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team絕地求生

    吳用與宋江本不認識,相識也是靠晁蓋的關係。

    晁蓋有老闆意識,有著與朝廷作戰的膽量和毅力,吳用身為智多星當然看出這不是長久之計,而宋江身為官員被迫上梁山,吳用看透了他的內心軟弱處,宋江必不會與朝廷魚死網破,做人啊,最重要的是活著

  • 2 # 待我施為地煞變

    吳用不好色,不貪吃(〖阮家三兄弟讓吳用吃了幾塊,便吃不得了。那三個狼餐虎食,吃了一回〗),不愛錢,又有才幹。這樣的人最喜歡什麼?高尚點說是喜歡把事業做大,通俗點說是喜歡權力。

    中國自古以來,考不上的讀書人是造反慾望最強烈的——感覺自己有才能,卻無處施展,掌握不了權力——所以,唐朝的落榜生黃巢,清朝的落榜生洪秀全,把大唐大清攪得奄奄一息。吳用恰恰就是就是個不第的秀才,整天”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既然無法透過科舉出將入相,那就嘯聚山林實現抱負吧。

    所以晁蓋一說劫生辰綱,他就積極贊成,周密籌劃。後來事發,上了梁山,奪了梁山頭領之位,打敗了官軍的圍剿,威鎮江湖,遠路的好漢的知道〖梁山泊如此興旺,四海皆聞〗。

    這一切似乎很美好,但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啊。後來宋江迫不得已上了梁山。跟宋江比起來,晁蓋無論才能,野心還是胸懷都相形見絀了:晁蓋上梁山時招了幾個頭領,打祝家莊前還是幾個,俘虜個黃安還給憋屈死了;宋江到哪都招小弟,沒上梁山前就送一班清風山人馬上山。晁蓋因為時遷偷雞,就要殺石秀楊雄,宋江是但凡你有才能,無論品德怎樣,就可以招納你,因為有信心駕馭你。晁蓋不想怎麼擴大規模,人馬糧草一直都沒有多大的變動;宋江上山沒多久就打下祝家莊,〖得糧五千石〗夠梁山吃幾年了。晁蓋基本以守成為主,當個幾千人的山大王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在跟宋江的競爭壓力中也想過幾次出兵);宋江打祝家莊,打高唐,打青州,打華州,打大名府,可謂縱橫天下,讓梁山的規模與聲名程幾何級數增長。

    這就很明顯了,作為一個有志向的人,你是願意輔佐一個勢力只及幾家菜市場的土豪,當二大家的呢,還是願意輔助一個把菜市場逐漸做大,最後可以跟馬雲、王健林叫板的創業者,當副總裁呢?

    宋江得了天書之後,玄女娘娘要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但沒說天機星是誰啊。他肯跟吳用同看,就是表示願意跟吳用共享機要,開始拋橄欖枝拉攏他了。後來歷次出征,兩人密切配合,增進了感情,也更加佩服對方的才能,清楚只有兩人合力才能把梁山做大。所以吳用自然而然地倒向了宋江。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吳用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首先需要來看看吳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吳用)吳用職業是一個鄉村私塾先生。在古代當私塾先生的,往往都是一些落第讀書人,也就是說,他讀了一肚皮的書,參加了很多次科舉考試,最後都失敗了,所以才去教書謀生。這樣的職業和經歷,決定了呈用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他的學問很高,但是高的學問並非是儒家學問,而是其他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在吳用那裡,就是兵家和縱橫家,也就是鬼谷子傳下來的學問,他學得最好。第二,他對當時的政府不滿。他想入仕當官,但是被當時的政府拒絕了很多次,他怎麼還會滿意呢?第三,他急於想獲得成功。私塾先生雖然是先生,其實地位是很尷尬的,因為是落第之人,肯定有很多人瞧不上他。所以他急於透過獲得成功來證明自己。(宋江)第四,他明白世態炎涼,洞悉時事政局。多次考試落第的人,肯定比那些死鑽經書的人,更瞭解時事,更能明白社會的實際狀況。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吳用是看出了當時北宋王朝已經走向了腐敗的高峰,皇帝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大臣阿諛奉承,追名逐利。天下群雄並起,農民起義之火,四處蔓延。北邊金國虎視眈眈,南下之勢,箭在弦上。看清了這種時勢的吳用,他就想在這個時候大顯身手。而且他的大顯身手還不是一般的大顯身手,而是要推翻現有政權,建立新政權,至少要稱霸一方。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最多是個相才,不可能當皇帝。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人來輔佐,那就是他一直在尋求的事情。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他為什麼會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了。晁蓋不是一個值得他輔佐的主,而宋江恰恰具有這方面的特質。第一,宋江是一個具有親和力號召力的人。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當主?不是他有多厲害,而是他有親和力與號召力。劉邦為什麼比項羽更能吸引人才?並不是劉邦比項羽厲害,而是劉邦的親和力和號召力遠遠高於項羽。宋江的親和力與號召力來源於他的仗義疏財。他號稱及時雨、呼保義,就是他這方面的體現。實際上,整個梁山好漢中,有親和力和號召力的,就只有兩人,一個是宋江,還有一個是柴進。但柴進是前朝皇室後代,以他為主,雖然號召力也可以,但目標太大,很容易引起朝廷的極大重視和殘酷打擊。(晁蓋)第二,宋江是政府官員,熟悉政府的那一套。宋江的官當得雖然不大,只是一個小吏,但是他和晁蓋比起來。更熟悉行政事務那一套。以這樣的人為主造反,遠遠超過那種農民起義者。縱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中,如果起義領袖本身沒有文化,沒有見識,一般最多隻能成為混世魔王,甚至是殺人魔王。這樣的人註定是走不遠的。而宋江是見過大場面的,他知道一個國家應該是什麼樣子。所以吳用會選擇他來輔佐。第三,宋江身上有很強烈的家國意識,忠君愛民。這點也是吳用特別欣賞的。呈用自己是一個落第讀書人,儒家文化學的不精,儒家思想在他身上的影響不是很大。但他特別欣賞那些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大眼光,大氣魄。而宋江恰恰有這樣的眼光和氣魄。雖然宋江身上有愚忠的特性。但是吳用相信,將來宋江一旦看到了可以獲得天下的希望,再加上整個北宋末年如果亂成一團。那麼宋江放棄愚忠,自己做大的想法肯定也會有的。不過呈用千算萬算,他忽略了兩點:一是北宋末年,最終沒有釀成天下大亂的局勢。雖然金國最終入侵了,但是由於金國的入侵,反而在國內形成了很大的向心力。這就使得吳用要建立一個國家的想法難以實現。(有人可能不同意,說,明朝末年,為什麼在外族入侵的情況下,國內仍然天下大亂呢?主要的原因是宋朝末年,天下百姓還是比較富足的。而明朝末年則是荒脊一片。)二是吳用認為,宋江的愚忠最終會改變,但其實沒有,宋江不但沒有改變他的愚忠,反而把吳用的想法往另外一個方向逆轉,一心想的就是招安,做一個孝子忠臣。所以,吳用最終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失敗的英雄。

