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有所思
-
2 # 高粱179816305
在大唐詩歌史上被譽為詩聖的詩人,光耀千秋,是後世之人讚譽的殊榮,如果他還活著,想想前世,不知做何想?
木訥也罷,性格也罷,身世低微,安史之亂社會動盪也罷,都是他難以擺脫的人生際遇和宿命,這就是他困厄一生,四處飄泊的無常結局……
誰也不想如此擁有,但天意予你可之奈何?
只有接受,直至生命的盡頭!
不過,正因為他擁有了比常人多的多的經歷和苦難,才使他體恤民情,悲憫草根疾苦,哀國之哀,痛民之痛,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不朽詩章!
喜耶,悲耶?
還是不說了吧,心情太沉重了,一串眼淚汪汪千載而不幹啊!、
-
3 # 秋閣一憑欄
謝邀,我沒文化簡單說幾句,杜甫在史史之亂前就已經看出社會存在種種矛盾寫出很多意義深刻的作品,得到玄宗的賞識,命他待制集賢院,但這只是空銜而已,44歲好不容易當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春天到任而夏天安史之亂,帶著家小逃難聽說肅宗即位去投奔被俘押回長安在(公元757年)他逃出長安去見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諫官)因為杜甫直言進諫,觸怒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這一年關中災荒養活不了家小,於是移家四川,靠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幫助推薦任命為節度參湈,但他太偏激幼稚仕性,和同僚意見不投半年就辭職了,不久嚴武去世四川政局混亂,不能安居,於是沿長江出川在(公元768年)杜甫晚年衰病貧困十分潦倒,在湖南飄泊途中去世,
-
4 # 歷史有妖氣
杜甫的確很窮,他去見唐肅宗竟然是“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穿的破破爛爛的,等到惹惱了皇帝,又被 “白頭拾遺徒步歸”,只能徒步千里回到妻子兒女居住的小荒村,看到“妻子衣百結”,“垢膩腳不襪”,孩子們連襪子也沒有,甚至“補綻才過膝”。
即使是後來他在長安做官,也是“朝回日日典春衣”,“酒債尋常行處有”,他甚至經常感覺自己餓得難受,會死在道路上,“常恐死道路”。後來到了成都更不用說了,只能靠朋友接濟,那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道破了貧窮詩人的中年危機。
最慘的是,杜甫生命的最後歲月流落三峽,一個縣令送他一塊牛肉吃,他一頓沒吃完,捨不得扔,當時是夏天,牛肉已變質,他還是吃了,結果就染病而亡。嗚呼!可憐的詩人。
他之所以這麼窮,最根本原因,其實一言以蔽之,就是他自己說的“天未厭戎馬,我輩本常貧”,在他看來,在那個亂世,不丟棄自己治國平天下的信仰,不投降,不苟合,固然要忍受貧窮。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詩。
-
5 # 梅月竹風
(一)杜甫參加了一次騙人的考試...
為什麼說是騙人的考試呢?
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在奸相李林甫操縱下,在全國公開舉行了一次招賢考試。這次考試,選錄的人才是零!
杜甫也參加了這次考試。當時詩人元結也在隊伍之中。參加考試的人統統落選。
雖然這不是例行的科舉考試,而是所謂的“制舉”。不是由禮部主持,而是由尚書長官主持,御史中丞監督其事。過後,李林甫上表說:
野無遺賢。
意思就是該錄用的人才早就錄用完了,沒有遺留下來的。
這真是一次空前絕後的政治把戲。要是放在現在,那可以進吉尼斯紀錄大全了。
杜甫在二十四歲那年,舉進士不第,這次又受到這樣的打擊。他很憤慨。抱著很大的希望參加這次“制舉”考試,因為奸相的“陰謀”、“忌刻”,報效國家的壯志成了泡影。
杜甫青少年時期,以鳳凰自況,此時,落魄的鳳凰不如雞。能不憤慨嗎?
(二)困守長安十年...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具有雄心壯志的杜甫,從他三十五歲到四十四歲,十年困守長安。
這十年當中,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當權,像杜甫這樣的人才,報國無門。
不但報國無門,甚至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過著經常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艱難歲月。忍受著挨餓受凍的苦日子。
在這飢寒交迫的日子裡,他曾想到過退隱。
但是,我曾說過,杜甫是真正苦苦堅守儒家之道的人。儒家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在其位,也謀其政。正是這個原因,最後雖然生活困窘,他也沒有退隱。
(三)安史之亂,杜甫的經歷...
