧到讓人崩潰。

    總之,不會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懂最基本的證券知識是絕大多數散戶愛買低價股的根本原因。

  • 19 # 材疏學財

    我接觸了一些客戶確實對低價股非常感興趣,但是對高價股卻置若罔聞。每個人的投資邏輯不通,賺錢方式也不同,不能因為有些人愛買低價股,不買高價股就覺得對方什麼都不懂。我曾和客戶溝透過,為什麼不看看一些熱點題材股,雖然股價較高,股市中盈利是按照百分比來算的,並不是多少股計算的。

    買低價股不買高價股,首先是排除了一點,頻繁炒作,大家都知道,A股很多股票都是從幾塊錢漲到幾十塊錢甚至幾百塊錢,這類股票目前來看都是經歷了爆炒之後漲起來的,有的已經翻了幾倍、幾十倍,他們不去買這些高價股其實就是在規避爆炒股票,防止自己進去被套。

    大部分選擇購買低價股的投資者,持股時間都比較長,屬於中長線投資者。這部分客戶在選擇個股時會優先選擇股價低,再選擇業績盈利,從而選對一隻相對價位較低的股票。理由就是:公司業績為正,股價低,有的甚至跌破淨資產了,它不怕退市,再往下跌的風險較低,可能就是築底時間會比較長,我可以拿得住。

    不少低價股代表週期性行業,比如銀行股、煤炭股、鋼鐵股、有色化工等,其中不少股票都是行業龍頭,每年或者每兩到三年,都會有一波大漲行情,因此不少投資者,就會在下個週期前買入股票並持有,等待週期性板塊熱點到來,獲得更好的報酬。

    未來預期低價股漲幅會比高價股漲幅大,比如一隻2塊錢股票,如果一旦有爆炸性利好,有可能未來股價會到20元甚至50元,但是如果買的是50元股票,可能最多也就是漲到100元。前者有可能翻5倍、10倍,後者就是2倍,大家當然願意去賭一把低價股,特別是有一些遊資和機構。

    低價股比較一般會比高價股,股性穩定,很多股票都是處於相對低位,不論是機構還是散戶的換手率比較低,因為投資者在購買之後,波動較小。如果購買高價股,有的股票經常會跌停、漲停,波動較大,有些人還是心理承受能力低。

    這就基本是散戶愛買低價股的原因,換句話講,這是另外一種投資邏輯,我覺得沒問題。但是選股票一定選擇業績為正,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不然有些股票越來越低,企業必然有大問題,融資都困難,那就離退市不遠了,參考東北的不少企業!

  • 20 # 幸運的倖存者

    散戶總是愛買“低價股”的原因肯定是認定低價股更容易賺錢,而且賺錢的收益率也很高。

    散戶一直以來都是A股市場最活躍,人數最多的投資群體。大部分散戶都是上班一族或者是其他工作者,在投入時間和專業能力方面普遍受到限制,未能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全面的參與投資,所以大多數散戶炒股喜歡隨大流,跟風炒作和簡單操作。

    A股28年曆史以來,前後一共出現了近十次牛市,每一輪牛市總是能夠消滅所有的低價股,把低價股變成賺錢效應最好的股票,甚至有不少著名的大牛股都是從低價股開始強勢上漲成功上位。買入低價股的賺錢效應如此週而復始、百試百靈,而且目標明確操作簡單,散戶們愛買“低價股”當然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根據歷史記錄顯示,在1996-1997年的牛市中,A股的低價股從1元多,一直上漲到最低5元以上,幾乎所有的低價股都上漲了兩倍以上。在2006-2007年的牛市中,最後市場上也是幾乎見不到5元以下的低價股;同樣在2014-2015年的牛市中,低價股板塊同樣也是大幅上漲,輕鬆跑贏大盤和指數,為喜歡買入低價股的散戶帶來滿意的收益。

    低價股當中也有多次出現大牛股的賺錢效應,比如三一重工股票在2008年10月底,每股僅為1.37元,到2011年4月份,股價最高漲至19.28元。兩年半時間,股價上漲了15倍,低價股的賺錢效應和高價股相比毫不遜色。

    很明顯,低價股的投資優勢在於絕對價格低廉,相比高價股,低價股擁有更高的重組期望值。以原來的中紡投資為例,在重組前股價最低僅為3.27元,成功重組後一路飆升至38.76元。為在低價時期買入的散戶輕鬆賺取了10倍以上的利潤。

    大部分基本面良好的低價股,只要上市公司保持正常經營,沒有退市風險,總有一天跟隨牛市或者是在概念題材升級和重組預期的幫助下,走出上漲行情。所以對於擁有穿越牛熊能力、喜歡長期持股的散戶來說,買入低價股是一個簡單的投資賺錢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家鄉最美味的年菜是哪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