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那志
-
2 # 小百科33974081
魯迅他雖然失去了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機會——是魯迅怕一但出名後被無聊的社教活動影響他的文學創著主動推辭掉提名的。但無損於他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他還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當之無愧的首席代表、魯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這個時代的無知與傲慢。反華分子把魯迅從教課書中抹去了。
-
3 # 姜拙言
先生對民國的一種反抗精神,和他顯現了中華民族的氣節,這引領了中華民族的方向。
先生他對中國的國民國國民性格是非常瞭解,有深刻的認知。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國民的國民性格 吶喊,彷徨寫的,平淡之中,看的荒誕,深入之後就覺得痛心,先生的筆鋒直。
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冬秋。
我想這首詩是魯迅對自己最好的評價了。
-
4 # 創意唯心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人類之所以為人類,歸根究底是由於其能創造文化的文明。一切震懾人群的事功都只是暫時的,戰爭殺伐,王朝興廢,乃至制度更迭,受惠或受害只限於一時,數十年或數百年,只是無限時序中的一瞬,而文化和文明的偉大創造則是歷久不衰乃至是永恆的。誰記得神聖羅馬皇帝?但人們永遠謳歌但丁的《神曲》;誰記得詹姆斯一世或伊利莎白女王?但莎士比亞卻永遠是英國人的驕傲;誰記得魏瑪大公和維也納神聖同盟的各國帝王們?但歌德卻光輝奕世。一些英雄攫取了權力,主宰了世界,即使他們乾的盡是好事,蒙益的也只是同代人或延澤若干年,何況這類角色的負作用往往甚於其所產生的正面功勳;有些所謂業跡還都是同夥人或黨羽以及盲從者們鼓吹出來的虛美之辭,還須經過後世的考驗。惟有文化和文明的創造者,即羅曼·羅蘭所說的“以心而偉大的英雄”才是推進文明延澤永世的。尤其因為,那些以事功享名的人物不是一個人的能耐,都必須眾人的參與,而且他們在建成事功後必十百倍地取得報償;只有“以心而偉大的英雄” 才是獨立的創造,他們只有奉獻,沒有奪取,終生如魯迅所說的吃草擠奶。因此,歷時越久,未來的人更能認知其偉大。因此,歷史終將證明,魯迅即使不是中國歷史中的第一偉人,也必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中的第一偉人。
-
5 # 東方雄雞3355
毛主席對魯迅早有高度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人的脊樑,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是文化革命的旗手。
-
6 # 普凡80668389
對待如何評價魯迅,我確很糾結,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信徒們聽不得半句反對,否則就不能稱之為捍衛。當然旗手在文學上功績誰都抹煞不了,但被捧上天卻是事實,咱現在環境寬鬆不少,大家似可多一點主見,不應再一味盲從。我對魯迅的反感主要源於他性格,旗手罵人手段很具魅力,滿大街尋找竊賊(陳西瀅語)之心情也能理解,但讓左聯抬轎子,拿文章換盧布,就不見得高貴了。最悲催是到老了竟然沒一個朋友,連朱安都聲稱不願再看見大先生,做人做到這地步很值深思。批判別人時首先需省醒自己,這才叫深刻的思想家。我知道,緊接著是一大堆朝我而來的吐沫。沒辦法,誰讓我處在一個人雲亦云的社會呢。
-
7 # 夢中之春
魯迅先生,近代中國文學偉大的文學家,封建社會敢於抨世 警人偉大的批評家,一代文壇巨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既是魯迅先生警世名言,也反映出先生一生所為所作。此句名言在當今社會,同樣有其積極意義,為官一生,應清貧廉潔,為民服務;貪汙受賂,人民聲討,國法難容。先生一生,不同流合汙,敢於抨擊政府腐敗,社會黑暗;敢於調諷那些附炎趨勢的文人墨客;讚揚勞動人民勤勞與樸實,反映他們生活的艱辛與困苦。先生胸懷膽蕩,光明磊落;為成千上萬勞苦大眾吶喊,伸訴!先生偉大,為人民服務,無怨無悔!先生偉大,倡導文學新風,服務於民!