  • 4 # 木倉二掌櫃

    在去江州就晁蓋的安排中,吳用是有私心的。如果不是李逵砍死劊子手,宋江完全可能成為刀下鬼!如果吳用真要救人,那麼安排小李廣華榮射殺劊子手最理想。吳用的私心是讓宋江死,晁蓋也會被官軍包圍難以脫身,他自然成為梁山老大!晁蓋的能力和智商,不在吳用考慮之內,但是宋江自己運籌帷幄之中,只靠李逵一個人,就把他和戴宗劫走,並提前安排好從水路撤退。如此高的計謀加上帶了27個人入夥,梁山原來只有9個人。聰明的吳用背後馬上棄晁蓋靠宋江,並背後和林沖等人弒殺了老大晁蓋,違背晁蓋遺囑推宋江做了大哥!

  • 5 # 痴望2

    吳用有官癮,他是幫宋江投降的主要力量!在宋江詔安遇到麻煩時,他又是中間調解人,在陰謀詭計方面不比老宋差!他知道晁蓋是一個與朝廷抗爭到底的人,梁山很可能被剿滅,而宋江的詔安他覺得是條出路,成了搞個一官半職啥的。

  • 6 # 夜狼文史工作室

    水滸中其實有一個彩蛋,其實是決定了水滸整個故事的走向的,那就是吳用為什麼會棄晁擁宋。

    吳用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三,但他實際上是山寨長期的二當家,無論晁蓋時代還是宋江時代。

    吳用字學究,大家可能以為吳學究是他的另一個綽號,實則不然,他是姓吳名用字學究,一如宋江字公明(功名)一樣。

    學究對功名,他和宋江才是絕配,才有真愛。

    這絕非偶然,作者想告訴讀者宋江和吳用是一類人。

    他們都熱愛功名,但是呢,文化水平又都是半桶水,所以他們絕口不提科舉是有自己的苦衷的。

    宋江能寫點打油詩,潯陽樓上所題“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而那首重陽節山寨大聯歡時填的那闕《滿江紅》詞,雖然政治色彩濃了些,也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國文老師可以打六十分及格分。

    但是,宋朝的科舉考試考文章而不是詩詞,而前者可能正是宋江的軟肋,就像現在的某個中學生語文英語學得好數理化卻一塌糊塗一樣。有人會說,宋江不是“刀筆精通”嗎?但寫狀子和寫文章可不是一回事,否則,律師們都可以當作家了。

    吳用的文化水平也和宋江相關,吳先生既寫不了文章,也填不了詩詞,

            

    且看他忽悠盧俊義時寫的那首蹩腳詩,這種水平,國文老師頂多給50分,這樣的詩真不如阮氏兄弟唱的RAP來的地道,畢竟原生態。

    兩人不提科舉,皆因心中有刺。

    而晁蓋和他們不同,就是名大老粗。沒宋吳這類人半桶水。

    吳用什麼時候投靠宋江呢,最起碼宋江上山後處子戰打祝家莊時還沒有,首次攻打時,吳用並沒有隨軍前往,而是和七星聚義中的大哥晁蓋在一起,和劉唐、三阮看守山寨。

    “一打”失利後不久,吳用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宋江身邊,很快就拜倒在了宋江的“大哥魅力”和忠義思想之下,而宋江也被吳用的足智多謀所折服,“宋不離吳,吳不離宋”的時代從此開始。