實際上,在杜甫困守長安時,安史之亂已經在醞釀之中。
杜甫在受生活折磨的日子裡,逐步睜開了他的眼睛,看到了殘酷的現實和人民的疾苦。這是他走向現實主義的最有力的推動力。
杜甫在四十五歲以後,親身經歷了安史之亂,親眼看到胡人燒殺搶掠,他和老百姓一起感受到了國破家亡的痛苦。
後來他隻身逃出長安,到了鳳翔。“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非常狼狽。謁見肅宗,肅宗給了他一個官職,左拾遺,從八品,諫官,能接近皇帝。
上任頭一個月,就上疏營救房琯,觸怒了皇帝,差點受刑。遭到貶斥。
公元七五九年,他辭官不做,到了成都。在西郊蓋了一所草堂。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公元七六四年,嚴武鎮蜀,表薦杜甫為工部員外郎。人又稱“杜工部”。
在他漂泊的十一年裡,寫詩一千多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都是這時期的作品。
在四川漂泊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兩三年。最後在攜家出四川時,在湘江一隻破船上,走完了人生的旅途,病死在破船上。
(四)分析杜甫一生窮困潦倒的原因
簡要地說:
一是奸臣當道,杜甫不願和他們同流合汙。
二是遭逢戰亂,杜甫顛沛流離。後來雖然遇到皇帝,做了小官,但又對皇帝不順從,觸怒皇帝。皇帝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嬰龍鱗,還有好下場?
三是,在詩裡,抨擊唐太宗的窮兵黷武,揭露楊國忠兄妹的奢侈荒淫生活,大罵肅宗、代宗重用宦官,大罵貪官汙吏貪汙剝削。這些詩歌裡滲透著人民的思想感情。
詩人又不比其他人。詩人手無縛雞之力。用什麼求生?
凡此種種,杜甫以及家人的生活怎麼能不窮困潦倒呢?
-
6 # 大悔憶智周
西方有諺語(一說出自《聖經》):“尋找的,就找到。”
杜甫智商不低,幾千年出現一個,但他志不在錢,他有比錢更高的追求。
其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要讓君王成為堯舜,要讓百姓返璞歸真、道德高尚,讓社會風氣淳樸善良。這是很高的理想社會的形態,也是古代知識分子的終極夢想。
其二,“詩是吾家事”。
他要把他祖父杜審言奠基的格律詩推向新的高峰,把詩歌推向新的高峰,並且,他做到了。
杜甫窮,除了對錢無追求,還因為不愛錢。
他窮到什麼程度?窮到一家人很少吃飽飯,兒女啼飢號寒。到最後乘船漂泊的日子,有幾天一家人粒米未進!
他在幹什麼?他重病,還趴在船上寫他人生最後的詩歌。
他曾經和窮人們一道去官倉擠廉價的陳米,他扛著鋤頭到山裡撿橡實、挖黃獨(一種中藥)供家人充飢,他開荒種地——在成都的時候有客人來他就會用鋤頭鏟去土徑上的野草。他最愛的小兒子是餓死的。
但是,他可以把剛剛到手的幾十畝果園轉手送給剛結識的朋友。
他在自家茅屋被風颳破的時候,想到的是“天下寒士”,只要他們有屋住,他寧願自己凍死!