-
8 # 寧靜3660599016
不論何時回望或審視將來,魯迅都會是一個堅定而醒目的存在。許多所謂的“名人”只會成煙雲,而魯迅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開出的“藥”,留下的“財富”甚至比一些君王將相還要豐厚有力,影響深遠。他一生又是一位戰鬥在“遵命”的土壤裡不屈生長的叛逆,他是一個奇蹟,是一座寶藏,我們中華民族的,中國的,世界的,人類的。
-
9 # C餘江
魯迅是偉大的。
他作為思想標杆,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發展。
並且,他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話說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曾到一家理髮店理髮。理髮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樸,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髮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髮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髮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理髮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髮,理髮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發。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髮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理髮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麼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理髮師聽了大窘。
如此懂得玩樂且有教育意義,可不有趣?
-
10 # 彩雲東昇戴寶山
魯迅先生以一個醫生看待病人的方式,看待那時國人的疾病,社會的疾病,用筆當手術刀,無情解剖病根。是一個好的診斷社會疾病的醫生。但他找不到醫治的方法和藥品。對於革命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11 # 水希寶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這個人是個高智商人,評價他的話不一定要用一個說他聰明的詞語,他一生的寫照就是上面那句話。魯迅,能說他孝順,因為他從來不背叛父母。能說他聰明,每一句話都有著深奧的意義,而且很含蓄……
-
12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魯迅是最瞭解國民本性的人,上世紀有兩個人最瞭解中國,一人拿起了槍,一個拿起了筆,拿起槍的是主席,拿起筆的是魯迅。網上有人稱先生是噴子始祖,這有一定道理,你要看他噴誰,噴得對不對,噴的後果。他噴的是黑暗的制度,黑暗的社會,黑暗的國民劣根性,《狂人日記》《祝福》《藥》《阿Q正傳》《孔乙己》等小說,《友邦驚詫論》《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等雜文即是明證,這些雜文帶著先生的體溫,帶著先生的熱血,他噴得是正確的。再看他噴的後果,他一生被用近百個筆名,多次被通輯,他為自己嗎?一個人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橫眉冷對千夫指,何等坦蕩,何等無私,何等無懼!這就是李守常先生倡導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是先生“百鍊鋼"的一面。他對百姓呈現的則是“繞指柔"的一面。對白莽柔石蕭紅阿英為代表的青年才俊竭盡關心幫助之能事,應了他的“名”一“樹人"。他又是個真性情的人,當年和共產黨員瞿秋白親如兄弟堪稱知己,成了三十年代文壇雙璧,甚至為了瞭解紅軍把在上海養傷的師長陳賡請到家,連方誌敏也把遺稿託付給他,這要何等的膽量!至於敢娶學生許廣平為妻,那對先生來說更是張飛吃豆芽一小菜碟。望斧正。
-
13 # 朱曉風
魯迅先生,在天底下,千百年來,只此一位。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或許,再無來者與之比肩,他是偉大、崇高、空前絕後的英雄戰士、思想先驅和文學巨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
我們懷念魯迅,敬畏魯迅。因為,他與革命家、仁人志士一樣,對祖國充滿了熱忱的情感,更是對人民充滿關懷與期望。他文筆潑辣,言辭風趣而犀利,深刻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腐朽,並作出了有力的回擊,筆下的文字,便是魯迅先生的直面進攻,毫無遮掩,敢說敢罵。所有誹謗、謾罵、諷刺魯迅先生的人,不過是一群流氓豎子、奸險之徒,他們費盡心機,將魯迅視為強敵,然而,這改變不了他們的墮落與骯髒。對於中國落後、麻木的人群,魯迅是感到憂慮的,他深知封建禮教的毒害,也明白愚昧迷信所帶來的後果,可以說,最瞭解中國社會現狀的人,是魯迅先生,而最清楚中國人身上的缺點、壞習慣的人,依然是他。其實,像阿Q、閏土、祥林嫂,正是我們萬千大眾的一個縮影,當然,也有如宴之敖者一樣捨生取義的英雄俠士,總而言之,讀魯迅的小說與文章,就是在領略、感悟中國社會的精神面貌,之後,不斷探索,開闢一條新道路。
偉大的魯迅先生,與億萬中國人民同在,他的英名與功績,萬世流芳,千秋不滅,他的思想文化,將為新中國化作一盞指路明燈,照亮險惡不平處,引導我們中華兒女,奮力前行,不斷進步…!