            

    之後,只要宋江出馬,吳用必定跟在他的身邊,無論是打高唐州,破連環馬,還是打華州,打青州,破芒碭山,無一例外。等到晁蓋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大哥好多年”,不停宋江勸阻要親自下山攻打曾頭市時,吳用卻不出山了,他又一次選擇了跟在宋江身邊,留在山寨裡涮火鍋,喝花酒,好不好活。

    隨著就是曾頭市上有晁蓋離奇的死。這個跟隨晁蓋身邊多年的二當年卻對晁大哥留下的遺言無視,

    從曾頭市一役已經完成一切證明,晁蓋在吳用心中已經從當初的績優股變成了如今的垃圾股,所以,他義無反顧地拋棄了晁蓋,跟定了宋江這支潛力股。

        

    後來,晁蓋走了,永遠地走了;盧俊義來了,無奈地來了,而且活捉了射死晁天王的兇手史文恭。按照晁蓋的遺願,盧俊義應該被推上梁山的第一把金交椅,盧同學知道自己是初來乍到的新人,知道自己在山寨上的分量,他不想也不敢貿然就職,而大家心目中的接班人宋江好像也不願意在晁蓋屍骨未寒之際就違揹他生前的最後指示,最終決定宋盧兩位同志PK一下統兵作戰的能力,分頭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誰先攻破城池,誰勝出;誰勝出,誰就走上一把手的光榮崗位。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懸疑的比賽。但宋江還是很細心,把親密戰友吳同安排到盧俊義麾下。

    宋江沒費多大勁就拿下了東平府,收服了雙槍將董平,而盧俊義卻遇到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善打飛石的沒羽箭張清,但二當家吳用卻沉默是金,真地像他的名字一樣無用了。當勝券在握的宋江來幫助盧俊義時,吳用才開始發力,他出謀劃策生擒了張清,攻破了東昌府。吳用就這樣以“不該出手不出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心機幫宋江贏得了寨主大選,絕對對得住玉皇大帝后來授予他的天機星的榮譽稱號。

    可以說,吳用不僅是棄晁從宋,而且是晁蓋之死的最大幕後黑手之一。。

    看懂了這一層,水滸你算看明白了大半。

  • 7 # 葦說歷史真相

    吳用為何會“叛變”晁天王?其實這其中蘊含大道理,吳用對宋江的相見、相識、相知和相戀,就是一部職場跳槽秘籍,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您有所啟發!

    吳用“跳槽”的謀略

    細讀水滸,會發現吳用與宋江之間,是有個從“相見”到“相識”到“相知”直至“相戀”的過程的。

    相見:宋江給吳用留下義薄雲天印象

    吳用初見宋江,是在晁蓋家。那天,宋江騎快馬來給晁蓋報信,說生辰綱之事暴露,弟兄們快撤!

    相識:吳用見識宋江集團強大實力

    大鬧清風寨之後,宋江本要帶花榮、秦明、黃信、燕順、王矮虎、鄭天壽、呂方、郭盛、石勇等同歸梁山,不想半路接到父親病故訊息,宋江趕回老家,只得由花榮帶隊奔梁山。在梁山,花榮看晁蓋有輕看之意,遂亮了一手,來了出“小李廣梁山射雁”,結果眾人大驚,吳學究更是稱讚道:“休言將軍比小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實力才是生產力。

    相知:吳用認可宋江不與國為敵理念

    宋江因殺死閻婆惜被髮配江州,途中被吳用派出的劉唐接著。隨後,吳用和花榮一起來迎接宋江——注意,吳用不是單獨出現,而是與宋江的心腹兄弟花榮一起出現,這本身就說明他是在博取宋江的信任。

    相戀:吳用發現宋江能力遠超晁蓋

    說實話,晁蓋除了武藝不錯、頗講義氣,在智謀、魄力等方面,水平很一般。得知生辰綱案發,晁蓋有些慌神,問吳用怎麼辦。吳用說可以一起“走奔石碣村三阮家裡去”。晁蓋道:“三阮是個打魚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許多人?”吳用道:“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晁蓋道:“這一論極是上策,只恐怕他們不肯收留我們。”吳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夥了。”

    看這一段,只覺得晁蓋是個被嚇傻了的孩子,一點主意都沒有了。

    謀士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擇“主公”為之效力

    從宋江第一次要上梁山就可以看出,宋江上山,就要有自己的絕對實力。假如第一次真的上山,宋江的勢力是可以和晁蓋勢均力敵的。第二次,宋江帶來了若干人馬,上山後馬上來了一個新舊頭領之說,而這新頭領除他宋江之外,竟然有二十七人。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花榮等人已經在梁山成為了“頭領”,竟然也成了新人。人們一看就很清楚,所謂新舊,只不過是以宋江為界限,因為宋江而上的梁山,這就是新,在此之前這都是舊。反觀晁蓋,一行七人上了梁山,接受了王倫的班底四人,救出來一個白勝,總共是十三人,到宋江上了山,還是這十三人。