他曾經寫過一首詩,勸他的親戚不要妨礙一個老婦人到他曾經住過的屋子前打棗——因為那老婦“無食無兒”。
有一種善良,叫無法相信,但杜甫做到了。
有一種高貴,叫難以令人置信,但杜甫做到了。
杜甫要掙錢,以他的智商,不難,他卻像一個淳樸的勞動人民一樣活著,死後也無錢安葬。
你說,我不信,那我只能說,夏蟲不可以語冰。
-
7 # 普照2
不得志其實不是主因,清高不諂媚,不適宜政治圈。光有憐民意的胸懷,濟天下的壯志,在官場是行不通的,所以在屢次碰瓷後,他死心了,於是數辭官,歸隱飄泊,有些微財物,卻先接濟別人,哪怕是不相識的人。由此可見,杜公乃輕財之人,眾所周知,唯有愛財好財之人,才會聚財,如詩聖這般輕賤財物者,自然難以富矣!還好再多的錢財終留不到現在,唯有詩聖之高節留傳千古!正所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
8 # 飛天ZY漫雪
一代詩聖杜甫,字子美,唐代詩壇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星,被後人譽為,詩聖。他創作的詩歌不僅數量浩繁,而且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政治傾向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自小就接受家庭傳統教育。其實杜甫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窮困潦倒。少年時代的杜甫博覽群書,20歲以後,漫遊各地,曾在洛陽與李白相識,結下深厚的友誼,後來杜甫旅居長安十年,對朝政的腐敗和黑暗有著切身感受。寫的詩往往表達出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安史之亂史時,長安淪陷。杜甫悲痛地寫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詩句。當唐軍得勝時,他又以狂喜的心情寫道,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詩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融為 一體。在唐軍收復長安後,因為李林甫的陰謀,他曾外調。此後,他在兵荒馬亂中定居於成都長達五年之久。他一心想當官,卻不如所願,杜甫的訴苦哭窮,有點誇大。他的仕途坎坷,人生不順,理想難以實現,苦惱或許難免,這些不可否認。但要同要飯的乞丐相併論,那是不可能的。畢竟他的官曾為左拾遺,晚年還掛了個員外郎,他的一生。比起貌似瀟灑飄逸的李白,其實要好得多!
-
9 # 拒絕下流
謝謝邀請。首先,杜甫並非一生都困苦潦倒的,年青時也曾有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平日裡與一眾好友放歌縱酒,結伴馳遊,也正是在這種狀況下結識了一生的知己李白。美好的日子最像肥皂泡,突然一下子就破裂了。整個國家由於奸人當道,大批有志青年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繼而由於讓大唐帝國陷入困頓的安史之亂,搞的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詩人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生逢亂世,皇帝尚且不幸,何況草民杜甫,由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句詩可知戰爭多麼可怕。慶幸我們身逢祥和盛世吧,小夥伴們!戰爭於國家、詩人是萬般不幸的,但這種不幸,恰恰成為孕育大詩人的土壤,這種苦難激發了他的詩心、才情,寫下了無數的詩歌,成為文學上的瑰寶,成了安史之亂灰暗天空中的一抹亮色,實乃文化之大幸。而杜甫本人,也成為一代詩聖。
-
10 # 飛龍在天9783
為什麼很多人洋洋灑灑一長篇,從杜甫出生寫到死,從文學創作到開宗立派,從家國情懷到個人感慨,就是不願意回答問題。
杜甫窮困潦倒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最根本原因?
最根本?
-
11 # 蘆葦luwei
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我覺得未必吧。我們先來看看杜甫的一生有多長,杜甫(712年~770年)享年59歲,幼年的杜甫生長在官宦之家,是典型的官二代兼富二代,不但錦衣玉食且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根據杜甫高考成績來看更多的是素質教育),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杜甫自然是才高八斗眼高於頂,所以杜甫只是在23歲那年象徵性的參加了一次高考,然後就開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並且非常榮幸的和自己的偶像(李白)見了面,並一起飲酒打獵,互相有詩文唱和。就這樣一直到三十歲老爹去世後,杜甫才有意思去長安找份工作,這樣看來,杜甫的前半生過的還是滿滋潤的,跟窮困潦倒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43歲那年被任命為一個小小的參軍,本想憑藉自己的才能青雲直上,無奈第二年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這也就註定了杜甫顛沛流離宛若浮萍的下半生,但是話又說回來,在當時的動亂年代,全國人民又有誰不是窮困潦倒呢?就連唐唐的大唐皇上不也是連自己的老婆都保不住嗎?相比之下,杜甫雖然也飽受戰亂之苦,但絕對強於一般百姓,起碼逃亡中還有省長接濟,並贈與草堂暫居,而後來杜甫之死其實也完全是出於自然災害,路遇洪水,半個月得不到糧食,但一旦危機解除,便有當地縣長送吃送喝,只是後來杜甫自己腸胃出了問題,客死他鄉。