-
14 # 舊地遠方
如何評價一個人,特別是名人?無需面面俱到,只要看他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發揮的是積極的作用還是消極的作用,是推動社會進步,還是導致社會退步。對於魯迅,當然是積極作用,他對中國社會的認識和揭示,幾乎無人能及。魯迅就是一面鏡子,不管社會發展到哪一步,用他來照照,只有好處。
-
15 # 草原蒼狼37122175
我們不能詆譭一個在黑夜裡為我們掌燭的人!如果你是黑暗的化身則另當別論!你飛舞的鐮刀一定會飛向自已的喉結!黑暗作為一種存在,被剔除是不可能的,但從自然方面出發,黑暗代表著休養生息,從哲學立場出發,黑暗代表著靜,喜歡鼓吹黑文化的人其心靈是黑暗的,而從黑暗到光明的更替亙古不變,而黑暗必須樂於當配角!因為詆譭魯迅而扶起秦檜是亡靈大軍在挑戰自然永恆而吹響的又一次集結號……
-
16 # 孤獨的人166816293
今天還要非議魯迅先生的人有兩種;一、舊社會剝削者寄生蟲的遺孽;二、今日不當財產權勢的來源者。魯迅先生的話深深的刺痛了它們醜惡的靈魂。雲冠楚楚,信口仁義的包裝下隱藏著卑鄙骯髒的靈魂。這些人對魯迅先生恨之入骨,必欲咔嚓而後快。這些人對魯迅先生的痛恨是正常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不是對中國的抗日軍民恨入骨髓嗎?日本右翼對抗日者不是竭力誣衊嗎?噴魯迅先生的噴妖們和日雜們是一樣的心理,一樣的手法。魯迅先生在積弱積貧的舊中國,雖孤獨,卻又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他說的很多話,在今天以及今後,仍有積極的意義。說他為偉大的旗手,毫不過譽,當之無愧!
-
17 # 國家人文歷史
多數人認識周作人是因為他的哥哥魯迅。其實周作人的文學地位很高,與魯迅成為文壇“二週”。
周作人,現代散文家、文學翻譯家、詩人,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壽,又名奎緩,字星杓,自號啟孟、知堂、啟明(又作豈明)等。筆名仲密、周遐壽、藥堂等。1903年進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海軍管理,改名為周作人,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讀海軍技術,後改學外國語。此間與羽太信子結婚。1911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辛亥革命後,任浙江省軍政府教育司視學、紹興縣教育會會長、省立五中教員。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
“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表了《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論文章,並從事散文、新詩創作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
國民政府時期,教材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作者依次是周作人,胡適,蔡元培,魯迅,梁啟超。周作人曾經位列教材選文榜首,他的散文《烏蓬船》 《北京的茶食》 《一個鄉民的死》和幾首新詩從20世紀20年代初就是課堂典範,20多年間被各種版本的教材青睞,還有他的翻譯作品,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中國課本中最早的外國文學作品。周作人在日軍侵華期間留在北平“出任偽職”,抗戰勝利後被判刑十年,國共內戰結束前夕提前獲釋,但直到“文革”期間去世,他始終未能洗脫“漢奸”罪名。周作人那些美妙精緻的散文再也沒能成為課文,後來的幾代學生都知道周樹人,卻不再知道其胞弟曾與他並稱文壇“二週”,甚至曾經聲望更高。
-
18 # 軒轅境飛