    吳用是不是一個智謀超群之人姑且不說,但他是一個明白人,這種事一眼就可以看出,宋江一上來就有自己的勢力,這不是晁蓋能夠比的。晁蓋自從上了梁山,或許是因為手裡有十萬貫生辰綱財寶,也可能是真正的心存義氣,除了救宋江,竟然沒有一次重大的軍事行動。

    吳用是支援宋江的招安路線的,也是宋江招安政策的合謀者。梁山的宋吳體制,實質上是宋江決定做什麼,吳用決定怎麼做。但從謀略角度來看,梁山的這位老大要比吳用這位軍師強多了。宋江知道引進有身份的人進入組織,知道梁山的的歸宿是接受招安。但具體到如何操作時,梁山一些列手法又是極其粗糙。

    除了選對主公之外,吳用的政治才能在書上都寫著。不多說,只總結三點:

    協助宋江招引人才,甚至不惜運用陰謀詭計逼良為娼。似乎政治的精彩之處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可參照《紙牌屋》。

    協助宋江團結隊伍、分化宗派、樹立正統。作為梁山上第一知識分子,天降石碑很可能是他的策劃,上面的文案也應該出自他的手筆。

    協助宋江分析形勢,得出不招安則無前途的結論。雖然書上沒有明說,但尋求招安的決定的重要意義相當於三國演義的隆中對。

    後記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後來之人透過研讀歷史,從中知曉大義。就水滸傳來說,梁山一幫好漢在宋江的統領下,儘管有義舉“替天行道”杏黃大旗的中興局面,但是到頭來招安一出,梁山事業呼啦啦似大廈傾,英雄們七零八落。

    如此,不能不產生“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之感。若宋江不主張招安,後事如何?換做晁蓋,會被招安嗎?所謂時勢造英雄,沒錯,像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不正是官逼民反,群雄四起的寫照嗎?

  • 8 # 王事情

    吳用有強烈的政治訴求,而宋江的政治訴求比他更強烈更高階,又正好能滿足吳用的政治訴求。(一)

    智取生辰綱時,吳用是上趕著加入的,先讓雷橫劉唐罷手,順利進入晁天王的圈子;次說三阮撞籌,湊齊了七星聚義。

    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定殿,俗話又說事有反常必為妖。智多星這麼忙前忙後的(用屁顛屁顛來形容不為過吧)謀劃這些大逆不道的勾當,要咱們信他無慾無求,恐怕連年都要過錯!

    後來林沖火併王倫,晁蓋為梁山泊主,這時吳用未嘗不想依附晁蓋做一番事業。

    這是《水滸》第二十回《梁山泊義士尊晁蓋,鄆城縣月夜走劉唐》的事。

    到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宋江上山,一共二十回書目中,我們梳理一下晁蓋做了一些什麼大事:

    1、殺退濟州府尹點差團練使黃安一千餘人馬;

    2、江州劫法場救宋江。

    他的志向,如第二十回所言,乃是“各人務要竭力同心,共聚大義”。

    聚義是什麼?高大上的解釋是一夥志同道合的人為正義事業聚集在一起;而究其實質,就是一幫山大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有今天沒明天的逍遙自在,官兵來了就殺一陣,打不過就投降,至於投降後是殺是剮就沒想過了。

    吳用既然有智多星之稱,當然不是笨蛋。跟了這麼一個沒有大志向的老大,可以想象他心裡的鬱悶和彷徨,但更多的應該是絕望!

    吳用對自己的定位異常準確,他覺得自己就是個狗頭軍師,然而眾所周知,軍師裡也有名留千古的人物,如諸葛亮和司馬懿,再如魏晉時第一謀士王猛,這些人物哪一位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言可興國,一言可滅國的超級猛人。

    可是操蛋之處就在於,吳用本人有做大事的氣象,依附的老大卻在過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有什麼比這更上火的嗎?

    想取晁蓋而代之的想法很危險很誘惑,但吳加亮先生畢竟不敢真行此事,他本人的武藝和才德不足以服眾,而且大義的名分也讓他不能輕舉妄動。

    他多半也曾像三百多年後明朝那位一心要做大事的宦官老兄,慫恿主子北征。

    但晁蓋顯然不是熱血的愣頭青,痛快的否決了他的提議,這不但和晁蓋的志向格局有關,也和清醒的認識到己方的實力有關,因此梁山泊過早避免了土木堡一般的全軍覆沒。

    (二)

    《水滸》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無為軍,張順活捉黃文炳》,宋江正式登上舞臺,開始了他大手筆的表演。

    1、智取無為軍;

    2、九天玄女授天書;

    ……

    別的就不用例舉了吧!

    我們看看這兩件事代表了一些什麼?