我們所感覺到的窮困潦倒,大多是從杜甫的詩文中體現出來的,平心而論,如果是一般平頭百姓,杜甫這樣的生活還蠻將就的,但作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杜甫,本就應該過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日子,但現實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巨大的反差體現在詩作裡就有了所謂窮困潦倒的感覺,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生不逢時,如果杜甫活在宋朝,那……
-
12 # 儒客非儒客
1.老杜是一個命運的倒黴蛋。本來出身官宦、書香、詩人三位一體的世家,他爺爺是唐初詩壇牛人杜審言。然而,先是科舉不第,後是安史之亂。要知道,胡將安祿山的造反是盛唐的終結、李唐的拐點。本來詩這個東西在唐朝是值錢的,但是戰爭是不相信美的,所以只會寫詩的老杜只能在亂世的夾縫中生存,孩子飢餓而死、老婆未老先衰、自己多病纏身、全家居無定所……只會寫字的老杜,除了暫短在唐肅宗戰時政府中混了個人微言輕的八品言官,除了在老朋友四川節度使嚴武廕庇下有了成都的一間草房和夔州一段安定的生活以及一個名義上的工部員外郎(大體相當於現在處級),就是後來生命最後幾年的一葉孤舟,在長江上飄泊,直至生命貧病的終點。
2.老杜是一個性格使然的倒黴蛋。他是那種天性太適合做官的文人,雖然他畢生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化淳”的偉大賢一相夢想,但是他的單純、正直以及骨子裡的清高,使他在僅有不多的官場機會中很快敗下陣來。
3.老杜個人的不幸卻是詩家的大幸,這樣說雖然有點不厚道。他的詩是將儒家士大夫精神與近體詩審美標準完美結合的典範,是能夠讀懂苦難生活真相又勇舉理想旗幟的唱者,是大時代悲劇與個人心靈悲歌融為一體的大師。讀杜甫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律詩、真正的絕句,正如讀李白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樂府。
-
13 # 如若天風
《自自由詩》
——(論杜甫)
窮困只因廢正業,長在歪途路上折。
歪途不生油鹽米,潦倒之後死無策。
——)杜甫一生的窮困潦倒,說簡單點,就是他寫的詩,在當時,只是在幾個熟人中讀讀,沒有太多的人認可,他們都是在互粉。互粉的東西,是生不出錢糧來的,與我們今天的互粉是一樣的。杜甫寫詩去賣,又沒有人買,他又不願去做別的事。他的詩在當時是一點都不值錢的,也沒有人認為好。他窮的餓死在路邊以後,才慢慢的被人認為他寫了一批好詩。這也是人們的一種惡性,生前不去推崇杜甫,死後才來推崇杜甫,這對杜甫是極不公平的。誰不願意生前過的好呀,誰又願意死後才去享受那些虛名兒呢?正因為杜甫是死後才被尊崇的,生前無人尊崇他。所以他便沒有生活來源,他的日子也就越過越窮,越窮越潦倒,越潦倒越沒有下場,直至最後又餓又凍的死在了荒野的路邊,無人收屍……。怪只怪當時的杜甫,他不務正業,荒唐一世……。
-
14 # 不書
根本原因是什麼?杜甫是唐朝我為數不多佩服的幾個詩人之一。沒辦法,盛唐那一批詩人浪漫得要死,明明自己政治智商為零,還總是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以為自己有丈量天下的才能。明明自己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還樂善好施,千金散盡。
李白就是這樣的人,我們的主人公杜甫就是這樣的人。李白曾接到唐玄宗的詔書讓他去洛陽當官,他直接寫詩來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一看他這個忘乎所以的德性就知道他當不了大官。最終玄宗實在是受不了他的政治智商了,又不好意思直接對他說你被炒了,於是給了他些金子,委婉地對他說“去追求你的浪漫與自由去吧。”
要說李白,倒還好,瀟灑看得開,不為外物所束縛。杜甫可就不一樣了。
當年李白被玄宗貶了,杜甫十分崇拜這個老大哥,請求見一面,李白就賞臉見了他一面。一見面,好傢伙,那是談天說地,忘乎所以,只覺光陰似箭啊。然後杜甫就十分虔誠地對李白說“老哥,以後我就跟著你幹了!”
然後兩個人就出發了,夏天從洛陽開始到山東去求仙問道,到了冬天弄得人不人鬼不鬼,也沒成仙。杜甫窮啊,衣服都是很單薄的,忍不住就對李白說“老哥,我不幹了,我要回家。”
那年,杜甫二十多出頭。
這麼兩個如此有趣、浪漫得要死的人你指望他們能當大官?指望他們能萬貫家財?李白不是有句話安慰自己說“千金散盡還復來”嘛?