中國的知識分子,自屈原以來,就帶有明顯的兩面性:一方面崇尚自由意志,另一方面希望順從體制的安排,安身立命之餘實現自己的理想。只是實現理想的機會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專制政權把他們僅僅看作是工具,想用就用,想廢就廢,無他,階級利益難以調停使然。於是,有很大一部分知識分子在極盡折騰,耗盡智慧與熱情之後,把疲憊的精神皈依到佛門,最典型的就是蘇軾。歷史發展到近代,魯迅同樣經歷了從政府公職人員,到大學教師,再到職業作家的身份轉換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新型知識分子堅持自由意志不妥協的結果,也是知識階級身份認知覺醒的過程,就是說把知識分子統一到勞動大眾中間去,不再是階級利益的調停者,而成為自身階級利益的爭取者,從而擺脫了知識人思想上的搖擺性,這是魯迅不妥協精神的真正支柱。從魯迅開始,中國的知識分子才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信仰,這也是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標誌。
-
19 # 新氧生活
20世紀中國的大文豪裡,魯迅說不上是最有才華的,也說不上最有爭議的。但可以說,他是最有影響力的。記得以前說有一位經濟學家,文革時候沒啥書可看,就研究起了魯迅的日記,結果寫了一部民國的經濟史。雖然有點誇張,但這不是段子,確有事實。
攝影展場地很小,展出了136幅和我們想象很不一樣的魯迅的照片。最早一張是1903年的,也就是魯迅剛剛去日本時照的。最晚一張是1936年10月魯迅的遺容。下面這張就是1936年魯迅去世時的照片,他得的是肺結核,那個時代文人常有的疾病。
這張照片是沙飛攝影的。沙飛當時是進步的攝影青年,後來加入了八路軍,成為一名軍旅攝影師。提起他著名的照片,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魯迅的遺容都是他拍攝的。但1950年時,這位攝影師因為精神失常被軍法處置槍決了。
魯迅的遺容已經十分消瘦,看不到一點生氣。當時,上海民眾為他蓋上了一面旗幟,寫著三個字“民族魂”。魯迅的死,在當時三十年代,是一件很轟動的事情。三十年代,風雨飄搖,外憂內患,很多革命青年都無法接受這個導師的死去。
在當年2月的一張照片上,我們看到,魯迅還神采奕奕地與幾位日本友人坐在一起。
這張照片攝於上海新月亭。有著榻榻米的室內,魯迅坐在左邊,似乎碰巧撞見了攝影鏡頭。坐在旁邊的,是兩位日本友人。右邊的那位,就是最為中國人熟知的內山書店的老闆內山完造。魯迅和內山的友誼非常深厚,合影留念也時常可見。在魯迅去世的治喪委員會中,也有內山完造的身影。
1934年,魯迅與日本友人在內山完造寓所。左一是內山完造
據說,1959年,中國政府邀請內山完造到北京觀禮。內山完造那時已經七十多歲了。在機場,他見到了許廣平,興奮地又蹦又跳,還對旁邊的老婆說,自己死了以後一定要埋在上海。這句話真的是一語成讖,說完這句話,第二天,內山完造突發腦溢血去世。時間也是在10月份,10月26日,根據內山的遺囑,他的遺骨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
魯迅對日本的情結很深。這一方面受益於他在日本的留學,一方面,魯迅的左派意識很多是透過日本的書籍學習到的。這一張魯迅的照片,有點超出人們的想象,十分年輕也精神,刮掉那兩撇標誌性的鬍子,簡直就是當年版的小鮮肉。這張照片拍攝於1909年,也是魯迅唯一一張穿和服的照片。
回國後,棄醫從文的魯迅十年時間成為中國的大文豪。1927年1月,魯迅還有林語堂及一些社團青年合影。這張照片的構圖很精彩,大有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的風采。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只可惜,後來林語堂和魯迅關係十分不好,這張照片上,魯迅是在一塊刻有許字的墓碑前拍的。林語堂看著也湊了熱鬧,等魯迅拍完後,也湊上去拍了一張。
成為大文豪後,魯迅的被拍也成了常事。攝影者也都是當年上層社會的人物。比如在1928年,當時《良友》畫報的主編梁得所跑到魯迅寓所,拍攝了這一組魯迅的肖像。梁主編的構圖在現在看來,還是很新潮的,頗有點私攝影的味道。
1930年,史沫萊特開始進入魯迅的生活,在魯迅五十壽辰上,就由史沫萊特為他照相。這是在一個荷蘭的西餐廳。之後,史沫萊特又陸陸續續為魯迅拍攝了不少攝影。他本人留下來的就有三幅。
1933年春,魯迅和友人合影,左四是史沫萊特,左一林語堂,左三宋慶齡