    第一件:如淵似海的逼格。

    梁山泊好漢,有誰上山能像黑三郎一樣鬧得天翻地覆,轟動了幾座州縣?

    再依他之前在江湖上廣市恩義,一句“我宋江”出口,群雄跪拜,人的名樹的影,如李逵者只管佩服並納頭便拜;如吳用者,自然能透過現象看到後面一些不尋常的本質:一介小吏,透過種種手段博得這麼大的名聲,可能會是個安分人嗎?再往前推測,這人經營自己十餘年,上個山都弄得像“兩個方面軍的勝利會師(十年砍柴《閒看水滸》語)”,他不想則已,但凡有一絲封侯拜將的心思,那都堪稱恐怖。

    如果說吳用此時還半信半疑,那麼第二件事一出來,就徹底證明了他的推斷!

    第二件:超出時代的手段。

    讓自己和神仙掛鉤,這已經不是逼格所能形容的了。

    神棍手段在古代大有市場,但浩瀚的二十四史中,用了這種手段並大獲成功的卻寥寥無幾。

    這些人首先都是聰明人(為什麼除了他們別人都沒想到?),其次膽大包天(是殺頭的買賣)。

    收益往往和風險成正比,這種手段用得好了,人們都會相信你是“天命所歸”。史上凡行此種手段者,差的如陳勝吳廣,“大楚興,陳勝王”;厲害的如劉邦,“斬赤蛇而定天下”。直到《水滸傳》故事發生的二百五十多年之後,仍有“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可以想象,這兩件事之後,梁山泊不管哪個頭領說起宋江,都會心悅誠服;即使是個小兵小卒,也會不明覺厲。宋江不管走到哪裡,背後總有人議論,“看到咱們的宋頭領沒?那可著實厲害了!他對山上的頭領都有恩,玄女娘娘都送他兵書,卻不肯坐第一把交椅……”

    什麼叫民意?這就是民意!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分別見識了晁蓋的胸無大志和宋江的野心勃勃後,吳用這樣自詡聰明的人倒向宋江,其實是再正常不過之事。

    他這樣有抱負的人,自然讀過那句話,“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伺”,義氣算得什麼?讀書人眼裡就沒有義氣,仗義每多屠狗輩並不只是激憤之詞。

    《三國》許攸何以棄袁紹而投曹操?無他,還不是覺得袁本初不行。吳用何以棄晁蓋而投宋江?無他,跟著晁蓋沒有前途而已。

    (三)

    宋江才上梁山,就透過以上兩件事把晁蓋架空得啥也不是。

    晁蓋當然也想過要延續自己的權威,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晁天王曾頭市中箭》時對宋江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

    這話怎麼聽怎麼大有不忿之意:每次都是你下山,戰無不勝,功勞大過天,威風八面啊,卻把我這老大置於何處,TMD,歇歇吧你,我也下山去看看。

    晁蓋計謀手段心眼皆不如人,他如果不下山,最終的結局也一定會是:等到宋江最終以再造水泊之功,如“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一樣歸來,他要懂事就禪位,然後被一杯毒酒鴆殺,要是不懂事不禪位,自然也會死於非命,這樣起碼可以多活一段時間;但他選擇了一個英雄的死法,死在了戰場上。曾頭市中計,一枝冷箭“正中晁蓋臉上”,沒多久“便瞑目而死”。

    這枝冷箭是誰射的,也大有商榷。箭上有“史文恭”三字,但無論前後文,史文恭及曾頭市眾人,實無以弓箭技藝見長者,而梁山倒是有一個,這個人是誰咱們還是不說了。

    晁蓋死前對宋江囑咐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這句話可以讀出這樣的潛臺詞:你不想當老大嗎?偏不讓你如意,死了也要出個難題噁心一下你。

  • 9 # 修戈矛

    凡這種落迫的書生,總是有一種懷才不遇的失落感,所以總想著透過什麼事或什麼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吳用便是這樣的人。從開始跟著晁蓋劫生辰綱上梁山,本打算做一番大事,但後來看清晁蓋只是一個江湖好漢草莽英雄,不足以成為自己施展抱負的介質,而城府極深,處事圓滑,老謀深算,斷事決絕的宋江便成了吳用藉以成名的不二人選。

  • 10 # 新文化街男孩

    哪裡是倒戈,就是無情的背叛。

    美名其曰君子"“擇良木而居”,但兄弟的情誼已忘卻了。

    作為謀士,當然選擇明白之人更能展現自己的才華。但從眼睜睜看著晁蓋中計而亡,還是能看出吳用內心的冷酷。

  • 11 # 李思前

    首先吳用和晁蓋本來就不是兄弟 至少吳用沒把晁蓋當兄弟 如果不是因為生辰綱 可能他倆這輩子都不會深交 所謂的七星聚義 這七個人之前可以說相互根本就不認識 哪來的情誼 之所以要搞什麼七星聚義 不過是劫財之前“籤個合同” 這樣有點保障 這就好比幾個人原先不認識 但都想搶銀行 於是為了共同目的大家一起去搶 為了防止背叛 搶銀行之前大家擺個兄弟 這樣的兄弟情你真信? 誰信誰傻