升官發財?洗洗睡吧。
所以說,杜甫與李白那是臭味相投啊,兩個人都浪漫得要死,李白有的那些病,杜甫都有,李白沒有的病,他杜甫也有。
你比如說,兩個人都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以為自己是做宰相的料,實際上呢,政治智商為零。兩個人怎麼說也是盛唐風雲人物,李白就不說了,出身富貴,散盡千金。杜甫呢,好歹是唐朝命官,吃喝是不愁的,但是兩個人都浪漫,樂善好施。李白千金散盡,杜甫就更有意思了,明明自己過得那個鬼日子苦啦吧唧自身難保,一有人來哭窮他就樂善好施了,自己一家老小住著茅草屋,轉手就把十幾畝果園送給朋友了。這樣的大無私,到底是盛唐,人格高尚,浪漫啊!
杜甫最要命的是比李白多了要他命的毛病。他總是自比管仲樂毅,常以規勸皇帝效堯舜為己任,明知不可為時,他不像李白那麼瀟灑,而是一條路走到黑。
沒有政治智商,又心比天高,不願意去拍馬屁還整天想著自己是當宰相的料。家徒四壁還樂善好施。人有饋贈又臉皮薄,傲到了骨子裡,他要是能升官發財,那真是見了鬼了。
-
15 # 楚江
杜甫的窮困是自己的選擇,與外人無關。
先來說說杜甫其人。杜甫生於公元712年,卒於公元770年,終其一生做過最大的官是拾遺(一個從八品的小官)。杜甫和李白一個是詩聖,一個是詩仙,杜甫比李白小,杜甫能成名除了自身詩作確實不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把李白當大哥,有很長一段時間跟李白遊離天下,對酒當歌,李白在唐朝那可是風雲人物,杜甫整天跟他混,自然也出名了。
出名的同時,也繼承了大哥身上很多毛病,比如說生性天真毫無官場智慧;比如說自認有比干之才,經常向皇帝提不愛聽的建議;比如說手無縛雞之力,關鍵時刻只能避世躲禍寫寫詩抒發一下愛國情懷。
仔細讀歷史,你會發現杜甫這一輩子真的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他最大的貢獻是在詩詞方面的造詣,但在我國古代詩詞是不掙錢的,又經歷了安史之亂,在戰亂年代保命都不容易更不要說積攢財富。
此外,杜甫的窮困還與他本身性格有很大關係。杜甫把李白當大哥,李白也很喜歡杜甫這個小弟,兩人脾氣相投,都是放蕩不羈,浪漫自由的性格,基本上不把錢當錢看,經常做樂善好施的善舉,可是他本身又沒有多少錢,所以到晚年散盡家財,處境頗為淒涼。
-
16 # 薩沙
說通俗點,還是性格決定命運。
杜甫和李白的才華差不多,後者吃喝玩樂一輩子,到處遊山玩水,先後娶妻多人,還被皇帝寵愛,一輩子沒仇過錢。
杜甫則一輩子過的緊緊巴巴,尤其晚年相當貧窮,也就勉強溫飽而已。
為啥?
原因如下:
第一,杜甫善於寫詩,但不善於考試。
杜甫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雖然有李林甫攪局的因素,但至少有幾次沒人攪局。
然而,杜甫始終沒有在科舉考試上有什麼好的發揮。
杜甫沒有強硬的後臺,科舉考試又不成功,自然無法做官。
雖杜甫寫詩很好,可惜靠寫詩不能吃飯,也不能賺錢,頂多有些名氣。
最終就是,杜甫到44歲高齡,在長安準備考試10多年,才成為一個小官: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
而杜甫是個讀書人,不會經商,不會種地,又拉不下面子去打工,等於20多年沒有什麼收入,那還不窮死。
讀書讀傻了!
再讀書,家人總要吃飯啊,架子放下去做做生意、打打工又不會死!
這麼多年好不容易當上小官以後,當年十一月,杜甫回家探親。
一進門,發現小兒子剛餓死。
資料記載:杜甫不禁老淚縱橫!