感謝攝影,因為有了這些照片,那一個百年的歷史才這麼真切的浮現在我們眼前。相信看了這張魯迅的全家福,那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刀筆吏多少有了一些人情味。這是1933年,魯迅53歲在上海王冠照相館拍攝的全家福。有他,許廣平,還有他們最愛的孩子海嬰。這張照片裡,海嬰已經四歲了。那天他們全家跑到最有名的一家外國照相館照相。當時黑雲壓城,烏雲密佈。在許廣平的記憶裡,剛剛到照相館,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像決堤一樣。她覺得這是一種預示,因為這是這三人最後一張合影。
-
20 # 讀行記
在中國,有兩個小個子男人享譽世界,眾所周知,一個是鄧小平,一個是魯迅。鄧爺爺先不說,今天說說小個子男人魯迅先生。
魯迅的作品,對於每一個讀過的書的人說都不會陌生。誰沒背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誰沒學過《社戲》,誰沒讀過《阿Q正傳》?魯迅似乎成了衡量一個人有沒有讀過書,學問有多深的標準。
但這兩年有些不同的聲音出來,有人說魯迅的文章不太合時宜了,該退出中小學語文課本了。我不知道這些人所謂的不合時宜指的是什麼,反正每當我迷茫,失去方向和鬥志的時候,讀幾篇魯迅的文章, 又會立馬滿血復活,熱情萬丈,甚至淚流滿面。
魯迅的作品讀過不少,有雜文,更多的是小說;關於他的事蹟也知道一些,讀過《周家後院》,讀過《兩地書》,一個寫的是魯迅的家事,一個寫的是魯迅的愛情故事,最近又讀到一本《魯迅傳》,透過一個與他相交三十餘年的至交好友的眼睛,透過一些儲存完好的書信,讓我們從字裡行間,窺見時代鉅變下一個真實的魯迅。
《魯迅傳》這本書,更多的是魯迅先生與作者許壽裳之間的書信往來,它透過第三方視角,告訴我們一個朋友眼中的魯迅,關於他的生死流轉,他的愛國憤怒,他的熱情沉默,他的病痛折磨……這也是讀者眼中的魯迅,也許,這才是真實的魯迅。
他其實很風趣
讀魯迅的作品,很多人都以為魯迅是個煙不離手、罵不離口的很嚴厲的老頭兒,每天坐在書桌前,就想著怎麼寫文章罵人,怎麼做一個誰都不原諒的刀筆吏,其實生活中的魯迅不全是這樣,他也有風趣可愛的一面。
他跟他的學生許廣平走到一起之前,1926年發生三一八慘案,段祺瑞政府槍殺了女師大的兩名學生,其中就有後來被魯迅寫成文章的《紀念劉和珍君》中的女主公劉和珍,許廣平等人因此被稱為“害群之馬”,沒想到這個稱呼後來成了魯迅開許廣平的玩笑。
魯迅看到許廣平來找他,就說“害馬來了”,許廣平也欣然接受,而且這之後,“害馬”成了魯迅對許廣平的愛稱,在《兩地書》中,他乾脆直接以H.M稱呼戀人,即“害馬”的首字母縮寫。
寫作之餘,生活中的魯迅是很風趣的,他喜歡給別人起綽號,如他曾給錢玄同起了個“爬來爬去”的綽號,那時他跟錢玄同等人常去章太炎住所聽課,章太炎寓所是日式房屋,錢玄同請教問題時要在榻榻米上爬來爬去,因此得名。他給顧頡剛起了個“鳥頭先生”的外號加以諷刺,魯迅根據文字學將“顧(顧)”字分解為“僱”(本義為“鳥”)與“頁”(本義為“頭”)因此得名。清雅新奇,形象貼切,令人忍俊不禁。
除此之外,魯迅還曾寫過一些有趣的“歪”詩,用以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情。比如。愛人贈我百蝶巾,回她什麼?貓頭鷹。愛人贈我雙燕離圖,回她什麼:冰糖葫蘆。愛人贈我金錶索,回她什麼?發汗藥。愛人贈我玫瑰花,回她什麼?赤練蛇。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這樣的“歪”詩,想必如今的青年男女,沒幾個人有如此才情吧?你一定想不到這出自大文豪魯迅先生的手筆吧?生活中的他,就是這麼有趣好玩。
他其實很博學
魯迅的博學是眾所周知的,首先說他的文學,一篇《阿Q正傳》已足以使魯迅位列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行列,他同情弱者,揭露社會黑暗,但也鞭撻了國民劣根性,正是他要表達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很多後來從文的作家,一開始的職業都並非文學之路,魯迅一開始是從礦路學堂的學生,後來去日本就改學醫,他認為只有醫生才能救死扶傷,醫治國人的病痛。後來發現這些都不對,只有文學才能救國救民,於是棄醫從文,從此在文學的路上越走越遠。
別以為魯迅三心二意,不務正業,無論是在礦路學堂,還是在日讀醫學,他的成績一定都是名列前茅的,倫理學成績更是優等,此外,他在生物學、化學、科學、考古、美術設計等領域都很有建樹,涉獵廣泛,鑽研深入,動手能力強,常有獨到見解。比如北京大學的校徽,就是魯迅先生於1917年設計的,距今正好百年。