  • 12 # 中孚鑑

    吳用,字學究。號加亮先生,綽號智多星。從名義上不難看出,是一個很有才華智謀的人。

    而一個才華智謀的人,都希望自己有施展才華的地方,有一個用武之地。這一點晁蓋是不能滿足他的。而宋江恰好可以。

    晁蓋這個人,屬於性格豪爽很講義氣的人。倒是卻是一個安逸型之人,難聽點就是不是進取。他覺得眾兄弟一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每天在一起,就很好。而不考慮以後的事情,比如梁山以後的發展,梁山眾人的出路。同時他也沒有這種進取的管理頭腦。長此以往,雖然能小勝朝廷兵馬,可是總有一天會被朝廷拖垮所滅。

    而吳用看到晁蓋這一點,覺得跟著他雖然不愁吃喝,卻不能施展胸中的才華和抱負。自負一身的智謀沒地方可用。

    但是宋江的到來,讓他看到了希望,他看出宋江的招安之心,雖然很多人會不理解,但是梁山最好的出路。不僅可以全了梁山眾人的忠義之名。又可以讓家裡人不背上草寇逆賊的名聲。同時可以報效國家,建功沙場。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一展胸中的才華和抱負。

    他覺得宋江是他的知己。而宋江同樣看到吳用的想法。同樣認為吳用也是自己的知己。於是兩人很快就走了一起。所以後來宋江死的時候,他情願以死相隨。

    當然他們在戰場合作的時候。也的確是配合的很好。雖然梁山好漢十去七八。卻都擺脫逆賊之名,有了忠義之名。以流傳於世。才有了寫水滸的價值。

  • 13 # 無劍的劍客

    這個問題有問題,晁蓋宋江本是一家,親如手足,吳用跟誰有何區別,哪有倒戈一說。吳用身為軍師,自然是跟隨行軍打仗,晁蓋身為一把手,當然不能總是衝鋒陷陣,宋江二把手出兵合情合理,哪有總頭老動之理。這不打曾頭市時就出事了麼。宋江帶兵機會多,吳用隨軍與之接觸的機會也多,但這並非依服,反過來若晁蓋常出兵,吳用也會一樣對待,並無厚此薄彼之分。

    現代有些人,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態,去分析別人,簡直可笑之極。

  • 14 # 有得觀史

    吳用最終選擇宋江,而不是晁蓋,秘密就藏在他們的名字裡。

    先說吳用。吳用是梁山泊的軍師,他沉著冷靜,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智取生辰綱、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縣、 巧用雙掌連環計等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比張良差。可以說吳用為梁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這有用嗎?能改變梁山悲慘的命運嗎?不能,最終落得個自縊而死。所以施大師給他賜名吳用,諧音無用。

    再說宋江。他仗義疏財,為人講義氣,無論誰有困難他都能伸出援手,所以人稱及時雨。在梁山他能帶頭大稱分金,大塊吃肉。他有極強的領導才能,梁山兄弟都能聽他的號令。他原本可以成就一番大業,但是施大師給他賜名宋江宋公明,諧音送江山送功名。把江山和功名都送出去了,自己啥都沒了。宋江本來是個小吏,因為殺了閻婆惜丟了官職,小吏雖不大也算功名。上梁山後一心想著招安,本來可以創業,自建功名,推翻舊朝廷,建立新政權。但他沒那麼做,他把功名送出去了,把有可能得到的江山也送出去了,千方百計去招安,招安後,最終被陷害至死。

    最後說說晁蓋。晁蓋諧音朝蓋,意思是蓋過朝廷,晁蓋的綽號晁天王、托塔天王,天王是比皇帝大的。晁天王的志向是要成就大業,是要改朝換代的。

    三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很容易看到吳用和宋江才是一路人。吳用不管怎麼努力最終都毫無用處,宋江把功名都送出去了,結果還是原來的結果,命運毫無改變,過程怎麼努力,最終也是無用。吳用選宋江,水滸故事才能順利演繹下去。吳用選晁蓋,接下來將是改朝換代的波瀾壯舉,吳用就變有用了,另外,改朝換代也不符合歷史程序。

  • 15 # 清史宴

    吳用那個時代,不是誰都能讀的起書的,能讀書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要麼是家庭條件允許,要麼就是胸懷大志之人,希望透過讀書考取功名來實現人生的華麗轉身。吳用寒窗苦讀數十年,可始終沒有金榜題名,他不免對科舉考試心灰意冷了,但為了生存,只好暫時去當個教書匠,然後在慢慢的尋找出人頭地的機會。

    兩宋時期,雖然屢遭異族侵略,但國家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卻始終沒有改變,這也是為何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始終比武將地位尊貴的原因。晁蓋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武夫,因為他大字識不了幾個,他的優勢就是重江湖義氣,對意氣相投的兄弟,拋頭顱灑熱血,眉頭都不會皺一下,可當他做了水泊樑上的一把手之後,對於梁山未來的發展以及如何來更好的管理梁山,卻是兩眼一抹黑。