大家說說看,這種當爹的也是夠了。混了大半輩子,連家人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還寫雞毛的詩。
實際上,在唐代,杜甫的詩並不重視,屬於普通詩人。杜甫大紅大紫,其實是從宋代開始的。
第二,杜甫沒有太大的背景。
雖然杜甫的父親也是官,但不過是一個縣令而已,算不了什麼。
他的妻子家庭倒是司農少卿的女兒,類似於今天的財政部官員。奇怪的是,岳父家也沒什麼錢,頂多小貼補一些。
然而救急不救窮。像杜甫這麼不爭氣,10多年不做官不打工,就寫些詩,岳父家除非真有金山,不然也架不住。
相反,李白可就瀟灑了。李白第一個老婆是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宰相家庭,可不是杜甫岳父能比的。李白這個上門女婿,還愁沒錢嗎。
後來這個老婆死了,李白又找到了一個老婆,還是宰相宗楚客的孫女。
這李白說通俗點就是兩次加入豪門,還愁沒錢用嗎?
第三,杜甫的性格尖酸
都說李白瀟灑,不畏權貴。
其實李白很聰明的,不然為什麼兩次都找宰相的孫女結婚。
同皇帝唐玄宗來往的時候,李白也是大大拍馬屁,皇帝對他很寵愛。後來因為楊玉環誤認為李白寫詩諷刺他,李白和皇帝關係才有了不和諧。
同時,李白寫的詩都是天馬行空,純文學作品,不得罪任何人。什麼“日照香爐生紫煙”“床前明月光”,雅俗共賞,大家聽了都開心。
然而,杜甫這人性格和李白不同。
估計是因為懷才不遇,滿腹牢騷,他的詩很多都是批判性的。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等等,上是諷刺皇帝,下是諷刺官吏,這還好的了嗎。
後來杜甫因忠心耿耿跟著唐肅宗流亡,後者給他一個管,竟然是杜拾遺,也就是負責提意見的官。可見,杜甫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這種性格,最終搞得連唐肅宗也厭惡他,1年後就被貶職趕走。
第四,杜甫沒有朋友
杜甫性格比較古怪,就算自己的朋友也很容易鬧翻。
杜甫晚年有個好友叫做嚴武,兩人關係很好。
在成都的時候,嚴武給了杜甫很多幫助,甚至借錢給他蓋了屋子。這讓一直流亡的杜甫定居下來,這就是成都杜甫草堂(其實根本不是草堂,而是相當不錯的屋子)。
嚴武還一直推薦杜甫,最終杜甫成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然而,杜甫卻口無遮攔,對嚴武似乎也沒有太多感激之情,經常出言諷刺。
後來嚴武和杜甫鬧翻,嚴武認為杜甫不識好歹,甚至準備將他殺掉。好在嚴武很快就死了,不然杜甫還不知道怎麼樣。
然而,嚴武死了,杜甫才知道他的好處。失去了嚴武的接濟,杜甫立即窮困潦倒,沒多久也窮死了。
據說,59歲的杜甫當時已經餓了很多天。突然耒陽聶縣令僱小船來接他,並且贈送許多牛肉、白酒。杜甫高興之餘,當晚暴飲暴食,導致急性胃擴張送了命,說通俗點,就是撐死的。
看看,性格決定命運,這話沒錯。
-
17 # 花木童說史
李白和杜甫被並稱“李杜”,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二人在詩壇的江湖地位是不分上下的,但是二人的生活狀態卻是天壤之別。
李白的家庭環境是遠遠不及杜甫,那為什麼李白能遊山玩水,而杜甫卻逐步窮困潦倒呢?其實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性格導致的。
二人的少年生活
李白的少年生活就是一部奮鬥史。自小認真讀書,15歲就已經作詩多篇。獲得一點名氣後,李白積極參加社交活動,積累人脈。
杜甫是個標準的“官二代”、“富二代”。父親是兗州司馬,相當於當代的軍區參謀長,母親是清河的名門望族崔氏的大家閨秀。
杜甫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個敗家子,前半生只知道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直到35歲,父親去世後,家底也被啃光了,才進京當了“北漂”。
艱難的“北漂”生活
二人在京城想謀個一官半職,簡歷投了無數份,都沒有下文,開始都很艱難。杜甫埋怨天道不公,聽天由命,而李白窮則思變,不走尋常路。
多次投靠無門後,李白包裝了一個金字招牌——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並由此結識了“堂姐”玉真公主,一個窮小子搖身一變成了皇親國戚,並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李白從此出名了。
自恃清高,性格剛直
杜甫家境很好,還是有不少富親戚的。但因為在杜家得勢的時候,杜甫瞧不上他們,導致關係疏遠。到了杜甫落魄的時候,自然也沒人再認這門親戚了。
杜甫好不容易熬到朝廷賞識,給他安排了一個河西尉的差事,相當於今天的縣城管大隊長。
但他認為拆房、掀攤子這活太粗魯,所以沒幹,而選了一個收入低的工作,到兵器庫看大門。他可能忘了自己已經十年沒給家裡寄過一分錢,他的小兒子也早已餓死在家中。
杜甫雖然下半生都在顛簸流離,生活潦倒。但他還是滿懷抱負,憂國憂民,在這種艱苦環境下,還寫下了無數傳誦後世的佳作,這一點還是值得後人尊敬的!