魯迅最為人敬佩的是他的翻譯工作,他精通多國語言,一生翻譯了多部著作,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翻譯家,他先後翻譯了《現代日本小說集》《苦悶的象徵》《小約翰》《俄羅斯的童話》《現代小說叢譯》《死魂靈》《山民牧唱》等幾十部外國文學作品,且翻譯水平很高,既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又保留了作品獨有的特色。
此外,魯迅還是個詩人,比如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比如他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比如他的“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比如他的“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直到今天,依然為人所傳誦。
用我們幾天的話來說,魯迅先生簡直就是個全才,是大神級別的人物,是一個神話,是一個傳說。
他其實很出名
關注中國文學的人,大多都有諾貝爾文學獎情節,如今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替中國拿下了諾貝爾文學獎,其實在他之前的很多年,還有兩個人跟諾貝爾文學獎有直接的關係。
先說沈從文。距今差不多四十年前的1988年,當年的諾貝爾文學家評選,中國作家沈從文成了最終入選的五位候選人之一,也就是說,他最終極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諾獎是每年十月份前後評選,且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只頒發給在世的人,不巧的是,沈先生當年五月份就過世了,因此中國錯失機會。
其實,在更在的1927年,魯迅先生就因為其作品《阿Q正傳》而收到瑞典人斯文·赫定的關注,併發來信函,想提名魯迅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這本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魯迅在給好友許壽裳的信中也說,斯文·赫定認為魯迅當選是很有希望的,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魯迅辭謝了。
魯迅辭謝的理由是: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魯迅真的太過謙虛了,原來大文豪都很低調這件事是真的。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讀到魯迅的法譯本《阿Q正傳》時,曾評價說:這部諷刺的寫實作品是世界的,法國大革命時也有過阿Q,我永遠忘記不了阿Q那副苦難的面孔。以此可知魯迅作品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除在國內,魯迅的作品在國外也有大量讀者和研究者,在美國、德國、日本、蘇聯(即俄羅斯)、韓國以及歐洲等,對魯迅的作品都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且取得相當成就。魯迅的影響力有多大?曾有日本作家列過這個一個等式:魯迅=長谷川+二葉亭+森鷗外+幸田露伴。後四人都是日本當時的知名作家。
他其實很愛國
魯迅去世後,被稱為“民族魂”,他當得起這三個字。此外,他生前死後被貫之的稱號還有:民族鬥士、民族的脊樑、青年導師、五四運動的重要參與者……
魯迅的一生都在戰鬥,用他的如椽大筆,鞭撻舊社會的黑暗,揭露吃人的舊社會,主張革命,並在留日時首先剪去辮子;面對外敵的入侵,他主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赴國難。面對炮火和一次又一次的通緝搜捕,他始終沒有退縮。
在抗日救亡的時刻,魯迅說,我贊成一切文學家,任何派別的文學家,在抗日的口號之下,統一起來的主張。又說,我以為文藝家在抗日問題上的聯合是無條件的,只要他不是漢奸,願意或贊成抗日,則不論叫哥哥妹妹,之乎者也,或鴛鴦蝴蝶都無妨。