    這就讓一心想著如何出人頭地的吳用,開始對他略有微詞了,此時在吳用的心中認為,晁蓋當個班長還是綽綽有餘的,但他不是一個能夠統領千軍萬馬,開疆拓土的領袖。宋江的出現,令吳用眼前一亮,心中不停的唸叨,蒼天有眼,總算找到值得自己去追隨一生的人了。因為宋江與他一樣都是有文化和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同時宋江識別和駕馭人才的能力,是遠遠勝過晁蓋的,更為主要的是宋江對未來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戰略佈局,所以吳用從自身利益出發,毅然決然的放棄了昔日的大哥晁蓋,投向了新大哥宋江的懷抱。

  • 16 # 紅塵中人11

    吳用就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小人。宋江上山時,提出老頭領(晁系)坐左邊主位,新來的頭領(宋系)坐右邊。與晁蓋和宋江一起坐在首領交椅的吳用向左右一看,宋江一派的27個人,晁蓋一派僅有區區9個人,實力相差懸珠。精於算計的他知道將來晁、宋一但出現路線矛盾,勝利的天平將傾向哪邊那是一目瞭然的。這是吳用棄晁投宋的一大原因。

    從性格上說,吳用與晁蓋在性格上完全不同。晁蓋是那種粗線條的豪爽之士,吳用則是精於計較的陰柔之人,兩人性格相反,遲早是做不成朋友的。而宋江的性格則與吳用類似,都長於使陰招,也都懷著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宏大志願,因此上兩人就如亮劍中李雲龍所說的“能尿到一個壺裡”。宋江就是吳用心悅誠服的偶像,吳用甘為宋江效勞是不足為奇的。

  • 17 # 葉之秋

      有一句話叫做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水滸傳》中的晁蓋與吳用本是老相識。早在劫奪生辰綱時,晁蓋便與吳用走到一起。

      當時七星聚義名義上是以晁蓋為首,因為晁蓋的地位最高。這地位可不是江湖地位,而是晁蓋乃是村長,在當地有錢有糧,養著一批打手。

      事實上,吳用在七星聚義劫奪生辰綱中取著決定性的作用。是他居中謀劃,半成了這樣一件轟動天下的大事。

      可是,在奪得生辰綱,上了梁山之後,晁蓋和吳用之間漸漸有了裂痕。

      並不是說吳用想要謀害晁蓋,自己做老大,而是兩人的理想有了衝突。

      晁蓋是一個典型的村漢,沒什麼遠大理想。能夠守著十萬金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就很滿足了。可是,作為梁山軍師,吳用深深明白一個道理——江湖險惡,不是你吃人,便是人吃你!

      在眼下,梁山彷彿擊退了當地州縣的兵馬,站穩了腳跟。可是,一旦州府調集大軍來討,以當時的梁山實力根本無法保全。

      因此,在晁蓋的統領之下,梁山可以保得一時平安,但最終只能是兩個結局。

      一個結局是被江湖其他黑惡勢力吞併,就如晁蓋、吳用等人火併王倫一般。

      另一個結局是被朝廷大軍征討,最終被當成反賊滅殺。

      總之,無論是哪個結局,作為頭領的晁蓋、吳用等人都是死路一條。

      可是,在幾番交往之後,吳用漸漸認識到宋江的氣度與胸襟,尤其是認識到宋江的眼光。

      宋江在殺死閻婆惜之後,為何寧肯去潯陽坐牢,也不去梁山?

      這些人大都久仰宋江的大名,也想跟著宋江干一番大事業。不知不覺間,宋江的勢力就形成了。

      也就是說,宋江選擇在眾好漢為自己劫法場後上梁山,是因為那時上去就可以與晁蓋分庭抗禮。而在殺了閻婆惜後就上梁山,那可就是光桿司令,且寄人籬下,根本沒有前途。

      宋江去江湖轉了一圈,積攢了大量人氣迴歸。當時,晁蓋讓過去的老兄弟站一邊,跟隨宋江上山的新兄弟站一邊,結果,對比太鮮明。宋江那邊不但人數眾多,並且高手如雲。

      估計吳用就是在那時認識到了宋江的強大。

      後來,宋江經常與吳用往來,兩人暢談心事。晁蓋可以不關心眾兄弟的未來,宋江不行。宋江一心想的是當大官。他自然要好好利用梁山這把牌,大做文章。

      在當時,最好的出路,就是和接受招安。當然,在被招安之前,要壯大實力,提高談判的籌碼。

      其實,宋江後來帶領兄弟們投降朝廷,是當時江湖勢力最好的結局。

      只是,招安之後,宋江毫無原則的表忠心,東征西討,尤其是攻打方臘,硬生生將梁山大軍給打殘了。沒了兵馬,也就沒了與朝廷叫板的實力。加上一大票出身朝廷的所謂好漢作梗,自然梁山也就散架了。

    總之,吳用改投宋江,合力架空晁蓋,是吳用對自己前途,對梁山前途仔細考慮之後做出的決斷。雖然吳用只是一個私塾先生,氣度胸襟不能與諸葛亮相比,但是在水滸諸多好漢中,還是頗有眼光,廣有謀略的。

  • 18 # 荒徑漫草

    這個問題看起來就像移情別戀,吳用變心了,哈哈……

    七星聚義之前晁蓋與吳用早就熟悉,甚至很可能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在劫生辰綱之前晁蓋、吳用、阮氏兄弟、公孫勝等人,喝了血酒發誓彼此不會有二心。為何宋江來了之後,吳用就那麼自然的與宋江更近了呢?