-
18 # 未來會好4
杜甫,導致他窮困潦倒最根本原因,是社會制度問題,的確生不逢時,如生在現在這個重知識重人才的社會,也不至於窮困潦倒一生,!
-
19 # 光頭餘789
上天是公平的。有才者不一定有財,反之,有財者也未必都有才。馬克思一生貧困潦倒卻寫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驚世鉅著,喚醒了後世而成為一代《最貧窮的偉人》。世間的好事不可能都集於某人一身,冥冥之中似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擺弄安排著這世間的一切。
-
20 # 小小嬴政
杜甫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的確很難說清楚,因為,杜甫窮困潦倒的原因太多了,要說起根本原因,反而不太好了解。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事物內因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我想還是透過內因,來尋找本質的原因。
那麼,在尋找答案之前,我先把一些外因剔除,其中主要就是安史之亂。
這場戰亂不光是杜甫,就連皇帝都倉皇的逃往蜀地,所以說,這場戰亂的確可以引起窮困潦倒這樣一個事實。
但很顯然,只要有戰亂,九成以上的人都可能窮困潦倒,這並不能成為根本原因。
拋開這個外因不考慮,那麼,我只能從杜甫的生平、性格、理想以及思維模式來分析。
書香門第的幸運和不幸先說杜甫的生平。
其實,他的家庭,並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人家,卻也不是普通人家,他屬於書香門第。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一代文壇領袖,格律的重要倡導者和推動者。他對唐朝詩歌,乃至整個中國的詩歌,都是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文學史上,不可能少了杜審言的位置。
但問題是,杜審言除了文學上的巨大貢獻以外,其他方面又如何呢?
在歷史上,杜審言是一個有能力的狂人,但不是一個治國理政的能人。
他的狂,體現在對自己文章的自信,甚至狂到認為蘇味道看到自己文章會羞死。
這樣一個狂人,當官的水平卻並不高,只當過地方的小官,他憑藉自己的文章,進入中央,也沒有進入政治的核心。只是當成是一種詞臣來對待。
這種任命,對於杜審言來說,實際上是合適的,但問題是,他還是不死心,希望透過自己文章作為跳板,最終達到治國的夢想。
但事實證明,他的政治嗅覺相當差,居然想到結交張易之兄弟,這種為文人所不齒的行為,終究害了杜審言。
並且,當張家兄弟倒臺之後,杜審言也被貶謫。
這次貶謫,讓杜家面臨一個極大的困境,這種困境,讓杜家三代人都沒有起來。
他的小兒子杜閒,不過當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官,而他的孫子杜甫,出生的時候,其實已經家道中落。
而杜甫,在這樣一個當官水平很低,文學水平很高的家庭裡出生,依然像是自己的祖父一般,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
而他成長的時候,正是開元盛世。在這種整個國家自由開放的風氣下,他開始雲遊四方,到處結交還有,談論詩文藝術,他的文學水平很高,也積累了足夠多的名聲。
但唯獨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生存技能。
開元盛世,之所以是盛世,那是因為,整個社會的風氣開放,民風淳樸,很多有錢人並不在意去接濟一些雲遊四方的詩人學子。
而且,他們會認為這是一件十分榮耀風雅的事情。
雲遊的生活,讓杜甫失去了緊迫感,直到一場挫折,讓他醒悟過來。
君子立德,小人成事那是天寶三年的時候,杜甫準備考取功名,這時候的杜甫太過天真,他是一個相當理想主義者。
他雖然有抱負,但終究太過天真,他不知道官場和文學是不一樣的,當他沒有成功中舉,困在長安城,只有四處獻詩,來餬口。
這種現實,終於打破了他的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彷彿鑽進了牛角尖。
同樣是天才,李白在仕途不順的時候,選擇離開,去向更廣闊的天地自由翱翔。
那麼,為什麼同樣天才的杜甫,會鬱鬱寡歡?這個就必須考慮到杜甫的個人理想以及思維模式了。
杜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詩人,但他絕不是一個單純意義上的詩人。