魯迅的這種為了國家存亡,放下個人一切成見,一直對外的做法,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重,也極大地凝聚起了國人愛國抗日的決心,因此帶動了全國全民族抗戰。
魯迅以雜評、短評見長,而他的這些評論多是抨擊舊社會,鼓勵新青年,打擊敵人,無論是國內革命,還是對外的保家衛國,魯迅都始終站在第一序列,引領和指導眾多青年志士,為國家民族的未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他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凜然正氣中可知。
因為愛國,因為憂民,他對知識青年很是關愛,常常抽出寶貴時間,對前來請教或來信的學生,認真耐心講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給與他們儘可能多的詳細的指導,幫助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同時,他還關注祖國的未來——幼童教育,曾大力呼籲“救救孩子”,我想,當時的魯迅,一定是站在更高的國家和民族繁榮昌盛的層面,希望這些青年,這些孩子,將來都能夠成為棟樑之材,為國效力。
他其實很顧家
魯迅一家三兄弟,他是老大,自然有責任照顧父母兄弟。在兄弟反目之前,可以說他完全盡到了一個兄長應盡的責任。
住在北平的時候,魯迅還沒有孩子,但他對兄弟家的孩子視若己出,常常會給孩子們買零食,且重視孩子們的教育。而魯迅當年由日本回國,恰恰是因為弟弟作人結婚,家裡負擔過重,他作為兄長,不能不為全家生計考慮,於是回國任教。
有一次弟弟作人發高熱,這可急壞了魯迅,那時候北平正流行猩紅熱,一開始他不知道是什麼病,就到處借錢求醫問藥,後來才知道是出疹子,總算放了心。後來兄弟反目,魯迅搬出了衚衕,但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對這件事一字不提,算是盡了一個兄長最後的仁義親情。
對父母幫他選好的妻子朱安,魯迅雖然沒有感情,但並沒有與她斷絕關係,他說:朱安是母親送我的禮物,我只能供養她。因此,朱安得以在周家終老。在那個舊社會,如果魯迅把她掃地出門,結局會很悲慘,由此可知魯迅是個善良的孝子。
魯迅與許廣平確立關係以後,有段時間,兩個人一個在廈門,一個在廣州,魯迅在廈門大學每月可以拿到500塊大洋,相當於如今的五萬元人民幣!而許廣平在廣州每月只有不到60元的工資,且常常要接濟前來借錢的家鄉親戚,生活十分困窘。魯迅得知後,十分關心,回信說:你收入這樣少,夠用嗎?我希望你通知我。這就是魯迅,縱然忙碌,縱然為國為民操勞,但仍不忘家庭。
他們有了兒子海嬰之後,魯迅的心似乎一下子被融化了,海嬰生性活潑,異常淘氣,常常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讓魯迅哭笑不得,因此魯迅也就有了甜蜜的煩惱,後來他曾作《答客誚》一詩: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言語之中,盡是對孩子的憐愛之情。
無論對兄弟,對母親,還是妻子兒女,魯迅先生都做到了一個兄長、一個兒子和一個丈夫應盡的家庭責任,稱得上是一個顧家的男人。
他其實很樸素
魯迅先生被查出得了嚴重的肺結核病時,醫生曾稱他是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國人,說他的病如果放在一個歐洲人身上,五年前就死了,但魯迅先生卻硬生生地挺了五年。
他寫作犯病痛的時候,就上半身伏在桌子上,用桌子的一角抵住肚子,這樣才能稍微緩解疼痛。他總是忙到很晚,甚至徹夜不眠,因此透支了身體。
魯迅後來放棄治療,不是因為沒有希望,而是因為經濟困頓,他一生淡泊名利,生活樸素,即便是寫作得來的稿費,出版的版稅,除掉用於各種生活開支、購書以及幫助需要幫助的朋友之後,幾乎所剩無幾,甚至有時候賣書稿,拿版稅也並沒那麼容易。
魯迅小時候就讀的三味書屋,三味的含義為塾師壽鏡吾所擬,意為: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魯迅的一生,可以說是完全踐行了這個標準,他一直過著樸素的生活,但卻從未停下手中寫作的筆,從未停止閱讀。
魯迅給很多人的印象應該是:一襲長袍,一支菸,平頭短髮,一雙洞察黑暗的眼,個頭不高,但依然偉岸。