    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吳用是什麼人?一個書生,在書生的世界裡,讀書考功名是永遠不會變的,骨子裡還是想為帝王效力。宋江曾為一小吏,同樣他的心裡自始至終都是想著有朝一日可以接受朝廷招安。吳用號稱智多星,看人肯定有獨到之處,不難發現宋江是他志同道合之人。

    晁蓋只是一個保正,天生草莽,吳用能肯定此人不會有跟自己一致的想法。宋江上梁山之後,晁蓋還想把老大的位置讓給他,這讓吳用有何感想?宋江積極為梁山招兵買馬,四處征戰,吳用為了有所表現肯定會為宋江出謀劃策。也是宋江在收買人心,還有他所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都能把吳用折服了。在這方面晁蓋是比不上宋江的,頂多也就是與吳用講忠義之類的。吳用是書生最缺的就是義氣,這類人比一般人更看到清誰對自己的前途有利。況且在整部小說裡,有哪幾個是真正講忠義的,宋江為了招人上山,殺人、設計陷害甚至殺人全家的都有。因此吳用靠上宋江是必然的,甚至可以說是臭味相投。

  • 19 # 邏輯文史游

    這個問題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今天我們不妨就單從小說情節入手,不談功名利祿,不談理想抱負,摳字眼看看結論吧~

    首先吳用很早就和晁蓋認識了吧,並且晁蓋還在糾結要不要去搶生辰綱時也是吳用拍板說這買賣咱們得做,人手不夠我幫你找,之後眾人就一起犯下了震驚天下的大案子。那麼如此鐵的關係,又一起出生入死,若沒有十足的理由吳用萬萬不會拋棄晁蓋,然而這個理由卻很可笑。吳用初見宋江其實也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歸附意願,他與晁蓋等人對宋江的態度一樣,就是覺得宋江是條值得結交的漢子,而且宋江犯案時起初也並不願意去梁山落草,眾人也不強迫,你宋江愛幹啥幹啥去。

    等到大鬧江州後,宋江宣佈正式上山,在上山前出現了一個關乎梁山命運的人物,就是九天玄女。宋江去接宋太公和宋清,卻被官兵發現,宋江只得躲避去誤打誤撞進入了玄女廟,還得到了玄女的接見。可別忘了《水滸傳》的第一章寫的是什麼,108將可都是伏魔殿鎮壓的妖星啊,那麼如今轉世為人自然要鬧騰鬧騰。那麼九天玄女可不是來找宋江侃大山的,而是傳授他天書三卷,讓他好好研讀,並且說了這麼一句話:

    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其他皆不可見。

    那麼這個天機星是誰?我們都知道是吳用,但宋江知不知道呢,我想一開始是不知道的,因為九天玄女沒告訴他誰是天機星,所以說答案就在天書中,那麼自然天書中也會詳細寫到108星主都是誰。所以我們也能發現從此之後吳用就開始和宋江“談戀愛”了,而晁蓋不是魔星,自然是體制外的人,所以我們也能發現宋江上山後有時為了拉人上山不惜殘殺無辜人士,比如朱仝,宋江和吳用知道不殺小衙內朱仝遲早也會和他們團聚,而就算殺了這個孩子天滿星也會不計前嫌與他們會合。

    所以當吳用知道自己的身份後晁蓋的存在就很多餘了,而後面的諸如呼延灼、關勝剿匪失敗被擒他倆選擇竭力勸降並不是出於什麼春秋大義,而是知道這些人也是魔星轉世啊,反正這天書只有他倆能看,你管我當時怎麼想的呢。

    所以吳用並不是倒戈宋江,而是本來就是魔星間互有感應(你看扈三娘全家被殺她都不生氣)。有人會說擷取生辰綱時不是應了七星聚義麼,可別忘了晁蓋還夢到斗柄飛走一顆小白星呢,許多人覺得這個小白星是白勝,其實是晁蓋啊。

    真可怕…

    晁蓋和一群妖星整天待在一塊,還當上了帶頭大哥,你說死不死?說不準晁蓋的死也是九天玄女安排的呢…

  • 20 # 麟州捉鬼

    晁蓋就是一個講義氣的二愣子,宋江長於江湖手腕,仁義忠孝掛嘴上,身段相當柔軟,很有忽悠能力。晁蓋在時,眾人已經都聽宋江的,只不過宋江能巧妙的處理和晁蓋的關係。吳用作為軍師,當然做事和宋江更合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美國從義大利運走了50萬個試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