他的本質,是一位儒士。
他的理想,和他祖父一樣,還是想要治國,實現自己的抱負。
這是一個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人的終極理想。他可以像李白一樣,雲遊四方,可以像李白一樣吟詩作賦,但他不能像李白那樣,拿得起放的下。他拿得起,卻放不下。
杜甫的苦,是心懷天下的苦,杜甫的是,也是民間疾苦的反應,這是他的理想和思維方式,他雖然是個詩人,但他並不想做詩人,只想做一個兼濟天下的人。
詩歌,只是他發聲的工具而已。
但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就像上文說的那樣,他的思維方式,是一個詩人的思維方式,是一個儒者的思維方式,卻不是一個官員或者一個政治家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根本區別在於,政治家會放棄很多自己曾經的驕傲,放棄很多尊嚴,放棄那些沒有價值的幻想,放棄白蓮花式的自尊。
並且,他們懂得怎麼在宦海中沉浮,然後才能知道,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
杜甫卻沒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在封建社會,或者在現在也是一樣,君子立德,小人成事,這是一種亙古不變的規律。
杜甫的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君子,所以,他的人品,至今都閃爍著光芒,但他不是一個小人,那就意味著,他永遠不可能做成什麼大事情。在杜甫死後七百多年後,明朝有一位哲學大師,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也詮釋了,立德和成事的關係。所以,王陽明成功了,他做事的時候,很小人,立德的時候,很君子。而杜甫,始終沒有想明白這件事,所以,即使沒有安史之亂髮生,他的生活也可能窮困潦倒。
回覆列表
儘管我瘋狂地喜歡杜詩,但不得不說,杜公的性格導致他真心發達不起來!
從他的詩中看,杜公內向,木訥,不擅於語言表達,更不擅長人際交往,偏偏骨子裡還有一種文人的清高。
他困居長安十年!
按書上所載,在這十年裡,他過著“朝扣富侯門,暮隨肥馬塵”的生活,從他當時的詩作來看,他也經常陪一些權貴去踏青,去遊玩,去喝酒,可是,他就像一幫遊玩裡的人中的那個最不起眼的人!
如果是李白還好,天生自帶光環,假如他不會寫詩,光憑他的瀟灑氣度,豪氣雲千就知道這是一個有辯識度的人!
可惜他不是,他唯一表達的方式是寫詩,可是他的詩是屬於精密臻工這個型別的,在當時並不是文化圈的主流形式。
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就是清高,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非要提出不同意見,批評這個質疑那個,而且還都說不到點子上。朋友好心幫你,可是在關鍵時候,偏偏書生意氣發作,這可如何是好?
單純,幼稚,情商太低!
所以,他在長安困居十年,一方面是命運使然,另一方面未必與性格無關。按照機率學上講,十年時間,哪怕一個學霸再窮再苦也不致於只找到一個倉庫主管的工作!
所以,他的性格,導致他的言行不招人喜歡!然後形成了惡性迴圈,每次權貴遊玩,是可以叫他坐陪的,只不過他是最不起眼,離主位最遠的那個人!
等他成為工部員外郎之後,他依然沒有改過來這個臭毛病。皇帝明明是看在嚴武的面子,先給他一個象徵性的職位做,以觀察他是否可以大用。
結果杜公,偏偏捲入了政治鬥爭,去為房琯說情。然後就辭官不做了,後來朋友又看上他的面子上,給他弄個工作,他動不動不開心,又撂挑子了。
做得不開心就撂挑子!那這個世界上你還能做什麼?
最出名的就是杜公罵嚴武,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杜公性格的另一面是多麼讓人咬牙切齒。這個嚴武相當於當年的哥們兒,交情一直不錯,他一直幫杜公,從幕僚一直到工部員外郎(可是副部級待遇),可是杜公竟在酒後大罵嚴武,如果是罵嚴武本人也就算了,偏偏罵嚴武不肖其父,這可是大仇啊!
左幫你右幫你,結果幫出一個恩將仇報來?
不可否認,安史之亂和人生際遇,是導致杜公潦到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核心原因,
清高,酸腐,偏激,幼稚,這才是導致他窮苦的罪魁禍首!
沾上這四樣,人生如何得意得起來。
沾上這四樣,詩寫得肯定萬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