魯迅一生短短五十六年,寫作不挑環境,生活不挑衣食,先後在杭州,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等地生活,但他極少出去應酬交際,每天的生活除了讀書就是寫作,從未間斷。
在廣州的時候,大夏天,別人扇著扇子都大汗淋漓,魯迅卻堅持伏案寫作,累了就躺在藤椅上看報,算是休息。他寫作一直都是用毛筆,除了抽菸多一些,基本沒有什麼愛好,生活樸素到你想象不出這是一個享譽世界的作家,而這就是魯迅。
魯迅一生著述頗豐,作品種類繁多,有小說、散文,有雜評、短評,有譯著,他的許多出版的著作,書的封面設計都是自己動手,留下許多經典的美術作品。他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史研究,古籍校勘等方面頗有建樹,他的作品在亞洲乃至世界文壇有著深遠的影響,被稱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這個頭銜,也只有他當得起。
有人說,年少時讀不懂魯迅,現在再讀,卻滿眼淚花。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都是摯愛魯迅作品,深敬魯迅為人的讀者,只有用心去讀,用心去感受,才能體會到了一個小個子男人在百餘年前的中國,發出的鏗鏘之聲,這是彷徨之後的吶喊,是他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寫於魯迅先生誕辰136週年,逝世81週年,向偉大的周樹人先生致敬。
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魯迅犀利難免刻薄,甚至與脾氣溫和如林語堂也能吵起來。其實生活中,他倆曾經是很好的朋友,林語堂給魯迅起外號“小白象”,哪怕是後期意見不合,魯迅也一直把自己的兒子稱呼為“小紅象”。
回覆列表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借這句話來評價是再合適不過了。
要評價一個人,首先要了解他,魯迅早年經歷。
魯迅出生在一個封建沒落的仕宦家族,後來去南京求學,也就是「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
再之後去日本留學,結識了藤野先生,著名的「幻燈片事件」讓他確信要去改變國民的精神,而投身文學。
留學期間,魯迅初步形成自己的思想,最富有特色的,還是「立人」,這個成為他審視中外文化的標準。
然後魯迅就回了國,先是教書,然後進入民國政府教育部工作,南北輾轉,期間很多事情讓他一步步變得深深失望,For 一個zample,辛亥革命失敗,for 幾個zample,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啊,軍閥混戰啊這些。至於魯迅回國後十年的悲觀絕望的情緒,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社會動盪,婚姻不幸,謀生的艱難等等等等,都顯示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至於後來的生平簡歷,就不介紹了。
其次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說魯迅的人格精神。三個層面分析。
1.外在特徵:敢愛敢恨。 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句話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行動上:敢於叛逆,大膽反抗的硬骨頭精神和韌性戰鬥精神。
3.創作上:激情與理性交織的美學特徵。魯迅文化人格的核心是由自由、獨立的精神和“聽將令”的啟蒙者的社會角色之間的深刻衝突。
最後談一下魯迅的貢獻。
1.創作方面,開創了中國20世紀現代文學的新傳統,推動了新文學的現代化。
2.在我國現代文學的理論探討與思想鬥爭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3.在外國文學翻譯和中國古籍整理研究方面都有巨大貢獻。
4.進行社團活動,組織培養新文學隊伍方面的貢獻。
5.在中國現代文學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獨特地位。